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礼仪十篇

时间:2023-04-12 00:47:08

宴会礼仪

宴会礼仪篇1

一、如何组织准备宴会

能否成功地举办一次宴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在宴会前的各种准备是否充分,各方面的礼仪是否周全,所以宴会前准备的礼仪工作是很重要的。具体要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列出宾客名单

任何一次宴会,都是要达到一定的目的。宴会之前要按照宴会的目的列出被邀请人员的名单,并且确定谁是主宾,谁是次主宾,谁是陪客。

2.宴请时间

宴清时间应以主宾最合适的时间来确定,以多数宾客能来参加宴会为准则。宴会场所的选定,要考虑生活习惯、民族差异及等方面的因素。

3.宴会的菜谱

宴会的菜谱要做到丰俭搭配、主次分明。即一桌菜要有主菜,以显示菜的规格;要有一般菜,以调剂客人的口味;要有特色菜,以显示菜的风格。应特别照顾主宾的饮食习惯。同时,酒水、香烟、水果要备齐。

4.宴会中的座位安排

正式宴会一般要事先安排座次,一示隆重,二免混乱,三可更好地达到宴请的目的。按共同的惯例和习惯,桌次高低以离土桌远近而定,右高左低,桌数较多时,要摆桌次牌,多桌宴请时,宴请桌排列般以最前面或居中的桌子为主桌。

二、宴会中的服务礼仪

宴会中的服务直接影响顾客对酒店或餐厅服务人员的印象。所以,宴会中服务人员的服务礼仪尤为重要,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语言艺术: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在餐厅接待中它要求语言要简洁、明确、健康、优美,我国的语言极为丰富复杂,作为餐厅服务员必须要有语言方面的艺术技巧,才能做好餐厅服务工作,要达到语言美必须做到说话和气,说话是表达思想解决问题的手段,而和和气气的说话则是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容易被对方接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谈吐文雅:文雅的语言能使人悦耳,粗野的词汇使人憎恶,因此语言要洁净、彬彬有礼,能引起对方敬意。有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态度要和蔼:和颜悦色的讲话使人感到温暖,讲话时尊重对方,能够使对方产生对本人的敬意。

讲话举止要大方:说话的神态要自然朴实,令人听信,不夸夸其谈,信口开河,要庄重自信,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端拿技巧:在餐厅服务中服务员要掌握餐厅服务基本功最突出的是上菜、撤桌时的端拿技巧。端拿是指端拿摆放菜点和汤饭的方法和技巧,要求端平拿稳,汁液不溢,保持菜肴形状。端拿时要敏捷准确的传送,摆放在恰当的位置,以一手摆置数碗或数碟的做法既不卫生,又不雅观,并容易发生事故差错,以致在客人面前失礼。

三、宴会后的服务礼仪

客人用餐完毕,应做好餐后服务工作。如:送上香巾,并征求客人意见,对宾客提出的意见要虚心接受,记录清楚,并感谢:非常感谢您的宝贵意见为客人拉开座椅让路,递送衣帽、提包,在客人穿衣时主动配合协助;送客道别。

宴会一般被视为隆重的宴请,它往往是为宴请专人而精心安排的,在比较高档的饭店,或是其他特定的地点举行的,讲究排场、气氛的大型聚餐活动。因此,对其服务以及礼仪的要求也较高。宴会服务礼仪不仅仅要做到餐厅服务礼仪中的基本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出席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宴会是国际国内社会交往中一种通行的较高层次的礼仪形式。一般把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举办的有一定规模的酒宴,称为宴会;私人举办的规模较小的称为筵席。

宴会常用于庆祝节日、纪念日,表示祝贺、迎送贵宾等事项。宴会的场面一般比较庞大、隆重,能使人得到一种礼遇上的满足。不同的宴会有着不同的作用,概括地说,宴会可以表示祝贺、感谢、欢迎、欢送等友好情感,通过宴会,可以协调关系,联络感情,消除隔阂,增进友谊,加强团结,求得支持,有利于合作等。

宴会种类复杂,名目繁多。

按规格分:有国宴、正式宴、便宴、家宴;

按餐型分:有中餐宴会、西餐宴会、中西合餐宴会;

按用途分:有欢迎宴会、答谢宴会、国庆宴会、告别宴会、招待宴会;

按时间分:有早宴、午宴和晚宴;

其他如鸡尾酒会、冷餐会、茶会都可列为宴会。

宴会准备的礼仪

宴会具有很重要的礼仪作用,有严格的礼仪要求。宴请宾客是一种较高规格的礼遇,所以主办单位或主人一定要认真、周到地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一).明确对象、目的、形式

1.对象。首先要明确宴请的对象。主宾的身份、国籍、习俗、爱好等,以便确定宴会的规格、主陪人、餐式等。

2.目的。宴请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为表示欢迎、欢送、答谢,也可以是为表示庆贺、纪念,还可以是为某一事件、某一个人等等。明确了目的,也就便于安排宴会的范围和形式。

3.范围。宴请哪些人参加,请多少人参加都应当事先明确。主客双方的身份要对等,主宾如携夫人,主人一般也应以夫妇名义邀请。哪些人作陪也应认真考虑。

对出席宴会人员还应列出名单,写明职务、称呼等。

4.形式。宴会形式要根据规格、对象、目的确定,可确定为正式宴会、冷餐会、酒会、茶会等形式。目前世界各国礼宾工作都在改革,逐步走向简化。

(二).选择时间、地点

主人确定宴会时间,应从主宾双方都能接受来考虑,一般不选择在重大节日、假日,也不安排在双方禁忌日。选择宴会日期,要与主宾进行商定,然后再发邀请。

地点的选择,也要根据规格来考虑,规格高的安排在国会大厦、人民大会堂,或高级饭店。一般规格的则根据情况安排在适当的饭店进行。

(三).邀请

宴会一般都要用请柬正式发出邀请。这样做一方面出于礼节,一方面也是请客人备忘。

请柬内容应包括:活动的主题、形式、时间、地点、主人姓名。请柬要书写清晰美观,打印要精美。请柬一般应提前两周发出,太晚了不礼貌。

(四).安排席位

宴会一般都要事先安排好桌次和座次,以便参加宴会的人都能各就各位,入席时井然有序。席位的安排也体现出对客人的尊重。

桌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以主人的桌为基准,右高、左低,近高,远低。

座次的高低,考虑以下几点:

1.以主人的座位为中心,如果女主人参加时,则以主人和女主人为基准,近高远低,右上左下,依次排列。

2.把主宾安排在最尊贵的位置。即主人的右手位置,主宾夫人安排在女主人右手位置。

3.主人方面的陪客,尽可能与客人相互交插,便于交谈交流,要避免自己人坐在一起,冷落客人。

4.译员安排在主宾右侧。

5.席次确定后,座位卡和桌次卡放在桌前方,桌中间。

(五).拟订菜单和用酒

拟订菜单和用酒要考虑以下几点:

1.规格身份、宴会范围。

2.精致可口、赏心悦目、特色突出。

3.尊重客人饮食习惯、禁忌。

4.注意冷热、甜咸、色香味搭配。

宴会中主人的礼仪

(一).迎宾,宴会开始前,主人应站在大厅门口迎接客人。对规格高的贵宾,还应组织相关负责人到门口列队欢迎,通称迎宾线。客人来到后,主人应主动上前握手问好。

(二).引导入席,主人请客人走在自己右侧上手位置,向休息厅或直接向宴会厅走去。休息厅内服务人员帮助来宾脱下外套、接过帽子。客人坐下后送上饮料。

主人陪主宾进入宴会厅主桌,接待人员引导其他客人入席后,宴会即可开始。

(三).致词、祝酒,正式宴会一般都有致词和祝酒。但时间不尽相同。我国习惯是在开宴之前讲话、祝酒、客人致答词。在致词时,全场人员要停止一切活动,聆听讲话,并响应致词人的祝酒,在同桌中间互相碰杯。这时宴会正式开始。

