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十篇

时间:2024-01-10 17:51:50

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

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激发美丽乡村内生活力、凸显美丽乡村建设人文内涵,促进美丽乡村互通共享,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提供基础保障。

二、目标任务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的原则,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四大板块”(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治理)有机融合,扎实推进四项工作。

(一)全面完成2019年度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对照省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标准,加快在建工程和环境整治进度,加速推进产业发展工程,提升乡风文明和村民自治水平,完善档案建设与管理,高质量完成2019年度15个省级中心村的建设任务,确保第三季度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和民生工程绩效评价。

(二)加快推进2020年度省级中心村建设。根据省委农工办《关于印发2020年度全省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名单的通知》和2020年省级民生工程任务安排,对照标准,因村施策,细化工作方案,科学推进2020年度10个省级中心村建设,确保年内完成整治类、工程类建设任务,并同步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和长效管护机制。

(三)全面完成2020年度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任务。在2019年创建示范村的基础上,对未完成省市验收的12个村,抓紧䃼差䃼缺,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确保上半年通过省市两级考评验收,成功创建8个示范村、4个重点示范村。

(四)着力提升美丽乡村暨示范村长效管护水平。全面开展已建美丽乡村中心村暨示范村的长效管护与运行“回头看”,建立健全监督和运行机制,落实保障职能和管护责任。将美丽乡村暨示范村的长效管护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六净一规范”、正威振风超市评比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有机结合,以管促治、以管促新,以管促美。同时着力提升村内自治、德治和法治水平,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暨示范村建设的品位,使其真正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优质样板,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

三、方法步骤

(一)合理规划(1月-3月底)

1、宣传动员。各乡镇可采用会议、广播、标语、明白纸、流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激发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2、落实任务。按照推进在建、启动新建、管好建成的总体要求,各乡镇对照标准,梳理任务,逐项落实。

3、制定方案。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则,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美丽乡村暨示范村建设工作方案,逐村细化具体实施步骤,明确建设内容、建设工艺、工作路径、工作保障、责任分解和时限安排等事宜。

(二)环境治理(1月-12月)

1、集中整治(1月-3月)。结合“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开展村庄环境整治,阶段性开展新建中心村暨示范村环境整治工作,着力提升在建和建成中心村暨示范村环境状况。

2、持续实施(4月-12月)。建立健全乡村环境整治和长效管护机制,加强督导力度,确保常态化运行。

3、督查检查(6月下旬-12月中旬)。6月下旬对新建省级中心村环境整治进度和示范村创建验收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督查;12月中旬对新建美丽乡村中心村实施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

(三)工程建设(4月中旬-12月底)

根据各村实施方案,梳理新建、在建和管护中心村工程类建设任务清单,明确项目和资金来源。示范村5月中旬应竣工各项建设工程,完成工程项目验收,组织项目决算审计。各中心村对县级下达新建项目,要尽快有序启动,确保11月份主体工程全面完工,专项资金项目完成报账。

(四)提升完善(4月-12月底)

开展建设工作“回头看”,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问题进行整改完善。依据美丽乡村中心村和示范村档案建设要求,及时对内业资料进行整理保存,其中示范村档案应于5月底整理完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美丽乡村暨示范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强化领导意识,主要领导要亲抓实抓、科学谋划、统筹推进。

(二)部门乡镇联动。美丽乡村暨示范村建设涉及基础设施、环保、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创建等方方面面,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加强联动,协同发力,形成合力。

(三)持续保障投入。一是发挥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原则上每个新建省级中心村给予不低于150万元的专项资金补助。二是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继续整合部分涉农项目资金,优先支持美丽乡村暨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工程建设。三是广开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能人大户和优质客商支持建设、参与经营。

(四)保证建设标准。依据省级标准,省级中心村暨示范村要突出农户改厕、污水治理和基础设施配套等重点,抓好产业培育、乡风文明和长效管护等工程,确保无漏无误,软硬件达标。同时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防止贪大求洋等形象工程偏离建设标准。

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篇2

一、总体要求

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活动,总的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吉林为总体目标,突出农村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协调发展,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配套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保护农村生态和充分挖掘乡村特色文化,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天蓝水清、创业增收、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打造一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精品村屯,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可持续发展生态美,整体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开创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

创建示范活动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民俗文化差异,差别性制定各类乡村的创建目标,统筹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形成模式多样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贴近实际,量力而行,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生态优先,科学发展。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统筹推进农村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

――注重文化,打造品牌。加强对古村落、古建筑、古文物的修缮和保护,积极挖掘历史名人、民俗文化,赋予特产品文化内涵,创造地域美丽传说,收集祖训家规,弘扬特色文化,提升“软实力”。加强对现有街路、广场、桥涵、景点、园区、社区、河湖等公共建筑物的命名,赋予生命力。

――综合建设,整体提升。突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综合发展,按照先基础设施后环境整治再提升田园景观的时序整体改变农村面貌,整体提升农村建设水平。

――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根据各地特点,有侧重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型、生态保护型、文化传承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和民族特色型等美丽乡村典型,创新机制,创造模式,总结经验,大力推广。注意典型集群建设,连点成线,扩线成面,连线成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推动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工作。

――以人为本,强化主体。明确并不断强化农民在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切实把农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发挥农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二、主要任务

(一)创建100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制定吉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按标准要求组织全省有条件的行政村创建美丽乡村。按照行政村年初申报创建、年中完善提高、年末验收评定的办法,创建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100个。已经获得部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的行政村,符合吉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条件和要求,可获得省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

(二)推进12个县(市、区)整县美化工程。在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全面推行绿化、美化、亮化的基础上,选择磐石市、通化县、集安市、梅河口市、敦化市、公主岭市、辉南县、伊通县、长春市绿园区、通化市东昌区、四平市铁西区和铁东区作为美化工程整体推进县,在村屯周围和农户房前屋后、农村公路两侧绿化美化,打造精品线路、精品村屯和精品景观,进而带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提升农民管理农村环境的自觉性。

(三)打造10万个美丽庭院。以“共建美丽庭院、共享品质生活”为主题,在全省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先进地区和一些重点村屯,选择一批经济基础较好、家庭经营管理有方、庭院布局整齐美观、绿化美化亮化到位、环境卫生治理达标的农户,作为美丽庭院创建对象,全省创建美丽庭院10万个。要实现庭院美、室内美、景色美、生活美、村庄美等“五美”的目标,带动美丽村屯、美丽乡村建设。

(四)打造30万户干净人家。在全省农村广泛倡导和积极推广干净人家创建活动,按照不求房屋漂亮但求室内干净、不求设施齐全但求物品摆放整齐、不求高标准绿化美化但求农户景致雅观,达到庭院净、居家净、厕所净、畜舍净、仪表净的“五净”要求,全省创建干净人家30万户。树新风、改陋习,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

三、实施步骤

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推进。

(一)启动阶段:2015年1~4月份,提出美丽乡村、美化整县推进、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创建示范计划,制定建设标准和创建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家论证,以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文件印发实施。

(二)申报阶段:2015年5月份,由县、市提出创建示范计划指标和总体工作方案,采取村申报、乡镇把关、市县审核的办法,综合提出创建各项目标任务,省里根据各地申报的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创建示范指标,进行筛选分配,将确定的指标任务下达给各地落实。

(三)创建阶段:2015年6~9月份,充分利用有效的建设时期,广泛开展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建设农村各项产业,精心打造村屯和庭院,全面完成创建示范的各项基础上建设任务。

(四)评审阶段:2015年10~12月份,对全省创建的美丽乡村、美化整体推进县、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进行检查验收,及时组织评审,合格的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文件,授牌授匾。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评审以市、县为主。

(五)完善阶段:2016年1~12月份,完善美丽乡村和干净人家创建档案,加强宣传。继续深化整县美化和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确保完成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活动,是一项全新开创性的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力配合、快速推进。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省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的组织推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抓好创建示范的工作实施,各相关成员单位要积极主动配合,按照各自责任分工,抓好有关项目建设和工作责任落实。各市(州)和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将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活动,作为统筹推进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工作、主要任务,切实抓在手上,落在实处,扎扎实实做好各项组织工作,确保创建示范活动圆满成功。各乡村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完善措施,履职尽责,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将各地开展创建示范活动情况,省里纳入年终绩效考核、评比奖励之中,开展好的将在新农村建设选点布局、专项资金分配给予适当倾斜。

(二)精心组织,科学推进。无论是创建美丽乡村、美丽庭院,还是整体推进美化县,以及打造干净人家,每项活动都需要市(州)、县(市、区)、乡镇、村屯和广大农户的精心组织、积极参与和有效行动,必须做到目标一致、协调一致、行动一致。在操作过程中,美丽乡村创建省里积极推动,地方搞好配合;整县美化、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以市(州)和县(市、区)推动为主,省里工作指导。

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篇3

一、美国农村发与财政政策法案

(一)美国农村发展成就

美国农村持续发展百年后,已经高度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住房宽敞、生活便利、环境优美成为美国农村社会的一般状态。

