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就业十篇

时间:2023-04-10 07:52:58

建筑学就业

建筑学就业篇1

1、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建筑设计事务所等建筑行业的设计单位,主要从事建筑物的设计和有关建筑的研究工作;

2、留在高校读究和任教;

3、考取公务员在城建部门从事管理规划工作;

建筑学就业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学生;就业创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4-28

一、现代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

各种技术人员的首要职责是用自己的所学专长服务于社会,而不是单单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不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而是脚踏实地地去工作。要把图纸上的建筑作品以实体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服务于社会中的广大用户。一栋建筑物,不管大小、不论多高,对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而言,都应严格认真,一丝不苟,决不能敷衍了事。建筑物的质量问题牵涉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要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肩负起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重大责任。另外,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团队精神也是不可缺少的。那些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个人价值的思想是要不得的。事实上,建筑从设计到监理、建造、资料整理等的复杂分工,使得严密的团队协作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不断学习的态度也是时代对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只有素质全面,学习能力强的人才能在时代的激烈竞争中独占鳌头,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中职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是中职生的政治理想、信念、态度、立场等的具体表现。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政治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表现。作为建筑领域的中等技术人才肩负着工程安全的重任,因此,他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对中职学生政治素质养成来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迷失了政治方向,就可能导致人在社会生活中身败名裂,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可见,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是否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在今后的就业和创业过程中,能否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第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个人只有对国家和社会所肩负的责任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才能够自觉承担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样才会赢得社会对他们的信任、尊重和认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从过去重学历转变为越来越看重才智和能力,看重政治思想素质。当今时代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和人才辈出的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既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高技能素质的劳动者,又要培养中职生在掌握高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2)礼仪道德素质。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懂技术、会管理、能吃苦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但这只有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才能充分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在以往的毕业生中,一些学生不是由于技术水平低不能胜任工作,而是因为礼仪道德水平低而贻误了工作。对中职生加强礼仪教育是提高他们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及社会心理承受力的重要形式。“礼仪不仅是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础,良好的礼仪规范更是赢得他人好感和尊重的一剂良药”。由于建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一般都需要在各种工地上直接接触民工,指导他们施工,所以,技术人员的形象气质、谈吐、举止等礼仪行为会给民工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有礼仪是毕业生与民工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校期间,进一步丰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礼仪知识,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养成礼仪习惯,这些已成为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利用德育课和主题班会或团日活动等时间学习学校礼仪、社交礼仪,使学生熟知礼仪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礼仪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

此外,学校还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树立“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即爱岗敬业的道德观。对此,职业道德教育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使每个受教育者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思想。

(3)知识能力素质。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礼仪道德素质,还要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做好相关工作,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全面推进,城市人口将大幅增长,中国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将得到更大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未来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成为建筑师、监理师、造价师,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懂得综合性知识的建筑工程师。即要具有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管理、建筑软件应用专业知识和建筑设备、建筑企业管理等相邻学科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建筑行业技术动态与信息。更要具有工程质量检验、施工组织管理的技能。懂得如何编制技术文件以及组织中小型工程项目的施工。能够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建筑施工测量、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钢结构施工管理、建筑工程预决算等工作。

(4)心理和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就业和创业者必备的重要条件之一,它由一个人自我意识、性格、气质、情感等心理要素构成。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刚强、坚韧、果断和开朗,那么,他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而且具有理性色彩。作为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面对小的成功和胜利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碰到困难、挫折和失败时更不能灰心丧气,悲观消极,自暴自弃。建筑专业的中职生在创业过程中对所从事的工作应产生兴趣,干一行,爱一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学会乐观开朗、有热情、坚持不懈。用所学的知识实现自己的理想,挑战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适应社会的竞争,通过创业丰富发展自己的人生。同时,“要寻找市场机会,具有选择经营项目和承受挫折与打击的能力。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善于处理与领导与员工的关系。要敢冒风险,具有果断的决策力、创新精神、不畏惧困难、坚持不懈的恒心和勇气,能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一些毕业生一年当中不停地更换工作,不是老板对他们要求太严格,而是他们不是嫌单位上的伙食不好,就是因为工作失误挨了老板的批评而受不了,或者是因为其他一些小的事情和工地上的民工关系不和。有的毕业生好高骛远,刚毕业就想着拿高工资,当遇到一些挫折就灰心丧气,失去创业的信念与热情。因此,培养和练就适应不同境遇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就业与创业至关重要。

这几年来,我们学校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就业前的各种素质加强培养和锻炼,大大提高了我校学生就业竞争力,使我校建筑专业逐步形成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河南省许多建筑单位主动上门向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要人,一度出现几个用人单位争抢同一个优秀毕业生的局面。在我们河南周口的很多工地上,都能够看到我们毕业生的身影。他们已成为周口建筑行业中的主力军,有的毕业生工作不到一年就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这一切不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提高了学校在周口及周边地区的知名度,促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 杨.中职生政治素质的内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0).

建筑学就业篇3

论文摘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现状,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分析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体系,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0引言

《建筑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对于高职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现阶段《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n随着近几年高职类院校的不断发展,学院引进了大量的高学历的优秀毕业生担任授课任务。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来说,由于一直没有从事过建筑施工的任务,也缺少与建筑企业保持长期有效地沟通,始终保持在原有的课本知识。2)现在各高职院校采用的《建筑施工技术》教材种类繁多,但多沿用原本科院校教材或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适当更改。教材还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体系,缺乏必要的实践案例,已不能适应高职院校本专业的发展要求。3)以往《建筑施工技术》的理论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常采用板书加挂图的方式进行。4)对于实习实践教学环节,以往仅仅安排几次无针对性的现场参观,大多也只是走马观花。学生根本学不到实践技能和现场施工过程。

鉴于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其在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并对它进行了比较深人的研究,联系实际,集思广益,结合目前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构想。

1以就业导向促进高职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改革

1.1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1.1.1传统施工工艺

对于传统施工工艺的教学现已经很成熟,但是理论教学课时偏多。大部分时间,学生都是在教室里上课,很多学生最后学完这些内容后,都没能进行现场的操作,只是停留在理论表面。所以,通过增加实践实训课时,学生自己动手,老师从中指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完成各类施工任务,并让学生根据各类验收标准彼此之间进行评判,加大学生的感性认识,能更好的对各个传统施工工艺进行学习。

