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推直选十篇

时间:2023-04-10 09:39:20

公推直选篇1

“组织公推”突出“公”

1.公开党员基本信息,让党员充分享受推荐与被推荐的权利。一八五团在组织“公推”时,首先经过资格审查,将各连队符合条件的正式党员,都列入被推荐范围,把所有党员的概况,在推荐表和建议表中一一列明,并发给连队干部职工,供大家了解和选择。

2.公平对待“公推”情况,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民主决策程序操作。我们以党支部为单位进行“公推”,由党员和职工以无记名推荐的方式,在经过资格审查的委员会候选人初步人选中进行选择,并分党员填票区和职工填票区,将党员票和职工票分开,充分保障党员和党外群众的表决权。经过无记名推荐,按照得票多少,推选出前6位的同志作为新一届党支部委员会候选人初步人选,团党委根据连队选民推荐情况,按正式候选人名额至少差额1名的要求,确定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考察名单,进行组织考察,并将考察名单公示出来。同时,将结果反馈给连队党支部,他们召开支部大会,讨论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上报团党委审批。连队党支部根据团党委批复的候选人预备人选在党员大会上提出,并提交全体党员酝酿讨论,确定正式候选人。

“考察公示”突出“诚”

1.留足公示时间,诚心接受党外群众评议。“公推”后,各党支部按照规定在连队公示栏张贴正式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公布监督电话,并进行为期三天的公示。

2.认真对待反馈信息,在细节中表达党组织诚意。公示期间,团党委认真对待连队职工群众反馈的意见,要求各党支部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党外职工对“公推直选”及候选人的客观评价。

3.及时采纳建议,体现团党委的坦诚。公示期间,有的党员写信给团党委,对最后的“直选”提出建议,希望除了公示候选人基本情况外,应对候选人的业绩、荣誉等有更多介绍。于是,团党委决定增加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在“直选”大会上进行“责任承诺”这项内容,成了“公推直选”SE作的一大亮点。这不仅是党员积极参与“公推直选”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的体现,也是党组织坦诚接受党员建议的体现。

“投票直选”突出“信”

1.候选人讲信誉,真情演说作承诺。在“直选”大会投票选举前,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正式候选人,按姓氏笔划为序,逐个向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作当选后的责任承诺。他们用平实的语言概述了近年来获得的荣誉和取得的工作成绩,可以说是人人深情诉说,个个真情流露。坦诚的自我介绍,庄重的责任承诺,博得了与会党员和群众的阵阵掌声。

2.党员群众讲信义,顾全大局求团结。这次“直选”过程中,候选人得票数全部在半数以上,证明绝大多数党员还是按要求、讲信义、顾大局,没有感情用事、意气用事,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公推直选篇2

“公推直选”,即先由全体选民公开投票推荐初步候选人,然后由党组织根据量化民意,对得票最高的初步候选人进行考察后,产生正式候选人,最后依法定程序选举产生特定公职的人选。这是目前最有中国特色的选举制度改革模式。

中国决策层对民主政治的认识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将发展民主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邓小平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大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同时相应地进行其他领域的改革”。①他还认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②

但长期以来中国改革决策层一直认为改革开放首要的任务是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只有尽可能在较短的时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快的发展速度,才能为改革的长期推进奠定稳固的基础和争取广泛的支持。因此,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其具体实现形式和实际实现程度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历史积淀和政治文化传统的超大规模国家,必须在保持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下,有领导、有步骤地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条件,培育起日益深厚的公民社会土壤,才能为渐进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中国决策层并未忽视选举在民主政治中的基础,在十七大报告中将“民主选举”置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之首,③总理在2010年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将“选举权”置于“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之首,④视为人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因此,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实现形式,已日益成为中国决策层的共识。所谓选举的实质,就是将民意转化为选票,把选票这一量化的民意作为“人民公认”的具体体现。由此,民主政治发展的一条可行路径,就是以选人用人为突破口,从基层的创新开始,渐进地、自下而上地逐步探索。

公推直选的相关尝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农村基层社会的治理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长期探索,成为广大农民学习选举知识,掌握选举程序,养成选举习惯的伟大实践,并推动着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部分地方探索乡镇长的直选或变相直选。

但与村委会选举相比,乡镇长的选举改革实验很快就遭遇到法律、制度乃至政治上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并注定其无法单独前行。从法律上看,乡镇长应由乡镇人大选举产生,而非选民直选产生,四川省步云乡的乡长直选之后,随即在媒体上就出现了对于这一改革违宪的批评。从制度上看,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党管干部”的干部选拔制度,即乡镇长的人选应当由上级党组织推荐或酝酿确定,而非由群众选举产生。从政治上看,乡镇长直选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可能导致乡镇党委权威的相对下降,在乡镇长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之后,由上级任命产生的乡镇党委书记的政治合法性显得相对降低。因此,单纯进行乡镇长选举改革很快就难以为继。

如果说探索乡镇长选举方式改革基本是由地方党和政府主导的,那么,某些地方曾先后出现过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的竞选现象,就是由民众自发推动的。上世纪80年代初和本世纪初,我国部分城市先后出现过普通公民自主竞选基层人大代表的现象,甚至有少数人最终当选的情况。但此类自主参与竞选人大代表的现象,虽不违法,却不符合制度运行的惯例,尤其对党的领导形成挑战,难以得到官方的支持。基层人大竞争选举只是昙花一现。

而“公推直选”则源于农村党支部的“两票制”选举,后来推广到乡镇党委选举。村民自治开始后,由全体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村委会,在程序合法性上显然要大于仅由农村党员选举甚至是由上级党委指派产生的农村党支部,农村党支部因此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干部意见不合时还可能引发冲突。现实问题迫使地方党组织探索改革举措,“两票制”应运而生,即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分两次投票,先由全体村民公开投票推荐初步候选人,然后经上级党组织考察确定正式候选人,再召开全村党员大会投票产生村支部成员。乡镇长试行直选后,乡镇党委也遇到同样的难题,于是也采用了类似的解决办法,在“两票制”基础上发展出了“公推直选”,具体程序是将选举过程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由党内外民众公开推荐初步候选人,即除了组织推荐之外,允许符合资格的党员个人自我推荐、党员与党外群众联名推荐等多种渠道;然后,由党领导的选举主持机构进行“组织考察”,根据量化的民意基础,对初步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组织考察、民主评议、领导酝酿,确定正式候选人;最后是依法履行选举程序,召开全乡镇党员大会或者党员代表大会,投票“直接选举”产生乡镇党委组成人员。

可见,“公推直选”是在基层民主发展带来的外部压力下逐步生成的党内民主形式。从1999 年,四川省青神县南城乡率先开始试行“公推直选”方式产生乡镇党委,随后湖北、江苏、云南、吉林、重庆等省市也陆续进行乡镇党委“公推直选”的试点,并在此基础上,将“公推直选”产生的乡镇党委成员推荐为乡镇政府和人大领导的候选人,依法定程序履行正式选举,一定程度地实现了以党内民主引导和兼容人民民主。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⑤至此,“公推直选”开始引领中国民主发展进程,即“以公推直选实现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此后,公推直选广泛使用于各种党的基层组织的选举当中。已有迹象表明,公推直选有可能实现新的层级突破,2008年贵州省贵阳市公推直选区(县)委书记,以及2010年广东省深圳市公推直选部分市党代会代表和市政协委员的做法,已经显示当前“公推直选”开始向更高层级的地方党委及党代会选举升级。

公推直选成为民主选举主流模式原因探讨

“公推直选”之所以逐渐成为我国民主选举的主流模式,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符合中国国情。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⑥这是最高决策层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为发展民主法治提供的制度空间。“公推直选”中相互联系的三个环节较好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全体选民公开投票推荐初步候选人的环节,使民意在此转化为量化的选票,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组织考察决定正式候选人的环节,体现了党在量化民意的基础上,根据“人民公认”的前提来确定正式候选人,主要体现党的领导;依法定程序履行正式的选举环节,更多地体现依法治国。

