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的格式十篇

时间:2023-04-02 21:11:54

书信的格式

书信的格式篇1

    商务英语书信(Business or Commercial English Correspondence)是指交易时所使用的通信。

    在美国,常用Business writing,它包括书信、电报、电话、电传、报告书、明信片等。英语和美语在书信体例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信头和称呼、书信格式、遣词、结尾客套语等均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英国书信较为保守,许多英国人喜欢用老式书信体,用词较为正式刻板,而美国书信语言非常生气、有活力,格式也较为简便。因此当我们写信的对象是英国或其旧殖民地国家时,要使用标准式英语Queen's English;如果写信的对象是美国或美国势力范围的地区时,就要用美国英语。当然,英国式的语言文化近年来也有变化,但总体来说,两者间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商业英文书信,一般都要求用打字机或电脑整齐地打印,左边各行开头垂直的,称为垂直式或齐头式(Block style),美国常用这种格式;每段的第一个词缩进去,称为缩进式或锯齿式(indented style),英国常用此格式。垂直式的职务及签名都在左边的边栏界线,这种格式,在极度尊重工作效率的美国公司,已普遍采用。正式的商业英语书信要在称呼的上方写上收信公司名称和地址或收信人的名字全称、职务及地址,称为信内地址(Inside address)。信内地址的写法也有垂直式和缩进式之分,垂直式和称美国式将各行并列,缩进式或称英国式将各行依次退缩。

    不过,近来英国商业书信信内地址并未依次缩进,似乎与美国式相同。此外,在美国还流行一种普通收信人地址的写法,就是在书信的Inside Address中,把门牌号和街名都省略掉。在英文书信中要使用敬语,最普遍的敬语是Mr, Mrs和Miss(用于未婚女性)。英国人常在男性的姓名之后用Esq. (Esquire的缩写),不过在商业上也在慢慢地改用Mr. Mmes. (Madam的复数形式),用于二个女士以上。Messrs(Mr的复数形式)用于二个以上的男人,或用于二个以上的男人组成的公司或团体。在英国式英文信里,Mr, Mrs, Messrs,均不加缩写句点,相反地趋向于进步自由的美语反而加缩写句点如Mr., Mrs., Messrs.。在称呼方面,商业上最普遍的有Gentlemen(美国式)与Dear Sirs(英国式)二种,相当于我国的敬启者或谨启者。如果信是写给革个公司单位的,不是写给某个具体人的,美语用Gentlemen(复数形式),英语用Dear Sirs。如果对方公司只一人时,必须使用SirDear Sir。称呼后一般要使用标点符号,英国式采用逗号(comma),美国式用分号(colon)。书信结尾客套语(complimentary close)有多种,相当于我国书信在结尾时使用的敬礼、致敬、顺安等句。最为典型的美国式写法是Sincerely和Best regards,典型的英国式表达有Yours sincerely(熟人或知道对方姓名),Best wishes, kind regards 和yours faithfully(不知姓名)。此外,英国式的客套语还有特别礼貌的格式,但除了特殊情况外,现在不再使用。

书信的格式篇2

写信举报也叫信函举报,就是举报人把要举报的问题写成书面材料邮寄给有关部门的一种方式。这是目前群众举报最常用的试。一封写得好的举报信,可以给检察机关的调查提供很多方便条件,使查处工作顺利进行,那么怎样写好举报信呢?

通过信函的形式揭发检举违犯党纪政纪和刑事犯罪分子并要求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这是人民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同腐败行为进行斗争的重要手腕,也是公民行使民利,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一种途径。

检举信有其特定的格式和内容,它一般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个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1)首部。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应首先注明受理举报的纪检监察部门的名称,被检举人的姓名、性别、职务、级别和政治面貌,被检举人所在单位的名称及亲属关系,被检举问题的性质。

(2)正文。

此部分内容是检举信的重点。要求举报人应当尽可能据实告知纪检监察机关被检举人违法违纪事实的具体情节和证据。如违法违纪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所涉及的相干单位和知情人,知情人的身份、单位和联系电话,相干的书证物证等。如检举的是经济问题,要尽可能详细注明违法违纪的金额、数额,涉及的账号和银行等。对所检举的问题要按问题的类型和性质逐条叙述。

(3)尾部。

依据中央纪委监察部有关规定,我们提倡署名举报,检举人应尽可能签署真实姓名。同时,还要注明写信的时间,检举人的单位、地址、邮编及电话,以便受理部门联系。此外,还应注明同样问题是否向其他部门反应过及反映后调查处理情况,此次举报有何具体要求。

通过信函的形式揭发检举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行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如实客观地检举问题,不准夸大或歪曲事实,更不准捏造材料,诬告别人,如有诬陷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要严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听从符合法律、法规、政策和党纪政纪的处理,不得提过高要求;举报信在文字表述上要做到文字通顺,详略适当,层次清楚,言之有物,切忌空扣帽子而无实际内容;书写时要用钢笔或毛笔,字迹要清楚、整洁。

一般来说,举报信可以分为开头,正文和结尾三大部分。在写开头之前,最好给举报信起一个名,有个标题。比如:“对张三贪污问题的举报”等等,使举报工作人员对举报信的内容一目了然。

举报信的开头就像写平信那样,顶格写上接受举报单位的名称,比如“台州市路桥区检察院举报中心”。然后介绍一下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基本情况,比如:名字、性别、职务、工作单位和住址等,如果被举报人有几个人的话,还要一个个分别写清楚。

举报信的正文,应该详细介绍举报案件的事实。这是举报部门进行处理的基本依据,也是写好举报信的关键。介绍举报案件应当按照案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写明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手段、具体情节和后果等等。这些内容应当昼写得详细一些。有证明人或者知情人的,要把他们的姓名、单位、联系办法等写清楚。如果知道知情人和被举报是什么关系,也应写明白。

举报信的结尾可以说说自己的个人看法,提出具体要求。

最后,举报人应当签上自己的姓名,写上写信时间。

写举报信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举报内容必须实事求是,不要随意夸大,更不能无中生有。在介绍案情时,不要把自己的主观上的怀疑、推测和真实情况混在一起写,以免影响及时、准确地开展调查工作。

(2)、最好在举报信中把您掌握的证据写清楚,说明这些证据是怎么来的。

(3)、写举报信最好用钢笔来写,字迹要工整、清楚。

怎样打举报电话

电话举报是简便、迅速的一种举报方式,适合于举报紧急情况的案件。

电话举报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事先要做好准备。首先要根据举报的性质和各机关受理案件的范围,明确应向哪个机关举报。如果举报人不知道举报电话号码,可向当地电话局的“114”查号台询问,以免找错电话。其次对举报的主要内容要认真思考,做到心中有数,以免打电话时叙述不清,遗漏重要情况等现象的发生。

书信的格式篇3

贺信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结尾和落款五部分构成。

(一)标题贺信的标题通常由文种名构成。如在第一行正中书写“贺信”二字。

(二)称谓顶格写明被祝贺单位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写给个人的,要在姓名后加上相应的礼仪名称如 “同志”。称呼之后要用冒号。

(三)正文贺信的正文要交待清楚以下几项内容:第一,结合当前的形势状况,说明对方取得成绩的大背景,或者某个重要会议召开的历史条 件。第二,概括说明对方都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绩,分析其成功的主观、客观原因。贺寿的贺信 ,要概括说明对方的贡献及他的宝贵品质。总之这一部分是贺信的中心部分,一定要交待清 祝贺的原因。第三,表示热烈的祝贺。要写出自己祝贺的心情,由衷地表达自己真诚的慰问和祝福。要写 些鼓励的话,提出希望和共同理想。

(四)结尾结尾要写上祝愿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争取更大的胜利”、“祝您健康长寿”等 。

书信的格式篇4

为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降低信息披露成本,现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修订如下:

一、第二条“申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应按本准则编制招股说明书,并按本准则第三章的要求编制招股说明书摘要,作为向中国证监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必备法律文件,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按规定披露。”修改为“申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应按本准则编制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作为向中国证监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必备法律文件,并按规定披露。”

二、第九条“招股说明书的有效期为三个月,自中国证监会下发核准通知之日起计算。”修改为“招股说明书的有效期为六个月,自中国证监会下发核准通知前招股说明书最后一次签署之日起计算。”

三、第十条第一款“发行人申请文件经核准后”修改为“发行人报送申请文件后”。

第二款“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修改为“发行人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在该款最后增加:“必要时发行人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应重新经过中国证监会核准。”

四、第十二条后增加一条内容:

“招股说明书摘要的编制和披露,还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招股说明书摘要的目的仅为向公众提供有关本次发行的简要情况,无须包括招股说明书全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招股说明书摘要中要尽量少用投资者不熟悉的专业和技术词汇,尽量采用图表或其他较为直观的方式准确披露公司及其产品、财务等情况,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三)、招股说明书摘要必须忠实于招股说明书全文的内容,不得出现与全文相矛盾之处;

(四)、招股说明书摘要刊登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报刊,篇幅不得超过一个版面。在指定报刊刊登的招股说明书摘要最小字号为标准小5号字,最小行距为0.35毫米。

五、第十三条“文字应简洁、通俗、平实和明确”移到第十二条(五)“不得刊载任何有祝贺性、广告性和恭维性的词句”之前,第十三条其他内容删除。

六、第十七条“拟上市的证券交易所”删除。

七、第二十条“确认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不致因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的内容出现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引致的法律风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修改为“确认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引用的法律意见真实、准确,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八、第二十六条增加两款内容:“公司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中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投资者若对本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存在任何疑问,应咨询自己的股票经纪人、律师、专业会计师或其他专业顾问。”

