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气象方法十篇

时间:2024-01-10 17:57:23

观测气象方法

观测气象方法篇1

1.1选择性地确立气象信息服务站站长为各乡镇观测组长在6年的信息员队伍建设及4年的“三农”专项工作建设历程中,沅江市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站长(即农技站站长、农业保险服务站站长)的“领头雁”作用十分显著。因此,工作组选取信息服务站站长拟任各乡镇辅助观测组组长,向他们单独发出招募函,让其自愿承担起此重任。

1.2多方式宣传发动,成功招募辅助观测信息员在沅江市“三农防灾预警”QQ群、乡镇气象预警电子屏上招募信息,同时通过传真和电子邮件向各乡镇办公室发出通知,最终从各乡镇、场、办事处成功招募到了预定数量的辅助观测信息员。

2业务培训与辅助观测工作方法

进行观测前,邀请气象专家对招募的辅助观测信息员进行了专场培训,对每一类灾害天气的定义、观测条件、观测内容、要求及上报方法进行了全面介绍,并通过现场案例教学让信息员掌握辅助观测的方法与资料处理方法[1-2]。

2.1辅助观测灾害性天气状况类别与上报类型

2.1.1天气状况类别。沅江市常出现大风、冰雹、龙卷风、暴雨、雷暴、冰冻、干旱、积雪、道路结冰、雾霾天气共10种灾害性天气。

2.1.2上报类型。根据灾害性天气现象在本地出现频率的高低、持续性及导致灾害的难易程度可将上报分为2种类型:一是灾害性天气现象出现频率低,但极易致灾(出现即报),它包含大风、冰雹、龙卷风、暴雨4种天气现象;二是灾害性天气现象出现频率高,或具有持续性,且已致灾(出现灾情后才上报),包含雷暴、冰冻、干旱、积雪、道路结冰、雾霾6种天气现象[3]。

2.2灾害性天气状况辅助观测资料采集内容灾害性天气状况辅助观测主要是对灾害性天气发生时的实况情形进行拍摄和记录;其次是对灾害性天气出现后给某地造成的影响及损失进行调查记录。观测资料采集包含2个部分的内容。

2.2.1文字记录。对灾害性天气状况进行详细描述,并注明观测员姓名。具备要素要“五有”———时间、地点、天空状况、灾情实况、观测员。

2.2.2照片或视频记录。信息员利用手机或数码相机,对灾害性天气状况按规定格式拍摄或录制。照片或视频画面必须清晰,能准确反映灾害性天气实况、天空状况和灾情实况。照片或视频的文字要求照片或视频应注明拍摄时间、拍摄人、拍摄地点(乡、镇、村)、灾害天气类别。

2.3灾害性天气状况辅助观测资料上传及反馈

2.3.1资料上传。信息员将灾害性天气的照片或视频(并文字记录)在灾害性天气出现后12h内上传至沅江市“灾害天气辅助观测信息收集业务平台”。

2.3.2资料审核。工作组成员收到资料后,结合全市天气状况及对旁证的调查情况,对信息员提供的照片或视频资料的质量和真实性进行初审,并决定是否采纳。6h内审核完毕。

2.3.3资料采纳反馈。给审核通过并上传的资料提供者,通过平台及时反馈采纳信息。

2.4观测信息收集业务平台开发和区域自动站资料查询方法一是该平台具有灾害性天气状况资料的归档、资料审查、综合显示、应用和信息反馈等功能,既能满足灾害性天气信息的方便获取和上报,又能满足气象部门对上报灾害性天气信息的管理和真实性审核;二是对全市区域自动站的布点及站点要素进行介绍,制作沅江市区域自动站分布表图,通过现场举例方法指导信息员掌握区域自动站资料查询方法,用以作为判断某地是否达到灾害性天气量级的依据之一。

3有效指导灾害性天气辅助观测工作

灾害性天气来临前,气象服务人员与试点工作组成员及时向信息员传递预报预警信息,使信息员们在灾害天气发生时能很快进入观测员角色,及时获取灾害性天气发生后的第一手基础观测资料,为各级政府有效进行防灾救灾赢得宝贵时间。示例:2014年7月3—5日,辅助观测信息员遭遇到了培训后首次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过程。7月1日下午,沅江气象台提前强降雨专题天气预报,试点工作组通过“沅江灾害天气辅助观测”QQ群数次提示“3~4号我市有大到暴雨,请各位信息员作好观测准备……”。3日晚倾盆大雨如期而至时,是信息员们最紧张忙碌的时刻,也是试点工作小组成员忐忑的时刻。次日,信息员们上传的一组组受灾照片以及灾害天气实况视频资料,充分体现试点工作开展已初显成效。

4灾害性天气辅助观测工作机制建设

在辅助观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工作组注重沟通交流,激发信息员主观能动作用,为每位信息员建立个人档案与工作档案,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对无工作单位的信息员参加会议或培训的差旅费、误工费进行报销;对资料采纳情况及酬劳发放情况群内公示等,逐步建立了灾害天气辅助观测系列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信息员激励机制,促进了辅助观测工作的持续开展[4-5]。

5结语

观测气象方法篇2

关键词 地面气象观测;月报表;预审

中图分类号 P4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224-01

随着自动气象站在汪清县罗子沟的投入运用,为当地气候条件分析、气象研究及天气预报等气象业务工作提供了重要气象资料依据。地面气象观测涉及数据量大、环节多,为确保观测数据资料完整性和有效性,台站预审人员必须保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熟练掌握月报表预审流程,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加强自动站月报表预审,减少数据疑误的发生频率,有效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真实性。

1 建立地面审核规则库

审核规则库包括自动站各气象观测要素的最大值及最小值的设置,是月报表预审重要标准,规则库参数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月报表预审质量和效率。因此,规则库中各气象要素的取值范围需要参考本站各气象要素的极值,参数设置在合理范围内,范围设置太宽泛,会遗漏一些疑误信息,范围设置太窄,可能导致非疑误审核信息太多,人工分析判断时容易忽略错误信息,影响月报表预审效果。

2 逐日地面数据维护

要做好逐日存储在B文件中的人工观测数据的维护,将其同地面气象测报软件自动读取Z文件中当日各时气象要素数据记录对比,之后需输入人工观测数据要素并保存,做好备份打印工作。若B文件数据同Z文件数据存在偏差,要参考实际天气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以人工站观测数据替换。在确保逐日地面数据维护输入没有任何问题后,再将基本库B文件转换为A文件[1-2]。

3 B文件转A文件

B文件中无台站参数内容,在气象要素数据转换时,特别是在运用或停止使用某观测项目的月观测数据时,为确保月报表记录内容中各项气象要素数据完整和有效,要正确设置“台站基本参数”,确保转换的B文件气象要素数据同其他的观测项目数据相符。

