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农业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十篇

时间:2024-01-10 17:56:49

灌溉农业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灌溉农业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篇1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存在问题;节水措施

1前言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目前由于我国水资源的短缺及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导致我国很多地区的农田水利灌溉得不到保障,这极大了限制了当地农业的生产与发展。针对于这一现状,需要对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地分析,从而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在进行农田灌溉的时候,还需要应用相应的节水措施,以期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当前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

2.1管控机制不完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人们虽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但是该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特别是有些地区的水利局在对农田灌溉用水进行管理的时候,存在着政事不分明的情况,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农田灌溉用水并没有完善的管控机制,再加上农村大部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对于节水节能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好,这样往往在实施农田灌溉的时候,很难会采取一些节水措施进行农田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保护,从而不仅使得自身的灌溉用水费用较高,同时还造成了极大的水资源浪费。

2.2不重视基建设置

要想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那么首先需要有完善的灌溉设备作为基础和前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降低农田水利灌溉成本,提高农田经济收益的目的。虽然目前人们对于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大部分的资金还是花费在了对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管理方面。对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存在着管理资金的严重不足,这样使得了很多的基础灌溉设施很难投入到农田水利灌溉的生产过程中来。特别是对于我国一些偏远的地区,由于在水利灌溉方面的知识比较落后,往往缺乏现代化的灌溉设备,。即使有一些灌溉设备,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和管理意识,往往导致这些设备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和管理,从而经常出现一些灌溉方面的问题,最终导致水利灌溉效率低下。

2.3灌溉效益较低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加上我国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导致我国可以用于进行农田灌溉的水资源越来越少。再加上我国基层灌溉人员由于技术能力有限,一些基础的灌溉设施无法得到有效地应用,使得在进行农田灌溉的时候,有非常多的水资源会因为蒸发、泄漏等问题出现严重的浪费。这不仅不利于我国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还会使得我国水资源不足的情况更加严重,对于我国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将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3农田水利灌溉工作优化及节水措施

3.1创新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对于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体制落后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需要结合每个地区的实际灌溉情况落实相应的灌溉管理机制,对于灌溉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需要进行明确地确定,从而在保护农户利益的同时实现水利灌溉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3.2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针对大部分农村地区管理人员水利灌溉工程管理意识薄弱的情况,有针对性的结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规范、农田水利施工项目制度流程开展定期的培训,通过文件宣贯并结合施工现场案例分析,长期坚持,不断强化提升各级管理人员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防范意识与管理水平。考虑到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文化接受程度,可采用横幅标语、声像图片、现场可视化警示标识等方式,融入到施工作业的各个区域、各个环节,通过日积月累的反复强化记忆,形成良好的水利灌溉工程管理行为习惯,从而提升相应的管理效果。

3.3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一是建立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第一负责人,并建立覆盖农田水利工程现场管理各个岗位的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义务以及到位标准,层层传递管理责任,形成各负其责、分级负责的安全管理网络,有效避免管理过程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二是建立健全项目部、部门、班组三级监督网络,聘任专职管理工程师统一指导开展现场管理监督工作,形成人人参与监督、事事有人管理的良好局面。

3.4强化重点作业管控

农田水利工程运行工序繁多、环境较差、作业面点多、面广,找出运行管理的重点,强化重点作业管理,是规避管理事故的重要方法。针对于不同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可根据灌溉工艺的不同,结合行业特点、运行安全风险大小,开展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找出灌溉过程中安全风险最大的重点作业,通过实行重点作业安全技术交底、班前会、安监人员现场全过程旁站监督、领导到位到场指导等形式,督促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有效消除重点作业、高危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

3.5强化水利设施管理,实现灌溉节水

针对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农田水利灌溉设备落后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需要加大对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备的投放力度,并派专人进行水利灌溉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从而以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农业发展的好坏不仅与每一位农民息息相关,同时还会对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需要重视我国基层农田水利灌溉问题,不断改进传统的灌溉方式和方法,从而在确保我国农田灌溉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实现对水资源的最大化节约,以促进我国农业及经济建设的更好发展。

作者:张鹏 单位:东阿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1]洪凯.农田水利管理效率的空间差异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8):24~25.

灌溉农业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篇2

【关键词】小河西水库灌区;节水改造;技术

1.前言

小河西水库灌区水毁恢复工程与节水改造规划工作已经完成,并且已经开始建设。小河西水库灌区兴建于1958年,以小河西水库为灌溉地表水源,小河西水库灌区位于通辽市扎鲁特旗中西部,距旗政府所在地鲁北镇25km,地理坐标是东经120°36′-120°43′,北纬44°23′-44°37′,灌区全长74km(其中:香山灌域54km,工农灌域20km),平均宽2km,总面积148km2(合22.2万亩),所辖服务范围香山镇六个村,鲁北镇四个村及香山农场两个村,灌区总耕地面积11万亩,播种面积8.4万亩。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5.0万亩,历史最高年度灌溉3.2万亩,最少年份1.1万亩,多年平均灌溉1.6万亩。

2.小河西水库灌区节水改造任务艰巨

根据通辽市水利勘察设计院完成的小河西水库水毁恢复工程设计报告,规划灌溉面积2.3万亩,其中工农灌域2.0万亩,全部为旱田;香山灌域0.3万亩,全部为水田。水田灌溉保证率为75%,旱田灌溉保证率为50%。年可供水量为1160万立方米。小河西灌区兴建于1958年,以小河西水库为灌溉地表水源,该灌区经过40余年的运行,渠系建筑物出现了严重的破损现象。1998年8月8日的特大洪水使小河西水库的主坝决口,水库溢洪道、工农涵洞及香山涵洞被冲毁,水毁以后,水库原有的灌溉能力全部丧失,99年至2003年春旱,灌区人民群众用柴油机水泵从河道抽水解决春种灌溉用水问题。

小河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相继重建了水库香山涵洞及工农涵洞,恢复水库向灌区输水灌溉的功能。小河西灌区工农干渠下游的主要渠系建筑物建设年代久远,多为砌石及草木结构,经多年运行,都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现象,并且在98洪水中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均损毁废弃,因此,小河西水库除险加固的成功实施后,为了能尽快发挥其原有的灌溉效益,解决下游灌区人民群众农田无法灌溉的难题,急需对小河西灌区水毁建筑物进行恢复重建。由于水源有限,为了扩大灌溉面积,必须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

小河西灌区面临干渠工程不够配套、建设标准偏低、老化失修、管理落后等一系列问题,还面临灌溉水量不足的严峻问题。通过节水改造,不但要解决现状缺水,而且在不增加灌溉用水总量的前提下,还要在灌区控制范围内扩大灌溉面积。灌区节水改造建设周期长,综合性强,投入巨大,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既要立足于生产上已经得到验证的成套技术,同时应有必要的前瞻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造标准,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增加灌区改造的科技含量、提升灌区功能,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建设费用和运行成本,提高灌区经济效益。

