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的作用十篇

时间:2023-03-24 21:16:24

氨基酸的作用

氨基酸的作用篇1

我们看到的发黑土壤,是因为其含有腐植酸(不含、少含腐植酸的土是黄色的),在低级别煤炭(风化煤、褐煤、泥炭)中腐植酸含量最高(30%~80%),其次是有机堆肥(5%~20%)。煤经人工氧化(如用空气、臭氧或硝酸处理)可形成再生腐植酸。

按照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和颜色分类,可分为三个组分:①溶于丙酮或乙醇的部分称为棕腐酸;②不溶于丙酮部分称为黑腐酸;③溶于水或稀酸的部分称为黄腐酸。

用于农业可作为营养添加剂,生根和壮根肥添加剂、土壤改良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复合剂、抗寒剂、抗旱剂、复合肥增效剂等,与氮、磷、钾等元素结合制成的腐植酸类肥料,具有肥料增效、改良土壤、刺激作物生长、改善农产品质量等功能。腐植酸镁、腐植酸锌、腐植酸尿素铁分别在补充土壤缺镁、玉米缺锌、果树缺铁上有良好的效果;腐植酸和除草醚、莠去津等农药混用,可以提高药效、抑制残毒;腐植酸钠对治疗苹果树腐烂病有效。

2.黄腐酸。广谱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促进植物生长尤其能适当控制作物叶面气孔的开放度,减少蒸腾,对抗旱有重要作用,能提高抗逆能力,增产和改善品质作用,主要应用对象为小麦、玉米、红薯、谷子、水稻、棉花、花生、油菜、烟草、蚕桑、瓜果、蔬菜等;可与一些非碱性农药混用,并常有协同增效作用。

氨基酸的作用篇2

[关键词] 水溶肥料 玉米 产量 效果

[中图分类号] S1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117-01

“万丰”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是一种多元素、多功能生物制剂,适用于作物生长期叶面喷施。为了检验该产品在玉米上的作用效果,850农场对其进行了玉米田间试验,为生物型叶面肥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情况

试验设在黑龙江省850农场旱田科技园区,试验区地势平坦,肥力均匀一致,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质地中壤,有机质39.7 g/kg,碱解氮177.0 mg/kg,有效磷62.5 mg/kg,速效钾128.0 mg/kg,PH值5.67,前茬作物为大豆,除试验要求外,均按当地常规措施进行田间管理。

2.供试作物

供试作物为玉米,品种是当地主栽品种哲单37号。

3.供试材料

“万丰”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金坛市万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4.试验处理与设计

处理1:万丰含氨基酸水溶肥料100 g/亩,于玉米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

处理2:万丰含氨基酸水溶肥料200 g/亩,于玉米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

处理3:常规施肥。

试验共设三个处理,随机排列,每小区面积39平方米,三次重复。

5.试验调查

调查作物的生育进程和生长状况,成熟后考种调查并进行实收测产。

6.栽培管理

试验区玉米5月8日人工播种,5月16日土壤封闭化学灭草(96%异丙甲草胺100 ml+75%噻吩磺隆2.0 g/亩),5月31日深松中耕,6月22日机械追肥,6月27日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试验,采用人工喷雾器喷施“万丰”叶面肥。

二、结果分析

1.气象条件分析

2013年本地区活动积温2772.0 ℃,比历年偏高145.7 ℃,5-9月份降水440.8 mm,比历年偏多23.7 mm,初霜期10月4日,终霜期5月5日,无霜期151天。整体气象条件利于玉米生产,玉米平均产量较常年偏高。

2.安全性分析

喷施“万丰”叶面肥后田间观察,施肥的两个处理玉米长势良好,未出现肥害现象。说明“万丰”叶面肥100-200 g/亩用量,对玉米作物安全。

3.生育进程

生育期调查显示玉米的抽雄期三个处理相一致,均为7月18日;成熟期常规施肥为9月17日,处理1和处理2较常规提前1天和2天。结果表明,喷施“万丰”叶面肥对玉米有促早熟作用,成熟期可以提前1-2天。

4.生物性状

表1 玉米考种调查表

考种数据显示,株高、穗长和穗粗三个处理无明显差异,秃尖处理1、2较常规分别减小0.4和0.6厘米,穗粒数分别增加12粒/穗和16粒/穗,百粒重分别增加0.7克和1.0克。

结果表明,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万丰”叶面肥,对玉米的穗部性状有一定影响,可以减小秃尖,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

5.产量分析

表2 产量结果调查表

上表数据显示,试验的三个处理实际产量排序与理论产量排序相一致,均为处理2>处理1>常规施肥,与常规相比,处理1、2分别增产3.5%和6.0%。结果表明,玉米喷施“万丰”叶面肥后,具有增产效果,并且增产量与肥料用量呈正相关。

氨基酸的作用篇3

【关键词】 普罗帕酮;突变;钾通道阻滞剂;心电图描记术

effect of propafenone on herg channel before and after the mutation near the extracellular mouth of the poreli xu?yong li xiao?yan,jiang xue?jun,tang yan?hong,wang xidepartment of cardiology,people′s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propafenone on herg wt and herg mt channel which had mutation near the extracellular mouth of the pore.methods:herg wt and herg wt crnas were injected in xenopus laevis oocytes.after 24~72 hours incubation, currents were recorded by two?microelectrode voltage clamp technique using different depolarizing protocols.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clampfit 9.2 software.some current traces were fitted with corresponding equations.results:the binding ability of propafenone on herg mt channel decreased after g628c and s631c mutation.propafenone′s ic50 were 5.31 mol/l and 7.81 mol/l in herg wt,herg mt respectively.propafenone produce a voltage? an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inhibition on both herg wt and herg mt channel.propafenone reduced the midpoint of activation voltage of herg wt channels but no reduced the midpoint of activation voltage of herg mt channels.conclusion:propafenone is an open channel blocker of herg.the binding affinity to this channel can be reduced by the mutation near the extracellular mouth of the pore(g628c and s631c).

key words:propafenone;mutation; potassium channel blockers;electrocardiography

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组因心肌细胞复极异常导致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心电图中qt间期延长、相对心动过缓、t波异常或明显u波,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或尖端扭转性室速,出现晕厥、心源性猝死等事件[1,2,3]。目前研究发现,人类ether?a?go?go相关基因(herg)突变或药物对herg通道动力学的影响是引起lqts的常见原因。因此研究药物对herg通道的作用和通道突变对其动力学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

根据通道激活速度的不同,心肌细胞延迟整流性钾电流主要分为快速激活成分ikr和缓慢激活成分iks。其中,ikr是主要由herg通道与其辅助亚基mirp1相互作用,在心肌细胞复极化过程中形成的。herg通道同其它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相似,具有6次跨膜结构域,具有较长的n末端和c末端(见图1)[4,5]。herg mt通道外口侧g628c和s631c突变(简称herg mt)(见图1)会导致通道n型失活缺失[6]。

herg基因(human ether?a?go?go?related?gene)在心脏组织中广泛表达。在心房和心室肌细胞中,ikr维持和稳定2相和3相期动作电位,促进心肌细胞复极化。其电流的大小决定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的长短,电流大则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缩短, 而电流小则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在动作电位的平台期,herg通道发挥内向整流效应,ikr仅有微小变化,维持动作电位的平台期。在动作电位的后期,失活的herg通道迅速恢复,失活过程却缓慢,因而外向性ikr电流迅速增长,促进了动作电位3相期的完成[7,8]。herg通道特殊的动力学特征决定了其在心肌复极中的重要作用,因此herg通道电流的改变将影响心肌动作电位心电图(ecg)的qt间期。本研究主要通过卵母细胞表达系统,应用双电极电压钳制技术研究普罗帕酮对herg wt和herg mt通道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配制

or2 液(mmol /l) : nacl 82.5、kcl 2、mgcl2 1、羟乙基哌嗪乙璜酸(hepes)5,用naoh调节ph值至7.4,室温保存备用,配成0.1%胶原酶使用; nd96液(mmol/l) : nacl 96、kcl

2、cacl2 1.8、mgcl2 1、hepes 10, 用naoh调节ph值至7.4,使用前高温高压灭菌。普罗帕酮使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后再用nd96配置成不同浓度备用。

1.2 克隆通道的获取

本研究中使用了野生型herg通道(herg wt)和herg mt外口侧g628c和s631c突变的通道,通道cdna 质粒经过扩增、提取及纯化、mrna 的转录后备用。

1.3 克隆通道的电生理记录

手术取非洲爪蟾卵母细胞,置含0.1%胶原酶的or2液中缓慢振摇,直至卵细胞消化为单个细胞。卵母细胞注射herg rna放于nd96液中培养两天后记录通道电流。通道电流的记录采用双微电极钳制法,电极内液为3 mol/l的kcl,电极电阻v1 (钳制电极)为0.3~1mω,vi (记录电极)为0.5~2 mω。细胞外灌流液为nd96,不同浓度的普罗帕酮溶解于nd96中,细胞外液灌流速度1 ml/min,灌流时间为10min.herg wt通道的刺激程序为: 钳制电压为-80mv,去极化刺激p1从-80mv开始到+40mv,阶跃10mv,每个刺激持续2s,p1结束后紧跟-40mv,持续2s的p2刺激以引出尾电流。herg mt通道的刺激程序为:钳制电压为-80mv,去极化刺激p1从-80mv开始到+40mv,阶跃10mv,每个刺激持续400ms,p1结束后紧跟0mv,持续400ms的p2刺激以引出尾电流。

