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中学十篇

时间:2023-03-20 10:36:58

盐城中学

盐城中学篇1

老师上课时实时拍下课堂情况并上传到互动学习平台,这不仅使得老师间可以相互交流,学生放学后有不会的知识点,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或者学校公众号“微课堂”上回看到老师白天上课所讲的重点。这是江苏盐城市第三中学的录播教室的功能。

据了解,盐城市第三中学装载全自动智能录播系统的教室,包括1间录播教室、1间设备操控室。该系统有精品课程建设、微课教学建设等重要教学环节,在满足教学常态化的前提下,通过6个摄像头,多角度记录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实现教师授课、板书、PPT课件、师生互动等多路视音频信号的自动跟踪、切换、录制和直播功能。这不仅能够实现教学案例的多人评价,还有教学资源点播、课程直播、教研互动、在线课堂点评、教学课堂等一系列教学应用功能。

“智慧校园”创建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盐城市将“智慧校园”建设纳入2016年为民办实事工程。今年,盐城将有20%的中小学、职业学校创建市级智慧校园学校,力争创建10所省级示范学校。在基础教育数字化学习试点基础上开展“智慧课堂”示范工程,建设10个省级智慧课堂示范校,开展MOOC、微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新兴教学模式和新兴载体的试点示范工程。

盐城市教育部门正在全力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建成后的“智慧校园”,将有效地改变传统学校管理和教学模式,个性化学习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新常态。

“打个比方,暑假作业是让学生对知识保持一个‘热度’,所以提倡每天写一点。但有人几天就写完了,也有人等到最后几天才突击写。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盐城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人说,“智慧校园”工程实施到位后,系统会按时给学生发一些作业,既能保证学生假期休息,也能保证学生不因为假期而生疏了知识。

“现在的教学模式,老师一道题讲完,到底有多少同学真正懂了,这很难判断。将来判断学生懂不懂,现场准备一道客观题,发到每个学生的操作设备上,现场测试一下,系统立刻就能回馈信息给老师。如果大多数学生答错了,老师就需要再讲一遍。”相关负责人又打了个比方。至于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长短问题,现在老师难以获得准确信息,但在将来完全可以解决。

事实上,“智慧校园”的建立对于老师来说,可以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让老师上课时直接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生动授课;学生也可以借助电子移动设备,查阅学习信息、完成指定作业等。

近年来,盐城市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以“智慧校园”创建为抓手,通过举办全市中小学创客教育项目辅导员培训班及创客教育论坛,加强物联网、3D打印、开源机器人等前沿科技知识的学习和实验,不断提升全市青少年科学素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努力打造盐城市创客教育品牌。

盐城市第三中学是首批拥有录播教室的学校之一。2015年年初,该校根据《盐城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投资50万元,在各个教室安装了互动电子白板,并新装修自动录播教室、专用音乐教室、专用美术教室、史地教室各一间。

“录播教室打破传统教育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现代化与信息化叠加的‘互联网+’时代的学习需求,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也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方式,推动其自觉提升教学水平。”该校负责人说,除了录播教室,该校还成立了信息中心,自建学校新闻系统和教学资源下载站,建有可管理的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学校教学、办公等场所。

截至目前,盐城市通过全面深化“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实施智慧教育资源服务提升工程,整合名师、名校资源,开展名师课堂、名校课堂优质资源库建设,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比例分别达85%和50%。

据了解,“智慧校园”创建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抓手。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要抓认识到位,提高对教育信息化的思想认识;要抓教师培训,首先要重抓骨干教师培训,形成信息化工作团队,以典型引路,带动整体;要抓资金落实,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多方筹措资金,保障经费投入;要抓创新应用,强化信息化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充分发挥设施设备在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要抓资源整合,整合现有资源和平台,打造升级版,打破数字鸿沟,实现互联互通;要抓督查指导,要加强行政推动和业务指导,近期将启动市直学校信息化工作专项督查,及时发现问题。

近日,在盐城市“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推进会上,相关专家对“智慧校园”的内涵进行了诠释与解读,进一步明晰了“智慧校园”创建工作的方向与思路。各学校分管负责人就创建工作落实与推进情况进行了交流。还对今后一阶段创建工作作了部署,要求各校强力推进创建工作,确保完成本年度目标任务,为提升市直学校教育品质,推进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盐城市教育部门正在全力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建成后的“智慧校园”,将有效地改变传统学校管理和教学模式,个性化学习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新常态。

打造“智慧亭湖”

“智慧校园”的核心是信息化,希望教育局要进一步重视信息化装备的建设和常态化使用,将信息化融入课堂,融入日常教学,融入教育,使信息化成为推动全市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器。教育局将以亭湖中学等三所学校的成功创建为契机,立足实际,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分阶段、分类别、分层次地开展“智慧校园”创建活动,逐步有效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使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跃上新的台阶。

从去年开始,江苏盐城亭湖区就已经强势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为落实好江苏省、盐城市关于创建“智慧校园”相关文件精神,打造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策应盐城“智慧城市”建设,亭湖区教育局强势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为落实好江苏省、盐城市关于创建“智慧校园”相关文件精神,打造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策应盐城“智慧城市”建设,亭湖区教育局强势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

立足高远,强化领导。亭湖区教育局通过创建“智慧校园”,进一步提升亭湖区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以“智慧校园”助力“智慧亭湖”建设。为快速有效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亭湖区教育局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智慧校园”创建工作。

加大投入,未雨绸缪。为保证创建目标的实现和创建进度的实施,亭湖区教育局在区领导和区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大经费投入,依据创建标准配备硬件设施、设备,完善组织机制。

盐城中学篇2

摘要:本文从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项目、持续时间、场所以及主要形式等方面入手,分析盐湖区城区中学生参加课外时间体育活动的现状。为盐湖区教育系统中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调查发现:盐湖区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参与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随着现代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课外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体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共性充分了解个性,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去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关键词: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中学课外体育活动是中学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体育目标、增强学生体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学校实行“减负”,作为学校不仅仅要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应该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另外,随着学生余暇时间的增加,学校和家长应当合理分配学生的余暇时间,并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支配自己的余暇时间,使青少年学生在走出校门为将来计划做准备的同时,也为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建立做准备。所以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是摆在学校管理者尤其是学校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研究对象及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选取盐湖区城区中学的部分学生以及体育教师作为调查对象。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2.调查分析与结果

2.1 学生的参与状况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和动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是指学生们切实参加到活动中的主观因素。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其中:锻炼身体41.8%和消遣娱乐19.3%是他们首选的活动动机,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出于减轻压力,为升学考试做准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主要有: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毽球、田径等,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中的项目主要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自行选择。男女生选择的项目也有较大差异。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与持续时间:从总体上来说,盐湖区城区中学生大多数还是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占总人数的93.9%,仅有6.1%的学生不参加。但是,只有5.4%的学生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能达到60分钟。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选择:调查显示:有68.6%的学生选择在学校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因为学校是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内运动成为中学生的首选。仅有1.7%的学生选择收费场地进行体育活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经过调查大多数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为多人进行,占总人数的89%,一个人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仅占总人数的7.3%,选择和同学一起参加的人数最多,为62.5%,与家人一起参加的占19.3%。

2.2学校的组织状况

被抽取的盐湖区城区高中全部开展早操、课间操,除北城初中、红旗中学仅组织课间操外,其余初中全部开展早操、课间操。总体上说,状况相对较好。但在访谈中教师们一致认为:虽然大部分学校都开展了早操、课间操,但效果却不是很好,学生应付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学生认为出不出操都可以,根本没有意识到参加早操、课间操的重要性。

