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抑后扬十篇

时间:2023-03-22 20:0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先抑后扬,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先抑后扬篇1

先抑后扬篇2

2011年上半年黄金延续牛市格局。截至6月28日以美元标价的黄金价格年内涨幅达5.86%。尽管与去年同期涨幅的12.8%相比,逊色不少,但横向比较之下,黄金的表现仍然令投资者满意。

地缘政治、欧债危机和美元贬值是上半年黄金牛市的主要推动力。过去的行情已成为历史,更为关键的是金价未来将如何演绎。我们认为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黄金或将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

季节性因素、美元反弹以及技术性调整使得黄金将迎来中期调整。

(1)由于夏季中国和印度等黄金消费大国节假日较少,黄金需求比较平淡。而此时却是黄金采矿商最忙碌的季节,他们在开采金矿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建立相应的卖方头寸,提前锁定利润。因此,在买盘不济和卖压较大的双重作用下,黄金在夏季的表现是一年中最差的。这一点也可从黄金价格的季节性分析中得到印证。

从1969年-2010年伦敦黄金现货各月上涨概率以及年平均月度收益率及收盘价,我们可以看到,6月份的上涨概率是最小的,还不到40%,仅为38.10%,其月度收益率也比较低,为-0.16%。而今年以来黄金并没有像样的调整,因此在淡季出现调整的概率是比较大的。

(2)美元或将展开中期反弹。从美联储日前公布的会后声明来看,近期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概率并不大,而美元此前的跌势中已经反映了市场对美联储推出QE3的预期。换句话说,美联储的会后声明是低于预期的,利空出尽的美元必然会迎来反弹。另外,美元的日线MACD指标已回升至多头区域,后市迎来中期反弹的概率较大。

(3)从技术面来看黄金也将迎来中期调整。其中,日线MACD指标已进入空头区域,而且周线MACD指标已形成高位死叉。后市黄金将下探120天线。预计会有50美元左右的跌幅。

不过,黄金长期上涨的趋势仍未改变。首先,虽然美元或将迎来中期反弹,但其长期下跌的基本面并未改变。一方面,美联储在年内加息的概率很小,而进口物价指数的不断攀升将会推高美国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从而使得美元的实际利率进一步下滑;另一方面,美国政府还没有找到解决高额债务的办法,而这是美元长期走弱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其次,欧洲债务危机到目前还没有出现好转的迹象,希腊债务重组的概率还是相当大的,市场避险需求仍将对金价构成支撑。最后,9月份以后中印两大黄金消费国的节假日较多,旺盛的实物买盘将会给金价带来坚实的支撑。

先抑后扬篇3

全球政策格局偏宽松

首先,世界经济形势和政策格局方面,短期内世界经济数据表现疲弱的趋势还将持续,加重投资者对世界经济的担忧,全球政策格局依旧偏宽松。

中国经济仍未走出困境 2014年12月,中采制造业PMI再次走弱,由2014年11月的50.3%下降到50.1%,创下了2014年年内制造业景气度的最低。2014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5%。201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0%。2014年12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3%,环比下降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0%,环比下降0.8%。2014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2%。PPI继续大幅下滑显示经济通缩风险如影随形。因此,近期中国的经济数据依旧会维持疲弱的态势。

最大经济体德国经济失速,欧元区经济依旧令人担忧 1月6日欧元区公布2014年12月综合PMI终值51.4,为17个月来新低,预期51.7,初值51.7。1月9日德国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11月出口月率超预期大幅下滑,经季节调整后工业产出月率亦意外转降,加上此前公布的远逊预期的德国制造业订单数据,更加凸显德国经济疲势,暗示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的经济或在2014年第四季度表现疲软。

美国制造业出现失速 美国就业数据向好,不过薪资数据疲软。1月6日美国公布数据让人大跌眼镜,其中Markit综合PMI,ISM非制造业PMI以及工厂订单三项数据表现尽数疲软。具体数据显示,美国2014年12月Markit服务业PMI终值53.3,创2014年2月以来最低,预期53.7。美国2014年12月Markit综合PMI终值53.5,创2013年10月以来最低。美国2014年12月ISM非制造业PMI 56.2,创2014年6月以来新低,预期58.0,前值59.3。另外,美国2014年11月工厂订单环比降低0.7%,预期降低0.5%。美国工厂新订单连续4个月下跌,表明制造业活动减少和整体经济增速放缓。1月9日美国公布的非农数据显示,美国2014年12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长25.2万人,连续11个月增幅在20万上方,预期增长24.0万人,2014年11月非农就业人口35.3万人。非农数据继续靓丽,不过薪资数据疲软,此前美联储主席耶伦最为关注的薪资增长速度却同比放缓,环比甚至出现了数据有记录以来最大的萎缩。数据显示,美国2014年12月平均每小时工资同比增长1.7%,增速为2012年10月以来最低,预期增长2.2%,前值增长1.9%。美国在2015年一季度制造业数据仍会不太理想,数据喜忧参半的局面仍将持续,很难给金价造成较大压力。

在政策方面,未来一段时间,欧元区和中国还将采取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来防止通缩风险。中国在一季度有望进一步降息或降准,欧央行推行QE的可能性较大。美国可能继续对加息保持耐心,若一季度末经济数据有所改善,加息呼声会渐浓。

地缘乱局近在咫尺

地缘乱局方面,一季度对金价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希腊退欧风险以及俄罗斯信用风险。

