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31 02:25:40

爬山虎的作文

爬山虎的作文篇1

今天,我读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后,更是受益匪浅、回味无穷。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肖复兴同学受叶老先生的鼓励,信心十足,逐渐意识到作家是怎么做的,作品是怎么写的,还有做人的道理。

叶圣陶爷爷人品高尚,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平和之中包含的温暖。

我觉得我们敬爱的老师也富有叶圣陶爷爷那样高尚的品格,一丝不苟地关心着我们,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样,总是那么绿着。

我们要想写好作文,也要去亲身去体会或亲身去经历,这样的作文才能生动形象,我们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接班人。

爬山虎的作文篇2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作文篇3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爬山虎,你也可以叫我巴山虎、地锦、常青藤。我是葡萄科植物。我夏季开花,花比较小,是黄绿色的,浆果是紫黑色的。我常攀援在墙壁或岩石上。你可不要小瞧我,我能使潮湿的房屋变得干燥;而干燥的季节,又可以增加湿度。我的脚是灰色的,不要瞧不起我那灰色的脚,我的脚把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我的一根茎。

这就是我——爬山虎,希望大家喜欢我,能够记住我,更加了解我。

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三年级:晨

爬山虎的作文篇4

从未见过爬得这么高的植物。只见一片翠绿的叶子在墙上铺得满满的,铺得那么均匀,密不透风而没有一点儿重叠起来的。一阵微风吹来,一墙水滴形状的叶子随风荡漾起波纹。好看极了。

它爬得那么高,却不像葫芦、黄瓜那样要用架子支撑着。他爬到房顶,遍布墙上的每一个角落。我禁不住上前观看,到底是什么把它粘的那样牢,爬得那样高。唉。这是什么。我看到在它的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六七根细如针线,又像是蜗牛的触角。

奶奶告诉我‘这是爬山虎,你看到的细丝是爬山虎的脚,如果你再观察几天,就会惊奇地发现------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会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的。’

听了奶奶的话,我不禁陷入沉思,抬头一看,又不禁涌起一股对爬山虎的钦佩之情。爬山虎和人一样,都渴望地向上攀爬。有的人只会依赖着别人,甚至踩在别人的头上向上爬;有的人整天妄想着天降鸿运,一步登天,从不努力攀爬;还有的人竟因为爬得太高,生怕自己摔掉下来,落个粉身碎骨。而爬山虎与他们迥然不同,他自立自强、勇敢无畏、脚踏实地。从不依赖任何支撑点,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向上攀爬,爬着,爬着,爬进人们的心里……

爬山虎的作文篇5

我发现了爬山虎的“嘴巴”

记得有一天,爸爸开车带着我去看病,车子在高架上飞驰着。我坐在前排,两眼看着窗外。突然,我发现了高架旁一栋房子的墙面上长满了爬山虎。“爸爸,快看!是爬山虎!”爸爸顺着我的手指飞快地看了一眼,说道“嗯,是爬山虎。”我要求爸爸把车子开的慢一些,和我一起寻找墙上的爬山虎。果然,不远处我们又发现了爬山虎,“快看,那些黄色的就是爬山虎的花。”爸爸指着花对我说道。我也看见了,那些小小的黄色的花,形状就像小喇叭似的,长在爬山虎的茎上,仿佛就是爬山虎的“嘴巴”,好看极了。

那一天,我发现了爬山虎的花,于是,我知道了,爬山虎不仅仅长着“脚”,而且还长着“嘴巴”。

爬山虎的作文篇6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我”的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亲自给“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到他家做客。“我”受到叶圣陶先生的教导,十分感动。可用的题目却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题与文之间表面上看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揭示课题可采取两步走的方法。

1.通过“删”、“换”理解题目本身的意思。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片爬山虎——那爬山虎——爬山虎。换: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棵绿绿的爬山虎。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文题的语法中心是“爬山虎”,而逻辑中心则是“片、绿绿”。

2.题文对照,激发积极探究的兴趣。

揭题后,要求学生对本文内容进行推测,学生速读全文以后,会发现自己的估计与实际课文内容不符。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这个题目有什么深意?教师不急于求同,而要求学生再认真地阅读课文内容,并动笔将课文中写爬山虎的语句作上记号。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以“我”为线,写“我”的获奖、感动、做客;一条以“爬山虎”为线,写爬山虎的色彩、特点。课文从第七自然段才开始直接写第二条线。教学时,要着重考虑围绕爬山虎设计问题并将第一条线的内容全部提挈起来,课文“预习”中的两个问题极其精要。