2.3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影响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因素包括:性别、体育资金的投入状况、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场地与器材的配备状况、个人的经济状况、课外体育活动的师资投入状况等。

3.结论和建议

3.1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作为学校组织体育教学的一个重点来抓,完善体系,保障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规范化、科学化。市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各中学的监督与管理,改变传统观念,着力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人才。

3.2学校领导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制定实施一系列利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措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余暇时间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

3.3有关部门应提高对盐湖区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监督与管理,坚持以国家标准来衡量学校的规范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参加体育活动,全面提高盐湖区中学生的身体素质。

3.4 学校和相关部门要增加对中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投资,并做到专款专用,使中学的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的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环境。同时教师也要充分灵活地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资源,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3.5努力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体育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一定的运动专业技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潇,李勋,董小园.衡水市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体育教学与研究,2011,(52),150

[2]万群.信阳市中学课余体育锻炼开展现状的调查分[J].2011,(09),105-106

[3]苏运洪.对温州市农村中学课余锻炼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6.10,28(5),154

[4]郑印渝.贵州省贫困地区中学生参加课外锻炼时间和动机的调查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1,(07),42

[5]孙红爱.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及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06),153

[6]陈秀琴,张晓龙.辽宁地区高中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4),76-78

[7]戴兴鸿,梁士雨,赵开北京市海淀区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J]. 湖北体育科技,2008,9(05),598-599

盐城中学篇3

依据《中小企业促进法》,截止到2014年6月底,盐城市市、县各级财政都设立了配套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共12.4亿元,在各级服务体系建设上都有配套的政策引导手段。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盐城市政府已推动相关服务体系建设的政府文件13个;盐城各区县都安排了相关支持服务体系配套建设的资金近4亿元。截止到2014年6月底,盐城全市含镇已建立各类中小企业服务中心45家,已经初步形成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基本架构。

2健全盐城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几点看法

2.1完善建设中的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盐城市各级区县政府大力建设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盐城市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发展专业行业,如技术交易、研发、转让、产权认证和有关科技信息咨询等,对会计和法律服务要加强和扶持,对咨询、广告、调查和劳动就业等中介机构要引导和规范。

2.2盐城市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要加强盐城市各级区县政府为解决盐城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帮助企业主动参与到融资服务平台建设上来、寻求银行的合作支持、让担保业积极配合起来,努力扩大担保服务,积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担保困难的问题。

2.3发展盐城市中小企业市场服务功能认真做好市场开拓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搭建展览的展示平台,是盐城市各级政府的任务,在促进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上要下功夫、积极组织境内外各种商业洽谈会、寻求企业之间的商业对接机会、大力推销中小企业的营销参展、宣传推介等有关活动,在盐城市中小企业进出口方面遇到的各种困难,如资金、人才、知识、商务网络等,帮助盐城市中小企业积极主动开拓海外市场,提高盐城市中小企业的知名度。

2.4在盐城市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服务平台国外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的大学生创业比例36%左右,日本的大学生创业比例超过40%,中国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比例小于1%。如盐城工学院梁佳伟同学,是大学生创业发展的典型,大一时自己做家教,大二介绍同学做家教,大三创办了自己的家教公司,在2013年帮助盐城市在校的600多名大学生解决兼职家教问题。在充分利用盐城工学院等地方高校资源为盐城市中小企业服务过程中,开展合作的就业创业培训教育就大为必要。盐城市各级政府可以委托盐城工学院对盐城市中小企业老板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管理知识;另外在大学课堂里面鼓励学校开设创业知识课程,培养未来的中小企业老板,还可以帮助学校解决大学生自身就业问题,也对大学生创业中小企业起促进作用。

2.5盐城市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要健全盐城市各级政府要积极鼓励盐城市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尤其是在研发和设计、检测检验方面要提供配套服务,产学研用能有机相结合,盐城市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要尽快建立,有助于盐城市中小企业产品结构的加快调整。在经济合作活动方面,充分利用盐城工学院等地方高校的科研机构技术优势,弥补中小企业的自身创新能力的不足,降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风险。

2.6盐城市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在盐城市政府倡导下,可以整合盐城电视、盐城有线网络、盐城广播电台、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等各种媒体资源,搭建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平台,努力营造对盐城市中小企业发展有利的舆论环境,搞好宣传工作。盐城市中小企业展示与提升自已的形象、企业的知名度上,借助有关媒体渠道来实现,达到企业产品推广和自主品牌建设的目的。

盐城中学篇4

姓 名

学 校 指导老师

刘张婧 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新农小学 刘日平

杜湜晓 江苏省南京市樱花小学 徐 进

蒋璐瑶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海港镇中心小学 赵 蔚

雨 濛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镇岔北小学 李张华

陈 瑜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赣马镇第二中心小学 顾远波

二等奖(10名)

姓 名

学 校 指导老师

肖霖昕 江苏省无锡市金桥双语实验学校 刘婷婷

顾晓婧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正红镇第二中心小学 樊行伍

丁 晴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墩头镇吉庆小学 张晓芹

邓尚哲 江苏省盐城市五星小学 王家兵

崔恒智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墩头镇中心小学 胡晓燕

孙添栩 江苏省靖江市马桥中心小学 陈红波

唐善勇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红十字博爱小学 杨 飞

吴祥威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解放路小学 王玉芹

刘博通 江苏省徐州市青年路小学 张海燕

杨 悦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海港经济区闸南小学 严海英

三等奖(50名)

姓 名

学 校 指导老师

秦定邦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墩头镇中心小学 丁晓芹

陈 畅 江苏省南京市樱花小学 吴若舟

孙 赫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赣马镇中心小学 曹广淑

马馨怡 江苏省镇江市大路中心小学 赵跃军

陈雯丽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海港镇中心小学 江志红

冯安然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乡刘耀联校 袁 利

张庆祥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赣马镇中心小学 李 芳

杜 康 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新农小学 刘日平

孙季钰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周美云

单明志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解放路小学 王玉芹

张文杰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淮镇第二中心小学 刘秀平

袁榕杰 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 黄迎兰

陈 苏 江苏省靖江市马桥中心小学 陈红波

孙 可 江苏省徐州市湖北路小学 吴嫣杰

鲍人杰 江苏省盐城市五星小学 王家兵

王提诗妍 江苏省徐州市求是小学 李 娜

郑雅韵 江苏省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 凌 悦

王秋桦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小学 刘玉凤

卜令娟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赣马镇第二中心小学 仲崇雷

朱星奕 江苏省盐城市八滩实验小学 傅燕平

邓缪灿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镇岔北小学 李张华

李雅婷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海港经济区闸南小学 季本明

肖歆瑶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江滨小学 朱晓瑾

周丽华 江苏省大丰市西团中心小学 张 勇

宋 宇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中心小学 宋广军

徐 雪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海港镇振东小学 米玲玲

刘丹丹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红十字博爱小学 杨 飞

施梅昱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洪 霞

许 杉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正红镇中心小学 戴艳萍

曹 语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沟墩实验小学 曹海涛

陆栋阳 江苏省海门市国强中心小学 陆善红

刘诗哲 上海市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 卫科珂

赵 丽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乡刘耀联校 袁 利

张清泉 江苏省盐城市八滩实验小学 傅燕平

李 晨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黄 帅

李亚杰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解放路小学 顾翠平

陈玉芳 江苏省徐州市湖北路小学 周媛媛

葛兰兰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红十字博爱小学 杨 飞

曹 慧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淮镇第二中心小学 王 云

髙七筱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港镇中心小学 彭志娟

戴静雯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墩头镇中心小学 包信根

隋如海 江苏省徐州市求是小学 李 娜

陈秋月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沟墩实验小学 周昌顶

祖可欣 江苏省南京市青云巷小学 李树文

陈苏湘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海港经济区闸南小学 谢国杰

杨 欢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镇第二中心小学 王 霞

马佳睿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北小学 吉亚琴

陈姝彤 江苏省海门市国强中心小学 陆善红

严珮文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江滨小学 朱晓瑾

徐宇晨 江苏省南京市青云巷小学 李树文

组织奖(8名)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赣马镇中心小学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界牌镇中心小学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正红镇第二中心小学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湖北路小学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正红镇中心小学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乡刘耀联校

