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等大事十篇

时间:2023-03-14 07:53:34

头等大事篇1

提到“脱发”,人们在潜意识中总会浮现出中年男性“秃顶”的画面,而随着现代社会工作节奏的加快,女性脱发的人数也在逐渐攀升。如此“头”等问题,让众多“雨菲”四处寻找止脱生发良方。但专家提醒,了解脱发原因,关注生活细节,同样非常重要。

过度减肥节食 日本专家统计显示,与“减肥热”相伴而来的是脱发者不断增多,其中约1/4为20-30岁的青年女性。头发的主要成分是一种被称为鱼朊的蛋白质,以及锌、铁、铜等微量元素。吃素减肥的人蛋白质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使头发因严重营养不良而脱落。

电脑使用频繁 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大脑的兴奋性持续增高,与头发生长相关的内分泌功能紊乱,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极易被栓塞,从而使头发的营养供应出现障碍而脱落。

过度使用空调 头发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很敏感,其频繁变化会对头发产生不良影响。从空调中吹出来的暖风和冷风,都可能成为脱发的原因,甚至会催生白发。此外,猛吹空调使室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过大,对身体和头发来说,都是难以适应的。使用空调要适度,室内外的温差最多不要超过7摄氏度,而且不要过长时间使用。

头等大事篇2

老是够老,但在理发界仍有一席之地。比如武汉的长生堂、扬州的紫罗兰、上海的华安。

长生堂创建于1911年9月17日,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也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理发店。1861年,汉口被迫开埠,英德俄法日相继在此设立租界,一片繁荣。扬州的剃头匠张聚年凭着手艺来到汉口求生。要说这剃头匠可是历史悠久,尤其以扬州著名。扬州生活是“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如此便催生了“三把刀”文化――厨刀、修脚刀、理发刀。张聚年这把理发刀告别了走街串巷,在法租界租了门店,挂了招牌,自此长生堂长长久久、生生不息,直至今日。剃头这个不入流的行当,从此也成了一门职业。

长生堂的特色本是“文武理发”,即剃头修发与推拿按摩相结合。据说当时有人脖子落枕、闪了腰,都跑到长生堂让老师傅推拿,比去医院效果还好。

好东西就怕水土不服,租界必染洋味儿,于是“文武理发”改成了“文明理发”,舍弃了“武”化的推拿按摩,增加吹烫理,发型也更讲究了一些。

相较于其他类店铺,理发店的店名一向颇为讲究,现代的类似“顶尖一族”“奇丝妙剪”。长生堂这个名字很是吉利,当时富贵人家的小姐公子剃满月头、生日头、结婚必定到此,生意非常好。

要说长生堂的独门绝技,便是“手指造型”,就是用剪刀、梳子加手指,做出各种不同风格且漂亮的发型,最重要的是不伤头发。据说电影《色・戒》里汤唯和《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的头发都是手指造型的杰作。拥有这门技艺名气最大的当属外号“高鼻子”的周子善,他一出场,四五个徒弟站旁边,有端茶的,有递东西的。据说若让他喝了凉茶,杯子可就碎了。在长生堂当学徒,先要每天起床蹲马步、摇手腕,让两个手臂向内弯曲,将盛满水的杯子放在关节处,一边练习手腕、手指的灵活度,一边要保持水杯不倒,水不泼。没个三五年根本不能出徒,这种扎实的基本功也吸引了很多贵客成为回头客。

如今,长生堂依然在那里,往来顾客亦有许多人白发苍苍,甚至有人专门来做手指造型,回味曾经的流行。

张聚年跑去汉口开理发店,足见当时扬州的剃头师傅之多,技艺之精。据说扬州理发刀技法最全面,且轻柔精细。

紫罗兰理发店是一家与中国照相馆、亨得利眼镜等齐名的老字号。据王资鑫的《扬州三把刀》记载:1911年,剃头名匠周龄童率3个儿子在湾子街开设了“顶鑫剃店”,1926年迁至繁华的新胜街,更名为“紫罗兰理发店”,后于1956年搬至国庆路。

与如今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年的紫罗兰,堪称扬州理发人才的“黄埔军校”,是扬州理发刀的骄傲。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的客人都慕名前来。据传当时的演艺明星们演出前,都要赶到扬州来烫发。紫罗兰理发店门前,有时凌晨5点就排起长龙,晚上9点还未闭店。

名店自然有名师,紫罗兰的仇庆芳大师的 “一圈半”功夫令人叹服。所谓“一圈半”,就是在为顾客头发吹风的过程中,脚步有序到位,离顾客坐椅约15厘米,步伐不退后不杂乱,围绕客人“一圈半”之后,客人的头发不仅被吹干,还被定出一个有层次的型出来。

时过境迁,简单的剃头吹头,已经无法满足年轻人对发型、发色的要求,长生堂、紫罗兰的生意更多是回味与追忆了。

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在美发方面也曾引领新潮。设计出无数时尚的“欧风美雨”发型的华安美发厅更曾一枝独秀。

华安美发厅创建于1926年,老板黎末花巨资请留学法国的设计师来装潢店堂,大镜子按照巴黎30度斜镜式摆放,男子部为方镜,女子部为圆镜。用品用具全部从法国引进,并聘法国理发技师为顾客服务。为了吸引顾客,黎末还在店堂大门两侧摆放二尊塑料模特:一尊是中国美女,一尊是洋美女,发型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

在上海租界内,最早开理发店的是洋人。1887年,法国商人麦格仑在南京路19号开设了一家理发店,主要顾客是洋人,所理发型都是小分头,反包及三七的西洋发式。中国人当然不接受,也不敢进洋人理发店。

女子理发店是上海滩的一个特色。与华安美发厅同年开始营业的美丽阁女子理发所,美发师和助工全部是广东女青年,身穿西式白套装,脚穿黑色尖头小皮靴,统一的小童花头发型。顾客进门,微笑相迎,递巾倒茶,一整套得体的服务,在当时非常吸引人,总有人特意去观望,有钱女性更是迫不及待地体验一番女子理发店的“美感”,生意因此相当红火。

美容美发不分家。1930年1月,法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在南京路打造的“丽新美容修饰院”和“鲍罗美容院”开业。店堂分隔成多区域,有男女美发部,男女洗发部,男女贵宾部,女子美容部,烫发部等,这在当时上海的理发行业是首创。

这些洋人美发店为防止烫发技术被人“偷学”,会把烫发的客人安排在单间,与外界隔离,哪怕是陪客都不能入内,店里打杂的中国工人也被挡在门外。洋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独霸上海的理发市场。

