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赞新时代十篇

时间:2023-04-08 06:20:56

赞赞新时代

赞赞新时代篇1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我省召开第二十二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对全省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这对发扬光大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用工人阶级的优秀品格和模范行动提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激发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在全省上下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决战脱贫攻浴⒕鍪と面小康、实现跨越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劳模精神历久弥新,随着时展不断凸显出新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腰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更要争创一流、勇于创新,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此次受表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大部分来自基层生产、工作在建设一线,充分体现了我省劳动者在参与统筹推进“五位―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主力军作用。

劳模精神具有勇于争先的特质,是激励各族^民团结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前,云南迈上了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省第十次党代会描绘了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实现奋斗目标,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广泛汇聚各方面的创新创造力量,奋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奏响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的时代赞歌。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要尊重劳动者,发挥好各级工会服务职工、服务基层的积极作用,让劳动光荣、劳动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要做到始终心系劳动群众,构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努力实现职工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大众,让工匠与企业家、新型农民与艺术家等群体都能以劳动奉献实现人生价值。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我们要大力传扬劳动模范、云岭工匠、技术状元等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光大劳模精神,深入挖掘广大职工中蕴藏着的优秀品格、模范行动和创造力量,进一步提振我省各行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朝着更新、更大的目标再创佳绩、再立新功。(摘自《云南日报》)

赞赞新时代篇2

不同时代,对军人有不同要求,不同时期军人风采各异,但有血性是军人的特质。对当代军人提出了明确要求,那就是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革命军人。“有灵魂决定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政治命脉,有本事撑起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有血性彰显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职业特质,有品德匡正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行为准则。”其中,有灵魂是统领,有本事是核心,有血性是关键,有品德是基础。《康定雄鹰》向人们展示的正是这样一位有血有肉的“四有”军人形象。

《康定雄鹰》描写的是藏族青年降巴克珠从军的曲折历程,诠释了藏族儿女忠贞报国的情怀。降巴克珠出生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2006年从康定县农村入伍的降巴克珠,凭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党的绝对忠诚,延展了他爷爷和父亲的从军之路,在火热的军营里走出了一条闪光的足迹:先后被总政治部评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被全军、军区树为“爱军习武标兵”,被报社评为“全军百名好班长”,个人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所带班被所在旅评为“基层建设先进班”,荣立三等功2次。在短短七年时间里,演绎了“三代从军人,个个是功臣”的传奇佳话。降巴克珠的事迹经媒体披露后,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批示:降巴克珠一家三代爱党爱国爱民,确为新时期传递大爱的典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指出:向三代精忠报国的降巴克珠及家人致敬!国家是每个人的家,是靠每一个忠诚的儿女支撑和维护的。

《康定雄鹰》诠释了忠贞爱国之情。降巴克珠的爷爷罗布长寿,从小受尽了土司的盘剥和压榨,直到1950年3月,“金珠玛米”解放了康定,翻身农奴获得解放,他才扬眉吐气做了主人。1952年,心怀感恩的罗布长寿穿上军装,毅然告别亲人,加入捍卫和平的战斗。1956年春,罗布长寿在剿匪战斗中为掩护战友英勇牺牲,年仅31岁,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荣记二等功。尽管父亲牺牲时,罗布扎西还小,但从别人的议论中,他懂得了父亲的英勇,从小立下要当英雄的壮志。伴随着南疆的炮火,他义无反顾地跨入了军营,成为一名边防战士,并在边境作战中荣立三等功。两枚军功章,印证了两代人的忠贞爱国情怀。

赞赞新时代篇3

1月7日至11日,中国外交部长秉承中国外交坚持了27年的传统,开启了新年外交的首访非洲之旅。在外长访问的非洲五国(马达加斯加、赞比亚、坦桑尼亚、刚果共和国、尼日利亚)中,赞比亚和坦桑尼亚两国因“坦赞铁路”而被更多中国人所熟悉。1月8日,外长在与赞比亚外长卡拉巴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当年的坦赞铁路是非洲的“友谊之路”和“自由之路”。今天,中国愿与赞比亚、坦桑尼亚共同努力,将坦赞铁路进一步打造成为“合作之路”和“繁荣之路”。

从辉煌走入困境

回顾半个多世纪的中非友好关系史,在众多的中国援非项目中,最大、最有影响和意义的当属坦赞铁路。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相继独立后,为了维护政治独立和发展经济,冲破南部非洲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对赞比亚铜矿外运的封锁,解决可靠的出海口,迫切需要建造一条从赞比亚至坦桑尼亚的铁路。为此,坦赞两国曾向世界银行、联合国组织以及苏联、英国、法国等分别提出修路请求,但均被以“缺乏经济价值”为由拒绝。当两国转向中国提出请求时,则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坦赞铁路于1970年10月动工,1976年7月竣工,耗资约4.55亿美元,有68名中国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坦赞铁路全程1860公里,东起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中部的卡皮里姆波希。铁路的建成极大地支持了南部非洲人民的解放事业,对南部非洲、特别是坦赞两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体现了中国的技术能力和对非洲发展的无私支持,树立了中国在非洲和国际社会的信誉和地位。

然而,近十多年来,随着南部非洲局势的变化,加之铁路管理不善和设备老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坦赞铁路曾经的辉煌已经被困境取代。不仅铁路的年运量从建成初期最高纪录的127万吨一路下滑到50万吨左右(现每星期仅开行两对客车,每天开行一对货车),而且铁路设施设备老化失修,事故率高,员工时常罢工或消极怠工,铁路亏损严重。因此,如何恢复坦赞铁路的活力、续写“中非友谊之路”的传奇,成为近年来中国与坦赞两国不断探讨的一大主题。此次外长访问坦赞两国时也指出,“早日改造升级坦赞铁路,为其注入活力,使其焕发新生,符合中非人民共同利益,也是双方的共同心愿。中国和赞比亚、坦桑尼亚三国领导人已经就此方向_成了重要共识,中方将再次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为坦赞铁路的未来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重振坦赞铁路的三大途径

外长此次访非时,还提出了重振坦赞铁路的基本想法,即通过全面改革坦赞铁路的管理体制、实现铁路与港口的有效衔接、打造铁路沿线产业经济带,使坦赞铁路成为带动坦赞两国以及周边沿线各国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合作之路”与“繁荣之路”。

首先是全面改革坦赞铁路的管理体制。从坦赞铁路的现有管理体制看,由于铁路产权属坦赞两国共有,因此一直采取的是坦赞两国联合垂直纵向管理的共管模式。由坦赞两国管理人员组成的坦赞铁路局总部设在达累斯萨拉姆,下设坦桑尼亚分局和赞比亚分局。总局长由赞比亚人担任,副总局长由坦桑尼亚人担任。铁路局负责车、机、工、电、辆等技术业务的处长由赞比亚人担任,负责人、财、物等业务的处长及公司秘书由坦桑尼亚人担任。而所有的局长、处长又均由六名坦赞两国政府人员组成的董事会任命。长期以来,“两国共管”机制运行并不顺利,两个分局互相攀比或互争资源。另外,机构重叠和办事效率低下也使铁路的日常运营管理效率大打折扣。比如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一方面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另一方面则是一线的技术人员与熟练工人严重不足。30多年前由中国专家手把手培训出来的技术水平较高、管理能力及责任心较强的老职工早已所剩无几,而新一代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并未涌现。

为走出困境,坦赞两国政府在2005年同意把铁路私有化并优先考虑中方的利益。经过多轮接触、洽谈和考察,目前中、坦、赞三方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认为特许经营是中国参与坦赞铁路运营的最好方式。坦赞铁路的所有权仍然归坦赞两国,但由中方接手铁路的经营和管理。去年5月底,三方政府代表团再次举行会谈并达成11项共识,同意由中方投入技术和资金,并提供战略性管理和更好的技术运营,使坦赞铁路成为东部和南部非洲经济体中商业化运营的旗帜项目。三方工作报告中显示,“中坦赞三方均认为目前的管理和运营模式需要改变,并将通过商业化运营来实现坦赞铁路的激活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努力实现铁路与港口的有效衔接。近十多年来坦赞铁路运量和效益严重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铁路在赞比亚境内与赞比亚铁路的衔接不畅,而且面临来自南非铁路、坦赞间公路,以及正在规划和建设中的莫桑比克、马拉维和安哥拉铁路等交通线路对人流、物流运量的竞争和影响。如在南部铁路通道中,对坦赞铁路运量构成主要竞争威胁的恩都拉到德班的铁路通道虽然距离长、运价贵,但由于德班港的总体运转效率高于达累斯萨拉姆港,而且该通道自赞比亚铜带至卡比里姆博西区间的运营归属已经实施特许经营的赞比亚铁路网,因此分流了相当比重的货运合同。

除了要在硬件上升级、改造坦赞铁路以及出港口达累斯萨拉姆港以外,实现铁路与港口的有效衔接还应为未来发展布局谋篇。有预测分析,未来几年内,赞比亚的铜年产量有望达到100万吨,并且锰矿等产量也在不断增加。过去,赞比亚和坦桑尼亚的产品主要出口到西方国家,因此更青睐大西洋沿岸的安哥拉和南非港口。但近年来以及可预见的未来,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亚太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坦赞两国的产品更多地向亚太国家出口,因此不仅坦赞铁路和达累斯萨拉姆港的地位会变得更加重要,而且扩建新港口的需要也迫在眉睫。2013年主席访问坦桑尼亚时,中坦达成了建设濒临印度洋的巴加莫约港口及临港工业区项目。项目内容包括占地8平方公里的超级现代化港口、17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以及公路、铁路网和水、电、气、通信网络等辅助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超过100亿美元,由坦政府、中国招商局与阿曼基金共同参与建设。据估计,该港口建成后年处理能力将达到2000万个集装箱,是目前达累斯萨拉姆港的25倍。而且坦桑尼亚也已经启动了连接内陆国家的铁路项目,未来将连接巴加莫约港口。

最后是打造铁路沿线产业经济带,带动赞坦两国以及周边沿线各国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但仅仅有公路和铁路,并不意味着富裕和繁荣会自动到来。相反,没有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支撑和带动的公路和铁路最终将杂草丛生。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在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进制造业和工业化的发展。2015年底,主席在参加中非约翰内斯堡峰会时提出了总额达600亿美元的超强度升级版“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其要义就是帮助非洲打造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互联互通,以及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非洲工业化发展的产业对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经济带+工业化”的“两轮驱动”,两者间才能够相互支撑、互为依托、共同发展。为此,“十大合作计划”中专门设立了首批100亿美元的“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主要是致力于非洲“三网一化”建设(公路、铁路、航空和工业化),重点支持非洲的港口、公路、航空等基础设施,以及地产、农牧业等行业。

