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改工程施工方案十篇

时间:2024-01-09 17:45:13

电改工程施工方案

电改工程施工方案篇1

1 一般技术方案

在电网建设工程中,变电所增容升压等改造工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建部分施工,一般先进行土建基础施工,然后进行电气安装;第二阶段为改造部分施工,需要停电后方可进行,一般先拆除原有的电气设备,再由土建根据新设备情况进行拆除或改造,最后完成改造部分新设备的安装。

2  本次方案设计

2.1 德胜变原状

德胜变原为35kV电压等级变电所,其规模如下:(1)原有主变为SZ9-16000/35三相油浸式有载调压变压器,电压为35±3×2.5%/10.5kV;(2)35kV进线1回,采用中置式手车开关柜,额定电流1600A,开断能力为25kA;(3)10kV出线6回,采用中置式手车开关柜,额定电流630A,开断能力为20kA;(4)本所北侧为预留的110kV场地,中间为主变场地,南侧为配电生产综合楼,电容器场地设在综合楼底层东侧,进所道路由变电所西北侧接入。

2.2 改造内容

经项目批复建设规模如下:(1)本期升压扩建新增的110kV主变压器及110kV配电装置布置于户外前期预留位置;原35kV主变压器予以拆除;(2)将原一层10kV开关柜、电容器、接地变拆除,并将隔墙拆除,改造为新的10kV开关室;(3)将原配电楼二层的35kV开关柜拆除,将此开关室改造为电容器室;(4)主控保护室地坪进行改造;(5)10kV配电装置、保护及通信系统全部更新。

2.3 方案设计

为提高项目进度、缩短施工周期,我们协调好各工序的衔接,合理安排交叉作业,对拆除顺序及施工方法进行优化,得出了以下方案:(1)户外本期新建的#2主变、110配电装置土建施工;(2)户内本期新增电容器组、10kV开关柜Ⅰ基础施工;(3)#2主变、110配电装置电气安装;(4)停运#1主变、35kV、10kV配电装置,10kV出线在外部搭接进行负荷转供;(5)拆除#1主变、35kV、10kV配电装置及保护装置;(6)户内电容器组安装;(7)户内未施工部分地坪根据设备要求作适当改造,破坏的户内地坪原状恢复;(8)户内新配电装置进行安装;(9)10kV出线外部线路恢复,全所改造完成。

2.4 改造后现状

经本次增容升压,德胜变改造后规模如下:

(1)新增主变压器采用SZ11-80000/110低损耗三相三圈有载调压自冷一体式油浸变压器,电压为110±8×1.25%/10.5kV,容量比80/80MVA,远景规模2×80MVA;

(2)新建110kV出线回路数2回,采用常规敞开式设备;断路器选用SF6单柱式单断口,弹簧机构三相联动操作型式,额定电流2000A,开断能力为31.5kA;隔离开关采用双柱水平旋转式,主刀配置电动操作机构、地刀手动,额定电流1250A,动、热稳定电流/持续时间为31.5kA/4s;电流互感器采用单相油浸倒立式;电压互感器采用电容式,远景2回;

(3)10kV侧改造后本期出线12回,采用中置式真空开关柜,内配真空断路器,额定电流2500A(主变、分段),开断能力25kA。远景24回;

(4)无功补偿方面配置了3组10kV电容器,容量为3×6000kVar。

3变电所土建与电气施工的方案设计

我们结合一般技术方案对德胜变升压工程进行综合分析:(1)户外新建阶段,110kV配电装置、主变基础施工及设备安装,不涉及停电施工;(2)户内改造阶段,先拆除原有电气设备,再进行土建的拆除与改造,最后进行10kV新配电装置安装,期间全所停电,10kV出线负荷需转供。

为提高项目施工进度、保障工程施工的有续衔接,我们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熟悉设计图纸所含括的具体工作内容,对变电所进行了实地勘察,重点为涉及停电的户内施工部分。

我们注意到现场有2项可利用为优化方案的条件:(1)本期的电容器室为原配电楼二层的35kV开关柜拆除后改造而来,但本期新增的电容器组邻近现有的35kV开关柜而未与其位置重叠;(2)本期新增10kV开关柜西侧的13个柜子(以下称10kV开关柜Ⅰ)基础为现有的资料室。该两部分土建拆除、改造施工可不涉及停电,即户内部分土建施工可提前至原电气设备拆除前进行。

从而,我们以全所停电、原电气设备拆除为界,将户内施工分为两个阶段,并结合土建基础保养期满即可开始部分电气安装的特点,对一般技术方案进行了细化、调整。并根据优化方案调整了土建拆除顺序:(1)综合配电楼中改造范围与运行设备位置未重叠的一层西半部隔墙、地坪及二层东半部隔墙部分,拆除改造工作在户外施工结束而电气设备仍在运行的情况下进行;(2)综合配电楼中其余涉及运行设备基础的部分,在全所停电、电气设备拆除后进行。

4 措施保证

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1)工期保证措施:集中技术含量大且专业技术优势的实体,为最终实现工期、质量目标提供保障;合理安排先后工序、平行工序、交叉工序;运用P3及EXP软件管理系统对工程进行全方面有效控制和管理;加强业主和监理的协调与监督作用,平衡好建设过程中各施工关系;定期召开例会,及时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工程顺利推进。

(2)安全保证措施:认真实际地编制、落实安全施工方案,指出每一项作业主要危险点和防范措施;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安全防护标准,配备安全防护用品;做好安全防范,在带电设备附近等需提示、警告、禁止的场所布置醒目的标志牌;加强电土配合,避开交叉作业可能造成的相互伤害,重点控制电土配合过程中立体交叉物体打击、土建预留孔洞、各种电动工具施工用电安全、现场消防等安全难点。

(3)文明施工措施:加强现场文明布置,防止土建施工过程中扬尘等污染对运行设备产生影响;注重文明施工,防止土建施工机械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害。

5 效益与结论

电改工程施工方案篇2

关键词:农网改造; 档案管理;分析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一、农网改造工程档案的重要性

农网改造工程档案是农网改造工程管理水平的真实记载,又是鉴定农网改造工程质量、界定相关责任的重要依据。电力系统输变电走廊青赔工作量繁重,有效保存35kV及以上的农网输变电工程档案可为日后农网输变电设施运行维护过程中处理纠纷问题提供依据,降低农网输变电运行成本。如某地市供电公司对110kV增安Ⅱ路等线路超高林木进行砍伐,沿线有关乡村要求补偿,抢夺施工队伍的工具,阻挠正常施工。该公司档案管理部门及时提供了整套完整的当年的有关协议、征地文件材料,为合法进行线路走廊砍伐提供证据,直接为公司避免经济损失8万元整,有效降低了线路运行成本,保障线路安全可靠运行。

农网改造工程档案是工程竣工后设备运行管理、电网长远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料。10kV农网改造工程竣工投入运行后,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配变、导线、杆塔基础设备、设施将面临着被盗、自然灾害等问题。此时,配变、导线等设备日常的运行情况的记录及原有工程施工的档案记录都为其提供依据。如:2012年3月,某地市供电公司供电所人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曹远鸬鹚坪自然村变压器二台被盗,严重影响农村安全稳定供电。利用档案室中其工程材料清单,核对被盗变压器的规格,马上对那些被盗的变压器进行备料、安装,确保农村安全供电。这同时给公安机关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证据,并经法院认定采纳。犯罪分子因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以破坏电力设备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如:2011年8月,某地市供电公司因线路遭雷击,葛州村养路班10kV西葛线43#~45#杆断线,严重威胁线路安全运行。档案部门及时提供相关的杆塔组装图,确保了线路抢修顺利开展。

二、农网改造工程档案的特点

农网改造工程档案是农网改造工程立项、设计、物质、施工、竣工验收等整个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真实记载,是鉴定其工程质量、界定相关责任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竣工后设备运行管理、电网长远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料。由于农网改造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内外部协作关系复杂,且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都是由不同的单位或部门来实施的,这就在客观和主观上都大大增加了工程档案建立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点多面广,增加了档案管理难度。农网改造工程投资大、范围广、项目多,施工队人员少,工期紧。如某年度10kV农网改造工程总投资5176万元,共有54个项目,建设地点分散在9个乡镇村54个点,施工队人员少,工期紧。较多、较分散的建设地点在带来施工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难度。