1.4 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使用pclamp 9.2软件记录和分析通道电流,采用origin 8.0来拟合曲线和作图。浓度依赖性曲线使用hill方程进行拟合f=bmax/(1+[ic50/d]n),f为阻断率,bmax为最大阻断率,ic50为半数抑制浓度,d为药物浓度,n为hill系数。i-v曲线标准化电流由不同p1去极电压下2s(herg wt)末或400ms(herg mt)末的电流值除以对照组最大电流峰值得到。用boltzmann方程来拟合激活曲线:i/imax = 1/[1+exp(v1/2 -v)/k],v1/2是半数激活电压,v为各测试电位,k为曲线斜率。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数值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herg wt和herg mt通道的电流特征

图2a和b是野生型和突变型herg通道的典型电流图形。野生型通道p2刺激引出的尾电流要高于p1刺激引出的激活电流,而突变型通道p2刺激引出的尾电流要低于p1刺激引出的激活电流。

2.2 通道对普罗帕酮的浓度依赖性

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普罗帕酮灌流,通道电流显示了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的普罗帕酮对通道电流均具抑制作用,50μmol/l的普罗帕酮能阻断herg wt和herg mt电流分别达91.3%和78.8%(+50mv尾电流)。对不同浓度的普罗帕酮作用于herg wt (1、5、10、25和50μmol/l)和herg mt(1、5、10、25和50μmol/l)通道的尾电流(+50mv尾电流),使用hill方程拟合作出浓度依赖性曲线(见图3a和b),得到herg wt和herg mt通道的ic50分别为(5.31±1.31)μmol/l和(7.81±1.45)μmol/l。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n=5)。

2.3 普罗帕酮对通道i-v曲线的影响

从图中4可以看出,herg wt大约在-50mv开始激活,至-10mv左右电流达到最大值,然后电流逐渐降低,显示herg通道电流具有内向整流特性。不同浓度的普罗帕酮对herg wt的阻滞均有电压依赖性,-10mv时对通道的阻滞程度最为明显,1、5、10、25和50μmol/l普罗帕酮分别能阻断通道电流达30.0%、51.1%、69.4%、81.2%、86.3%。herg mt大约在-40mv开始激活,而后随着去极电压的增大通道电流也逐渐增大。没有明显的-10mv时最大电流峰值的出现。不同浓度的普罗帕酮对herg mt的阻滞亦具有电压依赖性,50mv时对通道的阻滞程度最为明显,1、5、10、25和50μmol/l普罗帕酮分别能阻断通道电流达4.0%、34.7%、61.7%、79.5%、81.6%。

2.4 普罗帕酮对通道稳态激活的影响

尾电流峰值使用boltzmann方程拟合后得到通道的激活曲线,从图5可以看出,普罗帕酮使herg wt通道的激活曲线明显左移,对照组和5.31μmol/l普罗帕酮作用后的的半数激活电压(v1/2)分别为(-19.70±0.09)mv和(-22.26±0.14)mv,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n=5)。而普罗帕酮作用于herg mt通道后,通道的激活曲线未见明显的偏移,对照组和7.81μmol/l普罗帕酮作用后的的半数激活电压分别为(-20.75±0.11)mv和(-20.24±0.21)mv,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n=5)。

3 讨 论

普罗帕酮是临床上广泛应用ic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研究显示,普罗帕酮能降低动作电位的最大上升速度和幅度,延长动作电位时程[9,10]。herg通道是电压门控钾通道家族成员,其激活和去激活较慢,但其电压依赖性的失活非常快,因此具有显著的内向整流性。此动力学特征使其在心肌动作电位去极化期及复极化平台期由于通道快速进入失活状态而使电流幅值很小,而在快速复极化期,通道从失活状态恢复而产生较大的电流,使动作电位快速复极。因此herg通道的动力学特性决定其在心肌细胞复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erg通道电流的改变将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及ecg的qt间期产生重要影响[11]。

本研究显示,herg wt通道在去极化至-50mv开始激活,超过-10mv则出现明显的内向整流性,复极化到某一电位时,通道重新开放。其这一过程可用一简单模型coio来表示[12],c表示关闭状态,o表示开放状态,i表示失活状态。当处于钳制电位时,通道处于关闭状态,随着去极化刺激电压的增大,通道由关闭进入开放状态,同时迅速失活。在超过-10mv时,由于激活缓慢,而失活较快,使外向电流减小而出现内向整流性。

herg mt通道外口侧g628c和s631c突变氨基酸的电荷特性没有发生改变,但突变使通道的c型失活消失,从而通道的内向整流特性消失。普罗帕酮对herg mt通道ic50比对herg wt通道要大,即普罗帕酮与herg mt通道的结合能力较herg wt通道降低 。这与以前报道的e-4031对herg wt和herg mt的作用一致[6]。普罗帕酮对herg mt的结合能力较herg wt弱,可能是由于氨基酸的改变增强了药物与通道之间的静电排斥,或者氨基酸的改变使通道外口结构域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药物与通道之间的结合方式[13]。

同时本实验也证明普罗帕酮是herg wt和herg mt通道开放状态抑制剂,其具有开放状态通道抑制剂的典型特征,在低于-50mv时普罗帕酮对通道电流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去极化至-50mv时或更正的电位时,随着去极电压的增大,药物对通道电流的抑制增大,也就是说通道开放程度越大,药物对通道的抑制作用越强。这和其它通道开放状态抑制剂相似[14]。

总之,我们的研究显示,普罗帕酮是herg通道的开放通道抑制剂,同野生型通道相比,g628c和s631c突变,消除了通道的c型失活,改变了药物与通道之间的结合力。上述结果为herg通道突变导致qt间期延长和心律失常方面提供了分子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priori sg, barhanin j, hauer rn,et al.genetic and molecular basis of cardiac arrhythmias: impact on clinical management parts i and ii[j].circulation,1999,99(4):518-528.

[2]priori sg, barhanin j, hauer rn,et al.genetic and molecular basis of cardiac arrhythmias: impact on clinical management parts iii[j].circulation,1999,99(5):674-681.

[3]vincent gm.the molecular genetics of the long qt syndrome: genes causing fainting and sudden death[j]annu rev med,1998,49:263-274.

[4]curran me, splawski i, timothy kw,et al.a molecular basis for cardiac arrhythmia: herg mutations cause long qt syndrome[j].cell,1995,80(5):795-803.

氨基酸的作用篇4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疗法;卵巢癌;凋亡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5aminolevulinic acid (5ALA) medi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on human ovarian carcinoma 3AO cells in vitro. Methods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re examined by microscopy;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5aminolevulinic acid mediated photodynamic(5ALAPDT) on 3AO cells were examined by MTT assay; cell cycle of 3AO cells was observed by flow cytometry with PI staining; the modality of 3AO cell death induced by 5ALAPDT was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 with Annexin VPI staining. Results Typical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apoptosis occurred after 5ALAPDT. The inhibition rate of cells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5ALA concentration and laser irradiation dose (P

KEY WORDS: 5aminolevulinic acid (5ALA); photodynamic therapy; ovarian carcinoma; apoptosis

卵巢癌为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位居首位。70%的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已属疾病晚期,5年存活率只有15%~20%,约有50%~80%的患者将在近期或远期出现复发。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作为一种新的高选择性肿瘤治疗方法[1],有望成为卵巢癌新的辅助治疗手段。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 5ALA)是第2代光敏剂,具有光敏活性高、体内清除速度快、应用后避光时间短等优点[23]。5ALA诱导的光动力治疗已应用于治疗各种体表肿瘤,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但国内尚未见到以5ALA作为光敏剂的PDT对卵巢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本研究探讨5ALA介导的PDT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3AO细胞的杀伤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人卵巢癌细胞株3AO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生物工程中心保存;5ALA购自上海张江生物有限公司;RPIM1640购自Hyclone公司;新生牛血清购自杭州四季青公司;碘化丙啶(PI)、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购自Sigma公司;胰酶、Rnase、二甲基亚砜(DMSO)、丫啶橙(AO)购自Gibco公司;Annexin VPI双染试剂盒购自Biovison公司。

1.2 方法

1.2.1 细胞培养 人卵巢癌细胞株3AO培养于含100mL/L新生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细胞均呈单层贴壁生长,在50mL/L CO2、饱和湿度、37℃孵箱内常规培养。2.5g/L的胰酶消化,每3d传代一次,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

1.2.2 照射方式 光动力治疗机的红光(波长630nm,功率300mW)经光导纤维引出后,垂直照射细胞。

1.2.3 实验分组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光敏剂组、单纯激光组及5ALAPDT组。

