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故事语文十篇

时间:2023-04-03 09:52:17

我的教学故事语文

我的教学故事语文篇1

一、英语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

故事教学法,即教师在课上依据要讲的内容,加入一些简单、短的小故事,进行内容的教学,或者直接使用故事来进行讲课,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让其从故事中掌握主题,是一种由深到浅、由复杂到简单的一种教学方法。

而在英语的教学中,故事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学生英语故事来进行的教学方法。应用这一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了解英语的语法、单词、句子等,摒弃了以往理论上的枯燥性,能够使学生在故事中轻松掌握英语学习;还能够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听、写、读、说这四项的基本英文能力,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能够很好提升国家的英语教学水平。首先,小学生在进行听英文故事的时候,一定会进行想象;通过小学生互相进行讲故事中,会提升小学生的口语和思维能力;小学生在进行表演故事的情节中,会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小学生在进行编故事中,会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其次,英语故事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小学生把英语和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也能让小学生了解到国外的文化和语言环境。因而,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在小学生中,通过故事教学的方法进行英语教学,能够很快地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此方式的教学,对于提升我国的英语教学事业,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让小学生在故事的海洋中遨游,无疑是对学习更为有效的方法。

二、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生英语教学的优势

(一)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大部分的小学生来说,处在这个对世界很好奇的年龄,要想让他们长时间保持集中的注意力,是很困难的。但是,教师通过故事为主题的英语教学,是为了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获取一定的实践教学成效。教师在进行上课前,要通过一些有趣的热身活动,让学生们意识到即将开始上课,这些有趣的热身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在上课前就能精神饱满,以便集中精力。我们的热身活动可以是唱一首英文歌,或者看一段经典的英文桥段等,都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夸张的表情,让小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来,还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感到轻松快乐,使得下面的教学能够顺利进行。这种优势,可以让小学生的课堂效率更高,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大的帮助,整体提升我国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学水平,更好地融入国际化的大趋势。

(二)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故事

是否能顺利开展英语故事为主题的教学,还是要取决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因而,英文教师在选择英文故事的时候,要通过学生的建议,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英文故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更好地去听讲。以故事为主题的英文教学法,要求我们这样挑选故事:在讲课的前一天,可以把所有的故事印在纸上,通过投票的方式,选择得票率最高的那个故事,作为明天讲课的内容,得票率较少的故事,可以让选择故事的少数同学,进行自主讲解,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们自己编一段故事,来发散思维,提升自己的创造力,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喜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小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原来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能更好地认真学习,不断挑战新的任务,完成课堂的要求,提升听课效率,也能提升兴趣。这种方式,不像以往的理论教学那么枯燥,很有灵活性意义,能够学生爱上课堂,对于英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丰富了教学方法

在应用故事为主题开展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故事,来展开教学,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么做会不断丰富我们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摒弃以往教学的单一化。现在我们的教学可以是图片教学法、动画教学法、音乐教学法等一系列的方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们通过画图、看图、看动画片、学英文歌中得到学习。这些教学方法的实现,让小学生们不再像传统课堂中教学方法那么的单一与乏味,更多的是轻松与快乐,不断为学生创造出优质的教学方法,改进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故事语文篇2

关键词:故事教学 小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1B-0053-01

故事教学,即以故事作为教学素材,开展教学活动,以达到化繁为简、激活课堂的教学目的,是小学师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故事教学的身影随处可见,我们用它导入新知,引发话题,组织课堂教学,创造实践,然而,在看似热热闹闹的教学氛围下,你是否静心思考:Do our students enjoy stories in class?And enjoy English?我认为,“enjoy”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是他们对教学的肯定,在英语故事教学中,我们要竭力以故事为跳板,开展生动的英语实践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在教与学的精彩互动中 “Enjoy English”!

一、绘本故事,吸引眼球激兴趣

绘本故事深受中低段学生的喜爱,它们图文并茂,简单易懂又生动有趣,五彩缤纷又栩栩如生的形象给学生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因此,在中低段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巧妙地借助绘本故事的力量,将学生对绘本的兴趣迁移到英语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时,利用英语绘本,放飞学生们的想象,促进他们语言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们尽情地“enjoy stories”!

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4B Unit 5《Seasons》这一单元时,在教学导入环节,笔者就借助英语绘本小故事――《Four seasons》。在导入环节,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以电子书的方式,向学生们呈现了描写四季变换的绘本故事,通过这些绘图,带领学生们走进四季,自然地进入到关于“seasons”的话题讨论,为接下来的Free talk环节打开了一扇门。在观看绘本故事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们两眼炯炯有神,一下子就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随着绘图的变化,他们走进四季,感受着四季的变化。

通过英语绘本,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帮助学生们快速进入英语课堂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为教学活动开了一个好头。同时,以绘本故事的方式进入教学主题,有趣又不显唐突,有利于话题的展开。

二、对话故事,角色扮演引互动

对话是开展口语交际最为真实有效的实战平台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在挑选故事素材时,可以有意识地寻找一些以对话为体裁、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英语小故事,通过对话,开展学生的口语实践活动。通过对话故事,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些以故事为背景的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角色互动,将故事呈现出来,通过扮演的形式,将故事从屏幕上带到课堂里。

译林版小学英语Unit 8《How are you?》的交际难点在于用英语打电话,并学会应用表达疼痛等身体感受的词语。为了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口语实践,笔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际互动,笔者在教学中插入了一个以对话为体裁的小故事,故事以家长和老师打电话展开。在故事探究中,我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理解故事内容,并将这个故事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活动中,学生们还动手制作了一个模拟话筒,有模有样地表演这个小故事。

在这样的对话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让学生们“enjoy stories”,还能有效地发挥故事的语用价值,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创设“训练场”,促进课堂教学互动。

