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推广十篇

时间:2023-04-04 22:57:12

app推广

app推广篇1

相信移动互联网的圈内人对徐欢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作为国内最早一批移动互联网人,从2011年开始,她就加入了创新工场投资的首个O2O团队―布丁移动,在移动互联网的江湖里打拼。在布丁移动里,徐欢从品牌市场负责人一路做到了布丁优惠券事业部负责人,事业不可谓不成功。而在这期间,她和她带领的布丁优惠券团队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从2010年移动互联网开始进入中国,APP开发者越来越多,不仅互联网企业加入到移动APP的浪潮中,传统行业也开始融入“互联网+”的元素,纷纷推出APP。而这些开发者有一个强烈的共同需求:推广APP。与此同时,徐欢也发现,自己和团队在这方面有一些先天的优势:创业多年,拥有大量的真实用户,这些用户流量可以为开发者提供APP推广的服务。与此同时,布丁优惠券团队作为国内首批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有丰富的移动APP推广的实战经验。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徐欢决定自己创业,并将创业目标锁定为“移动互联网推广服务平台”。

2013年8月,七麦科技正式注册成立,核心团队由原布丁优惠券团队组成,创新工厂进行了天使轮投资。2014年,它吸收合并了布丁移动所属本地生活服务类移动APP业务及相关团队,并引入清科创投、创新工场等联合投资。2015年8月,七麦科技推出了专为iOS开发者打造的ASO100专业数据分析平台。截止目前,七麦科技已经拥有了ASO100、电子优惠券平台和用户任务试玩平台等一大批产品,APP激活用户数超过1亿,开发者用户超过40万,广告日分发量达到100 000CPA,实现了两年规模化盈利。

让推广更简单

作为一个为开发者提供推广服务的平台,七麦科技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殊为不易。那么,在为开发者们服务的过程中,七麦科技到底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面对这个问题,徐欢侃侃而谈,她认为APP推广是一个系统化的复杂工作,其中至少有三个重点:紧扣产品,时刻清楚产品的功能优势,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及迭代曲线,制定相应的推广计划;以数据为导向,进行精细化推广,并且每一次推广都需要严格做好成本、转化和收益等相关数据的统计;做好应用商店搜索优化(既ASO),目前超过60%用户开始通过搜索来下载APP,搜索用户质量也趋于更高,如何挖掘优化ASO,是开发者需要去关注的,也尤其关键。

徐欢告诉记者,开发者一直非常重视iOS用户的,在iOS平台有超过90%的用户通过App Store下载应用。如何在App Store上让更多用户看到从而下载自己的APP?这是每个开发者都关心的问题。怎么办呢?榜单文化是其一,而另一个答案则是ASO。2015年,徐欢和她的团队发现,用户查找APP的方式从初期的“尝鲜发现”进入“使用场景化发现”的阶段,用户开始更多地通过搜索来寻找并下载APP。而这一改变对开发者来说是机会,对七麦科技来说同样是机会,因为帮助开发者解决搜索的优化和搜索的关键词解析的痛点,便是七麦科技要做的事。于是在2015年,历经几个月的开发之后,七麦科技正式对外推出ASO100数据分析平台,全国的APP开发团队都可以免费使用ASO100上80%的服务,不仅可以在其上追踪自己的榜单和关键词排名数据的变化,还可以用大数据制定更加可靠有效的推广计划。

为此,七麦科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开发并维护ASO100项目。为什么要对一个基本免费的项目如此上心,而不增加付费项目呢?徐欢谈到,对这件事ASO100有自己的坚持,七麦科技团队的前身就是APP开发者,以此为起点,他们非常清楚开发者的痛点―移动推广应该怎么做,应该关注哪些数据,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坑,如何能实现用户自增长等。如何让推广更简单,这本就是七麦科技创立之初的理念,走到今天,他们未曾忘记初心―做更好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让推广更简单。

推广过程中,总有些问题需要解决

虽然七麦科技的理念是让推广更简单,但在真实的推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最多的就是“刷榜”以及“霸榜”这两类。在被记者提问之后,徐欢讲出了她对这两类问题的理解。

首先,在“刷榜”这个问题上,徐欢谈到,其实不仅仅是App Store,用户流量足够大的平台:淘宝、Uber、滴滴出行以及Google Play都会出现这类问题,只是这些平台大家的关注度不高而已。就App Store而言,这种行为是被需求方所推动的,说明开发者对于iOS用户的重视程度。另外,大家经常会混淆“刷榜”跟“冲榜”这两个概念,虽然一字之差但是千差万别。“刷榜”是指用虚假的用户量模拟真实用户下载,而“冲榜”则类似于地面推广的模式,即短时间内对真实用户进行大量推广,从而促进下载量和排名的自然上升,这是正常的商业推广模式。但是,“冲榜”是一个高成本的行为,“刷榜”的成本显然更低,所以导致一些急功近利的开发者选择这种铤而走险的方式。要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只能依靠苹果官方进行更加严厉地打击。一方面需要加强技术识别能力,更好的检测监控是否存在恶意刷榜行为。另一方面则需要加重惩罚措施,以对后来者进行足够的警示,并保护那些用心做产品、用心做推广的开发者。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平台的公平和公正,才能促进iOS平台的健康发展。

其次,“霸榜”在徐欢看来其实和APP推广的差别并不大,都是如何突围的问题。她认为对于创业团队以及中小开发团队来说,做好ASO是不错的选择。因为ASO的特点讲究的是积少成多,稳步上升。而每个产品都可以覆盖1 000个以上的关键词,每个关键词都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榜单,都能为开发者带来留存转化高的新增用户,恰好符合了ASO的特点。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每个关键词下的维护成本还较低,适合所有的开发团队去使用。