俄罗斯方面,卢布已经崩盘,脆弱的经济崩盘已为时不远。1月6日卢布录得第二天重挫,莫斯科时间12:45,俄罗斯五年期CDS上涨50个基点至606,为2009年3月来最高。国际评级机构惠誉(Fitch)1月9日下调俄罗斯信用评级至BBB-,对该国评级持负面展望,因为俄罗斯经济前景已经在过去6个月里严重恶化,更遑论原油价格和俄罗斯卢布都在暴跌。俄罗斯在惠誉的信用评级距离垃圾级近在咫尺,俄罗斯困局短期内将继续刺激避险情绪走高。俄罗斯是石油输出大国,经济与油价密切关联,每一次油价的大幅下挫,均使得其经济出现大幅下滑。

本轮油价下跌与1985年“冷战”时期很像,当时的低迷行情最终在财政上拖垮了前苏联。预计未来几个月,美国可能故意操纵市场继续打压俄罗斯,因此油价仍将处于低迷状态。原油价格1月12日大幅下跌5%,其中美国原油跌破46美元/桶,再度创下6年新低。

供需对价格形成支撑

先抑后扬篇4

假如纪晓岚的这首诗换一种写法,开门见山地称赞老夫人和她的儿子,效果又会怎样呢?我想这首诗就会由于缺乏波澜而变得乏味。本诗写得波澜迭起,跌宕生姿,是因为采用了抑扬结合的手法。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是“抑”,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是“扬”,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是“抑”,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是“扬”。短短四句,却两“抑”两“扬”,吊足了众人的胃口,写出了波澜 。所谓抑扬结合,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抑”是“扬”的铺垫和陪衬。抑扬结合与单纯的赞扬相比,扩大了反差,能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

抑扬结合的第一种方式是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如《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先借王夫人等人之口,把贾宝玉贬得一文不值,“混世魔王”、“孽根祸胎”、“疯疯傻傻”的恶名一股脑儿往他头上扣,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给人一个极坏的印象;待宝玉出场时,却不料作者笔锋一转,写出了宝玉给人全然不同的感觉:才华横溢,英俊飘逸,十分讨人怜爱。这里作者运用的就是欲扬先抑的手法,造成了一个波澜,使得文章曲折生动,妙趣横生。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

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蝉》(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一文,先写蝉的知知不休,此为“抑”;当朋友说到蝉为了生命的延续,在黑暗中等待多年才能得到一个夏天的生命,90天也要好好活着时,作者感叹道:“哦!那是蝉的生命的意义!”这就上升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此为“扬”。又如《丑小鸭》((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一文,以“抑”笔开端,先写丑小鸭处处受冷遇、遭排挤:兄弟姐妹嫌弃他,连鸭妈妈也嫌他丑,鸡啄他、猫撵他、人赶他,猎狗面前也是个“狗不理”…… “抑”笔频出,层层设“抑”,反复铺垫,就把“抑”这一部分渲染足了。文章到了结尾部分才把笔墨集中到对丑小鸭美的抒写上来,“这新来的一只最美!那么年轻,那么好看!”“那些老天鹅不禁在他面前低下头来”,“扬”得充分。再如《阿长与山海经》(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一文,先写阿长令人讨厌: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懂得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读到此处,那阿长的形象在我们心中真是坏透了,这是一“抑”。然而,作者笔锋一转:“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接下来便是她讲的那个长毛的故事,这一来到让我对她肃然起敬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这是一“扬”。 得知是她谋害了“我”的隐鼠后,“我”气得“极其严重的诘问”,这是二“抑”。至此,作者不惜笔墨,重点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当她把“我”“渴慕”已久的书摆在“我”面前时,“我”的感觉是“像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我又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这是二“扬”。行文到此,“我”对长妈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结尾的抒情“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说文章最忌平铺直叙,而曲折有致,富于变化的文章则会使人兴趣盎然,手不释卷。记叙文怎样写得富于变化呢?要使记叙文富于变化,关键不是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如果所写的事件平铺直叙,见头知尾,则索然寡味。所以,要使文章一开头就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球,就要违反常规:要写美先写丑,要写好先写坏,要写易先写难……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会使你的作文变得“峰回路转”,摇曳多姿。当然,“欲扬先抑”也可以反过来用,叙述自己不喜欢的人,可以“先抑后扬”。

抑扬结合的第二种方式是先扬后抑(也叫欲抑先扬)。如《蚊子与狮子》(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一文,作者先集中笔墨细写了蚊子斗败狮子的壮举,这是“扬”;最后再写了蚊子得意忘形、不慎被蜘蛛消灭,这是“抑”。这种抑扬法用“扬“的消极效应,达到情节的大起大落、章法的大开大合,凸显着曲折变化的情节。又如,《伤仲永》(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段写仲永五岁时“指物作诗立就”,是为“扬”;第二段写仲永“泯然众人矣”,是为“抑”。这里“扬”是引子,是由头,“抑”是目的,达到劝诫警示、发人深省的写作目的。这种抑扬法用“抑”的消极效应而产生激人奋进的效果。再如《威尼斯商人》(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下册)节选的剧情中:夏洛克一直居于这场官司的上风,一切都表明他是这场官司最大的赢家,这是先“扬”;可当鲍西亚提出割肉时不能流血、不能超过或轻于一磅时,夏洛克的风头急转直下,迅速败北,这是后“抑”。作者先花大力气为夏洛克“扬恶”,又笔锋急转,为安东尼奥“抑恶”,把夏洛克捧得越高,就把夏洛克摔得越重,加剧了戏剧冲突,增强了嘲讽的意味。