3.小河西灌区节水改造的技术问题

根据小河西灌区所处气候条件有显著差异,节水改造技术决策可归纳为下述几个主要方面:

3.1以可供水资源总量确定灌区规模

我国农业面临的水资源严峻形势不仅表现为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和亩均占有量低,而且更突出地表现为水土资源配置失衡。小河西水库灌区垦殖率仅为50%左右,即灌区控制范围有近一半的面积为各类荒地。充足的光热资源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引起人们以扩大灌溉面积发展农牧业生产的愿望,但往往忽视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限制,造成上游开荒、下游弃耕,湖泊干涸,河道断流,绿州萎缩,自然生态恶化的严重后果。因此灌区改造必须正确把握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确立以水资源承载能力决定灌区发展规模的技术原则。

水资源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水资源条件,一般而言,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大,而水资源匮乏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小。但是,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又表现出明显的可变性,广义上讲开源、节流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当然这种提高是有限制的。水资源开发程度超出安全限度意味着水资源的承载风险加大;超出技术、经济合理性的节流,也必然带来运行、管理上的风险。水资源承载能力还表现为相当大的弹性,例如超采浅层地下水的短期合理性与长期危害性是并存的。正确利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弹性可以大大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性,超出限度则最终会影响农业生产。

在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时,还必须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短缺的北方地区,在当前技术水平下,提高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不能不影响到生态环境用水,因此本地区应首先保证必要的生态环境用水,也要同时从长远上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

3.2 确定不同的灌溉标准

灌区通常采用单一灌溉设计保证率,例如有关规范规定的影响因素中,作物影响是以“作物组成”的形式出现的,并未明确同一灌区的不同作物可采用不同的灌溉设计保证率。这种状况与我国农业传统上强调粮食生产有关,也与规划设计的粗放有关。灌区节水改造中如何正确选择灌溉设计保证率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方面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不可能选择过高的灌溉标准,另一方面灌区节水改造的效果又应该体现在灌溉保证率的提高上。

小河西灌区建于50~70年代,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根据当时的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区规模等因素确定的。80年代以来气候呈现逐年干旱的态势,河流年径流量明显减少,灌区的灌溉实际保证率并未达到设计保证率。例如工农灌域有65%的灌溉面积每年只能灌水1次,且远低于设计灌溉定额。因此,灌区节水改造的效果首先不是体现为提高灌溉设计保证率,而应该体现在恢复灌溉保证率上。

现在农业种植面临重大结构调整,即由目前以粮为主的“粮、经”二元结构变为“粮、经、饲”均衡发展的三元结构,农业用水形态呈多样化趋势。优质、专用粮食作物和大多数经济作物因产值高、适用水肥条件好等原因,要求较高的灌溉保证率,而耐旱牧草和一般粮食作物则不要求较高的灌溉保证率,因此同一灌区应该针对作物要求确定不同的灌溉设计保证率,这是适应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灌区经济的必然选择。

采用多种灌溉设计保证率给灌区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带来技术上的难度,解决的办法应依水源条件不同而异。在单一水源条件下,可通过调整作物种植布局和实行作物区域种植、规模经营的方法解决,在多水源特别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条件下,应在供水保证率高的水源受益地区种植要求灌溉保证率高的作物。渠道也可以采用既适合大流量输水,也适合较小流量输水的形式。

3.3 合理开发和运用水资源,建设井渠结合灌区

灌区以小河西水库为主水源,但并未对区内全部水资源实行有效的统一管理。降雨形成的土壤水是水资源的重要赋存形式,有效利用降水是提高农田水份生产效率,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技术方向。本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99.5mm,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主要分布在6~9月份,站全年降水量的80%。属补充灌溉农业,对降水有较大的依赖性。据有关研究表明,本地区土壤水的资源量占降水资源量的60%~70%,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可达其全部耗水量的1/3,但土壤水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开始在有效利用降水上做文章。但是降水集中在7、8、9三个月,春季少雨,为此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蓄水工程,集蓄雨水,降水不足时则少量利用渠水补足蓄水,形成了“渠引库蓄”的用水模式。这种用水模式大大减少了灌溉用水量,对该类灌区节水改造方向影响深远。

地下水是该灌区的重要水资源,在井渠结合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特别是水库冲毁之后,农民自发地打了部分机电井,为利用地下水打下了基础,地下水开发利用对灌区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增加可供水量,而且能控制耕地盐渍化,为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便利的水利条件。西因为该地区降水少,浅层地下水主要靠灌溉补给;浅层地下水往往矿化度较高,且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呈不均匀分布;灌区垦殖率低,灌区内各类荒地大量分布,潜水蒸发损失大,这些因素都给小河西灌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带来多方面的特殊性。实行井渠结合是小河西灌区节水改造的重要内容。

3.4以干渠防渗为重点

小河西水库灌区渠系复杂,渠线较长、渠道的工程地质条件为部分强风化岩层和含砾砂壤土层,输水损失大,以渠道防渗作为节水改造主要措施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是渠道防渗耗资巨大,而且还存在冻涨破坏的威胁,如何正确选择渠道防渗措施是灌区节水改造面临的技术决策。干渠与田间渠道比较有以下特点:①干渠一般按续灌方式运行,行水时间长;田间渠道一般按轮灌方式运行,行水时间短。②各级渠道的合计设计流量,田间渠道一般为骨干渠道的几倍至十几倍,即一级田间渠道的合计断面远大于一级干渠的合计断面。③比较单条渠道长度,干渠较田间渠道要大得多,但比较单位灌溉面积的渠道长度,结果正好相反。由此可以看出,干渠输水损失水量一般大于田间渠道输水损失水量,干渠防渗亩均费用一般小于田间渠道防渗亩均费用。因此,从投入的有效性考虑,灌区的渠道防渗应以干渠为重点。

渠道的功能主要是输水、配水,同时还要求不冲、不淤,尽可能减少洇渗对周围农田的影响,缩短行水时间,保证行水安全等。从这些要求上看,干渠防渗也应优先于田间渠道防渗。井渠结合灌区,渠道通常都有引水补源的作用,因此田间渠道除确有必要的渠段外,一般不宜采取防渗措施。根据以上的特点,小河西灌区干渠采取钢筋混凝土防渗是比较经济合理的。

3.5 农艺措施是充分发挥节水改造效益的关键

提高降水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的农艺措施主要是:①以平整土地为中心的坡地整治措施,②以秸秆和地膜覆盖为重点的覆盖保墒措施,③以少耕、免耕为主的耕作保墒措施,④以平衡施肥和施用抗旱剂为重点的化学调控措施,⑤以选用抗旱品种为重点的生物节水措施,⑥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为主的产业化发展措施等等。灌区节水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应在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中明确农艺措施的重要作用,也应对农艺措施的筛选和配套提出指导性要求。