这么大的蛋糕,谁不想分一块呢?一些有海外关系和富有的华商不惜出巨资在闹市区开设有规模、上档次,欧美风格的美发公司,与洋人的理发公司一争高低。

华商基督徒朱博群曾与人合股在南京路附近开了一家绮华高档美发厅,他任总经理。面对洋人美容院强大的竞争力,朱博群不服输,暗暗打算把洋人的烫发技术学到手。

某日,朱博群以顾客身份走进一家美国人开的理发店,结果因理发与烫发相隔开而一无所获。朱博群不甘心,又花钱让自己店里的女服务员去另一家洋人店里烫发,朱博群则作为家属相陪。可是当冒充顾客的女服务员进入烫发间时,跟随后面的朱博群被洋人理发师挡在了外面,再一次一无所获。最后,朱博群通过教会里的牧师认识了一位基督徒法国理发师。朱博群狠狠心,花了200块大洋,聘请这位法国理发师传授西式电烫技术和吹风梳理西洋发型。由此,朱博群成为上海华人第一个掌握西式烫发技术的理发师。

1932年,朱博群放弃绮华股份,花巨资开了一家大型高档大光明美发公司。为了能吸引洋人顾客,朱博群出资让所有员工到夜校去学习英语。此后,朱博群又从一名希腊商人那里学会和掌握了配制电烫头发药水的技术,并在大沽路上创办了“散花化学工业社”,专门生产“散花”牌电烫药水,成为我国第一家生产电烫药水的化妆品工厂,结束了我国理发业烫发使用洋人生产电烫药水的历史。

统计,1930年代中期,上海华商开设的大型高档理发店、美发厅的市场占有率,与洋人理发店、美容院平分秋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的理发业开始全面衰弱。

新中国成立后,理发业出现了全面健康的发展。欧美电影、港台剧里的发型简直就是流行指南。大街上不再是清汤寡水的打扮,发型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美最关键的投资。

1981年,华安美发厅率先从日本和德国引进先进的美发设备,并开设了多家分店,成立了美发美容专科培训班。小小理发店在多个领域开花,也成就了其与洋理发店竞争不败的地位。

2016年7月15日,世界吉尼斯纪录在册最古老的理发品牌特洛菲特登陆上海,在思南公馆开门迎客。这个品牌距今已有210年的历史,是世界唯一一个获得英国皇家认证的理容品牌,他们的经营理念是“几百年只做一件事情”。工

典典滴滴

头等大事篇3

英国《镜报》报道说,卡布斯艾若已为卡梅伦服务3年,他对首相形象的最大改造就是把他的发缝从左边改到了右边,完美地遮掩了其脱发的尴尬,并因此获得了奖励。据称,卡布斯艾若已经不是英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发型师了。乔・汉斯福特,为查尔斯王子的夫人卡米拉设计造型的发型师此前也曾获奖。

英国国家档案馆近期披露了一批文件,文件中显示,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在1984年的任期内118次约见了她的发型师,也就是说,平均每三天,撒切尔夫人就要享受一次专业的美发护理。这位政坛著名的铁娘子以其著名的硬朗发型作为其政坛标志之一。

和撒切尔夫人类似,另一位政坛铁娘子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每天都有发型师和化妆师为其打理形象,有必要时一天两次,“我的发型每天都能保持14个小时,这让我感觉很好。当然也需要一些美发产品的帮助。”具体是什么产品,默克尔就没有透露了。

发型作为选举武器的这一历史由来已久。肯尼迪就比他的政敌看起来更加健康迷人,活力四射,尽管他的对手是有着更为丰富经验的尼克松,或许就是因为尼克松忽略了自己的发型。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和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都或多或少的为打理自己的发型花费了高昂的佣金。因为在英国政坛有一句谚语,就是一个光头永远不可能赢得选举。

头等大事篇4

一、中国的孩子怎么了

――透视“傍老族”“啃老族”现象①

西方社会曾经出现“垮掉的一代”。中国社会是否已经出现“垮掉的一代”?这不好说。

中国新一代年轻人有着前辈不具备的优点。他们有较强的独立、法律、环保、平等意识,对新事物敏锐,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存在致命的缺陷,如责任心差,勤劳、勤俭意识较弱,再加上父母溺爱,使得他们心高气傲,常常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困惑。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傍老族”和“啃老族”。这倒是事实。

作为“新失业群体”,“傍老族”和“啃老族”大多缺少技能,缺少社会阅历,无稳定收入,主要靠“傍老”“啃老”生存。部分中老年人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家庭负担。这日益成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

“傍老族”与“啃老族”的出现,与家庭教育有关。在西方,孩子成人后,不管家庭背景如何都要自立;而在中国,父母觉得自己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孩子,父母通常会尽全力让孩子成年后过上不错的生活,包括孩子结婚、买房、养育下一代等,父母都要出力,他们觉得这是一种责任。父母的过度资助和过度抚养虽出于伟大的父母之爱,结果却让孩子丧失劳动能力和自食其力的勇气,也因此让孩子错失了 “成长”“进化”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霍尔(Hall,S.)的说法,孩子的成长过程类似整个人类的进化过程。人类最初是爬行动物,然后能够直立行走;在由猿向人转化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关键的作用。与之类似,孩子最初在地上爬行,然后学会了直立行走;在由儿童向成人转化的过程中,劳动将发挥关键的作用。如果这个假说是可靠的,那么,父母的首要责任,便是把“自食其力”当作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轻视劳动教育,可称得上是一种“忘本”与“背叛”,因为教育原本起源于劳动。康德的说法是:“儿童要学会劳动,这是最最重要的。人是唯一必须劳动的动物。他必须先做许多准备,才能享有生活的保障。对于这个问题:上天是否能好心地把我们所需的一切都事先准备好,以致我们可以无需劳作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人向往工作,包括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工作。那种以为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的时候,除了坐在一起唱唱田园牧歌、欣赏一下自然之美之外无事可做的想法同样是错误的。真的这样的话,他们也会感到极其无聊,就像其他人在类似情况下也会感到难以忍受一样。”[1]

二、关于培养劳动习惯

的两个家庭教育实验

1.大款夫妇为教育女儿装穷17年②

一般而言,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过,也并非所有的富裕家庭的孩子都有好的学业成绩,原因在于:富裕是一种高级的教育资源,但是,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父母有高级的教育方法。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如果孩子因家庭富裕而四体不勤、傲慢虚荣,那么,富裕不仅不是孩子成长的资源,反而成为孩子成长的祸害。中国的民间经验是:“富不过三代。”遗憾的是,“富不过三代”这条民间古训几乎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咒语,不少比较富裕的家庭,常常被这条古训言中。

2005年,一则“大款夫妇为教育女儿装穷17年”的消息引起中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为让自己女儿“心灵纯洁”,重庆的一对夫妇隐瞒自己大款背景17年。高考前夕,他们向女儿许下重金承诺,无意中透露了这场持续17年的爱心“骗局”。

这位女孩是沙坪坝某重点高中高三文科毕业生。从小学到高中,她一直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善良真诚,成绩优秀。

她的父母曾经给她讲过一个“卖房救子”的故事。她两个月大的时候因发烧引起急性肺炎。为救孩子,父母卖掉了外公外婆在攀枝花留下的房子。从那以后,一家三口只能租房度日。听到这个故事后,她在小学的日记中写道:“爸爸妈妈爱我,我要好好报答他们。”5岁时,她随爸爸妈妈搬到了重庆,住在沙坪坝松林坡的耗儿洞。她只知道爸爸是个推销员,每年至少有一半时间出差,到各个区县去卖书,妈妈有时也要和爸爸一起走。

