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车运输管理制度十篇

时间:2024-03-18 17:11:20

冷藏车运输管理制度

冷藏车运输管理制度篇1

1.铁路易腐货物运输现状

副食品 易腐货物的产、运、销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虽然易腐货物运量仅仅占铁路运量的1%左右,但对市场供给、平稳物价乃至社会稳定影响极大。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易腐食品产量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铁路冷藏车的保有辆从2000辆增加到7900余辆,铁路易腐货物运量1980年688万吨,1991年达到1252万吨。1992年开始下降,到1998年降为836万吨。下降的趋势还在继续,目前还没有制止下滑的措施。公路的冷藏运输后来居上,占据了易腐货物运量的很大份额。

铁路冷藏运输亏损严重,1997年达2.56亿元,1998年上升到3.82亿元。冷藏车新造已全面停产,全路2个冷藏车制造、修理厂,5个机械冷藏车车辆段,21所加冰所,共约有2.4万名职工将处于困境。此外,现有7900多辆冷藏车,固定资产约40多亿元,由于运用效率低下而将成为呆滞资产。铁路冷藏运输市场一失再失,已面临危机。

2.造成危机局面的原因

铁路冷藏运输存在的诸多问题中,首先是现行粗放型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管、用、修”各部门各自为政,反映在运输组织上,占69%的单节式冰冷车处于无调度掌握的放任状态,半数以上的车辆状态不良;再加经营上,收支两条线,各部门各算各的帐,没有建立经济责任制,以至运输效能低,年年亏损。其次是铁路货物送达速度低,运输周期长,与公路相比,时效差2倍多。三是现有冷藏车车型不适应市场需求,5节式机械冷藏车组容量太大,不能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运输市场的需要;而冰冷车的车况差,运输质量得不到保证,这二种车的使用率均不高。四是铁路服务质量差,存在要车手续繁琐,配车难,乱收费,加冰不到位等问题,由此可见,管理体制不适应是诸多问题的症结,改革冷藏运输管理体制已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3.振兴铁路冷藏运输的建议

(1)改革现行管理体制,成立专业化冷藏运输公司

公司属企业性质,主要业务是统管全路冷藏运输业务及冷藏运输装备(含各种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在体制上集“管、用、修”为一体;在经营上贯彻经济责任制,负责全路冷藏运输的成本核算和资产保值和增值;在运输管理上,公司要建立调度机制,对装备动态、货运质量、车辆按车号采用微机实时控制。此外,有2点需要特别提出:第一是配好公司干部班子,选用有才干、对冷藏运输业务有实际经验、勇于负责和实干的干部。第二是在建立公司初期(3--5)年内,铁道部要对公司大力扶植,在经济上给予优惠政策,有关冷藏车(冷藏集装箱)新造或改造及辅助设施的投资仍需由部给予解决。

(2)改革冷藏车运行组织办法

建议在主要干线上增开“货运快列”,尽量将冷藏车编入快运列车,采取其它灵活、快捷的运输方式,加快冷藏货物送达。

(3)改革领导体制

冷藏车运输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铁路冷藏运输; 冷藏集装箱; 现状 ; 建议

随着高速铁路的相继建成营运、既有线运能的逐步释放,铁路冷链运输充分利用公路运输受长途运输和安全等情况局限、航空运输受运量和高成本等因素局限的竞争优势,发挥铁路特货长距离、全方位、大运量、安全高效的运输“特色”。 2003年,中铁特种货物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对铁路冷藏车加强管理,一度使铁路鲜活易腐货物运量有所回升。根据铁道部统计中心《2011年铁道统计公报》统计:2011年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完成393263万吨,比上年增加28992万吨、增长8.0%。其中,集装箱运量完成9351万吨,比上年增运739万吨、增长8.6%。

1.我国铁路冷藏运输发展新动向

1.1中国铁路冷藏运输逐步转向高效率、低成本的冷藏集装箱运输时代

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铁龙公司)负责铁路机械式冷藏集装箱(以下简称冷藏箱)的研发和运营, 2009年11月13日,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在郑州东站举行了铁路冷藏集装箱首发仪式,2010年总箱量已达到500。由铁龙公司负责组织鲜活易腐货物和其他适箱货源,以铁龙公司为托运人已在郑州、成都、重庆、广州、昆明、上海、乌鲁木齐、库尔勒、哈尔滨、沈阳11个城市开通铁路冷藏箱办理站,提供各办理站间的冷链运输服务,并由其在发、到站负责包括柴油充装、箱体预冷、冷藏箱堆场插电、参数设置和检查等技术服务工作。铁龙公司将根据客户的需求开通更多的铁路冷藏箱办理站,并建设第三方冷库,开展城市配送等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冷链物流服务。

1.2 铁路冷藏箱冷链运输物流首次实现全过程透明化和可追溯

中铁铁龙引入的制冷机组在国内铁路首次运行,建立了24小时信息监控服务中心,监控人员可及时通过双向通讯远程控制功能,可以检测到冷藏箱运行位置、冷机制冷状态、出风回风温度、箱中部尾部温度等多项指标。第一时间调整冷机制冷状态及冷机设定温度,有效保证了货品运输品质。铁龙冷藏箱加入了智能化和物联网设计内容,通过互联网、GPRS、传感器等先进科技的应用,实现了冷藏箱的信息无线传输和数据实时监测的功能。只要经过中铁铁龙的授权,客户可实时查看货物位置、温控等情况,真正实现冷链运输物流全过程透明化和可追溯性,确保冷链物流的安全。

1.3尝试采用海铁联运和公铁联运开展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

国际方面,据德鲁里航运咨询中心预计,到2012年,全球共有6500万吨冷藏食品和其他产品需要食品冷藏链服务。其中,大约2200万吨需要食品冷藏船、3600万吨需要食品冷藏集装箱从产地运送到世界各地,该中心提供的数据,2000年全球公路、铁路和水运冷藏货物总量为1.14亿吨,2007年为1.52亿吨,2015年预计将达2.15亿吨。随着节能环保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铁路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运营效率逐步提高,铁路冷藏集装箱运输将在冷藏集装箱运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未来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主要是海铁联运和公铁联运。

1.4利用机械冷藏车开展往返“五定”班列,解决海南瓜果保鲜和运输难题

南惠民农产品出口配送有限公司采用华南农业大学合作提供的果蔬储运物理保鲜技术,采用“基地出口备案+产地保鲜预冷加工处理+铁路冷藏运输+市场冷库储备调剂经营”的全程冷链的方式,并在机械保温车列全程安排2名技术人员随车监控保鲜温度, 2009年11月5日,首批经新疆出口哈萨克斯坦120吨的香蕉、木瓜等海南瓜果在粤海铁路海口南站被装上火车,启程运往中亚。

由广铁(集团)公司粤海铁路有限公司、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和东方果蔬保鲜加工有限公司联合在海南开运的海南农产品隔日往返“五定”班列,满载着东方、乐东等地所产的700多吨香蕉,经由4组机械冷藏车的长途运输,不足一周时间将保质保量先后运抵北京、沈阳、哈尔滨等地。

2铁路冷藏运输存在的问题

2.1货源分流,公路冷藏运输抢占市场主体

公路运输相对灵活、时效性强,因此在短途货物集散运转上,公路冷藏运输比铁路运输具有更大优势,尤其在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中。目前南方的冷藏市场几乎全部由公路运输垄断,许多长距离、高附加值赶市场的水果、蔬菜公路运输量也很大。果品、蔬菜等易腐货物的运输约3/4被公路挤占,短途运输几乎全部被公路包揽。而在铁路冷藏运输当中,易腐货物一直和普通货物一样运到期限以250km/天计算,极不适应易腐货物的快运要求,早已无法满足当今货主抢时间争市场的经营需求,造成这种局面跟铁路冷藏运输的管理体制落后有很大关系。

2.2冷藏运输设备不适应市场要求,使用率不高

我国铁路冷藏运输一直以冷藏车为运工具,主要车型有机冷车、冰冷车和冷板车等三种,共8000辆左右。随着易腐货物运输市场的变化,大宗货源量减少,机冷车的运用受到了制约,车辆运用效率大幅度下降。目前包括中铁特运在内的多家铁路运输公司已经淘汰了冰冷车的使用。 铁路目前尚未完全解决冷藏集装箱始发、中转、接运的设备设施,以及运输的中途供电问题,使冷藏集装箱无法在铁路冷藏运输中充分发挥作用,也使国际冷藏运输集装箱的接运受到影响。

