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水利站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4-02-04 18:23:45

镇水利站工作总结

镇水利站工作总结篇1

一、农业工作

2020年上半年版书镇共种植水稻3160余亩;玉米2000亩,菊花440亩,蔬菜3850亩,其中茄子300余亩;新建果园150亩,其它杂粮3000亩。

由于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上半年重点做好疫情防控和恢复农业生产两个方面工作,主要工作:

1、在各村张贴发放了《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信》,指导农业生产复工工作,宣传农业生产中疫情防控及全县农资销售网点,为农民春耕备耕做好准备。

2、对疫情期间复工的相关农业经营主体农资采购出现的运输及缺口问题,通过与上次相关单位积极联系,协调保障农资运输及时到户并联系了我县3家较大的农资经营户与生产主体对接,保障农资供应。

3、联系各村及农业经营主体做好复工农民工的信息登记、体温测量等防疫工作,确保农业经营主体不耽误农时。特别是进入3月下旬进入采茶季节后,与各茶场负责人共同协商茶叶采摘防疫工作,发放了《关于采茶期间茶场防疫工作的提示单》。对于采摘期间,各企业要做好防疫物资的准备,包括口罩、体温表和消毒设备药水等;同时需要做好采摘工人人员信息登记以及工厂、基地等处的消杀工作,每日进行登记备案,确保我镇茶叶生产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受影响,保障茶农和农民的收入,完成好茶叶采摘这一季节性的农业工作。

4、各村对于畜禽养殖企业和农户,发放了《致全县养殖户的一封信》,积极指导做好相关防疫工作,特别是生猪养殖和禽类养殖做好“非洲猪瘟”和禽流感的防控。

5、在疫情防控期间,由于受疫情影响我镇部分农产品销售遇到困难,镇农业站及时联系生产主体,统计产品信息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市农委及时将销售信息在相关媒体,目前我镇已销售信息两条。同时还积极帮扶江坑村贫困户丁云巨销售的500只鸭子做好动物检疫工作,保障了该户养殖的鸭子及时销售出去。

6,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及时联系农业生产企业上报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金融服务需求,对我镇6家急需复工资金的农业企业提供金融帮助。

7、其它农业工作:组织开展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重点做好草地贪叶蛾防控,版书农业站组织人员到全镇各村查看虫情,并印制病虫情报发放给农户,让农户了解并及时防治。共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张贴防治技术挂图12份,有效的控制了草地贪叶蛾在我镇的发生趋势。我站继续会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包村联户工作,每名技术人员联系5名种养殖大户,共对我镇50名种养殖大户进行长期指导;同时遴选了5名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县级相关技能培训,其中包括两名贫困户参加县级职业农民培训。上半年在江坑村老氟石矿周边区域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治工作,组织人员对该区域的“一枝黄花”进行了药物喷施及人工拔除。

二、畜牧工作

1、“非洲猪瘟”防治工作:2020年上半年我站继续按照县防指要求上报“一日两报”报表;继续加强各养殖场的防疫工作,对“泔水”喂猪等非法情况进行严厉打击,确保我镇无“非洲猪瘟”疫情发生。

2、动物防疫工作:2020年上半年制定了版书镇2020年动物防疫工作计划,成立了动物防疫工作领导组,及时召开了防疫工作会议,与各村签订了动物防疫责任状,防疫员签订了责任书。强化工作细则,落实工作任务,采取了抽查形式狠抓动物防疫。全镇春季动物防疫密度、耳标配戴率、免疫卡发放率都达到100%。5月初迎接了县级动物防疫工作检查并通过验收。

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我镇红金山养殖家庭农场被列为首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省级整县推进项目,目前已建设完工相关设施,并组织相关材料上报申请验收。

三、农村经济发展及经管工作

1、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

为巩固“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增长,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我站积极做好指导2020年各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谋划和申报施工作。2020年全镇共编制上报了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2个。其中有1个项目通过县级评审,共获得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50万元。为用好已获得的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专项资金,我站实施跟踪监督管理,要求项目资金运行程序规范到位,要求项目开展第三方审计和资产评估。

2、经营主体培育工作

2020年上半年继续做好经营主体示范创建工作,我镇旌德县中兴家庭农场和旌德县平岭家庭农场成功通过“县级示范家庭农场”创建验收。同时在6月份组织召开了全镇农业经营主体培训会,邀请了县农水局相关部门专家对我镇所有合作社及家庭农场法人进行了集中培训。

3、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提高村财会人员业务水平。

今年,我站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实际,落实村级财务管理方案和管理措施,一是规范村级财务的报账制度和资金的使用情况,杜绝小不合理的支出,尽量做到资金用到刀刃上,该用的用,不该用的坚决不用。进一步完善规范了村级财务活动。二是加强村级财务的业务培训工作。针对新时期农村财务工作的要求,多次深入各村对会计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财务交接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村财会人员业务水平。

4、以财务公开为切入点,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村级财务公开是群众特别关注的热点也是在农村推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2020年我站对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范围、时间要求、程序办法和具体形式都做了明确规定,各村必需按时进行财务收支明细公示,接受村委干部,理财小组和村民的监督。财务公开资料必须做到档案齐全,分类管理,存放有序。

5、做好自查验收工作,确保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果的质量。

为保证全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成果的质量,使该项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我站对辖区内6个村的清产核资工作按上级要求进行了系统上报。按要求指导完善各村规范整理的清产核资档案资料。

6、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减负工作不断加强。

一是落实各种减免、补贴政策,加强对各种政策补贴款的监管。对各种政策性补贴款的发放情况,一律采用公示制,专款专用,不截流、不挤用、不挪用并通过一折通全部下发,对各种涉农收费项目进行检查和监督,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和危害老百姓的利益。二是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酬劳政策,村内兴办其他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实行“一事一议”。由村民大会民主讨论通过,实行村务公开、接受民众监督,杜绝了加重农民负担现象的发生。

四、产业扶贫工作

    2020年我站积极配合镇扶贫办做好我镇产业扶贫到户项目的资料收集及补贴发放工作;并召开了特色种养业贫困户培训工作,共培训人次42人。同时对“四带一自”达标户安排农技人员上门进行技术指导,积极鼓励农业企业开展“四带一自”工作,多方面开展好产业扶贫工作。

五、其他工作

2020年上半年我站共检测各类农产品样品500余份,检测数据均已上报县农产品检测中心;配合县农机服务中心开展了外籍变型拖拉机排查工作和农机购机补贴工作;协同统计部门在南关村开展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调研和指导,重点做好各个记账户的收入情况摸底,做到“应统尽统”。

六、下半年重点工作计划

1,农技推广工作:重点做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稻谷补贴摸底及发放工作。继续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完善科技示范户农业生产系统指导工作;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抽样检测工作,继续做好农业数据统计上报等。

2,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做好省、市级龙头企业申报工作,打造一批有规模、有特色、运营良好且能带动区域发展的农业规模企业。继续开展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鼓励农户进行规模种养殖,提高技术水平。对合适的企业开展三品认证工作,并鼓励和帮助企业开展注册商标申请和电子商务工作。

3,农村经济发展和经管工作:重点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谋划合适的储备项目进行申报扶持,同时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对审批的项目进行跟踪指导,加强各村母公司的财务监管;继续加强农民负担督查,严格村级财务管理。

,  4,畜牧工作:继续加强“非洲猪瘟”防治工作;重点抓好动物秋季防疫工作,强化工作细则,落实工作任务,确保动物防疫抓到实处。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省级整县推进项目工作,对合适的养殖场进行创建申报。

4、其它工作:继续做好产业扶贫相关工作;做好农机购机补贴申报工作;协同统计部门指导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记账工作;继续做好农产品质量监管及样品抽检工作;同时完成好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和镇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水利工作总结