因为家里“穷”,爸爸妈妈对她管教很严――她从6岁起,寒暑假要到巷子口去卖报纸,每天最少要卖20份;周末也很少放假,在家里温习功课,或跟妈妈一起做家务。除了过年,她很少穿新衣裳。

填报志愿的那天,父母郑重地承诺:只要考上上海一所著名大学的经济系,就奖励她出国旅游,并在上海给她买辆车。

“这些奖励要用十几万元啊!”她很吃惊。可是爸爸说这些年推销学生学习资料,家里有积蓄。那天午饭后,她回学校上课,忘了带寝室钥匙,就回家取。在家门口,她听到爸爸妈妈的争吵。妈妈说:终于要熬到头了,应该告诉孩子咱们瞒了她这么久。爸爸坚决反对:不行,我们说好了的,要等孩子进入大学再讲。

看着推门而入的女儿,爸爸妈妈惊呆了。终于,妈妈告诉她,这是她出生前就和爸爸商量好的办法,让女儿在清贫艰苦的环境中生长,保持“心灵纯洁”。

这位孩子的父母实在不容易。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一个“贫穷使人心灵纯洁”的教育假设,他们竟然装穷“骗”孩子,而且“骗”了17年!这需要非凡的勇气和非凡的信念。

这样的“骗”对孩子来说可能会构成某种伤害,但是,我们还是愿意把它作为一个“再富不能富孩子”的“思想实验”。并非所有的富裕家庭都必须“装穷”,富裕家庭的父母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果富裕的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倒不如让孩子过节制的、低调的、比较贫穷的生活。“如果你想开快车,就必须保证你有非常好的煞车。你不能给孩子太多自由,除非你有办法限制他们,让他们的行为举止守规矩。”[2]

2.特别的母爱③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一个专题《特别的母爱》。那样的母爱原本正常,并不特别,但在中国家长看来,它是“特别的母爱”:

沙拉是生活在中国上海的犹太后裔,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成长,1992年,她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放弃了在上海的舒适生活来到了以色列。在以色列,沙拉和孩子们遇到了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为了生存下来,沙拉后来在以色列靠做春卷、卖春卷维持生计,并供孩子们在当地上学。然而有一天,邻居的一番训斥让沙拉非常震惊。邻居对沙拉的孩子说:“你们怎么这个样子?你们怎么这样看着你妈妈这样子做,你们怎么不插手呀?”原来,在以色列,孩子们从小就要学会生存,并承担家庭责任。在这个国度,并不提倡无偿付出。沙拉体验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她虽然当时难以接受,但仔细一想也不无道理。如果想在这里生存,就必须去适应。于是沙拉决定把“劳动就应该有收获”这一观念运用到自己的家庭中。孩子下课了,回来要在沙拉的店里做一个小时的工。做工之后,沙拉当场就给孩子钱。孩子们通过劳动体验到了获得报酬的快乐,同时也开始体会到了生存的不容易。虽然孩子们手里有了钱,但他们从不乱花,而是抢着付家里的水费、电费。孩子长到十四五岁时,沙拉由做春卷发展到开饭店。这时,本来有能力让两个儿子继续上学的她,又作出了一个决定:让孩子们进入社会,去体验赚钱的不容易。于是,一个在面包房工作,一个去中餐馆打工。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在面包房打工的杰瑞每天要工作近20个小时,一到宿舍倒头就睡。有一天,杰瑞通过面包房的玻璃橱窗向外看到:一个年轻的小伙开了一辆很好的车,一个很漂亮、很时髦的女孩坐进了他的车,然后就开走了。这一幕,让他久久不能忘怀。他光靠这样的打工去积累财富,到什么时候才能够有这样的生活?光靠这样卖劳动力是不行的,必须读书,而且要很好地去读书。他在面包房做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把书都复印成纸挂在架子上,一边做面包,一边看,一边读。孩子们想改变命运,想继续读书的渴望让沙拉非常高兴。其实这正是她想要的。孩子经过两年的艰苦打工生活之后,沙拉满足了两个儿子的心愿,把他们送回上海读书,而孩子已经自己攒够了学费。读书的钱,都是他们在以色列打工赚来的。沙拉说:我经济一点也不困难,但这个学费我不付。因为我给他付学费他读不好,他自己付学费他读好了。因为他知道他的社会责任,他为他自己心中的目标去读书,而不是为了他妈妈去读书。

这位母亲的思路是对的:我给他付学费他读不好,他自己付学费他读好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一个人,知道他的社会责任,他会为了一个目标去读书,而不是为了妈妈去读书。他为他自己心中的目标去读书。

三、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建立

劳动意识和自食其力的习惯

在孩子3岁之前,父母可以用爱把孩子包裹起来,甚至可以溺爱孩子,可是,孩子3岁之后,尤其到了9岁前后,父母需要提醒自己,放下“厚爱”,让孩子自食其力、独立成长。第一,凡公共生活,孩子可以不负全部责任,但必须愿意而且有能力参与;第二,凡私人生活,孩子必须对自己的生活完全负责;第三,只给孩子提供有限的零花钱,让孩子自己挣额外的零花钱,并自己支配零花钱。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也可以考虑在某个时候让孩子到乡村体验劳动。④

让孩子参与公共生活意味着:孩子不必承包全部的做饭、洗衣、扫地的任务,但他必须尽早接受做饭、洗衣、扫地的训练并愿意而且有能力为家人做饭、洗衣、扫地。孩子不必决定所有的家庭事务,比如购买何种家具、房子或股票,但孩子必须尽早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偶尔邀请孩子一起解决父母工作中的困难。在帮助父母解决工作中的困难的过程中,孩子会更加珍惜父母的劳动,增进对成人世界的理解,而且,孩子本人会感觉自己可以分担家庭的责任,他会变得更加自信,有成就感和责任感,逐步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让孩子对私人生活完全负责意味着:让孩子尽早学会自己吃饭而不是靠父母喂饭,更不能让父母追着喂饭;让孩子尽早学会自己穿衣并亲自购买自己的衣服;让孩子尽早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书包、书柜。

让孩子挣零花钱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成为商人,关键在于让孩子从小建立自食其力的责任感。善于挣零花钱的孩子,他将来即使不会成为富翁,至少不会成为穷人。

帮助孩子建立劳动意识和自食其力的习惯,秘诀是让孩子尽早学会承担生活的责任。责任感有一条隐秘的通道,它来自人的劳动习惯。让孩子劳动的首要目的不是让孩子学会谋生,而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为此,父母要给孩子提供选择的自由。自由选择导致自己负责。如果孩子丧失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他所做的事情完全出于他人的强迫与指令,那么,孩子就学会了应付与敷衍。

孩子的成长有一些关键期,错过了关键期,孩子的成长将成为困难。人们只承认1~3岁是孩子学走路、学说话的关键期,却往往忘记或不愿意承认1~3岁是发展孩子责任感的关键期。