坦赞两国均为首批中非产能合作的示范国,并与中国签署了产能合作的框架协议,就推进双边产能合作进行了多次对接,确定了一批重点合作项目。比如在坦桑尼亚,坦赞铁路的修复改造、K3天然气电站、巴加莫约港口及临港工业区、达累斯萨拉姆―阿鲁沙输变电线等重大合作项目都取得积极进展。另外,以达累斯萨拉姆为中心,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上都有很多中资企业,并已形成相对集中的园区,其生产和服务的扩大将为激活坦赞铁路做出贡献。在赞比亚,由中国有色集团负责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的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是中国在非洲设立的第一个、也是发展态势最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合作区现分为谦比希和卢萨卡两个园区。谦比希园区位于赞比亚铜带省,首期规划面积为11.58平方公里,现已开发面积5.26平方公里,以铜钴开采为基础、以铜钴冶炼为核心,已形成以有色金属矿冶产业群为主的主导产业;卢萨卡园区邻近首都卢萨卡国际机场,总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以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业、加工制造业、房地产业、配套服务业和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截至2016年3月,已有50多家企业和租户入驻合作区,实际完成投资15.7亿美元。虽然从地理位置上看,谦比希园区距卢萨卡约360公里,距离较远,也并非在坦赞铁路的沿线。但赞比亚铜的探明储量约占全世界的6%,是世界第四大产铜国;钴的蕴藏量约35万吨,是世界第二大钴生产国。因此,以铜钴开采和冶炼为产业核心的谦比希园区对赞比亚经济的支柱作用和产业辐射能力不容低估。另外,卢萨卡园区属于即将新建的空港新城范围,园区将以首都卢萨卡及国际机场为依托,面向赞比亚和南部非洲市场,打造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功能的现代空港产业园区。

综上所述,坦赞铁路要想摆脱困境,必须从改革自身管理机制入手,同时依托与港口的有效衔接以及坦赞两国产业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强力支撑,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亚吉铁路的启示

2016年10月5日,由中国企业建设、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的亚吉铁路正式建成通车。亚吉铁路全长752.7公里,总投资约40亿美元。因为也是一条跨国铁路和以货运为主的客货共线铁路,亚吉铁路被誉为“新时期的坦赞铁路”。但与坦赞铁路这类“交钥匙”工程不同的是,亚吉铁路从非洲国家国情出发,首创了中国铁路从“中国建设”到“中国运营”无缝连接的新模式。在铁路建成通车后的六年过渡期内,中国企业将继续负责运营和管理,并培训当地的铁路运营技术和管理人才。如此一来,既能更好地保障铁路运营安全,产生更多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能在过渡期内通过手把手的示范和培,实现技术转让和“授人以渔”,为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今后实现铁路自主运营奠定良好基础。亚吉铁路的建设已经为当地3000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铁路正式运营后提供的就业岗位预计将达到16000个,而他们就是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的第一代现代电气化铁路人才队伍。

亚吉铁路还被埃塞俄比亚政府官员视为“格局改变者”项目,因为它不仅提高了物流速度(吉布提至亚的斯亚贝巴的运输时间将从以往公路运输的七天降至十个小时),而且可以带动铁路沿线工业园和经济特区等产业链的发展。比如,中土公司在建设铁路的同时,就已积极参与铁路沿线的工业园开发、港口建设、土地和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和商贸物流等业务,通过铁路建设和运营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以一条铁路线带动一条经济带。未来,亚吉铁路沿线很有可能成为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重要的经济走廊,铁路沿线的中心城市、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推动沿线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

赞赞新时代篇4

【正 文】

一、巴赞的纪实美学

安德烈·巴赞〔1918—1958〕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理论旗手,是世界电影三大流派之一—现实主义流派的主将。巴赞的电影理论是与电影评论相结合的。它产生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崛起的时代。电影实践的纪实创新给了巴赞理论上的启示。其电影理论体系及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评论文集《电影是什么?》一书中。在“电影是什么”的设问下,巴赞从影像的角度对电影做出本体论的考察。作为现实主义取向电影研究的中心人物,他通过孜孜不倦的影评来建立自己的理论观点。他批评爱森斯坦理论早已过时,强调电影单一镜头内部构成的美学含义。他认为电影的主题是真实世界,但在爱森斯坦那里,单个镜头只是原始素材,经由蒙太奇组接的镜头段落才能建构艺术。巴赞批评蒙太奇美学人为操纵痕迹过重,完全扭曲人物或事件的自然本性。他觉得内涵丰富的单镜头、长镜头可以让观众注意一个事件或人物的活动过程,并从中获得更客观的外在现实感受。

巴赞的电影纪实主义美学有三大支柱,即电影的影像本体论、电影的心理学起源和电影语言的进化观。限于篇幅,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它的电影影像本体论,因为这对中国电影影响最大,也最直接。巴赞认为,“电影是从一个神话中诞生的,这个神话就是完整电影的神话”(引自《电影是什么?》)。在巴赞看来,电影具备了完整再现现实的功能,尤其是有声电影、彩出现以后,满足人类追求逼真地复现现实心理需求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了。于是,他提出了长镜头理论和深焦距摄影。可以认为,巴赞提出的这一理论是基于“摄影与绘画不同,它的独特性在于其本质上的客观性”,按照巴赞的理解,电影独特的再现事物原形的本性是电影美学的基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巴赞所说的客观的存在永远是多义、含糊和不确定的。因此他反对导演对事物做单义解释,而蒙太奇由于过于严格地组织观众的知觉,而在银幕中消除了多义性。由此看出,巴赞提出的“长镜头摄影”和“景深镜头”的运用不只是一个形式上的进步,不只影响着电影语言的各种结构,而且影响着观众和画面之间的思想联系。其特点是:1、“长镜头摄影”使观众与画面的关系比他们与现实的关系更为贴近,因此,可以说,不论画面本身的内容如何,画面结构更具真实性。2、“长镜头摄影”要求观众积极地思考,甚至要求他们积极地参与场面调度,如果采取分解蒙太奇,观众就只能跟着导演走,他们的注意力随着导演的注意力而转移,画面的含义部分地取决于导演的注意点和意图。3、蒙太奇由于它本身的性质所决定,在分析现实时,需要含义的单一。蒙太奇在本质上与含糊的表象相对立,而“长镜头摄影”则把含糊的特点重新引入画面结构之中。

巴赞1945年发表的《摄影影像的本体论》是其电影本体论的基石。他认为,文中的核心命题“影像”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拍摄物”都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作为摄影机的眼睛的一组透镜代替了人的眼睛……在原物体与它的再现物之间只有另一个实物发生作用……不用人加以干预,参与创造……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因此,电影美学的基本原则就是电影再现事物原貌的独特本性。而且,摄影机“自动生成的方式彻底改变了影像的心理学”,“完全满足了我们把人排除在外、单靠机械的复制来制造幻想的欲望”,即绘画难以实现的人类“用逼真的模拟品替代外部世界的心理愿望”。这种再现完整现实幻想的愿望也是电影发明的心理依据。基于影像本体论,巴赞提出真实美学观。在《电影语言的演进》中,他宣称电影语言的演进方向是纪实主义。他强调:(1)表现对象的真实——如实再现事物原貌的多义性、含糊性、 不确定性及题材的直接现实;(2)时空的真实——严守戏剧空间的统一和时间的真实延续;(3)叙事方式的真实——“这种叙事方式能够表现一切,而不分割世界;能够揭示人与物的隐蔽含义,而不破坏自然的统一”。为此,他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镜头段落”(“连续的摇拍”)构思和拍摄影片。巴赞反对利用蒙太奇随意分切、组接镜头,以破坏镜头的多义性、暧昧性及时空统一性。“若一个事件的主要内容要求两个或多个动作元素同时存在,蒙太奇应被禁用。”巴赞的理论直接促成法国“新浪潮”的崛起。但在60年代末,其理论也因缺少电影文化学的思辨精神(把电影创作工具与电影创作等同起来)而受到电影心理学大师让·米特里以及电影符号学家的批评。

二、70年代末、80年代初巴赞理论为何在中国电影理论界走红

中国电影在1979年对巴赞的选择几乎就是一种宿命。或者说,巴赞是那个时代中国电影必然的选择。这处必然性就深藏在历史的具体情境之中。

在西方,20世纪70年代是电影研究和电影理论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以电影为基础的符号学、精神分析、文本分析和女性主义都是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而在80年代以后,陆续又有了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多元文化论和“身份政治学”等理论思潮介入电影研究。美国的一位大学教授在将所有这些思潮的来龙去脉和变化发展做了一番梳理后认为,它们主要归属于两种“宏大理论”:即主体——位置理论和文化主义。事实上,70年代以来的思想潮流动摇了包括爱森斯坦和巴赞在内的许多电影理论观念,它们从各自的方向重新审视了经典电影理论的思想基础和前提。特别是许多文化研究者,他们从多种角度对心理分析、符号分析、群众媒介批判等消极观众论提出了质疑。电影理论家们也热衷于在一些关于社会组织和心理活动的假设之上建构电影的概念。更有那些后现代的思想家们,他们的思想表现出锐利的批判锋芒,直接冲击着西方哲学传统中的形而上学、本质主义以及总体性等内涵。他们也思考电影的问题,他们的思考为电影理论和电影批评提供了新的哲学和认识论背景。

然而,所有这些理论思潮在1979年的那个时刻注定了将与中国电影无缘。事实上,对于刚刚打开门窗的中国人来说,巴赞也是一位姗姗来迟的客人。直到1987年,中国电影出版社才出版了崔君衍翻译的《电影是什么?》,这很可能是我们第一次直接读到巴赞论文的中文版。但电影主体的探寻并没有和当时世界风行的结构主义理论接壤,而却与巴赞的纪实美学并轨。这是由于中国历史传统与当时特殊的历史情况的需要,也是由于巴赞理论自足性。具体原因如下:外因:纪实的概念对蒙太奇美学具有革命性的冲击力,符合中国电影界急于旧有创作思想(苏式电影理论束缚)的心理。解放后中国所了解的电影理论在美学上一片空白,而1957、1958年的浮夸风影响到电影界,长久的假、大、空形式导致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对事实的渴求的愿望,再加之现实主义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地位,巴赞的纪实美学就正好成为中国电影界思想解放的一个最重要的武器。巴赞西方纪实主义美学的引进,契合了当时社会心理背景和哲学文化背景,同时也是作为对前一阶段某些玩弄技巧、流于肤浅倾向的反叛,要求避虚求实,返璞归真,纪实美学代之而起。内因:巴赞理论本身逻辑的自足性。纪实美学理论大厦在当时是自足的,逻辑上无断裂。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给人太多的强制,现代人天然有一种对理论霸权的反感,而且,爱森斯坦也无法解决现实电影创作中的实际问题。纪实美学理论在剧作、导演、表演、摄影、美工、录音、服装、化妆等方面都有具体描述,形成比较完整的表现论和技巧说,对创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而更为重要的是,80年代初期的电影理论探讨往往直接为电影创作服务,某一理论的研究者常常是相关创作风格的倡导者。确切地说,中国当时电影的研究者和创作者合二为一,许多立志创新的导演都对新理论、新观念表现出极大的敬畏,而对创作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更格外备受青睐。

