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母亲的诗歌十篇

时间:2023-03-14 21:23:13

献给母亲的诗歌

献给母亲的诗歌篇1

您,是露珠,

滋润着我;

我,是个呱呱落地的婴儿,

您,是乳汁,

哺育着我。

母亲,让我为您献上一个吻,

一个感恩的吻,

一个深情的吻;

母亲,让我为您送上一簇花,

一簇芳香的花,

一簇含露的花;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母亲,让我为您摘下一颗星,

一颗装着孝心的心,

装着我的孝心的星,

来送给您。

母亲,您的爱无处不在,

母亲,您的爱呵护着我,

您不离不弃的爱,

无微不至的关怀,

温暖了我幼小的心灵!

我要感谢您!

是谁把我带到这个世界?

是谁把我养育成人?

是您,

我的好妈妈,

献给母亲的诗歌篇2

关键词:海子 诗歌 母亲形象 分析

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海子的诗歌是胜多的。研究者更加重视诗歌中创造的仅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如麦子、水、太阳等丰富的意象。在谭五昌的《海子短诗中的重要意象浅析》一文中,统计了关于“母亲”这一词在诗歌中的出现次数高达36次。对母亲形象不同的侧重点,可以多角度解读诗歌中母亲的形象。

一、诗歌中“母亲”形象的表现形式

(一)真实的生命个体

海子的诗歌里,他以人性与亲情这两个角度来诠释母亲。《给母亲 雪》:“妈妈又坐在家乡的矮凳子上想我……我知道你日渐衰老。”①塑造了一个温柔宁静并且坚强的女性形象。另一首《给母亲 风》中,家中破旧的门,遮住的贫穷,母亲很美。母亲的形象永远以一个温暖的样子烙在心中――“在查湾村口,母亲泪流满面”。15岁的查海生考进北京大学,村子为之沸腾。于是母亲迈着小脚,挨家挨户地送上她连夜蒸好的白糕,为之庆祝。1983年毕业后,留在北京,一次母亲从家乡怀揣着50枚鸡蛋去看海子。临走时,海子借了300元执意要母亲带走。而那300元,母亲没舍得用。诗人用心呼唤真爱,带着坦然且感恩的心去看待清贫的家中始终给予温暖的母亲,这是一种伟大的赞美。无论环境多不利,诗人都有一个寄托,有包容的平和的母亲。

(二)派生的集合体

首先是将母亲喻为了一个载体,置换成“村庄”的形象。写于1984年的《村庄》,这个被童话、神话的村庄,寄予着对母亲的感激。“村庄里住着母亲和儿子……”②村庄托着少年纯洁的梦,母亲衬着儿子的成长。多年含辛茹苦的养育,母亲静静的抚慰让在外漂泊的诗人没有畏惧感。如此将母亲这一形象上升为生命的依托和精神的家园。

诗人苇岸这样说过一句话,海子是来自大地深处的,含着泥土。海子自然地将村庄――养育他的土地,作为艺术的源泉。身处在都市机械轰鸣、耸立的楼群、淡漠的人情交汇的困境中,同时又远离恬静的家园,他的灵魂栖息地倾向于那片乡土生命,由此,笔下的村庄糅合了温暖的母亲的角色,充满柔美静谧的美。如《夜》中,宁静、幸福的村庄,在大自然的环抱中,有着祥和的氛围,悄悄在海子心中扎根,一切显得无比的完美,让人充满了向往。在诗人心中“村庄”成了温柔多情的母亲。

其次,象征着乡土文明的形象。海子抱着对现代文明排斥的态度,有意识地对乡村田园中生命的灵性与淳朴状态进行描写,避开都市的介入。写于1987年的《吊半坡并给擅入都市的农民》,西安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代表着中国农业文明。显然,海子不愿意被拥挤的都市所束缚,在追求着自由,愿生存在平静的村庄里。他对个体幸福有着无限向往,这点也是西方浪漫主义诗人全部精神追求的出发点与目的地。然而海子的理想与现实冲击,越愿在精神上构建梦想。

作为贫乏时代歌唱的海子,用诗这个堤坝来建设人类的美好精神与人性的纯真。如《土地》中,海子清晰地认识到现代文明导致的人欲横流――“土地死去了,用欲望能代替他吗?”③那些丧失了土地,漂泊无依的灵魂最后用“欲望”来代替。“土地,故乡景色中那个肮脏的天使,在故乡山岩对穷人传授犯罪和诗”。③“人们把你放在村庄,秋风吹拂的北方,神从四面八方而来,往八方而去,经过这座村庄后杳无音信。”③这座无神的村庄,“中国”这一个巨大的“村庄”,在逐渐消失。他在这些生命深处的神性呼唤里,寻找并且构想那座恬静的村庄。《给安庆》,显露出种种不安,能体会到那种荒凉、痛苦、悲哀、失落、惆怅,却也凝聚着强烈的乡土情结,他无畏地带着爱、痛苦和生命进行追问。“五岁的黎明,五岁的马,你面朝江水,坐下,四处漂泊,向不谙世事的少女,向安庆城中心神不定的姨妹打听你,谈论你……”④因此这里的“母亲”已经超越现实的概括,实际成了一种对母性的乡土文明的遥远想象。《两座村庄》是一首挽歌,那个诗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居地,正被文化层面所遗弃,村子的影子在中国社会工业化的道路上消失。他努力在诗中让村庄获得重生,继续和谐的原样。虽说是“沉默”、“孤独”的村庄,但他依旧在孤寂的创作中回忆构建着。