(四).服务顺序,服务人员侍应,要从女主宾开始,没有女主宾的,从男主宾开始,接着是女主人或男主人,由此向顺时针方向进行。规格高的,由两名服务员侍应,一个按顺序进行,另一个从第二主人右侧的第二主宾至男主宾前一位止。

(五).斟酒,斟酒在客人右侧,上菜在客人左侧。斟酒只需至酒杯三分之二即可。

(六).用餐时,主人应努力使宴会进行得气氛融洽,活泼有趣。要不时地找话题进行交谈。还要注意主宾用餐时的喜好,掌握用餐的速度。

(七).客人用餐完毕,吃完水果后,在客人告辞时,主人应热情送别,感谢他的光临。

赴宴的礼仪

宴会是否成功,主人处于主导地位,主人要以客人的需要、习惯、兴趣安排一切。而应邀赴宴的客人的密切配合也是决不可忽视的。

(一).应邀,接到邀请后,不论能否赴约,都应尽早作出答复。不能应邀的,要婉言谢绝。接受邀请的,不要随意变动,按时出席。确有意外,不能前去的,要提前解释,并深致歉意。作为主宾不能如约的,更应郑重其事,甚至登门解释、致歉。

(二).掌握到达时间,赴宴不得迟到。迟到是非常失礼的,但也不可去得过早。去早了主人未准备好,难免尴尬,也不得体。

(三).抵达,主人迎来握手,应及时向前响应,并问好,致意。

(四).赠花,按当地习惯,可送鲜花或花篮。

(五).入席,在服务人员的引导下入座。注意在自己的座位卡入座,不要坐错了位置。

(六).姿态,坐姿自然端正。不要太僵硬,也不要往后倒靠在椅背上。肘不要放在餐桌上,不要托腮,眼光随势而动,不要紧盯菜盘。

(七).餐巾,当主人拿起餐巾时,自己便也可以拿起餐巾。打开放在腿上。千万不要别在领口,挂在胸前。

餐巾是用来防止菜汤滴在身上,和用来擦拭嘴角的,不可用来擦餐具,更不要用来擦脖子抹脸。

(八).进餐,进餐时要文明、从容。闭着嘴细嚼慢咽,不要发出声音,喝汤要轻啜,对热菜热汤不要用嘴去吹。骨头、鱼刺吐到筷子上、叉子上,再放入骨盘。嘴里有食物时不要说话,剔牙时,用手遮住。就餐时,不得解开纽扣,松开领带。

(九).交谈,边吃边谈是宴会的重要形式,应当主动与同桌人交谈,特别注意同主人方面的人交谈,不要总是和自己熟悉的人谈话。

宴会礼仪篇2

在正式的宴会上,服务员打开酒瓶后,先要上一点递给主人品尝。主人应先饮一小口仔细品评、然后再尝一口,感到所上的酒完全合乎要求时,再向服务员示意,可以给客人们斟酒了,斟酒的顺序是:先主宾,随后才是其他客人,斟酒时、酒杯应放在餐桌上,酒瓶不要碰到杯口。 会喝酒的人饮酒前.应有礼貌地品—下酒,可以先欣赏一下酒的色彩,闻一闻酒香。继而轻吸—口,慢慢品味。不要为显示自己的海量,举起举杯看也不看,便一饮而尽,使酒顺着嘴角往下流。也不必矫揉造作地在举杯时翘起小手指、以显示自己的优雅举止。不宜一边饮酒,一边吸烟。鉴于酒后容易失言和失礼,故在涉外活动中饮酒的酒量要控制在自己平日酒量的一半以下,不要一看到对方的盛情或美酒佳肴,便忘乎所以了。有教养的饮酒者饮酒时是不会让他人听到自仗队己吞咽之声的,斟酒只宜八成满。

来源:礼仪在线

宴会礼仪篇3

三个部分重点准备

经过咨询专家,知道婚宴场所的准备有三个重点:入门接待处、宴席场合、新娘房。这三个地方,招待人员都应该多关照,互相保持密切联系,当天的婚礼才能够万无一失。尤其新娘房更是要特别注意,因为当天新人身上都会穿戴许多金饰,常常就在人多嘈杂的场合中,遗失取换下来的首饰。

提醒我们重要的一点:喜宴的确定人数,要在一个月前就要推算出来,才不至于发生临时增桌或撤桌,造成婚宴场合拥挤或过于空旷现象。由于现在越来越多新人选择在大酒店结婚,以至于每当固定假日或皇历上的黄道吉日时,饭店都会大爆满,因此提前预定至关重要!

绝大多数的新人将婚宴选在酒店或星级宾馆来举行,宽敞优雅、华丽气派的环境为新人创造了舒适、惬意的氛围。但参加了很多朋友的婚宴,却大多是如出一辙,毫无新意。这一次,我们不妨在原有的婚宴传统上来点创意,多些情趣。而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带给你与众不同的新婚喜悦,令你终身难忘,新郎新娘你们想好了吗?

中式婚宴加点浪漫

上月去参加朋友的婚礼,他们选在了索菲特举办婚宴。从签到台上的别致插花、鲜花拱门、绢花路引,到背景台上的绸缎花球与帷幔,再到每桌酒席上的时尚花束,整个婚宴成了花的世界,处处洋溢着温馨浪漫,甜蜜的感觉溢满心头。朋友小刘对我说:“我老婆平时特别喜欢鲜花,今天现场的装扮着实给了老婆、亲朋好友一个大大的惊喜。”

现在的年轻人对爱情都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拥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婚礼,便成了新一代的流行时尚。而各酒店婚宴的特色也缤纷多彩,为新人提供了诸多选择。“只要你敢想,酒店将竭力为你办到。”索菲特宴会部的张小姐介绍说,“新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主题的婚宴。大红喜字肯定是少不了,但运用鲜花、彩球、浮蜡、冷焰火、即时背景音乐、小提琴迎客等方式,会给婚宴带来非同一般的时尚、浪漫感受。”

来场西式婚宴又何妨

近年来,已有**、**等地的时尚新人将婚宴办在了景色优美的户外,西式的全程自助婚宴,很是浪漫。据**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宴会总监介绍,**年**就有两对新人委托酒店在千佛山下举行了他们的西式婚宴,且非常成功。

她介绍说,其实不少年轻人对户外西式婚宴都很向往,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真正选择户外西式婚宴的却不多。有人曾经对一些大学生作过调查,大多数认为庄重的教堂,洁白的婚纱,浪漫的鸡尾酒会,开放灵活的自助用餐……这样的婚宴很时尚、很优雅、很随意,整个气氛既典雅浪漫又轻松自在,确实是一种非常大的诱惑,梦想自己将来也能举行这样的浪漫婚礼。由此可见,西方文化、西式婚宴已渐渐迎合了年轻情侣的口味,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流行趋势。

选择一个景色宜人的景区,来一场够时尚的西式婚宴,伴着大提琴的悠扬乐曲,和心爱的人缓缓步入会场……这一切定会让参加你婚礼的人毕生难忘。

婚宴管家帮你忙

如果你想办一场富有创意的婚宴,但却没有时间去筹备,那你不妨把这些繁杂的事务交给专业的婚礼顾问公司。创意婚宴,他们确实有一手。据**彩云间婚礼顾问公司的韩经理介绍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找专业的婚礼顾问公司来创意他们的婚礼,基本上每个月的好日子都是他们最忙的时候,他们要对婚礼进行全程的保姆式服务,来出色的完成每一个出彩的效果。

为迎合时下年轻人的个性化追求,现也有酒店增设了“婚宴管家服务”。由资深的宴会服务人员组成“婚宴管家”团队,从宴会司仪、婚庆乐队,到菜式选择、流程设计,再到场地布置、蜜月套房,“婚宴管家”都会全程跟进,并根据客人的需求提供专业意见与个性化的一站式服务,努力让婚宴尽善尽美。

