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水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7:10:01

灌溉水

灌溉水范文篇1

灌溉水的运行可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水的利用效率的问题。第一个环节是从水源,通过渠系到田间的输水环节。目前,我国综合的渠系水利用系数比较低,约为0.5左右。因此,进行以渠系防渗为中心的灌区工程改造与建设是节水灌溉的主攻方向之一。第二个环节是灌溉水在田问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灌溉。我国目前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约为0.8左右。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改进地面灌水方法、加强田间工程建设,有利于提高田间灌溉水及降水的利用,也是节水灌溉的主攻方向之一。第三个环节是作物对田间水分利用,指标是作物单位耗水量产出的粮食。目前,我国综合的作物水分生产率约为0.8—1.0kg/m。发达国家可达到2kg/m3以上。为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应采取农业水利综合措施,如培育耐旱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通过覆盖及耕作措施减少无效的棵间蒸发,采用非充分灌水技术减少作物蒸腾等,是节水灌溉最具潜力的方向。

2灌溉水的合理利用避免过量灌溉

大多数的灌溉水都不可能被完全吸收,有的水因为浇灌速度太快形成径流而损失,有的水则因为蒸发而损失,但是水的最大浪费来自于过量灌溉,土壤就像海绵,它对水的保持能力是有限的,灌溉时最多使土壤含水量达到这个上限,超过此上限的灌溉水在植物根区以下通过深度渗透而流失,不能被土壤保持,因此不能被植物利用,所以在使用灌溉系统时,灌溉深度不宜超过植物主要根系活动深度(即根量占总根量80~90%土层深度)。考虑土壤的渗透能力。在坡度大和土壤渗透能力差的地方,需将灌水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进行以免产生径流损失。比如在某个灌溉区域,根据植物需水量的要求需要灌溉20分钟,但是当灌至5分钟时径流产生,如果继续灌溉,大量的水都将流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这2O分钟分成4个时间段,每段灌5分钟,中间间隔15分钟以供土壤渗透。灌溉控制器一般每个程序都设有4到8个启动时问,可以通过多次启动来实现分段灌溉。有些控制器(比如雨鸟MC等系列控制器)更是专门为此设计了“循环+人渗”功能。选择合理的灌溉时间。傍晚浇水并非好主意,因为这样一来植物叶面在整个夜晚都是湿润的,这将为真菌的入侵创造有利条件;中午浇水对植物而言是个好的选择,但是在中午由于蒸发产生的水损失也越大。我们可以尝试从早上5.o0—10.00浇水。这个时间段的阳光不强、风比较平静、温度也比较凉爽,在这种情况下,叶面的水在白天被晒干,能减少感染真菌的机率,也能减少高温引起的水份蒸发。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风比较大的情况下,要使用低仰角喷嘴,以减小水的漂移。分区灌溉。任何灌溉系统的目的都是供给植物以适量的水,避免浪费。不同植物的需水量也不同,只要我们根据植物的不同类型将灌溉系统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单独设置运行时间就可以确保每种植物只获得需要的水。比如相对地被植物、灌木或树木,草坪的根系更浅,对水的需求更大也更频繁,在灌溉系统中就最好不要把它们分在同一区域。适当的覆盖。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适当的覆盖物有助于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份蒸发、减少种子流失、防止土壤板结。覆盖物可以选择有机物如木屑和堆肥,也可以是无机物如石灰石和具有透气性的塑料,但不能使用非透气性的覆盖物以避免影响种子的呼吸。雨水的利用。有必要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调整灌溉制度,最好在灌溉系统中安装雨量传感器,当降雨量达到一定值后,传感器感应到这一数值并将信号传到控制器,灌溉系统将自动切断,从而避免重复灌溉以充分利用雨水这一免费的天赐礼物。

3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与节约水资源量的关系

3.1提高输水、灌水效率与节约水资源量的关系在灌溉系统的第一和第二个环节,灌溉水的利用率反映的是在输水和灌溉过程中有多少水利用了,或说多少水量损失了。按目前灌溉水利用率为0.4,灌溉引用水量3500亿nl计算,相应灌溉水量损失为2100亿ms,若灌水利用率提高到0.6,相应损失水量为1400亿13,,减少水量损失700亿i1"1,其节水效益是十分显著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节约了水资源700亿ITI,,因为输水及灌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无效的资源损失量(如水面蒸发,渠系两侧地表蒸发,未被利用的退水等),另一部分是地表水通过渗漏补给了地下水,转化为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后者又可能是无效损失、低效利用或有效利用。在半干旱井灌发达的地区,当地及邻近地区灌溉水量的损失转化的地下水已得到了充分利用。减少了灌水损失,也相应减少了已被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在半干旱的纯自流灌区,转化的地下水未被开采,地下水埋深浅通过潜水蒸发一部分满足作物耗水,为有效或低效利用,一部分为水面或裸地蒸发为无效消耗,并引发此类地区土壤发生次生盐碱化问题。在干旱的内陆绿洲,转化的地下水通过潜水蒸发一部分补充作物耗水,部分成为绿洲内自然生态的主要水源,为低效利用;部分为无效消耗。因此,实行节水灌溉要着眼于提高灌溉系统的输水和灌水效率。但科学地估计其水资源节约量还是一个比较重要,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

灌溉水范文篇2

1.1新建井灌区节水增效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按照“以水定井,统一规划,合理开采,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新建的井灌区发展节水增效灌溉。以开采有稳定可靠补给来源的浅层地下水为主,将井灌建设和节水灌溉结合起来,建设成节水型井灌区,做到既促进农业的发展,又防止地下水超采、环境恶化的结果。这种模式是:合理布井,采用先进的成井工艺提高机井质量,配套小型移动式喷滴灌机等节水灌溉设施。红旗镇按照这种模式可建成中心灌区26.7hm2,辐射区80hm2,项目区建成后灌水定额将会明显下降,年节水预计10万立方米,在全部农田实现全生育期灌溉的同时,地下水将得到有效控制,灌溉期间地下水位将基本保持不变,可有效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由于取消了田间输水土渠,还可节省渠道占用耕地面积。

1.2灌区田间工程节水改造模式

由于红旗镇原输水渠道防渗衬砌率低,田间工程不配套,灌水方法落后,是发展节水灌溉的重点区域,特别是田间工程部分,由于以群众投入为主,是当前节水灌溉最薄弱的环节。因此,这类灌区在对干、支渠等输水工程进行防渗的同时,对田间工程进行节水改造。改造的模式是:对斗、农渠进行防渗衬砌,平整土地,重新确定沟渠规格,采用小畦灌、沟灌、长畦短灌和波涌灌等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并通过开展非充分灌溉、水稻控制灌溉、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和采用覆盖保墒等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实现渠灌区全方位节水。