1.2.4 细胞形态学观察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培养36h,以1.0mmol/L 5ALA、激光能量密度2.5J/cm2照射后,于3、6、12、24h在显微镜下观察;消化收集5ALAPDT后6h细胞,PBS清洗后重悬,调整细胞密度为1.0×105/mL,加入AO(100mg/L),使其终质量浓度为5mg/L,混匀,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1.2.5 5ALAPDT后细胞抑制率的检测 常规消化、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以RPMI1640培养液重悬,计数,以每孔1.0×104个细胞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上,在50mL/L CO2、饱和湿度、37℃ 孵箱内常规培养36h,弃培养液。单纯光敏剂组与5ALAPDT组每孔加入不同浓度(0.1、0.25、0.5、1.0、2.0、4.0mmol/L)5ALA 0.15mL;单纯激光组与正常对照组加入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每组均设4个复孔,孵箱内避光培养4h。单纯激光组与5ALAPDT组以不同能量密度的激光(1.25、2.5、5.0、10.0J/cm2)进行照射,照射后所有细胞换成含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孵箱内继续避光培养24h,进行MTT比色分析。以490nm为测量波长测其A值。根据下述公式计算各组细胞的抑制率:抑制率=(对照组A值-实验组A值)/(对照组A值-空白组A值)×100%。实验重复3次。

1.2.6 5ALAPDT后细胞周期变化的检测 使用流式细胞仪结合PI单染检测5ALAPDT对3AO细胞周期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常规消化种于6孔板中,贴壁后36h换成无血清RPMI1640过夜使细胞同步化,5ALA浓度为1.0mmol/L,以激光能量密度为2.5J/cm2的激光照射后继续培养6、12、24h,分别收集5000个细胞,PI单染,上机检测。实验重复3次。

1.2.7 5ALAPDT后细胞死亡方式的检测 使用Annexin VPI双染试剂盒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5ALAPDT后细胞的死亡方式。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常规消化种板,贴壁后常规培养36h,以不同浓度的5ALA(0.1、0.25、0.5、1.0、2.0mmol/L)处理3AO细胞,4h后以2.5J/cm2激光能量密度照射。激光照射后继续培养24h后采集细胞,行Annexin VPI双染色,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产品)检测,计数3×105个细胞,分析细胞的死亡方式。具体实验方法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实验重复3次。

1.2.8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P

2 结 果

2.1 细胞形态学变化 正常的3AO细胞呈单层梭形贴壁生长,胞核圆形或椭圆形;5ALAPDT(1.0mmol/L, 2.5J/cm2)后,镜下可见3AO细胞胞突回缩,逐渐变圆,折光性减弱,贴壁能力下降,细胞间隙增大,直到细胞漂浮死亡(图1)。AO染色后,未经5ALAPDT处理的细胞核表面光滑,发出均匀黄绿色荧光;5ALAPDT后6h细胞核固缩,呈浓染的块状或颗粒状,发出致密的荧光,并可见明显的凋亡小体(图2)。

2.2 5ALAPDT对3AO细胞增殖的影响 单纯激光组对细胞增殖无影响(P>0.05);单纯光敏剂组当5ALA0.05),>2.0mmol/L时抑制率升高(2.0mmol/L,5.12%;4.0mmol/L,9.1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ALAPDT后24h细胞抑制率曲线见图3。

图3 不同浓度5ALA及不同激光能量密度对3AO细胞的抑制作用

Fig.3 Effects of 5ALA concentration and laser dosage on the inhibition rate of 3AO2.3 5ALAPDT对3AO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正常对照组、单纯激光组、单纯光敏剂组未见到明显的周期阻滞( P>0.05),5ALAPDT组G0/G1期比例显著增加,而S期和G2/M期比例明显下降,且呈时间依赖性变化。5ALAPDT作用24h后其G0/G1期比例达到(78.89±0.92)%,与PDT 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5ALAPDT后细胞的死亡方式 实验采用Annexin V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5ALAPDT后24h人卵巢癌细胞株3AO细胞的死亡方式。结果显示,单纯光敏剂组和单纯激光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继发坏死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光敏剂浓度的升高,细胞的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继发性坏死率明显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光动力学疗法是指在靶细胞内的光敏剂受到合表2 5ALAPDT后细胞死亡方式的比较

* P

光动力治疗中的关键因素为光敏剂的选择,不同的光敏剂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对正常细胞的副作用不同。5ALA本身不具备光敏性,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能生成具有强光敏作用的原卟啉Ⅸ(PpⅨ), 不同的细胞对于5ALAPDT的敏感性不同[67]。为研究5ALAPDT对卵巢癌3AO细胞的杀伤作用,本实验选取不同的光敏剂浓度与不同的激光能量密度进行排列组合。抑制率曲线显示,细胞的抑制率并未随着光敏剂浓度的升高和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大呈线性增长。当5ALA>2.0mmol/L时,在相同激光能量密度照射下, PDT效应达平台期,此时再增加光敏剂浓度也无益于疗效的显著提高,反而因组织内光敏剂浓度过高而带来光毒性等不良反应。在相同的光敏剂浓度下,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也并未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成倍增高而倍增。因此,为保证疗效,避免不必要的副反应,应根据不同类型细胞对光动力的敏感性选择适合的PDT参数。本实验结果提示,激光能量密度为10.0J/cm2、5ALA 浓度为1.0~2.0mmol/L,5ALAPDT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3AO细胞杀伤效应最明显。该结果可供临床参考。

有研究表明,PDT可通过阻滞细胞于G0/G1期来抑制细胞增殖[89]。本实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 随着5ALAPDT后作用时间的延长,G0/G1期阻滞比例增高,24h达到高峰为78.89%,5ALAPDT 使3AO细胞生长停顿在G0/G1期,对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在PDT治疗时凋亡是肿瘤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10]。光动力治疗后6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核浓集,边聚,有明显的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5ALAPDT可以显著诱导3AO细胞凋亡,5ALAPDT作用后24h,1.0mmol/L和2.0mmol/L的5ALAPDT组的晚期凋亡率增高非常显著,高达(69.34±3.98)% 和(78.59±2.92)%;我们还发现了较高比例的继发性坏死,分别为(15.46±2.12)%和(18.62±1.42)%。继发性坏死的发生可能与较高的5ALA浓度对卵巢癌细胞的作用有关,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由此可见, 细胞凋亡是5ALAPDT介导卵巢癌细胞死亡的主要途径,坏死也是其可能的途径。

综上所述,5ALAPDT对卵巢癌3AO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通过阻滞细胞于G0/G1期、诱导凋亡、引发坏死实现其杀伤作用。本研究为临床应用5ALAPDT治疗卵巢癌提供了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DIMA VF, IONESCU MD, BALOTESCU C, et al. Photodynamic therapy and some clinical applications in oncology [J]. Roum Arch Microbiol Immunol, 2002, 61(3):159205.

[2]FUKUDA H, CASAS A, BATLLE A. Aminolevulinic acid: from its unique biological function to its star role in photodynamic therapy [J]. Int J Biochem Cell Biol, 2005, 37(2):272276.

[3]KELTY CJ, BROWN NJ, REED MW, et al. The use of 5aminolaevulinic acid as a photosensitiser in photodynamic therapy and photodiagnosis [J]. Photochem Photobiol Sci, 2002 ,1(3):158168.

[4]VROUENRAETS MB, VISSER GW, SNOW GB, et al. Basic principles, applications in oncology and improved selectivity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J]. Anticancer Res, 2003, 23(1B):505522.

[5]OCHSNER M. Photophysical and photobi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tumours [J]. J Photochem Photobiol B, 1997, 39(1):118.

[6]BLUME JE , OSEROFF AR. 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skin cancers [J]. Dermatol Clin, 2007, 25(1):514.

[7]KRIEG RC, HERR A, RAUPACH K, et al. Analyzing effects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with 5aminolevulinic acid (ALA) induced protoporphyrin IX (PPIX) in urothelial cells using reverse phase protein arrays [J]. Photochem Photobiol Sci, 2007, 6(12):12961305.

[8]HAYWOODSMALL SL, VERNON DI, GRIFFITHS J, et al. Phthalocyaninemedi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 induces cell death and a G0/G1 cell cycle arrest in cervical cancer cells [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6, 339(2):569576.

氨基酸的作用篇5

摘 要:采用HPLC法对来自美国、日本、四川和广东等地共27份紫苏属材料叶片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叶片中含有17种氨基酸,各氨基酸含量在材料间有较大变异,脯氨酸的变异系数高达59.19%。来自四川的P06-7其必需氨基酸含量达19.55 mg/g,氨基酸总量为57.65 mg/g,综合表现优良。试验结果还表明,野生紫苏的药效氨基酸和香甜味氨基酸含量均相对较高,是紫苏属植物中氨基酸含量丰富的资源。

关键词:紫苏;氨基酸;HPLC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共27份紫苏属植物材料,均由四川农业大学植物教研室杨光辉老师鉴定。本文将紫苏和白苏分开研究。其中紫苏种有7份材料:P06-4来自重庆南川,P06-11紫来自四川雅安,P06-16、P06-17紫来自四川芦山,P06-18来自四川崇州,P07-1来自四川遂宁,P06-31来自日本;野生紫苏种有材料6份:P06-6来自四川都江堰,P06-7、P06-9、P06-10来自四川雅安,P06-12紫来自四川资中,P06-15紫来自四川简阳;回回苏变种有材料5份:P06-1回来自广东中山,P06-13来自四川内江,P06-20 A、P06-20 B、P06-20 C来自四川成都;白苏种有材料有9份:P06-11白来自四川雅安,P06-15白来自四川简阳,P06-17白来自四川芦山,P06-30、P06-36来自美国,P06-32来自泰国,P06-33来自韩国,P06-37来自日本,P07-2来自四川广元。

