安妮的日记十篇

时间:2023-04-01 05:53:44

安妮的日记

安妮的日记篇1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十三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二十五个月之久。这段时间,安妮用她的笔,记录下在狭窄的空间里自己的成长。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安妮日记读后感,请您阅读。

安妮日记读后感1同一个安妮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人生结局呢?现实中是不可能的,这样的事情只有在文学作品创作中才会发生。我所读到的安妮,恰巧就被安排进了两种不同文学作品中,一个是日记体的《安妮日记》,一个是小说体的《楼上的房间》。

说来确实巧合,我竟然能在前后两个毫无关联的活动中,遇到描写同一个人(安妮)的两部作品,并同时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最先接触到的是《安妮日记》,那是我几周前在校园小蜜蜂读书活动节上买到的一本书,封面上那个坐在窗前的女孩看起来和我差不多大,一身淡蓝典雅的长裙,一席乌黑光亮的长发,单手托着腮,凝望着窗外,那忧郁而期待的眼神一下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断定这是一本值得品味的好书。可是,恰逢期中考试,我刚看了个开头,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就只好暂时将它束之高阁了。

近日,南京市小学生“找寻我爱的书”主题征文活动如火如荼得开始了,了解完征文信息后,就津津有味地收看起先锋中小学生网上作文平台里的“好书导读微视频”,在277集好书推荐的视频短片中,我随手点开了第P089集视频,南京市致远外国语小学姚鑫老师在短片中向我们推荐了小说《楼上的房间》。随着她将故事梗概一层层铺展开来,我眼前再次浮现出窗前那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安妮!故事情节如此相似,竟然有如此巧合的两本书吗?带着这个疑问,我迅速跑进书房,从书架中翻出了那本刚买不久的《安妮日记》,我捧着书,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读完这本书用去我整整三个下午的闲暇时光,我终于弄明白了。

《安妮日记》是安妮·弗兰克13岁时所写,采用日记体形式,详细记录了她在两年多时间里躲避德国纳粹搜捕的生活经历,她终日躲在狭小的密室中,充满恐惧、痛苦和煎熬,就连最基本的温饱和自由都得不到保障,就连去窗口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变得那么奢侈,一旦被纳粹发现,如花的生命就随时可能被终结,但她始终保持着一颗乐观的心,她把密室的生活变成了一场有趣的探险,危险变成了浪漫,恐惧变成了新奇,这里发生的一切都成为她笔下的日记素材。不幸地是,最终纳粹还是发现并抓捕了她,这位犹太女孩16岁时死于纳粹的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她的日记,后来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历史证据。

看完《安妮日记》,我对安妮的结局感到万分的悲伤,虽然这是历史事实,但我还是不忍心相信这样一个年轻少女的生命被敌人无情地扼杀。我立刻让妈妈帮我从网上预订了新书《楼上的房间》,作者约翰娜·赖斯根据《安妮日记》写就了这部小说,大概是出于美好的愿望吧,他为安妮重新塑造了一个完美的结局。虽然由于长期困顿于狭小的空间,导致她肌肉萎缩,行动艰难,但在小说的最后,安妮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她终于等到了盼望已久的和平与自由。我很喜欢小说的这个结局,它让我深刻地理解了战争的残酷和自由的可贵。

能够对照着阅读同一个故事不同体裁的作品,这实在是个巧合,留给我更多的则是收获。通过这样的两本书,我既读出了真实的历史,也读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希冀。阅读,让历史上的人变得更显得有血有肉,丰富感人,也让现实中的我更懂得有情有义,珍爱生活。

安妮日记读后感2我利用了3天的睡前时间,读完了《安妮日记》这本书。《安妮日记》讲述了犹太人在阿姆斯特丹的“密室”艰难生活。

我对这本书简单介绍一下: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她的父亲奥托·弗兰克经营着一家公司,家中有母亲爱蒂丝·弗兰克和姐姐玛戈·弗兰克,一家四口过着富裕安宁的生活。

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权执政以后,开始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迫害。奥托·弗兰克带着一家人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这里,安妮开始上学,结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度过了一段愉快的学校生活。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岁的生日。这一天,她收到了一份生日礼物(也有别的生日礼物,只不过重点讲它而已),一本精美的日记本。于是,她开始写日记,把日记本当成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并给日记本起了一个名字叫吉蒂。

这时,德国法西斯已经侵占了荷兰,对这里的犹太人进行了更为残酷的迫害。为了避免遭受纳粹警察的逮捕和屠杀,奥托·弗兰克带着一家人,躲进了自己公司大楼后面的一些隐蔽的房屋里面,并请好友——同样是犹太人的凡·佩尔斯(在《安妮日记》里,安妮管凡·佩尔斯夫妇叫凡·丹夫妇)夫妇和儿子彼得,以及阿·杜瑟尔医生也躲了进去。从1942年7月6日躲进“密室”,到1944年8月4日遭人检举而被纳粹警察逮捕,也就是说,他们8个人在“密室”生活了两年。密室是非常隐蔽的,窗户全部钉上了板子或是厚厚的窗帘,挡住了一切光亮。白天他们不能有一点儿声响,以免被楼下的人或邻居察觉。晚上他们能自由活动,开一点儿窗户透透气。他们的食品供应和其他来源,主要靠他们的保护人:克莱斯,库拉勒,米普和艾莉·弗斯。这些保护人给予他们无私的援助,因为,密室里的生活是极其枯燥和烦闷的。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只有饥饿,恐惧和和痛苦不断折磨着他们。天天在他们耳边的,只有混乱的哭声和爆炸声。安妮开始写日记是在13岁,停笔是在15岁。