三、生活故事,延伸话题展个性

生活是语言最富有生机、最真实的应用平台。在故事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动手写一两个发生在我们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课堂上、发生在学生之间的英语小故事,以这些真实、有趣、富有生活气息的小故事,延伸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实践热情,为英语课堂注入勃勃生机。

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4A Unit 3《My day》这一单元时,笔者在课前,仿照语篇文本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了《Miss Lin's Day》,在这个故事中笔者以时间为轴点,分享了自己的一天,还把班里的学生写到了故事里。在阅读的时候,学生很是开心,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当大家发现故事里头有他们时,更是开心快乐。在分享过后,笔者抛砖引玉,给出任务,要求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动手写一个小故事,并在小组之间进行分享交流。

在这个激趣――仿写――分享的故事教学过程中,学生由学到用,不仅体验到生活故事带来的趣味,而且在实践中当了一回故事的主角,充分感受到了语言实践与创造的成就感,促进了学生语言个性的发展。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对学生而言,应该是一场欢乐、新奇、充满挑战的语言体验,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以“高高在上”的教学姿态,拉开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应俯身倾听,亦师亦友,引导学生们走进充满魅力的英语世界,获得“enjoy”的真实体验,从这个角度而言,故事教学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好办法。

有兴趣的同行不妨一试。

我的教学故事语文篇3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经典故事有启迪学生德智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经典故事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将教材中一些文章与经典故事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汲取成长的营养,能够健康、全面的发展。本文就教学中穿插经典故事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措施,旨在提升中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基于文本落点,链接教学内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一定的经典故事,在备课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预设,寻找故事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要基于文本落脚点来链接教学内容,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论语》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用一些寓言故事来启发学生,可引入《掩耳盗铃》和《揠苗助长》两则寓言。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短小故事,引出《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够办事成功,不能够只凭借自己的主观愿望来办事情这一深刻的道理。同样,《论语》是以简短的对话来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的。然后教学活动就自然的过渡到《论语》学习,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简单的对话中体悟出深刻的道理。再如,在教学鲁迅的《阿Q正传》时,教师在教学中引入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典故事,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并对鲁迅的弃医从文谈谈自己的看法,当学生体会到鲁迅先生思想的伟大时,也就能够真正的读懂《阿Q正传》,体会到那个时代国民的灵魂,感悟到麻木的国民的“精神胜利法”,也就能够明白鲁迅为什么要“呐喊”和“仿徨”,加深对中国历史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加深对人性的体会和感悟。

实践证明,根据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链接经典故事,能够有效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二、挖掘故事内涵,深化教学内容

经典的故事不仅具有经典的故事情节,也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挖掘经典故事的深刻内涵对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升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发挥语文的工具性,更为重要的是发挥语文的人文性,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富足丰满,让学生体会到真、善、美。

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这篇经典的寓言故事时,可以引入《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愚公移山这篇寓言故事内涵的深刻理解。教授本课时首先让学生复述这两个神话故事,然后根据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会从这两个短小的神话中体会到夸父和精卫的坚强的毅力。接着引导学生读愚公移山的故事。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这则寓言故事的理解,可以问学生:“愚公是否真的‘愚’?智叟是否真的‘智’?”“愚公移山的故事和精卫填海的故事有什么区别?”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来触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让同学们进行积极的发言,然后进行科学的点评:我们能够在前人的故事中汲取自己成长的营养,那就是毅力、恒心与坚忍不拔的精神。只要拥有这些武器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才能够无畏挫折,勇往直前。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有效地挖掘了故事内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深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不再是孤立化的,而是整体化的,自然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续写经典故事,延伸教学内容

每个人对同一个故事都有自己的独特体会。学生也是如此,他们的遗传、成长环境以及之前所接受的教育不同,对于同一个故事的理解和体会也会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内心对这一内容的独特的认识和体会。对于一些学生独特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不能够彻底的否定,而是要认真的倾听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真正的受到启发。

例如,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故事题材,让学生续写一个行军作战的故事,学生就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只要是情节合理,都是学生学习后的启发与感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都是可贵的。续写经典的故事,是教学内容的延伸,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加入故事,推动故事的发展,理解故事,进而真正的读懂故事。

我的教学故事语文篇4

关键词:对外汉语 语法教学 成语故事

一、引言

语法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组词成句的规则,在口头交际和书面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法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大量的语法点主要集中在初级阶段。由于汉语语法没有明显的形态标志,“不规则”现象很多,又由于受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所限,有些语法点教师难以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清楚,留学生掌握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同时,由于目的语语法规则掌握不牢靠,受母语或其它外语的“负迁移”作用和目的语规则的“泛化”等等,留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的语法错误尤为突出。这和教师语法教学的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无关系。如何有效提高语法教学的质量,使留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最好地掌握汉语语法,从而在交际中能够准确、得体地使用,这是一个值得广大对外汉语教师进一步深入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面的研究很多,但利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教授汉语语法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在菲律宾中学生汉语短期培训中利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教授语法的经验,试图就Flash成语/寓言故事在对外汉语基础语法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二、Flash成语/寓言故事和对外汉语基础语法教学