2.3运价缺乏灵活性,内部比价不尽合理

冷藏车与棚、敞车运输易腐货物特别是运输蔬莱的运价差价较大,一、四季度南菜装运期间,托运人宁肯使用棚、敞车加土保温办法,也不愿意使用冷藏车。

由于易腐货物受季节性、运输质量、时效性影响大,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运输质量和运输期限下,市场价格相差较大,而铁路运价相对固定,形成旺季不能提价增收,淡季价高赶走货源的局面,不利于拓展易腐货物运输市场。铁路冷藏运输不同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的运价一般都由铁道部规定,企业自身无法随意调整运价。

2.4铁路冷藏运输管理体制不适应现代物流需求

当前,我国铁路冷藏运输的管理体制仍沿用的是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按专业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冷藏车的造、修、用、管和投资建设等分属不同部门,冷藏运输的运输主体和经营主体不清晰。其在财务制度上又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的办法,造成投入与产出分离,工效分离。

3.我国铁路发展冷链物流的建议

1、政府相关部门合理规划,让铁路货运融入现代物流的概念。

国家发改委、铁道部、交通部等几大部委之间要相互协调,确定统一的冷链行业标准,确保各种冷藏运输方式和谐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具体扶持政策。现代物流的发展,必然促使铁路部门和冷藏运输公司加快运输组织方式改革,实现铁路货运的规模化、集约化。运用供应链管理理念,发挥连接生产、销售的功能。通过组织包括短途运输在内的多式联运,为客户提供运输过程一条龙服务。

2、找准铁路冷藏运输发展定位

铁路冷藏运输大力发展深冷货物中长途运输,大宗货物、低附加值货物的长距离运输,以及时效性要求不高但注重安全性的货物运输。其中深冷的水产品、冷饮、速冷食品、乳制品、水果、花卉等易腐货物都是铁路冷藏运输市场目标。需要通过低温冷藏容器进行高品质运输的科学研究、工业技术、生物技术的医药品、化学品等也可考虑作为今后铁路冷链物流服务的货源之一。

3、改进冷藏运输装备,提高运输组织效率

高速铁路相继建成营运,逐步释放既有线运能。应大力发展适应冷藏快运业务的快递冷藏车,货物品类多样化及长距离运输的冷藏集装箱,以及满足小批量货物运输的单节及小组份机冷车。适度开发气调保鲜车运输高档货物。不断增加冷藏集装箱五定班列,满足大量点对点的需求,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改进冷藏货物运输业务流程,市场化要求合理组织车流,提高作业标准化和规范化,较大提升运输效率,大幅下降运输成本,从而使得铁路冷藏箱运输在门到门服务、运输品质、运输成本等方面均拥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4、建立全程冷链物流服务配套的设施

以铁路冷藏运输为平台,延伸发展两端的冷链环节,是一种比较实际有效的冷藏链发展方式,在水果蔬菜的主要发运地的车站建立装配性预冷库。可以考虑改造利用机保段一些线路富余设备能力和场地设施有,修建冷库加工处理场,还可进行仓贮、批发、转运、零售配送等业务。

5、加强铁路冷藏运输人才培养

现在冷藏箱物流最缺的就是能够把握政策、对市场能做出准确判断的策划人才。发挥协会的协调作用。开展校企、协会三方共同合作培养冷链物流综合人才。同时可利用铁路机保段懂得制冷及保鲜技术的人力资源,还有制冷设备设施使用和维修力量等,有条件开展相关冷藏服务人员培训业务。

本文系2010年度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资助课题《长株潭城市群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与对策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0C0236)。

参考文献:

[1]谢如鹤,王全乐,秦保柏,崔红.论我国铁路冷藏运输装备的发展[A].中国制冷学会2005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宗岩.我国铁路冷藏运输现状及发展建议[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年05期

[3]周俊.我国铁路冷藏集装箱运输发展及运营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冷藏车运输管理制度篇3

我们先看看一家世界著名的快餐企业是如何制定其产品标准的(见下表)。

通过此表可以看出.该企业是真正把自己的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进行把关,以保护客户的利益。而目前我国大多数温控食品生产企业是什么状况呢?

10年前,我国几乎所有的地方食品运输都采用普通货车,好一点的用干式厢车或保温车。大约在1996年以后,北京、上海等地开始对食品运输提出要求,必须封闭运输,且市内送货必须是冷藏车方可以进入市区。于是人们开始大量采购冷藏车。但是,由于管理部门只是制定政策,没有监督检查,使得个别人员开始钻空子,用汽车空调改成冷冻机,实际上是假冷冻机,售价是当时冷冻机的十分之一。大部分企业在冷藏车制造企业的引导下,都是购买这种根本降不下温度的假冷藏车。而该种车在冷藏车制造企业出厂时是属于冷藏车分类,因此可以上冷藏车的牌照。这种价钱既便宜又可以进城送货的设备立即得到广大使用者的青睐。但是,人们却不知,用这种车运送温控食品,还不如不用呢。实际上很多冷藏车的空调机组根本就无法工作,人们只是为了钻政府的空子。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政府也很想治理食品的运输环节,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因为温控物流行业在我们国家也算是一个比较新兴的行业,其发展也不过只有个多年的历史,与发达国家相比要晚约30年。

那么,我们如何在物流环节把好食品安全这一关呢?

1.国家对冷藏车制造企业应该建立资质制度。现在是用目录制来约束冷藏车制造企业,即冷藏车制造企业必须有冷藏车的目录,才能够生产冷藏车。但是,过去想成立冷藏车制造厂,只要在公司建立的时候,去申请目录(通常要申请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目录),即使只有一个目录,也可以开始生产冷藏车。后来国家不再新办理没有目录的企业成立冷藏车厂。随之而来的就是,有些新的小企业想生产冷藏车,就通过关系去买目录。而这些小企业一没有什么设备,二没有什么技术人员,因此产品也就谈不上什么质量。因为冷藏车的保温箱板是看不出保温效果的,从表面看大家都差不多,但论价格这些产品要比那些有规模的企业便宜很多。比如前几年,冷藏车箱体是按照每延米9000元到11000元来卖的。但由于一些小企业的出现,价格开始下滑,这些小企业可以比大企业每延米便宜1500元到2000元左右。以至于现在的大企业平均价格在每延米6500元-7000元,而小企业仅售每延米5000元左右。但是大家要知道,这几年市场上的许多原材料都在不断涨价,比如制造保温材料的黑、白料过去每吨4000多元.现在涨到每吨12000多元。大家可以想象,卖价要降低,生产原材料要涨价,而企业又要有利润,怎么来?不言而喻。

因此,必须建立冷藏车制造企业的资质制度,以企业投资规模、人员状态、效益规模等为条件,来确定冷藏车制造企业的成立标准。以此来规范冷藏车制造企业,保证其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合格的产品。

冷藏车制造业好似汽车行业,实质上是属于改装车行业,再通俗讲就是一个做箱体的行业。它不仅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更要紧的是,关系到所要运送的商品的质量,也就是我们讲的属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一部分。

2.加强对冷冻机制造企业的管理。因为冷藏车的核心部分就是冷冻机,没有冷冻机组,就谈不上冷藏车了。由于许多使用冷藏车的企业对于温控食品与温度要求的知识掌握不多,因此他们通常对需要冷藏车运输的产品管理不严。总认为只要是零度以下,货物是冻结的就可以了。因而导致许多不合规范的制冷机组企业诞生,去迎合市场的需求,从而导致“食品安全”的话题落空。

冷藏车运输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医药冷链物流;差异比较;经验借鉴

医药冷链物流是指,为满足人们治疗疾病而进行的一项冷藏药品运输系统工程。在整个医药冷链物流过程中,需确保药品在各个链条环节的冷藏效果。2017年3月16-17日,中国第六届药品冷链物流峰会在杭州召开。本次药品冷链物流峰会围绕当前最新的政策法规、药品质量标准、冷链新技术等热点议题,多方位展开了深度交流与探讨。然而,现阶段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基础设施、冷链质量控制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多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的医药冷链物流体系。相较而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是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典范,已形成了较完善的医药冷链物流体系。因此,比较中外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差异,有助于推进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现代化发展。