1.作者怎么会看到那片爬山虎的?这个问题涵盖了前面一至四自然段的内容,(五、六自然段为过渡段)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逆推:“我”作文“亲切自然”(叶老要“请”“我”)。叶老亲自改过“我”的作文(知道“我”的作文水平)叶老通过“增、删、改”,运用了“圈、钩、直线、曲线”等各种符号并写了评语(对“我”注重“事实”表示赞赏)。“我”看了改文后,“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树立了“写作的信心”)。“获奖——修改——学习——激动”构成了“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原因。

2.几十年过去了,为什么在作者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问题应一分为二,先引导学生对叶老家的“那片爬山虎”加以理解,了解其特点。课文四次写到“爬山虎”,教学时分三个层次进行。(1)弄清顺序。部分整体,具体—抽象。(2)理解词句。画出时间词:“下午”、“黄昏”。找出关键词:“小精灵”、“沉郁”、“永远”。(3)感情朗读。叶老家的“那片爬山虎”好像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学生们已初步感知叶老院中爬山虎的“虎虎”生气。

1.对比思考。把“阳光”照在绿叶上“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比作“小精灵”,表面上写有了阳光,爬山虎才能生机勃勃,熠熠生辉,实际上表现出“我”受到叶老鼓励,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已“拥有”那份“心思”。

2.递进思考。“那片爬山虎”初见时“绿葱葱”,再望则变得“沉郁”,要指导学生理解时间的推移,懂得叶老“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融化了”“我小小的心”。“我”开始意识到:“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预习“我”将在叶老认真、一丝不苟的品质影响下积极从事文学事业。

3.换位思考。叶老对院中的爬山虎了如指掌,当“我”提及散文《爬山虎》时,叶老“眯起眼睛望望”,写出了叶老对爬山虎的感情,对年轻人的深切期望,这当然是十五岁的“我”无法理解的。

爬山虎的作文篇7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人教版第七册《爬山虎的脚》) 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   阮美好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认为:“自主、合作、探究”这三个词语并不是并列关系,自主是合作与探究的根本前提,合作是探究的某种方式。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一] 出示爬山虎的全景图,引导观察。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研读课文,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和它生长茂密的样子。请大家仔细看图,在这郁郁葱葱的叶子下面,隐藏着什么? 生:叶子下面隐藏着爬山虎的脚。 师:同学们想知道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吗?请找出描写脚特点的语句读读。 师:请同学说说爬山虎有哪些特点? 学生纷纷汇报自己的发现。 生1:我知道爬山虎的脚颜色是…… 生2:我知道爬山虎的脚样子是…… 生3:我知道爬山虎的脚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 然后老师让学生画爬山虎的脚,共同纠正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合作演示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的的过程,理解体会“一脚一脚”。…… [案例二] 师出示课题——《爬山虎的脚》,指导审题。 师:请同学们反复读题。课题中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 生:爬山虎的“脚”。 师:请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有关段落,朗读文段,边读边想,跟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接着,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发现,如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议一议等等,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反思] 这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有所区别的,前者遵循文章的思路,步步引导,通过对课文词句的理解,体会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后者则用直奔重点的方法,引导学生先研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并在读中发现。他们的共同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力量学习课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这样设计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吗?显然,这样的设计过于简单了,未能真正触动学生内部的探究欲望。因为,教师仍未完全顾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自主也只能是浅层次的。 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设计: 在学生以图文结合的方法学习课文的一和二自然段后,教师让学生展示有关爬山虎的彩色图片。正当学生被爬山虎碧绿、浓密、生机盎然所深深吸引,由衷赞赏,联想翩翩的时候,教师出示爬山虎的仿真枝条…… 师:是啊,阳光晒不蔫它,风雨撼不动它,爬山虎以它那盎然的生机,给我们的城市、乡村增添了无数绿色,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好心情。请看,这就是“爬山虎”,我们让它也长在我们教室的墙壁上……(师请学生演示爬山虎长在墙上的样子。学生很快发现它很难“长”在墙上,一脸疑惑) 师(也一脸疑惑):咦,爬山虎顾名思义会爬,而且它一旦爬了上去,就很难能把它扯下来。是什么东西在帮了它的忙? 生:是爬山虎的脚! 师(拿着那根仿真爬山虎):假如这跟爬山虎是真的,它的脚一定能帮它爬上这块墙壁了。 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能很快地爬上好几米的高墙;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不怕风吹雨打,牢牢地在高墙上扎根。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爬山虎的脚的什么?你想用什么词语赞一赞它? 除了“厉害”、“不简单”等等词语,学生大多会说到“神奇”一词。教师可借此词进一步引导。 师: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能这么神奇?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了解它的神奇? 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如:实地考察,以便距离接触;查找课外资料,以研究它的生长原理;钻研课文,因为作者的观察与描写都很细致…… 师(商量的口吻):看来,最快的办法就是借助我们收集到的小资料深入地研读课文了。我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到课文当中“寻宝”吧。 学生兴致勃勃地读书、画图、写旁注……教师来到学生身边,与学生一起研读,也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引导性的,帮助学生疏通思路的话语)。在学生不断地有所发现,急于得到别人认同的情况下,合作探究的时机成熟,师于是鼓励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看法,通过多种途径(抓住关键的词句说,画,演等等),达成共识,如有不同见解,要以充分的根据说服对方。在合作探究逐渐成熟之际,教师及时让出讲台和投影仪,让它们成为学生的展示台,从各个角度展示爬山虎脚的“神奇”…… ……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以及学生共同的关注点,精心创设情景,学生的学习才会积极主动,学生的在课文中的体验才会真情流露,全情投入,再加上教师精妙的点拨与充满信任的激励话语,学生信心百倍地迎接挑战,深入探究,顺利地实现了旧知与新知的连接,不断迸发出创造的智慧火花,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与探究。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开放而又充满创新活力的。