1.3节水抗旱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由于七台河市处在十年九春旱的季节性缺水地区,这类地区在农作物播种季节经常性地发生干旱,而在其他生长季节或生育阶段降雨可满足需水要求,如不采取抗旱灌溉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对这类地区,采取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为:选用适宜当地的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如坐水种、软管灌溉、轻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等和植树种草培肥土壤、覆盖保墒、合理耕作、采取节水灌溉制度相结合。红旗镇可采用坐水种节水抗旱灌溉模式,利用行走式注水点播机,将开沟、注水、点种、施肥、覆土一次作业完成,主要用于玉米、大豆的抗旱点灌。

2推广对策

2.1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

发展节水灌溉必须要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普及,实现干部群众观念上的变革。由单纯的浇地向浇作物、科学节水转变,用科学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同时,做好节水灌溉的科技交流,让群众认识到农业节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用先进的取水、输水设施,先进的微灌、喷灌机械,先进的滴灌、渗灌、微灌方法,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2.2政策配套,提高灌溉用水管理水平

由于节水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灌溉用水的市场机制不键全,农用水价偏低,不利于节水灌溉工作的开展。在推行节水灌溉中,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目前最不为人们重视的环节,重建设、轻管理仍是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当前,灌区的农田灌溉水的水价仅为供水成本价的1/3~1/2。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在水、种、肥农业生产投入三要素中,种子投入占27%,肥料占34%,而灌溉用水只占7%~9%。在一些引河灌区,水费支出仅占平均纯收入的2.1%。由于水价太低,导致农民不爱惜水,不舍得在购买节水灌溉设备上花钱;由于水价太低,灌溉管理单位收取的水费入不敷出,反而鼓励农民多用水;由于水价太低,水利工程难以维修更新,工程老化失修、带病运行,效益日趋下降。在节水灌溉管理中,加快水价改革是最重要的管理措施。1998年中央水利工程供水出库价或河道取水的渠首价平均1.3分/m3;地方水利工程的平均供水价格(批发价)为2.9分/m3;农业用水零售价5分/m3,适当提高水价,逐步达到成本水价,是水价改革的方向。目前不少灌区已开始适度提高灌溉用水的水价,但达到成本水价还很困难。为避免因水价上提,引起农业生产成本轮番上涨,应实行鼓励节约用水的科学水价制度,如容量和计量两部制水价和累进制水价,对于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实行惩罚性水价。此外,在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灌溉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也还远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对不同类型,特别是小型水利工程因地制宜地实行股份制改造、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租赁拍卖等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大中型灌区要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经验,通过提高水价和加强管理,逐步实现以水养水,达到节水的良性循环。要加强灌区内部管理,精简机构,分流冗员,落实多种形式的经营管理责任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3进一步强调因地制宜,克服推广中的盲目性

目前可供选择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很多种,但都有一定的适宜范围,必须因地制宜,做好调查研究,进行充分论证和多方案比较,特别要考虑当地的实情,选择最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尽管在发展节水灌溉的过程中,主管部门一再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但是当前各地在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中,仍然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做法。如:不按规律办事,行政干预较多,不根据需要和可能,不充分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沿国道成线、成片修建仅为供参观用的所谓样板工程或旅游农业;有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本已有比较完整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又在上面重复修建喷灌工程,上级参观时开喷灌,实际生产时用管灌;有的井灌区已严重超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本应通过修建节水工程减少地下水用量,改善和恢复生态平衡,但却继续扩大灌溉面积,地下水开采量不但不减少反而增加等。造成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节水灌溉工程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而且还挫伤了农民发展农业节水的积极性或带来负面的社会效应。

3结语

由于红旗镇地域广阔,各村经济条件不同,作物类型有别,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发展节水灌溉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和农村社会经济水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取各种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发展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将农业措施与水利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形成各种节水技术的组装、配套与集成。发展节水灌溉还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增产、增收为目标,通过发展节水技术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各种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促进农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用显著的经济效益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发展节水灌溉。

参考文献

[1]吴景社,李英能,黄修桥,等.推广节水灌溉是中国现阶段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J].节水灌溉,2001(2):19-21.

灌溉水范文篇3

设施农业栽培也称保护地栽培,是利用日光温室、塑料棚等保护设施,人为地创造适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优质、高效、高产。其生产对象是高附加值的供城市居民消费的蔬菜、花卉等价格高的作物。

郊区是发展设施农业节水高效工程技术较理想的地区,在这些地区滴灌技术为最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这种工程技术模式一般包括:水源工程、日光温室(或塑膜大棚)、灌溉首部枢纽(水泵、控制设备、施肥设备、过滤设备)、输水管道、灌水器。灌水器常用滴头、滴灌管(带)、涌水器,还可结合覆膜进行膜下灌溉。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装备应立足于国内先进水平。尤其在现阶段我们吸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合宁夏地方的设施农业装备。在设施农业用的节水灌溉设备方面,应重点解决适合普通温室应用的成套微灌设备的材料配方、生产工艺问题,降低销售价格、提高可靠性和耐久性。为最大限度发挥微灌设备在设施农业应用中的优势,应花大力气解决利用微灌设备施肥的技术落后和装备不过关的问题,研究生产适合设施农业各种作物在各个生育期使用的可溶性肥料,使灌溉时能做到水肥同步,发挥最大的水肥综合效益。

2井灌区生态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目前宁夏的井灌区,大多存在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在这类灌区,减少灌溉用水量的主要目的应是改善水环境,恢复生态平衡,维护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因此,在灌区内的作物灌溉用水量,应按生态要求可供给的地下水开采量来确定。在这种前提下,当前这类灌区大多数已不能对全部灌溉面积上的作物实行充分灌溉。要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减少灌溉面积,在余下的灌溉面积上,仍采用追求最高单产的传统充分灌溉方法,其他面积则发展“雨养农业”;二是仍维持原来的灌溉面积,对作物灌溉则采取非充分灌溉方法,即在水分对作物产量形成的最敏感时期实行充分供水,而在其他时期实行少供水甚至不供水,不追求作物单产最高,而追求总产最高。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方面,一般对大田作物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或喷灌,对经济作物可采用微灌。

3丘陵水库灌区自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在灌溉水源紧缺、农业生产水平高的灌区,采用自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模式。其重点是解决规划设计和田间用水管理的技术问题。另外,还有诸如管材选用、施工技术、渠管联接、防淤积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4渠井结合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渠井结合灌溉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灌区上游用引河水灌溉,下游用井水灌溉,采用渠灌和井灌两套灌溉工程系统;另一种是灌区内同一地块既用河水灌又用井水灌,共用一套灌溉工程系统。在这类灌区发展节水灌溉时,既可以采用渠道防渗和先进的灌水技术减少渠道输水损失和田间灌水损失的工程技术措施,也可以渠道不防渗,田间灌水仍用传统方法,而采用相应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灌溉水的重复利用量。