未来,需要更多理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移动互联网上创业,一个全民创业的年代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对此,徐欢有着自己的看法。她表示,2015年的主题词确实是全民创业、万众创新,但在2015年下半年,这样的热潮开始转冷,而且她相信2016年也会继续冷静下去。原因很简单,创业本身是一件有门槛的事,是有风险且有难度的。就APP的创业趋势而言,目前的主流开始更加趋于理性化,创造价值而非创造泡沫的创业项目会得到更多的资本与资源。就她个人而言,比较看好能促进大众分享,促进闲置资源有效流动的领域,例如技能共享。

app推广篇2

从雅虎到腾讯QQ再到APP,必须承认,这是一个触摸时代典型的表现。APP这把火势必燎原。

伴随着APP在移动互联网推广中扮演的角度越来越重要,它所受到的关注与讨论也越来越热烈。未来的十年,是移动互联网爆发增长的十年,从市场规模来看,今年,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规模达到393亿,增长率达到97.5%,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以及在互联网细分领域中移动电子商务的爆发,移动互联网的增长短时间内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如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获得消费者认可及抢占市场份额的手段变得越来愈重要,在经历了互联网络营销的“激烈震荡”之后,部分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绝大部分企业仍然在硝烟弥漫的商战中继续“拼搏”,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企业新的“拓荒地”,而APP客户端也势必带来商机的“井喷式”爆发。

app推广篇3

关键词:食谱类APP;推广方式;豆果美食

一、食谱类APP的特点与市场现状

食谱类APP是通过移动电子设备和电视等终端,在客户端上向用户提供食谱、烹饪知识、美食资讯、社区互动服务等的移动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UGC模式为主,食谱由不同标签进行设置,展示方式以图文和视频为主。2.社区具有交互属性,用户可以在线进行交流;会定期进行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活动。3.引入电商平台,实现了食品的快捷购买,相关信息丰富了产品内容。4.相比较于纸质媒体的单向传播,食谱类APP实现了用户与应用之间的双向传播。近年来,食谱类APP发展态势迅猛,市场覆盖面和活跃用户上升很快,“豆果美食”“好豆美食”“下厨房”“美食杰”等品牌构成了市场主力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食谱类APP提供了强大的用户基础,移动终端的普及为食谱类APP的移动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回归家庭成为一种消费趋势,食谱类APP价值日益凸显。随着市场发展,竞争也愈发激烈。2016年,食谱类APP形成了“豆果美食”“下厨房”“好豆菜谱”和“美食杰”四分天下格局。

二、“豆果美食”APP市场推广分析

2011年2月“豆果美食”APP正式上线,建立了首个以美食互动的平台,现已经发展成为市场用户下载量、市场占有率第一,以及最受用户欢迎的美食类移动消费终端。2016年“豆果美食”已发展成为最大的美食互动社区及交易平台,拥有超过2亿用户,开辟了家庭厨房新领域,吸引了各大家电行业合作。2016年6月“豆果美食”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将重点放在厨房智能电器上,与相关硬件制造商合作,为用户提供智能整体厨房解决方案,并依靠庞大的用户数据,为企业提供美食大数据。通过对“豆果美食”目标用户的调查(样本量N=910;于2014年6月由iClick社区、豆果网联合调查获得),用户主要集中在25-30岁之间,以女性为主。这些用户为愿意花时间亲自下厨、热爱美食和分享交流的人群。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曝光,回归家庭和厨房成了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尝试做饭,这不仅能够提升家庭幸福感,也更能使客人感受到主人的诚意。“豆果美食”APP市场推广方式主要包括:1.与美食节目进行合作。“豆果美食”积极尝试与各档美食节目合作,参加美食比赛,屡获佳绩。还推出了自己的电视节目《我爱烘焙》,并借助爱奇艺等平台进行推广,拓宽媒体渠道;2.提升平台自身品牌效应。“豆果美食”根据大量的美食数据,发掘优质用户,吸收美食达人,通过美食达人实现产品的“再传播”;3.线上与线下双轮驱动。“豆果美食”通过线下“体验馆”和“FamilyDay”等线下活动,将用户在线下的体验转化为对线上产品的忠诚度;4.用新媒体进行推广。“豆果美食”的粉丝将喜欢的菜谱通过微博、微信平台转发,使口碑营销和新媒体的关注度以及用户数量实现了有效增长。

三、食谱类APP的市场推广策略

app推广篇4

一、APP线下推广首先要分析

APP线下推广的最直接好处是能够直面潜在用户进行交流,首先要分析你的潜在用户是哪一类,是老年人还是青少年,是针对男性还是女性。在有针对性的确定了用户类别后,就要分析潜在用户喜欢在哪些场所、会在哪些场所,最后就是布置人力、确定场地、策划活动,开始实行。

二、APP线下推广的主要方式

APP线下推广主要是以扫二维码的方式来进行,送小奖品、送红包、送啥都行,只要能引起用户的注意,引起用户的兴趣,最后让用户乐意扫二维码来参与其中,那么目的就达到了。

三、APP线下堆广的方法

1、利用好节假日,比如再过两天中秋节就要到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弄个扫二维码送月饼的活动呢?