可见,“公推直选”是中国共产党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干部选拔制度与自下而上的政治选举制度相互衔接的环节,在传统选拔制度中吸纳了选举制度的元素,使党选拔干部建立在“人民公认”的量化民意基础上,既有助于发展民主,又有助于巩固党的领导。一方面,公推直选将民主选举的程序和形式,如公开推荐、预选、竞选动员、演讲答辩、投票等,引入基层党组织的选举当中,使党内干部和普通党员也开始接受选举民主的熏陶和训练,学习驾驭民主选举的能力;另一方面,公推直选也确保了党对选举过程的政治领导。当前公推直选作为党内选举的改革方式,在引入选举民主程序的同时也延续了党内选举的基本制度和原则,如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上级党委及组织部门有权提名初步候选人,有权对初步候选人进行组织审查、组织考核,乃至进行新一轮筛选、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等。因此,“公推直选”通过将党的干部选拔制度与民主选举的要素相结合,提升了现行选举制度的竞争性和民主化程度,也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和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实现了以党内民主引领并兼容人民民主。

任何民主实现形式只有适合国情,适应了现实各种政治势力的力量对比,才可能持续发展。“公推直选”将量化的民意引入到传统的干部选拔制度中,增加了公职人员遴选的民主程度,同时又锻炼并提高了党驾御选举政治的能力,因而得到最高决策层的重视和肯定,近年来不断推广、升级,逐渐成为中国特色民主选举的主流模式。(作者分别为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教授;深圳大学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6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8页。

公推直选篇3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召开换届选举动员大会后,我社区在第一时间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建立了由各基层党组织书记为成员的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并分为4个联络小组,由各专委主任但任小组长,每组对应联络8个基层党组织,对社区32个基层组织进行了全覆盖。

我们于9月11日上午立即召开了换届选举工作部署会,对整个“公推直选”换届选举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布置,明确了责任,细化了任务。要求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必须掌握好选举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和时间节点操作,确保此次换届选举工作取得顺利成功。希望各基层党组织在选举中规范程序、把握环节、抓住重点,以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此次换届选举任务。

二、周密安排、稳步推进

在社区党委召开工作部署会后,各基层党组织都分别建立了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制定了周密详细的工作计划,梳理清了党员情况,并于18日前顺利完成了民主推荐,32个基层党组织采用“公推直选”方式的有28家,根据选举法差额20%的规定,共推荐出书记30名,委员99名。

9月25日上午,我们又召开了换届选举工作部署会,针对正式选举阶段的操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布置,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在正式选举日前各项工作抓紧不放松,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对不参加选举大会的8类党员再次排摸梳理,全面落实布置好选举会场和工作人员力量,时刻掌握好区域内的选情,并严格按照选举规范程序操作,确保所有基层党组织都一次成功完成换届选举。

为保障此次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各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圆满完成,我们统一为32家基层党组织印制了选票,各党组织盖章后由社区统一进行封存。根据每家基层党组织的正式选举日安排,我们分别落实了联络人员力量,并专门进行了培训和指导,明确了联络员的职责和任务。选举日当天,由社区联络员统一将选票送到当天选举的基层党组织,并宣读新镇党委关于各基层党组织正式候选人的批复,选举结束后再由社区联络员将各家党组织的选票进行封存,统一上交到社区换届选举办公室。

三、总结经验、整改提高

公推直选篇4

关键词: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意义

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是基层党内选举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和实践。先后在四川、江苏、重庆、吉林、河南、湖北、贵州、甘肃、内蒙古等地试点,对此,党的十七大给予充分肯定。它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党在农村的领导和执政地位,而且将会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基层政治生态,进而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指明了方向,因而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的创新价值

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中关键性的创新有两项:一是通过公推产生候选人,公推直选的目的在于扩大党内民主,因此必须注重拓展候选人初选的范围并确保推荐主体的广泛性。基于此,试点地县(市、区)党委依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对竞选乡镇党委书记的资格和条件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必须是国家正式干部,具有科级、副科级等相应级别,并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45岁以下等。然后,普遍采取党组织推荐、个人自荐、领导干部联合推荐、党代表联名推荐等方式进行侯选人初步建议人选的推荐。凡符合条件的党员都可以自荐或被推荐。二是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进行差额直接选举。根据党内有关法规规定,乡镇党委书记全体党员大会党员参选率达到80%以上,选举才有效。为此,各试点县(市、区)采取领导分包支部的办法,进村入户。彻底摸员底数,耐心地组织宣讲公推直选的意义。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进行深入发动。在此基础上,正式召开党员大会进行选举。大会分为两个关键环节,一是由2名候选人分别作竞职演说并现场回答党员或主持人的提问;二是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选举,并当场公开唱票、计票,宣布结果,得票过半数的才能当选。会后报上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办理履职手续。

从上面的两点具体做法中,笔者认为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实现了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时间探索的新跨越,这一跨越对于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乃至整个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开创性价值。

首先,在党内民主选举制度的实践创新上迈出了一大步。主要表现有三:一是改进了候选人的提名方式。与传统的提名方式不同,在公推直选中候选人是在广大党员干部和党组织的共同参与下选出的,上级党组织不再事先确定人选,这样既使更多符合条件的干部有了相对公平的竞职机会,又扩大了在侯选人提名环节的民主。二是拓宽了选举人了解候选人的渠道。传统的选举方式,介绍侯选人的方式过于简单,因而选举投票存在随意性、盲目性,而公推直选通过写主材调研、竞职演说、答辩、现场回答党员随机提问等诸如此类环节的设计,使候选人能更广泛地接触群众,在有机会与党员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的同时,也使党员群众对乡镇党委书记候选人能够有深入的了解。三是变革了乡镇党委书记传统的选举方式。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变过去的等额选举为差额选举,而差额选举是广泛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公推直选确定2名候选人进行竞职,使选举更具竞争性、民主性。第二,变书记由党委会选举产生为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直接选举是更民主的选举。

其次,在干部选任机制的创新上取得了新突破。发展党内民主,关键在于领导干部选任上的民主,只有用人、管人机制民主才能保证党员干部始终做到执政为民、权为民用。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方法,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体系等为重点,创新选人用人方式,规范选人用人程序,让选人用人在阳光下进行。把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体现在透明化运作和通过公开的赛场竞选人上来,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变“关门点将”为“比武点将”,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用“票箱子”击退“潜规则”。既防止了用人中的不正之风,又有效地避免了贿选行为的发生,为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产生了多方面的效应,使选举结果能获得广大党员、群众的认同和肯定,从而在客观上有利于形成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有助于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权威。

二、公推直选的现实意义

公推直选顺应了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和需要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公推直选有利于强化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因而必须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给予重视,从而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把候选人初始提名权交给党员和群众,由党员直接差额选举产生的乡镇党委书记必然能获得党员、群众最广泛的认同和肯定,并取得他们最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威望。

其次,公推直选有利于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保障党员权利,增强党的凝聚力。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举措非常多,其中竞争性选举制度是重要标志和根本保证。而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是属于竞争性选举,体现选举人的意志,赋予广大党员直接选举乡镇党委书记的权利,使广大党员在党内生活中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的过程中,没有上级“内定”,没有领导“打招呼”,没有“暗箱操作”,完全由广大党员、群众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出多数都满意的党委书记,有的老党员发出感慨说:“我入党快50年了,像这样由党员来面对面地投票选举镇党委书记还是第一次。”从而使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真正落到实处,增强了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再次,公推直选有利于领导干部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相结合,防止。由于长期以来,乡镇党委书记实行的是任命制或确认型选举,使得一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养成了只对上负责,导致了和形式主义泛滥。而公椎直选乡镇党委书记,从根本上铲除了乡镇党委书记用人腐败的土壤。乡镇党委书记不再是由几个县委说了算,而且由广大党员和群众的选票决定干部的去留,促使乡镇党委书记更加关注党员、群众的呼声和需求,而不是想方设法地去跑官要官,这有利于杜绝腐败的滋生。而且通过公推直选产生的乡镇党委书记普遍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对待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更负责。即使问题不能马上解决,也要向他们解释清楚。这就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党群关系。