九、第三十六条“本准则所指的风险因素是与发行人相关的所有重大不确定性因素”修改为“本准则所指的风险因素是可能对发行人业绩和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的所有因素”。

十、第五十二条(三)、(四)删除,并增加以下内容:

“(三)在改制设立发行人之前,主要发起人拥有的主要资产和实际从事的主要业务;

(四)、发行人拥有的主要资产和实际从事的主要业务;

(五)、在发行人成立之后,主要发起人拥有的主要资产和实际从事的主要业务。“

十一、第五十三条“发行人应充分披露设立以来股本结构变化、重大资产重组的行为”修改为“发行人应充分披露设立以来股本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化和重大资产重组行为”。

十二、第五十九条“首次托管及历次托管的情况”修改为“历次托管的情况”。

十三、第六十七条“主要包括行业管理体制、行业竞争状况、市场容量、投入与产出、技术水平以及以上因素的发展趋势。”修改为“主要包括行业管理体制、行业竞争状况、市场容量、技术水平等。”

十四、第六十八条“如产业政策、产品特性、技术替代、消费趋向、购买力与国际市场冲击等因素”修改为“如产业政策、技术替代与国际市场冲击等因素”。

十五、第七十一条(六)“每种主要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和能源供应及成本构成”修改为“每种主要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和能源供应情况”;第八项中的“产品或服务的平均价格及定价策略”删除。

十六、第七十二条“成新度”修改为“成新率”。

十七、第七十七条(二)“对前5名客户的销售额占年度营业额或销售总额的百分比”修改为“对前5名客户合计的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的百分比”。

十八、第八十一条“或所采取的先进生产工艺或技术诀窍、运用的新材料及新的生产手段、节能技术、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等”删除。

十九、第九十五条(二)“其他股东”修改为“持有发行人股份5%以上的其他股东”。

二十、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对于需要由独立董事、监事会等发表意见的关联交易,是否由其签名表达对关联交易公允性的意见。”修改为“对于需要由独立董事、监事会等发表意见的关联交易,应披露其对关联交易公允性的意见。”

二十一、第一百一十条(二)“家属持股,即上述人员的配偶或未满十八岁的子女持有的股份”修改为“家属持股,即上述人员的父母、配偶或子女持有的股份”。

二十二、第一百二十六条“应全文披露审计报告及经审计的利润表”修改为“应全文披露审计报告及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二十三、第一百四十一条“说明近三年业务的进展及盈利能力”修改为“结合发行人主要产品的平均价格和销售量及其变动趋势说明近三年业务的进展及盈利能力。”

二十四、第一百四十二条“发行人对可能对投资者理解公司资产负债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动情况有障碍的,应加以必要的说明”修改为“对投资者理解公司资产负债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动情况可能有障碍的,发行人应加以必要的说明。”

二十五、第一百五十条“未披露盈利预测的,应详细披露上述情况的影响”删除。

二十六、第一百五十一条(九)“未披露盈利预测的,应详细披露上述指标”删除。

二十七、第一百五十三条(四)“合作方的基本情况及与发行人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修改为“合作方的基本情况及与发行人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竞争关系”。

二十八、对第三章内容进行了全面修改,以简化招股说明书摘要的内容,并就披露要求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具体修改内容详见《招股说明书准则》(2003年修订)第三章。

上述修订完成后,《招股说明书准则》中相关条目编号发生变化,在《招股说明书准则》(2003年修订)中已做相应调整。

二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2003年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招股说明书

第一节、封面、书脊、扉页、目录、释义

第二节、概览

第三节、本次发行概况

第四节、风险因素

第五节、发行人基本情况

第六节、业务和技术

第七节、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

第八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技术人员

第九节、公司治理结构

第十节、财务会计信息

第十一节、业务发展目标

第十二节、募股资金运用

第十三节、发行定价及股利分配政策

第十四节、其他重要事项

第十五节、董事及有关中介机构声明

第十六节、附录和备查文件

第三章、招股说明书摘要

第一节、特别提示和特别风险提示

第二节、本次发行概况

第三节、发行人基本情况

第四节、募股资金运用

第五节、风险因素和其他重要事项

第六节、本次发行各方当事人和发行时间安排

第七节、附录和备查文件

第四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信息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申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应按本准则编制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作为向中国证监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必备法律文件,并按规定披露。

拟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参照本准则执行。

第三条、本准则的规定是对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不论本准则是否有明确规定,凡对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均应披露。

第四条、本准则某些具体要求对发行人确实不适用的,发行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披露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做适当修改,但应在申报时作书面说明。

第五条、由于商业秘密(如核心技术的保密资料、商业合同的具体内容等)等特殊原因,本准则规定某些信息确实不便披露的,发行人可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

第六条、在不影响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不致引起阅读不便的前提下,发行人可采用相互引征的方法,对各相关部分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技术处理,以避免重复和保持文字简洁。

第七条、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披露的所有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公平、及时,尤其要确保所披露的财务会计资料有充分的依据。所引用的财务报告、盈利预测报告(如有)应由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或审核,并由二名以上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签署。

第八条、招股说明书引用的经审计的最近一期财务会计资料在财务报告截止日后六个月内有效;特别情况下可由发行人申请适当延长,但至多不超过一个月。

第九条、招股说明书的有效期为六个月,自中国证监会下发核准通知前招股说明书最后一次签署之日起计算。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有效期内未能发行股票的,应重新修订招股说明书。在符合本准则第八条要求的前提下,发行人可在特别情况下申请适当延长招股说明书的有效期限,但至多不超过一个月。

第十条、发行人报送申请文件后,在招股说明书披露前发生与申报稿不一致或应予补充披露的事项,如发生股东或董事、经理(含总裁等相当的职务)变动,出现财政税收政策、业务方向和范围的重大变动,取得或失去新的重大专利或特许权,以及进行新的重大投资或融资行为等,发行人应视情况及时修改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并提供补充说明材料。

发行人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如发行人认为还有必要对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进行修改的,应书面说明情况,并经中国证监会同意后相应修改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必要时发行人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应重新经过中国证监会核准。

在招股说明书披露后至股票上市公告书刊登前发生上述事项的,发行人也应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第十一条、发行人应针对实际情况在招股说明书首页做“特别风险提示”,并在“风险因素”一节详细披露。

第十二条、招股说明书还应满足以下一般要求:

(一)、引用的数据应提供资料来源,事实应有充分、客观、公正的依据;

(二)、引用的数字应采用阿拉伯数字,货币金额除特别说明外,应指人民币金额,并以元、千元或万元为单位;

(三)、发行人可根据有关规定或其他需求,编制招股说明书外文译本,但应保证中、外文文本的一致性,并在外文文本上注明:“本招股说明书分别以中、英(或日、法等)文编制,在对中外文本的理解上发生歧义时,以中文文本为准”;

(四)、招股说明书全文文本应采用质地良好的纸张印刷,幅面为209×295毫米(相当于标准的A4纸规格);

(五)、文字应简洁、通俗、平实和明确,不得刊载任何有祝贺性、广告性和恭维性的词句。

第十三条、招股说明书摘要的编制和披露,还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招股说明书摘要的目的仅为向公众提供有关本次发行的简要情况,无须包括招股说明书全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招股说明书摘要中要尽量少用投资者不熟悉的专业和技术词汇,尽量采用图表或其他较为直观的方式准确披露公司及其产品、财务等情况,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三)、招股说明书摘要必须忠实于招股说明书全文的内容,不得出现与全文相矛盾之处;

(四)、招股说明书摘要刊登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报刊,篇幅不得超过一个版面。在指定报刊刊登的招股说明书摘要最小字号为标准小5号字,最小行距为0.35毫米。

第十四条、发行人应在发行前二至五个工作日内将招股说明书摘要刊登于至少一种中国证监会指定的报刊,同时将招股说明书全文刊登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网站,并将招股说明书全文文本及备查文件置备于发行人住所、拟上市证券交易所、主承销商和其他承销机构的住所,以备查阅。

第十五条、发行人可将招股说明书全文及摘要刊登于其他网站和报刊,但不得早于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和报刊的披露。

第十六条、在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披露前,任何当事人不得泄露与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有关的信息,或利用这些信息谋取利益。发行人、任何中介机构或人士利用与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有关的信息进行推介宣传的,应遵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

第十七条、发行人应在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披露后十日内,将正式印刷的招股说明书全文文本一式五份,分别报送中国证监会及其在发行人注册地的派出机构。

第十八条、发行人董事会及全体董事应保证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诺其中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就其保证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主承销商应受发行人委托配合发行人编制招股说明书,并对招股说明书的内容进行核查,确认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条、发行人律师可受发行人委托参与编制招股说明书,并应对招股说明书进行审阅,确认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引用的法律意见真实、准确,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发行人律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验资人员及其所在的中介机构等应书面同意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中引用由其出具的专业报告或意见的内容。

书信的格式篇5

关键词:电子图书;手机;文件格式;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9-2233-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都有了巨大的改变,当然,这也影响到了人们的图书阅读方式,电子图书应运而生。电子图书的想法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20世纪80年代,光盘的出现使它有了长足的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的普及更是把电子图书带入新的发展阶段。