可就在1944年8月4日上午,纳粹党卫军军官和荷兰的绿衣警察冲进了公司的后屋,逮捕了隐藏在这里的8个人,并没收了贵重物品和现金。同时逮捕了他们的保护人库拉勒和克莱斯,没有逮捕到艾莉和米普。这次是因为有人通风报信,才逮捕到库拉勒和克莱斯。克拉了和克莱斯被捕后,被送入荷兰集中营。克莱斯因健康问题,一个月后获释,后于1959年过世。库拉勒次年被送往德国服劳役,中途逃脱。然后移居加拿大,**年过世。艾利和米普逃跑之后见没有危险了,就又回到了“密室”,看看有没有重要的东西遗忘在那里。米普和艾莉在撒乱书籍的地上找到了安妮的日记本。战后交给了唯一得以生还的安妮的父亲。他们三人一直生活在阿姆斯特丹,分别于1983年和1993年过世。“密室”的8个人被捕后,被解送到波兰的奥希维兹集中营。凡·佩尔斯先生于两个月后被送入该集中营的煤气室毒死;凡·佩尔斯太太被解送到别的集中营,遇害日期不详;彼得于次年5月死于另一个集中营,离这个集中营解放只有三天;杜瑟尔先生于该年死于另一个集中营;安妮的妈妈于次年1月因饥寒交迫死亡;玛戈和安妮后来被解送到德国的一个集中营,那里爆发斑疹伤寒,她们于次年的2和3月间先后病亡,一个月后这个集中营获得了解放。

他们8个人中,只有安妮的父亲活着走出了集中营。1945年6月他回到了阿姆斯特丹,然后又移居到瑞士。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在传扬女儿的日记,制成电影,让全国人民共享。他于1980年8月19日过世。我介绍完了,哎,多可惜啊!安妮和玛戈,两个十几岁,还没成年的花季女孩,就这样死在法西斯手里了。不过,他们的故事还在我们的世界流传着,这就是她们的灵魂!可恶的法西斯!你们干嘛要害死这些无辜的平民?!为什么?为什么你们要屠杀犹太人?是啊,犹大背叛了耶稣,犹太人也确实是犹大的后代,但犹大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耶稣也只不过是个传说而已,现在的犹太人已经没有背叛耶稣的心态了,可你们为什么还非要拿起手中的武器打仗呢?打仗有什么用?你们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是不行的,犹太人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当然也是不行的!而且,这个世界需要的是和平,不是战争!放下手中的刀枪火炮吧,把犹太人从集中营里放出来吧!可怜的犹太人啊!还他们的自由吧!

安妮日记读后感3“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年华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似一缕阳光,如一阵清风……那时的我们拥有最纯真的笑容。

在《安妮日记》中“安妮”把开始记录是13岁,在15岁被纳粹抓获。——她把那“美好”岁月记录了下来。

我们在想象“安妮”过得舒适生活,错了!

安妮是一个犹太小女孩,她正生活在二战时期,为了躲避纳粹的杀害,于是随家人躲到了一间密室里,度过了漫长的25个月。

在十三四岁我们应该享受着老师的教育,父母的疼爱,拥有最美丽的笑脸,最动听的笑声,享受花季的幸福,快乐和友情,可是“安妮”只有日记本陪着她。

《安妮日记》读后感作文700字我不敢想象密室里那黑暗的时光,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只有饥饿,只有恐惧和病痛一直折磨着他们。“安妮”在这种环境下中学会了:不屈服,不气馁。她善于思考自己所犯的错误,正视自己的缺点。

安妮初进密室,对“凡。丹夫妇”是厌恶的,对母亲的责备的不满……可是“安妮”学会了自我改正,包容……在密室的生活由一开始的厌恶,到真正安定下来,度过了漫长的25个月。

“安妮”在密室中喜欢上了“彼得”——一个腼腆的男生,在这个密室里“安妮”有青春的萌动。在这个黑暗的密室里“安妮”用她的乐观,满怀理想感染着身边的人,感染着“彼得”,于是“彼得”也悄悄喜欢上了她。

在1944年8月1日,“安妮”放下了笔,故事结尾的很突然,留下了很多的幻想——“安妮”被纳粹抓走了!

仔细回味,这本日记,笔调贴近我们,又和我们的生活大不一样。“安妮”把成长中的困惑与好奇真实地记录出来,在日记中“安妮”对自己的情感直言不讳,让我们好像看到另一个自己。

我们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我们没有渡过那漫长的25个月,我们是在欢笑中度过的。“安妮”也是幸运的,她在这时间里,认识到了自己,学会了坚强,热爱生活。

可爱的“安妮”在纳粹的迫害下永远的闭上了眼,距离她16岁生日仅剩3个月,距离这个集中营集中营获救仅剩1个月,“安妮”用自己的笔写出了“痛苦”的密室生活,让我们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不仅深思。

正值花季的我们,应该深思:那漫长的25个月,我们会做什么?

安妮日记读后感4安妮·弗兰克本是一名普通的犹太少女,与父母,姐姐一家四口过着富裕的生活。但这宁静的一切很快就被一场战争打破。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权执政后,开始了对犹太人惨无人道的迫害。为了家人的安全,安妮的父亲不得不带着家人来到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躲避危险。在这里的生活虽然不如从前自在,但在这里,安妮仍然度过了一段愉快的学校生活。

1942年7月,情况更糟了,在德国纳粹的迫害下,为了避免遭受纳粹警察的逮捕和屠杀,安妮一家与同是犹太人的凡·丹一家以及一名犹太医生杜瑟尔,躲进了书中被称作“密室”的地方。开始了长达二十五个月的“秘密”生活。直到1944年8月4日遭人检举被送进集中营。

这本书以一个十几岁的少女的视角讲述了二战期间密室中的人们的生活实录。在白天,为了不被别人发现,他们不能随意走动,不能大声说话,甚至不能上厕所。每天,安妮都会担惊受怕,密室外战火不断,炸弹就在他们身旁炸开,死亡的威胁,被发现的恐惧。因为战争,因为人性的丑恶,安妮这个应该在阳光下自由奔跑的孩子不得不蜷缩在密室的一角瑟瑟发抖。因为战争,让昔日美好的世界变得满目疮痍。死亡的阴云笼罩在密室中的每个人身上。在这里,人性被压抑,甚至开始扭曲。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是不断,每天能活着醒来就是的幸运,就连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也奢侈至极。