第四,公推直选有利于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在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过程中,候选人要在推荐大会和党员大会上进行竞选演讲,当选后要发表推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诺。为了兑现承诺,更重要的是为了在下一届竞选中赢得民心,当选后的乡镇党委书记想法设法促进乡镇发展。正如笔山镇党委书记白能国说:“我是公推直选出的党委书记,我只能带领群众把工作干得更好,推动镇各项事业的发展,才能对得起组织和群众。”

第五,公推直选培育了党员和群众的民主参与意识。由于封建社会的长期存在,使得中国整个社会缺乏民主意识传统,广大乡镇更是如此。改革开放后,这种状况虽有较大改观,但民主化进程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虽然绝大多数党员都比较热心参与党内事务和关心组织的发展。但如果长期缺乏参与的方式和途径,党员的主体意识就没法表达,民主参与意识就会渐渐变得淡漠、甚至消失。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通过程序民主与实体民主的结合选举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让每位党员手中的选票真正发挥了作用。以此营造的良好的民主氛围保障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民利,唤醒了基层党员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欲望。而且通过公推直选的民主实践,使广大党员群众加深了对民主政治的亲身体验,真正体会到行使党员民利,发挥主人翁作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其角色意识明显增强。可见,党员群众参与公推直选的过程,也是接受民主意识的培训过程。党员在选举过程中经历了党内民主生活中竞争性操作的一次训练,广大党员群众在参与过程中也相当于接受了民主政治学校的一次培训。

第六,公推直选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拓展了农村普遍党员不断获得切实的政治利益的途径,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在新形势下,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民群众身上,就必须积极发展农村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政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和广大农村普遍党员参与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维护和实践他们的根本利益。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就是以多数党员满意为本,让他们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选出他们满意的领头人,这就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他们不断获得切实的政治利益,从根本上拓展了实现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的途径,为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政治基础。

第七,公推直选更能体现党管干部和群众公认原则,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为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落实的组织基础。坚持党管干部,这是我们党的一条根本原则;坚持“群众公认”也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基本要求,公推直选很好地实现了两者的统一。在操作中,党管选拔方向、任用干部条件、选举程序、资格审查、定向把关,把最优秀的人选出来,很好地体现了“党管干部”的原则。同时,让全体党员参加直接选举,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把自己最信任的人选出来,很好地体现了“群众公认”原则。公推直选有效地解决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问题,为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公推直选篇5

实行“四包”,把好宣传动员关。我县在试点工作中建立了县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镇干部包组、村干部包户的“四包”工作机制,派出了由镇、村干部组成的18个工作组深入到全镇18个党支部,采取召开党员会议、上门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等形式,宣讲“公推直选”工作。同时还通过报纸、电视、手机报、会议、公告、公开信、标语、横幅、宣传册等多种载体展开立体式宣传。为做好流动党员的宣传工作,还采取人盯人的方式采取打电话联系、找流动党员亲属联系等方式向流动党员宣传介绍试点工作,使试点的宣传发动工作做到了全覆盖,为“公推直选”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好中选优,把好参与竞选关。县委只确定“公推直选”五云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的推荐范围、任职资格条件、提名推荐和选举工作程序、工作纪律要求等,不定组织意图,不定“调子”,不搞“陪选”。全县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中凡是符合条件人员,县委都要求他们报名参与竞选。同时,为树立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对副科级干部报名参选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职位的和一般干部报名参选党委委员职位的,必须是去年绩效考核为优秀的人员。通过公开报名,拓宽了选人视野,形成了有利于好中选优的竞争局面,报名人数多达67人,为“公推直选”多中选好,好中选优提供了人才保证。

多轮推荐,把好提名推荐关。在整个“公推直选”过程中,先后进行了三轮推荐。第一轮推荐是在五云镇党员代表大会上,所有资格审查合格的报名参选人员,先进行书面述职述廉,并到会作3分钟的自我介绍后,由全体党员代表无记名差额投票推荐各职位的推荐人选;第二轮推荐是推荐人选先进行为期10天的实地调研,再在由县委委员、候补委员,县“公推直选”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五云镇机关和镇属站所全体干部职工,村(居)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和驻五云镇的县以上“两代表一委员”参加的竞职演讲大会上进行竞职演讲之后,由五云镇有关参会人员进行无记名差额投票推荐各职位的初步人选;第三轮推荐是由五云镇党政班子成员,站所负责人,村(居)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对各职位的初步人选进行推荐。通过多轮推荐,改进了干部提名推荐方式,使党员群众能够广泛参与,充分行使民利,把提名权交给了党员群众。

拓宽渠道,把好党员群众知情关。为使党员群众更多了解参选人员的情况,县通过多种途径改进参选人员的介绍方式。首先,在述职述廉大会、竞职演讲大会、直选大会上,要求参选人员先作自我介绍,同时还将竞选人的年龄、文化程度、主要经历等基本情况,以表格的形式印发给每一位参会人员。其次,组织参选人员深入到五云镇所有的村和圩镇有关单位开展调研,要求参选人员调研期间每人至少召开5个以上不同类别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走访村组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10人以上,以此让党员群众增进与参选人员的面对面的了解。再次,在县委全委会上,每位参选人员须先作3分钟的自我介绍和表态性发言。最后,直选大会上,每位参选人员必须回答党员代表的询问,回答各种提问。通过多次对人选情况的介绍,使党员群众及代表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参选人员的情况,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利。

全程差额,确保党员群众有更多的选择权。在整个“公推直选”工作中,坚持差额推荐、差额票决、差额选举,实行了全程差额。在第一轮的推荐中,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党委委员分别是从16名、16名、28名中选4名、4名、10名;在第二、三轮的推荐中,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党委委员分别是从4名、4名、10名中选3名、3名、8名;提交县委全委会差额票决时,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党委委员分别是从3名、3名、8名中选2名、2名、7名;在直接选举时,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党委委员分别是从2名、2名、7名中选1名、1名、5名。通过全程差额,使党员群众有了更多选择机会,能够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意愿。

全程公开,把好监督关。试点工作中,严格按照试点工作方案的规定工作程序、纪律和要求进行,不变通,不走过场,并且通过县人民政府网、县电视台、单位公示栏等载体,将试点工作各阶段的进展情况、各环节人选的确定等情况,全部进行公告公示,同时还分别在县纪委、县委组织部设置了举报电话,把整个工作置于党组织、党员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通过“阳光操作”,使党员群众及时了解“公推直选”各方面情况,保证了“公推直选”结果的公正性。

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把好创新关。从报名到选举,都严格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和有关党内法规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严密组织实施,与此同时,把《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等党内法规同“公推直选”试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了差额选举、竞职演讲、接受党代表询问的新尝试,进而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了试点工作的圆满成功。

实践证明,“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是当前扩大基层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有效途径,应进一步加大探索的深度和广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要分类指导,逐步推广。“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应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切不可搞“一刀切”、“一窝蜂”。一般而言,党员群众的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党员在群众中信任度高,有利于推广“公推直选”并取得成功。笔者认为,一些党员队伍严重老化、党员整体素质普遍低下的乡镇,经济基础薄弱的乡镇,存在较严重的宗族、宗派势力的乡镇,党政领导存在不团结或不团结隐患的乡镇不宜采用“公推直选”的方式进行。

要规范操作,科学设定范围和程序。“公推直选”是一项繁杂而严肃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对允许参选的人员范围和操作程序加以改进和规范。在“公推直选”程序设计上,按照扩大党内民主的本质要求,不拘一格大胆探索,建立规范、简便、易行推荐选举工作程序,降低成本、缩短工作时间,有效防止拉票贿选,创新候选人提名推荐方式,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关系等一些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探索出比较成熟的做法,推进“公推直选”工作深入开展。

公推直选篇6

第二条 社区党支部书记及委员的选任,按照党管干部、任人唯贤、群众公认、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

第三条 党支部书记及委员任职条件:

1、有2年以上党龄的中共党员;

2、组织关系在本街道;

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

4、年龄5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

5、身体健康。

第四条 成立选举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党工委成立公推直选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任副组长。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社区临时党支部要成立相应的公推直选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

第五条 选举办法。此次选举采取书记提名委员的选举办法。党员大会差额直选党支部书记:在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的基础上,确定书记候选人,由社区党员大会差额直选党支部书记。再由书记提名,提出委员候选人名单,经组织考察后,召开社区党员大会上选举产生党支部委员。