一、 国外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经验分析

(一)医药冷链物流标准化程度高

目前,国际组织与部分发达国家已出台了相对成熟的医药冷链物流标准指南。例如WHO世界卫生组织出台了《The Blood Cold Chain》,并在血站组织指南中制定了极为严格的血液温度界限。该指南中规定全血和红细胞必须储藏在2-8℃,血小板必须在22℃下,新鲜冰冻血浆必须在-20℃以下保存,以保证血液成分制品的活性与安全性。美国联合血液中心对血液成分制品冷链运输的温度控制、制冷剂品种、运血箱规格也有严格规定,并明令冷链物流各环节都要配备详细的追踪表单。对于超过冷链控制范围的血液,联合血液中心将进行严格的召回处理。同时,美国冷链协会也了《冷链质量标准》,涵盖了冷藏药品包装、温度控制、冷链设施配备标准等内容,用以准确测试医药冷藏、冷链包装、医药冷链运输的标准性,为美国医药冷链运输的标准认证提供了基础。加拿大卫生健康安全部也颁布了《温控药品储存运输指南(0067号)》,并由加拿大社会各界人士监督其执行力。在医药冷链物流认证方面,加拿大以医药规范GAP、医药生产规范GMP等标准制度为执行基准,严格控制医药冷链物流标准。在严格的医药冷链物流标准把控下,加拿大冷藏运输率高达90%,医药冷链物流安全系数极高。

(二)交通运输网络发达,医药冷链物流运输通道便利

国外政府积极打通冷链物流通道,为医药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运输环境。例如加拿大建立了多式联运交通体系,铁路、海运、航空、公路等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形成了综合型的冷链物流交通网络。同时,加拿大建立了西海岸运输走廓、东海岸运输走廊与南北运输走廓三大冷链运输走廊,覆盖了大西洋、亚太地区国家与美国的冷链海运业务。形成了沿美加边境、贯穿东西,畅通发达的铁路运输通道与高速公路运输网络,为加拿大医药冷链物流的跨国贸易提供了极大的交通便利。美国的交通运输网络也极为发达,美国区域铁路与公路交通网络由长岛、延伸至纽约州、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是世界上最大的交通网络之一。同时,美国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全长68,500km,可实现1000km范围内医药物品冷链物流的24小时及时送达。在铁路冷链物流运输中,美国采用火车温控集装箱,用于48个州之间医药的即时运载。美国的“快运走廊”与“冰冷快线”冷藏快运通道,为东西海岸的医药冷链运输提供了无缝衔接,极大提高了医药冷链运输速度,且运输成本比公路低5%-15%。此外,美国铁路运行通常以始发直达车的单元列车运行方式为主,运输时间易于把控,准时率通常在95%以上。依托于便捷的运输网络系统,美国医药冷链物流得以迅速发展。

(三)医药冷链物流技术成熟,物联网技术应用广泛

国外医药冷链物流的技术发展水平较成熟,各发达国家普遍拥有现代化的医药冷链物流技术。在医药冷链物流运输方面,美国、英国、日本物联网技术应用率高。美国应用RFID、GPS配备温度控制系统,通过自动控温与温度监控实时监控医药温度,保持医药冷藏运输温度在2-8℃范围内,保障疫苗、生物制剂等医药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监控。同时,美国拥有世界最先进的“三段式”冷藏运输车,可同时满足三种不同冷藏医药品的温度需求。英国C.R.England冷服务运输公司,也拥有电子数据交换、卫星定位系统、远程控制平台等先进辅助技术,并为每辆冷链车配备了冷链GPS定位、网络跟踪设备和网络账单功能,可实时追踪每辆冷链车辆的运输信息,做到有据可查,保证医药冷链运输过程的质量安全。日本也拥有最先进的条形码技术与温度传感器技术,可实时监控医药冷链物流服务质量。同时,日本还引入车载地图系统,为医药冷链配送车辆规划物流配送路线,极大减少物流在途消耗时间,医药冷链物流配送效率较高。

(四)医药企业市场集中度高,医药冷链物流管理体系健全

国外医药企业市场集中度高,相关管理体系完善健全。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医药冷链物流,通常以大型的药品批发企业、制药企业为衔接枢纽,医药制品需集中到大型药品的冷链物流中心,再进行最终的冷链配送。这种高度集中的冷链物流模式,充分利用规模效应,避免了市场中多而杂的小额订单,市场集中度较高。同时,美国通常会通过无线冷链监控平台,实时监管、逆向追溯医药冷链物流的整个过程。此外,美国所有州需严格按照FDA药品冷链物流的标准条例,要求医药产品必须储存在7℃以下(包含7℃),克服了美国所有州监管脱节、责任界定困难。日本医药冷链物流服务区域集中性也较强,大部分冷链运输医药产品进货需直接面向制造商,因此日本医药冷链收发周期有较强的可控性。并且,日本医药冷链物流市场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区域型的低温药品不允许进行全国范围的运营,因此日本几乎很少进口医药品,整个医药冷链物流市场的安全指数高。

二、 中外医药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差异比较

(一)医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差异

当前,中外医药冷链物流技术建设存在较大差异。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医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已较为成熟,物流设备的应用趋于自动化、智能化。美国医药冷链物流体系中,无线通信设备、温度传感器等先进物流设备的应用已较为广泛。World Courier、Nagel、FedEx、UPS、DHL、Allergan等国际医药冷链物流领军企业,均建有综合性的药品冷库,并配置先进的医药产品冷藏箱,采用现代化药品封装、温度电子监控等技术。相较而言,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物流技术水平较低,物流基础设施较为滞后。从交通运输层面而言,我国铁路冷藏车多为机械式速冻车皮,严重缺乏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且数量较少,仅占冷藏车总量的2%左右。并且,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比是货运汽车占比的0.3%,而该比例在英国和美国已分别达到2.6%和1%。从技术层面而言,我国部分医药物流企业在进货和出货时,仍采用人工对温度进行测定和记录,无法实现全过程温度测定。并且,RFID技术与GPS技术在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企业中的应用尚未普遍。

(二)医药冷链物流成本存在差异

中外医药冷链物流成本存在明显差异,且我国医药冷链物流成本整体偏高。据相关公开数据整理显示,我国医药冷链物流成本占销售总成本的12%,是美国的4倍。并且,我国平均流通费用率高达12.56%,而销售利润率却仅为0.6%,与美国3%的医药流通费用率和2.4%的销售利润率相比,相差甚远。另有医药业内专家指出,与普通运输的成本相比,冷链运输的成本高出80%左右,但冷链物流的利润仅为20%左右。同时,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中的设施建设费用、电费、检测费等均处于较高水平。例如,2016年3月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中,九州通天津医药公司的技术指出,建立一个冷链仓库至少需要100万元以上的资金投入,相较于普通仓库400元/平方米的造价,配备保温系统的冷库则需要3000元/平方米以上的造价。并且,为了保持仓库温度的均匀性,需要花费高额的电费,1万平方米的冷库至少需要20万元/月的电费。加之每年的检测费用,即150平米以下的仓库检测费为8000元,冷藏箱验证费用为1200元/个。再如,2017年3月中国水运报新闻消息显示,苏州点通冷藏物流有限公司商务总监指出,医药冷链物流的投入成本远远高于传统物流业。在冷链物流硬件设施方面,一辆包括车厢、冷机和底盘且符合标准的冷藏车费用为50万元以上;冷链物流的温度控制系统、配套运作管理系统等,至少也需要几十万元的支出。由此可见,我国医药冷链物流成本较高,制约着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

(三)医药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差异

医药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包含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药品质量可追溯、全程温控等系统。当前,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拥有较为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医药冷链物流体系的信息化程度较高。美国依托大数据技术、自动识别射频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远程控制技术等,建立运输路线和车货匹配信息平台,不断优化医药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加拿大充分应用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依据统一标准,构建了医药冷链物流信息交换、管理系统,现已在预冷、仓储、运输和销售各环节实现了全程温控和实时监控。同时,加拿大采用的自动化冷库技术,可有效利用贮藏技术的自动化和HDDS高密度动力存储,预防医药产品发生质变。然而,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程度较低,缺乏对冷藏运输及配送过程的监控,信息化水平整体较为滞后。2016年第五届中国医药冷链物流峰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秘书长指出,山东疫苗事件充分反映出我国冷藏药品配送过程中存在信息管理漏洞,导致药监部门无法利用现有信息管理系统对药品冷链物流进行全程监控。可见,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仍不完善,无法全程跟踪、追溯和预警药品冷链物流信息。此外,在医药冷链所有环节中,药品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到零售商等均采取独立管理方式,环节与环节之间缺乏组织协调和资源共享,导致医药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内部存在数据与信息缺失。