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安妮的内心深处仍保留着人性中最美好最柔软的一面。“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美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

虽然命运带给了安妮许多苦难,但是依然历练了安妮的品格,她学会了去直面自己的缺点。在密室生活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安妮逐渐成长为一个心里十分成熟,对生活有着深刻感悟的人。她丰富而美好的内心世界就像是绽放在战火中的花朵,尽管眼前是黑暗,但从来没有放弃对光明的期盼。

安妮日记读后感5一本日记承载了一段悲痛的历史;一本日记记录了一位少女成长的心路历程;一本日记目击报道了二战期间在德军占领下,人们的苦难生活,这就是《安妮日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十三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写了这本日记。她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二十五个月之久。这段时间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但安妮却用她的笔,记录下在狭窄的空间里自己的成长。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她开始思考战争、自然、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在书里我们看到了许多战争的残酷,但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颗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有一种无限强大的力量弥漫着每一片空气,这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柔软的那个角落里,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锋利的那个刀尖上。但有她在,人类寒冷的时候会看见篝火;有她在,人类沮丧的时候会看见星光;有她在,人类绝望的时候会看见朝阳。

安妮的日记篇2

一、我与安妮面对面

谈话节目是各电视台的强档节目,其特点在于拉近人物距离,直面交流,真诚坦荡,受到观众青睐。文中的安妮和初三学生年纪相仿,心理接近,加之《安妮日记》内心独白的形式,似乎与朋友交谈,有一种自然的亲和力。在对课文内容整体梳理后,我引导学生:看了安妮这些日记,同学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安妮呢?学生多角度概括出:向往和平的安妮、热爱生活的安妮、渴望自由的安妮、外表并不美丽的安妮、乐观自信的安妮、执着理想的安妮……

师:安妮在“吉蒂”面前,敞开心扉,她纯真活泼的笑貌、丰富的人物形象仿佛就在我们面前,同学们想不想也敞开心扉,对安妮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呢?学生表现出很浓的兴趣,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1、言之有物,要针对《安妮日记》中给你感触最深的某一则说;2、言之有情,面对面说真心话,最好结合个人体验。

学生先分成6人小组,小组内部交流后,再推选一名同学到班级交流。下面摘录几则学生发言。

安妮,谁说你不美丽?谁说你不富有?你总是这么快乐,并且希望人人快乐,这是多么美丽的心灵啊!你在这样困窘的环境中都能快乐起来,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青少年又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你的文字,使我们再没有哭泣的理由;你内心的力量,将是我们永远的财富!(第六则)

安妮,你身处硝烟弥漫的战乱之时,整日禁闭于不见天日的密室之中,根本不能感受到自然美好的你却永葆一颗热爱自然的心,从未放弃青春的梦想。你把艰苦的生活当成一场探险的经历,甚至认为有着“很多福分”,“下定决心要有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样的人生”,你用你的思想和性格成就了你的伟大――你成为二战最值得记忆的人之一。(第九则)

安妮,你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尽管这个梦想很遥远,但是你摆脱杂念,振奋精神,坚持每天的努力。成功不是一步就可以跨越的,只有一步一步的攀登,才会达到成功的顶峰。也许你自己还不知道呢,你虽然只生活了短暂的16年,但你已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完美的句号,实现了你的人生价值。反思同龄的我们,是不是因为缺少了磨难才如此的彷徨与浮躁呢?(第八则)

……

学生的发言涉及到所有的日记内容,既有日记内容的深刻分析,又有联系生活的理性思考,情感与思维碰撞,课堂沉浸在感动的气氛之中。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劫难,即使这样的环境,也没有扼杀安妮的梦想和人性美。她用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奏响了一首生命的赞歌,感动着无数的心灵。正因为如此,《安妮日记》自出版以来,已译成55种文字,全球销量达三千万册,在欧洲被评为二战以来影响世界的一百本书之一!她的身影出现在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要是安妮今天在我们现场,听了同学们的话,她又会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小声的议论开来。于是我要求同学们推荐一个最有安妮形象和气质的同学上台作为安妮发言人。

同学们,感谢你们真诚的交流,也感谢你们对我这么高的评价。说实话,我真的羡慕你们今天的生活:你们没有战争的侵扰,可以幸福快乐的生活;你们没有自由的限制,可以尽情感受自然的美好;你们可以安静的坐在教室里,追逐自己的人生梦想。但是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坎坷,只有那些保持乐观向上、执着人生理想的人才会跨越障碍,谱写出高亢的生命之歌,在此,我祝福你们。

战争是残酷的,它制造出苦难、贫穷,扼杀着生命、人性。让我们一起祷告吧:不要战争,永远和平!

二、设计“感动二战”――安妮颁奖词

中央电视台连续几年的“感动中国”人物感动着不少的中国人,成为茶余饭后感动的话题。鲜明的人物,隽永深刻的颁奖词,给人无穷的回味。要是安妮被评为“感动二战”人物,我们该为她写一段怎样的颁奖词呢?我先准备了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词,选择了其中两则让学生感受颁奖词的风格。

杨业功: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费俊龙、聂海胜: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学生在课外也曾为“感动中国”人物感动过,此时在课堂上再读这两则颁奖词,情绪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安妮人物形象突出,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素材,教师创意一出,大多数学生就表现出创作欲望。学生们写道:

忘却灾难的恐惧,执着心中的梦想。身体穿行在方寸之地,心灵翱翔于蓝天之上。与乐观为伍,用理想做伴,以善良祷告,和执着同行,生命停止在十六岁,光芒永留于人世间。

她不是作家,她的作品超过了作家的影响;她不是英雄,她的形象胜过英雄给人的感动。一支笔,一个日记本,记下了生命的痕迹,折射出人生的价值。五十五种文字,三千万册的销量,她用生命的坚韧和顽强、乐观与向上,感动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她不能改变战争,但她改变了自己的心情;她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但她拓展出生命的厚度。面临死亡,却不绝望;折断翅膀,用心飞翔――她是我们永远的榜样。