第六条 选举基本程序:公告、公开报名、资格审查、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确定候选人、公示、差额直选、选举结果审批。

1、宣传动员(3月15日—3月23日)

要通过告示、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光社区公推直选的目的、意义、原则、程序和操作办法,公开社区党支部书记及委员的任职条件,做到家喻户晓。

3月17日,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宣布本支部的具体选举办法和本次选举的具体工作程序及有关规定。

3月22日,社区居民小组(楼栋单元)要分别召开居民大会,对此次支部选举的有关规定进行宣传动员。选举办法和实施细则要张贴在社区醒目位置,并复印给各党小组和居民小组(楼栋单元)。

2、党员自荐(3月23日—4月3日)

3月23日、24日,党员向社区工作小组提交自荐的书面申请和个人相关材料。自荐的党员应携带个人身份证原件、户口簿原件、学历证明原件及个人一寸照片1张,由本人填写社区支部书记自荐登记表,并由工作小组上报街道领导小组。

3月27日,领导小组对报名自荐的党员进行资格审查,确定初步候选人名单。

3月27日—4月3日,对初步候选人名单进行公示。书记初步候选人原则上不少于3名。

3、公开推荐(4月4日—6日)

4月4日,各社区召开党小组长和居民小组长(楼栋长)联席会议将居民代表名额合理分配给各居民小组(或楼栋单元),并以居民小组(或院落、楼栋)为单位,组织居民群众推选18周岁以上的居民代表150名以上。推选产生的居民代表和社区党员参加推荐大会推荐社区党支部书记。

4月5日召开推荐大会,初步候选人在推荐大会上就自己的工作简历、实绩和主要优缺点等各方面情况作自我陈述(陈述时间不超过10分钟)并回答党员群众的提问。参会代表根据初步候选人的陈述、问答情况及平常的德才表现分别以社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居民群众为单位,采用差额推荐办法进行推荐,按照社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居民群众各占50%的比例,综合计算得票率,依据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考察人选3名。推荐结果当场公布。

推荐大会参会代表必须超过应到会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方能进行;收回的推荐票等于或少于发出的推荐票,推荐有效;收回的推荐票多于发出的推荐票,推荐无效,应重新推荐。推荐1名支部书记。每张推荐票所推荐的人数,多于应推荐人数为无效票。如果出现综合计票后得票率相同的情况,而又必须作出取舍时,则对这部分初步候选人重新进行投票推荐,再按得票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确定考察人选。如再次出现得票率相同的情况,是否再次推荐由领导小组决定。

4、考察公示(4月6日—4月12日)

4月6日,领导小组对推荐大会推选产生的社区党支部书记考察人选进行考察和测评。考察测评范围包括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部分党员群众代表及其他有关人员等。

领导小组根据考察测评结果,报街道党工委确定书记正式候选人2名。

4月6日—4月12日,领导小组将书记正式候选人在全社区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

书记正式候选人应在4月12日前向领导小组差额提出社区党支部委员建议名单3名,领导小组对书记候选人提出的建议人选进行考察审定。

5、 党员直选(4月14日)

正式候选人确定后,社区工作小组分别主持召开社区党员大会,首先由候选人作竞职承诺,然后由社区党员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差额选举,直接选举产生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党员大会有选举权的党员五分之四以上参加投票,选举有效。候选人得票过半数且得赞成票最多者当选。选举结果须由街道党工委审批后生效。

新一届社区党支部书记产生后,即可将其提出的、经领导小组审定的社区党支部委员建议名单提交社区党员大会,由全体党员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差额选举,得票多者当选。选举结果须由街道党工委审批后生效。

第七条 社区党支部干部的监督管理

1、承诺

当选的新一届社区党支部书记应根据自己在党员大会上的承诺与街道党工委签订《任职承诺书》,承诺内容包括社区党支部建设、社区经济发展、充分就业工作和其它社会事业的具体目标,同时将任职承诺书在全社区进行广泛公示,主动接受街道党工委及党员群众监督。

2、动议

新一届党支部书记和委员如任期内未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或有违规违纪现象,或有工作不力、工作业绩与竞选承诺不符等不称职表现,本社区党支部10名以上党员联名提出罢免要求,经街道党工委调查确认罢免理由成立的,则正式启动罢免程序,召开党员大会进行投票罢免。

3、罢免

罢免党支部书记后,按公推直选的办法进行补选。由其提名产生的党支部委员即自动被免职,并按公推直选办法进行新一轮选举。罢免党支部委员后,按基层党组织选举的有关规定进行补选。

第八条 选举纪律

1、选举设唱票人1名、监票人1名和计票人1名。监票人负责对选举全过程进行监督。计票人在监票人监督下进行工作。监票人和计票人经大会表决通过。

2、要严格选举程序,及时掌握选举动态,采取有力措施,杜绝“暗箱操作”、不公平竞争和拉票贿选现象发生。对于违反选举纪律的,要及时纠正,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于利用家族宗派、黑恶势力、“小团体”、非法串联、暴力、威胁、欺骗、贿选、伪造选票等违法手段破坏选举的,以及对控告、检举违法行为的人进行压制、迫害的,要严肃查处;对于采取胁迫和贿选等手段当选的,按规定取消其资格。

第九条 其它

公推直选篇7

一、公推直选的基本内涵

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公开推荐、直接选举”简称“公推直选”。

“公推”是指采取组织推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按照新一届党组织领导班子职数、任职条件,公开推荐基层党组织委员、副书记和书记候选人的办法。

“直选”是指基层党组织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直接选举党的基层委员会委员、副书记和书记。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现状

我们首先通过访谈,得知上海27所高校中有12所高校基层党组织(特别是二级基层党组织即分党委或党总支或直属支部)是通过公推直选进行换届,其他高校或是通过党代会产生二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或是仅仅在党支部中通过公推直选进行换届。

随后针对这12所高校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分A、B卷。A卷由高校党委组织部门负责同志填写,每个高校一份,全部回收。B卷共发放401份,回收有效问卷389份,有效回收率为97%,由二级基层党组织相关成员(包括书记、副书记、委员,参加过换届选举的教师党员、学生党员、群众和派成员)填写。其中教师205人,占52.7%;管理人员99人,占25.5%;学生83人,占21.3%;其他人员2人,占0.5%。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类型多,公推直选的组织工作有一定难度。高校基层党组织有教师党员、本科生党员、研究生党员,还有实验室和办公室的管理人员中的党员。平时工作分散,且流动性大。每年的学生党员毕业、新生党员进校、教师党员出国或出差等学术活动、研究生到企业或科研单位作课题、本科生参加社会生产实践等等,组织全院集中性活动比较难,各类党员之间相互了解比较有限。因此对公推直选的组织工作,特别是培养党员的民主意识,集中党员和群众意愿,提高领导班子民意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研显示,75%认为公推直选的宣传动员工作做得较好,但仍有21.6%认为宣传动员一般,3.4%认为没有宣传动员。49.3%非常了解“公推”出来的候选人,42.7%一般了解,8%不了解,说明还需进一步让党员、群众了解推荐对象的情况。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较多是教师兼职,党员参与学校党的工作的积极性不够。高校为学术单位,高校教师主要工作是学术,党的工作基本属于义务性的奉献。学术发展道路更宽广、更有可持续性,教师要求兼任二级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即使是党总支书记职务,由于条件要求比较高,时间和精力投入比较大,与学术发展的矛盾较突出,竞争人选不多。副书记是专门从事学生工作的专业化干部,可调整余地也很小,激烈程度有限,且知识分子很重视面子,本来就不想当这个总支委员,更不愿意通过竞争进入班子。因此,在加强党员民主意识的同时,还需要有党员的奉献精神,愿意为党员服务、为民主制度建设作奉献,这方面工作任务还很重。调研显示,在上海12所高校中,有9所高校有党员自荐,但基本都是行政管理人员,鲜有专业教师。另外,从教师参与公推直选积极性的角度来说,73.6%愿意主动参与公推直选,24.4%抱着无所谓的态度,2%不愿参与,体现了党员、群众参与公推直选的积极性仍有提高的空间。