4.小河西水库灌区节水改造的几项关键技术和措施

根据小河西灌区的具体条件,面临的问题有其特殊性,对节水改造技术有如下几点需求:

4.1 灌区水循环的模拟和评价技术

灌区引水量的减少以及渠道防渗等节水措施的广泛采用将影响灌区水循环,特别是地下水的补给和消耗将发生显著变化,并进一步影响到土壤盐分运动以及自然植被、人工植被的生态耗水。如何依据节水改造实施前后条件的变化比较准确地推演未来的状况和变化趋势,是对这项技术的基本要求。

4.2 渠道防冻涨措施

由于冬季气候寒冷,防渗渠道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冻涨问题,特别是干渠沿线的地下水位有时甚至高于渠底,致使冻涨量过大。国内外渠道防冻涨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不少,技术上没有大的障碍,问题在于防冻涨措施的有效性往往和建设费用、运行费用成正比,对于我们这样经济落后地区尚难以承受。灌区渠道防冻涨问题不宜单纯依靠防冻涨措施解决,应提倡针对渠段实际情况采用综合措施解决。例如,干渠两侧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水质也较好,可以沿渠布设机井(或埋设水平排水管),将地下水提入渠中,一方面增加了可供水量,另一方面也可有效降低骨干渠道两侧的地下水位,减轻冻涨威胁,比单纯排水的经济性好。

4.3 高标准平整土地技术

高标准平整土地是提高灌区田间水利用率的基础性工作,现在主要用人工和推土机结合进行土地平整,但是精度不高,耕地大平小不平,致使灌水仍不够均匀,灌水定额过大。目前提高田间水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是划小畦块,缩短沟长,但不利于农机作业。国外采用激光平地,保证灌溉效率。但是由于技术和经济原因近期我们还不可能采用激光技术平整土地,可以在继续采用人工和推土机的同时,瞄准先进的激光技术,一旦实际成熟则立刻采用。也可以向有关科研部门提供实验基地,与科研部门进行合作,实验成功马上申请大面积推广。

4.4 非充分灌溉技术

非充分灌溉缺水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的必然选择,但如前所述,由于农艺节水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界限已发生明显变化。故这里所讲的非充分灌溉,应该是在较好农艺节水措施条件下进行的灌溉。普遍采用非充分灌溉的关键在于需要对灌溉系统功能重新定位,对灌区运行调度也提出严格要求,否则如果按照目前的工程条件和调度能力,作物水分的“短期亏缺”很可能成为“永久亏缺”。给农民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

4.5 灌排结合,控制耕地盐渍化

小河西灌区因降水稀少,蒸发强烈,以及排水工程不配套等原因,开灌后不同程度存在盐渍化问题,因此必要的排水配套措施应该是这次灌区节水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要解决岩渍化问题,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灌排结合,井渠结合,放弃原有的重灌轻排思想,在加强灌溉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排水措施。从田间排水开始,合理布设排水沟渠,使排水通畅。还要注意观察,随时发现和解决排水中的问题,严格控制耕地的岩渍化问题。

4.6 灌区分析评价技术

灌区分析评价包括二方面的目的:一是对现状灌排设施进行调查,总结经验,找准问题;二是根据水资源条件、农业种植结构等变化趋势,提出灌区节水改造的目标、标准、技术方案、技术路线、经济技术指标、管理体制等等。灌区分析评价是灌区节水改造规划工作的基础,也是一项重要的前期性研究工作,但目前这项工作非常薄弱,仍停留在常规现场调查的水平上。

5. 结束语

小河西水库灌区在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工程设施老化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等多方面的挑战,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重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势在必行。当地政府和群众已经认识到了水资源短缺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意识到了节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进行节水改造时应该认识到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困难,但同时也要看到干部群众对节水改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参考文献:

[1]扎鲁特旗小河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设报告.

[2]扎鲁特旗小河西水库灌区水毁恢复工程规划报告.

灌溉农业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篇3

【关键词】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措施

1.引言

(1)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为了充分利用农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使农作物达到高产高效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它是由水资源、工程、农业、管理等环节的节水技术组成的综合技术体系:科学的运用这一技术体系,可有效的提高农用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和总体面积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2)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农用水资源包括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和经过净化处理的可利用废水。它的合理开发利用,需要采取多项工程措施,如地上水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技术、机井测试改造技术和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等。灌溉工程节水技术体系。灌溉工程节水技术是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节水效果最显著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膜上灌技术和改进沟畦灌溉技术等。

2. 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分析

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蓄水保墒耕作技术、适雨种植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栽培技术、秸秆覆盖或地膜覆盖保墒技术、化学药剂抗早保墒与保水剂应用技术、限额灌溉及节水抗早作物品种选育技术等。节水管理技术体系。主要是建立健全各种管水组织,制定工程管理和经营管理制度,作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合理征收水费。

2.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是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但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占水量的50%~60%,因此,渠道防渗一直是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按防渗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有衬砌、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渠道防渗技术的节水特点是:减少渠系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渗漏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渠道输水安全保证率,提高渠道抗冲能力,增加输水能力。

2.2喷灌技术。

喷灌是喷洒灌溉的简称,它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动力机、水泵、管道等)把水加,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洒器(喷头 )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进行灌溉。喷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工程、动力机、水泵、各种管道、喷头及控制设备等。喷灌系统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固定式喷灌系统各组成部分或者都 定不动,或者除喷头外,其它部分固定不动;半固定式喷灌系统除喷和装有喷头的支管可在地面移动外,其余部分固定不动,管片与水栓连接;移动式喷灌系统除水源(塘、井、道等)固定外,动力机、水泵、管道、喷头都可以移动。

3. 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存在的问题

(1)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力度小,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也仅局限用于经济作物,只是作为示范工程,有待于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推广。(2)灌区和节水灌溉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权关系不明,管理职责不清,政事企不分,监督激励机制缺乏,管理粗放、调度不灵活等问题。(3)受经济利益影响,水资源相对充足地方的农民对搞节水灌溉积极性不高。(4)资金投入不够,已建灌溉工程维护资金不足、老化失修,灌溉面积及灌溉效益逐年衰减和降低,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特别是配套资金往往不到位,达不到应有的发展规模。(5)有些地方在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过程中不能够因地制宜制定规划,可行性论证不够,存在针对性差的问题,致使有些节水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6)节水灌溉工程设备质量参差不齐,设备不配套,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差,维修服务跟不上。很多工程设备因质量问题或维护维修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工程使用寿命短,损坏率高等,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4. 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4.1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