2、赠送日历与台历,不要求多高档,但一定要精美,上面记得印上公司二维码哦

3、组织现有用户进行户外活动增加粘性,最后在送给用户的小礼品中,印上二维码

4、举行转发朋友圈有奖活动,比如转发一个朋友圈送5元红包等

5、公交站牌,可以选择人流量大的公交站牌进行品牌宣传

6、跑遍全市所有的商场卫生间,在卫生间门内贴上二维码图标,正对马桶方向便可

7、出租车推广,出租车后的LED显示屏是很好的宣传渠道,对于宣传品牌非常有价值

8、小区保安室墙壁,基本上花个100到200元就说服保安大哥让你在他的工作区域贴个二维码啥的

9、校园推广,在大学举行一些大型活动时,往往他们有工作人员邀请赞助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主动出击,表示愿意赞助。

app推广篇5

主流应用商店如iTune,Google Play中App数以万计,你的App想要脱颖而出绝非易事。但往往推广策略总被公司当马后炮,甚至根本没有给予重视。刚刚进入这一领域往往容易犯错,所以我在这里也将种种误区罗列出来,希望你的努力或是营销启动不要付诸东流。

1.单纯寄希望于业界关注或是病毒式传播

被应用商店置顶或是有强势媒体关注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不结合明确的推广活动,那你只是在白日做梦——做梦可不算是营销策略。成功的App营销包括良好的媒体推动和社交推广,但是营销启动的核心方案应该包含有付费的推广。

2.过分关注CPI(cost per installation)

低水平的CPI固然很好,我们也是拿它作为其中一个衡量预算最大产出的指标。但如果用户只是安装你的应用并不能说明问题,真正高质量的用户才会带来收益。所谓高质量用户是指那些注册了,使用了应用内的付费服务还经常使用你的App的人——或者其他任何符合你App模式的用户。所以关注CPLU(cost per loyal user )才是王道。

3.广告投放渠道过于狭小

如果只是挑选一两个表现最好的广告渠道来投放所有的预算,确实是非常省心。从收效上看,这几个渠道也许也还不错,但是这样就不可能最广泛地覆盖你的潜在用户群了。所以本土和全球的渠道都应该纳入你的方案之中:比如在印度你就要考虑与Admob, InMobi, Komli的这样的渠道商合作。

4.忽略渠道间的优化

只是采用多种渠道推广还是不够的:某些渠道可能针对特定的某款应用更为有效。所以定期比较各项支出和收效会让你更清晰地把握最优的投放方案。

5.忽略渠道内的优化

把资金转移到表现最好的渠道上只是第一步——真正要获得收益最大化,你还要跟深层地追究直到某个特定的广告,竞价和目标选项。也许某一渠道上最有力的广告会在另一渠道上失利,也许你会在某个表现低迷的渠道上发现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流量。

6.最有力的广告持续饱和

是个人都爱千里马——但是如果你发现了一支表现出众的广告,要留意不要过度依赖于它以免导致受众疲软。要定期地更新你的广告来避免收效衰退。

7.多种分析和报告混淆判断

绝大多数的广告渠道都会提供一流的回馈来追踪你的收效,但是对于整个战役你要有综合的视角。不幸的是,如果把各种迥异的渠道纷纷都列出一份报告,那面对所有的数据和分析你就会恶心地一塌糊涂。所以你要做的是找一个靠谱的合作伙伴能把你的整个营销战场整合在一起,让你一目了然(包括激励、无激励、实时竞价、社交、电邮、2D和其他所有的应用营销手段)。

8.激励渠道的投放过于吝啬

激励性的下载渠道对于刺激下载量和忠实用户的产生都非常有效——但是不包括半途而废的情况。当你投放激励渠道的时候,要保证投入足够资金达到在App Store的排名爬升:你在排名爬升中获取到的有机用户才是这个渠道的真正财富。

9.爆发过快

爆发是指将你的营销资金在非常短的时间间隔内投放来拉动下载量和忠实用户的手段,这会带动你的应用排名,随后进一步产生更多的有机下载。但是如果只是在排行榜前端短期停留而耗尽资金不会带来最好的收益:这样的有机反应需要一段时间来酝酿。我们的经验表明“爆发然后维持”才是最好的策略,前期的推动要配合后续数日的广告推广来支持新的排名,这样才能生成更多的收效。

10.没有100%专注移动的媒体伙伴

app推广篇6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have individual character, energy and various interests and hobbie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make full use of extra time and meet their demands, we especially invent an interests and hobbies expansion platform APP of marketing strategy for college students. Not only do we meet college students demands of self-difference and various interests and hobbies, but also it provides a platform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pioneering.

关键词: 兴趣爱好;拓展平台;APP;营销推广

Key words: interests and hobbies;expansion platform;APP;market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0-0162-03

0 引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爱好既是大学生探索知识、学习知识的内部动力,也是一个很好的社交平台。然而现实情况是,虽然学校内部有各种社团,由于规模、条件限制,没有办法提供一个更加广泛的参与平台,尤其是大学生某些个性化需求无法有效表达,志同道合的同伴经常擦肩而过。为满足大学生群体多样性、个性化需求,将他们的个性化的兴趣爱好通过一个简单的渠道、载体连接起来,设计了此款大学生兴趣爱好拓展平台的APP,借助互联网平台,满足大学生兴趣爱好需求,丰富业余生活,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大学生整体生活质量。

1 构建兴趣爱好拓展平台APP的必要性分析

兴趣爱好拓展平台的现实和潜在市场需求是设计、开发此款APP的内在动力。通过对铜陵学院1334名12个专业大一到大三年级学生的走访和调查,发现其兴趣爱好的实施和坚持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虚度光阴型(占70.13%)。大学生的学习模式较高中阶段更加强调自主学习,强调时间管理,部分同学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充足的业余时间,但是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大把时间被浪费在网络游戏、睡觉、追电视剧上,自己的学业、兴趣爱好双荒废,调动激发这部分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对时间利用的效果和效率,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还有助于提高其学习质量和整体素养。

