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本科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1 05:41:32

数据库本科论文

数据库本科论文篇1

[关键词] 郑州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 G25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6-71-3

Investigation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Digital Resource Construction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Library

Shang Xinli Liu Qianyu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450001)

Abstract:Based on website access,the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digit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Library from the aspects of purchasing digital resources, self-establishing digital resources,others digital resources and so on. By investigation,the digit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has been in scale to some extent in Zhengzhou University library,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laces needing improvement.

Keywords: Zhengzhou University;library;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1 引言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担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图书馆数字资源在保障高校教学和科研等信息需求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主要指:图书馆引进、自建或受赠的、拥有磁、光介质或网络使用权的数字形态的信息资源。

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用访问网站的方法。具体为:从“郑州大学网站主页”[1]点击网页左侧的“图书馆数据资源”,进入图书馆主页后,选择“数据资源”、“特色资源”,点击进去即可浏览和使用图书馆的各类中文、外文的数据库等多种数字资源。

3 郑州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

郑州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购进数字资源,包括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报纸和随书光盘等;二是自建数字资源;三是其他类型数字资源。

3.1 购进数字资源

郑州大学图书馆购进的中文数据库有55个,外文数据库47个。这些数据库可分为四种类型:综合类数据库、理工类数据库、人文类数据库和医学类数据库。

3.1.1 综合类数据库

3.1.1.1 中文综合数据库。目前,郑州大学图书馆的中文综合数据库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超星电子图书、书生电子图书数据库等(见图1)。其中,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最多,总量约7 000多种;万方约6 400种;维普期刊有12 000种,但大多是内部刊,核心期刊不多;三个平台有80%~90%的内容是重复的。

由图1可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以及维普期刊资源平台是读者访问量最多的三个数据库,并且中国知网的访问量要远远高于其他中文数据库。通过访问中国知网[2]发现,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文献内容丰富种类齐全,数据库界面简单明了,搜索系统容易操作,可以进行文献、参考文献、被引作者、中图分类号等多方面搜索。

3.1.1.2 外文综合数据库。郑州大学图书馆的外文综合类数据库有:Elsevier Science Direct电子期刊数据库、Springer电子期刊、电子图书数据库、Wiley 电子期刊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牛津电子期刊数据库、ProQuest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JCR(期刊引证报告数据库)以及中科院JCR期刊分区表。

3.1.2 理工类数据库

3.1.2.1 中文理工类数据库。郑大图书馆理工类全文数据库有: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国泰安高频及金融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其中,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是目前国内数据最全面、算法最准确、系统最稳定、使用最便捷的研究数据库,是为实证研究、模型检验等提供支持的数据平台。

金融数据库包括中国股票市场交易数据库、中国证券市场指数研究数据库、中国封闭式基金研究数据库、中国开放式基金研究数据库、中国证券市场基金评价研究数据库、中国债券市场研究数据库、美国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研究数据库。

3.1.2.2 外文理工类数据库。郑大图书馆购进了16个外文理工类数据库。

其中,文摘索引数据库有:Web of Science (SCIE、CPCI-S)、EI(工程索引)-compendexWeb、INSPEC(英国科学文摘)、ProQuest博硕士学位论文文摘库(理工卷)PQDT-B等;全文数据库有:Nature8种电子期刊、Science Online数据库 、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IEL)数据库、AIP(美国物理联合会)电子期刊、APS(美国物理学会)电子期刊、ACS(美国化学学会)电子期刊数据库、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电子期刊、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全文期刊数据库、SIAM(美国工业和应用数学学会)全文期刊数据库、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电子期刊数据库、IOP(英国皇家物理学会)出版社期刊。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在外文理工类数据库资源中访问量第一,它包括三个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cience)。科学引文索引(SCIE)作为世界知名的“三大索引”之首,收录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领域超过170多个学科最优秀的学术期刊,期刊总数超过8 600种,可查数据年限从2001年至今;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Science(CPCI-S),专门收录世界各种重要的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会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的会议文献,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可查数据年限从2004年至今。

Web of Science数据库页面也与其他外文数据库不同,它的页面采用中文布局,搜索方式通俗易行,更符合国内科研人员搜索文献的习惯,老师和学生比较容易找到所需文献资源。

3.1.3 人文社科类数据库

3.1.3.1 中文人文社科类数据库。中文人文社科类全文数据库有:人大复印资料(人文社科)、E线图情、国研网数据库、中国资讯行、北大法宝。文摘索引数据库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其中,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是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编选的百余种《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物的电子版,汇集了1995年以来国内报刊公开发表的人文社科学学术研究成果的精粹,论文选自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国内公开出版的4 000多种核心期刊和报刊,涵盖政治,哲学,经济,文化教育,文学史地学科范围。E线图情数据库是图情专业的数据库,收录了大量关于图书情报的文献数字资源,囊括了图书馆事业领域中人物、理论、技术、产品、市场、协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国研网数据库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向各级领导者、研究人员和投资决策者提供经济决策支持的权威的信息平台。国研网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强大的专家阵容为依托,全面整合了中国宏观经济、金融研究和行业经济领域的专家资源及其研究成果。郑州大学图书馆购买了国研网中的六个研究报告数据库,分别是:《国研报告》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金融中国》报告数据库、《行业经济》报告数据库、《世界经济与金融评论》报告数据库和《高校管理决策参考》数据库。

中国资讯行数据库:中国资讯行(China InfoBank)是香港专门收集、处理及传播中国商业信息的高科技企业,其数据库建于1995年,内容包括实时财经新闻、权威机构经贸报告、法律法规、商业数据及证券消息等,分12个专业数据库。该数据库较为适合经济、工商管理、财经、金融、法律、政治等专业使用,是了解中国经济环境、商业社会动态,掌握宏观经济走向,洞悉微观市场信息不可或缺的助手。

3.1.3.2 外文人文社科类数据库。图书馆购入的人文社科类外文数据库有: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Web of Science)、Business Source Premier(BSP)商管财经类全文数据库、JSTOR(历史、外语、文学)、Emerald管理学(含图书馆学)全文期刊库、HeinOnline数据库等。其中,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是ISI核心的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之一,是SCI的姊妹篇,是全球知名的专门针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技文献引文数据库,其内容覆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心理、地理等50多个的研究领域的、最优秀的3 100多种期刊。SSCI是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可查数据年限从2006年至今。

3.1.4 医学类数据库

3.1.4.1 中文医学类数据库。中文医学类数据库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该数据库收录了1978年至今1 800余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以及汇编、会议论文的文献题录740余万篇,新增1989年以来中文参考文献386余万篇,全部题录均进行主题标引、分类标引,同时对作者机构、发表期刊、所涉基金等进行规范化加工处理,支持在线引文检索,辅助用户开展引证分析、机构分析等学术分析。

3.1.4.2 外文医学类数据库外文医学类数据库有:BMJ Learning、BMJ英国医学会期刊全文库、Clinical Evidence临床实证、Micromedex药学数据库(含医学影像图片库、事实型数据库)和Ovid医学数据库。

3.2 自建数据库

郑州大学图书馆自建数据资源库有:学科导航数据库、郑大文库、郑州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郑州大学河南文献数据库。其中,后三个是与郑州大学图书馆文献有关的数据库,建库工作是对已有的馆藏文献进行扫描,没有对文献进行深层次加工,并且其内容信息量少,而且没有更新。

3.3 其他数字资源

3.3.1 开放获取资源。郑州大学图书馆提供的开放获取资源库有20个,其中大部分是各国专利资源库,也有一些医学、科技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文献资源。

3.3.2 特色资源。特色资源是指反映本地区、本单位资源特色的信息总汇,具有鲜明的专业学科特色与地区特色。郑州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主要有:珍善本图书书名、核心期刊查询、河南地方文献、期刊导航、随书光盘系统、多媒体课程等。其中,国外核心期刊收录截至2013年,国内期刊大多到2014年;多媒体课程资源,大多为理工科计算机专业课程。

4 结语

综上所述,郑州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类型比较全面,且具有一定的规模。

第一,引进的数字资源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数据库类型,有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报纸、学位论文、科技报告等。由于电子期刊具有出版周期短、更新快、使用方便等特点,并且收纳了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一直是图书馆重点引进的数字资源类型之一[3]。其中,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是购进的最重要的两个中文数据库。而电子图书以其传播速度快、易获取、阅读方便、保存成本低、易携带等优势,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也成为图书馆重点引进的对象。目前郑州大学图书馆馆引进的图书类数字资源主要有超星电子图书和书生之家电子图书,基本满足了读者对中文电子图书的需求。外文数据库方面,使用率比较高的有Springer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等数据库。与购进的中文数据库相比较,外文专业性数据库明显多于中文专业性数据库。

第二,在自建数据库方面,郑州大学图书馆建立了本馆的特色文献数字化资源库、本校的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教学资源数据库等。但是,郑州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首先,图书馆购进的中文数据库主要是综合性数据库,专业性数据库引进的比较少;其次,购买的外文数据库,几乎都集中于英语语言,相对其他国家的语言文献就有了缺失,这导致了数字资源不全面的现象。因此,图书馆在购进中、外文数据库时,要综合考虑数据库的使用效率,尽量满足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学习需要,从而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第三,自建数据库数量较少、质量也不高,其中硕博士论文数据库和河南地方文献数据库网页无法打开。自建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体现,应该重视其建设。郑州大学图书馆要充分利用一切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本馆、本校特色数字资源和馆藏文献数字化,建设本馆、本校和学科专业的特色数据库。

参考文献:

[1] 郑州大学图书馆数据资源网页[EB/OL].http:///D-Database.aspx?sid=3d4e9cbd-0a72-407a-8b6c-478750

c7b919,2013-12-10.