表达褒扬、肯定、喜爱的“扬”先出现,“扬”是手段;表达贬斥、否定、厌恶的“抑”后出现,“抑”是目的。前文的“扬”是为后文的“抑”蓄势 ,“扬”为“抑”伏,“抑”因“扬”显,“抑”得巧妙,“抑”中显旨。作者似褒实贬,文章因作者态度的反差而有让人深思的哲理、错落有致的波澜、犀利有力的嘲讽。

运用抑扬结合的写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⒈注意“抑”和“扬”的分寸。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时,不要把事物贬抑得一无是处,总要留有“扬”的方面。运用欲抑先扬的写法时,如果扬得过了头,就会喧宾夺主,贬抑就没有了力度。

先抑后扬篇5

写作时,记叙文是大多数同学的首选,很多同学都能把事情叙述清楚、完整。但是,如果所写的内容平铺直叙,见头知尾,则索然寡味,而曲折有致、富于变化的文章则会使人兴趣盎然,手不释卷。怎样将文章写得富有变化呢?我们不妨运用一下“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技法指导】

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先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后文的“扬”,“抑”是“扬”的铺垫与陪衬。“欲扬先抑”与单纯的赞扬相比,加大了反差,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这种写作手法还能使情节错落有致,收到曲折生动、妙趣横生的行文效果。

下面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谈谈:

一、对比烘衬

即通过细致的描写,写出人或物的缺点,如外貌的丑陋等;或者写出人或物的不让人喜爱之处,或直接抒发对人或物的不满,从感情上贬低(“抑”)所要写的主要人或物,这样才能在后文的情感变化中更好地抒发喜爱、尊重等“扬”的情感,更好地突出主题。总之要从贬低的角度来描写,这样才能和后文的“扬”形成鲜明对比。如文章《窗前的木棉树》,开头写出了木棉树的“粗糙,简单,没有风姿”,还影响了“我”“眺望的视线”,既写出了木棉树外形的丑陋,又写出了“我”对木棉树的厌恶,甚至于曾建议将它砍掉,盼望它死去,真可谓“抑”到了极点。但后来“我”对木棉树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但喜欢上了木棉树,而且还从木棉树得到深深的启示。这样就从前文极度的“抑”转到后文热情的“扬”,对比烘托,更好地突出了主题,给读者强烈的感情冲击,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平淡入笔

即简单介绍一下写作的人或物,突出他(她或它)的不起眼、柔弱,让读者大概了解人或物,给人平淡的第一印象。这样在后文的写作中才能有波澜,吸引人的注意力。如文章《那棵白玉兰》开始写道:“那株去年移植来的白玉兰,由于它太柔弱太不起眼了,我几乎忘却了它的存在。”这样先从白兰花的平淡入手,“几乎忘却了它的存在”(“抑”),逐渐突出它的优点和好处(“扬”),不仅能吸引人,还使文章有了变化之美。

三、多抑多扬

即在文章中先抑后扬,再抑再扬,这样“抑扬”结合着使用,能使得文章波澜起伏,摇曳生姿。如文章《阿长与〈山海经〉》,先写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懂得许多繁琐的规矩等。读到此处,阿长的形象在读者心中真是坏透了,这是“抑”。当她讲了长毛的故事,倒让“我”对他肃然起敬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这是“扬”。得知她谋害了“我”的隐鼠后,“我”气得“极其严重的诘问”,这又“抑”。至此,作者重点写了她为“我”买《山海经》一事,当她把“我”渴慕已久的书摆在“我”面前时,“我”全身都震悚起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至此,经过再“扬”更突出阿长精神的可贵。多抑多扬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最后需要提醒几点:第一,“抑”“扬”双方,内容上应是有联系的;第二,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第三,要注意“抑”和“扬”的顺序,“抑”的内容先写,“扬”的内容后写。

【范文示例】

让我悄悄地告诉你

一考生

六月,正是栀子花开的季节,我顺手摘下一朵桅子花插在妈妈的头上,妈妈笑了,笑得那么慈祥,那么羞涩。我呆呆地注视着妈妈。

妈妈,您可知道,曾经,我是多么的怨恨您吗?小时候,您什么事都要求我自己动手做:衣服要自己洗,碗筷要自己收拾,床单要自己铺,饭要自己煮……总之,什么都得靠自己。当时我真是恨透了您,总是怀疑我是否是您亲生的。您从不给我买零食,也很少给我买新衣服。您知道吗,那时我是多么羡慕地看着邻居家的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花花绿绿的糖果和香喷喷的蛋糕的?我好羡慕别人家的女孩子穿着美丽的花裙子和崭新的运动服,而我穿的衣服已经被洗得退色发白了,如同安徒生童话里的那个灰姑娘。

初中住校后,当很多同学对着自己的一堆脏衣服眉头紧锁、束手无策,而我却能应对自如时,我恍然明白,小时候的严厉管教是出于您对我的爱。或许可口的饭菜和美丽的衣服是妈妈对孩子的爱,或许百般呵护是妈妈对孩子的爱,同样,培养我良好品德和坚强意志也是妈妈对我的爱,而且是更高、更伟大、更睿智的爱!妈妈的爱是埋藏在心底的智慧,您充满智慧的教育方式使我成为了一个勤劳、勇敢、节俭的好女孩。

好久没有这样和妈妈亲近了,妈妈曾经白皙的皮肤已变得暗黄,岁月的车轮无情地在妈妈的额头上辗下了几道皱纹。一时间,我的泪在眼眶里打转,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我此时的心情,妈妈,您能原谅女儿曾经对您的误解吗?