盐城中学篇5

民俗旅游理论与现状研究

1.民俗的定义

众所周知,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长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和民间约定。钟敬文认为: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传承的生活文化。陶立[学者认为:民俗是世代沿袭民间风俗,也是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美国民俗学家特路德认为:民俗实际是一种公共的产品,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特殊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同一类民族在不同的环境,可以产生不同的民俗表现形式:不同的民族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可以形成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民俗。例如,土家族也是中国最后定义的少数民族之一,在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生存空间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活习惯和民间习俗。

2. 民俗旅游的概念

学者温锦英认为:民俗旅游是借助民俗来开展的旅游项目,开发的资源也是以民俗旅游项目为主。另一学者李慕寒认为:民俗旅游是以一个地区的民俗事象作为旅游资源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总结以上对民俗旅游的界定,开发好延迟的民俗旅游必须考虑完善以下几个因素:①具备原始的地方特色民俗;②开发盐城本土民俗风情。

3.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在中国民间经常流传一句话:“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丰富多彩的游艺习俗,喜闻乐见的节庆习俗,独具特色的宗教仪式等,其中包括许多令游客感兴趣的东西,主要有以下分类:

(1)按照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民俗旅游资源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

(2)按照民俗旅游者的行为动机,分为观光型民俗资源,考察型民俗资源,参与型民俗资源,商品型民俗资源,娱乐型民俗资源。

国内外对民俗旅游的研究大多都局限于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尤其是对民俗资源集中的少数民族。科特迪瓦的舞蹈节日和北美的活人博物馆都是著名的例子。薛群慧学者对云南民俗旅游村产业化发展案例研究,专家刘容对于渝东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路径探讨――发展民族民俗游的研究作了深刻的讲述,以上学者都是分析并且评价具体的地区民族、民俗旅游资源,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民族旅游开发的保护措施。本文运用实际案例,从新角度研究民俗旅游的开发,提出民俗旅游开发必须注意几点:(1)深入理论研究;(2)提高开发意识;(3)统筹规划,特色突出;(4)注重品牌营销。

盐城民俗旅游的开发方案

国务院于06年5月公布了一批民俗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主要有着几类:民间文学、民间舞蹈、传统手工艺、传统戏剧等,盐城市的民俗主要分以下几类:一是民间文学(4项),主要有董永传说、沈拱山传说、施耐庵与《水济》传说、枯枝牡丹传说等;二是传统戏剧――淮剧;三是杂技与竞技――建湖杂技;四是传统手工技艺(11项),主要有盐城老虎鞋、东台发绣、阜宁大糕制作技艺、藕粉圆制作技艺等。

1.民间文学

盐城民间文学包含董永传说,施耐庵与《水济》传说、枯枝牡丹传说等四项,其中就董永传说而言,董永传说最早载于西汉刘向《老子传》,东晋干宝《搜神记》都有相关记载。由于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是一则既有爱彩又有教化作用的传说,不管是爱情故事还是教化内容都符合了民众追求的婚烟幸福。原记载为主题突出《行孝》,卖身葬父与天女适嫁,而在盐城农村地区广泛流传,成为两千多年来文学移植的母本,该传说在长期口口相传的过程,同时因地而异也发生巨大的演变,在向爱情故事演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主题并没有大的变化。20世纪以来,董永一直成为拥有广大受众的民俗文学(戏曲、影剧),并在后来出现淮剧电影《天仙配》。

董永传说虽然在两千多年的漫长流传过程中,与民众生活相结合。董永传说的文化价值比较高,盐城本土而已请学者来编著传说故事,拿出丰富本土的文学底蕴。也可以在东台市建立相关的档案馆,陈列自古以来与董永传说相关的字画、书籍,对当地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宣扬盐城本土民间文化,对当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2.戏曲文化

淮剧别名――江淮戏、盐城戏,源于盐城境内古时民间歌舞图腾,源于香火戏,并且也经历了门叹词、盐淮小戏、徽夹可等艺术成长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淮剧在盐城得到大力发展,1953年盐城专区成立了淮剧团后,出现了一批大量的著名演员、琴师。此后,导演制逐渐代替说戏,淮剧成为有一定艺术水准的地方戏。淮剧作为一颗名珠,集“唱、念、做、打、舞”表演技艺于一身,并且也是具有完整的“生、旦、净、末、丑”角色行当完备的艺术体系。

本人认为应加强对淮剧资料发掘,加快淮剧旅游的产品化,可以变相的将淮剧中大量的民间习俗、人物故事进行创意的改编,改编成现代的影剧或者多媒体宣传品。这些可以帮助旅游者充实文化、地理、生活等各方面知识。其次,也可以开发盐城本土风情的服装、旅游小礼品等,如图。

这些旅游品既可以让旅游者考察盐城文化和生活方式,了解盐城历史、风土人情,也可以增加其旅游的兴趣与愉悦感。在盐城市几个著名的景点如:泰山庙、陆公祠、大铜马、永林寺等,多建设淮剧表演的场地,现场表演淮剧,淮剧是盐城人民不可或缺的传统戏曲项目。

3.民间杂技与技艺

盐城市建湖杂技独具特色享誉中外,它与河北吴桥、聊城并称我国杂技艺术的三大发祥地。建湖十八个村庄为十八团,十八团也培育了大批堪与世界同行媲美的杂技人才。他们不仅在省内有名气,并且在华东地区及全国杂技比赛也均获奖励,近年来“十八团”吸取了现代舞蹈、艺术体操等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南派杂技风格,先后到加拿大、日本等国家访问演出,并参加国际杂技艺术交流会。

对于盐城旅游而言,将建湖杂技,融入盐城旅游业中,创建湖杂技独特的品牌,通过开发一些杂技文化馆或者露天表演厅,这样可以让杂技文化作为一种盐城地区的特色观赏项目,让来盐城旅游的游客到这些表演馆参观,体会到浓浓的盐城乡土气息,使得杂技艺术成为盐城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在游客来游玩的同时也让一些杂技表演人员在游客表演的同时,再给一些游客关于建湖杂技的小礼品,可以为盐城本土旅游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盐城民俗旅游开发思路与对策

盐城作为沿海地区的一个新兴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也取得一定的进步,盐城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不容忽视,大概有以下几方面的情形:

1.东部滩涂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生态资源是盐城最珍贵的资源之一,有著名的麋鹿保护区,还有射阳丹顶鹤保护区,盐城一直以东方湿地的生态旅游形象招揽游客。