一、精心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工作   

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认真落实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一是4月初对全镇5座小型水库、8座万方大塘、重要河道险工险段等重点部位进行了全面的汛前检查,建立安全检查台帐和巡查记录,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明确了处理方案、处理责任人和处理时限,杜绝将安全隐患带入主汛期。二是及时修订完善了版书镇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各水库的“防汛预案”、 镇村两级的“防台风、山洪灾害工作预案”,并按要求装订成册上报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急管理局、农业农村水利局。三是进一步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调整了防汛抗旱工作领导组组成人员,确定了各水库、万方以上大塘镇、村两级防汛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四是落实了防汛抢险队伍和防汛器材。组建了50人的镇级防汛抗旱及防御台风抢险队伍,各村也都组建一支30人的抢险队伍;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原则,足量储备了编织袋、砂石等防汛物资。五是及时发放群众转移避险明白卡。六是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密切注意天气情况,做好预报和信息上传下达,确保政令畅通。

二、扎实做好农村安全饮水工作

1、根据县农业农村水利局要求,对全镇集中式供水工程、分散式供水工程、贫困户供水情况、贫困户饮水不安全等情况开展大排查。

2、重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中饮水安全方面问题, 4月份围绕“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四个指标及时对贫困户的饮水现状进行了大排查。通过排查,版书镇版书、江坑和龙川等三个村10户贫困户共32人饮水存在不达标问题。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让所有贫困户用上安全、洁净的饮用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与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对接,争取项目资金,严抓质量、严控工期,于5月底前顺利完成了7处饮水整改工程全部建设任务。

4、根据“两不愁、三保障”有关文件精神,对全镇贫困户饮用水开展水质检测,共采集水样32份;组织开展农村饮水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质净化消毒工作,指导各村建立水质消毒台账。

三、持续开展河长制工作

镇水利站工作总结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全区纯排或排灌结合电排站的运行管理适用本办法。其中苏家吉、牛鼻滩、沙河口三大排区的电排站由区水利局管理;乡(镇)电排站由乡镇管理,区水利局监督;村组电排站由村组管理。

第二条总装机30千瓦以上一次性排入沅水、澧水、冲柳高水(含高水哑河)、冲柳低水(马家吉湖、柳叶湖、冲天湖)、牛屎湖、白芷湖、枉水河的纯排或排灌结合电排站的排渍电费纳入洞庭湖区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其它电排站的排渍电费由区财政给予补助。

第三条乡镇、村组管理的排灌结合电排站抗旱运行费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村民自主筹集和分摊,并参照“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程序,经区农民负担监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第二章机电排灌工程管理

第四条区水利局负责全区排涝、排洪、灌溉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核工作,负责全区排灌工程的管理、运行调度和排涝费的审批与结算,指导全区机电排灌工程检修及机手业务培训等工作。

第五条区管电排的负责人是本排灌区机电排灌管理的责任人。乡(镇)长是本区域内机电排灌管理的行政责任人,水利站长是技术负责人。各责任人对机电排灌管理直接负责。

第六条加强机电排灌设施的管理,确保设备完好、运行自如。并按规定内容填好运行日志,严禁电源私自转供。

第七条严格按照确定的起、止排水位开、停机,非常时期服从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调度。区管电排开、停机须报区水利局批准同意。

第八条科学调度、降低成本。冬枯季节,小型排涝电排站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实行报停制度。丰水季节,坚持“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等高截流”。抗旱期间日降雨量30毫米以内,原则上三日内不准开闸放水或开机抗旱,尽量避免“回笼水”。

第九条各单位应加强机电设备的日常养护,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当年的冬检冬修方案并组织实施。区水利局负责全区电排检修的审批、验收工作,并建立专门的维修台账。

第三章排涝费审批与结算

第十条设立排涝费专户,实行分级负责,总额包干,水利牵头,财政监管,专人管理,一年一结。区管电排由区水利局包干,乡(镇)、村管电排由乡(镇)包干。

第十一条区管电排转移支付资金由电费和维修费两部分构成。其中电费按电度包干,电度按各电排2005—2010年六年平均电度计算。维修费按建设年代(改造过的泵站按改造完成时间计算)分类进行计算包干:1、70年代前按每千瓦38元计算;2、70—80年代按每千瓦32元计算;3、80—90年代按每千瓦25元计算;4、90年代后按每千瓦18元计算。乡(镇)管电排转移支付资金由电费、人员工资和维修费三部分构成。其中电费按电度包干,电度的计算方法同区管电排。人员工资按以下情况计算包干:1、总装机≤100KW,每年每座泵站补助7500元,每增加1台机组增加6000元;2、100KW<总装机≤500KW,每年每座泵站补助10000元,每增加1台机组增加6000元;3、500KW<总装机<1000KW,每年每座泵站补助15000元,每增加1台机组增加6000元;4、总装机≥1000KW,每年每座泵站补助40000元,每增加1台机组增加5000元。维修费参照区管电排办法计算包干。村管电排按受益面积每亩10元计算包干。

第十二条区、乡(镇)管理的电排站由责任单位每月与区电力局同步抄表,核实电量、核定电费,责任人签字确认后按程序报水利局审批。每月20日前区水利局向区财政局提出拨款申请、25日前区财政局拨款至区水利局排涝费专户、月底前支付给区电力局。村管电排排涝费经乡(镇)责任人签字确认后,每年分两次拨付给区电力局。

第十三条区水利局每年按季度和乡(镇)结算电排人员工资、维修费,其中维修费按区水利局审批、验收意见进行拨付。

第四章奖励与惩罚

第十四条属转移支付范围内的排涝费原则上由各责任单位包干使用。其中电费超支部分(不含村管电排费用)包干单位承担30%,结余部分的30%返还给包干单位,剩余部分结转下一年使用,特殊年份一事一议。人员工资由乡(镇)包干。维修费超支部分由包干单位承担,结余部分结转下一年使用。

第十五条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如发生下列行为将视情节轻重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1.电排站有私自转供的;

2.发现电排站私自转供而未整改的;

3.不按调度指令开机的;

4.违反安全工作规程和运行操作规程的;

5.发生设备偷盗事故的;

6.水利局专职人员下乡督查发现其他违规行为的。

第五章附则

镇水利站工作总结篇3

水管站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根据年初制定的2010年工作重点,以水利建设工作为中心,全面推进水利工程管理、防汛、抗旱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现就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站始终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的重要工作来抓,以提高水资源利用和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镇区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的管理、完成全镇冬修水利任务、白水塘水库除险保安配套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清子塘机埠配套工程项目、水土保持项目、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一年来完成兴、整修工程247处,修复水毁工程240处;硬化万方大山塘60口,解决安全人饮水人数6000人,新建高标准砼渠6公里,清淤渠道125公里,改善灌溉面积4500亩,治理水土流失0.5平方公里;累计投入劳动工日70万个,完成土石方开挖80万方,完成总投资906.25万元。

  

  二、防汛抗旱工作开展情况

    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防汛工作,本着“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年初及时成立了以书记为政委、镇长为指挥长、分管领导镇长为副指挥长、水管站长为办公室主任的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并对防汛抗旱工作做出早安排,进一步全面落实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完善了防汛抗旱工作预案、镇属6座水库防汛预案及山洪灾害避险预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重要地段专人看守,储备抢险物资,编织袋2万条、片石0.8万方、沙卵石1.5万方,成立了抢险队伍,做到思想到位,措施落实,责任到人。切实做到了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确保了安全渡汛。

“双抢”期前对济善堂灌溉渠及水库各支渠进行了彻底的清淤扫荡,并实行轮灌制度,合理的安排灌溉时间及流量,为旱期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三、工程管理工作

    1、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我站专门抽出技术人员负责各级新修、维修工程的测量、设计、施工。

    2、年初我站对辖区内的干、支渠道及设备的维修、检修作出了计划。通过多种渠道,争取到上级水利管理部门资金投入20多万元维修干渠,改善了水利环境。

    四、水法宣传及水行政执法工作

     加强水法律宣传,以贴标语、挂横幅的形式广泛宣传《水法》、《防洪法》、《河道管道条例》等相关的水法律,提高我镇群众的水法意识。

    为了维护正常的用水秩序和减少水事纠纷事态的扩大,根据水相关法律的规定,我们积极地配合镇党委政府、各村,及时的对各类水事纠纷进行调查处理,共处理了 村私填蓄水塘等水事纠纷矛盾十余起,配合市河道站的同志打击处理了村一乱采乱挖的砂场。