……

安妮的日记篇3

《安妮日记》读后感600字一:

当我在新华书店寻找书来写读后感时,第一眼我就被《安妮日记》所吸引。曾经我不知在哪里听说过,《安妮日记》主要是讲述了一个名叫安妮的犹太少女在二战期间所写的日记,但是具体的内容我并不清楚。于是借着这次“品味书香,诵读经典”活动的机会,我决定就通过阅读这本书来写读后感。

简介:《安妮日记》是以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原本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在漫长的25个月内,她用她的笔记录了她在密室里的每一天的成长经历,并对战争、反犹太人主义、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宗教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在我读了《安妮日记》之后,安妮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对我的感触颇深。在我查阅了资料后,我深刻的知道:在二战中,法西斯德国对犹太人实行了种族灭绝政策,这是一场堪比南京大屠杀的恶行。

对安妮,我是同情的。作为一位花季少女,没有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与同学朋友嬉戏玩乐,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而是相反的,生活在充满恐怖的密室之中,心情抑郁----“星期天的时候,我的精神状态最不好。这时屋子里的人们情绪都很压抑,气氛郁闷得令人窒息。我们听不见外边的一点声音,屋子里这种死一般的寂静笼罩着我,拖曳着我,好像要把我拖到地狱的最底层……我觉得自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的小鸟,被剪去了翅膀,在黑暗中往笼子的栏杆上撞击。“放我出去!”我心中在哭喊,“放我到有新鲜空气、有欢笑的地方去!”

对安妮,我是敬佩的。作为一名少女,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最终完成了这本伟大的着作,迄今为止,《安妮日记》已经被翻译成65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了3000多万册,并且该书已被作为二次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最佳见证。

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之栋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

读了《安妮日记》有感600字二:

你大概也有记日记的习惯,但你见过这样的时刻处在死亡的威胁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记吗?

安妮是一个犹太小姑娘。再大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安妮写了两年多的日记,从13岁写到15岁。安妮父亲经商,母亲是家庭主妇,家里还有一个大她三岁的姐姐——玛格特。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全面推行独裁统治,猖狂迫害犹太人。安妮一家在1933年前往荷兰避难,可是德国军队入侵荷兰。希特勒视犹太人为劣等民族,想要将犹太人赶净杀绝。八个人在秘密后屋里度过了两年难熬的时间。虽然有朋友们的帮助,但他们每天还是生活在恐惧中。秘密后屋里本来善良的人变得自私,外面原本忠厚的人也被逼的去偷去抢。然而有人告密,八人中除她父亲外均遭不幸,安妮和姐姐玛格特最终被转移到伯根_伯森集中营,在1945年3月初(被解放的几周前)因伤寒而死。

安妮的遭遇我十分同情,她写日记的时候和我一样大小,她当时在秘密后屋的生活艰难。我和她比真是天壤之别!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想想现在的生活,回忆安妮的生活,你就知道现在有多幸福,多快乐!安妮在秘密后屋里并没有绝望,她坚持读书,写日记,希望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当一位作家和记者,施展自己的才能,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安妮在日记中写下了她对友谊,对种族,对军事等等的看法。在几十平方的小天地里,大家时刻担心被发现,被抓走。他们经常空袭警报的惊吓,飞机轰炸的威胁……安妮在日记中观察仔细,文章通畅,描写生动,着实让人感到可惊可叹!

战争只能说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安妮对漫长的和平而痛苦的等待,换来的只是苦难和死亡。像安妮一样苦苦等待和平的不止一个,让我们大声说出:“和平万岁!团结万岁!”

《安妮日记》读后感_300字三:

我非常喜欢看课外书,特别是青少版的美绘本《安妮日记》。内容是德国人杀犹太人,一提到这里,我觉得奇怪了,德国人为什么要杀犹太人?我一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德国纳粹觉得日耳曼人是高贵的种族却没有应得的财富,犹太人的血统低劣却掌更多

我非常喜欢看课外书,特别是青少版的美绘本《安妮日记》。内容是德国人杀犹太人,一提到这里,我觉得奇怪了,德国人为什么要杀犹太人?我一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德国纳粹觉得日耳曼人是高贵的种族却没有应得的财富,犹太人的血统低劣却掌握了太多的财富。我认为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世界应该是和平的,没有战争的,请不要伤害自己的同类。

日记中的小女孩是一个心地善良,活泼可爱,个性率直,同时又多愁善感。她有主见,爱思考,不会轻易受别人影响;她坚强,有毅力,在受到责备和委屈后,仍以微笑面对生活。她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应该向她学习。

《安妮日记》读后感250字四:

周日爸爸回来时,给我带回来一本书。名叫《安妮日记》。刚拿回来,我就迫不及待的读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的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写的。这是一本她在二战期间遗留下来的一本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录了安妮一家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安妮一家和另外两家在“密室”中度过的长达两年的艰苦生活。这本书表达了安妮对战争的深思。安妮是个多么坚强乐观的人呀!她是我们多少孩子的榜样!可惜,安妮并没有亲眼看见战争的胜利,不然,她一定会很开心吧!

虽然,安妮并没有看见战争的胜利,但她留下的日记却成为了人们深刻反思那场人类悲剧的珍贵教材。

《安妮日记》这个故事人人皆知。因为它饱含着永不泯灭的人性,蕴涵着不朽的精神传奇,奏响着真与美的旋律。安妮,你是我的榜样!