2.历史文化遗迹

盐城的历史文化相对苏州、扬州、南京等地盐城在这方面的苑⒗用相对薄弱,但已取得了初步成绩,如大丰草堰古镇、施耐庵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陆公祠、便仓枯枝牡丹园等都曾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整理,供旅游参观利用,也间接的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水乡民俗风情

盐城西部地区的下游水乡地区,民俗风情淳朴浓郁,作为参与性、观赏性较强的旅游项目,对繁荣盐城旅游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会出现舞龙舟的节目,也会在水上进行一系列的游艺活动,围绕上述旅游资源的利用,盐城现有的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湿地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和城市旅游,上述旅游产品相对简单,且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品位不高。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盐城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构筑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巩固基础层次的旅游产品,其特征是陈列式的观光旅游,属于最基本的旅游形式。盐城可借助现有旅游资源和客观条件,利用好海盐文化博物馆、淮剧生态园,通过通俗易懂的说明、展示等方式,展现盐城民俗的文化内涵。

(2)研发提高层次的旅游产品。模仿苏州等地挖掘文化资源中的人本因子,通过故事传说的讲解、戏剧表演、民间工艺表演、杂技表演等形式,丰富旅游活动内容,聘请讲解员生动、直观地展示盐城的民俗文化,对来盐的游客进行宣传讲解。

(3)开发体验性创新产品,在该产品在推广的时候注重旅游者的体验性、参与性,是形成旅游品牌特色和提高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方面。结合盐城民俗资源特色,积极创造适宜的客观条件,苑⒉斡胧铰糜尾品(如淮剧体验游、杂技体验游等),让游客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如杂技表演人员、发秀传承者)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定期开展有意义、有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如枯枝牡丹节、盐城庙会、地方饮食文化节等,让旅游者亲身体验盐城民俗的原生环境与文化氛围,提高盐城本土文化的影响力。

小结

盐城文化旅游资源数量众多,大部分民俗适合旅游开发。盐城民俗旅游开发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基础,但是开发力度不够,在开发中更要遵循生态保护原则,应该大力发展体验型民俗旅游产品,不仅仅是观光项目,例如开发盐城建湖杂技,可以推行杂技茶社、杂技博物馆、以及杂技文化村。在今后的开发中多检讨存在的问题,为盐城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保驾护航。

盐城中学篇6

一、盐城民俗文化的特点

民俗文化通常是指当地保存或传承的工业时代前的传统风俗,也是指人类社会中所有形成习俗、惯例等世代传承的事项总和,如民族服饰、节庆活动、土特产、工艺品、特色美味食品等。

盐城地处苏北平原,东临黄海,境内河渠纵横,历史上盐、农、渔、商多业并举,民俗文化非常丰富,盐城本土的民俗坐标融合了海洋、农业文化的特色,决定盐城民俗有很大的先进性、开放性、多样性及复杂性。

近几年,国务院公布的民俗文化遗产主要有民间舞蹈、传统手工艺、传统戏剧、民间文学等。盐城民俗是一本大书,这本书是社交礼仪、游艺娱乐、衣食住行、民间禁忌、婚丧嫁娶、生育寿诞、生产习俗、岁时节庆的集合体。据调查,早在2013年中国机动车已突破1亿辆,汽车保有量每年极速上升,但是带来很多负面问题,如城市空气质量下降、城市公路环境急速下降、高速公路因乱抛物的意外事故率上升,这些都和车载垃圾有关。为此,本课题倡导人们设计富含盐城民俗特色的车载置物袋,旨在推广盐城民俗文化的同时,解决车载垃圾问题。

二、车载置物袋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

科技的发展使得汽车置物袋的需求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关注并使用它,它也对汽车的美观和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车用塑料已由普通的装饰用途逐渐发展成制造结构性的部件,要求也在提高,我国汽车产量的增长使得高性能的车载置物袋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全球的汽车产量在不断增加,近5年的增长率达到30%。中国汽车产量超过一千万辆,居世界第一位,美国、日本汽车产量为862万辆和839万辆,居世界第2、3位,此外,德国、韩国、印度等国家的汽车产量也较大,增长率超过10%的国家有美国、墨西哥、印度。

依照目前来看,发达国家的车用塑料量非常多,高达汽车总重量的15%,单车高达150千克,而我国单车塑料的使用量仅占车重的7%。车用塑料中的通用塑料价格最低,如PP、PF、PVC、ABS,使用量达到50%,其次是工程塑料盒和特种塑料价格较高,使用比例较低。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一)前期准备

前期在指Ю鲜Φ拇领下,本项目已制定可操作的详细实施计划。团队成员参与并搜集了相关材料,归纳整理了盐城当地民俗和有车一族喜欢的车载置物袋特点,提炼出以盐城民俗为主题车载置物袋,能够符合车主需求的,结合盐城本土文化特色,为广大车主用户设计出符合盐城本土文化的车载项目产品。

(二)中期策划

(1)主持人肖阳同学负责制定盐城民俗车载置物袋相关的设计方案,掌握盐城民俗元素与车载置物袋融合的设计方法。

(2)乔雨和戴旭同学归纳整理了相关图书馆资料文案,初步掌握了置物袋产品与盐城民俗设计的整个流程,并可以深入盐城各地对各类民俗元素进行搜集,如民间文学、民间舞蹈、传统手工艺、传统戏剧等,尽可能地挖掘与本课题相关的盐城民俗设计元素。

(3)乔雨、孙睿等同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走访盐城各个乡镇,了解当地民俗风情,并且到相关车载用品企业进行相关调研,听取他们对本项目的建议。

(三)后期组织实施

在整个项目的组织后期,本文从盐城本土风情特色出发,分析车载置物袋设计的民俗多样性,最终融合沿海文化特色,提炼典型特色民俗文化元素,将其设计为各类置物袋专属图案,将拥有文化特色的民间文学、民间舞蹈、传统手工艺、传统戏剧元素设计在车载置物袋上,提交给指导老师审核验收,并在盐城广大市民和师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确定设计草图方案是否可行,最终制定设计成稿。

(四)实践环节

根据盐城本土民俗产品特色,团队成员设计出符合本地人需求的盐城民俗产品,手绘设计草图,并用Photoshop、AI等设计软件,绘制盐城民俗作品以及产品设计的平面款式图、结构图、彩色效果图、工艺流程图等,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案文本。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全程跟踪,加强指导,团队成员分工合作,以确保项目的完成。

四、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半年的努力实践,本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首先,将国内早期车载置物袋和当今车载置物袋进行比较,主要是比较设计元素在置物袋造型上的表现方法。

其次,要做的是:设计素材收集――设计元素――创意构思――民俗文化元素、车载置物袋相结合。

最后,作品呈现,如图1所示。

五、整套设计的创新点及问题分析

(一)创新点

广泛汲取盐城民俗文化元素(如民间文学、民间舞蹈、传统手工艺、传统戏剧),立足现代车载置物袋的表现,深入了解近年来盐城车载置物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展现传统民俗文化元素与现代元素融合的艺术特质。

本套设计主要是两款(虎头鞋款和脸谱款):

