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钓鱼愿者上钩十篇

时间:2023-04-12 14:46:53

谁钓鱼愿者上钩

谁钓鱼愿者上钩篇1

第二天来到学校搭车。上车后,刚坐下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广西科技示范院。一下车,我们排了一下队伍,整理好队型后步行进目的地“农业示范园。”

来到农业示范园里,我们先到参观了农业种植区参观,然后准备到钓虾池钓虾,个个争分夺秒地向目的地冲去,那怕多钓一小会也好。

来到钓虾池,坐在椅子上准备好必备工具后可是钓虾。举起杆后,在鱼钩上穿上鱼饵,把线上的鱼饵向水中一甩。我把饵甩向一个水管边,鱼饵便沉了下去,我静静的等待着。一秒、两秒、三秒……忽然,呆在水里的鱼钩上系的浮标动了动,向下沉了一点,向水管那边漂。我以为是水被风吹拉后动了动,便拉了拉线把浮标拉回原地。谁知,浮标刚拉回原地就又漂向水管还沉下去了一些。我知道有虾上钩了,便叫人帮忙向上拉,“一二三,拉;一二三,拉……”只见“哇!”的一声,全班每个同学看着我刚刚钩上的一只大虾,个个惊奇的尖叫道。“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一只大虾上钩!”帮我拉杆的同学说道:“你真厉害,我们都钓不上,你就钓到了,真棒!”还有几个同学说,要不,送刚才的虾给她,不送就说想抢这只,要不就帮她钓或钓上3只送她1只。我听了直摇头,“不行啊,这是我的劳动成果,也是我钓的第一只,送了怪可惜的。”说罢,我把虾从鱼钩上去出,放上鱼饵,坐到钓台上,又向前一甩,甩到了一个比较偏的水管边,准备继续钓虾。我拿着杆,还是静静的等着,希望有虾上钩。

谁钓鱼愿者上钩篇2

姜太公是什么人?百家师祖、齐国国父,原名姜尚。祖先曾助大禹治水有功,做过四岳之官,但到了他这一辈,已是家道中落。因此,他的前半辈子做过屠户,售过面点,总之,皆为引车卖浆者之流。但是这个姜太公,蔑视天命,近古稀之年,依然壮志凌云,从不怀疑自己的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听说周文王求贤若渴,他便来到渭水北岸的溪安家落户。从此,他年复一年垂钓于渭水之上。终有一日,周文王出外狩猎,先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文王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水北岸遇到了姜太公。两人相谈甚欢。于是,姜太公钓鱼不成,却钓到了周文王,从此被尊为太师,此后,姜太公厚积薄发,运筹帷幄,辅佐周朝两代君王,灭了殷商王朝。而他也因此获得了周武王的封赏,做了齐国的君主。

其实,这也不能算是姜太公钓鱼的完整版,还有很多细节淹没在结果里。如果将它们一一展开,我们才能一睹姜太公钓鱼的真正风采。一句话可以概括,那就是有滋有味,两个字可以接近实质,那就是“布局”。

我们且看姜太公如何布局!

“破釜沉舟”,这是姜太公的布局之一。据史记,姜太公博学多闻,曾为商纣门客。商纣无道,太公离开了。四处游说列国诸侯,亦未得知遇之君。但是,年逾七十的他,虽恐来日不多,却不消沉,便把周文王当成了他人生的最后皈依。三年垂钓,风雨无阻,就是因为心中有梦。这与其说是布局,不如说是姜太公蔑视天命的一分傲骨、一种精神。缺少了这些东西,我们是无法给人生布局的,即使布下了局,其结果恐怕也是糟糕透顶的。

“自我炒作”,这是姜太公的布局之二。姜太公钓鱼,方法奇特而新鲜,竿短、线长、直钩、无诱饵之食,且钩不沾水悬空而钓。有路人说他是疯子,劝他赶快作罢。他答道:“大丈夫取鱼,宁愿直中取,不愿曲中求。我只钓心甘情愿上钩的大鱼,这条鱼就是大王。”当然,坐在渭水边,姜太公的眼睛也不会困乏,他不会放过每一次表现自己才能的时机。据说某日,两个武将打扮的人牵马前来饮水。姜太公见过之后,对其中一人说:“你印堂发黑,赤脉贯瞳,如不医治,七日内必亡。”那人答声“疯子”之后,长笑而去。这二人是周文王的守城副将,其中一人果然在七日内暴病而死。于是一时间,姜太公声名鹊起,“一钓鱼老者能掐算生死”的传闻便在城内不胫而走,直至传到周文王耳中。其实,无论是直钩钓鱼,还是掐算生死,都不过是姜太公的自我炒作而已。前者是为了吸引路人眼球,后者是为了展露自己的才能。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姜太公的自我炒作,一是手法高明(另类奇特),二是实力雄厚(胸有浓墨),三是行之有道(不伤他人),不称奇不行,不佩服也不行。

谁钓鱼愿者上钩篇3

渔猫钓鱼,愿者上钩

渔猫又被称为“钓鱼猫”,身材中等,是一种猫科动物。它们主要生活在林区的灌丛地带、沿河的芦苇丛以及热带海岸的常绿林。

傍晚时分,爪哇岛上的鸟儿陆续归巢,此时,岛上安静极了。突然,从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一阵阵“啪啪啪”的有节奏的声响。这声音忽强忽弱,听起来像是有人在拍打着溪水。

透过灌木丛枝叶间的缝隙,只见在一条小溪边,一只长约80厘米的“大猫”正拍打着水面。这只大猫黄棕色的毛皮上布满了棕黑色的条纹和斑点,喉部的毛自然形成了两个领,胸部还有几圈横纹,尾巴很短。拍水时,它张开的脚趾间依稀可见一层薄薄的半蹼。这就是渔猫,是猫科动物中唯一具有“钓鱼”技能的成员。

在小溪岸边的一块岩石上,渔猫正聚精会神地盯着溪水。它后腿半弯,脑袋前伸,做好了随时攻击的准备工作。而渔猫的一只前爪则不停地拍打着水面,发出犹如昆虫掉进水中挣扎而发出的声响。

林间小溪里的鱼儿,大多集群行动。偶然掉进溪水中的昆虫对于它们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的馅饼。渔猫通过拍击水面而模拟的声音很快引起了附近鱼群的注意。它们开始逐渐向渔猫所在的岩石靠近,并且还时不时地飞速从岩石边上穿过。

岩石上的渔猫显然是一个经验丰富的钓鱼高手,它并没有贸然发动进攻。鱼儿陆续向着渔猫拍水的地方游过来。更有大胆的鱼儿,试探着啄食伸进水中的渔猫的爪子。经过一番试探之后,鱼群感觉到没有什么危险,便更加地肆无忌惮起来。

时机到了!发现一条鱼儿向自己游了过来,渔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出了自己拍水的前爪,使劲地往那条鱼的身体侧下方插了下去,然后便回过爪子向侧上方用力一捞,这条鱼便被它捞出水面,扔到岸边的草丛中。紧接着,渔猫便如同一支离弦的箭般扑了过去……

小溪中,惊慌失措地鱼群纷纷四散逃窜,转眼便不见了踪迹,只剩下水面荡起的阵阵涟漪。

决一死战,舔犊情深

在自然界中总是潜藏着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危险。每年的春夏之交是渔猫生儿育女的高峰期,它们会把巢穴建在芦苇丛或者是灌木丛中的隐蔽之处。小渔猫在长到10个月之前,一直都需要成年渔猫的照料,并且还需要学会独立生存的本领。