妈妈,女儿多么希望时间能永远定格在这温馨的一刻,可以让我永远陪伴在您的身旁,紧紧握住您的手,陪您闻栀子花淡淡的芳香,陪您看弯弯月桥下的细水长流。

点评

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行文的曲折,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深谙记叙文情节的设置之法,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想表达妈妈对“我”的爱却先写自己小时候对妈妈严格管教的不理解(此为“抑”),然后笔锋一转写自己终于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进而表达了“我”对妈妈的感激和爱(此为“扬”)。文章对比鲜明,跌宕生姿,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技】

“片段组合法”,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由几个能体现文章主旨的片段共同构建成的作文样式。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书信组合、梦境组合、相册(画面)组合、日记组合、镜头组合、小标题连缀式组合、数字字母串联组合等。

小标题连缀式组合在“片段组合法”作文中最易出彩,它既避免了数字式和日记式呆板、无生气的缺陷,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使文章富有文学特色。此种作文样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小标题精巧而有序

小标题语言要精练、严密、生动,既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又要做到前后照应、协调;排列必须有序,或并列,或先后,或主次,或层进。几个小标题谁在前,谁在后,要认真斟酌敲定。如写“感受四季”一文,可用“春之颂”“夏之恋”“秋之思”“冬之盼”作为小标题,由题入文,遵循自然规律,给人以文思清晰之感。

二、片段典型而简洁

一般而言,片段内容不要求具体、详实,不像写一般记叙文那样六个要素面面俱到,只要能抓取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或几道亮丽的风景线来作文就可以。所选材料不可随意排列、编造,一定要依据题目要求统一规划,使题文吻合、文气贯通。

三、结构匀称而美观

写作中通常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几个片段的篇幅基本相当,不可有大的悬殊。

先抑后扬篇6

没有气势,没有充沛的激情的演讲是苍白无力的。而气势、激情来源于“蓄”。演讲中蓄势的运用,就是在构建演讲高潮的过程中,先极力铺排、储存,积蓄起强烈主观情感,从而构成一种雄浑、强健、饱满的冲击力量,一经触发、突破,就有如排山倒海、气贯长虹,不可阻挡。演讲的气势、要旨,就在这种积蓄情感、意念的基础上显现出来。

(1)抑扬蓄势

抑是贬,扬是褒,扬的目的在于抑,抑的目的在于扬。演讲中抑扬渗透,往往词反意正,加强说理的浓度。根据演讲的不同主旨,或者采用欲扬先抑法,或是欲抑先扬法。

(2)铺陈蓄势

演讲者为论证自己对某种事物、事件的深刻见解时,先根据自己的观点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对事物、事件进行具体考察,将利害摆出来,极力铺排,逐一蓄势,造成一种悬念,造成一种悬念,造成一种气势,最后集中力量论证孰是孰非,这样使论证如川涌堤决,是非理性也就明了无余。

(3)修辞蓄势

演讲中的蓄势还常常借助于瑰丽多姿的修辞手法,即借助于一定的表达形式。任何语言都具有节奏美,演讲中恰当地运用排比、整句、对偶、蝉联、反问等词式,可以奏出华美的乐章,使演讲产生浩大激荡的气势。

先抑后扬篇7

在《阿长与》一文中,鲁迅为了表达自己对长妈妈的特殊情感,就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这也是本文构思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文章从一开始就表达出作者对长妈妈的厌烦和不满,一是厌长妈妈唆,甚至怀疑长妈妈在家中挑拨是非;二是厌长妈妈限制“我”的行动;三是厌长妈妈睡觉占地;四是厌长妈妈的许多“规矩”和“道理”,重点写的是过年的规矩,从压岁钱说到祝福语再到吃福橘……

就在读者似乎认为长妈妈一无是处时,作者笔锋一转,详细叙写了两件令他敬重长妈妈的事:第一件事是由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引起的,“我”不能不惊异,“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让我不能不“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当然,这种敬意随着“隐鼠事件”的发生而逐渐淡薄甚至“完全消失”。第二件事是远房叔祖对《山海经》的生动介绍,那“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对幼时的“我”该有多大的诱惑啊!可是,因为叔祖很“疏懒”,“我”又不好意思逼他去找;向别人询问,别人也不肯告诉“我”;想自己去买,书店离家又很远,即使去了,书店又关着门,这重重的困难几乎让“我”没有了任何希望。就在这个时候,长妈妈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并且真的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先抑后扬篇8

铺垫,是“水涨船高”“烘云托月”之法,即为了突出主要人物或事件,用另外的人或事做“衬垫”。铺垫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积极铺垫,先写某人或某事物好,再写另一人或事物更好;一种是消极铺垫,先写某人或某事物坏,再写另一人或事物更坏。这种手法能达到“山外有山山更高”的表达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济南的冬天》开头就以北平、伦敦、热带三处的冬天作铺垫,通过比较,烘托出济南冬天的可爱。