《安妮日记》读后感350字五:

《安妮日记》是妈妈推荐给我读的一本书,据妈妈说她小时候读完这本书很受震撼。我在寒假期间也阅读了这本书,读了之后我也不禁受到了震撼,我还想把这本书介绍给更多的读者。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这本书记叙了在荷兰被德国纳粹占领的两年中,13岁的犹太少女安妮一家躲进狭小的密室中,他们犹如坐在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脚下是滚烫的岩浆,火山随时都有喷发的可能,愤怒、恐惧、绝望、悲伤、甚至濒临崩溃,就是在这样一个极端与特殊的环境下,安妮从没有绝望!坚持学习写日记,记录了周围环境、人与事对自己的考验、磨砺和成长的经历。她盼望世界和平,自己能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为社会做出贡献。她用她的坚强快乐去鼓舞身边那些绝望到极点的大人们,使他们重燃信心和勇气。

也许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困难而怨天尤人,安妮的故事会给我们启迪和激励。她那种历经磨难而乐观向上的态度,身处绝境却不放弃希望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学会在逆境中磨练自己,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努力!

《安妮日记》读后感600字六:

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少女,与父母,姐姐过着富裕安宁的生活。从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证券执政后,对犹太人进行残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过13岁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记本,从此与日记做朋友,名为“吉蒂”。这时候,德国法西斯已侵占了荷兰,对犹太人进行更为残酷的迫害。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楼的房屋里面,成为了他们隐蔽的“密室”,同样为犹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进去……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他们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2年。2年这可是什么概念哪,他们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来,我感到十分地感动。详细地描写一下,为了躲避德国法西斯的攻击,他们不得不把密室盖得严严实实,窗户全部钉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帘,挡住光亮。白天,为了不让下面的人发现,只能轻手轻脚的,如果是现在的话,我们应该是很难办到的!

可世界还是存有一些极少的好心人,他们的食品就是从靠公司几位员工。这些人无私为他们奉献,给予他们食物,书籍,学习!可是……

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过的,在里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阳光,不能触摸自然,是极其枯燥,烦闷的和无聊的!这里没有要好的朋友,没有良好的老师,没有无限的快乐,没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战争形势,不停地轰炸使他们烦躁!

安妮的日记篇4

   学生读《安妮日记》有感

   寒假里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里面讲的是一个在二战时期犹太小女孩安妮两年的密室生活。

   安妮全家为了躲避战争和法斯的追杀,在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全家搬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公司的后屋,因为当时是法西主义,犹太人惨遭迫害,他们把那里当成了他们的“密室”,安妮自从搬到了荷兰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阴森、寂寞和恐慌之中,但她常常抬头凝望天空,总感到事情会越来越好,残酷的战争终将结束,合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的。

   但二年以后,安妮及密室中的所有人遭人举报,被人投入了集中营。残酷的现实摧毁一切,最终安妮死了,死于伤寒,这一切多是讨厌的战争和种族所引起的。

   安妮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活下去,所以她在日记中还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的活着。

   所以我们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了解历史、战争及种族迫害,更能感受到安妮身上那种勇敢、坚强、不屈服乐观向上希望活着的那种人生态度。

   希望世界上永远不要有战争,永远和平。

   学生读《安妮日记》有感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以犹太女孩安妮的视角记述二战时期间住在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景。安妮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在漫长的25个月内,按你记录了每一天的成长经历,并对战争、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宗教等问题进行反思。但居住在密室里的人,最后还是被纳粹逮捕,被解送到波兰的奥希维兹集中营。他们八个人中,只有父亲奥托.弗兰克活着走出集中营,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传扬女儿的日记,让全世界人民共享。

   我认为安妮是个活泼开朗、敢作敢当的女孩,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8个人居住在密室中的人每天白天提心吊胆。有一天晚上,大家都出来活动时,听见有小偷在偷东西。密室中的3个男人们立刻就去抓小偷了,而安妮在上面听着下面的动静。没想到的是,真正的小偷跑了,他们却变成了替罪羊。幸运的是,当警察赶到时,他们已经跑回密室了。

   《安妮日记》是一本好书,希望大家也能去看。

   学生读《安妮日记》有感

   从这本日记中,我们看到一个纯洁、率真又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少女形象。我们对她孩子气的顽皮、倔强、焦躁、苦恼感到理解和同情;我们更为这样一个年仅十四五岁的孩子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沮丧,反而勤奋学习、怀抱理想的顽强性格感到钦佩。她在日记中记载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是法西斯罪行的铁证。特别令我们感动的是,安妮看到理想被粉碎,人性的丑恶暴露无遗,世界正在变成荒漠的可怕现实,感到无比痛苦的同时,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于失败,反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用汲取知识、精神上的充实,弥补物质的匮乏,追求心灵世界的最大自由。,这些文字出自一个几岁的孩子之手,不是更给人以鼓舞吗?

安妮的日记篇5

 

读《安妮日记》有感1

 

那是一段并不美好的日子,刚过完13岁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随家人躲藏在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为了不惊动别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连上厕所和用水的时间都被控制,还常常担惊受怕。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顶楼内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渐由一个任性的女孩变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记里写道。

 

安妮是一个乐观的女孩,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她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她将温暖带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当人们都在黑暗中挣扎、绝望时,她正等待着黎明并鼓励别人,温暖别人。

 

安妮想当一名记者,但这个简单的愿望被当时的黑暗笼罩和淹没,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远望而无法触碰。但她依然怀着希望,用乐观的眼神观望现在,畅想未来。

 

日记本该是少年少女记录日常,平凡而快乐的“流水账”,而随时受着死亡威胁的安妮却留下了一本不一样的日记!因为希特勒发动的战争,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纳粹集中营里,冰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了她人生的句点。战争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战争来临,我只能敬佩和缅怀这位女孩,同时珍惜现在的时光。

 

“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也许,在法西斯的疯狂怒吼中,还有许多孩子在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也无法可想,但日记里自始至终渗透出的一份温暖却让我无法忘记。战争能摧毁一切,但它无法摧毁人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美好愿望,记录她对自己和社会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

 

愿安妮能将这温暖永远留在人世。

 

读《安妮日记》有感2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交了一个知己的朋友;读一本好书就如同经历一种不一样的人生。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就是《安妮日记》,因为读完后给我带了巨大的心灵震憾!