渔猫宝宝的天敌之一――爪哇丽纹蛇是渔猫父母需要小心防范的。

但是,可不要小瞧了渔猫,它们天性凶残、暴躁,有时候甚至敢于攻击比自己大得多的动物。倘若碰上爪哇丽纹蛇偷袭自己的宝宝,绝对会立马还以颜色。

谁钓鱼愿者上钩篇4

我比年少时更需要一个游戏。

这个念头突然而至,陷溺在夜色中的灯光怯怯地抖动了一下,推动光晕向四周的暗处扩散,触碰到灰白的墙体,被生硬地反弹回来,溅在我身上。

我的无所事事比黑暗更空洞。

如果闹钟不停下脚步,我一定有机会与时针、分针、秒针重叠在一起,发出准确的报时。然而,这只老式闹钟不知什么时候罢了工,将时间刻度稳稳定格在2点38分15秒。这是昨天的时间还是去年的时间?不得而知,它所隐含的寓意于我是一段空白,短暂的抑或持久的。

每天,我给自己上紧发条,而闹钟没有,因此,我一如既往地在路上,用不停歇的行走填充旅途,以至于忽略了闹钟也有费劲的气喘和安静的睡眠。

下意识的,我取过闹钟,一圈一圈上发条,手动的过程,忽然调动起内心游戏的欲望,全无来由,恍若把玩玩具,却一下子把我从日常的繁琐、单调与机械中打捞上来,横陈在日子表面。

恰此时,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

我笑了。我的笑声只有自己听得见。

其实,我知道自己已过了游戏的年龄,我能回忆的游戏一一排列在低年龄层面,模糊又清晰,蒙太奇镜头一般,覆盖了我的童年、少年时光,再之后就找不到了,很突然的留白。

那么,我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快乐跑到哪里去了呢?

我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垂钓者,悠闲的姿态,还原一条河流愿者上钩的久远面目。

这条河流叫渭水。在黄土高原,液体的涌动身不由己,一路浩浩荡荡,泥沙俱下,浑浊得让人不敢存有梦想。势力所及,渭水灌溉着两岸的部落村庄与鸡鸣犬吠,也让人反复经历着干旱与洪涝。

我不知道它是如何切入一部叫做《封神榜》的古籍的,这可能是一个谜,也可能不是,我唯一能确定的是,它以一种闲适的方式,将我推至一部文明史的发端。无意间的窥视,让我发现眼前平淡无奇的渭水早已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一座江山。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奇迹。渭水之上,那些粼粼波光起起伏伏,收束着绵延八百余年的姬周盛世繁华,期间有一些人事漂浮在水面,随波逐流;更多的人事则坠沉河底,被泥沙掩埋。

当然,这一切都与我无关。作为一个西岐人,故国只为我留下了关于“根”的念想,以及一条适合垂钓的河流。

我从不认为这是一条河流的宿命,它应该只是出于机缘凑巧,恰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被卷入一次大事件,然后成为了一名见证者。

如今,我已然感受不到河水的冲刷。对于渭水这个名字,我的理解仅限于一个成语“泾渭分明”,它以前是浑浊的,如今依然浑浊,改变了的,只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生命状态。

我是一个旁观者,因此,我是从容的。

一根鱼竿、一截鱼线把我和渭水联系在一起。

原本我可以选择更直接的方式,比如赤条条跳到河中,像乡下孩童,肆意且张狂。然而,肌肤上痊愈的疮疤已不允许我如此天真,人前道貌岸然,人后岸然道貌,这是成长的代价,一种自我否定后的约束。

我习惯了。

习惯是一个好说辞,能让人平心静气,将浮躁、不安、执拗等等从身体里连根拔起。

千百年后的今天,渭水河畔恢复了最初的宁静,在人际边缘地带,自顾沉着地流淌,仿佛什么也未曾发生过。

每周,我总会抽出一天时间去垂钓。这是一个松弛的过程,日常生活由此简化为一根鱼竿、一截鱼线。鱼竿握在我手里,鱼线垂在水下,看得见与看不见的部分都值得期待。

垂钓的乐趣,最开始源于鱼儿咬钩时自鱼线向上传递的触感,那份启自空虚的紧张感,直至挥杆将鱼儿拖出水面,抓在手里,才算落到实处。不过,更多的时候则是漫长的等待,以至于让人感觉虚度了光阴―――我试着学习垂钓者,将垂钓的功利性从欲念中剥离,而专注于垂钓本身。

我由此发现,其实等待也是一种乐趣,而且有时甚至是乐趣的全部―――如果你没有感受到,那一定是因为你还没有开启感悟之心。

河里有鱼。鱼沉水底。

水面上干燥的日子与水面下潮湿的日子彼此陌生,换句话说,属于我的日子与属于鱼儿的日子各有指向。可以确信的是,如果安于现状,我们的行程永不会交集。可是,我却希望用一根鱼竿、一截鱼线把彼此串联起来。

我是有意为之,而鱼儿会适时回应吗?

不知道。

浑浊的水面成为我们相互打量、亲近的一道障碍,我看不到鱼儿,鱼儿也看不到我,河水泱泱,它流动的声音穿透了风的幕布。

我在风的下游安顿自己。其实,我并不能确认选定的那方水域一定有鱼儿存在,仅凭经验而已,最终还要借助鱼饵来验证―――鱼饵是我为不知躲在何处的游鱼布下的陷阱,鱼饵不会知道,那些游鱼也不会知道。

当鱼钩的倒刺扎入肉体,蚯蚓感受到难以忍受的痛楚,它僵硬地蜷缩起身子,同时释放出一泡鲜血,在接触河水的一瞬喊出三个字:真冷啊!

如果它知道自己将成为鱼饵,一定连这三个字都喊不出来了。

它被铅块拖拽着,飘飘悠悠向水底沉去。一路上,它不停地扭曲、挣扎,但无济于事,以至于很快耗尽了力气,任由体温从伤口处迅速流逝。

我相信路过的鱼儿一定会注意到这条蚯蚓,它不会也不可能想到这条蚯蚓与鱼钩、鱼线、鱼竿和我的关系,因为它的眼中只有美味,至于能不能克制住自己的好奇与贪嘴,那就得看它的运气了。

风不动,我也不动。

寂寞的阳光空自游走,终于走累了,落在我头顶,然后顺着脸颊、脖颈、躯干、四肢流到绿茵茵的草地上,汇成亮汪汪一滩。

我整个人也是明亮的,倒向波光闪烁的水面,只一晃,就散了人形。

鱼儿潜伏在水底,一任流水裹挟着各种杂质滑过身体,它忍住痒,努力用尾鳍平衡暗流,让自己保持静止状态。

鱼线软软地悬着,鱼饵不停地弹动。

诱惑无处不在。

一只蜻蜓点水,它是这帧画面最生动的符号,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长长的水痕,然后轻轻落到竹梢头,一边警惕地东张西望,一边整理衣冠。

似乎我是在跟鱼儿较劲,看谁先耐不住性子,而其实,我只是在与时间比拼耐性。

遇到另一个垂钓者既偶然又必然。

一条河流附着了垂钓的乐趣,它用浮光掠影般的游戏方式将人从循规蹈矩的日常生活中独立出来,虽然只是小小的场景更改,但心态已然变得平和、松弛―――这正是我所欠缺的。

因此,我就能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来到渭水河畔,看似在垂钓,却又显得心不在焉。不必细究,垂钓本就是一个迷人的借口,对于垂钓者而言,他的心思远远出离了垂钓本身。