1 电子图书及常用文件格式

一个完整的电子图书概念是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用于承载或播放电子图书的计算机、多功能数字设备或专用硬件阅读设备是电子图书硬件部分;而电子图书的软件部分则是指书的内容(包括文字、图像和声音等)以及支持内容下载、储存、显示和处理的软件系统。电子图书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它顺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完成了内容的数字化,储存量大、体积小,便于信息查找和检索,出版和保存成本降低,能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着个性化、交互式的阅读界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电子图书文件格式,不同的公司因版权或商业因素等诸多原因,往往各行其事,采用不同的文件格式,其中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EXE文件格式:这是目前比较流行也是被许多人青睐的一种电子读物文件格式。这种格式的相关制作工具也是最多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阅读方便、制作简单且制作出来的电子读物相当精美而且无需专门的阅读器支持就可以阅读。这种格式的电子读物对运行环境并无很高的要求。但是这种格式的电子图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多数相关制作软件制作出来的EXE文件都不支持Flash和Java及常见的音频视频文件,需要IE浏览器支持等。

PDF文件格式:它是美国Adobe公司开发的电子读物文件格式。这种文件格式的电子读物需要该公司的PDF文件阅读器Adobe Acrobat Reader来阅读。PDF文件中可包含图形、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还可以建立主题间的跳转、注释,而且PDF文件的信息是“内含”的,我们甚至可以把字体“嵌人”文件中,从而使得PDF文件成为完全“自足”的电子文档。它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电子图书格式,应用非常广泛。

EBK文件格式:是Voyager公司的MAC机(也有PC格式)读书软件格式。目前国内某些站点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格式了。著名的“百博电子书城”(http,//www bbook net/)率先使用了这种文件格式来电子读物。这种格式的电子读物的特点是先需要下载一个客户端软件,只有在这个软件指定的站点上登录,才能下载图书。

LIT格式:是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软件MicrosoftReader的一种专有的文件格式。它的阅读风格很接近于我们平时阅读纸质书,所以阅读起来十分的亲切,该格式提供了多个级别的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机制,为电子图书提供较安全的流通渠道。

WDL文件格式:它是北京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一种电子读物文件格式。目前国内很多大型的电子出版物都使用这种格式。这种格式的文件特点是较好的保留了原来的版面设计,可以通过在线阅读也可以将电子读物下载到本地阅读,但是需要该公司专门的阅读器DynaDoc Free Reader来阅读。

PDG 文件格式:北京世纪超星公司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图文资料数字化技术(PDG)、专用阅读软件――超星图书阅览器(SSReader),形成了数字图书馆的整套解决方案,并已成功应用于中央档案馆、中山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医学图书馆、温州图书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图书馆等国内外500多家单位,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模式之一。

CEB 文件格式:CEB即Chinese eBook,是完全高保真的中文电子书的格式。由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开发的全新的电子图书阅读工具――方正Apabi Reader使用的格式. 它能够保留原文件的字符、字体、版式和色彩的所有信息,包括图片、数字公式、化学公式、表格、以及乐谱等,同时,该格式对文字图像等进行很好的压缩,文件的数据量小。

以上介绍的是目前常见的电子图书文件格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文件格式,如:HLP文件格式、SWB文件格式、EBX文件格式、RB文件格式等,但这些文件格式的电子图书是借助计算机为载体的,在电子设备繁多、通讯技术发达的今天,仅仅用计算机来阅读电子图书已经不能人们的阅读需求,于是,电子图书出现在了许多手持电子设备中,手机也在其中。

2 手机作为电子图书硬件设备的优势及必然性

随着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市场的发展,手机不仅只是单一的通讯设备了,已经演化成了多媒体产品的应用终端。目前的手机设备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通讯功能与应用功能分离,芯片运行速度不断攀升。在手机设计中,除了讲究简单的语言电话外,通讯与应用功能分流已经是明显的趋势。早在2005年7月,高通MSM7500芯片组,该芯片组集成了ARM11? 应用处理器和 ARM9? 调制解调器处理器的双CPU架构,这就使手机芯片处理多媒体信息与处理通讯信息彻底分离,提高了手机多媒体信息的处理能力。另外,芯片的处理速度也在不断提升。2005年11月,第一个专门为手机芯片打造的“Scorpion”移动微处理器由高通,可以提供高达1GHz的处理速度,这一指标介于我们所熟知的奔腾三和奔腾四之间。可以说与日常使用的计算机差别不远了。

存储空间不断扩大。目前手机储存空间主要有两种:内置储存空间或外接存储卡。尤其是近两年来,手机储存卡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去年,三星开发的MicroSD手机存储卡容量已经达到惊人的8G,体积却只有指甲般大小。它可以存储2000首MP3,4000张数码图片,或者是5部DVD影片。

终端多媒体能力加强。毋庸置疑,多媒体手机已经占领了目前的手机市场,以前那种单一通讯功能的手机已经悄悄推出历史舞台。现在的手机能够集成你所想到的一切电子设备功能:影音播放、数码摄像照相、收音功能、游戏功能、电子阅读、无线上网、信息查询(如股票等)、收发电子邮件、即使聊天(QQ)、手写输入、软件办公等。

总体来看,手机的功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供,通过手机来阅读电子图书从技术角度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作为一种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读书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在生活节奏飞快的今天,人们的时间经常是破碎的,而且图书的携带也并不方便。手机作为电子图书的媒介,由于其便于携带、储存量大、阅读方便等特性,已经被大众广泛接受。

3 手机中电子图书的格式

目前的手机性能还不能和计算机相提并论,主要表现在容量小、速度慢,因此,上文提到的电子图书格式不适应在手机中使用。当前流行的手机电子书格式有TXT、JAR、PDB 、UMD、WMLC等几种格式,以前四种格式的电子书为最多。WMLC是一种较早的手机电子书格式,它实际上是一种WAP网页文件,一般通过数据线和相关软件连接计算机下载,现在已经不常见,以下不作介绍。

TXT文件格式:纯文本文件格式,它不含有任何版式信息,只有字符信息。对于手机这样的多媒体终端来说,它是体积小、信息量大、显示处理方便,符合手机对电子图书格式的要求。TXT文档的制作也非常简单,通过“记事本”程序可以方便地得到TXT文档,但要注意的是TXT文档也有多种字符编码方式:ANSI、Unicode、big-endian、UTF-8。默认情况下,计算机将会将文档保存为标准的 ANSI 编码文本,而手机大多采用Unicode或者UTF-8编码。因此我们在制作手机用电子图书时,要将TXT保存为Unicode或者UTF-8编码。UNICODE使任何语言的字符都可以为机器更容易的接受,UNICODE由UC(UNICODE协会)管理并接受其技术上的修改。包括JAVA、LDAP、XML这样的技术标准中均要求得到UNICODE的支持。Unicode用一些基本的保留字符制定了三套编码方式。它们分别是UTF-8,UTF-16和UTF-32。正如名字所示,在UTF-8中字符是以8位序列来编码的,用一个或几个字节来表示一个字符。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是,保留了ASCII字符的编码做为它的一部分。

JAR文件格式:是java语言编写的。它是以流行的ZIP文件格式为基础,用于将许多个文件聚集为一个文件。作为电子图书的文档,JAR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版式信息并且文件相对较小。目前市场上许多手机都支持J2ME(Java 2 Micro Edition)平台,这也为Java格式电子图书带来了市场。JAR 文件格式提供了许多优势和功能,其中很多是传统的压缩格式如 ZIP 或者 TAR 所没有提供的。第一,安全可靠,它可以对 JAR 文件内容加上数字化签名。这样,能够识别签名的工具就可以有选择地为您授予软件安全特权,这是其他文件做不到的,它还可以检测代码是否被篡改过,这对于保护图书版权及其有利。第二,下载时间短。如果一个applet捆绑到一个JAR文件中,那么浏览器就可以在一个HTTP事务中下载这个applet的类文件和相关的资源,而不是对每一个文件打开一个新连接,这利用于手机下载电子图书。第三,压缩率高。JAR格式允许您压缩文件以提高存储效率。可以看出,JAR是手机图书的一个主流发展方向。

PDB文件格式:PDB是Palm DataBase是缩写,是Palm OS所用文件的扩展名。Palm OS是Palm公司的是一种32位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它的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其本身是一套专门为掌上电脑编写的操作系统,在编写时充分考虑到了掌上电脑内存相对较小的情况,所以Palm操作系统本身所占的内存极小,基于Palm操作系统编写的应用程序所占的空间也很小,通常只有几十KB,因此,Palm生成的PDB文件非常适合掌上电子图书。目前一些高端的智能手机采用了这一操作系统,不仅能够阅读电子图书,还可以在手机里制作电子图书。

UMD文件格式:UMD是掌上书院为保护著作人权益而定义的一种内容加密协议,用户下载以后是以文件后缀名的方式体现。掌上书院是一家专门从事手机电子图书的公司,其阅读器是提供给手机用户浏览、下载电子图书的工具。它为不同版面操作系统的手机提供了统一的阅读格式,并且提供了WAP网站在线阅读的功能。掌上书院也提供了图书制作工具mBookMaker,用户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电子图书。

与计算机使用的电子图书格式相比,手机电子图书格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文件小且适合手机播放。

4 手机图书及格式的发展趋势

手机作为电子图书的一个有效传播途径必然会长期存在下去并且有所发展。目前我国的手机图书大多是离线图书,也就是下载到手机中进行阅读,可以通过WAP从网上下载到手机中,也可以通过数据线从计算机传递到手机中,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性能的提升,其信息传播和处理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电子图书的文件大小和多媒体版式已经不再是手机阅读的限制,手机图书将会向在线阅读和数据库应用方面发展。总之,科技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带动手机图书的发展,手机图书的文件格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并且增多,但终会逐步向统一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建立成熟稳定的标准体系,使人们更加容易从中获取信息。

参考文献:

[1] 吕润宏.漫谈电子图书及其文件格式的特点[J].情报探索,2004(4).