(三)学生党员被认可度不够。学生党员占高校党员队伍的大多数,是党员队伍中综合素质较高、颇具活力的部分,对于推进高校党内民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学生党员占绝对多数的选举中,学生党员候选人往往会落选。东华大学刚开始在纺织学院和理学院2个学院试点公推直选工作时,考虑到学生党员比例高,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任务重,经过充分动员和精心组织,在推荐过程中产生了一名学生委员候选人,但最终仍没被选上。较多党员甚至是学生党员认为委员还是教师更有资格担任,教师党员经验丰富、处理问题比较成熟,而学生党员由于年龄尚轻、资历尚浅,还由于毕业工作等原因流动性较强,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调研显示,在12所高校中,有4所高校当选的委员中有学生委员,另外8所没有,说明在占高校党员队伍大多数的学生党员,其候选人往往会落选。

(四)公推直选的后续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在工作中发现,公推直选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从民主推荐到候选人预备人选、最终人选的产生,始终贯穿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增强了班子成员的责任感和危机感,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调研显示,88.4%对公推直选的结果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10%认为谁当选无所谓,只有1.6%对结果不满意。43.2%认为与上一届差不多,19.3%说不清楚,0.5%认为比上一届差。58.6%认为公推直选很好,应该普遍实行,35.7%认为基本可行,只有5.7%认为问题较多。可见,公推直选还是得到较普遍认同。但由于目前各高校都在二级基层党组织中积极推行公推直选,公推直选产生的领导班子任期大多还未满一届,主要抓任前管理,缺乏任期中的监督管理以及相应的考核制度,如当选人职责不到位或者不称职该如何处理等,高校普遍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此外,为了培养干部适应多岗位工作能力,激发队伍活力,学校普遍建立干部轮岗制度。四年多来,东华大学现任学院党总支书记中,从机关轮岗到基层,或是学院之间的轮岗是委任制完成的,选举与委任干部上任后的跟踪反馈考核、选举与委任工作的相关制度需要进一步跟进。

三、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的路径探索

(一)优化选举环境,充分发扬民主

一是保障推荐者的知情权。通过召开面向二级基层党组织书记、党支部书记、各类党员的座谈会、思想沟通会,并通过网站、校园报刊、宣传栏等形式,让广大党员和群众知情、知人、知责。知情,就是让其认识公推直选意义、目的要求和工作安排,增强参与的主动性;知人,就是让其了解党员队伍情况、推荐条件,包括有被选举权党员的情况,确定心中的推荐对象;知责,就是让其认识到参与公推直选的责任和权利,包括参与自荐的责任,激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确保活动的参与率,真正提高公推直选的成效。

二是提前公布推荐职位的要求。个别人在认知上仍是局限于上级党组织对干部的直接任命,认为公推直选是“讲形式、走过场”,有的人还存在观望或从众心理。因此,不能等到要推荐时才公布推荐的职位要求,要在严格纪律的前提下,事先以恰当方式如提前预告等,向参与推荐的人公开所要推荐的职位和必要的资格条件,界定基本的推荐范围,必要时还可根据不同学院特点,明确被推荐对象工作经历、能力特长、工作实绩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这样可以使参与推荐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作较充足的人选比较,不至于因为太突然而抱敷衍应付的态度。

三是科学设计选票。对于公推直选选票的形式和内容,应当精心设计,尽可能反映真实的民意,如可以要求推荐人就所确定的人选写明简单的推荐理由,甚至还可以将选票分成学院党政班子成员、教学科研人员、学院办公室人员、辅导员、实验室人员和学生6类,这样能促进推荐主体增强责任感,认真行使推荐权利。学校党委还可根据不同群体对推荐人选的喜好,对于二级基层党组织委员会的人选的履职条件、职责规范等进行全面、科学地分析,为形成较好的班子搭配打下基础。

(二)进一步改进公推直选的程序

一是公推的次数对选举结果的影响。在调研中发现,在推行公推直选的12所高校中,只有2所高校是组织公推1次产生候选人,其余都是组织2次公推。无论是采用1次“公推”,或者在第1次“公推”基础上进行第2次“公推”,其选择没有科学依据。东华大学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分析了公推次数对选举结果的影响,从已开展公推直选工作的7个党总支的情况来看,第一轮和第二轮对等额选举产生的总支书记和副书记的候选人基本没有影响,对委员候选人影响不显著,无论公推1次还是2次,得到大家高度认可和信任的人总能当选。建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1次公推,简化程序,缩短历程。

二是完善“直选”推荐方式。直选大会推荐方式可以不断创新,既让推荐参与者充分知情,又便于被推荐对象能力的充分展露。目前,在直选大会上,所有书记、副书记及委员候选人要现场自荐,即兴演讲,书记和副书记基本采用等额选举,委员采用差额选举。为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可以尝试书记和副书记的差额选举,设计一些与岗位有关的工作现场,让候选人自愿进行角色扮演,全场投票者现场比较后再进行推选,将干部在“台上讲的”延伸到“台下干的”,从而准确选拔适合岗位需要的人。

(三)进一步扩大公推直选的选举范围

高校公推直选与以前的党内选举的差别之一就是有群众参与初选。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只让部分或全体非党员教师参加,没有非党员学生;有的让部分或全体非党员教师和极少部分非党员学生参加。高校的特点之一是学生人数占全校师生人数比例高,学生党员比例高,学生党员更能了解与体会广大学生的需求,然而二级基层党组织中却鲜有学生委员。因此,要扩大公推直选的参与范围。东华大学从三个方面不断探索,来保障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一是扩大公推的学生参与面,除了学生党员参与公推外,确保每个班级有学生代表,学生代表不少于非党学生数的1/20;二是在党总支委员会的构成原则和候选人的基本条件中明确规定“应包括学生党员代表”,同时说明学生委员任期不受届时限制;三是在组织推荐环节中根据公推得票高低和差额推荐的原则,始终确保学生党员代表在候选人中的比例。从东华大学材料学院产生首位学生党总支委员后,迄今已有3个学院总支委员中有1名学生,体现了占总支党员大多数的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

(四)进一步完善公推直选配套制度

一是完善二级基层党组织委员的选拔任用条件。在高校二级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的过程中,一般正(副)书记作为学校正(副)处干部管理,而委员中一般以院长、副院长为主,正(副)院长也作为正(副)处干部管理,容易造成基层党组织的委员构成和行政班子构成类似的情形。竞争委员需要有相应的副处或正科工作经历,考虑到学院教师居多,东华大学在2013年完善了《处级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具有正(副)高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竞选委员的,可适当放宽条件。通过制度的完善,调动了党员特别是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参与管理党内事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也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如东华大学在改进程序的试点工作中,开始纺织学院公推直选试点无1名党员自荐,而在材料学院党总支公推直选中共有13名党员自荐,并有4名骨干教授被推选为总支委员。

二是灵活使用试用期制度。对公推直选上岗对象特别是正、副书记或者是涉及提级的干部实行试用制。试用期满后,由党员、群众评议,不适合的要通过组织手续或再次公推直选上岗予以调整,要完善能上能下的罢免机制。对当选者实行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定期召开党员大会,由党组织成员在任期中进行述职,结合党员民主评议,对其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评议,凡任期内工作实绩与任期目标差距较大,或群众公认程度低、不胜任的要引入“退”机制,对“退”后的空缺职位再通过公推直选的方法来进行补充,进一步激活基层干部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

三是建立人才储备使用机制。对于公推直选的“落选者”,经过层层筛选,并坚持到最后一个竞争环节,虽然落选,应该说仍是出类拔萃的人才,可以将其列入人才库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待时机成熟后,要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再将其推荐选拔到合适的领导岗位,把后备干部的考察培养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同时,公推直选的过程中发现的其他人才,也要及时纳入人才储备库加强培养。