  关于对违反水法事件的整治措施:

   1、加强河道采砂管理等水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砂场主知法、懂法、守法。

   2、加强打击力度,对违法采砂现象和违反水法行为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3、加大巡查力度,实行地方首长负责制,各相关部门紧密协作配合,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水费征收任务方面

   通过积极的服务,让群众满意,从而圆满完成我镇的水费征收任务。8月底,全镇47个行政村都与财政所足额的结清了水费。

    六、存在的问题

     1、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

     2、水库调蓄能力差。

     3、行政村组对水管理不严,造成农业灌溉用水浪费大

     4、是生活供水设施不够完善,饮水不安全问题突出。

    七、我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力度。

2、切实增强水利站的服务职能。

3、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各工作片和村在资金或精神上予以奖励,提高干部群众大干水利的热情。

镇水利站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 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现状;问题;对策;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 TV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184-02

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南部,东经118°53′~125°46′,北纬38°43′~43°26′,属东北地区的南侧部位。陆地总面积14.75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5%。西南与河北省临界,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东北与吉林省接壤,东南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半岛相望,国境线长200 km以上,南部辽东半岛插入黄海与渤海之间,与山东半岛构成犄角之势。海域面积广阔,约15万km2,其中近海水域面积6万km2。海岸线总长2 922 km,占全国的11.5%。辽宁省辖14个市,100个县区,1 475个乡镇街道(不含工业区、农牧场等),15 753个村委会、居委会(不含社区等)。

1 辽宁省行业能力建设现状

2011年末辽宁省水利行业共有从业人员55 431人,其中水利行政机关2 264人,水利事业单位25 682人,水利企业20 661人,水利社会团体46人,乡镇水利管理单位6 778人。年末从业人员是指在单位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或收入的普查年度实有人员数。这样的统计可以用于衡量此单位的规模并进行分类,可以与单位工资、费用等其他经济指标进行关联。辽宁省水利行业2011年年末有在用计算机的单位个数为1 462个,年末在用计算机总数为9 335台。辽宁省水利行业共有79个单位填报了供水指标,2011年水费实际收入76 509.3万元。从整体情况看各部门运行基本正常,只是目前的乡镇水利管理单位情况堪忧,大多数已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不少已陷入瘫痪或半瘫痪的状态,基层水利管理单位正常运转非常困难,有的甚至面临解体的危机。

2 辽宁省行业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水行政执法难度大,任务重

水行政执法困难大,任务重,执法力度软弱无力,水政与公安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水政部门未能开展有效的水政监察工作,水政部门只是在涉水事件出现,得到乡村干部或者群众反映后,才进行查处。乡镇水利站人员只能应付工作,疏于管理。由于乡镇水利站人员全部是在乡镇内混岗办公,身兼多职,工作处于应付状态,涉水违法事件发生后,有时也不能到事发现场,乡镇水利人员出于安全、维稳等原因,往往不能下决心制止侵害水利工程的行为,只能停留在口头要求上。

2.2 水利业务人员少,技术力量严重匮乏

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各乡镇水利站在编人员工资不能按照国家标准发放,部分乡镇水利站仅能发到国家标准的50%~80%。合同工和季节工的工资基本处于每月300~900元,平均工资低于省最低生活保障金。而职工最基本的“三险”有的先由职工自己垫付,有的完全由自己负责缴纳。由于工资待遇过低、工作条件艰苦,一方面导致职工队伍不稳,工作积极性低,一大部分人兼职其他工作,对水利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质量和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现有的专业人才留不住,专业毕业生招不进来。从乡镇水利站职工队伍现状看,人员数量不少,但结构极不合理,人员老化、知识层次不高。大部分是原村农场老职工和通过各种渠道补充进来的,文化和专业技能水平较低。另外,大部分乡镇水利站没有自主用人权,需要乡镇政府的统一安排,不能根据实际需求自主确定所需人才,人员进入有时是硬性安排。

2.3 基层水利站有名无实,能力不足,管理职能缺失

部分乡镇水利站没有专职的水利工作人员。2011年3月沈阳市政府下发文件,要求各乡镇、街道恢复水利站(所),编制从乡镇、街道内部调剂解决。文件下发后,县区对乡镇、街道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由于是内部调剂解决,水利站长、水利员均采取了兼职的方式,一人承担多项职能,水利站名存实亡。

3 发展对策

3.1 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水行政执法是水利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加强基层水利的建设与管理,必须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一是健全队伍,整合资源,争取将水政监察经费纳入县区财政预算。二是注重执法人员素质能力的提高,通过参加培训、开展技能训练等途径,尽快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做到持证上岗,依法办事。三是应增加投入,配备执法必须的交通、通讯、录音、录像、照相等设备和装备,为执法提供保障。四是应加强对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的宣传,重点搞好《水法》的普及。盘山县水利局应尽快搞好与辽河保护区保卫大队的对接,把水利执法相关职能纳入其工作范围。兴隆台区应尽快成立水利公安机构。应尽快建立起以水行政执法为主、紧紧依托公安的联动机制。五是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完善水事违法行为举报网络,制定水事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制度,做到对水事违法活动和水事案件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3.2 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基层水利职工的业务素质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在人才。而对人才的需求更应注重实际技能和经验的培养运用。鉴于基层水利职工人数较多、专业人员少、学历低、流动性差等实际,一是应鼓励骨干力量在职学习深造,制定优惠政策,对于主动参加学习的人员给予时间和经费方面的保证。二是应选拔优秀的年轻人员脱产进修,强化业务知识的补充和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与部分高校举办短期培训班,设置与水利建设管理息息相关的课程和技能操作训练课程,尽快提高基层职工技术水平。三是应做好人才的引进,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工作条件,对乡镇水利站技术人员职称评聘进行适度照顾,留住人才;同时,鼓励支持他们积极进取,大胆工作。每个乡镇水利站应补充1~2名水利专业技术人员。

4 结语

总之,随着水利事业及其活动范围的拓展,组成水利行业的机构组织体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特别是随着水利活动市场化、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从事水利活动的机构和单位及其职能也越来越复杂化,从隶属关系看,有的属于水利系统,有的属于其他部门[1-2];从法人性质上看则有行政、事业、企业、社团等多种法人形式和非法人的产业活动单位。如何发展好辽宁省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是人们未来不断努力的目标。只有解决水利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3-4]。

5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培训教材之七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手册[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0.

镇水利站工作总结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统筹兼顾、全面规划、标本兼治、长效管理,加快构建功能齐全、配套完善、标准适当、保障有力的现代水利工程体系,全面提高防洪抗旱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提高水环境质量,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为全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任务

2009年冬2010年春水利建设工作由市级重点工程、市、区共担重点工程、区级重点工程、区、镇共担重点工程、镇级重点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六个方面组成,计划投资27741万元。其中:争取市级以上投资10587万元,区投资7385万元,镇(街道)配套投资9769万元,安排土方161.02万方、石方3.96万方、砼方2.15万方。资金来源最终以各项目批复为准。

(一)市级重点工程:总投资2957万元。

1、河埒地区山洪防治二期工程:投资607万元。

兴建缘由:根据市城市防洪工程河埒地区山洪防治工程总体规划,2005年至2007年实施了山洪防治一期(段)工程,工程实施后,有效地防治了项目地区的山洪,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好评。2009年冬2010年春计划继续实施山洪防治二期工程,该工程位于荣巷街道东大池上游,由于该地区没有对山洪进行有效的治理,洪水排泄不畅,遇较大暴雨便洪水四溢,造成山洪内涝,严重地危害了该地区的人民财产安全。