欲扬先抑法

欲扬先抑,就是为了肯定某人或某物,先用曲解的方法和嘲讽的态度尽力加以贬低和否定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为“扬”而“抑”,先“抑”后“扬”。“抑”的目的在于“扬”,“抑”下去是为了“扬”得更高。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曲折多变,形成波澜起伏之势。如《白杨礼赞》中写道:“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就是欲扬先抑法的典范。

悬念法

悬念是指在文章的开头或文章中提出问题,摆出矛盾,或设置疑团,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其特点是先将疑问摆在那里,然后,或者“顾左右而言他”,或者作出种种猜想,令人对其念念不忘。总之,作者并不急于揭开谜底,解决矛盾,而是在酝酿比较长的时间后再解开“悬念”,写出结局。比如程海的《三颗枸杞豆》开篇点明“我”现在是一个植物学家,既交代了“我”现在的身份,又自然地过渡到“好多人很羡慕我”“要我谈谈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故事”,然后用“其实”一转,说明自己小时候是一个出名的“淘气鬼”,这就设下了一个悬念:为什么一个“淘气鬼”能够成为植物学家呢?这样写,使得文章波澜起伏,不仅使读者印象深刻,而且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巧合法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这里的“巧”,就是指巧合,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来组织文章的故事情节。它要求文章情节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人的意料。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一家人与于勒在船上相遇一节的叙述即属此法。

对比法

就是把两种不同的人或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摆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方法。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记叙文中的对比可以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鲁迅的《一件小事》为例,文章中“我”和“车夫”对待老妇人迥然不同的态度的对比,“国家大事”不留痕迹和“一件小事”忘记不得的对比,“我”的思想感情转变前后的对比,都鲜明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拟人法

拟人法是借助想象力,把物(动物、植物、事物)乃至抽象的概念拟人化,赋之以人的动作、语言、思想、感情、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童话、寓言、诗歌常常采用这种方法,如屠格涅夫的《蔚蓝的王国》。

象征法

先抑后扬篇9

关键词:手风琴;旋律形态;语言格律;语气;阅谱

中图分类号:J6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065-03

赵晓生教授在《传统作曲技法》第一章第一页中写道:“对于任何作曲家来说,写出动人的、富有效果的旋律始终是第一位重要的。即使对于现代音乐而言,旋律仍然是音乐构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可见,旋律在所有音乐语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旋律形态看似千姿百态,表达内容各不相同,但从其语言格律的角度来看是具有一定规律的,每种旋律形态都具有其特定的语气格律特征,这已被当前音乐界所公认。

作曲家在乐谱上写下成千上万的音符,同时尽力用现有的各种音乐标记,如速度、力度、奏法、表情等演奏术语完善乐谱,使演奏者能最大限度地了解作曲家意图,把握作品脉络,但仍有大量的地方没有详细的演奏标记,对于这些位置的处理就需要演奏者掌握一定的作曲技法常识,通过一定的音乐语言表达规律对其旋律形态、节奏形态及和声形态等进行解析,使其得到同样细腻地表达。然而,在传统的器乐演奏教学中,“读谱”往往仅限于对音符、力度、速度、表情等谱面信息的解读,对于音符之间的组织关系也就是旋律形态的运动方式,以及旋律形态在语气表达方面具有的一般规律相对欠缺,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本文中,笔者尝试从作曲创作技法的角度深入解读音乐语言,并结合作品实例来分析不同旋律形态的格律、语气,归纳不同旋律形态演奏一般规律,探索更严谨地阅谱方法。

一、旋律运动的基本形态

赵晓生教授在《传统作曲技法》中讲道,旋律从音高运动方向的角度来看,分为五种基本形态:持续、向上、向下、先下后上和先上后下。对应汉语中四声来看,“持续“相当于“阴平”,“向上“相当于“阳平”,“向下”相当于“去声”,“先下后上”相当于“上声”,唯独“先上后下”在汉语中没有对应语调。

从音高结合节奏的角度来看这五种形态可继续组合构成音乐语调的十二种基本形态,见下表:

表一:旋法基本形态表

“以上十二种基本形态进行错综复杂的相互组合,便形成变化无穷的旋律曲线。”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旋律形态与语言格律具有密切联系,每种旋律形态都具有自身特定的语气特质,这为演奏者对于乐谱中没有标记或者标记不详细的位置的演奏处理提供了有力地理论依据。对于作曲家来说,掌握旋律运动的基本态势是十分重要的,而作为演奏家,熟悉作曲创作手法也应是必备的音乐素养。

二、各类旋律形态的具体体现

(一)阴平类旋律形态

1.水平持续(谱例1:JonasTamulionis《变形》)

此处音乐从“p”力度开始,经过长达10个小节的连续八分音符滚动,在第11小节处到达巅峰――长达12拍的强力度“水平持续”。

表一显示,“水平持续”具有“扬“的语气特征,即音的持续过程中应保持上扬态势。乐谱在音符开始处标记了“f”力度,在实际演奏中应以“f”为起点,在12拍的持续过程中不断增加张力,直至第12拍的位置将音乐推向巅峰。

2.水平重复(谱例2:JonasTamulionis《变形》)

此处为作品中某快板乐段结束动机,一小节内的9次同音重复构成了“水平重复”的旋律形态。

表一显示,“水平重复”具有连续上扬的语气特征。这表明,9个相同的音构成了一个连续的上扬语气,含有逐渐加强的情感表达,即从第一个音起以递进方式到达音乐顶点。

3.水平长短(谱例3:佐罗塔耶夫《奏鸣曲2号》第一乐章)