2工程青赔工作推进困难,给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国家普法工作的逐步深入,公民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也逐步增强,许多地方出现了维权过度的现象,客观上增加了电力工程的青赔工作难度,特别是对点多面广的农网改造工程的影响更大。面对青赔工作推进困难的局面,如何加强档案管理,如何快捷高效地运用有效的档案管理信息,服务农网改造工程建设,是摆在广大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3工程时间跨度大,客观上加大了档案管理工作难度。虽然农网改造工程大多是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但35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长,从工程可行性研究、立项、图纸设计、工程施工、施工过程的青赔、三级验收、到最后竣工验收投运,一般要跨越一两年时间。这给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带来很大不便,容易造成资料的散失,客观上加大了农网改造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农网改造工程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 由于农网改造工程大多是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形成的档案资料,与35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有较大区别,而《供电企业档案分类表》对10kV及以下配电网归档范围没有较详细地说明,因此农网改造工程档案在系统归档、有效保管和开发利用方面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

2对收集整理的农网改造档案资料的意义认识不足。有些单位"档案法"的贯彻落实没有到基层,基层抓档案工作的力度不够,特别是供电所这一级。

3农网改造工程10千伏以下施工队,由于人员少忙于施工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农网改造工程资料的整理;有的整理没有合乎规范化的要求,填写资料不统一、不规范,字迹潦草、模糊不清;有的施工队缺少能填写资料的人员;还有的工程已经完成,但资料还不知如何整理,最后使整理的资料与实际产生误差,有的数据是经验数据,有的数据是复印件,作为需要长期保存的档案资料而言,这些都是极不规范的。

施工队的资料整理人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档案管理知识,对档案的范畴模糊不清,分不清档案与资料之间的界限。特别是35千伏以上工程形成的档案,对以后的工作利用和查考价值很高,但由于对形成档案的单位没有做统一的安排布置,在工程竣工时,科技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难度很大。

四、提高农网改造工程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积极主动宣传、协调、配合,争取得到领导的支持和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早期参与,主动服务和协调配合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与保障。必须成立各级农网改造档案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一把手担任,成员包括档案室主任、兼职档案管理员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形成自上而下的档案管理网络;配备计算机、复印机等现代化设备及大量的档案用品,为档案工作提供有力保证;公司领导要经常强调和过问档案工作,及时协调档案收集、移交、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抓住档案管理特点,把档案管理渗透到工程管理的全过程。农网改造工程包括110kV和35kV输变电工程、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自动化工程、县级城网改造等各类工程。农网建设与改造档案资料,指凡是列入农网建设与改造规划的所有项目,从前期项目提出,到建成投产全过程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全部资料文件。所有资料又可分为规章制度、工程管理资料、单项工程资料等,推行"分级管理、分系操作、分段形成、分类归档"档案管理模式。分级管理就是农网改造档案实行省、市、县"三级管理",分系操作就是农网改造涉及到的设计、施工、监理、财务、安监、审计、档案、物资供应、工程管理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单位),按其承担职责提交符合管理标准的资料、文件。分段形成就是农网改造工程资料经过前期准备、施工管理、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形成,资料整编的套数、深度、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和项目法人的相关要求。分类归档就是将农网改造资料归纳为110kV和35kV输变电工程、自动化工程(包括县级自动化、配电自动化、MIS、远程抄表系统)、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县级城网改造、农民集资收费、施工安全管理、工程竣工验收申报材料、工程竣工后评估八类。其中输变电工程、自动化工程,按单项工程项目立卷归档,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实行单项工程与综合打捆资料相结合的方式立卷归档;农民集资费用管理台帐、施工安全管理资料按综合打捆方式立卷,并分别由农电、安监部门或施工单位管理保存。

(三)整章建制、落实责任。要制定《城乡电网建设改造档案资料管理规定》,编制《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资料管理标准》、《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资料管理样本》。通过制订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归档范围、归档要求及相关责任,对重要档案资料的状况及其流向实行档案专业人员追踪管理,使档案的收集、整理、流向、归档有章可循,做到组织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任务落实,形成各级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实施动态管理、讲求考核实效。农网改造档案管理贯穿于工程全过程,工程的管理、设计、施工和监理人员对农网工程的情况更为了解,大量的资料产生于他们手中,而且他们还是今后利用档案的主体,完整、规范的档案是农网改造工程建设者和档案管理人员共同创造的结果。因此,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在工程进展的每个阶段,对形成的原始资料先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原始资料形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工程及档案管理人员根据农网改造工程的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验收活动,在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时,同时检查原始资料或记载的管理情况;在对工程质量进行评比时,同时评定工程档案的质量;对工程档案管理不规范、问题严重的单位及时进行通报批评。这种事前介入、事中监管、事后考核的动态管理模式,既可以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责任,又有利于档案管理人员的指导和监督。

(五)突出管理重点,确保档案资料完备。为实现工程档案管理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在农网改造工程档案管理过程中,应突出管理重点,积累政策文件。对在农网改造进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在工程实施中出台的宣传发动、投资管理、集资收费、税收交费、青苗赔偿、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工程审计等方面管理政策或文件,要进行重点收集,并要求各级人员认真学习贯彻,使文件精神得到落实。

农网改造工程为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新天地,“跳出档案看档案”就是要在农网改造的历史大背景中审视档案所发挥的作用,使档案的资源优势和整体效应得以充分体现。在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档案管理方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许多工作都在探索中。即使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进一步推进农网改造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电改工程施工方案篇3

关 键 词:地铁工程 地下管线 改迁方案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underground pipeline changed move treatment options in the rail transit project.Key words: subway; underground pipeline; changed move treatment options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一半施工周期比较长、而且投资规模比较大、其影响面也相对较广的综合项目,由于线路一般都是沿街道进行相关的工程铺设,其经过的地区都是设在人流密集的城市建成区。而现行的市政管道是城市的“生命线”,包括给电力管线、排水管线以及电信和燃气等管线,与人民生活以及城市生产息息相关。地铁车站、区间等工点,施工期间对开挖范围内的市政管线造成影响,因为一般采用明挖施工,。且因而在建设期间,对城市的交通、环境及市政管道的影响较大。除此以外,不少地铁车站的覆土通常为5米左右,这样一来,对于很多排水污水等埋深比较大的管道来说,影响也是相当明显的。

二、轨道交通管线处理方案概述

2.1轨道交通工程地下管线处理方案的分类

第一种是采用悬吊方案来处理地下管线,施工回填时恢复原状,而在施工过程中原地悬吊主要,并且要对地下管线作必要的处理后。

第二种方式是采用临迁方案来处理地下管线,也就是临时性迁至不影响施工的结构外位置,这个工程会将位于地铁结构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开始实施,待地铁结构回填时再迁回原位。

第三种就是采用永迁方案来处理地下管线,也就是一次性迁至地铁结构外规划位置后不再回迁,这项工程必须事前规划好相关的处理方案。

三、城市轨道交通管线改迁工程的措施

3.1工程周边主要电力照明管线迁改措施

1、改迁管线规格密切结合规划和近期建设工程,充分保证地铁工程建成后以及建设过程中电力线路的可靠运行、安全。

2、保障电力用户供电连续性及可靠性,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保持原有电力网络结构不变,减少施工对用户的影响,尽量避免多次迁改。

3、施工期间可以不使用的管道,临时拆除,这是因为因地铁施工影响需要改迁,要避免重复施工,地铁施工竣工后恢复。

4、减少工程投资,对于不影响地铁施工的电缆要悬吊保护以及原位支托,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采用绝缘扣管保护。

3.2工程周边给排水管道迁改措施

1、与主体工程施工组织充分协调,并且在此过程中要充分根据周边现状及交通疏解方案情况,合理选择倒边施工方式进行临时管线迁移;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对施工范围内处理横跨地铁基坑的管道,首先考虑的就是不影响地铁施工的管线可采用悬吊保护等方式处置。

2、给排水管线的迁改设计主要从如何保证排水顺畅和供水安全、如何维护施工期间管道的使用方便、如何才能更好的避免地铁施工对现状给排水管道系统的破坏等几个方面方面来综合考虑迁改方法。