成语是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主要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整齐匀称,言简意赅,结构完备,表义丰富。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以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寓言最初产生并流行于民间,后来被文人学者作为论证或辩论的手段在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寓言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强烈的讽刺性和故事情节的虚构性,语言精练,极富表现力,篇幅短小,结构紧凑,通常使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Flash成语/寓言故事以Flas的形式再现成语/寓言故事的内容,通常集画面、声音、文字、动画等于一体,以其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完整的情节深得学生的喜爱。有的Flash成语/寓言故事中的语言句法特征明显,有些语法点循环反复出现,配以真实自然的情景和多种感官刺激,易于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和运用。有的Flash成语/寓言故事的界面上嵌有播放、暂停、前进、倒退、开音、闭音、截屏、退出全屏、音量调节等按钮,便于操作。Flash成语/寓言故事的片长一般在两分钟左右,短小精悍,不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却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活动充满生机。Flash成语/寓言故事的这些优势使其成为少儿汉语语法教学的理想资源。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在菲律宾中学生短期汉语培训中尝试使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进行汉语语法教学,以期探索语法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Flash成语/寓言故事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华参加汉语短期培训的菲律宾中学生是来自菲律宾光启中学的初中生,都是男生,年龄在十三岁左右,都会讲英语,已有九年学习汉语的经历。不过由于之前每周仅有一节汉语课,他们的汉语水平总体上来说还达不到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初级(下)班的留学生的水平,语法基础薄弱,除了简单的生活用语外,几乎无法用完整的句子进行交际。此次培训是菲律宾光启学校的学生第一次来华接受培训,也是笔者所在学院首次承担外国中学生汉语培训任务,因此学院上下都非常重视,认为任务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为此,在语法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这些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和汉语程度等,把Flash成语/寓言故事引入语法教学,借助其优势弥补传统语法教学的缺陷,优化语法教学的效果。

(一)利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要使留学生愿学、乐学语法,教师首先必须使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法材料。另外,根据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输入研究结果,不是所有的输入都有同等的价值,只有得到注意的输入才能被吸收、得到进一步加工。注意是有效加工的必要条件。(江新,2007)认为,我们的语法教学信息还必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Flash成语/寓言故事以声音、色彩、动画效果相配合的手段来传递信息,故事情节简单,以动物为主角,直观、形象、生动,能够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乐于接受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进行语法教学,不仅能引起留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使他们专注于学习。这就有效地避免了留学生上课时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等现象。

(二)Flash成语/寓言故事为语法学习提供了真实自然的语境,有助于留学生对语法点的感知、理解和运用

在语法教学中,语法规则的讲解和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以往的语法教学偏重于讲解语法知识,片面孤立地分析说明一些语法规则、结构,忽视语法点的实际运用。练习多采用习题的方式进行,不但机械,而且脱离实际,不够自然、实用。这种教法不仅会使留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事倍功半。Flash成语/寓言故事为语法学习提供了真实自然的语境,将语言与图像、声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语法经常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情境的改变而展现出来,留学生通常会通过特定的情景自然进行感知和理解,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解释,也不必在教学过程中过分突出和强调。例如:教菲律宾中学生“……像……”这个语法点时,笔者并没有沿用以往“句法—语义—语用”这种语法教学程式,而是直接让他们观看《盲人摸象》的Flas片。观看第一遍时留学生对故事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观看第二遍时,要求学生带着这样两个问题注意视听:1.五个盲人分别摸到大象身体的哪个部位?2.他们分别觉得大象像什么?之后请留学生回答问题,并用PPT图文并茂地呈现答案,进而结合画面就该语法点略做解释。然后再次播放、定格有关画面,让他们检索并复述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最后闭音,隐去字幕,仅呈现画面,让留学生给画面配音,及时输出,以检验他们对该语法点的理解和运用。笔者将该语法点的教学有意识地融入观看Flash成语故事之中,寓教于乐,使他们在逼真的情境中自然并轻松愉快地感知、理解和运用该语法点。

(三)运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的特定语境化解语法教学的难点

现代汉语语法与外语语法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形态变化不发达、不普遍;汉语十分重视词序和虚词(卢福波,2005)。这些不同之处往往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难点,特别是意义相近的虚词,经常被混淆误用。例如:“于是”和“所以”,该用“所以”的时候留学生却用了“于是”,如“下大雨了,于是我不能出去玩了。”该用“于是”的时候却用了“所以”,如“路过天河的时候,我看到了‘买200元送200元’的广告,所以就进去逛商店了,在那里逛了几个小时,买了三件衣服。”根据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这个偏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留学生没有真正弄明白“于是”的语义和语用规则。针对这个语法教学难点,笔者在教学中引用了Flash寓言成语故事《孟母三迁》,播放之前提出视听时要注意的两个问题:1.孟母一共搬了几次家?2.每次搬家的原因是什么?视听之后请留学生回答问题,通过回答问题2,复习并弄明白“所以”的语法规则,即“在因果关系的语句中表示结果或结论,前一小句常用‘因为’”,并结合该故事训练留学生正确运用“因为……所以……”回答问题2。播放第二遍时让留学生检索故事中带有“于是”的句子,注意它在句中的位置,并看看它和前后的句子在语义和逻辑上有什么关系。之后启发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特定情境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来分析“于是”的语法规则,即“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最后选取故事中以下两个小节,用PPT呈现出来,比较“于是”和“所以”的异同。

孟子小的时候,他家住在墓地旁边,他和小伙伴们就学起大人哭嚎、跪拜的样子,玩办丧事的游戏。母亲发现后说:“这可不行,不能让孩子在这种地方住下去了”。于是,孟母把家搬到城镇。(第一小节)

新家在一个集市边上,孟子就模仿商人,同小伙伴们玩起做生意来。“这可怎么办呢?看来也不能在这里住下去了”。于是,孟母又把家迁到书塾附近。(第二小节)

让留学生把该故事的第一、第二小节分别看作是两个独立的、互不关联的句群,观察其中的“于是”可不可以用“所以”替换。显然可以,替换后前后句子是因果关系。然后让留学生把这两个小节当成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再看看其中的“于是”能不能替换为“所以”。显然不可以替换。把这两个小节当成一个整体来看,讲述的是孟母两次搬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描写,这两个动作是顺承关系。当然,每次搬家都是有原因的,所以“于是”所表示的承接关系中又包含着因果关系,即“前一事是引起后一事发生的原因”。这样以来,“于是”和“所以”的异同,留学生就很容易弄清楚了。因此,借助Flash寓言成语故事,可以有效化解语法教学的难点。