《在家乡》用超现实的事物、人物,如家乡里的羊群、女人和房屋,是对村庄的再现和指认,在此中寄托着理想。然而“在危险的原野中,落下尸体的地方,那就是家乡”,⑤眼中的家乡充满着沉重的失望,他却在脑海中渗透着矛盾认识的家乡。《春天的夜晚和早晨》中隐藏着大地母亲的深情。诗人在其中像孩子般沉醉,在童心的境界与心界中感受着。然现实的生活,却让海子想到《重建家园》,用屈原的泪水来浇灌家园,用幸福也用痛苦来重建家乡的屋顶。其中也点到了宿命的因素,已经窥破了人类生存的本质,对人类生存的现实有着准确的认识。“放弃智慧,停止仰望长空”,⑥似乎是看清人类生存的局限,用平定的心情去接受,实际却也在表明不能得到自由飞扬的痛苦。一名农家子弟,对大地天生有着超级强的悟性。“风吹着炊烟,果园就在我身旁静静叫喊‘双手劳动,慰藉心灵’”,⑥散发着大地一般厚重、幽深的气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这个呈现出多位一体的母亲形象被海子创造出,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二、海子诗歌中母亲形象形成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环境塑造人的性格。一个人的成长与两个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是生存的大环境即社会;二则是小环境,包括家庭、朋友等。海子的小环境里(家庭)虽然有着痛苦的生活经历,成长在处于矛盾重重之中,他的一生也与清贫相容。刚出生满两个月时,轰轰烈烈地开始,那是个精神、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海子的童年就在仓促的时光中度过,年幼的他,为此,在物质与生存方面承担了一定的责任,这使他节俭一生。自1974年上了初中,面临着学习生活的压力。尽管如此,从安徽那个乡下走出来的他,来到大都市北京,也没能改变物质上的清贫。

(二)自身因素

在性格上,海子是孤僻的人,生活贫困,不会自理。海子以牺牲尘世的日常生活为代价,献身于诗歌事业。从农村考上大学,并且钟情于写诗,在家乡,几百年都没有诗人的出世,他刻苦写诗,博览群书,渴望得到诗坛的承认。海子显得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 ,有时有点伤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对理想爱情执著。因此他有着沉思的个性,沉思是一种品性,属于一种境界。而到后期,他出现了严重的幻听症,在遗书中可以得知,致使他陷入混乱中。

(三)文化背景的因素

首先,当时20世纪80年代,中国正在开始加快工业发展的节奏,商品经济与大众文化对诗坛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朦胧诗群逐步瓦解,第三代诗人迅速崛起。在多元的环境下,一些写作流派在萌芽,向着更广的方向发展。在现代工业的文化背景中,“城市”列为一个元素被提出,而整个第三代诗群却没有人将“农业乡土”这一概念注入诗中。充满着神性,赋着浓厚文化的主题渐渐被解散,甚至出现一些诗人迷失在工业文明的大环境下。

海子和骆一禾则在濒临危险的角落,始终用朴素、真诚、孤独的乡村元素来写作,表现着土地与底层乡村人民的生活。当时轰轰烈烈的各类诗歌中,无法寻到海子的影子。纯粹的歌者,被遗落在浮躁的社会,海子所创作的诗歌仅只有几位好友聆听,无人欣赏,因此他努力地在诗歌中探索。

其次,北大诗与北大校园文化的影响,骆一禾、戈麦、海子为代表的北大出身的诗人,有着“泛滥的抽象批判和狂热的终极关怀”。在海子身上体现的应该是狂热的终极关怀,“狂热的终极关怀就是对伟大的、崇高的、超越的、不朽的、绝对的等等一类事物,始终保持着强烈的热情”。在北大,一些学生将这当成一种信念,成为很多群体的情绪状态。这种关怀却使人振奋,拥有这种关怀,仿佛就生活在高贵的充实的境界,最后转化为一种激烈的、偏执的行动。然而受狂热的终极关怀的影响,容易变得自我膨胀,在一个方面表现很优秀,就产生虚夸的使命意识――自己能够做得很好,不需考虑下一步的进展。由此,北大诗人表现出“一种天才的自负”,即“忽视生活经验自身的酝酿和生命现象的客观展示对于诗歌激发作用,夸大诗歌创作的神秘性和对天才的依赖”,并且认为在短暂的时间里能经历人生的一切体验,探寻到生命的至深至极的真理,到达诗歌的顶峰。

综上所述,在海子的诗歌中母亲的形象与村庄、农耕文明有着天然的联系。从更新的角度去理解,能更加仔细地解读海子的诗歌及他的生活。

注释

① 海子.给母亲(组诗)[A]//海子的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

② 周易.村庄[A]//海子的诗[M].北京:中国书店,2007:5.

③ 西川.太阳土地篇[A]//海子诗全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641.

④ 海子.给安庆[A]//海子的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4.

⑤ 西川.在家乡[A]//海子诗全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346.

⑥ 金肽频.重建家园[A]//海子诗歌读本[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62.

参考文献

[1] 金肽频.海子纪念文集评论卷[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2] 金肽频.海子诗歌读本[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 西川.海子诗全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4] 高波.解读海子[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5] 陈青山.浅论海子诗歌中的女性意象[J].文学教育,2009(8):146.

献给母亲的诗歌篇3

关于世界地球日的诗歌一在地球的日子里

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

如蝗虫掠过庄稼

我们的梦,把自己惊醒

同一天,同一个梦里,没有星星

夜漫长,梦无多,披衣立

锿灯下

将灵魂订集成册

在装祯的缝合中睡去

宇宙的早晨

千百万个太阳升起

星际花 凄艳、端庄、秀丽

摘一朵幽蓝的花

走进星系墓地

走近银河系

回忆起,我们在时间时代的一些人、情、事、物

在太阳系

在地球的日子里

关于世界地球日的诗歌二山紧连着海,海紧连着山,

五大洲各国山水相连。

同踩一个地球,同顶一片天,

六十亿人口命运相关。

塘里的青蛙,堂前的紫燕,

决定亿万亩良田的丰欠。

南极的臭氧,北极的冰川,

关乎千万种生命的危安。

看宇宙茫茫,数繁星点点,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你保护环境,我节约资源,

把完好的地球留给明天。

关于世界地球日的诗歌三给地球母亲的安慰,

应该是明澈的蓝天白云;

应该是翠绿的山岗草原;

应该是鲜活的清流碧海;

应该是丰硕的资源物产。

给地球母亲良好的祝愿吧,

生态平衡,景象丰润;

环境优美,健康发展;

活力充溢,青春常在;

人类和谐,天下——太平!