在居住条件上,美国城乡差别已不明显。美国革命时期农村人口比重在95%以上,经过农村城市化、城市郊区化的运动,至2008年,已经有82%的美国人口居住在城市化区域[1]。据联合国2005年的统计,美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78% [2]。尽管在非城市化和乡村市郊地区,仍然存在住房贫困问题,但总体上城乡差别很小。乡村和城市的生活方式正在融合,居住条件的差别正在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在生活条件上,美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逊于城市,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垃圾与污水处理、绿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水平很高。20世纪50年代末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尤其是高速公路网迅速建立起来。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98%的农村地区已实现了电气化。分散污水和垃圾治理在美国明确也被作为一种永久性的设施建设,除了乡村城市化地区以外,非城市化地区都有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站[3]。

“美国通过基础设施的高度现代化,实现了其村镇的高度现代化,使城乡之间的差距大大缩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了许多景观优美、环境优雅、设施齐备的都市化村镇。”[4]

(二)财政政策法案对美国农村发展的规范与促进

美国的乡村发展特色鲜明,这得利于美国联邦政府的立法推动。美国是一个注重法治的国家,美国联邦政府常常利用规划法案作为其政策实施的手段。规划法案通过短期立法与中长期立法相结合的方式保障联邦政府短期政策的时效性以及中长期政策的稳定性。在美国,财政政策规划主要体现在美国农业法案中。美国农业法案每五年由美国国会制定一次,对以1938年《农业调整法》为代表的农业永久法相关条款进行修订。美国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就陆续制定实施了从1933年第一个《农业调整法案》到2014年《美国农场法案》一共实行了17个法案。其中1968年《住房和城市发展法案》、1972《农村发展法案》、1980年《农村发展政策法案》、1996年《农业完善与改革法案》、2002年《农场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2008年《食品、保护与能源法案》和2014年《美国农场法案》对农村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尤为突出。

二、美国支持农村发展财政政策法案的演进

(一)农村城市化发展阶段(1972年前)

20世纪50年代以前美国国会先后通过《太平洋铁路法案》和《现金补偿法》支持铁路建设,为推进郊区化,联邦政府通过《资助道路建设法案》,改善州际道路,完善公路系统;各州也发行巨额公路债券,带动城市向郊区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后通过《住房法案》直接介入农村建设。1961年新的住房法第一次对非农就业的农村居民和低收入农村家庭提供住房保险基金,农民住房管理局也参与通过贷款给当地组织资助当地分担建筑成本[5]。至1972年农村住房保险基金已经成为美国农村最活跃的联邦住房政策工具。使农村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及农村非城市化区域可居化。农村发展贷款项目也介入水和废物处置,为美国农村发展的组织和行动提供长期具有影响性的资金支持。

(二)城乡统筹发展阶段(1972―1992年)

1972农村发展法案开创了联邦政策的新时代。农村发展法案明确农村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目标。农村发展法案主要:解决碎片化管理问题,确立农业部的作为跨城乡发展的领导和协调部门;具体扩展了农村发展基金使用方案,增加专门针对农村居民和地方项目的拨款资金,包括增加了水和废物处置贷款和赠款计划。1980年法案要求农业部长制定国家目标和战略,以实现农村发展。里根政府宣布了六点农村再生计划,土壤侵蚀,防洪,供水,以及非点源污染与农业径流等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资源问题改良很快成为的联邦农村发展政策支持重点。卡特时期,预算保持了对农村支持的健康稳定增加。

(三)可持续社区发展阶段(1992年后)

这一时期联邦政府提出解决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宜居社区计划,创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理事会,设定美国国家目标为可持续发展。1996年联邦农业完善与改革法保持在联邦层面上控制农村发展项目支出,并创建了一个新的方案:农村社区推进计划,即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以在整个项目的资金移动,以更好地满足国家的需要。社区发展计划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三个至关重要的系统性的行动:提供信息和技术援助、提供经济激励和财政援助以及建立多元化伙伴关系。国家承认全球化经济中环保运动的重要,国家越来越关注城乡生活质量问题,把农村景观和开放空间不断增长的价值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

2002年农场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继续实施农村发展全面战略规划。基础设施、水及废物处理以及宽带网络仍然是农村发展的重要领域。2008年与2014年农业法案,针对农村宽带发展的阻碍,国会通过拨款、贷款和贷款担保实施农村宽带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对美国支持农村发展财政政策法案的审视

(一)紧随农村发展现实制定财政政策

农业立法初期主要通过价格支持政策来保护农民收入。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了城市郊区化运动,郊区化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模式和社会意识开始嵌入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随之而来农村住房保险基金、农村发展贷款项目成为国家财政政策重要工具。20世纪70年代,美国农村城市化发展中农村人口外流乡村贫困问题突出,社会出现“平衡城市和农村”的呼声。为此,美国成立农业部农村发展协调委员会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和活动,创造了社区发展补助金、保本基金鼓励农村地区公共工程投资行为。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发展提出环境保护问题,可持续发展理事会提出宜居社区倡议,呼应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被国会纳入财政政策范围。美国紧跟农村发展现实制定财政政策很好地解决了农村发展的现实问题。

(二)通过立法明确具体的财政政策安排

财政政策立法为美国农村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法律依据与行动框架,为联邦政府干预和引导农村有序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联邦政府通过立法不断加大对农村道路、水电、住宅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通过立法不断提高农村、农民和农业发展的系统协同,以巩固农业和农村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地位。通过立法,把各种农业政策规定都形成法律条款,制定了对农村支持的详尽而具体的措施,避免了政策执行过程的随意性,提高了农业支持政策的绩效。同时,美国政策立法过程具有公开性,公民可以听证国会法案讨论,保障了财政政策贴近现实。美国通过立法手段来重点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地区发展政策扶持,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法制建设的保障作用。

(三)创新财政政策设计发展伙伴关系

随着农村发展目标的变迁,联邦政府逐渐改变角色定位,不断加强与地方和各州政府及私人力量的合作。尽管目前,联邦财政补贴仍然是农村发展进程中稳定、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农村发展的领导权已经转移到地方政府、州政府、区域性组织和私人的手中。在农村发展过程中,新兴的金融机构包括社区发展银行、社区发展信用合作社、循环贷款基金、微型贷款基金、社区发展风险投资基金等已经融入农村发展过程中,配合财政政策的实施。

四、对我国宜居乡村建设的启示

(一)促进财政政策法制化

我国对农业和农村支持的政策多以政府文件形式,一些重大支农政策的形成过程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影响了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有必要逐步通过政策性立法,把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目标和支持措施法律化,形成保护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法律框架。在法律框架下,根据农村发展现实不断调整和完善财政政策设计。

(二)完善支持宜居乡村建设财政政策体系

我国支持宜居乡村建设财政政策体系系统性和整体协调性,主要表现在:涉及农村发展的资金渠道、部门支持政策较多;税收优惠政策适用面窄;政策性金融服务薄弱等。我国目前也在进行宜居乡村建设,这对财政支农政策的协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应从科学安排财政政策措施、发挥税收减免政策工具的作用、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出发,协调运用多种财政政策工具,帮助宜居乡村建设市场体制的形成。

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篇4

今年以来,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作为主攻方向,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快补齐工作短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大幅改善,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一、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举措,凝聚全员参与的工作合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建立县级领导班子包乡镇、镇级领导班子包村居推进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有关市级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农村道路、水体治理、绿化规划、美丽庭院等6条工作线,明确责任分工,构建起各负其责、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抽调37名业务骨干组成推进办公室,集中办公,牵头协调,推动面上工作开展。各县市区也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构,为开展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严抓考核问责。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综合考核和乡村振兴工作实绩考核,实行“周调度、旬警示、月考评、季通报、年终严格兑现奖惩”制度,每月对县市区、乡镇(街道)进行1次通报排名;每季度组织一次现场观摩评议,县市区现场互评,揭短亮丑,评议结束当场统计互评成绩并排出名次,纳入当月全市考核分值,激励各县市区比学赶超,加强整改,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组建6个帮扶指导组每周5天下沉镇村一线,进行暗访检查,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各县市区,建立问题台账,督促抓好整改。对整改进展缓慢的,下发问责预警函,对问题仍不整改的,进行约谈问责,县市区委副书记、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在济宁电视台公开表态。累计下发整改通知162份,重点督办函9份,向7个县市区17个乡镇(街道)发出了问责预警函。对12个工作开展不力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工作相对落后的3个县市区委副书记在济宁市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作表态发言,在全市引起较大反响,起到了明显的警示作用,有力地推动了面上的工作。

三是强化舆论宣传。在济宁日报社、济宁电视台分别开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专栏,利用微信公众号、大喇叭循环广播、发放“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营造了群众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在开展正面宣传引导的同时,在济宁电视台开设了《今日聚焦》栏目,加大问题通报曝光力度,督促各地迅速整改。济宁日报刊发专栏稿件123篇,《济宁新闻联播》刊播专栏稿件91条,其中通报曝光45条。市推进办收集正反方面典型,编发《工作简报》和呈阅件58期,有6篇经验做法纳入省推进办典型工作案例。同时,创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人大代表公开接待日”活动,组织全国、省、市、县四级人大代表开展“人大代表助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开接待日活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190条,并通过明察暗访、现场指导、通知整改等形式督促县市区抓好整改,增强了群众关心、支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