建设规模和投资:新建截洪沟1099米,翻建泄洪沟699米,新建箱涵100米;东大池清淤1.8万方,东大池维修驳岸、新建石护栏520米。

2、蠡湖周边河道水系调整工程续建工程:投资2000万元。

(1)蠡湖地区调水、排涝闸站工程:投资1100万元。

兴建缘由:为充分发挥蠡湖周边河道水系调整工程的效益,改善蠡湖地区内河水质、水环境,提高地区排涝标准,计划在河北降浜和隐秀路箱涵在骂蠡港出口处分别建调水、排涝闸站工程,引梁溪河清水进入蠡湖地区内河,从而达到调水引流、改善蠡湖地区内河水质、水环境目的。

建设规模和投资:河北降浜骂蠡港口调水、排涝闸站工程,节制闸规模为一孔4米节制闸,上卧式钢闸门;排涝调水泵站规模为5个流量,配3台32ZLB—125型水泵,95KW电动机。

隐秀路箱涵骂蠡港出口调水、排涝闸站工程,节制闸规模为一孔3米节制闸,上卧式钢闸门;排涝调水泵站规模为3.5个流量,配2台32ZLB—125型水泵,95KW电动机。

(2)石塘地区防洪排涝工程:投资900万元。

兴建缘由: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为保护蠡湖水环境,使内河污水不排入五里湖,我区沿五里湖入湖河口全部筑坝挡污,解决筑坝挡污后断头浜涝水出路问题。

建设规模和投资:沿蠡湖大道新建长650米2米*2米箱涵沟通锡铁巷浜与张庄巷河水系;在锡铁巷浜蠡湖大道河口建排涝闸站一座,安排一台32ZLB-70泵、一台20ZLB-70泵,共2个流量;闸孔尺寸为1.8米*1.8米。

3、渔港一号站节制闸工程:投资350万元。

兴建缘由:一是挡住渔港地区污水进入梅梁湖的需要;二是配合大渲河调水泵站调水的需要;三是解决渔港一号站至渔港套闸的防汛隐患;四是改善渔港一号站喇叭口地区环境,减缓蓝藻在该地区的聚积程度。

建设规模和投资:一座一孔8米U型钢筋混凝土下卧式钢闸门节制闸。

4、贡湖沿湖9座闸站改造工程:资金来源和投资额以批复为准。

兴建缘由:因贡湖地区生态湿地景观工程的建设,贡湖沿线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现有的站闸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设计标准低、经历了20余年的雨水冲刷,设施老化,与周围环境极不适应急需改造。区积极配合市水利局实施该项目,负责地方协调和项目建设。

(二)市、区、镇共担重点工程:投资8335.2万元。

1、太湖蓝藻打捞项目:投资8335.2万元。

(1)固定、移动藻水分离站及管道建设工程。投资5750万元。

兴建缘由:根据锡政会纪[2008]215号精神:壬子港、月亮湾藻水分离站由区负责实施。其中:包括管道、码头、提升泵站、道路等。

建设规模和投资:拟建壬子港、月亮湾各一座1000吨固定藻水分离站,每座估算投资2000万元。

(2)计划对马山上海纺工、古竹运河、黄泥田港等5处蓝藻打捞点购置500吨移动藻水分离设备各一套,每套估算投资350万元。

(3)运输、机械打捞船购置。购置费710万元。

为提高打捞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主要与藻水分离站配套使用。华庄街道、街道、蠡园街道、马山街道配备40吨级运输船7艘、机械打捞船14条。

(4)蓝藻打捞经费。合计1167万元。

其中人工费690万元;打捞船293万元;运输车122万元;各点日常费用62万元。

(5)藻水分离站运行经费。合计708.2万元。

闾江口藻水分离站运行、管理、维修经费308.2万元;即将建设的壬子港、月亮湾藻水分离站、移动站管理经费400万元。

(三)区级重点工程:总投资626万元。

1、区2010年入湖河网河道清淤工程。投资576万元。

兴建缘由:根据《太湖流域河网综合整治工程总体可研编制意见》组织实施。

建设规模和投资:太湖流域河网综合整治工程要求:沿太湖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涉及横向支浜清淤整治。清淤条数20条,清淤长度24.52公里,清淤土方34.01万方。估算投资576万元。其中:

区水利农机局实施清淤条数2条,清淤长度4.41公里,清淤土方5.2万方。估算投资104万元。

各镇街道清淤条数18条,清淤长度20.11公里,清淤土方28.81万方。估算投资472万元。

2、太湖大堤芦苇人工养护工程:投资50万元。

贡湖、五里湖、梅梁湖、七里堤等太湖大堤外迎水坡20千米、共75万余平方米芦苇进行人工养护措施。

(四)区、镇共担重点工程:总投资13170万元。

1、太湖(梅梁湖)清淤马山月亮湾2009年度生态清淤工程。总投资11000万元。

根据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继2009年月亮湾区域生态清淤试点工程完成清淤52.62万方后,2010年继续对马山月亮湾区域实施生态清淤3.5平方公里,清淤土方105万方。

2、胡埭小湖山浜综合治理工程:投资2000万元。

兴建缘由:小湖山浜位于胡埭镇富安村,是一条连接张舍塘河的断头浜,河道功能是承接山洪,全长700米,目前河道面貌明显滞后于城镇整体发展和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

工程规模和投资:按照人文原则、人本原则、生态原则,并结合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河道开挖宽度在15-20米,左右两岸各建设5.15米的绿化带,临河布置观光带,营造亲水氛围。共需开挖土方33600立方米,土方回填3000立方米,建设滚水坝3座,引水泵站2座,引水管道1560米,生态堆石驳岸1063米,浆砌块石挡墙145米,钢筋砼挡墙50米,亭子7座,亲水平台646平方米,石拱桥1座,园路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3400平方米。

3、胡埭镇老镇区北岸防洪及河道整治工程:投资170万元。

兴建缘由:2007年5.29太湖水危机发生后,为保护太湖水源,沿太湖水闸严格关闸控污,不向太湖排水,为此抬高了胡埭镇内河水位,近几年来经常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位。胡埭镇老镇区地面高程只有吴淞高程4.3米左右,经常受淹,为解决该地区防洪排涝问题,拟实施本项目。

工程规模:新建砼驳岸450米,顶高程5.0米,新建小型泵站1座,沟通雨水管道600管500米。外购回填土方5000立方米。

(五)镇级重点工程:总投资1275万元。

1、马圩一号排涝站改扩建工程:投资1275万元。

马圩总面积22平方公里,圩内地面高程1.2米,现有排涝能力40个流量;河道调蓄能力有限,水位高于0.9米时开始受淹,低于0.6米时灌溉引水困难;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大片渔池、农田用于城市开发建设,调蓄能力进一步下降,一遇暴雨极易发生内涝。

按照《市区马圩排涝规划》需增加36个排涝流量,总排涝流量达到76个流量,按照分期实施的原则,计划在2009年实施马圩一号排涝站翻建工程。

工程规模和投资:拆除原有泵站(4.42个流量),新建泵站一号排涝站,配6台40寸轴流泵和1台32寸轴流泵。

(六)农水工程:总投资2653万元。

1、护岸石驳工程:投资481万元。

主要内容:新建4630米;翻建662米。。

2、农田基本建设:投资57万元。

主要内容:新建水泥明排沟1600米;防渗渠地下渠改造1600米。

3、家塘整治:投资19.1万元。

主要内容:胡埭镇整治家塘6只,合计水面积21亩,清淤土方2.3万方。

4、闸站工程:投资1434万元。

主要内容:新建泵站2座;翻建泵站5座;新建水闸3座;翻建水闸2座。

5、岁修养护工程:投资646.1万元。

主要内容:石驳维修8950米;泵站维修10座;新建下水道16644米;下水道改造1000米;下水道清淤14304米;维护防汛公路14730米。

6、其它零星工程:投资16.3万元。

三、资金渠道

按照国家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贯彻落实“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有关精神,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入机制,水利建设资金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市级重点工程:以省、市级批准概算投资为主,区级财政根据实际酌情配套。