数据库本科论文篇2

关键词: 图书馆 特色资源数据库 内容和功能 解决方案 问题

自有特色资源数据库创建与安全系统可以帮助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统一成符合国际标准格式的电子资源,再进行数据加工和加密处理后在图书馆网站上完全,或者以光盘介质拷贝,供特定范围内用户进行使用。

一、特色资源数据库的主要特点

特色数据库是指依托馆藏信息资源,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处理、存储,并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将本馆特色资源数字化,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资源库。其主要特点如下。

1.数字版权保护:控制复印、打印、非法传播、可控二次传播。

2.先进的曲线显示技术,高保真原版原式,包括复杂图标、公式等。

3.先进的文件压缩技术,占用系统空间少。

4.导入导出功能:兼容各种通用元数据,可导出XML标准格式数据。

5.全文检索:支持对文本格式电子资源的全文检索。

二、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内容和功能

1.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内容结构

(1)选题。为了避免重复建设,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在进行馆藏特色资源数字化前,必须进行市场调查、科学论证、确定主题。应优先选择利用率比较高、用户需求大的,而且具有本馆特色的馆藏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根据本校确立的重点学科,选择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利用价值的相关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以满足科研需要。

(2)动态信息库。依托功能齐备、技术先进的学科专业网站,采用对网络信息(虚拟资源)的动态链接,以达到及时报道、与学科相关的最新动态信息的目的。

(3)导航库。对本校重点学科专业建立导航库,内容包括该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学者、电子出版物、产品、学会、协会等方面的网址。

(4)学位论文库。内容包括全文收录的本校学士、硕士、博士毕业论文,重点应放在后两种。

(5)文献信息库。建成国内外重要科技期刊论文全文库。期刊论文技术含量高、内容新颖、出版周期短,及时报道学科的研究动态,反映该学科领域的前沿发展水平,应集中力量抓好该库的建设。

(6)会议论文库。采用各种渠道,积极搜集、整理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的相关论文及其摘要,予以全文报道。

(7)成果库。集中展示本校建校以来教学、科研的优秀成果,特别注意反映最新成果和信息;展示国内外最新科学技术发展动态、科研成果,帮助教学、科研人员系统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水平,把握科研方向,避免重复性研究。

(8)专家库介绍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情况,特别要注重对本校有突出成就人物的宣传报道,借此扩大本校的知名度。

(9)法规、专利、标准库。主要包括国际上各行业及国际组织颁布的学科最新标准;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索引,各行业标准、产品标准、规范和国内外的专利文献。

(10)学科专业书目库。主要内容是相关中外文公开出版或内部发行的图书、教材目录。

2.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基本功能

(1)纸质文献数字化,并进行图像处理和文字识别。

(2)文档格式转换:支持DOC、DOCX、PDF、EPS、JPG、TIF、TXT、PA、PS2、S72、S92、S10和扫描文件。

(3)支持文档的拆分、合并功能。

(4)进行源数据标引、分类、目录制作、多媒体连接等深度数据加工。

(5)支持图片的加工,可以对图片进行编辑。

(6)内容加密,使之无法被随意拷贝、打印、散发。

(7)支持文本资源添加水印功能。

(8)支持电子资源的字段检索、全文检索、全面检索和关联检索。

(9)支持网络、光盘,并可进行各种统计。

(10)加密入库健全管理引擎,授权限定范围内的用户下在阅读。

(11)提供FAQ、新闻、公告栏,论坛等辅助功能。

三、特色资源数据库的解决方案和存在的问题

1.特色资源数据库的解决方案

(1)文字识别全文OCR软件支持对扫描的图像文件进行文字识别,生成文本文件。具有超强的识别核心,可以识别简体繁体字感到功能,识别的语言应该能包括中文简体、繁体、英文、日文、韩文、自动版面分析能力应该要加强,减少手工操作量。

(2)格式转换。格式转换是将其他格式的文件转换成CEB格式的文件。文件格式可以是电子档,如DOC、PDF、S2、S72、PS、WPS等,也可以是经过整理驯熟模块整理成册的纸张扫描文件。

(3)资源加工。对文档的元数据进行标引,系统中内置中图法,要实现能直接录入分类编码或者分类名称快速定位分类号,可以通过鼠标点击分类书进行分类工作。

(4)任务管理。管理员将源数据标引、目录制作、分类、连接制作4个任务分配给不同操作员,每个操作员只能看到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同时管理员可以统计分析各操作员的任务完成情况,便于进行管理。

(5)数据局审核。文档制作的质量检查人员可对元数据标引、分类、目录制作、多媒体进行检查复核。

(6)网上。将制作好的书卷全到网络上,供广大读者进行查询、检索、借阅、供管理员进行推荐、上架下架、下载量统计等多种管理平台。上载文档时可以对文档进行加密,从而达到防止二次传播,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

2.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存在的问题

(1)克服自建数据库类型单一化的缺点,适当增加自建数据库全文的检索内容。针对自建数据库建成后利用率较低的现状,我校图书馆首先应对用户进行实地调查,征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对自建数据库的使用情况进行需求性调研,然后再增加全文、图片、视听等检索内容,以改变自建数据库类型单一化的局面。

(2)加大特色数据库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以提高现有数据库的利用率。建设特色数据库,不是为了迎合潮流,其最终价值在于应用,应用的前提首先是被读者了解。

参考文献:

数据库本科论文篇3

关键词: sql server;科研管理;权限管理;存储过程;触发器;事务。

科研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高校势力的重要指标,高校作为重要的科研机构,如何对学校大量的科研信息进行高效、安全的保存、处理、统计、加工等管理操作,将日常的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建立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进行科研管理工作是每一个高校必由之路。系统功能的分析与数据的结构关联及使用都首先反映在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是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设计中的一项核心工作,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必须以数据库为中心,建立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方法、步骤、技术等如下:

1 系统需求分析

高校科研管理所设计的事务非常繁杂,涉及到校科研处、各个系的科研管理以及个人对科研信息的查询统计等。所设计的系统既要有利于科研处的监督管理又要有利于各个系及教师的分工协作。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校科研处科研管理、院系(或部门)科研管理、个人科研信息查询、校级科研项目整体信息管理。可以划分为科研信息维护、科研信息查询与统计、科研信息报表、科研信息分析、校级课题申报、审批、合同签定、结题、其它处理等操作;其中科研信息应细分为学术论文、著作、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奖励等信息。

2 用户需求分析

由于本系统是直接面向网上办公的,必须适应所服务环境的各类操作人员,主要包括学校科研处、各院系(或部门)、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

2.1 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

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只能按姓名来浏览个人的科研信息、进行统计打印,个人的科研信息(论文、著作、项目成果等)必须提交本部门审核入录。

2.2 各院系(或部门)

各院系(或部门)主要职责是对本部门员工的论文、著作、项目、成果、奖励等信息进行审核后输入到本系统数据库中,查询本部门在某时间内的科研信息、统计科研情况、打印相关资料等,同时对本部门的错误录入信息进行修改和维护。

2.3 科研处

主要管理本校的员工信息、论文、著作、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成果、科研奖励等常规工作,同时,管理校级课题的申报、审批、合同、检查、结题等管理,同时,监控系统运行和各部门的情况。

3 数据库设计及关键技术实现

3.1 数据库表创建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将系统的实现直接定位在更好的适合各层次人员的需求和操作,系统的所有初始化数据均采用界面录入的方法,由各类人员分工完成。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笔者将科研人员基本信息、论文信息、科研项目信息、成果信息、获奖情况信息等作为系统的初始化数据,为个人和院系查询、统计、打印,科研处操作、加工、管理、集成等工作提供基本的数据平台。主要数据表格设计如下:

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姓名,性别,职称,出生日期,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学历,学位,工作时间,所在部门,备注)。

论文信息表(序号,论文名称,刊物名称,刊物类别,刊物级别,主办单位,作者,职工号,发表时间,刊号,备注)。

论著信息表(序号,著作名称, 图书编号,著作类别,出版社,学科类别,作者,职工号,出版时间,版次,备注)。

科研项目表(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项目类别,完成单位,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立项时间,拟定期限,经费金额, 是否鉴定,鉴定时间,鉴定单位,备注)。

科研成果表(序号,成果名称,成果类别,成果经费,完成时间,负责人,完成单位,是否投入生产,经济效益,备注)。

科研奖励表(序号,获奖人员,项目名称,奖励名称,授予单位,时间,备注)。

校级项目管理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课题名称,负责人,所在部门,职务或职称,联系电话,申报表,申报时间,申报经费,是否批准,批准日期,批准经费,合同时间,合同内容,是否结题,结题时间,鉴定技术负责人,项目成果效益,备注)。

校级鉴定专家表(序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备注)。

在上述表格中,加下划线字段代表主键,加双划线字段代表外键。其中科研人员信息表之所以选择(职工号,姓名)作为主键,考虑到姓名经常作为查询、操作条件,并在相关表中作为科技人员的重要描述和限制;为了避免数据录入的无序状况,数据库表之间建立了严格的参照完整性,并且对所有表都分配了操作权限,并将错误信息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科研人员信息表、论文信息表、论著信息表通过“职工号”建立参照完整性关系,在录入论文、论著时,作者必须是本单位职工,如果科研人员信息表不存在该员工,便给出错误提示,提示检查是否是合法职工,如果是,便可以在科研人员信息表中添加该员工信息后录入论文、论著信息,否则,拒绝录入,“职工号”又为组合查询提供了连接条件支持;同时将科研项目表、科研成果表、校级项目管理表中“负责人”和科研人员信息表中的“姓名”建立主键、外键参照完整性关系,校级课题的申报负责人也必须是本单位某部门的职工;获奖人员,必须是科研人员信息表中某一职工;将校级鉴定专家表和校级项目管理表通过“鉴定技术负责人”、“姓名”建立参照完整性管理,限定了鉴定技术负责人必须是本校专家表中的专业人员;所有表的主键设置都加上“姓名”字段,目的是为了符合人们的常规习惯,常以某个专业人员姓名作为操作、查询条件,科研人员信息表与其他相关表格建立参照完整性为了限制科研、论文、论著、成果、奖励等信息的科学合法性,同时有利于统计和查询;只有完善的参照完整性,才能使得数据库中数据具有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3.2 存储过程的设计

存储过程是transact-sql语句的集合,它是实现事务或业务规则的极好途径,是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存储与执行的。使用它,可以大大减少网络传输流量,提高应用程序性能和安全性,而且由于它只在第一次执行时被优化、编译。因此,使用存储过程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应用程序的实现难度,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效率。存储过程的设计一定要符合逻辑业务规则和要求,根据实际,对一些常规、频繁使用的查询、插入数据操作使用存储过程来完成。以下操作可以考虑使用存储过程来完成:

① 对系统的初始化数据时录入各种基本信息操作。

② 查询个人、部门科研信息时的查询操作。

③ 科研处的其他常规操作。

下面以查询部门科研信息为例介绍存储过程使用方法,在此查询某一部门的论文、论著信息。描述代码:

create procedure 论文论著

    @a char(20)

    as

    select 姓名,论文名称,刊物名称,刊物类别,刊物级别,发表时间,备注

    from 科研人员信息表,论文信息表

    where 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论文信息表。职工号 and 所在部门=@a

    select 姓名,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备注

    from 科研人员信息表,论著信息表

    where 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论著信息表。职工号 and 所在部门=@a

 

其它操作不再做列述。从提高执行效率、提高安全性、共享性方面考虑,尽可能多的使用存储过程来提高数据库的整体性能。

3.3 触发器的使用

使用触发器来实现表间的数据自动操作,提高系统效率,校级鉴定专家表中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科研人员信息表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人员,在输入或修改科研人员信息时,只要是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人员,就可以自动添加到校级鉴定专家表中,该操作可以使用触发器来实现,代码描述如下:

create trigger ptz

    on 科研人员信息表

    for insert,update

    as

 

insert into 校级鉴定专家表(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备注) select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部门,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 职称职务,备注)。

from 科研人员信息表,其中,校级鉴定专家表中的序号是自动生成的标识列。

同时,可以用触发器来检验校级项目负责人是否在科研人员信息表中,其中,用事务以验证合法性以控制该项操作是否完成。

代码描述如下:

create trigger check1

    on 校级项目管理表

    for insert

    as

    begin tran

    declare @a char(12)

    select @a=负责人 from inserted

    if ( select count(*) from科研人员信息表where 姓名=@a)=0

    begin

    print '负责人不合法'

    rollback tran

    end

    commit tran

 