爬山虎的作文篇8

关键词 爬山虎;垂直绿化;品种;应用;山西阳泉

中图分类号 S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205-01

近年来,阳泉市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旧城改造、山城绿化中,垂直绿化的应用对于山城特色的打造功不可没,而使用量最大的攀援植物品种就是爬山虎。通过对华北地区其他城市的考察,及当地绿化实施过程中的调研,该文对爬山虎的具体栽培使用方法及品种优势利用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1 阳泉市绿化现状

阳泉市地处东经112°~114°,北纬37°~38°,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受大陆性季风及复杂地形影响,市内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四季分明,日照比较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太阳辐射总量多年平均值为560.24 kJ/cm2;全年实际日照时数为2 696.3~2 886.3 h,积温为2 400~3 000 ℃,无霜期平均为130~180 d,年降水量560 mm。整个城市依河环山而建,地势陡峭复杂,道路崎岖起伏,可绿化土地稀少零散,落差极大,同时护坡挡墙众多,限制了常规绿化树种的应用,同时也给垂直绿化攀援植物的使用带来了契机。在绿化过程中,攀援植物成本低廉,繁殖简单,生长适宜,表现优良,以爬山虎用量最大,它在拓展绿化空间、克服不良地质条件、提高绿化覆盖率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爬山虎常用品种介绍比较

爬山虎中文学名地锦,属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鼠李目葡萄科爬山虎属。可采用扦插、压条和播种等方式繁殖,从落叶后至萌芽前均可进行。爬山虎性喜阴湿环境,不怕强光辐射,耐寒、耐旱、耐贫瘠,耐修剪,对土地要求不严,怕积水;在土地肥沃的地方生长尤其旺盛。一根茎粗2~3 cm的藤条,2年内墙面绿化覆盖面积可达30~50 m2,具有减少噪音、吸尘、降温吸湿、美化、绿化环境的作用。因此,爬山虎主要用于城市的垂直绿化[1-2]。

当地常用的爬山虎主要是2个品种:①中国爬山虎。又名中国地锦,别名三叶地锦、小叶爬山虎。是我国本土树种,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均有种植。落叶藤本,分枝多,卷须短,具气生根;叶互生,广卵形,3裂,先端为粗锯齿状分裂。攀援能力和吸附能力极强。②美国爬山虎。又名美国地锦,别名五叶地锦、大叶爬山虎。原产于美国东部,我国引种栽培,落叶藤本,靠卷须攀援生长。掌状复叶互生,质较厚,卵状长椭圆形至倒卵形,缘具齿,在全国各地均适宜种植。较中国爬山虎更耐寒,生长量巨大,叶片覆盖力强。但攀援能力、吸附能力较逊色,在北方墙面上的植株常被大风刮掉[1-2]。

3 爬山虎的应用误区

3.1 追求短期效益,导致美国爬山虎过量使用

由于美国爬山虎叶片大,生长迅速,绿化效果显现迅速,加上幼苗健壮高大,直观效果好,被苗圃大量繁殖,迅速普及,使市场大量为美国爬山虎占据,品种趋于单一化格局。

3.2 忽略长期效益,后期遗留隐患

美国爬山虎由于吸附力不强,生长迅速,造成后期绿化效果不稳定,同时叶片大,节间长,枝条粗犷,在达到一定高度和生长量时,极易在风雨中出现大面积坍塌,成为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寿命有限,无法实现绿化的历史性和连续性。也由于品种的单一化扩大,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建设。