此处为主题乐段中两乐汇的连接动机,由同一音级的八度重复构成“水平长短”旋律形态。

表一显示,“水平长短”具有“扬抑”的语气特征,即长音呈上扬语气、短音则呈下抑语气。此处虽然四个八分音符时值相同,但由于奏法的不同形成了第一个八分音符长于后三个八分音符的“水平长短”旋律形态。第一个音符为此处的主干音,演奏中应予以强调,后三个则要以“回声”方式弱处理。

4.水平短长(谱例4:斯卡拉蒂《奏鸣曲》K446,L385)

在这首田园风格的斯卡拉蒂奏鸣曲中,多次在乐句结尾处出现“水平短长”旋律形态。

表一显示,“水平短长”具有“抑扬”的语气特征,即短音为辅,长音为主。在此类旋律形态的演奏中,短音应对长音形成有力支撑,以短音为跳板,辅助增强长音的稳定性。

(二)阳平类旋律形态

1.先短后长,向上(谱例5:佐罗塔耶夫《奏鸣曲二号》第一乐章)

此处是作品中进行曲风格乐段的乐汇之一,第二小节为第一小节的变形重复,为“先短后长,向上”的旋律形态。

表一显示,“先短后长,向上”具有“先抑后扬”的语气特征,即在短音处积蓄能量,至长音处释放。此处的等分三音组须适当控制力度,在长音处强力度释放。值得注意的是,长音的持续过程中应含有渐强的语气表达,在小节第五拍第一个十六分音符处达到力度顶点。

2.先长后短,向上(谱例6:佐罗塔耶夫《奏鸣曲二号》第一乐章)

此处为“先长后短,向上”的旋律形态,由两个音符组成的颤音动机连续四次提高八度模仿,形成两个强、弱力度主题的过渡衔接。

表一显示,“先长后短”具有先扬后抑的语气特征,即长音处保持语气上扬状态,直至短音处语气下抑,可理解为“深入浅出”。详细来说,两拍的动机在语气表达上应呈拱形结构,颤音处于节奏重音的强拍位,予以加强,之后的八分音符处于弱拍位。乐谱在此处标记有“ff”加减弱的力度术语,应理解为在大的减弱乐汇中,含有四个小的拱形力度表达动机。

3.各音持续向上(谱例7:F.李斯特《秋天的梦》)

此处为作品主题旋律的开始乐汇,具有典型的“各音持续向上”的旋律特征。

表一显示,“各音持续向上”具有连续上扬的语气特征,即音乐随着音高的上升而展开。此处显示出典型的连续上扬形态,在此类旋律形态中往往包含有渐强的力度表情,随着音符的上升而逐渐加强语气,直至音高顶点。

4.短音持续向上(谱例8:安吉列斯《浪漫曲》)

此处为作品第一乐段的结束句,呈现出含有装饰性转折的“短音持续向上”旋律形态。

表一显示,“短音持续向上”具有连续下抑的语气特征,即音乐随着音高的逐步上升而逐渐消逝。与“各音持续向上”的旋律形态相反,随着此处快速十六分音符的连续上行音乐迅速收敛、消逝,在上扬的旋律线中含有减弱的力度表情,表达了从有声到无声的音乐境界。

(三)去声类旋律形态

1.先长后短,向下(谱例9:安吉列斯《浪漫曲》)

此处由E先现音的出现构成“先长后短,向下”的旋律形态。

表一显示,“先长后短,向下”具有“先扬后抑”的语气特征,即音乐在长音处保持上扬态势之后随着音高的下降再逐步下抑。此处小字二组的“E”在两个八分音符的时值内含有渐强的力度表情,并由它确立此处的旋律顶点与张力顶点,之后随着音高的下行逐步减弱、松弛,形成由高至低的下行线条。

2.先短后长,向下(谱例10:斯卡拉蒂《奏鸣曲》K119,L415)

此处为某乐段结束句,由分解和弦快速下行跑动至调性主音构成“先短后长,向下”的旋律形态,此类旋律形态在斯卡拉蒂奏鸣曲中非常多见。

表一显示,“先短后长,向下”具有“抑扬”的语气特征,即随着音符的持续短音下行语气逐渐收敛减弱直至长音处转折语气上扬。此类旋律形态会随着音高的持续下行使音乐从旋律顶点快速跌入谷底,所有下行短音对长音均带有明确倾向性,使长音的稳定性得以加强。

3.各音持续向下(谱例11:谢苗诺夫《卡琳娜科拉斯娜娅》)

此处是乐曲引子部分的主题动机,以逐个保留得方式构成“各音持续向下”的旋律形态。

表一显示,“各音持续向下”具有连续上扬的语气特征,即随着音符的持续下行语气得到逐步加强。乐谱上5个主干音呈递进状运动,对最后的二分音符形成明确倾向性,即连续下行的音符进行中含有渐强的力度表情,直至二分音符出现。

4.短音持续向下(谱例12:季莫申科《俄罗斯组曲》)

此处为音乐进行中的一个过渡句,由连续快速十六分音符下行构成“短音持续向下”的旋律形态。

表一显示,“短音持续向下”具有连续下抑的语气特征,即随着音符的持续下行语气逐渐收敛、减弱。此类旋律形态会随着音高的连续下行迅速地从旋律顶点跌至谷底,力度也由强至弱,构成音乐进行的转折点。