关于世界地球日的诗歌四今天,4月22日,

是全人类的反思日;

是全人类的忏悔日;

是全人类的觉醒日;

是全人类的行动日!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我们只有一个母亲。

地球母亲养育了万物,

万物在地球母亲的怀抱里生长。

我们,岂能让母亲遭难;

我们,岂能让母亲哭泣!

保护母亲,

就是保护人类的文明;

保护母亲,

就是保护自己生存的家园!

救救地球母亲吧!

多节约一份珍贵的资源;

多保护一个人类的动物朋友;

多开展一次绿色环保行动;

多打造一片和谐生态环境!

…………

关于世界地球日的诗歌五4月22日,

是地球母亲的生日。

每逢这一天,

地球儿女应该献上鲜花,

应该添上祝福。

然而,儿女们却看见

这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情景!

一个个城市的烟雾滚滚升腾,

那是地球母亲的额角愁云密布;

一片片森林慢慢消失,

那是地球母亲的鬓发伤心脱落;

一顷顷田地渐渐干旱,

那是地球母亲的肌肤在忍受龟裂;

一座座冰山悄悄融化,

那是地球母亲的泪珠在痛苦地下滴!

…………

关于世界地球日的诗歌六若仙人掌也能一望无际

沙漠就能成为绿洲

若人类不以文明自居

野蛮的我们

就不会让河流浓妆艳抹

廉价香水熏死了房客

不会让北极熊离家出走

踩着冰块去浪迹天涯

不会去想着掰大象的牙

因为野蛮的我们

懂得敬畏

自从人类有了自己的语言

便忘记了代代相传的训言

野蛮比文明更高贵

关于世界地球日的诗歌七地球 母亲

宇宙中 你

是我们生存的唯一

我们所有的所有

都来源于你

而你的青发

已寥寥无几

你河流的脉搏

已频繁 间息

地球 母亲

我们 我们无休止地增长 庞大

而你显得

越发的瘦小

你面对肆虐的榨取和污染

而精神无常

你面对劣势的延伸和枯黄

即将匮竭无力

地球 母亲

你已严重缺血

献给母亲的诗歌篇4

关键词:海子诗歌女性意象尘世

海子的诗歌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他“以梦为马”,驰过80年代中国诗歌的疆场,全速冲击诗歌的极限,最后在对“大诗”追寻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力。时值海子逝世二十周年纪念之际,各种纪念海子活动的举办,从侧面印证了他诗歌的价值和持续的巨大影响力。

关于海子的诗歌意象,研究者们大都把目光聚焦在一些具有原型意味的意象,比如黑夜,太阳,死亡,以及远方等,然后结合他的生命历程宏观的把握其精神内核,这是很值得研究的。但是关于海子书写自己现实生活的诗歌,则很少有人涉足研究,在这些反应尘世悲喜的诗篇中,以女性意象的塑造和描画最具特色。

根据谭五昌先生的统计,在海子诗歌里女性意象出现频率很高,女性象征的“她”出现52次,“母亲”出现36次,“少女”出现35次等等,不一而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异性在他生命里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通过深入的研究,我们甚至可以说,正是这些女性带给他的悲喜体验,让他逐步实现诗歌理想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的身体。

本文试从海子诗歌中三类女性意象的刻画上来分析其死亡悲剧的产生缘由。

一、故乡安静的母亲

在海子诗歌里,母亲的形象是贯穿始终的精神源头。母亲给了他生命,也给了他温暖的归宿感。他从不吝啬对母亲的赞美:“水很美/水啊/无人和你说话的时刻很美/你家中破旧的门/遮住的贫穷很美”(《给母亲》),不管居住环境如何恶劣,母亲都意味着爱、包容和平和,是诗人心灵的强力镇定剂。

“村庄里住着/母亲和儿子/儿子静静地长大/母亲静静地注视/芦花丛中/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我的妹妹叫芦花/我的妹妹很美丽”这首《村庄》,意象简明朴素,但是透过诗句我们可以读到对母亲十几年的含辛茹苦的感激,在母亲背后,是安静的村庄。母亲是伟大的,多年后美丽的妹妹也会成为母亲,人类的繁衍周而复始的进行着,母爱永恒延续。

母亲是真实的亲人,也是象征的载体,在海子的诗歌里,母亲更多时候和故乡,麦地以及大地联系在一起。他贫穷的母亲,即“村庄”是经过诗人提升升华之后的形而上的“母亲”,是生命的依托和精神的家园。“村庄/五谷丰登的村庄/我安顿下来”“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村庄》),海子在生命观念上有一种无法消解的矛盾。他一方面觉得自己离不开这个物质的村庄母亲,一方面又极度向往着那个永恒的精神世界。村庄安静祥和,母亲慈爱美丽.可是诗人恐惧的发现在故乡“我顺手摸到的东西越少越好!”他已经不可避免的认识到故乡离自己越来越远,自己回不去了甚至会永远失去她,这种寻觅中的迷惘无助造成了海子永恒的悲伤。