3.3 中国爬山虎被冷落,限制垂直绿化景观进一步提升

中国爬山虎叶片细小,枝条细密,早期生长缓慢,覆盖率不高,在施工过程中很少使用。但由于其极强的攀援力、吸附力和生命力,在后期的绿化中有极其突出的表现,可以稳定地攀爬几十米乃至上百米的高楼,并保持长期稳定的绿化景观,并且由于细密的枝条叶片,装饰的建筑绿化整洁细密,有利于绿化景观的进一步提升[3]。

4 爬山虎的合理综合利用

4.1 发挥特长,合理使用

充分利用美国爬山虎生长迅速、攀援力不强的的特点,在低度护坡、低矮栅栏墙体及容易攀爬的区域大量使用,可以迅速形成绿化效果。利用中国爬山虎攀援力强的特点,在陡峭高大不容易攀爬的重点建筑物上使用,增强长期绿化效果。

4.2 取长补短,综合利用

可以将中国爬山虎和美国爬山虎混合使用,合理的混植、间植。在快速提高绿化效果的同时,保证绿化效果的稳定性、连续性,既能达到快速绿化的效果,也能合理适时地完成新旧更替。

4.3 打破传统创新开发

利用美国爬山虎的秋天红叶景观和高强度的覆盖率,取代草坪及部分地被植物,在复杂地形及地质土壤不利的条件下应用,可以降低养护成本,提高绿化率。利用中国爬山虎稳定强大的攀援性能,在绿化高大建筑及廊架或土层厚度不够的特殊环境里替代乔木,可以形成高覆盖的绿化效果。在落差极大的中间地带可以混合种植,向上形成攀爬的中国爬山虎覆盖,向下形成美国爬山虎的垂钓绿化,互为补充相得益彰[4]。

4.4 综合生态全面发展

爬山虎属目前有10余个品种,也有很多人工栽培的变种,例如斑点爬山虎、红三叶爬山虎等,可适当合理地引种并开发利用。同时,合理配置当地适宜的各类多年生木本攀援植物,例如凌霄、藤萝、金银花、藤本月季、葡萄等,形成长久的绿化美化效果。也可以临时种植一年生乡土草本攀援植物,例如丝瓜、葫芦、矮牵牛等,尽快达到绿化效果。通过多品种多形式的垂直绿化组合,达到色彩丰富、个性美观、特色鲜明的绿化效果,形成完善的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群落,避免单一病虫害的大面积暴发,达到自然和谐、互利共生的完美境界[5]。

5 参考文献

[1] 贾克林.浅析爬山虎在庭院垂直绿化中的应用[J].河北林业科技,2010(2):71-72.

[2] 石铁矛.建筑与绿化[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3] 庾富文,周俊辉,苏萼怀,等.珠三角城市空间绿化形式与植物配置的调查[J].江西农业学报,2010(10):62-66.

爬山虎的作文篇9

近年来,“绿色”一词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不少人渴望在绿色环保的环境中生活,爬山虎就是一种能让现代化城市中的钢筋水泥建筑物变得绿意盎然的植物。今年夏天的时候,路过一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家属院,院里楼房的墙面上爬满了青翠的爬山虎,其满眼苍翠,犹如给房屋穿上了一件绿衣。我想,在这种绿色家园中生活,肯定是很惬意,如果能多种点儿爬山虎之类的爬藤植物,让城市建筑物充满绿色,岂不美哉?

爬山虎的别名很多,主要有爬墙虎、地锦、飞天蜈蚣、假葡萄藤、捆石龙、枫藤、小虫儿卧草、红丝草、红葛、趴山虎、红葡萄藤等,为葡萄科、爬山虎属落叶藤本植物,植株多分枝,有短的卷须,枝端有吸盘,叶片有的呈宽卵形,有的由3片小叶组成掌状复叶,叶缘有粗锯齿,新叶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呈红色,以后逐渐转为绿色,到了秋季则全部变红,如同血染,秋意阑珊之景跃然眼前。当初我见到的老家属院的爬山虎的叶子是不是也变红了呢?如果是的话,那满眼的红叶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该是多么的美丽啊。爬山虎的落叶时间较晚,到了冬季杨树、槐树等北方常见的落叶植物叶子落完后,它的叶片才伴随着凛冽的寒风陆续脱落,而留在墙面上的枝条则筋骨毕露,刚健疏朗,犹如一幅硬笔勾勒成的现代派绘画作品。此外,还有美国地锦,也称五叶地锦,小叶5片形成掌状复叶。