4 A文件审核

A文件审核时,首先要对A文件附加信息输入及数据维护,通过运用测报软件审核A文件。A文件预审主要涵盖数据文件格式检查及记录预审。数据格式检查就是对A文件记录逐个详细查看,查看其参数同参数库内容是否相符,格式与相关规范要保持一致。A文件记录预审工作主要是查看人工观测项目是否相符以及存在遗漏等;数据记录是否存在偏差或疑误等。对于A文件审核中的疑误记录信息要去伪存真处理[3-4]。

5 J文件审核

J文件审核主要内容包括J文件完整与否、是否存在缺测现象、降水量分钟数据同降水时间是否一致、数据是否出现跳变状况、整点时分钟数据同整点数据是否相符等。分钟数据缺测1 min,除了降水、风向、风速分钟数据之外其他气象要素分钟数据可以内插处理;若分钟数据缺测≥2 min,依然需作缺测处理;上述情况都需要在A文件的备注栏作相应记录。降水量滞后时,要将降水量提到降水结束时间上,也要备注在A文件备注栏,日数据维护中做好修正后,通常J文件就不会发生这类现象。分钟数据存在显著跳变时,需参考附近自动站记录数据进行对比,若确定是野值,需进行内插处理,同样需要在A文件备注栏做好备注;若确定是因为天气系统演变过程中气象要素数据的变化,则不用做任何修改,只需要在A文件中做好相应备注。

6 附加信息审核

附加信息审核主要包括备注栏及纪要栏。详细备注好备注栏中疑误及不正常数据记录,备注时需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及技术综合分析,详细概括影响测报质量的因素,备注内容须与记录保持一致。纪要栏内容主要有气象灾害情况调查、人工影响天气等在预审中须严格按照正确格式要求,如实记录灾害性、关键性天气出现时间、地点、名称、灾害特征、影响范围和程度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另外,还要对灾情调查及人工影响天气时拍摄的影像文件等存档备用。

7 人工审核

在对机审过程中发现的疑误信息要进行人工复核,对于测报软件无法审核的项目要凭借人工详细审核。保证观测数据有效后,对那些无法审核的借助于人工判断,这就要求预审员必须熟练掌握A文件的数据格式,注重审核天气情况以及附加信息。审核的主要内容:一是A文件与J文件的一致性和对缺测异常现象的复查,针对备注中相关的特殊记录的处理以及统计方法的校对。二是要审核部分没有记录起止时间的天气现象,查看记录顺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三是要审核部分记录尤其是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的配合以及地温的时空变化。对于审核中出现的疑误数据信息,应及时进行相关处理以及备注。

8 结语

地面气象观测月报表预审是确保自动气象站测报质量的关键环节。预审员要高度重视月报表预审工作,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熟练掌握各项业务规定及操作流程,日常工作中要经常查阅各班原始记录,认真细致分析判断观测数据。一旦发现可疑数据或异常问题,要做好相关记录,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及时处理,以确保地面气象观测月报表数据的完整性以及有效性,全面提升地面气象观测月报表的预审效率以及质量,从而进一步推动各项气象业务的正常开展。

9 ⒖嘉南

[1] 黄晨,吴继芳,刘敏,等.自动气象站月报表数据文件的审核与处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294.

[2] 刘文杰,陈林.自动站月报表数据文件审核与处理方法[J].科技风,2010(17):269.

观测气象方法篇3

摘 要:地面气象观测一般是针对温度、气压、冻土等进行的基本监测,作为气象观测的基础组成部分,其重要价值较高。其中,地面气象监测中,受人为、设备原因影响,降水异常状况较为常见,需要针对观测降水的异常状况及时进行有效处理。该文对气象观测的异常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相应情况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面气象 观测降水 异常状况 处理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P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c)-0174-02

地面气象测量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进行观测、记录、发报处理,同时还需要对仪器设备、数据维护进行有效管理。气象台的相关工作中,降水量属于异常状况、故障问题较多的部分,相应处理方法较为繁杂。现代气象测量中,自动化程度较高,如,温度、湿度、压力的测量已经实现了精密仪器的自动控制。降水测量中针对液态、固态降水的测量仪器种类较多。同时,降水观测是实现气象预报的基础环节,对气候分析、降低灾害影响等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加强降水异常状况的科学处理十分关键,该文分析如下。

1 气象观测降水概述

气象现代化的发展带动了自动观测站的发展,现阶段,自动气象观测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受仪器自身误差的影响,降水观测数据会出现微小偏差,一般当偏差在±4%之内时,可将该状况视为允许范围。但是若测量数值与实际偏差过大,如,测量降水数值为零,而实际为强降水天气,或者未进行降水二监测结果为较大的降水量等,均属于降水异常状况。对气象操作具有较大的误导效应,严重时会引起重大灾害天气导致的事故伤亡,对社会稳定性危害较高,为此,需要充分合理的加强气象站降水异常状况的处理控制。

2 自动站降水异常状况分析

2.1 有降水天气测量无降水量

实际气象测量中,会出现气象观测没有降雨量,而实际天空有降水的状况,该状况原因分析为:雨量筒漏斗发生堵塞状况;翻斗处被外界杂质影响,发生卡死状况;雨量传感器线路故障、电缆短路、断路等现象。

2.2 无降水天气测量有降水量

当地无任何降雨,而实际气象监测结果表明有降水量。针对该状况,需要进行原因分析如下:首先,前期降水导致仪器监测具有滞后采集的结果,引起有降水监测的错误结果;其次,受当地霜雾、露水影响,导致翻斗翻转中采集到降水数据,进而引起偏差结果;再者,受风量、昆虫、仪器清洗、机械撞击等状况引起的翻斗转动;最后,传感系统发生线路短路引起的错误监测。

2.3 自动降水与实际降水差值过大

实际气象监测环节中,经常发生自动站、人工站雨量偏差达到状况,导致超差现象过于明显。原因分析:当地间断阵性降雨、降雨量不均导致,传感设备的失调引起,仪器水平度不精确、人工操作测量不规范导致。

2.4 冬季固态降水偏差及滞后降水状况分析

冬季承重降水的传感设备故障多,易导致降水误差大,质控每小时、分钟为缺测,在正点观测数据编报里修改后上传,定时用人工定时降水量代替,注意相关时次都要处理。此外,滞后降水量问题较为常见,滞后降水分为时间、雨量两方面。原因分为:固态降水天气的影响,导致气象实际与采集存在时间差异;漏斗维护不当导致堵塞引起,其他设备仪器、人为操作引起。

3 异常状况处理措施分析

降雨量作为气象站的基础观测数据,需要加强整体监测水平的优化,提高观测数据的精确度,异常状况发生后需要及时地进行宣传管理、整修控制,避免错误数据导致的预警信息误发、迟发等状况,提高气象行业的综合服务水平。