不管对故乡的疏离感感如何强烈,母亲仍然是精神的寄托,诗人在迷茫和绝望的时候,只有母亲能给自己心灵以慰藉:“母亲如门/对我轻轻开着”(《思念前生》),然而1989年寒假他回乡探亲,家乡的现实状况“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荒芜之感”,这个乡村的歌者感觉自己“完全变成了个陌生人”。精神天梯的突然踏空,让他失去了大地母亲的依靠,诗人选择了向天空飞升,在太阳的强光下化为灰烬,让精神得到永生。

二、美丽而绝望的四姐妹

据统计海子现存250多首抒情诗,其中爱情诗多达80余首。海子甚至这么认为,“其实,抒情的一切,无非是为了那唯一的人,心中的人”(《日记》),他觉得抒情和情诗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关系,都是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爱。

“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光芒四射的四姐妹/夜里我头枕卷册和神州/想起蓝色远方的四姐妹/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像爱着我亲手写下的四首诗”(《四姐妹》),在海子“以梦为马”式的“青春远行”中,他所有的爱情故事都发生在“四姐妹”身上。她们曾带给诗人无尽的快乐:“两片抖动的小红帆/含在我的唇间/菩萨知道/....../知道你就在我身上呼吸,呼吸”,诗人初获爱情时,那忐忑不安的甜蜜瞬间,让诗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不幸的是,这些感情都以痛苦的分手告终。诗人是极度情感和情绪化的,短暂的爱情曾经照亮了他和他的诗歌,然而爱情的失败反过来给他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以至于他说在《夜色》中把爱情当作是受难的一种。“我轻轻地走过去关上窗户/我扶着自己/像清风扶着空空的杯子”(《失恋之歌》),“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平静的白描里有着诗人心碎的暗涌,全诗仿佛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黑幕。这个失恋的黑夜里,缺乏生命鲜亮的色彩。姐姐/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日记》)这里的姐姐有可能是诗人永恒的情人,也有可能寄托的是诗人的理想追求,这是一种对诗歌痴狂的内在的吸引力。因为“姐姐”的存在,原来“荒凉寂寞的戈壁”变得美丽无比,情由景生,情景交融,可见海子此时内心的孤独达到了一种极致,一种唯美的境界,他独自享受着孤独和寂寞的唯美,对海子而言,每一次受难后都更绝望更美丽,每一次都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诗人所谓的幸福其实是一种理想的追求,而经历一次一次的失恋创伤,爱情对他来说已经是一种受难。当爱情失败之后,他感到绝望,这是现实生活的绝望,更是对他苦苦追求的精神王国、诗歌理想的绝望。

三、想象中的理想女性

海子诗歌里的女性意象很庞杂,除了母亲和四姐妹这些生活中的具象外,也包含了很多如“少女”“仙女”“处女”等不实指的元素性概念。这些代指的“女”存在于诗人脑海里,是他对完美女性理念的无意识的再现。这些美丽幻想的产生,与诗人青春的年龄、敏感多情的性格和现实生活中爱情的不如意等多种因素有关。

“她走来/断断续续地走来/洁净的脚/沾满清凉的露水/她有些忧郁/....../一枝野桃花斜插着默默无语/另一枝送给了谁/却从没人问起”(《女孩子》)这首小诗的字里行间自有一份清丽脱俗,发自内心的忧郁使女人更美,而因爱而忧郁的少女,必是世上最为美丽的形象。这个不沾人间烟火的女孩子,偶然路过海子的诗歌,越过蓝色的篱笆远去。诗歌如一副无声的静物画,呈现一种视觉上的透明性,些微惆怅的失落更凸显了美的不可方物。

还有的诗歌里,这些女人并不这么具体,而是通过诗人的行动来烘托其清丽:“北方门前/一个小女人/在摇铃/我愿意/愿意像一座宝塔/在夜里悄悄建成/晨光中她突然发现我/她眺起眼睛/她看得我浑身美丽”(《北方门前》),诗中无一句赞美,我们却能感受这个摇铃的女人身上散发的蛊魅气息,其实,正是“浑身美丽”的北方女人让诗人在臆想中不能自拨。我们甚至可以说,他爱上了自己诗歌中的女人。

这些诗歌基本上都写于84~85年间,集中体现了海子对女人气质的追求。爱情开始时,这些女孩子带来的是缺失的美好,爱情之后,就成了残破现实的一面镜子,“你既然不能做我的妻子/你一定要成为我的王冠……秋天的屋顶又苦又香/空中弥漫着一顶王冠/被劈开的月桂和扁桃的苦香”(《十四行:王冠》)美丽的女孩子最后演绎成一出悲剧,让诗人敏感脆弱的心灵遭受重创后一心完成理想的事业,为他的人生悲剧埋下伏笔。

结语

海子诗歌中形容词出现最多的是“美丽”一词,而女性是美丽的最佳载体,可见诗人心目中女性的地位多么神圣。从现实角度来说,女性是海子一切诗歌理想的起源和终结,事实上,如果我们联系海子诗歌中的其他原型意象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把他们联系起来进行并行研究。“母亲”对应“故乡”,“四姐妹”中,前期的对应“春天”,后期的对应“黑夜”“死亡”,而幻想中的“女孩子”,则是预示一种“远方”的追寻。故乡的变化让诗人失去了大地的依靠,爱情的甜蜜曾给了他短暂的幸福感,但是接踵而至的毁灭让诗人独处黑夜,陷入死亡的迷狂,女孩子们是美丽的,但是可望而不可即,“这些不能触摸的/远方的幸福/远方的幸福/是多么痛苦”(《远方》)多么痛苦悲伤的海子,最后选择了告别爱情的受难,告别故乡,乘着天梯(铁轨)寄身于永恒的太阳之火。