[2] 美国高通公司,2006年手机芯片发展趋势大解析[J].移动通信,2006(2).

[3] 周荣庭.网络出版[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

书信的格式篇6

商务英语书信(Business or Commercial English Correspondence)是指交易时所使用的通信。在美国,常用Business writing,它包括书信、电报、电话、电传、报告书、明信片等。英语和美语在书信体例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信头和称呼、书信格式、遣词、结尾客套语等均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英国书信较为保守,许多英国人喜欢用老式书信体,用词较为正式刻板,而美国书信语言非常生气、有活力,格式也较为简便。因此当我们写信的对象是英国或其旧殖民地国家时,要使用标准式英语Queen's English;如果写信的对象是美国或美国势力范围的地区时,就要用美国英语。当然,英国式的语言文化近年来也有变化,但总体来说,两者间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商业英文书信,一般都要求用打字机或电脑整齐地打印,左边各行开头垂直的,称为垂直式或齐头式(Block style),美国常用这种格式;每段的第一个词缩进去,称为缩进式或锯齿式(indented style),英国常用此格式。垂直式的职务及签名都在左边的边栏界线,这种格式,在极度尊重工作效率的美国公司,已普遍采用。正式的商业英语书信要在称呼的上方写上收信公司名称和地址或收信人的名字全称、职务及地址,称为信内地址(Inside address)。信内地址的写法也有垂直式和缩进式之分,垂直式和称美国式将各行并列,缩进式或称英国式将各行依次退缩。

不过,近来英国商业书信信内地址并未依次缩进,似乎与美国式相同。此外,在美国还流行一种普通收信人地址的写法,就是在书信的Inside Address中,把门牌号和街名都省略掉。在英文书信中要使用敬语,最普遍的敬语是Mr, Mrs和Miss(用于未婚女性)。英国人常在男性的姓名之后用Esq. (Esquire的缩写),不过在商业上也在慢慢地改用Mr. Mmes. (Madam的复数形式),用于二个女士以上。Messrs(Mr的复数形式)用于二个以上的男人,或用于二个以上的男人组成的公司或团体。在英国式英文信里,Mr, Mrs, Messrs,均不加缩写句点,相反地趋向于进步自由的美语反而加缩写句点如Mr., Mrs., Messrs.。在称呼方面,商业上最普遍的有Gentlemen(美国式)与Dear Sirs(英国式)二种,相当于我国的敬启者或谨启者。如果信是写给革个公司单位的,不是写给某个具体人的,美语用Gentlemen(复数形式),英语用Dear Sirs。如果对方公司只一人时,必须使用SirDear Sir。称呼后一般要使用标点符号,英国式采用逗号(comma),美国式用分号(colon)。书信结尾客套语(complimentary close)有多种,相当于我国书信在结尾时使用的敬礼、致敬、顺安等句。最为典型的美国式写法是Sincerely和Best regards,典型的英国式表达有Yours sincerely(熟人或知道对方姓名),Best wishes, kind regards 和yours faithfully(不知姓名)。此外,英国式的客套语还有特别礼貌的格式,但除了特殊情况外,现在不再使用。

书信的格式篇7

1我国书目信息服务现状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书目信息服务情况可用几句话来概括:书目信息服务的内容不断增加,书目信息服务的范围不断拓展,书目信息服务的领域逐步扩大,书目信息服务的方式越来越多,书目信息服务的质量与效率逐步提高,书目信息服务的手段越来越先进,书目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1.1我国图书情报机构的书目信息服务状况

从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书目情报需求与服务研究》中披露的调查资料可知,国家书目信息、专题性文献及出版物推荐目录信息、地方文献及出版物目录信息三者的被利用率,分别占调查样本数的51.7%、48.53%与33.1%,由此可见书目信息资源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书目信息服务的提供方式,一般有传统印刷型方式及现代技术型方式两种。长期以来,我国书目信息主要是以传统印刷型形式出现。1996年以后,随着因特网及其他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我国书目信息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明显增加,如通过网络向社会大众及本馆读者及时通报馆藏文献信息;通过网络查阅、订购、下载书目文献信息及出版物内容信息;利用网络享受联机文献借阅和复印等信息服务内容;提供CD-ROM封装盘片形式的可供货书目信息;网上并可下载的图文并茂的出版物外观、内容提要及其他书目服务信息,等等。

我国图书馆界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将MARC等书目信息新技术、新规则介绍到国内。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开始进行微型机西文编目、查目、新书通报和流通管理的试验。当时北京大学图书馆研制出“北京地区西文新书通报系统”和“西文图书联合目录系统”,南京大学图书馆采用简化MARC格式进行了“西文编目研究”,中南工业大学图书馆研制出“微型机湖南地区西文期刊目录系统”,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研制出“微型机图书情报西文书目检索系统”和“图书馆流通管理自动化系统”等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有更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进入计算机文献信息服务研究领域,陆续开发出实用的微机编目系统,并开始进行局域网环境下的联合编目工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上海交大、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联合开展的“上海地区西文书目信息检索网络”研究计划,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三所图书馆联合开展的“APTLN”书目信息检索网络建设与研究工作等。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工作开展至今已近30年。在众多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中,原北京图书馆与深圳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在图书馆界有较大影响,并且已推广到全国多家省市公共图书馆与高等学校图书馆。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图书馆界加快了编目自动化的研究进程,利用网络环境实现计算机编目的应用研究也逐步开展起来。1995年国家投资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学研究计算机网络(CER-NET)”加快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计算机编目和书目数据库的建设进程,全国各高校通过校园网就可进入CERNET,方便地通过网络利用其他高校的信息资源,而且还可以借助CERNET与INTERNET相联,从而直接利用因特网信息。

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下,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等,为我国高校、公共和专业图书馆开展联机编目、合作编目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近些年我国电信部门陆续推出了ISDN、ADSL等多种较高网络传输速度的新型数据传输方式,为我国图书情报部门提供了较过去更好的书目信息传递工具。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推出了中国文献机读目录标准(CNMARC),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文献机读目录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2我国出版发行界的书目信息服务状况

我国出版界于1991年开始正式采用CIP(在版编目)规则,1996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专门成立了CIP处,负责组织、规划、协调与管理全国的在版编目工作。目前,全国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出版社已进行CIP工作,并正在研究利用计算机处理出版社在版图书的目录信息。在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被引入出版业之前,传统印刷型书目一直是我国出版发行部门的主要书目信息服务工具。通过印刷型书目信息报纸预告新书及可供图书信息,为书店及广大读者提供有效的订购参考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社数量不断增加,出版物的品种与数量直线上升,传统的印刷型书目信息服务方式已暴露出诸多不足。因此,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利用网络环境实现出版信息的传递和出版物的交易,已成为我国出版发行部门的共识。1995年,新华书店总店与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四川、广东等八家省级书店联合研制我国出版发行业的互联网——“全国出版物发行信息网络(CPRN)”,并希望将该网络建设成为覆盖全国、以新华书店为主体、以出版社为源头、兼容其他发行渠道和社会读者,集批发、零售、订购、查询于一体的出版发行信息系统。1998年10月,该项目完成了网络“中心”和八个省网络“分中心”的硬件配置建设、软件安装以及与信息产业部CHINAPAC和CHINADDN通信骨干网的联接工作。1998年底,“全国出版物发行信息网络”投入试运行,并将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发展网络成员及建设可供书目数据库等方面。一方面,希望能够吸收更多的出版社、地市县书店、集个体图书发行机构成为网络成员,使它们能够享受通过网络订购图书的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希望各个网络成员不断将可供书目与征订书目信息充实进网络数据库,满足网络成员订购、查询与余缺调剂的需求。该项目后期进展不理想,多种原因导致网络成员的发展工作陷入停顿,“全国出版物发行信息网络(CPRN)”的运作出现困难。目前,新华书店总店信息中心已改与网络信息技术公司联手,建设具有电子商务功能的网站,利用因特网向国内外用户提供书目信息并开展出版物销售服务。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一直在积极推动建设“中国出版物在版编目数据库”,使广大读者能够通过网络查阅出版信息和可供出版物信息。与此同时,一大批书业网站(如“当当书店”、“人民时空”、“旌旗书店”、“北京图书大厦”、“上海书城”等)正通过网络向广大读者提供可供货书目信息,方便读者在线浏览与购买出版物。

2我国书目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书目信息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1)国家书目信息报道的时滞过长,文献被重复报道的现象时有发生。与发达国家的书目报道仅需一周时间相比,我国《全国新书目》的报道周期长达一个月。此外,在《全国新书目》、《全国总书目》、《中国国家书目》中收录的文献及出版物存在大量的重复;就是出版发行行业自己编制的《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以及省级书店的宣传书目中,重复的书目信息也不少。

(2)书目信息格式不一致。无论是出版机构在网上的书目信息,还是书店系统长期使用的传统印刷型书目信息,其格式与我国图书馆等信息服务部门的书目信息格式不完全一致,与出版社在版编目的格式也有许多差异。由于格式的不一致,直接影响了书目信息的兼容与共享。