5低山丘陵区河道截渗拦蓄和高水位池联合供水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北方丘陵山区的小河道,尽管干旱季节河道经常断流,但到汛期往往洪水汹涌,且泥沙很多。因此,在这种河道截渗拦蓄开辟灌溉水源时,一定要做好水文分析,进行周密的工程设计,确保能防洪和防淤积,并要符合国家有关这类河道的防洪规定。在设计高位水池时,要认真研究分析河道通过截渗拦蓄能供给灌溉的水量,防止因水池设计过大,引起整个灌溉工程投资的浪费。为了降低工程投资,从河道水源向水池供水的“上水管”与水池自压向灌溉系统输水的“下水管”应共用同一条管道。因此,在设计时应在同时满足这两种需要的条件下选用适合的管径。

灌溉水范文篇4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灌溉技术

农业作为关乎我国人口生存的重要产业,方方面面都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了加强我国农业建设,达到节水农业的目标,加快发展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十分必要。在目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农田灌溉工程是大势所趋。因为我国几千年的农业经验,在水利灌溉技术上发展较好,但有很多地方还是要与国外的灌溉技术交流学习。

1工程概况

本文以阜新市养息牧河支流中上游的沙力土拦河闸为例展开研究。该地区主要发展农业耕地面积达0.48万平方公顷,由于地处北温带的湿润地区季风气候天气呈现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其降雨量有大约四分之三集中在夏季。1999年对沙力土拦河闸进行扩建,在2011年又进行复修和维护。该拦河闸对下游地区的水田灌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经过复修和维护,但该拦河闸仍然出现土方流失、闸体外露、部分渗漏等问题,这对安全使用沙力土拦河闸造成影响。因此,文章就沙力土拦河闸的维修工程进行研讨,并研究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今后的规划问题。

2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研讨规划

2.1设计水利灌溉的标准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属于季风气候,在雨季的变化下河流的径流量会相应的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对于我国的农田灌溉工程设计而言,一般要结合当地的基本状况来规划灌溉设计方案,因为我国河流的流水量很大程度上跟雨季有关,且针对我国农田灌溉用水,大部分都是依靠地表水进行。在设计灌溉标准时,考虑灌溉用水就必须保障灌溉水源。在设计灌溉工程规划时,有两大指标,一个是抗旱天数,另一个是灌溉设计,保障率。对于抗旱天数,即研究在一直无降雨的情况下,通过灌溉设施的供水能力来保障作物用水要求的天数。这个抗旱天数的最终拟定,不能是设计师任意选择的一个标准,只能是由实际地区的雨水条件来确定。对于灌溉设计保证率,它在水利灌溉设计中有一个特定的符号:p。按照对应时间对灌溉用水符合灌溉标准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比来表示。在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应当全面考虑到本地的作物种类与水源状况。为保证水资源的充分使用,若当地计算得到的p值偏小,应当考虑种植抗旱农作物,若计算得到本地的p值超过了80%,则本地可以种植类如水稻等对水需求量大的农作物。

2.2设计取水方法相关设计人员要根据当地条件对灌溉水源进行取水方面的设计,这是在整个水利灌溉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前,我国农田灌溉水源的类型基本包括两种:提水取水灌溉和自流取水灌溉。确定好取水方式后,再对水利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和相关的建设。在目前的生产生活中,因为更多的是以河流作为取水来源,所以一般都选择自流取水灌溉的方式。而自流取水灌溉又被分为两种:有坝取水与无坝取水。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为科学调节汛期河流的流水量,对农田和灌溉渠道加以保护,防止由于洪涝带来的自然灾害等,采用无坝取水时一般都会设计成有建闸。而关于有坝取水,它的原理是为确保自流灌溉,一般将堤坝建立在河流基础上,以增高河流的水位。尽管这种有坝取水的方式会导致工程施工的投资增加,但它解决了因为地势和其他条件带来的水位低的弊端。而且在设计有坝取水时,对溢流坝的规划不仅能够迅速增高河流的水位,还可以帮助进行对汛期排洪。通过进水闸对进入灌溉渠道水的流量进行控制,通过排沙闸来降低泥沙进入灌溉渠的可能性,通过防洪堤来保证在发洪期间农田、城市、交通等的安全。

2.3设计灌溉渠道分布的原则设计人员在对灌溉渠进行设计时,应当考虑的方面很多,包括对本地的水、林、山、田、路等所有自然因素和工程规划,还要考虑到本地的土地资源整改,结合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让灌溉渠充分和其融合发展。另外还需要了解到其余用水部门的需求状况。按照下面三个原则对灌溉渠的设计进行科学规划。第一,安全第一原则,为保障施工人员和灌溉渠的使用安全,在对渠道进行规划时,最好不采用高填方、深挖方,避开高峰险势,假如是针对山地丘陵地貌,应当不要在河岸、溪边等布置渠道。第二,实现对地形的充分利用进行自流灌溉,最好是在地势高的地区设计灌溉渠,将排水沟等布置在地势低的地区。第三,综合使用的原则,若是平原地区,可以使用地下水和地表水综合的灌溉模式,在山地丘陵地带,可以进行多方面运营,实现一水多用。

3对农田灌溉技术的研讨

3.1存在于农田水利灌溉中的问题现如今,我国大范围面积推广了节水农业的综合发展,但在具体实施时仍然会出现很多问题。第一,在对新设施设备、新型技术进行推广时,有关部门只对其进行浅显的示范,而不实际指导操作,甚至许多的地区认为本地水资源充足,而忽视开展节水农业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地区因为觉得当地水资源充沛,因此在实行节水农业时配合度不高。第三,在进行节水农业的推广进程中投入的资金量不够,这也严重阻碍了节水农业的推广及发展。由于推广资金的不足,无法实现对现有的灌溉工程进行维修和护理,无法进行节水工程的建设,还导致在节水工程中配置节水设备时设备质量不过关,当然也无法达到相应的维修效果。第四,在进行节水农业推广时,无法做到因地制宜,让节水工程发挥真正的作用。第五,在建立节水工程时,时常会出现产权混乱的问题,容易造成政企交杂、职权混乱的现象,导致没有对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对节水工程进行管理。此外,由于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且缺乏完善的监督激励机制,加大了节水农业推广与普及的难度。

3.2研讨农业水利灌溉方式当前,水资源越来越紧缺,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技术是目前农业灌溉技术的追求方向。在我国节水农业技术中已经发展出很多方面的技术。比如地膜覆盖保墒技术、保水剂使用技术、抗旱作物培育技术、节水抗旱作物品种选育技术等。目前,由于我国传统的渠道输水工程发生很严重的渗漏,但是渠道输水是我国农田灌溉中使用的主要运水方式。为提高渠道建设的输水效率,尽量避免对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发展节水农业中首要任务就是进行渠道防渗作业。进行渠道防渗作业,首先要对建设灌溉渠道的防渗材料加以使用。另外,为了避免浪费土地资源,减少应修建渠道使用的土地面积,也为了防止水源在灌溉渠道运输途中的浪费,可以对管道运输农田用水进行广泛推广。除此之外,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为达到农业节水的目的,相应的促进了喷灌、微灌、步行式灌溉,低压管道输水等节水灌溉技术的出现,这些灌溉技术的使用主要依据地方特色和季节变化进行使用,这对有效节约水资源,达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明显成效。除此之外,对于农作物的选择,要尽量选用低耗水的作物,既保证农作物的丰收又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并达到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效果。