海子走了二十年,那些现实的伤害,爱情的幻灭,梦想的瓦解,都微若浮尘,灿如夏花,随着时间慢慢淡去,他活在那个梦想飞扬的青年时代里,再也不会老。

而他爱着的女性,会永远在他的诗歌里美丽。

——见于《文学教育》2009年第8期上“硕士论坛”专栏转参考文献

1.西川.《海子诗全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

2.崔卫平.不死的海子.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1.156-157

3.谭五昌.海子短诗中的重要意象浅析.新诗代网站

献给母亲的诗歌篇5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在这伟大的节日里,我们应该向我们的母亲表示点什么,所以你准备了什么惊喜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母亲节优秀现代诗歌,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母亲节优秀现代诗歌一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母亲节优秀现代诗歌二怀念母亲

又一年母亲节来临

普天下的母亲

今天都会在幸福和快乐中沉浸

来自远方的祝福

来自身边的欣慰

我的母亲

却静静地躺在荒山野岭上

孤零零地守着那片凄凉的松林

见不到我们欢笑的面容

听不到我们祝福的声音

收不到儿女们的半点音信

原谅我不能来到您的坟前

给您送去祝福和安慰

只能在遥远的异乡城市里

祈祷您在天堂的灵魂

记得三年前的今天

电话里传来您病危的音讯

我火急火燎地赶回家中

看到的却是您弥留中的昏沉

多么想再让您看我一眼

多么想再听到您的声音

没想到这竟是最后的诀别

从此,您的音容笑貌只能在梦中找寻

小时候,我们兄妹几个不太懂事

您为我们操碎了心

为了生计您节衣缩食.含辛茹苦

把我们拉扯成人

您盼望我们活得有点出息

您希望我们都堂堂正正做人

今天我们个个都成了家.立了业

有了儿女有了孙

我们不是无情无意的儿女

也知道什么是感恩

我们明白该是回报的时候了

可病魔却剥夺了您享受的福份

我们送来了美味佳肴.稀珍果品

医生说,这些成了您生活中的忌禁

我们想让您坐上飞机

去看一看大漠.草原.塞北的雪

游一游天涯海角的椰树林

没想到,您却坐在轮椅上

度过了生命中最后几年的光阴

报答成了一句空话

留下的却是遗憾终身

还有两行悲伤的泪

一颗永远怀念的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世上还有什么

如此令人痛心

天下的儿女们

如果你有健在的双亲

你还在等什么

赶快去奉献你的一片孝心

也许是一处豪宅

也许是一间茅屋栖身

也许是一声问候

也许是来自远方的一个短信

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

也许是含着体温的硬币一枚

只要你有这份情意

在孝敬的天平上没有高低之分

我带着一颗怀念的心

写下这篇浸透泪水的诗文

去告诫天下的儿女

去抚平我那颗愧疚的心

献给我最亲爱的母亲

愿她在天之灵得到一丝安慰

母亲节优秀现代诗歌三母亲,好久以来

就想为你写一首诗

但写了好多次

还是没有写好

母亲,为你写的这首诗

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

不知道该怎样结尾

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就像儿时面对你严厉的巴掌

我不知道是该勇敢接受

还是该选择逃避

母亲,今夜我又想起了你

我决定还是要为你写一首诗

哪怕写得不好

哪怕远在老家的你

永远也读不到……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著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著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母亲节优秀现代诗歌四尽管长时间没有向你问安,

没给你写信,可是,别让你心里

产生怀疑,好像你儿子应有的

对你的深爱已经从我的胸中

消失。决非如此,就像那岩石,

在水底深深扎下永远的万年根,

它决不离开原处,哪怕是流水,

时而用风浪,时而用柔波从它

上面流过,使人们看不到它,

我对你的爱,也是如此离不开

我的胸中,尽管人生的长河,

时而受痛苦鞭笞,汹涌地卷过,

时而受欢乐的静静的抚爱,

遭到覆盖和阻拦,使它不能

向太阳露面,不能映着四周围

返照的阳光,在你这慈母的眼前

向你显示你儿子是怎样崇敬你。

母亲节优秀现代诗歌五当太阳把麦穗刷成一片金黄时

母亲

您的生日宴会又将在收割的协奏曲中

如期进行

这片黄土是上苍为您特制的蛋糕

你用镰刀将遍地的烛光

割倒叠起

我跟在您的身后拾捡遗落的烛光

您很满意的笑

这是您允许我为您祝寿的方式

其实我很想说些什么

哪怕一句话也好

一个字也好

您依旧弯腰如弓大粒的汗珠

弹射成身后夕阳如血

终于在那把可以击穿任何冠冕堂皇的

镰刀宣布休息时

我想终于有机会为您讲出那句压抑已久的话了

而您却枕着一地汗珠

献给母亲的诗歌篇6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18次荣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大奖。由他作词的歌曲《海鸥》广为传唱,上世纪60年代由他作词的歌曲《小红花》、《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在老师身边》更是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金波老师虽然已70多岁的高龄,白发苍苍但脸色红润,言语温柔,和蔼慈祥。他从回忆自己的父母亲开始,一直谈到自己做父母的点点滴滴――

我的父亲母亲

母亲没有多深的文化,但她却懂得人生的快乐原则。无论生活负担多重,无论家务多繁琐,她都以愉快的心情来对待。一有空闲,她就喜欢用浓郁的河北乡音如痴如醉地唱童谣。随着童谣那鲜明的节奏,我随即就进入了一个充满韵律的世界,这个韵律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爱,充满了无限的美⋯⋯

母亲教育我从来不讲什么大道理,从来不训斥孩子,而是往往用一句不经意的话,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小时候的我穿衣服从不在意,刚穿上身,转眼工夫弄得又脏又皱,母亲见了既没打也没骂,而是说了一句:“看,这衣服像从眼药瓶里掏出来的!”从此,我记住了这句话,同时也记住了穿衣服要注意整洁、要爱惜。