其它类似操作不做描述。

在设计中,坚持使用触发器实现尽可能多的实现前台操作,不仅提高了操作效率、更提高了代码的安全性和共享性。

3.4 数据库安全设计

网络的安全非常重要,从数据库级、服务器级和应用程序级综合考虑,在科研管理系统中要根据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不同的初始化菜单。在本系统中,数据库的安全主要通过数据库的存取控制机制实现的。首先定义各类管理人员的操作权限即角色,其次定义数据库登录,最后依据用户权限表将登录分配为相应的角色。由于人员的复杂性,角色分为三个层次:科研处级别、二级部门级别、普通教师级别。用户属于某一角色,即使用户职务调动时,对用户增删,不影响其他用户的操作,只是角色中用户数量的变化。建立专门的系统使用权限表来记录用户和权限,同时也兼容部门设置信息,对不同部门分配相应的权限和账号,科研处是最高管理级别部门。

为了进一步保护数据库,建立备份数据库服务器,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和复制,本系统数据库主要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工具进行设计,它具有强大的管理、安全、登陆、网络支持功能,且可以和其它数据库进行转换,是一种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符合设计要求。

4 结束语

该系统数据库主要适用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数据库系统,设计中从整体考虑,建立严格的参照完整性和科学数据库结构,将存储过程、触发器应用到数据库设计中,加大了后台的功能和效率,对数据库的安全进行分级、分类设置和管理,提高了数据库的安全访问能力;它的数据冗余少,具有更高的数据一致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结合前台开发工具和平台,可以实现强大的功能设计和系统实现。结合本校实际已经开发了一个实用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并被科研处立项。

参考文献

[1]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数据库本科论文篇4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特色数字资源知识库;电子资源

1.数字图书馆概念与涵义

1.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从字面上理解,图书馆藏资源数字化即为数字图书馆。这其中包括图书资料的数字化,文献资料的数字化,视听资料的数字化等。

从理论上讲,数字图书馆就是通过技术和产品的集成,把当前大量文献资料载体数字化,读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数字图书馆是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紧密结合的产物。

目前,我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主要包括电子图书、音像资料等多媒体信息资源以及中文网络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试用和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库的部分资源。这些电子资源有通过购买(放在本地)获得,也有通过图书馆自己制作获得。也有通过远程访问他人已有的资源(一般需购买)来获得。

1.2 什么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涉及到数字信息资源的生产、加工、储存、检索、传递、保护、利用、归档、剔除等全过程,是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以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以数字化的各种信息为底层,以电子商务为管理方式,以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为支撑,以宽带高速网为传输通道。

目前,国内很多学校图书馆都引进了大批网络数据库,开通了数字化资源系统或网站。具体如下:一是注重新型媒体文献的入藏工作,包括网络数据库和目前以CD-ROM为主导存储技术的各类型数据库、光盘文献、教学软件、音像制品等。二是利用网上信息资源虚拟馆藏,建立图书馆的虚拟性馆藏。三是知识组织工作,包括网上信息的标引与组织,进行网络信息导航以及新信息的自动生成。四是加强各类型数据库建设,包括书目、文献、索引、事实、全文等数据库。五是将馆藏特色文献转为数字资源。

2.我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现状

当前数字资源建设已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资源是学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物质保障,图书馆如何顺应数字革命的潮流,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是学校图书馆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随着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趋势,我校数字资源收藏日益增加,特色资源库建设的特点为一是馆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包括传统馆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和数字化产品的购买与收藏;二是网上数字资源的馆藏化,主要是有目的,有选择的收集、整理和存储网络信息资源。

为了更好地为全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文献保障,我馆加强了对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力度。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我馆已购买的数据库资源

2.1.1 电子光盘等音像资料

有随书光盘、磁带、各专业光盘等共2888种。

2.1.2 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

以立足于紧密结合我校教学、科研实际和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目前我馆引进了《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学术期刊库总库中的十个专辑,涉及到工程科技、基础科学、中等教育等各个专业。基本满足了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求。

2.1.3 Apabi数字图书馆

Apabi数字图书馆收录了丰富的国内外电子图书共3400多册。

2.2 为我校开通试用的数字资源

2.2.1 万方数据库的试用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包括科技信息子系统、商务信息子系统和数字化期刊子系统三个部分,累积有几十个数据库。我馆两次开通了《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试用。该数据库收录全国“211”重点院校、中科院系统、社科院、医科院、农科院、工程院等重点精选博硕士论文,其中“211”高校和中科院系统学位论文收录占95%以上。目前全国90%以上的高等院校均订购万方数据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2.2 超星数字图书馆的试用

超星数字图书馆由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设文学、历史、法律、军事、经济、科学、医药、工程、建筑、交通、计算机和环保等。

2.2.3 读秀数据库的试用

读秀学术搜索后台是一个海量全文数据及元数据组成的超大型数据库。它能够为读者提供260万种图书、6亿页全文资料等一系列海量学术资源检索及使用。

2.2.4 煤炭数字图书馆的试用

专门针对煤炭工业和安全生产提供文献和信息需求的的数字图书馆,涵盖了煤炭、安全生产两大专业的2类7个数据库。是煤炭系统的丰富站外馆藏数字资源。

3.我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问题分析

我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发展迅速,但在数字资源建设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3.1 数字资源建设人才匮乏

我校图书馆尽管引进了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的人才,但由于传统图书馆管理机制问题,造成职位不固定,后续人员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技术性、专业性、连续性等认知不足,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2 电子光盘资源利用率低

由于光盘数据量小、访问不便捷等原因,造成了一些有价值电子资源的长期无人问津。

3.3 没有自建的特色数据库

到目前为止,我校引进了丰富的中外文数字资源库,而总结起来只有3个大的数字资源库,而自建的特色数据库尚且没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3.3.1 技术人才缺乏建库步履维艰

建设特色数据库需要有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能够熟练开发数据库检索。其中包括建设数据库的专业人员,熟练掌握数据库检索知识技术,在读者服务工作中胜任数据库宣传、应用指导的馆员团队。目前图书馆馆员的素质远远达不到这些要求。

3.3.2 建库经费投入难以持续不断

开发和建设特色数据库,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投入是持续不断的,不仅初建时需要有较大的投入,而后期维护、利用、完善方面的经费投入更为关键。就目前学校图书馆来讲,一是要面对纸制出版物价格日益增长情况下的此类大众化资源需求;二是要面对学校评估、教学和科研迫切需求下的电子资源数据库建设,有限的经费使图书馆望库兴叹。

3.4 数字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不稳定

学校图书馆本是为师生服务的机构,是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数字资源建设是学校图书馆新生的资源配置部分,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显现其效果,其影响力在建设初期相对于传统纸本馆藏是比较微弱的。如我馆曾对全校教师做过一次煤炭数字图书馆试用开通一个月后的问卷调查。虽然经统计使用的效果还不错,但是在调查问卷后发现,70.6%的读者不赞成购买。分析原因,一是图书馆在宣传上力度不够,调查显示经常访问图书馆主页的不多,因此只是在图书馆主页上作宣传是不够的,应多途径进行宣传,定期不定期的举办数字资源的使用培训讲座。让读者充分了解本馆的数字资源。二是在开通数据库资源试用期间,使用人数不够多,使用者大部分是面临有科研项目和写论文的教师使用。大多数教师对数字资源了解甚少,面对浩瀚如海的数字资源,不能熟练掌握文献检索方法,影响其进一步使用数字资源。三是传统观念影响,认为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建设数字图书馆不如完善纸质馆藏更直观有效。这就使得学校图书馆不能坚定其对数字资源建设后续投入的信心,当其他更硬性投入需求出现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终止或减少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这种不稳定的资金投入方式,可能会造成一些必要数字资源的不足。

4.建设特色数字资源数据库的引进和开发

对学校图书馆人才的引进和资金的投入都是外在条件建设,需要合适的时机的就可以实现。而自建数据库的建设是需要图书馆内部自身的建设,所以,加强自建特色数据资源库的建设成为首要任务。为此,做好特色数字资源库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4.1 集中精力搜集具有某种优势的信息资源

如今利用网络办公、做科研的较多,可以收集本校师生论文、著作,建成相应的数据库,也可以将有价值的电子光盘资源做成本地镜像,建立一个特色数字资源知识库链接在图书馆主页上,提供给读者检索,这都是是构建特色数据库的一个可行方法。同时收集相关收录和被引用情况,既能反映出学校科研的水平,又能提升服务层次,更好地显示出本馆数字资源的特色。

4.2 建立学科导航数字资源知识库

学校图书馆的重点学科文献相当丰富,文献内容的广泛性、系统性、连续性,有利于重点学科数据库的建设。例如,北京林业大学的林木育种数据库、清华大学的建筑数字图书馆等,都与本校的重点优势学科紧密相连。所以,可以根据重点学科、重点课题,提供定性、定量的专题报告和论点汇编,从而建立学科导航数字资源知识库。

在建设学科特色数据库之前,应该对本校学科进行调研,因校制宜。首先充分了解、熟悉学科内容以及发展,从而确定要建设学科数据库的类别,努力建设反应本校特色的学科数据库。其次,对本专业的馆藏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特色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加工,日积月累,渐渐地形成具有学科优势、系统完善的学科特色数据库体系。再次,学科特色数据库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图书馆应做好长远规划,通过学科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保障服务,从而促进我校的精品课建设。

5.在学校图书馆中建设特色数据库的意义

通过建设学校特色数据库,把广博的数字资源中的部分相关资源按一定的规律挖掘出来,可以大大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对于学校来讲,拥有优秀的特色资源数据库有助于建立自己的知识品牌,在相关领域树立核心地位,也可以提高自身重点学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6.结论

在数字图书馆时代,数字资源建设是学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自身出现的若干问题,只有以建设学习型图书馆为目标,以自身馆员队伍为核心力量,在立足建设本馆特色数字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数字资源配置方式,才能有效地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快捷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周云峰,罗志会.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0(5):07-09.

[2]杨梅岭.浅谈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8):194-196.