邵牧君在《电影美学随想纪要》一文中曾概括说,1979年后最重要的现象是“巴赞和克拉考尔的电影理论在电影界得到了传播,引起了议论,发生了影响。人们谈论电影艺术,已不再言必蒙太奇,引必爱、普、杜;纪实性,长镜头,多义性等新词汇流行起来了。”他认为,当时很多人大谈特谈的所谓“电影新观念”其实就是巴赞和克拉考尔电影照相本体论的变种。而巴赞与克拉考尔相较,巴赞的覆盖面更大。

事实确实如此,80年代初弥漫于整个电影界的现代化和本体化的声音和巴赞、克拉考尔的现实说与照相论毫无区分地纠葛在一起,只要谈及现代观念,就必称巴赞;但凡言及电影语言,就必说纪实。崔君衍和邵牧君对巴赞、克拉考尔的翻译及评介,使电影创作和研究进入一个聚集在纪实旗帜下的新趋同阶段。

三、巴赞纪实美学对中国电影创作的影响

中国电影早期一直将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视为惟一的电影理论圣经。打开窗子后往外一看,才发现还有一个巴赞的“长镜头理论”。从视前苏联影片为经典,到惊叹世界电影的精彩,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电影人的眼界。五花八门的电影流派和它们所昭显的电影美学、千奇百怪的电影作品及它们所具有的穿透力,使中国的电影美学观念发生着重大的、几乎是跳跃式的腾飞。巴赞纪实美学,由于迎合了我国新时期之初文艺界拨乱反正,恢复现实主义传统的需要,所以很容易与我们民族传统的现实主义相融会,对中国影视艺术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从我们对巴赞纪实美学理论的概括中不难发现,巴赞的影像主体论是使新时期电影的年轻作者们一夜之间成为反叛传统英雄的关键,新时期电影一反中国传统电影中以蒙太奇技法为主、以戏剧的情节为结构的模式,注重银幕画面的符码体系,而文化反思的主题也在巴赞那里找到了最合适的表述方式。巴赞理论的引入,使中国新时期电影由形式美学阶段进入到纪实美学阶段。这个阶段的主力是第四代导演和他们的作品,第四代在告别了形式探索期出现的理论与美学上的贫弱之后,终于在巴赞和他的同行的纪实美学理论基础上建构了长镜头镜语体系。继《小花》、《苦恼人的笑》等影片之后,又有《沙鸥》、《邻居》、《见习律师》、《都市里的村庄》、《逆光》等问世。在影像风格上增强银幕空间的真实性,大量采用全景、外景拍摄,充分运用长镜头与跟移镜头,打破了传统绘画式构图与戏剧式配音,创造了逼真完美的视听环境。到了《城南旧事》《乡音》便明显地出现了叙事散文化、情节淡化的影视风格,几乎达到了“纯电影”的境界。最后,纪实美学终于在张暖忻的《青春祭》中得到完美体现,从形式外壳到美学内核全面动摇着传统电影美学。在这一时期里,《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一文成为第四代高扬纪实美学、冲击传统镜语秩序的纲领性宣言。“纪实美学在矫正悲剧年代孳长的矫饰性美学对电影自身的认识上,功绩不可磨灭”(罗艺军)。它的兴起,与当时痛恨虚假、渴望真实成为广泛的社会“语境”有关。“纪实”、“真实”成为第四代电影观念中的潜意识情结,他们的电影语言,张扬空间贬抑时间,张扬视觉感知贬抑语言声音,正是这种集体无意识在影片中的释放,他们要让个体通过“自己去看”来把外界对象化,从而界定自身,产生主体感。无论是《城南旧事》中的林英子还是《青春祭》中的李纯,她们的视觉主导动机都是去“看”,“看”使她们告别了幼稚走向成熟,这正是第四代影片镜语反思的艺术隐喻。

在20世纪80年代的后半期,随着第五代导演的崛起和第四代导演的转向,巴赞的纪实美学在电影创作实践中已经不再独占鳌头,而是融入到各种风格、各种样式的电影中。第四代黄健中的《过年》,孙沙的《红月亮》,吴天明的《非常爱情》;第五代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黄建新的《背靠背、脸对脸》,宁瀛的《找乐》、《民警故事》,李少虹的《四十不惑》等影片都涉及到各种人生主题,然而,它们的指向都是现实主义的。他们吸纳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观念和巴赞理论,其特征是采用实景、偷拍、非职业表演、长镜头、同期录音等技术手段,追求电影的纪实化风格。90年代以来的电影创作延续了这种趋势,并将电影镜头对准了中国当下的社会生活。第六代管虎的《头发乱了》,李欣的《谈情说爱》,路学长《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等,这些导演不但钟情于巴赞的“影像本体论”,更注重吸收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优势,将电影情节的戏剧性渗透进散文风格中。当然,这些电影的出现,不能只归功于巴赞,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也为这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支撑。

事实上,巴赞的纪实美学在中国起到了三个作用:一是使电影探讨进入自身法则;二是冲破了电影研究理论的单一性;三是提示电影创作注意视听元素构造和与物质现实的贴近,改变工具论指导下的传声筒电影概念。一些创作者在纪实的口号下创作抒情写意式电影,被批判为对巴赞美学的误读。其实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就是在巴赞的故乡恐怕也难以避免。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来说,“误读”与否,并非关键。“误读”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并非个别现象,尤其在中国与西方两种异质文化体系开始碰撞和融会之际。“误读”往往出现在本土文化正处在变革的躁动之中,需要汲取外来文化资源以为外援,并根据自己的内在需求进行读解。巴赞纪实美学开始进入中国,即属这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纪实美学在80年代,对中国电影完成了一次重大的电影本体的补课。有力地扫荡了“”虚假矫饰的遗毒,回归电影本源的逼似性:改变中国电影重叙事而轻造型的偏颇,出现了一次空前的造型意识的自觉;突破了单一的蒙太奇理论的垄断格局,促进电影多元化的发展。巴赞理论对中国的意义并不是一种创作风格的确立,而主要在于对电影思维空间的开拓。

【参考文献】

[1] 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

[2] 尼克·布朗《电影理论史评》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3] 李恒基,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4] 罗艺军主编《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赞赞新时代篇5

人类是伴随着英雄赞歌进入文明社会的。雷锋赞歌与一切中外英雄赞歌一样,大多具备浓墨重彩、高昂慷慨的特点。不同的是,过去中外历史上的英雄赞歌,大多是献给神明和帝王将相的,体现了一种英雄史观。而当代中国的雷锋赞歌,恰恰是赞美平凡工作生活中的闪光点,既赞扬学习雷锋的广大群众,也包括学雷锋的歌者自己。这是歌颂人类自身、群众自身的英雄主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英雄赞歌。可见大批雷锋赞歌的出现,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开拓,无疑也是音乐文化领域的开拓。学雷锋活动初期涌现出大量各具特色的进行曲式赞歌,使人想起革命年代的战斗歌曲。中国人民把和平建设时期的社会变革,把人的精神领域的变化,改变封建的、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也是革命,也要有战斗的姿态。大量涌现的进行曲式的雷锋赞歌,正是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的一个特色。例如,《学雷锋,开创时代新风》(狄向红词,王焱曲)这首进行曲是这样开头的。这种迂回曲折的线条,把雷锋对人民的一种深沉情怀、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以及人民对雷锋的一种关爱、怜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雷锋短暂的一生既平凡而又伟大,他胸怀崇高目标,脚踏实地工作,在平凡岗位上表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妈妈,您梦见了我吗》(李幼容词徐锡宜曲)这首歌,描写了人民子弟兵对人民群众的关爱:“冬天,我是您暖心的炉火;夏天,我是您蒲扇一把;中秋,我是您窗前的月亮;春节,我是您眼前的礼花!啊,妈妈,子弟兵的妈妈!”这首歌在最后说:“处处有雷锋,您就有幸福的家!”这表明了雷锋和雷锋式的好青年继承了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也继承了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战士的革命献身精神,更体现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道德、新风尚。雷锋成长为一个新战士、新公民和新典范,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指导下改造社会、追求文明进步和雷锋本人自觉努力、积极进取的成果。“小小少年志向大。胸前飘着一团火,点燃人间千里霞。啊,雷锋的故事谱新篇,传说千万个你我他。……雷锋的精神化春雨,滋润锦绣好中华。”(《千万个你我他》,吴善翎词李延忠曲)这首歌反映了人们对新型人际关系,对健全美好社会的自觉追求。可见,响彻各个角落的雷锋赞歌,是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民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些人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只是赚钱,“一切向钱看”,因而认为不需要雷锋精神,这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究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同步前进,需要造就高尚道德和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雷锋把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现实的追求相结合,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把为他人和社会的奉献与自我完善统一起来,可见,雷锋精神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价值导向。改革开放时代也有了新的雷锋赞歌:“多少双眼睛凝望着红星,多少颗红心呼唤着春风。在这中华振兴的今天,人民怀念你啊雷锋!”(《怀念雷锋的歌》,魏宝贵、邬大为词、宋书华曲)“冰化雪消,山河奏凯,雷锋在春天里归来。回到了熟悉的军营和校园,回到了久别的小巷和大街。像春风吹醒了麻木的世态,像春雨滋润着干涸的心怀。”(《雷锋在春天归来》,梁宠传词,何超立曲)。雷锋赞歌的出现不仅仅是政治对艺术形式的选择,也是艺术选择了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作为自己独特的精神内容。这种“双向选择”是经过人性考验的,是时代的、历史的,因而具有文化艺术传承的价值。

二、雷锋赞歌创新发展有广阔前景

中国社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产生了许多令人不安乃至触目惊心的事,人们呼唤雷锋精神的回归。我们在新时期有了新的共识: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新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雷锋活动的高潮,也为雷锋赞歌创新发展揭示了美好前景。新时期的雷锋赞歌,像许多新民歌一样,尝试使用了个性的语言和优美的旋律。以通俗唱法歌颂英雄是不多见的,这首《最美的情怀》(由李幼容作词孟宪斌作曲)做了成功的尝试,其以独特的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大量使用了切分、附点:歌曲加强了节奏感,使人精神为之一振,仿佛是节奏鲜明的鼓点,声声敲击人们的心扉。后面的抒情部分以八度跨越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听众的注意力。这首歌把心灵深处最动人的情感显现出来,让人激动,让人振奋。这首歌的创作实践,证明了英雄颂歌的表现形式并无,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不断深化雷锋赞歌的创作大有可为。我们可以从生活的多样性、人性的复杂性来着眼这个“深化”问题。中国新一轮“雷锋热”更有时代感,雷锋形象变得时尚,雷锋骑摩托车、参加体育运动和理新潮发型的照片出现了。我国香港《南华早报》称,这次我国学雷锋的热潮中,媒体更倾向展示雷锋人性化的一面:喜欢跳舞、照相,在最新有关雷锋的出版物中还包括了他与女友的通信。这些更开放的姿态让雷锋这一传奇的偶像人物,更具新时代的亲和力、感染力。今天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创作、演唱新的雷锋赞歌时,或者创作、演唱其他平民英雄、道德楷模的赞歌时,就要重视真实性、平民性,同时要关注人性化、个性化,也要讲究亲和力、感染力。