母性的影响在于情感,而父亲的影响更多的是志向和事业的指导。父亲对我很宽容,他当年参加革命去了延安之后,没了音讯,我出生一年后就没再见到父亲,但他留下了一个绿色笔记本,里面是父亲中学时的散文和诗歌,我的成长过程中,大多数时间就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与父亲对话的。

金波对你说:

父母要带头阅读甚至写作。很多家长以为只要花钱给孩子买好了书,就完成了培养任务。其实只有父母带头去读,在家庭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创造读书氛围,孩子才会在浓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真正进入到书的世界之中。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适合孩子去读,大人也永远适合。大人在读孩子的读物时会受到爱心的感染,感悟那份最美的童真。

作为父母,我们要多与孩子谈心。像我母亲用童谣的方式,或者父亲用笔记本的方式,这些都是谈心的好方法。在与孩子谈心时要随和些、自然些,不要有什么架子,不要总在父母的角色中,跟孩子要像朋友一样,因为随和才容易引起共鸣。

“你具备了诗人的条件”

――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有了自信

记得还是中学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写一首诗歌,写得很长很长,并满怀期待地交给了老师。但发回作文本的时候,我看见老师给了我一大堆的批语,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老师认真地指出了诗歌中存在的缺点,但最后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你具备了写诗的基本条件”。我把作文本珍藏起来,同时产生了一个愿望:要读别人的书,自己也要写书。长大后,我不断地发表文章,当年那位老师看到了金波的名字,于是就给作协写了封信,附上了我中学时候的照片。最终我与老师几十年后又一次相聚了,见面的时候,我拿出保存下来的当年的4个作文本,上面还留下了老师红红的批改笔迹。我真心感谢我的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作为学生,我们一定要感念老师的恩情,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我的育儿经:书香让家庭和谐

维生素是身体的营养,亲子共读则是心灵的营养。作为父母,一生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读书有利于提高父母的威望。

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的办法是有计划地提供给孩子阅读书目。不同年龄的孩子要有不同的书,也要有不同的读书方法。

孩子在低年级时,要多读有情趣的书,比如诗歌、童谣,这些琅琅上口,节奏感强。方法上要注重亲子阅读。儿童文学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教材,家长用自己的声音读给孩子听,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记得母亲经常唱童谣,如:“秋风起,天气凉;一根针,一根线;妈妈妈妈,你为什么这么忙?我给我儿缝衣裳。妈妈妈妈,你受累不要紧,等儿长大多孝顺。”就是这些童谣形成了我早期的道德观。又如母亲教我念:“拉箩箩,扯箩箩,收了麦子蒸馍馍。蒸的黑的,放在盔里,蒸的白的,搂在怀里。”说完母亲就一把把我搂在怀里。70年过去了,我对母亲拥我入怀的最美好瞬间依然记忆犹新。亲子阅读游戏让我感受到来自母亲平等而又伟大的爱。

孩子在中年级时,要多读有情节的书,比如小说、童话、故事,这些叙述性的语言更适合这个年段的孩子阅读。方法上要作引导阅读,不要让孩子只知道故事情节,而是要读出内在的情感。我给自己的孩子读《西游记》,一些古文孩子看不懂,我就用白话翻译给他听,引导孩子对名著有基本的理解,有基本的爱憎情感。直到有一天,女儿长大后,她自己拿着古文版的《西游记》阅读的时候,她才恍然大悟,当初父亲朗读的不是原文,而是父亲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理解给她进行了引导阅读。

孩子在高年级时,要多读有艺术性的书,比如诗歌。这个阶段是培养艺术趣味最重要的时期。方法上要注重讨论阅读。孩子可以响当当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哪怕说错了你也不要指责。

家长也要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单单学习语文并不能代替阅读。孩子需要文学,这种营养是感情的营养,每天阅读1小时,可以让心灵健康成长,获得幸福。除了儿童文学作品,我认为孩子应该适当阅读一些名著,像《寄小读者》、《鲁宾逊漂流记》这一类的经典名著不妨多看一些。”

采访快要结束了,我想让金波老师分别用一句话献给与孩子息息相关的亲人。他毫不犹豫地在笔记本上写道:

要有智慧地去爱。

――献给天下的母亲

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真正的童年。

――献给天下的父亲

加强儿童文学修养,热爱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献给所有的老师

献给母亲的诗歌篇7

关键词:《乡愁》 母爱主题 文学作品

引言

乡愁是当代台湾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主题,在台湾的现代作家中出现了很多以乡愁作为创作基点的作家,余光中就是其中一位。余光中是台湾文坛上的一位代表作家,是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海外时对故乡的怀念成为他创作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对故乡的怀念,也是对生活在故乡中的母亲的怀念,是对祖国的怀念。《乡愁》是余光中的一部代表作品,这首诗作中,那种淡淡的乡愁不仅是感动同样离乡的游子的颂歌,更是一首对母爱进行赞扬的伟大诗篇。

一、余光中的简介

余光中是一个情感十分丰富的诗人,而且也是复杂多变的人,因此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也基本是多元化的,实现了一种巨大的转变,先是西化的,然后不断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创作及乡土文学的论战中,余光中的作品都有一种十分强烈的西化的味道,他自己也是主张西方创作风格的,这与他的生活环境以及阅历有关,有一种无视读者以及脱离现实的倾向。余光中是福建籍人,在1949年时随父母迁居到香港,1950年又迁到台湾,后来又到美国进修,在海外游学以及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比较重要的创作风格。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他开始意识到民族意识的重要性,开始意识到在创作过程中加强民族意识的运用的作用,因此将创作的基点转向了大陆,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家乡以及母亲的思念之情。乡愁诗是在这个时间中余光中进行创作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乡土文学的重视也表明了他回归到东方的一种轨迹。