数据库本科论文篇5

1系统需求分析

高校科研管理所设计的事务非常繁杂,涉及到校科研处、各个系的科研管理以及个人对科研信息的查询统计等。所设计的系统既要有利于科研处的监督管理又要有利于各个系及教师的分工协作。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校科研处科研管理、院系(或部门)科研管理、个人科研信息查询、校级科研项目整体信息管理。可以划分为科研信息维护、科研信息查询与统计、科研信息报表、科研信息分析、校级课题申报、审批、合同签定、结题、其它处理等操作;其中科研信息应细分为学术论文、著作、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奖励等信息。

2用户需求分析

由于本系统是直接面向网上办公的,必须适应所服务环境的各类操作人员,主要包括学校科研处、各院系(或部门)、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

2.1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

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只能按姓名来浏览个人的科研信息、进行统计打印,个人的科研信息(论文、著作、项目成果等)必须提交本部门审核入录。

2.2各院系(或部门)

各院系(或部门)主要职责是对本部门员工的论文、著作、项目、成果、奖励等信息进行审核后输入到本系统数据库中,查询本部门在某时间内的科研信息、统计科研情况、打印相关资料等,同时对本部门的错误录入信息进行修改和维护。

2.3科研处

主要管理本校的员工信息、论文、著作、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成果、科研奖励等常规工作,同时,管理校级课题的申报、审批、合同、检查、结题等管理,同时,监控系统运行和各部门的情况。

3数据库设计及关键技术实现

3.1数据库表创建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将系统的实现直接定位在更好的适合各层次人员的需求和操作,系统的所有初始化数据均采用界面录入的方法,由各类人员分工完成。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笔者将科研人员基本信息、论文信息、科研项目信息、成果信息、获奖情况信息等作为系统的初始化数据,为个人和院系查询、统计、打印,科研处操作、加工、管理、集成等工作提供基本的数据平台。主要数据表格设计如下:

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姓名,性别,职称,出生日期,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学历,学位,工作时间,所在部门,备注)。

论文信息表(序号,论文名称,刊物名称,刊物类别,刊物级别,主办单位,作者,职工号,发表时间,刊号,备注)。

论著信息表(序号,著作名称,图书编号,著作类别,出版社,学科类别,作者,职工号,出版时间,版次,备注)。

科研项目表(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项目类别,完成单位,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立项时间,拟定期限,经费金额,是否鉴定,鉴定时间,鉴定单位,备注)。

科研成果表(序号,成果名称,成果类别,成果经费,完成时间,负责人,完成单位,是否投入生产,经济效益,备注)。

科研奖励表(序号,获奖人员,项目名称,奖励名称,授予单位,时间,备注)。

校级项目管理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课题名称,负责人,所在部门,职务或职称,联系电话,申报表,申报时间,申报经费,是否批准,批准日期,批准经费,合同时间,合同内容,是否结题,结题时间,鉴定技术负责人,项目成果效益,备注)。

校级鉴定专家表(序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备注)。

在上述表格中,加下划线字段代表主键,加双划线字段代表外键。其中科研人员信息表之所以选择(职工号,姓名)作为主键,考虑到姓名经常作为查询、操作条件,并在相关表中作为科技人员的重要描述和限制;为了避免数据录入的无序状况,数据库表之间建立了严格的参照完整性,并且对所有表都分配了操作权限,并将错误信息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科研人员信息表、论文信息表、论著信息表通过“职工号”建立参照完整性关系,在录入论文、论著时,作者必须是本单位职工,如果科研人员信息表不存在该员工,便给出错误提示,提示检查是否是合法职工,如果是,便可以在科研人员信息表中添加该员工信息后录入论文、论著信息,否则,拒绝录入,“职工号”又为组合查询提供了连接条件支持;同时将科研项目表、科研成果表、校级项目管理表中“负责人”和科研人员信息表中的“姓名”建立主键、外键参照完整性关系,校级课题的申报负责人也必须是本单位某部门的职工;获奖人员,必须是科研人员信息表中某一职工;将校级鉴定专家表和校级项目管理表通过“鉴定技术负责人”、“姓名”建立参照完整性管理,限定了鉴定技术负责人必须是本校专家表中的专业人员;所有表的主键设置都加上“姓名”字段,目的是为了符合人们的常规习惯,常以某个专业人员姓名作为操作、查询条件,科研人员信息表与其他相关表格建立参照完整性为了限制科研、论文、论著、成果、奖励等信息的科学合法性,同时有利于统计和查询;只有完善的参照完整性,才能使得数据库中数据具有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3.2存储过程的设计

存储过程是Transact-SQL语句的集合,它是实现事务或业务规则的极好途径,是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存储与执行的。使用它,可以大大减少网络传输流量,提高应用程序性能和安全性,而且由于它只在第一次执行时被优化、编译。因此,使用存储过程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应用程序的实现难度,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效率。存储过程的设计一定要符合逻辑业务规则和要求,根据实际,对一些常规、频繁使用的查询、插入数据操作使用存储过程来完成。以下操作可以考虑使用存储过程来完成:

①对系统的初始化数据时录入各种基本信息操作。

②查询个人、部门科研信息时的查询操作。

③科研处的其他常规操作。

下面以查询部门科研信息为例介绍存储过程使用方法,在此查询某一部门的论文、论著信息。描述代码:

CREATEPROCEDURE论文论著

@achar(20)

as

select姓名,论文名称,刊物名称,刊物类别,刊物级别,发表时间,备注

from科研人员信息表,论文信息表

where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论文信息表。职工号and所在部门=@a

select姓名,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备注

from科研人员信息表,论著信息表

where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论著信息表。职工号and所在部门=@a

其它操作不再做列述。从提高执行效率、提高安全性、共享性方面考虑,尽可能多的使用存储过程来提高数据库的整体性能。

3.3触发器的使用

使用触发器来实现表间的数据自动操作,提高系统效率,校级鉴定专家表中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科研人员信息表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人员,在输入或修改科研人员信息时,只要是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人员,就可以自动添加到校级鉴定专家表中,该操作可以使用触发器来实现,代码描述如下:

CreateTriggerptz

On科研人员信息表

Forinsert,update

As

Insertinto校级鉴定专家表(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备注)Select(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部门,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备注)。

From科研人员信息表,其中,校级鉴定专家表中的序号是自动生成的标识列。

同时,可以用触发器来检验校级项目负责人是否在科研人员信息表中,其中,用事务以验证合法性以控制该项操作是否完成。

代码描述如下:

CreateTriggercheck1

On校级项目管理表

Forinsert

As

begintran

declare@achar(12)

select@a=负责人fromInserted

If(selectcount(*)from科研人员信息表where姓名=@a)=0

begin

Print''''负责人不合法''''

rollbacktran

end

committran

其它类似操作不做描述。

在设计中,坚持使用触发器实现尽可能多的实现前台操作,不仅提高了操作效率、更提高了代码的安全性和共享性。

3.4数据库安全设计

网络的安全非常重要,从数据库级、服务器级和应用程序级综合考虑,在科研管理系统中要根据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不同的初始化菜单。在本系统中,数据库的安全主要通过数据库的存取控制机制实现的。首先定义各类管理人员的操作权限即角色,其次定义数据库登录,最后依据用户权限表将登录分配为相应的角色。由于人员的复杂性,角色分为三个层次:科研处级别、二级部门级别、普通教师级别。用户属于某一角色,即使用户职务调动时,对用户增删,不影响其他用户的操作,只是角色中用户数量的变化。建立专门的系统使用权限表来记录用户和权限,同时也兼容部门设置信息,对不同部门分配相应的权限和账号,科研处是最高管理级别部门。

为了进一步保护数据库,建立备份数据库服务器,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和复制,本系统数据库主要采用SQLServer数据库管理工具进行设计,它具有强大的管理、安全、登陆、网络支持功能,且可以和其它数据库进行转换,是一种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符合设计要求。

数据库本科论文篇6

关键词关键词:数据库原理;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2016803

应用型本科是高校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结构需求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而形成的一种定位,它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突出特征,并以服务行业及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教育目标。我国研究型大学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已有几十年经验,基本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但应用型本科教学还是一片新天地,有待于不断探索。

1“数据库原理”教学现状及分析

与数据库应用的日益普及相对应,“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类课程也是高校的重要课程之一[1]。目前该课程不仅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而且是很多非计算机专业(如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甚至是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

据笔者收集查阅本科高校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的结果来看,各高校不仅在内容上选取的知识体系相差极大,大多数高校的教学大纲虽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知识体系上依然是重理论,轻应用。如有的高校为“数据库原理”课程设置了64课时,其中只有8节实训课;有的高校将该门课程设置为48课时,主要讲述“数据库原理”理论。目前各高校“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大致相近,大都依据指定的一本教材,按编排顺序进行课堂教学和实验,在学期末进行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课程实际上未能担当起其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重任,普遍存在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2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2.1以企业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课程教学体系

对本地企业进行广泛调研,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开发员等相关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列出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对工作态度的要求等,再根据职业情境和职业能力的同一性原则,对其共同点进行归纳,形成数据库课程体系。

2.2根据专业特色选取教学内容,确定知识体系

通过广泛调研,建立“数据库原理”课程内容构建的指导思想,即以“实践、综合和应用”为核心[45], 以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内容选取上遵从如下原则: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②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拓展高新知识;③加强系统性、完整性;④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3]。

2.3课程内容动态化,构建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机制

保持对行业需求与对数据库前沿技术的及时响应,课程内容中及时引入新的数据库技术,解决教材、教学大纲的滞后性问题,避免“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做明天的工作”的弊端。

3教学改革若干措施

3.1数据库相关课程安排

“数据库原理”及相关课程安排如图1所示。

本课程的综合性较强,先修课程有《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等,其课程所涉及的一些理论、算法、思想和方法是本课程的重要基础。

后续课程有《高级数据库课程》(可以设置为选修课)。要深入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内部结构,以开发出高效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需要学习和研究高级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将数据库的学习分为两门课程的好处是,不打算致力于DBMS研究的学生可以仅学习第一门课程,然后可以将数据库技术应用于他们所进入的计算机科学的任何分支。

平行课程有《数据库课程设计》和《软件工程》。《数据库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工程》与《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数据库设计作为整个系统分析设计中的一环,可以考虑将数据库设计部分的实践环节和软件工程的实践环节结合起来进行。

3.2建设课程网站,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辅助教学

课程网站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基本资料部分;二是辅助教学部分。

课程网站的基本资料部分包括“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各种教学文件和资料,如:课程简介、教师简介、电子教案、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多媒体课件、参考资料、与本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链接等。

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部分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辅导和师生交流互动。课程网站不仅具有多媒体素材库,以及供学生或教师参考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课程录像等,而且包括在线讨论、答疑和网上测试的试题库,能开展网上学习、讨论、作业、辅导、答疑、实验、测试等。

3.3优化教学内容,内容组织突出“以用为本、学以致用、综合应用”

根据课程内容构建的指导思想,我们采用在ORACLE数据库平台上讲授“数据库原理”的方式,精心规划了适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课程内容,从实际工程的角度,介绍了应用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理论、ER图、SQL语言等设计技术,以及解决数据库应用管理系统方面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该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能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又能使学生全面掌握数据库的应用方法,可以迅速投入实际工作。

3.4改革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宏观上以软件企业开发项目过程为导向,结合引导文教学法(让学生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我能干),微观上采用任务驱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两个真实项目:教学演示项目是“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实训项目是“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以典型模块为单位分解原有知识体系,打破思维定势,不求内容面面俱到,而求可以在项目的典型模块完成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第一次上课时,教师全面展示这两个项目的全部功能,让学生明白学习本课程后要达到的目的,再结合课时分成—个个典型任务,每次课都结合—个或多个任务展开教学。每次按照“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相关知识和技能—任务实施—学生模仿—小结”为脉络展开教学,在任务分析时安排几分钟时间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听课时能结合学习重点,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起来,顺利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目的。

改革前后课程教学的内容、学时对比如表1所示。

例如,数据库的范式理论,在传统教学中多是用5~6学时在关系数据理论章节讲解,需要讲清楚函数依赖、关系模式设计、模式分解原则、分解方法和范式理论等,许多同学反映很难理解,有的费了很大功夫记住了三范式的定义,在实际中却不会使用,或很少自觉地使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提出“评审数据字典”的任务,根据评审清单要完成“数据库设计是否达到三范式”的检查项目,在讲解设计问题时,针对“奖学金表”来阐述数据冗余带来的更新、插入、删除异常,再告诉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很好的理论指导“数据库范式”,然后以案例的方式介绍三范式理论,等学生掌握理论后再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理论解决问题。“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实操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