(二)市、区、镇共担重点工程:除了已明确的市级以上资金来源和渠道外,区、镇按一定比例配套。

(三)区级重点工程:根据区政府批准的工程投资概算,以区财政投资为主,争取上级补助,各镇、街道适当配套。

(四)区、镇共担重点工程:除了已明确的市级以上补助资金外,区、镇按一定比例配套。

(五)镇级重点工程:以镇级资金为主,区级适当补助,争取市级及以上资金。

(六)农水工程:以镇(街道)、村(社区)和企业自筹资金为主,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级补助资金。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快推进水利建设,是提高防洪抗旱能力、优化水环境质量,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保障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当前抓好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做好冬春水利建设各项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今冬明春水利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级、各有关单位要把水利工程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配强工作力量,确保水利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各单位主要领导要把水利建设摆上自身工作的重要位置,关心工程进度,协调解决问题;分管领导要把水利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深入一线,真抓实干,切实抓好推进落实,确保本单位水利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镇水利站工作总结篇6

    1.1找准切入点,建设乡镇综合信息站气象部门作为科技型公益性的事业单位,除了常规的气象监测预报外,在新时期怎样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为防灾减灾服务也是首当其冲的首要任务。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面对这个课题,气象部门也在积极的加强调查研究,做好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服务探索。西藏气象部门敏锐的抓住这个气象服务的切入点,分多路深入基层,做深做实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调查研究,经过国家局选聘,2012年选择琼结县作为试点,投入60万元资金,进行“三农”,深入开展气象为农服务,经过一年的成绩,效果明显,成绩显着。为切实发挥乡镇综合信息站的作用,2012年年终召开的全区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总结会议,及培训安排,标志着西藏农村乡镇综合信息站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1.2发挥政府主导优势,扎实推进信息站建设推进乡镇综合信息站实施方案下发,让该方案下发后,全县上下积极行动,努力按标准把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好、整合好、运用好,切实发挥作用。其中琼结县加嘛乡做法尤为典型,我县推进会后,积极向区级领导汇报,很快实施方案下发,县区政府也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转发实施方案文件。县财政为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设备更新及维护投入了10万元经费,并对各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的信息员进行了逐步选聘和考核,进行几次培训和实践,通过培训,信息员掌握了使用各种设备发送信息,包括电子显示频、计算机和打印机等设备。

    2组织实施乡镇综合信息站建设

    2.1认真做好信息员选聘工作优先从农网信息服务站信息员、乡镇干部中挑选信息员,并经县区组织部门、县区农业部门、县区信息部门、县区气象部门审定。可以由“村官干部”、“妇女干部”、“会计干部”等各种模式组成乡镇综合信息员这个整体。2.2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启用原则按照积极建设,稳步推进,成熟一个,建成启用一个的原则,所有乡镇统一步骤,统一标准,逐一落实,逐一验收,建成符合“五个一”标准的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2.3加强部门合作推进乡镇综合信息站建设在推进乡镇综合信息站的过程中,可以和农业部门、民政部门、水利部门等联合会商,共同推进,切实发挥信息站的“综合”作用。2.4做好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总结会议召开全县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工作总结会议,邀请县乡政府、农业部门水利部门等参加这次会议,为全县信息员颁发信息员证书和以奖代补的设备。并年终成绩优秀的信息员给予了奖励。

    3扎实推进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管理

    一是规范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简报格式。统一规范服务流程,服务简报样式;二是制定2012年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三是建立总结表彰和例会制度;四是建立例会和突出服务主题相结合的会议机制;五是严格进行信息报表上报考核和兑现信息员补助费;六是加大乡镇信息服务站的宣传报道。

    4乡镇综合信息站的管理建议和对策

    4.1逐步管理规范化一是筹建规范化,使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体现出政府领导、部门合作、气象实施的建设原则、管理原则和服务原则,为科学发展打牢基础;二是建设规范化,使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全过程就是逐项兑现实时方案的过程,让合作部门放心、让乡镇长放心、让信息员放心;三是管理业务化,统一乡镇信息服务简报格式按期开展服务工作,统一气象显示屏和雨量点设备开展服务工作,统一规定乡镇手机用户开展服务工作,统一报表上报格式按月上报工作实绩,按照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工作任务与考核试行办法按月进行考核统计,使乡镇信息员对服务载体明确、对服务对象明确、对服务手段明确、对考核内容明确、奖惩指标明确。4.2逐步管理制度化一是建立总结表彰和季度例会制度;二是建立季度例会和突出服务主题相结合的会议机制;三是建立信息报表上报考核和兑现信息员补助费机制;四是建立轮流在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进行现场会议交流观摩学习机制。4.3逐步管理常态化经过我县近两年来的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管理新方式的工作实践,两项制度与两项机制坚持执行,已经成为县领导知道、乡镇领导知道、县财政等部门知道的县气象部门重要工作内容;广大信息员重要的必须按天按月完成并力争优秀的兼职工作任务;气象部门说到做到,公共服务取信于民。连续性的工作思路和实践会演变成常态化的工作思路和实践,琼结县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管理工作已经进入连续性,逐步常态化。

镇水利站工作总结篇7

(一)镇简介

镇位于烂泥湖大圈的西北部,烂泥湖撇洪新河将我镇自西至东分成南北两大片,南片为山丘区,北片为湖区。全镇辖22个行政村、一个社区、一个区属渔场,总面积1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66万亩,总人口近5万人。

(二)镇水利工程情况

镇水利工程主要有蓄水、排灌、堤防等工程。

1.蓄水工程:蓄水工程由组成,其中小二型水库12座,总库容327万m3,现状供水能力138万m3。河坝7座,总蓄水量960万m3,现状供水能力410万m3。山塘881口,总蓄水量1160万m3,现状供水能力410万m3。

2.排灌工程:排灌工程由排灌泵站、抗旱泵站组成,共110处123台3594.5千瓦。其中:外排4处10台1290千瓦,内排7处11台1155千瓦,排灌结合2处2台130千瓦,纯灌泵站97处100台1019.5千瓦。

3.堤防工程:堤防工程由二线防洪大堤、内湖湖堤组成,共有二线防洪大堤31.4公里(含支河),内湖湖堤40.92公里。

二、指导思想

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贯彻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落实“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防汛抗灾方针,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御办法,最大程度的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工作原则

镇防汛抗旱指挥所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科学调度,服从大局,团结抗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镇、村干部分片包干负责,干部群众上下联动,共同抗灾。

四、防汛抗灾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镇人民政府成立防汛抗旱指挥所,下设工程、政保、后勤、办公室,其名单如下:

政委:

指挥长:

常务副指挥长:

副政委:

副指挥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

1.工程组:组长:

成员:

2.政保组:组长:

成员:

3.后勤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4、办公室:

防汛中队:各村按要求成立防汛中队,支部书记为中队指导员,村主任或负责民青治的村委委员为中队长,村会计负责后勤供应,巡逻队、技术队、防汛抢险突击队人员由村上统一造册登记,落实到人,签好责任状(后附各防汛堤段责任人以及各村三队人员负责人名单,分别为表一、表二)。

(二)职责

1.镇防汛抗旱指挥所职责

组织领导全镇防汛抗灾工作,贯彻落实上级对防汛抗灾工作的指示,制定全镇防汛抗灾政策,组织制定全镇防汛抗灾预案。及时掌握全镇雨情、水情、旱情、灾情,组织实施防汛抗灾救灾措施,负责全镇防汛抗灾经费、物资的安排、使用与管理,统一调度全镇防汛抗灾工作,组织灾后处置,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2.镇防汛抗旱指挥所办公室职责

承办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日常工作,收集、上报和雨情、水情、旱情、灾情信息,指导督促村制定和实施防汛抗灾预案,组织指导防汛抗灾服务组织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全镇雨情、水情、旱情、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等。

3.镇防汛抗旱指挥所成员单位职责

镇组织办:负责督查各村党支部书记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情况,掌握党政领导干部在组织抗洪抢险、抗旱和救灾工作中履行职责及遵守防汛抗旱纪律情况。正确把握防汛抗旱宣传工作导向,及时协调、指导新闻宣传单位做好防汛救灾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镇武装部:负责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实施抗洪抢险和抗旱救灾,参加重要工程和重大险情的抢险救灾工作。协助当地公安部门维护抢险救灾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协助当地村、组转移危险地区的群众。