3.1 加强气象操作人员的仪器交接管理

气象站对降水观测中,仪器设备的重要程度较高,需要对观测仪器及相关设备进行有效检查交接,避免观测结果的错误操作,导致后续不良状况。加强整体仪器的保护意识十分关键。首先,加强交接班操作中仪器检查处理,部分气象操作人员受工作态度、时间等影响,未进行仪器检测,导致故障仪器进行运营工作,引起故障扩大化,危害度较高。该状况一般很少人为发现,一般是仪器使用后、观测结果错误后才发现对应故障问题,对地面气象预报的准确度具有负面影响。该状况中,由于是交接班时的仪器故障,管理中会发生责任推诿等状况,需要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

3.2 定期维护、检修操作

地面气象监测环节中,仪器设备的重要性较高,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处理。为了确定雨量传感器的稳定性、精确性,需要进行定期清洁,一般为每天清洁一次,每周维护一次。此外,当地风沙大、污染重的区域,需要对观测站进行频率更高的清洗处理。操作人员需要及时地对仪器设备的表面清洁状况、卫生状态、工作运行状况等进行巡视,避免蜘蛛网、雨水污泥、树叶等负面影响,每月对雨量传感器进行彻底的检查维修。针对盛水器的过滤网、漏斗能进行尘土、昆虫等杂物的清理,必要时需要进行机械疏通、灭虫药喷放处理,保证雨水可顺利进入翻斗内。再者,雨量传感器的清洗工作中,需要保证在晴天进行,便于对清洗时的水剂进行区分,避免降水量的错误监测。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一般具有重复性强、操作单一枯燥的特点,加强相关作业人员的工作态度,保证气象工作人员的数据监测、仪器维护等工作的重视程度具有重大意义。加强相关观测人员进行权责分明的管理,及时地进行故障分析、异常状况的处理,提高整体气象观测的工作质量是十分必要的环节。对于人为因素导致的监测数据异常、故障维修不及时等行为,需要加强惩戒力度,提高管理控制水平。

3.3 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异常状况处理

首先,若无降水天气状况下,因设备故障、风向、昆虫等原因导致多余记录的状况,需要进行删除对应区间内的降水量,并进行值班日志填写。另一方面,使用自动站降水量编发报的观测站,有关降水量组合天气现象组必须配合一致。若无降水现象,而从自动站长Z文件读取有降水量时,在定时观测编报中,应人工将该量删除。该情况在值班日记和备注栏中说明。

其次,降水现象停止后,仍有降水量,若能判断为传感器翻斗滞后(其量一般为0.1、0.2、0.3 mm,且滞后时间不超过2 h),可将该量累加到降水停止的那分钟和小时时段内(修改B、Z 文件),否则将该量删除。

再者,遇固态降水,凡随降随化的仍照常读数和记录。否则,应将承水器口加盖,仪器停止使用,待有液态降水时再恢复记录。对此类情况,只需修改B文件,累加到固态降水时段的最后时次,Z 文件不需要修改,该情况在备注栏中说明。

最后,若自动站记录的过程总量与人工雨量筒观测的量存在明显偏差,如有雨量自记记录,则该时段的小时降水量用雨量自记记录值代替,分钟降水量作缺测处理,如雨量自记记录也没有,则对应降水现象时段内的分钟和小时降水量均作缺测处理。该情况在备注栏中说明。

4 结语

综上所述,气象观测的异常状况较多,原因及处理措施对应灵活度较高,为了提高气象观测质量,保证仪器的正常稳定运行,需要充分加强工作管理机制的优化,提高仪器设备的维护、清洗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对重点设备的维护处理需要根据气象站的地点、当地实际气象条件等进行随时调整处理。保证操作人员对监测流程、仪器性能、数据分析、格式状况等要素充分了解。保证对雨水的监测处理与实际预期状况相符,提高社会各行业中气象资料的借鉴价值,进而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莉,梁涛,刘晓影.浅谈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J].农业与技术,2012,32(9):146.

观测气象方法篇4

关键词:天气预报;准确率;因素;数值;灾害

天气、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靠气象科技,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提高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服务能力是气象部门的首要工作,也是气象工作者肩负的光荣重任。准确可靠的气象预报预测产品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安全的重要保障,重大气象灾害和突发性公共事件、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航空飞行、地面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旅游、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生态环境保护等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领域无一不需要气象部门为其提供准确可靠的预报预测结果和建议,因此作为整个气象事业的核心,强化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建设,提供多元化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服务产品,不仅是气象业务综合改革的目标,也是当前一项迫切的重要任务。鄂托克旗气象局属国家基本站,承担本行政区域内气象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依法履行气象主管机构的各项职能。我旗气象事业已经发展形成了由气象综合探测系统、气象信息加工分析系统和以天气预报预测预警、农牧业气象服务、生态观测、卫星遥感接受、雷达监测等为主体的现代化综合业务体系。鄂托克旗气象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为社会各界提供气象服务。

一、影响和制约气象预报准确率的主要因素

1、气象观测受环境影响较大

在气象预报方面,如果能够进行优秀的气象观测那么在准确率方面就成功了一半。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气象观测环境而言还有很多不足。例如我国的城市发展很快,很多气象观测站被划入城市范围内,这种情况的观测站常常处于质量不好的环境中,而且在观测站四周还有很多高大的建筑物遮挡,造成了气象观测的不准确,不具体的现象发生。而且很多气象观测站由于过度开发而搬离原所在地,也就造成了气象资料的不连续性,这直接影响着我国气象预报的整体质量。

2、气象观测信息的不全面

气象预报就是要在一个指定的区域内完整而全面的观测气象信息,汇总出数据后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报。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地区还是采用传统的观测方法,例如人工观测云能天等,这样的观测方法不仅获取信息不准确不全面,人为干扰因素较多。而且观测人员需要轮流值班,每位观测员对天气现象的关注度、侧重面、感知成都不尽相同,造成数据有较大误差。而且由于人眼观测是隔一段时间观测一次的,很多时候的气象变化就是发生在这些观测间隔中,从时间上来看,监测信息的获取是定时的而不是连续不断的,从空间上来看,监测站点的分布虽然一再加密但也是有间隔的,如果天气变化发生在这些时空间隔中,就很容易导致监测信息获取不完整,进而影响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3、基层的气象分析和应用能力需要提高

拥有了准确而全面的观测数据,只有通过优秀的气象分析技术才能得到准确的气象预报,但基层气象台站的业务人员的素质,尤其预报员的业务水平未达到全面分析各种复杂因素的能力。。而目前普遍使用数值预报技术,预报员对综合资料的分析应用能力,特别是动态分析能力、多种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不强。数值预报产品的效果检验工作落后于业务应用。不同时效预报准确率发展不平衡,没有短时定量降水客观产品,对数值预报产品缺乏系统、客观的检验方法等。