(四)医药冷链物流监管体系存在差异

中外医药冷链物流监管体系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监管体系较落后、操作性不高。国外发达国家构建了完善的医药冷链物流监管体系,具有规范化、透明化的特点。例如,美国Able Freight公司实行高资质的医药检验,FDA监测要求美国药品供应链生产商不仅需承担药品质量问题,同时还需承担药品冷链运输中的管理职责。美国药品在出厂时,需立即使用冷链物流温控监管技术,生产商需监督药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不断链。相较而言,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监管体系尚未完善。目前,针对企业擅自降低医药冷链标准以及其他违法行为,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规定不够明晰,无法起到震慑作用,导致医药冷链物流行业频繁出现“断链”现象,药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例如,在2016年3月的山东疫苗事件中,由于疫苗在冷链运输和配送环节的监管缺失,致使未经冷藏的疫苗通过非法渠道流向24个省市,非法涉案高达5.7亿元。此外,我国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中的冷链标准缺乏统一性,且不同省市对规范中t药冷链规定的理解存在差异,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监管工作的难度。

三、 推动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健全医药冷链物流相关标准,加大医药冷链物流监管力度

完善的医药冷链物流行业标准,是促进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政府部门应加强与冷链物流行业组织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制定与完善运输、存储、配送等环节的相关标准,为医药冷链全过程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同时,依据国际相关冷链物流标准,不断更新医药冷链物流的建设、运作和管理规范,明确药品运输、储存和配送管理要求,严格监督相关管理部门在药品流通全过程的具体工作。不断完善医药冷链物流监管系统与应急救援系统,加强对专业化冷链物流设施的监督,逐步规范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医药冷链物流的标准化建设。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不断修改和完善疫苗存储与运输管理规范,为疫苗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以及储运过程的实际操作提供依据。

(二)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医药冷链物流智能化

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应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优势,不断研发和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推进医药冷链物流全程一体化和无缝化。在药品冷藏温控设备方面,物流企业可将多温控制技术运用到冷藏车上,设置涵盖冷冻、冷藏、常温的不同温度控制区域。将不同药品放置在与其温度要求相符的区域内,进行同车运输,提高药品运输满载效率。另外,在软件设备方面,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应将RFID、GPS、无线通讯、温度传感等技术应用于物流全过程,注重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逐渐形成智能化、自动化医药冷链物流中心。在冷链物流系统方面,物流企业可融合药品冷链仓储管理系统、PTL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无线射频拣货、低碳磁悬浮节能环保空调、全自动堆垛、实时监控、二维码识读等应用,构建智能医药冷链物流系统,在医药产品运输、仓储、配送等全过程实现智能化。

(三)建立t药冷链物流信息跟踪体系,推进冷链物流管理信息化

我国医药企业应及时收集统一标准数据,构建包含物流信息管理、电子交换等系统的医药冷链物流信息跟踪体系。通过对各种冷藏车与冷库,以及库存产品的保质期和库龄进行全方位动态监控,推进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信息化。医药物流企业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全面收集医药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所有信息。并结合条形码与射频识别技术,对各环节的相关信息进行追溯。针对冷链物流过程中药品出现的问题,利用信息跟踪体进行分析和评估,进而做好及时召回有安全问题的医药产品。同时,利用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的信息资源,逐步形成全国药品信息平台,及时医药产品的流通、价格、质量、规格等信息,实现医药信息共享。并发挥社会监督优势,实时跟踪和监控医药冷链物流信息,提高医药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大力发展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提升物流专业化程度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能够充分响应市场需求,为医药企业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提高医药冷链物流效率。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对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其积极开展医药冷链物流业务。在药品冷库建设、冷藏保温设施购置等方面,可为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提供相应的政策补助,例如低息贷款、减免税等,激励其在医药冷链物流领域的发展,增强医药冷链物流的专业化程度。同时,采取政企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和整合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物流资源,加快物流设施和运输网络建设,拓展物流服务功能,逐步健全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服务网络。此外,政府可通过聘请专家的方式,加强对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业务培训指导。并添加指标考评项目,对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培训状况进行等级考评。以此提高其物流专业化程度,确保医药冷链物流的有序发展。

(五)加强医药冷链物基础设施建设,为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保障

目前,我国冷藏保鲜车、冷链物流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应逐步加强医药冷链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医药冷链物流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在低温冷库建设方面,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应大力建设高效、先进的环保冷冻库,并根据冷藏产品对温、湿度需求的差异性,进行分期更新。政府可建立辅助投入机制,减轻冷链物流企业基础设备建设的资金压力。在冷藏运输工具方面,物流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冷藏运输工具的开发与生产,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从而实现医药专业化冷链运输。同时,我国可应当发展小编组冷藏车,以适应少量、多品种医药品的冷藏运输要求。此外,应加紧建设医药冷链物流的专用应急通道,以便在突发医疗事件中,为灾后医药冷链运输或器官移植等紧急医疗需求,提供迅速的医药冷链物流服务。

参考文献:

[1]师绘敏.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9):398.

[2]高贵侠,李学工.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问题分析及建议[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3(10):150-152.

[3]肖颖,胡雨璐,郭焯庭,苏丹燕,马子宗.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4):1-2.

[4]陆华,李莹.信息技术促进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6(8):28-32.

冷藏车运输管理制度篇5

疫苗分类

按《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目前第一类疫苗以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此外还包括对重点人群接种的出血热疫苗和应急接种的炭疽疫苗、钩体疫苗。

冷链关天

由于疫苗属于生物制品,对温度敏感,从疫苗制造的部门到疫苗使用的现场之间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因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失效。

国务院2005年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预防接种工作。接种单位要求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为了规范预防接种管理,原卫生部颁布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并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颁布了《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另外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疫苗计划制定、出入库管理、冷链管理和预防接种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

关于冷链,国家规定:从事疫苗经营活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审批,并具备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冷藏设备和规范的管理制度。疫苗从厂家冷库出库,到进购一方接收,为保障疫苗质量,储存、运输和使用疫苗的全过程必须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疫苗生产企业、政府机构、疫苗接种单位、疾控中心、药监部门在疫苗安全中都应当承担相应的职责。

冷链设施设备包括冷藏车、配有冷藏设备的疫苗运输车(以下称疫苗运输车)、冷库、冰箱、冷藏箱、冷藏包、冰排及安置设备的房屋等。运输疫苗时应使用冷藏车,并在规定的温度下运输。未配冷藏车的单位在领发疫苗时要将疫苗放在冷藏箱中运输。冷链系统是在冷链设备的基础上加入管理因素,即人员、管理措施和保障的工作体系。

温度要求

和无效的假药一样,接种超温失活的疫苗会有严重危害。

1.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风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出血热疫苗等需要在2~8℃条件下避光保存和运输。

冷藏车运输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冷链物流 冷藏药品 药品运输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

1.研究背景

医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但近来连续发生的疫苗不合格等事件为人们敲响了警钟,药品的运输过程质量控制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大部分的药品在运输过程中都要求冷藏,因此药品的冷链物流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国医药冷链运输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相当落后的,不管是在运输条件方面还是质量控制方面都有很大的欠缺,该领域的研究较少,且相关的国家标准也不完善,这导致整个医药冷链物流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缺点和不足,制约着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

2.研究现状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冷链的定义是“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并定义了温度保持在0℃-10℃范围内的仓库区域为冷藏区,温度保持在0℃以下的仓库区域为冷冻区。冷链包括低温加工、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储存、低温销售四个方面。冷链示意图如图所示:

在国外,冷藏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人阿尔贝特•巴尔里尔(Albert Barrier)和英国人J.A.莱迪齐(O.A.Ruddich)于1984年先后提出。“供应链包括从原材料阶段到最终用户阶段的与货物的流动与转化有关的一切活动,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增强供应链成员间的关系来整合这些活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优势”。这一定义从战略层面还是从运作层面均较好地界定了供应链管理的要素。在药品冷链运输的研究、管理和技术方面,日本的冷藏药品的供应链系统已初具规模,管理十分成熟,上游商品的供应商和分销商可实现信息共享,而且条形码技术在药品物流行业应用广泛,使物流中心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再加上高自动化程度的储存和拣选设备,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仓库的管理,保证冷藏药品的物流作业高效率的同时还可降低物流成本。