赞赞新时代篇6

关键词:体育赞助营销企业品牌价值品牌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4-1618/F(2008)09-0030-08

体育赞助营销是基于品牌战略和营销战略之上的一种营销手段,是企业公关赞助活动形式的一种,指企业(体育赞助者)通过向体育资源拥有者提供资金、实物或技术等支持,同体育组织、活动、项目等建立某种联系,获得冠名、专利、广告或促销等权利,并围绕品牌定位、整合、传播开展一系列营销活动,借助体育资源良好的社会效应,建立独特的品牌联想和品牌认可,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创造有利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体育赞助是体育赞助营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赞助营销的核心,体育赞助营销只有利用好体育赞助这一要素,才能更好地发挥体育赞助营销的作用并体现体育赞助营销的魅力。在过去近30年里,赞助已从少数发达国家不起眼的经济活动逐渐演变成为一项重要的全球性产业(Meenaghan,1983)。最近10多年来,它的增长势头更为强劲,“赞助营销业务在过去的16年(1995~2000)里增长了613%,而广告和促销支出只增长了103%和127%”(马修,2002)。IEG的《2002年赞助营销报告》指出,2001年全球赞助营销费用估计超过240亿美元。而与此同时,国外在1996年之前已经放缓的赞助营销研究也重新大量出现(Bjǒrn,2003)。

一、体育赞助营销塑造企业品牌的理论基础

体育赞助营销依托于体育活动,把企业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将体育活动中体现的体育文化融入到企业产品中去,实现体育文化、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三者融合,从而塑造企业优质的品牌效应,成为企业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为了使之能达到这一目的,有必要先分析其理论基础。

(一)80/20法则

1897年夏天,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Pareto)在研究英国社会分配时发现,20%的人控制着80%的财富。后来类似这样的分布在经济学里被称为“帕累托分布”,只是一直不为大家所知。但有一个简单的版本一直在商业世界里传诵,就是“80/20原则”,即“马特莱法则”,又称“二八法则”。包括“二八管理法则”、“二八决策法则”、“二八融资法则”以及“二八营销法则”等等。这些都是在提醒经营者要抓住20%的重点商机与重点用户进行渗透营销,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抓关键人员、关键环节、关键用户、关键项目。20%的强势品牌占有80%的市场份额,一般来说,第一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比第二品牌高出一倍以上,在行业中是价值最大的品牌。在体育赞助营销实践中,也要确保重点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将赞助营销中至少80%的财力、人力、物力用于20%的赞助项目中,实行有规划、有战略的赞助营销,进而带动企业全面发展,取得经营规模的整体推进。

(二)晕轮效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E.L.Thorndike)于20世纪20年代最早提出了“晕轮效应”。他认为,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好像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其实,圆环不过是月亮光的扩大化而已。据此,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应”,也称作“光环作用”。在体育赞助营销实践中,一旦在赞助事件与赞助企业之间建立了联系,对赞助事件的好感导致对赞助企业的好感,因赞助事件而形成的“好的企业市民”的感知会使消费者认可企业将制造更好的商品,从而会影响消费者对赞助企业及其产品(品牌)的感知。因此,“晕轮效应”就会使消费者认为赞助企业的产品或品牌要好于竞争对手。

(三)长尾理论

美国《连线》杂志(Wired)总编辑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在《长尾理论》一书中说,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过去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人或事,可以得知他们只关注了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例如,在销售产品时,厂商关注的是少数几个所谓“VIP”客户,“无暇”顾及在人数上居于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而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不过,时代变了,互联网新经济模式决定了今后社会的生产形态必然是走向丰饶,网络时代是关注“长尾”、发挥“长尾”效益的时代。这意味着消费者在面对无限的选择时,真正想要的东西和想要取得的渠道都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一套崭新的商业模式也跟着崛起。在体育赞助营销实践中,更要关注潜在客户资源和赞助项目,他们当前也许只处于“尾部”,但要以长远的发展目光看待,将优质的赞助营销计划体现出“尾部”的丰饶经济效应。

(四)平衡理论

平衡理论是F.Heider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他认为,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建立的大部分与他人的关系是通过某些事件形成的。设主体本人为P、他以外的其他人为O、事件为X,这三者构成了环状的封闭系统,被称为P-O-X三角。处在三角某一端点的因素都与另外两个端点的因素有某种关系。这些关系有两种可能——正的或负的,它们都是由主体P的认知和态度决定的。判断当前起作用的P-O-X三角是处在何种状态,首先将三角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按其正负特点分别取+1或-1为标志;然后将三角上所有+1或-1的值相乘,如果所得之积的结果是+1,则此三角的状态是平衡的,反之,三角的状态是不平衡的。当人与他人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处在不平衡状态时,人体验到不愉快。不愉快的体验可以作为一种动机,驱使人采用多种方式,将不平衡状态转化成平衡状态。在体育赞助营销实践中,赞助企业、赞助事件、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一个三角关系。人们希望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够和谐统一,为了达到这些因素之间的一致,人们会改变他们的态度。在赞助中,企业往往都会选择具有较高社会知名度、得到目标受众认可的事件进行赞助,于是,消费者对赞助事件积极正面的态度就会转移到企业及其品牌上,最终形成对企业及其品牌产生积极正面的态度。

(五)归因理论

海德(F.Heider,1958)被公认为是归因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对归因研究的实质就是考察个体对外界和自身的处理方式。人类有两类需要,即对周围世界进行理解和控制的需要。而行为的原因从来源上可分为内部个人原因和外部环境原因。假如行为的原因在于环境,则行动者对其行为倾向不负责任;如果原因在于个人,那么行动者倾向于承担责任。凯利(Haroldkelly,1967)对海德的归因理论进行了扩充和发展,并具体描述了人们用来进行归因的变量。他认为,人们对行为归因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行动者、客观刺激物和所处关系或情境。其中,行动者的因素是属于内部归因,客观刺激物和所处的关系或情境属于外部归因。韦纳(B.Weiner,1972)在综合海德的归因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成败归因理论。在他看来,人类行为的归因受其认识(尤其是思维)所控制;单纯的内外因不足以说明归因的机制,为此他提出了另外两个影响归因的维度,即不稳定——稳定、不可控——可控。据此韦纳创立了归因的三因素模式——部位×稳定性×控制性。归因理论提出了人们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判断和解释过程中所遵循的一些规律,在体育赞助营销实践中,消费者对企业进行体育赞助的动机和行为的归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规律的影响。如果消费者感知到企业赞助某项体育事件或赛事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投资和行为,而且是一种出于社会公益和慈善的动机,赞助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良好形象更容易建立和巩固;同时,消费者对体育事件的喜好与体育事件本身的形象也会融入到消费者的意识中来。

此外,还有“齿轮效应”,即当大齿轮转一圈时,小齿轮要转许多圈。体现在体育赞助营销的实践中,当企业精心策划赞助了某项体育赛事、体育明星、体育场馆时,要考虑其是否对企业品牌的塑造和提升能起到“齿轮效应”这一大的长远带动作用。

二、体育赞助营销的价值分析

中外学者对赞助营销价值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企业实施赞助营销可以提高收益、增长效益,因为赞助有助于直击正确的目标受众(JulieCohenMason,1992)。赞助营销可以提升赞助企业的知名度、认可度以及企业品牌形象,对赞助企业的品牌资产也有很大的影响,赞助营销还影响着消费者的态度,从而对目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体育赞助、事件赞助、公益赞助等已经成为建立品牌认知度、树立品牌形象的营销传播工具(Javaigietal,1994;McDonald,1991;Quester,1997;Turco,1995;Wit-cheretal,1991;ReinhardGrohsetal2004)。赞助营销通过作用于消费者对赞助企业及其品牌的态度,从而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ThierryLardinoitetal,2001;JohnR.Kuzmaetal,2003;NigelK.LiPopoetal,2000;JuueZ.Sneathetal,2005),以及其他的一些作用,如:对赞助企业内部的员工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RichardR.Dolphin,2003)。

(一)构建体育赞助营销的价值体系

1.构建体育赞助营销的三角模型

体育消费者倾向于将自己与体育联系在一起,创造了增强对相关赞助产品品牌忠诚度的机会;而体育赞助营销恰恰以其特有的公益性、互动性和成本效益优势成为消费者和赞助企业共同青睐的品牌传播方式,迎合了树立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公益形象这一转变趋势。体育赞助营销是建立在赞助企业、体育资源和观众/顾客三者基础之上的,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称其为成功的体育赞助营销。

2.构建体育赞助营销的品牌价值转移模型

体育赞助营销是围绕赞助而展开的,赞助能将体育资源与企业品牌价值有机结合起来;而品牌主要是为顾客做的,用品牌去争取顾客、维系顾客。赞助是开展体育营销的首要因素,但仅有赞助是不够的,在与运动项目或组织建立联系后,不仅要从营销传播技术的角度去营造品牌,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去管理品牌,更重要的是要从全新的品牌视角进行品牌价值的营造、管理。转移机制的起点是赞助,形成认知、产生兴趣、依恋、增强渴望、直至购买和推荐购买。

(二)从品牌资产的视角看体育赞助营销的价值

营销战略中的品牌战略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派:产品组合学派和品牌资产学派。产品组合学派从产品差别化或提高产品竞争优势的角度研究品牌对产品的贡献价值。品牌资产学派从创造顾客价值的角度研究对品牌投资的形式与途径。约瑟夫.H.博耶特(2004)认为,强有力的品牌就会形成品牌资产,这是企业非常宝贵的能给其带来稳定利润的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在体育赞助营销实践中,首先,体育赞助有利于企业树立品牌的健康形象,借助体育活动本身的光环效应提升品牌价值。有统计资料表明,一个企业要想在世界范围内提高自己的品牌认知度,每提高1%,就需要2000万美元的广告费,而通过大型的体育比赛如奥运会、世界杯等,这种认知度可提高到10%,同时还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其次,体育赞助营销构筑强势品牌,它通过借助体育运动平台创造品牌营销奇迹,已经成为企业尤其是那些急切想从市场竞争中实现品牌突围企业关注的重点,以赞助体育大赛或组织为主要手段的体育营销。对于赞助企业而言,体育赞助营销不只是让其增加曝光度并迅速“返老还童”的时髦疗法。在他们准备投身这一潮流时,应充分考虑如何找到运动和品牌之间的平衡点。提升品牌忠诚度及品牌联想,增加边际利润,增强竞争优势。

