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十篇

时间:2023-03-23 09:13:16

风雨飘摇篇1

赞美一个莫名其妙的故事里,似乎最后的结局都会给人一个清晰的交代,也许那些故事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莫名其妙的,他们只是后来发展着故事的脉络就开始变得支离破碎。也许在那样的情节里很多东西都变得渐渐的模糊而不清晰,你曾经想要去寻找更多的梦想,可是在那个地方很多东西也变得暗藏黑暗,里面波涛汹涌。

也许在非常漫长的远方,我们一直都觉得这些他们的黑暗其实从来都并不虚假。假如我们还是认为那些动物城都不在我们心目中想的那么明白。或许在那些故事当中成长的年轻人物,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所处的境地,他们只是以为自己在一个非常正常的世界里健康成长着,却不知道自己承担着怎样康复重任的使命。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也许在那个遥远的地方,你会看到白雪皑皑,春风万里。一开始你对那个神秘的国度没有任何的期待,只是因为你并没有了解它的存在,它的意义。后来你知道这个世界充满着十足的可能性,无论在什么样的地方都会有不一样的存在发生着他们会给这个社会给这个世界增添光彩。

风雨飘摇篇2

下午开始了两天的月假,这两天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已经是挺多的了。而我为了省下坐三轮车的五块钱,最后选择了走路,独自一人撑着一把借来的小伞去往车站。等我到了车站时,我背后的书包早已湿透了,所幸包内的东西没有湿,这已是万幸;尽管鞋子和裤子也有一点湿,却很开心,至于开心什么我也不知道,我也并不去想。

回家的路是坎坷的漫长的,但正因如此我们才更期待家的感觉。

那么家在何处?家,不在某处,而在心中,心中有家,亦可四海为家,不过我们有牵绊的人,正是我们的家人,所以我们的家便只在一处,家人的所在之处。

在车上,我静静地靠在车窗上,静静地看着窗外的世界,雨雾遮山,田里的农作物依稀可见,一切朦朦胧胧,极富诗意。我在想着是否这便是我们的人生,前路还一无所知,只有往前走,一切才会柳暗花明。如若原地不动遥望远方,便会雾里看花花非花。

雨滴落在车窗上,每一滴都流出不同的轨迹,最后汇聚一起,这或许是它们表达自己生命的方式。

四月,我守口如瓶,情如碧玉无瑕。

白马过隙,曾经还只是高一的我们,如今,还有一个月便要高考了,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十二年的学习生涯彻底的宣告结束了。曾几何时,我们感觉学习太过漫长,盼望着快点毕业,而如今,我们真的要毕业了,要各奔东西时,却又不舍。时间太过匆匆,我们来不及感伤,来不及说一句珍重,时间便以远去,不曾回头。它是如此的残酷,连短短的一句话都不让我们表达。

情之所至,生命所爱。

我只能如此和自己说,我无法把心中的每一句话,从头到尾的说给他人听,我不能。一切我只能用情之所至,生命所爱,八个字来概括。

当两条平行线还没相交,一切都还没有交集,所有的所有都还没有开始。

在很早之前,当平行线相交时,所有的思念开始登台,所有的联系再也断不了。

五月还未到来,我便知道,五月和四月一样,终是风雨飘摇,温柔也在。

温如朝阳,柔如流水。

即使五月风雨飘摇,时光悄然地流淌,心中的一切都还没来得及表达,一切的伤痕还没有愈合,显尽了苍凉。

那有如何?

风雨飘摇篇3

从辉煌走向破败,从破败回到新生

济南府学文庙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北临大明湖,临近芙蓉街等老城街巷,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始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到民国时期,不同规模增建、重修达三十余次。建筑群坐北朝南,布局严整,规模宏大。据考证,目前分布在全国已知的文庙中,除山东曲阜孔庙、江西萍乡文庙、南京六合文庙、苏州文庙外其他大多数文庙始建年代都晚于济南府学文庙,可见济南府学文庙地位之重要。

通过历城县志所绘府学文庙全景图可以看到,整个府学文庙的建筑群规模宏大,颇为壮观。但是到了民国时期,府学文庙便逐渐败落。解放后至今,不仅文庙内的众多碑刻流失,大部分建筑也陆续被拆除,仅存大成殿、泮池大成门,影壁和更衣所五座原文庙建筑物。除了1965年,1982年和2003年济南市文物部门对其进行过小规模的抢救性维修之外,建国以后,府学文庙没有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维修。

2003年2月,在济南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市文化局副局长崔大庸向大会提交《关于迁出大明湖路小学等单位修复府学文庙的建议》。同年9月,山东省文史馆馆员蔡凤书、韩明祥等九人联名给省领导写信建议修复府学文庙。2004年,济南市相关部门开始制订修复方案。2005年9月10日,济南府学文庙千年大修启动仪式在文庙大成殿前举行。文庙建成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工程就此启动。文庙“千年大修”是我市最重要的文物保护工程,受到了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维修进程也受到泉城市民的广泛关注。

2006年10月,大成殿的修复基本完成。2007年6月9日,大成殿以南的建筑群基本完工,并向公众开放一日。2007年底,随着大明湖路小学搬迁结束,大成殿以北原教学楼的拆除及文庙建筑重建工作正式展开。2009年2月,尊经阁木结构完工。

多项措施保护文物

文庙“千年大修”工程十分浩大。为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工作人员采取了不少新的文物维修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对大成殿进行“落架抬升”大修。维修中的另一项重要措施就是罩室的搭建。由于大成殿的木制构件腐蚀较严重

为了避免在维修过程中遭受更多的损失,专家们决定在对大成殿进行“落架抬升”前先加盖一个罩室。专家表示在文物维修中使用罩室在我市尚属首次,成本虽然较高,但对保护文物却大有好处,因此值得推广。

另外,在大成殿“落架抬升”的过程中,所有建筑原料都被编了号,在复建的时候又原样恢复,而部分已腐朽的材料则用新料代替。修复过程中的重要步骤都经过文物专家的论证。

考古发掘为恢复文庙历史原貌提供证据考古一般是对地下文物进行发掘,而在文庙的维修过程中,工作人员也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这些考古工作的成果,为最大程度恢复文庙的历史原貌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2005年9月,工作人员对大成殿进行了“屋面考古”。这次“考古”一是考察瓦背下的灰背层,对其层次年代厚度和成分进行详细分析,二是对大屋顶进行了考察研究。“屋面考古”为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材料运用和建筑形制恢复屋顶原貌打好了基础。

2005年11月,在大成殿墙体的拆除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块由清朝雍正皇帝亲笔题写的御匾。这块匾破损严重,拼接起来后推断,匾额上刻的应该是“生民未有”四字,匾上还有“雍正御笔之宝”的印章。它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济南府学文庙的价值和档次。

2006年10月,工作人员在大成殿南边发掘了十余块明清时期的残碑,这些碑刻的规格都相当高,其中一块碑首是雕龙碑首,另外两个碑座上都雕有双龙戏珠的图案,可见当时朝廷对文庙的重视。与此同时,大成殿以南、泮池以北的考古发掘又发现了文庙牌坊的基址。从发掘出来的基址看,文庙牌坊应为六柱五楼的木结构建筑,还横跨玉带河,相当雄伟。基址的发现,为文庙重建雄伟牌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泥塑孔子像,文庙重建的“魂”