(四)运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训练留学生正确运用语法点进行成段表达的能力

大量的语法内容集中在初级阶段,且语法教学以形式结构分析为主,不太重视语义结构的分析,更不重视跟语用分析结合。受留学生水平所限,对语法现象的解释也不够科学,语法练习以单句训练为主,语法重现率低,不利于巩固。另一方面,根据语言习得方面的研究成果,语言习得的过程并不是一个个语言点的逐步累积过程,语言的发展不是单向的,而且对于某个语言点的习得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习得过程曲线往往表现为锯齿状、U型,甚至有暂时的倒退现象(刘海燕,2011)。所以,留学生的汉语表达中难免出现语法错误。Flash成语/寓言故事不仅可以帮助留学生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新的语法点有比较准确的把握,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加深对以前学过的语法点的理解、记忆和巩固。更重要的是,它在训练留学生运用语法点进行成段表达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有助于留学生正确地运用语法点进行成段表达。下面以《骆驼和羊》为例说明我们如何运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训练留学生的成段表达能力。首先,我们运用故事中的情景语境使留学生快速理解新语言点“情态补语”,并复习旧语法点“趋向补语”“结果补语”“一……就……”“又……又……”以及“比”字句等。其次,我们给留学生一页一页地播放故事中的画面,引导他们选用所给的语法点准确地描述画面内容,进行单句训练。第三,单句训练结束后,我们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刺激留学生运用更多的语法点说出更多的句子。与之前一样,一页一页地播放画面,这次要求留学生用不同的句法描述同一画面,看哪个组用的语法点多,说的句子多。第四,比赛完毕,我们再次让留学生观看一遍视频,然后将故事内容用PPT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让他们看图讲故事。先集体讲,再个人讲。最后去掉画面提示,让留学生完整地口头讲述故事或书写故事。这样,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体会语法的使用规则和意义,在反复使用中得以巩固,最终使成段表达准确得体。

(五)运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能够同时兼顾语言知识教学和文化知识传授

Flash成语/寓言故事是固定短语,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音、语义、语法方面具有特殊性;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运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可以将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孟母三迁》不仅使留学生从中学到了有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而且对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轲的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教育有所了解。这样既兼顾了语言知识的教学,又能实现中华文化的深层影响,不留下过多文化濡染的痕迹,从而实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四、使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进行语法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Flash成语/寓言故事在语法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有利于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能够使抽象的语法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留学生对语法规则的正确理解;能够提供真实自然的情景,有助于语法点的操练和成段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够同时兼顾语言知识教学和文化知识传授。正因如此,我们建议对外汉语教师在语法教学中不妨使用此法。不过,使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教授语法时要密切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实效性等方面内容,恰当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组织好Flash成语/寓言故事的材料。也就是说,所选的Flash成语/寓言故事的语言要能突出表现所要教授的语法点;所选Flash成语/寓言故事的语言要准确规范;所选Flash成语/寓言故事要与教学对象相适宜;所选Flash成语/寓言故事要与教学时间相适宜;所选Flash成语/寓言故事要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配合使用。只有这样,Flash成语/寓言故事才能在语法教学中真正发挥效用。

(本文为华南师范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三期建设课题“第二语言学习与汉语高效推广”的子课题“对外汉语基础语法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编号:国文〔2009〕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江新.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社,2005.

[3]刘海燕.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11,

(4).

[4]汝淑媛.语境理论与多媒体对外汉语语法教学[J].中国电化教

育,2001,(4).

[5]丁存越.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几点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

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3).

[6]郑艳群.汉语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我的教学故事语文篇5

关键词:民间故事;文本特征;学习方式;语文素养

【场景回放】

“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会讲,也值得吗?”《小学语文教师》主编陈金铭又一次咄咄逼人地追问,目光炯炯。

“对!值得!”我的回答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10月26日下午,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报告厅的“辩课”舞台上,呈现着一个又一个激情问答的场景――是一次次语言的交锋,也是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作为辩课成员之一,我的内心电闪雷鸣,碎想片片。

【碎想一】

要好吃,还是要有营养?――谈谈语文教学的“术”与“道”。

这次辩课的主题是“民间故事教什么”,星港的沈松明老师和江苏省特级教师薛法根同题异构都上《九色鹿》一课。沈老师的课不好看,甚至让一些人不耐烦;薛特的课好看,看课的老师啧啧称赞、爆笑连连。

是的,品相好、味道足的菜肴,人人爱吃,正如薛特这节课。薛特这一课设计巧妙、驾驭纯熟、语言风趣,让孩子在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三个板块的学习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跟着教师走进了《九色鹿》这个民间故事,也走进了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训练之中。薛特这一课是凭借纯熟的教学技术,让观摩他的课堂教学成为一种艺术享受,是我发自内心的声音。

然而,因为厨师的烹饪技术问题,导致品相不太好看,味道也有些淡,但却保持了食材的独特营养价值的一道菜,就该被全盘否定吗?我们又该怎样帮助做出这样一道菜的厨师进步呢?我真为沈老师的课着急。

沈老师教学《九色鹿》,首先关注到的是这一课的文本特征――民间故事,同时坚守的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这一语文教学核心目标。因此,他的设计思路是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练习把《九色鹿》这个故事讲具体、讲生动,同时感受到人物形象所传递的善与恶、信与义的价值判断。单单从“发展学生讲故事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角度,我就力挺沈老师“把民间故事类课文上成讲故事课”的尝试!因为,这是故事类课文的独特“营养价值”所在呀!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沈老师的教学技术并没有把他的理念有效地呈现出来――设计相对笨拙、驾驭相对生硬、语言相对平淡。唉,这些得罪人的评价,都是与薛特比较而言的,真对不起沈老师,谁让他是跟薛特这样的技术高超的“教书匠”同台献艺呢!沈老师还真得从薛特的教学设计和课堂驾驭中偷学几招技巧,把他坚守的教学理念变成可操作的、学生喜欢的、有效的学习活动,这样才能把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落到实处。

话又说回来,课上得好看,是不是就可以说是教学技艺炉火纯青了呢?也不见得。还是用做菜打比方,不问什么食材,拿过来就红烧的,肯定不是技艺到家的厨子!薛特的课是否有这个嫌疑?