 

一位少女未到花季便在集中营悄然死去,一本在黑暗中写成的日记却永远传下来。她的希望、她的勇气和她的温柔的悲伤永远地打动着全世界青少年和父母的心,这就是《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写的是犹太人安妮.弗兰克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29年安妮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开始疯狂地迫害犹太人,弗兰克一家移居荷兰,1942年6月12日,当安妮十三岁生日时,收到一本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遂开始写日记。同年7月6日,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甚紧,他们家和另处四名犹太人共计八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1944年8月4日因遭检举而被逮捕,八人之中除了她父亲得以幸免,其余七人均死于集中营。战后,朋友将劫余的《安妮日记》交付其父亲,其父奥托将其进行了删修,于1947年第一次出版。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安妮日记》是以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生活实录。安妮一家人避难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时,安妮十三生日后开始写日记。日记除开头一小部分处,都定于隐秘的密室中,是以假托写给女友吉蒂的书信形式写的。在漫长的二十五个月内,她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一个作家的梦想,真实地刻录下了顶楼内每一天发生的事和自已的成长,面对战争和反犹太主义,她思考着怎样可以解救同胞。

 

最令我感到震憾的是这一段:阿姆斯特丹的北边遭到了轰炸,受到严重的破坏。很多人被埋在了瓦砾堆里,要想立刻将他们挖出来是不可能的,听说已经死了200多人,受伤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医院里已挤满了伤者。面对枪林弹雨,面对如此惨烈的战争,小安妮一点儿也不害怕,仍然沉着地写着日记。1944年6月6日英国人的“反攻”终于开始了,“救我们的人来了!”

 

密室就像是挤满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叫嚷着,大家开心得欢呼着。当天晚饭后,安妮的好朋友玛戈说:说不定九月或十月,我们就可以回到学校了!安妮早已期待着能远离战争回到校园,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虽然一枚枚导弹像雨点般打落到地面,瞬间将周围变为惨烈的人间炼狱,但小安妮并不害怕,因为她的梦想,此刻她正在房间时仔细地盘算着回到学校的日子,想到这事便开心地笑了起来。在可怕的战争面前,小安妮依然坚定自已的梦想,依然强烈地渴望学习,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读到这儿,我不禁羞愧地红了脸,和安妮相比,她身处战火中还一直坚持要为了自已的梦想而去上学。而我呢?生活在强大祖国母的庇护中,还经常会因为一些小病小痛就借机不去上学。我真的要好好学习安妮的精神,有梦想就要在任何困难任何环境下都要坚持,要去努力付出。安妮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仰和学习。

 

安妮生前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的愿望终能得偿。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希望我们能从中感悟到: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不要让战争在我们中华民族再现。加油,中国!

 

读《安妮日记》有感3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柔软的那个角落,有她在,人类寒冷的时候会看见篝火,有她在,人类沮丧的时候会看见星光,有她在,人类绝望的时候会看见朝阳。

 

安妮从13岁生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后不久。

 

少女的日记、本该是纪念日常的奇想、情窦初开的悸动。平凡而快乐的“流水帐”常是这年纪的文笔产品。但你见过这样的时刻处在死亡的威胁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记吗?《安妮日记》就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日记》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何面对战争、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问题。《安妮日记》的内容是:恐惧、不安、奴役与饥寒交迫。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有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与纳粹集中营,阴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为她生命的终点,真挚的情感与卑微的希望,贯通整本日记。写作时的孤独与秘密的保存,却转为世人的广大回响。善良、正直毕竟才是普世价值。《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任命苦难生活的报道。

 

战争的残酷远非我等未曾经历的日能想象。我曾有一阵子期盼战争,以为那可以是我们现在的“痛苦”的结束。但事实上,如果真的爆发战争,那将是更痛苦的深渊。

安妮的日记篇6

这是一位二战期间躲藏在荷兰的德国犹太小女孩避难期间所写的日记,它真实记载了那一段恐怖时期一位普通犹太人所见所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妮日记》品读心得感想2022,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安妮日记》品读心得感想1《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本书的作者,安妮。弗兰克,1929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家庭,1933年,元首上台后,德国开始欺负犹太人。父亲奥托带着家人,被迫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然而,平静的生活未能持续多久。1941年,德军占领了荷兰。此时,元首已下决心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一场人间惨剧即将开始。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大楼里一处隐蔽的地方,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1942年7月6日,随着纳粹下达召集犹太人的命令,躲藏的时刻终于来到。这时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

为了掩人耳目,躲藏者们制定了《密室公约》--“为了公共安全计,房客们必须高度警惕。”如:白天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白天,我们不得不低声说话、小心地挪着脚步,不然会被库房管理员发现……”安妮在日记里描述了这种令人窒息的恐惧。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

安妮是多么期盼原先那个外面的世界:晴朗的阳光,欢乐的校园,以及她暗恋的男孩冲着自己微笑……

可眼下的现实是:一车车的犹太人被纳粹押上卡车,运往集中营;夜深人静时,她经常被窗外的枪炮声惊醒;楼梯上的一点脚步声,都让她心惊胆战……

这个13岁的小姑娘确实无力改变什么,她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密室”生活。她依然对生活充满乐观、幽默和热情,并把想到的一切,一一倾诉给她最亲密的朋友:“凯蒂”--她的生日礼物,一本日记。她以给凯蒂写信的形式,倾诉心中的一切感受,讲述后屋中发生的故事。

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开始,一直记到1944年8月1日,他们即将被发现为止。我们可以在日记中看到,这个激情、敏感的少女在狭小封闭的环境中如何苦闷、无聊,她对特殊环境中人际关系的扭曲如何反感、厌恶;看到这个自尊心强、有独立见解的孩子与长辈之间的冲突;看到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看到她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乐观、信念、感恩、勇气和爱。