成功的家庭教育总是把发展孩子的责任感、劳动能力、自理生活能力作为孩子3岁前后的紧要任务。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就让孩子隐约形成“责任意识”:凡是自己能够处理的事情,不抱怨,不绝望,不轻易倚靠他人的救助或救济。有劳动习惯的孩子遇到困难时不会坐以待毙或推卸责任,他会使出浑身的力量去抵抗、挣扎。

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必须劳动:凡属于自己的事情,必须亲自去做,不能由他人代劳。他必须自己呼吸、自己饮食、自己负担。在孩子3岁前后,父母必须帮助他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就此而言,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岁而立”。

为了发展孩子的劳动习惯和责任意识,父母必须节制自己对孩子的爱与呵护。爱孩子是所有动物的本能。爱是美好的感情,也布满危险。在家庭教育中,最大的危险是,父母以爱的名义代替孩子劳动。

无论父母多么有钱,必须为孩子提供相对穷困的劳动环境,家长不要把所有的事都包办下来,要为孩子留出劳动的空间:劳动的孩子,才会早当家。智慧的父母往往善于放手与旁观: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应该负责的,让他尽力去完成。好的父母是孩子的家庭教师,不是孩子的保姆。做孩子的“父母”,不要做孩子的“保姆”。如果母亲太强悍,包办孩子的生活,可能会导致儿子软弱。民间的说法是“母强子弱”。有时候,一个强悍的女人会培养出一窝软弱的男人,儿子软弱,丈夫也软弱。与“母强子弱”相关的另外一个说法是“虎父无犬子”。“虎父”为什么无“犬子”?因为父亲的教育方式与母亲的教育方式往往有一个差异:母亲容易亲自动手帮助孩子,父亲更愿意让孩子亲自尝试错误。尝试错误是最有效的学习。不敢犯错误的孩子是傻蛋,总是重复犯错误的是笨蛋,自己不犯错误,让别人犯错误的是坏蛋。[3]孩子总是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慢慢长大。

父母常常期望自己的孩子把学习当作人生的头等大事。事实上,真正努力学习的孩子,恰恰不是把学习当作头等大事的。学习本身不足以构成人生的目标,真正能够构成人生的大目标只有一个:以自己的劳动,创造自己的幸福。一旦学生有了这个体验和渴望,努力学习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为了让孩子自己愿意学习,家长最好尽早让孩子养成自食其力的劳动习惯。让孩子崇敬劳动,信仰“劳工神圣”。“五育”的通常顺序是德、智、体、美、劳。劳动教育最后才被点名,最后点名意味着最终的决定因素。劳动让人有责任感。对于有责任感的学生来说,家长不让他努力学习倒是困难的事。

为了孩子尽早独立,父母需要有所克制,不代替孩子做事,只做孩子的守望者。父母必须把握与孩子的距离与分寸,远远地守在一个地方,望着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自己劳动,哪怕孩子的劳动是笨拙的,也绝不干涉,绝不取消他劳动的权利。“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语)

注释:

① 参见《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了――透视傍老族与啃老族现象》(2005―04―01).

② 参见《大款夫妇为教育女儿装穷17年》(2005―05―09)news.省略/gb/news/2005-06/09/content_16103.htm.

③ 感兴趣的家长可以观看网络视频《特别的母爱》。

④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从1995年开始研究并推进“星星河快乐家园” 体验教育模式:让城市的孩子到农村去,住在村民家里,体验农村生活;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去观察、劳动。参见孙云晓、方奕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孙云晓教授谈科学的教育方法》,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版,第213页。

参考文献:

[1] 康德.论教育学[M].赵鹏,何兆武,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8.

[2] 格雷.孩子来自天堂[M].张雪兰,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22.

头等大事篇5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出席并讲话,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作主旨发言,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主持,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出席。

陈敏尔指出,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对各级领导干部有打赢脱贫攻坚战“军令状”意义,对全党全社会有合力扶贫、全力脱贫“动员令”意义,对展现大国责任、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国家扶贫开发“宣言书”意义,对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创新有里程碑意义,对推动脱贫攻坚实践有“指南针”意义。

陈敏尔指出,一年来,贵州全省上下始终把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努力把讲话精神渗透在思想里、贯彻在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果。通过深入学习,我们真切感受到,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战略谋划,充分体现了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辩证思维,充分体现了精准施策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形成了一个有中国特色、世界意义的扶贫开发理论体系和行动指南。当前,扶贫开发形势逼人,任务艰巨。我们将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脱贫攻坚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作为,把脱贫攻坚作为贵州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继续打好“六大脱贫攻坚战”。

头等大事篇6

——我们努力保持了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和就业形势基本稳定。2003年至2011年的9年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980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3%以下的较低水平。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和就业形势持续稳定,是中国就业史上的辉煌篇章,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我们妥善解决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3000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先后有280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顺利实现再就业。基本解决国有企业改革遗留的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有力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有效保障了社会安定。

——我们稳步推进数以亿计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坚持实施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动农业劳动力有序转移,2011年底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亿多人,比2003年底增加1.39亿人。有力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活。

——我们有效化解新一轮青年就业高峰的压力。面对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高峰期的到来,我们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现阶段就业工作的首位,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营造了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制度环境。2003年至2011年,4000多万高校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既化解了新一轮就业高峰压力,也很好地发挥了高素质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成功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严重冲击。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先后帮助100多万灾区劳动者在本地实现就业,近30万劳动者异地转移就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们果断决策、妥善应对,到2009年下半年我国就业状况已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168万人,2011年又进一步达到1221万人,创历史新高。持续提高就业水平,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的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

近10年来就业创业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告诉我们,只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的制度优势,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扎实工作,充分发挥广大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就一定能够解决好中国的就业问题。

近10年来就业创业工作取得的成绩使我们倍受鼓舞。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不断实践,我们深化了对就业工作规律的认识,探索了不少成功做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就业发展路子。对这些重要经验和有效做法,要认真总结,继续坚持,不断完善。

第一,坚持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结合。经济发展是带动就业的“火车头”。我们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不断扩大的过程。过去10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至2011年,我国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10.7%,年均城镇新增就业1000多万人。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提高了居民收入,扩大了国内需求,充分发挥了人力资源的作用,有效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第二,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强化政府责任相结合。我们彻底改革统包统配为基础的就业制度,确立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工作方针,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鼓励劳动者通过市场自主就业、自主创业。另一方面,切实履行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通过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通过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鼓励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通过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创造了有利于稳定扩大就业的制度环境。

第三,坚持统筹城乡就业发展。我们坚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废止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取消了针对农民工流动就业的凭证管理制度和相关收费,将农民工就业服务、就业指导、职业培训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行动,建立了最低工资制度和最低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初步建立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积极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社会保障、进城落户等问题,推行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转移就业。

第四,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企业、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基本格局。我们着力调整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目前全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每年超过1200万人,中职招生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比例达到一半,高职招生占高等教育招生比例也接近一半。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职业培训,提高职工就业、再就业能力。每年参加各种类型培训的超过1.5亿人次。十年来,全国共有9300多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我们持续增加财政投入,十年来各级财政投入职业培训资金累计达453亿元。2009年开始推行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目前已覆盖城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