宴会礼仪篇4

这次同学会是经各位同学倡议,由付建军、银万喜同学分别指挥和策划,在全体同学的积极响应和共同努力下,在北川的同学具体组织实施下,今天终于召开了(鼓掌欢迎)。因同学们都分散在各地,加之筹办时间较短,筹备组未能将《同学会邀请函》送到各位同学手中,为了拱托今晚的气氛,现在请张明强同学宣读北二中高七七级首届同学会邀请函。(鼓掌欢迎)

(张明强宣读北二中高七七级首届同学会邀请函)

这次同学会,我们特地邀请了一、二班班主任李忠频、程再锡老师和科任教师代表张培伦、黄安华、廖显明老师,对我们的同学会进行指导。对五位尊师的莅临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鼓掌欢迎)

这次同学会,我们筹办人员和各位同学尽了最大努力将在北二中高七七级就读过的同学想方设法进行了联络,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同学因各种原因未能参加,我们在座的同学们对此表示遗憾,对在百忙中光临这次聚会的同学,我们在座各位的心情都彼此非常兴奋和激动,在此,我们以热烈的掌声互贺各位同学和尊师的光临。

通过同学会的举办,为大家提供一次重叙旧情、互述衷肠,回顾人生天真烂漫的岁月,畅谈人生的艰辛和美好,并达到促进沟通、增进友谊,资源共享、互勉共进的目的。

同学会的成功举办,将对全体同学坚定生活信心,激励追求斗志,振奋拼搏精神,充实人生价值,迸发不可估量的前进动力,留下人生值得永远珍惜的美好回忆。

同学会的内容,主要是开展和举行人生座谈、晚会、歌舞、母校参观、故地重游、景点观光、娱乐等系列活动。其活动经费来源由同学们自助。 这次活动大致安排就是这样,请问各位老师和同学有无意见,若无意见,请鼓掌通过。 现在,请银万喜同学致晚宴祝酒词。(鼓掌)

(银万喜致晚宴祝酒词)

现在请各位同学与老师一起慢斟慢饮、边饮边叙,细细品味,28年前我们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的情景和28个春夏秋冬的思念以及所遇所感。

宴会礼仪篇5

摘要:清朝继承并推进了中国古代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总结并汲取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光辉成就,尤其是宫廷筵宴规模的不断扩大,把中国古代皇室宫廷饮食发展到了叹为观止、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宫廷宴饮的座次礼节最为繁琐,它的主要特征是处处体现着君尊臣卑。本文从清廷举办的年节筵宴、千叟宴、家庭宴饮、凯旋宴等角度来论述其宫廷宴饮座次礼仪。这些仪礼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时代文明的重要行为规范,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清代;宫廷宴饮;座次;礼仪; 尊卑等级

中国人好客,常设宴款待客人。设宴之风源远流长,绵延至今,上至天子诸侯,下至贩夫走卒,几乎人人都遵循宴饮之礼设过宴,赴过宴。而封建帝王的宴饮是各种宴饮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宫廷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史上的最高层次。它是以御膳为重心的一个饮食文化层面,包括皇帝与皇室的数以万计的庞大食者群的饮食生活,以及由国家名义或国家膳食机构进行的饮食生活。封建帝王的宫廷宴饮除了他们平时的饮膳外,按照规制,每逢除夕、中秋、元旦等节日,以及在处理国家大事方面都要举办隆重的宴饮活动。如有团结少数民族贵族及皇室贵族的外藩宴、宗室宴;有笼络知识分子的乡饮酒、修书宴;有犒劳长寿老人的千叟宴等等,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清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经济与文化都进入了一个十分成熟的时代,宫廷饮食礼俗发展到这个时候也已相当完备了,可以说,清代宫廷饮食礼俗是集历代宫廷饮食礼俗之大成,很具有代表性。在清代宫廷饮食方面座次问题是其丰厚文化的反映,了解这个礼俗对于认识中国宫廷饮食礼俗意义重大。

古人对于座次十分讲究,是分别尊卑的重要方式。《仪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座次尊卑的规定。例如《仪礼.士昏礼》中的夫妻对席礼,夫坐东面西,妻坐西面东,这座次是表示夫尊妻卑。在官场中,座次是分别尊卑的重要形式。官高的尊,居上位,官低的卑,处下位。而关于清代的宫廷宴饮座次礼仪,本文则是从其举办年节筵宴、千叟宴、家庭宴饮、凯旋宴等角度来论述,透过这浩繁的史料可以使我们对清代宫廷宴饮座次礼仪有个大致了解。

年节筵宴

清代皇帝平时一般是单独进膳的,但每逢节日、庆典盛宴时,皇帝则和大臣、亲王同乐,饮食仪式非常讲究、庄严、规范,春节时更为明显。“大年初一,巳时,内外王、公、台吉等着朝服集太和门,文武各官集午门。设御宴宝座前,内大臣、内务府大臣、礼部、理藩院长官视人数多少设席。丹陛(台阶之上的月台)上张黄幔,陈金器其下,卤薄(皇帝仪仗)后张青幔,设诸席。鸿胪寺官引百官入,理藩院官引外藩王公入。帝御太和殿,升座,‘中和韶乐’(一种古代雅乐)作,王大臣就殿内,文三品、武二品以上官就丹陛上,余就青幔下,俱一叩(磕一个头),坐。”1

这是一次宴会中的关于座次的程序,由此反映出清代宫中年节筵宴的礼仪是多么繁缛、典制化,体现出严格的封建等级,是封建社会“君权至上”精神在饮食上的具体表现,亲王、大臣等社会各层次的人都受其影响。

千叟宴

千叟宴,顾名思义就是由数千名年龄大的老人参加的宴会,它是清代参加人数最多、官办宴席中规模最大的宴请活动。清康熙年间“国家蓄积有余,民间年岁丰稔”2呈现出一片繁荣兴盛的景象,康熙“览自秦汉以下,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久者。”3为了炫耀国家的富足,显示其皇恩浩荡,千叟宴场面都极其壮大,因此宴前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下面是对清代千叟宴的描述:

“开宴之前,在外膳房的指挥下,依照入宴耆老品位的高低,预先摆设千叟宴桌次和坐席。宴桌分御宴桌、一等桌和次等桌三级。御宴桌设在堂上,一等桌设在殿内和廊下两旁,次等桌设在宫殿前台阶上面的空地通道或空地以下。宴桌分东西两路相对而设,每路六排,每排摆宴桌二十二张,多者达一百桌。”4

王公和一、二品大臣、外国使臣一等桌。三品至九品官员、蒙古台吉、顶戴、领催、兵民等在次等桌入宴。宴桌全部摆完后,用宴幕一一盖好。摆毕宴桌,外膳房总理大臣率员有组织地分批引导参宴各官、外国使臣和众叟入席,然后恭候皇帝驾临。由此可见,清代宫廷饮食已成为一项在严格规范支配下的活动,而对这一活动,为认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尤其是宫廷宴饮座次礼仪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一把“钥匙”。

皇家宴饮

除夕是中国人传统的团圆日,身居皇宫大内的清代皇帝虽然平日多是单独进膳,但在这天晚上也要和常人一样举行家宴,和皇后及众妃嫔们一起吃顿团圆饭。乾隆二年(1737年)的除夕家宴,也是乾隆皇帝继位以来的首次家宴,设在了乾清宫。乾清宫是皇宫内廷最大的宫殿,始建于明代,清军入关后曾经重新修葺。雍正以后多用于举行内廷典礼或筵宴。每逢元旦、冬至、除夕等节日,皇要在乾清宫举行内朝礼和家宴。