1. 1.2新型施工工艺

对于国内一些已较为成熟并广为应用的新型施工工艺,在教学当中介绍的较为简单。通过对地基处理新工艺、脚手架新技术、新型模板技术、钢筋新技术、预应力新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新技术、建筑防水新技术、建筑屋面新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使得学生能及时了解最新的一些施工方法,并能掌握其施工工艺,为将来进行施工设计做好准备。

1. 1.3精品工程施工案例

通过对一个已建工程的实例进行综合性的讲解,对工程的每个分部分项工程,从质量要求、精品策划、过程控制到质量验收检验标准这四个方面对工程的每个施工环节进行解读。让学生系统的了解并完成一个工程的各个细小环节的准备、检验及处理方法。

再通过对一个实际在建工程的参观及其现场施工负责人的介绍讲解,让学生深人了解幸全、材料、资料、质量、施工等几大负责人的工作任务及其在现场日常中的工作。

1.2教材建设

以往采用的教材中多为应用较广的成熟施工技术,采用较早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介绍一些传统施工工艺,十几二十年都没有什么变化。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涌现,一些已经成熟而且应用广泛的新型技术却未在教材中加以反映。同时实习实践指导书等资料也不完善,大多是沿用其配套资料。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我们通过长期的积累,依靠相关老师的努力,以及施工企业技术骨干的协助,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新教材在吸收最新的施工技术的同时,在每章后面都增加了新的施工工艺标准以及相关工程实践的典型案例,通过对这些标准和典型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我们也对实习实践指导书进行了修改,并对每次的实习实践进行反复的讨论和修改,使得实习实践环节更为成熟有效,使其更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3师资建设

对于这一门实践性、专业性极强的课程来说,要求任课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现场施工实践经验。所以,老师除了要改进授课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外,加强实践方面的锻炼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我院的学科发展规划和教师中长期进修计划,以学院资源和社会各种资源为契机,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师到施工现场进行为期一年半的锻炼,参与实际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以此来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另外,在施工现场聘请了一些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授,定期到学校举办大中型工程项目施工方面的专题讲座,以此来增加学生的认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巩固学习效果。

1.4实训条件建设

单纯的课堂讲授和短时间的现场参观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大多数的施工单位都不愿意接受在校学生去现场短时间实习。经过学院和系里领导的研究,在学院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现已在院内建成近1 500澎的校内仿真实训场所,提供了土石方工程、测量工程、砌筑工程、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屋面防水工程、楼面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主要工程工种的实际操作场地及常用设备陈列室。学生在完成每一个部分的理论学习之后到实训基地进行该部分的实际操作及操作设备的介绍,以此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操作完成后,还要严格按照现行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指导学生对已完工的工作进行质量验收,让学生切实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并对部分学生推荐去校企合作单位进行现场实践实训,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1.5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近几年我们在教学中加大了多媒体教学的力度,在几个大的施工企业帮助下,将一般的施工工艺、关键工序和设备使用拍摄成照片和片断录像,再利用PowerPoint等专业软件结合教材内容,认真编辑制作成CAI课件。通过自制的课件给学生进行演示和讲解,既直观、感性地传授了专业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建筑施工技术》授课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相关学科知识,如建筑力学、建筑材料等。在授课期间将相关学科知识穿插在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巩固原有的知识,将新旧知识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使得日后的施工实践有理有据。

建筑学就业篇4

建筑学的神秘气息

首先你需要了解的是什么是“建筑学”,“建筑学”作为一个专业名称,不少同学会觉得过于宽泛了,想当初大一入校的第一节课,班主任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初踏此专业门槛的我们回答得那是五花八门、模糊不清:“盖房子的”、“搞房地产的”、“画图的”、“搞计算的”等等。

从广义上来说,建筑学是研究建筑设计及其环境的学科,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综合学科。建筑学专业是培养建筑师的摇篮,除去必要的建筑设计能力培养,也涉及建筑艺术、建筑技术,是理性与美学兼具的一个专业。

在国内的教学体制中,建筑类专业通常分为“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三个专业,“建筑学”专业是本科建筑设计教学的唯一专业。区别于“城市规划”的整体设计、“建筑环境”的环境设计,“建筑学”着重于建筑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即建筑物内部功能、外观设计的能力。

我们以设计院的项目流程为例来解释这些专业。比如说,在设计院我们接到投资方的委托项目――城市某地块的规划与建筑设计,那么项目的流程就是(括号内为涉及专业):

此时,图面上的工作就暂时告一段落。

由上面的流程图可以看出,整个项目设计期间,建筑学专业可以说是“龙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责任越大,要求越高”,所以建筑学也是最为辛苦的专业之一,本科五年的学习要求轻松不得,看着其他专业的“专攻一科”,再看看我们的“包罗万象”,还有书架上从头摆到尾的书籍,真是疲惫中带着自豪。

建筑人的理性选择

一提到理工科专业,又是跟建筑相关,相信不少女生就开始摇头了,“理工科专业女生会受歧视吧”“建筑学女生特别少吧”,事实恰恰相反。就拿我所在的学校为例,我们班三十一人,十四个男生十七个女生,年级各班情况相同,相比其他经常出现“和尚班”的工科专业来说,还是比较少见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建筑学多为脑力劳动,所以在找工作中,大家拼的是学习成绩与方案能力。在这一方面,女生并不逊色于男生,甚至在审美方面、建筑风格方面,女建筑师还有一定的优势。

虽说建筑学现阶段属于就业情况不错专业,但是在决定投身于建筑学时,同学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学校的选择问题。

单纯从建筑学专业来讲,普遍意义上认为好的学校有众所周知的“老八校”,分别为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些学校的特征是:创立早、专家多、资格老,加上国家重点扶持,又是最早一批通过专业评估,且三博全(即此专业的三个学科都是博士点)。入读这些学校对以后就业出路有极大的帮助,当然录取分数也是非常的高,而且在学校所在省之外的招收人数都是以个位数计。影响力次于老八校之后的,是被称为“新四军”的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紧跟“新四军”之后的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山东建筑大学、郑州大学、华中科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合肥工业大学等三十多所通过建筑学专业评估、也可授予本科建筑学学士学位的学校。需要注意的是其中一些院校并没有建筑学硕士(注意是建筑学硕士,非工学硕士)的授予资格。以上三个梯次的建筑学分数线均为一本以上。接下来的第四梯次就是各省的建筑二本类院校,由于各省实力相差不大,除偏远地区外,建议大家可在本省就读。一般来说本省较好的二本类院校的建筑学录取的分数也不低,很多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接近一本线。还有第五梯次为三本和专科类院校,不少优秀建筑院校开设的三本和专科建筑学实力也不错,例如“老八校”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有三本建筑学,除了毕业证有所区别,这一类与一本共享教师、设备等教学资源,教学质量上相比其他院校可圈可点,对一心要向此校建筑学考研的同学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分数线也跟一般三本拉开一段距离。