而我所说的偶然,在于众多垂钓者中偏偏与你相遇,这足够庆幸了;至于必然一说就更好解释,垂钓者都是一条河流的有缘人,在这里不与你相遇也一定与他相遇,你或他在垂钓层面并无区别。

各安其位,我与你始终保持着一丈远的距离。

如果不说破,我们会将陌生人的陌生面孔进行到底,在某个垂钓的日子相遇,相看两不厌,之后各奔东西,循环往复。

而其实,我一直在暗暗打量你。你垂钓的姿势,隐在被一层水雾笼罩的镜子里,不知道为什么,我确切地感应到你身上隐藏着许多故事,那些故事一定是生动的,甚至是玄妙的,可是虽然我充满了好奇,但如果你不说,我也不会问。

垂钓的日子如流水,流过一天,就扯去一页。

一根白发将垂钓岁月绷紧。

沿着灰白的纹路,我逆流而上,直至听到久违的乡音才停下脚步。站在你身侧,我在你的怡然自得中开始学习垂钓技艺。

我想当然地以为,时光不是问题,我们拥有共同的爱好,也就拥有了共通的语言。

我是你的新朋友,你是我的老朋友。

除去我在路上耽搁的时间,那一年,你已年近八旬,这样的年纪足可称之为神仙了。而你显然没有达到神仙的境界,为生计,你曾经在朝歌城里宰牛卖肉,在孟津街头开店卖酒,日子过得琐碎且拮据。后来,你不得不迁居到岐山脚下、渭水河畔,过起了归隐式的清贫田园生活。

一住经年,你混同于任何一个乡下老人,满脸沧桑、慈祥,为此,乡人们尊称你:姜太公。

然而,你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得到丝毫改变,更甚者,婆姨仍然日复一日在你耳边聒噪不已―――你的家庭生活从来没有和谐过,换做另一个人,这种日子早就没法过了,难得你竟然忍受了几十年。不过,她也值得同情,因为自嫁给你以来,她就没有过上一天不愁衣食的好日子―――从这个角度讲,你的人生也够失败的。

所有人的幸福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我忽然产生一个疑问:你是在以垂钓的方式逃避吗?

如果是这样,你的初衷就很可疑了。

垂钓者的垂钓心思都很简洁,而复杂是身外物,被我在来路上一一丢弃了。

我对你抱有莫名的好感,可是,越接近你,我越感到你身上笼罩着一股谜团。这股谜团一如气体、液体,无色无味,触摸不到,却可感知。

你与所有的垂钓者都不一样,我开始疑心你根本就不是来渭水边垂钓的。

我所用的钓钩是弯的,长有倒刺,挂上鱼饵后把它沉到水里,等待觅食的鱼儿上钩,这是垂钓的基本方式,我懂。但你的钓钩竟然是直的,而且既不挂鱼饵,又空悬水面三尺高,简直无理之极。

你看不到我的疑问,自顾喃喃絮叨:“不想活的鱼儿啊,如果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遍又一遍,仿佛念咒。

我哑然失笑了。鱼儿听得懂你的话吗?如果听得懂,它能不明白你心里的小九九吗?世上竟然有如此天真之人,实在有趣。

这一天,打柴人武吉恰巧路过,忍不住对你说:“太公,像这样钓鱼,你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

他所说的,正是我心里想的。

而你的回答却更令人吃惊:“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真是石破天惊!不仅武吉理解不了,连我也感到 匪夷所思,钓鱼能钓到王侯?这中间有联系吗?怕是你想富贵想得迷了心窍吧?

可看你一脸正经状,我不禁半信半疑,且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日子一天天老去,你头上的白发又不知增添了多少。

我已经等待太久,将要坐化了,以至于连鱼儿咬钩也视而不见。可是,你依然故我,不紧不慢地打发着虚幻的垂钓岁月。

谁会是那条甘愿上钩的鱼儿?

我需要一个结果,至于结果是什么并不重要,我必须为自己的疑问划上一个句号。

那天,渭水河畔忽然来了一名士兵,他找到你,说受文王姬昌指派,专程请你去会商国事。

我疑心自己是在做一场白日梦,用力揉了揉眼睛,眼前的景象千真万确。

这一切可能早就在你的意料之中,因此,你表现得无比冷静,不仅不理睬,还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你轻易地回绝了送上门的富贵,反而让我看不懂了,你还在等什么?这不正是你所希望的吗?

令我没想到的是,过了几天,又来了一位官员,他言辞更加谦逊,执礼更加恭敬。可是,你依然不为所动,眼睛盯着微波荡漾的水面,说道:“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官员碰了一鼻子灰,进退不得,连我也觉着你架子大得有些失礼了。

你狡黠地一笑―――难道后面还有更大的鱼儿?

后来发生的故事应证了你的远见―――不仅文王姬昌亲自来到渭水河畔,为此还吃素三天,沐浴更衣,携带着厚礼。此时,你才放下手中的鱼竿,起身相迎―――一场君臣风云际会由此拉开了帷幕。

这里还有一个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小插曲:当文王姬昌请你一同上车回宫时,你提了一个常人想都不敢想的问题:“您既然视贤于我,能否亲自拉我回宫呢?”哪曾想,文王姬昌居然很痛快地应允了你的无理要求,拉起车子就上了路。你坐在车中逍遥自在,文王姬昌却累得气喘吁吁。当车子终于歇下来,你问文王姬昌:“您还能拉吗?”文王姬昌擦着满头大汗回答道:“我实在拉不动了。”此时,你一脸正色,说道:“您拉了我八百单八步,我保你江山八百零八年。”

你为所有垂钓者树立了一个另类榜样,从此以后,渭水河畔留下了一段关于垂钓者的佳话,千百年来被后人口口相传。

我毫不羡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遇,不在此地就在彼地,把握住最重要了。

在渭水河畔,我是一个真正的垂钓者,垂钓于我只是一个游戏,而非切入生活的一个支点。从这一点上说,我活得比姜太公实在。

谁钓鱼愿者上钩篇5

收拾行囊开始学会一个人行走,大街小巷与我擦肩而过的许多人,谁前世对佛许了五百次回眸?路过戏院正演着所谓霸王别姬的爱恨离愁,原来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落花有意寄真心,流水无情扫残红。紫陌红尘放不下,经文诵尽情难渡,以为只要一袭袈裟便能从此将红尘勘破,而初见时你梨花带雨模样注定我成不了佛。 与其最后说一句相忘于江湖,不如自始至终从未相遇,省略一声别离后寂寞的叹息。

千帆过尽,光阴教我要随遇而安。 或许孤独不是因为你总是一个人,而是不论多少人,你总是被遗忘的那个。 来到一个寂寥的小镇,只一眼便被深深吸引,小镇的古朴似乎与生俱来,和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恰巧契合我的孤独。

一人垂钓一江雪,一蓑独守一寒渔。我在此驻足,一叶扁舟,且听风吟,不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冬来,我便抛一钩钓江雪,冬去,我便收一渔祭回忆。一个人的旅行,我终于找到了停留的理由,在悠悠岁月里见惯春去冬来,厌了人来人往,便开始独自垂钓,于宁静中寻找救赎,任他时光流转,我自安之若素。

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携一壶清酒摇橹,不渡尘世过客,不渡匆匆行人,不求乱世佳人倾城一顾,只愿有人着一袭白衣不疾不徐的走近扁舟,站在岸边与我东篱把酒黄昏后,却从不要我渡他。渡,只能是短暂的停留,而我要找的,是能终老泉林之人。岁月如歌,我便垂钓唱渔相和,流年似水,我便摇橹江雪相应,然而光阴匆匆淌过,从未眷顾我,那人迟迟不来,我只得与孤独对饮。