在乾清宫正中地平上,南向面北摆着乾隆皇帝的金龙大膳桌。在皇帝金龙大膳桌的左侧地平上,面西座东摆着皇后的金龙膳桌。乾清宫地平下,东西向一字排开5个内廷宴桌。西边头桌为贵妃的,二桌为纯妃的,三桌为海贵人、裕常在的;东边二桌为娴妃的,三桌为嘉妃、陈贵人的。家宴结束时,中和韶乐奏响,乾隆皇帝离座,后妃出座跪送皇帝还宫后,才能各回住处。

上面介绍的乾清宫家宴与国宴比较起来,确是表现得较为随便一些,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即便是这样少有的清代宫廷家宴也表现出尊卑等级的特点和一定的礼仪制度来。

凯旋宴

丰泽园位于北京西华门外,西苑内结秀亭之西。乾隆皇帝曾在这里先后两次设宴,为凯旋而归的将士庆功。乾隆十四年(1749年),清军平定了大小金川的叛乱;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又平定了新疆回部的叛乱。这两次大军凯旋后,乾隆皇在丰泽园为出征的将士在园内大摆筵宴,以示慰劳。

“在凯旋宴举行之前,内务府在丰泽园的北面设下供宴饮用的帐殿。这天黎明时分,各项准备工作紧张有序地展开了:掌仪司张黄幕于帐殿南面正中,又在幕内陈设反坫及尊、爵、金卮、壶、勺等器具;司乐按次序陈设各种乐器;尚膳总管等在皇帝的宝座前摆下一张大号的御膳桌,并用一张黄色的幕布加以覆盖,在帐殿内的左面设入宴王公们的席位,在帐殿内的右面及帐殿外幕下,设凯旋大臣及钦命入宴大臣的席位,入班侍卫、凯旋侍卫、护军等的席位则设在帐殿两边的左右青幕下。所有的席位都用幕布覆盖。”5结束后,鸿胪寺卿开始引导大家退出帐殿,分左右两列站立,恭送皇上回宫,凯旋宴至此结束。

从凯旋宴,同样可以让人感受到,宴饮的不同目的,座次安排和礼仪也各不相同。但是,无论哪种宴席座次,都体现了君权至上,等级森严以及尊老、尊客等思想。清代宫廷宴饮名目繁多,它渗透到了清代宫廷饮食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此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了。饮食中的凡此种种礼仪,上行下效,由宫廷、贵族也影响到了民间。

据清代学者顾炎武考证,以为“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但这个结论仅限于室内。室一般是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这就是所谓“东向为尊”的来历。再如祭祀,庙室中神主朝向都取东向。然而,由于古代贵族活动场所的建筑一般都是堂室结构的,它是坐北朝南,前堂后室。堂室之间隔有一堵东西走向的墙,这堵墙靠西边有窗,靠东边有门,入室必经堂,即所谓“升堂入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一般是南向为尊,主要宾客都安排朝南坐。

人类的进化、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的扬弃。古人在室内以东向为尊,今人沿袭了这个礼仪,以面对门为上座,不管东南西北。若面对门的座位不大宽敞,则以最少受干扰的最宽敞的座位为尊,为表示对客的尊敬,将贵宾安排在此座。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式样的多变,以及家具式样的不同,礼节也发生了变化,但尊敬老人、尊敬师条、尊重宾客、爱护儿童被作为美德和处事原则被保留延续了下来。

饮食之道体现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通过历史长河所沉淀下来的饮食文化遗产,可以深刻地感觉到中华文明的雄厚根基。我国是礼仪之邦,宴会中贯穿这样的礼仪,并非是对吃的情趣的束缚,而是表现出一种道德美德和良好文化修养,在饮食生活中体现的亦是一种形式美、伦理美、人情美!

参考文献:

[1]《清史稿》卷八十八

[2]《康熙实录》卷二五四

[3]《康熙实录》卷二五四

宴会礼仪篇6

关键词:明代 宾礼制度 礼乐

中图分类号:K892.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389-01

前言

明代宾礼制度的制定,是明代重要的外交政策之一,也是延续朝贡制度的方法。随着明代宾礼制度及礼乐的不断传播以及蕃国尊奉华夏之礼等的影响,使明代宾礼制度下的礼乐在诸国得以盛行,并对周边国家的礼仪制度及宫廷乐曲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明代宾礼制度简述

明代宾礼制度是由朱元璋下令制定,其认为元代纪纲不立、僭礼败度,因而十分看重礼仪制度的制定。据史料记载,其在刚攻下金陵时,便已经定官职,制定礼仪制度,并备礼乐。洪武三年九月,明代第一部礼制书籍编写完成,即《大明集礼》,其中将礼制划分为五个方面,宾礼制度便是五礼之一,按照性质划分,可以分成两种,分别是“朝贡礼”和“相见礼”,其中,“朝贡礼”在当时被更为看重。凡施礼则必举乐,明代宾礼制度作为礼乐制度中的重要部分,也强调重兴礼乐[1]。虽然明代礼乐中的音乐,由于时空、科技等因素限制,已经难觅真容,但是在对明代宾礼制度细节的整理中,也确实发现了明代宾礼制度中用乐的痕迹。

二、明代宾礼制度下的礼乐

1.礼乐类型

明代宾礼制度下的礼乐类型,主要包括仪式用乐以及宴飨用乐两种。仪式用乐,主要是在各种典礼、仪式中所运用的音乐,用于辅助仪式的完成,具有引导性作用,每一次奏乐,都代表一个阶段或是一个环节的起始或是完成,在礼仪动作的完成上,也具有配合作用。具历史资料中显示,利益用乐一般都会用“乐作”、“乐止”等词汇表示。例如在史料中所记载的明代蕃王来朝朝见礼仪,便有相关描述,如“大乐鼓吹振作,升座,乐止”、“执事者以方物案置蕃王拜位前,赞拜,乐作”等,所有的礼仪程序都是按照乐的引导而进行。

宴飨用乐主要用于宫廷宴会,为进酒、侑食所奏,目的是为了取悦宴会的参与者。通常在“朝见仪”后,会进行宴会,并运用这一礼乐。例如在史料有关明代蕃王来朝皇帝赐宴的礼仪中,便有过相关记载。如“皇太子、诸王以下各斟酒,细乐作,奏《太清之曲》”[2]。同时,在进食、酒三行、酒四行等环节,都有相应的乐曲演奏,如《贺圣朝之曲》、《普天乐之曲》等。

2.礼乐形式

明代宾礼制度中的礼乐形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大乐,在明代礼乐中十分常见,运用在宴飨、祭祀等多个方面。在明代建国之初,主要运用的是雅乐,雅乐多用于祭祀天地、宗庙祭祀等方面,大乐在当时被定义为“俗乐”,一般运用在宴飨、群祀等方面。大乐从先秦时期便得以运用,主要是由鼓吹及打击类乐器组合,在宋元时期,已经形成了具体的音乐形态。明代大乐的组合主要有鼓、笛、笙箫等,在朝贺、宴会中的运用最为广泛,祭祀中运用的数量相对较少,具体运用在还宫等礼仪制度环节的执行中。

第二种是细乐,主要用于宫廷宴会,据史料记载,细乐的运用,出现在“殿内侑食”这一环节中,《明太祖实录》中也有记载,洪武元年在制定朝会宴飨制度的时候,曾将细乐用作殿内侑食乐,当时的乐器组合为萧六、笙六、歌工四。而在洪武三年以后,虽然“细乐”被“九奏乐”所代替,但实质上,二者不过是异名同实而已。

3.礼乐特点

明代宾礼制度中礼乐的特点也可以从两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明代宾礼制度中礼乐的运用,存在礼乐制度中用乐的共性。例如在大乐的运用中,明代宾礼制度的各个环节,机会都会运用到大乐,而在其他礼仪制度中,大乐也得到了频繁的运用。例如在嘉礼中,“册中宫......国朝皆用大乐如朝贺仪”,在吉礼中,“国朝祀山川群祀俱用大乐”,在军礼中,大乐也运用在出征前后。由此可见,除了凶礼之外,大乐几乎在每一种礼仪制度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具有礼仪制度中用乐普遍性的特点。