虎头鞋款是可降解的塑料袋,可以防水防潮,承受力和耐用性都很好。优点是不占用空间,不足之处是美观性稍差。

脸谱款用的是可回收的粗纸,外观大气,兼容产品外包装的美感与设计感。优点是外观漂亮,不足之处是吸水性较差,占用一定的空间。

整套设计以塑料和纸质两种材质相辅相成,根据汽车空间的大小来定制不同种类的置物袋,在颜色和材质上面都进行优化,方便用于汽车上的不同地方,以及用于各种用途的汽车。

(二)问题分析

本次研究时间仓促,笔者对盐城当地民俗资源梳理的不够多,走访的民俗工艺品厂不是很多,对民间工艺品文化元素挖掘得不深。团队成员前几次商讨时,一起讨论盐城特色民俗文化元素,如射阳虎头鞋和东台发绣等具有代表性的元素需要进一步的设计、完善。在设计传统民俗置物袋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在选取最佳方案绘制效果图时,出现一定的意见分歧。比如,是绘制脸谱图案还是虎头鞋图案,分歧较大,因为脸谱图案绘制在塑料袋上易造成立体感不强,并且颜色复杂,不容易上色。在后来的团队讨论中,虎头鞋在民俗元素置物袋电脑效果图的设计中,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完善设计方案。在成稿的修改过程中,置物袋要根据整体风格进行适当的处理,处理方式灵活。根据实用性的需要,要彻底颠覆传统意义上的包装袋式样、色彩搭配、质地材料的形式,设计结合包装袋本身的造型特点,冲破固有的认知束缚,进行夸张和优化的处理方法。

六、结语

在民族文化资源甚多的盐阜大地上,很多资源都适合应用在民俗车载置物袋的设计上。本次课题相关的民俗文化元素探究虽然已经有一些基础,但是力度还不够,在今后的研究中更要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大力发展创新型民俗研究产品。除了本土文化,还可以开发非本土文化,如盐城铁军文化,可以开发研究海盐文化置物袋以及铁军旅游区储物袋。在今后的开发中,人们要多检讨存在的问题,为盐城民俗特色的进一步开发保驾护航。

盐城中学篇7

一、海盐文化的历史发展

海盐文化产生于盐城,是传统行业文化和特定地域历史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独具特色,它是对盐城历史的积淀,是盐城当地文化的精髓。古代盐城劳动人民主要以盐作为生存手段,在海盐生产、经营、使用以及管理过程中创造了盐物质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盐物质文化逐渐上升到精神层面高度。从此,海盐文化不再单纯的代表因海盐产生的物质,还是地域文化特色的象征。也就是说,海盐文化渗透在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又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根据相关文献研究,迄今为止盐城已经有超过两千年的产盐历史了。盐城的海盐文化带动了黄海的之滨和淮河下游的盐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盐文化的源头。盐城海岸线总长接近600公里,海滩的占地面积超过600余万亩,这里滩涂平坦、水域宽阔、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海盐生产的最佳地区。我国历史文献中,对盐城产盐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文中对盐城海盐的富饶进行了描写。盐城人民因为海盐才拥有了几千年海盐历史和海盐文化,海盐不仅为盐城带来了丰富的的物质文化遗产,还留下了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海盐文化遗产。在《汉书地理志》等大量古书籍中都记录着盐城产盐的历史和工艺。一些文学家和诗人也将海盐生产和生活体现在他们的文学和诗歌作品中,还有一些书籍图文并茂地将盐民的生活、品质和精神体现出来。

二、现代家具设计对海盐文化元素的提取

1.形的提取

中国海盐博物馆在进行设计时就是将海盐晶体作为设计思路,将晶体叠加在一起,形成台基,远远看上去就像一颗颗宝石散落在滩涂边,造型独特,设计也是别具一格。现代家具在进行设计时,就可以借鉴中国海盐博物馆的设计思路,对海盐以及其它能够代表海盐文化的物质进行形的提取。海盐文化有着浓厚的地域色彩,现代家具设计在融合和接收现代流行元素的基础上,可以借鉴海盐文化对家具设计元素进行简化或者整合。在布艺家具中,比如沙发,可以将海盐形体抽象成现代图案或古典纹样;茶几等可以采用能够体现海盐文化精神内涵的明朗、简洁或明朗的线条。在红木等木质家具中,可以将独具创意的盐晶形态雕刻出来,与家具艺术风格保持一致,达到传承海盐文化的目的。

2.意的表达

盐城的先民们靠海吃海,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海盐文化。在先民们的劳作和生活中,价值观和习惯逐渐趋同,最终形成了文化习俗和共同的价值观,并得到了盐城人民的代代相传,直到今天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在现代家具设计方面可以将海盐文化中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特色元素提取出来,通过结合现代家具风格将海盐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盐城地域特色体现出来。盐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物质是,但是对于产盐过程却很少有人知道,几千年的海盐生产,盐民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及技术,海盐的生产方式经历了从最初的直接煮海水为盐到汉代以后的连卤煎盐,再到宋代的“晒海为盐”的演变历程,可以将其演变历程做成屏风。还比如,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以及对盐城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可以将能够代表海盐文化的图案引入进来,比如代表盐城地域特色的宅院亭用雕刻、印花或其它设计手法体现在现代家具上,充分体现盐城海盐文化的特色和地域色彩。将能够传达意的海盐文化元素提取出来应用到现代家具设计中,为使用者创设了独特意境,也令观者心驰神往。

3.色的整合

现代家具与中国传统家具主要区别体现在材料更加多样化,而玻璃钢等新型家具材料的出现,使得家具的色彩更加丰富。设计师可以根据现代家具特点将海盐文化提取出来。比如,盐城靠海,人们对海的感情非常深,在设计时就可以将海盐文化颜色融入进去,体现出海水之蓝、盐结晶之白。通过对颜色的整合,使家具也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海盐制作过程中,盐农们经过风吹日晒、严寒酷暑、日复一日地煮盐,形成了鲜明的粗犷质朴个性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在家具设计上可以用明快质朴的颜色体现出来。

三、现代家具设计提取海盐文化需要注意的几个的问题

第一,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海盐文化元素在现代家具中的应用应当做到继承和创新,盐城先民为盐城后代创造了璀璨的海盐文化,在现代家具设计中,要将海盐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全方位、深层次的体现出来。结合当代社会对家具功能需要,通过工艺、造型、材料等将海盐文化内涵体现出来,创造出具有盐城特色的现代家具。第二,造型。将传统海盐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家具设计中并非易事,如果处理不好两个时代的关系,设计出来的家具整体将不协调。在进行设计时,要积极借鉴国内外相似的优秀家具设计作品,做好两个时代文化的互融。第三,材料。家具材料多种多样,有珍贵木材、竹材、玻璃钢等,每一种家具材料都各有风格,在设计时,设计风格要与材料风格保持一致。

四、结语

盐城中学篇8

盐城工学院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素有“东方湿地之都、仙鹤麋鹿之乡”美誉的沿海开放城市盐城市市区,建有建军东路和希望大道两个校区。2000年,创建于1964年的盐城会计学校并入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是江苏省属公办本科院校,坐落在江苏沿海开放城市盐城市市区。学校现有通榆和新长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1500亩。学校现有在校生36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10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学员15000人。设有文学院、法政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全日制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盐城。有解放、建军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94亩,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8亿元,教学设备总值9000余万元。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盐城中学篇9

关键词:扬州盐商;淮盐运营;文化线路;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12)05-0093-06

文化线路是近年来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代表了一种影响当前文化遗产演变和扩展的新思路。自1994年“马德里文化线路世界遗产专家会议”正式提出“文化线路”概念以来,文化线路的发掘和保护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2008年的《文化线路》已经确认世界上的30多条文化线路,中国的丝绸之路和大运河都在其中。“在中国存在着许多条可能的文化线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在关注与扬州相关的海上丝绸之路、大运河等大型文化线路的同时,更应发掘和复活创造扬州辉煌的扬州盐商文化线路。