公推直选篇8

一、主要做法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试点工作有计划按部署进行。今年2月,公司团委在党委和集团团委的领导下,下发了《铁运公司基层团组织“公推直选”实施方案》(日港铁团字〔2010〕2号)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高健为组长的公推直选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开展公推直选的试点单位进行指导,使公推直选工作具有强而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成立了由团委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组成的公推直选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公推直选工作的实施和落实,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2、认真细致做好筹备工作,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团委针对公推直选工作开展情况,特别出台了公推直选工作的推选程序和时间安排等一系列的工作指引,为试点单位开展公推直选工作指明了方向。3月25日上午,团委召集了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召开了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筹备会议,就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的有关问题作了详细解析,并把有关情况及时向公司党委和集团团委作了汇报。会议的召开使团委深入了解到了试点单位开展直选工作的情况,更好地为试点单位解决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问题。

3、广泛开展宣传发动,确保团员青年全情投入。团委联合试点党组织切实抓好宣传工作,通过团委会、生产交班会、点名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在团员青年中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公推直选工作是推动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能为团员行使权利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各试点单位积极加强宣传,进一步营造了浓厚而热烈的团内民主选举工作氛围。

4、严把资格审核关,确保对候选人的公平公正。各试点单位严格按照团委要求,深入调研,全面掌握基层团员队伍情况,引导优秀团员青年参与选举,形成民主竞争的浓厚氛围;其次,广泛发动符合条件的党(团)员,通过个人自荐、组织推荐方式提名候选人建议名单。最初,车站有13人报名参加车站三个车间的团支部书记直选,电务段有9人报名参加段部的团支部书记直选,公推直选试点领导小组对候选人建议名单进行严格审查,全面考核,最终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分别有12人和9人参加。

二、工作亮点

在公推直选大会上,团委采用了特色的直接选举模式,亮点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施政演讲竞选。3月4日和11日上午,车站和电务段召开了团员直选大会,为基层团组织公推直选试点工作拉开了序幕,《团歌》的奏响再一次让在场的代表们感受到青春的美好,候选人限时的施政演讲,包括对企业共青团的认识以及假如当选以后的工作思路做出了清晰的演讲,获得了在场团员代表的阵阵掌声。

2、巧答代表提问。在公推直选大会上,候选人发表演讲后,代表们就企业共青团工作的现实问题向他们作了提问,竞选者临阵不慌、巧妙回答,用流利、诙谐的语言作出回应。即使有些提问让人发难,即使有些回答不够全面,但候选人在台上的表现还是赢得了领导和代表们的肯定。这种互动式的方式使会场的气氛更加轻松,有利于竞选者的发挥。

3、成功选举、上下满意。此次直选团支部书记及委员在集团公司属于试点工作,大会的科学安排和顺利进行得到了广大青年、团市委、集团团委和公司党委的充分肯定。团市委并将本次的活动材料上报了团省委,作了专门报道。

4、团员代表齐聚首,共选“带头人”。参加本次直选的代表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查,审查包括年龄结构、岗位分布等内容,考虑到企业共青团的现状,我们让各单位的党组织书记也参加的投票,并且一票按照三票来计算,每个试点单位各有30名共青团员代表参加了会议,选举会场井然有序,充分体现出一支高素质的共青团队伍。

三、工作成效

公推直选工作历时17天,在这个过程中,团委通过正面的调研和宣传活动、“沙盘练兵”的务虚辅导会,结合各试点单位党组织的特点和要求,顺利完成了公推直选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过程的推进整体即活跃、又稳妥,当选的公推候选人普遍带有“高票得当”的特点,普遍实现了党组织人事意图和团员支持意愿高度一致的试点目标,有力带动了一批在团员当中威望高、政治立场坚定、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强的青年人才成为本单位团的工作的带头人。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活跃了基层团建工作,更好地凝聚、教育和引导了广大团员青年为公司“效率管理年”创造新的青春业绩。

公推直选篇9

一、工作成效

今年年初,县委组织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县委提出了在我县__镇开展公推直选党委书记、副书记试点工作的建议,县委及时研究,5月26日开始着手准备试点工作,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成立组织机构,抽调工作人员。并于6月8日、9日分别在县委和__镇召开了动员大会,同时,通过广播电视,张贴公告,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整个工作全面铺开。先期有27名党员干部报名参加竞选,其中25名干部通过资格审查。6月27日至7月3日,在县委公推直选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下,参选人员到__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活动,并认真撰写了竞职演讲稿。7月19日,在__镇成功召开了公开推荐大会,从25名参选人员中,公开推荐产生了党委书记候选人2名,党委副书记候选人4名。之后,按照组织程序对候选人进行了严肃认真的组织考察。7月25日,组织召开由__镇全体党员参加的直选大会,选举产生了由王学忠为党委书记,刘明江、刘永勤、罗友勤、段明才4人为党委副书记的新一届__镇党委领导班子。整个试点工作获得圆满成功,取得显著成效。首先是强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大胆尝试。此次公推直选__镇党委书记、副书记的试点工作,由过去党内职务直接任命,变为由干部群众公开推荐,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同时,县委只管制定干部标准和任职条件,把选择干部这把“尺子”交给人民,把提名权交给群众,把选举权交给党员,做到了以“绩”选人,以“选”定人,是一次大胆尝试。其次,为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这次试点工作中,采取召开动员会,张贴公告,利用广播电视、书写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公推直选工作的基本原则、范围、资格条件、程序和方法,全面落实了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通过组织定规则,群众来推荐,赛场选良才,进一步拓宽了干部选用视野,改进了干部选用方式,为推动我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了具有实质意义的一步,积累了宝贵经验。第三,发现了一批优秀干部和优秀人才。通过实地调研,竞职演讲,现场答辩、公开推荐和直接选举,为广大干部充分展示才能搭建了平台,不仅通过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强,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了__镇领导班子,而且发现和掌握了一批优秀年轻人才。第四,对试点乡镇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竞选人员在这次公推直选试点工作中通过实地调研,全面了解和掌握镇情村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富有见地的设想,将对__镇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建设性的作用。同时,这次公推直选试点工作,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反映了民意和呼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进一步证明了加强基层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必将对我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充分准备。县委组织部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县委提出开展公推直选__镇党委班子成员试点工作建议。县委对此高度重视,专题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公推直选的基本原则、范围、资格条件、程序和方法。为确保工作稳步推进,县上专门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胡瑞安同志任组长,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宗佑,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继荣同志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公推直选领导小组。并抽调15名工作人员参与具体工作。在县委的领导下,结合我县实际,经过反复酝酿,县委公推直选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科学规范,程序完备,操作细致的《实施意见》。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后,县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此项工作。县上领导及领导小组成员亲自参与指导公推直选工作,并时刻关注工作动态,多次深入试点乡镇指导工作,研究解决具体问题。__镇党委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确保了较高的参会率和后勤保障工作的全面到位。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准备,为推动整个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组织,广泛动员

公推直选试点工作,是我县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基层政治文明建设的大胆探索,其意义影响深远,如何搞好组织发动是整个工作的关键。县委公推直选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实施意见》要求,认真研究,精心部署,扎实工作,确保了整个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广泛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认识。试点工作一开始,分别在县委一会议室和__镇召开了全县公推直选__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动员大会和__镇党员干部群众动员大会,对公推直选__镇党委书记、副

书记试点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和动员。之后,又通过公告、印发宣传资料,广播电视宣传,刷写标语,挂过街横幅,召开党员会议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基本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都明白了开展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以及此项工作的程序、方法、步骤和内容,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赢得了广泛支持和党员同志的积极参与。党员干部踊跃报名,共有27名党员干部报名参加竞选,涉及乡镇机关,县级机关及事业单位。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参与热情极高,无论是动员会,还是公开推荐,直选大会参会率均在95%以上,远远超出意料之外。二是认真研究工作方案,夯实工作责任。根据《实施意见》要求,县委公推直选领导小组对每个环节工作均认真研究,严格把关,制定具体翔实、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在实地调研,公开推荐,直接选举等几个关键工作环节中,分别研究制定了《实地调研工作方案》,《公开推荐大会筹备方案》、《公开推荐大会选举办法》《直选大会筹备方案》、《直选大会选举办法(草案)》等,对具体工作职责和任务做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夯实了工作责任,明确了工作任务。