目前的农业节水方式,无法根本改善缺水状况。为了抗旱保丰收和增加粮食产量,人们一方面在打更多、更深的井,另一方面节水灌溉省下的水又被用来扩大灌溉面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型节水。为此,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更宏观的角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因为农业节水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它涉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种粮效益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都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因此,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紧密协作,统筹考虑制约农业节水发展的各种因素,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4.2合理规划

灌区的地面水利用包括区内拦蓄与区外引水系统,通过分析可以获得多年的可供水资源过程。灌区地下潜水层可视为一个调节水库,其补给量包括降雨补给,渠道、排水沟渗漏补给,区外地下水侧向补给,区内地下水越层补给以及人工回灌等;其消耗量包括蒸发、出流与开采。两种水源统一调度,可按区域均衡法或地下水非稳定流方法进行均衡分析;在一定的开采布局条件下,以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或在一定开采强度下确定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及相应的补给区域,或根据补给方式和开采强度确定区域内开采布局。在冲积平原或河流的中下游,地下水位较高,外引水源可靠性低时,当然要发展井灌,以井补渠;若地下水严重超采,就要减少用水或统一控制上游引水,修建当地蓄水工程,利用河流水源引水存蓄或回灌地下水。即使在一个灌区内,地面水、地下水的动态规律也不同,或者上游井渠结合,以渠为主,下游井渠结合,以井为主。

4.3建立农业节水补助资金制度,加大农业节水投资力度。

现行的农业节水工程投资主要靠集体出资,农民筹资,国家补助建设。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国家补助资金却很少,大部分资金需要农民自筹解决。而大部分地方群众还不富裕,很难拿出更多的钱来搞农业节水工程。因此,各级政府要把农业节水工作纳人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种制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从而确立农业节水的重要性,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4.4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农业的主攻方向,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5. 结论

总之,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体系,它涉及多学科技术领域,其实质是解决农业用水和农作物需水及单位水量产生的粮食产量和价值。这个体系以农业节水为中心,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实现农作物高产高效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小涛,王春生.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09.6.

灌溉农业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篇4

关键词: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措施

0.引言

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为了充分利用农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使农作物达到高产高效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它是由水资源、工程、农业、管理等环节的节水技术组成的综合技术体系:科学的运用这一技术体系,可有效的提高农用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和总体面积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农用水资源包括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和经过净化处理的可利用废水。它的合理开发利用,需要采取多项工程措施,如地上水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技术、机井测试改造技术和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等。灌溉工程节水技术体系。灌溉工程节水技术是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节水效果最显著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膜上灌技术和改进沟畦灌溉技术等。

1.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分析

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蓄水保墒耕作技术、适雨种植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栽培技术、秸秆覆盖或地膜覆盖保墒技术、化学药剂抗早保墒与保水剂应用技术、限额灌溉及节水抗早作物品种选育技术等。节水管理技术体系。主要是建立健全各种管水组织,制定工程管理和经营管理制度,作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合理征收水费。

1.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是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但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占水量的50%~60%,因此,渠道防渗一直是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按防渗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有衬砌、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渠道防渗技术的节水特点是:减少渠系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渗漏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渠道输水安全保证率,提高渠道抗冲能力,增加输水能力。

1.2喷灌技术

喷灌是喷洒灌溉的简称,它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动力机、水泵、管道等)把水加,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洒器(喷头 )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进行灌溉。喷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工程、动力机、水泵、各种管道、喷头及控制设备等。喷灌系统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固定式喷灌系统各组成部分或者都 定不动,或者除喷头外,其它部分固定不动;半固定式喷灌系统除喷和装有喷头的支管可在地面移动外,其余部分固定不动,管片与水栓连接;移动式喷灌系统除水源(塘、井、道等)固定外,动力机、水泵、管道、喷头都可以移动。

2.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存在的问题

一是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力度小,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也仅局限用于经济作物,只是作为示范工程,有待于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推广。二是灌区和节水灌溉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权关系不明,管理职责不清,政事企不分,监督激励机制缺乏,管理粗放、调度不灵活等问题。三是受经济利益影响,水资源相对充足地方的农民对搞节水灌溉积极性不高。四是资金投入不够,已建灌溉工程维护资金不足、老化失修,灌溉面积及灌溉效益逐年衰减和降低,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特别是配套资金往往不到位,达不到应有的发展规模。五是有些地方在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过程中不能够因地制宜制定规划,可行性论证不够,存在针对性差的问题,致使有些节水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六是节水灌溉工程设备质量参差不齐,设备不配套,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差,维修服务跟不上。很多工程设备因质量问题或维护维修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工程使用寿命短,损坏率高等,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3.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3.1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

目前的农业节水方式,无法根本改善缺水状况。为了抗旱保丰收和增加粮食产量,人们一方面在打更多、更深的井,另一方面节水灌溉省下的水又被用来扩大灌溉面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型节水。为此,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更宏观的角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因为农业节水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它涉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种粮效益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都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因此,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紧密协作,统筹考虑制约农业节水发展的各种因素,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3.2合理规划 >

灌区的地面水利用包括区内拦蓄与区外引水系统,通过分析可以获得多年的可供水资源过程。灌区地下潜水层可视为一个调节水库,其补给量包括降雨补给,渠道、排水沟渗漏补给,区外地下水侧向补给,区内地下水越层补给以及人工回灌等;其消耗量包括蒸发、出流与开采。两种水源统一调度,可按区域均衡法或地下水非稳定流方法进行均衡分析;在一定的开采布局条件下,以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或在一定开采强度下确定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及相应的补给区域,或根据补给方式和开采强度确定区域内开采布局。在冲积平原或河流的中下游,地下水位较高,外引水源可靠性低时,当然要发展井灌,以井补渠;若地下水严重超采,就要减少用水或统一控制上游引水,修建当地蓄水工程,利用河流水源引水存蓄或回灌地下水。即使在一个灌区内,地面水、地下水的动态规律也不同,或者上游井渠结合,以渠为主,下游井渠结合,以井为主。

.建立农业节水补助资金制度,加大农业节水投资力度

现行的农业节水工程投资主要靠集体出资,农民筹资,国家补助建设。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国家补助资金却很少,大部分资金需要农民自筹解决。而大部分地方群众还不富裕,很难拿出更多的钱来搞农业节水工程。因此,各级政府要把农业节水工作纳人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种制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从而确立农业节水的重要性,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农业的主攻方向,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灌溉农业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篇5

关键词:水利灌溉;节水措施

1.节水灌溉的优势

①经济效益方面的差距:传统的灌溉方式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这种方式使得作物受水量不均匀,另外,传统灌溉导致了农作物不能稳产高产,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现代的节能灌溉技术节约了水资源,投资少见效快,可以保证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