扬州盐商是18世纪中国商业资本的典范,他们从全国各地汇聚扬州,不仅将其大本营——扬州打造成为商业繁荣、文化发达、人文荟萃的园林城市,使之达到了经济与文化的巅峰,而且推进了淮安、盐城、南通、泰州、仪征、南昌、汉口等淮盐口岸城市的近代商业文明;其风雅、奢华、“扬气”的生活方式使淮扬社会发生了变迁,也对华东与华中地区乃至全国的社会风尚、思维方式、生活习俗产生了影响。如今,扬州盐商留下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都已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和旅游价值的遗产资源。因此,以文化线路为新视域研究扬州盐商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文化线路”定义及其特征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于2008年通过的《关于文化线路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简称《文化线路》)对文化线路的定义进行了详尽阐述,指出:“无论是陆地上,海上或其它形式的交流线路,只要是有明确界限,有自己独特的动态和历史功能,服务的目标特殊、确定,并且满足以下条件的线路可称为文化线路:(1)必须来自并反映人类的互动,和跨越较长历史时期的民族、国家、地区或大陆间的多维、持续、互惠的货物、思想、知识和价值观的交流;(2)必须在时空上促进涉及的所有文化间的交流互惠,并反映在其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中;(3)必须将相关联的历史关系与文化遗产有机融入一个动态系统中。”定义不仅明确了作为人类迁徙或交流的通道成为文化线路遗产必须拥有一个限定空间,而且强调文化线路是跨越较为广阔的区域,在不同的“民族、国家、地区或大陆间的”,这样才有可能涵盖不同的文化区域,才有可能在不同文化群体间产生交流和影响,这是文化线路的空间特征;定义还强调了文化线路的形成必须“跨越较长历史时期”,这意味着交通线路上的不同文化群体间的往来和交流是长时期的、持续的,这样才可能形成不同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融合,这是文化线路的时间特征;定义也明确了文化线路中的“交流线路”,是为一个特殊、确定的目标服务的(如运输特定的货物,进行特定的政治、宗教、文化活动等),同时它引起了不同文化群体间多维的货物、思想文化交流,这是一条交流线路区别于其它交通线路而成为文化线路的一个显著功能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功能特征构成了交流线路作为文化线路遗产的三项基本指标,符合这些指标的交通线路就是文化线路,而那些见证和反映了这一文化交流现象的物质载体及交通线路本身、价值理念、风俗习惯等构成了文化线路遗产体系的内容。

二、运盐河一大运河一长江(或淮河):扬州盐商文化线路

1.扬州盐商兴盛500年

扬州盐商是指明中叶至清末500多年间,由陕西、山西、安徽、江苏、江西、湖广、浙江等地商帮组成的,以扬州为中心从事淮盐运营的地域性群体,或称两淮盐商。虽然两淮盐业从西汉初年至明清经历2000多年,但扬州盐商这一地域性群体的出现则是在明朝盐法制度改革以后。明洪武三年(1370)的开中制、明弘治五年(1492)开中折色制的实施,使得陕西商人、山西商人等内迁两淮地区,寓居淮盐管理中心扬州,徽州、江西、湖广、浙江等地商人也陆续登陆扬州,麇集扬州河下一带,逐渐形成扬州盐商社区。扬州盐商社区的形成,标志着扬州盐商的形成。明代万历四十六年(1618)开始推行的纲盐制,使得扬州盐商获得垄断淮盐的购买、运输,以及特定行盐地区的销售特权,从而很快积聚了巨额的商业资本,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最大资本集团。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扬州盐商盛极一时,经济上富可敌国,政治上亦官亦商,声势煊赫,影响深远。“晚期,两淮盐区的运商在经济、政治两方面都是最具影响力的群体之一”。

嘉道年间,纲盐制日益败坏,道光十二年(1832)始,淮北、淮南盐场相继实行票盐制。改纲为票打破了扬州盐商垄断两淮盐业的局面,使一般商人皆可行盐,这使扬州盐商的商业利润降低,势力削弱。同治五年(1866)后,各销售口岸盐商可在当地的督销局申请办理盐引,因而盐商也不必常驻扬州。光绪年问,盐商“在扬州少,散处四岸者多”。扬州盐商散居淮盐运销口岸,虽然削弱了盐商故里——扬州的中心地位,但也加强了扬州盐商与淮盐口岸的文化交流、融合。光绪中叶以后随着淮南盐场海岸线的东移,淮盐产量的下降,以及海洋、铁路运输淮盐的兴起和发展,原以扬州为活动中心业盐的扬州盐商衰落了。

扬州盐商自明洪武年间或自开中折色制实施的明弘治年间始,至清光绪中叶,前后经历500多年的时间,其富可敌国的经济实力、豪华奢侈的生活品质、崇儒尚雅的文化风气,不仅使其成为明清朝廷的财政支撑者,而且在其集聚中心——扬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扬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不仅对中国商业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创造了扬州、淮安、盐城、仪征、汉口、南昌等城市的近代商业繁荣,而且引起了盐商集聚区域淮扬社会的变革,影响了华东、华中乃至全国的社会风尚和价值观念。

2.扬州盐商活动区域跨越六省

明清时期两淮盐业实行的是官督商销制度,即是由政府划定盐商销售区域的引地制度,政府对淮盐的支盐场垣、运输线路、运输日期以及运盐数量、销盐区域(引地)都有明确规定,因此从事淮盐运销的扬州盐商的活动区域、活动线路都是固定的。扬州盐商从两淮盐场支盐,将淮盐运往引地即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六省。由于两淮盐场与淮盐引地处于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其江河湖泊如织,水系成网,因此扬州盐商运销淮盐的线路是以水路船行为主,陆路车行为辅。根据《两淮盐法志》记载,扬州盐商从两淮盐场至淮盐引地,其交通线路主要分为淮南、淮北两条:

其一,盐商从淮南盐场(包括通州分司和泰州分司的20盐场)支盐,其盐船分别南通州运盐河、盐城串场河至泰州坝,经称掣后,人茱萸沟至扬州城东的湾头,人大运河,经扬州城北桥掣至城南钞关验引,然后由仪扬河直抵仪征,江掣后开江,沿长江及其支流汉水、湘江、赣江等运销至引岸各府县。其全程4000多里。其二,盐商从淮北盐场(即淮安分司,后改为海州分司的盐场)支盐,盐船由淮北盐河至永丰坝,车、船驳运至乌沙河后,过洪泽湖沿淮河及其支流涡河、颍河、汝河等,运销至引岸各府县,全程1200多里。

可以看出,运盐河(包括通州运盐河和盐城串场河、茱萸沟、仪扬河、淮北盐河等)、大运河、长江、淮河是扬州盐商运销淮盐的主要水路要道,并利用长江支流汉水、湘江、赣江等,及淮河支流涡河、颍河、汝河等,以及洪泽湖、巢湖、鄱阳湖、洞庭湖及其相关支流。这些江河湖泊水道与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六省境内的口岸城市及乡镇连接,形成一条巨大的扬州盐商活动线路。这是一条界限明确、运道固定、覆盖范围宽广的交流线路,根据清代嘉庆《两淮盐法志》记载有6省41府2厅9直隶州;其路程遥远,里程远达4000余里;区域文化多样,包括跨越江苏、安徽地域的江淮文化,江西地域的江右文化,湖北、湖南地域的江汉文化等,是不同文化群体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