4、对影响气象温预报因素分析不足

(1)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上下的功夫不足。就气温预报而言,对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认识,导致在具体要素预报的订正上缺乏认识依据,对数值预报产品的盲从,订正能力低下。(2)很多预报员在气温预报中,不考虑具体因素,甚至于拍脑门决策,对于季节变换、天气系统、云天状况、风向风速、地形地貌、城市效应等影响气温预报的因素各地普遍缺乏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而这些都是气温预报订正中最重要的依据。

5、预报方法研究不足

(1)目前在我旗没有主观的经验分析方法,又缺满足业务需求的客观方法,预报方法严重缺失,气温预报质量偏低也就在所难免了。

(2)无论是客观方法还是经典统计方法,预报因子的选取总是最关键的。只有对影响气温的因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后,才能找出最好的因子,做出满足业务需求的预报方法,缺乏的是气温影响分析。

二、改进气象预报准确率的措施

1、做好气象观测工作

虽然我国目前的气象观测环境存在一定问题,但是还是应该想办法改善这种情况,使气象预报准确率得到提升。例如可以在城市周边建立观测点,将本来已经划在城市中的观测站迁出,这样不仅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观测信息,而且也不会影响城市的发展。还可以多建一些气候校准站,与城市和城市周边的气象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数据的分析找出最合适的气象观测站设立地点,或进行相应订正。

2、通过先进方法得到全面气象信息

目前我国气象预报没有世界先进国家准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得到全面的气象信息。因此可以在每个城市气象观测的区域多设立观测点,从而让大气数据等信息得到的更加全面和准确。另外在观测技术方面可以采取全面自动化。传统的人工观测 的气象数据不仅准确率不高,而且不是线性信息。因此可以使用先进的气象观测仪器设备,通过每天24小时全面的观测来得到线性数据。

3、引进和本地化更加先进的气象预报系统

由于基层台站业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无法自行开发适合本地的预报工具,引进更加先进的气象预报系统后再进行本地化,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4、强化综合观测基础作用

做好综合观测监测是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基础,因此要不断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坚持观测系统建设,加强观测自动化进程和提高站网的密度,充分发挥气象观测系统效益。不断优化站网布局与设备更新,完善专业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健全观测业务规范、技术标准和业务流程,加强中小尺度天气等气象灾害和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监测;并通过提高观测资料的数据质量控制,逐步完善国家、区、台站三级观测资料质量检测与控制实时业务系统,深化观测资料及数据产品的应用。

5、完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预报系统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要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水平,就必须加强气象监测点建设,加强雷达应用,提高气象灾害综合监测能力,加强对以往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报能力及灾害天气具体影响的分析、总结能力等。

6、做好预报预测业务人才支撑保障作用

拥有具备现代预报预测技术的高素质预报员队伍是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的关键,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加强预报员人才体系建设,培养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天气分析预报实践能力和高度责任心的学习型观测预报员,加强常态化的岗位培训和集中轮训机制,重视预报员岗位锻炼,在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实践和预报技术总结交流过程中善于发现和培养骨干预报员,带动和促进观测预报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升现代天气预报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三、对我国气象事业的前瞻性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对国家安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前瞻性作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中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需求,面向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审视新时期新阶段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现状、布局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要求,抓住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确定气象事业发展方向、目标和战略重点。

气象预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但是我国的气象预报准确率还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而影响气象预报准确率的原因主要有观测数据不完整和准确,气象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不强、基层气象预报员的业务水平不高等现实情况。解决这些问题要靠多建立气象自动站,采用引进和本地化先进的气象数据分析技术方法和提高预报员的综合素质来解决。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我旗的气象预报准确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徐进. 关于提高市级气象预报准确率的一些思考. 工作研究

[2] 徐岗.气象预报误差的理解和应用决策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9).

[3] 贺军.论气象预报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及实际工作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3).

观测气象方法篇5

关键词:气象综合观测;L波段雷达;作用

Meteorological integrated observation in the l band radar role research

Luo hongfeng Huang Yan

Abstract:meteorological integrated observation is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dispensable of important part, and l band radar is meteorological integrated observation in the high observation of main method, in meteorological integrated observation in the a, through effective of implementation l band radar observation, makes observation data more accurate, to for as soon as possible found burst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estimates forecast climate and climate changes, and on majo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isk for assessment, provides help, and on aviation, and Space has a certai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protection.

Keywords: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L-band radar; effect

1 气象综合观测中L波段雷达的了解

气象综合观测是人们认识大气现象,掌握大气变化规律,有效开展天气预报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气象综合观测也由原来简单的地面观测、生物观测、高空观测,发展到地基、空基和天基的全方位观测,从而使气象综合观察数据和精度更加全面准确,为天气预报、气象预警以及预防自然灾害提供帮助,在气象综合观测中,采用L波段雷达进行高空气象观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一种气象观测方法,目前L波段雷达是我国气象综合观测中高空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高空探测雷达,采用的是近程测距技术,使近程测距范围在100米内,因此其探测精度较高,特别是L波段雷达是以秒级观测的,因此比传统上使用的分钟观测数据更加细密,这对于更精准的判断大气气候情况尤为重要,针对地方基层气象观测来说L波段雷达弥补了气象综合观测中高空观测的不足。

我们知道气象综合观测是针对大气圈、水圈及生物圈等五大系统的综合观测,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连续不间断的长期观测,从而得出气候变化的一半规律,为生产经营和人民生活提供气候预测,而要对大气圈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观测光靠传统的气象观测是无法得以实现的,因此必须采用高科技的L波段雷达进行实时观测,使L波段雷达秒级观察数据更为准确和全面,从而为气象综合观测提供高空观测的数据。

2 气象综合观测中L波段雷达作用

(一)具有测风作用

前面已经提到了L波段雷达是气象综合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高空气象观测站都已经配备了L波段雷达,从而确保了高空气象探测的准确性,L波段雷达对高空的风向、风力、风速可以进行测量,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前得出风的变化情况,而且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构建起来的以L波段雷达观测为主的风廓线雷达组成的探测网能够对水气进行更为全面的观测,实现高频度的三维测风,实现无球高空风探测,L波段雷达的测风精度基本可以达到GPS测风水平,高空站的L波段雷达观测业务还有较大潜力可供挖掘相对于在气象综合观测中采用的其他观测方法要精确的多。可见L波段雷达彻底解决了原来只能够靠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以及气象气球观测数据来预测风,从而使气象综合观测对风的观测更加准确,现在已经有专门测风的L波段雷达,为天气预报等气象服务提供帮助。

(二)具有测气温、湿度作用

在气象综合观测中,作为高空观测的L波段雷达还具有探测大气温度、湿度的作用,大气温度、湿度会随着高度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折射率,L波段雷达根据探测到的不同的异常折射现象,就可以获知大气温度和湿度,同样的道理还可以观测到雷达的探测距离,通过对大气温度、湿度的观测,就可以预报是否有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的发生,这对于气象综合观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国已经有专门观测雨的测雨雷达,就是通过对大气层的温度、湿度以及气压等气象要素对电磁波的反射作用来进行探测,来获得大气层中水滴凝结程度等,从而为气象综合观测预报提供可靠的雷达观测数据。