综上所述,旋律形态、语气情感、力度起伏三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旋律形态是其表面形式,语气情感为其本质内容,力度起伏则是其运动方式。总的来看,三者之间的结合规律大概可分为两种:一是旋律形态、语气情感与力度起伏相应;二是旋律形态、语气情感与力度起伏相反。第一种是指当旋律形态的语气情感为“扬”时,力度起伏就渐强,反之则反之;第二种是指当旋律形态的语气情感为“扬”时,力度起伏反为渐弱,同样,当其情感为“抑”时,力度起伏反倒渐强,如乐曲的结束音往往为长音,“长”即“扬”,“扬”即“强”,可谱面多为渐弱力度,为何会有如此反向的表达方式呢?事实上,此处的力度虽为渐弱,可情感仍旧是上扬的,正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音逐渐减弱所营造出的并非是熄灭,而是永恒的韵味。

音乐是若干音组织而成,其本质即音与音的“组织关系”,演奏家与作曲家相同,最为关注的均是音的不同组合方式,即音为什么要如此组合在一起。旋律写作对于作曲技法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旋律形态包含的语气特征也被广泛认可,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演奏家更像是侦探,凭借乐谱传出的有限信息分析判断作曲家的原始动机,再以自我的理解为听众解读音乐、解读作曲家,只有熟知作曲家的音乐语言及其创作技法才能使“揭秘”成为可能。

本文仅就旋律形态与演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归纳,对于旋律形态所具有的一般语气特征进行解释,为乐谱中没有标记或少标记位置的艺术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当然,构成音乐的元素还包括节奏、和声、音色、力度等,这些元素相互交织、相辅相成,构成横向、纵向甚至斜向关系,所有这些关系都曾经过作曲家的精心策划,演奏家理应给予同等对待,当然,对于演奏家来说“理清乐谱中的一切关系”是如此庞大的工程,笔者只想借本文“抛砖引玉”,为表演专业的“阅谱”工作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赵晓生.传统作曲技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

[2]同[1].

[3]同[1].

[4]同[1].

先抑后扬篇10

关键词:抑尘剂;扬尘污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X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19806

1扬尘的含义及污染机理

众所周知,水、空气和固体废弃物是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3个主要因素;在空气中,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2.5,构成衡量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据环保部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显示,可吸入颗粒物PM10已经成为包括西安在内的很多北方城市中最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因此,如何控制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就成为提高城市空气质量的关键。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TSP、PM10)如表1表示。

2.5.1远程源扬尘

西安市位于黄土高原南缘,上游天气区如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和内蒙古沙漠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易发生沙尘天气;在冬、春季节,受盛行的偏北风作用,携带高浓度沙尘颗粒的气团从新疆及内蒙古沙漠区广袤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向西安迁移,途经了东亚主要的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以及沿线高污染城市如兰州、金昌等,北方沙漠区地表的细颗粒和高污染城市的工业污染扬尘颗粒(常以PM10为主)就被输送到西安市上空形成远程源扬尘。

2.5.2近程源扬尘

受季风作用,主要来自榆林风沙区和黄土高原细腻、低粘性的黄土颗粒也被输送到西安上空形成近程源扬尘。

2.5.3本地源扬尘

(1)自然扬尘。西安市处于西北半干旱地区,降雨量小,又因植被减少,地面增加,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燥、静风等因素,各种沉降在地面的颗粒物、气溶胶离子受气流扰动再次进入空气,形成自然扬尘。

(2)道路扬尘。①由于城市机动车辆增加,交通运输过程中洒落于道路上的渣土、煤灰、垃圾等各种固体物,以及沉积在道路上的其他排放源排放的颗粒物,经往来车辆的碾压后形成粒径较小的颗粒物与排放的尾气颗粒物混合进入空气[5];②车辆通过路面时形成的高速气流扰动道路周边尘粒形成扬尘。

以上两种作用相互叠加就形成了道路扬尘。

(3)建筑扬尘。由于西安市政建设的迅速发展,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防尘措施落实不到位,料堆遮挡不够完整;不能及时覆盖和清理建筑垃圾;施工现场的路面不能及时清扫;出入工地的机动车不能及时清洗等,均易产生建筑扬尘。

(4)露天料场。各类工业废料、建筑材料、泥土、粉煤灰、碱渣、原煤、垃圾等的堆放场,未采取防尘措施,是扬尘的又一重要来源。

2.5.4扬尘污染特点

总体分布以城市中心区域为主,由城区向城市中心区域不断加剧。

扬尘污染包含:

(1)远程源的沙尘及工业尘粒污染物;

(2)近程源的低粘性黄土尘粒污染物;

(3)本地源的混合尘粒污染物。

西安控制扬尘污染的主要目标是有效控制本地源污染。

2.6西安扬尘组分分析

2.6.1采样

为使测定结果具有一般代表性,从西安市区的不同地点采集扬尘沉积样品4份,采集地点及周边环境状况如表6所示。

2.7扬尘污染的危害

2.7.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扬尘中的PM10颗粒较小,比表面积大,因受到各种污染,富积大量有害元素如汞、铬、铅、铜、砷等,且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被人体吸入到体内后会造成呼吸系统感染和病原传播扩散,导致组织、器官等受损,甚至致畸、致癌[6]。PM10对人体的危害如表11所示。