说起府学文庙重建中的亮点所在,应该就是大殿及东西廊庑中的泥塑了,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文庙重建的“魂”。泥塑的人物造型是孔子,四配,12哲人及其众弟子,整个工程则由沈振宇和他的父亲带领他们的学生共同完成。沈振宇和他的父亲是民间艺术家中,特别是泥塑工艺中的佼佼者,其父亲沈老爷子今年已经六十六岁了,经他手的重点工程就包括1983年灵岩寺中所有泥塑的工程制作,他可以称得上是泥塑工艺中的大家。

据沈振宇介绍,泥塑这门艺术要论起历史来的话,甚至比欧洲的文艺复兴还要早,时至今日,工艺流程如此严格的民间艺术已经不多了。可以说,泥塑的整个过程十分复杂,从最初的木质结构到制作完成,都是按照中国传统工艺来进行的。沈振宇介绍,泥塑制作初期,需要用木头支起架子,用黄土、煤、泥等材料按照人体的比例来制作,因为泥塑的人物众多,还要经过有关资料的查阅和认证之后,根据文武将不同的动作性格形态来制作。最后需要找外型,边塑边压干修微,最后等待泥塑的风干,而这个过程几乎需要经过一整个春夏秋冬。当泥塑干透之后还要进行再一次修整,用细砂纸打磨后再打上一层腻子,表面贴一层防风纸,随后便是给泥塑上色。沈振宇表示,给泥塑上色也是中国传统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艺术工艺,大家可以发现,所有的泥塑工艺都会保持很长时间不变色。在采访中我们也发现,所有泥塑的颜色鲜艳却不失主色,沈振宇介绍,所有雕塑的颜色除了绿色等色调外,都是依靠中国传统工艺的方式――用鸡蛋清调配的,因此经过层层工艺的保护,才能保持泥塑长时间不变色。

采访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特点,就是孔子像与以往印象中的形象有点差别,对此,沈振宇介绍,这次孔子像的塑造是有原因的,1991年大明湖路小学维修校舍,出土了一块重要的石刻,即“宣圣遗像”碑。此碑原立于大成殿附近。碑颧题小篆“宣圣遗像”四字,碑题记为“吴维岳摹吴道子笔宣圣像”,正中阴刻孔子行教像,右侧中部下刻隶书“吴道子笔”四字。所以说,此次孔子像的塑造是按照吴道子对孔子的画像为基础,秉承历史资料记载制作而成的。此外,沈振宇为了做好府学文庙的泥塑工程,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向很多专家进行了请教和探讨,目的就是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文庙,孔子及其众弟子的塑像也根据上世纪20、30年代遗留下来的珍贵照片为基础进行了塑造。

风雨飘摇篇4

陈丕显、曹荻秋主政上海不久,以在《文汇报》上发表《评新编历史剧 》为先声的“”便展开了。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陈、曹身置众多矛盾的旋涡之中,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苦苦支撑。然而,随着1967年2月“上海(后改为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上海市委、市人委的工作被彻底停止。至此,除了马天水、王少庸等投靠、反革命集团的少数人外,绝大部分领导干部都身陷逆境,,历经了长达10年的磨难。

从文章发表到“炮打司令部”

的《评新编历史剧》尽管是在上海起草修改的,起步也较早,但当时除柯庆施和外,上海市委、市人委的大部份领导干部都不知情。在报刊上公开点名批判一个直辖市的副市长,不管其内容如何,首先已经违背了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因为当时中央规定,公开点名批判一名副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必须经过的同意。因而,当姚文发表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市市长、中央文化革命领导小组组长的彭真十分不满,指责上海市委“连个招呼都不打”、“党性到哪里去了”。此时,由于陈丕显、曹荻秋对姚文发表的背景不了解,面对这样的指责只能保持沉默。

其实,姚文的发表是经同意的。文章发表后,一直在观察全国的反应。但是,在近10天的时间里,除华东地区的《浙江日报》、《新华日报》、《安徽日报》、《江西日报》、《福建日报》等少数几家报纸外,全国各地的报刊均未转载。大怒,指示上海加快出版姚文的小册子,用“小册子打北京”。至此,北京市委再也顶不住了,11月29日,《北京日报》与《报》同一天全文转载了姚文。11月30日,《人民日报》也转载了该文。但在转载时,经指示在编发的《按语》中强调要作为学术问题展开讨论。

1966年2月3日,彭真主持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召开扩大会议。彭真在会上仍然强调,要把对《海瑞罢官》的讨论作为学术问题来对待。尽管会议对一些问题存在分歧,但还是通过了《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即《二月提纲》)。2月5日,彭真将提纲提交在京的政治局常委审议。当时正在武汉,刘少奇主持会议,常委会批准了提纲,并于2月7日送交在武汉的。由于对《提纲》没有表示明确的反对意见,因而,经在京常委同意后,由邓小平签发,作为中央文件下发全党。

之后,彭真于2月12日专程赴上海,向、等通报了情况。由于《提纲》是以中央文件的名义下发的,、等都未表示异议。经陈丕显同意,上海市委也在小范围内作了传达。在这以后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内,包括《解放日报》、《文汇报》在内的全国各家报刊的批判调子明显降低。

但实质上,一开始就对《二月提纲》不满。从3月中旬开始,开始用空前激烈的口吻批评了文艺界的一些人,也批评了彭真和的陆定一等人。迫于压力,彭真不得不于4月1日夜给主持上海市委工作的曹荻秋打电话,说明有关情况(其时陈丕显由于患鼻癌而住进了医院)。

4月10日,中央批准下发《同志委托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18日,《报》以社论的形式点出了《纪要》的主要内容,使《黑线论》见诸媒体。这些,理所当然地被当作中央发出的新一轮更严厉的政治批判信号。但以陈丕显、曹荻秋为首的上海市委一开始并没有真正了解这场运动的真实意图,只是象以往一样紧跟中央,“加强领导”、“掌握政策”、“引导群众”。5月10日,《解放日报》、《文汇报》同时发表《评“三家村”》的文章,污蔑邓拓、吴晗、廖沫沙“合股开了黑店”。从批判吴晗到批判“三家村”,再联系到1958年的批判“资产阶级法权”和1963年的“大写13年”,上海似乎成了“”的先锋、左派的旗帜。实际上,这只与柯庆施以前在上海的影响和选择上海作为突破口有关,并不是陈丕显、曹荻秋和上海市委、市人委绝大多数干部的意愿。

6月1日,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人贴出的“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点燃了红卫兵运动的熊熊大火。从6月2日开始,受北京的影响,上海复旦、交大、同济、科大等高校纷纷贴出揭发党委书记、校长等人的大字报,并波及到部分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但有很大一部分党员、教师和学生不同意这样做,以至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同时,一些学校的学生要求上街游行,并把大字报贴到大街上。对这种倾向,曹荻秋等市领导立即出面进行制止。与此同时,按照中央的部署,市委及有关区、县、局党委陆续向各大专院校和部分中学派㈩工:作组,要求在运动中做到“内外有别”、“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不搞串联”。市委的意见是,使“运动尽可能不搞乱,真正的牛鬼蛇神是要跳出来的”。曹荻秋当时还亲自到一些高校制止学生的过激行为。鉴于上海的特殊地位,直到6月底,还没有出现过贴市委大字报的情况。所以,当7月中旬,刘少奇从杭州返回北京,途经上海,陈丕显、曹荻秋向他汇报上海的“”情况时,刘少奇还很赞赏地说:“贴市委的大字报少,说明上海市委有威信。”7月下旬,曹荻秋在市委三届十一次扩大会议上说:“这次是在上海发动的,我们执行了中央的指示,上海这次是冒尖的。”