建筑学专业就业有着“重专业、轻学校”的特点,与其到一些建筑学非强势学科的名校就读,不如选择一些有特色的建筑学传统院校。这里还有一点要说的是毕业后的深造问题,相对于在国内读研究生,出国也许是更好的选择。要知道在同样院校里,建筑学本科生就业比例与研究生相差无几,况且国内设计院的现状是让研究生比较尴尬的――待遇与本科生差距很小。当然如果你想从事学术研究,读到建筑学博士的话,那待遇就是另一个层次的了。因为建筑学是一个讲究实践的专业,如果专业能力不强,就算是研究生也没有多大的优势,但是到国外留学又不一样了,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现在的中国正缺少站在世界现代建筑舞台上的大师,如果你怀着对建筑的一腔热情,日后又有好的机会到世界著名的建筑院校学习或者建筑师事务所实习,不同的视野角度、教育体系都会对你毕生的建筑事业产生极大帮助。

此外,地域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尽量选报离你所期望就业城市较近的学校。像老八校根据地不同,各学校在各个地区的话语权也不相同。例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在西北、中部地区的公司就业就比较有优势,同理,华南理工大学之于华南地区,东南大学之于东南地区也是一样的。

建筑班的严谨艺术

在各校的教育体系中,老八校体系类似,其他学校以老八校为范本力争靠齐,这一点在各校的建筑课程设置以及建筑设计题目排布上可见一斑。建筑学本科教育均以建筑设计为主,建筑历史、建筑技术为辅助学科,这主要是由建筑师以设计为本的性质决定的。在研究生阶段,各校的偏向才有所体现,例如东南大学稍重建筑历史研究,但这个偏向是很有限的,毕竟建筑学在工作上和研究上都以建筑设计为主。在招收人数上建筑设计类也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本科建筑学专业的同学在考研方向上近百分之九十偏向建筑设计。

说到专业的学习就不能不说美术。建筑学专业基本都会要求学生被录取后参加美术加试,这个考试非常重要,每年美术加试排名垫底的同学,有可能会被调剂到其他专业去(详细参考各学校政策)。美术加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考试基本就是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静物素描。建筑学对入学者绘画的要求,是能够掌握一些基本技法,例如素描色彩之类的,不要求学生必须有多长时间的学习经历,但至少也要一到两个月的集中美术训练才能大概达到加试要求。入学前如果拥有较好的造型和色彩能力,会在以后的专业手绘训练中迅速上手。

很多人说建筑学是理工科中的文史科、艺术科。建筑学横跨人文、理工、艺术、天文地理甚至哲学宗教等。除了自身的专业――建筑设计课以外,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设备等理工专业课程是“一个都不能少”。此外还有中外建筑史、建筑与音乐、建筑风水等偏艺术类的课程。严谨的逻辑数理思维与感性的创造艺术细胞比翼双飞方才是学好建筑学的真谛。

既然是号称笔尖舞蹈的艺术家,培养艺术细胞的课程自然必不可少,素描、水彩、水粉技法外加美术绘画实习都是生成艺术细胞的摇篮。

我们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每周都有一天美术训练,大家背着画板与各种颜料板,跟随老师在校园内或者到公园里绘画,接受美的熏陶。记得有一次在秦皇岛进行绘画实习,十几天的行程中,同学们踏遍了城市的各个角落。每天早上,我们伴着朝阳出去寻找好的绘画角度,古老的街道、小院的绿叶都可以引发我们绘画的灵感,夕阳西下再带着满手满脸的色彩与沉甸甸的作品归来。当地的居民每次看到我们都会乐呵呵地说“画家们又来了”,听得我们心里那个乐啊,艺术家的萌芽在每个人心里生长。

我们是艺术家,但建筑学的严谨也是工科里出了名的,尺规作图是每个人必过的关卡,大一的尺规作图训练,现在想起来都让我们唏嘘不已。铅笔线条必须粗细一致,圆规作圆必须看不到接头,圆规的针尖不能在纸上留下小洞,甚至图纸的裁剪上相差半毫米都会被判不合格,总之一句话,手绘的图纸要像电脑绘图一样精确。听老师说,以前手绘图检查时,所有的老师都是拿放大镜来检验线条的粗细、接头是否合格的,这种严谨的态度一直伴随我们直到工作,就算以后我们用电脑制图时也时刻记得。

建筑学就业篇5

前言

建筑生态学是运用生态手段着重研究建筑物对生物的体系以及生物对这种影响所产生的反应,而生态建筑学是主要运用建筑学手段着重研究如何将生态理念引入建筑的设计当中,因此两者是有所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建筑师往往重视生态建筑多于非建筑生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了给人们构建一个舒适的环境,这也是学者们提出建筑生态和生态建筑的本质意义。既然如此,就要想出要生态建筑和建筑生态更好的结合的方法,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建立一种评价、鉴定建筑的新规范,另一方面则是要在建筑院校中国开展生态学专业的研究。

1建立一种评价、鉴定建筑新规范

随时时代的发展变化,建筑的风格和适用性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因此在人们的脑中早已形成评价一个建筑好坏的概念,这就是主要着眼于建筑的实用性、经济性、独创性和视觉效应。我们不得不承认,当我们欣赏一个建筑的时候,它是否美观、独特,是否具有高新的技艺在它的身上,是我们首要关心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设计师只是着眼于建筑的外观上,从而忽视了建筑会产生什么不好的效应。这样有些建筑的风格规范就会被流传下来,就像数学中的公式一样,被建筑师们每每套用。因此会给今天的人类以很多的挑战,以及留给人们错综复杂的问题去解决,这就同这种评价、鉴定建筑的传统规范是有很大的联系的。我们不得不承认生物学规律约束着人类的发展,人类是生物大家庭的一员,然而建筑是人类创造的,这里有人类的想法、意念,因此这建筑也使守着生物学规律的约束。我们不妨想想如果建筑违背生态学规律会发生什么?如果违背生态学规律就会失调,建筑的形式美是不复存在。因此一栋建筑的好坏要取决于很多的因素,如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整体与局部是否相协调等等,尽量增加局部的自然生态因素,并与特定的气候及地理环境向适应,这样才能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避免系统循环的梗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目前,建筑学的新时代到了,它正处于过去和未来的边界线上,一项重大的突破正在等待着它。而这个突破却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向伴随的评价、鉴定建筑的新规范;需要人们从新的视角去解读建筑,这个视角是广阔的,需要新的审美观,确立比较客观多样性价值体系。拥有熟稔的建筑技艺和丰富的创造力,这对于一个建筑师是不够的。新时代的建筑学发展还需要具有道义和责任感的人,是集技术、生态、人文等多种文化素养于一身的人。只有这样,历史才能翻篇,建筑的新规范才能孕育而生--即不仅着眼于建筑的有效性、经济性、独特性和视觉效应,要找出其副作用,即对生态、对社会可能产生的危害。