(三)具有测云层的作用

L波段雷达不仅能够有效的观测风向、风力以及大气温度、湿度等等,而且对于云层也具有观测作用,通过探测云顶、云底的高度来获知云层的高度和厚度,从而为气象综合观测提供测云依据。通过L波段雷达对大气云层的观测,可以提前掌握云层状况及云中含水量,提前预测是否有降雨、雷电等天气等。

3 L波段雷达应用中注意事项与发展

L波段雷达在气象综合观测中不仅能够提高高空气象观测的质量和精度,而且还实现了观测的自动化,因此在具体使用L波段雷达进行气象观测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要保持L波段雷达的处于良好的正常工作状态,要对雷达的部件,如发射机、接收机、天线、显示器等进行定期维护保养,这样一方面能够确保L波段雷达气象观测的准确无误,另一方面还延长L波段雷达的使用寿命。另外在放球前要对仪器、电池进行检测和调试,使其能够保持最佳状态,如:放球前应将湿度感应片放到高温活化瓶中15秒,以使其充分活化,在冬季与夏季浸泡的注水镁氯化亚铜电池水温是不同的,在装配探空仪时要最后连接电池插头等等,这些都需要严格按照L波段雷达的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雷雨天施放探空仪更要对湿度感应器的感应片加以保护,不要被雨水淋湿等。

随着气象综合观测技术的不断提高,L波段雷达也要向新技术领域迈进,对探测仪、发射机、接收机等要不断的进行技术研发和改进,如采用新型材料来提高温度传感器防辐射能力和湿度传感器环境适应能力以及缩短传感器的响应时间。采用数字化测量仪器,减少地面基值测定以及瞬时观测的误差等等。并且使L波段雷达高空气象观测与天基卫星探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观测的气象数据更加精准和全面。

4 结语

随着我国气象综合观测事业的不断发展,新一代L波段雷达高空气象观测将以其探测精度高、采样速率快,使用方便的优势,在气象综合观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构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提供帮助,为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提升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单新兰,张广平,刘娟.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应用技术分析[J]. 陕西气象. 2011(04)

[2] 吴蕾,陈洪滨,康雪. 风廓线雷达与L波段雷达探空测风对比分析[J]. 气象科技.2014(04)

[3]吴月友. L波段雷达工作原理及维修保养方法[J].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4(03)

观测气象方法篇6

关键词分钟观测数据文件;预审方法;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J文件是多要素分钟观测数据文件,由自动气象站采集分钟数据文件转换得到,是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A文件)的重要补充。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因感应器故障、自动站用计算机故障、电源故障、人工维护不当等情况造成自动站的分钟观测数据异常或缺测,甚至会影响到A文件的定时数据[1-4]。同时,由于J文件的数据量是所有数据文件中最大的,维护起来比较繁琐,因此对自动站J文件预审方法以及疑误记录的处理方法进行探讨具有实际意义。

1 J文件的基本结构

J文件为文本文件,由台站参数、观测数据2个部分构成。台站参数由11组数据构成,排列顺序为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海拔高度、气压感应器海拔高度、风速感应器距地(平台)高度、观测平台距地高度、观测方式和测站类别、要素项目标识、年份、月份。各组数据间隔符为空格。要素项目标识(y1y2y3y4y5)。由5个字符y1……y5组成,分别表示J文件5个要素全月分钟数据状况。以气压为例,y1=0表示观测数据部分没有每分钟气压观测数据,y1=1表示观测数据部分有每分钟气压观测数据。观测数据为全月观测数据,时间尺度为分钟,由台站参数部分要素项目标识中标识为“1”的要素构成,排列顺序如下:本站气压(P)、气温(T)、相对湿度(U)、降水量(R)、风(F)。其中风的分钟数据规定为:若台站使用的自动气象站的采集器不具备存储分钟数据,则风的分钟数据保存的是每分钟的10 min平均风向风速;若自动气象站的采集器能够存储分钟数据,则风的分钟数据保存的是每分钟的1 min平均风向风速。

2预审方法

2.1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AWSDataQC)

自动气象站在采集分钟数据文件(P、T、U、W、R文件)转为J文件前,先用AWSDataQC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对分钟数据文件的全部数据进行要素允许值范围、气候极值和要素变化的最大波动值审核。若审核发现错误或疑误,则将相应和相关单元格的背景色根据错误性质置为不同的醒目颜色,如红色表示该单元格的数据错误,黄色表示该单元格的数据超过气候极值或要素变化的最大波动值,蓝色表示相关性的疑误或错误。如果需要详细了解数据错误或疑误的原因,可用普通文本编辑器打开[5-6]。

2.2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OSSMO)

用OSSMO对J文件的全部数据进行格式检查,对记录进行相关审核,并对全部数据进行维护。由于自动气象站采集分钟数据文件属原始采集文件,不能进行修改,因此当分钟数据不正确时,只能在J文件中对其进行修改。审核信息保存在审核疑误信息文件中,文件名为JAIIiiiMM.YYY。

3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先后用上述2种方法对分钟数据文件进行审核,结合人工判断,常见的疑误信息都能确定[7-8]。接下来就是预审员用OSSMO对J文件的数据进行维护,并在A文件中备注维护方法和依据。

3.1参数

主要是观察要素标识符是否有误[9]。特别是雨量,在遥测雨量传感器停用后到开始使用前的月份,雨量的标识符为0,全月缺测对应的内容为R=;其他月份雨量的标识符为1,全月无降水,对应R0=。

3.2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

①与气候极值比较。在用OSSMO审核J文件时,本站气压、气温和相对湿度,还将进行前后连续变化的判断,当某分钟的值有突变(本站气压为3.0 hPa,气温为3.0 ℃,相对湿度为20%),会给出疑误信息,该分钟的值作缺测,需在气簿-1和A文件中分别备注(以下简称需备注)。②整点00分数据异常或缺测。J文件中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的00分数据与A文件中的定时值出现不一致时,一般情况下(A、J差值小于0.3)维持原记录。若对前后记录分析,确认整点时的00分数据异常或缺测且A文件中的定时值正常,则可用A文件定时值代替,需备注。注意:当A文件该定时值为人工补测值时,不能用来代00分的数据。③因自动站仪器故障、更换自动站感应元件、重新启动自动站用计算机、业务软件升级、自动站日常维护等人为因素致使分钟数据异常或缺测时,整点00分的数据按②中方法处理,其他时段的分钟数据值异常的作缺测、值缺测的维持原记录,需备注。如遇有多日分钟数据缺测,备注时可以综合备注[10-11]。