3.5加强课程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67],理论知识必须在实际操作中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对实训教学重视不够,导致实训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改革课程的实训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应加大实训课时的分配比例,至少达到实验课和理论课按1∶1的比例分配课时。其次,实验教学内容的选取是实验教学的关键,教师应按照课程内容设计系列上机实验,内容间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层次性,涵盖数据库设计工具、数据库安装、数据库开发、数据库管理各个环节。为此,教师在每次实训课前必须切实做好各环节的准备工作,准备好实训报告、起点代码(如需要编程)、参考代码和演示视频等。实训报告应明确实训目的与要求、实训任务、训练要点、实现思路及步骤等,学生完成实训任务后,应记录实训结果。同时在辅导学生实验时,教师应以引导为主,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随时注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3.6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培养与提高并重

在课堂内无法达成所有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在课后研习相关教学内容和自学相关书籍,具体内容包括:ORACLE的安装、采用JAVA语言进行数据库编程,以及开发C/S结构和B/S结构的信息系统等。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由教研室组织成立课程的兴趣社团[8],具体活动包括:定期举办数据库前沿知识讲座、请资深开发人员进行经验报告、举办数据库技术主题竞赛及到一些大中型企业参观学习等。

为了便于学生课外学习,还需加强“数据库原理”课程资源建设,包括课程论坛、数据库技术行业最新动态信息和网络课程等。

“数据库原理”学习与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结合可以提高学习的目标性和主动性,学校推荐学生参加的证书考试有:ORACLE OCA认证、全国等级考试(数据库技术)三级考试。等级考试的通过,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为将来就业创造了更多机会。

3.7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科研课题包括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鼓励和吸收成绩优秀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 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推动科研,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横向课题采用“企业外包项目”模式,以学院联系、教师联系或学生联系的方式,承接企业数据库应用系统外包项目,不仅能使参与学生获益,还可依托这些真实项目,对学生进行真实项目的训练。

4教学改革初步成效

通过近五年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我院在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成果、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产学研合作、招生就业、社会声誉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4.1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职业素质、自学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与申优答辩,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素质、自主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一系列专业竞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学们积极参加广东省软件设计大赛,各团队选手经过多方调研,认真查找资料,参赛题目都极具特色,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多次荣获广东省“高校杯”软件设计大赛一、二等奖等。

4.2师资建设方面,师资队伍素质获得显著提升

通过近五年的课程改革与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任课教师不仅具备数据库开发与管理能力,还能对数据库应用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开发。我院共有20人次接受了微软Ata公司的教师培训,并获得了相应的授课证书,提高了专业师资队伍的素质,掌握了科学先进的课程体系、新颖独特的多模式教学方法、以项目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其中,一位教师被评为南粤教坛新秀,三位教师被评为学校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

4.3教材建设方面,出版的教材被列为“2009 年计算机教指委优秀教材”

2009年10月,课程主要教师出版了《数据库应用与开发教程( + SQL Server)》,该教材由铁道出版社正式出版,被列入“2009 年计算机教指委优秀教材”系列教材。全书坚持理论够用实用、实践第一的原则,采用实例方式讲授了使用和SQL Server 2005进行数据库系统开发和应用的知识,能够较好地满足项目教学的需要,符合本课程的设计思想和要求。教材中采用了一个浅显易懂的学生管理系统作为案例项目贯穿全书,其内容并不是简单地解释厂商系统的功能和命令,也不是单纯的理论讲授,而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逐步解决来学习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该教材由浅入深,由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通过问题牵引,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该教材在传统数据库教学思想之外融入了现代的新平台、新技术,不但保留了其他教材的优点,又增加了具有活力的新内容,跟上了当今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步伐,并配有完备的实验项目,使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和校外计算机软件开发平台的发展同步。

4.4产学研合作方面,与多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为使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与社会相适应,与计算机人才市场保持同步,我院注重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其中与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南方软件园、广东远光软件、广东同望、广东省电子邮政局等三十多家IT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有效保障了学生实习,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帮助,对教师了解行业动态、判断技术发展趋势也有很大帮助。

5结语

本文分析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改革思路,并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外辅导和与科研相结合等方面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由于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应经常进行教学研究讨论,不断探索实践,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君.对数据库原理课程实践环节的探讨——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J].中外教育研究,2009(4):7071.

[2]胡选子,谢存喜.高职院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20):8889.

[3]吴晓义,唐晓鸣.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指导思想与校本特色[J].高教探索,2008 (4).

[4]马龙海,范忠宝.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好行业性应用型本科院校[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11):7882.

[5]牛金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11):2931.

[6]陈伟.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研究,2009(4):111113.

数据库本科论文篇7

关键词: 建设类 高校 特色库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信息时代的信息数量是以链式裂变反应般的速度增长的,而各个高校特色信息资源库(以下简称特色库)是各个高校的学科专业馆藏信息资源和电子网络特色资源的集中所在,它能体现出图书馆馆内的馆藏特色,也能构建一个具有本校特色的可共享的文献资源及电子资源信息资源库,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对信息查找和检索的需求。笔者因对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课题“构建建设类高校特色信息资源库”进行课题研究,带领课题组对调研的建设类高校图书馆网页进行搜索、搜狗和百度搜索引擎、QQ 群及微信群等方式,对全国33所建设类高校图书馆特色库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其中包括15所本科院校、12所高职院校和6所民办院校。在此基础上对建设类高校特色库的构建工作进行了探索。

二、建设类高校图书馆特色库建设现状

(一)调研数据分析

特色库建设。本次调研的33所高校图书馆中有67个建设类数据库,其中本科院校有41个,占61.9%;专科院校有26个,占38.1%;6所独立院校没有建设类数据库。由此可见,建设类本科院校图书馆对特色库比较重视,基本都建有特色库,专科院校相对较弱,但也在积极进行特色库的建设,独立院校图书馆只有三所有图书馆网页,无任何特色库,是特色库建设的盲区。

各馆的特色数据库数量分布不均匀。调研显示建设类本科院校图书馆共建有41个特色数据库,其中以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自建数据库最多,有10个。建设类专科院校图书馆共建有26个特色数据库,其中以江苏建筑学院图书馆的自建数据库最多,有7个。这说明建设类院校图书馆在特色数据库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数量分布并不均匀。

大部分建设类高校都建有不同类型的特色数据库。从数据库的类型分布可以分成五种类型:本校馆藏资源数据库、地域特色资源数据库、附书光盘数据库、本校建筑学科特色数据库、教研数据库等。其中“学校资源数据库”占37.8%,“建筑学科特色数据库”占21%,“地域特色资源数据库”占4.2%,“附书光盘等多媒体资源数据库”占11.5%,“馆藏刊资源数据库”占25.2%。

从特色数据库的内容来看,大部分建设类院校图书馆都自建了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其中普遍建设的特色数据库有学科导航库、教学科研成果和毕业论文数据库。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清华大学学位论文服务系统”和“清华大学学生优秀作品数据库”、北京建筑大学图书馆的“学报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另外有一部分学校主要是本科院校的自建学科特色数据库,如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艺术与土木工程资料库”、山东建筑大学图书馆的“建筑特色馆藏图书书目数据库”、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的“建筑专题库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建筑历史图书库”、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中国建筑数字图书馆”等。还有少部分建设类高校自建了地域特色库,如湖南大学图书馆的“湖南民俗数据库”和“书院文化数据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贾平凹文学艺术专题库”、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的“闽台建筑文化专题数据库”、浙江大学图书馆的 “浙大文库”、重庆大学图书馆的“三峡文库”等。

建筑学科专业特色库不明显。从所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课题组所调研的33所建设类高校特色库中具有明显建筑学科的数据库并不多,建筑学科专业特色不明显。仅占21%。特色库的主力军本科院校也仅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有真正的具有建设学科专业特色的特色库。

(二)存在的问题

建设规模受限。与其他综合类院校图书馆相比,建设类院校由于专业过于专一而受到限制,造成了选题类型较为单一,大多数建设类图书馆对特色库选题主要集中在本校特色文献资源、学科导航、学位论文和毕业设计、随书光盘数据库、电子图书等方面。还有一些特色库建设规模小,信息量少,仅仅是一次开发,缺乏二次甚至三次开发。没有充分体现本校特色。

开放性不够造成数据共享利用率较低。据调研,大部分特色库只为本单位或系统服务, 只有在校园网里才能检索到,人为的限定了特色库的访问权限。如在江苏建筑学院图书馆检索查找特色数据库“JALIS三期工程子项目建设情况”时, 页面明确显示非校园内网无权限使用,这样违背了信息资源共享原则。

建设特色不明显,未完全反映出本校的建筑学科专业特色。据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具有明显建设学科特色的数据库不多,内容集中在本校馆藏资源、学位(毕业)论文、学科导航和光盘数据库等方面,专业特色不突出。

三、建设类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探索

(一)充分利用行业特色共建共享

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建设类院校,其图书馆特色库理应成为具有鲜明建设学科专业特色、满足教学和科研人员需要、为建筑行业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库。建筑类院校图书馆应根据本校学科专业特色和不同读者的要求,提供功能强大且具有个性化服务的建设类学科特色的数据库,在进行特色库建设时,可借鉴数字图书馆共享域云服务平台方式和联合建库模式等,这样就充分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提高建设类高校特色库的利用率

笔者认为既然建库的目的就是要让读者充分利用特色库的数据资源,提高利用率是特色库持续前进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利用率可以通过几种途径:第一,加强各馆交流和相互借鉴;第二,针对不同类型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使用同一种建库软件平台,防止重复和低水平建设;第三,开发辅助功能,如教授和反馈功能,教授读者数据库的特色、内容、范围、更新周期、检索方法等,建立数据库使用反馈系统;第四,大力宣传推广,使其能够及时被发现和使用,可以通过传统的海报宣传,也可利用网络宣传。

(三)开放权限,注重维护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33所图书馆有一些在系统开放性上显得过于保守, 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网站及特色库外网无法访问,有些图书馆校外用户要进行身份验证,只有少数图书馆的特色库对外开放。因此图书馆必须要秉持开放的理念,合理利用技术对数据库开放和维护,在不违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积极开放权限,采用不同用户级别访问不同数据库内容的方式。

(四)行业联盟

行业联盟是各行业和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如今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也建立起省际联盟和馆际联盟,建筑类院校图书馆也应与时俱进,与行业结盟,共建共享。各建设类院校图书馆应善于利用这些联盟体,在联盟机制下统一思想和统筹行动,制定特色库建设的长远规划与建设实施方案,这样既可避免重复建设又可解决建设类院校图书馆的人力、技术、平台等难题,提高特色库的建库质量。

(五)注重专业管理人才的配置和培养

特色库建设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较高的图书信息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图书馆应配置高素质的馆员,确保特色库建设与管理的高质量、高水平与高效率。与此同时还要对现有的馆员分层次的培养,以满足特色库最基本建设的需要和特色库建成后服务的需要。

(六)读者共建

读者共建是将馆员为中心的建库模式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的建库模式,如与本校重点学科专业系部合作,让专业老师按照各学科专业的学科内容收集数据信息,并按学科专业特色分门别类地筛选,在这个过程中可吸收高年级的计算机水平和专业水平较好的学生协助完成数据信息的初选和录入工作,这样既节省了建库的成本,又可以避免因馆员的知识结构不全面影响特色库的建设。