在当今,如果要建筑学的历史发生彻底的颠覆,只靠一个人或一部分人掌握其规律是不够的,应该讲新的想法传递下去,因此发展就要靠教育。要启发一个学生将自己作为一个整体来塑造,从传统的专业本位挂念中超脱出来,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未来的事业视为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发挥系统整体功能的角度去认识自己的存在价值,那么如果各个院校能够如实贯彻这种培养方案,那么培养出的学生就再是"卖书本"的工人了,而是一批批能从哲学、生态学、社会学和人文科学的高度去创造、评价和应用建筑技术的中流砥柱。这是建筑教育的一种升华,一种质的飞跃。建筑业的未来是要与自然向协调发展,在这个基础上醋精物质与能量在人类生态系统中形成新的自然循环与流动。随着全球生态变化日益严重,我们的建筑设计必须在这个条件下发展出一条宽阔大道,我们需要新的技术,新的设计理念,抛弃历史的尘埃,建立一种评价鉴定建筑的新规范,以便对建筑结合自然、保护自然、更新自然做出建筑界合理的应对方式。

2在建筑院校中开展生态学专业研究

建筑业的中国市场不断发展,这就推动着我国的建筑教育也应该随之变动,颠覆历史的建筑业需要大批的人才,这样就需要有超前的教育,视野广泛的教育。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无疑是将建筑人才拉上了更高层次的舞台,现代社会对建筑人才提出了更深层次的理论水平和更开放的设计思维的高标准要求,不仅要具有合格的建筑技艺,还要有丰富跳跃的思维,宽泛的视角,责任心,正义感……随着教育的改革,将来我们会不难发现,我们的建筑师是昔日院校中生态学和建筑学的混搭性人才,其即具有生态知识又不缺乏建筑技艺。建筑市场的不停发展必定会那些生态专业在建筑院校开设的不同于目前已在农业院校、林业院校乃至师范院校中开设的生态专业,也就是说带有一定建筑专业的色彩,又反过来推动建筑专业的发展,它一定会与建筑学专业碰撞出火花,并为建筑、环境、规划等部门提供高级技术人才。

2.1结合建筑的生态学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无疑是当今社会的发展主题,即使建筑业的广阔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可能,建筑师们也有更大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才华,但是现实的条件还是制约着我们,高层建筑所造成的资源短缺等诸多不良后果也暴露出来了。因此,在建筑院校中开设生态专业,无疑使适时而生,选修建筑学的生态专业的学生会更有远见,他们既了解自然,又会减少在建设中对自然的毁坏,这样他们就会将现有的经济、社会、技术和生态环境统筹规划,充分利用资源,用建筑个体设计促进城市生态系统有机发展。基于生态学的建筑并不是简单的回归自然,它是跟高层次上的回归自然,它更加理性化,具有更高层次的回归自然,它不仅追求自然美,也追求人文美,不仅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更强调人与社会的协调,生态学的理论可以服务于建筑学,反之对建筑学的研究也必然会促进生态学的发展。

2.2结合生态的建筑学

建筑学就业篇6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独立学院;专业内涵建设

作者简介:蒋新波(1978-),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82)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教务室主任,讲师;刘泽华(1966-),男,湖南株洲人,南华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专业结构优化与内涵建设研究”(湘教通[2009]321号)、南华大学船山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课题“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内涵建设与优化研究”(2011CY001)、南华大学校级培育子课题“建筑学专业建筑技术系列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2009ZZ054)、南华大学校级培育课题“设计艺术类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09PP02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037-02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壮大,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越来越快,对建筑大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建筑学作为建筑类的龙头专业,毕业生一直受到市场的宠爱,独立学院将建筑学专业作为设置的热门专业之一。但由于建筑学专业学习与教学的特殊性,在学制上、教学上、学位上及培养方式等硬件和软件环境上比一般其他专业要求更高,因此在独立学院设置建筑学专业更具难度。南华大学本部的建筑学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师资、硬件、教学资源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根据广大学生要求和市场的刚性需求,于2009年在独立学院――南华大学船山学院设立了建筑学专业。

一、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发展的概况

统计到2009年为止,我国高校在独立学院开办建筑学专业的一共有36所,分布地点和范围与本科设有建筑学专业院校分布情况大致吻合:西部地区分布相对较少,大部分分布在中东部地区。[2]但与地域不同的是,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等4个地区的经济与建筑业较为发达,虽然有设计建筑学专业的本科院校,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等,这些学校的建筑学专业在全国影响是比较大的,但截至2010年均没有将建筑学专业设置在独立学院中,由此可以得出,在独立学院设置建筑学专业受经济的影响不大而,主要受地域的影响。国内院校中设置本科建筑学专业的学校有26.2%在其独立学院中也开办了该专业,而这些院校中大部分没有通过建筑学专业评估,只能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我校建筑学专业处于之中。可见大部分独立学院都依托普通建筑院校,单独在独立学院设置本科建筑学专业的情况鲜有报道,而普通建筑院校自身条件有限,也制约着其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发展,而我校建筑学专业这种情况更为明显。根据2009年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在校学生人数判断,大部分独立学院开办建筑学的时间较短,办学经验不是很足。