(三)从目标顾客的视角看体育赞助营销的价值

与以产品为中心以及“制造和销售”哲学不同,我们转到以顾客为中心以及“感觉与响应”哲学(菲利普·科特勒,2003)。我们一般认为顾客价值不是供应企业决定的,顾客价值实际上是顾客感知价值(CustomerperceivedValue,CPV)。优异的顾客价值能够在顾客头脑中造就与众不同的驱动力,也是造就了忠诚顾客、终身顾客的驱动力。因此,赞助企业还必须从消费者的视角,即从赞助企业目标顾客的立场出发,在赞助项目的选择、赞助活动的组织以及赞助相关的配套宣传推广策略等方面都要顾及到其目标顾客的利益(见图4)。

Robert.C.Blattberg等(2001)提出顾客资产管理三个方面的策略:顾客获得策略、顾客维系策略、增加额外销售策略。上图明确表示,经过消费者的认知再确定出目标顾客的价值,进而改善企业与目标顾客的关系质量,最后落实到赞助企业一方实行再操作。根据平衡理论和晕轮效应,消费者认为赞助知名体育事件的企业,其产品质量和功能都过得硬,因此,利用这样的体育事件来提升目标消费者对赞助企业产品的功能价值的感知,从而提升其功能价值。与此同时,与同类别没有与知名体育事件联姻的企业及品牌相比,即使赞助企业的产品价格相对要高,消费者还是觉得有价值,这就是感知的财务价值得以提升的表现。企业进行体育赞助营销往往能影响其目标消费者的感知心理价值,并提升赞助企业顾客情感价值。如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您每购买一瓶农夫山泉、就有一分钱支援西部贫困地区”。

(四)从差异化竞争的视角看体育赞助营销的价值

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要么具有成本优势,要么实行差异化战略,才能在细分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众所周知,相近的原料工艺、相仿的包装形象、相似的价格策略、相同的分销渠道,导致产品、品牌、营销手段的严重同质化,因此,竞争优势的获取就只能靠差异化了。

首先,体育赞助沟通对象面广量大,具有较强针对性,加之体育运动没有文化和种族的差异,最能使人类获得心理沟通。在重大比赛现场,观众动辄成千上万,媒体受众更是不计其数。要精心制定耳目一新的、差异化的策划,实施耳目一新的战略,推出耳目一新的产品,抓住观众、消费者的感知心理。如百事可乐、可口可乐每年采用新人、新事、新手法制作新的宣传广告,推出新口味产品。其次,体育运动有其内在的精神与文化,有着极高的社会认同度,对塑造品牌的外在形象与强化其内在品质,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正是企业最注重的差异化资源。如著名饮料品牌红牛则通过嫁接NBA具有强烈市场辐射效应的品牌文化,充实其品牌内涵,进而夯实品牌大厦的基石,在国内饮料市场上独树一帜。

三、体育赞助营销塑造企业品牌的实施对策

体育赞助营销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品牌价值,塑造品牌的强势地位,从而依靠品牌开拓市场,扩大销售,这也是品牌战略本身的要求。本文通过构建体育赞助营销的价值体系,并从品牌资产、目标顾客、差异化竞争的视角分析了体育赞助营销的价值,笔者认为体育赞助营销塑造企业品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遵循基本原则

1.体育赞助营销要坚持战略眼光、品牌至上

英国沃达丰集团的全球营销总监大卫·海恩斯说:“每次体育营销活动之前我们都要制定科学清晰的战略,这不仅包括详细的短期媒体、零售、广告、公关回报,还包括活动的长期商业目标。”在赞助营销过程中要以战略的眼光审视赞助项目,“不打没把握的仗、不打没准备的仗”,因为体育赞助营销是基于品牌战略和营销战略基础之上的一种营销手段,它不仅仅是一种策略,或者说它是营销而不是销售,但企业往往希望它在销售上能够起到卓越的作用,因此,经常出现某家大企业出大价钱做了一次体育赞助营销之后就销声匿迹的现象。其实企业发展毕竟是要求长远的,所以品牌至上的战略才是明智之举,并要求找准品牌的价值定位。

2.体育赞助营销要坚持视野开阔、不断创新

这是体育赞助营销的灵魂。如今,体育产业的全球化已经基本形成,与之配套的全球体育赞助战略也要同步进行。企业可以将体育赞助与产品的营销战略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将是企业在体育赞助领域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和方式。我国企业要逐渐适应世界体育的商业赞助模式,同时还要在赞助的形式上、营销表现与传播途径上及营销配套活动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比如可口可乐的体育赞助活动全过程中,除了不断出现的可口可乐标志外,没有一句表白和吹嘘自己的话,但通过那些意味深长的情节和活动,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心悦诚服地对可口可乐的良苦意图心领神会,使得其形象及用意天衣无缝地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这种直观的、在非商业气氛中进行的、既带有强制性,而又趣味天成、浑然一体的沟通效果,非常自然而含蓄、隐蔽而有机。

3.体育赞助营销要坚持二八定律、一三原则

笔者认为长尾理论并非对二八定律的否定,而是对二八定律的补充,给体育赞助营销带来新的思维、新的决策帮助。首先在坚持二八定律的前提下,充分运用长尾理论。在所有的体育赞助营销项目,体育赞助营销项目本身工作只是占全部工作的20%,当然这也是最核心的,还有80%的工作却是在项目之外,既是为将此体育赞助营销项目做精做透而必须进行的辅助工作,往往也是决定该项目能否真正让商家赢利的核心工作。由此还延伸出另外一条原则,即一三原则。就是说,20%的核心工作只是全部营销费用的1/4,如果要做好剩下80%的辅助工作,起码还要多预算三倍的营销费用。如万事达卡(mastercard)在赞助1994年世界杯时就实施了全方位的营销活动,以世界杯免费入场券为奖品的有奖竞猜活动、在同时赞助了由36个城市参加的家庭足球节、建造了数千个万事达公用电话亭、以200万美元的代价邀请球王贝利举办了足球明星个人见面会等等。

4.体育赞助营销要坚持谨慎选择、持之以恒

体育是无边界的,但体育赞助营销却是有边界的。首先,体育赞助营销一定要考虑到企业品牌的辐射范围,或者说是营销战略的渠道问题。如果你想做世界品牌,那就应该考虑世界杯或奥运会;但如果你想做某个区域市场,就不要浪费钱去做世界性的体育项目。要选择符合自己企业发展各个时期战略规划的赞助内容。体育赞助的形式无外乎三种:媒体节目赞助、运动队赞助和赛事赞助。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力以及所要达到的营销目标,结合赞助形式的特点进行决策。其次,由于体育赞助是以心理效应为主,各种功能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方能实现,很难一蹴而就,因此体育赞助贵在坚持,无论是赞助目标,还是赞助对象都要保持相对稳定,使之形成传统和气候,切忌朝三暮四、一暴十寒。在体育赞助上要持之以恒,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柯达、富士、耐克等等就是这样一个典范。

(二)要塑造优质的企业文化,打造“内功”

各大体育活动及奥运会之所以能令全球瞩目,不仅仅是其比赛的竞技性,更重要的是其体育精神和文化,“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等都体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文化内涵。对于企业来说,体育赞助营销并不是简单地将产品和品牌的营销加上体育资源的“烙印”就代表成功了,实际上,真正高水平的体育赞助营销是将体育精神与企业的品牌文化进行有机融合的营销,不能只是为了追求时尚。首先,研发新产品,强健“内功”。品牌的最高境界是文化,赞助企业要以优质的企业文化结合体育精神,研发新产品。如瑞士表业就成功巧借各届奥运商机服务奥运并研发多款限量版钟表,甚至有倒着走的倒计时表。其次,以文化营销为契机,占领市场。体育赞助营销与其它营销方式最大区别在于它代表的是一种年轻、健康、乐观的文化,这是体育文化应有的内涵,如果企业能够寻找到品牌与体育文化的结合点,那么借助体育文化就可以建立品牌文化系统,与企业内部企业文化系统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文化体系。因此,体育赞助营销一定要充分发挥体育文化的功能,以期达到“齿轮效应”。

(三)“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之外”

对于体育赞助营销来说,远见和前瞻性非常重要,需要考虑的也非常多。如赞助活动的意义、赞助将会为企业带来多大收益、投资预算是多少、需要赞助的目标与自身的品牌卖点有无相关性、潜在风险的预测、目标消费群体聚集程度、市场策略与赞助活动的呼应、赞助项目传播延续行为等等。

因此,企业的体育赞助,不能仅仅是当作企业品牌传播的一个战术策略,而是要当成一个战略来抓。既然是战略,就需要在赞助之前对品牌的现状、赞助体育活动需要实现的目标、获得赞助权益之后的行动计划等作出详细的规划,只有良好的营销战略规划,才能在赢得权益之后紧锣密鼓,最大化地利用体育资源的传播平台。体育赞助营销耗费企业的人财物,因此,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科学的评估赞助的商业价值,对于抓住体育赞助营销的精髓和制定营销战略意义重大。赞助活动不是一项冲动的行为,它不但要以明确的赞助目标为导向,更加要以完善的赞助活动营销计划专案为指导。联想、麦当劳、三星等国际大企业为赞助2008北京奥运会,至少都是提前2~3年开始运作规划。作为体育赞助,有备而来和仓促应战完全是两种效果,奥运赞助不是摆阔、显实力的舞台,而是提升影响力、广泛传播品牌、借奥运之机会实现营销突破的平台,因此,赞助企业对于自身在目标受众中品牌形象的深入研究,制定系统的奥运营销战略非常重要。

(四)结合体验营销等藕联目标顾客群

体育赞助营销是以目标顾客为中心,这需要细致、深入、系统的整合营销。首先,企业需要整合不同的营销传播工具,不能只在某一个媒介上进行品牌传播,而要结合目标消费者的接触点,将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户外媒体等传播工具进行优化组合,更好地实施品牌扩张。其次,全面体验是增进顾客与品牌及品牌机构之间联系的最好机会。全面体验消费模式是,与以往相比人们对纯体验性消费的需求日增,“花钱买刺激”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人们全部收入中用于体育、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开支比例也呈不断加大之势。严格来说,影视、戏剧、体育、艺术等行业本质上都是提供体验的产业。企业应当在赞助传播活动中尽可能的增加与顾客互动的机会,视他们为品牌家族的“自己人”,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加深对品牌的感情。阿迪达斯为全世界数百万人提供了参加了阿迪达斯赞助和主办的包括篮球赛在内的攀岩、长跑、筏艇等挑战运动的机会,使他们亲身体验着阿迪达斯的品牌精神。从阿迪达斯第一次尝试体验营销开始到现在,在热烈的比赛中,阿迪达斯战略性的让人们感受到阿迪达斯的品牌精神,阿迪达斯的品牌形象在潜移默化间传达到了顾客的心里深处。再次,体育赞助要坚持与其他营销活动的整合性。企业要自觉地以体育赞助为龙头和平台,结合广告、促销和公关等其他沟通手段,紧密配合,力争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形成一个企业的沟通高潮,产生轰动效应。促使巨额的体育赞助资金形成提升企业和品牌的强大动力。

(五)坚持差异化竞争战略,提升企业品牌

企业不能在家里等着适合自己品牌诉求特性的赞助活动出现,而应该积极地寻找机会,走差异化竞争之路,提升企业品牌,抢占先机。明基2003年冠名新浪狮篮球队、2004年赞助欧洲杯,其原始出发点就在于体育运动的快乐、激情、活力等元素与其品牌理念“享受快乐科技”十分切合,可以让明基迅速超越IT市场高度同质化的竞争局面,成为一个高识别度的品牌,进而与消费者建立紧密的关系。

赞助企业要把活动的市场划分成小的目标市场,并对各个细分市场作出相应的评价。不同的活动项目有不同的游戏规则、形象特征、策划方案甚至活动收益的估价。赞助方与竞争对手相互竞争的过程中,引入博弈的思维,实施差异化策略,使赞助营销的效果更好,能给顾客提供品牌体验,获得新产品与新技术,丰富品牌联想,进而真正提升企业品牌价值。

综上所述,体育赞助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活动,而且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要使赞助项目发挥出最好的赞助效益,必须具备完善的配套执行能力,做好计划、培养并配备好执行队伍,保证资金投入到位,才能发挥好赞助效应。

参考文献:

[1]刘振武,耿惠杰,石战国.浅议体育营销战略[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1).