3、根据地铁工程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工程施工进度的紧凑性,一般来说永久给水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而普通的临时给水管道一般采用便于施工的PE给水管或者是焊接钢管。

4、污水管道以及雨水管道一般埋深较大,施工的时候需根据周边建筑物和现状管道的情况适当考虑钢板桩支护措施。

5、在市政道路下或交通疏解临时道路下的新设计雨、污水管道一般以石粉渣回填,以缩短工期、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3.3轨道交通工程燃气管线的迁改措施

1、在开挖范围周边新建燃气管道以保证管网供气,而原有的现状燃气管在开挖范围内的全部废除。

2、应该严格按照现行国家有关规程、规范的规定来处理和施工燃气管道与其他管线、建筑物的间距满足。

3、新建燃气管道与现状钢管采用钢塑过渡接驳,并且都采用聚乙烯燃气管。

4、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多次迁改,尽量一次改迁到位。

四、苏州轨道交通工程关于管线迁改与保护的探索

4.1、提前实施局部围护,保证基坑封闭,即在管线迁改需要跨越的结构部分的围护先予实施,同时一并考虑管线在基坑时的支撑方案。如在1号线金枫路站Ⅳ号出入口时,先实施了钻孔桩,并采用Ф1400的钢管跨越出入口,避免该深水管的二次迁改,同时避免在夏季高峰新区自来水公司大面积停水。再如在2号线劳动路站施工时,先在劳动路上实施了两幅地墙和支撑桩,再实施电缆沟施工,将220KV的电缆在其通电前及永久到位,节约工程投资上千万,也避免受停电计划影响而制约工期。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操作办法,但也存在制约因素。一般情况下,中标单位刚刚进场,设备、器械不可能及时到位,且附属结构方案也不可能立即稳定,造成提前方案难以成行。如果是比较重要的、核心的管线,建议在设计初期即给予高度重视,在初步设计阶段即稳定方案,保证迁改一步到位。

4.2、优先考虑重点管线特别是优先把握供电管线。当前社会,国家电网担负着各行各业能源需要的重任。供电公司作为国有特大型垄断企业,体制机制非常严密,管理流程非常复杂,在施工中应尽可能少动电力管线。即使费用高一点也应一次性绕出施工范围,如果实在无法绕开,可在跨越结构时蚕区电缆沟的形式。电缆沟下的围护可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小钢梁及降水井的方式,保证开挖不塌方不漏水。采用电缆沟是为了保护电缆相对较松弛,可以少量移动,为高压旋喷桩施工提供位置。对于跨径较小的基坑,可以直接悬吊电缆沟;对于对于跨径较大的基坑,可以破除沟槽,悬吊电缆。如1号线星明街站Ⅲ号出入口跨径约9米,采用了悬吊电缆沟的方案;仓街站外挂跨径约30米的基坑采取了悬吊110KV电缆的形式,上述两站点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有两点细节值得重视:第一若要悬吊电缆沟,沟的底板能够适当配筋;第二因电缆运行中会产生振动,电缆接头应避免设置在结构中,防止悬吊过程中出现脱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管线迁改概念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研究阶段,如果能在主体和附属结构之间统筹兼顾,抓住重点管线和重点部位,充分结合现场地形,比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B50289-9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S].

电改工程施工方案篇4

关键词:干粉降阻剂;电解离子地极;降低接地电阻;工程实例

中图分类号:TM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5-0000-02

Polar Electrolytic Method to Reduce the Transformation of Grounding Resistance Construction Cases

Guo Zhiyun

(Yiyang,Hunan Electric Power Company Ziyang Power Supply Bureau,Yiyang413000,China)

Abstract:All of the mine substation grounding system works mainly by the level ground outside the body (galvanized flat iron or galvanized round steel) supporting the vertical grounding (galvanized angle) formed,poor geological conditions,soil resistivity coefficient bad place to be laid in the ground around the body reducing agent to reduce the soil resistivity,the current is more commonly used dry powder type III,chemical reduction agent,the effect is good but less stable,and easy on the soil there is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ollution.Domestic R & D and use a technique called DK-AG polar electrolysis,which is based on "electrolytic ion ground array" of the patented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foreign other advanta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lar electrolysis of a reduction in resistance products.The product reduction in resistance,high stability,low investment,and pollution.Electrolysis using DK-AG on the pole substation to 220kV ××2 network for the first transformation,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plan to reduce to net area 2500 m²,save 55.82% investment,construction period by a month and a half to 7 days.

Keywords:Dry powder reduction agent;Electrolytic ion of the earth;Reduce the grounding resistance;Projects

220kV××变电所工程竣工投产前,实测变电所地网面积为9900m2,接地网接地电阻为1.7Ω,没有达到设计0.5Ω的要求。

一、地网第一次改造

针对实测接地网接地电阻值未达到设计电阻要求的情况,××供电公司召集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召开工程现场协调会,经与会商讨设计院与施工单位共同决定在变电所西边二期工程预留区域扩大地网面积4000m2,以降低地网的接地电阻。施工完成后,实测地网的接地电阻为0.94Ω,与设计要求值0.5Ω仍相差较大。

二、地网第二次改造

为进一步降低变电所地网的接地电阻,设计单位提出了第二次改造方案――在变电所南侧围墙外征地线内再扩大地网面积4000m2,再打16-20根30m长的垂直接地棒。该方案预算投资35万元,工期1个半月。但由于该变电所定点供电单位急于扩大生产急需早日供电,不同意再延长工期,从而否定第二次改造地网的方案。

为使220kV××变电所工程地网的接地电阻早日满足设计要求的0.5Ω,尽快早日供电,定点供电单位最终同意采用施工单位提出的采用DK―AG电解地极降低变电所地网接地电阻的方案。

三、DK―AG电解地极改造方案

本方案的要点是在变电所主地网南边扩大地网,该地网以环形为主体,中间只需设2条分流水平地极。在环线外侧埋设13套(共39根)电解地极,每组电解地极的连接点处敷设2根长2m的垂直接地极(材料为∠50×50×5镀锌角钢);预计共扩大地网面积1500m2。若施工后接地电阻达不到0.5Ω,再在环形地网边缘向外敷设放射线接地扁钢,并加电解地极。

本方案的施工期预定为7天。改造地网工程费15.46万元。

由于本电解地极改造地网方案有两大优点:(1)施工从原方案的1半个月减少为7天。(2)工程费用由35万元降至15.46万元,节约投资55.82%。

(一)工程材料预算

地网改造工程主要材料预算如表1。

(二)地网接地电阻测量

电解地极改造地网工程5天完成,比计划提前了2天。工程验收时邀请了防雷安全技术检测检验中心和电力试验研究所共同测量检测接地地网电阻的达标情况。

测试方法:标准电流电压表法。

测试仪器:ZC-8型测量仪(接地摇表),附件有:接地探测针两支,导线三条(5m长一条用于接地极,20m长一条用于电位探测针,40m长一条用于电流探测针)。

测试标准:DLA75-92《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测量导则》和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测量时采取了消除地中杂散电流干扰的措施:(1)倒相法:(2)加大注入电流至9A。

电流极长度1800m,电压极从900-1300m共测5个点。

对防雷接地装置进行接地电阻测试时,先将需要测试的接地连接线与引下线连接卡上的断接卡子紧固螺栓拧开,然后进行连接测试。测试接地电阻线路时将电位探测针和电流探测针依直线彼此相距20m插入地下,电位探测针应插于接地极和电流探测针之间,用专用导线分别将三点联于仪表相应的端钮上。

测量结果列入表2。

从表2可知,当注入电流为9时,地中杂散电流引起的杂散电压U230=1.62-1.74V。

表2中,每次测量时的接地电阻按下式求出:Rg=U23/Ig

其中U23={0.5[(U23+)2+(U23-)2]-U2302}1/2………………(1)

式中U23―测量的电压,单位伏特(V),带有+、-符号的为采用倒相法测量的正、反向电压;

Ig―测量时注入的电流,单位安培(A);