1.2 仪器与试剂

Agilent公司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含脱气机、四元梯度泵、自动进样器进样、柱温箱、DAD检测器),Sartorius公司BP211D型电子天平,ICE公司Micromax型离心机,Millipope公司MilliQ型纯水仪,Labarey公司微量移液器Autoseienee公司溶剂过滤器,上海精科雷磁公司PHS一2C型酸度计。乙腈、甲醇、四氢呋喃均为色谱纯,由TEDIA公司提供,内标物SAR和17种氨基酸混合标样(含Asp Glu Ser His Gly Thr Ala Arg Cys- SS- CysTyr、Val、Met、Phe、Ile、Leu、Lys、Pro)以及衍生剂OPA和FMOC均由Agilent公司提供,其余试剂为分析纯。

1.3 方法

1.3.1 供试样品的制备

采取3个月生植株上的完整健全叶片,在80℃干燥箱中烘干,粉碎,准确称取0.5 g于10 mL安瓿瓶中,加入6 mol/L的HCl 7 mL,充入高纯N2,将安瓿瓶封口,置于105℃恒温干燥箱中消化过夜。冷却后过滤,滤液浓缩近干,加5 mL0.1 mol/L的HCl溶解,取1.5 ml至1.5 ml离心管中,10000转/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900 ul加入100ul 5nmol/ul内标物SAR,混匀后作为供试样品。

1.3.2 标准溶液的制备

5 nmol/L内标液制备:精密称取SAR 22.3 mg以0.1 mol/L HC1定容至50 mL。

500 pmol/L内标液制备:精密吸取5 nmol/L内标液5 mL以0.1mol/L HC1定容至50 mL。

900 pmol/L氨基酸混合标液制备:精密吸取900 ul 1000pmol/L氨基酸混合标液加入5 nmol/L内标液100 ul;

225 pmol/L氨基酸混合标液制备:精密吸取900 ul 250pmol/L氨基酸混合标液加入5 nmol/L内标液100 ul;

90 pmol/L氨基酸混合标液制备:精密吸取900 ul 100pmol/L氨基酸混合标液加入5 nmol/L内标液100 ul。

1.3.3 色谱条件

样品自动柱前衍生化程序:吸取硼酸缓冲液5 ul,再吸取OPA试剂1 ul,洗针1次,吸取样品1 ul,原位混合6次。吸取FMOC试剂1 ul,洗针1次,原位混合3次,进样。

色谱柱:Hypersil AA-ODS C18 2.1×200 mm

流动相A:醋酸钠1.36±0.025 g,加入纯水500 mL溶解,加EDTA溶液50 ul,再加三乙胺90 ul,用1%-2% 醋酸调pH= 7.20±0.05,再加入四氢呋喃1.5 mL,混合均匀。

流动相B:醋酸钠1.36±0.025 g,加入纯水100 mL溶解,用1%一2% 醋酸调pH=7.20±0.05,将此溶液加至乙腈200 mL和甲醇200 mL的混合物中,并混合均匀。 

柱温:40℃ 紫外检测波长:338 nm;

梯度洗脱:流动相A:以0.45ml/min在0-17min由100%减至40%,17min-18min由40%减少至0;流动相B:以0.45ml/min在0-17min由0增至60%,17min-18min由60%增至100%,18.1min-23.9min流速由0.45ml/min-0.80ml/min,运行至24min结束。

1.3.4 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

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样品各1 u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脯氨酸峰出峰后即得。以3种浓度的标样制作校正表,按Agilent公司提供的氨基酸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紫苏属植物叶片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比较

27份材料叶片中均测得17种氨基酸,其氨基酸种类较齐全。所测氨基酸中以甘氨酸平均含量最高,达6.68mg/g,其次是亮氨酸和谷氨酸,分别为4.77mg/g和4.59mg/g。与人体健康关系最为密切的赖氨酸平均含量有1.87mg/g。7种必需氨基酸总量平均为14.58mg/g,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为32.43%。

氨基酸总量超过50 mg/g的材料共有6份(P06-11紫、P06-6、P06-7、P06-12紫、P06-15紫、P06-13),其中材料P06-7氨基酸总量最高,达57.65mg/g ,较总含量最低的材料P06-33多23.07 mg/g。17种氨基酸中有9种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苏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含量均以P06-7最高,而有6种氨基酸(丝氨酸、甘氨酸、酪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含量的最低值出现在P06-33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变化范围在11.10 -19.55 mg/g之间,仍以P06-7为最高。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食物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所占的比例是决定植物营养及食用价值的重要因素。从表3中可以看出,供试材料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比例在0.30-0.35之间,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在0.42-0.53之间,基本接近与WHO/提出的E/E+N 40%,E/N 0.6 的参考蛋白模式。 

各氨基酸在材料间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脯氨酸,达59.19%,其次是组氨酸和赖氨酸,分别为29.91%和25.63%。异亮氨酸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1.34%,其它氨基酸的变异系数均在10%-20%之间。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在10%-15%之间。

2.2 紫苏属植物叶片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比较

比较紫苏属植物不同原(变)种叶片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发现,同一氨基酸在各原(变)种间含量不同。17种氨基酸中有12种氨基酸(丙氨酸、丝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半胱氨酸、赖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野生紫苏中,酪氨酸、脯氨酸、精氨酸、蛋氨酸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回回苏中,组氨酸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紫苏中。而有13种氨基酸(脯氨酸、丝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赖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苏氨酸)含量的最低值出现在白苏中。

参照王陆黎等文中的氨基酸分析方法,将氨基酸分为半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药效氨基酸、香甜味氨基酸等几大类。通过对紫苏属不同原(变)种中必需氨基酸、药效氨基酸、香甜味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比较分析发现,除半必需氨基酸外,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都是野生紫苏>回回苏>紫苏>白苏。而半必需氨基酸含量的顺序是回回苏>野生紫苏>紫苏>白苏。野生紫苏中,氨基酸总量达50.23%,必需氨基酸、药效氨基酸和香甜味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16.48%、33.24%和45.21%。由此可以看出,野生紫苏是紫苏属植物中氨基酸含量丰富的资源。

3 讨论

张洪等研究成熟紫苏叶片中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其叶中氨基酸(除色氨酸)含量范围为0.11%-1.07%,氨基酸总量达7.08%。刘月秀等对3个月生的完整健全紫苏叶片中氨基酸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叶片中氨基酸(除色氨酸)含量范围在0.112%-1.071%之间,氨基酸总量为7.372%。两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实验对3个月生的紫苏属植物叶片中氨基酸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叶片中氨基酸(除色氨酸因水解被破坏未另作测定)平均含量在1.03-6.68mg/g(即0.103%-0.668%)之间,氨基酸总量仅为44.96mg/g(即4.496%)。本结果偏低于前两者的研究结果。究其原因,可能一方面与供试材料不同有关,另一方面还可能与栽培条件以及样品采收时期不同等有关。曾有研究表明,环境和栽培条件的差异能够引起作物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显著变异。此外,还可能与氨基酸测定方法不同有一定关系。

作为食物资源的紫苏属植物叶片其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所占的比例是决定紫苏属植物营养及食用价值的重要因素。本试验中,必需氨基酸总量平均为14.58mg/g,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为32.43%。供试材料中P06-7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达19.55 mg/g,氨基酸总量为57.65 mg/g,均比其他材料高,且必需氨基酸配比也较为平衡,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以作为优异资源材料加以进一步选育和利用。

紫苏属植物不同原(变)种叶片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 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以WHO/提出的E/E+N 40%,E/N 0.6 的参考蛋白模式为FAO标准,本试验材料基本接近参考蛋白模式,是重要的氨基酸资源。同时,本试验还发现紫苏属植物叶片中氨基酸含量有较大变异系数,具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可考虑育成富含各类氨基酸的新品种。

植物体中的氨基酸不仅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还是许多植物药材的药效物质。如,具有清肺止渴、生津滋补的大叶三七叶其氨基酸总量为6.03%,药效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60.70%;有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作用的桑叶其氨基酸总量达48.75mg/g,药效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63.59%。而比较紫苏属植物不同原(变)种的各类氨基酸含量,发现野生紫苏氨基酸总量达50.23 mg/g,药效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66.17%,香甜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80%。因此,野生紫苏在开发氨基酸食品和提取药效氨基酸上应该具有较大潜力。

参考文献

[1]刘月秀. 紫苏属植物的研究和利用[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6,(3): 24.

[2]刘月秀,张卫明. 紫苏化学成分分析[J]. 广西植物,1999,19(3): 285-288.

[3]于长青,赵媛,朱刚,等. 紫苏叶的药用研究[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1): 52-53.

[4]王陆黎,张甲生,肖国拾等.红景天根中氨基酸含量测定[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9,25(1):26-27.

[5]张洪,黄建韵,赵东海. 紫苏营养成分的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06,22(2): 41-43.

[6]曹广才. 栽培条件对小麦的蛋白质和几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综述) [J]. 青海农林科技,1985:45-49.

[7]李映丽,吕居娴,冯变玲等. 参叶-大叶三七叶中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分析[J]. 西北药学杂志,1996,11(增刊): 11-13.