②社团活动型(占15.60%)。为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提高大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学校组织了各种类型的社团。学生们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参加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但是社团活动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并非完全由个人决定,也不能最大限度满足每位成员自身的兴趣爱好诉求,在形式、活动模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③随波逐流型(4.27%)。有小部分同学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苦于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对自己在高中阶段业已形成、喜欢的兴趣爱好采取有朋友玩时就一起玩,没有小伙伴的时候就埋没、放弃的做法。

通过对铜陵学院小规模样本数据的调研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兴趣爱好总体满足程度不容乐观。大学生兴趣爱好与平台建设契合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同学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由于社团时间与自己业余时间冲突,或者无法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搁浅,或者干脆放弃、终止原有的兴趣爱好,打游戏、追韩剧、睡觉成为大学生打发无聊时间的主要方式。开发此款APP建立一个专门的、专业化的兴趣爱好维持、发展平台,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兴趣爱好需求,而且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拓展空间,具备较强的发展前景。

2 兴趣爱好拓展平台的模块构成

兴趣爱好拓展平台的模块构建旨在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充实其业余生活,基于大学生主要的市场需求,APP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你想学,就GO了!”和延伸部分――“约跑”、“淘二手”、“求陪同”等板块。(见图1)

①“你想学,就GO了!”供各类兴趣爱好拓展课程使用者选择。这一板块提供在线咨询功能与服务。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等级和水平的教学、服务,即通过一对一个性化需求服务的满足将每一位学习者的兴趣爱好水平激发到最大化。同时,在服务对象方面,目标群体主要放眼于本校在读学生。他们通过登陆我们的APP,提交自己的资料,一对一审核过后,再进行删选,择优而取,确保教学质量。比如说,某A想学习吉他教程,登录APP,便可以迅速找到相关课程并根据自己的吉他水平找到适合自己的班级,通过实名注册和审核制度,第一时间满足自己的需求。在这过程中学习者也能找到兴趣相似的朋友,扩大交际圈并且丰富自己的生活。

②“约跑”顾名思义相s来跑步,在这个版块,可以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锻炼一起跑步,交流运动心得,目前目标群体范围主要局限于本校内,主要针对那些有运动想法又缺乏实际行动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到能够相互督促相互进步的人。比如,某B想要晚上跑步,可是自己又没有持续坚持的毅力,通过登录APP,可以很快在运动场地找到附近的朋友,一起完成跑步、健身计划。

③“淘二手”板块是一个线上的销售平台,不同的是,它并非以盈利为目的,而在于帮助校内同学处理自己的一些不需要的物品,包括运动器材如篮球、网球拍、羽毛球拍等;二手乐器如吉他,古筝等。平台提供物品展销平台而非网上购物平台,体现此款APP软件的服务。举个例子,某C为大四学生,他想在毕业前将自己的书籍和一些生活用品等二手物品卖出,可以在平台发出相关信息,需要方可以迅速检索相关信息。

④“求陪同”是为了方便同学独立性差或者需要别人意见、建议等情况下而存在的校内互助平台。比如:同学不想一个人去逛街,可以发贴邀约,一起去逛街、购物。或者一起拼车回家、去车站、组团旅游等一系列问题。这是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模块,在这个平台上既可以结识朋友,也可以合理安排平时的生活费用支出。

3 推广策略

APP开发是基础,后期APP的推广和维护、升级才是保证APP健康运转的重要保障,如何在众多APP中脱颖而出,让在校大学生喜欢并习惯于此款APP是保证产品不衰的根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此款APP的营销推广活动。

3.1 为APP建一条百科

基于百度这一强大的搜索引擎,建一个大学生兴趣爱好APP搜索来源,便于目标群体尽快找到需求信息。以百度百科为平台,间接推进品牌营销活动,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关注此APP,让用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找到兴趣爱好APP的介绍。对于市场空白的部分,一开始很难找到相关的说明,我们所要做得就是弥补这些空白。举个例子,比如用户搜索“大学生”“兴趣”等相关词汇,搜索引擎就会有相关条文简介和软件链接。这样,用户就能根据自己需要来找到适合的结果。

3.2 为APP 建一个微博

微博是公众的信息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媒介,建一个微博让目标消费群体关注此微博动态,进行信息互动和用户体验反馈,微博传播面广、传播迅速建长,通过官方微博,用户可以及时获取APP的动态。现今,微博使用量已经全面化。我们为这个APP产品创建一个微博,有专门的小秘负责使用的方法、用户反馈以及后期更新软件和不断完善的设计。使用者通过关注微博,可以了解软件的性能,使用方法,还可以通过私信及时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效形成互动。

3.3 在权重高的论坛发帖

通过百科和微博的信息和品牌推广活动,可以提高该APP的受众范围和影响力。为进一步拓展APP的影响力,在影响力高的论坛发帖,比如搜狐社区、网易社区、Tom社区等关于使用手册、使用心得等内容的高质量广告帖子,并结合时尚主题进行推广,一个引人入胜的主题穿插上使用手册、使用内容的帖子,是加速APP推广的重要途径。网络发帖可以借助一些有声望的楼主进行宣传,扩大广告效应,成本也相对较小。

3.4 全方位拓展推广渠道

①运营商渠道推广。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用户基数较大,可以将产品预装到运营商商店,借力于运营商能力,做到最佳宣传与推广。

②手机厂商预装。出厂就存在,用户转化率高,最直接发展用户的一种方式。

③事件营销推广。事件营销的前提必须是团队成员需要每天接触大量新鲜的资讯,把这些信息整合,也需要养成随时记录下一些闪现的灵感创意并和成员们及时分享碰撞。对于能贴上产品的创意点结合点,我们会立马进行头脑风暴,对事件的始终进行推理,若确定方案可行,那么马上做出与之匹配的传播计划,开始做项目预算并准备好渠道资源。