Rg―接地电阻,单位欧姆(Ω)。

从表2可见,D为零电位点,故取Rg=0.48Ω。

从而得出结论:该220kV变电所地网改造的接地电阻值为0.48Ω,完全达到了设计值0.5Ω的要求。

四、原方案与电解地极改造方案比较

电解地极改造方案是在充分考虑了设计和施工单位提出的第2次改造方案的基础上制定的。

因变电所主地网面9900m2,第1次扩大地网面积4000m2,若按设计和安装单位的第2次改造地网方案再扩大地网面积4000m2,则地网面积为17900m2。

设计院测量的土壤电阻率ρ为314Ω•m,则S=17900m2时,地网的接地电阻由(2)式计算可得0.516Ω。

R=0.5ρ ………………………………………(2)

S1/2

以上估算值没有计入深钻垂直地极的影响。很明显,当计入深钻垂直地极的降阻作用时,设计和安装单位所提出的第2次改造地网的方案,是可习惯内行的。但该方案的要点是扩大了地网面积4000m2,投资35万元,工期一个半月。而本工程电解地极改造方案的要点是扩大地网面积1500m2,投资15.46万元,其中直接材料费10.64万元,施工及辅材料费4.82万元,工期7天。显然电解地极改造方案比前方案无论从工期或造价上来考虑都相对要更好的。

五、几点体会

工程实践证明,用电解地极降低变电所地网接地电阻,具有以下优点:(1)占地面积少,可减少挖沟土方量,降低成本,节约投资。(2)施工简单、方便,施工期短。(3)可减少钢材消耗,无毒,不污染环境。(4)电解地极降阻效果好,性能稳定。本案中海螺水泥厂220kV变电所工程地网接地电阻改造成功,竣工验收时测得地网接地电阻为0.48Ω,一年后复测接地电阻0.46Ω,表明降阻稳定性好。

参考文献:

[1]220kV××变电所工程全所防雷接地施工图(B2201S-D0009)

[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中国计划出版社

电改工程施工方案篇5

关键词:站场;改造;施工方案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铁路既有线站场改造一般是在运输不中断、时间紧、任务重、场地有限和临近既有线施工的情况下进行,同时涉及路基、桥涵、地道等多个专业施工,各工序立体交叉作业,尤其是在站场更换道岔、封锁股道时需要电务部门、铁路各设备接管单位密切合作,组织协调难度和安全风险压力巨大。为此,在既有线站场改造施工前,需制定周密的施工方案,做好现场调查,充分采纳运输部门的合理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过渡方案,确保站场改造优质、安全、高效完成。

一、现场调查

既有站场改造除按照一般工程要求的内容进行调查外,重点对站场范围内既有行车设施、设备、车站的运输组织情况进行调查。充分的现场调查是编制施工方案的基础保障。主要内容包括:

1 站场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条件、水源、电源、燃料等可利用情况和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

2 既有工务设施情况。对照施工图核对站场股道、道岔(类型、开向)、轨道类型、轨枕型号、道床厚度、道砟等级、接头类型、线路有效长度、线间距、站场平纵断面等是否与施工图设计一致。

3 既有电务设施情况。对照施工图核对信号联锁、轨道闭塞方式;信号设备规格、型号、位置;室内外电缆进路、设备空间、容量等是否与施工图设计一致。

4 现有运输组织情况。现有车站列车对数、列车运行间隔、股道利用率、咽喉区行车密度、车站客流量、货运流量、车站接发车能力富余情况等。

5 地下管线调查。给排水、电力、通信、信号等地下管线的数量、路径及走向。

二、方案编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 明确施工总体目标。包括安全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环保目标、文明施工等,围绕目标研究制定施工方案。

2 明确施工步骤和顺序。根据施工图和现场调查情况,经过反复的方案研究比选,在充分征求运输、客运、车务(车站)、工务、电务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详细实施步骤,明确各专业施工内容、施工顺序,以及各专业间的配合和接口关系,同时编制站场改造分步实施示意图。

3 明确主要阶段工期安排,分解细化各专业工程施工工期,落实相关资源。

4 编制总体施工方案以及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方法、设备、施工顺序及流水施工的组织。

5 结合现场情况合理设置大型临时工程。合理布置施工便道、搅拌站、钢筋(钢构)加工场、施工用水用电、生产生活房屋,提高施工作业效率。大临规划须经监理和建设单位审批后方可实施。

6 在保证运输和既有设备安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永临结合,减少工程投资,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过渡方案,尤其是对信号过渡,要尽可能一步到位,尽可能减少对联锁软件的修改。

7 合理安排资源配置。主要包括:劳动力配置计划、主要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工机具配置计划等,资源的配置要根据施工方案来安排,同时要满足进度目标的要求。

8 制定组织和技术保障措施。包括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境、文明施工、文物保护、冬雨季等施工保障措施。

三、施工阶段划分

1 施工阶段。该阶段不改变原有站场信号联锁关系及设备,基本与运输不发生干扰。

2 过渡施工阶段。该阶段是在运输组织可调整范围内对原站场进行局部改动,需要信号、电力、接触网等专业配合做好施工过渡。

3 大封锁施工阶段。该阶段需停用信号联锁设备,施工对运输的影响最大,也是工务与电务配合施工的关键阶段。

4 开通后收尾阶段。启动新的联锁关系后,在新站场基本成型的条件下完成剩余收尾工程,最终竣工交付设备接管单位。

四、过渡方案

营业线上施工,保障安全是第一要务,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过渡方案尤为重要,必须高度重视。制定过渡方案的主要原则有:一是在完成工程后,首先进行增加股道、道岔、信号电缆敷设和设备安装等施工;二是在不改变信号联锁和线路的情况下,安排下部工程施工,为后续施工创造条件;三是按照“由外向内、先站线后正线、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安排施工过渡;四是施工过渡要兼顾相关专业的配合,当工务过渡与电务过渡发生冲突时,以电务过渡为主;五是施工过渡方案,应充分采纳运输部门的意见。

五、组织、技术措施

1 标准化管理措施。建立以建设单位、参建单位为实施主体,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为基本内涵,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和工作流程为主要依据,以机械化、工厂化、信息化、专业化为支撑手段,建立标准化站场改造运行体制,确保实现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目标。

2 协调配合机制。建立高效的协调配合机制,是确保站场改造顺利进行的重要组织保障。方案中应明确建立由建设单位、设计、施工、监理、运营设备管理单位、车站各方共同参与的站场改造协调配合机制,及时研究、决策、计划、组织、协调解决站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站改高效进行。

3 严格落实开工条件。严格施工图审核、现场调查、线路复测、技术交底、人员培训等开工条件,设置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安全员,签订安全协议等,在开工建设前全部落实到位。

4 落实外部支撑条件。施工前应完成征地拆迁、三电迁改、道路立交协议等影响工程推进的外部支撑因素,为站改施工创造条件。

结语

既有站场改造是一项复杂的施工过程,涉及专业多,影响范围广,施工过程就是一个施工和运输互相作用的过程。要在确保运输畅通、既有设备安全的基础上,使站场改造施工顺利进行,科学有序的施工组织十分关键,施工方案作为组织施工的纲领性文件,在编制时需严格执行铁路总公司站场改造和既有线施工有关规定,在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既有设备情况,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同时解决好专业接口关系,确保在不影响运输生产的情况下,安全、优质、按期完成站场改造施工。

参考文献

电改工程施工方案篇6

(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宁夏银川750011)

摘要:光华110kV变电站担负着银川市主城区大部分负荷的供电任务,但目前存在设备老化的安全隐患,为此,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其安全运行系数已迫在眉睫。应用先进设备“移动110kV变电站”,能实现一种全新的不停电供电模式,从而为光华变电站改造工程的实施提供可靠方案,进而更好地保障居民生活用电,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 :移动变电站;标准化;安全布防

0引言

光华110kV变电站是银川地区的重要变电站,其10kV开关柜陈旧老化,已超期运行多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提高该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为当地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提供坚强的电力支撑,改造相关设备、提高安全运行系数已迫在眉睫。由于该变电站处于市区中心城区,担负着银川市主城区大部分负荷包括附属医院、市第一医院、省公司调度等重要负荷的供电任务,因此在改造方案中对该站所带负荷的及时不间断可靠供电成为光华变电站10kV改造项目的难点及重点。按照国网公司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变电站,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要求,应用先进设备“移动110kV变电站”转带负荷,为光华变电站改造工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供电模式,为此次高难度改造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由于此次工程的特殊性,如改造项目涉及施工人员多、施工地点复杂、施工时间长、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现场的安全管控就成为了一大难题。因此,规范现场作业行为,加强现场安全监察,采用标准化安全措施布防,成为整个工程项目平稳安全实施的核心。