《安妮日记》品读心得感想2这是一本精妙绝伦的书。由一个年轻的。勇于揭露事实的女孩子所写。是我所读过的有关战争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中最明智感人的一本书。

安妮。弗兰克介绍了纳粹期间,即荷兰被德国占领的那两年里,躲在密室中的八个人的各种变化。他们生活在恐惧,与世界隔离以及被监禁中,而这些不仅仅来自于外界可怕的战争环境,也来自于他们自身。这让我非常真切地体会到战争造成的巨大邪恶——人类的精神的坠落。

同时,安妮在日记中尖锐而清晰地写到了人类根本精神中那些高贵的闪光点。尽管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恐惧与羞辱,但这些人都没有放弃。安妮自己的个性在这本书中也被生动地刻画出来了。她在两年的时间里快速的成熟起来,在人生至关重要的青春期时改变,那么迅速而艰难。凭借她自身的热情和智慧。她的聪明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很长的时间里,安妮都在思索着与青少年成长有关的敏感问题。她还写道了与父母的关系,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成长中的问题。

这些就是生活在特殊环境下的一个少女的思想与感情,她的日记更多地向我们讲述了我们自己。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感到我们与安妮的经历如此贴近,更不由地深深陷入到她短暂的一生以及整个世界里。

《安妮日记》品读心得感想3如果大家读过《安妮日记》就知道安妮是一个乐观的女孩,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她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她将温暖带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当人们都在黑暗中挣扎、绝望时,她正等待着黎明并鼓励别人,温暖别人。下面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吧。

那是一段并不美好的日子,刚过完13岁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随家人躲藏在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为了不惊动别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连上厕所和用水的时间都被控制,还常常担惊受怕。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顶楼内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渐由一个任性的女孩变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记里写道。

安妮想当一名记者,但这个简单的愿望被当时的黑暗笼罩和淹没,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远望而无法触碰。但她依然怀着希望,用乐观的眼神观望现在,畅想未来。

日记本该是少年少女记录日常,平凡而快乐的“流水账”,而随时受着死亡威胁的安妮却留下了一本不一样的日记!因为元首发动的战争,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纳粹集中营里,冰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了她人生的句点。战争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战争来临,我只能敬佩和缅怀这位女孩,同时珍惜现在的时光。

“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也许,在法西斯的疯狂怒吼中,还有许多孩子在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也无法可想,但日记里自始至终渗透出的一份温暖却让我无法忘记。战争能摧毁一切,但它无法摧毁人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美好愿望,记录她对自己和社会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

愿安妮能将这温暖永远留在人世。

《安妮日记》品读心得感想4“我希望在我死后,也能够继续活着”这是安妮在日记中写的话。每当我一次又一次地读完这本书时,总会思考:她真的做到了吗?现实坚定的声音告诉我:她的确做到了。

这本书读起来是轻松愉快的,不像闻名遐迩的名著那样枯燥无味,让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每当我想起战后的满目疮痍,安妮的悲惨结局,便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失落,情绪的落差就像高高飞起的风筝一下子被人扯了下来。

这本日记记录了她从十三岁到十五岁的每一个充满未知、危险但又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以及激烈的战况和她内心深处的思考与疑问。在这两年时间里,安妮一家一直居住在一间密室里,每一举一动都受着限制。尽管我与安妮年龄相仿,读起这本书来有着强烈的共鸣感,但我仍然无法想象,她是怎么在如此与世隔绝、不自在的环境中生活的?然而安妮似乎并不这么想,有时甚至把新的战况当成一个逃离的新希望。她有着一颗无比乐观的心,就这点,让我无比钦佩。

我承认我总会被安妮乐观的心态打动。“如果从外部看,我只是一只没有自由又喜欢嬉戏的小羊羔;但在内部,指引我的则是美好的那一面的我”她总是向往着美好的自我,美好的未来,而并非自己的悲惨的下落和战后的惨状。这不由得引发我的深思:对生活感到烦躁厌倦时,难道就一定要一味地抱怨生活吗?还不如静下心好好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案,朝着美好生活大步向前。即使遇到困难,也不应彻底放下希望,失落只会让阳光更难透过紧密的乌云,照耀到我们身上。

的确,安妮早已在七十三年前去世,但她的乐观仍然在影响着全世界。她仍活着,以另一种方式活着。每次在遇到所谓的“人生大起大落”时,想想这个女孩,我都会觉得,一切一定都会好起来。

《安妮日记》品读心得感想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柔软的那个角落,有她在,人类寒冷的时候会看见篝火,有她在,人类沮丧的时候会看见星光,有她在,人类绝望的时候会看见朝阳。

安妮从13岁生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后不久。

少女的日记、本该是纪念日常的奇想、情窦初开的悸动。平凡而快乐的“流水帐”常是这年纪的文笔产品。但你见过这样的时刻处在死亡的威胁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记吗?《安妮日记》就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日记》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何面对战争、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问题。《安妮日记》的内容是:恐惧、不安、奴役与饥寒交迫。一个十六岁的少女,的愿望是做有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元首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与纳粹集中营,阴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为她生命的终点,真挚的情感与卑微的希望,贯通整本日记。写作时的孤独与秘密的保存,却转为世人的广大回响。善良、正直毕竟才是普世价值。《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任命苦难生活的报道。

战争的残酷远非我等未曾经历的日能想象。我曾有一阵子期盼战争,以为那可以是我们现在的“痛苦”的结束。但事实上,如果真的爆发战争,那将是更痛苦的深渊。

安妮的日记篇7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觉得很奇怪,因为这本书并不像其它的书,整本都在讲述一个故事或一个道理,而它是以日记的形式来记录身边所发生的事以及安妮对这些事的看法。这本书也没有其它书所具有的优美流畅的文字,但它却有真挚的感情和少女般清纯的语言。这些特点使我们读完这本书后,不仅能从中读到历史和战争,也能感悟到安妮自身的那种乐观的思想。