[2]肖坚.奥运营销的博弈策略分析[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10).

[3]胡斌.北京奥运会赞助企业的营销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9).

[4]朱长丰.体育营销——企业营销新平台[J].企业研究,*,(7).

[5]肖坚.中国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的思考[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8,(1).

赞赞新时代篇7

关键词:奥运会 企业赞助 品牌价值

奥运会: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的舞台

北京奥运会结束了,这是一届竞技体育大丰收的盛会,对中国而言,第一次得到了金牌总数第一的,宣告了中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对世界,奥运比赛从过去由美国等国家垄断金牌榜和奖牌榜,演变为有55个国家获得金牌,87个国家登上奖牌榜,并产生了菲尔浦斯和博尔特这样创造奥运历史的人物,以及诞生了一批新的世界纪录。

伟大的国际民权主义战士、前南非总统曼德拉曾说过 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奥运会也不仅仅是体育竞技的盛会,也是一场竞争激励的商战,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商界奇才尤伯罗斯创造性地将奥运和商业紧密结合起来,并使洛杉矶奥运会成为第一次赚钱的奥运会,此后每届奥运会都成为了主办国企业以及各跨国企业的商家必争之地。北京奥运会也不例外,官方共有5种等级不同的奥运合作者形式,分别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奥运会赞助商,奥运会独家供应商,以及奥运会供应商。中国本土的企业,从联想海尔,到一些地方企业,都对奥运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希望赞助奥运会使企业更上一层楼。根据有关机构在奥运会后的调查,像联想和海尔等在奥运营销投入巨大的赞助商,其品牌价值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甚至包括一些赞助金额较低,知名度较低的奥运供应商,像英孚教育,立白集团等,在经过了赞助奥运会后,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三星的奥运奇迹与耐克的乔丹传奇

奥运会只是企业赞助行为的一个特殊平台,企业看中的是奥运巨大的影响力,期望通过赞助,能把企业的品牌推向中国乃至全世界,从而提升品牌价值。在经营活动中,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把赞助当作一种非常重要的营销手段,投入一定的资金,或是赞助文化体育活动,或是聘请名人为产品代言做广告,从而达到对企业品牌的传播作用。在这两种主要赞助方式上,三星和耐克是两个颇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值得众多企业参考。

最初,韩国三星电子公司只是一家为日本三洋代工的电器生产商。当时正值1988年汉城奥运会即将在韩国召开,三星总裁立即意识到这将是企业非常好的一个机会,能把三星的品牌和产品推向韩国和世界,他指示手下调研国际化大企业如可口可乐和IBM是如何通过奥运提升品牌形象,最终调研结果也显示尽管赞助奥运会和企业品牌形象的提升效果很难量化,但绝大多数赞助奥运的跨国企业都通过在奥运会的宣传而收益非浅。三星总裁李健熙当即决定赞助汉城奥运会(之前三星已经赞助了的1986年汉城亚运会,获得了初步的成功)。汉城奥运会后,三星品牌也敲开了世界级品牌大门,渐渐成为世界最知名的电子品牌之一。从此,在近20年以来三星不间断的赞助了所有的夏季奥运会……通过数年的奥运营销,三星已成为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其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市场遍布世界5大洲。2008年英国Interbrand专业品牌资产评估公司与美国商业周刊联合评出的世界百佳品牌中位列21位,品牌资产达到176.89亿美元。

1984年,当21岁的迈克尔.乔丹还只是初出茅庐的篮球新秀时,耐克公司就看中了他的发展前景,以每年约100万美元的代价与乔丹签了5年的合作协议,开始销售带有Air Jordan标志的篮球鞋。从 1984年开始,耐克公司生产了第一代乔丹鞋,此后每年推出一个新款,至今已出到了23代鞋。耐克公司每一款新鞋,都成为全球乔丹迷们疯抢的对象。即使2003年乔丹退役,也未能减弱每年乔丹鞋热销的势头。在体育界,乔丹俨然成了耐克的代名词,一提到乔丹,人们便会很自然的想起耐克那句经典的“Just do it”,乔丹使得耐克的品牌在过去20多年里变得家喻户晓。同时,耐克不仅赋予乔丹极大的经济收益,同时也把乔丹的个人品牌通过其N代的乔丹鞋传扬到整个世界。很难说耐克与乔丹是谁成就了谁,这应该是一个典型的企业品牌与个人品牌的双赢案例。

所有赞助行为都能提升品牌价值?

美国Dartmouth学院Tuck商学院教授,世界品牌管理权威K.L.Keller教授在他的著作《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里提及,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有正资产与负资产之分,意即当一个品牌标注在产品或服务上,相比于没有标注品牌的同类产品或服务,顾客更倾向前者,这就说明该品牌拥有积极的品牌资产(positive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反之,如果一个品牌标注在产品或服务上,而顾客更倾向于没有品牌的同类产品,即说明该品牌有的是消极的品牌资产(negative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同样的,企业的赞助行为并不总是能够使品牌价值得到提升,有的时候,不恰当的赞助行为反而适得其反。

中国足球自从职业化以来,职业联赛从甲A联赛到中超联赛,其联赛主赞助商也历经了从国际知名品牌万宝路,百事可乐,西门子,到不知名的网站品牌爱福克斯和本土啤酒品牌金威,期间还遇到了一年没有冠名商的尴尬。企业赞助职业足球联赛,无疑是为了通过联赛这个平台,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品牌资产。但究竟冠名了中国顶级足球职业联赛后,这几家跨国企业的品牌资产是否得到提升?数字是枯燥的,但很多时候能够客观的说明问题:除了第一家冠名商万宝路是由于中国法律的变动(不再允许烟草企业赞助体育赛事),被迫离开甲A赛场之外,百事可乐从98年开始冠名甲A联赛,于2002年中宣布提前中止为期5年的赞助合同;西门子从2003年开始入主,于2005年末宣布不再继续赞助中超;2006年神秘英国网站爱福克斯在中超经过一年裸奔后低调冠名,但未到一年即告撤离;2007年起,终于有第一家本土企业冠名中超,来自深圳的金威啤酒在与足协多番协商后赞助了07和08两年的中超联赛……可以说几首没有一家冠名甲A或中超的企业满心欢喜的离开中超赛场的。再来看冠名费:万宝路是120万美元,百事可乐1000万美元,西门子先是500万美元,第二年800万欧元, 爱福克斯600万欧元 据称只到帐了100万欧元,金威07年3800万人民币(约380万欧元),08的未透露赞助金额,估计大体与07年相当。从历年的冠名费走势来看,除了万宝路冠名的前五年,接下来的冠名费基本是一条下行曲线,直接说明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这个品牌价值一直在不断的贬值。相应的,冠名企业在赞助了中国足球联赛后,其品牌资产也并未得到提升。作者随机问了几个受访者:提到中国足球你能想到的是什么?得到的答案不出意料的是清一色的贬义词:假球,黑哨,暴力,丢人……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先前几年还有国际知名品牌愿意冠名甲A联赛,而到了奥运年只有在国内啤酒业都不是一线品牌的金威愿意冠名了,而且冠名费甚至都不到10年前百事可乐的一半。

另一个例子是去年名躁一时,引起业界极大震动的三鹿奶粉。其重金聘请的知名代言人,如倪萍,邓婕等,在三鹿事件曝光后,受到了网友的极大非议,网友大都指责他们见钱眼开,没公德心。三鹿品牌自然跌到谷底,品牌价值早就是负资产了,但邓婕等代言过三鹿的明星的个人品牌价值,也随着三鹿一起下跌 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已经动摇,以后谁还敢请他们做广告呢?

企业赞助行为的要义

赞助作为公共关系行为中最为重要的工具,一直是企业提升品牌价值的有力武器。前文也提及了不同企业在发生赞助行为时,由于事件和个人选择不同,造成了赞助效果的大相径庭。那么企业在赞助时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

与企业营销目标相一致:赞助无疑是企业推广自身形象,提升品牌价值的有效手段,但并非是万能药。不同企业要根据企业目标和营销目标制定推广策略,决定是否采用,如何采用赞助手段来提升品牌价值。赞助行为着眼的是长期效益,很难激活短期销售,这就决定了要求短时间回报的企业不适用赞助;并且,赞助行为投资成本较高而回报周期相对较长,对于很多推广预算有限的企业而言,赞助也并不十分适合。

选择与企业品牌形象一致或接近的事件或个人:当企业决定赞助时,必须先对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在选择被赞助主体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一般而言,企业需要选择与自身形象相符合的赞助主体进行赞助。比如,定位高端的产品或服务,一般需要选择影响力较大,本身定位高端的事件或活动进行赞助:如2009年上海汇丰高尔夫冠军赛将正式升级为世界高尔夫锦标赛,而正在大力拓展中国本土业务的世界知名金融巨头汇丰银行立即宣布将继续赞助此项赛事,支持中国高尔夫事业;而定位为大众化产品,在选择代言人上就需要找大众化,有亲和力的名人:影视明星葛优代言的移动神州行就是成功的例子。只有企业自身品牌形象与被赞助主体的品牌形象一致或相近的时候,消费者才能对品牌形成有效关联,从而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否则,如果两者差异明显的话,对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就会适得其反。