谁钓鱼愿者上钩篇6

控制残存浮力不难理解,想要把浮标看得清楚些,就得保留较多浮力;想让它沉一点、敏感一点,就得将配铅调重些。实在没把握时,咬铅还可以慢慢加,直到浮标露出水面的长度符合你的要求为止。调整线系状态可不一样,虽说调整的原则就是让钓组伸展开来并能适度倾斜,但自然环境的变量那么多,钓组沉在水里又看不真切,谁知道加几颗咬铅、每一颗有多重、加在什么位置才恰当?经常听到一些矶钓高手们故弄玄虚地说:加咬铅对技术要求颇高,必须把潮水流向、流速、风力、风向、浪况、钓场环境、钓棚深度、目标鱼种、当天咬况、用饵种类等诸多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否则必会弄巧成拙。结果使每一名初学者都听得一头雾水……但不幸的是,事实还真的如此!如果您不对下竿当时的各种状况加以理性的分析,只是胡乱地把钓组绑起来往海里一抛,就认为鱼大概会来咬钩,要是有收获那才怪了!

更现实的问题是,就算咬铅用得恰当,钓组入水时也往往会呈现咬铅先沉、钓钩随后以及浮标跑得快、钓钩漂得慢等情况。因此,要谈所谓的咬铅配置方法,就必须了解:这要与操竿控线技巧互相搭配,才能发挥完整功效。

这么说来,配咬铅的学问真的很深奥难解?倒也不尽然。只是因为鱼是活的,自然环境变化又那么复杂,所以钓鱼活动注定没有办法套公式。换句话说,若有人打算靠背公式钓鱼,那奉劝阁下还不如趁早改打高尔夫球比较实在――至少小白球是无生命的、没有脾气的、自己不会乱跑,也比较容易掌握些,不会害你白花一大堆冤枉钱。

配咬铅虽无公式可循,但有些基本原则却不难掌握,譬如说最简单的:水流速度很快而你希望钓组不要太漂时,就需要用咬铅(有时会用到好几颗)来使子线下沉:若是垂钓游速快且泳层变化较大的鱼时,原则上咬铅越少越好。

还有,咬铅有各种不同的重量,当你在钓组上把越重的咬铅加在越接近钩子的位置时,就越容易造成浮标跑在前面、钓钩拖在后面的情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水的表层流速较快,深处流速较慢,浮标的体积较大、比重较小,易受流水推动,而咬铅刚好相反。故只有少数特殊情况下会如此搭配咬铅。

不知有没有人想问:使用长标的各类钓法,都是以集中负铅且子线上全无额外重量的“垂直钓组”为主,为啥浮游矶钓独独不同?事实是,并没有人规定丹锥不能搭配垂直钓组,只不过阿波钓法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强调一个基本的钓组组装概念――尽量选择所能用的最轻巧的浮标,咬铅能少用就尽量少用,钓组必须在水流中充分伸展开来并适度打斜。因此,我们极少听到或看到关于垂直钓组的介绍。

最基本的垂直钓组就像一般的筏钓黑鲷那样,母线末端直接绑一颗足以平衡浮标的转环铅,下面再接上短短的两条子线即可。有一种组合是母线下接转环,然后接一段约0.75米~1.5米长的中继线,中继线末端绑一个转环铅,之后再接绑长度各为45厘米和1米的双子线,最后拴上钓钩。

这里面有一个搭配的问题,假如母线为4号尼龙线,中继线可用3号碳纤线,子线则可用2.5号以下的碳纤线;丹锥假如用的是1.5号,转环铅就用5克~6克,并在母线末端转环的上方夹一颗咬铅,以调整浮力。

这种钓组可有许多变化,例如可把转环铅位置改到母线末端,而将中继线衔接子线的工作交给小转环,让双子线更活一些。或者将转环上方咬铅移到转环铅上,使钓组更加垂直。还可以把转环干脆也改为转环铅,但重量不一定与下方转环铅一样,只是将整颗浮标的浮力分散由两个转环铅来承担;另外,中继线和子线的长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中继线可以长达3米,但子线则可短到只有20-30厘米。总而言之,这一切都须视环境状况和垂钓需求而定。

接下来我们就尽量依鱼种、钓场特征、环境变化等状况来将垂钓需求条例化,以便说明各种不同的咬铅搭配方式。但是,我必须再次强调,这些都是“原则性”用法。既然是“原则性”就表示必定有例外,所以钓友切勿以公式视之1

1、应付持续游动不休息的鱼――所谓持续游动不休息的鱼是指“青物”类而言。这类鱼多在海水上层活动,身躯呈流线型,泳速快,以掠食性为主,代表鱼种如拉仑、青(角甘)、红(角甘)、烟仔虎、花飞等等。因为这类鱼会在上层持续游动,因此,钓组漂一点、能够打斜最好,也就是说咬铅以平均、分散、少挂为佳。

2、应付游泳时“胜似闲庭信步”的鱼――有几种常被认为特别刁钻的,如臭肚、白达仔、雀鲷、刺规等。这类鱼之所以难钓,其实是因为它们吃饵时都采取随波逐流的方式,懒得跟水流抗衡,以致钓组越善于跟着水漂,浮标就越难以传达咬讯。对付这类鱼;一般人习惯用大浮标、配重集中、短子线的钓组,使饵的动态跟水的动态不一致。如此鱼 咬饵,就会牵动钓组使浮标下沉。但若你坚持以轻浮标、长子线、分段配铅来施钓,那么,牵线工作就会变得十分重要,否则很难抓到钓组末端发生的变化。下竿标点也必须选择一下,不要像前述集中配重、短子线钓组那样在平缓水域下竿,而应找白沫带、反拨潮区垂钓。

3、应付暴冲式吃饵的鱼――猪哥、吊仔之粪的家伙往往不咬则已,一咬就会给你来个超大鱼讯(有时黑毛、白毛也会如此表现),浮标瞬间栽进水里几米深,让缺乏经验的人手忙脚乱。碰到这种状况,钓者所需花在咬铅配置方面的心思就可省掉不少了。因为只要大概依流水速度分段配一下铅位,线系状态不要太离谱,基本上鱼儿就会来咬,问题是你能不能拉得起它。但万一这些鱼警惕起来(通常在天气大好、阳光明亮、风平浪静、流水平缓或水温太低时),那可就比较棘手了。此时必须尽量减少咬铅的数量,夹附位置也应越靠近浮标越好,让子线尽量漂得自然些,这样才能降低它们的戒心,提高上钩率。

4、应付在原地细嚼慢咽的鱼――此类鱼以黑鲷为代表,它们不是不吃饵,只是似乎更喜欢“玩”饵,常常叨着美食半天都不吞下去,既不游走也不吐出来,让钓者明明看出浮标已下沉了一点点,但就是没有更好的动态,扬竿后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只不过在钓饵上发现一点点被咬过的痕迹而已。一个可以尝试的解决办法是用轻巧浮标,少量配铅,并尽量减少残存浮力与钓组的阻力,然后在接近钓钩的地方加一颗很小的咬铅(例如G2),如此就可将细微的鱼讯加以放大。