二、聚焦重点难点,持续精准发力,高标准完成三年行动任务目标

一是全面改善提升村容村貌。坚持“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攻坚战”,组织实施“清洁村庄”创建活动,先后开展治理农村“四大堆”、“五清一规范一消杀”、十大突出问题整治清零等专项行动,扎实实施“绿满乡村”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每月对排名后50名的乡镇(街道)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通过拉网式、全覆盖暗访检查,确保问题全部整改、彻底整改。三年来,全市成功创建省级卫生村1666个、省级卫生村比例达到34.82%。按照“居室美、庭院美、厨厕美、绿化美、家风美”的创建标准,建成“美丽庭院”示范户14.62万户、建成率达到20.26%,经验做法入选全国“美丽家园”建设工作典型案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2018-2019年完成创建130个省级、27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6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2020年,完成43个省级、157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成功创建省级森林乡镇17个,部级森林村居30个,省级森林村居120个,超额完成了2020年省定任务目标。其中邹城市上九山古村落和梁山县贾堌堆美丽乡村建设片区先后申请了4A级旅游景区。5个村庄规划入选2019年山东省村庄规划典型案例。今年3月份,我市曲阜市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

二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维护、统一监管、统一绩效考核“六统一”的思路,实行市场化运作,市、县两级财政出资4.6亿元作为项目资本金,撬动社会资金18.45亿元用于项目建设,对全市2984个行政村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底前全部竣工,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比例超过50%。新建、修缮沟渠1747.97公里,铺设污水管网560.77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7万立方米/天。为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修订了河长制工作要点,出台济宁市第5、6号总河长令,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重要内容。

三是扎实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按照“一年提标扩面、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全面提升”的目标,近三年累计完成村级公路网化工程533公里、路网提档升级工程1710公里、自然村庄通达工程843公里、养护大中修工程3716公里、危桥改造56座,基本实现了通户道路硬化全覆盖。

四是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市、县两级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改造农户厕所127.1万户、占全市应改常住农户的93.73%,全市300户以上的自然村有2228个,改建公厕2253座,占全省农村公厕改建任务的11.32%,超额完成任务。

五是抓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畜禽养殖粪污收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开展美丽生态牧场建设,推广除臭除味设施和生物降解技术,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3%。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以花生、大蒜、蔬菜等农田残膜回收为重点,引导群众自觉捡拾、交售、利用废旧地膜。加快构建以秸秆还田为主,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等利用形式为补充的多途径利用格局,建成运营2家秸秆生物质发电厂,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

三、注重示范引领,激发内生动力,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既立足当下抓、又着眼长久立,不断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在发动群众方面,坚持以实现“人人彬彬有礼,户户和和美美,处处干干净净”的文明追求,激发干部群众持之以恒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将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管护、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明确村民负责维持庭院内部和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缴纳保洁费、投工投劳等方面的具体责任和义务。在曲阜、泗水、金乡等县市区探索“乡风文明引领”、“环境积分超市”、“小手拉大手”等创新激励模式,激发群众参与意识和爱护环境的主动性积极性。其中,曲阜市武家村入选首批全国乡风文明建设村级优秀典型案例。在厕所后续管护方面,注重加强农村改厕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建设和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制定了《济宁市健全完善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实施方案》。以实现有机构、有制度、有场所、有牌子、有车辆、有电话、有经费、有配件、有记录、有利用的“十有标准”为基础,在各县市区已全部建成县区级农村改厕智能管护系统,实现了厕所规范管护升级全覆盖。建成375个农村改厕服务站,配置抽粪车1201辆、占全省的17.42%,配备抽粪队伍1450人、占全省的15.07%,建成粪液中转站或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161个。省住建厅对我市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方面,成立了济宁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联动机制,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市对县考核,加大奖惩补贴力度。2018年以来,市、县财政共计投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奖补资金8.5亿元,农村人口每人每月补助2元,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住建部信息系统中上报的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全部整治完成并销号。全市城市环卫保洁范围以外的144个乡镇(街道)、6200余个村庄(社区)均已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范围,覆盖率为100%。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在汶上、邹城、嘉祥等县市区积极探索镇街主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督导考核和绩效竞争相结合的城乡环卫管护机制。组织各县市区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邹城市荣获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和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案例。在“四好农村路”管理方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乡镇联动、市场推进”、“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积极探索与城乡环卫一体化相结合的农村公路养护模式,实现了“四好农村路”管理养护全覆盖。邹城市打造“美丽儒风农村路”农村公路品牌,成功入选省交通强国“四好农村路”建设试点。

我们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存在着工作开展不够平衡、标准质量有待提高、后续管护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地方立法工作。研究制定垃圾分类治理、村庄庭院保洁、残垣断壁清理、黑臭水体治理等法规规章,明确界定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基本标准、责任分工和村民义务,将管理主体、经费保障、人员配备等内容标准化、制度化、法制化,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二是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分级管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工作原则,依据不同整治内容,将全市村庄分为人居环境示范村、达标村、整治村三种类型;涉农乡镇(街道)结合镇驻地环境情况和所辖村庄分类情况分为人居环境示范镇、达标镇、整治镇三种类型;县市区按照所辖涉农乡镇(街道)分类情况分为人居环境示范县、达标县、整治县,同时建立起相关的考核体系一地一策,分类推进。

三是强化资金要素保障。健全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吸引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效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

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篇5

创文明乡镇施方案一为创建省级文明乡镇,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营造良好的创业和发展环境,促进XX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乡党委、乡人民政府根据我乡实际,决定在20xx年启动省级文明乡镇创建工作, 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及xx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创建省级文明乡镇,展示XX新形象为主题,以提高乡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核心,以公民道德教育为重点,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建和谐XX、创满意XX为抓手,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为契机,以镇区为主,着力打造更加繁荣、和谐、宜居的新XX。

二、目标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坚持以镇区为主,整体推进,扎实做好创建工作;坚持全民参与,全民共享,以创建促文明,以文明促和谐,力争把我乡创建成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生产生活设施配套,经济质量稳步提高;道德实践载体丰富,群众素质显著提升;科教文体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功能完善。综治工作依法推进,治安秩序明显优化;乡容镇

貌整洁优美,人居环境日益改善;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合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创建活动扎实有效的文明乡镇。

三、创建标准

1、领导班子坚强有力。乡党委、政府、党支部、村委会认真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执行党的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村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各项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健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明显。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团结协作,科学决策,执政为民,干群关系融洽和谐。乡镇党政、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精神文明建设,并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

2、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扎实推进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蔚然成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社会风气文明和谐。突出抓好诚信建设,坚决防止不守信用行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切实加强,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3、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文明乡镇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奋斗目标、具体措施、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确保组织领导、人员机构、资金投入、管理协调、监督激励五到位。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广泛开展五好文明户、文明村、拥军优属活动,群众参与面广、社会影响大。乡镇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积极参与文明村镇创建活动。

4、社会服务优质规范。党政机关、党员干部转变服务作风,广泛发扬民主,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利益,群众满意率较高。各个行业基层站所、服务窗口恪守职业道德,健全规章制度,坚强监督管理,增强便民措施。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帮助农村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促进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完善。

5、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坚持开展科普活动,大力推广致富实用科技。尊师重教,积极发展教育事业,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健全卫生保障网络,建立新型合作医疗体系,落实卫生防疫。深入扎实地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当地居民计划生育率100%。重视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传播现代文明新风尚。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开展节日民俗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6、社会治安秩序安定。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干部群众法制观念强,自觉遵纪守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村镇无恶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无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动。农民的公民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7、环境面貌整洁优美。制定并严格实施村镇建设总体规划,村镇建设布局合理、环境良好、美观舒适。交通、水利、邮政、通信、电力、环卫、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庄美化、环境净化。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广泛深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有效,改水、该厨、改厕、改圈等工作稳步推进,农民生活环境良好。珍惜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无破坏生态事件。

8、基层民主健全有效。扩大基层民主,保障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政府依法施政,政务公开全面推行。乡镇人大代表、村委会成员依法直接选举产生;村民会议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村务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有序;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

9、村镇经济发展壮大。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主要经济指标居本市领先水平。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不断增强,积极帮助和扶持返乡农民就业创业。

四、实施步骤

创建省级文明乡镇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建立健全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细化创建工作任务,明确任务分工。各村、各单位通过设置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加强舆论宣传,注重环境营造,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引导广大群众理解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为开展文明乡镇创建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上旬)。各责任单位(部门)围绕本乡创建省级文明镇活动,结合各自实际,在不同领域逐项抓好落实,做到阶段性工作与整体创建活动有机结合,既分工又协作,增强创建实效。加强经常性督查,采取专项督查、群众评议、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及时发现突出问题,认真整改提高。

第三阶段:检查督查阶段(20xx年5月中旬7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对照创建标准,积极查漏补缺,完成本年度软件收集整理备案工作,争取软件建设高水平,硬件建设高质量。注意总结经验,抓点带面,提高创建水平。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阶段(20xx年8月)。在全力推进创建活动各方面的同时,继续巩固已取得的创建成果,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工作心态迎接我乡文明创建工作接受上级领导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各村、各单位(部门)要高度重视省级文明乡镇创建活动,将创建工作摆入本单位议事日程。要紧密结合各自的日常工作,抓好制订规划、确定目标、落实责任、组织实施、检查督促等环节,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此外,各村、各单位要根据实际将创建活动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创建标准、具体措施、目标要求,在全乡上下掀起文明创建新风潮,要求全乡干部群众统一思想,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的方方面面中来。

(二)加强工作协调、及时反馈信息。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创建工作,各单位(部门)要根据目标任务,密切配合,认真抓好落实。创建中的问题,要及时沟通。重大问题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同时,要注意收集整理创建活动中的有关信息、资料,按资料建档要求及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本单位创建工作中的相关事宜。