这样看来,一个语文教师在坚守自己的教学理念,即“道”的同时,还必须有能力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也就是“术”,来获得看得见的教学效果,让自己的课堂,如同技艺精湛的厨师烹制出的一道道菜肴,既好看、好吃,又营养丰富。

【碎想二】

听都没听过,怎么能会说?――想想学习方式的“真”与“假”。

当我表达了自己的观课感受之后,陈金铭主编追问,如果是我来上这一课,按照“讲故事课”的思路会怎样设计具体的教学

环节。

我的回答是,想想我们自己是怎么学会讲故事的?再想想我们不识字的爷爷奶奶怎么会讲那么多好听的故事的?听会的呀!这才是最“真”的学习方式!所以,我的教学中一定会把“听一听”的环节做实。

首先,我要用平易浅近、个性鲜活、充满情趣的话说和课文中的书面语汇,有声有色地给学生讲一段故事,就讲“九色鹿救调达”那一段吧。而且,也许我会讲两遍:第一遍学生单单听我讲;第二遍请学生一边看着书上的内容一边听我讲,引导他们去发现我讲的跟课文写的有哪些不同。也许,我还会播放一遍别人讲这个故事的录音,与学生共同欣赏……总之,听一听、议一议、学一学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接着,我会请学生讲一段给我听,小学四年级,语言模仿能力、表现欲还都是比较强的,不给他们展示的机会,是教师的失职呀!就请他们讲“调达看皇榜、出卖九色鹿”那一段吧。引导他们练习用上我讲故事的方式――口语化、想象添加、模拟人物内心的声音等,更鼓励他们用上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讲故事,同时评一评谁讲得好。这样处理课文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形成“由学到练”的语言发展梯度,课堂节奏也会呈现一种变化,不会让学生或者看课的教师觉得单调,不失是一种组织教学的有效技巧。

至于课文第三部分,就是“九色鹿被困、向国王揭露调达”那一段,主要内容是九色鹿愤怒时的语言,课文本身就是模拟九色鹿的口语表达式样写的,可以说是学生学习口语表达的典范,所以,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这一段,体会到“同样是愤怒,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而读出九色鹿这个人物形象,就是在帮助学生丰富、规范口语表达。

最后,我会让学生给故事中的几个人物打分,并说明理由,这是学生价值观的自主建构与表达……

【碎想三】

能讲的,会听的,一个都不能少!――问问语文素养的“小众”与“大众”。

有人追问,你这样的设计就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会讲故事

了吗?

我如实回答:“当然不能!”

于是,陈主编有力地反诘,既然这样设计也只能让一部分学生讲得有声有色,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就是不会讲、不愿讲,那么,“讲故事课”上得还有价值吗?

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价值!”

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个问题背后的期待,跟期待有那么一所学校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考上北大、清华,有区别吗?跟认为只有北大、清华毕业的学生才是人才,有区别吗?

一堂语文课,培养出了几个甚至只是一个会讲故事的学生,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热爱民间故事、懂得鉴赏故事讲得好在哪里的学生,难道不是同样有价值吗?我们的语文课是要把全民都培养成文学家,还是要提升全民的语言文化素养呢?我们的教育,在面向全体、提高全民语文素养的大目标指引下,在“因材施教”的前提下,帮助一部分学生成为特长突出的“小众”,帮助众多平凡如你我的“大众”成为尊崇人类文化、拥有高品位语言审美情趣的现代公民,这不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育的普世价值所在吗?

培养能讲的与培养会听的,一样有价值!

【碎想落幕】

辩课活动结束了。

专家走了。

名师走了。

我的教学故事语文篇6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阅读意识

对于低年级学生,因为他们英语知识极为有限,所以我们就选取一些色彩鲜艳,文字较少的小故事,让学生首先被精美的图画吸引,再通过看图画能简单理解故事大意,通过听故事和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行简单的语句重复,并融入到故事当中。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对学生的认读训练,以此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的兴趣。

二、将自然拼读法与故事阅读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单词拼读规律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坚持不懈地进行按照读音规律拼读单词的语音教学,但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生词,学生也不敢自己尝试按照拼读规律读出单词,而是等着老师教。这说明我们的语音教学并没有被学生完全掌握,也远没有形成学生自觉的学习技巧。我们在教学中就一直尝试自然拼读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单词拼读规律,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拼读符合规律的单词。并且在发音不够准确的时候,通过老师的动作提示,能够自觉纠正发音。学生对于没有学过的单词,不再是一味地等待了,而是敢于大胆地拼读,并且大部分能够拼对。

三、有效参与机制提供阅读实践活动的保障

课堂导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故事结构、主题思想、细节信息到文章寓意等多方面地理解课文。阅读不仅仅是会读字词,它还需要学生通过阅读真正理解这篇文章或故事的内涵。这一程序由以下三个环节组成。

1.引入故事。引入故事就是把故事的主题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故事提供的语言情景中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对于不同故事,教师应采用不同形式导入,常见导入形式有:提问、设置悬念、介绍背景、观看影片、唱歌等。

2.作出预测。预测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题目或图片去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可能用到的词汇,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主要词汇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句子。在教Little Rabbit这个故事时,我是这样帮助学生进行预测。通过一首儿歌引出故事的主人公the rabbit and the bee,然后出示一幅图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Question1:What happened to this rabbit?Question2:Are they good friends? Why?