2.7.2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1)对城市景观和交通安全的影响。由于PM10和PM2.5对光的散射效应、吸收效应等,使物体和环境之间失去了对比度,对环境空气视觉景观和交通安全都会造成较大影响。

3.1技术

使用抑尘剂可以使尘土表面形成一层固化层,不但能使尘土保持一定的含湿量,并且使尘土小颗粒凝聚成大颗粒,增大扬尘颗粒的密度,加快扬尘颗粒的沉降速度,从而减少空气中的扬尘,达到控制扬尘的目的,实践证明使用CX型抑尘剂是一种新型、有效的防治扬尘措施。

3.1.1抑尘剂作用机理

CX型抑尘剂由保湿因子、固结因子、凝聚因子及表面活性剂等助剂组成,其作用机理主要是保湿、凝并和固结3种作用,并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抑尘剂溶液表面张力,加强抑尘剂对尘土的渗透能力。

(1)保湿作用。①保湿作用的核心是使抑尘面始终保持一定的水分(4%~10%),利用湿润作用使粉尘密度增大,下降速度加快,抑制扬尘的产生。②保湿因子。该抑尘剂产品以淀粉为亲水主链,通过自由基引发接枝单体,合成分子链上存在大量亲水基的高吸水性化合物,以其作为保湿因子。由于各个分子链上的不同亲水基团相互作用,其吸水能力较强。

CX抑尘剂保湿因子中含有大量亲水基和疏水基。湿润因子溶于水时,亲水基一端使水的表层分子与空气接触状态发生变化,接触面积大大缩小,导致水的表面张力降低;疏水基与粉尘之间有吸附作用,而把尘粒带入水中,使得粉尘得到充分湿润。

(2)凝并作用。①凝并作用的核心是使抑尘面磨耗层的粒尘分布集中在r>80目区间(颗粒的粒径为0.177mm),此时粉尘沉降速度较大。②凝并因子。从扬尘的化学组分来看,扬尘中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在有水情况下呈负电性,而高分子吸水树脂产物带有大量羧基阴离子,会造成聚合产物与扬尘颗粒之间相斥。通过引入凝并因子,既可使高分子化合物的羧基酯化,为接枝产物带入大量羟基,减少产物中阴离子比例,利于聚合产物溶液和扬尘颗粒结合,又可使线型接枝分子之间连接起来,形成更大的网状分子结构,增多分子内部网状结构,促进保水和吸收大气中的水分以便使泥土或粉尘聚合,从而防止扬尘。

(3)固结作用。①固结作用的核心是使抑尘面具有足够强度,运动物体的动态压力、摩擦剪切、冷凝拉伸等作用均不能使其表面结构受到破坏。②固结因子。CX抑尘剂的固结因子的主要成分是粘性有机物,当喷洒到尘土表面时,各相分子与尘粒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以范德华力为主的物理吸附和以化学键为主的化学吸附,促使乳状液与尘粒之间的固结。

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以上3种作用起到促进和调节作用,它能在水面的憎水基与水和尘粒之间架起“通桥”,冲破尘粒表面吸附的空气膜,促进水对粉尘的润湿、凝结;由于破乳发生,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尘粒表面形成定向排列的吸附膜,能抑制其基底水的蒸发,使尘粒保持湿润的时间更长。

3.1.2CX型抑尘剂生产制备

(1)将一定量的聚合物单体,加入适量的碱液中和,作为待反应液;

(2)在淀粉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于一定温度下糊化,等淀粉冷却后,加入引发剂和待反应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接枝聚合,再加入适量的凝聚剂交联接枝聚合产物,制成成品。生产工艺流程如图6所示。

(3)抑尘剂产品外观。制成抑尘剂为乳白色悬浮液。

4 结论

(1)CX型抑尘剂是针对西安市扬尘污染特点和扬尘化学组分制成的抑尘产品,可明显降低PM10等空气污染颗粒物浓度,从技术上克服了西安市空气质量达标的最大障碍,为西安市“蓝天行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CX型抑尘剂与纯水和织物遮盖比较,在对尘土的保湿、凝并和固结作用上有明显优势;

(3)使用CX型抑尘剂所需设备与现有市政洒水设备通用,且易于环境监督管理;

(4)CX型抑尘剂可自然降解,不影响植物生长,无二次污染,环境风险小。

综合以上分析, CX型抑尘剂作为一种环保型材料,应用于控制城市扬尘,从技术、实施、环境影响、环境管理、经济成本上等都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郭光焕,吴建会.城市扬尘及其来源解析技术[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7(4).

[2]周军,柴国勇,陈元.城市大气中PM2.5污染控制的意义与途径[J].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3(1).

[3]赵彬,陈玖玖,李先庭,等.室内颗粒物的来源、健康效应及分布运动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1).

[4]张荫,姚谦峰.西安地裂机制分析与防治对策[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5]齐珊娜,鞠美庭,王琦.从碳源、碳流和碳汇着手发展低碳经济[J].环境保护,2010(16).

[6]胡敏,唐倩,彭剑飞,等.我国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5).

[7]李先华,徐丽华,曾齐红,等. 大气层辐射遥感图像与城市大气污染监测研究[J]. 遥感学报,2008(5).

[8]张欣,杜丽.灰霾的成因和危害[J].世界环境,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