3.3改良农田节水灌溉的方法为确保农作物有充分的水资源,并确保在栽培技术与灌溉技术上得到优化处理,水稻薄浅湿晒灌溉与不完全灌溉被作为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中使用的两种主要的灌溉制度。对水稻田灌溉技术进行整改的工作应该被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开展,因为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非常广泛,且需水量很高的农业作物。一套完备且可实施性强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目前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中真正需要的。该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农业的种植结构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整,积极推广抗旱作物的种植优势,在经济作物这一块扩大其种植范围,选择作物种类时尽量挑选不耗水的农作物。想要同时做到水资源的节约和农作物高质高产,就必须从种植农作物的需求方面进行节水农业的发展,最终做到农业产业体系调整。在推广节水农业的进程当中,最重要的还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条件,比如土壤条件、农作物需求等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对我国来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它与我国人民的生活与工作密不可分。但目前因为我国水资源日益紧缺,所以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刻不容缓。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本文探讨了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规划和灌溉技术,希望能为促进我国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和水资源的节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雪莲.关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22:59.

[2]赵静.关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的核心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07:26-27.

[3]孟宇,曹辉.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2):175.

[4]宁伟东,曹辉.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1):195.

灌溉水范文篇5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灌溉技术

农业作为关乎我国人口生存的重要产业,方方面面都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了加强我国农业建设,达到节水农业的目标,加快发展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十分必要。在目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农田灌溉工程是大势所趋。因为我国几千年的农业经验,在水利灌溉技术上发展较好,但有很多地方还是要与国外的灌溉技术交流学习。

1工程概况

本文以阜新市养息牧河支流中上游的沙力土拦河闸为例展开研究。该地区主要发展农业耕地面积达0.48万平方公顷,由于地处北温带的湿润地区季风气候天气呈现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其降雨量有大约四分之三集中在夏季。1999年对沙力土拦河闸进行扩建,在2011年又进行复修和维护。该拦河闸对下游地区的水田灌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经过复修和维护,但该拦河闸仍然出现土方流失、闸体外露、部分渗漏等问题,这对安全使用沙力土拦河闸造成影响。因此,文章就沙力土拦河闸的维修工程进行研讨,并研究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今后的规划问题。

2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研讨规划

2.1设计水利灌溉的标准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属于季风气候,在雨季的变化下河流的径流量会相应的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对于我国的农田灌溉工程设计而言,一般要结合当地的基本状况来规划灌溉设计方案,因为我国河流的流水量很大程度上跟雨季有关,且针对我国农田灌溉用水,大部分都是依靠地表水进行。在设计灌溉标准时,考虑灌溉用水就必须保障灌溉水源。在设计灌溉工程规划时,有两大指标,一个是抗旱天数,另一个是灌溉设计,保障率。对于抗旱天数,即研究在一直无降雨的情况下,通过灌溉设施的供水能力来保障作物用水要求的天数。这个抗旱天数的最终拟定,不能是设计师任意选择的一个标准,只能是由实际地区的雨水条件来确定。对于灌溉设计保证率,它在水利灌溉设计中有一个特定的符号:p。按照对应时间对灌溉用水符合灌溉标准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比来表示。在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应当全面考虑到本地的作物种类与水源状况。为保证水资源的充分使用,若当地计算得到的p值偏小,应当考虑种植抗旱农作物,若计算得到本地的p值超过了80%,则本地可以种植类如水稻等对水需求量大的农作物。

2.2设计取水方法相关设计人员要根据当地条件对灌溉水源进行取水方面的设计,这是在整个水利灌溉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前,我国农田灌溉水源的类型基本包括两种:提水取水灌溉和自流取水灌溉。确定好取水方式后,再对水利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和相关的建设。在目前的生产生活中,因为更多的是以河流作为取水来源,所以一般都选择自流取水灌溉的方式。而自流取水灌溉又被分为两种:有坝取水与无坝取水。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为科学调节汛期河流的流水量,对农田和灌溉渠道加以保护,防止由于洪涝带来的自然灾害等,采用无坝取水时一般都会设计成有建闸。而关于有坝取水,它的原理是为确保自流灌溉,一般将堤坝建立在河流基础上,以增高河流的水位。尽管这种有坝取水的方式会导致工程施工的投资增加,但它解决了因为地势和其他条件带来的水位低的弊端。而且在设计有坝取水时,对溢流坝的规划不仅能够迅速增高河流的水位,还可以帮助进行对汛期排洪。通过进水闸对进入灌溉渠道水的流量进行控制,通过排沙闸来降低泥沙进入灌溉渠的可能性,通过防洪堤来保证在发洪期间农田、城市、交通等的安全。

2.3设计灌溉渠道分布的原则设计人员在对灌溉渠进行设计时,应当考虑的方面很多,包括对本地的水、林、山、田、路等所有自然因素和工程规划,还要考虑到本地的土地资源整改,结合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让灌溉渠充分和其融合发展。另外还需要了解到其余用水部门的需求状况。按照下面三个原则对灌溉渠的设计进行科学规划。第一,安全第一原则,为保障施工人员和灌溉渠的使用安全,在对渠道进行规划时,最好不采用高填方、深挖方,避开高峰险势,假如是针对山地丘陵地貌,应当不要在河岸、溪边等布置渠道。第二,实现对地形的充分利用进行自流灌溉,最好是在地势高的地区设计灌溉渠,将排水沟等布置在地势低的地区。第三,综合使用的原则,若是平原地区,可以使用地下水和地表水综合的灌溉模式,在山地丘陵地带,可以进行多方面运营,实现一水多用。

3对农田灌溉技术的研讨

3.1存在于农田水利灌溉中的问题现如今,我国大范围面积推广了节水农业的综合发展,但在具体实施时仍然会出现很多问题。第一,在对新设施设备、新型技术进行推广时,有关部门只对其进行浅显的示范,而不实际指导操作,甚至许多的地区认为本地水资源充足,而忽视开展节水农业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地区因为觉得当地水资源充沛,因此在实行节水农业时配合度不高。第三,在进行节水农业的推广进程中投入的资金量不够,这也严重阻碍了节水农业的推广及发展。由于推广资金的不足,无法实现对现有的灌溉工程进行维修和护理,无法进行节水工程的建设,还导致在节水工程中配置节水设备时设备质量不过关,当然也无法达到相应的维修效果。第四,在进行节水农业推广时,无法做到因地制宜,让节水工程发挥真正的作用。第五,在建立节水工程时,时常会出现产权混乱的问题,容易造成政企交杂、职权混乱的现象,导致没有对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对节水工程进行管理。此外,由于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且缺乏完善的监督激励机制,加大了节水农业推广与普及的难度。