[8]魏京广,代建国,金刚等. 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桑叶中氨基酸含量[J]. 中国饲料,2007,(1): 32-34.

氨基酸的作用篇6

贵州野生乳菇、牛肝菌、松乳菇、密丛枝瑚菌,在贵州是较受人们喜爱且产量较高的野生食用菌。近年来,人们对蘑菇类物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蘑菇类物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多糖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各种矿物元素[1,2]。它的提取物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癌、抗辐射等功能[3~7]。本研究对贵州省4种野生食用菌的氨基酸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的收集和处理

1.1.1 野生乳菇 在贵阳市农贸市场上购得红菇科乳菇属野生乳菇的批次鲜品,测定鲜品平均水分为89.3%,去脚泥、洗净,在55~60℃烘箱内烘干,粉碎,过25目筛,置干燥器内保存备用。

1.1.2 野生牛肝菌、松乳菇、密丛枝瑚菌 在贵阳超市购得,贵州里海土特产食品有限公司出品的野生牛肝菌、松乳菇、密丛枝瑚菌干品,分别将其置55~60℃烘2h,粉碎,过25目筛,置干燥器内保存备用。

1.2 方法与仪器 酸水解法,用氨基酸分析仪[(AAA)美国DIONEX公司]测定。

2 结果

4种野生食用菌的氨基酸含量见表1。野生牛肝菌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6039mg/100g)占总氨基酸含量(17881mg/100g)的34%;野生乳菇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4419mg/100g)占总氨基酸含量(14334mg/100g)的31%;松乳菇含有15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4711mg/100g)占总氨基 酸含量(13221mg/100g)的36%;密丛枝瑚菌含有14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5495mg/100g)占总氨基酸含量(13670mg/100g)的40%。

3 讨论

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起来成为肽与蛋白质。氨基酸、肽、蛋白质均是有机生命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组成成分,对生命活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某些氨基酸除可形成蛋白质外,还参与一些特殊的代谢反应,表现出某些重要特性。氨基酸的平衡和适量的供应是人体健康的基本前提,任何一种氨基酸供应缺乏,都会影响免疫系统和其他正常功能的发挥,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变得比较容易遭受疾病的侵袭。其中有赖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8种氨基酸,人体不能自己合成,需要由食物提供,称之为必需氨基酸。人体合成的精氨酸、组氨酸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需要从食物中摄取一部分,这称之为半必需氨基酸。表1 4种野生食用菌氨基酸含量 (略)注:* 为人体必需氨基酸,-为未检出

野生牛肝菌含有17种氨基酸,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野生乳菇含有16种氨基酸,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密丛枝瑚菌含有14种氨基酸,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松乳菇含有15种氨基酸,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野生牛肝菌>野生乳菇>野生密丛枝瑚菌>野生松乳菇,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野生牛肝菌>野生密丛枝瑚菌> 野生松乳菇>野生乳菇,且分别占其总氨基酸含量的34%、40%、31%、36%。贵州4种野生食用菌以野生牛肝菌中氨基酸含量最高。

综上所述,贵州野生牛肝菌、野生乳菇、野生松乳菇、野生密丛枝瑚菌都是富含各种氨基酸的野生食用菌。它们可以为人们提供人体必需营养物质的生物资源,如能人工培植、进行产品深加工以及保健食品开发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阮海星,张卫国,付家华,等.香菇多糖及营养成分分析.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5,22(86):35-36.

2 殷建忠,周玲仙.云南野生菌维生素B1、B2含量分析.营养学报,2003,25(2):163-166.

3 刘佳,高敏,向红. 野生乳菇抗辐射作用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6,22(4):453-454.

4 方积年,王顺春.香菇多糖的研究进展.中国药学杂志,1997,32(6):332-334.

5 杨娟,吴谋成,张声华,等.香菇多糖抗疲劳作用研究.营养学报,2001,23(4):350-353.

氨基酸的作用篇7

摘要 最近发现右旋-氨基酸,特别是右旋-天门冬氨酸和右旋-丝氨酸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提示人们关注右旋-氨基酸在哺乳动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右旋-氨基酸的分析方法、来源与生理特性。

关键词 右旋-氨基酸 分析方法 生理学

一般认为人体和生物蛋白质均由左旋(L)-氨基酸组成,但从50年代始逐渐有人报道一些生物和人体内也有右旋(D)-氨基酸,而且当时认为D-氨基酸与某些疾病或衰老有关[1~4]。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分析方法的发展,人们不断发现海洋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藻类及种子植物等含有多种游离的D-氨基酸,特别是对哺乳动物体内右旋-氨基酸的研究,提示人们应对D-氨基酸在哺乳动物体内的生理意义予以关注。

1 d氨基酸的分析方法

1.1酶法 D-氨基酸氧化酶或D-天门冬氨酸氧化酶,在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存在的条件下,将D-氨基酸氧化为α-酮酸并与二硝基联苯肼反应生成腙,然后在445nm测吸光度[5]。空白对照组则加入蒸馏水代替D-氨基酸。此外还有D-氨基酸的定量方法,但并非对各个D-氨基酸定量,一般用氨基酸分析仪分离定量各种氨基酸的L-型和D-型总量,然后将剩下试液中的D-氨基酸在D-氨基酸转氨酶和2-酮酸存在下,生成α-酮酸和氨基正己酸后,将未反应的L-氨基酸再次经氨基酸分析仪定量,两者之差即为D-氨基酸的量[6]。

1.2气相层析法 该法由于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等特点,因而广泛用于科研和医药卫生、食品领域等。但其不足之处是在缺乏纯样品的情况下定性比较困难。因此色谱和光谱、质谱联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氨基酸的极性大,挥发性小,故须加入一种最稳定且能定量衍生物的光学活性剂(N-三氟乙酰基正丁酯等),通过硅胶毛细管柱,根据光学活性区分开D-氨基酸与L-氨基酸[7]。利用L-缬氨酸结合型为固体相,被测样品中微量的D-氨基酸在固体相,而比较不稳定的L-型复合体则较早流出,因此可正确定量D-氨基酸。但样品中有6%~10%旋光化。

1.3效液相色谱法 最近广泛应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具有明显的高性能,但用它来分析自身吸光度低的氨基酸,如机体内微量的右旋-氨基酸是很困难的。因此,可将氨基作为目标,使其与分子吸光系数大的紫外可见光试剂和荧光试剂反应,然后检测其反应结合物。为了检测准确,所用的试剂的光谱纯度必须为100%,且不易使反应物旋光化[8]。

D氨基酸的来源在生命起源之初合成的氨基酸为D-型和L-型。过去认为随着生物的进化,选择性地排除了D-氨基酸,从而使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均由L-氨基酸构成。但最近10年来不断地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游离D-氨基酸,以下从两方面探讨其来源。

2.1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微生物、大鼠、鸡、鸽子、牛和人体中广泛存在D-氨基酸。最近,Nagata等[9]首次报道一些细菌、古生菌(archaea)及真核微生物的可溶性肽链上有D-氨基酸,用HPLC法分析发现,革兰氏阳性菌中丙氨酸和谷氨酸等的对映体比率为11.7%,枯草杆菌的谷氨酸对映体比率为22.3%;革兰氏阴性菌含有高浓度的D-天门冬氨酸;大鼠体内含有高浓度的D-丝氨酸,大脑皮质、海马及纹状体中分布最多,延髓、小脑和脊髓分布较少[10]。还发现不同年龄的人死后前脑皮质有高浓度的D-丝氨酸和D-天门冬氨酸。Huang等[11]报道,人尿中排出大量的D-丝氨酸,且排出量与年龄无关。成年狗尿中含有大量的D-丙氨酸,未断奶期和断奶期大鼠的D-丝氨酸的含量均很高,且随年龄增加而下降,但D-丙氨酸的含量则与年龄呈正相关。有人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大鼠大脑和肾脏含有D-氨基酸氧化酶[12]。Dunlop等[13]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实大鼠大脑的D-丝氨酸直接来源于L-丝氨酸的异构体。用电镜和免疫组化方法证实牛肝和肾皮质含有D-天门冬氨酸过氧化物酶[14]。Kera等[15]首次证实鸡和鸽子肾脏也含有大量的D-天门冬氨酸和D-谷氨酸,鸡中这两种物质的含量与雌雄有关,而鸽子中的含量则与雌雄无关。此外,甲壳类、头足类、鸟类的神经组织中D-天门冬氨酸含量也很高。机体内代谢速度缓慢的蛋白质如珐琅质、牙质、脑白质、骨髓磷脂碱性蛋白和晶体核,每年约有0.1%旋光化。Fujii等[16]首先观察了不同年龄的人眼晶体蛋白中天门冬氨酸的异构化,指出在晶体存活早期(11个月)就有氨基酸的异构化,并且随年龄增加异构化也增加。