不久,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前夕(就在这次会议上,写了“炮打司令部”),将北京大学聂元梓等16人写的大字报《常溪萍是镇压北大社教运动的刽子手,是暗藏的反革命》交给曹荻秋――常时任上海市教卫工作部部长,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曾担任北大社。教工作队党组副书记。曹荻秋请示邓小平如何处理,邓小平认为北大的社教问题已经由中央书记处作了处理,就叫曹不要把大字报带回上海。但和张春侨知道后,立即对曹荻秋施加压力。8月 12日,写信给曹荻秋说:“同志有一次在那里也说要把常溪萍揪回去斗。此事,请你回去后同市委同志好好议一议,不然很被动。”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市委被迫宣布停止常溪萍的工作,但明确表示对他采取保护措施。8月 16日,曹荻秋在华东师大传达八届十一中全会精神时,肯定常溪萍是“好同志、好干部”。

之所以要揪住常溪萍,其实是想用常作为突破口,达到打倒陈丕显、曹荻秋,夺取上海市党政领导权的目的。在、看来,曹荻秋执行的是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常溪萍是陈丕显、曹荻秋保的。”“上海市委与北京市委彭真一伙有来往。”“不光要看常溪萍的问题,要真正解决常的问题是要解决上海市委。”

从红卫兵运动全面兴起到“一月革命”

随着“”的全面展开,上海市委逐渐失去了对时局的控制。8月 26日,北京南下红卫兵开始冲击上海市委。9月10日以后,第二批北京南下红卫兵以“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司令部南下兵团”的组织形式出现,聚集了几万人。第三批南下的红卫兵是中央直接控制的“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革命造反兵团”,他们于10月初到达上海,其目标就是“炮轰上海市委,火烧曹荻秋。”与此同时,“上海市红卫兵总部(红总)”、“红卫兵上海市大专院校革命委员会 (红革会)”、“上海市红卫兵革命造反第三司令部(红三司)”等先后宣告成立。由于红卫兵是支持的“革命小将”,这些组织成立后,上海市委不得不予以承认。曹荻秋等市委领导还几次接见这些红卫兵组织的负责人,要求他们“要文斗,不要武斗”。但直到11月中旬聂元梓等人到上海之前,红卫兵和其它造反组织还来曾揪斗过曹荻秋。至于陈丕显,由于这段时间尚在养病,故而能身置其外。

11月9日,在红卫兵运动的影响下,等人策划成立“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工总司)”。成立大会召开前,他们派人到上海市委,要求市委必须承认“工总司”,曹荻秋也一定得出会。由于工人的情况同学生不一样,上海市委根据中央关于不得建立跨系统、跨行业的工人造反组织的规定,,决定采取不支持、不承认的方针,并就此事打电话向中央请示,得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部长、中央小组顾问陶铸的赞同。

“工总司”成立后,由于没有得到上海市委的承认,等人就率队到市委请愿。结果,曹荻秋没出场,市委也没人接待。半夜以后,决定上北京“告状”。上海市委事先与国务院联系并得到拒绝工人北上要求的来电,立即采取措施把北上队伍分别截于南京和安亭车站。11月10臼,等人不听劝阻,强行卧轨拦车,使沪宁铁路客货运输中断31个小时,造成震惊全国的“安亭事件”。

“安亭事件”发生后,上海市委急报中央,当即要陈伯达电告华东局和上海市委,不能承认“工总司”是合法组织,不能承认卧轨拦车是革命行动。11月12日,受中央指派的赶往上海,撇开华东局和上海市委,当众答应第二天回上海解决问题。第二天,在文化广场签字同意了“工总司”提出的5点要求,主要内容有“工总司”是革命的合法组织、进京告状是革命行动、事件后果由华东局与上海市委负全责、曹荻秋必须向群众作公开检查等。签字后,立即回北京汇报谈判结果。由于的举动得到的批准,陈伯达也转而支持的做法。

“安亭事件”发生后,上海市委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陈丕显再也坐不住了,他打电话质问陈伯达:“一个中央小组成员,究竟有没有权,不同华东局和上海市委商量,就在群众组织反华东局和上海市委的5条上签字?”14日;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曹荻秋也当面斥责:“你个人有什么权力违背中央精神,改变市委决定?有什么资格要我们作公开检查?”但责问归责问,时局的发展越来越不利于上海市委。陈丕显无可奈何地对曹荻秋说:“有什么法子呢?人家代表着中央。”

11月16日,在听取了政治局的汇报以后,表示可以“先斩后奏”,“先有事实,再有概念。”在此压力下,曹荻秋不得不亲自出场,于11月21日代表市委签字同意“工总司”的5点要求。

11月20日,聂元梓受指派以中央代表的身份来上海鼓动造反夺权。25日,“红革会”在文化广场召开批判上海市委“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誓师大会,曹荻秋等市委领导被迫到会。聂元梓在会上公开宣称“上海市委是反革命的”、“上海必须大乱”。并领头呼喊:“打倒上海市委”:、“打倒曹荻秋”。会后,,“红革会”要求《解放月报》报道这次大会,遭到曹荻秋当场拒绝。11月27日、 29日,“红革会”先后派代表到《解放日报》社和市邮电局报刊发行处,要求把他们主办的《红卫战报》与《解放日报》同时发行,以便“消毒”。《解放日报》社请示上海市委后,拒绝了“红,革会”的无理要求。于是,“红革会”便于11月30日占领报社,强行阻止《解放日报》发行。这就是《解放日报》事件。

“安亭事件”以后,对“工总司”和不满的上海老工人、党团员和劳动模范于11月26日成立了一个“捍卫思想工人赤卫队”,与“工总司”相对立。“赤卫队”。刚成立时,也得到了上海市委的支持。《解放日报》事件发生后,许多“赤卫队员”和市民聚集在报社周围,高喊“我们要看《解放日报》”的口号,并同“红革会”展开辩论。12月?日,派“工总司”成员进驻报社,支持“红革会”,并不时与“赤卫队”发生冲突,使《解放日报》被迫停刊9天。

《解放日报》事件前后,“赤卫队”与“工总司”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引起了、等人的反感。他们将“赤卫队”视作夺取上海党政大权的最大障碍,于是利用“工总司”,一面大搞打、砸、抢,一面逼迫市委解散“赤卫队”。

事实上,“赤卫队”也不是什么“保皇派”,只不过同“工总司”造反的方式不同而已。在当时的背景下,几乎人人都将造反视为一种革命,谁还愿意去保风雨飘摇之中的上海市委。12月23日,“赤卫队”在人民广场召开批判上海市委“资反路线”大会,强令曹荻秋到会,并提出了要求承认“赤卫队”为革命群众组织、制止“工总司”的行为、回上海作检查等八项要求。对此,曹荻秋明知局势已经失控,也不可能回上海检查,但已身不由己的他还是在八项要求上签了字。但第二天市委开会时,陈丕显提出市委已决定支持造反派,曹荻秋在辩解无效后不得不声明与“赤卫队”的签字无效。25日,“工总司”又在文化广场召开批判大会,强令曹荻秋承认“赤卫队”是“保皇组织”,曹荻秋不得不签字同意。市委领导的出尔反尔显然激怒了“赤卫队员”。28日下午,近两万名“赤卫队员”进入康平路上海市委机关,要求市委领导接见,澄清是非。29日上午,曹荻秋同“赤卫队”谈判,再次承认“赤卫队”是合法的群众组织。正当“赤卫队”下午准备撤离市委大院时,指使“工总司”等20多个造反组织10多万人包围了以康平路为中心的周围地区,对赤卫队员进行了围攻和殴打。到30日凌晨,“赤卫队”基本上被冲垮,总部被解散,大部分基层组织被捣毁,主要负责人被捕或被判刑。这就是有名的“康平路事件”。