镇党政办:负责检查各项防汛抗灾措施落实情况,全面了解掌握雨情、水情、旱情、灾情、救灾情况、加强防汛抗灾工作的协调。

镇水管站: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防汛抗旱的日常工作,归口管理防汛抗旱工程。负责组织工程、指导防洪排涝和抗旱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督促完成水毁水利工程的修复;负责组织江河洪水的监测、预报和旱情的监测、管理。负责防汛抗旱工程安全的监督管理。

镇财政所:组织实施防汛抗旱和救灾经费预算,及时下拨并监督使用。

镇经济发展办:指导防汛抗旱规划和建设工作。负责防汛抗旱设施、重点工程除险加固建设、计划的协调安排和监督管理。

镇民政办:组织协调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组织灾情核查,及时向防汛抗旱指挥部门提供灾情信息。负责组织、协调水旱灾区救灾和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管理、分配救助受灾群众的款物,并监督使用。组织、指导和开展救灾捐赠等工作;配合做好防汛抗灾救灾先进事迹的表彰奖励和失职渎职行为的查处等工作。

镇卫生院:负责水旱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工作。灾情发生后,及时向防汛抗旱指挥部门提供水旱灾区疫情与防治信息,组织卫生部门和医疗卫生人员赶赴灾区,开展防病治病,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镇村镇建设站:协助做好城镇防汛抗旱规划制定工作的指导,配合有关部门组织、指导城镇公共设施和民用设施的防洪保安工作。

镇中心校:负责向学校师生宣传防洪、减灾和救灾相关知识,组织排查各类学校防汛隐患,加强学校防汛动态监测和险情巡查,确保在校师生的生命和饮水安全。

镇安监站:负责监督、指导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在汛期特别要加强对矿山、尾矿坝及其他重要工程设施安全度汛工作的督察检查。

镇农技推广服务站和动物防疫站:及时收集、整理和反映农业旱涝灾情信息。指导农业防汛抗旱和灾后农业救灾、生产恢复及农垦系统、企业、渔业的防洪安全。指导灾区调整农业结构,推广应用旱作农业节水技术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负责救灾化肥、救灾柴油等专项补贴资金的分配和管理,救灾备荒种子、饲草、动物防疫物资储备、调剂和管理。

派出所: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依法打击造谣惑众和盗窃、哄抢防汛抗旱物资以及破坏防汛抗旱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因防汛抗旱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协助组织群众从危险地区安全撤离或转移。

供电营业所:负责防汛抗灾的供、发电负荷安排,及时提供抗旱救灾的电力资源,保障防汛抗灾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电信、移动、联通、邮政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公共通信设施的防洪建设和维护,做好汛期防汛抗旱的通信保障工作。根据汛情需要,协调调度应急通信设施。

保险工作站:组织单位和个人参加防汛抗灾保险,及时上报公司并进行受灾财产查勘理赔工作。

五、镇山洪灾害避灾响应预案

(一)总体要求

1.镇防汛指挥所和村防汛中队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山洪灾害发生后,镇村负责组织实施抗洪救灾工作,重大山洪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由市、区政府和上级防汛指挥部指挥协调。

3.山洪灾害发生时,村防汛中队应及时向镇防汛指挥所报告情况,镇防汛指挥所接村报告后立即向新河分指和区防指报告情况,并组织抢险和群众安全转移。

4.因山洪灾害而衍生的疾病流行,水陆交通事故等次生灾害,镇防汛指挥所组织有关部门全力抢救和处置,并及时向新河分指和区防指报告情况。

(二)响应等级

按山洪灾害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山洪灾害避灾应急响应共分四个等级,依次为IV(一般)、III(较重)、II(严重)、I(特别严重),分别对应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

(三)响应条件和启动程序

山洪灾害响应条件及启动程序,由省、市、区人民政府和防汛指挥机构,根据水文、气象及灾情情况,启动响应等级,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和电话向公众,镇防汛指挥所和村防汛中队按照上级的响应等级,进行防汛救灾工作。

(四)响应行动

镇防汛指挥所严格按照上级防汛指挥部的相应等级要求,进行防汛值班、防汛会商和人员到岗到位,密切关注和了解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和天气变化情况,并及时向区防指汇报情况,同时做好防汛巡逻查险工程抢险、物质调运和后勤保障工作。镇防指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派出干部、技术人员到一线指导村防汛中队防汛抢险,尽最大努力降低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五)响应结束

根据天气预报和山洪地质灾害发生后灾情的严重程度,区防指会商后,可以决定宣布降低或解除,由区防指的相应响应等级,镇防指按照区防指的信息执行。

六、镇山洪灾害避灾紧急转移预案

(一)前言

山洪灾害是我镇南部山区在汛期常见的由暴雨引发的自然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成灾速度快、危害程度大、防御减灾难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已成为防灾减灾中的突出问题,给山丘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和重大损失。为有效减轻山洪灾害损失,有针对性地提前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变被动抗灾力为主动避灾,减少人员伤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湘政发〔2005〕2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范围划分和基本情况

本预案界定的山洪灾害易发区是指山丘暴雨中心区域内,山体坡度在30°以上,地质条件差,遇强降雨和持续性降雨极易引发溪河、水沟洪水泛滥的洪泛区,或由此产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地带。

(三)监测、通信及预警系统

1.预警依据及标准

山洪灾害避灾紧急转移以实际观测降雨强度和暴雨天气预报为预警依据,具体标准为:

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实测3小时降雨80毫米、6小时降雨100毫米、24小时降雨120毫米以上,且降雨还将持续,转移预警;当实测3小时降雨130毫米、6小时降雨160毫米、24小时降雨180毫米以上时,且降雨还在持续,转移信号。

2.雨量观察监测站点设置

在充分利用水文、气象部门已有的雨量观测站点的同时,根据需要向上级相关部门申报,近年适当增设雨量观测站,基本上做到每个骨干工程和山洪易发村均设有自动雨量站或简易雨量站。

3.山洪灾害预警形式及设施

预警主要采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报警器,手提喇叭、鸣锣等形式进行。预警设施根据当地村民居住情况和自然地貌分别进行安排,要使重点区域的村民能够在短时间内收到预警信号,对学校、企业等人员集中的地方重点安排。山洪易发重点区域的行政村每村必须安装警报器1套。配备手提喇叭1个,每个组配备铜锣1面;鉴于电话、手机已经普及,应充分利用现有通讯工具,多层次向村民转移信号,所有预警设施的购置,当地村组和镇政府应予安排经费集中采购。

(四)转移实施方案

镇水利站工作总结篇8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建设乡镇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为目标,以强化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为主线,围绕提升乡镇政府服务能力这个关键,转变政府职能,整合事业站所,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机制创新,提高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目标任务是:

(一)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为重点,大力整合行政资源,完善乡镇政府功能,切实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确保基层政权有效运转。

(二)分类管理,增强活力。以分类管理、增强活力为重点,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理顺条块关系,改进管理模式,促进事业发展,满足农民需求。

(三)创新机制,提高效能。以效能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乡镇行政管理和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四)总量控制,严守底线。根据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和水平等因素,确定类别、设置机构、核定编制。坚持总量控制,严格编制管理,确保乡镇机构编制5年内只减不增。

二、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立公共行政体制的要求,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

创造发展环境。抓好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改善软硬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扶持和发展特色经济、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培育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加强社会管理。按规定权限管理或协助上级政府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公安、民政、劳动保障、安全生产、文化、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保护耕地、环境保护、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等行政工作;协同有关部门搞好农村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建立重大疫情、灾情等公共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机制,提高应对公共危机能力。指导村(居)民自治活动,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

搞好公共服务。按规定权限负责或协助上级政府部门抓好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广播电视、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素质;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为农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政策、科技、信息服务。

促进稳定和谐。做好农村扶贫开发、五保户供养、农村贫困人口救助工作。积极创造条件,配合上级政府建立并完善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医疗救助、社会救助、失地农民保障等制度建设。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回应农民诉求,保护农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做好农村工作,加强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二)乡镇分类、机构设置和编制核定