3.2研讨农业水利灌溉方式当前,水资源越来越紧缺,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技术是目前农业灌溉技术的追求方向。在我国节水农业技术中已经发展出很多方面的技术。比如地膜覆盖保墒技术、保水剂使用技术、抗旱作物培育技术、节水抗旱作物品种选育技术等。目前,由于我国传统的渠道输水工程发生很严重的渗漏,但是渠道输水是我国农田灌溉中使用的主要运水方式。为提高渠道建设的输水效率,尽量避免对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发展节水农业中首要任务就是进行渠道防渗作业。进行渠道防渗作业,首先要对建设灌溉渠道的防渗材料加以使用。另外,为了避免浪费土地资源,减少应修建渠道使用的土地面积,也为了防止水源在灌溉渠道运输途中的浪费,可以对管道运输农田用水进行广泛推广。除此之外,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为达到农业节水的目的,相应的促进了喷灌、微灌、步行式灌溉,低压管道输水等节水灌溉技术的出现,这些灌溉技术的使用主要依据地方特色和季节变化进行使用,这对有效节约水资源,达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明显成效。除此之外,对于农作物的选择,要尽量选用低耗水的作物,既保证农作物的丰收又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并达到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效果。

3.3改良农田节水灌溉的方法为确保农作物有充分的水资源,并确保在栽培技术与灌溉技术上得到优化处理,水稻薄浅湿晒灌溉与不完全灌溉被作为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中使用的两种主要的灌溉制度。对水稻田灌溉技术进行整改的工作应该被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开展,因为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非常广泛,且需水量很高的农业作物。一套完备且可实施性强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目前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中真正需要的。该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农业的种植结构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整,积极推广抗旱作物的种植优势,在经济作物这一块扩大其种植范围,选择作物种类时尽量挑选不耗水的农作物。想要同时做到水资源的节约和农作物高质高产,就必须从种植农作物的需求方面进行节水农业的发展,最终做到农业产业体系调整。在推广节水农业的进程当中,最重要的还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条件,比如土壤条件、农作物需求等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对我国来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它与我国人民的生活与工作密不可分。但目前因为我国水资源日益紧缺,所以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刻不容缓。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本文探讨了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规划和灌溉技术,希望能为促进我国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和水资源的节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雪莲.关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22:59.

[2]赵静.关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的核心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07:26-27.

[3]孟宇,曹辉.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2):175.

[4]宁伟东,曹辉.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1):195.

灌溉水范文篇6

1我国农村建设灌溉设施管理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农业飞速发展,农田水利灌溉在生产和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农村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能够顺利发展,应确保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正常运转:我国属于水资源短缺国家,干旱缺水问题在农业生产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和影响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加强对水利灌溉设施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1)为农民减轻负担,使农民收入得到增加强化水利灌溉的管理,可以使用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为农民建立了明细的收费制度,避免出现收费层次多、收缴不规范、克扣等现象的发生,减少出现的繁琐复杂环节,使农民用上放心水、实在水,切实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实惠,从而大大减轻农民负担,达到节支增收的效果。

(2)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实行农村用水水费计收制度进行灌溉管理,以市场机制为原则,以用水量为标准进行缴费,这样可以有力的做到水资源节约。

(3)制定合理用水制度,加强管理,加强灌溉管理能够确保正常的用水秩序,避免了由于用水产生的矛盾。为防止用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使农民从繁重的解决用水纠纷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劳动生产中。

2农村水利灌溉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中的行政问怎

现代水利灌溉管理体制十分落后,管理单位主要是以防汛、抗旱、工程看管和收缴水费为职能,并没有把自身作为市场管理的主体,管理上存在很大的职能缺失此外,政府多部门在农村灌溉水利管理中都存在着一定的职能缺失,导致多头治水和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机构未实行管养分离的现象严重存在。

2.2灌溉用水的管理体制仍然不完善

一是灌溉管理单位自身没有自主经营权,其主要收入是依靠收取水费,从而造成灌区为了自身的利益,鼓励用户多用水,造成水源浪费的局面二是没有详细的水费收取制度,这样造成农民在用水上得不到优惠,从而导致农民没有节水意识,缺乏节水的积极性。

2.3水利管理体审I对水利管理单位自身的制约

水利管理单位绝大部分是通过建设、管理水利来向农民收费的。水利单位与农民在水的流通过程中成为了买卖双方,由于这样的关系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2.4灌溉工程缺乏管理费.致使灌溉工程出现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灌溉工程的管理费用在一定程度上也相应的增大,而农田灌溉用水收费标准低却并没有因此增加,有些地方还存在着拖欠、截留、挪用灌溉费用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灌区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灌溉工程管理长期处于缺少资金的状态,工作人员正常开支不能保证,造成管理队伍涣散,致使不少渠系出现失修失管的现象。

3加强新农村建设水利灌溉管理的办法

3.1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管理

现阶段应把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看,注重在管理中出效益,改变重建轻管的局面。将水利施设以合同的方式承包给个人,同时采取专业的管护、拍卖经营等形式,更加切实有效的确保这些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管护,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3.2加大资金保障

农田灌溉设施和渠道的维护、保养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些工程的资金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负责,对现有工程进行相应的维修和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设施项目,以适应水利设施的发展需求。严厉查处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确保水利建设资金的落实到位。

灌溉水范文篇7

一、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管理体制滞后

当前,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体制依然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将管理工作仅定为收费、农田灌溉、防洪、抗旱等职能,缺乏市场主体,无法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其次,由于相关管理部门无自主经营权,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管理者将水利资源配置转化为市场买卖关系,提倡农户大量用水,导致水资源浪费。加之,水价设置不当,使得农民未得到应有的实惠,农民节约用水意识薄弱。

2.缺乏管理资金

近年来,由于农业用水量的增加,水利灌溉设施逐渐增多,而相应的管理费用也越来越多。但因财政投入有限,导致大量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养护,最终丧失灌溉功能。另外,由于资金有限,相关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享受不到资金补贴或奖励等福利,工作积极性下降,这也是造成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3.农民参与度不高

农民参与度不高,对农田水利灌溉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与种地相比,大多数农民选择外出务工,以获得比种地更多的效益,因而对农田作业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也更加忽视了农田水利灌溉;(2)缺乏对农田水利灌溉的了解;(3)相关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总是被动地等待农户提出灌溉要求,缺乏针对性的灌溉指导,无法充分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

