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教学习培训十篇

时间:2024-01-18 18:01:49

网教学习培训

网教学习培训篇1

一、拓宽了知识面,有了危机感。

网络培训中每个模块设置了大量的学习内容,每个学习内容有相关的视频、图片、文本等等相关素材,我都认真学习。通过学习,即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又开发了我的思维,也让我有了危机意识。网络信息知识更新迅速,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应是一名终身学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进俱进,使自己的知识储备永远鲜活。而网络培训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新的渠道。

二、更新了我的教学观念

网教学习培训篇2

【关键词】 生成学习资源;教师学习共同体;网络培训;绩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2—0065—04

一、研究背景

教师网络培训是信息时代不可避免的论题。随着远程教育环境的普及与成熟,骨干教师网络培训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凸显其重要地位。教育部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今后五年,对全国1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支持100万名骨干教师进行部级培训。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作用,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采取混合学习模式,开展大规模教师培训。”针对骨干教师网络培训的研究与实践,对全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具有示范引领的意义。

近年来,在骨干教师网络培训研究与实践中有两个关键词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是“生成学习资源”,二是“教师学习共同体”。与传统培训的学习方式相比,骨干教师在网络学习中体现出从“固定资源学习”走向“生成资源学习”,从“自主学习”走向“协作学习”的表征。笔者在担任“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创新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为“携手助学项目”)的助学教师过程中,深感其课程在设计理念与培训模式中充分融合了这两个关键词。本文以“携手助学”项目为研究个案,在分析其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培训数据等信息探究基于生成学习资源的骨干教师网络培训绩效。

二、“携手助学”项目课程

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携手助学”项目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发挥微软的技术优势,支持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中级),全面提高学科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项目重点培育师资力量,将培训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总计5万名信息技术教师,并组织对全国100个县内的10万名中小学学科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其中包括培训1000名助学教师[1]。

“携手助学”项目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是以何克抗教授主编的教育技术培训(教学人员·中级)教材为蓝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标准,把课程内容分解为9个模块、50学时的培训量。教学设计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以必选案例的研修为中心,38个生动的案例覆盖90%的知识点,贯穿培训始终,根据知识点侧重、学科与学员兴趣设置多个任选案例供学员选择,对案例设计的知识点采用知识卡片的形式进行索引。在培训中,以小组协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为学习单元,通过“案例导读阅读案例思考问题阅读案例案例思考案例讨论”五个环节进行学习,基于对案例的理解、讨论、分享、评价等研修过程,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从学习应用融汇改变的跃迁。

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主要特色是固有学习资源与生成学习资源相伴相生。生成学习资源是伴随学员研修固定资源的学习进程而生成,由课程开发人员、学员与助学教师三方共同建构添加“生成”。其中课程开发人员提出诸如需要习得的技能、改变的观念、掌握的知识等培训目标,并提供课程固有学习资源;学员在学习课程内容后,贡献反思,这些反思是课程的生成学习资源,是课程的有机组成;助学教师对学员的反思进行纠正或扩展,所扩展的内容集成了助学教师自己以及以往学员建构的内容。例如,在案例研修活动中,课程开发人员提出“案例阅读思考问题”后,在讨论区赋予学员以发言权,学员对案例的讨论、反思、小结等生成本小组主题帖资源上传到本班的学习社区,助学教师对评为优秀的小组学习资源,以精华帖的形式展示给全体学员,供大家学习。这种生成学习资源的过程非预制,而是随学习过程展开,结合参培学员的教学智慧实时生成、完善与延伸。一个培训班所贡献的优秀资源还会通过助学教师带入下一个培训班中,课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培训资源库中固有资源与生成资源相互融合,日趋成熟,其培训质量也日趋稳定。

三、“携手助学”项目研究的关键概念

在“携手助学”项目骨干教师网络培训中,研修过程既是每一个学员的心理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学员人际关系的交互作用过程。当一个网络培训平台具备后,优质资源供给与研修主体的参与作用就构成网络培训系统的重要因素,因此,“生成学习资源”与“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携手助学”项目研究的关键概念。

(一)生成学习资源

成人学习理论认为,成人已有经验与新知识、新经验的有机结合使成人的学习更加有效,也更有意 义[2]。生成学习理论观点也表明,在学习中,如果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将有助于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学习和理解;学习的实质就是一个主动建构和生成意义的过程,只有经过生成过程,知识才获得了具体的意义[3]。“携手助学”项目在设计课程学习资源中认为:如果学员凭借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重组,再通过“团体协商”形式转化为群体专业知识的源泉,将是适切的学习资源。具体到“携手助学”项目培训来说,如果学员在学习培训课程固有资源后,把自己的学科教学实际和经验教训与培训课程固有资源相融合,进而对固有资源进行评价与补充,生成新的学习资源,这样将增强其对培训课程的理解力,使学习更为有效,不仅能帮助他们对课程知识与教学技能的吸收,还能促使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自觉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对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进行更好的设计与决策,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这种实时、非预制的生成资源内容源自对教学生活的洞察,贴近教师的教学本真,对教学得失成败的阐释与分析,容易引起学伴的共鸣与认可,并能对学伴的教学产生引领、纠偏等示范作用。

(二)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模式构建与内涵特质是国内外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美国教育改革家们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强调学习共同体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 合[4],其中亚历山大(Alexander)曾借用“蜂群”的概念来思索“学习蜂群”现象,特别是临时性的学习群体,他把“教师学习共同体”(teachers learning communities)喻为“学习蜂群”。 我国学者陈前繁、方东菊[5]认为教师学习共同体必须具备以下的特征:有共同体的学习目标;作为相互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人员之间坦率的相互沟通,交换角色;共享资源和成果,共同解决难题。

在“携手助学”项目网络培训中,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拥有共同愿景的学习团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多向的人际交流,学员不仅获得了知识和信息,分享彼此的经验,而且产生了心灵的碰撞、不同观点的交锋以及人格的感召和熏染[6]。例如,学习共同体为完成案例教学要求,团队成员之间通过对案例的理解、讨论、评价、反思、小结等形式与学伴相互交流和协作,在交流与协作中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平等的话语权,对同一案例表达出来多视角见解与多样化实践话语,这样就推进了不同教育风格教师的经验交流与分享,构筑了以合作探讨教学实践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在本项目中,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不仅促进了学员体验“仿真场景”,联结学习情景与工作情景,还帮助学习者获得用于实践工作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同时,还包括影响其教育教学实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7]。

基于以上两个关键概念的解释,将有助于理解“携手助学”项目课程设计理念、资源开发特色、研修主体的参与作用等,对“携手助学”项目进行绩效分析将为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域。

四、“携手助学”项目网络培训的绩效分析

(一)绩效分析内容与方法

1. 绩效分析内容

由于研究视角不同,研究者对学习绩效分析中指标的选择、研究方法也各有差异。通过比较国内外有关教育培训的学习绩效内容分析,认为大家普遍接受与参考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8]提出的检测培训项目绩效的四个层次,即通过四个标准来评价一个教学项目结束后是否成功:学习者的反应或者满意程度;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学习结果向现实工作的迁移状况;组织的结果,即教学干预对组织目标的整体影响。因此,本研究以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四个层次为依据对骨干教师网络培训进行绩效分析。

2.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样本来源为“携手助学”项目国家骨干教师培训第二批共179名骨干教师学员(有效数据),培训数据由培训系统平台导出,以及参培学员的问卷调查、论坛交流、个别化访谈、站内短信等信息组成。

3. 统计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分析工具软件:一是 SPSS13.0 for Windows,另一个是 EXCEL2003 软件。

(二)研究结果

1. 学员满意度

采用培训平台设计的“携手助学‘教育部-微软创新教师课程’培训调查”为内容,通过网络对179名学员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为162份。“你对本次通过网络开展的培训满意度如何?”回答设计5个选项:A:很满意、 B:较为满意、 C:说不清楚、 D:不太满意、 E:很不满意。学员满意度分布如表1所示:

在开放式问题“这次培训你最喜欢的地方是什么?”经统计与归纳,学员最为喜欢的地方是培训中采用的案例式教学,认为案例来源真实,贴近教学实际,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与讨论,开阔了教学视野,对今后教学设计与教法运用有实际帮助。

2. 学习目标实现度

(1)整体学习统计

培训课程满分为100分,80分为及格线,样本统计显示学员过关率为86%。通过对课程学成绩、在线学习时间、在线学习次数、提交作业数、未提交作业数与发帖数进行统计,学员学习情况总表描述统计量如表2所示:

(2)各模块学习统计

课程培训共分为9个模块,包括:培训准备、教学前期分析、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资源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设计回顾、研究性学习、总结与展望。各模块由自选案例、任选案例、技术作品、模块总结四类共34个作业组成,各模块统计顺序由系统生成。对学员各模块描述统计量如表3所示:

从表3各模块成绩的均值分析,学员在可选案例与必选案例的成绩优于技术作品;从各模块成绩标准差显示,学员总体上在VCT(虚拟教室漫游)、博客工具、网页课件制作等技术类作品的离散程度较大,可能说明学员在技术能力水平上还不均衡,部分学员技术能力水平还有待提高。

3. 学习对工作的迁移

在“培训调查”第6题“你认为本次培训是否会对你以后的教学产生影响?”选项分别为 A: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B:会有一些影响、 C:说不清楚、 D:没什么影响、 E:完全没影响。回答如表4所示:

另外,学员论坛信息显示与表4的统计结果相一致,绝大部分学员认为本次网络培训对以后自己的教学将产生较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训案例对自己以后在教学目标制定、学情分析、内容确定、教学模式选择等方面的规范性与系统性方面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二是通过网络培训形成的学习共同体对以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很好的交流促进平台。例如有学员在“学结”的主题帖中倡议“‘携手助学’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望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发挥各自的潜能,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在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4. 教学干预与影响

为了更好地开展培训,“携手助学”项目组对助学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使其掌握课程知识与技能的重点与难点,熟悉作为该网络课程助学教师的角色与任务,学会辅导学习该网络课程的方法与技巧,掌握学员作业的评价量规等。另外项目组给参培骨干教师提供“学员学习指南”,使学员明确在学习日程、学习要求、模块分值组成、作业上传方法、成绩查询等方面的具体说明。

另外,培训平台还提供师生站内短信、培训实时调查等手段,供项目组与助学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比如“在你对培训还有什么修改完善意见?”调查中,学员主要建议是:增加面授的时间与内容;技术作品提供视频指导;疑难问题能及时得到老师指导等三个方面,这样就为下一届培训中课程资源完善、助学教师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效率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五、小结与讨论

网教学习培训篇3

英联邦学习共同体主席约翰·丹尼尔爵士在介绍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时指出:“技术革命并不是远程教育发展的一个新动力,如果使用恰当,每一代新的技术都能在确保最低成本和最高质量的条件下扩大规模,隐含在技术中的规模经济会越来越大,但需要注意的是组织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是释放规模经济潜力的关键。” 由此可以看出,约翰·丹尼尔爵士也非常强调远程教育的专业化和科学的劳动分工。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中,学习支持服务不仅要求是专业的,更要求其是精细、全面和科学的。所以,不论是从宏观还是从微观来讲,加强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研究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一、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的功能和作用

1.有助于提高教师网络远程培训质量。目前,多数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都曾经参加过多次部级、省级的网络远程培训项目,尽管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都能从这些网络远程培训中受益,但是大部分人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这一培训形式的遗憾,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通过对所有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笔者发现在这些问题当中大部分都是学习支持服务方面的问题。比如,学习支持服务机构的分工不明确、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能熟练应用网络远程培训资源平台、教师在学习中缺少与施训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施训教师对参加培训的教师的提问回复不及时等。从学习支持服务的广义定义来看,这些都属于学习支持服务的范围。在培训中,正是由于这些相关问题的广泛存在,使得教师网络远程培训的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完善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是提高教师网络远程培训质量的关键。

2.有助于提高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的有效性。在远程教育中,学习支持服务是为帮助远程学习者学习,所提供的各种人员的、信息的、资源和技术方面的服务,其目的就是帮助学习者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在本研究前期,笔者曾参与过多次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网络远程培训,通过与参加培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训的云南中小学教师交流,他们普遍反映在学习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比如,对年龄在40岁以上的受训教师来说,在网络远程学习中,不能快速地进入培训平台、不能准确地找到培训模块、不知道如何与施训教师交流以及不能顺利地提交作业等问题时常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他们在参与网络远程培训时,遇到问题不能通过有效的手段及时解决,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心理上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从而降低了学习的有效性。而本文所探讨的学习支持服务将针对这些问题做专门的探讨,通过协调和完善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各环节,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以期能帮助教师准确定位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从而提高他们在网络远程培训中学习的有效性。

3.有助于完善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开展教师网络远程培训,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减少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而导致的教育不平衡。另外,从长远来看,还有助于节省教师培训成本。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教师网络远程方面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但是我国由于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晚,大规模开展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基本上是始于2010年7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下发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通知》 (教师〔2010〕4号)(简称“国培计划”)。因此,有关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学习支持服务的类型,还是学习支持服务的有效使用,都缺少深入的研究。

二、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

1.学习支持服务机构缺乏有效的跟踪和监督。学习支持服务机构是学习支持服务各项工作安排的枢纽,它负责各项信息的汇总与,还负责对各级各类服务人员进行协调、分配和管理。因此,在学习支持服务机构内部,保持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参与网络远程培训教师的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受训教师对学习支持服务机构的设置并不明确,他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不知道该向哪级管理者或哪个管理部门反映。这说明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机构的职责尚不明确,而且对其监督机制还有待完善。

2.受训教师使用的学习支持服务方式较少。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中,学习支持服务的实质是学习支持服务提供者为帮助受训教师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而实施的各种服务。从教与学的角度说,受训教师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支持服务提供者不但要为受训教师提供网络学习资源,还要帮助受训教师学会如何使用网络学习资源。因为网络远程培训是时空相对分离的教学方式,那么指导受训教师学习也必须借助网络平台。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中,学习支持服务的方式主要有:培训向导、主讲教师授课视频、辅导教师集中辅导、QQ群、主讲教师在线答疑等方式。然而在实际培训中,受训教师尤其是西部边远落后地区的教师,由于自身计算机使用能力较弱,在网络远程培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学习支持服务方式是点击播放主讲教师授课视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和QQ群,其他学习支持服务方式使用都较少。其中,QQ群主要发挥的是通讯联络的作用,而没有充分发挥施训教师与受训教师、受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之间学习与交流的支持服务作用。 3.施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交流互动少。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开展的前期,不少受训教师对使用和搜寻网络资源还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所以,施训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是受训教师获得知识的主渠道。而施训教师提供 的学习支持服务效果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受训教师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客观上讲,在实际培训中,为保证培训质量,施训教师基本上都是比较优秀的学科专家,而且一门课程配备的教师人数是有限的,但参与网络远程培训的受训教师数量却是庞大的。加之网络远程培训没有时空限制,受训教师学习和提问的时间存在不一致性,而且提问的内容也多种多样,这就必然导致施训教师不能及时、全面地解答受训教师的各种问题。

三、提高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对策建议

1.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学习支持服务监督。从当前教师网络远程培训的管理模式来看,一般都是由省教育厅直接负责管理,由相关高校具体承办。所以在落实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时,一定要明确各级管理者的职责。

首先,省教育厅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中承担的主要职责应包括:第一,制定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政策,确保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工作的实施、检查和评估。第二,制定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的总体规划和要求。第三,做好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使用的宣传工作,使受训教师切实感受到有效运用学习支持服务是保证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质量的前提。

其次,具体承办高校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中承担的主要职责应包括:第一,配备专门的学习支持服务网络管理和技术维护人员,并保障基础设施和网络的畅通。第二,与上级部门协调,合理安排学习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支持服务集中辅导时间,保证受训教师能与施训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第三,鼓励并指导教师积极使用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远程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第四,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受训教师在使用学习支持服务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受训教师转变学习观念,提高学习支持服务使用的积极性。在网络远程培训中,受训教师要逐渐转变完全依靠施训教师的讲授来学习,要学会和习惯使用多种学习支持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它们支持学习、帮助学习的作用。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受训教师要不断培养网络远程培训自主学习意识。其次,受训教师要不断强化和提升网络远程学习能力。再次,受训教师要多向施训教师或同伴咨询各种学习支持服务的使用技巧和范围,实现学习支持服务为我所设、被我所用的现实意义。

3.施训教师强化服务质量,提高学习支持服务有效性。施训教师在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过程中,其扮演的角色是多元的,这种集“指导、交流、探讨” 于一体的多重身份,要求施训教师必须要具有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主动意识,努力做到培训前引导、培训中指导、培训后辅导。

首先,施训教师要把管理学中的服务理念渗透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中,坚持以受训教师的需要为中心,不断提升主动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意识。在开展学习支持服务之前,要根据培训内容,预测教师在培训中会出现的一些困难。

其次,在培训中,施训教师要根据受训教师的反应,对受训教师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对共性问题可以通过电子公告牌的形式在平台上滚动展示。其次,由于在网络远程培训中,受训教师与施训教师处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于时空相对分离的状态,交流机会的严重缺失,使施训教师难以及时了解受训教师的学习情况。因此,对受训教师进行学习跟踪显得非常重要。跟踪的方式可以包括布置、批改作业,定期开展集中辅导,召开视频交流会等方式,了解受训教师在培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供有针对性地服务。

最后,施训教师在为受训教师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后,要保留服务记录。这一做法,既有利于施训教师根据受训教师的反馈调整学习支持服务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受训教师使用学习支持服务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网教学习培训篇4