4 预期收益及社会影响

4.1 预期收益

软件一开始开发是由投资者投资进行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最缺乏资金支持,而风司之所以愿意投资,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但是,在软件建立之初,以进行品牌拓展和推广为主要目的,即在软件运行之初免费为大众提供服务,以达到积攒用户、数据、粉丝和知名度的目的。并且在运行过程过程中,通过用户体验和反馈,再增设新的功能。例如:设置会员项目和会员可以使用的资源以及打字使用的特殊表情符号等来吸引消费,并将他们的花费折算积分来鼓励消费,带动软件初步形成收益,并随着l件的完善,进一步利用广告盈利和与企业合作的模式。

4.1.1 单纯出售模式(见图1 )

开发者制作APP,使用者支付金钱买APP,开发商因此获利,或者通过APP商店或市场直接销售给使用者。主要是通过下载量来衡量盈利情况。由于我们的APP针对性强,以“大学生”为特定群体,所以在这里也有一部分市场吸引力。在这种模式中,重点是让单价乘以销售量所得销售额最大化。

4.1.2 广告盈利(见图2)

使用者无需支付较高费用,广告商支付广告费给开发商,开发商获利。此款APP分为多个板块,用户通过注册、登录可以自主选择进入感兴趣的模块,而我们的广告就放在置顶层。例如“你想学,就GO了!”模块,在模块置顶层置顶所宣传的广告,用户通过进入模块不可避免会浏览到置顶层广告,则达到宣传的目的。每次广告的宣传需要的推广费用则根据宣传时间和浏览量决定。宣传时间越长,费用则越高。这也是相对单纯的模式,此一模式的获利主要就是靠广告,因此要尽可能冲高APP下载量,所以可以结合使用者有需要的服务例如信息或情报,一来需求已经存在,二来广告媒合效果也会更明显。

4.2 预期社会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高校毕业人数700多万,以此估算,目前高校人数至少在3000万级别,如此巨大的市场受众有着巨大的价值,故而校园市场历来是众多公司必争之地。不仅仅因为大学校园里聚集了几千万的年轻互联网用户,更是因为这些在校大学生极具传播和辐射力,能够进行至为关键的推广传播作用。而设计此款APP不仅迎合市场需求,也会带来一定社会影响。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有效地解决了同校内学生业余时间的合理支配计划,能够通过自我选择,在周末学习与兴趣相关的课程,并且可以结识很多朋友,进行有效锻炼,在朋友间相互支持下得到最大的动力,有效完善校园间二手物品流通,节约资源,减少浪费,花最小代价达到最优解决基本出行、游玩的目的;对于社会的资源来说,通过网络平台使大学生人力资源充分流通和被利用,满足大学生兴趣爱好需求,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大学生整体生活质量,还提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在此平台上既可以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又可以满足大学生群体个性化、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实现资源共享,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参考文献:

[1]苏晓晋,曹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1(11).

[2]杨靖.分享兴趣爱好,激发探索欲望[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9).

[3]刘长宏,李晓辉,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5).

app推广篇7

还有一些快的方法,比如说投放电视广告,比如说上《天天向上》,卫视、汽车、公交车上面的广告、地铁上面的广告,明星代言、事件营销。另外就是疯狂砸钱,像滴滴打车一样。当然快的方法还有还多,但是一般预算都比较多,比如说几百万,上千万的,有钱我就任性。这就是快的方法。

从上面可以看出,笨的方法和方法和慢的方法的区别,笨的方法,速度慢,耗费时间,也耗费人力,起效的效果比较慢。还有细节问题很多,笨的办法在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耗费很大的精力去解决,但同时它更多的是无可取代的优势。

用户质量高,且来源持续稳定

当然所有笨方法所做的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引发质变,可以带来很多的量。等你建立一定知名度之后,会给你带来不断的量,而且来源特别稳定,用户质量特别高。

比如说我在百度知道回答的二维码问题非常专业,用户通过关键字搜索的话,大部分显示的都是我的回答,这样一来,无论何时何地,每天只要有用户搜索这个关键词,他们就能知道我们,然后通过我的回答了解我们的业务,知道我们的产品,下载我们的App,那么这个推广渠道就算建成了,后期这个渠道就能够带来源源不断的流量,我不用再天天去关注它,它的覆盖量已经特别高了,所以每天带来的量会特别大。同时我回答的专业知识教会了更多的人,他们会把我回答的答案放在他们的QQ空间里,个人博客或者网页上,或者复制过去回答其他人的提问,然后我们的公司的业务就会被传播的更远。这个其实就是前期的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引起的质变。

通过这些笨的方法,这些渠道来源的用户质量非常高。因为用户有这种需求才会去搜索,或者由于某个问题去看一个贴子,会去关注下面的APP,这种用户的需求非常明确,他是有这种需求再去关注你,所以说质量非常高,这就是刚性需求的用户,这些有刚需的用户有几个特征,一是留存率高,二是用户忠诚度和质量也高,对产品的后期宣传非常有效果。

推广成本比较低,还有后期增长快

小米有50万的忠实用户,这作为基础,他后期的增量是非常大的,通过这个50万用户扩散到慢慢扩散到了500万、然后是5000万,这些都是以用户为基础的口碑扩散效果。当你有了10万的忠实高质量用户之后,只要运营做的好,你的用户为你带去不断的扩散效应。