1“移动110kV变电站”应用方案

以往变电站的馈线开关柜改造工程,特别是高压室的改扩建工程,均采用整段母线停电、对馈线用户停电、对用户进行限电或转移供电负荷的方式进行施工。由于施工周期较长,因而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用户用电及供电可靠性。本次工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中心城区大量用户负荷均由本站带,且其中多个重要负荷如附属医院、市第一医院、省公司调度等无法长期停电,施工期间还有高考等重要保电任务。而移动变电站运输便捷,可在变电站内临时安装,迅速形成临时性替代电源,因此利用移动变电站转供负荷成为了此类工程实施的最佳解决方案。

光华变电站10kV改造工程中,采用移动成套车载设备对10kV出线进行负荷转供,对原10kV开关柜设备进行停电改造更换。采用此种全新的过渡方案,可在不影响用户用电的条件下完成现有变电站馈线的设备改造。移动变电站在光华变电站现场的实际使用方式为:移动变电站变压器高压侧接线由高光T接线供电,中压侧不接引流,低压侧由电缆接至2号开关柜车,开关柜各柜出线电缆接至分接箱,光华变电站10kV出线电缆全部改接到分接箱,负荷由移动变电站变压器带,由移动变电站10kV设备代替原光华变10kV设备输出供电。

2应用“移动110kV变电站”的安全措施

由于光华变电站为早期室内GIS设备变电站,占地面积小,而移动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车及2号开关柜车体积较大,在光华变电站占据了大半面积,再加上为改造转供负荷方便增加了10kV电缆分接箱,因此厂区运行设备与施工区域的安全措施分割方式成为难题。为确保改造安全顺利进行,变电运维室认真制定了安全布防方案,并在开工前将变电站施工作业现场和移动变电站分割的安全措施一次性布置完善到位,以期为施工作业人员提供安全可靠、规范标准的作业环境。

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运维三班在施工现场户外一次设备和移动变电站利用标准化安全措施布防的有效分割,确保了工程的安全施工,在改造工程进行的4个月时间内,有效杜绝了违章、不安全现象的出现,保证了改造工程的安全、顺利完成。

改造中软接电缆通过地面式临时性水泥隧道接入移动变电站110kV、10kV设备内,安全措施保证将户外一次设备区和移动变电站设备区及移动变电站的软接电缆使用硬质围栏进行标准化布防分割,对10kV高压室的作业区域只留一个进出通道。施工改造过程中在相应间隔设置临时遮栏隔离,以保证施工区域的安全性、独立性、观赏性。

根据改造现场实际条件,为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及施工作业安全,严格按照《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变电站安全设施标准化布防规范(试行)》,对户外一次设备施工作业现场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安全措施布防,保证了作业现场的施工安全顺利完成,避免了人身、设备、电网事故的发生。

3过程控制与绩效管理考核

为保证光华变电站改造施工现场安全措施的标准化、规范化,并保持其完好性,特制定以下措施、方案和规定:《移动变电站启动方案》、《光华110kV变电站改造三措》、《光华110kV变电站户外一次设备区安全措施布置示意图》、《移动变电站设备区安全措施布置示意图》、《光华110kV变电站改造户外设备区巡视记录登记表》、《光华110kV变电站改造现场巡视监护制度》、《光华110kV变电站改造期间的安全措施》、《光华110kV变电站改造安全规定》。

对于施工现场安全措施的标准化、规范化、完好性,由变电运检室副主任、安全专责及运维三班班长及运维三班安全员组成的检查组进行检查和评估,由变电运维室主任进行审核。

评估主要方面:开工前安全措施布防的标准性、规范性;施工过程中安全措施保持的完好性。

考核实行连带责任制,当值未做好,本值人员必须负责,组员、副组长及组长负有连带责任。对责任系数实行分级管理,按照组员、副组长、组长的次序依次递减。

对当值人员的考核:针对当值人员未巡视检查到位、未发现现场安全措施存在的异常或未做好巡视记录等,副组长检查出的问题追究组员责任,组长检查出的问题追究副组长责任。

4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在实施过程中,现场安全措施布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移动变电站主变离光华变电站主控楼距离较近,安全性差。

(2)不能将完成的现场安全措施布置方式相对固定,而是经常性发生变化。

针对以上主要问题,运维三班已采取以下相应对策加以改进和完善:

(1)在光华变电站主控楼二楼贴上警示牌,并禁止人员在主控楼外楼梯上下走动,同时在楼梯口做好安全措施。

(2)合理安排工作,保证现场必须有一名运维三班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巡视监督。

(3)分区域采用不同型式或颜色的硬质围栏对停电或不停电区域的设备实施隔离。

(4)将完成的标准化户外一次设备及保护室二次设备安全措施布防形成现场标准和制度,保证所有安全措施布置的一贯性、标准化。

5工作成效

光华110kV变电站改造工程户外一次设备及高压室设备的安全布防,在现场设备安全运行、施工作业安全进行两方面都体现出了明显的效果,不但保证了运行设备的安全,而且有效限制、规范了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作业行为,避免了人身、电网和设备事故,保证了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移动变电站的应用也为光华变电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供电模式。

参考文献]

[1]陈飞.110kV移动变电站在我国应急供电领域的地位与意义[J].大科技,2013(34).

[2]王颖.银川电网110kV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6).

电改工程施工方案篇7

【关键词】变电站 经济发展 综自改造

一、引言

随着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砀山县各级工业园招商力度不断加大,工业用电持续增加。另外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生活用电负荷增幅也较大。在电力系统服役多年的变电站,大多一次设备老化、损坏及腐蚀严重,维护检修的工作量和费用逐年攀升,站内二次设备庞杂,有多个时代多种类型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同时运行,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构成很大威胁。而且原变电站的设计标准低,绝大部分不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目前的典型设计方案的要求。所以,只有全面彻底的进行设备更新和综合自动化改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改造前期准备

(一)制定三措一案

根据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安全、组织、技术措施及施工方案,明确施工中每位工作人员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做到专人、专责。施工现场领导按要求到位、工作班成员执行 “三措一案”、安全工器具使用情况、并召开班前班后会情况、安全监察人员履行现场监护职责情况,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认真检查核对。认真制定施工中的各项安全措施并做好施工方案,预想所要面临的困难,做到“提前准备、提前解决”,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了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

老式变电站微机集控台系统其所有间隔的保护、测量、控制由几片CPU完成,CPU的工作量大,变电站的各种信号通过电缆引入到变电站控制室的控制台上,电缆安装维护量大,各开关间隔没有自己的专用CPU,技术性能差,但造价低。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保护系统具有许多集控台式系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35kV变电站,10kV开关及主变一次设备数量较少,可靠性要求较高,设计选用分层分布式集中组屏方案,测控保护屏位于控制室内,运行环境较好,维护方便。所有的测控保护单元箱(即间隔层)由站内通讯网与变电站层层相联,从而构成一个功能完善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工作班成员结合厂家的设备说明书,以相互讨论的方式学习新设备的原理,提前对新的设备进行模拟操作和学习。在施工前搞清楚设备的各种性能,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全面的理论储备。

三、综自改造施工方式、方法

(一) 旧设备拆除、新设备就位。

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中面临的就是旧设备的拆除和新设备的就位工作,这样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全站停电,势必影响当地的正常生产、生活。专业负责人考虑:如果连续几天的不间断停电一定会影响百姓的正常生活,这样原本是为百姓做好事的改造就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麻烦,甚至埋怨,为此工作班组对“三措一案”进行详细讨论,详细编制施工计划,最终提出采用当日白天停电,晚上送电的施工方案。在工作时间内采用分块式安装法,我们把保护设备分为几块:1.10KV单母I段所有出线的保护、测量、远动设备二次线;2.10KV单母II短所有出线的保护、测量、远动设备二次线;3.1#主变保护、测量、远动设备所有二次线;4.2#主变保护、测量、运动设备所有二次线;5.35KV线路保护、测量、运动设备所有二次线;6.直流电源所有线路;7.交流电源所有线路。通过分解,在工作时间内按照步骤按时、按量完成改造施工内容。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另一方面保证了当日的送电工作。