一、网络培训广泛化

交流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原动力,更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思想情感等信息的需要。在网络环境下为学员和教师提供了协作式的虚拟学习社区,通过各种交流工具,学员和学员之间,学员和教师之间可以保持同步或者异步的交流,及时反馈和沟通信息。也帮助教师锻炼了交流协作、快乐学习、与人协作的能力。

二、网络培训的自主化

学习环境的改变,让学员有了轻松的学习氛围,网络确定了学员的主体地位,学员可以随意的对自己培训中不够理解和掌握不足的部分进行梳理学习巩固;还可以对培训中感兴趣但是由于时间现在无法探究的问题进行继续性研究,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性。在现代信息技术强有力的支持下,教师从传统的“要我学”解脱出来,开始进入自主的“我要学”阶段,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果。

三、构建多元网络培训模式的对策分析

努力构建部级、省级、校级培训模式和教师自主参加培训模式。

1.努力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培训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利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平台资源,积极推进高校网络课程建设,让更多的教师参加构建开放兼容、资源共享、规范高效、的培训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2007年6月,适应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高校教师的实际,教育部成立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高校教师专业教学培训。截止2012年底,共开展600余门以精品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培训,培训高校教师人17万人次。充分显示了新形势下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培训的优势和规模。

2.抓好精品课程建设。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它的宗旨是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做好省级培训平台建设。按照教育部要求,各省成立省级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以黑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为例,负责全省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理论研究、信息交流、咨询服务和省级专项培训项目任务的实施等工作。通过省级培训网站,建立省级学习平台,整合各种网络学习资源,促进省级培训工作的开展。在网站中增加学术沙龙、学术讲座、建立教师学术QQ群团体,增加教师互动交流环节。中心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全省范围内的大型活动,如全省微课大赛、教师课件设计大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宣讲等,可提升中心影响力,又可以积累资源。另外,也为高校、优秀教师提供展示自身风采的平台、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建设与发展,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4.努力加大校级学习中心建设,通过学校将网上优势资源共享,加大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探索教师学习模式,推进教师培训工作。

5.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创造教师终身学习机制,将教师培训和评职相结合,激励教师自主学习。采取顶岗置换研修、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模式,不断丰富培训手段,促进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培训工作的认识,提升教师接受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步实现“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的转变。

6.完善经费保障,经费投入上,要多渠道筹措经费,确保培训经费的落实,为教师的培训、培养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扩大与所属区域内企业的联合及国际机构等的联合,大力发展各种产业合作,以产业促培训,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教师培训新道路。

四、结束语

网教学习培训篇5

关键词:公务员培训;继续教育;网络培训;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96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公务员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目前各省市干部培训常规开展的两大项目。在这种大规模全员培训的模式下,网络培训成为一种便捷的和必须的培训模式。因此,“网络培训”已经成为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培训任务的一种重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网络培训的质量,防止网络培训目标与手段的本末倒置,防止片面追求培训学分的错误倾向是亟需研究的问题。

二、网络培训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网络培训具有便捷性、经济性、自主性、个性化等传统培训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但目前它也有着远程教育所共有的及其自身的培训质量问题,如不能有效控制培训质量,培训效果将大打折扣。如果把目前公务员培训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看作一个学习系统,图1可以表现出此系统内的各种主体和客体,他(它)们每一个部分及其交互关系都是影响网络培训质量的因素。

图1 网络培训质量影响因素

(一)学员和网络课件:培训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

1.学员

学员是网络培训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多种因素都影响着培训质量,其中,学员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自主性是主要影响因素。信息素养是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科技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学员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具有对信息的识别获取、评价判断、加工处理、参与信息交流的能力以及利用电脑进行网络学习的能力是网络培训实现效果的前提,否则就很难顺利地进行网络学习。学习自主性是网络培训取得效果的基础保障,据心理学研究,学习者的内部动机过弱或外部动机过强,都不利于学习的保持,而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网络培训的外部动机过强,即强制的学分要求。这种过高的外部动机导致的结果就是学员学习自主性的降低。根据远程教育“自主学习理论”可知,有高度自主性的学习者具有高度的自我激励能力,善于针对自身的特点与条件进行理性选择自主安排学习;知道通过怎样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的目标、知道如何测量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自主性降低的一个结果可能就是使参加网络培训成为获取学分的一个手段。

2.网络课件

在网络培训中,网络课件是课程资源和师资资源的集中体现。所谓课程资源是实施网络培训教学的核心资源,集授课教师、网上课件、教学媒体为一体是承载网络培训教学功能的核心要素。因此,网络培训应具备高水平的网络课件资源,应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完整课程体系,如广州市公务员网络大学堂的课程分类体系,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课程体系;二是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包括课程选题和内容安排、授课教师的讲解水平、录制和后期 制作质量等;三是完善的网上教学辅助资源,如高质量的试题库、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链接等。在网络课件的建设中,以上三个方面不可偏废,重体系建设轻课程质量,重课程质量轻体系建设都是不可取的。

(二)学习平台和培训管理服务:培训质量的间接影响因素

1.学习平台

是指网络培训系统,如广州市公务员网络大学堂,广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系统。一个好的学习平台,应该避免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即注重对数据的统计,自动地跟踪、记录、存储学员参加培训的情况,并为其建立网络化的学习档案,对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

2.培训管理服务

是指培训组织机构在实施网络培训过程中提供的支持培训学习过程的管理服务活动,如学员选课及缴费帮助、教材等学习资料的提供及寄送、网上开班结班、有关问题的咨询解答等。同时,管理服务不仅有服务,管理也必不可少,如对学习时限和学习考核的管理等。

(三)培训管理者和培训提供者:培训质量提高的推动者

培训管理者和培训提供者是网络培训的规划和提供方,在网络培训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对质量的态度和要求以及对质量控制措施的设置决定了多数学习学员最终的培训效果,因此是网络培训质量提高的推动者。

1.培训管理者

是指公务员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培训管理者在网络培训的平台建设、网络培训的推广、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制作的标准、培训组织管理服务规范的定立、课程质量和培训效果的评估等方面有着直接的指导和监督职责。在网络学习系统中,培训管理者对其他要素和环节都有着直接具体的作用,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因此,加强和完善网络培训质量体系建设,通过对网络培训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评估,是各级培训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2.培训提供者

是指在培训管理者的指导和监督下,直接实施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培训的各培训机构和培训基地。培训提供者通过遵守培训管理者制定的各种网络培训质量规范向其负责,通过提供优质课件和培训管理服务向学员负责。通常来讲,来自以上两方面以及同行竞争的压力使培训提供者必须主动提高培训质量,但实际上,学员往往从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学分获得的便捷性方面来评价培训组织者,同行竞争在目前行政指令性培训的环境下也未能充分开展。因此,网络培训组织者自觉提高课件质量的积极性小于提高培训管理服务的积极性。

三、网络培训质量控制的环节与体系

网络培训质量受上述因素共同影响,这些因素在网络培训不同的环节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质量控制应贯穿于网络培训全过程。就单个课程网络培训的过程来看,可以分为“教、学、评”三个环节,相对应进口控制、过程控制、结果控制三个重点控制阶段,六个要素和三个阶段构成了网络培训质量控制的体系,见图2:

图2 网络培训质量控制的环节与体系

(一)进口环节质量控制

世界上远程开放教育质量控制的成功模式之一就是教学资源质量控制主导模式,因此,特别重视网络课件设计和开发,将主要的人力和财力集中于对教学内容、师资选择、内容组织形式、课件制作和开发等方面,以保障网络培训的质量十分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环节质量控制需要培训提供者和培训管理者精心设计,在课题设置、师资选择、拍摄录制、加工制作、专家测试审核等步骤都必须做到有相应规范。课题设置方面,应根据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突出课程的实用性, 相对地减弱学术性, 让学员所学知识得到充分利用,而不是学用脱节、学非所用。公共课程、核心课程的设置,需要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和基层调研,选取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课程。无论何种教学形式,教师都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师资选择方面,应注重选取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实际工作经验,具有成人教学经历的专家学者。在常规的拍摄录制过程中,应具备良好的录制环境和专业的录制设备和人员,以保证教师的教学情绪和录制效果。加工制作是将教师授课转化为网络 培训教学资源的关键过程,转化的内容应包括图文并茂、结构优良的课程视频,课程概述及教师介绍,可供下载的课程讲义及学习参考资料,针对性强、质量高的考核题目等内容。这一过程除了需要专业的多媒体动画制作人员外,更需要素质高、经验丰富的课程资源加工(除视频加工外)人员。专家测试审核是对制作完成后的网络课件和教学资源在学习平台上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检验审核,发现问题后反馈给制作团队进行修改,直至专家审核通过。审核专家需要有网络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掌握一般的教学规律,又要熟悉网络教学技术的要求,同时不能与制作人员重叠。以上几个步骤是网络培训进口环节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是保障教学资源质量基本要求。