第二,明代宾礼制度中的礼乐承袭了宋元宫廷及民间音乐[3]。虽然明太祖立志清除元朝的一切杂俗,但是在礼乐的制定中,依然只能够采用就近原则,对于元代宫廷音乐继承颇多,仅宴飨乐曲中,现存的70多首曲牌名,便就一半左右出自元代的散曲、杂剧等。在明朝初期的一段时间内,也一直在沿用元朝的旧乐。同时,元代宫廷音乐多继承宋金音乐,这也使明代礼乐中存在了宋金旧乐的影子。在大乐乐器的运用中,也仅仅是将元代宴会用的乐器中,一些异族乐器摒除而已,其他乐器编制基本与元代完全相同。另外,明代宾礼制度中的礼乐主要分为大乐与细乐,而其中的细乐,主要继承于宋元的民间音乐,这也使这些礼乐在运用的过程中,不免会存在雅俗共用的情况,具体表现为雅乐不纯、音律不齐等。

结论

明代宾礼制度在唐代宾礼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完善,并被统治者赋予了重要的政治外交功能。礼与乐相须为用,在宾礼制度中,礼乐的施行及传播在明代也受到了重视,不仅充分发挥了其对外关系的延伸作用,同时也对明代周边各国的礼仪制度及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明代宾礼制度中的礼乐文化,对于现代中国与其他各国音乐史学术交流的推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项阳.明代国家吉礼中祀教坊乐类型的相关问题[J].音乐研究,2012,2(2):5-16

宴会礼仪篇7

一、宴饮之礼

有主有宾的宴饮,是一种社会活动。为使这种社会活动有秩序有条理的进行,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维吾尔族待客,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糕点、冰糖,夏日还要加上水果,给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吃抓饭前,要提一壶水为客人净手。共盘抓饭,不能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回盘中。饭毕,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离席。蒙古族认为马奶酒是圣洁的饮料,用它款待贵客。宴客时很讲究仪节,吃手抓羊肉,要将羊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献给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将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锅煮熟,开宴时将羊肉块盛入大盘,尾巴朝外。主人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动刀,宾主同餐。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得过满。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金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在古代正式的延宴中,座次的排定及宴饮仪礼是非常认真的,有时显得相当严肃,有的朝代皇帝还曾下诏整肃,不容许随便行事。宋真宗曾下诏批评朝中筵宴仪容下端的现象,事见《宋史礼志十六》的记述:

景德二年(1005年)九月,诏曰:朝会陈仪,衣冠就列,将以训上下、彰文物,宜慎等威,用符纪律。况屡颁于条令,宜自顾于典刑。稍历岁时,渐成懈慢。特申明制,以儆具僚。自今宴会,宜令御史台预定位次,各令端肃,不得喧哗。违者,殿上委大夫、中丞,朵殿委知杂御史、侍御史,廊下委左右巡使,察视弹奏;同职殿直以上赴起居、入殿庭行私礼者,委閤门弹奏;其军员,令殿前侍卫司各差都校一人提辖,但亏失礼容,即送所属勘断讫奏。

朝中筵宴,预宴者动辄成百上千,免不了会生出一些混乱,所以组织和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史籍上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并不太多,我们可以由《明会典》上读到相关的文字,可以想象古代的一般情形。诸宴通例说:

(筵宴)先期,礼部行各衙门,开与宴官员职名,画位次进呈,仍悬长安门示众。宴之日,纠仪御史四人,二人立于殿东西,二人立于丹墀左右。锦衣卫、鸿胪寺、礼科亦各委官纠举。

凡午门外饮赐筵宴,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题准光禄寺,将与宴官员各照衙门官品,开写职衔姓名,贴注席上。务于候朝外所整齐班行,俟叩头毕,候大臣就坐,方许以次照名就席,不得预先入坐及越次失仪。又题准光禄寺掌贴注与宴职名,鸿胪寺专掌序列贴注班次。每遇筵宴,先期三日,光禄寺行鸿胪寺,查取与宴官班次贴注。若贴注不明,品物不备,责在光禄寺;若班次或混,礼度有乖,责在鸿胪寺。

二、待客之礼

如何以酒食招待客人,《周礼》、《仪礼》与《礼记》中已有明细的礼仪条文,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礼仪的具体内容。

首先,安排筵席时,肴馔的摆放位置要按规定进行,要遵循一些固定的法则。带骨肉要放在净肉左边,饭食放在用餐者左方,肉羹则放在右方;脍炙等肉食放在稍外处,醯酱调味品则放在靠近面前的位置;酒浆也要放在近旁,葱末之类可放远一点;如有肉铺之类,还要注意摆放的方向,左右不能颠倒。这些规定都是从用餐实际出发的,并不是虚礼,主要还是为了取食方便。

其次,食器饮器的摆放,仆从端菜的姿式,重点菜肴的位置,也都有陈文规定。仆从摆放酒壶酒樽,要将壶嘴面向贵客;端菜上席时,不能面向客人和菜肴大口喘气,如果此时客人正巧有问话,必须将脸侧向一边,避免呼气和唾沫溅到盘中或客人脸上。上整尾鱼肴时,一定要使鱼尾指向客人,因为鲜鱼肉由尾部易与骨刺剥离;上干鱼则正好相反,要将鱼头对着客人,干鱼由头端更易于剥离;冬天的鱼腹部肥美,摆放时鱼腹向右,便于取食;夏天则背鳍部较肥,所以将鱼背朝右。主人的情意,就是要由这细微之处体现出来,仆人若是不知事理,免不了会闹出不愉快来。

再次,待客宴饮,并不是等仆从将酒肴摆满就完事了,主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做,要作引导,要作陪伴,主客必须共餐。尤其是老幼尊卑共席,那麻烦就多了。陪伴长者饮酒时,酌酒时须起立,离开座席面向长者拜而受之。长者表示不必如此,少者才返还入座而饮。如果长者举杯一饮未尽,少者不得先干。长者如有酒食赐与少者和僮仆等低贱者,他们不必辞谢,地位差别太大,连道谢的资格都不给。

侍食年长位尊的人,少者还得记住要先吃几口饭,谓之尝饭。虽先尝食,却又不得自己先吃饱完事,必得等尊长者吃饱后才能放下碗筷。少者吃饭时还得小口小口地吃,而且要快些咽下去,随时要准备回复长者的问话,谨防发生喷饭的事。

凡是熟食制品,侍食者都得先尝一尝。如果是水果之类,则必让尊者先食,少者不可抢先。古时重生食,尊者若赐你水果,如桃、枣、李子等,吃完这果子,剩下的果核不能扔下,须怀而归之,否则便是极不尊重的了。如果尊者将没吃完的食物赐给你,若盛器不易洗涤干净,就得先都倒在自己所用的餐具中才可享用,否则于饮食卫生有碍。

尊卑之礼,历来是食礼的一个重要内容,子女于父母,下属对上司,少小对尊长,要表现出尊重和恭敬。对此,不仅经典立为文,朝庭著为令,家庭亦以为训。《明史礼志十》有庶人相见礼,提到明太祖朱元璋时曾两度下令,都为的是申明餐桌上的尊卑座次的排列礼仪。

洪武五年(1372年),凡乡党序齿,民间士农工商人等平居相见及岁时宴会谒拜之礼,幼老先施。坐次之列,长者居上。十二年(1379年)令,内外官致仕居乡,惟于宗族及外祖妻家序尊卑,如家人礼。若筵宴,则设别席,不许坐于无官者之下。与同致仕官会,则序爵,爵同序齿。

古代的许多家庭,少不了以食礼作为家训的训条,教导子孙谨守。清人张伯行《养正类编》卷三引《屠羲英童子礼》,就提到这样的训条:

凡进馔于长,先将几案拂试,然后双手捧食器,置于其上,器具必干洁,肴蔬必序列。视尊长所嗜好而频食者,移近其前,尊长命之息,则退立于傍。食毕,则进而撤之。如命之侍食,则揖而就席,食必视尊长所向。未食,不敢先食;将毕,则先毕之,俟其置食器于案,亦随置之。

三、进食之礼

饮食活动本身,由于参于者是独立的个人,所以表现出较多的个体特征,各个人都可能有自己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不同习惯。但是,饮食活动又表现出很强的群体意识,它往往是在一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的,在家庭内,或在某一社会团体内,所以还得用社会认可的礼仪来约束每一个人,使各个个体的人的行为都纳入到正轨之中。

进食礼仪,按《礼记曲礼》所述,先秦时已有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在此条陈如下: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在一般情况下,要坐得比尊者长者靠后一些,以示谦恭;食坐尽前,是指进食时要尽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摆放馔品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脏了座席。

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宴饮开始,馔品端上来时,作客人的要起立;在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如果来宾地位低于主人,必须双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道身,等主人寒暄完毕之后,客人方可入席落座。

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肴之序,遍祭之。进食之前,等馔品摆好之后,主人引导客人行祭。食祭于案,酒祭于地,先吃什么就先用什么行祭,按进食的顺序遍祭。

三饭,主人延客食胾,然后辨肴,客不虚口。所谓三饭,指一般的客人吃三小碗饭后便说饱了,须主人劝让才开始吃肉。

宴饮将近结束,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毕才停止进食。如果主人进食未毕,客不虚口,虚口指以酒浆荡口,使清洁安食。主人尚在进食而客自虚口,便是不恭。

卒食,客自前跪,彻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宴饮完毕,客人自己须跪立在食案前,整理好自己所和的餐具及剩下的食物,交给主人的仆从。待主人说不必客人亲自动手,客人才住手,复又坐下。

共食不饱。同别人一起进食,不能吃得过饱,要注意谦让。共饭不泽手。当指同器食饭,不可用手,食饭本来一般用匙。

毋抟饭。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毋放饭。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毋流歠。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

毋口它食。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

毋啮骨。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

毋反鱼肉。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

毋投与狗骨。客人自己不要啃骨头,也不能把骨头扔给狗去啃。

毋固获。不要喜欢吃某一味肴馔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着去吃,有贪吃之嫌。

毋扬饭。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扬起饭粒以散去热气。

饭黍毋以箸。吃黍饭不要用筷子,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食饭必得用匙。筷子是专用于食羹中之菜的,不有混用。

羹之有菜者用梜,无菜者不用梜。梜即是筷子。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如果无菜筷子派不上用场,直饮即可。

毋嚺羹。饮用肉羹,不可过快,不能出大声。有菜必须用筷子夹取,不可直接用嘴吸取。

毋絮羹。客人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象自己更精于烹调。

毋刺齿。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如齿塞,一定要等到饭后再剔。

毋歠醢。不要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醢是比较咸的,用于调味,不是直接饮用的。

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湿软的烧肉炖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必用手去擘;而干肉则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匕帮忙。

毋嘬炙。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此塞满口腔,不及细嚼,狼吞虎咽,仪态不佳。

当食不叹。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唯食忘忧,不可哀叹。

类似的仪礼也曾作为许多家庭的家训,代代相传。让我们还是以张伯行《养正类编》卷三所引《屠羲英童子礼》为例,以下的这些话自然还是由《礼记》上演绎出来的:

宴会礼仪篇8

宴请既然作为一种礼仪性的社交活动,实现其目的,自然是组织者所追求的目标。为了能使这种交际活动获得圆满成功,组织者在宴请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确定宴请的目的、名义、对象、范围、形式

1:宴请的目的通常是各不相同的,既可以是为某一件事而举行,也可以是为某个客人而举行,还有是为某一展览会开幕式或闭幕式,或者某一工程的开工或竣工而举行等。

2:邀请范围是指宴请需邀请哪些方面的人士、什么级别、请多少人、主方请多少人作陪等。这些都需要事先从宴请的性质、主宾身份、国际惯例、双方关系以及当前的政治气候、经济形势等方面加以考虑。

3:邀请的范围确定以后,接下来就是拟定邀请名单。注意名单上要写明被邀请者的姓名、性别、职务等,并适时按拟定名单提前向对方发出邀请通知。

4:宴请要确定以谁的名义邀请和被邀请对象。确定邀请者与被邀请者的主要依据,是主宾双方的身份应当对等。身份低会使对方感到冷淡、不礼貌。我国大型正式活动通常是以一个人的名义发出邀请,日常交往的小型宴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以个人名义或以夫妇的名义发出邀请。

5:确定宴请的形式按照通常的惯例,正式的、高级别的、小范围的以举行宴会为宜,人多时则可采用冷餐酒会或茶会等形式。

二:宴会邀请

1:邀请形式

邀请有两种形式,即口头邀请和书面邀请。口头邀请就是当面或者通过电话把这个活动的目的、名义以及邀请的范围、时间、地点等告诉对方,然后等待对方的答复。书面邀请即给对方发送请柬(或称请贴),将宴会活动的内容告之对方。这样做,既是出于礼貌,也是对客人的提醒和备忘。

2:邀请的时间

各种宴会邀请时间一般以提前3-7天为宜,过早,客人会因日期长久而遗忘;太迟会使客人措手不及,难于如期应邀出席。

3:发送请柬方式

(1)请柬上要将宴请活动的目的、名义、邀请范围、时间、地点等都写在上面,然后送给客人。

(2)请柬发出后,要及时核实出席者情况,并做好记载,以便安排席位。

(3)请柬的书写格式,按规范要求应首先写明目的,正文不用标点符号,遇重大活动时要注明着装要求;要注意行文格式,文字措辞务必做到简洁、清晰、准确、及时。写名单时一定核对一次,不得将客人名字写错。

三:宴请的时间和地点

1:宴请的时间应安排在主宾双方都较为合适的时候。注意在时间的确定上,要避免对方的重大节假日、已有重要活动的时间或是禁忌日,如在西方13日星期五均属不适合安排宴请活动的日子。

宴会礼仪篇9

关键词:宫廷;燕乐;涵义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150-02

在中国古代传统音乐中,宫廷音乐是与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并列的音乐门类,和其他领域的音乐一样,它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宫廷音乐作为一种礼乐制度始于西周,其后各代相传,它与“礼”相互配合,是礼制的艺术体现,从用乐的性质来看,宫廷音乐主要有雅乐和燕乐之分。“雅乐”主要是指配合宫廷典礼制度而使用的音乐,多用于祭祀、朝贺等礼仪场合。燕乐,也称“宴乐”,指统治阶级在宫廷宴饮、娱乐中所用的音乐,宫廷燕乐作为中国古代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燕乐”在各朝的涵义不尽相同。《仪礼・燕礼》中载:“若与四方之宾燕…有《房中之乐》。”又《周礼・春官・磬师》中载:“教缦乐燕乐之钟磬”。清孙诒让正义:“燕乐用二《南》,即乡乐,亦即房中之乐。盖乡人用之谓之乡乐;后、夫人用之谓之房中之乐;王之燕居用之谓之燕乐,名异而实同。亦省作“房乐”。由此可知周代已有所谓“燕乐”,即“房中乐”,为后妃在宫中所用,其歌词俱在《诗经》的《周南》、《召南》中。只是在不同的场合、用乐的对象不同,其名字不同罢了,所用音乐是相同的。《周礼・钟师》云:“凡祭祀飨食,奏燕乐。”唐代贾公彦疏曰:“飨食,谓与诸侯飨食之礼,在庙,故与祭祀同乐,故连言之。知以钟鼓奏之者,以其钟师奏九夏,用钟鼓,故如此。燕乐亦用钟鼓奏之,可知也。”可见在西周,“燕乐”指祭祀宴飨时所奏之乐,凡在庙中举行宴飨之礼的,虽然所用乐器以钟鼓乐器为主,但是所奏曲的性质仍为燕乐,与雅乐不同的是用乐功能与秩序的不同。根据以上的文献资料分析,西周时宫廷燕乐的涵义有四:其一、房中之乐;其二、乡乐;其三、祭祀宴飨之乐,其四、四夷之乐。所用音乐相同,由于用乐的功能和场合不同,其乐名不同。