“康平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陈丕显、曹荻秋对“赤卫队”态度的前后不一致,为此陈、曹也遭到了“挑动.群众斗群众”的指责。但从更深的层次上来看,上海市委也是出于一种无奈。两派都是“革命群众组织”,怎么能承认一个,否定另一个?而对于、来说,利用“工总司”搞垮上海市委是一个既定方针,是决不会容忍“赤卫队”这个对立面存在的。因此,即使没有这样一个“承认――否认,否认――承认”的过程,“赤卫队”迟早也是要的,陈、曹被打倒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从“安亭事件”开始,在不断升级的造反狂潮中,上海的经济生活也发生了极大的混乱,仅上海港每天就积压70多艘货轮无人装卸。许多生产企业由于两派冲突,设备遭到破坏,产量与质量大幅度下降。为此,于12月31日亲自打电话给陈丕显,说中央要你出来工作,妥善解决上海面临的严重问题。接到总理电话指示,在各级党政组织已基本瘫痪的状态下;陈丕显连夜通知各大群众组织负责人到市委东湖招待所开紧急会议。经过陈丕显做工作,会议商定了一些克服经济工作混乱的解决办法,并得到了与会绝大多数人的同意。会后,起草丁《抓革命,促生产,彻底粉碎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新进攻》的传单。经修改后,“工总司”等11个造反组织的负责人同意签名,由陈丕显阅后交《文汇报》社印 20万份,在全市散发、张贴。1967年1月 5日,《文汇报》头版头条刊出了这份传单。1月8日,红卫兵又发起召开了一个群众组织负责人会议。陈丕显积极支持这次会议,经过讨论,又起草了一个《紧急通告》,提出了反经济主义风的9条措施,次日在《解放日报》、《文汇报》上同时刊登。在当时,这些措施对刹住经济主义风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造反势力如此强大的背景下,市委、市人委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了。

生产混乱、刮经济主义风明明是“造反派”造成的,而且在1966年整个下半年的时间里,陈丕显、曹荻秋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忍辱负重,为维持上海的生产运输和物资供应尽了最大的努力。然而,、却倒打一耙,将“刮经济主义妖风”的罪名强加在陈、曹等“走资派”身上,并乘机掀起夺权恶潮,引发了震惊全国的“一月风暴”。

1967年1月4日,《文汇报》“星火燎原革命造反总部”发表《告读者书》,宣布夺权;6日,《解放日报》“革命造反联合司令部”也宣布接管报社。同日上午 10时,在的策划下,造反派联合组织在人民广场召开“打倒上海市委”大会,会上宣布自即日起,“不再承认曹荻秋为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上海市市长”,“陈丕显必须在7天内向革命造反派彻底交代”。曹荻秋想不通:几个造反派组织,怎么就可以撤市委书记、市长的职呢?陈丕显则无奈地安慰他说:“中央没罢你的官,公开场合你不能工作,还可以在后面做些事情。”

自那天起,陈丕显虽然没被宣布“撤职”,但市委、市人委的所有机构都被迫停止办公,上海的实际权力落到、、等人手中。陈、曹则落入了无休止的被批斗之中,由于造反组织多如牛毛,简直是“每天一小斗,三天一大斗”。挨批时,他们的身体被弯曲九十度,脖子被挂上一块牌子,上面是“打倒反革命修正主义份子陈丕显”、“打倒叛徒曹荻秋”的字样。同时他们还被要求每天写检查,“彻底交代主义的罪行”。当时,陈丕显身患疾病未愈,曹荻秋年近6旬,头发已完全花白,无休止的批斗使他们的身心遭受了极大的摧残。

风雨飘摇篇5

关键词:《桃花扇》悲剧精神爱情政治社会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桃花扇》在中国戏剧史上是一部悲剧的典范之作,作者孔尚任出生于一个血与火的时代,朝代更迭,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作者以他的亲身之感,切肤之痛写下了这部经典的传世之作。“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该剧所体现的悲剧精神不仅是爱情理想的破灭,更是南明王朝走向覆灭的政治悲剧,同时也流露了那个特定环境下浓郁而悲怆的时代悲剧感。

一、爱情悲剧

《桃花扇》中的男女主人公侯方域和李香君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他们爱情之路的坎坷曲折,结局的无奈凄楚,无不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他们的爱情无可避免的成为了政治斗争和时代洪流下的牺牲品。

(一)情路坎坷之悲

侯李二人在侯方域好友杨龙友的撮合下喜结连理,侯方域赠题诗白纱宫扇与香君作为定情之物。侯李二人共结连理时的嫁妆本以为是友人杨龙友所赠,其实是依附阉党的阮大铖为了缓和整个复社的矛盾,拉拢侯方域,暗地里叫杨龙友出钱赠与香君作嫁妆。当香君识破这一阴谋时,立即“却奁”,退掉了丰厚的嫁妆,以示不与奸佞同流合污,并阻止侯方域与阮大铖相交,切莫“徇私废公”。从这时他们得罪了阮大铖,为二人后来的几次分离埋下了祸根,卷入了政治漩涡。阮大铖的同党田仰欲寻一美妾,杨龙友引荐了香君,田仰仗势逼嫁,香君宁死不从。

二人由相识、相恋、到分离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和曲折,在那个动荡年代,作为下层百姓,他们没有能力做出选择,只能在这个巨大的政治漩涡和时代洪流中寻求生的希望。

(二)香君命运之愁

李香君本是青楼女子,她的人生本就没有太多选择的机会。遇上侯方域是她命运的转折点,香君本以为找到了一生的依靠,殊不知他们的爱情早已陷入了一场阴谋之中。《拒嫁》中,面对阮大铖及其田仰这些当权者的逼迫,香君毫无畏惧之色,历数其恶行。为表明她坚守爱情的决心,不惜以如花之面撞地,血溅桃花扇。一把白纱宫扇是香君爱情的寄托,更是其人生信念的所在。

坎坷的遭遇,爱情的毁灭,如此女子,最终落得青灯古佛相伴一生。叹命运之不公,香君之悲,令人扼腕!

(三)情灭结局之痛

中国古代戏剧几乎都是大团圆的结局,但是孔尚任却打破了“大团圆”这一常规,以侯李二人的双双入道收尾。

《入道》一出中,侯李二人几经周转相见,侯方域取出桃花扇欲与香君诉说情思。张道士却将桃花扇撕个粉碎,喝道“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这点花月情恨,割他不断么?”①侯李二人听此一言,顿时犹如醍醐灌顶,南明朝廷的覆灭已无可挽回,面对国不国,家不家的惨败景象,爱情又如何能安然继续下去。两相厮守的愿望在遭遇残酷的社会现实后终化为泡影,最终成为时代和政治潮流中的牺牲品。纵然情深,奈何缘浅!