独立学院一般设置本科5年制建筑学专业,与母体高校的建筑院系相同,这样就造成了人才无就业优势,而且由于独立学院入学时门槛相对较低,于是在就业中还处于劣势。从国外来看,建筑学专业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4+2”学制,即利用4年时间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再用2年研究生学习时间就获得专业学位(建筑学硕士学位)。我校在独立学院设置建筑学专业时,地位于层次相对较低的就业市场,以4年的教学学制达到就业要求,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这样与同时期的母体高校五年制的学生比较,能更早地就业,提高了对办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我校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兴办过程中,应该积极摸索明确培养目标定位,缩短学制,提高办学效率,制定合理教学体系之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从而在多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南华大学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内涵建设与优化研究

1.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积极调整教学大纲与培养目标

调整和优化教学大纲与培养目标是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高等院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以就业作为供求向导,独立学院自身不断发展的要求。只有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就业发展需要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建筑学专业结构应顺应社会经济发展与就业市场的需求,南华大学隶属于原核工业部,后划分到国防科工委管辖。南华大学紧密结合自身“核”、“医”、“环保”等优势学科,为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建设的实际需要,积极构建应用性强的、服务社会发展与地方经济专业结构,船山学院建筑学专业如何紧抓“核”、“医”、“环保”特色,加强核类建筑与医学类建筑以及节能减排等特色建筑的教育,积极调整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我校独立学院发展建筑学专业重点需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针对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建筑学专业近年来已经四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2011年又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在修改过程中,依据办学目的与办学定位,并通过对兄弟院校的调研对比,制订了具有行业特色的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与大纲修订过程中继承了学校的办学传统,即“彰显工科特色、融合医学品牌、发展环保优势”,将工、医、环保知识糅合在建筑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建筑学教学中设置“核类建筑通风与空气净化”、“环境心理学”课程;在人体结构素描中和医学学生共同讨论人体解剖知识,使艺术类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体。

2.以学院成长与发展为契机,着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什么样的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可以把教师看作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的第一要素,在建设本部教学师资力量的同时,围绕学科建设的长远规划,独立学院加大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力度。船山学院的师资主要依靠南华大学本部设计与艺术学院建筑学系的师资队伍,通过引进“三高”人员(高学历、高职称、高层次),并培养优秀青年人才,造就了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和水平结构合理的队伍,保证这支队伍在竞争中拥有优势,在未来仍然有持续的发展后劲。

对高学历、有一定实践资历的中青年教师以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以访问学者的形式送出去,在高等院校中再学习,或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的优秀骨干到学院对教师进行培训。在不干扰教学、科研任务正常完成的前提下,鼓励教师社会兼职或自己创业。学院为在职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一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如学院的设计院、建筑材料检测机构、监理公司等等。本课题组蒋新波、谢水波等6位教师不但能在教学科研上圆满完成任务,还在社会上的设计院相应专业中担任兼职。学院提供一定的经费,让教师参加一定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或专业协会主持的为教师提供的学术交流活动。为教师构建了解教学改革的形势,交流教学和专业建设经验的渠道,构建了解专业技术发展的平台。

对新进教师严格把关,在满足基本学历等要求后对每个求职人员实施录取前的教学试讲,了解求职人员有无担任教师职务的基本素质。在所属系部实习半年行政管理兼一年学生辅导员,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一定的了解,便于任职后教与学的沟通。以老带新,由学院指定老教师辅导,通过一年的听课、学生作业辅导、批改作业、备课几个环节,使他们了解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带领新教师完成角色改变,迅速进入教学岗位。

3.以教学资源建设为突破,优化教学资源与课程体系改革

一般建筑学学制都是5年(包括我校本部建筑学专业学制也是5年),而我校独立学院――船山学院的学制为4年,由于学制短了一年,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完整的本科建筑学教学,课程设置的主线必须以实际运用能力训练为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职业教育的模式进行教学,有别于本部五年制的教学模式。在相关课程设置上应符合当前就业导向,突出职业教育的相关特点。可适当压缩建筑历史等理论及当今建筑前沿设计理论部分的课时,在临近毕业时增加针对就业进行集中的实用化强化训练,如快题训练等,加强学生快速构造方案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电脑辅助设计与综合运用能力,加强建筑设备、建筑构造、建筑物理等建筑技术能力的培养,对中小型建筑施工图方案设计与绘制的能力进行强化训练,对大型的公建设计的能力可适当放缓,加强建筑画技法绘制能力的培养等。

为搞好课程教学,船山与本部建筑学专业每两周举行一次教学教研会议,除了本专业的相关教师外,还邀请相关专业的工、艺、医类学科的专家教授就学科交叉部分进行探讨,如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美术专业等相关专家教授。通过相互交流和沟通,做到了取长补短、相互学习,达到优势互补、教学相长、科研同进的教学科研宗旨。对于重要的课程进行共同研讨,注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目前建筑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中,绝大部分都实行了多媒体教学,其中“建筑设计”被评为南华大学精品课程,“建筑设备”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

建筑学专业在教材建设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都采用教育部“21世纪高等教育系列规划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教学软件及其他优秀教材的使用,如果没有相关教材,一般要求教师选用经典的,获奖的或者在本专业内有影响的教材。其次,根据学专业教学的定位,主要是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专业教师积极参与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教材的编写,主编和参编的专业教材达十余本。

4.以实习基地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建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现场实践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独立学院应该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课外实践,建筑学专业近几年在选择实习基地时应该坚持合理布局、点面结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双向受益的原则,学校教育培养了学生,基地得到了设计人员,实现双赢模式,同时坚持将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择地重点建设几个校级高质量的实习教学基地,指导、监督用好学院每年安排的专业专项实习基地建设经费,促成达到建设优秀实践基地的效果。

设计与艺术类专业利用学校及院、专业的优势,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模式,取得了“1+1”大于“2”的合作效果,形成了合作互补,学校、企业、学生、教师多赢的合作办学、共同进步的机制和效益显著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院建有写生、摄影、考察、设计等各类实习基地。写生实习基地四个:安徽黄山宏村西递、江西婺源、湘西凤凰、贵州西江苗寨。摄影实习基地两个:南岳和常宁庙前。艺术专业考察基地一个:云南大理丽江。生产实践实习基地八个:南华大学设计研究院、南华艺术工作室、衡阳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衡阳埃菲尔室内设计公司、衡阳怡家装饰设计公司、广州建工设计院、杭州浙江建材工业设计院、上海卡摩工业设计公司。此外,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数来自于教师的工程实际项目,让学生在融入社会之前就参与实际工程的设计,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并在设计过程中与相关的设计单位交流沟通,达成了就业协议。同时对学生采用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联合指导,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的基本理论、设计水平与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南华大学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内涵建设的展望

独立学院的发展抓住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机遇,利用申办学校的专业优势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我校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发展应该建立在独立学院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只有确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目标和明确的办学特色,才能扬长避短,在多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同时应该解决师资数量和质量不足的问题,建立合理的学术梯队,改善办学环境,这才是解决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根本。

参考文献:

[1]张硕.独立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J].消费导刊,2009,(8).