二、农田水利灌溉的完善措施分析

1.加强科学管理,健全管理制度

水利管理部门在加强科学管理的同时也要健全水利管理的相关制度,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水利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具体:(1)科学管理。要想做好农田水利的灌溉管理工作,水利管理部门首先应该加强科学管理,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来最大程度地发挥水利灌溉的作用。因此,水利部门不仅要落实好水利灌溉设施的规划建设,还要重视水利设施建成之后的科学管理与维护,做好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工作。水利管理部门要根据农协会的需要选择科学的管理模式,要尽可能为其提供用水便利,要注重对其进行科学用水的指导和管理,提高农协会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健全管理制度。目前,大部分农户还未具备一定的节水意识,这就需要水利管理部门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以约束和引导农户的农田灌溉行为。例如,水利管理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农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水利灌溉实施方案,并指导农户采用先进技术灌溉。同时,水管部门还要考虑农户的经济条件,制定合理的用水计价制度。例如,逐步推行阶梯式的计价方法,在降低农民用水成本的同时,允许农民根据自身需求选用适当的用水方式,这对引导农户节约用水、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用具有重要意义。

2.与政府及各部门协调,加大财政投入

资金是农田水利灌溉设施修护与改进的基础条件,而当前,这方面的资金均由各级政府投入支出。由于财政支出额度有限,且绝大多数可用资金需投入到新设立的基础水利设施上,使得资金周转更为紧张、困难。面对此种情况,水利管理部门当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和协调,使政府从根本上了解农田水利灌溉对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取得政府的支持,从各级财政中适当提升对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资金投入比例,使农田水利灌溉经费开支得到有效保障。其次,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构还可结合实际需求与银行进行业务往来,申请银行贷款,以为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发展扩宽融资渠道。最后,还可采取“民营合资”的方式,进行利益共享,风险划分,这样不仅可增加资金投入,还可从更大程度上确保农田水利灌溉的稳步发展。

3.加强宣传,提升农民的参与意识

从根本上来看,农民是农田水利灌溉的最大受益对象。因此,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构应加大宣传,使农民认识到农田水利灌溉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其自主参与到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中来,尽最大努力协助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顺利进行。首先,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构在农村建立宣传部门,定期就农田水利灌溉相关知识进行讲座,以加强农民对农田水利灌溉的认识;还可将各家各户分成小组,每组委派一个代表协助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等。其次,还要使水利灌溉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深入一线,从实践中了解农田生产的特点,明确农田灌溉的适宜时机,从而积极与农民联系,降低因灌溉不及时而造成的损失。随着农民的不断参与与对灌溉效果的认可,其积极性必定会越来越高。

灌溉水范文篇8

【关键词】膜下滴灌;棉花;灌水频率;灌溉定额;产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亏缺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0%~80%,水分利用效率低,农业节水具有较大的潜力〔1~2〕。在世界范围内,由于水分所造成的减产,可能要超过其他因素所导致的产量损失的总和〔3~4〕。棉花是一种耗水量大,灌溉投入高的作物,能否保证棉花关键生育期灌水需求是影响棉花正常生长、开花结铃的重要因素〔5〕。新疆干旱少雨,蒸发量大,为减少棵间蒸发损失,在棉花高产栽培中采用了膜下滴灌技术〔6~7〕。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寻求作物合理灌溉方式上做了大量研究,Clothier和Green〔8〕曾用TDR(时域反射仪)和负压计对葡萄利用土壤水分状况进行检监测后,提出了对作物的有效灌溉方式是减少单次灌水量而增加灌水次数。BrentE等〔9〕指出,生产中采取减少灌溉量,适当增加灌溉次数的方法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黄占斌等〔10〕研究了有效水的高效利用以及产量和WUE的关系后,证明了有限供水能够产生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分析滴灌条件下灌水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优灌水,为合理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对当地农业生产作出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实验设计

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内,在实验区设10个处理方案,每个处理有一个重复,灌水次数分别为12次(灌水周期为7天)和24次(灌水周期为3.5天)。灌水定额分别为:140m3/亩、180m3/亩、220m3/亩、260m3/亩和300m3/亩。土壤含盐量采用烘干法,将烘干土样用90mL蒸馏水将其溶解,沉淀12小时之后,通过滤纸过滤,然后用数字电导仪测定过滤后的溶液的矿化度,得到土壤含盐量。

2.棉花产量与灌溉定额的关系

在每次灌水过程中,实验区各处理均按灌溉方案设计进行,棉花生育期灌水结束后,对每个处理进行棉花测产在棉花整个生育期里,灌溉定额为140m3/亩和180m3/亩时,棉花产量较低,灌溉水量不能满足棉花植株的正常生长需要,造成棉花植株矮小,结铃数少、单铃重量轻;灌溉定额为220m3/亩和260m3/亩时,棉花产量较高,能满足棉花植株的正常生长需要,结铃数多,单铃重量大;灌溉定额为300m3/亩时,灌溉水量虽能满足棉花植株的正常生长需要,但由于灌水过多,使得棉花的根系长期处于无氧状态下,不能使根系正常输送养分给植株,从而抑制棉花植株的正常生长,使结铃数和单铃重相对于灌溉定额为220m3/亩和260m3/亩时要小,产量也相对较低。

总之,棉花产量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产量降低。在灌溉定额为220m3/亩和260m3/亩时,棉花产量达到最大。可见,灌溉定额在220m3/亩~260m3/亩时,灌溉比较合理。

3.棉花产量与灌水频率的关系

在灌溉定额相同、灌水频率不同的情况下,灌水频率为12次的棉花产量略好于灌水频率为24次的方案,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

4.结论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研究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对棉花产量影响最显著的是灌溉定额,其次是灌水频率;

(2)棉花产量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但灌水增产效应与灌水量不是成比例增加,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产量降低。在灌溉定额为220m3/亩和260m3/亩时,棉花产量达到最大。可见,灌溉定额在220m3/亩~260m3/亩时为最优,灌溉比较合理;

(3)在灌溉定额相同、灌水频率不同的情况下,灌水频率为12次的棉花产量略好于灌水频率为24次的方案,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在棉花生育期里,灌水频率为12次,灌溉定额在220m3/亩~260m3/亩为最优。

参考文献

〔1〕沈彦俊,于沪宁.土壤水分调控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1998,17(增刊):85-89

〔2〕高明,王子芳,魏朝富,等.重庆水资源的农业利用及节水农业的发展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6):727-730,744

〔3〕王荣萍,王艳,黄建国.低磷胁迫对不用基因型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6):715-717,722

〔4〕王可玢,许春辉,赵福洪,等.水分胁迫对小麦旗叶某些体内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J〕.生物物理学报,1997,13(2):273-278

〔5〕裴冬,张喜英1调亏灌溉对棉花生长、生理及产量的影响〔J〕1生态农业研究,2000,8(4):522551

〔6〕胡顺军,宋郁东,周宏飞,等1塔里木盆地棉花水分利用效率实验研究〔J〕1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20(3):66-701

〔7〕蔡焕杰,邵光成,张振华1不同水分处理对膜下滴灌棉花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J〕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4):321

〔8〕ClothierBE,GreenSR.RootzoneProcessesandtheefficientuseofirrigationwater〔J〕Agri,WaterMana,1994,25:1-121