二、政治悲剧

《桃花扇》以侯李爱情的悲欢离合为主要线索,穿插了朝代变迁,军事斗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桃花扇》虽是一部爱情悲剧,但这“花月情恨”的背后更蕴藏着时代与历史的沧桑感。

(一)昏君误国

明朝末年,各方势力割据,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身为一国之君的弘光帝无心国事,整天歌舞升平,流连声色。朝政大权则交与马士英,阮大铖等奸佞之辈,任其结党营私,胡作非为。朱由崧的昏庸腐败加速了这个本就岌岌可危的王朝的覆灭。在《选优》这一出中,当前方战场告急,清兵南下的警钟已响起时,这位皇帝丝毫不担心险峻的军情,反而想的是在宫中选优排戏。在这一出中“熏风殿”上的一副对联“万事无如杯在手,百年几见月当头”,这劝人及时行乐的对联挂在一国之君的宫殿中,令人发指。拥有这样昏聩的君主,南明小朝廷的覆灭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昏君误国,可悲可叹!

(二)奸佞乱国

南明小朝廷匆匆建立后,朝政混乱不堪。朱由崧本就是一个极其昏庸之人,大权自然就落到了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手中。国佞生,在《迎驾》一出中马士英曾说道“幸遇国家多故,正我辈得意之秋,”他盼望社会动荡,朝政混乱,以借此拥立一个昏庸的君主,从而执掌朝政大权。

南明小朝廷中央是奸佞当道,而地方四镇却为一己之私,各自为营,相互倾轧。清军南下时,四镇并非齐心协力抵御外敌,反而为了各自的利益进行窝里斗。本就大敌当前,四镇却是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坚持先解决内部矛盾,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却能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南明朝廷的覆灭终究是势不可挡。

南明朝廷君主昏庸腐朽,流连声色,大权旁落,奸佞当权,倒行逆施,民不聊生。镇守边关的将领各怀鬼胎,无法齐心协力,南京这艘风雨飘摇中的小舟终是免不了覆灭的结局。

三、社会悲剧

《桃花扇》是一部结构庞大的历史著作,所写的历史事件纷繁复杂,涉及人物众多,上到帝王,下到底层平民,各个阶层的人物尽数包括在内。它不仅是一部爱情悲剧,更是一幅社会百态图,他们的悲剧已不单是个人自身的悲剧,更折射出了社会整体的悲剧色彩。

(一)忠臣良将之悲

在满世皆浊的世界中,仍不乏像史可法这样的铮铮傲骨。当清军逼近扬州时,他丝毫没有退却之意,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在《沉江》一出中,面对已经沦陷的锦绣河山唱道“[普天乐]撇下俺断蓬船,丢下俺无家犬,叫天呼地千百遍,归无路,进又难前。(登高望介)那滚滚雪浪拍天,流不尽湘愁怨。(指介)有了,有了!那便是俺葬身之地。胜黄土,一丈江鱼腹宽展。”②可叹,一代忠臣落得葬身鱼腹这样的下场。以这种惨烈的方式向世人证明了他的爱国之心,忠君之情。

那个时代忠臣良将面临共同的悲剧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不论是史可法毁灭性的投江,还是张瑶星式的归隐,都是他们意志不得实现下所作出的悲情之举。

(二)复社文人之悲

复社文人大多心系天下,志向远大。但在黑暗的政治中,他们的志向与才华反倒成了他们的催命符,空有匡扶济世的抱负,却无施展才华的地方。这个混沌的世界带给有识之士的只能是无奈与叹息。正如香君所言”吐不尽鹃血满胸”,这是时代的悲剧在文人身上的折射,可叹报国无门的悲哀。

(三)下层平民之悲

《桃花扇》所构建的悲剧图景中,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平民,不仅没有选择命运的权利,还要遭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女主角李香君出身青楼,她无法改变现状,但她仍有勇气跟腐朽的统治阶级做斗争。香君的老师苏昆生,洁身自好,不愿给阮府当琴师。《草》一出中苏昆生前往左良玉的大营求救,在大营前唱悲歌以求激发将士的爱国之心。

他们都是社会最底层的贫民,但在国家危难的时刻都勇敢地站了出来,虽然他们的命运常受人摆布,他们的这些行为对于挽救濒临覆灭的南明朝廷根本是微不足道,但昭显的爱国精神和强烈的正义感却是让人深受感动。他们的命运躲不过悲剧的下场,但是精神却值得人们铭记!

参考文献:

[1]王季思 苏寰中校注《桃花扇》,人民出版社,1997年

[2]胡学冈《孔尚任和桃花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3]徐振贵《孔尚任评传》,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

[4]江月《桃花扇》的悲剧意蕴[J],戏剧文学,2006年第3期

注解

风雨飘摇篇6

梁旭东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全国台风及海洋气象专家工作组专家。主持完成多项研究,负责我国四个台风业务数值预报模式之一的“东海台风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开发及维护。先后获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奖成果应用一等奖、研究开发二等奖。

姚建群 上海中心气象台副台长,高级工程师。曾获“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 “全国优秀预报员”、 “全国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全国气象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参加的多项科技攻关项目曾获中国气象局研究开发奖和上海市气象局科技进步奖。

风灾――台风、龙卷风

事件回顾

2007年,西北太平洋(含南海)上共生成25个台风或热带风暴,其中8个在我国登陆,影响范围涉及浙江、福建、江苏、上海、广东、广西、海南等,共造成全国12个省份4216.85万人受灾,死亡62人,失踪23人,农作物受灾3119.12万亩,倒塌房屋7.92万间,紧急转移群众724.1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97.57亿元。

2008年5月2日,热带风暴“纳尔吉斯”在缅甸伊洛瓦底省的海基岛附近登陆,造成缅甸半数人口受灾,十多万人死亡。

防护攻略

在室内

1.普通住宅的地下室是相对安全的避灾场所。

2.不要紧靠墙面(尤其是墙面中间),应躲藏于结实的桌子或者楼梯下,以免被重物砸伤,披上棉被或毯子等可以防止被风刮起的碎屑伤害。

3.高层住户可尽量躲避至底楼;若在单位或学校等场所,不要停留在礼堂、体育馆等大跨度屋顶结构的建筑内,可选择在里屋躲避,远离带玻璃的门窗,蹲下低头,利用身边可使用的器具保护头部,若无适当器具,可用双手护头。

4.避免使用电梯。

5.收到撤离通知时,应立刻撤离。

在室外

1.尽快撤回室内。

2.当遭遇龙卷风无法撤回室内时,低洼地或者无水的排水涵洞也可作暂时躲避的场所;而遭遇台风时,则应远离海滩及低洼地带,防备出现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3.远离大树、电线杆等易折断重物,远离玻璃幕墙建筑。

4.若开车时遭遇龙卷,应弃车躲避。

台风过后,应查看周围是否有发生洪水的可能,同时应远离输电线或者积水处,避免因电力损坏导致的触电,还应注意饮用水安全。

误区及点评

误区1:遇台风或龙卷风时紧靠墙,以求安稳

点评:墙面容易受风的肆虐而倒塌,紧靠墙反而易造成人员伤亡。

误区2:在大树下躲避

点评:狂风可能折断树木,并且伴随的雷电可能击中大树,因此不能在大树下躲避。

误区3:开车逃避龙卷风

点评:有时龙卷风移动速度极快,并且移动方向不定,因此开车躲避不一定能够成功。

误区4:高层住户使用电梯撤离

点评:台风来袭时,可能造成电力中断或者火灾等,从而使正在使用电梯的人受困。

台风预警信息后,做好防御准备

台风生命期长,一般有足够的防御时间,而且气象部门往往会在台风来临前预警信息。因此在气象部门台风预警消息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尤其是灾害性天气预报,以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准备,制定防灾计划,明确必要的撤离路线。