而且随着这种扩散,用户量也会越来越大。10万用户每人扩散6个用户,按照六度人脉理论,就是60万,60万用户会扩散360万……当然了在推广的过程中,还有新增用户的补充,再加上老用户的口碑扩散,用户量后期是几何数的增长。

我们之前的时候,花了3个月的时间到论坛发帖子,做种子用户,然后有了1万用户,然后这个1万用户通过我们的产品运营和活动运营扩散到10万用户,然后不到1年就到了100万,其实主要靠的还是各种笨的方法,比如发帖子,做微博口碑,做论坛活动,这些都是基础性工作。

所以说笨的办法推广成本低,比较耗时,但是后期的增量非常大的,而且是几何级的增长,其实最难的就是1万用户,10万用户,这些都是初始推广的坎儿。

笨的办法带来的量会源源不断

笨的办法的起点是比较低的,可能开始做的时间比较辛苦、比较累,比较耗时间。比如产品刚出来,你发一个帖子,在知道上回答一个问题等很多笨的方法效果都是很差的,可能你发十个,还是如此,这些都是笨办法的特点,起点非常低。

因为他们需要量的积累,但是坚持一年过后,你就会发现不一样了。因为推广都是非常滞后的,比如发帖,发微博……我是坚持了一年呢,然后一年后,再回头看,发现每天从论坛来的流量和一个中型渠道差不多,刚开始都是几个,渐渐也在增长,说明什么?是量的积累到了。

后期主要工作是维护渠道,偶尔去看看,回复下,然后每天的量非常稳定,这些都是笨的办法的效果,后来我不再做推广,但是到今天我还能看到那些帖子,还有人回复,还有人点赞,之前回复可能只有几页,但是前几天我去看,又搜到我发的帖子,发现回复都好几十页了。这些都是能带来下载的,因为帖子回复的越高,上首页的机会也就越大,下载量也会越多。这些都是笨办法做到位后,带来的效果。

而快的方法就是今天我砸了钱,立刻就有量,明天没有钱的时候就没有量,后天融到钱了,又可以做,量又上来了。但是这个东西就是跟钱有关系,你没钱就没用户了,而笨的办法开始起步比较晚,但是做到一定程度,量会源源不断的增长。

案例分享一:利用微博做品牌传播

下面根据这个区别我来讲一下我自己之前的案例,第一个就是微博这块,之前我是公司官方微博的维护者,业余时间会维护微博。

当时我做二维码这个关键词,我会定期通过微博来筛选相关的关键词,去回答他们的提问。经过筛选我发现发这些关键词的用户大部分都是大V,公司的创始人,和中高端人士,他们会问一些关于二维码的问题,都是我来回复。我之前也是做产品的,所以对这个东西专业。在回答上也是比较专业,能说服他们,但是也有高手,经过辩论,我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这些都是我的工作,我每天花1个小时来回复,时间怎么出来的,都是上班时间挤出来的,还有坐地铁的时候,就打开客户度和这些发二维码微博的人进行互动,后来经过不断的和他们互动,他们都会比较熟悉我们公司,然后就形成比较好的关系,一提到二维码就会想到我们公司。

我做这个事情做了一年多,后来我们公司的品牌在所有中高端人士之中知名度非常高。之前还没有人知道我们,但是这个东西做了一年之后,我们的效果就好了,慢慢都知道,帮我们介绍业务,采访我们,商务合作,微博带来了很多的业务。我去参会,再在微博上活动,都能看到别人提到我们公司,这些都是坚持一年看到的效果。所以这就是笨的办法起到的效果,我是自己能感受到的。

案例分享二:用论坛为App引流

下面再说第二个,论坛的筛选。之前我第一批种子用户是通过论坛来的,当时APP刚上线,推广的话因为我们团队人比较少,就三四个人,我一个产品,两个技术,一个商务,那个商务也不是太懂。所以前期的话在推广方面,我做了一部分工作,就是发帖。当时有安卓论坛、机锋网、还有手机中国等之类的手机论坛。

当时我们是针对二维码的,研究了一些用户,看看什么用户会用我们这个东西,去思考,去总结一些用户的特征,比如说18岁到35岁,另外可能对手机比较擅长,因为App属于工具类的,所以要求用户对手机要熟练。就是对用户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们就选了安卓论坛,我们就通过百度搜索,出来了很多的安卓论坛。看看这个排名,根据百度搜索排名把一些流量大、权重高的网站进行一个排名,这是前提,就是找一些流量大的论坛。

第二就是通过一些导航网,比如说hao123,我们怎么判断他质量比较高呢?既然hao123把它放在软件的前几名,说明他的流量是非常大的,或者说他花钱了,花钱也会形成很大的量。

所以说我们就在论坛上去筛选这样的。除了安卓以外还有我们很多论坛,筛选出来我们会根据这些软件的性质,去对应一个板块去发帖子。效果最好的时候发了一个帖子,一天带来了两三千的激活量,量很大。后来我又去跟版主说了一下,因为我了解他的规则,每个论坛发帖都是有规则的,不同组发帖子都是不一样的。版主帮我们加了一个颜色,然后量就会更大一些,但是帖子会沉下去,然后我就没事去顶贴,就是为了让帖子能在首页不停的出现,保证我们的流量不降,就这个帖子为我们带来了几万的用户。现在看来比较苦逼,但是确实是有效果的。

app推广篇8

先说说ios推广。据相关统计,80%以上的IOS用户选择在AppStore里下载应用,这使得对于IOS推广主要集中在AppStore上。在苹果未调整算法之前,很多开发商已经找到IOS推广的诀窍,那就是刷榜。刷下载量和评价。无论是请专业刷榜公司也好,公司自己组织人力刷榜也罢,总之大家都明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只要刷到排行榜前列,下载就越多,下载越多排名越靠前。因此很多开发者不惜铤而走险。“刷榜”仿佛成了IOS推广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不过在苹果调整算法后,刷榜显然已经不能奏效。很多公司甚至停止了IOS的推广,因为不知道力往何处使。