美国的一家制药集团在其供应链上采用RFID电子标签,对其实际效用进行了评测。美国早在2002年成立了冷链协会,主要为运输温控货物指定标准化的指导原则。2008年,该协会了《冷链质量指标》,涵盖了包括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在内的各行业,用以测试运输、处理和储存易腐货物的企业的可靠性、质量和熟练度,并为整个易腐货物供应链的认证奠定了基础。另外,各国普遍建立了冷链物流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在完善行业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药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的一个分支,特指为满足人们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目的而进行的冷藏药品实体从生产者到使用者之间的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其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一系列环节。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为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甚至整个冷链物流业的政策制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对于我国完善医药冷链体系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市场分析及存在问题

1.药品冷链物流的市场分析

药品行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是全球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在我国,目前全国药品批发企业约1.65万家,零售企业近14万家,药品生产企业6300多家。以疫苗为例,200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提及的以预防为导向的新医改,必然给疫苗市场带来很大的机遇和市场,文中还详细地列举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标准和目标,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据悉,2009年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了195亿元人民币,而2011年则估计将达到260亿。按照总额的增长幅度计算,疫苗市场的扩容将达到30%以上。

由此可见,疫苗产业的明天大有可为,而与之密不可分的医药冷链物流的需求也大幅度增长,前景可观。但目前就整体来说,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相对滞后,医药冷链物流行业资源的特征是“小、散、闲”,很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严重的浪费。和国外相比,我国的医药物流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因此,为了迎合国内大形势的发展,完善医药冷链物流的相关制度和标准、健全医药冷链物流体系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现如今,虽然我国在医药研发和生产环节上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平,但是在医药冷链物流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2.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分析研究,本文对于医药冷链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医药冷链物流的体系并不健全

冷藏药品的全程冷链是一个必然要求,可是由于管理机制等原因,许多需冷藏药品从出厂一直到患者使用的整个链条上,常常出现 “断链”现象。据悉,我国已有冷链物流能力仅占社会需求量的20%~30%,许多需冷藏药品由于储存、运输的条件不能满足冷链要求而导致潜在隐患。硬件方面,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的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铁路方面,冷藏车仅占总量的2%左右,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运量还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公路方面,现代化的冷藏车严重不足,我国的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占有率极低,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美国为0.8%~1%,英国为2.5%~2.8%,德国为2%~3%;而欧洲各国汽车冷藏运量占比为60%~80%,中国汽车冷藏运量占比仅为20%。在冷库容量方面,我国的冷库总容量为700多万立方米,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而当生产淡季和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耗能状态。

(2)医药冷链物流的相关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的医药冷链运输缺乏冷藏专业技术,无法实现实时监控温度,对于在运输过程中温度的控制缺乏严密的监控,由此导致不能及时解决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保证医药冷链运输药品的质量。虽然一些物流企业采用人工确认温度的方式进行温度管理,但这种方式只限于出货和进货时进行测定,缺少运输环节的连续性温控数据。这种方式相当的落后,目前在冷链运输中应用的最新技术主要有两种:RFID和GPS+温度控制冷链管理系统。我国目前的医药冷链物流并没有形成规模,在技术的应用上相当滞后,而技术的滞后也是导致我国冷链物流体系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3)医药冷链物流的相关标准不完善、监管体系落实不到位

目前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实施尚无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主要依靠的法规标准是2005年国务院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在医药冷链物流冷藏标准制定上的滞后是整个冷链行业落后的重要因素。如冷藏车尺寸、托盘尺寸、冷库尺寸缺乏明确的标准,影响装卸搬运效率,导致了冷藏药品储运的不规范。如2002年江苏徐州3000多人因注射了未按标准贮存的乙肝疫苗造成不良反应,2005年,安徽泗县甲肝疫苗事件是因为疫苗的冷链运输条件不符合规范而使产品变质。

众所周知,任何的体系都需要有相应的监管措施,医药行业更需如此。但是在医药冷链物流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对于已经存在的有关冷链过程中药品质量的跟踪和保证问题有相关的标准,落实力度却不尽人意,大部分的标准只是用来看的,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其中没有明确责任的归属是导致其落实不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冷链运输多需要的成本相对较高,怎样降低物流成本成了摆在各个企业面前的主要问题,成本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盈利,决定着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力的位置,这时由于监管不到位,所以很多企业抱着侥幸的心理,在运输过程中不遵循运输规范,没有完全按照标准进行运输,只追求盈利忽略了其他,这是导致医药冷链物流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三、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对策分析

针对我国的医药冷链物流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建立完善、系统的冷链物流体系,下文列举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1.大力发展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顾名思义即独立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第三方冷链物流是指在从事冷链运输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具体说来,将第三方物流引入医药冷链领域有以下几点好处。

(1)降低成本

第三方冷链物流可以使医药企业节约大量的前期投入,冷链运输过程中的冷藏工具和设备都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企业无需考虑运作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将医药运输工作外包给第三方冷链企业,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提高运作效率

第三方冷链物流可以为医药企业提供专门的冷藏设备,有着完备的冷链物流运作系统,由于其运作的独立性,可以大幅度的避免一般医药冷链物流中存在的冗余步骤,缩短工作时间,简化物流流程,并能够更好的实现全程冷链跟踪,更好的保证药品的质量,通过专业、系统的服务能更好的提高效率。

(3)整合资源

第三方物流除了可以更好整合各项硬件资源外,它还可以结合类似的但不是竞争的公司,联合为客户服务,扩大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地域覆盖面。这样能够加快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进程,更有利于建立完善、系统、全面的医药冷链物流系统。

2.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

(1)冷链物流设备改进

我国的医药冷链运输主要分为小批量的冷链运输和大批量的医药冷链运输。前者主要集中于一些药品的个体经营,后者则主要是一些大中型企业。不同的运输规模对运输设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应该区别对待,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①小批量医药冷链运输

对于小批量的医药冷链运输,应该更新现有的冷链运输和仓储设备,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冷藏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和冷藏集装箱,使我国小批次的医药冷链运输走上正轨,推动医药物流行业的发展。

②大批量医药的冷链运输

大批量医药冷链的特点是冷藏药品多、运输量大,需要建立冷藏药品周转仓库,即周转冷库。冷库尤其是大容量气调冷藏库具有前期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等特点。因此行业协会应积极协调医药品冷链上各方组建战略联盟,共同建库,共同分享收益,共同承担风险。要大力研究发展先进的、可靠的、低成本国产化制冷系统、冷藏车,以更好为医药品冷链服务。

(2)冷链物流先进技术介绍

大力推进冷链物流技术进步,提高冷链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才能从本质上实现冷链物流的进步。目前在冷藏冷链技术方面比较先进的技术有RFID冷温度管理系统和GPS(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导航星测时与测距全球定位系统)+温度控制冷链管理系统。

①RFID系统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它只有两个基本器件,即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能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RFID冷链温度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RFID技术,将温度变化记录在“带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上,可以简单轻松地解决药品流通过程中的变质问题。在冷链供应链中,利用RFID温度标签,可对新鲜食品及饮料、药品、血包等物品由原产地到最终目的地之运送过程进行温度之全程纪录。如此,可完成对供应链温度变化的监察,确定物品运送过程的品质,亦可于物品因温度异常而损坏时追溯信息,界定责任。

由于该系统具有性能稳定、记录容量大、精度高、操作简单、抗干扰性强等优点,其在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应用前景远大,因此应该不遗余力的推广,其应用必定是改变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为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们的医药卫生做出巨大的贡献。

②GPS(导航星测时与测距全球定位系统)+温度控制冷链管理系统

GPS系统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导航、定位和定时等多种功能。能为各类静止或高速运动的用户迅速提供精密的瞬间三维空间坐标、速度矢量和精确授时等多种服务。目前GPS系统已经运用到物流中去,物流公司在自己的运输车辆上安装GPS定位器,不仅可以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掌握大量的动态信息,还可以随时掌握货物的在途情况,保证了车辆及货物的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冷链物流中,采用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进行车辆调度、跟踪,在冷藏车、保温车上装配专门的温度追踪仪和车载温控仪,配合GPS使用,既可以满足运输过程中药品的冷藏条件,又可以对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进行适时的调整,保证运输质量。

因此应用GPS系统配合温度控制冷链管理系统,对于保证药品冷链运输过程中药品的质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3.完善医药冷链物流相关标准和监管制度