3.有效练习――拓展阅读能力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我通过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训练思维、发展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利用多媒体开展故事阅读教学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对故事的理解,还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故事阅读课后,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练习、巩固和扩展在阅读课中新学到的语言知识,还要发展其说和写的能力。课后练习有多种多样,要针对不同的阅读课而设计练习形式有表演故事、缩写、改写故事、复述故事等。

此外我还布置课后阅读。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或报刊阅读一些小故事、短文、儿歌等,有效地扩充学生的阅读量、阅读范围,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

四、教学中渗透阅读策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古人也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强调了教给掌握知识的方法较知识本身对人的发展更为重要。所以我想尽一切办法在教学中培养阅读策略,教学生学会阅读的技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猜词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阅读时能根据阅读材料的上下文和情景去推测、理解生词的含义”。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大胆猜词,平时还应注意多做些猜词的练习活动,鼓励学生阅读时大胆猜词,培养学生综合的阅读能力。

2.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发展学生自觉用英语思考问题意识。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文化意识,所以要学好一种语言首先要了解其独特的文化意识,只有了解其文化背景才能很好掌握其语言的应用。所以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然有英语的思维考虑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的教学故事语文篇7

一、通过故事,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把故事有机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有益充实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真正与生活交融,让语文课堂源源不断地涌进生活的清泉,把多彩的生活当作语文的广阔课堂,引领学生在与语文亲近中体悟生活,在对生活的体悟中亲近语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请学生根据故事的主题、故事的人物、故事的类型等方法搜集故事。在搜集故事的过程中,要翻阅大量的故事资料,要筛选哪些故事是符合条件的,哪些是不符合的,在筛选中提高了信息整合能力,而且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结合单元课文的特点,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学生通过家庭阅读、建立家庭小书柜、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馆、好书交换场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了突出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时代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地把报刊、杂志、电视等反映时代风貌的故事引入到教学实践中。

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发展、完善于生活。教师凭借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故事实施生活化教学,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陶冶学生的生活情操。这样的教学将学习活动介于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是真正的内部动力驱动下的主动学习。

二、通过故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 听故事,培养学生听辨能力。

听是说的基础,孩子听取了丰富的信息,再经过大脑的整理、提炼、形成语言的源泉。听的能力直接影响语言表达,传统教育的最大失误之一,就是在学生还没有学会如何倾听时,讲课就开始了。学生首先应该学习的技巧是听课,只有有效地听课,学习才会进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是我们国家教育的精粹,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听”与说、读、写同样重要。通过听故事,可以训练学生对语言的听辨能力和概括能力,促使他们养成边听边思考的好习惯。

2. 讲故事,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是语文训练的重要内容。口语交际的特点是“双向互动”,在合作、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虽然说口语交际可以表现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课程标准把它作为独立的内容来阐述,教材也安排专项的训练,可见,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口语交际训练的有效性在于提供真实的或虚拟的交际情境,而故事恰恰符合了这样的教学要求与条件。学生可以通过听讲故事、演故事、评故事等方式,达到口语交际的训练目的。

3. 写故事,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随着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故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大胆创造,编出生动有意义的属于自己的故事。围绕“故事”进行写作练笔,是成功的教学经验。基本形式有:看图写故事、给开头写故事、续编故事、读儿歌、古诗写故事、组合词语写故事、模仿生活情景写故事、观察生活现象写故事、故事新编、自由创作故事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记自己的成长故事、班级成长故事等。学生写故事,也就是在写自己的生活、愿望、灵感,学生建构故事必然要融入自己的情感态度,从而反映了自己的人格,完善生命意义。

三、通过故事,实现语文人文性的追求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包含了情感、态度、兴趣、道德情操、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文化品味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抽掉人文精神,只有在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的死胡同。”

通过阅读,让学生感悟人生,完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留下了无数个具有启迪、教育意义的经典故事,故事在讲述和倾听中强有力地塑造着一个人乃至全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故事,塑造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为儿童的心灵成长注入了一泓活水,提供了必需的精神滋润与营养。学生从故事中得到了判断是非的能力,找到了行动的榜样,心灵变得更美好。他们会因之表现出爱劳动、爱集体、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美好的人格品质。

四、通过故事,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我的教学故事语文篇8

一、感受故事表演,追求课堂有声有色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大多为人物对话,通常我们总是在认识单词和学习句型的基础上教学对话,或是跟着录音机读,或是跟着教师读,或是学生自己读,然后开展角色对话,把对话教学简单地定位成“读说训练”,把文本对话单向地演绎成“独立说话”,试想,这样怎能挖掘出教材资源的丰富内涵,又怎能引导学生真正地吃透教材和运用语言呢?我们可以将文本对话以故事表演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感受文本的深刻价值,这种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知识和能力的层面,更体现于对学生终身英语学习的保障和推动。

教学“Public signs”一单元A部分时,在学完单词和句型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文本对话的动画故事,让学生真切地去感受“Jack”和“Ben”两位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不仅从整体上把握和再现了课文,而且将静态的语言文字生动地表演出来,让文本对话一下子变得有声有色。

二、参与故事表演,促使课堂情境交融

故事表演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尤其是低、中年级儿童,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尝试表演的欲望强烈,英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开展英语课堂教学。参与故事表演,是要把教材中的文本对话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是要把教材中的对话角色进行换位适应,成功迁移,这不仅考验着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驾驭能力,更考验着学生临场适应和应变的能力,有利于将学生的情和文本的境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境界。

教学“Asking the way”一单元A部分时,待学生熟悉了课文之后,我没有采用反复的朗读来加强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和对语言的掌握,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表演故事,注重表演的真实性、表达的准确性、情节的完整性和现场的互动性,对学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使故事表演的效果更为明显。