(三)突出阶段重点、务求工作实效。创建工作中要根据活动的不同阶段进行具体分工,根据本阶段创建工作的中心任务狠抓落实。要根据各自实际,围绕创建任务,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引领XX文明新风尚紧密结合,将文明创建活动与改善公民日常生活环境、塑造和谐XX新形象相统一,将文明创建中的各项标准、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四)认真总结、加强督查考评。将文明创建活动纳入我乡年终考核体系,严格按照创建活动具体时间进行阶段任务分

工,认真做好每个阶段创建中心工作,并进行认真总结,发现、挖掘、宣传创建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典型经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照文明乡镇创建标准,努力查找工作疏漏、自身不足。将这些认真梳理,进行有效地归纳总结,形成文明创建的长效机制。以此次我乡创建全省文明乡镇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和丰富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创建整体水平。

创文明乡镇施方案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区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会议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城镇品位,更好促进我镇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创新措施,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城镇化管理水平和全区公民素质,为构建文明、卫生、和谐新南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经研究,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南岳镇创建文明卫生乡镇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谭长德

副组长:廖红武

成 员:吴立华 何 湘 颜发良 吴 磊

聂德明 谭庆年 蒋坤林 尹 晖

颜 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颜瑜同志兼任。

三、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开展镇容镇貌整治活动,引导全镇居民增强文

明卫生意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集镇功能设施,改善全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将我镇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发达、人居环境优美、社会管理有序、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升的局面。

四、主要任务

1、整治环境卫生

由镇创建办牵头,与20个村(居)及学校、卫生院签订责任书,各单位要在方案实施一周内集中开展一次环境卫生的整治,重点是清理公共场所和公路沿线的生活、建筑垃圾及临街面店面,住户实行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垃圾统一实行袋装。活动结束后,镇创建办组织人员进行评比、验收,对排名最后单位要责任限期整改。

2、建立长效机制

坚持每周一下午全镇各单位进行卫生大扫除制度,实行每周、每天两名班子成员带队督查卫生工作机制。各单位要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建立保洁长效机制,加大对乱堆乱倒、乱搭乱放的处罚力度。纠正各种不文明行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3、开展文明示范创建活动

围绕总目标,开展系列文明创建活动。一是开展创文明村民活动。引导全镇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做文明村(居)民。二是开展创五好文明家庭评比活动,以弘扬家庭美德为主题,活跃家庭文化生活,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和落后习俗。三是开展创文明单位活动。大力开展各单位便民服务,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

诺制,按期办结制,提高办事效率,改变工作作风。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创建文明乡镇是区委、区政府党布置的重要工作,要求高、标准严、内容广、任务重,全镇党员、干部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对口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对创建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推动创建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并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教育工作。

2、加强宣传,形成氛围。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利用标语、专栏等多种宣传形式,进一步提高全体居民对创建文明乡镇的重要性认识,形成一个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监管的良好氛围。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创建文明单位,要重点围绕我镇创建全国生态旅游名镇来开展,不能游离于形式,必须把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如何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上。各单位在组织实施中,要结合本单位中心工作和年度目标责任制,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真正抓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人,把好自己的门,办实事、出实招。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做好整改工作,提高办事效率,把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促进我镇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创文明乡镇施方案三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府关于文明乡镇创建的工作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创建文明乡镇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文明乡镇创建工作总体要求和部署,以创建市文明乡镇为目标,以提高全民素质和城镇文明程度为重点,以系列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努力把我镇建设成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的现代化文明乡镇。

二、组织领导

成立儒溪镇创建市级文明乡镇领导小组。

组 长:刘 宝(书记)

副组长:袁 胤(镇长)

张富贵(人大主席)

陆伟雄(党委委员)

成 员:方伟华(司法所长)

杨 云(妇联主任)

丁瑞金(文化站长)

沈 澍(团委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杨云任办公室主任。

三、创建目标

围绕全年工作目标,确保今年创建市级文明乡验收通过。

四、创建标准

(一)生产发展

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①稳定发展粮食生产;②严格保护耕地;③改革传统耕作方式;④适度发展规模经营。2、推进农业结构调整。①优化农业产业结构;②优化农业产品结构。3、完善服务体系。①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②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③加强农村市场建设。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①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②积极发展沼气;③加快供水、园林、环卫等公共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二)生活宽裕

1 、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所提高。2 、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 85% 以上。3 、改厕改圈工作。①改厕改圈工作成效显著;②卫生厕所达到 60% 以上,无害化厕所达到 18% 以上。4 、国民教育。①小学阶段入学率达到 99% 以上;②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 95% 以上。5 、医疗与公共卫生。①乡镇卫生院能给患一般疾病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并建立监控和应急处理机制;②亮证经营,持证上岗;③食品卫生

符合质量标准,无出售过期、变质、伪劣食品。6 、信息化。①电话入户率达到 30% 以上,手机达到每百人 15 部以上;②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 30% 以上。7 、计划生育。①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 92% 以上;②优质服务开展面达到 80% 以上。

(三)乡风文明

1 、思想道德建设。①广泛开展荣辱观的宣传,有黑板、宣传栏等;②利用节庆日、重要纪念日等开展集中性教育活动;③20 字基本道德规范知晓率达 70% 以上;④开展农民科普知识教育;⑤加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2 、文体设施。①乡镇有文化站,有活动场所面积达到 150 平方米以上;②乡镇政府所在地有标准化篮球场,有室外乒乓球台。3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及时取缔非法出版活动及非法出版物。4 、居民文明行为。①居民遵守社会公共场所道德;②倡导居民营造和谐人际关系;③引导居民开展移风易俗活动。5 、社会秩序。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无重大刑事案件;②开展扫黄打非工作;③打击传销活动;④打击拐卖收买妇女儿童和非法宗教活动。6 、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年度调解率达 95% 以上,调解成功率达到 90% 以上。法制宣传教育普及率达 95% 以上。

(四)村容整洁

1 、有小城镇建设规划并按规划进行建设。2 、有环卫

队伍并实行市场化运作,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有垃圾填埋场。3 、交通畅通,无占道堆放货物、晾晒农作物等现象,无乱摆摊点,无骑路集市。4 、有集贸市场,经营户入场经营,市场整洁有序、文明经营,开展文明经营户评比活动。5 、乡镇政府所在地道路平整,无明显毁坏,邮箱、电话亭等公共设施功能完好,主要街道绿化到位、管护有效。

(五)管理民主

1 、干部教育形成制度,有计划、有检查。2 、乡镇机关行为规范。①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核心作用好;②人大各项职权落实、监督作用有效发挥;③依法行政、文明执行公务。3 、实行政务公开,群众对乡镇机关工作满意度达到 80% 以上。

五、创建重点

一是加强创建宣传教育。使全乡上下形成浓烈的创建氛围,增强全民的参与意识,进一步推进广大村民说文明话、走文明路、行文明车、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二是抓好镇村交通秩序管理。强化村民交通意识,堵疏结合,重点在车辆停放、规范交通秩序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是抓好五乱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大街小巷乱贴乱画、乱挂乱晒、乱堆乱放、乱扔乱倒、乱泼乱洒的现状。

四是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在镇村开展以消除卫生死角、

清除暴露性垃圾为重点的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积极开展各类卫生普及活动,教育村民尊重科学,掌握卫生知识,养成卫生习惯,创造卫生环境。同时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五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速度,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树立城镇形象。

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篇6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对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破除束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提早部署夯基础,扎扎实实打基础。

2012年以来,连州市委、市政府就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通过一事一议奖补政策、清洁费奖补政策和巷道硬底化奖补等帮扶政策,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干部、理事会“三驾马车”的带头作用,多方筹集资金,发动群众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巷道硬底化、文化室等公共设施建设。从2014年份开始,要求各乡镇每个驻村领导在自己所驻村委会中确定1-2个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条件较好的自然村作为联系点,重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以点带面,带动和促进周边村庄共同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好前期准备。

(二)优中选优推试点,多方取经理思路。

   经过各镇深入自然村进行广泛调查摸底后,遴选出环境卫生搞得最好,基础设施建设最完善的,干部群众最积极主动的,综合条件较成熟的一个自然村申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由各镇将遴选出的村汇总报市政府审批,最终各具特色的自然村作为当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为充分借鉴其他先进经验,连州市政府分管领导先后多次带领各镇领导干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等相关村的干部、理事会成员代表到保安镇熊屋村、龙坪镇曹屋村、水白塘村等先进典型村参观学习。同时,还进一步走出去,先后组织镇、村干部参观广西恭城的生态农业、阳朔的生态旅游、黄媱的古村落建设,到阳山的农村综合服务站和英德老鸭山新农村建设、叶屋村土地资源整合等先进经验。通过多方学习,使镇、村干部极大地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确定了目标。使镇村干部通过学习到的先进经验,结合当地镇实际,满腔热情地筹集资金、做好规划,热火朝天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发展经济促和睦,盘活土地资源。

美丽乡村建设除了要打造美丽、整洁、干净、卫生、和谐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外,更重要的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为着力解决这一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各村实际,引导村民积极想法子、找路子、集思广益,扎实抓好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增收。将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其耕地具有地势平整,土质肥沃,有机肥料充足,灌溉方便,无污染的优越条件。近年来连州市政府加大引导力度,鼓励农民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各蔬菜公司,动员有能力,懂技术,有经验的种植大户进行规模种植,组织土地流转后的村民根据自身能力给公司打工“种菜”,形成“公司+农户”的模式,积极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极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全力打造“田园风光--古村落--绿色农业”之旅。