(二)学习过程质量控制

学习过程是指学员通过教学平台和培训提供者的管理服务完成网络课程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影响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学员学习能力和自主性的强弱、教学平台和管理服务。在现实操作中,单个学员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是基本恒定的状态,因此,这一环节的质量控制主要从学习平台和管理服务两个方面着手以弥补学员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的缺失。

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具有以下四点基本特性:一是方便快捷性。方便、快捷的网络学习环境,不能存在网络带宽不足、出口有限导致学习平台难以登陆,无法观看视频,图像和声音不同步等情况。二是导航设计清晰性。网络培训为学员提供了大量种类繁多、样式复杂的信息资源,必须有资源分类明确、规划合理,界面又好,操作简单的导航系统,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便捷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三是良好的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交互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良好的交互性必须创造出学员之间、学员和教师间、学员和培训管理者、培训提供者之间的交互网络和协作学习环境和多边互动的协作学习机制,使学习者之间能够开展讨论、交流观点、切磋问题。四是控制性。控制性是要做到教学与评估一体化,通过在课件播放过程中穿插测试问题、课程单元前后的作业等形式,引导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进行评估,防止不管学与不学,课程计时一样的状况。

培训管理服务贯穿于学习者开始参与网络学习到最后考试测评的完整过程中,涉及学生的成绩处理、学分管理、答疑管理、对课程的反馈评价等,应能够及时响应学员的需求,及时为学员解决网络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能够对学员就网络培训的各种问题进行快速的答疑。

(三)培训考核环节质量控制

培训考核是对培训最终效果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员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了解培训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避免考核流于形式对于学习过程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因此,考核也是提高学员学习自主性的有效手段。

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的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培训课程考核往往采用客观题目在线考核,有的还不限定考核次数,直至通过;主观题和学习心得等内容由于缺少评判标准和手段往往成为摆设,培训考核对提高网络培训质量的作用甚微。有必要在此环节加大质量控制力度,有两个较为可行的方向。一是对于一般课程加大在线考核力度,如限定客观题的考核次数,增加主观题和学习心得等考核项目;二是对于核心课程进行单独考核,在这方面国内外都有值得借鉴的经验。

四、结论

在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培训成为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高效、快捷的方式,不仅解决了工学矛盾,而且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培训更加自主化与个性化,弥补了传统的培训模式的不足。同时,确保培训质量也是网络培训的应有之义,在网络培训学习系统中存在六个影响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在网络培训活动的三个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网络培训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构建网络培训质量体系,制定相应的网络培训质量规范,是确保培训质量必须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十二五”期间公务员培训课程设置调研报告.

[2]广州市“十二五”期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课程需求调研报告.[3]颜海娜.现代公务员培训管理制度的创新――广州市公务员培训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J].行政论坛,2008,(5).

[4]滕飞.网络培训的“有效”与“失效”[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5).

[5]彭颖,王建仁.影响网络教学质量若干问题的思考[J].新西部,2008,(14).[6]杨建军,胡蓉.成人网络远程学习的有效性探析[J].继续教育,2009,(11).[7]李康.现代远程教育若干理论之评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4,(9).

网教学习培训篇6

教师专业能力的建设离不开培训,但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多数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培训精力或时间等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培训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未来适应性等问题,任何教师都不能被拒之门外。因此,寻找一条适合学校的专业化成长之路显得尤为重要。校本培训在学校领导重视的前提下,也强调校本培训模式和培训支撑平台的作用。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笔者逐渐寻找出一条适合中职学校的校本培训之路。下面以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谈谈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实施。

学校背景与校本培训情况

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综合性的部级重点中专学校。2010年成为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创建学校。学校现有教师369人,其中取得硕士学位59人,本科学历310人,教师平均年龄38岁。学校以往的校本培训大多采取“蜻蜓点水”式集中培训。培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集中培训,缺乏人性化和培训时间;二是培训形式单一,局限于单一的理论知识或操作技能培训,培训效果不理想;三是信息技术校本资源短缺,学校没有提供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学习上更多的资源支持。

培训的实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不断思考对策,经过多次实践,逐渐探索出“网络选课+现场培训+网络学习”校本培训模式。总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学校采用以上模式实施了四期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培训分集中面授培训和网络自主学习两部分。培训期间,每周安排主讲教师和教师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培训讲授,其余时间参加培训的教师根据主讲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和上交作业。同时,主讲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答疑和讨论。具体措施和做法如下。

1.做好培训的需求分析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重点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培训开始之前,为了了解教师们的看法,笔者走访了各门专业课的部分教师,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要求以及他们所认为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选择地观摩了一些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对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初步的把握。学期初始笔者在网上设立信息技术校本培训需求的网上调查,对综合走访及网上调查的结果进行了需求分析,了解了教师最希望得到的培训内容并制订了每学期的培训计划。制订的培训计划经管理部门和主管校长审核后实施。在整个培训进行的过程中,笔者也综合考虑了教师的意见,不断调整培训的细节内容、难度和进度,尽量适应大多数教师的水平和需求。

2.创建培训平台和资源网站

考虑到教师的时间问题,进行集中培训难以实现。笔者开发了校本培训选课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网站和学校教育资源网站。校本培训选课平台提供教师参加培训的选课以及培训调查等功能。在网络教学平台里,我们为每位教师设置了一个学习账号,方便教师在集中培训以外的时间自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网站和学校教育资源网站为校本培训提供了大量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上平台与资源网站为校本培训管理与教师培训搭建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和环境。

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学习任务”、“课程作业”和“学习反馈”是主讲教师和参加培训的教师在线学习、完成作业和学习交流的途径之一。主讲教师在培训前通过平台做好培训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指引,提供各类型的学习资源,布置好课程培训作业。教师在自主学习或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出。笔者定时对教师的提问给予解答。网络教学平台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了书写学习反思、分享经验的机会。经过约一个月的培训后,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完成一个大型作业,作业包括一堂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及与这堂课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师完成的作业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作业”功能上传。主讲教师可对作品进行评价与分享,促进教师作品分享与交流。

对于技术基础较差的教师,为了让他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笔者使用了屏幕录像工具将示范操作过程制作成视频文件,到资源网站的相应栏目上,便于教师在课后进行学习。视频文件中有操作的详细过程和讲解,教师可以重复观看、学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3.明确培训的重点

培训的重点是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是技术在课程和教学中的整合,而不仅仅是技术本身。针对存在的“学会技术却不会用”的问题,笔者在培训伊始,就要求教师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试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具体任务为所有的教师针对个人的学科准备一堂完整的课,在课程的准备、实施中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这堂课的准备贯穿整个培训过程,教师也可以在个人的教学中实施,随时发现问题并与培训者交流、解决。培训结束后,要求教师上交作业作品。学校为教师搭建平台,由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组织全校性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和德育课件比赛等活动。通过比赛活动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同时,在校园网中展示教师参加培训的优秀作品和竞赛中的获奖作品,实现成果分享。

4.恰当采用培训的方法

在实施校本培训的过程中,笔者采用案例引领及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说教和单纯的技术学习。虽然笔者以前做过多次信息技术培训,资料也比较充足,但是教师反映这些理论太抽象,技术太深奥。鉴于此,笔者选择了一些比较典型的课例,包括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等,在集中培训的时间内展示给教师看,然后组织教师开展讨论,结合好的教学设计案例进行理论学习。

对于技术的学习,笔者的示范讲解同样是结合具体内容,目的是让教师明白技术如何使用。例如,在“PPT课件制作”培训中,笔者结合各类课程的教学课件案例来讲解如何用PowerPoint及相关软件技术制作课件。然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给参加培训的教师布置作业,要求教师亲手制作任教课程的教学课件。为了让教师顺利完成任务,笔者在作业中提供了大量与作业相关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等。在具体任务的驱动和指引下,技术的学习显得容易了很多。此次培训比以往“蜻蜓点水”式培训更具实用性和实操性,能够让参加培训的学员做出实用、精美的PPT课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培训结束后,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反馈中学员们了很多满意的培训感言。

培训的管理、评价与总结

管理是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校本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员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员把培训成果尽快地应用在教学工作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制定详细而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培训效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等关系其切身利益的事情挂钩,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组织制度,如制定严格的考勤和考核制度及相关标准,以便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管理与记录。我们的做法是:一是上级教育部门与学校制定教师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定挂钩的管理制度,规定教师每年必须完成继续教育72学分(其中校本培训42学分)。二是教师先选课,参加培训时现场签名,培训结束后结合培训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考勤情况由教务处给定校本培训学分。

培训中应做好教师作品的评价工作并及时处理教师在培训中的反馈,再根据反馈调整培训方案。目前,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已从过去单纯的制作课件走向信息化教学设计。因此,在校本培训中要改变评价的方式,可根据教师通过培训后设计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付诸教学实践的情况进行评价。

校本培训要结合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每次完成培训后,要做好培训总结、评价与反馈工作。从培训内容、过程和效果等方面、深入总结培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再培训打下基础。