2.2 外源性 含有D-氨基酸的食物很多,如发酵食品和经碱、热处理的食品,天然食品如海带、野菜、苹果和梨的细胞质、甲壳类(大虾和螃蟹等)均含有D-氨基酸。据估计,西方人食源性D-氨基酸中有1/3来自发酵食物,成为人体D-氨基酸的主要来源。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人们长期味觉实践的结果,能够比较出许多氨基酸的两种对映体味道甘苦不同,而D-型多为甘味,因此人们通过一些办法使食物中产生更多的D-氨基酸以改善食品味道;另一方面在于加工食品中所利用的细菌、霉菌、酵母本身含有各种D-氨基酸,例如细菌的细胞壁含有D-丙氨酸和D-谷氨酸衍生物,在酵母孢子中含有D-酪氨酸。弯曲乳杆菌(L.curvaturs)的乙醇提取液中D-丙氨酸高达79%,D-天门冬氨酸达31.7%,D-谷氨酸为46.7%;瑞士乳杆菌(L.helveticus)中D-丙氨酸为59.2%,D-天门冬氨酸为48.5%,D-谷氨酸为41.6%等[17~19]。另外,有人用放射性标记外源性的D-丙氨酸和D-天门冬氨酸喂饲小鼠,发现其肝、肾和脑均有放射性标记的D-氨基酸,这表明外源性的D-氨基酸随血流进入各组织。某些药物(抗生素、利尿药及降糖药等)也会使体内D-氨基酸水平上升。

3 D氨基酸的生理特性

3.1 某些细菌和两栖类的必要成分

Liu等[20]最近指出D-谷氨酸是E.coli细胞中谷氨酸的对映体,是一些细菌必不可少的成分。因此,补充D-谷氨酸对细菌生长有益。Kreil[19]指出,两栖类的肽链上含有的D-氨基酸来自于由L-氨基酸构成的多肽的前体。

3.2 调节神经组织功能

Hashimoto等[21]指出,大鼠的大脑和末梢神经组织含有高浓度的D-天门冬氨酸和D-丝氨酸,它们对器官功能成熟和细胞增殖分化有调节作用。另一些研究指出,任何哺乳动物组织的松果体都含有大量的D-天门冬氨酸。此外,在肾上腺、骨髓、脑垂体中均含有D-天门冬氨酸,它可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22~24]。

3.3 可作为活化因子或用于治疗

Hess等[25]发现谷氨酸、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甘氨酸和D-丝氨酸对人NMDA亚型1A/2D的作用明显高于其它亚型。动力学测定显示人体内的NMDA1A/2D对谷氨酸和甘氨酸有很高亲和力的原因可能是由于1A/2D的兴奋剂(agonist)解离较慢。该亚型1A/2D显示为一种具有特殊药理功能的受体并能构成一种重要的活化因子。另外,D-丙氨酸可使体内D-氨基酸氧化酶(DAAO)在肿瘤细胞质中异位表达,阻止体内脂质氧化损伤,清除细胞毒性。例如用培养的神经胶质瘤细胞为实验材料,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导入从红酵母中纯化的DAAOcDNA,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D-丙氨酸,发现加入1.5~2.5mmol/LD-丙氨酸时,DAAO有明显表达,且有剂量依赖性。还发现该细胞的IC50,D-丙氨酸浓度为2.6mmol/L。因此,有人建议D-氨基酸可作为一种新的癌基因治疗措施[26],也有人认为血液渗析患者尿中的D-天门冬氨酸含量较正常人尿中少,是因为此病患者的转甲基酶诱发蛋白质修复,并能明显改善疾病[27]。

4 展望

过去一直认为哺乳类的蛋白质完全由L-型氨基酸构成。本文综述了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D-氨基酸及其生理特性,提示对D-氨基酸的生理活性应予以关注。随着分析方法的发展,可望对D-氨基酸在哺乳动物体内的合成、代谢途径、各类D-氨基酸的依存关系以及人尿中D-氨基酸的来源有新的突破。

参 考文 献

1 mastersPMandBadaJL.Nature,1977,268:71-73.

2 hashimotoAetal.FEBSLett,1993,331:4-8.

3ShimoyamaAandHaradaK.ChemLett,1984,1661-1664.

4 fisherGHetal.NeuroscienceLett,1992,143:215-218.

5 D'AnielloAetal.JBiolChem,1993,268:26941-26949.

6 JonesWMetal.AnalBiochem,1994,218:204-208.

7 schiberAetal.JChromatogr(B),1997,691:1-5.

8 ChamWCetal.JChromatogr,1995,697:213-215.

9 NagataYetal.BiochimBiophysActa,1998,1379:76-82.

10 hashimotoAetal.JNeurochem,1993,60:783-786.

11 HuangYetal.BiolPharmBull,1998,21:156-162.

12 KonnoRetal.BiochimBiophysActa,1997,1335:173-181.

13 dounlopDSandNeidleA.BiochemBiophysResCommun,1997,235:26-30.

14 ZearK.JHistochemCytochem,1996,44:1013-1019.

15 KeraYetal.CompBiochemPhysiolBBiochemMolBiol,1996,115:121-126.

16 FujiiNetal.JBiochem,1994,116:663-669.

17 bruueknerHetal.Chirality,1993,5:385-392.

18 SolmsJ.JAgrFoodChem,1969,4:686-695.

19 KreilG.JBiolChem,1994,269:10967-10970.

20 LiuLetal.BiosciBiotechnolBiochem,1998,62:193-195.

21 hashimotoAandOkaT.ProgNeurobiol,1997,52:325-353.

22 schellMJetal.ProcNatlAcadSciUSA,1997,94:2013-2018.

23 LeeJAetal.BiochemBiophysResCommun,1997,231:505-508.

24 hamaseKetal.BiochimBiophysActa,1997,1334:214-222.

25 HessSDetal.JNeurochem,1998,70:1269-1273.

氨基酸的作用篇8

关键词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Q5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4-0200-02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较快的第3代新型微量元素添加剂,它是动物生长的必需微量元素金属离子与氨基酸反应生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位化合物或螯合物。由于其接近于动物体内的天然形态的微量元素补充剂,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较高的生物学效价、溶解性较高、易消化吸收、抗干扰以及无刺激、无毒害等特点,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较理想的添加剂,已在畜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1]。本文就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特性和应用进行了综述。

1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基本结构

螯合物是指1个或多个配位基团与金属离子之间的配位反应所形成的环状结构产物,金属氨基酸螯合物是可溶性金属盐的金属离子与氨基酸以一定数量的摩尔比(通常为1∶1~3)共价化合的产物。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与金属微量元素离子螯合,是以氧和氮作配位原子,配位体2个配位原子之间相隔2个或3个以上原子与中心金属离子共同形成螯合环。螯合环的形成导致螯合离子比非螯合离子在水溶液中稳定性提高。水解氨基酸螯合物的平均分子量为150,如果分子量大于800,则螯合物在肠道内不经水解不能直接穿越细胞膜而被吸收[1]。

2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生物作用

2.1提高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

无机盐形式的微量元素,其利用率易受pH值、纤维、草酸、维生素、磷酸及植酸等的影响,而氨基酸螯合物形式的微量元素由于其化学性能稳定,分子内电荷趋于中性,在体内pH值环境下,可有效防止微量元素离子形成不溶解的化合物,或防止其被吸附在有碍元素吸收的不溶解胶体上,因而有利于机体吸收。大量研究表明,经氨基酸螯合的微量元素吸收率是无机微量元素的2~6倍。同时螯合元素可有效避免在饲料中添加过多的无机元素所带来的中毒及浪费现象,并在机体需要时它可有效地释放出来,以满足机体需要。

另外动物对氨基酸螯合物的分子量限制较宽,一般情况下分子量低于800的均有利于通过肠道黏膜,同时氨基酸螯合物是一种接近自然界的盐的形式存在,在机体环境条件下溶解性好,可借助肽或氨基酸的吸收途径,而不必先同其他物质结合,因而它比无机的吸收要快30%左右。

2.2维持体内恒定的环境

添加无机盐、简单有机盐形式的微量元素会影响机体肠道内的pH值和体内酸碱平衡,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刺激作用;而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位体的反应则形成了一个缓冲体系,机体通过控制肠道及组织中pH值来控制缓冲体系的反应,保证金属离子浓度的恒定。另外,氨基酸螯合物为机体正常中间产物,很少对机体产生不良刺激,有利于动物采食和胃肠的吸收,促进动物生长。

2.3增强免疫力

有机微量元素接近于酶的天然形态而有利于酶的吸收,被吸收的形态更容易被机体结合到自身的生物学组分中,由此可加强动物体内酶的激活与产生,提高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利用率。

2.4减少抗营养因子

一般的无机微量元素适口性较差,有机微量元素克服了这方面的缺陷,它具有氨基酸特有的气味,使动物易于接收,减少抗营养因子[2,3]。

3氨基酸螯合物吸收代谢的机理

氨基酸螯合物对动物产生效应作用机理的研究尚处于探讨阶段,现在一般认为,络合强度适宜的有机微量元素螯合物进入消化道后,可以避免肠腔中拮抗因子及其他影响因子对矿物元素的沉淀或吸附作用,直接到达小肠,并在吸收位点处发生水解,其中的金属以离子形式进入肠上皮细胞并吸收入血。因此,进入体内的微量元素增加。这种理论强调的是适宜稳定常数的有机微量元素在消化道内的状态与无机微量元素不同,其生物学活性高的主要原因是有机微量元素到达吸收部位并被吸收进入血浆的量比无机形态的多[3]。