在世界上人口最多、劳动力数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相互叠加、城镇就业压力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交织的基本状况难以改变,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需要强调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短期内不会减弱,劳动力总量供求矛盾仍然突出;随着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过程加快,劳动者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就业结构性矛盾也会更加尖锐。综合分析判断,今后我国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更加严峻。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国就业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促进就业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就业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促进就业创业摆在各项工作的优先位置,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通过更加扎实的工作,切实把这项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大事抓紧抓好。

(一)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时,优先考虑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创造良好就业环境的需要,探索建立经济政策对就业影响的评价机制。更加注重政府公共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建立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促进就业的考核机制。要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实施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把就业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综合考核体系。适应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和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

(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经济发展是就业的基础和根本保障,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经济。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促进就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扩大和稳定就业的根本前提。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给就业创业工作带来新的压力。我们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扩大就业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中扩大就业,更加注重发展实体经济,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扩大就业,创造更多城乡就业机会。

(三)加大工作和政策力度,着力解决好重点群体就业问题。继续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抓好各项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保持较高初次就业率,引导毕业生转变观念,支持和鼓励更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逐步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就业、落户、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工城镇化进程。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继续做好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就业工作,加强妇女、少数民族群众、残疾人等就业工作。

(四)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是稳定扩大就业的主力军。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创业中的重要地位作用,认真落实针对小型微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清理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扩大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完善金融体系结构,逐步缓解和解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要改善对小型微型企业的公共服务,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要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环境。要激发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返乡农民工等人员的创业动力,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力度,更好落实完善鼓励创业的扶持政策,营造有利于创业的环境,提高创业成功率。

(五)大力兴办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职业教育是直接解决就业的教育,是提高技能的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促进就业特别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有效手段。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统筹推动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培训,加快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使城乡劳动者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要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要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建设。高等教育要与就业需求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加快由注重招生规模扩张向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市场需要转变,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调整专业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就业指导,加大实习实训力度,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培养现代农民。要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头等大事篇7

这和宝宝的脊柱发育有关

睡在枕头上的“舒适感”其实来自于人类颈部在睡眠时的正常生理弯曲,因此脊柱的状况决定了我们应该如何挑选枕头。发育完整的脊柱从侧面看有四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但宝宝刚出生时脊柱是直的。当他平躺时,脊背和后脑勺处于同一平面,颈、背部的肌肉自然放松。再加上新生儿头比较大,几乎与肩同宽,侧卧时头和身体也在同一平面。所以这个时期的宝宝是不需要使用枕头的。如果头被垫高,反而容易造成头颈弯曲,影响呼吸和吞咽。

一般来说,3个月左右的宝宝会开始学着抬头,颈部脊柱开始向前形成第一个生理弯曲,这时枕头就可以适应生理弯曲、更好地支撑颈椎了。到6个月左右时,宝宝开始学会坐着,胸部脊椎会向后出现第二个生理弯曲,肩膀也开始变宽,枕头的高低也应该随之改变。

当然,每个宝宝的发育情况各不相同,如果妈妈观察到宝宝躺下后头部和身体不在一个平面上,宝宝的头部有向后仰的情况时,就应该开始给宝宝垫枕头了。

两项标准:高度+软硬度

为宝宝挑选枕头可是一项技术活,如果长期睡在一个不合适的枕头上,既不能保证脊柱的正常发展,也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宝宝不能和大人睡一样的枕头,也不适合用大枕头的缩小版,妈妈们可不能为了外观就把一些可爱的小靠垫买回家。为宝宝挑选枕头,需要同时考虑高度和软硬度这两个方面。

3个月左右的宝宝所使用枕头的高度应该控制在1~2cm,6个月之后则可以增高到3cm。太高和太低都不利于睡眠和身体正常发展,宝宝可能会因此出现驼背、肩斜、落枕等问题。 枕头的软硬程度也很重要,太硬的枕头会磨损宝宝的皮肤,而太软的则容易让宝宝在俯卧或侧卧时,口鼻陷入里面,从而导致呼吸困难。那妈妈怎样才能知道枕头的软硬是否适合宝宝呢?方法很简单,如果宝宝睡在枕头上时,头部与枕头自然紧贴,但又不会过于陷入枕头内,就说明这个枕头是合适的。另外还有个不错的替代方法,就是将较大的毛巾对折之后给宝宝枕上,这样可以同时满足对高度和软硬度的要求。 还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枕套时,最好使用透气、柔软的纯棉布,颜色以白色或浅色为主,这样可以清楚地判断宝宝是否溢奶或流口水。

喝奶的时候,可以把薄薄的枕头或对折后的大毛巾垫在宝宝身下,让他上半身微微倾斜,这样就不容易溢奶了。

头等大事篇8

【关键词】钢绳芯胶带;断带;危害;预防措施

钢绳芯胶带输送机在煤矿生产中的运用比较广泛,它具有运距长、运量大、寿命长、抗拉强度高等优点,但钢绳芯胶带从接头处断带事故时有发生,致使设备损坏并时有伤人之危险,这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和威胁。下面我就以我公司主斜井钢绳芯胶带输送机 2008年7月11日发生胶带从接头处断带以及重新接头后又险些断带事故为例进行分析,找出了断带原因及其危害性,并提出了防止钢绳芯胶带断带的预防措施,杜绝该类事故的发生,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

一、断带原因

我公司主斜井钢绳芯胶带输送机于1996年7月安装完成并投入运行,自运行至今,发生过断带1次,未遂断带4次(主要是抽芯鼓包,发现及时,而采取重新做头,才避免断带事故发生),对此,针对这次事故,我公司有关人员多次咨询学习、分析,认为接头处断带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硫化接头时未能控制住硫化温度及硫化压力

硫化接头时间的温度和压力在硫化板上分布的均匀性、温度控制的准确性、压力的设定及保持时间是硫化接头的基本参数。根据硫化器产品说明书介绍,蒸汽硫化器热板的均匀性在±1℃内,铝合金硫化器热板只能达到±3℃,这就严重影响硫化接头的性能,如果温度差再超过这个范围,势必更加恶化接头性能。另铝合金硫化器合理的硫化温度为140±5℃,硫化压力一般为1.5~2.5MPa/cm2,而我公司在这次断带处的接头是使用铝合金硫化器来硫化的,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未严格按硫化工艺参数进行操作,一是由于该硫化器温度传感器误差较大,没有对其进行温度校对,从而造成硫化温度偏高到155℃左右;二是硫化过程中未及时进行补压,致使硫化压力不足;三是硫化时间结束后,温度还未降至80℃以下,就撤除硫化加热板等问题。

(二)排绳过密

“排绳平均有效间距”是在硫化接头中的一重要参数,它是指接头部位相邻两钢丝绳之间的胶厚(此胶称为中间胶)。根据钢绳芯胶带接头硫化说明书介绍,平均有效间距Z大于0.25d是必要的,而在硫化接头过程中往往保证不了,从而降低了接头处的强度。在我公司这次事故前所硫化的接头都未填充中间胶,造成部分钢绳芯的排绳平均有效间距不够,从而降低了接头的粘合强度。