2.停止一切高空及户外危险作业,停止各种露天集体活动和室内大型集会。

3.台风来临时,检查自己的准备措施是否完善以及居住区域是否安全,要听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安排,不要在有危险的范围内活动。如果被通知撤离,要立即执行,以确保人身安全。

4.关紧门窗,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取下悬挂的东西,检查电路、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电话线路是否正常。

5.高层住宅居民应将置于阳台外墙上、房顶上的花盆、杂物等转移至安全地带,以免被大风吹落造成伤人事故。

6.没有急事不要随意外出。有急事外出时,尽量乘坐出租车或公交车,千万不要在河边、海塘或小桥上行走。驾车时要减速慢行,保持车距。行驶中遇强风侵袭,应停于路边,防止从侧面刮来大风引起翻车。穿越积水较深的路面时,不要猛踩油门,一防积水路况不明,二防浸水刹车片失效。汽车被洪水浸泡后,切忌点火,应立即报告保险公司进行核实。

7.正在旅游景区的旅客要听从景区管理人员的安排,停止一切户外活动,及时疏散到安全区域或在宾馆内休息,不要随意外出。

8.船只应及时驶入避风港,做好一切锚固工作。车辆应停放在地势较高、空旷的地方,不要停在广告牌、临时建筑和枯树下,并注意停车场、地下车库的防洪安全。

这些迹象预示龙卷风可能出现

目前,对于龙卷风的监测和预报还很困难。因此当出现狂风暴雨天气时,应留意室外异常天气现象变化。发生以下现象,可能会出现龙卷风。

1.天空呈现亮绿或者墨绿色。

2.如果气象部门已经了龙卷风预报,下冰雹的区域则可能出现龙卷风。

3.在强雷暴发生后若突然出现不寻常的天气平静时期,可能预示着龙卷风的发生。

4.云移动较快,尤其呈现旋转移动或者向某区域聚集的特征时。

5.起初有类似瀑布奔流的声音,随着龙卷风的接近,出现大风呼啸的声音。

6.有各种碎片从天而降,或者远处有碎片被吸入天空。

7.出现漏斗形旋转的云团。

TIPS:台风和龙卷风的区别

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俗称为台风,它是大气中灾害性最强的气旋之一,水平影响范围往往达到几百到数千公里,从生成到消亡一般有几天的时间。我国大部分省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一般多见于夏秋季节。已观测到的台风的最大风速超过每秒90米,通常带来狂风骤雨、巨浪洪水以及各种地质和次生灾害。根据风速、风力的不同,热带气旋可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6个等级。

龙卷风是自然界中强度最强的小尺度大气涡旋系统,其范围通常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从生成到消亡一般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时间。龙卷风通常出现在夏季,早春和冬季也会发生,其造成的灾害主要是风灾。

水灾――暴雨、洪水

事件回顾

1991年5~7月,我国江淮地区暴雨成灾,总雨量一般在500毫米以上,局部地区达700~1200毫米,比常年同期多1~3倍。受灾农田1亿多亩;179个地、县(市)所在地积水;死亡1781人;冲毁各种水利设施13.42万处;到华东地区客车停运581列。经济损失400多亿元。

1999年,全国洪涝受灾人口1.1亿人,因灾死亡2001人;倒塌房屋125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901.6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96亿元。

2005年6月10日下午,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西北上游流域内突发历史罕见的短时特大暴雨,平均降水量为123毫米。降水迅速形成山洪下泄,造成河水出槽,短时间内形成高水头的洪水。由于沙兰镇地处沙兰河道两侧,地势低洼,致使洪水迅速淹没了占镇中心面积70%的地段,造成沙兰镇117人遇难。

防护攻略

1.受到洪水威胁,首先应该保持镇定。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

2.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3.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保持镇定,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层建筑避险,而后与救援部门取得联系,等待救援。避险处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及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在城市中如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等,在农村中如屋顶、大树、高墙等。同时,注意收集各种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为逃离险境的好工具。不了解水情者一定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4.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过河,以防止被山洪卷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5. 地处河堤缺口、危房等风险地带的人群应尽快撤离现场,迅速转移到高坡地带或高层建筑物的楼顶上。

6.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7.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TIPS:我国常见的暴雨、洪水多发季节和多发地带

按气象部门规定,日(24小时)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为暴雨,100~200毫米为大暴雨,20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洪水是指特大的径流而言,这种径流往往因河槽不能容纳而泛滥成灾,我国绝大多数河流的洪水是由暴雨所形成。

我国除西部高寒山区和沙漠以外,绝大部分地区都可以产生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广大东部地区。而直接由台风形成的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辽宁沿海地区和台湾、海南等省份。每年暴雨、洪水发生的季节与各地雨季的早晚、降水集中时段及热带气旋活动等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4月上旬至8月中旬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从南向北移动,夏季集中雨带也逐步从华南向江淮、华北、东北地区推进,依次形成4~5月珠江流域前汛期洪水、6~7月江淮梅雨锋暴雨洪水和7~8月华北、东北地区盛夏暴雨洪水。

温馨提示

对自然灾害的防御需从平时做起。

1.家中(尤其地下室)应常备以下物品:医药箱,急救和常用药品;手电筒,电池和收音机;罐装食品,瓶装水等;结实的鞋袜,手套等。

风雨飘摇篇7

——聆听心语

秋夜阑珊,弥漫爱的思念。一窗烟雨,纷飞夜的素颜。轻倚一枚丁香的温暖,在浅喜深爱的时光里,感动你每一刻温柔,收藏你每一次微笑,珍惜你每一秒眷恋。紫花伞下的雨巷,飘荡淡淡的思念,秋叶飘零了花房,还会有一枚娇艳的花香,在秋风中轻舞缠绵。一片落叶,舒展了相思,一瓣落英,芬芳了情长。

寻一指飞花悠然的暖意,望一眼柔情凝香的欢喜。时光深处,那一缕清香怡人的花瓣盈盈飘荡,那一抹倾心柔暖在天空中微微飞扬。在秋雨绵绵季节里,将文字品到芳香,将心中那份深爱在幽谧的光阴里,一直静静地流淌。烟雨桥上,伴月光静美,听风雨吟唱,让这份心暖只与你共醉情长。

时光漫漫,思绪绵绵,将一怀如籣的相思渲染,听海风缠绵,顷刻间,把如潮的念藏于眉间,飘飞的花雨摇曳成翩跹的眷恋。只要心心相依,两两相念,这份思念又何尝不是寒夜里最真的暖。又是一年风起时,仿佛是一滴飘飞的细雨在风中尽情飞旋,缱绻的时光融合指间的柔软,将一抹爱恋缓缓的舒展。倘若,天边若有繁星闪闪,那是我对你最深情的思念。

轻轻的剪一段时光,静静的将思念铺满。盈盈水湄,含笑嫣然,班驳了那倾心柔美的花颜,风过处,相思坠入了无尽的缠绵。在每一个有你的日子里,将爱弥漫于心底每一处柔软,温暖了朝夕,温柔了阑珊。漫卷心帘,沉香如烟,云水间搁浅了相思点点……