3.扬州盐商活动线路促成多维交流

明清500多年间,以扬州为中心,由运盐河、大运河、长江(或淮河)及其支流构建的扬州盐商活动线路,是淮盐运销的交通线路,也是长江中下游流域与淮河流域之间其它货物的交流通道。扬州盐商将淮盐自两淮盐场运至引地后,其盐船皆满载而归。江南诸省的粮食、木材、石材及地方手工业品由盐船从淮盐引地运至扬州、淮安等淮盐集散地,再转运往全国各地。因而明清时期的扬州、淮安、汉口等淮盐交通口岸成为南北货运码头。据光绪《淮安府志》卷1《疆域》记载,淮安府城西北的关厢——河下镇,“由明季迨国朝,为淮北纲盐屯集之地。任鹾商者,皆徽(州)、扬(州)高赀巨户,役使千夫,商贩辐辏;夏秋之交,西南数省粮艘衔尾入境,皆泊于城西运河,以待盘验牵挽,往来百货山列……”而湖广的地方商人则把地方特产贩运至汉口后购盐而回。“商民贩运谷米、煤炭、桐茶油、竹木、纸铁及各土产,运赴汉口销售,易盐而归”。扬州盐商的运销淮盐活动,促进了淮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流域之间粮食等百货的交流,加强了运河、长江交通运输线路的经济功能。

扬州盐商活动线路也是近代商业文明与地方文化交流、融合的空间通道。扬州盐商活动期间,不仅扬州盐商的聚居中心扬州的商业市肆稠密,商铺鳞次栉比,街巷人声鼎沸,而且在扬州盐商出入的口岸城市淮安、盐城、南通、泰州、仪征、汉口、南昌等,出现了巷陌繁密、市廛相连、百货齐萃、商业繁华的局面。像汉口的淮盐码头,从原先的僻野荒陬到清代嘉、道年间皆“筑室列廛”,形成了“市肆里遥,百货齐萃”的淮盐巷。至咸丰元年(1851)汉口处于“十里通津驻盐艘”的黄金时代,与它共荣衰的淮盐巷也发展为淮盐一巷、淮盐二巷。而淮安府城西北的河下小镇,及至清代已是“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与此同时,淮盐运销区域内的一些地方风俗习惯也随着扬州盐商活动线路不断传播,渐渐糅杂、交融。如运河入江口仪征的正月十五的龙灯戏,其中的“三楚黄龙”、“龙鼓灯”,是淮盐引地湖广、安徽等地民俗的移植,它成了仪征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徽州最为重要的庙会之一——“都天会”习俗,也随着徽籍盐商寓居仪征、淮安、泰州、汉口等淮盐口岸,而成为当地声势浩大的迎神赛会。

明清时期,扬州盐商以扬州为中心,以淮盐集散地淮安、泰州、仪征、南昌、汉口等交通口岸城市为节点,由运盐河、大运河、长江、淮河及其支流连接的长达4000多里的活动线路,是淮盐运销线路,也是其它货物的交流线路,是淮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流域不同文化群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通道,因而它符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关于文化线路的定义要求,具有持续500多年的时间特征、覆盖六省广大区域的空间特征、专门运输淮盐并引起其它货物和文化交流的功能特征。可以判断,扬州盐商活动线路是一条多维、持续、互惠的,货物、思想、知识和价值观交流的文化线路。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遗产价值。

三、扬州盐商文化线路的意义

“文化线路反映了交互式的、动态的以及演变的人类文化间联系的过程,展示了不同的人群对于人类文化遗产多样性的贡献”。明清500多年间,以扬州为中心,由运盐河、大运河、长江(或淮河)及其支流构建的扬州盐商活动线路,见证了扬州盐商奋发向上、不断进取、实现人生价值,取得辉煌的历程,诠释了淮盐区域因盐商活动而兴衰的众多城市和乡镇的丰富文化内涵,展示了线路沿岸不同文化人群间交互式的经济文化交流,它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和广泛的社会意义。

1.留下了丰厚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富甲天下”的扬州盐商在寓居城市大兴土木,兴建园林、宅第、会馆、宗祠,并捐资支助地方公益事业,修建书院、义学、街道、桥坝、码头、渡口、栈道等,因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遗址。在扬州盐商大本营——扬州5.09平方公里的城区,至今仍保留了几十处盐商建筑和遗址,包括住宅、庭院和花园、会馆、街巷,像个园、何园、卢氏盐商古宅、汪氏小苑、汪鲁门古宅……四岸公所、湖南会馆、江西会馆、湖北会馆、安徽会馆……梅花书院、安定书院、广陵书院……引市街、引子街、苏唱街、新仓巷、达士巷……与扬州相似,淮安、盐城、仪征、泰州、汉口等地,扬州盐商留下的园林、宅第、会馆、书院、街巷、宗祠等一些建筑物,至今依然清晰可见。淮安城西的河下迄今仍然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古镇风韵,莲花街上铺设的凿有朵朵大莲花的青石板犹在,润州会馆、四明会馆和江宁会馆仍有留存;汉口至今仍保留着淮盐巷名称,镶有石雕、木雕、砖雕的扬州盐商建筑风格的古民居也时而可见。茱萸沟、串场河、淮北盐河等这些专门为运输淮盐而开凿的运盐河,以及在运盐河一大运河一长江(或淮河)这一交通线路上留下的众多运盐闸、桥、坝、纤道、码头、税关、客栈等遗址及其相关故事,如今都已成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旅游价值的文化遗产。

2.弘扬了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的儒商精神

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扬州盐商,乐善好施,赈灾济贫,积极倡办公益事业,他们不仅在寓居中心城市扬州、祖籍家乡,还随着其活动延伸至其它城市、乡村。根据嘉庆《两淮盐法志》记载,扬州盐商在扬州、淮安、仪征、汉口等地,出资建造普济堂,收养无告老民、贫民;建育婴堂,收养孤儿;设药局,施舍丸散;在交通要道建义渡、长江水面设救生红船;购地置义冢;建水仓,用于城市消防救火;捐资疏浚城市水沟、官井,建桥梁,修码头、城墙、街道等市政建设;设盐义仓,贮存粮食,赈济灶丁;建粥厂,救济饥民;建书院、义学,为寒士提供膏火银两。如在扬州建有安定书院、梅花书院、广陵书院、西门义学、江甘学宫等,为寒士解决生计;在徽州古紫阳书院建造过程中,盐商鲍志道个人捐资3000两,以“助成工”,为维持书院正常运转,又捐银8000两,每年缴息960两;在武昌,经心书院和两湖书院的学生生活费和奖学金都是按月在盐库盈余项下开支,两湖书院外地在汉口经商子弟的经费也由包括盐商在内的“汉口行认捐,交官生息,仍按月支给”;有时一些寒士的赶考经费,也由盐商资助,如道光八年(1828),汉阳县士绅公请湖北学政“转饬汉阳府县劝谕汉岸盐商,按乡、会试年份,提银二千两作阖县宾兴公交车费”。扬州盐商还热心于地方戏剧、音乐、文学、出版事业,明清时期徽州昆腔、扬州扬剧、淮安淮剧、海州五大宫调的发展兴盛,皆离不开扬州盐商的资助。大盐商马秋玉还“为朱竹坨刻经义考。费千金为蒋衡装潢所写《十三经》,又刻《许氏说文》《玉篇》《广韵》《字鉴》等书,谓之‘马板’”。