余光中的文学语言十分繁复善变,他希望在中国的文学世界中获得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力量。诗歌是他的一种主要创作方式,从诗歌的艺术上来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也就是说他的创作风格比较多变,不像其他的作家或者诗人一样,他的诗歌风格也会因为题材的变化而变化,表达的是作者自己的意志以及自己的理想,对于那些表达理想的诗歌,一般说来创作风格都会比较铿锵,而对于表达乡愁或者对祖国以及母亲的思念时,一般都会显得比较委婉一些。余光中是一个驾驭文字的高手,他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对文字的运用十分恰当,一生创作了很多著名的作品,比如《乡愁》《蓝色的羽毛》《钟乳石》《敲打乐》《白玉・苦瓜》《天狼星》等,其中最著名当属《乡愁》。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乡愁》正是这样一首表达了他的创作理念以及创作目的的作品,他不仅是我国文坛上的一位杰出的诗人以及散文家,更是一位驾驭文字的高手。

二、《乡愁》的主题以及创作风格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从这首诗歌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了一种对家乡以及对母亲的怀念,同时还表达了一种希望祖国统一的感情。在余光中的乡愁诗作中,表达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是一种具有民族历史感的创作方式。作为一个漂泊在海外的台湾人,面对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分离问题,作者也希望可以实现两岸的统一,也希望可以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在这部诗作中,作者用一种温婉的语言表达方式,对于自己对祖国的深深思念进行了表达。同时,在创作过程中,他积极地应用各种比喻,将乡愁比喻成为邮票、坟墓等,表达了对母亲的一种怀念以及对社会变迁过程中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作者借用不同的意象对乡愁进行具体化,有助于作者的情感表达,对于作者的乡愁以及对母爱主题的揭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余光中的代表作品《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作者自身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是十分热爱的,正是这种热爱,使得作者的情感变得日益丰富,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三、对《乡愁》中永恒的母爱主题的解读

对于《乡愁》这首诗歌,乍一看仅仅是表达了一种对家乡的怀念,是一种想念家的味道的感情表达。但是这首诗中所包含的主题远远不止这些,还包含了对目前的思念以及一种永恒的母爱。这首诗歌中母亲出现的次数最多,从年少时对母亲的思念,一直到最后母亲去世之后对母亲永恒的怀念,他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永恒的母爱。

在这首诗歌中的第一段写道: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那个时候的乡愁被作者比喻成为一张邮票,一张载着他的梦想的邮票,将他带到了国外,他在国外求学与生活,但是对家里的母亲是十分怀念的,这一枚小小的邮票,包含了很多的母爱。余光中从小就离家,与家人之间的交流几乎完全是依靠书信方式,这个时候乡愁就寄托在了邮票上。在思念家乡的过程中,最想念的也就是母亲,但是由于隔着千山万水,余光中对母亲的思念以及体会到的母爱就是在那一封封家书上。他收到母亲写给自己的书信,那上面是母亲的嘱咐以及叮咛,是母亲对自己的关爱,这种母爱是一个做母亲的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余光中思念母亲,母亲在中国也一样思念余光中。他对母亲的思念就是他每次打开信箱时的激动心情,作者在描述“邮票”这个词语时采用了叠词“小小的”,叠词加强了表达效果,对于作者想要表达的那种乡愁的情感有十分强烈的体现。

在第三段中,作者又提到了母亲,这个时候他将这种愁比作是一座坟墓,生老病死是人生中的宿命,母亲去世之后,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就变成了一种永恒的思念,一种没有尽头的思念。这种思念与之前的想念是不同的,因为他再也见不到母亲。以前的怀念总还是有希望的,作者还可以回到祖国,回到家中,回到母亲的怀抱中,但是母亲去世之后,作者便再也没有希望见到母亲的面容,再也没有希望听到母亲的声音。正是那一座低矮冰冷的坟墓,让作者和母亲永远分开,这种距离是永恒的,是一种阴阳相隔生离死别的悲痛。隔着坟墓的距离比隔着千山万水的距离要远得多。在这个时候描述对母亲的思念时,他使用的叠词是“矮矮的”,通过这个叠词的运用,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悲痛的心情。他知道母亲也希望回到大陆,作者也希望将母亲的坟墓转回到大陆,但是最终没能成功,母亲去世之后,留给作者的一种乡愁,成了一座坟墓。作者的诗歌写到这里,读者也许会思考,人世间除了生离死别还有什么感情令人难过与感伤呢?作者在最后笔锋一转,将乡愁进行了升华,当时的“我”与大陆是分开的,这个时候的乡愁就上升成为了一种家国的思念,母亲去世了,但是母亲的含义却得到了升华,这不仅仅是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更是所有与大陆分隔开来的生活在台湾的人对大陆的思念以及对两岸统一的一种渴望和期盼。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母亲的一种思念,就是那一湾海峡,就阻隔了自己与大陆之间的联系,没有祖国母亲对每一个中国人的大爱就没有每个家庭的小爱,这其中的母爱不仅是针对每个人各自的母亲,还针对每个人共同的母亲,即祖国。作者在对母爱进行描述时说道:“鸟倦飞之后就有了落叶归根的愿望……浅浅的一层海水,虽然比纸都还要薄,但是就是跨不过去。”作者对祖国母亲的赞美不仅在这首诗歌中有所体现,在很多其他诗歌以及散文作品中也有表述。从诗歌的开头到结尾,作者对母爱的理解以及对乡愁的体会也得到了提升,从对自己母亲的怀念,上升成为对祖国母亲的想念。在最后一段中,作者同样使用了叠词“浅浅的”,表达了自己希望可以早日回到母亲怀抱中的一种愿望。正是这种永恒的母爱以及对母爱的体会和追求,才使得作者可以在创作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的一种强烈的思乡之情以及思母之情。

结语

余光中是我国台湾文坛上的一位代表人物,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以及散文家。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风格比较繁复,针对不同的写作背景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写作风格来表现。在当前流传的很多作品中,都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强烈的个人情感的表达。《乡愁》是余光中的一部代表作品,其中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一种思念。作者将乡愁具体化,在自己不同的人生阶段中乡愁都有不同的寓意,比如小时候的乡愁是一枚邮票,后来母亲去世之后,乡愁变成坟墓,再后来乡愁又转变成为海峡两岸之间的距离。余光中在创作《乡愁》时采用了比较温婉的写作手法,将乡愁这种朦胧的情感体现得十分细致。总之,这首诗歌在创作过程中一步步加深,一步步深入,使得作者的感情得到了十分细腻的描述,从距离的跨度到时间的跨度,这其中不仅是作者的人生变迁,也是作者情感的变化。语

参考文献

[1]杨帆.大爱轻言,大爱永恒――试析余光中乡愁诗中的爱国情怀[J].才智,2010(03).