(二)电缆铺设

电缆是连接变电站一次和二次电气设备的“桥梁”,它是电源、控制、信号的传输通道,电缆铺设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两端设备的安全运行。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用新的工艺:根据电缆的不同用途把它们铺放在电缆沟不同的位置;把相同位置的电缆平行并排用扎带固定好;在每个电缆两头贴上其所到位置和用途,通过这样的一系列工艺不仅看上去美观大方,更为设备安装及以后的检修工作提供方便。

(三)新设备安装及调试。

对于新安装的综合自动化设备在投入运行前,要进行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保证设备能够具有以下功能:1.能够远方在线修改保护定值;2.具有完善的保护功能:3.具有事件顺序记录功能:4.具有事故追忆功能:5.记录故障电流值;6.连续检测设计要求的各电量及非电量值;7.检测各故障信号,并显示、报警、打印。

四、重视施工安全

综自工程的施工,安全是第一位,可是安全该怎样才能保证呢?答案就是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和改造工艺要求进行施工。只有质量上过的硬,安全措施做到位,才能不出任何问题,特别是改造工程更需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涉及的技术面广、任务繁重,工程涵盖修试工区、调度工区,变电工区、计量工区、安装公司等部门。如此多大的施工队伍,只有工区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工程才能正常开展下去,各班组通力协作,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的技能优势,对设备遥信、遥测、遥控、遥调功能、保护动作情况及二次接线等工作进行了全面改造。实现了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减少电气设备维护工作量,保证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把工程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

五、结束语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是一个较综合的工程,其涉及的专业知识面较宽。变电站的成功改造,对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可靠运行以及降低运行维护成本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砀山供电公司通过对9座老式35KV变电站的综自改造工程,积累了改造工程设计、安装、调试等多方面的经验,为兄弟单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提供丰富的经验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黄益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

[2]张晓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张继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选型中应注意的问题.内蒙古电力技术,2005)(2).

电改工程施工方案篇8

关键词:变电站;改造工程;监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 TP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变电站概况

某四星级酒店10kV变电站位于该酒店地下二层,配电设备使用15年,操作机构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断路器已损坏,已退出市场,难以采购备品备件,已进入设备老化期。此次改造,需全面更新变电站内所有高压柜、低压配电柜及变压器,原有供电电源及进线方式不变,出线负荷不变。由于酒店的特殊性质,该变电站不具备停电改造作业条件。

2变电站设备改造说明

原配电设备,用户计量方式采用高供低计,按现行规范要求,改为高供高计。每台变压器前端分别增设一组高压进线、高压计量及高压出线柜。

配电房内两台800kVA变压器低压侧配电柜通过联络柜相联。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运行,设母联柜,低压总柜及母联柜三台断路器均采用操作闭锁及电器联锁手动投入当某台变压器或某一路电源失电时,母联开关手动投入,将故障段一、二级负荷切至相邻段,保证一、二级负荷用电。

变电所内变压器位置保持不变,两台变压器之间低压配电柜根据改造设计进行调整,原高压进线柜位置放置一组高压柜。

低压配电采用MNS系列。低压进线及母联开关采用ABB-Emax空气断路器,配四段保护智能脱扣器。低压出线开关均采用ABB-Tmax塑壳断路器,并配电子式脱扣器。

3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控制

3.1设计图纸审核

由于供电单位已对该图进行技术性审核(施工图审查),监理审核的重点是设计与现场的相符性以及改造施工的可操作性:结合设计图纸,对原有电缆沟、槽钢尺寸及变压器风口位置重新丈量,根据设计的尺寸在现场划线定位,对存在误差之处,要求设计进行复核调整。

3.2施工组织设计审查

由于是不停电改造,且工期紧、停电影响广,涉及部门多,在保证设备及人员安全、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对施工方案的编制及审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主、监理需提前介入施工方案的编制过程。监理除对承包单位的企业资质、管理人员资格、操作人员资格、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机械设备与工具等是否符合本工程专业特性的要求外,根据改造步骤,还需对各方的关注点做到统筹考虑,为保障重要负荷的供电,高低压开关柜及电缆沟的改造分时段进行,经审核,施工改造步骤确定如下:

(1)第1阶段:将Ⅱ段母线下的负荷转移至I段母线下备用回路及临时柜。

(2)第2阶段:拆除II段母线的高、低压开关柜及变压器。

(3)第3阶段:利用设备拆除后的原有电缆沟对设备槽钢改造,安装Ⅱ段新柜。

(4)第4阶段:将所有负荷移至Ⅱ段新柜。

(5)第5阶段:拆除Ⅰ段母线的高、低压开关柜及变压器;安装新柜。

其中,对一级及以上负荷,从外部引入电源或发电机构成双回路送电。

在大体步骤确定后,监理会同酒店工程部及施工单位,对每一阶段的施工计划再进行细化,明确每一回路的停电时间、转接方案、应急预案、搬运通道、对外协调等,形成书面纪要,充实进方案。

4施工阶段的监理控制

4.1设备进场前的验收控制

因受不停电改造影响,设备进场就位后即开始安装,若发现问题,势必耽误工期。所以,验收工作需前移,在设备出厂前即对关键控制点进行验收。如:加工工艺的选择、各系统匹配程度的复核、母排合理性的复核、工艺设备技术接口的复核等,有问题及时在成套厂里进行整改,防止质量目标失控的隐患发生。

对设备厂家控制的验收依据包括设备承包合同、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及本地供电部门的验收要求等。需有验收记录,明确整改时间,参与验收人员及时书面确认。

4.1.1结合设计图纸,对下述内容进行检查

1)核查主要元器件的规格型号等技术要求。

2)高压出线柜的出线型式,电缆还是铜排。

3)低压出线柜下方的敲落孔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计量柜是否单独封装。

5)变压器的安装高度及进线方式。

6)核查浪涌保护器的备案证明及其接地线的长度要求。

7)验证三合二联锁试验。

4.1.2结合施工方案,对下述内容进行检查

1)低压出线柜内零排、地排的安装型式需与现有低压出线电缆相符。

2)联络柜内母排的断开长度及位置需与施工方案中的安装步骤配合。

3)变压器柜内下方保护网的固定方式及上方风管洞口的尺寸及位置是否符合现场实际。

4.1.3结合本地供电部门验收要求,对下述内容进行检查

1)低压柜中的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的型号是否符合供电部门要求。

2)高压柜中的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的型式是否为三相三线防窃电型。

3)高压进线柜中电缆接线桩头是否与LA接线端共用。

4.2设备进场后的验收控制

进场后的验收工作主要是外观检查、核对主要塑壳断路器的规格型号。

监理还应对照进场前验收记录中的各事项逐一复查,确保整改到位,并查验设备的合格证和随带技术文件、变压器的出厂试验记录及CCC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

4.3变配电室安装子分部工程质量控制

设备的安装质量是保证设备调试正常的关键。该阶段的监理工作主要任务是:对照方案对整个安装过程进行审查和监督,以保证其质量与工期目标的实现;对设备的调整、就位、预调试、设备接口处理等,进行及时审查并提出整改方案;对设备调试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安全调试过程受控。

由于是改造项目,变配电室安装中的各分项工程仅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及控制柜安装分项工程、螺母线、封闭母线、插接式母线安装分项工程适用。

上述验收规范并不满足实际验收要求,在安装完毕后,监理参照电力系统行业规范《江苏电网公司10kV负荷开关柜及组合电器验收规范》、《江苏电网公司10kV配电变压器验收规范》及《江苏电网公司低压开关柜验收规范》对操作功能、二次回路、标志、外观、接地、交接试验等进行验收,对存在问题及整改计划书面要求施工单位落实,并需有整改回复。确保供电部门的安全受电。

5结束语

通过事前准备、事中控制、事后验收等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使整个改造工程各环节处于受控状态,从而圆满的完成配电改造工程的监理任务。此工程与11月5日开工,11月28日设备安装完毕,一次受电成功。12月5日负荷转接完成。