在密室里躲避战争和灾难的八个人各自有各自的性格、习惯和行为。安妮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并把这些看法都写在了日记里。聪明、美丽和优秀的姐姐玛戈·弗兰克;偏袒姐姐,不注重妹妹的妈妈艾蒂丝·弗兰克;平易近人,会安慰安妮的爸爸奥托·弗兰克;自私、只为自己着想,对安妮不满的凡·丹夫妇;可爱、亲切和温柔的彼得以及有教养、亲切的牙医阿尔弗列德·杜瑟尔。作者对这些人物都描写得很具体,写出了每一个人属于他自己本身的特点。这当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便是安妮了,那个开朗,活泼的犹太小女孩。我喜欢她那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学习的人生态度,也喜欢她那永远满怀希望、身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的性格。我认为,我们应该像安妮学习,学习她那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容忍别人的品质。看过这本书,我从中读到了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这本《安妮日记》给我的感觉是紧张的,里面的密室虽然与世隔绝,但总有被发现的危险,我能感受到这八个人在如何恐惧,饥饿的状态下生存,他们受着战争和病痛的折磨,就在这种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下了这些故事。文章中讲述了法西斯邪恶的战争,谴责了那毫无人性的种族歧视,写出了战争所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除了这些,还有安妮对自己的情感,对别人的感觉和自己的苦闷。安妮把这本日记本取名“吉蒂”,并把它当作自己的朋友一样,吐露自己的心事。正是这本日记,伴随安妮走过了两年的时间,并给予安妮心理上的安慰和情感的宣泄。

德国法西斯是残忍的,是邪恶的,他扼杀了一个又一个正值青春的生命。无情的轰炸,残酷的迫害,使无数家庭无法相聚,还有那不近人情的种族歧视。这一切的一切,都把我深深震撼了,我不仅厌恶法西斯,厌恶他执政以后,对犹太人的迫害,而且也让我对安妮也有了更深的佩服,这个坚强,永不屈服的女孩。她在战争中成长,在困境中懂事,虽然她的生命在十五岁就终止,但她却留下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读完这本《安妮日记》,我懂得了很多,明白了很多,我想,我以后也会怀着一颗永不气馁不屈服的心,去面对人生当中未知的困难和危险!

安妮的日记篇8

——读《安妮日记》有感

六年级十班朱君

最近,我怀着惋惜与气愤的心情读完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我深切感受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悲惨处境。

1933年希特勒执政后,开始对犹太人进行全面追捕,安妮与其他八个人一同住进了父亲奥托公司的一个隐蔽房屋里(分别是安妮、父亲奥托·弗兰克、母亲艾蒂丝·弗兰克、姐姐玛戈·弗兰克、凡·佩尔斯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彼得和牙科医生阿·杜瑟尔)。他们就在这整天见不到阳光的地下室里,度过两年的时间。对于安妮来说,这可是花季少年最重要的两年时间。我不禁为安妮这个原本活泼可爱的犹太姑娘而感到失望与同情。

在这封闭式的两年里,安妮并没有虚度,她在充分利用这些时间,来读书、写作、学习各国语言,并与她唯一的知心朋友——日记本“吉蒂”倾心交谈。我也从她的日记中,深刻的了解了安妮。我也十分敬佩她的乐观。想想,如果我们生活在这与世隔绝的密室中,可能不出两天就会像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渴望获得自由。而安妮并没有对这种生活而反感,而是满怀自信,来度过每一分一秒。当读到描写外界飞机轰炸的镜头时,我也同安妮一样心惊肉跳,我仿佛看到一架架飞机在空中纵横交错地飞着,一阵阵燃料弹雨“轰轰”地下着,无情的“杀手”噼啪地炸着,一条条“红河”,带着人们无比憎恶的心缓缓地显出狰狞的面目……

同时,我又万分感谢“犹太人秘密据点”的提供者和保护人:艾莉、米普、亨克、克莱斯、库拉勒。他们无私地向他们提供着食物及生活用品;如果没有他们,安妮八人也不能活这么长时间。还有,我真想对告举安妮他们的人大声痛喊:“人们永远恨们!”

安妮的日记篇9

简介:《安妮日记》是以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原本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在漫长的25个月内,她用她的笔记录了她在密室里的每一天的成长经历,并对战争、反犹太人主义、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宗教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在我读了《安妮日记》之后,安妮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对我的感触颇深。在我查阅了资料后,我深刻的知道:在二战中,法西斯德国对犹太人实行了种族灭绝政策,这是一场堪比南京大屠杀的恶行。

对安妮,我是同情的。作为一位花季少女,没有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与同学朋友嬉戏玩乐,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而是相反的,生活在充满恐怖的密室之中,心情抑郁----“星期天的时候,我的精神状态最不好。这时屋子里的人们情绪都很压抑,气氛郁闷得令人窒息。我们听不见外边的一点声音,屋子里这种死一般的寂静笼罩着我,拖曳着我,好像要把我拖到地狱的最底层……我觉得自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的小鸟,被剪去了翅膀,在黑暗中往笼子的栏杆上撞击。“放我出去!”我心中在哭喊,“放我到有新鲜空气、有欢笑的地方去!”

对安妮,我是敬佩的。作为一名少女,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最终完成了这本伟大的着作,迄今为止,《安妮日记》已经被翻译成65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了3000多万册,并且该书已被作为二次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最佳见证。

安妮的日记篇10

刚见到这本书,知道这是二战期间安妮在密室中写的日记时,我很惊讶又有些怀疑,不相信在那种环境下,还会有人静下心来写日记。可当我查阅资料确认这本日记是真的时,我就感动了,为安妮的勇气、为她那一颗不惧的心。

她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二战后我想出版一本书,叫做《密室日记》……”“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与浪漫情事,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1944年4月5日安妮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这便是安妮那强大的内心。

她生活在密室中,仍然有理想,并把他们在密室中艰辛的生活和她通过广播知道的外面纳粹残酷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这些事情,都作为了她日记的材料。那是一种怎样的乐观与淡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