4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制备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可由2种方式合成,1种是由可溶性金属盐与氨基酸螯合而成,金属和氨基酸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另一种是可溶性盐与氨基酸可水解蛋白螯合而成,称为金属蛋白盐。由于相对复合氨基酸螯合物和金属蛋白盐而言,单一氨基酸螯合物价格昂贵且生物学活性专一,应用范围也窄。所以现今国内外的研究方向多偏重于后者,也可以说金属蛋白盐是今后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产生的一个方向。在我国蛋白质水解抽取螯合盐常用的方法有4种:酶解法、酸解法、酸碱水解法和综合利用法,其中酸碱水解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2]。

5几种常用的氨基酸螯合物

5.1氨基酸螯合铜

铜是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铜是血浆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赖氨酸氧化酶、酪氨酸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在体内发挥重要功能。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200mg/kg氨基酸螯合形式的铜,效果优于同剂量的硫酸铜,赖氨酸铜与蛋氨酸铜对鸡的生物学利用率为硫酸铜的110%~120%与88%~96%,能促进生长肥育猪增重和改善饲粮转化率,且育肥前期优于后期,肝脾中铜含量也升高。

5.2氨基酸螯合铁

动物体内的铁约有60%~70%存在于血红素中,而血红蛋白是动物体内运输氧及二氧化碳的主要载体。其他的铁存在于铁蛋白、细胞色素和多种酶中而发挥重要生理作用。不同来源铁的生物有效性差别很大。日粮中VC、果胶、植酸和其他矿物元素都会影响铁的生物有效性。研究表明,与添加同剂量FeSO4比较,添加复合氨基酸螯合物显著提高了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水平和血浆铁水平,肝、脾的铁血黄素和铁蛋白含量以及肌肉中总铁含量、血红素铁浓度均显著提高。

5.3氨基酸螯合铬

铬是畜禽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在生命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铬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表明,铬能促进生长、改善胴体品质与肉质、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动物应激状态、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调控体内的激素代谢水平。目前研究较多的铬为甘氨酸铬,结果表明,甘氨酸铬使肉鸡仔采食量、日增重与饲料转化率都有提高,腹脂率降低,对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代谢率都提高在10%左右。

5.4氨基酸螯合锌

锌是动物必需微量元素之一。锌的功能包括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参与细胞膜的复制、加速伤口的愈合和减少皮肤病变。另外,锌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氨基酸锌对雏鸡的生物学效应由高到低依次为蛋氨酸锌>EDTA螯合锌>硫酸锌,螯合锌表现出明显的抗植酸和抗高钙效应[1,4]。

6氨基酸螯合物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6.1氨基酸螯合物在养牛中的应用效果

大量研究发现,犊牛和杂种肥育牛饲喂蛋氨酸锌和蛋氨酸锰后,生长率显著提高,母牛受胎率提高15%,犊牛断奶体重提高5%,蛋氨酸锌可降低放牧母牛腐蹄病的发生。

给奶牛饲喂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可增加奶牛泌乳量,减少疾病发生。试验表明,补充氨基酸螯合物(铁、锰、铜、锌等)的青年母牛,其腺周纤维化比例明显低于对照青年母牛,卵巢机能改善,胚胎死亡率降低。在奶牛饲料中加入锌后测其表现吸收率,根据产奶量以及奶中锌含量,蛋氨酸锌的添加量以20mg/kg左右为宜。

6.2氨基酸螯合物在养鱼中的应用效果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是适合鱼类营养需要的理想营养添加剂,它对于促进鱼类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和鱼的成活率具有显著效果。研究表明,用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养鱼与无机饲料对比,增生重量提高18%左右,饵料系数改善9%左右,元素的吸收率提高25%左右。

6.3氨基酸螯合物在养猪中的应用与效果

仔猪贫血症是养殖业中急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仔猪每天需要7mg铁,而母乳中只能提供1mg,通常仔猪在产后第40天即出现贫血症,导致黄白痢,死亡率高,增重慢。给母猪饲喂氨基酸螯合铁,通过胎盘和母乳向仔猪转移,从而防止乳仔猪缺铁性贫血。研究表明,在母猪产前2周、产后3周采食甘氨酸铁的口粮(含铁150mg/kg),仔猪生后不补任何铁剂,可获得与肌肉注射右旋糖苷铁相同的增重和预防贫血效果。同时研究发现,母猪日粮中用蛋氨酸螯合铁替代硫酸亚铁,母猪首次配种受胎率平均提高7.2%,胎产活仔数增加0.73头,死胎率降低2.1%,断奶至产后配种的间隔时间平均缩短1.35d。

6.4氨基酸螯合物在养鸡中的应用效果

用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饲喂蛋鸡,可明显提高产蛋率,增大蛋重,改善蛋的品质。对饲喂氨基酸螯合物的产蛋鸡下的鸡蛋进行分析,发现其蛋壳结构比无机盐组紧密,蛋黄中微量元素含量高于无机盐组,其中铁含量是无机盐组的122%。这不仅能使破蛋率下降5%,而且无疑是生产高营养蛋的一个好方法。

饲料中添加氨基酸螯合物,可促进肉鸡生长,降低饲料消耗,提高饲料转化率,并且能降低鸡的软腿病和臀结痂等皮肤病。用氨基酸螯合锰、锌替代无机硫酸盐饲喂肉仔鸡,可使日增重提高6.6%,饲料消耗降低5.7%,腿病发生率降低9.94个百分点[4,5]。

7氨基酸螯合物毒理学

氨基酸螯合物毒理学研究表明,CuSO4和FeSO4对大鼠的半致死量LD50分别为117mg/kg和319mg/kg,而氨基酸螯合铜与氨基酸螯合铁的LD50分别为235mg/kg和825mg/kg。氨基酸螯合物对大鼠的毒性约为相应硫酸盐的1/3~1/2。而氨基酸螯合锌、锰和铬的LD50比相应的无机盐小得多[5]。

8影响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作用效果的因素

8.1添加水平

添加的水平从15~5000mg/kg范围不等,从而导致了在生物学利用率结果上产生较大的变异性。而在高剂量水平,螯合物在不同组织中的代谢与沉淀可能会达到其饱和点,从而使得相应敏感指标对超水平的补充变得不太敏感,即使不同,最终也显示相同的利用率。较为合适的方法是先确定动物相应的敏感指标对添加水平的反应曲线,然后在拐点以下的有效添加水平内进行。

8.2动物种类

总体来看,氨基酸螯合物对单胃动物与禽类的作用效果好于反刍动物。另外,与动物的生长阶段也有关,即对幼龄动物比成年动物的作用效果好。

8.3检测指标

对于氨基酸螯合物,其生物利用率与所测的指标有关,如生长性能、掌骨、尾脊骨、胫骨及血浆与组织(肝、肾)中的浓度等。相对而言,对于锌、铜、铁和锰,评价其利用率的指标分别以骨锌、胆汁铜、血红蛋白和骨锰为宜。

8.4日粮类型

含植酸与纤维相对高的日粮,氨基酸螯合物相对无机盐的优势要大得多。这是因为氨基酸螯合物可避免日粮中的植酸与纤维对于游离金属离子吸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3,6]。

9国内外开展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研究与应用慨况

随着研究日渐深入,人们对氨基酸螯合物的营养作用和代谢方式的认识也不断提高。由于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导致饲料添加剂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国内外关于螯合物的研究报道也与日俱增。1989年美国饲料监察局的官方出版物中,载入了多种金属元素氨基酸螯合物以及被称为“金属元素蛋白盐”的复合物。美国Albion公司、Zinpro公司和Alltech公司也有各种商品微量元素螯合物投放市场。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陆续发表不少文章。

我国东北农业大学腾冰等20世纪80年代末在实验室合成并制备了高纯度蛋氨酸螯合锌(Ⅱ),并通过红外分析证实其结构为螯合物。阎立新等在有关蛋氨酸螯合锌对雏鸡的营养效果的学位论文中,论证了各种锌源的综合平均相对生物效价。螯合锌在锌的利用方面明显优于硫酸锌。表现出显著的抗植酸和高钙的不良影响。以雏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胫骨、翼羽的锌浓度以及食入锌沉积率为判断指标,蛋氨酸螯合锌都显著优于硫酸锌。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动物营养和饲料界对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兴趣明显升温,发表了许多综述和翻译文章,介绍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饲料和营养功效。也有自行合成螯合物或申请专利,或提供材料用于动物试验。哈尔滨、无锡、西安、广州、上海、成都、长沙等地都有规模不同的企业先后上马,生产出各种螯合物产品投放饲料添加剂市场。随着我国加入WTO,饲用螯合物行业也面临与外国同行的竞争问题[5,6]。

10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发展趋势

从产品开发角度看,氨基酸螯合物的生产只有同蛋白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结合才有可能。为了保证一定的螯合稳定性,必须达到一定的配位比(配体氨基酸或肽和金属的摩尔比),单个微量元素必须结合上若干个分子量较大的氨基酸或肽,以微量元素有效量计成本必然大幅增加。但把配体氨基酸或肽作为蛋白质营养源计入饲料配方,则微量元素成本的增加可以忽略,并可以达到“1+1>2”的效果,即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都得到显著提高

从国内外的发展趋势看,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是可以预期的。由于其毒性小,生物利用率高,它可作为饲料添加剂改善饲料应用效果,提高饲料报酬;也可用于婴幼儿、孕产妇和老年人的保健食品,作为矿物质和蛋白质营养强化剂;另外还可用于农业生产作为叶面喷施或浸种。随着研究的深入完善,可用作医药制剂,用于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症的防治,还可起激素增效等作用。总之,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获得长足发展,在诸多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

11参考文献

[1]汤芹,林映才,郑黎,等.金属氨基酸螯合物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J].中国饲料,2001(24):14-16.