〔9〕BrentE,StevenR1Root2zoneprocessesandtheefficientuseofirrigationwater〔J〕AgriculturalWaterManagement,1994,

灌溉水范文篇9

【关键词】新形势;水利灌溉;发展探讨

1农田水利灌溉模式

1.1低压管道灌溉。低压管道主要由水泵、水源、配水装置及输出管道等组成,取代了传统的明渠灌溉方式。此种灌溉方式具有造价低、节约资源、管理方便、输水快和养护便捷等特点,减少了水渗透和蒸发,提升了农田灌溉效率,目前普遍应用于北方地区。1.2喷灌技术。喷灌技术主要利用水泵加压方式,利用管道与喷头将水喷洒给植物,进而实现灌溉农田的目的,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人力,而且喷灌均匀。此外,喷灌还可以调节农田种植气候,促进农作物的生长。目前国内主要使用固定管道式、全移动式与半固定管道式进行灌溉,这三种方式的内部结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灌溉效果。全移动式劳动强度大,维修难度大,设备多次使用;固定管式操作便捷,利用率高,但前期投资较大。1.3渠道防渗。渠道防渗主要指对渠道进行防渗处理,以减少灌溉时产生的水资源损耗,进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经过反复实践发现,渠道防渗技术的应用价值较高,减少了灌溉用水损失,也控制了水位,在国内农田灌溉中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一般渠道中衬砌的材料较多,主要是塑料薄膜、沥青与混凝土等,其中塑料薄膜的防渗透效果最好。

2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不合理。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往往会凭自己的经验,或参考以往的资料开展设计工作,而不是对农田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际考察,导致灌溉的规划设计不合理。比如,设计师本该对项目区域内的土壤、水源、水质、种植结构等,进行实地考察,并认真分析考察结果,总结会对灌溉工程造成影响的各类因素,同时请教专业人员一起对项目进行规划设计。但设计师为简化设计程序,往往会忽略实地考察这一环节,而是直接参考已有的资料,凭借自己的设计经验,就开始对项目进行规划设计。由于缺乏一手资料,使得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与项目的实际情况有出入,从而不能有效的发挥出灌溉的作用。2.2投入机制还存在一定缺失。相关人员应当在对灌溉进行施工的时候,还需要对其本身包含的因素引起必要的重视,这样确保灌溉工程可以正常的进行。这里包含的投入机制能够在某种意义上对灌溉工程投入的资金及其相关方面都做好严格的分析,确保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然而从当前的研究可以得知,工程投入大量的资金及其灌溉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再加之农业在不断发展的时候会获得丰厚的收益,不满足相关发展需要,这样就致使农业往往会发生一些不足之处,对灌溉的正常进行也起到了限制的作用。2.3缺乏健全的高效灌溉技术体系。为推广灌溉技术,我国在一些地区事先投入兴建灌溉示范项目,在示范项目的带动下,其他地区积极响应,也开始在农田水利中使用灌溉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灌溉技术的发展。但是,人们的灌溉意识却没有随之被强化,且农田水利灌溉项目的资金投入比较大,短时间内见不到成效,所以能将灌溉落实到位的覆盖面积其实是非常少的。此外,市场上的灌溉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加上高效灌溉技术准入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能够承担灌溉设备生产的企业还没出现,从而导致高效灌溉技术体系的不健全。

3新形势下农田水利灌溉的发展策略

3.1加大资金投入。充足的资金是推动农田水利灌溉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农田水利灌溉难以快速发展,原因就在于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且农民在灌溉工程的投入与收益相距甚远。尽管我国许多地区已经在农田水利中采用灌溉技术,但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规模非常庞大,小规模的灌溉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因此,与农业发展相关的部门应加大农田水利灌溉的资金投入,扩大灌溉技术的应用范围,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首先,要增加融资渠道,可适当的放宽农田水利灌溉的贷款条件,并通过国家补息和贴息的方式来扩宽融资渠道,为灌溉工程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其次,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相应的资金管理委员会,确保资金的去向,保证其是真正被用到灌溉工程中的。再次,相关政府要建立相应的资金投入机制,保证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是真正的加大了资金投入,这样才能促进农田水利灌溉的发展。3.2完善农田灌溉的投入机制。为了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机制,首先,国家和各级财政应加大对灌溉的投入力度,建立起以国家投入为龙头,以农民投入为主体,以社会投入为补充的投入机制。其次,拓宽投资融资渠道,确立投入的专项资金;建立灌溉基金制度,开展专项储蓄;也可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方法增加社会和企业对灌溉的投入;通过财政以奖代补、奖补结合以及金融优惠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带动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加大对高效灌溉的投入。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农田灌溉资金监管机制,要监督和管理专项资金用于农田灌溉发展的需要。将灌溉技术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3.3实现灌溉信息化。需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要建立起高效的灌溉试验基础平台,用于研发新的灌溉技术,并将其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推广。灌溉试验平台还能起到示范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不同的农作物需要不同的土壤条件和水质条件,需要根据农作物的特点选取适宜的灌溉方法,从而提升灌溉的效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二,要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此系统,能自动采集到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后,将有用的信息储存起来,同时将这些信息共享出来。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滴灌自动化控制系统,以提高滴灌的精确度,并根据农作物的实际需求自动调整灌溉量。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节约水资源,及时满足农作物对水的需求,还能提升农田水利灌溉质量,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

4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相关部门在实际开展农田水利及其灌溉的过程中,掌握到其对提升水资源的使用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样就要求相关部门需要对灌溉工作引起必要的重视、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在灌溉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都会对灌溉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限制。依据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就需要依据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对推动水利灌溉的顺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刘立 秦静茹 王崔敏 单位:河北省石津灌区管理局

灌溉水范文篇10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农艺技术;农田水利工程技术;信息化;发展趋势

我国是农业发展大国,农业用水在我国当前总用水量中所占比重大。与此同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而农业灌溉中,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不高,许多土地未得到充分灌溉,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成为当下的必然选择。研发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节约用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节水灌溉系统已逐步形成以节水灌溉农艺技术和节水灌溉农田水利工程技术为主的节水灌溉体系[1],且仍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出台的一些文件中屡次提到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同时,不断地有新技术和新设施研发出来,为农业现代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节水灌溉体系进行梳理,探索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节水灌溉技术在实践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1节水灌溉农艺技术