培训反思

回顾多次校本培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所有开展信息技术培训的相关人员注意。笔者把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做了以下整理。

1.分层培训有助于解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由于学习经历、个人特质不同,教师的基础、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尤其明显的是青年教师与老年教师存在分化。因此培训的实施,尤其是技术部分的培训,存在很大的困难。为此,笔者采取了“分层培训”的方法:设置不同难度等次的教学内容和作业任务,对技术基础差的教师,提供详细的操作视频教程,为学有余力的教师提供拓展的学习资源。在集中培训的时间内,尽量组织教师之间的合作,这样既能保证进度,又促进了互帮互学。在集中培训后,积极通过在线或其他途径帮助学习困难的教师。

2.提供学习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几期校本培训中,笔者发现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仍然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学习,如在学习软件操作的时候需要把操作步骤记录下来,集中培训后并不进行在线学习和参加在线讨论、不完成培训作业任务等。这使得培训的开始部分进行比较困难。对此笔者的解决方法是:提供具有良好结构性的学习资源;在集中培训时做好引领工作;设置具体的自主学习任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供良好的支持,使参加培训的教师有动力进行在线学习和完成作业。

小结

培训结束后,通过教师的作品以及整个培训过程中与教师的交流,可以看出笔者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有了提高,自主学习及相互合作的意识也有了明显改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技术校本培训,一方面可以真正满足教师的实际培训需要,把校本培训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工作繁忙的教师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在线学习培训,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这方面的实践,笔者会继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网教学习培训篇7

[关键词]混合学习;干部教育;自主学习

干部教育培训是指采取一定的培训方法,使干部通过培训学习在“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素质”方面达到显著性的绩效提升的过程。传统干部教育培训目标模糊欠缺,培训内容供需不匹配,学习支持系统及机制欠缺、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管控,培训的方式手段古板单一,培训学员的被动受训、自主学习的严重滞后,难以真正满足干部培训的实际需求。面对一系列问题,我们需要找到更为恰切的方式来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目标。混合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早已存在,又可以称为混合式学习、混成学习或者融合性学习。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的混合学习是“一种将面授教学与基于技术媒体的教学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学习环境”,[1]也就是将线下传统的学习方式与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构建适宜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一种线上线下衔接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一、混合学习的教育优势分析

(一)实现了学习方式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混合学习改变了传统面授教学“刻板、单一、低效、不可重复”等弊端。混合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实现了处处可学、时时能学、人人皆学、按需选学。混合学习有效解决了优秀师资短缺的问题,广泛邀请专家远程参与教学,通过在线授课、在线交流、论坛回帖等方式,给学生带来更高水平的授课。混合信息通道比单一的通道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

(二)实现了师生交流互动与学习反思能力的提升

由于传统的线下面对面教学囿于课堂时间局限,无法充分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学习实效大打折扣。传统远程在线学习由于时空的封闭性,导致学习者与教师的交流通道封闭。混合学习克服了两者的局限,学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互动交流,也可以进行线上交流互动。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互动流学习,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混合学习改变了传统面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尴尬局面,并且将所有可能的学习机会、学习权交给学生。

二、混合学习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

混合学习最先应用于企业培训,从混合学习在国际上的应用情况来看,IBM、CISCO等500强IT企业大多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将网络技术充分运用在企业培训中,降低培训成本,达成培训目标。[3]在国内,混合学习在企业培训、学校教育、高等教育、远程教学、教师培训等多方面均有应用,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效果。

(一)培训领域的应用与网络技术手段实施

首先,混合学习广泛应用于培训领域。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融合,使混合学习得到了更充分的应用,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展现出巨大魅力。混合学习已经被频繁应用于企业培训、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以及继续教育中,尤其突出的是基于混合学习的培训形式成为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次,混合学习中常以网络技术作为实施手段。“云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便利,不仅使混合学习方式更易于实施,也为干部教育培训形式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支持。在混合学习中引入移动网络技术,使培训进一步突破工、学、休的矛盾,平衡了干部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同时,“云技术”的使用也会使学习者无论在何时、何地、通过何种媒体进行的学习都具有连续性,使学习体验更加流畅。

(二)干部教育培训学习空间的合理设计

将混合学习应用于干部教育培训,是根据干部工作,学习实际工作环境,设计网络一体化的学习空间,使干部能够在工作之余实现灵活学习、弹性学习、主动学习。学习空间不仅仅创建干部的实体培训环境,也加强了在线学习环境构建。将实体和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数据优化整合。根据干部教育培训特点为其混合式学习提供适合的思路。将面对面学习、在线非实时学习和在线实时交流进行整合。根据技术发展能够让学习者在面对面交流与虚拟交流之间进行无缝切换。[4]

(三)混合学习活动组织模式的优化组合

将组织调训、干部选学、网络培训、专题讲座和读书活动四种培训模式进行优化组合,在培训活动组织过程中可以不断探索最合理的学习活动组织模式,将设计方案尽可能地细化,为干部提供清晰的指引。以培训目标为出发点,培训内容为依据,选择最恰当的培训方式进行组合,将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提升到最大化。实践中,可以将一些培训目标固定,培训人员层次构成稳定,学习内容确定的课程,进行学习活动组织的模式化设计的探索和尝试,确定相对具有普遍性的学习活动组织标准,为各类人员提供清晰的指引。

(四)混合式自主学习平台的打造与学习形式的融合

其一,打造基于自主学习平台的干部教育培训网络课程资源库,并研发虚拟网上教学系统。包括: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电子备课系统、在线教学系统。通过该系统,受训学员可以轻松卖现“教、学、练”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课程学习,受训学员可根据平台提供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轻松实现网络自主学习。其二,混合式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目的就是要付出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5]因此,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发展是实现混合学习良好发展的必经通道。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人人都已经习惯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和浏览文件。非正式学习场所以自我为导向,基于兴趣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推进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混合,是学习者有效选择非正式学习资源,利用移动终端进行随时随地浏览,实现学习培训目标的要求。

三、混合学习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路径

(一)搭建网络技术培训平台,创设优质混合学习环境

其一,加大信息技术培训,增强干部混合学习能力。要想让干部很好地进行混合学习,必须提高干部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干部的信息素养越好,混合学习能力就越强,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使用混合学习形式进行学习的可能性更大,参与混合式培训的积极性和效果就越好。可以通过组织调训、干部选学等形式进行一部分的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培训,增加混合学习意识,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其二,完善网络培训平台,构建优质混合学习环境。能否构建一个适合的混合式学习环境直接影响着混合学习的发展。混合学习环境包括面授环境(组织调训、干部选学、专题讲座和读书活动)和网络在线学习环境。当前的面授环境比较成熟,混合学习环境的构建重点在于在线学习环境即网络培训平台的建设。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统一规划管理,实现分层级的在线网络培训平台,建立分类分层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满足各级各类干部多样化的需求,为干部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提供不同条件下的优质学习支持。

(二)构建混合式学习模型和学习设计体系

首先,要搭建混合学习式模型。构建干部教育培训混合学习模型,不仅要建设良好的物理环境,还要加强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的构建,建立个人终身学习档案,规范各类学时学分换算办法。混合学习要协调干部和学习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兼容、开放、共享、规范的干部培训体系,促使混合式学习中的面对面传统培训和线上学习有机结合,发挥培训干部在混合学习中的活力,更好地适应混合学习,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效果的作用。[6]其次,进行混合学习设计体系建设。第一,识别与定义干部培训混合学习的学习需求。干部教育培训学员的学习需求复杂多样,通过广泛调查,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资源进行识别和定义,为混合学习计划的制订奠定基础。第二,根据学员特征,制订干部培训混合学习计划。依据受训学员的原有知识经验、学习风格、技能水平,邀请课程专家、教育专家和技术专家,制订适应干部培训实际的混合式学习计划。第三,制订计划、跟踪过程并进行学习考评。设计干部培训的混合式学习支持策略,执行干部培训的学习计划,跟踪混合学习过程,并对混合学习学习成果进行绩效测评,评价应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通过学习结果测试,以不断提升和完善混合学习的水平和质量。

(三)调研需求分析,构建培训课程体系

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开发、整合优质学习资源是高效应用混合学习形式的关键要素之一,其主要实践手段就是需求分析调研。除了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中的必修科目之外,各位学习者的经济、文化、政治等背景因素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目标也有很大的影响。培训课程在整个培训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提高干部培训质量和效益的关键要素。可以通过高位引领和经验借鉴,制定涉及分学科、分学段的培训课程体系。准确把握不同层次干部的培训目标和学习需求,不断充实网络资源、定期征集、筛选培训资源,进行资源整合,统一进行整体设计。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专题培训资源体系设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四)建设混合学习过程中学习共同体和综合性评价体系