三、创编故事表演,实现课堂智慧生成

一位出色的歌手,不仅要会唱歌,也要会写歌;一位优秀的演员,不仅要会演故事,也要会编故事。对于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而言,如果只是让学生将现成的文本对话以故事的形式表演出来,那仅仅算是成功了一半,而另一半的成功则对学生创编故事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为了更大限度地调用学生的储备知识,积累、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语言,我们必须学会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资源改编、重编或续编故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运用积累的语言,创编出新颖的、合理的、有价值的故事,并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出来,从而让英语课堂实现智慧的生成。

教学“Buying fruit”一单元时,为了综合巩固和训练所学的单词和句型,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A部分四幅图构成的完整对话进行创编,顾客可由多名学生扮演,水果种类可以尽量多一些,这样,英语课堂成了一个个“热闹”的水果摊,学生们在“交易”中有效地发展了语言,智慧地生成了语言。

四、重温故事表演,确保课堂有效延伸

课堂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去感受、参与和创编故事表演,毕竟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故事表演不能因为课堂的结束而终止,故事表演应当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的课余生活,以便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让这项活动能够常伴孩子们左右,成为他们终身获益的重要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将课上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在表演中运用起来,还能够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中有可能存在的不足,实现课内外学习的互补,同时能够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交流。

我的教学故事语文篇9

[关键词]:故事法、原因、目的、方法

故事法,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学中给学生讲故事。故事法在儿童教学中非常普遍,近年来也被各教育家引入到英语教学中,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却很少有人用这种方法,或者虽然用了,但却没有对这个方法的实践进行总结归纳,把实践化为理论。

故事法是我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最初给学生们讲故事,只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没有把它作为常规的教学方法。但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后,我发现讲故事对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第二个学期我进行了反思,并作了归纳总结,把实践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更加有计划,更加科学地给学生讲故事。

一、开讲故事的原因

其实发现这个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有帮助,是非常偶然的。开学不久,一次上下午的语文课,当时天气比较闷热,加上中午午睡,有些学生就感觉疲乏,趴在桌子上,提不起精神。我开讲了没几分钟,就发现很多学生睡着了。提醒他们后,虽然有几个勉强挣扎着起来听讲,但课后做练习的效果很不好。

下一次下午的语文课,还没上,我就有些担心了。正好一个学生到办公室问我问题,说的是“鸡犬升天”这个成语是如何来的。我给他讲了以后,觉得讲成语故事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成语,于是便在上课时把故事又讲了一遍。在讲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当我说到“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时,很多原来趴在桌上的学生抬起了头;当我说到“刘安修炼成仙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好奇地看着我,迫切希望我讲下去;当我说到“这个成语也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时,学生露出满足的笑容。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发现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故事的需求并不是很大,但因为我们学校所处位置比较偏僻,学生的阅读面是非常窄的。而且农村里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很少有人会给孩子们讲故事。还有就是学生们在初中时,被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所束缚,一到高中,教学有所变化,他们就会非常感兴趣。于是,每当上下午的课时,我总会花几分钟时间给他们讲故事。这不仅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而且对学习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一年下来,对故事法教学也进行了反思,对它的得失也进行了总结,我想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这个方法的应用会更加得心应手。在这里,就把自己用故事法教学的经验记录一二,供大家参考。

二、常讲故事的目的

我给学生们讲故事的主要目的如下:

1、为提高学习兴趣而讲。这在前面讲原因的时候已经提到,讲故事主要起一个“警示”和连接的作用。为了这个目的,我主要在下午上语文课和一段时间的课本教学后讲故事。有时候教师自己也会感到上课非常地累,少了一些快乐,多了一些束缚。尤其是夏天下午的课,自己也是昏昏沉沉,不要说让学生提起精神来了。这时候,我往往会选择讲一个故事开始一堂课,学生也往往会跟着我的故事而从梦中“惊醒”。

还有的时候,上完一个单元,要讲练习了。这些练习是学生做过的,而且我也改过的,但还没有讲过。学生总觉得自己已经会了,或没必要讲了(通过考查证明不是),但我总要让他们巩固一下。这时候他们会觉得厌烦,于是故事就上场了。

2、为提高教学效率而讲。上课文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课外的文学文化常识是书上找不到的,学生一时也无法自己弄清楚的。这时候我就会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告诉他们。比如我在上《过秦论》《鸿门宴》时,就把秦统一六国和楚汉战争的前因后果讲了个透彻,再把地理老师春秋战国和秦统一的地图借来。上课的时候,学生就能很直观地了解到那个时代的信息,并且很容易就能接受知识,消化知识。这两课的学习,学生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字词的掌握上几乎没有什么困难。

3、为引导阅读方向而讲。自习课的时候,每个班主任总能收上一两本课外书,那是学生偷偷看的。学生往往因为看书而迟交或不交作业,有时候上课也看,就影响了课堂效率。对语文老师来说,课外书当然是提倡看的,不过要分时间。但我发现,学生们看的课外书太“杂”、太“滥”,非常有必要进行引导。

开始的时候,我把个别学生叫到办公室,告诉他们不要看或者尽量少看那些娱乐杂志,多看看经典文学作品。然后我又在课堂上对每位学生说经典作品对人的影响,但效果并不显著。后来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上《再别康桥》时,讲了徐志摩的爱情故事与他的诗。有一位平时并不怎么爱看书的学生竟然去借了徐志摩的诗集来看,并且每有不懂的地方就主动来问我。

这以后,我就用讲故事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看优秀的课外读物。比如我讲了楚汉战争以后,就有学生借《高祖刘邦》一书来看;我讲了鲁迅与许广平的故事以后,学生以往对鲁迅厌烦的态度就大为改观,反而借了鲁迅的小说、杂文、日记、家书、传记和评论来看。

4、为扩充课外知识而讲。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他们所能接触的东西实在太少了。虽然有网络,但其作用并不是为了学习,往往是为了玩。除了偶尔印发一些课外文化常识资料给他们阅读以外,我总会用讲故事的方法把课外的常识告诉给他们。比如,中国民间四大传说故事,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世说新语》中名人雅士的故事等等。