三是认真谋划,把握各个环节工作。试点工作共分宣传动员、资格审查、实地调研、公开推荐、直接选举等八个程序,每个环节的工作都非常重要。作为试点工作,先期没有任何经验和方法值得借鉴和参照。因此,在每个环节,我们都广泛讨论,认真研究,全面谋划,力求面面俱到,万无一失,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扎实认真开展工作,确保各个环节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三)积极参与,密切配合

在县委公推直选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级、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密切配合,有力地推动了公推直选试点工作。各成员单位克服一切困难,积极投入到各个工作环节,纪检部门始终坚持对试点工作的全过程实行严格的监督,保证了整个工作的公正性;宣教部门除协助搞好宣传动员工作外,还承担了试点工作的跟踪报道;人事、公安、卫生防疫等部门均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积极参与配合,做了大量工作。参加竞选人员怀着展示才能的平常心态,积极参加实地调研,认真撰写竞职演讲稿,提出了许多推动__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行性建议,既展现了不甘人后的竞争意识和又充分展示了自身的聪明才智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为广大干部群众奉献了一出精彩的好戏。作为试点乡镇,__镇党委大力支持配合,精心组织实施,保证了动员大会、公开推荐大会、直接选举大会的如期召开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__镇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权利,积极参与公开推荐和直选大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有力推动了试点工作的开展。

(四)坚持原则,严明纪律

这次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由过去党内职务直接任命,变为由干部群众公开推荐,党员大会直接选举,目的是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充实到镇党委班子中来,进一步改善和优化领导班子,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政治任务。如何坚持公开、透明、公正严明的工作程序和纪律,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标准,严明程序,严肃纪律,保证了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从制定方案到实施选举,都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让干部群众充分发挥知情权、参与权、行使选举权和监督权。为严肃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县委专门制定了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纪律规定,成立了监督组,对试点工作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同时,还设立公布了监督热线电话,整个工作都置于各方面的严格监督之下,确保试点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提高了透明度。

(五)大胆实践,创新工作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公推直选工作领导小组始终保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动各项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运作。具体工作中,既认真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又注重不断总结经验,实践创新,体现了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为今后我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取得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1、领导重视,组织严密,密切配合是试点工作成功的保证。这次公推直选试点工作在我县尚属首次,是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又一次重要尝试和探索。各级领导非常重视,认真研究工作方案,制定工作细则,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精心安排部署,各相关单位、试点乡镇、广大党员群众密切配合,积极参与,扎实工作,确保了试点工作的圆满成功。

2、坚持公平、公开、公正是取得试点工作圆满成功的关键。公推直选试点工作把选拔干部的“尺子”完全交给党员群众。要用好这把尺子,关键要充分发挥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具体工作中,我们把各个环节均置于各方面的监督之下,坚持工作原则,严格工作标准,严肃工作纪律,执行工作程序,真正做到了公开透明、公平竞争,保证了整个工作的公正性、严肃性。也正因为如此,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和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的热情,有力地推进了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

3、进一步拓宽了选人视野,广辟知人渠道,变“伯乐选马”为“赛场选马”。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迫切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公推直选__镇党委领导班子,变过去党内职务直接任命为由干部群众公开推荐,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实践。通过“组织定规划,群众来推荐,赛场选良才”,进一步拓宽了干部选用视野,改进了选用方式,为广大干部充分展示才能搭建了平台,提供了良机,打破了人才的部门、单位所有和行业、职业限制,不仅让群众选出了自己满意的人选,改善和优化了领导班子,而且还发现和掌握了一批优秀年轻人才。这无疑对我们干部人事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4、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基层民主,是推动基层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这次公推直选,县委只管制定干部标准和任职条件,只管资格审查,只管选拔程序,不定调子,不划框子,不定人选,把党的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这把“尺子”真正交给人民,把提名权交给群众,把选举权交给党员,这是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具体体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异常高昂。对于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工作条件艰苦的边远山区乡镇,短短几天在全县范围内就有27名干部报名参选实属不易。党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也出乎人人意料。在6月19日酷暑难当的公开推荐候选

人大会上,全镇应到会174人,而实到会157人;6月25日的直选大会,虽是降雨天气,道路泥泞难行,全镇338名党员就有329名顶风冒雨参加了会议,其中不乏白发苍苍的拄着拐杖的老党员。在现场提问过程中,党员同志频频举手发问,主持人虽几次宣布提问时间已到,但大部分党员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有好多党员是从打工的外地提前赶回来,参加直选会议的,其热情可见一斑。试点工作的圆满成功,也充分反映了广大党员群众较高的素质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也充分说明推动基层政治文明建设是受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欢迎的。5、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这次公推直选出的__镇党委领导班子,无论年龄结构、学识水平,还是聪明才智、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和改善,这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求变的心理,说明了他们不仅仅是需要一个“稳妥”的政府,而且更需要一个“创新”的政府。在竞职人员的演讲承诺中,更多的是涉及为民办实事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话题。从党员群众提问的内容上看,全是涉及具体内容的实事、小事和新知识新技术等,他们关心的是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谁当选后如何为民服务,有何作为。从这些方面不难看出,广大人民群众不再欢迎“要我做什么”工作型政府,而迫切需要“我要做什么”的服务型政府。

公推直选篇10

[关键词] 机关党组织;公推直选;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0)03-0022-03

如何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以下简称“公推直选”)的要求,不断扩大机关基层党组织的直接选举范围并创新制度,使机关党建“走在基层组织建设前头”,是机关党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就目前机关党组织“公推直选”涉及到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推动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

难点一:党员公开推荐或个人自荐的氛围尚未形成

候选人的提出和确定是机关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由于机关所特有的超稳定科层结构和组织意志至上的习惯思维定势,多数党员仍囿于积习已久的“党组织提名――征求党员意见――确定初步候选人”的选举方式,并在组织提名的人选中进行极其有限的选择。而实际参与民主的意识和能力与扩大民主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党员公开推荐或个人自荐的提名氛围远远没有形成。以深圳为例,市民政局32个支部“公推”出的候选人共75人次,这其中只有1人次是党员联名推荐,其他74人次都是由各党支部推荐的,一个自荐的都没有。[1]这样的现象在各级机关内可能为数不少。究其原因,不少党员对“公推直选”的想法不一,有的不愿“出头”,担心自荐会遭致非议,更担心组织上会对自己有看法;有的怕推上了选不上,会被视为群众基础不好,影响自己今后的进步;有的觉得机关党务是“兼职”,工作难以见到成效,又难以纳入个人年终绩效考核,辛辛苦苦忙到头等于“白干”,“白干”还不如“不干”;有的甚至认为公开推荐是组织内定的人选出来走走程序、摆摆样子而已,以致在组织动员时,往往表现出被动和漠然的态度,党员公开推荐的或个人自荐报名的寥寥可数。

要改单一组织推荐为“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必须着眼于理顺和完善党员主体授受机制,使真正来自于党员的委托并接受党员的监督。一是要积极引导。以党内推荐过程公开化、民主化的视野,从满足机关广大党员自我实现的要求出发,塑造党员的政治理性,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选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营造充分尊重个人意愿、突出自愿参与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使全体党员成为党内民主的主要参与力量,既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又严格履行应尽的义务,以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出于公心,客观公正地履行推荐机关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职责。同时,要完善真实反映选举人意愿的党内选举制度,淡化推荐提名过程中过于强调体现组织意图的片面做法,把领导干部的“暗示权”约束在可控的范围内,切实保障广大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二是要公开透明。在换届选举时,坚持做到对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名额、任职资格条件、标准和任职要求、构成原则、提名资格和条件、酝酿推荐办法和程序等在党员大会上公开,严格按程序产生候选人建议人选。上级党组织应根据有关规定对候选人建议人选进行考察和公示,并进一步将考察、公示的内容和范围向候选人所居住的社区延伸,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意见,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

难点二:认知标准上存在差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级党组织通常会从干部队伍建设的全局考虑,从基层总支、支部成员的年龄、性别、性格、知识结构、能力互补等要素的合理配备去推荐候选人,有时也会从“人事安排”的角度考虑。而党员群众更多的是凭直觉,从能力的强弱、办事热情的高低、亲和力的大小等方面考虑,出现两者认知标准不一、想法不一的矛盾是必然现象。此外,在公开推荐中,究竟多少党员的推荐才能视为有效,推荐数占到党员总数的多大比例,才能称得上是体现党员群众公认,才能有资格确定为候选人,没有一个相应的参照系数和实施细则。