②用水量方面的差异:传统的沟畦和漫灌都需要大量的水, 但是其中造成灌溉水的浪费现象很严重。在输送水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做好管道防渗工作,部分灌溉水会在输送的过程中渗漏蒸发,另外,传统的沟畦和漫灌是将大量的水直接浇在农田上,土壤的渗漏和地表水分的蒸发快,使得灌溉水利用率大大降低,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代的节水灌溉解决了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问题,避免了水分的大量渗漏和蒸发,在灌溉的同时水被喷洒的很均匀,不会因为水量过多而使大量的水渗漏和蒸发。

③农作物生长方面的差异:灌水量大、灌水压力高的传统沟畦和漫灌造成了土壤和肥料的大量流失,并且作物容易处于水量过多的状态,容易造成根部的腐烂或者病害,对作物的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现代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是喷洒灌溉, 不会造成土壤和肥料的流失,保证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用水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灌溉出现的土壤板结的现象,给作物的稳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节水灌溉的相关事宜

节水灌溉的实施因为区域的不同、地形的不同以及土壤类型、作物的种类、环境、水资源的状况、经济状况、生产力水平等的差异而不同。各种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应按照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实施。

①水源状况:节水灌溉首先考虑的问题便是水源,水源是根本问题。水源直接影响了灌溉工程类型选择,比如在山区的种植区,水资源量非常有限,大部分为微型水源工程,如果在这样的地区推广漫灌是不现实的,水量严重不足,因此,在山区应因地制宜,推广尽可能的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

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技术,充分利用降水、处理水、灌溉回归水等,提取地下水,但应保证不超采,有条件的可以拦蓄河道径流,补充地下水,保持水资源的采储平衡,保持水资源的充足,在此基础上综合开发地上水和地下水。

③采用节水技术:保护好水资源,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主要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最好种植高产耐旱的作物,另外,改进沟畦灌和漫灌技术,改进耕作技术,这些都有利于节水灌溉的实施。

④节水灌溉要与当地生产方式相适应:节水灌溉的实施要与当地的生产方式和农业化进程相适应。由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的突出,促使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如果当地的生产方式为为传统的农耕,或者只是靠天吃饭,不进行灌溉,上来就和当地的人说节水灌溉模式,是不能被当地人接受的,认为不切合实际。要解决农民的问题就需要从实际出发,逐渐的接受现代化的技术。

⑤工程节水技术的实施:现代的工程节水主要有喷灌、微灌、管道输水、膜上灌水、渠道防渗等方式。喷灌和微灌突破了传统地面灌溉方法的局限性,使灌溉有了更大的应用空间,不再受地形、土壤等条件的影响,灌水的时间、部位、均匀度、灌水量等能比较好控制。使水资源得到了大幅度的利用,减少了浪费,还能更好的与机械化作业的现代农业相配合。管道输水和渠道防渗是提高输水效率的有效措施,减少了渠道占地和清淤的工作量,降低了成本。

⑥节水灌溉与经济条件:节水灌溉工程应由政府和农民共同投资, 但投资和受益的主体是农民,国家和政府的投资是有限的,所以要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政府要引导农民实行节水灌溉技术,但与此同时应该考虑农民的收入水平,不能为了推广而不考虑农民自己的承受能力。可以采用传统灌溉和节水灌溉相结合的措施,这样不仅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还可以使水的利用率提高,降低投资,为农民节省资金,便于他们接受。

3.灌溉规划设计的措施探讨

①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目前的农业节水方式,无法根本改善缺水状况。为了抗旱保丰收和增加粮食产量,人们一方面在打更多、更深的井,另一方面节水灌溉省下的水又被用来扩大灌溉面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型节水。为此,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更宏观的角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因为农业节水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它涉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种粮效益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都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因此,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紧密协作,统筹考虑。

灌溉农业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篇6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分析

1前言

我国不仅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严重缺乏水资源的国家。农业的快速发展往往需要消耗巨大的水资源,而就我国当前的农业用水来讲,不仅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还常常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而要想其粮食、水资源方面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就必须要重视起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而且也只有该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才能够确保田间灌水质量,才能够在逐步提升粮食产量的同时,有效改善水资源问题。

2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措施分析

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科学运用,不仅可以突破传统耕作方式的局限,还能够结合实际农作物的实际需求量进行科学、高效的灌溉,在大幅度节省用水量的同时,也能够使农作物产量得到逐步提升。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广泛推广与创新发展,充分体现出了我国农业呈现出了高效率、高质量,以及高产量的发展趋势。现阶段,输水过程中采用的节水措施,以及渠道防渗措施是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应用最科学、广泛的。

首先,在输水中采取的节约措施。在农田灌溉过程中,输水环节是浪费水资源最多的。因此,要想使农业用水匮乏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就必须要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输水环节实施有效的节水措施,促进农作物产量的不断提升。在我国传统农田灌溉中,通常都是通过挖土成渠的方式来向农田输送水资源,但这种方法不仅会耗费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也会在运送过程中蒸发一部分水量,导致水资源的极度浪费。要想改善这类问题,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就可以将输水管道修建成防渗渠道,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水分流失,也能够不断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此外,还可以实施管道输水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水分在输送中被蒸发掉,也能够为农业用水量,以及粮食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渠道防渗措施。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实现节水灌溉目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渠道防渗。渠道防渗技术的科学运用,不仅可以实现灌溉用水的节约,也能够使地下水位得到有效降低,有效避免土壤盐化现象的发生。同时,渠道防渗措施的实施,不仅可以恰当的提升输水力度、加快流速,也为农作物及时的输送水资源,促进农作物尽快的生根发芽。但是渠道防渗往往需要运用很多种材料,而要想将所用材料的性能充分发挥出来,应对所用防渗材料进行择优选择。当前,渠道防渗建设中运用最广泛的材料就是干砌块石、浆砌块石等多种材料。此外,对于渠道的选择来讲,通常情况下,采用的都是“三面光”渠道,而在整个建设中若发现渠道过小,则应及时通过缩小水断面,并以此来提升流速,在大幅度提升灌溉效率的基础上,有效节约灌溉用水,提升农作物产量。

3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的节水灌溉技术

3.1微灌技术

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微灌技术,脉冲、微喷雾灌溉,以及滴灌等是当前较为常见的微灌技术。同时,也由于微灌技术有很多种类,所以从设备性能方面可以划分成常压、重力微灌溉,而结合设备实际情况存在的差异又可以划分成地下。地面微灌两种。该技术应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中最大优势就在于,可以科学严格的控制农作物灌水量,并可以通过有机整合灌溉控制系统、水过滤系统,以及输水道系统,尽可能的将灌溉用水量控制在最小范围,从而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的整体产量。