携一抹岁月的沉香,将如水的情怀,在静谧的光阴里悄然绽放。时光如一叶浮萍,给爱一份从容,给情一份淡定。花开时珍惜,花落时懂得。期许,守一份安暖,给爱一份静好。在斑驳的烟雨里,依稀丰盈了如初的年华情长。让爱,停在我幽幽的心上,袅袅生香。

时光的剪影中,我们驻足欣赏生命中每一处风景,看花雨纷飞,听风月飘摇。让心灵漫步于苍穹,在宁静中沉思,在静默中绽放,让所有的思念,在人生花田里留下一缕香,一抹红。让所有的眷恋,在斑驳的流年里弥漫着一份珍惜,一怀温暖,一生永恒。

岁月的风霜斑白了思念的轩窗,我依然用心感受每一次心颤,当暮色悄染天边,听月光流淌着暖暖的思念,看风中树与叶的缠绵,多想,与你在一起的时光能够慢一点,再慢一点,好与你多留一份深情的温暖,多醉一缕柔情的缠绵。珍惜每一秒相依的暖,珍藏每一分相偎的缠。秋风起,细雨漫,摇曳心中绵绵心念,点点滴滴都是眷恋,都是永远。

一弯月光,一份眷恋,悠悠的晚风,轻抚一怀月容娇颜,摇曳几缕如烟的思念。绵绵的心语在落叶纷飞处翩翩起舞,细细的聆听在目光交汇间脉脉含情。把思念缠绵成雨,-飘落在你心灵深处嫣然若雪的柔软,在雨柔花溪的风情里染上紫色的温暖。低眉间,你已成为了我牵肠挂怀的萦牵,在岁月深处明媚安暖。

风雨飘摇篇8

--题记

它是一粒不完整的种子,随处飘荡。

她是一个身患绝症的姑娘,无依无靠。

它的母亲是一株洁白无暇的蒲公英,那么白,恍恍惚惚地飘出一缕幽香。

她的母亲是一个美丽的女人,风姿卓越,让人迷恋。

一阵清风吹过,它摇摇欲坠。终于,它随着东风荡漾开去,从此四处漂泊。

她被诊断为白雪病,母亲毅然抛弃了她。她只是淡淡一笑。从此独自生活。

它飘过了山,荡过了河,寻找着属于它的天地。

她只身一人,拖着病体,开凿着属于她的希望。

它来到了一片小小的荒地,那里没有一丝绿色。

她沿着它的足迹,来到了小小的荒地,那里荒无人烟。

它飘落在了那片黑土地上,像一颗希望的白色小星星,闪闪烁烁。

她定居在了这荒凉的土地,像一位带来希望的天使,努力奋斗。

它生长在她的木屋前,经受着风吹日晒。

她成长在简陋的木屋里,饱受病痛的折磨。

它忍着痛,挤出了两片绿芽,点缀在黑色的土地上,格外耀眼。

她发现了它,忍着痛,走出木屋,轻轻地抚摩着嫩芽,有一种生的希望在心中蛹动。

它感受着她冰凉的指尖,有一种如春风般的温暖在心中荡漾起涟漪。

她长长地叹了口气,联想着它的凄凉,空气中弥漫着惆怅的味道。

它在风中轻轻摇摆,决定开出像母亲一样美丽的花朵。

她直起身,决定做一个像蒲公英种子一样坚强的女孩。

夕阳下,女孩站在小小的蒲公英身边,一点点的红晕烘托出一个安宁的黄昏。

在静如流水的岁月里,蒲公英嫩芽和小女孩相互依偎。

多少个清晨,阳光照耀着嫩芽小小的身躯,它快乐地摇摆,尽管它疼痛万分。小女孩快乐地在它的周围跳舞,为它浇水,尽管她痛苦难忍。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小女孩被一道苍白的闪电惊醒,她浑身颤抖,剧烈地咳嗽起来。她扬起苍白的小脸,焦急地往外看去。又是一道闪电,蒲公英嫩芽在狂风暴雨里痛苦挣扎,娇嫩的叶子被大雨摧残的情景在女孩那漆黑的眸子里一闪而过,她的心抽紧了。

她毅然拿起外套,穿着单薄的衣服,冲入雨帘,冰冷的雨点无情地打在她和它的身上,每一下都让她打几个寒颤,她冲到蒲公英嫩芽旁,用外套为它支撑起一片没有风雨的天空。她被大雨淋得透湿,止不住地咳嗽,却还用无力的小手,拭去嫩芽上的雨水,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那时,荒芜的山野仿佛充满了生机,弥漫着生命力。

娇嫩的小生命挺了过来,她却病倒在那个漆黑的夜里。

小女孩的身体如火烧般炙热,身体不时地痛苦地抽搐,冰凉的小手还紧捏着外套。

第二天,阳光普照,照耀着蒲公英,照耀着小女孩。嫩芽在风中轻轻摇摆,却充满了凄凉,好象是在为小女孩而悲伤。

它忍着痛,忍着悲伤,终于在雨后绽放出第一朵花儿。

那是一朵完整的花,是一朵比它的母亲还要洁白,还要美丽的花儿,它充满着浓浓的爱意,充满着勃勃的生气。

清风拂过,它摇摆身姿,几缕洁白的绒毛在风中飘荡。悠悠扬扬,飘到了女孩的窗前。

筋疲力尽的女孩朦朦胧胧地睁开眼,艰难地挪动身子,打开窗,柔软的绒毛飘进了屋,一丝若有若无的暗香弥漫在木屋的每个角落,女孩苍白的脸上泛起了淡淡的微笑,安详地闭上了眼。一缕细细的绒毛飘落在了她长长的睫毛上,像是蒲公英对她最后的道别。

阳光洒在女孩的周围,她美得宛若天使。蒲公英坚信,善良坚强的女孩一定是飞往了遥远的天堂。

风雨飘摇篇9

1、杏花落尽,只留下淡黄的记忆,浸润着江南的温柔。当一切都还在迷惘中,春雨似翩跹的舞者携来如丝的缠绵。望断江南,好似萌生的梦境,万里青色朦胧在如丝的缠绵中,恰似乌托邦的青纯,又似桃源的平静。风吹不尽,只有淡淡的迷乱摇曳起荷塘的绿盖触动着远处飘渺的村落,迎来不曾有过的仙境般的梦幻。嘀嗒的春雨落尽天云的酝酿敲击着苍茫的大地,似捶打着泛起的薄沙般轻柔。江南带来杏花雨的惆怅,带来春雨的哀伤。

2、踏上青石板,听着深沉的钟声,在烟雨的季节里走过那长长的街巷。不曾想过有红纸伞的飘过,只愿看那青苔遍满的墙根与光滑闪亮的石阶泛青的面庞。望一望天空,铅色的的大幕摇摇欲坠,风乍起吹落了雨滴,在一阵嘀嗒的节拍中古城该是怎样的宁静。凸起的屋檐,垂下的瓦当,让雨滴汇成一股清流从面前飘落。隔雨看雨,不知是雨的清洌刺激了久封的神经,还是那石墙天然的明丽,一切都变得纯净,这一切便有如远古的意蕴缠绵的让人不忍心望断。

3、初春的细雨,总是带着一份朦胧的妖娆,烟雾缭绕,似梦似幻,似真似假,似月似花,空气中时而夹杂几股幽香,悠然沁鼻,让人心旷神怡,随风轻落几抹翩红,嫋嫋娜娜,美的飘然。