事实上,上级党组织认可与党员群众认可是互为条件、互相影响的。党员群众公认是上级党组织认可的基础,上级党组织认可是党员群众认可的民主集中,是党管干部原则的体现和运用。只有把上级党组织认可与党员群众认可有机地统一起来,求得一致,才能真正做到让既体现组织意愿、又被大多数党员群众认可的党员成为候选人。为此,一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党管干部,增强组织资源配置机制的活力,党组织应把着眼点切实放在优化基层党组织成员结构和造就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上,把选人用人聚焦到内在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群众公认度高、工作能力强、热心党务工作的优秀党员上。要为党员的发展提供条件,创造环境,使党内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不断涌现。二要科学设置底线。合理的底线,是判断一个候选人的群众基础最直接、最客观的衡量指标。但是,群众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与人际关系有关,与候选人和党员群众的“感情”有关,与候选人的个人魅力和活动能力有关。为便于操作,应合理设置票数底线,并正确分析和运用好得票结果,做到不简单以票取人。一般情况下,本部门3-5名以上党员联名推荐的,可列为候选人预备人选;被推荐人的提名数达到党员总数二分之一以上的,可确定为正式候选人。三要建立择优比选机制。上级党组织应依据“党管干部”原则,用科学的制度、规则、程序对推荐数靠前的几名符合条件的候选人,结合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进行比选。并坚持将推荐结果与党支部(总支)班子建设需要相衔接,既充分尊重民主推荐结果,又综合考虑支部班子的结构需要、干部的发展潜力以及干部个人条件与职位的适应性和匹配程度,好中选优、优中选适,确保民主选举的良性运作。

难点三:竞争性选举略显不足

推行公开竞争型选举,是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标志。党内选举的竞争性不足,是机关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中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难点。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竞争的起点不一。由于“公推直选”仅适合本部门党员中的选任,其他部门的党员不可能跨部门参与竞争。即使本部门党员,由于职务上高低的差异,限制了一些有培养前途、热爱党务工作的年轻而没有行政职务的党员与带“长”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平等竞争。若有个别党员勇敢地站出来挑战,他的处境会变得相当微妙。二是差额选举的数量过少。现行的差额比例,均“为应选人数的20%”。现在基层机关党总支、支部的组成一般都是3-5人或5-7人,就是说差额的比例仅有1人。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比例显然太低,难以给选举人充分的选择余地,也不利于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即使书记、副书记进行差额选举,在安排差额候选人上,也往往人为地将职级较低的党员干部设定为“陪选人”,或者反复多次“做工作”确保领导当选,使“差额”变成了实际上的“等额”,进一步削弱了选举的竞争性。一旦出现选举结果与内定的“差额”人选不一致时,便进行组织干预,事后对当选者采取组织调离措施。

实现真正的竞争性选举,一要构建新型的领导者与没有担任行政职务的党员的关系。明确规定,在党内,无论职务多高、党龄多长,每个党员都是平等的,都可以参与党的工作,共同管理党的事务。从根本上说,只有这种体现党内民主本质的平等发展、平等参与的观念真正融入机关的党内选举并化为具体的制度,让有可能经过规定程序成为候选人的优秀党员脱颖而出,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公推直选”才会真正富有生命力。鉴于《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书记一般应由本部门党员行政负责人兼任,也可以由同级党员干部专任”,以及上海在贯彻全国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时明确要求“在地方党委层面,一般由市、区县委常委兼任市、区县机关党工委书记;在部委办局层面,由部门领导班子中的党委(党组)成员兼任机关党组织书记”[2],除区县、部委办局机关党委书记这一层面,暂不宜进行“公推直选”外,机关设置的专职副书记和基层支部书记产生方式上可以积极探索建立“公推直选”机制,鼓励没有担任行政职务的党员在直选中与带“长”的党员领导干部平等竞争。应当看到,实行规范严格的差额选举制度,无论哪个候选人当选,都是民主选举的结果,都应当予以充分尊重。但由于“公推直选”无法完成干部的提拔,对个别没有行政职务的党员在“公推直选”中被选为书记或副书记的,为了工作需要,应按照“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行干部职级与待遇挂钩”[3]的要求,考虑在其任期内享受某种相称的待遇。如因不称职被罢免或在下次选举中落选,其享受的待遇即行取消。由于选举结果的不确定性,对个别落选的原担任党组织负责人的领导干部,组织部门应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有关法规,对其重新考察,可进行调离、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等组织处理。二要搭建个人自荐、公开述职的合法平台。改进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党内选举竞职方式,建立候选人之间公开竞争和比较的平台。可通过会议述职、现场演说、互动交流等形式,让候选人采用符合党内规章的方法介绍宣传自己,当场进行述职,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提出自己的任职优势和对新职位的工作设想,向党员承诺如何开展工作,有哪些具体措施,回答选举人提问和质询,这样不仅可以使党员直接了解候选人,还可以增强候选人的责任感,自觉接受党员的选择和监督。三要适当增加差额比例。有差额就必然有竞争,要把差额原则贯穿到推荐提名、酝酿考察和票决等选举工作的全过程,以增强选举的竞争性。为此,必须适当提高差额比例。在操作过程中,各部门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笔者认为,差额的比例一般应以40%-50%为宜。也可以不设置比例,先进行“海推海选”式的竞争性差额预选,然后在差额预选的基础上实行等额选举。

难点四:党组织负责人任期稳定性差

保持机关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及其成员任期内的相对稳定,才能“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贯穿机关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完成本部门各项任务中的协助和监督作用”[4]。对基层党组织的任期,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少单位以中“在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基层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上级党的组织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调动或者指派下级党组织的负责人”为由,对机关党组织负责人在任期内频繁调动,以致任期不满成了常态,任期满反成为例外。选任制干部任期内的频繁交流和调整,既损害了党内民主授权的严肃性,也不利于“公推直选”的持续推进。

从一定意义上讲,任期制是对选民选举权的一种直接尊重。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必须切实尊重广大党员的选举结果,维护党员大会的权威。为此,一是要严格执行任期制。严格规范因交流和特殊需要而调动“公推直选”干部的行为,是调动党员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性,使“公推直选”取得应有的效果的有效保证。尽管担任机关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多为该部门的副职领导干部,不至于对部门工作产生重大影响。但对他们的频繁调动,既不利于保持党建工作连续性,也不利于干部竞选承诺的兑现,其折射的是干部队伍的不稳定、工作作风的不扎实和党员群众的不满意。组织部门应坚持干部任免调配与依法管理相统一,规范干部任期,对当选的干部,原则上在岗位上干满一届方可调离,积极营造党务干部静心谋事、专心干事的良好环境。对“公推直选”出来的干部,个别确因工作需要调动交流的,应对其调动原因进行通报,并履行应有的程序,提交全体党员大会投票表决;书记的调动,应明确有人或临时主持工作,直至下次选举产生正式书记。二要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目前,不少部门将民主创新的重点放在如何选举产生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相对忽视直选后的管理。这个问题如不引起重视,直选的成果就难以巩固。为此,必须研究制定“公推直选”的党组织书记及其成员的管理办法,完善目标管理制度、评议考核制度、质询、罢免淘汰制度等,通过制度规范机关基层党组织领导成员的责任和行为,使其保持蓬勃朝气。弹劾、罢免制是选举制的自然延伸,是选举制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定期召开党员大会,由党组织成员任期中进行述职,并结合党员民主评议,对其履职践诺情况进行阶段性评议。当出现候选人当选后不履行竞选承诺,党员满意度不高的,应随时警戒,督促其限期整改。对整改成效不明显的,应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当出现候选人当选后失职、不正当利用权力等情况时,就需要运用弹劾、罢免制度,解除当选者手中的权力。

参考文献:

[1]深圳采取“公推直选”方式选干部“黑马”频出[N].南方日报,2009-06-26.

[2]上海组织工作,2009,(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