不同钓场的应对办法

1、白沫带――大凡在有浪脚、潮流的时候,矶钓场上都不难看到这种非常重要的下竿点。白沫带的结构是:在脚下岩边有强力往深层灌入的浪花,但稍即是大量向上涌起的气泡,这些气泡会造成一个水势剧烈翻腾且快速向外推移的范围,并且在越接近岸边的地方越厚,影响越深;离岸越远则越薄,影响水层越浅。因此,假如你要钓躲在白沫区之中或白泡沫下方的鱼时,不妨将重量比较大的咬铅置于钓组下侧(靠近钓钩),以免子线、钓钩太容易被气泡浮起。

2、反拨潮――这是一种波浪涌向岸边后,大量海水返回外海层的流速明显比深处快。所以,抛八钓组叫首先需注意让浮标在靠近岸边处落水,钓组漂移过程中还要时常带住浮标,让子线、钓

为了避免表层流速快、深处流速慢所造成的不当钓组状态,配咬铅时应遵循越重的铅位置越高的原则,以免钓钩漂得太慢。

3、暗礁区――因为水下环境不易从陆地上明确识别,同时暗礁区水流往往又相当紊乱、复杂,所以在这种地方垂钓就必须小心挂底,并设法利用钓组漂移的状态来判断吸引水流在何处,继而锁定该处作为狙击的“据点”。当发觉暗礁区中吸引水流甚强时,钓组可设计成轻一些、漂一些的,咬铅少而离钓钩远些的最好用,否则极易挂底。如果吸引水流比较微弱的话,就需要将咬铅重量适度往钓钩处移动了,因为这样可以帮助钓组抓住水流。

4、潮目带――由于潮目是由两股以上速度或方向不同的水流撞击、摩擦形成的,所以这种地方流况也相当杂乱。但因潮流的撞击或摩擦也会彼此牵制、消耗能量,故水流速度会变慢,不像原本形成潮目之前的那么快。而且通常潮目形成的位置离岸较远,深度也多半较大,没有钓组挂底的疑虑。因此,可采用载重稍大的浮标,搭配数量少且分散的咬铅,然后充分运用操竿控线手法,使钓组随时呈现浮标在后、钓钩在前的理想状态。

5、本流带――基本上我不认为本流带是适合下竿的去处,因为流速过快的水势不仅使钓组状态极难掌握,事实上也没什么鱼类会发神经跑到本流里面去觅食。但如果你想在本流边缘试试的话,那大概还有些机会,尤其是本流边缘水势回旋的区域。不过,因为本流力量过于强大,往往使得回旋带之中也流速甚快,正常钓组根本难以维持钓棚深度(钓组会被水流扬起),所以必须采用过量配铅的方式下竿。

环境因素的影响

1、风势――风对矶钓的最大影响是它能吹动母线,导致钓组无法顺利地随水流运动,甚至会拖着钓组做出完全违背你意愿的举动。碰到这类情况,你可以使用自重较大而浮力较小的浮标,借其本身重量压制风吹钓组的幅度,并用咬铅进步将浮标压沉,使残存浮力变得很小,然后再尽量将竿降低指向水面,使母线大部分都沉于水下,以减少风势对浮标和线系的影响。

2、浪况――离岸稍远的波浪会造成水分子上下运动,但靠近岸边的海浪则会把水分子猛力砸上岩石,之后那些水分子还会把附近海域搞得一片混乱。所以,如果你锁定白沫翻腾的浪脚边为下竿点,就必须小心操竿控线,避免钓组被“请上石头去纳凉”,同时还应利用鞍多的咬铅来克服紊乱的水势如果你选择离岸稍远的范围垂钓,则最好使用号数较小的浮标,咬铅也要分散开来。否则每当浪起浪落,水下的钓组就容易跳来跳去。

3、流速――前面已提到不少跟流水相关的情况,这里再追加一个概念,即:母线上也可以分段加咬铅。举例来说,有的时候流水状况刚好能让子线和钓钩构成个一个当角度,但浮标却又需要一点点咬铅去调整残存浮力,怎么办?试试在母线上较高(接近浮标)的位置加咬铅吧,甚至可以采用分段加挂的方式。这是因为子线、钓钩的比重都相当大,在海水中会自然下沉(即使有流推送),但母线比重却较小,往往容易呈抛物线状上扬,因此,需要靠一些额外重量压下去。

4、深浅――这里说的是浅钓棚与深钓棚,而非钓场水面到海底的全部深度。基本上钓棚越深就需要越多外加的铅重来压沉钓组,而且咬铅位置越集中、越低下,下沉的速度与深度就越大,整个钓组在水中的状态也越稳定。只不过如此一来钓组的乘流性就会越差,样子也越不自然,越偏向垂直钓组。反之,钓棚越浅当然可以用越轻的钩绀,越少且分散的咬铅,可是此时受外在环境因素(如风、浪、流等)的干扰也越严重。

5、杂鱼――上 项说的环境因素,其实还包括杂鱼干扰的问题。因此我们常看到一些钓者在遭遇此状况时,会采用配铅重量集中在一点且相当靠近钓钩的钓组,企图借快速下沉采突破杂鱼的“围攻”。但另有一种完全相反的观念是:尽量用轻的配铅万式让钓组漂一些,然后凭撒诱饵技巧将杂鱼集中在某处,而对象鱼如黑毛之类则会因其动作迅速、敏捷,比杂鱼早一步发现食物并快速冲出来抢食。

谁钓鱼愿者上钩篇7

这两个故事,一写庄子垂钓拒聘;一写任公子钓趣恢弘。

庄子有句名言:“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庄子垂钓,写垂钓,目的皆不在钓和鱼,而是借钓和鱼,创造一种人生意境,展示一种生命意趣。

安贫乐道,志存高远,把人格人品、精神自由、生命自在看得高于一切,庄子一生特立独行,固守着这为人处世的至高原则。

人生在世,谁人无志?谁人不愿得志?志不同,判断得志的标准自然也不同。春秋战国时期,一般士人,莫不以乘华车、著贵冠、高官厚禄为得志,庄子卑视这种庸俗的“得志”观。认为“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乐全之谓得志”。真正的得志,是保全本性的纯净朴实,身心自得其乐,外物无能增减。厚禄高官,则为身外之物,失之则悲;得之虽有一时之乐,内心却空虚恐慌,不得安宁。“轩冕在身,非性命也。”一味冠冕是求,“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庄子•缮性》)为物欲而丧失独立人格,趋恶俗而抛却朴素本性,实在是本末倒置!

庄子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漆园吏的微薄薪俸,带学生的些少束修,隔三差五织点草鞋卖,因此经常衣食无着,断炊是常事,衣着尤寒碜。一次去见魏王,也是“衣大布而补之”,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用麻绳绑着破鞋子,惊得魏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何先生之惫耶?”(《庄子•山木》)先生一介名流,怎么会弄得这般狼狈呀?