3.2喷灌技术

就当前应用的众多灌溉技术来讲,其中应用最广泛、能够为农作物带来最大效益的就会喷灌技术,但该技术在践应用过程中,必须要配备加压水泵、柴油机,以及电动机等相应的设备一同进行操作,才可以将喷灌技术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该技术的应用原理其实就是通过水泵加压,或者是自然落差来形成压力水,然后再通过管道向田间输送,之后再通过田间设置的碰头向空中喷洒,形成小水滴,并均匀的散落到农田中,以此来确保灌溉目的的实现。此外,灌溉技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够将水均匀的洒在田间,不仅占耕地面积较小,还能够节省大量人力。

3.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这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原理其实就是利用地下水资源来对农田进行灌溉。在向田间输水过程中,通过相应的管道技术将地下水及时的输送到需要给予灌溉的农田区域,是当前应用比较普遍的地面节水灌溉技术。同时,在实践应用中,灌水过程中必须要采用较低的压力。此外,对于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来讲,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有效的减少渗漏、蒸发方面造成的损失,也可以在不断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为农作物增产增收提供积极的促进作用。

3.3步行式灌溉技术

步行式灌溉技术与喷灌技术有很大的相似性,简单来讲,就是在实践运用中都需要配备一些设备一同进行操作,但从设备组装方面来讲,该技术要比喷灌技术简单很多。拖拉机是这项技术在快速组装设备中最常见的,拖拉机灌溉的使用不仅有助于降低灌溉成本,且操作起来十分便捷,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工作效率。同时,这项灌溉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发挥提升灌溉水平的积极作用,也能够使用水量得到最大限度的节约,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农田灌溉效率,真正实现节约灌溉的目的。因此,步行式灌溉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

灌溉农业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篇7

 

1.节水灌溉的优势

 

①经济效益方面的差距:传统的灌溉方式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这种方式使得作物受水量不均匀,另外,传统灌溉导致了农作物不能稳产高产,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现代的节能灌溉技术节约了水资源,投资少见效快,可以保证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

 

②用水量方面的差异:传统的沟畦和漫灌都需要大量的水, 但是其中造成灌溉水的浪费现象很严重。在输送水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做好管道防渗工作,部分灌溉水会在输送的过程中渗漏蒸发,另外,传统的沟畦和漫灌是将大量的水直接浇在农田上,土壤的渗漏和地表水分的蒸发快,使得灌溉水利用率大大降低,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代的节水灌溉解决了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问题,避免了水分的大量渗漏和蒸发,在灌溉的同时水被喷洒的很均匀,不会因为水量过多而使大量的水渗漏和蒸发。

 

③农作物生长方面的差异:灌水量大、灌水压力高的传统沟畦和漫灌造成了土壤和肥料的大量流失,并且作物容易处于水量过多的状态,容易造成根部的腐烂或者病害,对作物的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现代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是喷洒灌溉, 不会造成土壤和肥料的流失,保证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用水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灌溉出现的土壤板结的现象,给作物的稳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节水灌溉的相关事宜

 

节水灌溉的实施因为区域的不同、地形的不同以及土壤类型、作物的种类、环境、水资源的状况、经济状况、生产力水平等的差异而不同。各种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应按照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实施。

 

①水源状况:节水灌溉首先考虑的问题便是水源,水源是根本问题。水源直接影响了灌溉工程类型选择,比如在山区的种植区,水资源量非常有限,大部分为微型水源工程,如果在这样的地区推广漫灌是不现实的,水量严重不足,因此,在山区应因地制宜,推广尽可能的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

 

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技术,充分利用降水、处理水、灌溉回归水等,提取地下水,但应保证不超采,有条件的可以拦蓄河道径流,补充地下水,保持水资源的采储平衡,保持水资源的充足,在此基础上综合开发地上水和地下水。

 

③采用节水技术:保护好水资源,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主要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最好种植高产耐旱的作物,另外,改进沟畦灌和漫灌技术,改进耕作技术,这些都有利于节水灌溉的实施。

 

④节水灌溉要与当地生产方式相适应:节水灌溉的实施要与当地的生产方式和农业化进程相适应。由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的突出,促使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如果当地的生产方式为为传统的农耕,或者只是靠天吃饭,不进行灌溉,上来就和当地的人说节水灌溉模式,是不能被当地人接受的,认为不切合实际。要解决农民的问题就需要从实际出发,逐渐的接受现代化的技术。

 

⑤工程节水技术的实施:现代的工程节水主要有喷灌、微灌、管道输水、膜上灌水、渠道防渗等方式。喷灌和微灌突破了传统地面灌溉方法的局限性,使灌溉有了更大的应用空间,不再受地形、土壤等条件的影响,灌水的时间、部位、均匀度、灌水量等能比较好控制。使水资源得到了大幅度的利用,减少了浪费,还能更好的与机械化作业的现代农业相配合。管道输水和渠道防渗是提高输水效率的有效措施,减少了渠道占地和清淤的工作量,降低了成本。

 

⑥节水灌溉与经济条件:节水灌溉工程应由政府和农民共同投资, 但投资和受益的主体是农民,国家和政府的投资是有限的,所以要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政府要引导农民实行节水灌溉技术,但与此同时应该考虑农民的收入水平,不能为了推广而不考虑农民自己的承受能力。可以采用传统灌溉和节水灌溉相结合的措施,这样不仅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还可以使水的利用率提高,降低投资,为农民节省资金,便于他们接受。

 

3.灌溉规划设计的措施探讨

 

①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目前的农业节水方式,无法根本改善缺水状况。为了抗旱保丰收和增加粮食产量,人们一方面在打更多、更深的井,另一方面节水灌溉省下的水又被用来扩大灌溉面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型节水。为此,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更宏观的角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因为农业节水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它涉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种粮效益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都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因此,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紧密协作,统筹考虑。

 

②合理规划。灌区的地面水利用包括区内拦蓄与区外引水系统,通过分析可以获得多年的可供水资源过程。灌区地下潜水层可视为一个调节水库, 其补给量包括降雨补给,渠道、排水沟渗漏补给,区外地下水侧向补给,区内地下水越层补给以及人工回灌等;其消耗量包括蒸发、出流与开采。两种水源统一调度,可按区域均衡法或地下水非稳定流方法进行均衡分析;在一定的开采布局条件下,以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或在一定开采强度下确定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及相应的补给区域, 或根据补给方式和开采强度确定区域内开采布局。 在冲积平原或河流的中下游,地下水位较高,外引水源可靠性低时,当然要发展井灌,以井补渠;若地下水严重超采,就要减少用水或统一控制上游引水,修建当地蓄水工程,利用河流水源引水存蓄或回灌地下水。