充分利用成功申报“部级”古村落的契机,围绕西岸镇青草洞村、丰阳镇畔水村、龙坪镇曹屋等优美的田园风光、丰富的蔬果产品,按照交通线路加以串联,形成参观链,同时与历史遗址进行整合,融入连州旅游系统,全力打造“田园风光--古村落--绿色农业”之旅,助推经济发展。

二、连州市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干部积极性不高,对政策理解不透。

村干部、理事会未能发挥积极作用,更有甚者还不清楚创建内容,部分村庄存在施工方大包大揽现象,导致村庄环境卫生迟迟未整治,甚至错过验收时机。部分村干部、理事会文化素质不高,积极性不高,对村庄建设未能够有理解到位,导致出现各种与新农村建设相违背的现象。

(二)村庄规划不够合理,没广泛征集群众意见。

村庄规划设计没有充分征求民意或者科学规划,导致部分公共设施布局不合理,甚至引起民事纠纷。

(三)施工合同签订不规范,内容不完整。

创建村庄与施工方签订合同不够规范,导致双方产生较多矛盾纠纷,有的村庄甚至换了多次的承建商。创建村庄与施工方签订的建设合同往往是简单的一页字内容,没按照合同的要求具体写清合同双方的责任和权利。

(四)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未落实,村集体经济薄弱。

创建村庄未能落实土地整合和普惠性资金整合,导致村集体无收入可用于村中建设。目前,连州市村级集体经济普通是无经济来源的,这导致村集体无法主动的投入到村庄的建设,“等、靠、要”的思想还很存在。

(五)对群众的宣传力度不够,未制定村规民约。

村中新建的公厕、公园、文化室等公共设施务必让群众珍惜、爱护,不损坏公物,不随地制造垃圾,用后及时清理。村干部或党员在各自责任区要监督群众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管理制度。

(六)建成后管理困难,未形成有效的长效机制。

不少村庄在验收不久后,“脏乱差”情况死灰复燃,新建的公共场所无人清理,绿化区域无人修剪,禽畜无圈养,这样的美丽乡村虚有其名。

三、新农村建设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市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制定《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层层压实责任。建立镇党政人大班子成员包村、镇村干部包组的工作责任制,要求切实跟踪及指导落实好对所负责的创建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此外,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督查领导小组》,定期对美丽乡村创建村的建设进度进行督查,及时查漏补缺,促进建设进度,确保完成创建任务。

(二)加强宣传力度,调动村民积极性。

美丽乡村建设负责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相关的政策法规、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组织参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的地方等方式,激发村干部和党员村民对创建美丽乡村的热情,使广大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到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提高主观能动性及主人翁思想。

(三)发挥“三驾马车”作用,形成合力。

注重引导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加大与村理事会及经济社的合力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农村党员、村干部、理事会在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根据党员村民居住的生活区域,将村中的环境卫生保洁划分责任区,由责任区成员进行日常监督及整洁维护。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建设成效。

切实加强对创建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具体负责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对上级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的解读,结合各村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村中提出合理的建设意见和建议。对出现的共性问题共同处理,对疑难问题分类进行特殊处理,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确保提高建设成效。

(五)严把“进出”关,确保建设质量。

严格把握各村在申请创建前的资格审查,包括村民对该项建设的积极性及参与度、乡风文明、基础设施现状等情况进行摸底备案,对符合条件的村优先纳入建设指标;通过前期摸查情况,进一步指导各村因地制宜,规划好建设项目及方案,为实施工程提供指导。在项目验收前,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及文件精神,一一对照验收清单和要求,开展自查,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力求顺利完成验收。

(六)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在扎实推进各村建设项目的同时,注重深入挖掘本村特色文化符号及乡风文明特点,充分地利用了当地资源,做到就地取材,凸显地域文化特色。

(七)实行“门前三包”,确保维护有效。

根据村庄实际情况推行垃圾卫生费制度,收取费用用于支付保洁员工资和购买垃圾桶等工具,对村内一些产生较大污染的猪场、小卖部等应视为重点的收费对象,并敦促其自觉清理产生的垃圾或污染物。

(八)建立督促机制,层层压实责任。

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督促力度。为有效推进我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督查领导小组,定期对美丽乡村创建村进度督查,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完成创建任务。制定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层层压实责任,建立党政班子成员包村、镇村干部包组工作责任制,党政班子成员和镇干部对所负责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一定要负责跟踪落实到位。

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篇7

确保我市创建工作圆满完成。下面,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一创六建”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今天的会议,就是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更加扎实深入地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也是争创国家环境维护模范乡村的重要条件之一,国家卫生城市称号是反映乡村整体卫生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既是市委市政府“一创六建”重要组成局部.对于打造我市城市名片、提升乡村档次和品味、扩大乡村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统一思想认识。首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营造整洁卫生、舒适优雅的乡村环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既可约束人们不文明、不卫生行为,又可以陶冶人们情操;既能提高市民素质和乡村文明化水平,又能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促进我市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随着工业化、乡村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时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和社会“大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各级、各地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人民健康和卫生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没有全民的健康,也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一种有效载体,可以全面改善环境卫生质量,增强全民的健康素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再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不时改善提升我市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的客观要求。通过开展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努力把临沂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管理有序,环境整洁优美、生活舒适健康的乡村,提升乡村品位,树立美好形象,形成人才、资金、信息聚集的洼地。

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从全国看,目前.江苏省的国家卫生城市已达17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苏南发达地区的乡村几乎全是国家卫生城市。中西部地区的河南、等省区的创建活动也如火如荼,卓有效果。从全省看,各个乡村也普遍加快了创建步伐,已先后有威海、烟台、滨州、泰安、淄博、莱芜、青岛、临沂8个市和莱州、胶州、4个县级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聊城、日照、寿光、蓬莱等也很快接受国家达标验收,去年全省包括我市在内的13个乡村又加入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行列。已经创立的有12个,正在创立的17个,占比达到60%特别是全省17个地级城市,已有15个市已经创建或正在创立。从我市“一创六建”布局看,自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乡村”省级创建文明乡村工作先进乡村”后,面临的任务就是要抓紧争创“国家卫生城市”,进一步提升城的档次和水平,为全市争创“全国环境维护模范乡村”等打好基础。可以说,只有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功,才干拿到创建国家环境维护模范乡村的入场券”,只有“两城”创建胜利,才干夯实创建国家文明乡村的基础。从我市的自身条件看,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特别是道路硬化、污水处置、垃圾清运、城中村改造、自来水供水率、统一供热供气等硬件建设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规范还有较大差距。加之我市是商贸大市,流动人口多,卫生意识和生活习惯在许多方面比较落后,给创建工作造成较大困难。从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验收规范看,随着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时深入,国家爱卫会的验收规范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严,这对我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民的整体素质和乡村文明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同时,也必须看到有利因素很多,已经初步具备了争创“国家卫生城市”条件。一方面,这几年我市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随着双河大道建设和岭路、金一路等一大批改扩建工程的实施,蓝天、亮化、碧水、绿化工程和公共卫生管理日益规范。另一方面,国家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乡村、省级创建文明乡村工作先进乡村的创建胜利,为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积累了珍贵经验,奠定了良好基础。一定要既看到创城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繁重任务,又看到良好的基础和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增强创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以不创则已,创则成功,志在必得,决战决胜的精神和勇气,扎扎实实地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相信,只要我坚定信心,下定决心,众志成城,加倍努力,措施到位,方法得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二、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

必需认真地、扎实地、全面地抓好。具体工作中,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考核规范包括10大项、60条、近千个得分点。每一个得分点都很重要.要本着“先急后缓、突出重点”原则,合理分配资源和精力,突出抓重点、抓难点、抓薄弱环节,实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其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积极地参与到创建活动中去,要努力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项广泛的群众性活动.真正把创建工作变成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创建积极性。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之所以还存在不少难点和薄弱环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热下冷,市民的知晓率,特别是参与度不够高。乡村管理仅仅依靠政府部门是管不过来的,必需充分发挥好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社区的作用,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创立,改变目前的主动局面。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创立,相信,大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日常管理肯定会有很大的改观。要以街道、居委会、社区为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区性、群众性创建活动,用活动引导、组织广大市民支持创立、参与创立,把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创建目标上来,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切实打牢创建工作的基础,形成人人参与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可喜局面。另一方面,电视台、电台、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要开设专栏专题宣传栏目,各部门、各单位、社区和各基层单位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广告牌、电视幕墙、宣传栏、墙报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创建国家卫生城的重要意义,宣传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安排,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大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同时,要依照职责分工和确定的宣传标语,进一步加强户外广告的清理整顿,重要路段、公共场所和“窗口”单位,有计划地设置公益广告牌,进一步提高社会知晓率。