3.3分钟降水问题

①若无降水现象,因其他原因(蜘蛛、风、人工调试等)或自动站故障而多记录时,应删除该时段内的全部分钟降雨量,需备注并在值班日记中说明。②确定为滞后(滞后时间不超过2 h)降水量,可将该量累加到降水停止的那分钟,否则将该量删除,需备注。夜间不守班的站,夜间(20:00—8:00)混有滞后降水量时,因无法判断,按正常处理。③出现漏斗堵塞或固态降水随降随化,若自动站记录的过程总量与人工雨量筒观测的量的差值百分率与其他正常时相当,则按正常处理(要和当时的降水现象的时间段相配合);若自动站记录的降水量明显偏小或滞后严重,则该时段的分钟降水量按缺测处理,需备注。④分钟降水量因采集器软件故障,而出现某小时的第1分钟有降水时其值错转到上一小时的第1分钟,可用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调出该日的RTD文件进行判断,更改错误的值,需备注。⑤因雨量传感器故障,自动站降水量失真或缺测而用虹吸雨量计值代替时,相应时段的分钟雨量全部按缺测处理,需备注。⑥冬季初结冰自动站雨量传感器尽量不要在月中停用,用整月使用、整月停用的办法,若本月中途有固体降水可以加盖,加盖期间的J文件分钟降水按缺测处理,以保持整月数据完整,然后到次月的1日起开始停用雨量传感器,需备注。

以上对分钟降水数据的修改可在当班用OSSMO在逐日数据维护中更改,从而可以减轻预审J文件的工作量。

3.4风向风速

风向风速的分钟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时皆按缺测处理,需备注[12]。

4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 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版操作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3]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4] 王东,黎晓红.分钟观测数据文件的预审[J].广东气象,2009,31(5):65-66.

[5] 陈为德,赖建梁,连明发.九连山气象站与人工站观测数据对比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289,291.

[6] 高娟,齐军岐,曹梅.自动气象站常见异常数据的处理方法[J].陕西气象,2010(1):41-42.

[7] 欧创荣,甘一忠.广西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处理系统简介[J].广西气象,2002,23(3):42-44.

[8] 刘敏,刘春红,郭芳,等.区域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传输质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4):2189-2190.

[9] 游文芬,曾海云.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的一些小技巧[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A01):77,79.

[10] 邓芳莲,齐军岐.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的全程质量控制[J].陕西气象,2010(1):34-35.

观测气象方法篇7

关键词:气象观测技术保障异常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气象探测是运用各种探测手段,对大气物理和大气化学过程和现象进行的观测和探测,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和预测、气象服务以及气象科学研究提供基本气象资料的基础性活动,是整个气象工作基础。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或乡镇规划建设项目不断开发和扩大,原地处偏僻郊区的气象观测站,已有不少陷入了高楼大厦的包围之中,导致气象探测环境遭受影响和破坏日趋严重,加强气象观测工作的研究日益重要。

1新时期对气象观测的要求及工作中的不足

1.1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迫切需要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在大气垂直方向上分布的连续观测资料,迫切需要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的连续观测资料。目前,大气垂直观测能力还不能满足数值预报的需求,温度、降水等观测资料的空间密度和时间分辨率还不能满足建立定时、定量、定点等精细化预报的要求。重大和关键气象观测设备及传感器的研制还需进一步加强。

1.2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迫切需要覆盖灾害多发区、易发区和关键区的观测数据和观测产品,迫切需要根据气象灾害的特点,不断拓展农村、重点城市等重点区和薄弱区,对交通、电力、旅游等重点行业的针对性气象观测。目前,气象灾害多发区、易发区,以及农村、城市等重点区和薄弱区的观测设施不足;还没有真正建立交通、电力、旅游等重点行业的针对性气象观测。气象观测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及产品方面研究不足。在遥感观测数据反演算法、质量控制及产品研制方面,尤其是多种观测资料集成融合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系统集约化程度不高。观测与信息之间的标准和规范有待进一步加强,数据管理与服务能力不强,信息资源使用效率和业务系统运行效率较低,高性能计算资源效益有待于进一步发挥。

1.3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迫切需要温度、降水、辐射等基本气候要素长期、连续、高精度的观测资料,迫切需要温室气体、气溶胶等在线观测资料,不断提升气候系统敏感区和关键区观测能力。目前,温度、降水等基本气候要素的观测尚不能满足长期、连续、高精度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温室气体、气溶胶等观测能力。气象观测设备计量与保障技术落后于观测技术的发展。在微波遥感、红外光学等方面的计量技术研究不足;设备的运行监控保障缺乏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的支撑。

1.4提高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迫切需要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利用的相关气象要素资料,迫切需要区域生态气候和区域能量、水、碳等的收支和循环观测资料。目前,风能资源观测网布局还有待完善,稳定运行能力还有待提高,太阳能资源观测能力还没有形成。

2应对新时期、新形势需要的应对措施

2.1全面实现地面基本气象要素自动化观测。建立观测数据统一收集平台,调整地面人工观测业务,逐步取消基本观测业务“双轨制”运行,加强无人自动气象站建设,提升资料稀疏区和高影响天气区观测资料获取能力。加强大风影响区强风观测,改进蒸发观测方法。加强部门合作,共享各方气象观测资源,加强气象移动观测系统建设的指导,推进移动自动气象站、移动天气雷达、移动风廓线雷达等移动观测系统建设,提升移动观测能力,满足防灾减灾、重大社会活动、突发公共事件、科学试验等气象保障服务的需求。

2.2加强专业气象观测网建设。针对专业性气象保障服务的需求,加强专业气象观测网的试点示范和规划设计,建立健全相应的业务规范、技术标准和业务流程,通过部门合作等多种方式,推进专业气象观测网建设。逐步加强农业气象观测、交通气象观测、人工影响天气观测、环境气象观测、风能太阳能资源观测、电力气象观测、空间天气观测等工作的开展,服务好社会的需要。

2.3强化技术保障,确保观测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加强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运行监控系统建设,提高对气象观测设备运行状态监控能力,实现观测方法、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统一。增强观测资料的可用性。加快部级气象观测试验基地建设,加强主管部门认可的检测和测试机构能力建设,增强新仪器设备的业务试验考核和检测能力。建立健全气象装备考核评估规范,加强气象装备的设计定型、业务化试验和试用考核评估。

2.4加强资料融合处理,发挥综合观测效益。加强数据质量控制算法研究,实现各类观测资料全过程质量控制,形成数据质量可靠性分析产品,切实提高数据质量控制能力。加强地基、空基和天基多种观测资料融合处理,促进资料应用,发挥综合效益。

2.7加强综合气象观测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建设为重点,优化观测队伍结构。针对观测系统发展的关键领域,强化观测员岗位培训和知识更新,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提高观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气象观测学科建设,完善相关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培养高素质的气象观测专业人才。