清贫困窘到如此地步,庄子依然守道不移,“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庄子•逍遥游》),视高官如腐鼠,斥逢迎为舐痔。

濮水之上,一竿在手,正和鱼儿一起,“出游从容”,与道冥一,坐享“天乐”,这垂钓所得,是多么美妙的生命意境!却突然撞来大国相位之聘,大煞风景,庄子当然要断然拒绝了。不过,这却绝非出于一时冲动,而是出于庄子生命意趣的自觉本能,出于庄子对仕途恐怖的深刻认识。

庄子拒相的故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传下了另一种版本,对此做了更为生动传神的记述。楚庄王听说庄子很贤能,派使者“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子笑谓楚使:“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宰之以做祭品。到这时,不要说继续作条尊贵的牛,即便想做只可怜兮兮的小猪也“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即便穷困之极,潦倒之极,也不愿拿生命的自得自快,去换取一时的富贵尊荣,做险恶政治祭坛的供品,这就是庄子高贵的人品和人格。

学术界多年来一直普遍认为,庄子是个消极避世者。细读《庄子》全书,就不难发现,庄子其实是个非常积极的入世者,和孟子一样,具有磅礴浩然的大丈夫气概和拯世救民的英雄情结。只不过这一实质被他那愤世嫉俗的肆意宣泄,波诡云谲般的“无端崖之辞”和坚拒相位,不与时政合作的“真隐”“大隐”行迹掩盖太多罢了。任公子巨钩垂钓的寓言,十分清楚明白地展示了庄子欲大有为的本来面目,那场面何等壮观,那气势何等恢弘,真个是惊天地、骇鬼神,读来令人胸胆开张、豪情荡怀。垂钓所得,并不一己享用,而是让广大民众饱食,这又是何等胸襟!孟子提倡,做人的终极目标,是做大人和圣人。庄子也有同样的主张,并提出了圣人和大人的具体标准:“圣人并包天地,泽及天下,而不知其谁氏。是故生不爵,死无谥,实不聚,名不立,此之谓大人。”(《庄子•徐无鬼》)

谁钓鱼愿者上钩篇8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学生缺乏阅读材料,对于一些规则尤其是生态保护方面的规则了解甚少。因此,课前需要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一些真实的反面资料。通过将近四年的培养,学生已经具备了自能读书、擅长批注、乐于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现的生词;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3.通过作者在文中运用的描写技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的同时将学文与导行相结合,使学生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设计理念:

一个人学习语文,阅读和写作几乎占了语文课的大部分时间。大家知道,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没有阅读修养的写作,视野狭窄;没有写作欲望的阅读,人的潜在创造能力就会受到抑制。基于这个粗浅的认识,是我设计《钓鱼的启示》的初衷和目的。同时我在思索两个方面的问题,如何设计好本堂课,一方面让学生吸收信息,接受作者的智慧,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另一方面,如何通过文章的表层结构语言,去探究文章的深层结构思想。根据《钓鱼的启示》一文的教材解读要求,我锁定教学目标后,抓住课文在叙事中插入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的描写这一表达特点,通过讲解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让学生从文章中初步感受行动、语言、心理、景物描写的方法。如果是学生注意的话,文章前半部分是叙述“钓鱼”,后半部分是议论“启示”,文章还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从钓鱼到启示,是文章的明线;而作者的心理变化,则是文章的暗线。我是围绕着这两条线来展开教学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三个著名的渔翁。一位是商朝末年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被尊为“百家宗师”的姜子牙;一位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好友严子陵;还有一位是《江雪》的作者唐宋家之一柳宗元。就拿姜子牙来说吧!他的鱼钩是直的,他哪里是在钓鱼呢?他在钓谁?钓周武王。所以有一句话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你看他,一钓就钓出了周武王,钓出了周朝500多年的基业。厉害吧!这叫智慧。

同学们!《钓鱼的启示》里,这位著名的设计师钓出了什么呢?

生:答,并诵读。

师:一件钓鱼的小事,却让作者获得了终身的启示,这种选材文章你们知道有什么特点吗?(以小见大)

二、解读文章

师:那么课文中用了哪些描写,如何把我们引入文章中去,让我们接受感染和熏陶,又是怎样把我们从作品中引出去,让我们在感受作品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更广阔、更深入的认识生活呢?

请读第一自然段吧!

生:读一自然段。

师:交代了什么?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三方面回答。师:对了,用交代的语气,把咱们引入了课文。学生再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师问:今晚能捕捞吗?为什么?生答。(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正值产卵期,不能捕捞。)生接着读第二句。师问:这是什么描写?(行动描写)用了哪些动词?(放、举、抛)这一连续的动词,你读出了什么?(“我”和父亲钓鱼动作连续的画面,使人物栩栩如生。)学生接着读第三句。师问:这是什么描写?(景物描写)

第二自然段里,作者在描写时,人中有景,景中有人,使人和景相互辉映,画面更加充实、生动,同学们再走进景物描写中,能用一个字来想象一下画面吗?(动、活)这一绝妙图画离不开哪些优美的词语呢?

生:找、勾画,回答,并感悟画面。

师:是啊!作者用了这些优美的动词、形容词,化静为动,绘出了一幅阔大幽深、富于变幻的美妙图画。让我们再来背一背回味一下吧!生背。

此时此刻,作者的眼睛好像被月色下的湖面粘住似的,久久不想移动。看着湖面上的漂筒,心里充满了什么?(希望)信心怎么样?(信心十足)他想今晚“我”一定会怎么?(钓到大鱼的)

奇迹发生了吗?请接读下一自然段。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作者在写作时,总会把个人灵魂带到文章中去。你读出了作者那份什么心情了吗?(引导学生从“我”和鱼两个角度的动作描写体会出作者钓到“大家伙”时的激动,鲈鱼甩动、跳跃想摆脱鱼钩时“我”的担心以及把鲈鱼拉上岸时的惊喜。)

所以作者由衷地赞叹道――“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这是一条既怎样(漂亮)又怎样(可爱)的大鲈鱼啊!作者非常什么?(得意)读到这里,老师觉得遗憾地是,作者没有“得意”的描写,这也许是作者让我们进行创造性阅读吧!来给他想一句好吗?老师先开头: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我心里乐得像吃了蜜糖一样,甜滋滋的。(心理描写)

生:(1)我“咯咯咯”地笑了起来,两只眼睛眯得像两个弯弯的月牙儿。(2)我得意地好像脚下驾着云朵,轻飘飘的,快要飞起来似的。

师:正当我得意忘形的时候,情况出现了转机,请接读课文四至九自然段。同学们,这几个自然段最突出的是什么描写?(语言描写)这些语言描写,作者还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你知道吗?生答。(神态+人物+说话。神态+人物+语气。)举个例子,某位同学做错了事,老师非常生气。为了表示老师的严厉,可以这样写――老师瞪着眼睛,狠狠地厉声道:“站起来!”这种描写,能揭示人物的形与神,使我们闻其声而知其人,你能学着这种方法,品出父亲的态度吗?(坚决)你是从哪些描写品出来的呢?(“得、平静、不容争辩的声音、没商量的余地”等词语看出。)

生:勾画出来,并品出父亲的态度。

师:父亲这一坚决的态度,进行过思想斗争吗?从哪儿知道?(“好一会儿”)

这个词隐藏着爸爸的什么内心活动呢?(矛盾、正在经历道德的考验)这就对应了三十四年前作者想起那句告诫“我”的话,那就是什么?(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但是,面临这样的道德实践,面对诱惑,父亲却怎么做?(没有妥协,反而让我拿出勇气和力量,受到了严格的教育。)

同学们,面对父亲坚决的态度,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得意――急切――乞求、委屈或难过――无可奈何、沮丧或依依不舍)请填写61页第二题。

(抽学生解答后,并有老师当“父亲”,学生当“我”,有感情地用角色朗读对话描写)。

这个课时,我们一起学习了“我”和爸爸怎样的过程?(钓鱼)但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从开始激动到最后依依不舍,犹如大海上激起的波澜,一上一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这也是写作的一种技巧――波澜。同学们!这一课里还有其它的写作技巧,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索吧!

下课!