魏晋时期,在曹植《宴乐篇》中记述了大量的散乐百戏,说明散乐百戏亦属于燕乐。可见此时“燕乐”同“宴乐”的含义相同,由于“燕”和“宴”是谐音,所以用“宴乐”指代“燕乐”,“燕乐”多指宫中宴饮宾客之乐,用乐的功能上多趋向于娱乐性和俗乐化。

隋唐时期,由于胡乐的盛行,“燕乐”发展到空前的繁盛期,一般指宫廷宴飨歌舞音乐的总称。在唐代,广义的“燕乐”指“九部伎”、“十部伎”, “燕乐”一词很少出现。《旧唐书・音乐志》载:“贞观十四年,有景云见,河水清,张文收采古《朱雁》、《天马》之义,制《景云河清歌》,名曰“燕乐”,奏之管弦,为诸乐之首”。这里的“燕乐”即十部乐之首。在刘再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一书中指出十部乐中的燕乐不同于广义的燕乐,而是一个具体的乐部名称,是狭义的燕乐,一般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所用乐器及其风格略同西凉乐,后入坐部伎。《唐六典》载:“凡大燕会,则设十部之伎于庭,以备华夷。”《通典》亦云:“贞观十六年十一月,宴百寮,奏十部。”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十部伎在燕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属于广义的燕乐。一般用广义的“燕乐”指代隋唐时期的燕乐。

宋代时沈括也明确地给前代音乐加以归类,他在《梦溪笔谈》中所说:“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可见此时的“燕乐”、“宴乐”是指汉族俗乐与外来(外国或外族)音乐的总称。显然,此时“燕乐”己扩展成为和雅乐相对应的俗乐的代称。此时“燕乐”概念的外延在魏晋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扩大化。不同的是魏晋时期的“燕乐”仅指汉族音乐,不包括外族或外国的音乐。

《辽史・乐志》云“用之朝廷,别于雅乐者,谓之大乐。”这里的“大乐”实际上就是辽宫廷宴飨仪式之乐,来自于后晋而远承唐代的比较隆重的“燕乐”。南宋民间称宫廷教坊所奏之“燕乐”为“大乐”,主要为了和民间流行的、所用乐器种类较少的“细乐”相区别。《金史・乐志》云:“元日、圣诞称贺、曲宴外国使,则教坊奏之。”这里教坊所奏之乐为“散乐”,主要是以“燕乐”的性质面貌出现的,用以增强喜庆祥和的气氛。很显然,辽代和金代宫廷中的宴飨之乐没有明确称为“燕乐”,但是它们的性质和功用与燕乐一样。可见,辽、金以“大乐”、“散乐”指代“燕乐”。

《元史・礼乐志》中载:“元之有国,肇兴朔漠,朝会燕飨之礼,多从本俗。”也就是说元代的宫廷燕乐多以蒙古族的音乐为主,“宴乐”即“燕乐”。

《明史・乐志》云:“又置教坊司,掌宴会大乐。”这里的“宴会大乐”就是指“宴乐”,“宴乐”即“燕乐”。《清史稿・乐志》中云:“天命、崇德中,征瓦尔喀,臣朝鲜,平定察哈尔,得其宫悬,以备四裔燕乐。世祖入关,修明之旧,有中和韶乐,郊庙朝会用之。有丹陛大乐,王公百僚庆贺用之。有中和清乐、丹陛清乐,宫中筵宴用之。”可见在天聪和崇德年间“燕乐”仅指“四裔之乐”。但清世祖入关后沿用明朝旧制,增加了中和清乐和丹陛清乐,为清燕乐中的典礼性部分,燕乐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值得注意的是明清时期的“宴乐”和“燕乐”经常通用。

在明清宫廷中,凡是皇帝三大节(正旦、冬至、万寿圣节)、立春、元宵、四月四、端阳、重阳、腊八、庆功、朝贺等都要设宴,每宴均用乐,而且用乐都有严格的规定。根据不同情况,用乐也不同,用乐的地点也不同。据《明会典》记载,明代规定,凡每年的正旦、冬至、万寿圣节时,均在奉天殿大宴文武百官及各方使臣、土官等。明代宴飨音乐大体分为:大宴进酒九爵、乐九奏,间以文武二舞、队舞和百戏等;中宴之礼仪同大宴,只是进酒七爵,乐七奏;常宴礼仪同中宴,但要求百官要一拜三叩头,进酒三爵或五爵,乐三奏或五奏而止;小宴礼仪同大宴相似,只是不在奉天殿举行,百官要一拜三叩头,除了百戏之外,没有乐舞承应,用乐较简单。凡立春、元宵、四月四、端阳、重阳、腊八等节日,永乐年间在奉天殿通赐百官宴。凡皇太后寿诞,赐宴于午门外。凡皇后宴命妇,设宴于坤宁宫。东宫千秋节赐宴于文华殿。常宴和中宴几乎也没有乐舞承应,只有大宴乐最有特色。

清代的宫廷宴飨仪式和用乐也都有严格的规定,据《御制律吕正义后编》可知,皇帝三大节筵宴在太和殿举行,设中和韶乐于太和殿东西檐下,设清乐于东檐下,设丹陛大乐于太和殿内,俱北向,皇帝御太和殿后,中和韶乐奏乐,百官依次行礼进入,进茶、进酒时丹陛清乐奏乐,进膳时中和清乐奏乐,之后,礼部乐部官引庆隆舞上,先表演扬烈舞,再表演喜起舞,队舞18名大臣进,殿内皇帝赐酒,百官叩头行礼,队舞毕,蒙古笳吹进,表演完后,由掌仪司官引朝鲜国俳表演杂技等,毕后,百官行礼,丹陛大乐奏乐,鸣鞭,中和韶乐奏乐,皇帝还宫。

其它地方举行的筵宴仪式和前面基本相同,只是地点不同,如:上元筵宴在正大光明殿举行,设中和韶乐于正大光明东西檐下,设清乐于东檐下,设丹陛大乐于出入贤良门内两旁,俱北向;除夕在保和殿筵宴,设中和韶乐于保和殿东西檐下,设清乐于东檐下,设丹陛大乐于中和殿檐下,俱北向;耕藉礼成筵宴在斋宫,设中和韶乐于斋宫前东西两乐亭,设清乐于东乐亭,设丹陛大乐于斋宫内门旁两廊下。巡幸盛京筵宴宗室在沈阳皇宫的崇政殿和大政殿,设中和韶乐于崇政殿檐及阶下两旁,设丹陛大乐于两乐亭,俱北向。大政殿设乐,同此。凯旋庆功筵宴在丰泽园举行,设中和韶乐于帐殿外,设丹陛大乐于帐殿外南,(清乐无记载),俱北向。皇太后举行宴会、贺寿在慈宁宫,设中和韶乐于慈宁宫东西檐下,设清乐于东檐下,设丹陛大乐于慈宁宫内门檐下东西,俱北向。

结论:

总之,根据以上分析和历代的典籍,“宫廷燕乐”的涵义可归结为以下几种:一、西周时期涵义比较广泛。有宴饮四夷宾客之乐、祭祀宴飨之乐、房中乐、乡乐等多种涵义。二、唐代是燕乐发展的高峰期,燕乐多指由汉族音乐和胡乐融合而成的九部伎和十部伎,主要为宫中宴饮宾客所用。三、其它各朝的燕乐多指宫廷宴饮时所奏之乐,具有一定的典礼性、仪式性、程式化,和雅乐相比具有相对的娱乐性和欣赏性。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2]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3]丘琼荪.燕乐探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王福利.辽金元三史乐志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05.