电改工程施工方案篇9

关键词:接触网;铁道电气化;铁路提速;过渡方案

中图分类号:U225 U22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2-106-02

在铁道电气化工程施工中,接触网过渡工程主要是由于区间和站场内的线路曲线半径改造和更换道岔工程引起的过渡工程。由于接触网既有支柱影响轨道线路改造,而且轨道改造完成后,新建接触网必须同步开通,因此接触网工程必须配合轨道工程,为轨道改建工程创造施工条件,同时保证接触网改造施工顺利进行。接触网过渡工程方案必须依据建设单位的总体施工部署,结合既有线运输繁忙程度,严密组织、精心安排接触网的过渡工程和新建工程。

1总体方案

总体施工方案:由于接触网过渡方案都是与既有线施工有关,因此,当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前,先要做好施工调查,与既有线管理单位签订安全协议,以及与土建施工方案配合,方可组织施工;施工完毕后,确认安全后方可通知送电行车。

当既有接触网支柱影响线路铺设时,施工单位应以最快的速度迁移杆网,为站前施工创造条件。在过渡工程施工前,积极与土建施工单位取得联系,获得线路单位施工改造方案,并请线路施工单位现场交桩,制定详细的可实施性接触网施工配合方案。积极与设备管理、维修单位及相关运输部门签订施工安全配合协议,派专人驻调度台,按照要点要求,提前一个月将详细的停电计划及天窗封闭计划报送主管部门。

在施工的前一天,向行调、电调再复报第二天施工的天窗封闭计划和停电范围、安全措施、作业内容。施工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接到停电命令后,先验电,确认已经停电后,然后在作业区两端进行可靠接地,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施工,不超时、不延点,施工完成后,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检查工作,确认已经完全施工完毕后,方可通知电调送电及行车调度放行列车。开通后,待两趟列车安全通过确认安全后,施工人员方可离开现场。

2接触网过渡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接触网临时过渡工程以“永临结合、节约投资、方便施工”为指导思想,以保证列车畅通、保证行车安全、保证施工质量为基本原则。

3轨道线路改建工程类型分析

根据施工图纸资料了解和调查现场情况,轨道线路在既有线上的改移、拨接类型有以下几种(如下图一)。

图一:轨道线路改造工程类型示意图

4接触网改造工程过渡方法

4.1 接触网施工条件及过渡模式

由于接触网改造工程方案是依附于线路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来实施,接触网改造工程全部要在施工点内完成,就要求接触网施工单位施工前要详细调查,做仔细的施工准备工作,以保证接触网的过渡施工与既有线的拨接作业在停电点内完成,并且在施工天窗结束前必须使接触网满足正常通车要求。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采用过渡软横跨还是单支柱模式,具体视拨道量而定。前提是接触网过渡方案要依附于线路施工改造步骤,并以其为依据。根据接触网过渡工程特性和以往工程的施工经验,接触网的过渡工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4.1.1 当线路拨道量小于2m时,采用既有线路直接拨移法就位。此时,接触网采用单支柱过渡或直接就位施工。

4.1.2 当线路拨道量在2m及以上时,线路采用预铺线路法施工。此时,接触网采用过渡支柱或软横跨临时悬挂,以便拆除既有支柱,为线路施工单位提供场地。在线路已预铺完毕的地段,按设计要求安装新的接触网支柱及网上设备,并在线路两端拨接转线前将该段新架设的接触网调整到位,同时接触网进行接火和调整,以确保转线结束后,按时安全地开通接触网。

4.1.3 过渡段的过渡支柱与既有线路中心距离保持5 m以上的间距,确保线路与接触网施工作业时互不干扰。

4.1.4 过渡段接触网恢复时,要考虑线路纵断面的变化因素,以便精确安装和调整接触悬挂。

4.1.5 接触网过渡及恢复时,要考虑附加悬挂等接触网设施。在整个施工阶段,接触网施工要密切配合线路施工,互相协作,更好地完成施工改造任务。

4.2接触网过渡施工方法

4.2.1 线路拨距0―0.5m时,按接触网技术标准,在最小限界不小于2.5m、最大限界不大于3.5m时,可考虑利用既有支柱。线路拨接施工区段一般位于线路转接点附近。转线前3―5天(具体视工作量大小而定),以线路中心桩为准测量支柱限界,预制腕臂,利用停电点,将腕臂暂时顺线路固定在支柱上,以避免风摆。转线当天,利用停电点,将该区段的接触悬挂倒换到新设腕臂上,完成细调后开通,拆除既有接触网,确保弓网关系和行车安全。

4.2.2 线路拨距在0.5―2m时,须新立接触网支柱,既有接触网采用单支柱或软横跨过渡,先将既有接触悬挂(含附加悬挂)倒换到过渡支柱或软横跨上,拆除既有支柱,组立新设支柱,安装新设腕臂。转线当天,利用停电点,将接触悬挂拨至规定位置。转线结束后,再将改建区段的接触网逐步倒换到新设的支柱上,拆除过渡支柱或软横跨。

4.2.3 线路拨移量大于2m时,按新建工程施工流程组织施工,只是在两端拨接时候按照上述方法在两端转线拨接。

4.3 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图二)

5过渡工程方案

具体的过渡工程施工方案要依据线路改造的不同情况,大体分为六种:区间曲内拨转、区间曲外拨转、区间双线同时拨转、车站过渡施工方案、区间上下行换侧方案、新建网与

既有网接火方案。

5.1 曲内拔转

5.1.1 既有支柱位于曲线外侧

5.1.1.1 新设支柱位于改建区段新铺线路内侧。接触网施工方案是待新线预铺到位后,以预铺线路为准,在转线前按设计要求组立新设支柱并进行支装。转线当天,将既有接触悬挂倒换到新设支柱上即可,确保转线当天接触网顺利开通。随后,再对该段接触网进行细调和倒锚(向曲内拨移后,接触网线索将变长)。该段附加悬挂要进行两次跨越和换边,以确保其回路贯通。最后,拆除既有支柱,清理现场。

5.1.1.2 新设支柱位于线路外侧。此时,新设支柱不能先期组立,否则,将影响既有接触网拨移。因此,必须增加临时支柱进行过渡。即转线时,先将接触网拨移至临时支柱上悬挂,转线结束后,再按设计要求在改建区段组立新设支柱,最后,再将接触悬挂和附加悬挂倒换到新设的正式支柱上。两者相比,第一种设计更合理、简洁,更能保证行车和人身安全。

5.1.2 既有支柱位于曲线内侧

5.1.2.1 新设支柱位于改建区段新铺线路内侧。接触网施工方案:由于既有支柱影响线路转线时接触网的拨移及预铺线路场地。为此要在既有线路外侧增加临时支柱进行过渡。即:将接触网悬挂在临时支柱L后,拆除既有支柱:在预铺线路旁,按设计要求组立新设支柱、支装,做好接触网拨移准备。转线当天,将既有接触悬挂从临时支柱倒换到新设的正式支柱上,确保转线当天接触网顺利开通。随后,再对该段接触网进行细调和倒锚(向曲内拨移后,接触网线索将变长)。

5.1.2.2 新设支柱位于改建区段新建线路的曲外。在这种情况下,接触网要进行两次单支柱过渡(或采用临时软横跨过渡)才能到位。首先在既有线路外侧增加临时支柱a,将接触网悬挂在临时支柱a上后,拆除既有支柱,在预铺线路内侧增设临时支柱b备用。转线当天,将既有接触悬挂从临时支柱a倒换到临时支柱b上;转线结束后,再按设计要求在改建区段组立新设支柱,最后,再将接触悬挂和附加悬挂倒换到新设的正式支柱上。两者相比,第一种设计更合理、简洁,更符合现场实际。

曲外拨转与曲内拨转分类相同,施工方案也类同,不再赘述。

5.2 双线同时拨转

双线同时向曲内或曲外拨转,均采用临时软横跨过渡的方式进行施工。该方案是先进行临时过渡软横跨的施工和安装,之后将上、下行接触网均倒换到临时软横跨上悬挂;拆除上、下行既有支柱,为线路预铺和接触网拨移提供场地;转线时,在临时软横跨―上拔移接触网,确保转线当天接触网顺利开通。随后,按设计要求组立上、下行新设的接触网支柱,把接触悬挂从临时软横跨上倒换到新设支柱上,再对该段接触网进行细调和倒锚。最后,拆除临时软横跨,清理现场。