3 气象观测工作中就注意的事项

3.1各种异常记录的处理。因自动站雨量缺测或异常,使降水数据出现异常的,确定降水异常的分钟时段,从虹吸式雨量自记中读出经时差订正后的每分钟降水量,替换异常时段的分钟记录并备注;温、湿度异常数据异常时,应用现有人工观测仪器在正点后10分钟内进行补测,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自动气象站的水汽压和露点温度是由湿度值反查求得的,故正点数据代替或替换时,也应该替换水汽压和露点湿度,使湿度、水汽压、露点温度三者配合一致;当气压数据异常对日极值有影响时,按《观测规范》规定从“实有的自动观测记录和人工补测的定时观测记录中挑取日极值“。用前后10分钟数据代替,当前后10分钟数据也异常时,用前后时次数据内插求得。

3.2人工站数据误读的处理。站内数据比较,同一天数据比,前后几天的数据比,如果感觉可疑,进一步可与相邻台站数据比较,发现其数据与邻站数据变化不一致时,则可基本确定误读。然后与台站进行核实,让台站预审员再进行检查,参照气温自记记录进一步诊断。确定一个误读不能随便就肯定,因有些异常值是由系统性的特殊天气造成的,并非异常就是误读,允许存在异常值,但异常值要有存在的合理性,判定时务必要与天气现象、日照结合起来。

3.3天气现象记录的问题。如果降水量较小,而能见度<10km,这时就要注意是否有雨、轻雾并存。不要只要有雨存在,不论能见度多少,大多都不记”=”,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甚至是不认真的表现。

参考文献 :

[1] 矫梅燕,王志华.探索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J].气象软科学,2009(4):13-18.

观测气象方法篇8

[关键词]气象站 地面测报 措施

[中图分类号] X83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336-1

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是气象测报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气象测报准确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地面气象测报实施的过程中,明确地面气象测报常见故障及地面气象测报应急方法,积极开展地面气象测报应急事件的预防工作,是保障地面测报效果及准确性的基础,也是促进地面测报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

1加强观测工作的质量控制

守班期间,每小时应对当前时次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值班员要及时处理野值、数据丢失、缺测、极值与正点值矛盾等问题。采用“内插、替换”等正确的处理方法,对缺测或数据值异常的项目及时进行人工观测代替,按规定输入“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相应要素栏形成上传数据文件。需要替换时,应先考虑用正点前10min内数据,其次是正点后10min数据,最后才考虑用人工观测数据替代。此外,经判断认为正确的疑误报警数据,也应质控保存。自动站运行正常时,也会出现滞后降水、气候超极限值等需要人为去判断处理的情况。

修改日极值之前,应检查相应时次的数据是否正确,当在“正点地面数据维护”中修改了定时数据,软件会自动统计正确的日极值。不宜直接在逐日地面数据维护中修改,因为虽然在此修改保存的日极值有保存在B文件内,但当重新进入该日数据维护界面时,系统会根据观测资料重新统计日极值,覆盖原来保存的日极值。

2规范和统一观测方法

如农业气象观测是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和科研的基础,观测方法的规范和统一是气象台站取得具有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的农业气象资料的重要保证,对开展作物发育期预报、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情报、预报,定量评价等专题服务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农业气象观测存在突出的问题是作物观测中气象灾害、病虫害的调查统计不规范、作物乳熟期密度增加测点理解不准确及田间工作项目的记载不全等。土壤水分观测中干土层及渗透深度的观测不及时或漏测造成记录的不完整。

农业气象观测是气象基础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气象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开展决策服务的根本,严格执行观测规范和有关技术规定,严格农业气象观测质量考核,保持农业气象观测人员的相对稳定十分重要。要严格执行《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及时纠正农业气象审核工作中提出的疑误,提高观测的规范性,资料的准确性,对于提高农业气象预报服务的决策能力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观测中,要按现有《规范》要求操作,农业气象观测的项目多,人工经验判断多。

因此,观测员除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相应的工作实践经验,必须取得上岗证后方可承担农业气象观测工作任务。此外,还需完善规范,细化操作。各地气候特点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使得各个观测站点的实际操作存在差异性。各观测站点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在《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的基础上统一操作标准,把汇编问题解答,列入本站点的《观测员手册》中。

为真正提高观测人员的工作能力,要加大对农业气象观测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使培训起到实效。农业气象观测人员要具备基本的气象知识及农学知识,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观测进行业务骨干的新业务、新技术培训。

3建立完善的人员轮换、激励机制,保持相对稳定的业务队伍

大家都清楚,测报工作是气象业务中最基础而又最艰苦的工作。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是基层台站一项最艰苦也最重要的工作,需要广大观测员付出艰辛的劳动,他们一年365天,冬冒严寒,夏顶酷暑,风雨无阻,就是为了获取准确、完整的观测资料。

岗位交流机制不畅,直接造成一些岗位的同志认为没有“奔头”,对工作缺少热情、缺少动力;而分配、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使许多人不愿意从事测报工作。

目前测报工作存在人员交流困难,从事测报工作存在惰性、积极性不高、创造力不强,难于管理,很难出成绩等诸多问题。

要想做好业务工作,就要建立合理、完善的人员流动机制,保持相对稳定的业务队伍很重要。

首先,岗位交流要制度化,各岗位之间的同志只有经常的交流轮岗,队伍才有活力,才有战斗力。所有新人员一律都要先在测报岗位学习工作,然后择优上调,形成合理、完善的人员轮换流动机制,随着业务技术体制的不断改革,不断充实新鲜血液,有助于调动积极性、创造性,使测报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其次,还要建立完善的人员激励机制,比如待遇向艰苦岗位人员倾斜、提拔干部按照选拔任用干部条例,重视基层工作经验等等。此外还要注意保持相对稳定的业务队伍。若业务人员岗位轮换过于频繁,也不利于业务的持续发展和质量的稳步提高。要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工勇于奉献精神,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树立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最后,在待遇上、政策上也要向测报员倾斜,才能使测报人员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以利于气象资料有一个准确、及时、连续的观测记录,为发展气象事业心甘情愿地奉献他们的力量。

总之,地面测报工作是气象业务、气象服务和科研的基础工作。为了给人们生活、农业生产等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观测数据,确保地面测报工作具有高度精确性,要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地面测报工作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秀颖.李建国.地面气象测报应急方法的要点.北京农业.2014.15期.

[2]胡亚文.地面气象测报预审工作常见问题及应对.农业与技术.2014.06期.