首先,混合学习活动中的学习共同体指学习活动的所有参与者(主讲教师、教学管理者、参训干部、组织者)在特定的时间围绕一个共同的学习主题或者学习任务构建一个实际或者虚拟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的学习环境,便于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协作学习能力,促进集体知识的构建。这样,干部个体也能在学习共同体集体知识建构中提高自己与他人的协作能力并获取知识。[7]从群体动力学理论来讲,在混合学习过程中建立学习学习共同体就是将面授、在线课程、教师、学习者等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的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构建一个有机的整体,便于各个要素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促进混合学习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实践。其次,要建立混合学习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应用混合学习必须深入探讨混合学习的评价机制,构建干部教育培训的综合性评价体系。由于混合学习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都发生了改变,对评价信息获取的方式和评价方法也提出了不同要求,在培训结束后要对干部整体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为下一步培训提供参考,同时可以作为培训模式改进依据。

(五)加强移动学习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实践应用

首先,研发适用于主流移动应用平台的客户端。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不仅可以满足以太网和互联网应用,而且还能适应移动网络应用的需要。引进WEB3.0和HTML5的新元素来扩展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功能,结合MOODLE和Soodle技术扩展网络自主学习的功能并提升应用体验。其次,建立课程移动学习平台。目的是实现学员获取网络课程学习资源,并能充分利用零散的学习时间片断提交网上作业,较好地解决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同时提供便捷的教学管理信息服务,作为WEB网服务的有效补充,为干部培训学员自主安排学习提供及时指导,从而完善现有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以满足学员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需求。移动学习网建设分成两期工程来完成:一期工程实现教务信息查询服务功能,二期工程搭建课程学习平台。再者,扩展移动网站功能。第一,采用WAP、中的“推”(PUSH)技术,加强系统的互动提示功能。第二,实现手机SMS短信与WAP方式的结合,做好两者的优势互补。第三,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开通手机支付功能;最后,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的多媒体功能,使移动网站的形式更加丰富,满足学生干部培训移动中自主学习的需要。混合学习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为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其优势不仅在于优化学习方式和提升教学质量,更在于革新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能够使干部教育培训的学习空间、学习组织模式、自主学习平台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

[2]张豪锋,卜彩丽.混合学习的优势及运用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3]李晓庆.混合学习在非学历教育培训中应用的要素和效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4]L•约翰逊,S•亚当斯•贝克尔,M•卡明斯,V•埃斯特拉达,A•弗里曼,C•霍尔.殷丙山.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J].高茜,赵广元,李院春,李志强,冯振振译.开放学习研究,2016,(2).

[5]胡志金.论混合学习设计的适配原则和定位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9,(3).

[6]郭冠平,张小宁.生态视域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型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5).

网教学习培训篇8

企业网络大学的建设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拐点,经济必须向效率型转变。十三中全会的市场意义在未来几年将充分展现出来,主体思路是“国进民进”,越来越多的央企终将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充分竞争。而通过竞争,人的重要性将进一步体现。

我们的企业正处于改革时期。改革发展提出的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企业,世界一流电网,树立“百年老店”品牌。那么,怎样建设一流的企业?建设一流的企业,应该着力打造一支具有一定规模、高端引领、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员工队伍。这样,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说到底,员工的培训教育至关重要。构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企业“十三五”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平台和载体。这些,依靠固有的培训资源已然不能满足。在此背景下,建设一流网络大学,建立起高端引领,资源共享的培养开发体系已势不可待。

网络培训的发展及特点

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Internet,网络建设由此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随后,中国科技网、中国教育网和科研计算机网、金桥网和公用互联网四大主干网络陆续建成并联通。国际著名远程教育专家德斯蒙德・基更曾经指出:“远程教育是各国政府在21世纪为国民提供终生学习的第一选择,也是21世纪为国民进行终身学习的首选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终身教育系统和学习型社会的崭新途径和创新形式,远程网络培训的发展空间从学历教育逐步拓展到全民终身教育,角色亦从办学者拓展为教育服务者。

到了今天,移动互联网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个人PC、平板电脑、手机终端等设备迅速普及,功能加速升级,让我们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这些也为网络培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在这个重视效率的时代,远程网络培训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有效载体、服务平台和重要支撑,必然会获得越来越广泛的推广。

网络培训的特点

培训方式改变。企业网络大学突破了原有的单一传统面授学习方式,将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正规学习与基于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的社会化学习形式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保障了培训的时效性,丰富了培训形式,提高了培训覆盖率。企业网络培训的最大亮点是,倡导并深化全员教育培训。

培训效率提升。网络培训,可以将分布于企业各地的员工集中培训管理,提高培训效率,降低培训成本。同时,网络培训可以将企业参培人员、培训师、课件、试题库等信息共享,有效建立起教育培训信息化管理。这样可以优化整合培训教育资源,打造企业统一知识体系。

企业内部网络培训建设

在我们企业内部,国网江苏公司于2007年开始开展网络培训工作。初期建设的网络学院,只具备应用服务器、资源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经过不断努力和完善改进,公司逐渐组建成立了网络苏电大学,全面探索出将现有的培训体系从“培训中心模式”上升为“企业网络大学模式”的路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网络大学正在积极的探索中稳步前进。

企业网络大学的建设思路

在构建统一的教育培训管控体系思路下,企业网络大学的建设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培训组织与职责、培训制度与流程、培训考核与激励、培训持续监控与改进,实现规范化的教育培训流程;从培训需求管理到培训计划管理,到培训实施管理,再到培训评估管理全过程管理;规范人才分级分类培养,包括员工学习路径规划、员工学习提升、员工考试及认证、员工终身学习档案管理、员工知识援助等;搭建统一的培训管理与网络学习信息一体化平台,打造培训资源管理与岗位胜任力体系管理,为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支撑。

企业网络大学服务于开发并完善员工的能力培训系统,推行能力培训的新模式,提升各类员工的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规范于培训项目流程管理,从培训需求到培训评估闭环全过程管控。统一于课程开发,以各类员工岗位能力模型为基础,建立并开发课程体系,结合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运用情况、不断更新完善课程体系。强化于考试管理,建立企业统一的试题库,深入开展常态化全员网络考试,建立“四级四类”人才考试选拔机制。健全于培训师资管理体系,建立起企业三级培训师资信息库,修订培训师选拔管理方法,鼓励公司高层次人才担任兼职培训师。

企业网络大学建设的组织与管理

网络大学平台搭建由企业总部一级部署,各分公司分布课件服务器及流媒体服务器。企业成立网络大学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网络大学的发展规划。下设校长办公室,负责贯彻管理委员会的各项部署,组织编制网络大学发展规划、标准和制度,组织审定年度建设和活动计划,组织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审查,组织企业级推送学习项目,指导、推动、监督、考核网络大学的建设和运营活动等。设立网络大学运营管理中心,负责网络大学技术平台维护、学习培训活动策划与管理、网络培训资源建设与协调服务等。设立专业委员会,负责为本专业胜任模型设计提供专业指导意见,评审专业课程体系、网络培训课件、网络考核题库及专业知识挂网运行前的专业评审等。企业总部各部门专业负责制定本专业年度培训建设计划、组织本专业相关培训资源建设、负责本专业相关教学培训活动管理、策划和实施网络推送学习项目。企业各分部设立分院,负责完成本单位特有的培训资源建设、开展特色培训项目、为本单位员工提供专享服务。

国网江西公司的网络培训实践

国网江西公司2011年开始在培训中心建设电网仿真培训平台,《基于“云计算”的电网“大培训”平台开发与示范应用》根据电网培训特点,基于云计算理论,研究了培训异构资源的集成与管理、并行编程、电力系统三维虚拟漫游等技术。为全面深化全员培训考试活动,提升培训效率做足了工作。

电网仿真培训平台整合了公司现有的培训资源,开发了技术技能、技能鉴定、考试中心、培训管理、学历提升、专家大讲堂、学习交流等功能模块。到目前为止,试题库已有超过10万的题量,涵盖了电网企业的58个专业(工种),可以同时为各专业提供网络练习、测试和考试支持。公司使用在线学习、练习的人数已达11.5万人次,网络培训为公司系统提供了301期次、50256人次的普(调)考、竞赛和职业能力测试、测评、职称考试等。考试内容既包括人力资源、财务等管理工作,也包括电网十八项反措、变电检修等技术工作。同时,网络监控考试中心对地市公司及县公司开放了二、三级应用,涉及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新入职大学生、安全生产等27个专业考试项目,其中人力资源、财务、安监等专业已经使用网络监控考试平台开展常态化月考。这些,有效地缓解了公司培训师资的压力,直接节约培训考试成本630万元。

基于仿真平台的优质服务、稳定运行,以及各类网络考试所积累的运维经验和不断丰富完善的题库资源,此类考试形式逐步为各单位所认可。因为系统评判相对公平、公正以及操作便捷,目前已有20多家县公司将其作为中层干部选拔考试的平台。