 

③建立农业节水补助资金制度,加大农业节水投资力度。现行的农业节水工程投资主要靠集体出资,农民筹资,国家补助建设。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国家补助资金却很少,大部分资金需要农民自筹解决。而大部分地方群众还不富裕,很难拿出更多的钱来搞农业节水工程。因此,各级政府要把农业节水工作纳人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种制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从而确立农业节水的重要性,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灌溉农业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篇8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重要性;问题;对策

一、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1.1 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健康的发展是与农田水利建设密切相关的。[1]在可持续发展中,我国的农业和农民有稳定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与之相关的问题都包含在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这些因素之间都是有接触的。现在我国的人口和粮食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于是,农田的水利设施,是基础中的基础。加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如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和使之效率高,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

1.2 我国的粮食生产所面临的问题是耕地少,农民的农业效益又比较低,而且水资源短缺,这都是农业安全生产面对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要想改变现状,是最密切相关的课程就是农田水利建设。我们国家资源短缺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例如,目前我国本来水资源就短缺,于是,以上农业用水是不太可能增加的,但要保证稳定生产农业产品,采取加强灌溉水就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要确保改善灌溉率,改善灌溉技术,要想灌溉方法的改进,我们就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1.3 农田水利建设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只有农民富强,国家才会繁荣,农村才会稳定,如果国家想要能够稳定,就必须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农产品供给,并且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为保障农民富裕和农村的稳定,就要允许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并且是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

从上述的一些问题来看,我国目前农业的水利建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要想将这些问题进行改观,采取必要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从水利建设对农田的产量和质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此,下面将对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二、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备,设备老化失修是我国农田生产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且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是在我国上世纪建立的,而且我国目前最先进的设备和设施大部分是不完整和低效率的,也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程度,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最重要的灌溉项目也匹配率非常低,有大量的灌溉面积缺水,再加上盐度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是食品生产中低产的主要原因。看看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在国家的收获方面,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和不利的发展趋势。为了能够使之提高,我们国家的农业部门开采了许多措施和方案,但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解决水的问题,采取再多的措施,也发挥不出其作用。增加农田水利的建设,同时也是为了确保国家粮食的安全。加强农田水利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综合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2]

2.2 农业生产的水、土资源浪费十分严重,而且常年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其损失量占全国的比重较大。由于水土流失,造成了我国南方石化,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农业和农村水污染的增加也是因为许多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流和农业农药的使用不当或过度的使用过量,导致了我国大部分河流污染严重,对饮用水有着直接的影响和环境的生态平衡。如此多的尚未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用于灌溉,这将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问题,造成严重影响和威胁。

2.3 农田水利缺乏灌溉和资金不足都是很严重的问题,而且设备老化的现象严重,也是需要修复的,但修复农田水利领域的投资又是如此之大。设备的缺陷就无法保证饮水安全、农田排水、土壤和水潴留。要想整治这些问题是需要资金的,目前还缺乏基本建设的投资。一些地方财政困难,各相关部门要重视在这方面的状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才可以使粮食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保证。

2.4 农田水利项目的操作和维护是有一定难度的,虽然我国有大量的水利工程的员工,许多农民每家每户也比较繁华,但如果收水费还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操作水利项目和维护都似乎缺乏资金,有的单位工资甚至都成问题。这样水利的操作就产生了影响。

三、面对农田水利设计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农田水利工作在国外的研究中,他们有一个相对成熟和稳定的生态农业科研,我们的国家应该也不甘示弱,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方法,然后利用最适合和最有效的方法来将我国的农业推向巅峰。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有一个良好且稳定的水利研究小组,专门研究农田水利,解决我国在这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且还有创新的精神,全面的施展相应的措施和对策。[3]

3.2 对我国水利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进行加强,对农田水利和公共利益都有很大的好处。并且还可以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我们可以从事的一些活动,例如加强宣传工作,动员所有的人,以及一些学校的社团活动和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和教育。让大家一起努力。通过教育工作让大家一起做这件事情,使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与不完整的现状有所改观。如果我们无法改变这些直接影响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农业生产不利因素,就不可能有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农民的生活不会有所改善。因此,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在这方面,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非常大的帮助,可以让我国的农田水利有着质的飞跃。

我相信,我国相关的工作人员只要可以将上述的措施贯彻下去,我国的农业水利建设将会有着质的飞跃,让我国的粮食产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结语

农田水利建设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夏商时,人们就开始将土地规划成领域,这些领域被分成大小相等的块状,灌溉渠道则在每块领域的中间,在此之后,也有许多的灌溉作品,但没有修改和建设成渠道和领域。从而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上,灌溉区农田水利的建设不够完美,废水等问题也处理的不够好。古人曾经说过,没有食物将是社会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民以食为天,食物的重要性就决定了灌溉和水利设施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忽视。因此,要想食品有安全保证,就需要保证改善农田的设施。所以本文通过叙述阐明了我们需要一个更高、更好、更稳定的农田水利建设。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密切相关的。

参考文献

[1] 王树林. 农田水利建设的几点思考[J]. 民营科技,2011年04期

灌溉农业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篇9

 

节水措施的有效利用,有助于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的提升。节水措施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内容和环节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因而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节水措施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和探索,满足现代社会发展条件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节水技术概述

 

节水技术主要包含水资源、水利工程以及农田水利等多个环节,能够对农业节水技术进行合理利用的综合性农田水利技术管理体系,有助于推动农业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农用水资源主要是由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以及经过净化处理的可利用废水组成,那么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应当结合农田水利工程实际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并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改造技术,来促进农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促进灌溉工程节水技术的实际价值的有效发挥。节水技术主要包含喷管技术、灌溉技术以及膜上灌等渠道防渗技术等,具有较好的节水效果,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节水措施的灌溉模式分析

 

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中包含了经营管理和工程管理制度,促进了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管水组织的建立,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包括适时种植技术和栽培技术等多项内容,在选育抗旱节水作物品种及限量灌溉技术的应用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喷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应用中,主要通过对水的自然落差进行合理的利用,或者对专业化的喷管设备进行有效利用,将水送到灌溉地段,从而实现喷灌的均匀性和有效性。就当前喷灌技术的实际情况来看,喷灌系统主要有移动式、半固定式和固定式三种。水源固定以外动力机以及水泵等可以移动的都称作是移动是喷灌系统,而只有地面上的喷头和支管可以移动,其他部分不能移动的称作是半固定式喷灌系统,除喷头以外其他部分都固定不动的,则称之为固定式喷灌系统。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结合灌溉的实际特点,对喷管技术的喷灌方式进行合理的选取,从而切实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质量和效果,进而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

 