(3)统一书目信息格式存在着困难。就CIP数据而言,它对书目信息服务部门的确重要;但对出版社而言,有没有CIP数据,CIP数据的质量如何,并不影响出版物的销售,所以它们对CIP的重视程度就不如信息服务部门,目前仍然有将近一半的出版社未执行CIP数据;那些已执行CIP数据的出版社,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数据不详尽、标识符号不准确、著录项目遗漏、著录格式不规范等。

(4)图书正式出版后的数据与出版前征订目录中的数据时有变动。例如图书的“估价”项,据武汉大学出版社总编室的同志介绍,有将近百分之二十的图书正式出版时,“定价”与原“估价”不同。又如“页数”、“出版时间”、“书名”等项,出版后的正式数据与出版前的宣传数据都会有所不同。如果将出版前书店的征订目录数据直接作为图书馆的目录使用,必然有部分数据在出版物到馆后需要修改。这时在图书馆机读目录数据库的多个数据文件之间,就很容易因修改的遗漏而产生记录彼此的不一致。

(5)书店征订目录不适合图书馆直接使用。一般来说,书店征订目录中没有提供图书信息检索点的排检项,其分类也比较粗略,仅指出了出版物所属大类,没有给出具体的分类号。在图书馆等信息部门的信息服务中,书目信息中的排检项十分重要,它是读者能够接受正确信息服务的切入点(如书名、作者、主题、分类号等常用的检索点)。如果图书馆直接用缺乏主题词与详尽分类号的书店征订目录作为自己的目录,将对读者通过书目进行的信息检索十分不利。

(6)出版社在版编目(CIP)数据产生的延迟直接影响书店征订目录的编制与出版物的推销宣传。书店系统编制征订目录,是希望社会公众在图书正式出版之前就能了解这些出版物的信息,以便赢得更多的订数,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获取较好的经济收益。为了改变传统发行方式下出版物信息产生与传递不及时的问题,出版发行部门非常希望出版社能在图书正式出版前就尽早提供准确的出版物信息,以便书店及时编制出征订目录。一般情况下,出版物的在版编目(CIP)数据都是先由出版社编制,再报送并等待国家版权局审核批准,然后由出版社以订单的形式传递给发行部门。这种运作方式使得直接利用CIP数据编制征订目录的设想难以实现,也无法满足书店获取订数所需要的充足的宣传时间。

(7)书目信息来源于它所对应的出版物以及编辑生产它的出版社。出版社的编辑人员虽然具有较强的稿件编辑、组织与加工能力,但缺乏能够准确确定每一种出版物的在版编目数据的知识,也缺乏编制书店征订目录与图书馆书目所需的知识。因此,目前我国出版物的在版编目数据(CIP)质量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无法满足书店与图书馆等书目信息服务部门在编制书目时的各项要求。

3网络环境下整合我国书目信息的措施

为了提高书目信息的通用性与兼容性,我国图书情报界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采用文献信息著录交换用国际标准(MARC),并开始书目自动化应用的研制与推广工作。我国图书发行部门为了增加出版物的销售,非常重视编制与发行出版物征订目录,各种征订目录(如《科技新书目》、《社科新书目》、《上海新书目》等)一直都在为宣传推销出版物服务。出版社编制的图书CIP数据,有不少地方与图书情报界的书目不同,与书店的征订目录也有不少差异。这三类书目的数据来源、编制单位及信息传递路径都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寻求一种能整合三种不同书目信息的途径与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也会遇到各种阻力与困难。为此,笔者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3.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整合书目信息的前提

要使书目信息整合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首先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三大书目信息部门的领导和有关人员都能认识到整合书目信息的重要性,并积极支持这项工作。具体而言,出版社必须加强在版编目(CIP)工作的组织及在版编目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CIP数据的编制质量;书店等图书发行部门要加强征订书目的组织工作,提高书目数据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工作责任心,以保证所给出的出版物分类号、主题词(或关键词)的质量;图书馆与情报部门应提高对书目信息整合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对出版社、图书发行机构有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CIP及征订书目数据的质量,同时需要改变自身对CIP数据及征订书目数据的不信任态度,制订直接采用CIP数据及征订书目数据的措施,为整合书目信息营造良好的软件环境。

3.2以出版社在版编目为基础整合我国书目信息

抓源头、带全面是整合我国书目信息的主导思想。由于出版物书目信息的源在出版社,所以,建议以出版社在版编目数据(CIP)作为三种不同书目信息格式整合的突破口。具体来说,应在国家在版编目条例的基础上,制定在版编目的补充规定,对在版编目数据项做适当的修改和补充,使CIP数据成为一种能满足各方面书目信息应用要求的书目信息数据。为此,建议由国家信息服务主管部门对整合后书目信息格式的具体要求,由国家信息与文献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出面组织协调,成立由国家重点(权威)出版社在版编目编制人员、书店及出版社征订书目信息组织人员以及图书馆和情报部门编目部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中国书目信息格式整合工作小组”。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文献书目信息交换标准(参照有关的国际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各个信息服务部门的业务特点与要求,制定出符合书目信息资源共享要求的新的书目信息著录格式。出版社在版编目人员只要严格遵照新的书目信息格式组织CIP数据,经国家版权部门审核通过,就可以传递给书店、图书馆及其他信息服务部门直接加以使用。

3.3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实现书目信息的整合

为了满足书店征订目录与图书馆藏书目录多方面的要求,可以考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出版社、批发书店与图书馆联系在一起,形成全国范围的庞大书目信息广域网。审核后的出版社在版编目(CIP)数据可经过这个网络迅速传递到批发书店和图书馆等信息服务部门,使它们在第一时间就能直接用CIP数据编制征订目录和馆藏书目。为此,整合后的书目信息格式必须与在版编目(CIP)数据格式高度统一,书店、出版社、图书馆(包括信息所等信息服务部门)都必须具备网络应用条件。为了给规范化的书目数据的传送奠定物质基础,需要加快“金版工程”建设。应在国家信息产业部与新闻出版总署的指导和协调下,继续完成“全国出版物发行信息网络”和“全国新闻出版管理信息网”以及与之配套的四个大型数据库的建设。这四个大型数据库为“新闻出版管理数据库”、“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库”和“国家新闻出版版权数据库”。一旦“金版工程”完成,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在版编目信息、征订目录信息传送慢的问题。这项工作可以在新闻出版总署“金版工程”的统一规划下,集中全国出版社、书店、图书馆、电信部门与网络公司等多方面的力量,建设这个全国性的网络平台;各出版社可以通过该网络直接将本社出版物的CIP数据传递给国家版权局审核,核准后又可以经由网络传递给书店,书店据此能顺利地转换成征订目录。国家重点信息工程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已运行了五年多,它在上世纪末就已吸收我国大多数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图书馆入网,使数以百计的我国高校图书馆通过该网络共享书目信息资源。如果再将全国公共图书馆自身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也接入CERNET,就能实现以图书馆系统为基础的书目信息服务广域网。由于CPRN与CERNET都以电信数据通信网为基础,所以,通过电信部门的网络平全可实现这两个全国性的广域网的对接,使整合后的书目信息能够真正在网络环境下快速传递,实现书目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利用与共享。

3.4编制书目格式转换软件,灵活应用整合后的书目信息

为了整合我国的书目信息,让我们先对三大书目的格式及内容作些分析。一般来说,书店的征订目录包括征订号、书名(丛书名)、版本、出版者、类别、责任者、开本、字数、页数、装订形式、估价、出版时间、ISBN号、内容简介、读者对象等;出版社的在版编目(详细级)包括书名(及有关信息)、责任者、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丛书的详细信息、附注、ISBN号、排检项、其他注记等;图书馆的图书目录(详细级)包括的内容与CIP数据基本一致,不同之处是增添了索书号和定价项,去掉了其他注记项。可见,三者的信息很大部分相同。不过,由于书店是依据出版社的新书预告编制征订目录,当时该出版物的CIP数据尚未完成,二者的著录格式、著录项目及内容明显存在差别,且产生的时间不同步。一方面,由于双方的信息都来源于出版社,所以通过出版社能够做到著录信息内容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整合书目信息后还能有效解决征订目录著录不够规范、缺乏统一著录标准的问题,并能解决《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等书目报及出版社征订书目单中书目信息重复、彼此体例不一致等问题。至于出版社的在版编目数据和图书馆目录数据,由于双方内容比较一致,可根据规范化的要求统一书目的项目。

由于三种书目信息都源自出版物,所以可设想以在版编目(CIP)作为整合三种书目信息的纽带。虽然目前我国CIF数据还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但只要做好CIP数据的编制与核查工作,实现出版社、书店、图书馆(以及信息所)书目信息的共享是完全可行的。具体思路是:以现行在版编目的著录格式为基础,按CNMARC(国家文献信息机读目录通信格式标准)的要求设计规范化的书目信息格式。建议其主要著录项目包括:书名、著作者、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出版日期也可以待图书正式出版后通过网络即时传送))、估价(出版物正式出版后,通过网络迅速将定价传递给书店和图书馆,以便修改此项内容)、预计出版日期(此项目供书店征订目录使用,图书馆可作为订购时的参考因素)、装帧、开本(包括外形尺寸信息)、字数、页码(此项目待出版物正式出版后再传送)、类别、ISBN号、内容提要(此为新增项目,有利于信息检索及用户订购)、关键词(由出版物著作者在提交书稿时一并提供)、读者对象、附注等。