[2]杨建成,陈静,王鹏.微量元素氨基螯合物研究进展[J].饲料世界,2002(5):1-4.

[3]苏纯阳,董仲华,香红星.微量元素氨基酸(小肽)螯合物的研究应用进展[J].饲料工业,2002(1):15-18.

[4]刘建华,张惠云.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研究应用现状[J].饲料与添加剂,2001(3):38-39.

氨基酸的作用篇9

关键词:赖氨酸 丝氨酸 苏氨酸 乙酰化修饰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作用主要是改变蛋白质的活性、定位或功能,蛋白质最初发生的翻译后修饰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翻译后修饰通过协同机制或竞争机制来完成其作用。这些翻译后修饰增加了细胞通路机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氨基酸的乙酰化修饰是一种可逆的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能表达的翻译后修饰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对氨基酸的乙酰化修饰进行了很多研究。

1. 蛋白质乙酰化修饰的重要作用

蛋白质中的赖氨酸乙酰化修饰调控蛋白质的多种性质,包括DNA-蛋白质相互作用、亚细胞定位、转录活性、蛋白质稳定性等等[2,3]。除了这些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外,赖氨酸乙酰化蛋白质及其调控酶与衰老和几种重大疾病(如癌症、神经变形紊乱、心血管疾病等)紧密相联[2-6]。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对赖氨酸乙酰化修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除了赖氨酸可以发生乙酰化修饰外,其他氨基酸是否可以发生乙酰化修饰?其他氨基酸的乙酰化修饰具有哪些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最近,Kim Orth及其同事在研究耶尔森菌属的效应因子YopJ(一个细菌毒力因子)时,发现在真核生物中存在着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形式: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乙酰化修饰[7]。丝氨酸和苏氨酸的磷酸化和O-糖基化修饰可以导致细胞信号传导机制的重大改变[8],Kim Orth及其同事发现在YopJ中,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乙酰化修饰与这些氨基酸的磷酸化修饰相互竞争,从而改变细胞的信号通路机制[9]。这些发现给我们一个启示:赖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等氨基酸的乙酰化修饰可以与甲基化、泛素化、磷酸化、糖基化等翻译后修饰相互竞争,从而影响细胞信号通路机制[10]。

2. 鉴定乙酰化修饰的技术探讨

随着在丝氨酸和苏氨酸上发现了新的乙酰化修饰并且这些修饰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对除赖氨酸之外的其他氨基酸的乙酰化修饰应予以重视。目前用于鉴定乙酰化修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通过生物质谱鉴定乙酰化修饰位点

由于质谱提供了结构变化方面的直接证据,所以它是用于鉴定蛋白质修饰的最好的技术。质谱技术通过检测到的肽段的质量与预测的肽段的质量进行对比,如果二者质量相差42amu,则认为在氨基酸残基或在蛋白质末端发生乙酰化修饰。通过从鉴定到的肽段的N末端或C末端逐个分析得到的b离子或y离子,就可以确定发生乙酰化修饰的氨基酸位点。

2.2 基于特异性识别乙酰化赖氨酸残基的乙酰化抗体 

对于赖氨酸的乙酰化修饰,Kim及其同事用免疫亲和纯化技术富集赖氨酸乙酰化修饰的肽段,在Hela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发现了195种赖氨酸乙酰化修饰蛋白[2]。但是,赖氨酸乙酰化抗体只能特异性识别赖氨酸残基发生修饰的蛋白质或肽段,不能检测到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乙酰化修饰。用特异性识别丝氨酸或苏氨酸乙酰化修饰的抗体将大大有利于丝氨酸和苏氨酸乙酰化修饰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2.3以标记底物为基础的方法

Yu及其同事在酶GNAT的作用下,用氯代乙酰化CoA与其作用底物L12反应,导致氯代乙酰化L12的生成。然后将氯代乙酰化L12与荧光素His18俘获的肽段一起孵育,经过氯消除后,纯化后的标记的底物通过荧光自显影便可看到。在将来的研究中,用其他方法衍生的乙酰化CoA对于研究乙酰化后修饰会有很大帮助,因为底物可以通过亲和标记物乙酰化CoA进行标记,经过分离后,在分子水平上对赖氨酸、丝氨酸、苏氨酸或其他氨基酸的乙酰化修饰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Walsh, C.T. et al.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05,44, 7342–7372

【2】Sung Chan Kim, Robert Sprung, Yue Chen, Yingda Xu, Haydn Ball, Jimin Pei, Tzuling Cheng ,Yoonjung Kho,  Hao Xiao,  Lin Xiao, Nick V. Grishin, Michael White, Xiang-Jiao Yang, and Yingming Zhao. Molecular Cell,2006,23, 607–618

【3】 Blander, G., and Guarente, L. Annu. Rev. Biochem,2004, 73, 417–435.

【4】Carrozza, M.J., Utley, R.T., Workman, J.L., and Cote, J. Trends Genet,2003,19, 321–329.

【5】McKinsey, T.A., and Olson, E.N. Trends Genet.2004, 20, 206–213.

【6】Yang, X.J. Nucleic Acids Res,2004, 32, 959–976.

【7】Sohini Mukherjee, et al. Science, 2006,312, 1211-1214.

【8】Walsh, C.T. et al.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05,44, 7342–7372

氨基酸的作用篇10

用PICO—TAG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5种培养基培育出猴头菌子实体的氨基酸组份及含量,发现培养猴头菌的基质与氨基酸含量密切相关,几种培养基配方中,以D基质配方最优, 100g干品含量中17种氨基酸总量为32·33g,谷氨酸含量高达2·92g,赖氨酸含量为1·30g。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 所用猴头菌(Hericium crinaceus)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引进,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驯化培育,已成为耐高温菌。

1·2 培养基配方

1·2·1 母种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蛋白胨0·05g,自来水1000mL, pH值自然。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试管,高压灭菌后接种,置常温下培养。

1·2·2 原种培养基配方:甘蔗渣70%,玉米粉28%,石膏1%,白糖1%,在25~28℃下,培育20~25d。1·2·3 栽培种培养基:设计五种培养基, A、甘蔗渣70%,玉米粉28%,石膏1%,糖1%; B、甘蔗渣70%,麦皮28%,石膏1%,糖1%; C、甘蔗渣70%,凤尾菇下脚料14%,玉米粉14%,石膏1%,糖1%; D、木屑70%,麦皮28%,石膏1%,糖1%; E、木屑70%,玉米粉28%,石膏1%,糖1%。上述各配方培养基均按常规拌料,含水量一般介于65% ~ 70%之间。配好的培养基分别装入500mL罐头瓶,经灭菌后接种,置常温下培养。

1·3 栽培管理 栽培种在常温下培育20~24d,待长出子实体后,立即去掉棉花垫子、牛皮纸,移入培养室培养。培养室内温度为24 ~ 33℃,平均27·3℃,相对温度控制在85%~90%之间,要求空气流动、新鲜。培养过程中,菌丝生长时置黑暗条件下,子实体生长时放在漫散射光的条件下。在猴头菌子实体发育成熟而未放孢子前采摘,并烘干待测氨基酸含量。

1·4 氨基酸测定方法 将烘干的子实体,用含1%苯酚的6N盐酸蒸汽处理后,在无氧条件下封管,放入10±1℃的PICO—TAG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中测定。由于盐酸水解时色氨酸被破坏,故色氨酸未测出来。

2 实验结果

2·1 不同培养基质对猴头菌子实体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质上生长的子实体,其氨基酸总含量或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均有明显不同(见表1)。

在D号培养基上生长的子实体,不仅17种氨基酸总含量最高为32·33g,且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和谷氨酸含量也最多。但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则相对较低,只28·6% (见表2)。

3 分析与讨论

3·1 猴头菌人工培养中,虽培养基质不同,而其氨基酸含量均十分丰富, 7种必需氨基酸齐全,但子实体氨基酸总含量差异显著。如D配方培养出子实体中17种氨基酸总量为32·33g,而E配方培养出子实体中17种氨基酸总量为15·01g, D配方量比E配方量高出2·15倍。

3·2 不同培养基质子实体中不仅氨基酸总量不同,而且各类氨基酸组份含量均因培养基质不同而不同,如D配方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最低为28·6%,支链氨基酸含量最高为4·56g,谷氨酸含量也最高为9·22g等特点。因此,在确定培养基配方时,一定要考虑其氨基酸含量与组份的变化,以提高商品质量和食品营养价值。

参考文献

1 汪麟,李育岳.河北引种食用菌氨基酸分析.中国食用菌, 1989 (4): 13~14

2 李兆兰,刘雪娴.真菌菌丝体和发酵液的氨基酸分析比较.氨基酸杂志, 1987 (2): 15~21

3 孙英华,韩明.猴头菌培养基研究初报.热带作物研究, 1991 (1): 88~92

4 孙英华,陈尚文等.猴头菌子实体、菌丝体和发酵液的氨基酸分析比较.热带作物研究, 1993 (4): 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