5.3站场过渡施工方案

接触网工程需要临时过渡大体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既有支柱影响线路铺设,以及既有线路占用新设支柱位置,由于既有线路要正常行车而无法拆除时,需要立临时单支柱或组装临时软横跨进行过渡:另一种是站场咽喉区改造时,一部分既有接触网线索长度不足,新线索因各种情况暂时无法架设时,需要临时做接头加长线索长度,保证行车需求。针对以上两种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指导性过渡工程方案。

5.3.1 当既有支柱影响线路铺设,新建支柱暂时无法替代其承担悬挂网时,过渡方案分两种情况依据站前施工单位的交桩,现场立单支柱进行过渡;在现场不能立单支柱时,则在线路较远处立软横跨柱组装软横跨进行过渡。

5.3.2 站场咽喉区改造时接触网过渡方法是站场咽喉区在道岔更新改造时,因工务和供电同时施工,互相干扰,接触网施工能利用的天窗时间很短,所以接触网宜采用小范围的临时过渡。接触网施工过渡根据现场不同情况选取利用既有支柱进行过渡、拨移既有接触网进行过渡、延长既有接触网锚段长度进行临时过渡、增加临时小锚段进行过渡四种施工方法之一或相结合使用。

5.4 区间上下行换侧施工方案

在进行区间曲线改造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多工程存在一定的上下行换侧。如既有下行线路转线后成为改造后的上行线路的一部分。区间换侧处施工过渡方案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接触网施工过渡分为三种类型。

5.4.1 利用既有接触网。在现场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短距离地拨移既有接触网,立临时锚柱下锚与正式接触网形成过渡锚段关节。

5.4.2 延长既有接触网。在既有接触网线索长度不足时,以做接头的方式延长既有接触网临时下锚,使既有接触网与正式接触网形成过渡锚段关节保证开通,开通后再按正式设计施工。

5.4.3 利用正式接触网转线。依据设计图纸,提前将正式接触网架到位,并与既有接触网重合处临时悬挂,暂不带电。转线当天,将与既有接触网重合部分的正式接触网就位,保证正点开通。

5.5 新建接触网与既有接触网接火方法

在线路改造过程中,当线路拨移量较大时,需要新铺线路,此时新建接触网与既有接触网存在接头问题,但是设计要求新建正线不得有接头。由于转线当日接触网施工时间极短,

所以在接火处接触网需要临时过渡。此处过渡方案有两种类型:一是新建接触网在通过拨接点后就近落锚:二是新建接触网未过拨接点但距拨接点较近时,直接将既有线拨移在临时锚柱,形成通路。■

参考文献

[1]于万聚.《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年7月出版

电改工程施工方案篇10

关键词:电力工程档案;措施;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220-02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势环境下,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电网建设突飞猛进,电网架结构日趋坚强,在电网飞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其他基础的工作与时俱进。但电力档案默默无闻的弊端不断显现,与档案管理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要求相矛盾。

一、现象

1.工程档案归档方面。档案管理人员需从工程计划、立项、合同的签订、可行性研究、选址、地质勘察、环境评估、开工、施工等方面的全面参与,才能收集到齐全资料及时归档,但往往在此项工作上存在缺陷。

2.档案资料完整方面。工程档案涉及面广、数量巨大,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有可能造成资料丢失,且经过多层环节传递、移交,最终到达档案人员手上就已缺乏,造成资料齐全完整方面的缺陷。

3.对工程档案重要性方面。项目建设中存在 “重工程建设、轻档案管理”的现象,尤其是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报送、利用的意识比较淡薄。认为工程档案是单位档案主管部门的事,与己无关;有的认为建设工程“合同、图纸”足以说明问题,没有必要搞得太复杂; 甚至把档案作为“私人财产”,不愿移交归档。导致思想上的缺陷

4.工程档案管理责任制落实方面。虽然电力建设制度目前不断健全完善,有制度可查,但电力工程档案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落实,“推诿扯皮”的现象存在。档案网络没有延伸到各个具体工程,未能形成一个覆盖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方面的立体化的档案工作网络。档案主管部门下现场少,对下监督指导不够。制度缺少、管理失职,是造成工程档案不到位的原因之一。

5.工作量与工作人员匮乏的矛盾方面。随着用电负荷不断整张,每年都有大量的工程新建、改造、扩建项目,而企业定编、定员工作的推进,各环节的人力资源都在优化减少。设计人员不足影响设计质量,极易造成准确性偏差; 施工人员不足直接影响了档案收集中的完整性要求; 建设单位档案专业人员不足致使大量完工档案迟迟不能整理归档。

二、措施

1.提高对工程档案重要性认识。电力工程档案是电力系统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建设与改造活动中形成的。它既是电力工程建设的真实记录,也是整个电力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电力的建设、维修、治理、改扩建服务,又为电力的经济建设和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服务。因此,完整、准确、及时的电力工程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的信息资源。所有涉及工程管理过程的人员都应给予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并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施工、建设单位的领导,都应从推动电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待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各级领导要在布置工程任务的同时布置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工程全过程参与人员的认识。电力工程档案涉及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等多个单位多个环节,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形成不同的过程管理档案资料,这要靠工程参与者精心收集与整理,否则极易发生档案资料流失。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认识。电力工程档案能否长久保存,能否真正为电力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服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管理效果。做好工程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2.建立健全工程档案收集工作制度。将归档制度的有关规定细化到每项工作的标准程序中去,每项工作结束前都有一个收集整理和移交相关材料的程序,并将其列入工作质量的考核,使工程档案收集真正成为一项日常性工作,保证工程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达到规范化管理的目标要求。同时,积极采取多项控制措施和手段,严格手续,做到接收材料有登记,查阅、借阅档案有登记,保证档案的完整、准确和系统;建立档案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把档案工作纳入综合考核的范畴。结合劳动竞赛、达标投产、评先创优等活动,强化考核激励,着重在领导意识、人员素质、资金落实、完善制度、收集齐全、整理质量等环节上加大考核力度,不断增强参建人员的档案责任意识。推行档案工作责任制管理,对不按规定执行的基建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后逾期不交档案的,及时提出口头或书面整改意见,仍不按时移交的,依照规定给予经济和政治上的处罚,严重的实行责任追究; 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即要求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做到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实现全过程管理。

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档案管理人员是企业的一员,企业兴衰与成败涉及每个成员的根本利益。要教育档案人员只有爱岗敬业、默默奉献,才能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才能让档案真正为企业发展服务。要培养档案人员吃苦耐劳、乐于为基层服务的精神,增强其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从思想认识上真正热爱档案工作。

4.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学习与培训。随着档案工作涉及的面越来越广,社会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严,难度越来越大,对档案员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面对目前档案部门知识老化、新技术知识贫乏的状况,加强现有档案员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广博知识、精通业务和恪守职业道德的人才队伍,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也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档案事业跨越发展的关键。

三、实施过程二交底、三控制

工程项目立项后,建设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对项目管理部门进行档案交底,交底内容为项目前期和竣工验收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的范围及要求。做到前端控制。

工程项目开工前,建单位项目管理和档案管理部门对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进行档案交底,档案交底的内容主要是建设过程中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的要求。各参建单位要以“建一流工程、创一流档案”为目标,认真分解档案工作目标任务。要根据规程规范要求,做好技术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并注重形成质量,技术文件材料的形成与工程建设同时计划、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考核,保证其真实可靠。认真做好工程中期控制。

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现场的检查和指导力度,全程参与,确保工程档案各个管理环节,实现终端控制。

总之,档案管理部门深入参建单位,对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文件提出意见,督促整改完成,形成闭环。在业务指导上,档案专职人员跟踪了解项目信息,随时检查指导。在具体工作中,要主动参与各项重要建设活动和工程的竣工验收,把工作做到现场,超前控制,把问题解决在过程中。即,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性与复杂性共存的工作,需要各部门、不同专业通力配合才能达到满意效果。通过提高素质、强化意识,相信在今后不断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电力工程档案管理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改进管理的方式方法后一定会出现辉煌。档案的信息价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后经济效益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