国网江西公司还积极开展网络大学资源建设。2013年,公司圆满完成了110kV及以下生产技能人员变电检修专业20课时(900分钟)的课件开发制作任务;积极参与题库建设,人力资源专业十大领军人才组建专家团队,为公司人力资源专业题库建设出谋划策;积极参与网络大学管理员培训,提出改进完善的有关意见和建议。

2014年1月,公司营销部开展了优质服务普考活动,利用网络考试平台,5天内顺利组织完成了全省范围内30786人次的普考活动。

2014年3月,江西公司作为试点单位,积极组织参加了国网公司的网络大学第一期验证测试工作。此次测试,目的是为了验证账户登录的有效性,课程推送模块,在线学习视频流媒体对网络带宽、服务器资源占用、系统部署是否合理,通信是否异常等情况。在线考试主要验证在线考试功能和考试组织流程的有效性。通过各单位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这项验证工作顺利完成。

国网江西公司并不满足于这些成就。下一步,公司将积极探索网络大学的推广应用,拓宽思路,加强宣传,挖掘员工培训积极性。以此更好地服务于员工,使员工享受快捷高效的培训。同时,公司还要将培训积分管理应用于评价培训成效,结合员工职业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培训课件、题库等培训资源建设。

企业网络大学建设的发展与展望

按照企业培训业务能力的提升和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重点,企业网络大学建设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框架构建阶段。目标是初步建成网络大学信息平台、梳理培训管理制度和流程、初步搭建基于能力模型的培训课程体系,同时开发和完善电子课件,初步构建运行管理体系和试点单位实施工作。

第二阶段是拓展磨合阶段。目标是完善网络大学信息平台的功能,建设虚拟教室、专家在线、协作学习、知识中心、辅助决策等功能模块。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细化基于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并推广使用。

第三阶段是完善提升阶段。目标是提升网络大学的实用性,完善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岗位技能认证、职业提升等功能。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和流程,网络大学全面推广应用。

网络大学建设是构建国际一流企业的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模式。未来,通过业务融合、应用集成和技术创新,将打造企业级大培训一体化平台(SG Enterprise Learning Platform,简称SGELP),支持教育培训业务体系战略。

建设方面,将打造员工自主学习平台,平台中实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线、离线、移动应用、专家在线),整合企业级课程资源与知识资产,让员工可以即时、即兴地进行学习,支持工作绩效的提升。建成并完善培训业务管理系统功能,全面实现培训管理信息化,提升培训管理的运作、培训服务质量、优化培训成本,支持培训业务的开展和持续改进。实现SGELP与人力资源的应用以及其它系统的有效集成,服务于“人力资源集约化”,全面整合企业培训资源,统一企业渠道,提供全面教育培训监控和决策支持。

网教学习培训篇9

论文摘要:要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素质提升,必须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而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网络培训无疑是较为适合的培训方式,四川省绵阳市在创新和构建继续教育模式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积累了较为完善的经验。

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时展与创新的代名词,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培训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信息社会的发展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网上在线学习是培训工作应对信息社会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成人教育,特别是职后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去年“5.12”大地震后,绵阳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中,针对灾后培训场地和设施毁损、集中面授无法开展的现状,及时调整培训思路,大胆创新培训手段,有效整合培训资源,变革了传统培训模式,构建了基于网络的培训模式。本文就近几年绵阳市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的实践与创新进行研究,力求实现网络培训短期效应向长效机制转变,促进继续教育的科学发展、长远发展。

一、网络培训的实践探索

传统的培训模式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工学矛盾突出,组织管理难度大,培训成本高,培训效益低,培训质量难以保证等等,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突破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施教机构能够提供针对性强的课程资源,创设良好的培训环境,采取有效的培训手段和创新培训管理机制。而网络培训模式对于这些目标的实现能够提供重要和有效的支撑,因为网络与培训的结合是由现代信息技术所支持的,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在培训教育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网络既是培训工具,又是培训资源、培训环境,在网络环境中,时间和空间不再是培训的阻力,培训课程更新速度更快,接受名师高质量的教育更加直接,这种所谓的远程网络培训其实可称得上是真正的更近距离的培训。

1.提高认识、转变理念、创新手段是网络培训顺利实施的前提。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只有充分发挥培训教育工作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围绕人才队伍能力素质建设开展培训教育工作,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5.12”特大地震发生后,面对绵阳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灾后恢复重建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急需得到提升的现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心迎难而上,积极推进培训模式的创新,及时将原定的“集中培训为主、网络培训试运行”转变为全面实施远程网络培训,将培训网络平台作为灾后培训工作的“主阵地”,灾后仅仅4个多月时间就培训了3万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既达到了快速提高灾区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和能力的目的,又探索了新的培训手段,大大提高了培训教育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领导重视、机制健全、协调配合是网络培训取得成功的保障。在全面推开网络培训后,无论是市县人事部门领导,还是基层单位领导都非常重视对网络培训的宣传和协调,建立了条块合理、分工明晰、责任明确、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出现了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一是绵阳市人事局综合管理、指导和监督全市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以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为抓手,狠抓学用结合,以结果使用来刚性推动培训工作。二是绵阳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心具体负责培训规划制定、任务实施和质量保证。三是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人事局负责培训工作的宣传组织和协调落实,并通过会议、文件、骨干培训等形式营造氛围,把继续教育的政策规定,传达到各行政主管部门,传达到各基层单位,传达到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四是各基层单位认识到位,配合积极,宣传认真,支持到位。

3.整合资源、狠抓质量、强化服务是网络培训得到认同的关键。在网络培训课程设置上,施教机构将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提供的全国知名专家、教授学者视频授课与当地专家教授的授课有机结合,既考虑到专业技术人员拓宽视野、提升创新能力,又考虑到他们灾后恢复重建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的提高。在实施网络培训过程中,切实帮助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解决学习考试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调动培训者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开办了网络学习骨干培训班,印发了网络学习方法步骤资料,添加了网络学习动画演示,开通了网络学习专线,降低了灾区学员的培训费。

二、网络培训面临的困惑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几年的培训实践来看,网络培训模式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但同时也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网络课程资源的可利用问题。尽管网络培训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逐年增大,课程类型不断完善,课程数量越来越多。但是,网络课程的信息承载量无法与时代的飞速发展实时同步,这种滞后性局限了施教机构对课程的更新,况且,现有课程资源在系统性与专题性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经验性与创新性结合、前沿性与针对性结合上也嫌不足,施教机构对网络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分享及利用的困难变得更为突出。

2.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学习问题。网络培训促进了学习方式自主化和个性化,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培训理念。然而,从一年的网络培训实践来看,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对自主化学习形式上接受和欢迎,但行为上是背离的,存在应付学习,甚至弄虚作假的情况,有的是不下载课件资源、不听课不学习,直接就进入考试程序,以尽快完成规定学时为最终目标;有的是请别人代为挂网,代为考试。究其原因,一是名目繁多的培训和日常工作压力造成专业技术人员身心疲惫,二是以往传统培训方式的经验降低了对新培训形式的期望和信任,三是部分年龄较大和电脑基础差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和进取的内在动力不足。

3.网络学习的管理问题。培训机构的管理职能面临着一种根本性的转变,即从传统的以培训计划、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和培训过程为关注核心的管理变为利用一个网络平台、筛选优质资源、学习权限处理、培训结果确认等方面。管理对象虚拟化、管理语言网络化,这对培训管理机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培训环境中,培训机构的管理,注重的是平等与服务、沟通与配合,依靠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培训效益。但实际情况是,现有管理方式是自上而下单向的,培训对象个性化的需求无有效的满足途径,培训对象作为培训设计者之一的角色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三、网络培训完善与创新的路径思考

针对培训体系开放化、培训内容信息化、学习方式自主化和个性化、培训者与学习者的关系平等化等网络培训新特征,要以破解网络困惑、解决培训问题为突破口,不断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网络培训。

1.创新课程设置,不断提高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培训内容直接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影响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兴趣,乃至培训效果。这就要求施教机构对培训内容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到培训对象的需求,应体现三个原则:一是时代性原则,即所选课程应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如当前形势下,就应将继续教育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及震后心理调适相结合起来;二是针对性原则,即所选课程应符合培训对象的需求,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培训需求,采用“菜单式”培训或将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结合起来,增大灵活性;三是系统性原则,要结合终身教育的理念来统筹规划课程,要让培训者一年一个收获,通过培训较为系统地了解相关知识,全面提升能力素质。总之,网络课程设置要做到:立足岗位需求,紧扣时代脉搏,少而精,新而实,真正将远程网络培训平台打造成为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成长和不断发展的平台,成为专业技术人员难以割舍的良师益友。