观测气象方法篇9

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土地价格飞涨导致房价居高不下,地面建筑势必向高层争取空间,观测站周边一定范围内新建了大量较高房屋等建筑,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技术规范中要求气象观测场周围不得有高达建筑或植物,气象观测场周边应开阔、无遮挡物,这与城乡发展和居民居住条件改善产生了一定冲突,使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难以持续,很多台站面临搬迁问题。第三,气象部门自身执法能力与城镇建设矛盾。尽管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但在城市发展规划大背景下,当地方经济利益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发生冲突,尤其是遇到大的建设项目危及探测环境时,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往往要求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给经济建设让位,从而造成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困难。第四,对政府及城市规划人员的气象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城市规划是由规划建设部门制定的,规划人员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极易导致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出现矛盾。而且,如果政府部门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及设施的意识不强,就会阻碍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致使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2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措施

2.1加强气象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公众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全局职工学习《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辽宁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知识,树立法制观念,增强自身保护能力。抓住一切机会做好向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宣传工作,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将《气象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和《辽宁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等送达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加强气象法律法规及保护气象探测环境重要性宣传。利用“3.23”气象日、“安全工作宣传日”“法制宣传日”走上街头,进入社区、学校,通过悬挂横幅、摆放版面、发放宣传小册子等方式,大力开展气象法律法规宣传,利用市领导讲话等电视节目进行专题宣传;还通过召开城建、规划、土地等有关部门联席会议进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宣传,增强各部门保护气象探测环境职责,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做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同时,在气象局周围围栏、院内墙壁等悬挂、书写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标语、警示牌,宣传气象探测环境认知,提高社会公众自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意识。

2.2推动政府出台规划,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

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标准在市规划局备案,列入整个城市规划中。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激增,气象探测环境受到影响的现象日渐突出,气象部门多次向市政府递交“关于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请示”,努力争取市领导对气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政府部门对气象设施及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进行承诺,不断推动由政府部门出台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将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宝华纳入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3及时制止破坏气象探测环境行为

按照分类保护、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有关规定,在观测场、区域站等各类气象设施附近显著位置设立保护标志,标明保护要求,提高社会公众对气象设施的保护意识;同时,应严厉制止影响和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不法行为。由于观测站通常都建在城郊外,紧邻农村,农户随意植树、建房行为较多,难免会出现对观测环境的破坏,针对这些无意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气象部门要抽派人员与村、组干部进行沟通,挨村逐户的做工作,争取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并在村组张贴栏或黑板栏贴出公告,警示故意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严重后果,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力度。

2.4将密切监视周围环境变化列入地面值班员工作内容

切实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周围环境变化的及时监测,将监测气象探测环境周围环境变化纳入地面值班员工作内容中,将业务的三交接扩展至四交接,每天交接班及时进行备注,并按照上级业务要求,及时上报“台站气象探测环境变化月报表”等。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的实施,可及时发现影响探测环境的不利因素并及早解决,将破坏气象探测环境变化的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2.5科学选择气象探测场地对于不得不迁的观测站进行选址时,要结合城市规划和发展规律,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不但考虑当前的影响状况,还要具有前瞻性的看到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宜选择干扰小,探测环境明显改善,具备降低探测环境保护工作难度的地点,并做好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和备案工作,保证气象探测环境一定时期内不再受到破坏。

3结语

观测气象方法篇10

1.1雷暴记录

在地面气象测报工作中,经常出现由于部分台站对雷暴重要天气报的拍发规定不熟悉或者新观测员对新规业务掌握不够等原因,出现雷暴天气报拍发不规范和数据不能存盘的现象。针对雷暴记录的这些问题,由于各个台站执行拍发标准不一,尤其是夜间雷暴拍况,结合相关文件要求和实践工作经验,提出部分关于雷暴重要天气报拍发的建议。若雷暴持续到20:00以后,应续发一份重要天气报,其中重要天气报的GGgg应编报2001;根据白天发报标准,在08:00-20:00时段内出现雷暴,按照第1次雷暴发报标准,其后不再编发,并以第1次为准;夜班时段内,若能确保第1次雷暴出现时间的应拍发,否则不拍发。另外对于雷暴记录,新规范规定雷暴方向按八方位记载,而新观测员受风位干扰,按十六方位记载,导致在进行数据维护时出现数据格式错误,无法存盘的现象。若雷暴的起止运动轨迹≥180°时,应在起止方位间增添一个中间方位。

1.2观测记录数据异常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往往由于人为或机械设备等因素造成观测数据异常的情况,常见的数据异常现象有分钟降水与小时降水不一致、雨量记录故障或重要天气报长Z问题等多种。首先针对降水不一致的问题,地面气象观测过程中,自动监测设备中记录为“有:人工”,而观测中却只显示分钟降水量,小时降水量为空白,记录时要结合实际降水量进行人工更改小时降水量,若不采取措施则会导致小时降水量与分钟降水数值累计不相等,对气象观测结果造成影响。在自动站正常运行、显示面板为绿灯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等功能,可有效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质量。针对雨量记录故障问题,一般采用人工观测雨量代替,在人工代替之前雨量过程中,可能会进行修正等操作,修正的数据可能超过数据极限值,使测报软件不能对降水量进行正确记录、处理,人工难以有效干预。此时可采取增大降水量极限值,来确保软件的有效处理。

1.3台站参数设置问题

当前地面气象测报采用新型测报软件,若对台站观测仪器参数设置不完整或错误都可能造成观测数据的失真,影响获取数据的准确性。由于大部分台站使用数据审核规则库为软件自带,地面测报业务软件自带规则库的尺度宽,尺度最大或最小标准与地方台站标准不符,易造成台站数据漏审,或导致气压数据无法正常显示等问题,因此地方台站应根据地方历年气象资料设置与台站相符的规则库。

2影响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的主要因素

2.1新技术操作不熟悉

当前地面气象测报工作随着测报业务改革调整,不断增加新业务技术、新设备等的应用,使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更加现代化。而气象观测人员由于基础差、起点低,对高新技术和规范的掌握能力弱,业务操作不熟练,对涉及多学科的相关知识点了解甚少,因而导致在测报工作中出现部分操作失误等问题,降低测报质量。

2.2工作制度执行力度弱

观测人员习惯之前的业务工作方式,不愿意执行新法规或者对各操作规范、新业务规定等不熟悉,导致经常出现自动站故障或观测数据异常等问题,是缺测、漏测、迟测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观测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新法规制度制定后,没有得到有效监督落实,使台站观测人员工作作风长期不良,观测质量得不到提升。

3提高地面气象测报工作质量的对策

3.1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和学习

当前地面气象测报工作逐步向业务一体化测报方向发展,测报内容和测报手段将得到进一步拓展,测报工作涉及领域和学科将进一步扩大,因此需要测报人员在原有工作能力和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满足地面气象测报工作长期的业务需求。地方台站要为测报人员争取较好的技能交流、培训机会,拓宽工作人员的思路和眼界,加强日常实践和考核,强化技能支撑,全面提高观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对于计算机设备、气象仪器、重要天气观测及新业务法规等重要部分的学习,以免遇到问题出现无助、无措的情况。还要注意培养台站技术尖端人才,起到引领作用,从而为地面气象测报业务发展奠定坚实的技能基础。

3.2明确规章制度,实施跟进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