水灌溉农艺技术能够极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其主要包括优质品种培育技术、农田覆盖技术、合理施用有机肥、深耕技术以及调亏灌溉等措施,以此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具有使用简单、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有被广泛应用的潜力。节水灌溉农艺技术多是从农业生产实践中探索得来,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1.1优质品种培育技术。不同的作物和品种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较大差别,根据区域的特征选择适合的作物进行种植,有利于提高种植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而且,随着我国品种培育技术的不断研发,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被用于培育节水优质品种[2],以期达到节水高产的目标。1.2农田覆盖技术。农田覆盖技术是一种人工改善土壤水分的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塑料薄膜、秸秆等材料覆盖农田,再利用沟灌、畦灌等途径,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保水蓄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3]。这种技术能显著调节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等的比例。但农田被覆盖后可能会造成喷药困难、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必须不断研究和改善。1.3合理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也叫“农家肥”,一切以有机物作为肥料的都可被称为有机肥,包括动物粪便、人的粪便、植物残体等。其特征是种类多、来源广、肥效长。合理施用有机肥有助于调整土壤结构,改善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等组分,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土地生产能力。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还能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各种营养。合理施用有机肥不仅能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4],改良土壤,还能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能促进化肥的利用,减少成本。1.4深耕技术。深耕是指在播种时,必须先犁田,把田的深土翻起,盖上浅土。深耕是土壤耕作中最基本的操作,不仅能改善土壤性质,而且具有广泛的影响,比其它措施持续的时间要长得多。其它的耕作措施如翻耕等也都是以此措施为基础。深耕有翻土、松土等作用,能明显促进产量的提高。同时,深耕可以打破犁底的坚硬,使土层变厚;提高土壤贮水能力,增大根系生长面积,提升根系生长环境[5]。土壤深耕疏松之后,在降雨期间能够储存更多的水分,减少地面径流量,降低对土壤表层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增强土壤抗旱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1.5调亏灌溉技术。调亏灌溉技术是在作物生长发育的某些重要阶段,人为的对作物实行非充分灌溉,促使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更多地偏向人们需要的地方[6],以增加其经济产量。其是一种农业节水技术,取决于植物本身的调节作用。这项技术要求清楚地了解作物的生长和发展以及作物生长和发展期间对水的需求。科学的进行调亏灌溉,节约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

2节水灌溉农田水利工程技术

2.1渠道防渗技术。渠道防渗技术是指为了减少渠道输水渗漏而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这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非常重要的技术措施。其不仅能节约灌溉用水,而且能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渠道渗漏,提高渠系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改变渠道渗透性能和设置防渗层增加渠道的防渗能力[7],达到防渗的目的,提高输水能力。2.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简称管道输水灌溉,是通过低压管道把灌溉水输送到农田后进行灌溉的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其优点是不会出现堵塞现象,还能减少渗漏和蒸发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而且输水快、流量大,供水及时,减少土地占用,增产效益显著,易于被农民掌握,是一个非常可取的办法。2.3喷灌技术。喷灌是利用特殊设备通过喷嘴将加压水喷射成小水滴并落在土壤表面进行灌溉,是一种高效的节水技术[8]。喷灌的类型多样化,在我国使用较多的有固定管道式喷灌、半移动式管道喷灌、中心支轴式喷灌机、滚移式喷灌机、大型平移喷灌机、纹盘式喷灌机、中小型喷灌机组等类型。喷灌技术具有灌水均匀,少占耕地,节省人力,对地形、土壤等条件适应性强等优点。其缺点是受风力影响比较大,设备投资成本较高。因此,在选用喷灌方式时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喷灌技术,从而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2.4滴灌技术。滴灌是将一定压力的水通过管网和排水管,或滴头以水滴的形式,缓慢而均匀地过滤到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的一种灌溉方式[9]。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省水、省工、省地、增产,适应地形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但因设备投资成本较高,且滴头容易堵塞,其推广和应用仍受到一定的限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滴灌技术,充分发挥其节约用水、节约化肥、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2.5渗灌技术。渗灌是把灌溉用水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到埋在田间地下的渗水管,利用土壤毛细管作用来湿润土壤的灌水措施。主要包括地下水浸润灌溉和地下渗水暗管灌溉2种类型。渗灌技术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作物提供良好的土壤水分生长条件,降低地表蒸发,管道埋于地底下能减少土地占用。此外,渗灌还能减少杂草生长和病虫害,便于田间交通和耕作。但是由于渗灌管较易堵塞,管道修理不易,埋藏深度受作物根深等条件限制而不易确定[10]。因此渗灌技术还未在实际生产中全面推广应用。2.6微喷灌技术。微喷灌是一种采用特殊的喷灌设备将压力水送至地块,并以较大的流量从微喷头喷洒出来进行灌溉的技术。其介于喷灌和滴灌之间,是一种局部灌溉措施。水源、管网和微喷头组成微喷灌系统[11],喷灌时,空气阻力将压力水粉碎成小水滴,洒在地面作物上。微喷灌能够把化肥溶于灌溉水,再随着灌溉水喷到作物上,能极大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减少用量。微喷灌主要用于蔬果、花卉的种植等。2.7痕量灌溉。痕量灌溉是在满足植物水分需求的情况下,利用专业的水头,使低压水变成细小的水流,均匀、缓慢地把水输送到植物根系附近的土壤。其是根据土壤的毛细管力和现代膜过滤技术进行灌溉的新型节水灌溉技术[12],是以毛细力为基础按照作物需求以很小的速率直接将水或营养液输送到植物根系附近。痕量灌溉根据作物需求供水,即作物需要多少水就供应多少水。能极大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省灌溉用水。目前该技术正在西北、西南等地开展试验与推广应用。

3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3.1精准灌溉。按需供水是未来节水灌溉的必然趋势,发展精准灌溉是大势所趋。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控制灌溉水流的流量和速度,实施精确灌溉。目前,精准灌溉通常与精准施肥技术一起使用,集成水肥一体化技术。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以作物实际需水为依据,实施科学的灌溉制度,利用此技术能够明显改善灌溉水平,改变人为操作的随意性,减少管理成本,显著提高效益[13]。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施肥技术是一项进行精准灌溉施肥的农业新技术,也是精准农业的发展趋势。这将会极大地推动节约型农业发展,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让现代农业焕发出全新面貌。3.2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当前,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的被应用于农业生产、消费领域。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和技术操作的自动化。农业节水灌溉中大力应用计算机、多媒体、人工智能、大数据、3S等先进技术[14],实现智能化、信息化,逐步完善灌溉系统的自动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未来节水灌溉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3不同节水灌溉技术综合利用。根据各个地区的现实状况,应用合适的节水灌溉方式,综合利用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以期达到更好的节水效果和经济效益。各种因素的差异都会影响选择最适合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气候、地区、作物品种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适合的节水灌溉模式就不同。因此,未来节水灌溉应该注重不同节水灌溉技术的相互结合,摸索能适应当地特征,并能显著发挥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优势的适用类型。3.4渠系改造维修。我国大部分灌区的渠系修建时间较早,很多已经老化失修,不能满足当地的用水需求。在大多数地区,依靠不透水渠道运水是一项节约用水的措施,对于当地农业和节水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老化渠系的维修改造是未来节水灌溉的发展趋势之一。3.5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加快水价改革。完善节水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为节水型社会的建立扫清障碍。推动水价改革,建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由政府定价逐步转变为市场定价。水价改革涉及到广大用水户的切身利益,在保障用水户的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开展水价改革工作,提高居民节约用水的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