扬州盐商慷慨好义,对社会公益事业不吝施舍,巨额捐资于教育、文化、卫生、慈善、交通等公益事业,不仅造福于民众,推动了地方事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而且也为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他们能在淮盐运销的广大区域内“以财行仁”、多行义举,表现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救世济民的抱负,是儒家“仁民爱物”、“达则兼善天下”的价值观的体现,是儒商精神的发扬广大。

3.传播了崇尚风雅、善交文人的文化风尚

明清时期,扬州盐商竞重风雅、善交名儒硕士、吟诗作画的文化风尚,把酒放歌、纵情享乐的奢华生活风气,也流及盐商活动线路涵盖的广大区域。

以徽商、西商为主的扬州盐商是一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儒商集团,他们虽是商人,但不少人少年服膺儒术,或弃儒从贾,或出身于士商结合的家族。尤其是徽商,“业鹾于淮南北者”,莫不皆是“商而兼士”。具有较高文化知识和儒家道德修养的扬州盐商,在其生活风尚方面显现出突出的文化品格。

在扬州,扬州盐商通过多种活动,提倡风雅,招延四方名士。在大盐商马氏周围,聚集了像全祖望、厉鹗、王藻、杭世骏、陈祖范等一流名儒硕士;总商江春还师从“精于制艺”的名士王步青,将“通经法、究名法之学”的吴献可“延于家二十年”;盐商汪玉枢结交著名文人,“与扬州众诗人吟唱不辍,直到临卒”;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在任期内,建筑“苏亭”,举行“虹桥修楔”,邀集天下名士。“公(卢见曾)两经转运,座中皆天下士”。著名学者戴震、鲍皋、惠栋、全祖望、王世球、杭世骏、薛廷吉等都是扬州盐商的座上客。

在淮安,盐务全盛时期,巨商富贾“出由仆从如烟,骏马飞舆,互相矜尚,其黠者颇与文人相结纳,藉以假借声誉,居然为风雅中人,一时宾客之豪,管弦之盛,谈者目为‘小扬州’。

在汉口,“盐鹾盛时,竞重风雅。四方往来名士,无不流连文酒,并筑梵宫琳宇上下五六处,为公宴处。镜槛晶窗,洞房杳察,成具竹石花药之盛,且半临后湖,可舒远观,白云漾空,绿阴如幄,斜阳返映。影动于琉璃屏户间,宛如身在画中。每当雅集,相与覃研诗词,品论书画,时或舞扇歌裙,浅斟低唱,大有觞咏升平之乐”。江苏丹徒籍盐商包包山精通诗书,风雅爱客,常与汉口名士诗文酒会,唱酬应和;青年时期“业鹾汉上”并长期寓居汉口的浙江乌程人范锴,与包氏叔侄以诗文论交,一生以“飘零书剑,清狂诗酒”自况,并著有《汉口丛谈》一书;安徽桐城籍姚小山,每年额运淮盐“逾楚省之半”,常与四方名士把酒放歌,纵情享乐;徙居汉口的徽州籍盐商洪檀修建“谁园”,每逢春秋佳日,必邀来一些盐商名士,在园内宴饮游乐。这些寓居淮安、汉口等地的盐商们的风流雅趣,无疑是扬州的盐商生活的翻版。

4.加强了民间风俗的交流融合

明清时期的扬州盐商,不仅仅是运盐的行商,更是垄断淮盐买卖的坐贾。他们寓居淮盐口岸城市,过着社区生活。扬州的河下一带、淮安的河下镇和西坝镇、仪征的县城南、汉口的淮盐巷等,都是扬州盐商的聚居处。数百年的寓居生活,使得扬州盐商与寓居城市及其周围区域的生活风尚、风俗习惯不断碰撞而发生流变。除上文提到的灯会、都天庙会等节庆集会流播盐商活动线路的口岸城市外,祭财神求富的风俗也影响深远。在北京,正月初二日,广宁门外的五显财神,天未亮就有候奉祀者,“终一日以千万人次,有‘借元宝’之俗,发财后加倍还之”,这与扬州邗沟大王庙财神崇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逢年过节,送财神爷、书写“对我生财”等习俗,也与扬州盐商习俗有着相似的内涵。在戏曲方面,扬州盐商蓄养雏伶,相渐成习,而此后的京师优童也大半是苏、扬小民。尤其是大为扬州盐商喝彩的徽剧,在乾隆年问由扬州进京献艺,引起了随后的四喜、春台、和春等徽班进京,在北京戏剧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盐城中学篇10

高等职业教育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符合人才兴国、科教强国的发展战略。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的需求,走出职业教育的困境,逐渐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江苏省开创了高职与应用本科“3+2”分段培养的新模式。实施“3+2”分段培养模式是在高职院校完成3年学业后完成培养方案中的转段要求,方可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2年,最后得到该本科的学士学位。在这过程中,高职学校与应用本科学院需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既要强调高职的应用特色,又要增强本科底蕴,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盐城区域由盐城工学院牵头联合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汽车服务工程“3+2”联合培养模式试点,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重要性,更具有紧迫性。

2“3+2”分段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2.1适应社会和市场对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近几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一直保持世界前列。中国汽车市场人均保有量也一直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根据发达国家经验,汽车工业至少还要有10年以上的增长期。江苏省十三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至2020年,汽车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汽车整车年产量超过260万辆,汽车产销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8.5%。同时,盐城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五个一”战略工程之中“一部车”,就是要全力做大做强汽车业,打造汽车整车、零部件和服务业“三个千亿”产业集群。因此,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服务市场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但是能够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却很少。所以,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出更多的汽车服务专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2.2服务盐城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汽车产业是盐城市的支柱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版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盐城高职教育未来发展走向,必须高度聚焦并主动融入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产业转移,紧紧围绕汽车服务等地方支柱产业,积极策应盐城发展新需要,全力构筑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如果盐城的高职业教育还是止步于专科层次,仍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和自身发展需求,就会导致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下降。开展高职与应用本科“3+2”分段培养是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渠道之一。2.3构建盐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盐城唯一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专业覆盖面广的高职学院,是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在构建盐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引领盐城整个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能更好地发挥盐城职教以强带弱的作用,培养出更多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盐城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目前,盐城有3所高职校,2所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各自为阵的现象,没有形成相互衔接、上下贯通的职教体系。依托汽车职业教育联盟,充分利用现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实现校校强强合作、以强带弱,促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和质量,为“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盐城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职业教育“立交桥”奠定基础。2.4应对新一轮高职教育竞争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我国高中在校生急剧下降,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及学生家长对于在学校所学知识的追求将会显著提高,这就造成高职院校在经历了近十年的规模扩张竞争后,又将面临新一轮的激烈竞争。推进高职与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利于拉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3总结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适应地方产业体系设置的、高职与本科“3+2”联合办学、多层次培养人才的探索,是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实际行动,对学校、产业、当地经济发展有鲜明的促进作用。2015年,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和盐城工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进行“3+2”分段培养试点项目,经过近2年的改革实施,已形成了专业院系层面的定期沟通机制,已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生管理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促进了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2016年,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为平台、以国际化合作办学为路径,与韩国全州VISION大学进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专科接本科项目。通过高职与应用本科“3+2”分段培养的实施,不仅拓宽了高职与应用本科的衔接渠道,而且对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晓芳 徐帅 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国玲.高职与本科实施分段培养人才的探讨[J].商,2013(8):90-96.

[2]宋艳红,程乐.“3+2”本科与高职分段培养中高职段学生管理策略研究[J].中校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6):203-204.

[3]孔庆新,贾韶千.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