市城建、经贸等部门要搞好配合,要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围绕集中供热供水供气、污水处置、公厕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尽快拿出集中供热的具体实施方案,尽早组织实施。市规划、建设部门要会同三区政府和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依照有关要求和标准,结合乡村建设,对市区内各类公共卫生设施特别是垃圾箱、果皮箱等进行全面调查,提出建设和改造规划,限期完成任务。要搞好公共厕所的改造建设。凡新开发的地片、小区新建和改造,一定要把公共厕所规划在内,并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步伐,厕所临街的单位要实行对外公用,力争明年上半年建成区内公厕数量和质量达到规范要求。要立足目前市区自来水普及率比卫生城规范相差较多的实际,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推进自来水管网的延伸普及工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自来水的普及率,力争尽快惠及市民。要进一步加强市区道路的建设,重点搞好较差路段、背街小巷和城中村道路的整修改造,促其尽快达标。要完善粪便垃圾处置设施。三区都要加快粪便垃圾处置设施的规划建设,争取年内每个区建设一处符合标准的粪便处置厂,实现无害化处置的目标。要进一步加强乡村垃圾清运处置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限期达到集中清运密闭化和处置无害化的要求。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投入,核心是资金。近两年,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建设的投入,但只靠这一条还远远不够。要进一步加大市场化融通乡村建设资金的力度,积极利用BOTTOTBOO等方式筹集资金;要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市场化运营步伐,千方百计吸引民间资本投入乡村建设;同时,要搞好与金融部门的合作,利用政府信誉吸引银行资金的注入。

抓好放心早餐活动,集中整治露天早餐夜市和烧烤摊点、无证经营和流动摊点业户、学校、医院等周边的小食品经营以及农贸市场中的食品摊点,严厉打击食品污染、掺杂使假等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违法行为。三是要开展环境污染整治活动。市环保局要协调有关部门加快实施“蓝天工程”,要大力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一是要开展“城中村”卫生整治。组织专门力量,对建成区内241个城中村环境卫生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逐一提出整治措施。已经列入改造计划的要抓紧落实,短期内不能改造的要加强街巷硬化、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和粪便处理,并落实卫生制度,加大督导力度,全面改善环境卫生面貌。二是要治理和规范集贸市场。由市工商局牵头,市执法局、卫生局、公安局和各区政府联合行动,对市区所有集贸市场特别是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整治,做到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并建立严格的卫生责任区和管理制度,完全解决乱摆乱放、乱倒污水、乱扔垃圾等问题。要加大市场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占道经营等摊点。要建立健全集贸市场保洁专业队伍,严格保洁责任制,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要加快推进“农改超”即城区农贸市场改超市)建设。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经贸等部门要把“农改超”作为改善市容村貌、提升乡村档次的重要措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拿出方案,尽快实施。大力开展食品平安专项整治。重点治理市区内小锅炉、汽车尾气污染和噪声扰民等,认真解决工业废水排放、工业废物乱弃及河流污染等问题。罗庄、河东两区要加快建设污水处置厂步伐,尽快解决乡村污水净化问题。四是要开展“五小行业”卫生整治。市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局要依法加强对市区内小旅店、小饭店、小食品店、小饮食摊点、小美容美发店的整顿管理,凡达不到卫生规范的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规范的要责令停业。五是要开展“除四害”活动。消除老鼠、苍蝇、蚊子、蟑螂“四害”工作指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五个入门硬件之一。从现在起,要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四害”达标活动,通过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务求除“四害”工作提前达标。

必需坚持突击整治与经常监管相结合,要建立健全乡村卫生保洁机制。改善乡村环境卫生质量.专业队伍与全民参与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和完善环卫保洁的长效机制。要建立维护国家利益卫生突击周制度。从今年起,要在每年的五一”十一”黄金周之前,安排一周的时间,组织动员驻城单位和全体居民共同参与,像迎接省级创建文明乡村工作先进乡村检查那样,集中整治“脏、乱、差”,开展全民清扫活动。要强化“门前五包、门内达标”责任制。把门前保洁、绿化、美化、秩序、公共设施看护的责任真正落实到所有单位和居民小区,并加强监督检查。要加快推进环卫体制改革。市环卫管理部门要逐步实施“干、管”分开,走环卫保洁市场化的路子。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类保洁公司参与竞争,将市区大街小巷、集贸市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市区内铁路与河流沿线的保洁工作落实到保洁企业,环卫部门主要承担监督管理职能。要坚持依法治城。尽快制订出台《乡村环境卫生管理方法》市除“四害”管理方法》等规范性文件,使环卫管理、维护国家利益卫生等工作有章可循。各级规划、城建、环保、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要运用好行业性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各个领域的卫生秩序,推动乡村卫生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的轨道。

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办公室要设立专门的档案组,要切实建立健全创城档案资料。国家卫生城的验收主要是通过看现场、查资料、听汇报来衡量每个乡村的综合水平和档次。要把建立健全档案资料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明确人员专门负责档案的收集、汇总、整理、保管。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在收集、汇总、整理、保管好本系统、本单位的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办公室提供资料,形成统一、规范、有效的档案资料,确保在档案资料上一分不失。

三、力争创建目标如期实现

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篇8

通过每个阶段的工作总结,可以很好地检查出工作做的问题,在之后进行改正提高。那么有关2021村庄美化总结汇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2021村庄美化总结汇报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2021村庄美化总结汇报参考1

三岔河镇新口村地处湘鄂两省交界处,与湖北团山接邻,交通便利,经济实力强劲,人居环境优美,村风文明淳朴。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占地面积3803亩,农户752户,总人口2924人。2014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结合我村实际,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以改革创新理念为指导,围绕“四美一化”建设目标,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现将全年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认真抓好美丽乡村创建的宣传发动工作,召开美丽乡村建设群众动员大会,同时通过广播、宣传栏等方式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新增四块宣传橱窗,每月召开四次广播会,大力宣传环境卫生和文明创建,激发农民群众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做到全村知晓率和参与率达到100%。

二是召开党员群众会,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讨论研究,拟定了一个符合村情民意的整体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编制已经完成初稿。

三是是统筹使用好各类项目资金,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争取财政资金引导。二是全面整合涉农项目。争取部门支持力度,对所有涉农项目进行梳理整合,积极向国家、省申报建设项目。三是争取外援资金。加强与在外知名人士的联系、联谊,引导在外知名人士,对家乡的建设鼎力支持、无私援助,为创建工作争取更多的外援资金,为完成“规划”和“目标”筑牢坚实的经济基础。四是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村民围绕房屋改造、产业发展等方面筹资筹劳建设美丽乡村。

四是突出村民自治管理。完善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各类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体,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的农村新型组织体系。加强“党支部领导、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村委会执行、村民组织监督”的自治模式。大幅提升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水平。

五是因地制宜,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与日常各项工作相结合,为创建工作打下基础。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农村环境整治、公路、改水、电网改造、危房改造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基础设施方面投入约100万,完成总进度的85%。完成了集镇码头道路硬化延伸600米;码头街道损坏路面重建500米;改造隔离花坛8个;集镇码头亮化路灯整修50盏,2500米。新修田间碴石机耕道1500米;完成了老年文体活动中心新建;完成了村部整修改造;通过村民自治,发挥组长作用,农户自筹资金,疏理了全村2万米的毛沟斗渠;挖机疏通主干沟渠2000米。

产业发展方面总投入28万。发展蔬菜面积100亩;发展葡萄园面积20亩;新增养殖水面200亩;加扩蔬菜面积100亩。准备将新发展的两百亩南瓜,打造成“一村一品”。

环境整治方面投入25万。一是生活垃圾清理。修建回收仓库,逐步建立垃圾分类、废品回收体系;成立保洁员队伍,建立长效机制;集镇码头新增垃圾围和转运垃圾车辆;2、养鸡场的粪便处理。6个养鸡场建高标准鸡粪发酵密封池6个。

启动的项目有集镇防控体系建设和电网改造。针对集镇码头有流窜作案的盗窃行为,准备在集镇码头安装摄像监控6处。本打算十月份完成,但因为资金不到位,被搁置。针对西线电压太低,灯都不太亮的问题,准备在集镇电力保障上增容改造,一是增容300千瓦的变压器一台,二是更换原老化线路3000米。需要投入资金32、5万元。现在已准备好电线杆两百多根。

下半年工作安排:

目前,各项工作都在按创建规划方案有序进行,存在的问题就是资金缺口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筹资筹劳。

明年工作重点一是加大教育培训和文明创建力度,主要是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通过“道德讲堂”、“五好家庭”评比等活动的开展,树立道德模范典型,形成争先意识,引导群众自觉遵守,行为文明。

二是积极向上争取危房改造指标,完成部分危房改造。

2021村庄美化总结汇报参考2

20_年,我市认真贯彻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重建绍兴水城,重构绍兴产业”的战略部署,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深入实施“千万工程”,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不断促进农民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实现了美村和富民两翼齐飞。

一、坚持科学规范,争创农村治污新业绩

全市上下坚持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抓紧抓实,创新政策举措,扎实有效推进。全市共完成新增治理村527个,新增受益农户20、17万户。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两级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列入各级各类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会、现场会,两次组织开展全市性工作督导活动,推动工作落实。组建市县两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家团,共有专家126名,及时开展指导服务。举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各类业务培训,累计培训超过3000人次。二是加快项目进度。全市以县域为单位,全部编制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完成543个村的项目图纸设计。专门下发文件,加强对规划设计单位委托、终端设施及主要建材采购、施工监理单位确定等招投标工作的规范管理,全市以县域为单位统一开展了主要材料招标采购。坚持科学治污、典型带动,扎实推进市级3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村建设,试点推广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等7项先进适用技术。三是确保工程质量。编印《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手册》,制定实施质量巡查、材料检测、招标采购、专家指导、月报统计、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在全省率先研究出台《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设计指导性意见(试行)》,严把图纸审核关、材料质量、施工建设关、技术工艺关、监理监督关、验收评审关等“六关”。新昌县推出“一团一牌一碑一网一考核”的“五个一”工作制度,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护工作机制。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全市共整合落实15、2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其中,市财政落实7500万元专门用于市本级的以奖代补。在省补助资金竞争性分配中,新昌县、上虞区进入全省补助资金竞争性分配第1类县(市、区),其中新昌县获全省第7名。全市各级广泛组织开展“千企联千村,合力治污水”专项行动,支持和动员社会力量捐资、捐物、认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捐款超过3、5亿元。