(三)接头粘接长度过短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提高硫化接头的粘合强度是关系到钢绳芯胶带输送机能否安全运转的因素之一。影响硫化接头粘合强度的几个物理量通常是接头的粘接长度和连接的几何结构。

各种接头型式的搭接等级长度按下式计算出:

S=Pn/Fn×K

式中 S---钢丝绳搭接等级长度, mm;

Pn---钢丝绳破断强度,N/根;

Fn---粘合强度,N/mm;

K---接头系数,取1.5。

而粘接长度比等级长度约长350~400 mm左右。

我公司出事故接头是采用三级接头方式,根据上式计算方法,其粘接长度应为2150mm,而我公司出事故接头实际为1650mm(我公司所购硫化器一次性只能硫化1700mm,故断带后我公司照此方法从新做了3个接头,使用15天后,在接头处发现了抽芯鼓包,险些又造成断带事故的发生),经计算该接头处的钢丝绳总破断强度为1800KN/m,而做拉力实验为1600KN/m,则远远小于2500KN/m。故这次断带事故和抽芯鼓包事故与粘接长度有一定关系。

(四)采用不合格的橡胶材料

接头强度主要是靠橡胶材料热硫化后钢丝与橡胶之间的粘合力,因此要保证有良好的粘合力,则橡胶材料质量是相当关键的,不合格的橡胶材料主要原因有生产质量不佳、存放时间超过保质期而变质、温度过高使其变质等。

这次抽芯鼓包事故发生后,我公司立即组织了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认真分析,认为不单只是硫化工艺不合格所致,经现场勘察,该接头部分胶料没有硫化,两层面胶和芯胶用手一撕就开了(主要是胶料与钢丝之间粘合不牢)。证明这次抽芯鼓包主要原因是采用了过期且存放温度过高的橡胶材料。

(五)接头相关部位卫生差

接头部位擦拭不干净也会影响橡胶粘合强度,故一是要对搭接处的每根钢丝绳在搭接前把原有的老胶全部清理并用汽油擦拭干净;二是要对硫化器加热板、面胶、芯胶、中间胶等进行清净处理;三是要求胶浆干净无杂物;四是要求施工人员的手或工具以及周围环境要干净,以防污染胶料等物。

二、断带危害性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钢绳芯胶带的搭接方法是硫化处理法。若在平巷运输中断带,虽然危害不大,但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去重新接头。若在斜巷运输中断带,则断裂点下部的胶带将会逐渐加速、飞速下滑,直至堆积到不能再下滑为止,在这下滑过程中将会造成以下危害。

1、损伤托辊支架,造成横飞;2、导致胶带机架变形、基础松动;3、胶带可能出现纵向撕裂、横向弯曲过度、胶面严重断裂损伤等现象;4、胶带、托辊等物飞出可能伤及机道沿线的行人或管线等物;5、可能导致巷道支护设施破坏,从而造成巷道受损;6、可能导致摩擦起火、电气火灾等危害;7、恢复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损失严重等。

而这次我公司断带事故,造成上胶带下滑560米、下胶带下滑280米;损坏托辊30组、托辊支架60余架;纵向撕裂胶带2处;胶面损伤4处。经10天全力抢修,钢绳芯胶带输送机才恢复正常运行。

三、断带预防措施

(一)基本措施

1、根据胶带使用条件,合理选用胶带强度;2、使用中的胶带出现破皮、胶带横向断裂,有可能损伤钢绳芯时,要及时修补,保护、保持钢绳芯完好无锈蚀;3、严格按照钢绳芯胶带接头工艺要求进行接头硫化搭接,保证接头的搭接强度及质量;4、建立健全胶带档案及巡检记录,特别是胶带接头的档案及巡检记录,完善管理制度;5、避免和减少重载停、开胶带机现象,非特殊情况严禁重载停、开胶带机;6、增设倾斜胶带断带保护装置,以防胶带断带后造成更大的危害。

(二)硫化工艺改进

头等大事篇9

【关键词】头;首;中日;对照研究;异同

0.引言

中日语言对照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通过对照翻译来分析两种语言的的异同点。对照翻译就是一种语言表现译成其他语言时应该如何进行清晰准确的翻译。多种语言对照研究与单个语言研究是语言研究的两种形式。对照研究和个别研究相比,不仅能准确地指出语言本质的问题点,还能使各个语言中所具备的统一性以及含义性特征更加清晰。

本论文,以中日两种语言中的“头”和“首”为例进行考察分析,运用语言对照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义项扩展模型”。分清不同的义项扩展的结构,更加明确地指出两种语言在统语构造和意思构造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中日两种语言的“头”的异同点

本节就中日“头”的共同表现以及各自所特有的表现进行论述。

“头”和「的义项扩展关系。

汉语的“头”和日语的「分别有各自的意思范畴,不同的词典对其有不同的解释分类。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中日大辞典、『大辞泉、『中国大辞典的分类为参考,对“头”和「的例句进行总结,得到以下分类。

汉语的“头”的义项范畴。

(1)[名]头。

头部/头顶/头骨。

(2)头发、理发的方法。

平头/梳头/分头。

(3)[名] 物体的头以及前端。

笔头/中间粗,两头细

(4)[名] 事情的开始,以及结束。

话头/到头

(5)[名] 物品剩余的部分。

烟头/布头/粉笔头

(6)顺序的起始。第一的、最好的、最大的。

头车/头等/头筹

(7)[名] 首领、头子。

头目/头头/头子/蛇头

(8)[名] 方面、一侧。

他们两个是一头的。/落了个两头不讨好。

(9)[接] 位于数量词前,表示最初、最开始。

头一遍/头三天

(10)[接]放在“年”和“天”的前面,表示某段时间之前的时间。

头天/头年

(11)[量]人数,头数,回数。

一头羊/三头蒜/一头亲事

(12)[接尾]接在名词、形容词、动词的要素后作名词使用,多作“儿化”使用。

木头/拳头/苦头

(13)[接尾] 接在方位词后。

上头/前头/里头

日语的「的义项范畴。

(1)动物身上最上部或者最前部,长着脑、眼、耳、鼻、口等重要器官的地方。

脖子以上的部分,头部。

「を深く下げる

人类长头发的部分,动物是头部的顶端。

「をかく「犬のをなでてやる

(2)脑的转动、思考力、想法。

「の回が速い「に入れておく「を切り替える

(3)头发、发型。

「が白くなる「を刈る

(4)物体的前端、上端、顶端。

「の

(5)事情的开始、最初。

「来月のから始める

(6)佣金、回扣。

「をはねる

(7)主要的人、首领。

「に据える

(8)人数、头数。

「がそろう

(9)以人为单位的表达方式,每人。

「ひとり千を集める

(10)行情、市价最高值,天井。

「つかえ

1.1中日两种语言中“头”意思相同的义项

1.1.1物体的前端,事物的初始

汉语的“头”和日语的「都有“身体器官的最上部的意思,或者物体的顶端”的意思。由此派生的词汇,汉语有“笔头、山头”等,日语有「柱・の等。此外,“头”是东西进入体内的入口,所以也表示“事情进行的起点”。参见以下例子。