[2]许莹莹,蔡华.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办学策略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5).

建筑学就业篇7

关键词:《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职数学;应用

1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应用中职数学的重要性

中职数学可以说得上是我国中职院校的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类学科,可以说为很多专业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对当前我国建筑专业中的《建筑材料》教学来说,可以说中职数学教学一直都是其教学的重要应用工具之一。它不仅能够有效得对建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建筑建造与建筑设计思想的发展。所谓的数学学科主要产生于人们在认识世界于与改造世界的这个过程中,用此对于建筑这门可以对我们所生活的环境进行改造的专业学科可以说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依赖数学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在建筑学学专业课程知识的组成部分中也可以看出,中职数学教学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进行建筑设计与建筑实验的过程中,对中职数学知识的应用更是又是非常高的要求。如果建筑学专业的同学对中职数学的专业知识并没有一个良好的掌握,那么在进行建筑设计与实验的任务中将会面临很大的困难。所以这就需要各个专职院校在进行《建筑资料》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进一定的专职数学教学来稳固学生们的专业知识基础,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数学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质量。

2我国在进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对中职数学教学应用的策略

(1)当前我国《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中,进行教学的教师应重视起对《建筑材料》课程中专业知识内容的理解。现在我国各个职业院校中的《建筑资料》课程教学中,进行中职数学教学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这门教学的进行,因此在如今《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中与中职数学教学相结合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就如今我国的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在进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并没有重视起对中职数学的应用,这就使得在很大程度上较低了如今建筑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因此,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必须重视起与中职数学的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类建筑专业院校中《建筑材料》课程的开展,也提高了学生对《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及质量与效率。(2)我国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必须以学生日后的就业情况为导向,对《建筑材料》课程中所具备的知识内容进行一定的删减与改动。无论是进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还是进行中职数学教学,它们的教学分配内容都应该在促进学生们日后就业水平提高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删减与改动。因此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一定的中职数学内容,不仅对学生们的专业知识进行巩固培养,更重要的应该是促进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更加得重视起在实践应用中十分重要的专职数学知识。只有在《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起对中职数学知识的应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们在未来工作中的能力。(3)我国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应该大力推动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中学数学的应用程度。《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对《建筑材料》的课本知识有一个较为熟练的了解,促进与中职数学知识的融合,还需要教师能够掌握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只有教师重视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变化,才能在进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真正的实现与中职数学知识完美的融合。比如,当教师在进行《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中,教室就可以选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在《建筑材料》的课本中选取一定的案例来使学生们看到中职数学在其中应用的重大作用以及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们对专职数学知识的应用水平。所以,想要更好得促进中职数学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以及学生们对中职数学知识的时间能力,就需要进行教学的教师能够掌握较为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并且使它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得到灵活的运用。(4)我国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认识到中职数学应用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制定出一定的中职数学的教学目标。如今在进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教学的教师一定要认清中职数学在其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且能够将中职数学的相关知识很好得融入进《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中去。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能够将中职数学知识合理得融入到《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去。因此,教师必须能够在进行《建筑材料》教学的过程中,树立一定的中职数学应用的教学目标,从而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更好得结合中职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从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这两个方面提高学生对《建筑材料》课程教学需要与中职数学相融合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中学数学的应用水平,真正提高教学的水平以及效率。

3结束语

总之,进行任何教育的目的都可以说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必须重视起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应用中职数学,不仅能够提高《建筑材料》课程开展所发挥出的作用,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所以说,加强中职数学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的。

作者:张新然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第一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崔佳.中职数学在建筑专业中的探讨[J].数理化研究,2013(7).

建筑学就业篇8

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质量都密切的相关,建筑行业的发展决定着我国城市乡村建设的发展,改变着城市乡村的风貌。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要有效的利用建筑行业涉及范围广这个特点,在各个方面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在建筑行业所涉及的领域里进行有效的资源开发,发掘一些有利于建筑行业发展的因素,将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综合,利用这些综合起来的因素促进建筑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带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其他行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有了新的要求,建筑行业中相关的建筑企业,要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重视各个方面的节能,这是建筑行业在发展中的一个新要求,也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中如何做到节能,是建筑行业在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设计人员,要在对工程项目进行总体规划时,充分的利用太阳能资源,可以利用相关的设备对太阳能资源进行利用,使太阳能转化为动能进行发电,这能够有效的节约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中对于电能的消耗。

其次,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施工过程中应当使用外墙保温这一种方法来节省能耗。外墙保温,实质上就是将保温隔热性能好的一些绝热材料将建筑物中的墙体固定在一起,增加建筑物墙体的保温性能。外墙保温能够有效地节省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能源利用,还能够增强建筑的耐久性,延长建筑物的寿命。

建筑节能使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建筑行业在发展中要重视建筑节能这一事项,对建筑节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建筑行业在发展中,应当对一些方面进行理性的思考,理性的思考怎样的发展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建筑行业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二、对建筑经济的研究进行理性思考

建筑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有效的理论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建筑中的经济学能够很好地满足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引导其发展方向的有效理论的需求。建筑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建筑行业的发展规律与经济关系的学科,能够很好的研究建筑经济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怎样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建筑经济的理论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建筑经济学还有待完善。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经济进行研究,需要建筑经济学的引导,建筑经济学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中,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加强宣传

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想要将建筑经济学带入建筑行业的各个环节中,想要建筑经济学切实的在建筑行业中发挥出作用,就必须加大对建筑经济学的宣传力度。例如: 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等一系列的宣传方式,让建筑经济学切实的应用在建筑行业的各个环节中,宣传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大众了解建筑行业的发展历程,这对建筑行业中的建筑经济研究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对建筑经济的研究要持有理性的眼光。

2、要建立一个对建筑经济进行研究的队伍

建筑学就业篇9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顶岗实习项目 主动控制 主动性

[作者简介]张若美(1965- ),男,湖北松滋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副教授,主要从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与教学工作。(四川 德阳 618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62-03