为了实现书目信息资源共享,节省三家单位书目编制的人、财、物力,实现一家编目、多家共享,需要对整合图书馆目录、出版社在版编目和新华书店征订目录的编制工作进行具体规划。如果从现在起就规定这三家单位要按照整合后统一的书目格式著录和传递信息,则首先必须对这三家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立即按照新的规范生产和传递书目信息,同时要逐步将过去已建成的庞大书目信息数据库加以改造,使数据库中的记录内容都符合规范化的要求。为了使这三家单位目前已经建立的书目信息数据库还能够继续使用,而且不至于因为对新书目规范的不熟悉而导致书目信息的编制与传递利用出现差错,笔者建议集中技术力量编制几套相应的书目格式转换软件,使整合后的书目信息能够得到灵活的应用。这一设想的操作思路是:集中我国三家书目信息服务部门及信息技术部门的技术力量,编制在版编目(CIP)数据和以CNMARC格式为基础的整合后书目信息数据的转换软件,编制图书馆(信息所等)目录和以CNMARC格式为基础的整合后书目信息数据的转换软件,编制征订目录和以CNMARC格式为基础的整合后书目信息数据的转换软件。目前这三个部门内部的书目信息的著录、编制以及书目数据库的建设等,仍然可以按照过去的方式运转,本单位过去已经建立的庞大的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内容也继续保留使用。这样做既能够尊重过去业务人员书目信息工作的习惯,保证目前的书目信息服务工作效率与速度不受影响,也能够充分利用过去建立的庞大的书目信息数据库记录。这三家单位之间的书目信息的传递与资源共享。可以借助网络及转换软件实现。也就是说,在不同的书目信息服务部门之间需要传递与共享书目信息时,借助转换软件,先将本单位的书目信息转换成标准(规范)的CNMARC格式的书目信息(项目的选取可参照上面的分析确定),然后通过网络快速传递给对方;对方收到信息后,只要利用自己的转换软件将其转换成本单位自己的书目信息格式,就能够直接加以利用。这样的操作方法不仅大大降低了书目信息整合的难度,而且执行起来也比较容易。

【参考文献】

1李敏.关于建立我国西文文献计算机联合编目系统的一些思考.图书情报工作,1997(11)

2黄凯卿.关于整合我国图书馆与出版发行部门书目信息的思考.情报学报,2000(2)

3郑琳.从CIP数据看我国文献编目质量.高校图书馆工作,1998(4)

4孙更新.实现我国图书馆与出版发行部门图书编目标准化的思考.情报杂志,2000(2)

5刘嘉.21世纪中国编目网络之构想.图书情报工作,1997(11)

6黄凯卿,赵琴.关于整合我国书目信息的几点看法.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5)

书信的格式篇8

书籍设计的网格系统是隐形的架构,是由设计中看不到的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常常包含着有趣的数列关系的辅助线组成。它控制着页面的边距,文本栏的宽度,页面元素之间的间距、比例、大小,每页重复出现元素的固定位置等,利用辅助线布置一个网格系统以便快速高效地放置各种元素,如文字、图片等信息,并利用网格迅速地进行调整。书籍设计中的网格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隐形框架的建立;元素在单元格的布局;版面秩序美感的建立;信息的准确传递等。

隐形框架的建立

在书籍设计中,首先,在横向上要确定书籍开本的大小,在开本中设定版心的占有率,然后设定对开页面的尺寸和出血线,确保书眉和书脚部分信息的空间位置,页码的定位等;其次,在纵向上要安排好书籍的封面和勒口、扉页、版权信息、序言、目录、辑封、后记等书籍的内容页面次序。如此建立的隐形框架才是书籍设计的初步建立。

元素在单元格的布局

按一定的顺序将页面信息进行连续性的排列,使读者能够顺利地找到需要的信息和位置。在书籍页面设计中,根据视觉规律和内容需要进行编排布局和调整,通过网格系统把版心划分为多个区域如分栏、版块、空行等。网格系统以其虚拟的框架结构支撑页面各个元素,形成一个完整的连贯性的阅读体系。

网格系统能够按照设计标准将大量的具有连续或相关的文字、图表信息有序地布置在设计区域,使内容安排得当,井然有序,形成视觉上的秩序感。

版面秩序美感与信息的准确传递

网格系统是书籍设计的重要表现方式,有效利用网线骨骼进行分布信息元素,在设计中解决了排版常遇到的“散乱”和“花”的问题,使版面更具有秩序和层次感,体现视觉的整体感和规律性。网格系统给书籍设计的美感创造更多的空间,通过网格系统进行分栏以安排文本块、图片以及空白的位置、区域大小,使这些视觉元素相互之间等比关系和谐统一。网格系统具有理性、个性的特点,能使页面灵活布局,创造出独特的美感。

网格系统是一种方法,关键是如何使用这种方法使版式效果达到实际功能和目的,达到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在设计中使用网格系统要注重内容的准确传达,兼顾页面美感的体现,把握页面信息的设计标准(如出血线、印制标记、版心、裁切范围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为美观实用的版式。

如何在书籍设计中使用网格系统

1.规划页面结构

网格就是对页面版式的规划,日常所见的许多页面都有网格的隐形构建,可能注意不到,但它的确存在,并且支撑和引导着设计内容,形成整体的架构。网格是一系列的辅助线,决定着印刷品的边距、页面元素(大标题、正文、图表等)之间的间距,在有效的区域布置页面信息。

利用网格结构使页面信息主次分明,准确表达内容的主题思想。看似简洁的版面设计,却需要深入地探究和试验,通过安排块面结构建立起视觉层级,使内容与形式感达到统一的目的。

2.虚空间的构建

虚空间就是那些虽然没有视觉元素、但被视觉比例占据的空间,它的形状和比例会直接地影响版式的美感。应用虚空间进行版面设计,利用一定的比例关系,合理建立整体构架,遵循网格系统设计规律,版面设计才会更加美观和协调。

3.黄金分割、斐波纳契数列

黄金分割又称黄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之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二,其比值为1∶0.618或1.618∶1,0.618被公认为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上述比例是最能引起人的视觉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斐波纳契数列(FibonacciSequence),又称黄金分割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这个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在现代物理、准晶体结构、化学等领域,斐波纳契数列都有直接的应用,在视觉审美领域,它同样能够体现有规律数列比例的形成给人们带来的美感体验,在版式设计中要理性地去分析其比例关系,将黄金比例的科学理论应用到版式设计实践中。

4.自由网格

书信的格式篇9

一、目前法院判决书的书写格式或内容简介。

作出判决书是目前法院进行司法审判实践活动最直接、最普遍的反映或表现形式。研究司法审判实践,不能不研究法院判决书的书写格式或表述内容。目前在我国,我们依据法院判决书判决所针对或适用对象和诉讼程序的差异,可将法院判决书大致分为刑事判决书、民事判决书和行政判决书三大类,下面分别介绍之:

(一)刑事判决书,是针对犯罪行为所作出的判决,所涉及到的诉讼参与人包括被告人(包括其辩护人)、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公诉人、刑事自诉案的自诉人、其他单位或人员(如被害人、证人或鉴定人等)。其中刑事一审判决书(仅以普通公诉案为例)书写格式内容依次为:1、介绍公诉机关和被告人基本情况;2、介绍公诉提起情况、审判人员、公诉人和辩护人等到庭情况;3、公诉机关指控犯罪事实和提起公诉的法律依据;4、被告人或其辩护人的认罪及辩解情况;5、法院经审理查明情况;6、适用证据情况;7、法院认定情况(包括犯罪事实和适用法律);8、具体判决结论;9、判决生效及上诉提示内容。刑事二审、再审或死刑复合判决书,其基本上是在一审判决书基础上作出的,就其书写格式而言,只是增加了前次的审判情况、二审、再审或复核查明情况、改判事实、证据或法律依据等。

(二)民事判决书,是针对民事行为(如债权或债务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劳动争议等)所作出的判决,所涉及的诉讼参与人包括原告(包括其人)、被告(包括其人)、第三人、其他单位或人员(如证人、鉴定人等)。其中民事一审判决书书写格式内容依次为:1、介绍原告、被告、第三人(如有)基本情况(包括他们的委托人);2、介绍案件受理和审判人员组成和到庭情况、原告、被告、第三人(如有)及他们的委托人到庭情况;3、原告诉称内容、被告辩称内容、第三人(如有)声明或陈述内容;4、法院经审理查明情况;5、适用证据情况;6、法院认定情况;7、具体判决依据和判决结论;8、判决生效、诉讼费承担及交纳、上诉提示内容。民事二审、再审判决书,其基本上是在一审判决书基础上作出的,就其书写格式而言,同样只是增加了前次的审判情况、二审、再审查明情况、改判事实、证据或法律依据等。

(三)行政判决书,是针对具体行政行为所作出的判决,所涉及的诉讼参与人包括原告(行政管理相对人或利害关系人,包括其人)、被告(行政管理机关,包括其人)、第三人、其他单位或人员(如证人、鉴定人等)。其中行政一审判决书书写格式与民事一审判决书书写格式基本等同,行政二审或再审判决书写格式与民事二审或再审判决书书写格式也基本一致,在此也就没必要一一列举了。