二、坚持建管并重,展现农村社区新风貌

以村庄环境美化为目标,全面惠及和精品培育并重,加快建设和加强管理并举,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打造江南新水乡。一是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在全市村庄环境整治基本实现“轮一遍”的基础上,按照全域覆盖的要求,结合“双清”、“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专项工程,以高速公路、国道沿线、名胜景区、城镇周边为重点,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升村庄整治水平,目前诸暨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国家示范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建立健全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大力推广专业化、社会化保洁机制,积极采用舆论监督、行政问责等手段,深化农村环境整治保洁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如柯桥区从拓展“洁净乡村”竞赛活动、完善“双最”评选办法、启动庭院整洁户评选、区级领导挂职城乡环境“三长制”、加大奖惩力度等方面入手,努力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二是深入开展“四级联创”活动。以美丽乡村先进县、先进乡镇、精品村和美丽农家创建为载体,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年有12个乡镇、16个村成功创建市级美丽乡村先进乡镇、精品村,全市建成各级美丽农家3、9万户。嵊州市围绕建设“和美越乡”,突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建设名人圣地等美丽乡村示范区,成功创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三是有序推进空心村改造。选择村级班子战斗力较强、群众实施改造愿望强、村内空心区成片面积较大且旧房占比高、村集体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且项目能实现资金平衡、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或节余的村开展空心村改造试点。全市当年新启动106个村开展空心村改造试点,累计完成27个村,完成改造面积1300亩,其中退宅还耕250亩,已安置农户近3000户,探索形成了“原地改造”、“土地收储”、“退宅还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改造模式。四是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全市确定了14个市级试点村(其中新昌县、上虞区的4个村被列入省级试点),各试点村因地制宜,在对农村垃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确定了太阳能生态处理、自然堆肥等不同方式进行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诸暨市赵家镇采用沼气生态池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模式,建造完成160立方米的太阳能堆肥仓,可消化解决450人口一年的生活有机垃圾。

三、坚持人文特色,丰富村庄建设新内涵

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历史文化传承弘扬的过程,通过深入系统发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深化和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一是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完成省第二批5个重点村、21个一般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省审评;确定第三批10个市级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培育村。同时加快第一批省级重点村、一般村和第一、二批市级重点培育村的建设。全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程共完成顶瓦修补4、57万平方米,墙体加固3、45万平方米,立面改造16、52万平方米,修复构件2974个,整体拆除不协调建筑2、11万平方米,修复村内古道31、4千米。二是加快农村文化培育建设。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重要载体,按照“五有三型”标准建设,整合行政村现有文化阵地,建设农村文化综合体,全年全市新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73家。同时开展了农村文化礼堂“菜单式”活动,明确了一批法制宣传、科技普及、安全教育、健康知识、文艺活动、礼仪礼节、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活动项目,努力提高农村文化礼堂实效性。推进农家书屋和农村出版物小连锁店建设,新建农村出版物小连锁店6家,累计建成35家。三是开展花卉进村庄试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花卉进村庄活动,倡导在村庄内路旁、树下、广场、隙地、门前、庭院广泛栽花栽果,培育建设一批体现当地文化传统、产业特色的花卉街巷、花卉公园、花卉之家,大力弘扬花卉文化,使种花、爱花、赏花蔚然成风。全市共有31个村开展花卉进村庄活动,10个村创建成首批市级花卉村庄。如柯桥区的王坛镇东村村利用农业产业基地优势,分别以梅花为主要花卉,打造花卉村庄,形成村庄新特色。

四、坚持创业创新,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创新农村体制机制,优化农民创业环境,加快“美村”、“富民”的有机结合,把地域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是培育农村新型业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休闲经济、民宿经济、农事体验、农村电子商务等农村新型业态。市政府专门出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扶持政策,全面实施乡村旅游“1112”工程,计划培育2000家乡村旅游特色经营户(农家乐经营户、越乡民宿、家庭农场)。诸暨市赵家镇依托美丽乡村先进乡镇创建,兴建农村电子商务园区,培育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其中的一家电子商务开业2个月就完成农产品销售200多万元。二是创新土地制度。积极推进以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为主题的柯桥区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创新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实现农村宅基地跨村流转,允许农村宅基地在坚持“一户一宅”、法定面积和接收村同意的前提下,在镇乡域范围内调剂、购置。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登记发证工作的指导意见》,扎实推进全市农房确权登记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建设,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探索物业经营、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多种发展模式,增强持续增收能力,鼓励村集体通过整理、收购、置换等途径,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村级留用地和村庄整理节余土地,建设各类物业项目,使物业成为村集体经济稳定而持续的收入来源。

2021村庄美化总结汇报参考3

荷莲村是务垟办事处下辖的一个行政村,近年来,我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林水相依、绿水相融”的宗旨,带领村民积极开展创建美丽乡村活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了农村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基本情况

鳌江镇荷莲村地处鳌江至平阳104国道中段北侧,村地域总面积780亩,其中耕地面积350亩,山地面积160亩;户数257户,总人口为870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供职于周边企事业单位,人均年总收入达到13575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环境水秀风光。

荷莲村设有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39名。党支部和村委会共有13名(其中聘请5名)成员组成,两委班子结构扎实,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村民团结和睦,勤劳俭朴,村风进步。近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村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森林村庄”、浙江省“春泥计划”实施工作先进村、温州市文明村、温州市“森林村庄”、温州市卫生村、温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温州市“千百工程”村庄整治合格村、温州市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示范点、温州市文化示范村、温州市2009年度村级计生“513”计划创建先进单位、平阳县“十百”工程先进集体、平阳县首届“十大魅力乡村环境优美”奖、平阳县“森林平阳”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二、创建情况

近年来,荷莲村两委会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把创建美丽乡村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实现村级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

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村两委会全体成员十分重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专门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主任任副组长的荷莲村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协调创建工作。在明确创建领导班子后,村两委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会,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和一系列的制度。同时通过村民代表会、党员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工程的目的、意义和目标,组织村民代表到外地的生态村参观考察,通过这些活动,统一了全村群众的思想认识,在全村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形成了干群同创的局面。

(二)建设过程

荷莲村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不断加大村庄建设力度。在创建活动中,荷莲村紧紧抓住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投入资金花大力气进行解决。一是建造全村排污净化工程。荷莲村原有一座生活污水处理池,2011年再投入资金15万元新建一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利用两座污水处理池对全村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拆除所有的露天粪坑,家家户户均埋设排污管道和安装座便缸,彻底解决了乱排污水现象。二是硬化了全村的道路。从2007年开始,我村全面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先后投入100多万对本村环境进行全面整治,改造全村范围内道路,共发展通村公路硬化路面10000平方米,村内次干道硬化路面2400平方米;修缮河堤600米;设置河边安全护拦550米,新建路灯120盏,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三是做好饮用水工程建设。通过自筹资金和上级补助相结合的方式,建设蓄水池,做好管道的更换工作,切实解决村民饮水难的问题。四是加强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对村庄范围内的露天粪坑全部予以拆除,并投入40多万元建造了生态公厕2所,蓄粪池2个,进行覆绿,在全村范围设置85个垃圾箱,配备专门保洁人员负责全村垃圾分类、收集与清运、道路清扫等日常保洁工作,对生活垃圾实现日清日运,保持村容村貌整洁。五是加强村庄绿化建设。近年来我村先后投入了70多万元用于村绿化及公共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在村内主干道旁新建花坛30多只,对村空闲地进行绿化,覆绿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在道路两旁种上花木,对违章建筑拆除地段进行复绿,真正做到见缝插绿、折旧建绿。同时建立一个小型式公园场所、标准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户外体育健身场所等设施,土地得到合理利用。2011年,为了响应县政府“森林平阳”的建设方案,也为了进一步打造“森林荷莲”,我村在塘河河边开展租地种树项目,目前该项工作已基本完成。六是提高村民素质。在加强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荷莲村更把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阵地,充分利用基层党校、村民学校等阵地,对村民开展良好习惯、健康生活的教育,培养他们文明生活的素养;抓教育,利用会议、宣传栏等形式,对村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引导村民改变陈规陋习,移风易俗,从思想上、观念上接受文明生活习惯。保洁制度、长效管理制度上墙,建立健全了全村环境卫生保洁网络,使荷莲村的村庄环境建设步入了一个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共识的行动。

三、美丽乡村创建成效明显

通过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开展,不断抓好软、硬环境的建设,荷莲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今的荷莲村,村域内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健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村民生态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真正成为了宜居宜业新荷莲。