(1)近日,许多论坛、QQ群都传称,最近广东流行仿真度极高的100元假币,编号打头为HD90.目前广东各银行尚未收到有关部门通知或提醒。(中国新闻网)。

(2)月のから始める。(从下个月初开始。)

以上的例子用于表示“事情的开始、最初”,相当于汉语的“第一、开始、起初”。然而,汉语的“头”不仅可以表示“事情的开端”,还可以表示“结束、完结”的意思。以下的例子说明了这点。

(3)走到头请往左拐。(つきあったら、左に曲がってください。)

1.1.2人上人、首领

日语中和「上に立つ人相关的「的词组数量为数不多,只有「株・教・目等。另外,相似的词组还有「に据える等。

汉语的“头”使用率最高的是和“老大、大佬”相关的词语,例如: 头领・头目・头儿等等。这些词语多为消极的表现。“头目、头子、蛇头”等表示“某集团、某团伙的负责人”,负面的意思居多。参见以下的例子。

(4)各个码头上管事的头目,姓名脾气,他知道的也似乎比别的县衙门里“包打听”还更清楚。《湘行散记》(各地の埠で事をとる方の名前や性格について、彼はほかの役所の密よりもよく知っているようだ。)。

1.1.3大脑的运动、思考能力、想法

日语的「派生出的用法大部分和“大脑的运动、思考能力、想法、态度”等意思相关。这是因为人类的行为、生活离不开人体脖子以上“脑”的这一器官。现代汉语中“头”也叫做“脑袋”。以下例子中日语的「可以翻译成“脑、脑袋、脑子”。

(5)は使わなければくなり、体はかさなければ弱くなる。(脑不怕用,身不怕动。)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汉语中和“智慧、思想”相关的表现,使用“脑”的比使用“头”的要多。例如:「が良い是“脑子好”,「をはたらかせる是“动脑”等等。

1.2日语中经常出现的「的用法

日语含有「的惯用表现

日语中「に来る是表示“生气、激愤、愤怒”的意思。相似的还有「を冷やして来い等此类的词组。因此,日语在表达感情或情绪的时候,不是用「こころ而是用「あたま。是因为人的情绪变化时,脸或头会感到发热,因而能够直观感受情绪的变化。

从日语的「的用法来看,像「あの人にはが上がらない等表现,常常用来表示“应酬、谢罪、恳求”等行为。广义上说,表示身份、阶级、立场的上下关系时,用“头”的位置高度来表现居多。体现了日本社会在社交应酬时必须鞠躬示意这一行为的重要性。所以与此息息相关的上下关系的指标就是鞠躬时头部的位置高低。

1.3汉语有的“头”的用法

1.3.1作为量词的情况

(1)表示牛、驴等牲畜的数量。

(6)一头牛、两头驴

(2)表示和“头”相似的东西。

(7)两头蒜 三头水仙

(3)表示事情。

(8) 一头完了,又是一头。

(4)表示亲事、婚事。

(9)这头亲事不合适。

(5)表示一定的时间段内的回数。

(10)三天两头(3日に2回)

在数人数或者是动物的时候,以“头”来衡量更方便明了。“头”在数动物是最为常见的,如:十头牛、四头猪。但是日语在数人数的时候,却不能用“头”作为计量单位来使用。

1.3.2作为结尾词

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有的用法就是,“头”接在另一个字后面,组合成一个二字词汇。

(1)接在名词性质的字后面组成一个名词。

馒头、枕头、罐头

(2)接在动词、形容词性质的字后面表示抽象的食物。

(11)这出戏很有看头儿。(この芝居はごたえがある。)

部分动词后接续“头”变成抽象名词,表示这一动作进行的意义、价值等,“头”通常要“儿化”。

(3)接在方位名词后。

上头/上(の方)、下头/下(の方)、前头/前(の方)、后头/後ろ(の方)、里头/中(の方)、外头/外(の方)

如前所示,汉语的“左、右、内、中、旁”后不能接续“头”。而“东头儿、西头儿、南头儿、北头儿”的“头儿”表示终点、尽头的意思,这里的“儿”字是轻声不发音。

2.中日两种语言中“首”的异同点

应用前面的“义项扩展模型”的研究方法,对日语的「首和汉语的“首”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2.1日语的「首和汉语的“首”的义项范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日两种语言中“首”的用法和前章“头”的区别大致相同,都有各自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词典也做了不同的分类。本文将《现代汉语词典》、『日中辞典、『中日大辞典、『大辞泉、『中国大辞典中对中日两种语言中“首”的注解进行分析总结,如图1所示。

图1 汉语和日语的“首”的异同

2.1.1日语的“首”

日语的「首表示人或动物的头和身体相连的细长的部分,除了表示“脖子”,还可以表示“手腕「手首”“脚踝「足首”等。并由此引申出“和主体相连的部分”,如“「雁首烟袋锅”“「利の首酒壶嘴”等物品的部位。

(12)手首に腕をはめる。(把手表戴在手腕上。)

除了“自杀、解雇”的用法之外,「首常用的还有表示通过头部的运动,来反映主体的想法或态度。例如:「首をに振る表示同意;「首をひねる则表示疑惑不解。「首を垂れる表示垂头丧气;「首をすくめる(める)表示因恐惧或害羞而缩头缩脑。「首をくする则表示翘首企盼。

2.1.2汉语的“首”

汉语的“首”指的是肩膀以上的部分,即“头部、脑袋、头发”,相当于日语的「。日语的「白和汉语的“白首”相同。“首级”是人头的意思。汉语的“首”不仅表示头部,还有“起初、开始”的意思,以及“处于最重要的位置”的意思。

(13)那个提议的首倡是达夫,还是仿吾,我现在记不清了。(その提案の主唱者は夫か仿吾か今でははっきりえていない。

现代汉语中,“首”多数被“头”取代,日语和古汉语常用的“首”的惯用表现,在现代汉语多以“头”来表示。例如“首肯”在现代汉语中用“点头”来表示。另外,日语的“解雇、免职”用“首”来表示,而汉语的“首”却没有“开除、撤职”这一含义。

2.2日语的「首和汉语的“首”的义项扩展网络

综合以上的分析,日语的「首和汉语的“首”的义项扩展网络图表示如以下图2、图3所示(实线部分代表义项范畴,虚线部分代表义项扩展间的关系)。

图2 日语「首的义项扩展网络

图3 汉语的“首”的义项扩展网络

日语的「首有6个义项。“首领、老大”是从“头”;“器具的连接部分”“衣服的领子”“解雇、开除”是从“头和身体相连的部位、颈部”引申而来的。并且,“头和身体相连的部位、颈部”为纽带,「首把“头”“首领、老大”“器具的连接部分”“衣服的领子”“解雇、开除”这几个义项连接了起来。汉语的“首”也有6个义项。而“首领、老大”“起初、开始”“最好、最棒”“告发”“数诗歌时的量词”这5个义项是从“头、头发”引申出来的。

3.结论

本论文主要比较分析了中日两国语言中“头”和“首”的异同点。日语的「と「首主要以感情表现居多,而汉语的“头”作为结尾词,有多种用法。此外,中日两种语言中,从“首”的义项扩展比较来看,汉语和日语的相关表现都很丰富。但是,即使是同属于汉字圈的两种语言,由于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这两种语言的“首”都有各自独特的用法。 [科]

【参考文献】

[1]『日中辞典(第2版)北京?外易大学、商印、小学共同集.小学,2002.