二、目前法院判决书书写格式及所反映出的司法理念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陷问题。

从哲学角度讲,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对内容又有反制约作用,只有良好的形式才能更好地反映出内容的本质。就法院判决书的格式而言,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八股文”形式,一旦形成定式,它几乎不允许法官对格式进行任意的创新和改变。但毋庸质疑的是,判决书的表述形式或书写格式应当紧紧围绕判决的目的进行定制。那么判决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说得通俗点,就是为了说清楚让具体责任人承担或不承担怎样法律责任的道理或依据问题。刑事判决书就是为了说清楚为什么追究、不追究或如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事实和依据问题;民事判决书就是为了说清楚为什么让当事人承担、不承担或如何承担民事责任的事实或依据问题;行政判决书就是为了说清楚为什么让政府机关承担、不承担或如何承担行政责任的问题。表面上看,按照现有的判决书书写格式,把追究或不追究有关诉讼主体的法律责任说清楚似乎不难。但是,实践中,通过一份判决书真正把判决的道理或依据说清楚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们几乎很难发现一份挑不出毛病的法院判决书。这是因为好的判决书不仅需要良好的表现形式或书写格式,而且要求这些形式或格式在具体判决中能够被严格遵守,判决内容必须能够经得起逻辑科学的推敲。考虑到判决书功能作用及现实中我国司法审判人员对判决书书写格式的遵从情况,我们认为:目前在判决书定制形式或书写格式及所反映出的司法理念方面至少存在如下一些不足和缺陷:

(一)掩盖审判人员个人的责任或主观能动性。因为,任何一份判决内容,不管其看起来有多么公正合理或偏私荒唐,都是由具体的审判人员来作出的,在判决书中应当体现审判人员的个人观点、分析或看法。而我们的判决书在书写方式上却完全忽略审判人员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将审判人员的一些看法硬说成是人民法院的看法,如将本应该是“本案合议庭人员认为或本案审判人员认为”的表述硬说成是“本院认为”的表述。这样,法官个人的人格完全被法院的单位人格所吸收,肯定不利于强化法官个人的职业神圣感和责任感,也不利于体现“审判人员独立判案”的司法独立原则。

(二)在事实认定方面过于强化审判人员的高明之处,实际恰恰反映了其断案的专横,让判决书失去说理性和逻辑性。我们不管是在刑事判决中,还是民事判决或行政判决中往往只强调法官对事实认定结论的绝对正确性,而忽略通过说理的方式确立法院判决的权威性。如审判人员在判决中总是强调或运用“经本院或本院经审理查明”之类的表述,其实,很多情况下,审判人员是没有能力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经法院审理查明或认定的事实很多情况下并非是客观事实,甚至完全是审判人员主观臆断的结果,有时甚至与客观真实情况完全相反,而且法官在调查事实方面并不比公诉机关或当事人表现得高明多少。所谓的“经本院或本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无非是具体的办案人员倾向于认可或支持某一方列举或陈述的事实而已。

(三)在证据采信或认定方面过于笼统概括,甚至流于形式。相比民事判决和行政判决而言,刑事判决在证据采信和认定方面往往在判决书中表述的更详细一些,但是也没有表述详细到具体什么事实有什么证据证明的程度,而一般是在“经本院或本院经审理查明”事实之后笼统地把所有相关证据名称或类别称呼列举一遍,至于证明与审判人员所认定事实相反的证据往往不会说明不予采信的理由或依据,甚至有时根本不会被提及。在许多判决书中,如果仔细核对证据的具体内容时,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所采信证据不能证明所认定的事实或所认定事实与所采信的证据无多大关联,甚至在特殊情况下得出所列举的证据证明的事实与判决书中认定的所谓事实相反的结论。

(四)在判决结论所依据或适用法律部分基本不列举法律或法规条款的具体内容,尤其是民事判决中,甚至连具体的法律或法规条文都不提。一份高质量的法律判决书,不仅事实认定要符合客观实际,更重要的是法律适用要准确,这样得出的判决结论才令人信服。司法实践中,许多判决存在的问题不是事实认定存在错误,往往是适用法律存在错误。有些判决书(尤其是民事判决书)中所适用的法律甚至与判决结论基本没有必然联系。尤其是在上诉或再审案件中,有关案件当事人往往在法律适用上存在重大争执。如果判决书中不把适用的具体法律或法规条文内容(包括法学理论、商业惯例、社会习俗等)写清楚,这样的判决书肯定是经不住法律上或逻辑上的推敲的。

(五)判决书没有写明不同审判人员对案件事实或适用法律认识上的分歧,没有体现审判人员不同的观点,使合议庭制度和集体审判制度形式化;同时也反映出审判不够公开或对人类认识和思维的规律不够尊重。本来审判裁决的原则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无可厚非,对同一事实认定或同一案件的法律适用,不同的审判人员有不同的认识或观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审判人员对案件在认识上存在差异,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并不影响案件结论的作出。但是,我们的判决书中却从不体现或反映不同的声音,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所有审判人员对案件认识总能够达到高度的统一。这样,久而久之,恐怕想表示不同意见或看法的法官也没有表示的必要了,产生的必然结果往往是:判决结论不是依据说得更有道理、分析得更符合客观实际、获得更多的认可或支持的法官的意见作出的,而是依据有关领导或官阶更大法官的意见作出的。

三、法院系统内部影响司法公正的主要因素。

影响司法公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包括司法系统内部因素,还包括司法系统外部更广泛的因素(如政治体制、经济基础、社会文化等)。但是,从哲学角度讲,“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所有的外部因素都必须通过司法系统内部的因素才能起作用。我们研究司法公正问题,不能不考虑法院系统内部影响司法公正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都包括些什么内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人和制度两方面的因素:

(一)人的因素,即法官自身素质的高低,包括道德品行、文化水准、职业敏感等综合方面的素质。培根认为:再好的法律,如果让拙劣的法官去执行,它也会变得一文不值;相反,即便是法律不健全、不完美,让优秀的法官依据法律的原则或精神并本着自己的良知去断案同样可以作出客观公正的判决。可见,法官个人或整体素质的高低与司法公正有着直接的联系,能否选择更多的优秀法官从事司法审判工作直接影响着法院整体审判水平的高低。

(二)制度因素,即法院系统内部的制度建设能否保证司法系统内部人力资源的相互整合和相互监控问题,能否保证审判机制能够实现高效良性运转问题。比如:1、对重大疑难案件如何发挥集体审判或合议庭制度的优越性;2、如何保证审判公开,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3、如何保证审判独立,充分体现法官个人的断案水平和思维特征;4、如何强化法官个人的职业责任感,逼迫法官尽可能地秉公执法;5、如何实现法官与法官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等等。总之,好的制度可以限制或约束人性的自私或恶的方面;因为法官并非神明,他们也有七情六欲,如果我们把审判权力交给他们掌管后不能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有效地去制约他们,则必然会导致或增加他们滥用手中审判权力的机会或可能性。

通过以上判决书书写格式及所反映的司法理念分析,我们目前的判决书书写格式在事实认定、证据采信和法律适用方面为审判人员枉法裁判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同时也为弱化法官个人的权威和责任、限制法官独立办案制造了许多合理的借口。其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就是助长司法腐败现象的滋长,使司法公正从形式上都无法得到彰显。

四、判决书书写格式或内容应怎样才能体现司法公正。

即然判决书的书写格式能体现或影响司法公正,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对判决书的书写格式进行统一的规范或改革呢?我们认为,对判决书表述的下列内容进行改革肯定有利于提高司法审判人员的整体办案水平和有利于改变目前的司法腐败现状。

(一)改变事实认定部分的写法,使法官的判定建立在更加客观真实的基础上。比如,法院在判决书中应尽量避免运用“经本院或经本院审理查明”之类的表述,而代之以如下表述会更具有说理性和逻辑性:1、(在刑事案件中)经侦查(人员)机关或公诉(人员)机关查明的事实是:…… 本案审判人员认为:经侦查(人员)机关或公诉(人员)机关查明的事实由(或欠缺)……证据进行支持,更具有可信性(或不具可信性),本案合议庭成员或审判人员支持认可(或不支持认可)对被告人某某的关于……的犯罪事实指控。2、(在民事案件中)对原被告各方无争议的事实是:……;对各方存在争议的事实是:…… 本案审判人员认为:原告(或被告)所列举的事实由(或欠缺)……证据进行支持,更具有可信性(或不具可信性),本案合议庭成员或审判人员支持认可(或不支持认可)原告(或被告)所陈述的事实。3、(在行政案件中)对原被告各方无争议的事实是:……;对各方存在争议的事实是:…… 本案审判人员认为:被告(某某行政机关)所列举或陈述的事实由(或欠缺)……证据进行支持,更具有可信性(或不具可信性),本案合议庭成员或审判人员对其支持认可(或不支持认可)。

(二)改变证据采信的写法,在判决书中必须说明证据采信或不予采信的理由,将采信的具体证据详细情况写入到具体认定的每项事实之后。比如:1、在说明证据采信或不采信理由方面,至少应写明:原告(或被告、公诉机关、行政机关)某某提供的证据来源合法,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更具有逻辑性,能够排除其他解释或能够形成优势证据,故审判人员予以采信;原告(或被告、公诉机关、行政机关)某某提供的证据来源非法,证据间相互矛盾或没有其他证据佐证,或没有经过质证,或不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不具有逻辑性,不能够排除其他解释的可能性或不能够形成优势证据,故审判人员不予采信。2、在判决书中尽可能详细说明或列举有关证据或证明材料所包含的信息内容及来源渠道。3、将采信的证据必须与事实认定部分放在一起,比如,什么事实由原告或被告哪份证据(或证据的哪一部分内容)证实,不能在事实认定最后部分笼统地表述为:“上述事实,由证人证言、被告人陈述、……等相关证据予以证实”。4、对不予采信的证据必须在判决书中单独列出,并说明提供证据该方诉讼主体试图证明的事项和法院不予采信的理由。在证据采信方面做如此严格要求,必然会减少审判人员随意或枉法认定事实的机会。