一、实践教学环节的进行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体现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程训练中心、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筑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共性。在其实践性教学环节开展中,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是较为普遍的了。建筑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主要是在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和建筑施工工地。

当前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吸纳建筑施工企业高管、业内有影响的工程界人士进入院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和进行教学工作指导;二是吸纳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如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等参与具体教学环节如毕业答辩、技术与管理方面的讲座等,深入教学过程,了解教学实际情况,提出更符合工程实际需要的教学要求与建议,从工程实际的角度要求和检验学生的职业能力,把好出口关;三是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建设工程项目和接纳学生实习;四、校企联合举办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五、建筑高职院校与建筑施工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二、目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创新研究

(一)建筑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未能完全控制教学过程

我们纵观整个历时三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不难发现,前两年半的时间内,学生基本上是被强制教育的,但最后半年时间,即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差不多是自由的。前两年半时间学生主要在校内,到建筑施工现场的时间极少,在此期间学生接受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培养,形成了一定的职业能力基础。应该说此期间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不断积累。很显然,在此阶段学生在职业能力上还很不成熟,面临具体问题还不知所措,更谈不上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此时是极需要被“发酵”、被升华的,是极需要被点拨、被帮助的。这自然就是开展顶岗实习的初衷和目的。

建筑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实施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由学校组织到施工工地进行;第二,学生自己联系到施工工地进行;第三,已落实就业单位的学生由就业单位安排进行。建筑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阶段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程序化和格式化的管理,如顶岗实习任务书、指导书、顶岗实习巡查记录表等。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顶岗实习任务书、指导书”的内容基本上是格式化的,只是要求学生去完成各项实习任务,且所谓的实习任务主要是罗列了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施工组织教材中各个施工过程应有的施工内容,根本不能起到在具体的施工项目上针对实际工程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的作用,因而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顶岗实习巡查记录表”虽然表明有指导教师到工地例行检查,但这种检查实际上仅限于查看学生是否在工地,是否安全,是否违纪,并没有进行必要的学习指导和交流或最多是询问学生都做了些什么,况且这种巡查并不是每天进行的,一般要间隔较长的时间。由于专业教师的匮乏,指导教师往往还不是专业教师。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在网上汇报每天的工作情况,进行一定的交流。但这种走过场式的汇报同样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再说并不是每个工地都接通了网络,何况交流还不是与专业教师进行交流。

那么,学生的情况如何呢?由学校安排顶岗实习或自行联系顶岗实习的学生在被安排到各个施工工地后,很难有专人对其进行指导。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系统地指导学生实习的机制,并不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负责任,当然就不会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系统安排,只有将学生转交给各个施工项目。而每个施工项目的每个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又很忙,也很难去或者是不愿对学生进行系统指导,要么是对学生放任不管,要么是有限地、象征性地约束学生,最多也就是要求学生去帮忙做点什么,很少有至少不敢放手让学生完全参与操作与管理工作。也就是说,在施工现场,学生不能真正地融入施工操作、管理中。这种情形是学生顶岗实习的共性。那么,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就只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出现,纵然学生自己可能非常努力,恐怕往往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实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在实习期间,出现了有的学生自己拜项目管理人员为师以求获得自己满意的实习效果的情况。到就业单位顶岗实习的学生情况要稍好些。就业单位一般已视顶岗实习学生为自己的员工,所以在安排上可能要周到些,学生被安排到某一施工项目后能够参与一定的操作与管理。但建筑施工企业并没有建立“老带新”机制,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并未指定责任人,对其实习效果似乎也不太关心。虽然建筑施工企业已将学生视为员工,但项目施工管理人员未必会将学生视为同事。即使被安排了参与一定的操作与管理,但这种参与往往仅限于某一具体事务,很缺乏系统性,也存在项目管理人员排挤顶岗实习学生的现象。

从以上顶岗实习的种种实际现状来看,我们可以认为顶岗实习阶段实际上处于不可控状态。也就是说,建筑高职院校恰好对顶岗实习这一极为重要的教学过程忽视了,教学管理脱节了,失去了对教学过程主动控制的连贯性。

原因主要有:第一,还没有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解放出来。以为只要进行了顶岗实习,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一定得到了大幅提高,就完成了对学生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对整个顶岗实习的过程控制,忽视了顶岗实习对毕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产生的影响。第二,师资不够。近些年来建筑高职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其教学任务日益繁重,但是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往往滞后,尤其是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受行业和整个社会环境影响,不少人不愿意担任专业教师。也就是说,建筑高职院校的专业师资队伍至少从数量上是不够的。而要在顶岗实习阶段全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自然对专业师资队伍的要求也极高。一是要有足够的人数,二是要有极高的水准,三是要有极强的责任心。从目前许多建筑高院校专业师资配备来看,是很难满足这样的要求的,这自然影响了对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过程的主动控制。第三,建筑施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建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还不能实现充分对接,两者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虽然目前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但似乎还缺乏更实际、更有效的机制和方法。目前在顶岗实习阶段将学生完全交给企业或施工项目还缺乏条件,因而是不严谨的、欠妥当的。第四,经费欠缺。建筑高职院校的教学经费往往是不太充裕的,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此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建筑施工企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主动性

不难发现,在当前建筑高职院校与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建筑施工企业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主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建筑施工企业高管和行业内有影响人士参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一般是被邀请的,很少有企业及其人员的主动加入。这使得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建筑施工企业只是“配角”,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主动性。第二,虽然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人员参与了部分教学环节与教学过程,向建筑高职院校提出了一定的教学要求与建议,但往往是被要求、被吸纳的,同样不是主动的;第三,建筑施工企业向建筑高职院校提出了对所需人才的要求,这种要求一般是从本企业发展需要的角度提出的,这种目标往往较高,以建筑高职院校目前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恐怕很难满足,至少是没有足够的针对性,不能真正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第四,最直接体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就是学生的顶岗实习。对于学生来说,顶岗实习是较大地提高其职业能力的重要过程,在此期间如学生不能取得满意的实习效果,当然就很难说达到了培养目标。

由此看来,建筑施工企业在如何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学生需要哪些职业能力、怎样培养才能形成这些职业能力等方面没有主动地与建筑高职院校进行足够的沟通、交流和探讨,对教学过程应该怎样开展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是核心职业能力上没有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要求,即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主动性。当然,建筑施工企业不是教育部门,没有进行教学管理的义务。但既然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而且还签订了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就应主动地与院校联合起来办学,开展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而不应只是为了迎合一种需要。