(七)统一标准规范建库,制定评估体系考核

在特色库建库时应严格遵循CALIS在特色库建设方面制定的一系列标准规范,在数据格式上应以国际和国内标准为依据,建立兼容性强、标准化高的特色库。同时应在特色库数据信息的筛选、编目处理、服务平台、应用系统、基础设施、更新和维护等方面制定评估体系进行考核,从而在质量上给予保障。

(八)重视知识产权问题

特色库建设的数据在加工整理时,大部分都要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因此在建库时必须对作者的知识产权特别加以保护,遵守版权法所限定的范围。

(九)修正、更新和维护数据

任何产品都需要维护,特色库也不例外,对特色库的维护能提高其正常运行,保证其安全协调地运行。特色信息资源会有错误和过时,修正数据能保证数据的质量,定期更新特色库数据能保持其数据的新颖性,使读者获取最新信息。因此特色库数据的修正、更新和维护是特色库不断提高质量、促进特色库持续发展的必要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佳.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研究[J].图书馆,2014(03):36- 38

数据库本科论文篇8

基于UW-Madison图书馆列出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数据库,对北京大学图书馆和浙江大学图书馆收藏情况进行比对,厘清国内数据库收藏的总体现状,为CASHL下一步的数据库协调和引进工作提供事实依据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核心数据库 CASHL 引进 比较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CASHL管理中心项目“新信息环境下CASHL资源与服务拓展设计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以下称UW-Madison)成立于1848年,是威斯康辛大学系统的旗帜性学校,也是一所驰名世界的集文、理、农、法、医、商等学科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学。从ESI数据库的评价情况来看,威斯康辛大学有20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的行列,其中社会科学(综合)总被引排名居全球第8位[1],经济与商业列第16位[2]。UW-Madison列出了各个学科的核心数据库(core databases),通过对核心数据库收藏情况进行比较,能更迅捷地发现在数据库收藏方面国内与国外的差距,为下一步数据库的引进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核心数据库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库的类型越来越多,数量日益庞大,质量参差不齐,受用户欢迎程度的差异也很大。为了便于读者查找经常使用的数据库,有些图书馆将那些使用量大、利用率高的数据库从众多的其他数据库中区分开来,以“常用数据库(popular databases或者most used databases)”栏目列出,旨在提高这些数据库的显示度,节省用户查找的时间。但国内外图书馆鲜见核心数据库的提法,主要原因是数据库的信息量大,包含的信息内容繁杂,涉及的出版物类型较多、数据种类多样,通常出现图书、期刊、会议录、教材等文献资源、实验操作、在线课程、视频资源等信息跨界的情形,即便是单一类型的期刊数据库,其中的期刊也存在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的情况。

UW-Madison的数据库导航将各个学科数据库划分为core databases 和also helpful,说明核心数据库的提法还是存在的,只是业内比较谨慎。关于数据库的评价,国内外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指标体系,通常要遵循整体性、针对性、代表性、可比性等原则[3]。一般来说,数据库的评价主要依据用户对象和用户的利用信息,包括数据库的点击、检索、阅读、下载、评论、引文等,涉及学科和数据库的购买时间等相关因素。如果一定要区分常用数据库与核心数据库在内涵上的差异,笔者认为也就是两种提法的关注角度不同,常用数据库更多地聚焦于受众面广的综合性数据库,而核心数据库更多地倾向于受众面窄的专业数据库,某个学科的常用数据库实质上就是这个学科的核心数据库。因此,可以初步认为,核心数据库通常是学科类型相同或相近的核心信息机构必备的权威数据库,它们因为内容的前沿性、权威性而深受用户的欢迎。核心数据库的判定可以为某个学科的核心信息机构和高层次用户群提供指引性的信息,对该学科领域数据库的选择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2 UW-Madison核心数据库与国内高校的收藏情况分析

UW-Madison 图书馆[4]系统由Memorial Library (人文社会科学)、College Library (本科图书馆)、Steenbock Library (农业与生命科学)和其他13个成员馆 (档案、艺术、天文学、商业、化学、地理学、地质学、数学、音乐、物理、社会科学、社会工作、特藏)组成,还有法学、医学、工程学3个专业分馆。在《普林斯顿评论》美国大学学术水平/管理排名之2013年图书馆最佳院校排名中位列第12[5]。因此,该大学图书馆列出的核心数据库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笔者将UW-Madison图书馆列出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数据库与北京大学图书馆(简称北大馆)[6]和浙江大学图书馆(简称浙大馆)[7]收藏情况进行比对,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分析说明。

2.1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专题)核心数据库拥有情况分析

对比结果表明,除了经济学、新闻传播与修辞学拥有率相对较高外,北大馆其他学科都差强人意,特别是人类与考古学、参考工具、心理学、哲学、宗教、古典文学等拥有率均为零(见表1),这些核心数据库的缺失肯定会给某些学科的研究带来障碍。

2.2缺失数据库的重要性分析――以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为例

北大馆、浙大馆无论从文献资源的购置经费还是数据库的拥有品种来看,都处于全国领先的位置,再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图书馆的收藏情况,基本能反映国内数据库的订购现状。以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为例,北大馆和浙大馆拥有和缺失数据库的情况(如表2-表4所示)。

再浏览国内重点院校图书馆网站,除Education Research Complete数据库已经有厦门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图书馆订购外,其他基本可以认为国内缺失。这些缺失数据库(见表5)绝大多数为著名出版商旗下产品,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2.3因购买数据库版本不同而引发的资源完整性问题分析

北大馆和浙大馆购买的是Business Source Premier(简称BSP),收录年限为1965年至今,约收录了3 336种期刊索引及摘要,其中包括逾2 319种全文期刊及10 000余种非刊全文出版物。而Business Source Complete(简称BSC)是EBSCO最完整的商管财经全文数据库,收录年限为1886年至今,约收录了4 292种期刊索引及摘要,其中包括逾3 354种全文期刊和大量的财务分析报告。两者的差异如表6所示:

同样,北大馆和浙大馆购买的都是Academic Search Premier(简称ASP),而 Academic Search Complete(简称ASC)是ASP的完整升级版,截至2009年10月,ASC比ASP多收录2 976种全文出版物,包括了2 671种全文期刊(其中同行评审全文期刊2 323种)、272部专著、10种会议录、1种会议论文、7种研究报告、4种百科全书、11种报纸等[9]。

3 对CASHL数据库引进工作的建议

从1982年教育部设立 “文科专款项目”、20世纪90年代初高校自发的全国外文期刊协调网到2004年启动的“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建设,其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用有限的经费来最大限度地采集必要的文献资源,满足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作为全国性的唯一的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收藏和服务中心,购买与协调引进数据库是CASHL的一项基本工作。从2007年开始,CASHL先后出资购买JSTOR、PAO、ECCO、EEBO 4个全文数据库,引进了EAI(《美国早期印刷品》),组织完成了MyiLibrary电子书联盟采购,支持部分中心馆订购PsycARTICLES(APA美国心理学会期刊全文数据库)和Gale公司的Literature Resource Center(文学资源中心)数据库[10],较好地满足了部分用户的需求。但是,经与UW-Madison的核心数据库比较来看,很多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数据库我国都没有引进。因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以期对CASHL今后的数据库引进工作有所裨益。

3.1认真调研,通盘规划

课题组统计的美国8所院校收藏的人文社科类数据库都在1 000种以上,多的达到1 500种以上,而国内收藏最多的院校也就在400种左右,因此细致调研数据库的出版发行情况和国际一流大学的收藏动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只局限于数据库商的宣传和推荐。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再按轻重缓急进行全面的规划和部署,才能有的放矢,为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工作者提供综合性文献信息服务。

3.2合理使用经费,确保核心资源

作为未来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资源平台”,CASHL每年都从教育部得到一定的经费支持,如何科学地控制管理运行成本,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如何在用户使用习惯逐渐改变的情况下正确权衡书、刊、数据库等各种不同载体资源的购置比例等,是CASHL人亟待考虑的重大课题。在核心数据库缺失严重的现况下,每年保证引进若干个重要的数据库迫在眉睫。

3.3完善管理机制,发挥协调优势

CASHL是由项目管理中心和2个全国中心、5个区域中心以及10个学科中心共同组成的联合体。根据图书馆所处的位置确定中心的地位并划拨相应的经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地区的平衡,但对于资源的整体保障起不到相应的激励作用。如果本着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在数据库的采购上采取分摊、认领、经费配套的做法是否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4结 语

从某个学科核心用户群使用数据库的角度进行数据库的评价和选择,将给图书馆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购买数据库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当然,仅凭一所学校对数据库核心与否进行判定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今后还将就其与美国其他高校所购买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共同性进行比较以证明其所列核心数据库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Institution rankings in social sciences, general[EB/OL].[2013-09-10]. .

6. 北京大学图书馆数据库导航[EB/OL].[ 2013-10-25]..

数据库本科论文篇9

由于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技术信息服务日益普及,并且在社科信息服务领域中得以成功地运用,这就为建立现代化的历史信息资源网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得各种历史信息资源网络不断涌现。当前构建历史信息资源网络的目标在于,从历史教学信息资源利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历史教学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求达到最大的效益。

一、古籍文献资源数据库

我国古籍整理和研究领域引入计算机始于80年代初期,而真正的古籍数据化却始于90年代。最早利用光盘技术存贮古籍,并建立古籍全文检索系统的是港台地区。1984年7月台湾地区开始启动汉籍计算机数据库规划的实施,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努力,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1)“中央研究院汉籍全文数据库”。该库由中研院史语所、台史所、资讯所、文哲所、计算中心及国史馆共同参与制作。主要包括“二十五史”、“十三经”、“古籍十八种”、“诸子”、“古籍三十四种”、“大正新修大藏经”、“台湾方志”、“文心雕龙”、“佛经三论”、“新清史-本纪”、“古汉语文献”、“台湾文献”、“水经注疏”、“台湾档案”等在内的上亿字资料的数据库。(2)“简帛金石资料库”。该库是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文物图像资料室在着名秦汉史专家开义田的主持下建立的。它收集了大陆、台湾和日本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两汉镜铭集录》、《汉代石刻集成》等40余种全文资料,包括已经整理出版的先秦至魏晋的简犊、帛书、碑刻、官印等,还收录了相关的书目、索引等,总计约340多万字,内容极为丰富。(3)“古文书数据检索系统”。该库是台湾大学建立的一个含有台湾居民、台湾历史和台湾文化遗产等数字化历史资料和文献的数据库。它是以浏览方式使用的数字图书馆与博物馆,共有九项研究主题。其中的“古文书MetadataFormat数据库”已于1997年10月上网,具备了基本检索和浏览功能。收藏品数字化完成约3400件,其中2400件已输入Metadata,数字扫描1800件,还完成了人类学系240件典藏古契书的Metadata输入及全文建档,并已进行了数字化处理。(4)“古典文献全文检索资料库”。此资料库主机由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可直接连线查询,内容涵盖“十三经”、“二十五史”、“先秦诸子”、“朱子语类”、“明儒学案”、“全唐诗”、“四库总目”等。