3 节水灌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得到良好的应用,但其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问题,对节水灌溉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从整体情况来看,节水灌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节水灌溉过程中所采用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范围存在局限。就当前我国喷灌技术以及滴灌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这些节水灌溉技术仅仅是作为示范工程而应用的,尤其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并未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实际使用范围存在局限,在此种情况下,导致了节水灌溉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实际使用价值难以得到推广和有效的发挥。

 

3.2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和节水灌溉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尤其是相关管理部门职责不清,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管理效果并不明显,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导致节水灌溉的实际应用效果不明显。

 

3.3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节水资金的投入有限,一定程度上导致节水灌溉的效益受到限制,节水灌溉的面积呈现逐年衰减的趋势,这就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配套资金的规划和配置存在缺陷,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节水措施的实际价值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阻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

 

3.4 在推广节水灌溉的先进节水技术过程中部门相对独立,导致节水措施的可行性论证不够十分充分,不能够因地制宜地进一步制定节水灌溉的技术使用规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针对性差的相关问题,不能够正常地发挥节水工程经济效益。

 

3.5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备上存在明显不足,有时会因质量问题或维护维修不及时等相关的原因,这将会导致节水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损坏率高,如此会使节水工程的使用寿命相对较短,这样会进一步地影响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4 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的合理化措施

 

4.1 进一步地统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促进其实际价值的有效发挥

 

在抗旱保丰收和增加粮食产量的农业生产中,人们一边打更多、更深的井,一边利用节水灌溉省下的水来扩大灌溉面积,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型节水。农业节水涉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方式及产业结构、还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种粮效益等诸多方面。因此,我们要统筹考虑制约农业节水发展的各种因素,针对发展现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完整的农业节水技术规程。

 

4.2 对节水灌溉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区域内拦蓄与区域外引水系统是灌区利用地面水的主要方式,蒸发、出流与开采是其消耗的主要方式。所以要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在冲积平原或河流的中下游,外引水源可靠性低,地下水位较高时,要以井补渠,发展井灌。

 

4.3 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力度,促进农田水利工程效益的提升

 

节水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而大部分农民还不富裕,建设农业节水工程有很大难度。所以,农业节水工作应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制度,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力度,充分显示出农业节水的重要性,让节水工程得以顺利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4.4 搞好中低产田竹水灌溉,切实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实际质量

 

在节水灌溉过程中,坚决不能盲目引进,切忌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发展规划,选择切实可行的节水灌溉技术,加大力度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扩大中低产田的实际节水灌溉面积,切实提高中低产田的生产效率,从而促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

 

结束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一个以农业节水为中心,综合性很强的体系,它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其实质是解决农业用水和农作物需水等一些实际问题,生产过程中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实现了农作物高产高效。

灌溉农业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篇10

1我国目前水利灌溉质量现状与问题

我国农业的发展日趋成熟,逐渐走向标准化、现代化的趋势发展,农业水利灌溉技术也越来越科学,但是对农业灌溉知识技术运用不够全面,以至于农业水利灌溉质量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以至于农业发展得不到快速提升。当下我国水利灌溉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下几个方面。

1.1灌溉管理目的性不强

我国农业水利灌溉管理目的性不强,缺乏规范化管理,农业管理中涵盖较多的信息知识,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就导致在对农业水利灌溉管理时出现工作随意性、盲目性,因此在建设水利设施时并没有兼顾各方面的信息知识,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发生混乱。对已建设使用的农业水利设施不及时维护、对需要增加水利灌溉设施的地区而随意建设都导致该设施无法发挥功效,影响水利灌溉的质量,达不到对农田灌溉的目的。

1.2灌溉管理较为粗放

水利灌溉设施在管理过程中没有标准可执行,因此造成对农业灌溉设施管理较为粗放,水利设施的建设没有细致的管理规范,导致工程设施不能发挥作用、工程质量不能保证,工程资金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及监管。对建设好的工程设施管理粗放,导致水利灌溉设施出现问题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使其在对该设施使用时很难发挥农业水利灌溉价值。

1.3灌溉工程资金缺乏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所需要的建筑材料、机械设施、及工人工资等成本同样大大增加。原有的国家资金投入,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农业灌溉工程建设的发展。并且在部分地区出现原有投入到农业发展的资金被挪用到地方工业发展中去,对农业发展资金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出现资金利用不合理的情况发生,从而造成农业水利资金更加短缺。在灌溉水费资金问题上,存在收缴困难、截留、拖欠等问题,导致灌溉经营受到严重影响,难以保证管理人员工资的发放,管理团队对农业管理热情降低,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1.4灌溉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现有的灌溉工程体制下,因过大的灌溉区域、管理人员的不足、资金不到位导致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等因素的制约,没有对管理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引导性的管理规范模糊,最终没有形成农业水利灌溉的科学体制。要想提高农业水利灌溉质量大幅度提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水利管理制作,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灌溉工作的顺利完成。

2提高农业水利灌溉质量措施

2.1 增强水利灌溉设施管理

对现有的水利灌溉设施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对出现问题的灌溉设施,设计出维护施工方案,使其恢复灌溉功能,对缺乏水利设施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水文资料修建适合该地区的水利灌溉设施,使水利灌溉设施能够正常保障农户灌溉用水需求,达到农户用水目的,并增加农户效益。

2.2 加强水利灌溉管理资金投入

各级水利管理部门提写报告,逐级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水利灌溉中来。也可拓展资金投入渠道,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水利灌溉建设中。对现有资金加强管理,保障资金能够切实使用在水利灌溉管理上。在收取灌溉水费时,对用水农户提出先交钱后用水策略,对用水量资金问题采用多退少补的方法,加以保障水费的收取。

2.3完善管理制度

在资金保障的前提下,增加水利灌溉管理人员,并根据县、乡、村进行区域性责任划分,并制定巡查时间对水利灌溉设施实施监控,让每个出现问题的灌溉区域都能够落实到人,快速的解决农户灌溉用水问题,保障农户灌溉质量,达到增产创收的目的。

2.4农业灌溉技术推广

现阶段我国对现代化的农业灌溉机具推广不全面使用率不高,在部分地区农户对农田灌溉依然采用,过去使用的漫灌、淹灌等灌溉模式,浇灌时间周期长的同时对水资源造成大量浪费,水利灌溉管理部门应大力推广现代化的农业浇灌模式,采用微喷、滴灌方式不仅对农田进行有质量的灌溉,还节省水资源、节约成本。

2.5农作物预报灌溉技术

通过农业灌溉管理人员对农田土地实地观测,检测土地含水量。利用传感设备及分析仪器,对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农作物是否需水,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了解农作物是否需要浇灌。根据农作物生长阶段,制定相对应农作物生长阶段的灌溉计划,预防盲目浇灌,节约用水防止水资源浪费,提高农作物浇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