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篇9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对乡风文明创建工作高度重视。一是顶层设计高,把乡风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到全区创建文明城市的蓝子。做到乡风文明创建工作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有效提升了乡风文明创建工作的层次和档次。二是成立了区乡风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乡风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周春华担任,区人大副主任李萍、区政府副区长刘浪涛任副组长,17个区直部门和涉农街道、乡镇行政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林局,由区农林局局长曹福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具体指导、协调、统筹和推进。

(二)完善工作机制。通过层层动员,统筹安排部署,形成了全区各级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全区研究、制定、下发了《雁峰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方案》,明确了全区总的创建时限、任务、标准和要求。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区发改局、区教文体局等17个区级单位又根据自己实际,相应制定了各自实施方案;镇、中心、涉农街道及下属的21个村,更是紧扣全区创建任务,在广泛调研,反复讨论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细则。

(三)扎实开展宣传。全区利用宣传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媒介,广泛开展文明创建宣传;在镇、村主干道出入口大量安装创建宣传牌;街道、镇、村干部全部进村入户,上门宣传;各成员单位也结合部门工作,广泛开展对口宣传。通过宣传工作的深入,通过全区上下紧密联动,全区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已经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群众支持、参与的热情大幅上升。

(四)改善村容村貌。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各村都成立了村级保洁队伍,完善环卫设施,制定日常保洁机制,健全投入机制,全区农村基本见不到陈年成堆垃圾,村道、组道保持了常态化清扫,村民房前屋后都保持了干净、整洁,农资废弃物得到了集中收集和处理,农田、菜园干净、有序;化肥养鱼全面禁止,畜禽废弃物实现无害化处理,农村水质得到较大改善。结合造林绿化工作,在圈外山林、文昌等村完成荒山造林近1000亩,通道绿化和乡村道路绿化34 公里,完成S214两侧、东风村、福龙村乡村道路标准绿化林建设,完成公益村、兴隆村的秀美村庄建设,完成25个村庄绿化示范点建设。

(五)组织文化活动。各村都组织开展了“五好家庭”、“文明卫生户”评选活动,充分发挥示范户的引领带头作用;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倡导村民移风易俗;引导村民组建腰鼓队、龙狮队、合唱队等组织,开展各类文娱健身活动;同时不定期组织开展乒乓球赛、赛等群众乐于参加的比赛活动,丰富农民业余生活;文昌村的“颐和山水”连续两年举办“千叟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抓好敬老院、村级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建设,高标准建设了公益、兴隆、文昌村村部,新建村民娱乐健身场所15个,为村民开展文体活动提供硬件设施保障。

二、存在问题

我区农村地处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多,文明创建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在乡风文明建设推进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城郊结合部的土地边脚余料、如一些零散的未征小地块最容易成为垃圾倾倒地,成为创建工作的死角。二是城市周边,特别是企业、厂矿、已征地块、社区相互之间的交汇处,存在管理职权不清的情况,容易成为创建工作的管理死角和盲区。三是短期发展与长远规划相冲突,一些村当前创建的成果,随着城市化的推进,3-5年后又要拆迁。

三、工作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我区是农业小区,农村投入资金少,加上区级财政紧张,建议市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出台相关的资金扶持政策。带动、推动、促进我区乡风文明创建工作,形成市、区、乡(镇)、村、民五位一体,五方投入,五指成拳的创建模式。

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篇10

**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始建于1891年,现辖七区五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人口731.12万,其中农村人口472.12万。**是中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中心城市、计划单列城市,是以外贸港口、品牌企业、海洋科研、风景旅游为主要特色的城市,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的承办城市。2008年**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城市中国”系列活动中,荣获“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央和山东省的正确领导下,**在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构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框架,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进程中,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强化资源节约,珍惜大自然赋予的秀美风貌和独特环境资源,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城市,努力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在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63亿元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和改善,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31天,优良率达90.7%;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9.76%。**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城市面貌、生态环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初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在成为最具投资吸引力、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城市之一。在城市发展的带动下,农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80元,同比增长12.1%。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为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自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启动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以来,我市政府和群众热烈响应,积极参与。在省环保局的认真指导和市、县级市两级环保部门的精心组织下,通过三年多艰苦努力,我市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胶南市隐珠镇、铁山镇、胶州市李哥庄镇、平度市南村镇4个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8个镇获得省级环境优美镇称号。17个镇完成了环境规划的编制和批复工作。创建活动推动了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镇经济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美化了村容镇貌,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增强了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了乡镇生态文明水平,推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市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三年来的创建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争先创优,努力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诚信、博大、和谐、卓越”是**的城市精神,也是做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的精神动力。多年来,我市在城市环境建设和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但是广大农村还面临着饮用水源保护、村镇环境脏乱差、污水集中处理率低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全市有400多万人生活在农村,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400万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城市300多万人的生活质量。认真解决好农村环境问题就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为此,我市各级领导对创建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结合生态省、生态市建设的战略部署,把创建活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农村环保工作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大战略来抓。在工作中,不仅做到“六有”,即有组织、有计划、有制度、有方案、有检查、有总结,而且努力做到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责任落实三到位,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把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提升到建设生态市基础的高度。按照生态市建设标准,把环境优美乡镇创建任务纳入了《**生态市建设规划》之中,提出到2010年实现80%的乡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的目标。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逐步推进。二是把创建工作纳入了各级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和重要领导的工作日程。每年度各市政府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对本年度的创建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监督和检查。三是把创建工作纳入了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和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完善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标准。四是普遍建立了创建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责任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专门班子全力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五是基础工作常抓不懈、抓牢抓实。抓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强化宣传,把创建意义和任务渗透到社会各领域,提高创建热情,增强创建工作的主动性。抓培训,除组织有关乡镇参加总局举办的培训班外,还分级组织培训班,培训环境规划、创建标准、程序等有关内容。对乡镇分管领导和有关人员坚持年年培训,批批过关。抓指导,各级环保部门为推动创建工作的正常开展,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调、耐心指导、认真把关;形成了政府、群众齐心合力、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二、典型示范,推动创建工作全面开展

全市84个镇分布在五个县级市。每个镇的自然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别很大,生态环境意识和创建积极性也不同。创建工作具有自愿性,要根据乡镇的条件和认知程度由乡镇自主决定,不能强迫。为全面开展创建工作,我们确定了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创建思路。除强化宣传发动外,要抓出典型,依靠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打开工作局面。我们把前期创建的重点放在全市13个重点镇上。13个重点镇均匀地分布在五个市,重点镇的共同特点是: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领导班子对创建活动认识到位,创建积极性高。到2008年底,全市13个重点镇全部完成了环境规划的编制和批复工作,其中3个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5个镇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环境优美乡镇占重点镇的61%。目前这些环境优美乡镇已经成为其他镇学习的榜样,一些乡镇主动组织镇、村领导干部到环境优美乡镇参观学习。在第一批重点镇的示范带动下,全市创建工作蓬勃开展,2008年我市计划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个以上,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0个以上,重点镇将100%达到环境优美乡镇标准。

三、科学规划,精心构筑美好家园

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是提高农村环保工作水平,促进农村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的有效载体。为达到创建目的,我们始终坚持环境规划高起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标,以解决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立足于本地实际,确保所制定的环境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达性。在编制环境规划工作中,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做好规划间的结合和协调工作。目前我市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新一轮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正在进行,重点镇在2002年就已经全部结束,其他镇正在进行。为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把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贯穿到社会发展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编制环境规划时,主动与城镇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相结合,优化调整城市区域和经济布局,合理确定生态功能,突出生态特色。二是做好环境规划论证工作。邀请专家对编制的环境规划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审查,重点论证环境问题是否找全找准、重点是否突出、解决方案是否切实可行、与城镇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是否衔接,提出修改意见,完善规划内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环境规划论证程序,使环境规划的论证工作不断程序化。镇主要领导干部通过参加规划的编制和论证,对全镇的环境资源状况、存在的环境问题、需要特别注意防范的环境事项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用生态保护意识综合决策各项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突出重点,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的过程不仅是获取荣誉称号的过程,而且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加快发展、提高镇域综合竞争力的过程。各创建镇坚持以人为本、务求实效的原则,依据环境规划,对照各项创建标准,在创建工作中把严重影响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影响未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为重点来抓。结合实际,统筹安排、综合实施了“五大”工程。一是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拥有优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城镇的最大魅力所在。在环境优美创建工作中各镇首先抓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了垃圾问题、污水和大气污染问题,坚决打击违法行为,杜绝了脏乱差现象。并把经营城市的理念运用到小城镇建设当中,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和城区管理队伍,使镇容镇貌保持优美宜人。二是实施环境绿化美化工程。因地制宜地狠抓村镇绿化、封山育林、通道造林和荒山绿化。建设了珠山、镜台山等森林公园,城区基本实现了沿河绿化成带、公园小区绿化成片、街道绿化成网、庭院绿化点缀的绿化格局。城区绿化覆盖率、镇居民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均超过创建指标的要求。三是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按照突出重点、解决热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的思路,在道路建设、河道整治、电网改造、集中供热、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清运、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加大投融资的力度,完善城镇功能,提升了城镇的吸纳力和承载力。四是实施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程。改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林吃林为靠山养山、靠水养水、靠林养林,加强山、林、水的保护,有效保护了自然资源。开山采石、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整治。五是实施生态产业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降低消耗,减少污染,集约利用,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胶南隐珠镇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培育起手推车和橡胶轮胎两大产业集群,其中手推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0%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