冷链物流是一个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产业,一个国家的冷藏药品冷链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针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缺失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标准,实现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监控体系。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疫苗等冷藏药品在冷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个人认为,在相关标准中应该明确医药冷链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条件要求,以及相关设备的要求,同时应该明确规定各个流程负责人,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当有问题发生时,可以避免相关人员互相推免,同时,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还可以增加每个人的责任心,自己确切负责的地方一定会努力的做好。

参考文献:

[1] 周燕.冷链物流质量控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

[2] Fawcett,Stanley, E.Cooper, M.Bixby. Logistic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Customer Success.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J].1998,27,4:341-357

[3] Alex Kassianenko, Kazimierz Wszol. The cold chain one link in Canada's food safety initiatives[J].Food Control, 2006,(3)

[4] Neil Vass,M D.Tracking weakest links in cold chain[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6

[5] 易静薇.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物流科技报,2009,(8):96-98

[6] 张革.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4):128―130

[7] RFID概念.baike.省略

冷藏车运输管理制度篇7

本文通过对经营公司各环节中对冷藏药品进行管理的论述,阐述了对冷藏药品管理的重要性,从而规范经营环节中的管理,保证药品的质量,从而保证患者的有药安全。

关键词:经营环节; 冷藏药品; 冷链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292-01

1 前言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危。从生产、经营到医疗机构,只要在任一环节中对药品管理不当,就会出现药品质量问题,因此对经营环节中对药品进行严格管理也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冷藏药品是对温度有特别要求的药品,其质量标准、说明书及标签上对温度均有明确规定,如果超出规定的温度范围,可能会降低药品疗效、使药品的功能失效、甚至产生对患者有害物质,从而会延误治疗、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对冷藏药品在经营环节中对温度进行严格控制更是重中之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卫生部令第90号)》中环节管理章节中都要求对冷藏药品有额外的要求[1]及相关附录中均对冷藏药品有严格的要求管理。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冷藏药品进行管理呢?本文将就经营环节中对冷藏药品的管理进行初步的论述和探讨。

2 冷藏药品的定义及相关术语

冷藏药品:指对贮藏、运输条件有冷处或冷冻等温度要求的药品。

冷处:指温度符合2~10℃的贮藏、运输条件。

冷冻:指温度符合-2℃及以下的贮藏、运输条件。

冷链:指冷藏药品等温度敏感性药品,从生产企业到使用前的整个储存、流通过程都必须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下,以保证药品质量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3 经营环节中的管理

按经营环节中从收货到运输等环节按先后顺序进行论述,重点为冷藏药品的过程管理。

3.1 收货验收

3.1.1 时间:冷藏药品是有特殊储存条件的药品,要求药品到货时责任人应按以下时间要求进行收货:冷处药品应在30分钟内收货,冷冻药品应在15分钟内完成收货,不得拖延以免影响质量。

3.1.2 地点:冷藏药品应在冷库内验收。

3.1.3 检查内容

3.1.3.1 正常采购的药品收货时,除检查非冷藏药品要求检查的内容外,还应当查验冷藏车、冷藏箱或保温箱的温度状况,核查并留存运输过程和到货时的温度记录,导出、保存并查验运输过程的温度记录,同时索要冷藏药品运输交接单,做好实时温度记录。对未采用规定的冷藏设施运输的或者温度不符合要求的以及不能提供运输交接单的,拒收,并将药品转入冷库的待验区并报质量部处理,同时对药品进行控制管理。

3.1.3.2 对销后退回的冷藏药品,还应当有退货单位提供售出期间温度控制的相关数据或温度控制说明文件,确认符合条件的方可收货;对于不能提供文件、数据,或温度控制不符合规定的拒收并报质量部处理。

3.2 储存、养护、运输

3.2.1 冷藏药品按品种、批号分类堆垛在冷库内,堆垛留有一定距离。药品与墙、屋顶(房梁)、温度调控设备及管道等设施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10厘米,垛间距不小于5厘米;冷库内制冷机组出风口100厘米范围内,以及高于冷风机出风口的位置,不得码放药品。

3.2.2 冷藏车厢内,药品与厢内前板距离不小于10厘米,与后板、侧板、底板间应当保持不小于5厘米,药品码放高度不得超过制冷机组出风口下沿,确保气流正常循环和温度均匀分布。

3.2.3 在库储存期间,应当按照养护管理要求由专人进行重点养护检查(每月进行养护)。药品储存期间环境温度超出规定范围时,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防止温湿度超标。

3.2.4 根据冷藏药品数量、运输距离、运输时间、温度要求、外部环境温度等情况,选择适宜的运输工具和温控方式。运输过程中,实时采集、记录、传送冷藏车、冷藏箱或保温箱的温度数据。运输过程中温度超出规定范围时,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应当实时发出报警指令,由相关人员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委托其他单位运输冷藏、冷冻药品时,应当保证运输过程符合要求。

3.2.4.1 索取承运单位的运输资质文件、运输设施设备和监测系统证明及验证文件、承运人员资质证明、运输过程温度控制及监测等相关资料。

3.2.4.2 对承运方的运输设施设备、人员资质、质量保障能力、安全运输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进行委托前和定期审计,审计报告存档备查。

3.2.4.3承运单位冷藏、冷冻运输设施设备及自动监测系统不符合规定或未经验证的,不得委托运输。

3.2.4.4 与承运方签订委托运输协议,内容包括承运方制定并执行符合要求的运输标准操作规程,对运输过程中温度控制和实时监测的要求,明确在途时限以及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责任。

3.3 其他要求:

应当制定冷藏药品运输过程中温度控制的应急预案,对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气候、设备故障、交通事故等意外或紧急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防止因异常情况造成造成的温度失控。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人员职责、设施设备、外部协作资源、应急措施等内容,并不断加以完善和优化。委托其他单位运输,应索取承运方的应急预案的相关材料。 从事冷藏药品各岗位工作人员,应当接受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相关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 结束语

本文重点探讨了冷藏药品在经营环节中的管理,保证了冷藏药品温度一直处于可控制状态,且冷链不断链。但其管理的规范化、执行力已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是药品质量保证的重要前提,时刻影响着药品的质量。参照GSP对冷藏药品的管理要求,本文进行了概括描述,以期对于冷藏药品在经营环节中质量得到保证做一个探讨。

冷藏车运输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冷链;冷藏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243-01

1 方法:制定冷链管理规范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医药产品在物流过程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尤其是需要低温或冷冻保存的药品,因此,药品的冷链管理正成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药品使用单位十分关注的问题。冷链应该是一个封闭的链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需要冷藏的药品从出厂一直到患者使用的整个链条上,常常出现“断链”现象,冷链药品在流通过程中温度超标问题,严重威胁到药品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存在着巨大的风险。现在相当一部分涉药案件都是由于药品环境温度的控制不当引起的,温度对于药品质量的重要性已经被确认。现在的一些法规对冷链管理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执行标准。所以建议能尽快制定出此类法规制度。

1.1 全球医药生物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据统计:全球生物技术药品和疫苗品种已经有300多种;2007年全球生物处方药销售额增幅为12.5%,而整个制药行业增幅只有6.4%。在中国,生物制品市场需求更是飞速增长,SARS、禽流感等频发事件加快了国内生物制药市场的培育,我国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如果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能够审批通过,很快就能投入生产。说明我们国家研制疫苗速度加快,在流感肆虐的现在,更增加了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当前,温度敏感药品占药品总量的比例越来越高,特别是冷藏药品年增长率远远高于其他药品的增长。

1.2 企业发展需要:①规范经营的需要;②储运断链引起的药品质量问题导致医疗事故;③生产企业对温度管控的要求;④使用单位的需要。

希望国家通过制定冷链管理制度,并在行业推广,以提高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为社会提供标准、规范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1.2.1 术语定义:药典及药品质量标准中“贮藏”项下提及的“冷藏药品”、“冷处”的定义,其中“冷处”的温度设定依据来自《中国药典》,明确规定为2~10℃,生物制品贮存温度2~8℃。

1.2.2 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冷藏药品在收货、验收阶段,对收货区、验收区的环境温度应作严格要求,如冷藏药品必须在冷藏库进行验收,冷冻药品要在冷冻库进行验收交接。药品交接双方的交接时间、温度监测等要做规范性要求。

1.2.3 冷藏药品的贮藏养护:应规定冷藏药品在库存放也要有相应要求。还有是现在的冷藏库湿度易超标,要求养护员做养护记录,记录上面要详细注明采取措施,以达到正常湿度范围。