板书:

行动描写――连用动词

景物描写――活用动词、形容词,化静为动

谁钓鱼愿者上钩篇9

作者简介:范能船(1938― ),男,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

摘 要 姜尚现象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智慧”、“尚贤”、“平安”、“长寿”成为其主要的文化符号。本文认为,可从建设姜尚文化知识库、建设人文景观体系、展示姜尚文化主要符号、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旅游文化产业效益等方面入手来提升常熟尚湖旅游的水准。

关键词 姜尚;符号;旅游文化;常熟尚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75(2006)―05―0040―03

姜尚是我国的历史人物,他不仅对我国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更是影响深远。从族源上看,姜尚文化产生于老官台文化时期,即距今7000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那时为炎帝、神农时代。从文化渊源上看,姜尚文化继承发展了“简周礼,因民俗,重工商”的文化传统。从文化形态上看,姜尚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帝王言行、重大的事件、重要历史典籍都了如指掌,是一个时代的文化集大成者。从文化的成果上看,姜尚文化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付诸实践,并且卓有成效。他做周文王的国相,帮助周文王整顿政治、军事、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征服各部族,开拓疆土。姜尚的功勋在《尚书》、《诗经》、《逸周书》、《史记》、《竹书纪年》等古籍中都有记载,还被作为文学创作题材写入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更以典故、成语、歇后语等形式流传于民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或的组成部分。

常熟尚湖有幸与这份文化遗产结下不解之缘。尚湖已有较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业态,营建了多种多样的旅游产品,开展许多有成效的旅游促销,并已取得了初步的业绩。如何进一步提升尚湖的旅游文化内涵?如何提升旅游文化产业的水平?本文认为,应充分挖掘、利用姜尚文化的符号,努力创新和发展尚湖旅游的文化产业。

一、姜尚文化的主要符号

散落在各处的姜尚的历史遗迹、在历史典籍中关于姜尚的记叙与描述、在神魔小说中关于姜尚卓越功勋的种种描写、在民间广泛传播的关于姜尚的故事、在民间关于姜尚文化的生动活泼语言的表述等,构成姜尚文化符号的厚实素材。可供研究和利用的姜尚文化的主要符号有:

1.智慧

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盛赞姜尚:“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琊,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史记.1513页)自司马迁至今,人们赞扬最多的是姜尚的智慧,姜尚成了智慧的代名词。周文王见姜尚就为其智慧所倾倒:“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悦,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之久也’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史记.1477―1478页)。“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史记.1479页)。后世最为赞美的便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朕闻溪叟,一钓而与周公八百之基”(隋唐演义.第二十回);说“太公一钓,享国千秋”(孔尚仁.桃花扇.第十五出);说“太公直钓钓国”(罗隐.题硒溪垂钓图诗)“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钓钓国更谁知”;说“大钓本无钩”(苏轼.壬寅二月有诏作诗五百言)。更有以“太公钓”、“吕钓”、“渭钓”、“子牙垂钓”、“蹯溪钓”、“渭滨垂钓”、“钓周”、“钓渭”、“垂钓硒溪”、“大钓无钩”、“直钓钓国”、“蹯溪直钓”、“直钩鱼”、“渭滨叟”、“渭上叟”、“渭叟”、“硒溪姜叟”、“硒溪叟”、“硒溪老”、“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钓鱼,稳坐钓鱼台”、“姜太公说相声,神聊”等语言歌颂姜尚高超的智慧。

2.尚贤

周文王在渭水之阳遇之而大悦,并“载与俱归,立为师”(史记.1478页)。周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续业”(史记.120页)。又据《周本纪》记载周武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127页),可见姜太公文化与尚贤、纳贤、举贤是密不可分的。在这里“千里马”与“伯乐”是相辅相成、共生共荣的。周文王不因为姜尚年老而不尚、不纳、不举,周武王不因为姜尚是前朝国师而避嫌、遗弃。这种尚贤、纳贤、举贤之风,既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也是知识分子历来所推崇和渴望的。如唐人张九龄《骊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诗感叹:“岂与硒溪老,崛起周太师!”文及翁《贺新郎,西湖》词也感叹:“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硒溪未遇,傅岩未起。”唐人李白《梁甫吟》诗抒发“钓?胃之遇”:“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姜尚因尚贤、纳贤、举贤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周文王、周武王搭建的舞台上演出一出又一出的精彩的剧目,这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展示得十分具体生动。

3.平安

“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已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平安语”。这是因为姜尚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建国、治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特别是他帮助周武王伐纣,消灭商朝,建立奇功,封于齐地,成为齐国的开国之君。姜尚在民众心目中是一位神通广大、能除妖祛邪、拔除百病、福佑天下的神,只要有姜太公在就平安无事。因此“平安”又成为姜尚文化符号。有一个词组叫“太公筹”道出了姜太公之所以能保障平安,是因为胸怀韬略。古代兵书《太公六韬》托名姜太公所著,记周文王、周武王问太公兵战之事。六韬是指文、武、龙、虎、豹、犬。其中有《豹韬篇》,“太公筹”即借此,后人常以“太公筹”咏有韬略而化险为夷。姜尚除妖祛邪、拔除百病、福佑天下的故事,较多表现在《武王伐纣平话》和《封神演义》两部书中,特别是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记载有姜太公的许多故事。

4.长寿

长寿是“福”的标志和象征,也是“平安”的最好佐证。姜尚从韬光养晦到被提拔使用,从镇妖祛魔到封为齐君,其人生光辉全在老年时期,因此“长寿”成为姜尚文化的重要内容。据《荀子・君道》所述,周文王举用姜尚时,“夫人行年七十有二,然而齿坠矣”。周文王在位计50年,周武王十三年(一说十一年)伐纣的牧野之战时,姜尚已90高龄的老人了。据《竹书纪年》记载,姜尚卒于康王六年,加上武王和康王之间的周成王在位37年,周武王卒于牧野之战后二年,如此计算,姜尚的年寿是140岁左右。据《楚辞・九辩》所咏,“太公九十而显荣兮”,即姜尚遇周文王时已是九十高龄,如此推算,姜尚的年寿在160岁左右。顾颉刚著《太公望年寿》一文认为,古文献记载中的姜尚年寿,皆为战国时齐国游士的无稽妄谈。实际上“太公”原意为“老太爷”。按顾先生的推算,姜尚年寿为80余岁。就按此计算,在古代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姜太公也不失为一个长寿者, 长寿作为姜尚文化的符号也是可靠的。

二、尚湖旅游的提升

尚湖旅游已奠定了基础,并有很大的发展。尚湖旅游开发也确有不少优势,但尚湖旅游也存在某些不足,例如文化内涵缺乏挖掘,缺乏文化产品,缺乏文化产业,更缺乏创新性文化产业。所面临的挑战也十分严峻。要在竞争中取胜,就要不失时机地自主创新,不失时机地提升尚湖旅游的竞争水平,关键是充分展示姜尚文化的主要符号。

1.建设姜尚文化知识库

根据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例如韩国,提升和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要建设一个全面、系统、完整、可靠的文化数据库。这样做,一便于民众和旅游者查阅姜尚文化知识(或触摸);二便于回答各种关于姜尚文化的咨询;三为旅游策划者、决策者、规划者、开发者提供姜尚文化的可靠知识;四为旅游经营管理者提供学习和工作的关于姜尚文化的知识;五为作家、艺术家、影视创作者、动漫创作者、游戏创作者提供关于姜尚文化的素材;六为尚湖旅游的宣传促销提供知识。姜尚文化知识库的建设可以以古籍为基础,例如《诗经》、《楚辞》、《尚书》、《逸周书》、《史记》、《荀子》、《竹书纪年》、《六韬》、《武王伐纣平话》、《封神演义》等,同时可以广泛收集民间传说,形成全国首个姜尚文化知识库,以提升尚湖旅游的文化竞争力。姜尚文化知识库的建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网站、触摸屏、光盘、书籍等。