爬山虎具有习性强健,生长迅速,覆盖面积大,攀附性好等优点。它那长有吸盘的气生根吸墙而上,能够牢固地附着在平直的砖墙、水泥墙、石坡上。一棵直径2cm粗的爬山虎2年就能覆盖20m2至30m2的墙面,而且覆盖性极好。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在《爬山虎的脚》一文中曾对此有非常生动细致的描述:“爬山虎的叶子绿得那样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样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爬山虎的用途非常广泛,可用于建筑物墙面、栅栏、篱笆、立交桥、公路护坡、废弃的烟囱等多种立体建筑的垂直绿化,用做地被植物或与山石搭配,效果亦佳。此外,通过加工造型,还可制作爬山虎盆景,其根干道劲曲折,枝口十自然飘逸,婀娜多姿。

由于爬山虎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而且由于叶片与墙面之间的空气流动,还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它作为屏障,既能吸收环境中的噪音,又能吸附飞扬的尘土。爬山虎的卷须式吸盘还能吸去墙上的水分,有助于使潮湿的房屋变得干燥,而干燥的季节,又可以增加湿度。

爬山虎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的环境,也耐阴,耐寒冷,耐干旱,但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阴湿、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好。生长期宜保持土壤湿润,入冬后浇一次防冻水,以避免干冻。每年的6月份追施一次腐熟的有机液肥,使其生长更加迅速茂盛。对于爬山虎盆景或盆栽的爬山虎,平时可放在阳光充足的室外养护,由于其叶片较多,蒸发量大,应注意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每年春天发芽前进行一次修剪整形,剪去徒长枝、交叉重叠枝、病虫枝以及其它影响树形的枝条,将过长的剪短,只保留其骨架,等新叶长出后,鲜嫩可爱,枝条飘逸下垂,非常有特色。爬山虎生长速度较快,萌发力强,生长期及时抹去多余的芽和影响树形的枝条,以保持盆景造型的完美。

爬山虎的作文篇10

师:(展示墙壁上爬满爬山虎的精美课件)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

生:爬山虎!(大家异口同声)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观察了这种植物,那你见到的爬山虎是什么样的呢?

生1:我家的房子边上就种有爬山虎,它们都顺着墙面往上爬呀爬,都跑到我家的房顶上去了。

生2:我在上学的路上见过爬山虎,它生长在一户人家的窗子边上,把窗子都遮住了。

生3:我舅舅家种得有爬山虎,它能爬到三层楼那么高,夏天还常常有蛇藏在其中呢!

生4:有一次,我看到爬山虎严严实实地包裹着几间小屋,密不透风,阴森可怕极了!

生5:我家花盆里也扦插有爬山虎,开始我还以为不能独活呢?现在却长得很好,爬山虎的生命力真顽强啊!

……

师:还有很多同学想说啊,那咱们就在小组里讨论自己见到的爬山虎吧。(学生开始分小组,很热烈地开始讨论交流)

这位教师用了很长时间,让学生来交流生活中他们所看到的爬山虎,文本的价值取向,也随之被这种讨论、交流无度地“放”开,于是,学生仅仅关注基于自身认识体验的爬山虎,而忽视了文本对爬山虎的描述――“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如此生动优美的语句,如此细致传神的描写刻画,师生均熟视无睹,视而不见。

放任过度,就是无效。深究下去,还是教师功利浮躁之心在作祟,在对文本内容并没有整体精准把握的情况下,马上就把学生引入“大讨论”的圈套,造成一种虚张声势的“课堂繁荣”。所以,往往是书还没有认认真真地读完,文本没来得及大致理解清楚,一下子就抛出一个带有“爆点”的问题,辩驳、争论、交锋,丢开文本,天马行空,满堂问,满堂答,以学生的“架空讨论”,代替教师的“架空分析”,实质上,热热闹闹的表象背后呈现出的是肤浅和漠视。

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在面对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体验时,应给予一种有效地“收”,力争把学生的个人理解、独特体验引入正确的价值方向,真正领悟文本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

在课前,要弄清楚课堂上到底要教学生什么,学生到底要学什么,对文本的理解固然要联系生活,语文教学也确实离不开生活,但是,如果一味地把学生导入生活而完全孤立文本,虚化弱势了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训练,交流、对话就显得毫无价值,文本价值取向则完全失当失位。

在课中,事实上,教师出于保护学生积极性的良好心愿,而一味加以鼓励,把爬山虎生活化的记忆无限放大,这种无原则、无底线、无纪律的“放”,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学生对文本产生误读的客观基础,甚至对学生错误的主观价值取向起到一种直接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教师遇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不同价值观时,不能以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和理解为由,放任自流,搪塞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