[5]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6]王福利.辽金元三史乐志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05.

[7] [明]宋濂.元史.礼乐志[M].中华书局1976.

[8] [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9.

[9] [清]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宴会礼仪篇10

中国餐饮文化很丰富,中国人热情好客,很讲究餐饮礼仪。那么,你知道中餐用餐礼仪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餐用餐礼仪,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中餐用餐礼仪1中餐的主餐具包括筷、匙、碗、盘等;中餐的辅餐具(即在用餐时发挥辅助作用的餐具)有:水杯、湿巾、水盂、牙签等。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纸杯中,公用的筷子和汤匙最好放在专用的座子上。

1—餐碟;2—汤碗;3—汤匙;4—调味碟;5—筷架;6—筷子;7—银匙;8—水杯;9—红酒杯;10—白酒杯;11—餐巾;12—菜单

① 筷子。筷子虽构造简单,但不仅集刀叉功能于一身,而且有健身益智的功效,有助于手指灵巧、头脑发达,它早在公元前1200年就问世了,公元4~6世纪传到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在宴会中使用筷子要符合礼仪要求,注意以下禁忌:

忌插筷——不要用筷子插取食物,只有祭祀祖先时才插放筷子在食物中;

忌舔筷——不要用舌头去舔筷子上的附着物;

忌迷筷——不要举着筷子却不知道夹什么,在菜碟间来回游移,更不能用筷子拨盘子里的菜;

忌泪筷——忌夹菜时流着菜汁,应该拿着小碟,先把菜夹到小碟里再端过来;

忌移筷——不能刚夹了这盘里的菜,又去夹那盘里的菜,应该吃完之后再夹另一盘菜;

忌敲筷——敲筷子是对主人的不尊重;

忌滥用——不要以筷子代劳其他事,比如剔牙,挠痒等。

② 汤匙。用匙取食不宜过满,可在舀取食物后,在碗边停一下,待汤汁不滴后,再移向自己享用。使用汤匙要注意:

a.应用右手使用汤匙。

b.取用食物后应移向自己食用,不要把食物再倒回原处。

c.若取用的食物过烫,不可用嘴来吹。

d.食用匙里盛放的食物时,尽量不要把汤匙塞入口中,或反复吮吸。

③ 餐盘。中餐的餐盘主要用于盛放食物,一般应保持原位,不宜挪动,取放的菜肴种类和数量不宜过多,残渣、骨、刺不要吐在地上、桌上,应轻放在餐盘前端,待侍者更换餐盘。稍小一些的盘子,被称做碟子。

④ 碗。碗用于盛放汤菜,不要端起碗,尤其是不要双手端起碗来进食。碗内的食品要用餐具取,不能用嘴吸。

⑤ 水杯。主要用来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乐等软饮料。不要倒扣水杯,喝入口中的东西不能再吐回去(如茶叶)。

⑥ 餐巾。当坐在上座的尊者拿起餐巾后,其他人才可以取出餐巾平铺在腿上,动作要小。餐巾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食物落在衣服上,不要将餐巾别在领上或围在脖子上,只能用餐巾一角擦拭嘴唇,不能擦脸、擦餐具。如果暂时离开座位,要将餐巾叠放在椅背或椅子上。

⑦ 湿巾。用餐前的湿巾只能用来擦手,绝不可用以擦脸、擦嘴、擦汗。正式宴会结束前,再上一块湿巾,它只能用来擦嘴。

⑧ 水盂(洗指盅)。需要手持食物进餐时,会在餐桌上摆一个水盂,即盛放清水的水盆。可将指尖轻轻浸入水中涮洗,洗手时动作不宜过大,不要乱抖乱甩。

中餐用餐礼仪21.宴会,通常指的是以用餐为形式的社交聚会。

可以分为正式宴会和非正式宴会两种类型。

正式宴会,是一种隆重而正规的宴请。它往往是为宴请专人而精心安排的,在比较高档的饭店,或是其他特定的地点举行的,讲究排场、气氛的大型聚餐活动。对于到场人数、穿着打扮、席位排列、菜肴数目、音乐演奏、宾主致词等,往往都有十分严谨的要求和讲究。

非正式宴会,也称为便宴,也适用于正式的人际交往,但多见于日常交往。它的形式从简,偏重于人际交往,而不注重规模、档次。一般来说,它只安排相关人员参加,不邀请配偶,对穿着打扮、席位排列、菜肴数目往往不作过高要求,而且也不安排音乐演奏和宾主致词。

2.家宴,也就是在家里举行的宴会。

相对于正式宴会而言,家宴最重要的是要制造亲切、友好、自然的气氛,使赴宴的宾主双方轻松、自然、随意,彼此增进交流,加深了解,促进信任,通常,家宴在礼仪上往往不作特殊要求。为了使来宾感受到主人的重视和友好,基本上要由女主人亲自下厨烹饪,男主人充当服务员;或男主人下厨,女主人充当服务员,来共同招待客人,使客人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

如果要参加宴会,那么你就需要注意,首先必须把自己打扮得整齐大方,这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还要按主人邀请的时间准时赴宴。除酒会外,一般宴会都请客人提前半小时到达。如因故在宴会开始前几分钟到达,不算失礼。但迟到就显得对主人不够尊敬,非常失礼了。

当走进主人家或宴会厅时,应首先跟主人打招呼。同时。对其他客人,不管认不认识,都要微笑点头示意或握手问好;对长者要主动起立,让座问安;对女宾举止庄重,彬彬有礼。

入席时,自己的座位应听从主人或招待人员的安排,因为有的宴会主人早就安排好了。如果座位没定,应注意正对门口的座位是上座,背对门的座位是下座。应让身份高者、年长者以及女士先入座,自己再找适当的座位坐下。

中餐用餐礼仪3根据人们的饮食习惯,与其说是“请吃饭”,还不如说成“请吃菜”。所以对菜单的安排马虎不得。它主要涉及到点菜和准备菜单两方面的问题。

点菜时,不仅要吃饱、吃好,而且必须量力而行。如果为了讲排场、装门面,而在点菜时大点、特点,甚至乱点一通,不仅对自己没好处,而且还会招人笑话。这时,一定要心中有数,力求做到不超支,不乱花,不铺张浪费。可以点套餐或包桌。这样费用固定,菜肴的档次和数量相对固定,省事。也可以根据“个人预算”,在用餐时现场临时点菜。这样不但自由度较大,而且可以兼顾个人的财力和口味。

被请者在点菜时,一是告诉作东者,自己没有特殊要求,请随便点,这实际上正是对方欢迎的。或是认真点上一个不太贵、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再请别人点。别人点的菜,无论如何都不要挑三拣四。

一顿标准的中餐大菜,不管什么风味,上菜的次序都相同。通常,首先是冷盘,接下来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最后上果盘。如果上咸点心的话,讲究上咸汤;如果上甜点心的话,就要上甜汤。不管是不是吃大菜,了解中餐标准的上菜次序,不仅有助于在点菜时巧作搭配,而且还可以避免因为不懂而出洋相、闹笑话。

在宴请前,主人需要事先对菜单进行再三斟酌。在准备菜单的时候,主人要着重考虑哪些菜可以选用、哪些菜不能用。

如果时间允许,你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来点菜。当然,作为公务宴请,你会担心预算的问题,因此,要控制预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饭前功课,选择合适档次的请客地点是比较重要的,这样客人也能领会你的预算。况且一般来说,如果是你来买单,客人也不太好意思点菜,都会让你来作主。如果你的老板也在酒席上,千万不要因为尊重他,或是认为他应酬经验丰富,酒席吃得多,而让他/她来点菜,除非是他/她主动要求。否则,他会觉得不够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