(三)创新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在三年的学习期间学生没有或无法经历完整的建筑施工过程,不能对建筑施工建立完整、充分的认识,不能系统地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从历年建筑企业反馈回的信息判断,毕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状况不容乐观。

我们不妨把学生在校内三年的学习进程视为“存、悟、升”三部曲。“存”是指通过各种各样的被强制教育获得了足够的、必要的知识点;“悟”是指在“存”的基础上进行发酵、感悟,建立起组织建筑施工的概念、产生一定的理解和必要的联想;“升”则是指职业能力的获得和提升。显然,要实现“存”是相对容易的,而要实现“悟”和“升”是困难的。这就需要精心地组织各种教学过程,尤其是实训实习教学过程,需要有针对性地去训练,需要在具体的建筑施工项目上真刀实枪地去磨炼。

从建筑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训的现状以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操作看,无疑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和提高。首先,目前学生真正参与工程实践的时间太少,操作太少,而且在最后的顶岗实习中还不被建筑施工工地项目管理者信任,自然不能真正参与其中。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合理地分配实训时间,采取积极有效的实训方式,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获得能被用人企业接受的职业能力。第二,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上如何充分发挥建筑施工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得以真正实现。

在校内工程训练中心进行的实训其状况较难有很大改变,但不断改变具体操作内容、采取多元化的实训方式、尽量多进行仿真训练是可以的。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实训模型馆,既可以在进行各种理论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学习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施工设施设备等,也可以在进行工种实训时让学生比较、对照,显然是一种实训的创新。

在校外的实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这一平台,多方面发掘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潜力,尤其是在具体的建筑施工项目上要精心地组织学生去锻炼,要高效地去达到教学目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模式

(一)建筑高职院校与建筑施工企业精诚合作精心组织顶岗实习教学过程

针对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真正获得一定的职业能力,达到能被建筑企业真正相中的水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合格的一员,就必须在实践教学环节下大功夫,尤其是顶岗实习环节。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顶岗实习应由建筑高职院校与建筑施工企业精诚合作,在各个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施工项目上精心地组织教学,完整地实施这一重要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真正地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好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以众多的建筑施工项目为支撑。只有在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上都精心地开展合作人才培养,完成好顶岗实习这一重要教学过程,使每一个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才称得上建设好了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二)建筑施工企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应发挥应有的主动性

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发展目标需要向建筑高职院校提出对人才的具体培养需求,主动要求和认真审查建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的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我之所需。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部门,专门负责与学校的联系与沟通,负责人才培养机制的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应随时检查教学过程的实施情况,随时了解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状况和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应分析建筑高职院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与进程并及时向建筑高职院校提出发现的各种问题,使建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够符合企业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与建筑高职院校一道精心组织学生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施工中学习施工,帮助学生较大地提升其职业能力,使其尽快成为企业所需的合格人才。

四、结语

建筑高职院校精心组织顶岗实习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真实的施工中学习施工,能够帮助学生较大地提升其职业能力,至少能缩短使其尽快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员工的进程。因而能够促进建筑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虽然存在较多的困难,但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努力、尽快将学生培养成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在其培养过程中“主动出击”是必要的。只有把人才培养好了,才会是双赢、三赢甚至多赢的局面。这自然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之所需。

[参考文献]

建筑学就业篇10

关键词:建筑;经济效益;提高;措施

一、引言

经济效益是指在社会活动中,用尽量少的劳动消耗换取更多的经营成果。所谓的经济效益好就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占用资金少,支出成本少,得到的成果多。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市场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对建筑业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是人们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我国建筑业经济的发展情况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建筑业产值在GDP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壮大,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多,建筑业也取得了相应的进步,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中第四大支柱产业,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一些标准的不完善,管理不够科学,资金控制等一系列问题使我国建筑业经济效益比较低。

三、对提高建筑业经济效益措施的探讨

1.提高建筑标准,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建筑物的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必须达到的舒适、经济、适用等各方面指标,为了完善建筑物的功能,就必须制定一系列标准来达到目的。在完善建筑物的功能的基础之上又要提高建筑业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就应该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标准,包括:计划管理、物料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等等。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制定的标准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来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

2.加强质量监督管理,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从加强质量监督与管理方面来提高建筑业的经济效益来讲,应做到以下几点:必须制定建筑的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来对建筑质量进行监督,并且应当对这些体系进行监督;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质量管理,包括对建筑规划设计的检查,对现场建筑的配件的检查等等;由于材料成本在建筑工程成本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所以应对材料的使用以及管理加以控制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控制成本,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控制成本对每项社会经济活动来说,都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从建筑业来说,想要控制建筑成本首先应该实行责任制,明确每个部门的责任与权力,使得成本的使用与支出得到逐级的审核,可有效的控制成本;另外企业中应当奖罚分明,使得成本的控制与个人利益相关,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意识也是控制成本的重要途径,与个人利益有关才能使员工更有工作热情,从而对成本控制起到正面作用;而成本的预测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成本预测作为参考标准,才能对成本做出有效的控制;最后强调的是建筑业的成本控制应当贯彻始终,依据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其实施有效分析,并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方案。

4.优化建筑节能,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在建筑业中采用节能材料可能会导致建筑初期成本的增加,但是从长远角度考虑,优化建筑节能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原因有二:首先节能材料在一定年限内就可收回成本,而剩余的使用年限得到的使用价值是纯收益的,其使用价值远大于一般建筑材料;其次,由于建筑物受到节能材料隔热保温的保护,可减少维修管理的费用,所以优化建筑节能也是建筑业应该大力提倡的。

5.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管理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既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得以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就是将一切生产活动制度化。管理者应该利用控制网络化,管理制度化尽可能的把生产活动有效的进行管理分类,使所有工序有条不紊的进行。管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节流,所以建筑企业应当明确管理应当是全员管理的,管理者应当努力使工作人员从被动管理变作为主动管理,只有这样多方位管理的实施,才能有效降低现场材料成本的支出以及现场管理费用的支出,不断的提高建筑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以上就是本文对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一些看法,当然提高建筑经济效益还有很多方法,但归根究底都是依靠科学的手段进行处理。由于建筑物是经过很多工序而造就的,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繁琐,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相对较多。但是我们深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我们必将依靠科学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更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赵铭:对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11,27.

[2]孙莎莎:浅议提高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策略[J].中国外资,2011.14.

[3]刘琨:节能技术与建筑继承的经济评价方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