其实,很多开发者忽视了另一个有效的推广渠道。那就是社会化营销渠道,微博、SNS等平台的口碑效应,实际上利用好这些免费的传播渠道,效果未必会差。

但社会化渠道又面临一个问题,无法衡量在口碑传播过中产生的真正下载量。另外,口碑营销的传播其实与产品本身有密切效果。产品是否真正有价值,能够刺激用户去使用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但营销的价值在于放大产品某一方面的优点,或者包装一个噱头,需要产品和运营人员精心策划,有步骤有节奏的去进行营销,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举个案例。花瓣网最近突然兴起。其在社会化媒体方面的营销策略值得关注。

花瓣网客户端上线之日,花瓣网的官方微博即活动。活动文案中有一个很好的噱头,就是花瓣网被审核了2个月,前后被打回来8次才艰难上线。这会引起网友的好奇之心,到底是什么样的应用会遭受如此“待遇”,继而会下载体验,加之活动有礼品相送,通过转发的形式,继续扩大效应。同时在知乎等问答平台进行引导。虽然没有掌握花瓣网下载量具体数字,但我揣测绝对少不了。好的产品加传播性强营销活动,必然能带来不错的下载量。

那么,为什么很多企业会忽视社会化营销渠道呢?其实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渠道的威力,而是缺乏耐心。在目前的市场节奏下,迫于投资方压力,很多开发者急功近利,急于通过各种非正常手段完成下载量目标,对于社会化营销渠道的细水长流视而不见。岂不知,口碑效应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都是从小到大,只有慢慢培养,精心运作,最终才能达到爆发。而且是成本最低,传播最快,效果最好的渠道。

接下来谈谈android客户端的推广难题。

其实很多目前android推广方面的知识,网上已经很全。无非是渠道,渠道,还是渠道。

目前android市场渠道基本上被几家大的渠道厂商所把持。在应用泛滥的今天,如安卓市场、安智市场、91助手、应用汇等主要下载渠道已经逐步占据强势地位,唯钱是图成为大渠道的共性。

想要下载量就要花钱。据侧面了解,百度推广客户端花在安卓市场一年就有300万,而人人网客户端去年在91助手投入300万,今年更是增加到550万。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到,渠道推广的费用是如此之高。这让中小开发者如何承受之起。

很多android应用是免费的,都是期望通过取得一定的安装量之后再进一步探索盈利模式。但如果增加安装量的前提是不断的烧钱买渠道做广告,那很多开发者将走投无路。

这就是目前国内开发者在推广新应用时面临的困境。

其实,除了商店渠道,还有很多推广方式,什么论坛营销、微博营销、SNS营销、网盟、新闻稿等等。但这些渠道的建立是个长期的过程,非一日之功,若想取得突破性的收获,需要的是日积月累的长期培养。

如今,就是需要快速的获得下载量,还是得靠强势的市场。难怪,目前有报道称,移动互联网行业已经进入“拼爹”的时代,就看谁的后台比较硬,有钱有资源的才能撑到最后,没钱没资源的开发者想要突出重围恐怕很难。

但笔者认为,在无钱无资源的基础上,若是能够有点耐心,建立3个人左右的社会化营销团队,坚持完善好产品,开发1个特色的亮点功能,通过精心策划上市,采用社会化营销平台进行传播,效果未必落后于商店广告,实在是低成本的推广之道。当然,在此之前,必须做一项基础工作,将您的APP软件上传到每一个可知的渠道,完全覆盖,渠道用户在获得口碑信息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并安装使用。(来源:李东楼营销博客)

app推广篇9

互联网线上推广以其低廉的成本,一度备受推崇。随着互联网渠道入口和应用分发入口被巨头垄断,互联网线上获取客户的成本日益高涨、效率却越来越差,很多商家和创业公司便转寄希望于线下获取客户。因此,地推再次被重新关注。在中国互联网的历史上,无数的O2O平台和信息、电商、团购、游戏等公司,在成长中地推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如百度之所以能打败谷歌,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中国市场,百度线下地推团队是谷歌的五倍。

地推的优势所在

所谓移动APP地推就是进行线下推广。比如说我们经常在逛街的时候会看到某个街道旁边有几个人,摆个摊,然后旁边一个海报,扫二维码送饮料之类的。这就是移动APP推广中的地推的一种方式。不管是哪所城市的APP推广,最重要的就是给被推广的APP软件带来营销效果。那么地面推广对于APP应用来说有什么推广的优势可言呢?

第一,为APP应用带来更多潜在客户

移动APP应用进行地面推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让很多看到的人被吸引过来,也就是要曝光品牌的知名度,这其中就有可能是移动APP应用的潜在客户。

首先,线上推广是不能覆盖到指定的区域的,最多只能覆盖到一个城市。比如,广告主只想在某所学校或是某个小区做推广,其他地方不做的话,线上推广就无能为力了,没办法精确到这么具体的区域,而地推就可以做到。

其次,客户是比较直接的。就像最近在街上看到的一个推广购票APP软件的地推团队,他们在人来人往的街道旁摆个摊,然后说扫二维码下载移动APP免费得4瓶饮料。虽然在参与的人中,有很多不是奔着APP去的,而是奔着饮料去的,但是还是会有一些潜在客户在其中。