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赞助行为投资成本高而回报周期长,尤其是作为非即时性的推广工具,设立一个有效的评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在决定赞助时,一般都会设定期望目标。目标有定性和定量之分,定性目标较难评估,而定量目标评估相对容易(虽然有时周期较长),可操作性较强。所以一般企业在评估赞助行为时,应设立周期较长的,以定量数据为主的评估方法,使得企业的赞助投资能够得到较好的监管和控制。

参考文献:

[1] 刘文董、张林,赞助、体育赞助的性质,天津体育学院学报,[J],2004,(3)

[2] 俞琳,国内赞助商面对奥运会赞助:馅饼还是陷阱,体育科研,[J],2008,(9)

[3] 魏纪中,我谈奥运经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4] 陈剑,奥运赞助要讲效益,[N],人民日报,2007-6-4

[5] 杨延,三星品牌攻略,[M],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赞赞新时代篇8

关键词:赞比亚;私立高等教育;公立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9.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2)02—0034—07

20世纪后半叶以来,非洲大陆国家相继加入促进教育民主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潮流中,在缓解高等教育的入学压力,增加高等教育入学人口的过程中,许多国家逐渐意识到仅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是不现实的。因此,从1990年代开始,非洲地区许多国家纷纷鼓励私立高等教育发展。截止到2009年,非洲地区约有200所公立大学,468所私立大学。作为非洲较为落后的国家,赞比亚自1960年代独立以来的较长时间中,高等教育发展主要依赖为数不多的公立大学,单一的公立大学系统和脆弱的国家财政基础的矛盾,使赞比亚高等教育入学率长期处于落后水平。赞比亚私立高等教育的滞后发展,与国家的历史、经济、人口以及私立高等教育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相关。赞比亚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案例,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追求教育民主化艰辛历程的缩影。

一、赞比亚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赞比亚高等教育起步很晚,殖民地时期的赞比亚几乎没有真正的高等教育。在独立以后的较长时间内,公立高等教育一直居于高等教育系统的主导地位。

赞比亚本土的第一所大学——赞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Zambia)于1966年在首都卢萨卡(Lusaka)成立。为了缓解首都卢萨卡之外其他地方的高等教育需求,1975年,政府决定将赞比亚大学改为联邦结构,在卢萨卡(Lusaka)、恩多拉(Ndola)和索尔威吉(solwize)三个城市设立分校区大学。随着赞比亚经济的衰退和教育投入的不断减少,联邦结构的大学体制最终并没有实行下去。为了缓解赞比亚大学的招生压力,满足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1987年,赞比亚议会通过了《赞比亚大学法》和《铜带大学法》,正式确立赞比亚大学和铜带大学(Copperbelt University)的自治身份,由此,铜带大学最终摆脱了赞比亚大学卫星校园的身份,获得了独立地位,成为一所独立、自治的公立大学。2008年9月,赞比亚国内第三所公立大学——穆隆古希大学(MulungushiUniversity)成立,这是一所具有公私合营性质的公立大学,得到赞比亚最大的矿产和有色金属公司即赞比亚孔科拉铜矿公司(Konkola Copper Mines)在资金和物资方面的资助。

除了三所大学之外,赞比亚还有为数不少的公立学院,它们通常是由政府的相关部门管理和办学。例如,农渔粮食部下设自然资源开发学院(the Natu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llege)和其他以农业为基础的高等教育机构,内阁办公室下设公共管理研究所,国防部下设赞比亚军事训练基地,教育部下设师范学院,环境部下设林学院(Mwekera Forestry College),卫生部下设护理、医疗和牙科培训学院;科技和职业培训部下设技术教育、职业培训、艺术和商业学院等。

赞比亚的私立高等教育甚不发达。虽然赞比亚独立之前就存在一些由教会举办的私立学校,但在独立以后的教育国有化进程中,私立教育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压制,直到1970年代中期以后,私立教育才逐渐解禁,1990年代中期以后,私立高等教育才正式获得合法性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赞比亚私立高等教育开始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2003年,位于蒙泽的赞比亚复临派大学(Zarabia Adventist University,Monze)正式注册,它标志着赞比亚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数据显示,到2009年为止,赞比亚已经拥有9所私立大学和100多所各种类型的私立学院。

赞比亚私立高等教育发展之所以步履艰难,困难重重,其中包含了复杂的历史、经济、社会以及私立高等教育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它是赞比亚建设独立现代国家过程的反映,也是其追求教育民主化过程的必然结果。

二、影响赞比亚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因素

(一)日益宽松完善的教育政策为私立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政策环境

赞比亚私立高等教育政策环境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的过程。独立初期的教育国有化政策对所有形式的私立教育严格控制,1970年代后期以后的逐渐放松,1990年代开始转向鼓励发展为主,21世纪初出现真正的私立大学。赞比亚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国家宏观教育政策息息相关。

赞赞新时代篇9

关键词: 体育赞助 2008斯坦科维奇杯 赞助状况

1.体育赞助概念的界定

体育赞助是一种新兴的商业策略,是现代企业营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它是指企业向某一体育资产(组织机构、体育赛事或活动)付出一定的经费、实物或相关服务的支持,在国家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遵循商品价值规律,企业借助所赞助体育活动的社会效应,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的销售,为企业的营销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而被赞助者转让自己的部分权利作为回报,双方平等合作、共同得益的一项社会经济活动。[1]这一活动由赞助方(企事业或个人)、被赞助方(体育组织机构、体育活动或个人)、中介(经纪人及经纪公司)和媒体四个方面共同组成。

2.体育赞助的发展历史

2.1体育赞助的起源及发展情况

据史料记载,美国新英格兰铁路运输公司于1852年向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划船队提供赞助,免费运送他们前去比赛。与此同时大力宣扬此事,吸引了上千名体育迷购票搭乘他们的火车前往观看比赛,从而首开体育赞助之先河。接着2名在澳大利亚做生产的英国人斯皮尔施和朋德于1861年赞助英国板球队到澳大利亚比赛,并借此大力鼓吹,使公司名声大振,额外获利1.1万英镑。正式的、大规模的赞助则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叶的英国,先行者是壳牌、埃索和BP这3家跨国石油公司。它们于1965年总共耗资1000万西德马克赞助1.5公升级的汽车大赛,取得了在参赛汽车上粘贴一圈公司招牌贴纸的回报,从而开创了企业大规模赞助与自身产品有直接关联的运动项目的先例。[2]

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奥运会为体育赞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舞台。1896年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基本经费均来自赞助,通过发行纪念邮票共筹集资金约40万马克。1984年,美国人创造性地将商业运作和“赞助商”概念引入奥运会,实现了奥运会的首次盈利后,企业也终于找到了内涵更丰富、影响力更大的营销载体。

2.2我国体育赞助的发展

我国体育赞助起步较晚,是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下出现的新生事物。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有球类项目的国家队开始接受外国著名体育用品公司的赞助,赞助形式也仅局限于服装等实物形式。

1983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上第一次出现了赞广告,改变了完全由政府财政拨款的运作方式。尽管赞广告收入仅为11.36万元,占全部赛事支出的11.6%,但是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行为的体育赞助在我国开始兴起,2005年在南京举行的第十届全运会上赞广告的收入超过了4亿元。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为我国体育赞助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依据。特别是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明文规定:“国家鼓励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自筹资金发展体育事业,鼓励组织和个人对体育事业的捐赠和赞助。”“在中国境内举办的重大体育比赛,其名称、徽记、旗帜及吉祥物等标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护。”这些规定既确立了体育赞助活动的合法地位,又鼓励了单位和个人赞助体育事业,同时也为赞助者享有作为赞助回报的各种体育无形资产的合法性奠定了法律基础。[3]

3.2008斯坦科维奇杯赞助状况分析研究

3.1 2008斯坦科维奇杯存在的商业价值

3.1.1斯杯是前国际篮联(FIBA)秘书长程万琦先生为了纪念前国际篮联秘书长斯坦科维奇而发动组织的各洲篮球冠军队参加的一项国际赛事,赛事规格高。

3.1.2篮球赛事在中国群众基础好,参与人数众多,受关注程度高。

3.1.3在奥运会前举行,是中国男篮的重要热身赛,主力全部到位,会引起国人一定的关注,姚明伤愈是否复出成为此届斯杯的最大卖点。

3.1.4央视直播4场,录播2场,保持了赛事的传播价值体现。

3.2赞助情况

此届斯坦科维奇杯赞助商分为四个级别:冠名商:理想集团;主赞助商:匹克运动、中国银行、金成集团;供应商:中国移动、英皇金融;服务商:可口可乐、上海大众、浙江永利、浙江传媒。

注:A区指摄像机对面球场长边一侧摆放的10台广告机,B区指与A区相连球场宽边各摆放的2台广告机。

3.3赞助对斯坦科维奇杯的意义

3.3.1赞助对斯坦科维奇杯最大的意义是赛事组织者获得经济利益。

3.3.2现金和实物形式的赞助,为赛事的日常运营提供了必要的经费开支。

3.3.3和这些企业进行合作,也可以提高赛事的知名度。

3.3.4有助于篮球运动的开展,促进篮球水平的提高。

3.4 08斯坦科维奇杯赞助商通过赞助得到回报的意义

3.4.1赞助08斯杯有利于企业、产品和品牌的形象建设,企业借助08斯杯的影响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3.4.2赞助商可以获得赛事组织者在接待票证等诸多方面的照顾,还可以获得利用体育比赛争取发展生意的机会。比如08斯杯就邀请了许多赞助商前去观看比赛,为赞助商之间提供了增进交流的机会,从中挖掘更多的商机,这些回报也是企业期盼的。

3.4.3增加赞助商产品试验与销售的机会。比如可口可乐就借助08斯杯进行可口可乐零度的宣传与销售。

3.4.4有利于企业与政府或社会团体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创造出更有利于企业生存的社会环境,为企业公关及招待消费者提供社交机会,而这是通过一般的纯粹商业所难以实现的。

4.对2008斯坦科维奇杯的赞助进行分析研究

4.1对08斯杯的赞助分析

4.1.1理想集团队的冠名

赞助一支运动队或一项体育赛事可以使企业的品牌迅速传播开来,参与者越多的体育项目,其赞助效益就越好。随着赛事的起伏跌宕,赛场内外的各色新闻的不断涌现,企业形象、产品名称甚至企业文化等都渐渐印刻在万千观众的脑海中,这是其他形式广告所难以达到的效果,这是体育赞助的魅力。理想集团的赞助就是主要看中了这一点,这是他们冠名08斯杯的起因,当然,该企业花费了600万巨额资金才争取到了冠名08斯杯的协议。

理想国际控股集团,是以理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为母体,以房产开发、汽车销售、贸易流通为版块,涉及电子科技、经贸投资、体育事业等领域综合型集团,在浙江省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在全国来说,只能算是一个小的品牌。他们赞助08斯杯的目的就是扩大理想集团的知名度,成为国内知名品牌企业,提高自身的品牌价值。08斯杯通过和理想集团的合作主要是获得经济利益,但是很难进一步提高赛事自身的商业价值,自己的形象很难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4.1.2匹克运动与斯坦科维奇杯的长期合作