乡镇分类:根据《关于印发农村综合改革四个专项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综改〔20*〕1号)精神,以乡镇所辖人口、区域面积、人均财政收入三项指标为依据,碧阳镇为大乡镇;宏村、西递镇为中等乡镇;渔亭镇、宏潭、洪星、柯村、美溪乡为小乡镇。

乡镇机构设置和行政编制核定:碧阳镇设3个综合性办公室(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核定领导职数9名;宏村镇、西递镇、渔亭镇各设3个综合性办公室(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核定领导职数均为7名;宏潭、洪星、柯村、美溪等4个乡各设2个综合性办公室(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核定领导职数均为5名。

经济发展办公室对外挂财政所牌子,社会事务办公室(或党政办公室)对外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各乡镇财政所不再单独设置(人、财、物全部划入所在乡镇政府);各乡镇司法所为县司法局的派出机构,编制维持不变,人员逐步配备到位。

乡镇人大主席团、纪委机关、人武部按有关规定设置,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按有关章程设置,具体工作由有关综合性办公室专(兼)职人员承担。

全县核定乡镇总行政编制224名,各乡镇具体编制数由县编委核定后下达,乡镇可在留有适当空编前提下自主设置岗位。

各乡镇按所有工作有岗位、有人员承担的要求,不同岗位人员可以相互兼任,具体由乡镇结合各自实际,科学、合理、综合设置,自主确定。各综合性办公室配备办公室主任1名,人员编制较多的可增配办公室副主任1名。

(三)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单位

根据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事业单位自身功能特点,进一步改革和整合乡镇现有事业站所,实行分类管理。

剥离原受委托承担的部分行政职能。乡镇事业单位原受委托承担的村镇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行政职能收归乡镇政府。整合公益性事业单位。面向农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为政府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在功能整合的基础上综合设置。

改革范围和对象:全县乡镇所有事业单位及其在编在职人员(不含中小学,卫生院下同)。

改革管理体制,综合设置机构:全县乡镇事业单位除林业站、国土所外,乡镇其他事业单位(文化广播电视站、农业综合服务站、农经站、水利站、计生所、蚕桑站、畜牧兽医站)全部撤销,统一设置乡镇“为民服务中心”(挂计生所牌子)。

“为民服务中心”根据当地产业布局、生产规模、服务范围、服务人口等实际按事设岗,可分别设置农技(茶、桑、果、蔬菜、水产、畜牧兽医等)、农机、水利水保、文化广播、计生等专业技术岗位(具体设置由业务主管部门配合乡镇设置)。条件成熟的乡镇,“中心”部分岗位可不再设置,其服务职能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转移。

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与领导职数:全县核定乡镇事业总编制为169名。其中:乡镇“为民服务中心”编制核定为117名;乡镇林业站编制核定为39名;国土所编制仍为13名,维持不变。“为民服务中心”设主任1名(人员较多的可增设副主任1名);国土所、林业站设所(站)长1名。各乡镇具体编制数由县编委核定后下达。

经费供给形式与管理体制:“为民服务中心”、林业站(部分自收自支人员原经费供给渠道维持不变)、国土所为财政全额供给股级事业单位。其中:“为民服务中心”隶属乡镇管理,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国土所、林业站分别隶属国土局、林业局管理,采取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

(四)创新乡镇工作机制

理顺县乡关系。按照权责一致原则,凡规定由县级政府部门承担的责任不得转移给乡镇政府,应由县级政府部门完成的行政事务,实行以县为主、乡镇协助的体制,确需乡镇协助或委托完成的工作,要赋予相应的办事权限。凡派驻在乡镇的机构,要服从服务于乡镇工作大局,其业务工作要接受乡镇的协调和监督,党群关系实行属地管理,绩效考核实行县乡结合,以乡镇为主,其工作人员调任,要充分征求乡镇党委、政府意见。

提高行政效能。乡镇综合性办事机构的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工作程序、时限纪律、承办人员等要上榜公示,方便群众,接受监督。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乡镇机关内部沟通协调机制和工作规则,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全程制、失职追究制,切实提高为民服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构建乡镇公益性事业单位运行机制。改革公益性事业投入机制。按照公益性事业“政府责任不减,财政投入保障”原则,乡镇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共同确定年度公益项目,并按照服务项目种类、数量和标准核算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财政部门按服务项目核拨经费,按照“政府购买、合同管理、农民认可、考核兑现”的运行机制,向有资质的组织或个人购买,实行以钱养事。改革用人机制。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岗位聘任制、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人事关系制,以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改进考核评价体系,将服务质量和工作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和服务对象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改革工资分配机制。实行职工薪酬与服务绩效挂钩工资制度,建立鼓励事业单位人员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鼓励技术人员以技术承包、技术参股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产销大户的生产经营,保护他们合法的技术服务所得。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乡镇机关内设机构、所属事业单位负责人选任由各乡镇按照《*县乡镇机关内设机构、所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实行竞争上岗;一般工作人员岗位依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由各乡镇按照《*县乡镇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实行双向选择实施方案》,实行双向选择。未上岗人员优化配置按照《*县农村综合改革人员优化配置办法》办理。林业站、国土所人员参照执行,由主管部门制定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

乡镇所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均实行全员聘用制、人事关系制。计生所部分未取得执业资格人员,按*人字〔1*9〕204号、*人字〔20*〕73号文件规定办理;原水利站差补人员择优录用。

镇水利站工作总结篇9

一、基本情况,我区辖xx个乡镇xx个村,幅员面积xx平方公里,总人口xx万人。全区现有xx个旱山村、xx个缺水村,占村总数的xx%;根据**年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全区仍有xx万人饮水不安全,占农村人口的xx%。农村用水难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年以来,我区不断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和水土保持工作力度,举全力出硬招,建机制强管理,抓进度保质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截止目前,建设场镇供水工程10处,小型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5处,户办水窖1012口,新增日供水能力5000立方米,解决了3.0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7平方公里,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

二、**年度工作开展情况

(一)水土保持工作顺利实施。**年,通过实施水系绿化和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平方公里,完成目标任务的117%;矿产开发、公路、桥梁等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在中央、省、市水利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成功争取了农发水保项目在我区的实施。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成效明显。**年,我区共完成各类供水工程建设202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11处、分散供水工程191处;完成投资751.5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473万元,群众自筹解决和投劳折资278.53万元。解决和改善了8个乡镇14个村和7个场镇、机关、学校共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00%。

(三)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根据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开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我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区政府制定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范围和总体目标,理顺了权责关系,完善了管理体制,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联动发力。**区一直十分重视水利工作,始终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惠民行动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我区坚持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主要领导亲自批示,跟踪督办,限期解决热难点问题,亲自参与重点饮水工程的调研和方案审查。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负责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水务、发改、建设、财政等部门和项目乡镇的工作职责,建立议事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二是超常推进项目建设。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县级领导联系制度,采取“先行启动,积极争取;整合资金,调剂使用;补偿到位,税费暂缓”等措施,积极科学,大胆推进。曾家山乡村旅游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总扬程274米,日供水能力1000立方米,总投资达300余万元,在尚未落实资金的情况下提前启动,今年1月8日开工,4月30日就正式通水。三是严格目标管理。我区把饮水安全工作作为“十大惠民行动”的重要内容,纳入区级相关部门和乡镇的综合目标,一月一督查,两月一通报,严格考核,逗硬奖惩。