自1988年起,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就开始从事中国古代文献资料库的建立。主要成果有:(1)“先秦两汉一切传世文献数据库”。该库收集了《战国策》、《礼记》等103部、约900万字的先秦两汉传世典籍,于1992年以光盘和书刊两种形式出版。资料库输入文献所据版本,均为旧刻善本,并经过研究人员重新点校,有助于历史学者们全面探讨中国上古历史文化的特质。(2)“魏晋南北朝一切传世文献数据库”。该库自1991年至1995年共输入文献近1000种,计约2400万字。其中经部文献149种(20万字)、史部正史类文献5种和子部释家类文献127种(共1000万字)、集部别集类文献64种(80万字)及《文心雕龙》、《曹植集》都收集入库。魏晋南北朝一切传世文献数据库有助于学者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之文学、哲学、历史及语言面貌。(3)“竹简帛书出土文献数据库”。该库自1994年至1996年,将已发表的12种,约140万字的竹简帛书出土文献,全部输入数据库,并以光盘形式出版。数据库采用北京文物出版社提供的释文,经研究人员重新点校,在视窗系统上,可以同时显示简帛图片和对照释文。(4)“甲骨文全文资料库”。该库是1996年中国文化研究所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协助下,将胡厚宣先生主持编纂的《甲骨文合集》13册释文、共86万字输入数据库。(5)“《文渊阁四库全书》数据库”。该库是由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文电子出版工程。它分为“原文及标题检索版”(167张光盘)和“原文及全文检索版”(183张光盘)两种版本。《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保持原书真迹的基础上,将书中具有检索意义的书名、作者、类目、标题以至全文中的字、词语全部数字化,从而给读者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检索、统计、整理和编辑的功能。这种古籍文献的数字化,为系统的、大规模的中华文化电子资源信息进入全球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国内古籍文献展现类型日趋多样化,尤其是古籍光盘数据库异军突起,使古籍文献利用进入了网络时代。计算机编制古籍索引取得了不少成果,这里主要介绍以下几种:(1)“中国古籍善本查阅系统数据库”。该库由上海图书馆主持开发制作。1997年上海图书馆开始计划用五年时间,将馆藏的17.8万册、500多万页的古籍善本书全文制作成光盘。该系统将属于国家一、二级文物古籍善本书(其中不少是海内外极为珍贵的孤本)的全文以图像形式录入数据库,并仍保留古籍原有形式。(2)“中国基本用典电子文库·国学宝典”。这是一套面向文史专业研究人员、以古籍文献为主要内容的全文检索数据库系统,由北京瀚海电子文献处理中心尹小林研制,于1999年投入使用。该文库共有8000多万字的各种中外重要典籍,其中中国经典名着约占80%,适用于各种家用计算机和便携式计算机,具有全文逐字检索、统计、摘录、打印输出、生成卡片、浏览等功能。“中国典籍库”收入“十三经”、“前四史”、“诸子”、“全上古文”、“明清小说”、“佛典”、“道典”等280多部古籍文献。(3)“《二十五史》全文检索系统数据库”。该库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教师、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人员袁林博士研制。1995年下半年,他组织人力,开始着手《二十五史》全文检索系统的建设,于1999年6月终告完成。《二十五史》全文检索系统的开发成功,对于众多文史工作者和历史教学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这是国内第一个较大规模的古籍全文数据库,在国际同类中文电子古籍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4)“《四库全书》原文电子版数据库”。该库由济南汇文科技开发中心历时三年多研制推出。该系统囊括了《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的所有文献,共计3万余册,200余万页。使用者不仅可以通过电脑阅读到原版的文献资料,而且能够方便地按书名、作者、盘号、书号和指定卷、册、页检索,还可以放大或缩小打印输出,并装订成册。《四库全书》原文电子版,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及国家信息中心联合举办的全国多媒体光盘评测优等奖及特别奖,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二、在线历史文献数据库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成熟,历史教学信息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取得明显成效。历史专业数据库以因特网为依托,将其知识内容根据专业知识结构进行分类整合,最大限度地集成历史专题信息资源数据库,通过支持多种用户检索的平台提供服务,为用户创造了十分便利的信息获取条件,形成了专业学科知识检索的网络数据库环境。这种在线数据库的使用,使信息动态数据更新快、效率高,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个性化服务。

美国Gale公司在我国推出以“资源中心”命名的在线数据库,主要包括有:(1)近50年来出版的着名参考书系列;(2)拥有学术期刊信息2,600多份,其中1,800多种提供全文检索;(3)可链接9,000多个权威网站和180万条书目信息。“现代历史信息数据库”是在Gale数据库的“资源中心”里的一个子数据库。该数据库是Gale公司组织由10个图书馆及历史专业的权威教授组成的专家团协助制作的,选取的文献源主要是20世纪以来现代历史的主题及事件。历史文献资源侧重点有三个方面:第一,亚洲历史方面围绕20世纪中国共产主义及东南亚革命的历史事件;第二,欧洲历史方面介绍20世纪决定国际关系及全球历史的事件,即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种族大屠杀。第三,亚非拉历史包括印度及非洲殖民主义的消亡以及拉丁美洲的政治及社会活动。这些历史资料被公认为世界上相应学科领域中最权威、最全面的参考资料,是研究世界现代史的科研人员和教学人员值得查阅的历史文献。

此外,OCLC数据库也是美国OCLC公司在世界上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最多的机构之一。1996年OCLC公司在清华大学设立了服务中心。OCLC公司拥有75个数据库,其中有30多个数据库可以全文检索,总计包括7,500种期刊的联机全文和3,000多种期刊的联机电子印象。全文检索的文章总数高达900多万篇。OCLC数据库对从事美国史的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的研究者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其中Article First、ECO(Electronic Collections On lined和Wilson Select Plus这三个数据库收集了大量的学术期刊,并提供相关论文的题目、作者和正文。使用者可以通过关键词、主题、着者、摘要、刊物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等多种方式查找所需的刊物和论文。ECO数据库中主要是浏览和检索该库收集的所有期刊;Wilson Select Plus数据库主要提供论文的全文;GPO数据库收集了1976年7月以来出版的与美国政府相关的各方面的文件,包含52万多条记录。使用者可以通过该数据库了解美国国会报告、国会听证会、国会辩论、国会档案、法院资料以及国防部、劳工部、总经理办公室等部门出版发行的文件。此外,该数据库还包括有World Almanac(世界年鉴),这是美国史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参考工具。

三、历史教学信息网络

www是当前Internet上最受欢迎、最为流行、最新的信息检索服务系统。它把Internet上现有资源全都连接起来,使用户能在Internet上已经建立了www服务器的所有站点提供超文本媒体资源文档。此外,www 不仅能提供图形界面式的快速信息查找,还可以通过同样的图形用户界面(GUI)与Internet的其他服务器对接。目前Internet网络信息资源正成为历史教学中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网上资源可以极大地丰富历史教学的手段、增强历史教学的效果和提高历史教学的水平。

1.通过搜索和浏览Internet网络检索历史教学信息资源

从“.cn”、“.cn”、“”这三大网站可以看到:第一,Sohu网站能检索到有关历史资料的网站3433个,相关的搜索点还有:中国历史、历史人物、历史论文、历史教案、历史图片。在社会科学栏目的历史索引类目中,有中国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史(大洋州史、欧洲史、非洲史、美洲史、亚洲史)、参考资料、地方史志、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民族史志、史学理论、文物考古、专门史、家谱、口述史、应用史学等几十个链接网点。第二,yahool(中国)网站可以检索到有关历史内容的网站4192个,相关的搜索点有中国历史分类同站2048个、历史人物分类网站512个、历史课件分类同站23个、世界历史分类同站239个。第三,sina网站能提供有关历史类的网站1399个。有关历史分类题材的网站有: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军事史、论坛与聊天、考古学、研究机构、史学理论、科技史、记事、博物馆与文物、历史人物、参考资料、通史、地域文化等等。

2.通过历史信息资源网页查寻历史资料

从网站可以搜寻到ccs.ncl.edu.tw网站。该网站能了解汉学整体的研究与发展、学术动态、专题研究计划、各种书目索引、学术研究论着和各项学术活动。该资料库包括的内容有:典籍国际汉学博士论文摘要、汉学研究中心典籍书目目录、明人文集目录及篇目索引、两汉诸子研究论着目录、经学研究论着目录、敦煌学研究论着目录、外文期刊汉学论着目录。同样在saturn.ihp.sinica.edu.tw/网站可以看到关于中国史、世界史、地方史、专门史以及史学论坛等方面的历史资料。其中在专门史栏目中就包括有: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妇女史、家庭史、儿童史、生活史、交通史、城市史、服饰史、文化史、思想史、道教史、佛教史、科学史、医疗史等专题史研究。这些网点中都有十分丰富的历史专题资料。

3.通过认识历史信息资源网站类型快捷获取历史教学资料

目前网络 上历史学科网站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其一是学术机构与公司合作建立的网站。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建的“中国历史文化信息网”网站)。这类网站一般有不少学术性专栏:史学动态、学术研究、史书评论、学科信息、历史论坛、专题讨论等等,有助于了解更多的学术动态和历史教学参考资料。其二是公司独立承办的网站。比如:北京报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办的“历史在线”网站(.cn)。这类网站可以检索到不少历史图片和历史地图,有助于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时对所需内容进行下载和打印。其三是网友个人建立的网站,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发烧友”创建的,比如:一个叫“小隐”的作者创建了“三只眼看历史”网站();另一类是中学教师个人创建的,比如:湖北省黄石八中历史教师刘金林创建的“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网”网站()。这类网站都是富有个性的,适用于学习型的历史信息资源网站。它们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以及了解更多的历史课外知识。其四是地方中学建立的网站。比如:晋江一中历史教研组创建的“春秋风”网站()。这类网站有各类历史参考试卷、同步教案和优秀课件,还可以帮助中学教师获得更多的历史教学法内容,同时网页还提供多方面的教学讯息和教学经验,是值得中学教师关注的历史教学网站。

网络环境使历史教学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渐成为现实。然而,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加大信息技术开发的力度,缩短用户在网上浏览的时间,减少无效的信息流量;(2)对历史教学信息资源还应作更深层次的开发,克服简单的信息罗列;(3)拓宽互联网上的历史资源环境,尽快在互联网中扩展历史教学信息资源传播的信息。愿网络资源能给研究型、教学型、学习型用户不断带来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袁林:“中国古代史研究数字化文献资源与利用”,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1.

2.于亭:“计算机与古籍整理研究手段现代化”,古汉语研究,2000.3.

3.王纯:“古籍数字化之趋势”,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4.