匹克赞助主要赞助斯杯现金加实物。匹克品牌主体消费群定位在18―30岁的篮球运动员和篮球运动爱好者,辐射范围为14―35岁的运动爱好者。走品牌国际化路线,发展专业篮球系列产品为主导,以体育公关营销为突破口,致力打造“篮球装备第一品牌”。NBA球星基德、巴蒂尔都是其代言人,斯杯以较高的知名度成为匹克的赞助目标。

匹克与亚洲篮球总会有着良好的关系,与斯杯的赞助是长期合作,连续赞助了4届斯杯,同时在2008年还连续赞助了钻石杯及亚洲篮球俱乐部冠军赛。

匹克通过斯杯的赞助活动开展了与澳大利亚篮球队的合作,澳大利亚女篮在第15届女篮世锦赛上的夺冠也提高了匹克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匹克与斯杯合作是双方共同的愿望,通过赞助活动,支持和推动了篮球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匹克运动提供了一个具有较高价值的宣传平台,实现了双赢。

4.1.3中国银行

通过市场营销来塑造企业形象正日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通行做法,体育赞助是其中一种较好的选择。由于体育代表健康的形象,赞助商便想把这一形象延伸到其公司或产品的形象中去。中国银行赞助08斯杯主要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动机:提升公司形象;提高公司或其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改善公司的公共关系。比如赞助商获得的VIP门票使顾客有机会得到最好的座位来观看比赛,这成为娱悦顾客的较好途径。

4.1.4金成集团

金成集团是浙江省一家大型的房地产企业,赞助08斯杯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知名度及其品牌价值,提高产品的销售。由于斯杯举办地的流动性,金成集团的赞助只是短期的,而08斯杯与金成集团的合作也只是获取经济利益。

4.1.5中国移动

相对于其他营销手段,体育赞助借助体育赛事、体育组织或体育人物等中介,披上了一层非商业化的外衣,体现了一种软性的表现手法,具有一定的隐含性,使受众的防御心理不是特别强烈,而它所锁定的沟通对象面广量大,08斯杯比赛现场观众成千上万,明星效应反响巨大,媒体重视程度高,这些有利条件便于赞助商与目标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伴随而来的是比赛中运动员或运动队积极向上、奋力拼搏、勇于进取的精神对赞助商的形象和产品有增值的效应,从而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8斯杯明星效应表现得非常明显,赛前媒体基本上都在关注姚明能否伤愈复出,大部分的观众也是因为姚明的效应而去观战,由于姚明是中国联通的形象代言人,而品牌代言是有其同行业赞助排他性的,因此中国移动只能通过赞助中国男篮国家队和08斯杯作为突破点。

08斯杯期间,中国移动通过在赞助商场外展区的品牌宣传及在赛场中与观众的互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取得了较好的赞助效果。

4.1.6英皇金融

英皇金融与斯坦科维奇杯有着长期的合作经历,赞助了3届斯坦科维奇杯,其目的就是提高英皇金融在中国的品牌知名度,同时英皇集团派出明星参与赛事活动,借助斯杯提高明星的曝光率,也提高了媒体和大众对赛事的关注程度,而斯杯获得赞助费用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品牌的价值。

4.1.7其他赞助

像可口可乐、浙江永利、上海大众、世贸君澜等,主要以赞助实物、赛事服务、部分现金为主。因此斯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的赞助要低于其他级别赞助商的赞助。这些小的赞助虽然为斯杯的日常运营管理和生活带来了好处,但是对提升斯杯这个赛事的知名度,起不到帮助作用。但由于这些企业想要获得回报也很低,因此斯杯可以和他们寻求合作。

4.2存在问题

4.2.1合作媒体的不确定性。目前斯坦科维奇杯一共举办了4届,合作媒体一共有7家,只有CCTV-5和篮球报与斯杯有长期的合作,而官方网站经常出现更换,新浪是05与07斯杯的官方网站,腾讯是06与08斯杯的官方网站,这也影响到赛事本身的品牌建设。

4.2.2赞助商赞助的短期性。目前斯杯一共举办了4届,加起来赞助商有40余个,当然也有赛事短期性及承办地域性的原因,但是长期赞助斯杯的赞助商不超过5个。赞助商队伍很不稳定,浅尝辄止,一锤子买卖现象比较严重,大部分赞助商把斯杯视为“单一”的事件进行营销,通常的表现是,赞助结束后就偃旗息鼓。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 08斯杯的赞助商数目较多,赞助金额较高,赞助商在资金和服务上为斯杯分担了费用,给组委会的工作提供了较大的便利;由于斯杯是一个纯商业性比赛,斯杯也真正做到了盈利。

5.1.2 08斯杯的赞助商承办地的赞助企业,主赞助商级别的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不多。

5.2建议

5.2.1提高自身的品牌及商业价值,努力保持与赞助商合作的长期性。

5.2.2寻求与知名品牌合作,体现自身的商业价值。

5.2.3寻求更多的商业合作伙伴,不仅要注重经济实力,而且要注重合作伙伴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样才能做到双赢,达到获取经济效益和提升斯坦科维奇杯价值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施芳芳,常德胜.论体育赞助的功能及其发展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5.

赞赞新时代篇10

[关键词] 体育赞助 企业品牌 商业策略

体育赞助是以体育活动为题材,以运营品牌为主要手段,赞助方和被赞助方在法律范围内,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业行为。体育赞助起源于西方,是赞助的主要方式,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体育赞助发生在美国。1952年,新英格兰铁路公司免费运送参加哈佛大学与耶鲁大学的划船比赛的队员,并大力宣传,吸引体育迷乘火车观看比赛,这是体育赞助的雏形。20世纪以后,体育赞助的规模越来越大。吉列赞助了拳击运动后,销量大幅增长;可口可乐赞助奥运会后,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饮料商。随着体育运动的影响力不断增大,体育在赞助作为一种商业策略,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

一、成功体育赞助的经济学原理

1.体育赞助的过程。体育赞助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作用的原理是相同的,即通过作用企业品牌,来提升企业的总体资产。企业品牌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是“与品牌和符号相联系的、附加在产品和服务上的品牌财产”。发达国家,无形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50%~70%(无形资产绝大部分体现为品牌资产)。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和公共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品牌的经济效益将更加明显,体育赞助将有更广阔的前景。一般来讲,体育赞助首先将赞助项目和赞助方的品牌联系起来,通过赞助项目的高关注度提高品牌的报道次数,并赋予品牌一定的个性。由于对体育题材的关注基本出于自愿且热情较为高涨,所以,观众对赞助方传递的信息接纳程度较高。

2.体育赞助的优势。成功的体育赞助具有低投入、高回报的特点。1996年全球体育赞助市场总额高达165.72亿美元。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很显然,如此之高的付出是为了更多的回报。根据有关资料,成功体育赞助的利润是成本的1到3倍。1994年。万事达卡以1500万美元的代价成为世界杯足球赛的赞助商。比赛结束后,万事达卡的体育赞助收益相当于4.93亿美金的电视广告收益,成功体育赞助的收益由此可见一斑。与传统的沟通手段相比,体育赞助还有较强的亲和力。广告是一种公开的试图说服观众付费的信息。功利性强,容易引起受众反感。而体育赞助可以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宣传效果自然贴切,受众容易接受赞助信息。

二、如何进行成功体育赞助

1.科学分析赞助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进行体育赞助。赞助项目的不同特点赋予品牌不同的个性,赞助层次的差别也导致了目标关注的差别。因为大众对赞助项目具有选择性,而赞助方要传递的信息也具有选择性,因此,赞助方必须选择合适的项目去赞助。比如,保龄球的比赛比较适合生产保龄球设备的厂家赞助,赛车比赛的赞助商通常是生产汽车的厂家。实力强大的企业往往选择世界顶级赛事,因为这些赛事能够昭示品牌是全球性的。另外,赞助项目的层次还决定了宣传的广度。可口可乐赞助奥运会,万事达卡赞助世界杯足球比赛,随着赛事的升温,这些赞助品牌随着比赛被宣传到全世界,在全世界范围内创造市场。

2.强化赞助项目与企业品牌的联系。体育赞助的项目本身不会对品牌起任何作用。赞助方必须根据项目特点,强化品牌与项目的联系,这一点往往被众多商家所忽视。《赞助观察》对一组有代表性的用户进行了调查,用来研究赞助活动的效果。结果表明:赞助品牌与赞助项目之间的联系远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紧密。可口可乐连续几年成为NFL(北美橄榄球职业联赛)的指定饮料,但有35%的人认为赞助者是百事可乐,仅仅比认为是可口可乐的人少1%。由于忽视了这一点,虽然体育赞助的经济效益可观,但成功的赞助却少得多。根据《赞助观察》的数据,1984、1988、1992年的夏季奥运会中,在采取措施强化品牌与赞助项目之间联系的58家品牌中,54%是成功的;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27家中,只有4%是成功的。因为赞助项目和品牌是有联系的,正是这种联系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如果不去强化这种联系,必须导致赞助活动的失败。因此,必须强化赞助项目和品牌之间的联系,才能最终提升企业品牌。

3.在赞助项目中多种方式推广新产品和新技术,多角度展示品牌形象。新产品和新技术在体育赞助中有着出奇制胜的作用。在体育赞助创造的良好氛围中,推广与重要赛事有联系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容易得到媒体的大力宣传,使之成为关注的焦点。在重要的比赛中运用新技术和新产品,则效果更加直接,更有说服力。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摩托罗拉公司提供了专门为体育比赛建立的数字通讯网络,充分展示了该公司在通讯领域的强大实力。还有SPRINT公司,比赛期间提供了印有公司标记的高技术耳机,通过比赛对产品进行了很好的宣传。

三、小结

体育赞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活动,只有当赞助者、被赞助者、媒体和中介机构同心协力!密切配合,以体育赞助为平台,结合广告!、促销和公关等其他沟通手段,紧密配合、优势互补地打一场企业沟通战,力争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形成一个企业的沟通高潮,体育赞助要坚持与其他营销活动的整合性,才能创造一个体育赞助的良好效益。赞助商之所以对体育赞助如此情有独钟,乐此不疲,是因为他们深知对体育运动项目的赞助是企业公共关系的主要策略,对于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品牌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其赞助活动的深入,产品会逐步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让他们在物质及精神层面上获得双重满足。可口可乐对奥运的成功体育赞助充分印证了体育赞助的功效之神奇,正是利用奥运赞助,可口可乐于无声中,实现了其追求新闻效应,扩大社会影响,传递品牌信息,加强品牌宣传,联络公众感情,推动社会公益,提升企业形象等诸多商业营销目的。

参考文献:

[1]蔡俊伍:体育赞助的起源、地位和魅力[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1(4):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