(三)改变法律适用和判决结论的写法,必须把判决所依据的具体法律法规条文内容(包括判案依据的法学理论、惯例、社会习俗等)在判决书中详细列举出来。凡是案件当事人认为应适用其他法律或法规规定内容的而没有被采纳的。在判决书附后应详细说明为什么没有采纳不同法律法规内容的理由(比如,超出本案适用范围、与更高级别的法律或法规相冲突、已经失去法律效力等)。对判决书此部分如此要求,必然会督促当事人和审判人员更加精心地去研究法律法规,避免或减少审判人员故意曲解或不当适用法律的机会或可能性,使判决结论更加令人信服。

(四)在判决书中必须避免法官个人的人格完全被法院单位的人格所吸收的表述方式,不得使用“本院认为”之类的表述,而代之以“本案合议庭人员认为或本案审判人员认为”之类表述。对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中对案件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的不同的观点或看法,必须在判决书中予以体现。至少应说明判决民主表决程序的过程(合议庭或审判委员会成员中有几人赞成、几人反对)。这样便于强化法官个人的职业神圣感和责任感,能够较充分体现“审判人员独立判案”的司法独立原则,同时也便于促使司法审判公开透明,避免“以权压法”的黑箱操作。

书信的格式篇10

[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 网格 图书馆

[分类号]G250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物理空间+虚拟空间=信息共享空间)是在共享式学习和开放存取运动的背景下,为适应用户新的学习与研究方式而特别设计的新型服务模式。IC的出现凸显了“空间共用、资源共用、用户交流互动、维护信息共有”等核心理念,代表着图书馆实体空间发展的新潮流,为我们思考图书馆的生存价值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目前,在我国有很多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信息中心已经初步具备了构建IC的软硬件设施,包括丰富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广阔的物理空间,也都开始把Ic建设纳入其建设规划。因此,在我国图书馆开展Ic的构建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信息共享空间与网格技术

信息共享空间,是一种新的高度整合的信息服务模式和服务空间。信息共享空间的特点是整合(Integration)与协作(collaboration)。整合是指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整合集中到一个区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协作是指图书馆开设可以容纳多人的各类工作间,供团队研讨使用。

网格是一个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或者说是一个计算资源池。网格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支持共享和协同使用动态的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内的各种资源,实现其所有资源的连通,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如图1所示,网格能让人们透明地使用这些资源。

信息共享空间强调服务的整合和团队协作,网格强调资源的整合,两者关系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基于网格的IC将在优化整合馆藏与馆际之间的印刷型以及数字型资源和服务的基础上,使图书馆以其开放的特性和丰富的动态性资源,成为用户协作式学习和研究的有效服务场所。

2 基于网格的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

IC资源的共用整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图书馆硬件设施和服务及用户客户端硬件资源整合共用;馆藏、网络及客户端数字信息资源的共用,如图3所示。

2.1 图书馆硬件设施、服务及用户客户端硬件资源整合共用

图书馆硬件设施和服务的整合共用指的是将图书馆的服务和硬件设施整合集中到一个区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图书馆的服务包括书刊借阅、馆际互借、文献检索、文献的全文下载、打字复印、研究数据、媒体、参考咨询、用户培训等服务。用户客户端硬件资源的共用,是指将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内的所有计算机看成一个区域网格。用户在信息共享空间中进行超级计算、数据处理或信息处理时,可以使用这个网格内所有已经开启并闲置的计算机资源。

集中了服务和硬件的这个区域就是IC的物理空间。

IC共用空间,即IC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的设计布局。虚拟空间的设计旨在提供一个专门的在线环境,包括相同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相同的软件和数字信息资源等,用户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或者是通过网络平台支持的搜索引擎,尽可能多地获得多种数字服务和资源;物理空间布局,是指专门为组织工作空间和提供服务设计的一种新型物理设施空间。作为物理设施存在的Ic可以是图书馆的一个部门、一层楼或者一个独立的物理空间。其主要包括:信息服务台(Information Desk)、工作站(个人学习空间、团队协作空间、开放学习空间、邻近的可合并的空间、休息室)等。

共用空间设计布局要求体现以用户为中心和人性化的原则,适应现在用户学习和研究模式,满足从个人到团体的一站式学习,提供便于用户之间、用户与馆员之间交流的平台。

图4的左下角是卡尔加里大学信息共享空间的地图。上中位置类似于114-121这样由临近的单独位置组成的一个区域,可以作为个人学习空间,也可以整合成一个整体作为团体协作空间。

图4右下角的两个教室A和B,分别是两个可以容纳26人的多媒体教室,在需要时可以将这两个教室合并成一个容纳52人的多媒体教室。左上角的MADGIC是指Maps.Aca-demic Data,Geographic Information Centre,是一个特殊的服务区。这里提供地图和航空摄影照片,还为教学和项目研究提供一些在校园内访问受到限制的文献资源,例如政府文献等。

图4右侧偏下位置的219、220、230、233、234所表示的是独立工作台,该工作台提供访问专业数据库的服务。因为这些工作台是为了专业数据库而特设的,所以不包含OFFICE软件、email和访问网络服务。这些专业的数据库包括早期的拉丁文基督教的文档、死海资料存档、伊斯兰教百科全书、犹太族的期刊索引、北美殖民地和西印度的国立期刊报纸、古典文学数据库等。

2.2 馆藏、网络及客户端数字信息资源的共用

这是指IC提供对图书馆本地馆藏资源和图书馆提供的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浏览、下载等服务,还包括客户端数字信息资源的共用,是指用户将自己所拥有的数字信息资源上传到公用信息资源库,或该用户作为这个网格中的一个节点,将自己拥有的资源供给这个共享空间中需要该资源的用户使用。

用户通过客户端访问IC网络的统一界面,可选择匿名访问和注册登陆两种方式。前者是享受IC所提供的通用服务;对于后者,系统要根据用户身份的不同决定是否提供享用专有服务的权利,例如教师及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

访问过程中,用户可以对数字信息资源集合(主要指本地馆藏和网络信息资源库)中的数字信息资源进行查询、浏览、下载等操作,最重要的是可以进行用户客户端信息资源的共享。具体主要有两种方式:①用户将自己所拥有的数字信息资源上传到本地的数字信息资源库中,同时对上传资源进行必要的元数据描述,并选择合适的资源分类;②用户作为网格中的一个节点,将自己拥有的资源供这个共享空间中需要该资源的用户使用。这种方式和前一种相比较,优点就是不会占用本地数据库,缺点是不能保证信息资源的全天候可用性,例如电脑切断电源,就相当于网格中的这个节点中断连接,节点拥有的信息资源即为不可用。

对于信息共享空间中的虚拟信息资源,在图书馆原有数字信息资源的基础上,还要增加更专业的数据库及校园网访

问受限制的数字信息资源库。整合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单一建立跨库检索系统,就像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信息共享空间中的MADGIC和219、220(图4)所示的独立工作台那样,只有在特殊的工作间内才能访问空间有的数据库;二是与图书馆原有跨库检索系统相结合,根据访问IP的不同确定可选择库的多少,共享空间外的IP在进行跨库检索时则不包含空间内特有的资源数据库。

2.3 用户交流互动的场景模式构建

IC中还提供了一个咨询交流系统。交流互动应该通道多维、信息丰富、效果良好。用户(组)首选的方式是在常见问题的帮助列表中查询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没有找到满意答案的情况下,可以和专家或馆员之间实现实时问答,或是通过网络的交互协议通过网络表单的问答形式实现问题的解决。具体的交流互动模式有如下几种如图5所示:

用户(组),User(s),简称U;参考馆员或专家,Experts,简称E。

①U-E模式:即用户(组)与参考馆员或专家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在空间中建立专门的咨询间,用户(组)可以到咨询间与专家进行交流;也可以将馆员请到讨论组内,进行咨询探讨。

②U-U模式:即用户(组)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单独的用户可以加入用户(组),组成新的用户组;两个用户组可以合并成一个新的用户组进行讨论研究。

③U-W-E模式:即用户(组)与参考馆员或专家通过IC网络(Web)上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提供的交互手段进行的交流。用户组可以通过BBS、电子白板、聊天室和留言板等交互方法将问题提交给系统,等待馆员或专家的答复。

④U-W-U模式:用户(组)之间通过IC网络上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提供的BBS、电子白板、聊天室和留言板等交互手段进行时时的交流。

⑤U-W模式:用户在浏览参考咨询系统的BBS等交互界面时,还可以浏览其他用户(组)当前或以前提出的问题,并且可以发表看法、提出建议。

2.4 维护信息共有的保障体系

信息共有是人类古老的Commons理念在图书情报领域的自然应用,是信息市场化和公共利益之间的一种博弈。其旨在保障每个人作为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于信息空间的自由使用(思想的自由表达)和对于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以建立与私有产权、市场垄断和政治专制相抗衡的公共领域。这就需要法律的约束,保护图书馆、用户及资源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一个完善的IC不是单一的图书馆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业内的其他机构的支持,例如,网上数据库,其它图书馆、档案馆等,这还需要有行业自律机制进行约束。从目前国外IC建设的实践来看,IC唯一的弊端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购买设备、规划工作室、人员培训等。这就需要成本控制机制,减少资金的支出,为图书馆节约成本开支。维护信息共有,需要建设适应IC的管理机制、法律机制、行业自律机制及其成本控制机制等组成的保障体系,如图6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