4、细雨霏霏,朦胧中仿佛看到淡紫色的丁香花在雨中轻轻摇曳,细雨在丁香丛中淅淅吟咏,如烟似雾,凄婉净美。雨雾在紫色的丁香花上聚凝莹露,清亮如玉。缄结不开的丁香雨愁,缄结不开的如水情怀。晶莹的眼泪悄然滑落,思绪如丁香花雨一样纷纷扬扬飘向远方。些许怅然,一廉幽梦随着绵绵雨丝泻进心里,泛起一串串涟漪。

5、雨渐渐小了些,雨点的步子也慢了,懒散散的样子。可是,仍然在天空中飘着,落着,也许是凌乱的,也许是有序的。凭栏望去,水天一色,物我合一。湖面不时会跳出几条鱼儿,他们早就与春雨有个约会,已经溶为一体了。雨不再是雨,鱼不再是鱼,他们都是大自然的精灵,雨儿滋润着万物,鱼儿则是雨儿村庄的主人。

6、细细望去,荷花洁白如玉,荷叶绿得鲜亮,熠熠生辉。一阵微风吹来,河面荡起阵阵闪亮的波浪,雨珠儿像无数快乐的小音符,唱着欢乐的歌儿,手拉着手,欣赏着美丽的雨景。

7、处于岛屿的近港,遥望晴日咫尺的彼岸,此刻已被烟雨蒙上了一层水帘,让人仿佛置身于太平洋的小岛之中,四处是一望无际的银白。

8、江南的春雨总是那么的惹人,那么的悄悄然。偷偷地在没有人感知的夜里默默地落下。不知不觉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快两年了,但却还是不了解她的脾气,但是有一点我是很肯定的,那就是迷人的姿态,还有那颗最最真诚的心。春雨绵绵,爱在江南。

9、蒙蒙的细雨向大地飞洒着,潇洒自如。它轻如牛毛,细如花针,软软的,腻腻的,亮晶晶的,让人难以琢磨。

10、在烟雨朦胧中美丽的往事如丁香花絮飘飞,如约而来的是你的容颜和悄然呢喃。()往事像一卷卷陈旧的黑白胶片,在我面前慢慢舒展开来。依旧是细雨绵绵的季节,我和你从生命的两端,在某个中点,悄然而遇,而后又交叉而过。花开花谢,往事如烟。心灵深处却还是馨香一片,心情依旧因你芬芳。

11、江南的三月,细雨绵绵。午后不知什么时候又飘起毛毛细雨,喜欢在这样的细雨中漫步,让肌肤感受柔雨的清新和细腻。细雨的丝丝清新和丝丝缠绵让我感觉到自然,纯真和透明。喜欢在这样细雨的日子独倚窗前静赏风卷雨绵。潇潇洒洒如一幅雅致飘逸的画卷。朦胧依旧,思绪飘飞。

12、你瞧,菜园边上,刚绿的竹,一片片、一丛丛,湿漉漉,绿泱泱;河岸旁,杨柳绽开绿芽,鹅黄嫩绿,煞是可爱;桃花园里,含苞的桃蕾在烟雨中如霞如霓,惹人生联想:它们点缀春天,孕育生机,显示出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不是么?春雨是大自然的助产士,让江南分娩出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13、杏花,太脆弱,春雨少了几分绝世之美,可江南不但美于外表,而且美于内涵,杏花摇曳中,是座静谧在春雨中的文化历史古城。就像这样一位女子:娇艳的皮肤,曼妙的舞姿,动人的歌喉,婀娜的身材,抚着恬静赋有雅致的琴,弈着似人生如歌梦的棋,写着秀美不失霸气的书,描着巧夺天工,栩栩如生,独具匠心的画,好一个江南美女!江南便是这样,柔美而强劲,羞涩又放纵,美得如痴如醉。

14、有了春雨,山水相毗,天地相吻。在大自然的造化中,春雨不再形单影只,她给世间万物带来了新鲜的气息。这气息就是人们眷恋的而久违了的春风。春风领着春雨,春雨乘着春风,结伴而来,绿了山峦,漾了湖水,唤醒了大地,滋润了草木。而这一切都在不经意间,此时无声胜有声,好一个氤氲而静美的春雨。

15、迷蒙的雨汽遮住了我们的视线,只听见“滴滴答答”或者“沙沙沙”的声音,闻到一缕缕清新湿润的香味。湖岸边,如烟的柳丝,在清风细雨中微微地扭动着柔软的腰肢,任凭雨水的沐浴,任凭水珠流从她的身上滑下来,任凭春雨把世间最美好的琼浆涌遍她的全身。此时,没有晓月,没有残风,有生命复苏的蠕动和世间万物的复苏,还有幼小的生命在春雨的摇篮里露出的幸福笑容。是的,我们都在享受着无以比拟的自然气息——春雨的味道。

16、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沙沙沙”的春雨唤醒了大地:小草儿贪婪地吮吸着雨露,茁壮成长;花儿迎风摇晃,含苞欲放;长满毛毛狗似的新叶的柳树,借着皎洁如水的月光,迎着酥油般的细雨,长袖当歌,婆婴起舞,宛如亭亭玉立的窈窕淑女在轻舞团扇……此情此景,不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真实写照吗、雨丝轻轻地坠落“鱼戏莲叶间”的小荷塘,溅起朵朵透亮的小水花,在翠色欲滴的荷叶上蹦跳着、滚动着。稍不留意,“叮当”一声,滚落到了“床底下”,惊得鱼儿们四处逃散,而它却捂着肚皮,乐不可支。文静的小水珠可颇有一番小家碧玉的淑女形象,它虽没有玛瑙珍珠昂贵珍稀,却也温文儒雅。它安静地躺在荷叶上,从不招惹风姐姐,安分、守己。

17、雨就要停了,可是仍然可以听到水珠在树叶上跳舞雨打芭蕉的声音,青石板上不时溅起几朵美妙的水花,轻灵,清灵,而又不失快乐。湖面上的雾气慢慢退去,山色空演雨亦奇,视线中的一切都刚洗了一个澡,显得越发清亮,越发神奇,越发妩媚而多情。湖上的那座卧坡桥在淡淡的雾气的氤氲下,颇有些婀娜,让人对刚才的雨中美景回味无穷。

风雨飘摇篇10

1、猛风骤雨:骤:急速。来势急速而猛烈的大风大雨。

2、雨丝风片: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3、滂沱大雨:滂沱:大雨的样子。形容雨下得很大。

4、淫雨霏霏:雨或雪不断的样子。指连绵的雨不断。

5、倾盆大雨: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6、银河倒泻:泻:水从高处往下直流。象银河里的水倒泻下来。形容雨下得极大,象泻下来的一样。

7、风雨如晦: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像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8、震风陵雨:解释:震:震动,大;陵:大。指疾风暴雨。形容风雨来势猛。

9、狂风暴雨:指大风大雨。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10、粗风暴雨:指风雨之来势急骤狂猛。

11、急风暴雨:急: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12、疾风暴雨:疾: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13、烈风淫雨:风雨交加,指刮风、下雨持久不间断。

14、风潇雨晦:潇:冷落,没有生气;晦:昏暗。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也比喻形势险恶。

15、狂风骤雨:原形容大风大雨。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16、风雨交加: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

17、瓢泼大雨: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形容雨下得非常大的样子。

18、雨顺风调: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19、飘泼大雨: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形容雨下得非常大的样子。

20、雷雨交加:又是打雷,又是下雨。

21、风雨飘摇:飘摇:飘荡。在风雨中飘荡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