2.建设完整的人文景观体系

尚湖的生态景观体系初具规模,但人文景观体系还与具有悠久而丰富的姜尚历史文化内涵的名胜地是不相匹配。应按照“智慧”、“尚贤”、“平安”、“长寿”等姜尚文化的主要符号,建设完整的人文景观体系。完整的人文景观体系的建设应贯彻这样的原则:一是人文景观与生态景观结合;二是历史与时尚融合;三是静和动结合;四是与参与性活动结合(如体育、娱乐、节庆、会展);五是可观可视可听;六是多种表现形式结合(如雕塑、影视、表演、活动等)。建议在“智慧区”,以“姜太公钓鱼”为主题,显示姜尚“渭水钓鱼”的历史题材,又根据不同年龄举行不同的活动,以增强旅游吸引力。“姜太公钓鱼”是姜尚文化的核心,钓鱼又是一项老少咸宜的体育娱乐活动,有利于健身养性益志,增智,可以使旅游者动起来、乐起来。在“尚贤区”运用视觉艺术手段展示姜尚一生的功业。可用影视、动漫、游戏展示,改变仅仅依靠雕塑展示的刻板模式,以适应现代人群的游憩需求。在“平安区”可根据《六韬》,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具体生动地展示“太公筹”――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这种展示应学习“迪士尼”的经验,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童话化。在“长寿区”,应有我国传统的与姜太公像结合的静态“百寿图”、“百福图”,营造长寿、吉祥的民族民俗的氛围,营造“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宽松、欢乐的氛围。

3.提升活动旅游的内容和形式

活动旅游本身包含三大方面的内容,一为赛事,二为节庆,三为会展。尚湖活动旅游的提升应在这三方面全面展开。通过活动旅游,提升知名度,进行促销,提升吸引力,提升竞争力,提升效益。尚湖经营多年的“牡丹节”还应下大工夫。“庭中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此时逢国色,何处觅天香。”(刘禹锡・山石榴花十二韵)尚湖的牡丹地处江南水乡,又独具姜尚文化的优势,更应该在营造自己的特色和构建自己的旅游吸引力上下功夫。如在尚湖牡丹节期间,发挥常熟“十里青山半入城”和尚湖江南生态环境的优势,利用尚湖“智慧区”、“尚贤区”、“平安区”、“长寿区”的姜尚文化的特色,营造尚湖牡丹节江南生态环境和姜尚文化的特色。尚湖活动旅游更有开发的新天地。在赛事(赛钓、赛智慧、赛平安、赛歌舞、赛健康等)、节庆(姜尚文化节、钓鱼节、智慧节、长寿节、平安节等)、会展(姜尚文化论坛、姜尚文化大家谈、姜尚文化学术交流、姜尚民俗文化讨论、姜尚文化展示)三方面皆可以进一步开发、提升。

4.提升旅游文化产业效益

谁钓鱼愿者上钩篇10

想起母亲

鲍山宏

七月的一天,天公作美,太阳好像也歇双休日去了,轻风拂来,垂钓者更是心旷神怡。

围塘而钓的四个人,不一会儿都有较满意的收获,其中胡局长钓得最多,林雄乐得一个劲地在心中祈祷:太阳不要露脸,满塘的鱼都贪嘴,只要让爷高兴就成。

林雄出道10年,在本地的建筑行业已是的人物。10年前他从一个小泥水匠干起,挑砖、洗灰、砌墙,脏活累活啥都干过。后来老板看重他勤劳朴实,把他培养成一个土木工程师。再后来,林雄另起炉灶,办起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真是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

干技术活林雄在行,可与人打起生意场上的交道,林雄就尝尽了苦辣酸辛。接工程要跑,工程验收要跑,讨工程款还是要跑。有道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渐渐地,林雄也跑出了经验,跑出了道道。今天他特地到乡下包了一个鱼塘,专门请M局的胡局长一行来钓鱼,因为M局还欠着他15万元的工程款没有结。香不烧好,菩萨不开口,你拿不到钱也只有干瞪眼。

瞧他们钓得不亦乐乎,林雄心中此时泛起一层层喜悦的波纹。林雄正想着自己的心思,那边同来钓鱼的小车司机扯着嗓子叫了起来。

林雄赶忙跑过去:“司长,有什么指示尽管吩咐。”

小车司机说:“你看,哪来的老婆子,捣什么乱,还让人钓不钓鱼了?”

林雄这才发现,一个身躯佝偻的老太太正在塘边用一根竹竿打捞塘中的水草。林雄一愣,刚才光顾高兴,水塘边多出个人来他也没注意。林雄忙跑了过去。

“老人家,你换个地方,别人在钓鱼。你这么一搅和,鱼惊了,就不咬钩了。”

老太太抬起头,一双混浊的眼睛看着林雄说:“我每天都在这塘里打水草的,猪崽等着吃呢。”

那边小车司机又嚷开了;“还不快走,哪来的老家伙,这么讨厌!”

林雄看着老太太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老人家,这……”

小车司机又大声叫骂;“老家伙,还不快滚!”

林雄忽然鼻子一酸,猛然扭头冲着司机大骂道:“我操你祖宗!”

塘边的人都愣住了。林雄抹了把脸,伸手要过老太太手中的竹竿说:“老妈妈,你歇歇,我来给你捞!”

第二天,胡局长让人找来林雄。胡局长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填写好的15万元的支票。

胡局长说:“林老板,钱可以给你,可你要告诉我,你昨天为什么敢发那么大的火,万一事情弄砸了你就不后悔?”

林雄问:“胡局长,你是要我说真话还是说假话?”

胡局长说:“真话,当然是真话。”

“胡局长,那时我啥也没考虑,我只想起了我的母亲。”

胡局长听了拍拍林雄的肩膀说:“兄弟.我也是!”

两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选自《2002年度中国小小说》

5.第三自然段中“林雄也跑出了经验,跑出了道道”一句,如何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生意场交道首先是一个“跑”字。②林雄认识到了并跑出关系,明白了生意之道,生意也做得顺利了。

6.作者写老太太“一双混浊的眼睛”、“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有何用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肖像描写,塑造了一位饱经沧桑,至今仍辛勤劳作的老母亲的形象。这个形象触动了林雄内心深处的情感,为下文情节、情感的发展做了铺垫。②用老母亲贫弱的形象与小司机的“横”形成反差,促使林雄情感爆发,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

7.文章结尾,林雄和胡局长都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但两人的心态显然不同,请加以分析。(5分)

①林雄的心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胡局长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林雄:这老母亲已经够可怜了,为什么还要伤害她?谁没有母亲,谁愿意自己的母亲受到伤害?不管有多大权势,谁也没有资格伤害一位母亲。②胡局长:能为一位老母亲不受伤害而不畏权势,这样的人是好样的。我也是母亲的儿子,也不应该做对不起母亲的事。

8.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答案:B、D

A.第二自然段中,林雄“在心中祈祷”的目的是让胡局长多钓一点鱼,只要局长一高兴,拖欠的工程款就可以结了。

B.由于林雄勤劳朴实,又是土木工程师,因此,他才出道十年,在本地的建筑行业已是的人物。

C.本文由歪风写到正气,结尾充满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