5、为结合情感教育而讲。一直认为,语文教学和其他科目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语文教学要和情感教育相联系。我在上课的时候,总会结合课文内容,给他们讲一些做人处事的小故事,或者是一些名人具有良好品格的故事。

比如,上《劝学》时,给学生讲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劝勉他们努力学习;上《学记二则》《师说》时,给学生讲程门立雪的故事,告诉他们要尊师重道;上《我的呼吁》《这个世界的音乐》时,给学生讲二战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故事,呼吁他们尊重并爱护每一个生命;上《读〈伊索寓言〉》时,给学生讲钱钟书和杨绛在文革时的生活故事,鼓励他们对待困难要抱有乐观主义的态度……

此外,常讲故事的另一目的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常讲故事也锻炼了我的口语水平,在上课的时候我尽量把教学语言简洁化、生动化、科学化。

三、总讲故事的人和方法

总讲故事的人当然是我自己了。教师讲故事,方法可以自己控制。但是我也越来越注重让学生自己来讲故事。对他们的最初要求是能够复述一个故事。比如《读〈伊索寓言〉》中有九个寓言故事,我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讲述其中的任意一个,并加入他们自己适当的想象。第二步要让他们选择讲故事的时机,主要是结合课文内容,明白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故事。第三步是创作故事,也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自己编一个故事。后来主要用于创作小说中。最后就是化故事于无形,不再借助故事的“魔力”,就能够很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方法有很多,上面说的复述、创作是;选择内容、时间、场合也是;还有就是要注意讲故事的一个度。讲故事对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事物总是两面的,它也有缺陷。有时候讲故事的时间太多,就会主次不分;有时候把故事讲得过于生动,学生就很容易沉醉其中,反而难以转移注意力,上课的效率不仅不能提高,反而会降低。

四、还讲故事的体会

我的教学故事语文篇10

在一年级的说写要求中,每次训练,我们都要指导学生说写的时候要把话说完整、说通顺。到了二年级,除了把话说完整、说通顺外,还要把话说连贯。这是说好话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组段写篇的基础。但是一直以来,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重字词教学,轻语言表达的现象。虽然现行教材中安排了听说训练,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注重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认为,作文教学是从三年级开始的。事实上,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低年级儿童是智力发展和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担负着培养听说能力和提高写作兴趣的奠基任务。不经过低年级系列说话写话的训练,中高年级的写段、篇就会脱节,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词语贫乏,内容空洞,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因此,作文教学应从低年级抓起,加强说话,写话训练,说是写的基础,指导学生在说好话的基础上写话,打好口头和书面语言的基础。说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1.听讲结合,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我经常给学生讲童话故事。讲故事时,力求做到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我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把学生带入故事,使学生进入角色。学生边听边思考,故事情节在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我也常给学生听录音故事,学生听到富有感情的声音、动人的音乐时,我适时的鼓励学生去想象生动的画面以及人物的动作神态,去体会故事的丰富内涵,从而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听,虽说是在被动的接受信息,但是在听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各种思维能力,学生听完后有所流露,这样就奠定了说的基础。在进行完听的活动后,我总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其采用的方式有很多,或是我问你答,或是复述故事,或是编故事。每个星期五,我都布置学生听一条新闻,星期一的语文课由一位同学复述给大家听,我称之为“课前小新闻”。这已成为了我们班的特色小活动,效果很好。我还定期的开展讲故事比赛,这样日复一日,听与说紧密联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训练,进步很大。

2.自编自演,放飞想象

学生具有无穷的想象力,他们比较容易沉醉到生动的故事情节之中,用讲故事,写故事比较容易引领学生作文入门。教学中提供一些图画,引导学生围绕图画展开故事情节,在教学中采用说说,演演,写写,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大胆地表现自己,编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森林运动会》《小鸭子得救了》等,一幅图画,学生常常能编出不同的故事情节来。

二、文本再创造,丰富学生表达语言

爱想象是儿童的特点。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想象力是创造性学习及活动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着力于挖掘教材,凭借教材对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不仅丰富教材内容,而且发展的学生思维、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1.激发想象,课文补白

阅读教学中,把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补充说明,补白是课文的延伸理解,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培养想象与创造力。使他们自由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去表现。课文《爱祖国》中的每一段内容都比较简单,但涵义丰富,可以配上一些图片,课件,引导学生从“为什么爱”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学生发言较积极。在语言训练中让学生具体感受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2.参与角色,续编故事

低年级的教材中有许多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好幻想爱新奇的天性使学生比较容易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之中。因此,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故事角色中去表现,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如课文《狐假虎威》上完后,教师启发学生想象狡猾的狐狸又一次在森林中碰到了老虎,狐狸眼珠骨碌一转,于是心生一诡计,把老虎骗得个团团转。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改编故事情节,参与创作。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合理想象补充或展开情节,以原故事内容为依据发挥想象,续编故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如我在上完《狐狸和乌鸦》后启发学生想象乌鸦上当受骗后会想些什么,狐狸吃到这片肉了吗?你能不能帮乌鸦想想办法把肉拿回来。如果第二次遇到狐狸 ,它们又会怎么做?启发了学生的多向思维,培养想象力。

三、说写结合,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阅读水平,从一年级开始,我便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说写结合。刚开始只要求他们说句写句。之后,过渡到说段写段,最后要求学生加工润色,整理成文。这样说写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1.扶持引导,积累句式

虽然入学有一段时间了,但低年级小学生对书面语言的表达还是不规范。需要教师扶持引导,在说话写话训练中,帮助学生积累基本句式,提高语言能力。如学习课文《云房子》时,写到了云的各种形状,课文中运用了“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这样优美的排比式比喻句。此时,我引导学生也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云儿还会有什么形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多种句式表达。如用“究竟”说一句话时,可以把这个词用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说写结合,掌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