1.2.4 冷藏药品发货:规定冷藏药品的发货、拼箱、装车的环境要求、时间要求以及委托运输合同中必须明确温度的规定。规定多长时间内要把药品放到冷藏车上。

1.2.5 温度控制与监测:规定冷藏药品的贮藏运输必须使用自动温度记录设备和报警装置。

1.2.6 藏运输的设施设备:规定企业必须要备有冷藏设施以及冷藏设施的技术、设备维护和设备档案要求。

2 讨论

2.1 关于运输过程中保温设施的问题:或许有人会说运输过程中在保温设施的选择上,可以规定根据冷藏的药品不同来规定是使用保温箱,还是要用冷藏车。由于冷藏药品运输过程中的保温措施受到药品贮藏温度、运输时间、路程、方式、保温箱性能等因素影响,而且保温箱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导致保温性能有所差异。所以,我认为现阶段还不能有一个统一规定。希望保温箱生产厂家能够研制出适合冷藏药品的专用保温箱,而且全行业严格制定出一个统一的、规范的生产标准,根据需要生产出大小不一的冷藏箱,以方便冷藏药品的各个流通环节的需要。不过现在一些大型的物流公司和医药商业公司都配备有冷藏车。

2.2 关于验收时间的问题:验收应在阴凉或冷藏环境下进行,验收方应迅速将冷藏药品转到说明书规定的贮藏环境中。冷藏药品不得超过多长时间,冷冻药品不得超过多长时间。这个要通过反复实践后,才能明确规定出来。

2.3 关于冷库面积的问题:冷藏药品生产企业、批发经营企业、物流企业应配置与生产经营品种、规模相适应的冷库、冷藏车、保温箱,同时规定冷库面积不得少于多少立方。这个要与企业的规模和经营冷藏药品的数量的多少来划定,企业一定得能够具备与经营、使用相适应的冷库及设备。

3 思考与建议

冷藏车运输管理制度篇9

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些国家的生鲜易腐农产品冷链流通量(以价值论)已经占到销售总量的50%,并且仍在继续增长。

在我国,冷链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仅侧重于数量保证,对品质的要求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尽管我国冷链物流并不发达,但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导致农产品流通量大幅增加,冷链物流在保障生鲜易腐农产品供应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冷链物流应如何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通过调查研究,笔者把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加以总结,希望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快速发展和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的政策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发展冷链物流的核心: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整套体系

冷链物流由多个环节组成,从食品原料的种植和采购、加工、流通和配送,直至零售和消费的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低温系统工程,确保各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冷链物流的核心。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都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容器和包装、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最大兽药残留物允许含量和最大杀虫剂残留物允许含量等有关标准和规定,对农产品进出口也有严格的检验和认证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如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作为联邦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根据国际通行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制定了食品安全督促计划(FSEP)。该规划不但在肉类和家禽加工厂普遍实行,而且在乳品、蜂蜜、鸡蛋、蔬菜水果加工业内也广泛应用。该规划实施以来,已经有664个加拿大联邦政府注册的食品企业(共2003个)提出了认证申请,其中已有327个得到了HACCP认证。此外,CFIA还向一个由加拿大农业联合会管理的规划“加拿大农场生产食品安全规划”(COFFSP)提供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支持。该规划覆盖了从田间(畜舍)到屠宰加工企业门户的食品安全问题。它通过联邦政府和产业界的合作,鼓励国内初级产品协会开发发展战略和必要的工具,以便使生产者在农场的食品生产环节实施与HACCP原理相一致的食品安全措施。CFIA对FSEP和COFFSP计划的参与体现了其持续改进食品安全的承诺,即从初级产品生产到最终产品零售的多部门、跨行业的食品安全协作,最终实现从农场到餐桌包括冷连物流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环节:依靠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各国的实践证明,龙头企业在促进各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加拿大政府在运输业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后,1987年基本放松了对运输业的管制,极大地促进了各种运输方式和企业间的竞争和发展。1990年后,政府进一步放开市场,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私有化和民营化改造,通过下放港口和内河运输的经营权、国家铁路公司民营化等措施,使企业真正自主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建立起不同运输方式间的竞争机制,促进了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路铁海空多式联运,产地加工企业、批发市场与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多方参与、并存共赢的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加拿大既有以北美地区效益最好的铁路运输企业国家铁路公司(CN)和加拿大最大的花椰菜产地加工企业Melvin Farms为主体的冷链物流模式(产地加工企业模式),也有以北美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Ontario Food Terminal Board与加拿大最大的配送中心Sobeys为主体的冷链物流模式(批发市场与配送中心模式),还有以加拿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Thomson Group为主体的冷链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支撑:加大政府投入,创造良好的营运环境

各国政府纷纷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加拿大联邦政府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一是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如加拿大政府通过对国家铁路公司补贴、改制和相关政策扶持,使国家铁路公司扭亏为赢,盈利率由过去的3%提高到30.4%,成为目前北美地区效益最好的铁路冷链物流运输企业。通过注入启动资金扶持,使Ontario Food Terminal Board成为拥有5000个客户、交易量540万磅/天、交易额9.6亿加元/年,纯利润100多万加元的北美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二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执法检查监督,规范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日本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很重视物流产业的规划与建设,并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199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对主要的物流基础设施,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韩国政府建立了专项基金,以资助专业性物流公司,并对开发新型物流技术的企业削减个人和企业所得税。财政出资为农协会员购买标准托盘及物流相关设备提供政府补贴,资助运输企业购买标准集装箱运输卡车。为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根据相应的农产品包装法,由政府出资80%,农户出资20%对出售前农产品进行包装,施行低温储存与运输,推进冷链物流。荷兰政府对于建立面向全欧洲的配送中心建设的企业给予选址、规划及经营方向的指导,并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或贷款贴息。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发挥协会作用,加强行业协调和自律

各国冷链物流的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在完善行业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协会一方面积极宣传政府的交通方针、政策和法规,另一方面代表企业利益反映企业的呼声,对完善物流政策和改善企业经营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行业协会从不同角度起到沟通情况、协调关系、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作用。如加拿大卡车协会,是由加拿大运输企业、农

产品产地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等人员自愿组成的民间组织。协会主要协助CFIA制定冷链物流指导原则与标准,协调冷链环节行为主体的关系,组织制定本行业企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纪律,并配合CFIA对协会成员进行技术咨询和人员培训,在推动加拿大冷链物流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前提:完善相关法律及标准,推进专业认证

农产品冷链物流包括原料生产、加工、运输、配送、销售到从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在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出现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各国政府为了确保冷链物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最大兽药残留物允许含量和最大杀虫剂残留物允许含量等方面。如在原料生产环节,为了规范农药的注册登记、使用和管理,加拿大卫生部、农业与农业食品部会同渔业海洋部、环境部及自然资源部共同制定了《防虫产品法》,该法明确了农药的注册登记办法。以及需要提供的数据、农药用量等。加拿大环境保护法规定,要对污染物和有毒物品进行评价;农药残留补偿法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农民可以因为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导致损失而获得补偿。在加工、贮藏和运输环节制定了严格的温度标准,如禽类加工环境温度低于10℃,冷藏与运输温度不得高于4℃。

另一方面,严格专业认证制度,实行市场准入。如加拿大近年积极推动有机食品的发展,有机农业已经成为加拿大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全国目前共有经认证的有机农场2500个,有机食品加工企业150家,有机产品认证机构46个。有机农业的总产值为6亿加元,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5%。通过认证后,认证机构向有机种植或加工者授予证书,并授权其使用有机产品标识,而后方能进入流通与消费环节。再如对肉食品生产企业要利用HACCP来监督和控制生产操作过程,不但要求检查农药残留量,还要检查生产厂家的卫生条件,对工作间温度、肉制品配方以及容器和包装等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推进有机食品、HACCP及ISO等专业认证制度、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识管理等,是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保障:鼓励技术创新,推广先进技术管理手段

各国冷链物流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冷链物流业的整体水平,技术创新体现在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

首先,在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方面积极采用GAP、GVP等先进的管理规范,使用环境友好型栽培(养殖)管理技术和先进、快速的有害物质分析检测技术等,从源头上保证冷链物流的质量与安全。

其次,使用先进的产地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鲜期。许多发达国家把预冷保鲜作为冷藏品生产加工中的第一道工序。预冷的关键在于一个“快”字,包含了许多在不伤害产品质量的情形下快速降温的先进技术。如加拿大花椰菜产地加工企业Melvin Farms采用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有效消除田间热,降低蔬菜的呼吸强度,延长保鲜期。