数据库本科论文篇10

[论文摘要]基于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分布状况,了解油田图书馆所处的网络 环境,针对油田图书馆科研读者的需求,设计知识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并阐释各功能模块的运行模式。 

石油勘探开发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的知识密集型行业。随着知识成为 企业 资本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石油企业在战略中重视并研究自己的知识管理已成为必然。目前国际上许多油气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寻求实施知识管理的办法,试图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以提高勘探开发决策水平,减小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增强企业实力,促进企业可持续 发展 。  

江汉油田勘探开发业务的开展基于现有的图书馆 文献 信息资源。搭建一个网络环境下开放的分布式知识共享平台,整合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构建知识资源的管理系统,促进相同区域和不同区域之间的知识交叉共享,引进外部的知识,对提高整个油田的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分布状态 

油田图书馆现有的知识资源由两部分组成:即纸本文献资料和数字信息资源。 

1.1 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资料 

截至2007年底,油田图书馆馆藏图书158,890册;各类期刊现、过刊53,000多册,以石油地质类图书和期刊为主馆藏。日常业务由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II)运行。 

ILASII系统不包含了传统的图书馆自动化业务,而且设计了征订订购系统、联机编目系统、专项服务系统、 电子 阅览室系统、预约/预借/闭架借书系统、联合目录管理系统、期刊目次管理系统、网上流通系统、我的图书馆等等,形成了一个大的系统家族。 

1.2 图书馆数字资源 

采用先进的 计算 机技术,让数字化文献在网络上传播、安全共享,对油田图书馆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主要数字资源包括自建电子期刊、自建数据库、引进数据库和因特网上的公共数字资源: 

1.2.1 自建电子期刊 

三新科技信息网于2001年9月25日正式开通。从2002年3月开始每周都有新信息上网。现已累计报道文献量达到900篇、330万字。其主要栏目有:①腾飞进军号:刊登有关领导的讲话和指示;②科技新视野:主要登载当今世界“三新”技术的最新动向和原始研究论文:③神州嘹望塔:主要登载国内油田、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及动向;④江汉科技城:报道江汉油田在勘探、开发和科研攻关等方面的进展情况;⑤网上读书城:登载《江汉石油科技》和《国外油气地质信息》的摘要供读者查阅;⑥创新金点子:选择性地刊登一些有关“三新”技术方面的读者来信或论文。 

1.2.2 自建数据库 

《江汉油田科技成果数据库》是由研究院开发建没的二次文献型数据库,是江汉油田图书馆文献、技术档案等信息部门以及各二级厂处、科研单位了解我局科技成果、开展科研工作、成果查新、信息检索的必用工具。 

《江汉油田科技成果数据库》收录了1973年至2005年江汉油田的科技成果,专业范围包括石油地质与勘探、石油物探、测井、钻井、油气田开发与开采、油气田建设工程、机械设备与自动化、油气田环保与综合利用等专业。约220万字。 

该数据库的检索路径有分类检索:主要按石油地质、石油物探、钻井工程、测录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地面建设、计算机应用、油盐化工等类别;关键词检索、课题完成人姓名检索以及综合性检索等检索方式。 

该数据库目前链接于江汉油田局域网可供8000多个用户直接查询。 

1.2.3 引进数据库 

江汉油田图书馆引进了《 中国 石油文摘数据库》、《国外石油文献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12个数据库。 

①中国知网 

江汉油田图书馆购买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本行业的理工A、理工B两专辑。开通了镜像站,月访问量约15000次,下载5000篇,该网信息量大,资料更新快,资料比较齐全,给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现在已成为科研人员的主要文献资料获取方式。 

②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 

江汉油田图书馆引进的第一个镜像资源,该馆根据油田科研生产的实际需求引进了 理学 和 工业 技术分类中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及地球 科学 。它的引进,填补了油田在学位论文信息方面的空白,给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工作又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撑。经过几年的运行,科研工作者对它的普遍反映是文章专业性、可 参考 能力强,由于它是作为一个镜像资源,所以它的访问速度也相当地快。访问量累计已达236030次,累计下载53600篇。 

③《中外石油文献数据库》 

该数据库包括《中国石油文献数据库》和《国外石油文献数据库》,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开发建设的综合性、二次文献型数据库。 

两库分别收录了中文期刊256种,外文期刊近200种(包括,英、俄、日、法、德等语种)。此外,还收录了会议论文、科研成果报告、学位论文、考察报告、技术讲座 总结 、专利、技术标准和科技图书等多种类型的中、外文文献。两库收录石油文献的专业范围包括石油地质与勘探、石油物探、测井、钻井、油气田开发与开采、油气田建设工程、海上油气勘探与开发、油气加工、油气储运、机械设备与自动化、油气田环保与综合利用以及石油工业 经济 和企业管理等石油工业12个专业大类。 

④《美国石油文摘数据库》 

该数据库由Tulsa(美国塔尔萨)大学编辑出版,是一个查找石油勘探开发有关文献和专利最权威的 英文 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包括: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钻井、油气开采、油藏工程和开采方法、管道及储运、生态学和污染、替代燃料和能源、辅助工艺和其他矿产品等。

⑤《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 

该数据库始建于1986年,是国家科技部指定的新技术、新成果查新数据库。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各省、市、部委鉴定后上报国家科技部的科技成果及星火科技成果。其收录成果范围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涉及化工、生物、医药、机械、电子、农林、能源、轻纺、建筑、 交通 、矿冶等十几个专业领域。《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数据的准确性、详实性已使其成为国内最具权威性的技术成果数据库。 

1.2.4 因特网上的公共数字资源 

因特网上的公共数字资源可免费获取,根据油田科研生产需要,主要以专利文献数据库为主: 

①《中国专利数据库》 

该数据库记录了1985年实施专利法以来的全部中国专利文献的全文,面向公众提供免费专利检索服务和全文提供服务。提供检索的内容包括中国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相关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书的摘要与全文。 

②《美国专利数据库》 

该数据库由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提供,可以检索并浏览美国专利全文。收录了1790年至今的美国专利,1790至1975年的专利只能通过专利号和现行美国专利分类号进行检索,1976年至今的专利可以通过多个检索人口进行检索。 

③《欧洲专利数据库》 

该数据库是由欧洲专利组织(EPO)及其成员国的专利局提供的,可以免费检索。在数据库中可以查到文摘、著录信息和说明书全文的国家有:欧洲专利组织(EPO)、法国、德国、瑞士、英国、美国、专利合作条约组织(EPO。可以查到文摘和著录信息的国家有:中国、日本。仅可以查到专利文献著录信息的国家有澳大利亚、俄罗斯、香港、印度、爱尔兰、奥地利、比利时、巴西、保加利亚、加拿大、古巴、丹麦、埃及、埃拉、非洲地区知识产权组织、欧亚专利局(EurasianPatentOffice)等。检索结果记录中可以得到的项目内容:发明名称、专利号、公开日期、发明人、申请人、申请号、优先权号、国际专利分类号、欧洲专利分类号、等同专利号、权力要求项、专利说明书全文、专利附图等。 

从以上分析可知,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比较丰富。但各模块分别链接于江汉油田局域网,向油田读者提供初级服务,尚未构建统一的服务平台,知识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2 江汉油田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 

根据笔者对油田图书馆部分科研读者所作的调查表明:科研读者目前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途径以局域网下载资料为主。到馆借阅逐渐递减;现有的电子资源能满足大部分的科研工作基本需要,但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数宅资源还不能满足需要;大部分读者希望建立门户网站,提供简便检索方法,让读者自由使用电子资源。由此本文提出了江汉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案: 

2.1 门户网站系统 

江汉油田图书馆门户网站是在网上访问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入口点。主要任务为: 

信息。包括新闻公告、专题资源、新书推荐、专题服务、读者指南、下载浏览器、FAQ等。这些栏目具有动态更新的特点,属于图书馆日常业务工作范畴,需要进行授权管理,规范数据加工过程与数据格式,及时、及时更新。这些栏目的实现是通过图书馆网站的功能来完成的。 

系统嵌入。如电子资源、馆藏检索、咨询台、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站内导航等,各栏目分别由一个个功能独立的应用系统支持,构成了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这些子系统的建设可以引进第三方成熟产品,也可以自主开发。在建设过程中,网站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实现对这些栏目的创建、修改、删除等管理操作,以便支持这些功能。 

2.2 电子图书库 

江汉油田图书馆目前尚没有图书数据库。为了满足油田广大员工对电子图书的需求,目前急需建设一个能够与已建资源相互补充的电子图书库。由于之前的期刊、论文等资源相对比较专业,所以此项目需建设一个集石化、采矿、工业技术图书及综合社科类图书资源为一体的综合性图书数据库。 

江汉油田电子图书数据库的读者定位为江汉油田的内部员工,所有江汉油田的员工将可以通过江汉油田内部局域网或互联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江汉油田的电子图书数据库。 

为了能够使得电子图书数据库与传统纸书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带动的作用,江汉油田的电子图书数据库需要与现有的纸书管理自动化系统实现无缝连接。通过纸质书系统与电子书系统的互联和互检,读者将能够从纸书图书馆到电子图书馆进行自由的切换访问并获取相应的借阅、查询等服务。 

电子图书库应该具备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用户管理等主体功能,为了能够及时监控电子图书的借阅、流通和使用情况,电子图书库的管理平台需要提供相关统计功能,并能定期生产统计报告,以方便图书馆迅速了解图书借阅情况,并调整相应服务策略或进行相关决策。 

用户管理方面需要实现两者管理方式,lP范围用户管理和非IP范围用户管理。资源管理方面可以设置相关的检索方式,读者可以通过系统检索电子图书,实现简单检索、模糊检索、全文检索、分类导航等多种检索方式,无论是从书号、书名、作者还是图书类别或图书内容等都可以实现查询。为了能够保证广大江汉油田员工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更多好书和新书,电子图书库的图书资源需能够定期更新,更新后的资源能迅速上架。 

2.3 资源数字化加工系统 

资源数字化加工系统实现纸质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图集、文件等多种形态文献的数字化,其工作流程包括扫描、上传、标引、等。资源数字化加工系统支持数字图书馆用户的检索、浏览等操作,是专题资源建设、新书通报等服务的基本支撑工具。在江汉油田图书馆中,数字化加工资源仅仅是对购买电子资源的补充,主要是用于建立本馆特有油气勘探开发知识资源的特色数据库,因此,只要具备扫描、转换、元数据加工和等基本功能即可。

通过调研,方正德赛(DESi)特色资源库建设系统解决方案将各式各样的 文献 资源数字化,统一成符合国际标准格式的 电子 资源,再进行深度数据加工和加密处理后在局域网上安全,或者以光盘介质出版,供特定范围内的读者进行使用。 

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如下: 

2.4 跨库检索系统 

跨库检索系统是借助单一的检索接口,利用统一的检索方法,实现对分布式、异构信息资源检索的系统。用户通过标准的Web浏览器接El,向系统提交检索请求,跨库检索系统在接收到用户的检索式后利用并发机制将其转化为各个数据源能够识别的模式,同步发送到目标资源获取相关检索结果,系统对来自不同数据源的结果进行整合,将结果记录转化为统一的标准格式,并进行排序、去重等操作,最终,形成格式统一的结果集,显示给用户。  

近年来,随着电子资源建设的 发展 ,油田图书馆购买了大量的数字资源,由于不同厂家系统结构的差异,用户要进入不同的资源系统,按不同检索规定进行查询,才能找到所需的信息,手续繁杂,费时费力。电子资源的种类越多,用户的检索负担越重。通过跨库检索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跨库检索系统是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进行资源整合及一站式服务的重要手段。方正CAII.S统一检索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CALLS统一检索系统能够提供以下三类检索服务 

1)对多种异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的联邦检索服务。 

2)对各种数字资源元数据联合仓库的跨库检索服务。 

3)对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检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