(二)创新机制,增加投入。我区饮水不安全人口量大面广,单位水方成本高,单纯依靠国家投入难以实现建设目标。我区通过跨行业学习、借鉴项目建设先进经验,积极创新机制,增加建设投入,确保工程实效。一是开放市场,多元投入。朝天、中子等乡镇供水站由企业投资;羊木、曾家、东溪河等乡镇供水站由区城乡供水总站投资管理;沙河、大滩等乡镇供水站由个体业主承包和投资经营;其他乡镇供水站以乡镇投资为主体,由乡镇水务农机站经营。二是协会自治,村民投入。组建“用水户协会”,由受益农户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议定投资投劳、占地调整、建后管理等事项。三是联合投资,滚动发展。如中子供水站建设,区水务农机局与中子机修厂签订投资协议,明确投资收益分配办法。四是建立争取国家补助竞争机制。借鉴广安市农村公路建设的做法,搭建公平竞争平台,实行国家补助项目基层申报、区级评审、择优选择,把“谁积极支持谁”的政策落到了实处。五是积极推行“BOT”投资模式。一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由于管理不善、年久失修、无法使用,即由当地有经济实力的农户与当地村、组签订协议,投资改造经营,计收水费,经营满一定年限后再无偿移交给村组。六是化解纠纷,企业帮建。对采矿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积极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发动企业帮建,减少资金差口。如西北乡龙凤村、大滩镇光辉村农村饮水工程就由企业帮助建设完成。

(三)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一是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抓好高氟水地区饮水安全的同时,也兼顾解决因经济发展而引发的用水突出的矛盾。二是坚持城乡统筹,协调推进。统筹解决乡场镇和农村用水矛盾,实行场镇供水工程供区向附近农村延伸的办法,以集镇补农村,以集镇带动解决农村。三是坚持统分结合,引(提)蓄配套。将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水利设施、农户微水池、水窖建设相结合,确保农民常年用水需求。四是坚持以质量为本。规划因地制宜、因户制宜,优化工程设计方案,把设备使用寿命、运行成本充分融入工程的规划、设计,确保质量,降低成本。

镇水利站工作总结篇10

关键字:泵站、技术改造、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余姚市陆埠镇地处姚东,半平原半山区,有平原稻区面积22000亩,地形南高北低,吴淞高程在3~12米之间,西接梁辉镇,北靠姚江,东接河姆渡镇(车厩),南边靠山连接陆埠72岙山区,总集水面积约15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70000人(其中外来人口近20000人),总耕地面积27103亩,山林面积110749亩,历史以来由于地形条件的复杂,是易涝易旱的低产畈地区,是阻碍本镇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发展“一优二高”农业的基础条件。建国来,历届党委政府,为改善我镇自然条件,先后建造了排涝站16座,装机1097KW,山塘水库120座,江塘15KM,水闸30余座,翻水站4座,装机340KW,机埠250余座,装机2500余KW,以及沟渠路等大小农田水利工程,总装机达4000KW,总水利投入数十亿元,按照工程需求分布在全镇各个不同地段,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镇抵抗自然灾害能力。

一、排涝站概况

1、我镇从1976年开始,先后建造了16座排涝站(其中:28ZLB-70轴流泵10座,装机800KW,38WZL-118污工泵5座,装机275KW),140轴流泵一座,装机22KW,10座28ZLB-70轴流泵,由于这些排涝站大多都建于70年代,运行时间长,设备老化,效率低下,效益衰减,致使技改前洪涝灾害频繁,已严重制约本镇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根据泵站老化程度,排涝效果,以及国家、镇财政的承受能力,采取分期实施的办法,逐年加以更新改造,以提高其综合效益。从1996年开始排涝站改造,经市水利局统一规划列项,用了5年时间把全镇10座28ZLB-70轴流泵全部改造为38WZL-118污工泵排涝站。我们根据改造后的试验、观测,对沙浦、下江渡2只排涝站,进行了效益探讨和综合分析如下:

2、沙浦、下江渡排涝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备陈旧,运行不可靠(沙浦站当时已无法运行),更换配件难,获取原厂配件更难,替代产品精度难以保证,加上配电设备老化,遇抗洪排涝时常跳闸等故障发生,由此导致维修难,工作量大,设备完好率低。

(2)流量不足。沙浦、下江渡排涝站,由于运行时间长,水泵老化,泵体磨损严重,加上叶轮等配件精度不高,出水流量明显不足,抗灾能力下降。

(3)耗能高,效率低。沙浦、下江渡排涝站均为28ZLB-70轴流泵,配用80KW电机,因其排水位设计过低,致使总扬程高达3~4米之间,而实际扬程在0.5~1.2米之间,导致水泵效率低下,耗能又高。

(4)水工建筑物建造标准低,泵房破损严重,周围环境差,配电设施等不符合现行有关电力规范要求。

二、泵站技改措施

1、泵房土建及环境改造:沙浦、下江渡排涝站,地理位置较低,地面高程仅3.0米,28ZLB-70轴流泵建造深度更低,基础面在吴淞高程0.2米,水泵叶轮在吴淞高程1.0米,而我们河底高程一般在1.3~1.6米之间,所以泵房内淤积特别严重。首先我们进行泵房清淤,再用浆砌块石和钢筋混凝土抬高基础1.2~1.3米之间,拓宽进出水渠,同时结合河道疏浚,以及进水口按照拦污栅,外江安装拍门等配套设施工作,改善排涝环境。

2、低压配电系统改造。沙浦、下江渡排涝站配电板内电气设备均系陈旧或老化,部分电压表、电流表、换相开关等已失灵;电力线路等按新的技术规范和要求,有一定距离,为此,必须进行系统的更换和改造,来确保安全运行,提高泵站运行保证率。

3、机泵改造。沙浦、下江渡排涝站原是28ZLB-70轴流泵,配套动力80KW,直接传动装置,耗能高,排水效率低,其原因主要是:(1)扬程浪费,设计扬程过高;(2)水泵结构复杂,精度难以控制,且已运行20~30年,叶轮、橡胶轴承、下轴等部件磨损严重和自然老化,并且是维修难、配件难。为此,必须对现有泵站进行更新改造。

4、水泵选型:市水利局、机电站,针对泵站改造的形势和要求,实行因地制宜,进行了反复比较和技术论证,确定选用38WZL-118圬工泵,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水泵选型、统一制造、统一安装、统一补助的原则下进行。

5、设计扬程确定。改造后使用38WZL圬工泵是一种扬程低0.5~1.8米之间,排水量大的高效节能泵。为此,我们要尽可能控制起排水位,沙浦、下江渡的地面高程为3.0米,而2000年外江的最高水位为4.56米,水泵的设计要求在叶轮面淹水30cm为起排水位。为此,我们考虑水泵的安装高程是泵站改造技术的要点,既要保障农田不积水,又不要使扬程遭到损失,确定为吴淞高程2.70米。

三、泵站改造后的成果分析

1、增加了排水流量。沙浦、下江渡排涝站技改前的排涝额定流量各为1.3M3/S,而实际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仅为1M3/S,并经常损坏,难以保证排涝时间。经过技改后,排水流量各为2M3/S,近翻一翻,相对为减轻内涝、抢排时间缩短一半。

2、降低了能源单耗。据沙浦、下江渡泵站技改前后扬程及运行情况的观测统计,在流量大幅度增加近一倍的情况下,电动机运转电流反而平均下降35%,能源单耗下降3.16倍,以每站平均年排时间为10天,计240小时。由此推算,技改前每万方排水成本为90.30元,而技改后的每万方排水成本为28.6元,每站年可节约电费18720度,节约电费、工费9360元,全镇10座改造泵站可节电18.72万度,节约电费、工资9.36万元。

3、农业受灾减少损失。2012年“8.7”(海葵台风)洪水,全镇按往年受灾情况分析,要有15000亩农业田不同程度受灾,受灾类型划分:一类5000亩为重灾区,每亩减灾50公斤,按晚稻价每百公斤300元折算,每亩减少损失150元,计75.00万元;二类10000亩为轻灾区,每亩减灾20公斤,按同样价格每亩减少损失为60元,计60万元,合计农业受灾减少损失210万元。

4、社会效益显著。沙浦、下江渡排涝站抵御了2012年“8.7”50年未遇的洪水侵袭,姚江水位超历史最高水位达4.56米,由于姚江江塘建设后防洪标准提高,挡住了洪水,排涝站设备完好,经历了5天5夜连续排涝,设备运行正常,使包围圈内4500户农户、40000人口(包括外来人口)免遭内涝危害,工业生产以及全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证,使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