2.创新培训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做到管理工作的有序化、科学化和人本化。网络培训催生了管理职能的转变,创新培训管理,就是要通过专业的、人文化的教学管理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员顺利完成培训任务。首先,做好继续教育相关政策和网络培训方法步骤的宣传;其次,加强调研,听取基层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对网络培训的意见与建议;再次,开好工作安排会、工作总结表彰会。培训工作必须自始至终突出抓好培训效能提升,网络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究竟如何,基层单位和参训人员最有发言权。要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和经常的基层调研,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将调研情况和工作决策有机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为龙头,重点关注自主创新、社会发展、民生建设等方面的继续教育任务,有效整合培训资源,统筹推进各类培训,为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创新培训评估,不断激发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学习的热情。网络培训是一种先进的培训手段,培训的目的是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如何通过培训实现发展的目的?笔者认为,在重视培训过程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发挥培训结果的效应。现实中,往往是以拿到合格证为目的,至于学习什么,学得怎样不太关注,这种现象造成培训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无论是施教机构还是基层单位都应重视培训评估,培训评估既是对学习者参加网络培训行为和结果的判断和评定,更是对施教机构工作情况的全方位评价。基于网络培训的特点,培训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提供及时反馈,监控学习进程,保证学习质量。而创新培训评估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仅仅看重结果的做法,要在评价功能、评价主体、评价过程等方面进行创新。有效的培训,其评价功能应当是激励性和诊断性的,评价方式应当是开放的,评价主体应当是多元的,评价过程应当是交互的,在开放、交互、多元的培训评估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评促学。

参考文献

1.朱祥平. 网络培训:实践、困惑和创新,《中小学教师培训》(J)2007.8,18-20;

2.李辉.现代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研究与探索,《中小学教师培训》(J)2008.3,20-22;

网教学习培训篇10

关键词:网络远程教育;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5-025-03

一、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时期以来,我国加大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力度,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和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教育培训的总体规模较小

由于我国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投入有限以及教育培训信息获取渠道不畅,农民工很难获得由政府主导的教育培训。而农民工自身又财力不足,难以支付非官方的教育培训的费用。种种原因导致接受过教育培训的农民工人数非常有限。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的调查,大体上有六成外出的农民工基本上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

2.教育培训内容落后,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内容落后,与职业市场对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适应,与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不适应,也与新生代农民工对知识、职业技能的要求不适应。教育培训手段多为集中的面授;教学上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得农民工学员感觉学无所用。

3.教育培训的组织方式滞后

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国家虽然反复强调政府统筹、行业组织和各有关部门协调合作落实好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府统筹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落实。国家、各级政府下达培训计划后,有关部门为完成任务而动员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教育培训的内容脱离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农民工参与热情不高,造成教育培训资源的浪费。

4.教育培训师资队佰短缺

目前,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师资主要来自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大专院校的教师,以及各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才。由于缺乏专业化的队伍和相应的资格准人制度、激励制度,农民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得到保证。

5.教育培训监管存在漏洞

由于政府出台的有关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政策和制度存在漏洞,导致各地相继出现一些涉及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违法乱纪现象。比如,培训机构乱搞虚假培训资料,骗取财政补贴;政府管理人员参与培训,管理控制不严;培训学校投机取巧,对培训农民工应付了事。

二、网络远程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分析

1.新生代农民工对电脑、互联网的持有率为网络远程教育服务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提供了可能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收人水平的提高,他们对电脑、手机的持有率不断上升。据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对浙江、安徽、江苏、广东、贵州、河南、四川等7省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近100%的新生代农民工拥有手机,很多人拥有自己的个人电脑。这为广大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网络远程教育和培训提供了可能。

2.网络远程教育的特性为网络远程教育服务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提供了可能

(1)开放性。网络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大大扩展了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规模。只要具备了上网的条件,所有农民工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学习任何课程。网络远程教育的低成本,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规模的扩大。(2)丰富性。网络远程教育通过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及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有机融合的形式,对学习内容加以描绘,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图文结合、声情并茂的教学方式,使平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新生代农民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交互性。网络远程教育中互联网作为一种强大的交互性媒体,有多种技术支持网上交流。教师和农民工学习者之间、农民工学习者之间可以选择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方式,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交互方式,如BBS、QQ、聊天室、E-Mail等。(4)共享性。互联网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其中包括许多可以直接为教学服务的信息资源,能够为农民工学习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

三、网络远程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重要性分析

网络远程教育因其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学习的主体性、教学的交互性等优势,能够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对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渴求,有助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进而改变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弱势地位。

1.网络远程教育能够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的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培训有强烈的需求。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97%的农民工表示愿意继续学习,他们对文化、专业知识有极强的探求欲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在学校全日制教育尚未向新生代农民工开放的情况下,网络远程教育为新生代农民工探求新知识、发展职业技能提供了可能。灵活的教学服务、即时的教学反馈、互动的教学方式满足了新生代农民工知识学习和技能获得的需求。新生代农民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网络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2.网络远程教育能够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的需要

美国成人教育家马尔库姆·诺尔斯(M,Knowles)指出,成人的学习内容是受变化着的社会任务制约的,其学习是为了当前的使用。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一个最直接的动机,就是工作的需要。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教育与培训中求得一技之长,从而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找到“满意的工作”,立足城市。因此,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新生代农民工所看重的。现代网络远程课程设置重实际应用而淡理论基础的发展趋势,恰好满足了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和融入城市生活的需要。

3.网络远程教育能够有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和学习的矛盾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都就业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多地处城市郊区,交通不便,而且劳动强度大,经常加班加点,缺乏休息时间,参加教育培训委实不方便。据浙江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1天,平均每天工作9.2小时,最长的每天工作达14.5小时,每周工作101.5小时。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教育培训。网络远程教育学习空间、时间的灵活、便利,使得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合理地安排学习,有效地缓解了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和学习的矛盾。

4.网络远程教育能够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学习背景、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他们对学习内容、时间、进度、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网络远程教育个别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网络远程教育不但在学习内容和进度、考试、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为不同学习类型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指导策略,而且还能针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困难等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网络远程教育能够保证农民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

四、网络远程教育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发展的策略分析

网络远程教育能够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需求,为其提高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开展网络远程教育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可能。然而,从网络远程教育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服务的现状看,网络远程教育任重道远,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1.以人为本,树立网络远程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是以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开展的。这种教育培训模式具有明显的“计划性”,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应当树立以新生代农民工学习者的需求为本、以新生代农民工学习者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网络远程教育不但要以“低收费、低起点”让每一个新生代农民工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和培训,而且要让每一个有着不同目的和需求的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参与教育培训实现其愿望和目标。网络远程教育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的选择,都要以新生代农民工学习者的需求为本,给他们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网络远程教育内容

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内容脱离实际,新生代农民工被动地接受与自己从事职业不相关的培训。由于通过培训获得的知识、技能无法真正运用到工作中去,新生代农民工对继续参加教育培训持怀疑态度。网络远程教育要增强吸引力,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出既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需要,又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保持一致的教育培训的内容。网络远程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只有深入企业一线,深入新生代农民工聚居地,贴近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了解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和培训的需求,才能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课程的开发、专业的设置都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增加市场需求量大的课程和培训项目,取消那些不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和培训项目。

3.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管理方式

尽管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的需求十分强烈,然而繁重的劳动使其无暇接受教育和培训。因此,网络远程教育要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管理方式。在课程的选择上,允许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选择所要学习的课程。在学制上,网络远程教育采用弹性学制,允许学习者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也允许学习者利用晚间和节假日等业余时间学习。总之,以学习者为导向的教学和管理方式,就是要尽可能地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教育和培训提供便利。

4.以师资为保证,提升教育和培训质量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能够胜任农民工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师资队伍是搞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根据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人数多、门类广的特点,网络远程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广泛宣传,吸引教育培训机构、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社会团体等部门和单位的教师,以及各行各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精英,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最终形成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以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适应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需要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从而保证农民工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质量。

5.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农民工教育培训保障机制

农民工教育和技能培训保障机制的建立需要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推动。政府不但要加大对网络远程教育的投入,为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接受教育培训机会,而且要承担起宣传和监管的职责。政府部门向社会宣传政府补助农民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推动远程教育机构、用工企业、农民工积极参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和城市适应问题。政府还要通过完善制度措施,加强对农民工教育和培训的监督管理。政府要牵头组织相对独立的教育评价机构制定相应的标准,对网络远程教育机构的培训资质、培训水平、培训课程等进行评价和监督,以确保农民工教育和培训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我国农民工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研究》课题组,农民工培训实态及其“十二五”时期的政策建议[J].改革,2010,(9):74-85.

[2]董碧水,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存四大困境收入比老一代低[N],中国青年报,2011-11-16.

[3]杨圣华,浅谈网络教育优势及其发挥[J],中国远程教育,2002,(12):37-39.

[4]刘俊彦,新生代——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5,

[5]刘奉越,移动教育: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新路径[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37-39.

[6]俞玲,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和就业状况调查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调研世界,2010,(8):39-40,

[7]方翰青,谭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远程职业教育作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4):72-75.

[8]臧娜,移动学习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的应用初探[J],职教通讯,2011,(7):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