再次,地面推广更能显示出它的特长。很多时候,往往新的APP下载到手机后,用户并不会立刻使用。而这时,如果有地推人员上前当面指导一次,用户便会使用了。在日后的生活中,用户更愿意去使用他习惯并且会用的APP。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也可以通过直面沟通改变本来不想关注的过路行人进而产生关注。

第二,找到指定目标用户,有效推广APP

以O2O行业为例,主打本地生活的O2O,比如打车、外卖、家政等这些O2O,前期的推广肯定是要做地推的,因为这些事物刚出来的时候是一个新概念,用户对于这些新事物基本没概念,需要地推人员去现场操作,让他们接受这种新事物,改变用户习惯。如滴滴、美团、饿了么等行业巨头,前期也是通过地推来推广产品。滴滴要去找出租车公司和司机,一个个的谈合作,饿了么要不断的找商户合作。这些事情只能通过地推来实现,前期的推广都要通过地推做起来。

同时,像游戏主要盯网吧、外卖盯大学城和饭店、分类信息和团购盯商户、生活类盯小区居民等细致的分工可以让推广人员面对潜在客户时,和他们进行直接沟通,第一时间收到用户反馈,从而达到提高转化率,在这一点上,面对面的交流真实性和用户体验意见远远高于看不见摸不着全靠用户臆想的线上推广。例如一个珠宝类的租售020平台,在大型商场做个简易展台+美钻就可以吸引来大批的精准用户(起码是喜欢珠宝首饰的爱美女生),这种亲临的现场感和摸得着玩得high的视觉体验是任何线上推广都达不到的。

第三,地推的成本比较高,但是性价比优于线上推广

与刷榜、进APP应用商店、明星转发、APP软件竞价等方式相比,地推除了必要的人力成本外,就是在礼品和场地费用上下本钱。但随着互联网公司在地推市场的日益争夺,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相关数据显示,在深圳,美团新下载一个APP送出75元蛋糕免费券,加上推广员的人工成本,美团为每一个新增APP用户补贴的成本保守估计达到80元。

即便如此,不管是采取扫码送礼品,还是别的地推形式,地推获取的用户数据相对都是真实的。如果放到线上推广的话,很容易出现刷单,容易出现大量无效数据。当然,地推也存在刷单现象,但是可以通过像用户注册后,需要现场支付下单或者是进行一些其他操作进行控制,而线上推广的控制难度太大,只要放到线上,基本都会被刷单。用注册用户成本和转化率成本计算的话,地推的成本是比线上推广高,但是性价比是要优于线上推广的。

控制成本才是关键

app推广篇10

从增长速度和市场前景来看,APP营销在未来几年的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但传漾认为,如果要把这个市场持续做大,获得更多的营销传播份额,至少还有三个方面需要更加深入的经营。

关于In-APPs广告的前端展现形式

从最初国外的Admob,到目前国内近40家APP广告联盟平台,APP广告的前端展示形式就一直是以静态的Banner为主。从空间上看,Banner的幅面约占据手机屏幕的1/7,考虑到APP使用者的用户体验,这一尺寸相对比较合理。另外也有部分广告平台尝试推出了大幅面的广告位,但从用户的实际反馈效果来看,除了视觉上的放大,并没有带来更多的交互效果。从内容上看,Banner的表现形式可以用多帧的Gif图展示出一些变化,但与传统PC互联网广告相比较,这种广告表现力就有些保守了。

回顾PC互联网广告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网络广告最初的表现形式也仅仅是文字链和图片Banner,其实这在当时主要受制于三大因素――网速、PC终端性能和广告制作技术。随着宽带的普及和PC性能的提升,一些具备技术优势的公司就推出了展现形式更丰富的疯狂流媒体以及富媒体广告。再回到我们的APP主题,随着3G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处理器性能的提升。APP广告乃至整个无线广告,都已经具备了前两个硬件条件,而在技术环节上,有了PC互联网的经验,富媒体广告也必将随着市场需求应运而生。但有一点需要谨慎对待,那就是在广告呈现和用户体验之间,必须掌控平衡,损害这两者任何一方的利益,都会使媒体和广告平台陷入困境。

Web APP和Native APP的开发应用

在APP爆发之前,WAP一直是无线营销市场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非智能手机逐渐退市,WAP这种浏览体验相对较弱的应用也将被完全取代。但取代WAP的,并不完全是我们现在讨论的APPo在结合Html5技术后,APP已经可以被直接代人weh页面,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互动体验。简单来说,Native APP是我们目前能在APP商城中看到的APP,需要用户自行下载安装,才能在手机中使用。而Weh APP则无需安装,实际就是一个网址页面,随时联网打开直接使用。

从过去一年的市场来看,已经有不少广告主尝试开发Native APP用于品牌传播,而且其中也不乏亮点。但有一个问题--都无法回避――APP在商城或第三方下载平台上线之后,并没有任何知名度,要让用户下载体验,就必须通过大量的市场推广来激励用户。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用户从看到推广内容到下载使用,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环节都过于冗长,造成下载转化率低。所以,有一定商业推广色彩的APP,尽管能够提供非常好的互动体验,但其使用率都不高,营销覆盖的广度也比较有限。

随着Htm15技术在手机端应用的普及,APP的一些功能如位置服务、重力感应等,都可以通过手机浏览器直接在Web页面中实现。如果利用Web APP作为前端广告的承接,用户可以像互联网广告一样,只需短时间的页面加载,就能进入后台页面参与更多的品牌推广互动。

从市场趋势来看,Web APP无疑是未来移动营销的主流,更适合一些短期的市场推广计划。但另一方面,如果广告主对APF的互动体验和功能要求都比较高,或者需要达到长期的推广效果,开发一款Native APP还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