[2]『中日大辞典(第二版)知大学中日大辞典纂.大修店.

[3]『大辞泉・新装版(デジタル大辞泉)修:松村明.小学.SHOGAKUKAN,2006.

头等大事篇10

(一)分镜头的作用

分镜头是动画制作流程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原画、动画、场景制作等后续工作的具体工作蓝图。分镜头制作的涉及范围非常广泛,需对美学、构图、动态、场景、蒙太奇、表演等各方面有充分的认识,可以说分镜头是对整部作品的最初体现,是决定影片好坏的关键。分镜头为动画片制作团队提供统一标准,协调合作依据,同时也是影片制作顺序实施的重要保证。是制作前期的重要队员,是影片整体构思和设计的蓝图,直接关系到影片质量的高低,是影片制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短片制作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部动画片的制作,依赖于剧本的编写,制作质量的把控,导演的技巧体现。一个好的剧本当然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是如果要制作一部影片供观众欣赏,那么绘制分镜头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后影片可观赏性的高低。

(二)分镜头的绘制意义

分镜头的设计与绘制,是以叙事为基本目的的,同时会结合不同的表现手法,以表现导演的意图,即利用视点位置、镜头角度、景别、颜色、等元素来表现执导者希望传达给观众的情感。分镜头绘制意义在与构建故事框架和把握主线节奏,对拍摄工作作出前期的计划,统领全局,使后续工作能顺利展开。分镜头的绘制是中期原画动画后期剪辑合成的具体依据,也是导演和创作人员领会导演意图,理解剧本进行发挥的创作依据。

二、绘制动画分镜头的基本要求

(一)镜头语言

景别:远景:交代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关系,时间发生地点等。常作转场开始,也多用作表现场景的宽广,渲染气氛,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全景/大全景:交代角色与所处环境的关系。中景:交代角色与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角色之间互动关系。近景:减少环境的出现,尽最大可能的来凸显角色的表演。特写:清晰表现角色局部特征、性格、情绪和心理活动,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体会角色所发生的变化。大特写:表现角色情绪和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情感上的交流与冲突,最大程度上交代角色的心理变化。

(二)画面组成元素

分镜头画面组成的主要元素有:角色、动作、场景、光影、色彩。

角色:角色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体甚至可以是无生命道具。但通过动画片,他们就获得了生命。角色作为影片的视觉中心,画面的主体,它在分镜头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我们往往通过讲故事的角度来确立角色,角色的好坏也决定着动画片的后续收益,这里的后续收益主要指的是它的衍生产品,比如说大家所熟悉的唐老鸭米老鼠,变形金刚等等,从玩具、文具到生活用品都在最大程度上赚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可见好的角色设计是不容忽视的。

动作:分镜头中的动作在绘制时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的影响到后续的原画绘制,所以要求分镜头的绘制者不但要有扎实的手绘功底,而且还能熟练的找出该镜头中最为主要的关键动作,从而来更好的诠释文字剧本的内容。一般来讲,在绘制分镜时所选的动作是一套动作中动态比较大的一张,通过这张动作最易的说明了文字剧本的内容。

场景:场景设计能够表现角色的性格,在动画片中场景和角色是互相联系的,通过场景的设计能够描述出角色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和职业特征等。场景设计可以展示角色的心理活动和变化,以景叙事是动画场景最为突出的作用,通过场景色调变化及地点变化光线变化来表现角色内心变化。最后一点,可以通过场景设计营造气氛隐喻主体,场景是设计是师从剧情出发,从角色出发,通过对场景要素的有效组织,构建出的一个表现故事特殊、典型情调与氛围的空间形象。

光影:光影控制画面亮度水平和反差关系,可以用来突出角色和景物的造型特点,营造场景气氛效果,帮助画面构图。光影的设计要符合片中的空间关系和全片的主题。

色彩:色彩能够烘托气氛,能够表意。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场景都要有明确的色彩关系,色调明亮能表达一种欢乐的气氛,色调暗淡则充满压迫感。同时,色彩的情感能通过视觉刺激唤起观赏者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直接影响到观赏者对角色形象的认知。设计师可以运用色彩的情感特征,强调角色性格,暗示观赏者对角色形成特定的态度,以便观赏者更快更准确的感知设计师想要塑造的整体角色形象。

三、分镜头画面设计过程

(一)文字分镜

首先经过内容构思与团队成员的讨论写出故事梗概与表达思想,之后再经过整理按叙事方式时间顺序空间位置等排序镜头写出文字分镜初稿,以便组员接受符合拍摄规律,形式简洁明了的手头文字蓝图。文字分镜头主要包括:镜头号、镜头长度、景别、表现方式、画面内容、声音效果的起止位置等项目。分镜头绘制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文字剧本的内容,按故事情节发展展开。并且把握好故事的氛围节奏,根据时间空间人物关系的转换,琢磨景别镜头的运用,以更好的表现出故事内容。并根据情节安排调整好节奏的快慢,镜头切换的次序,同时也在镜头中标注出角色运动方向,场景范围的移动。并严格根据导演的要求意图来完成,以便其它组员以及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分镜头画面情节设计与节奏把握

构图是画面艺术表达的重点,自然也是镜头画面设计的重点。好的构图能增添画面的视觉感,在绘制中可以借鉴好的影片,并根据故事情节与表意设定出画面的景别次序,以及故事的串联,通过有效的转场效果和镜头的推、拉、摇、移运动将文字剧本以合理的画面形式展现出来。并根据故事的发展把握好故事的节奏,通过动作与氛围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渲染,和镜头的切换连接,展示出剧本所要表现的紧张氛围与恐怖气氛。镜头节奏安排的好坏对影片成功与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段完整的剧情是需要开始,发展,高潮与结尾的。剧情需要一开始采用安静缓慢的节奏将观众带入剧情的发展,随着故事的深入,矛盾点便会产生,再根据镜头切换,景别变换,动势把握,节奏势必加快达到情节高潮。然后再将情节放慢推向故事结尾,留给观众回味的时间。所以,节奏在绘制分镜头画面中是一个需要谨慎把握的要素。

四、结束语

分镜头是将文字形式转化为可视性的画面,在这个转换过程中,要面对两种体系,有些共通的可以保留,有些在转化过程中是必须放弃的,比如文学性、介绍性的描述。不要把分镜头变成一项机械操作,像切豆腐块儿一样,做分镜头时要综合考虑剧本主题、人物性格和意境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