第三,在储藏技术装备方面,积极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包括贮藏技术自动化、高密度动力存储(HDDS)电子数据交换及库房管理系统,其贮藏保鲜期比普通冷藏延长1~2倍。气调贮藏是当代最先进的可广泛应用的果品贮藏技术。英国的气调贮藏能力为22.3×104吨,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士、德国等国也在大力发展气调技术,气调苹果平均达到苹果总数的50%-70%。

第四,在运输技术与装备方面,冷藏运输技术经历了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水路冷藏运输发展到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欧洲具备通畅的交通网络,公路运输快捷灵活,装卸环节少,减少了装运中的损耗,可进行“门对门”的服务。冷藏运输将朝着多品种、小批量和标准化、法规化的方向发展,节能和注重环保将是冷藏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铁路运输在易腐品运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铁路易腐品运输的运量占总的易腐品运输量的55%左右。欧洲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冷集箱与铁路冷藏车的配套使用,克服了铁路运输不能进行“门到门”服务的缺点,大大提高了铁路冷藏运输的质量。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食品冷藏能力达到10亿立方英尺,其中冷藏集装箱能力超过60%,超过6亿立方英尺。如加拿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Thomson Group除具有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的冷藏设施外,还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强制供电器(PTO)驱动、自动控温与记录、卫星监控的“三段式”冷藏运输车,可同时运送三种不同温度要求的货物。

冷藏车运输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9-0015-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尤其是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宁夏这方塞上净土,其出产的农产品,不仅颇具区域特色,而且品质上乘。然而,虽然宁夏有如此品质的特色农产品,但却由于没有先进的冷藏储存设备以及完善的低温运输链条,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腐损率高达25%~30%,不能保证鲜活农产品到达消费者餐桌时的品质。宁夏的农产品也只能“墙里开花墙内香”,不能走向全国。为了使宁夏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我们必须发展冷链物流以降低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1 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宁夏目前农产品物流运输主要以敞篷卡车、厢式汽车为主,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使用率极低。且处于运营状态的冷藏运输设施也相当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同时,低温仓库等存储设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提供系统的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高于国际标准20%;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1.2 农产品冷链市场化程度较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除外贸出口部分的农产品以外,宁夏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是经销商实施的。而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过程多是以自营物流为主导,农户基本上处于分散经营状况,市场化程度低。同时,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宁夏区内能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度控制的物流供应商非常少,绝大多数都是由传统的冷藏运输商演变而来。他们并不能提供包装、预冷、冷藏运输等“一条龙”的冷链服务,且信息系统和服务网络不够健全。导致农产品的保鲜运输只能由农场自行承担,这样既增加了销售成本,又加大了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腐损率。

1.3 冷链物流人才缺乏,管理相对落后

宁夏目前低温物流管理方面的专家相对较少,大多是临时改行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以前经营过物流的人,并没有经营过农产品的冷链;以前经营过冷藏、冷冻仓储的人,也没有对物流有过专业的研究和学习。由于整体发展的滞后,研究人员和学者也只能是摸索前进。

1.4 温控设备落后,情况实时反馈系统不够完善

宁夏目前的温控设备及反馈系统相对落后,不能及时掌握、调控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致使农产品的保鲜运输率极低,大多只能晒干远销。这样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本来进行晾晒,而且收益不高。同样,在农产品的销售环节,大多超市的低温陈列柜设备陈旧,不能保证24小时控温,导致农产品变质,造成二次浪费,降低消费者的认同度。

1.5 农产品物流环节过多,冷链物流模式落后

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第一,农产品验收、预冷不及时,导致货物变质。例如,宁夏枸杞由于大多数农场在运输前没有做到及时预冷,使得每年都有大量枸杞的品质和药理稳定性降低,严重的则导致枸杞腐烂变质。第二,流通环节、装卸次数过多,农产品腐损率增高。宁夏旧式的农产品冷链运输过程中环节过多,农产品要经过多次装卸,而每一次的装卸都是对农产品新鲜度及品相的破坏。同时,由于装卸搬运没有合理计划和调度,导致农产品因常温时间过长而变质。而且还会导致二次污染,降低安全性。例如:硬脆度是灵武长枣的直接反映。由于运输中装卸次数过多、操作不当,使长枣品质降低,其形态、结构、色泽、质地、风味等诸多方面都会出现变化,储藏时间减少,易腐烂。

1.6 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宁夏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信息设备不够齐全,没有健全的信息网络。由于缺乏准确的信息,往往造成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具体表现在:①农产品市场上没有统一规划的信息系统,仅有提供财务、库存管理功能的软件;②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③供应链上缺乏供企业之间进行交流的统一的信息平台,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2 提升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2.1 加快冷藏、运输等硬件设施的研发,减少运输损耗

针对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淘汰冰冷车和机冷车等陈旧车型,并结合具体情况和实际市场需求,加大对多品种、小批量且能适应冷藏快运业务、适合长距离运输的冷藏车的投入,以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应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的研发投入。对于低温仓库的建设,我们应该根据农产品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建立能时时温控、保证其品质及安全性的大型低温仓库及中转中心,并在农产品产地建立小型预冷、保鲜仓库。如新鲜蔬菜的预冷站。

2.2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物流外包业务

根据实际情况,宁夏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考虑整合现有资源,成立独立的低温物流运作部门;在农产品重点输出县市,开展低温物品区内配送;与生产商联合,按块开展低温运输服务等物流业务。建议整合周边一些中、小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和小型蔬菜集散地,建立一个大型的生鲜农产品收购及冷链配送基地,帮助农产品生产企业储存农产品、联系订单、低温运输。这样,既能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降低农产品生产企业营运成本,节省资金、设备、土地和人力,又能使他们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扩大市场范围,消除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同时,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强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执行和监督规则,引导第三方物流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3 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水平

基于宁夏缺乏冷链物流管理人才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引导和推动自治区内各高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专业及课程,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建议宁夏大学开设物流专业并设置冷链物流相关课程,来培养理论性较强的高素质本科人才,鼓励他们研究开发先进的冷链物流管理技术;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校和高职商学院开设物流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具有充分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政府应该加大对这些高校建立此类专业的资金扶持以及政策上的优惠。

2.4 建立低温物流安全追溯体系

根据宁夏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当前冷链物流发展趋势,宁夏应积极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农产品冷链体系,整合供应链上下游,逐步形成覆盖农业的规范的冷链保障体系;并在“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基础上,建设连接农产品主产区和消费地的食品冷链物流主干网络,提高大批量农产品物流的安全保障水平。建议在原有的冷藏运输设备上,建立一个有统一标准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即建立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追溯系统。

首先生产者自行打印产品追溯码,之后在此批产品以后的流通过程中,各个参与者通过读码器,读取产品信息,并通过各自账号,进入追溯系统,输入产品流通信息。同时在各个冷库和冷藏车中配备温度敏感装置,定期检测特定批别产品温度,并上传至追溯系统。最后通过公共查询系统实现数据对公众的可获得性,达到冷链产品从生产—加工—储运—批发、零售市场的全过程质量追溯。

2.5 改造传统的物流模式,培育新型的物流通道

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链”的建设上,尽量把链条做到最完整。并以《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为纲,因地制宜推进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新型体系的建设。

针对宁夏冷链物流环节过多的现状,应考虑在冷链物流中加入“预冷站”和“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两大元素来开辟两条新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通道。第一,“在订单条件下”发展:农田—预冷站—零售商—消费者的物流通道,以最快的方式把生鲜农产品运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

第二,“在无订单条件下”发展:农田—预冷站—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零售商—消费者的物流通道。在这种情况下,重点发挥的是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作用,配送中心在为农户保证了销路同时也为消费者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

2.6 完善政府部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及物流监督机制

首先,自治区政府应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成立农产品冷链安全管理委员会,协调卫生、农业、质检、工商等部门,对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农产品标准制定、农产品流通加工以及消费等环节实施管理,并推进政府部门问责制度和危机处理制度建设。同时,根据当前社会存在的农产品冷链安全问题,加大行政部门对农产品在流通加工领域中的监管力度。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强规划和指导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农副产品的交易信息采集和工作,建立农业生产信息普及、农业技术指导、农业发展规划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开展信息收集、筛选、网上、市场预测等服务,使得信息服务平台能真正为民服务、为民创收。

参考文献:

[1]张春颖,王秀云,李娜.我国西部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10(10):53.

[2]洪玉兰,肖其荣.浅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物流科技,201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