[2]古远清.关于《台湾当代新诗史》撰写及余光中评价问题――回应台湾高的批评[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

[3]徐学.余光中“适度散文化”的诗歌理论与实践[A].2005海峡两岸台湾文学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4]章亚昕.漂泊的身世与超越的情怀――论台湾创世纪诗社的创作心态[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01).

献给母亲的诗歌篇8

“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祖国母亲,您还记得吗?这是《时局图》上饱含着辛酸和血泪的话啊。

掀开层层发黄的中国近代史,我们看到的是一堆堆的白骨,一摊摊的鲜血,那一张张狰狞的笑容。祖国啊,我的母亲,您已历尽沧桑、遍体鳞伤。但您不要悲伤:您的儿女们,在危难关头用一股股豪情、一腔腔热血,为了你甘愿将一切献上,即使那透着寒光的刺刀迎头劈下,也没有一个人退缩。我们知道,有国才有家,绝对不能再让祖国母亲受伤流血了。数十年的期待,数十年的煎熬,数十年的奋斗。终于,一幅崭新的图象定格在那天安门城楼上。这幅画中透着欢庆,散发出那惊天动地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我知道,祖国母亲,您流泪了,可这是带笑的泪。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盎然的春色。啊——我们爱你啊,中国。”

祖国母亲,您还记得这首诗吗?它是在赞颂您的美丽。“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瞧,这就是我美丽富饶的祖国。“龙井茶的清香,茅台酒的纯美;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景德镇陶瓷的巧夺天工。”看,这就是我幽深又神奇的祖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自古到今,一首首诗,承载着多少人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一首首诗,道出了多少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一首首诗,传递了祖国多少优秀的传统美德……我知道,祖国母亲也喜欢自己的美丽和博大,您总是笑眯眯的,不厌其烦的读着这一切。

“祖国祖国,多美丽,党的阳光照大地,我们茁壮生长在您的怀抱里……”

祖国母亲,您还记得吗?打小喜欢唱歌的我,感觉祖国母亲在我心中最像一支歌,时而深沉,时而欢快;时而平缓悠扬,时而抑扬顿挫;时而充满忧伤,时而充满趣味。

在您经历了那些痛苦的遭遇后,一个崭新的中国出现了。“一五”计划,恢复了联合国席位,改革开放,加入了世贸组织……我才发现,其实祖国母亲,也喜欢歌啊,好像还更喜欢自己谱曲。瞧,她把遭遇过的痛苦,当作了副歌,来警戒后人;把成就当作主歌,来激励后人,祖国母亲,您还客观地把自己的错误——“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一一穿插进歌里,使歌曲跌宕起伏,温婉与豪迈相互辉映。这就是我伟大的祖国,我智慧的母亲!

“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自然灾害。”

祖国母亲,您还记得一年多前的那场汶川大地震吗?当8级强震猝然袭来时,大地颤抖,山河移位 ……“汶川告急!”“绵竹告急!”伴随着撕心裂肺的哭喊,那一张张曾经熟悉的面孔已不复存在。但您却坚定的说:“我们将尽百倍努力,绝不会放弃。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您是这样说的,更是做的很多很多。这是祖国母亲给儿女们最真挚的情感交流啊!

当发生雪灾、地震、禽流感时,当您的儿女处在困境中需要关怀、需要援助时……祖国母亲,您给您的儿女的是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呵护,您是多么爱您的儿女 ……

祖国啊!我的母亲,你用热血养育了儿女,用生命换来了和平,用勤劳带来了希望。

我要说,祖国在我心中,您是我心中永恒的画,完整的诗,不尽的歌。您又像母亲,把所有的爱都释放出来,没有一点点的保留,您是如此的爱我们。我要说:“祖国,我的母亲!我爱您!”

献给母亲的诗歌篇9

女我赞美红旗上鲜艳的色泽

男田野收获的音符写给黎明的图纸

女山岚拓宽的场垛开阔中国的视野

男七月柳荫彩裙摇曳荣耀的季节版权所有

女七月以骁勇之躯让中国走出岁月的蹉跎

合七月歌声嘹亮的七月电信儿女为你放声高歌

(最好在这儿加几句开发新业务,创新工作类的话)

女朝阳市电信局庆七一文艺演唱会

合现在开始

女下面请听女声独唱<<走进新时代>>

男红旗漫卷西风

女红旗指引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

男红旗,是引领世界潮流的旗帜

女请听小合唱<<绣红旗>>

男没有那一个日子比今天更明丽

没有那一个日子像今天这样舒展大地的脉博

请听诗朗诵<<致七一党的生日>>

女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

为了祖国的荣耀人民的幸福

共和国的卫士经风历雨无怨无悔

请听男女声二重唱<<为了谁>>

男黄色的皮肤黄色的脸

黄色的土地是哺育我们的家园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女:栽出一株摇钱树

男划出一条绥拉菲莫的铁流

女演一部激越飞扬的创业史

男奏一曲秦腔宋韵的青春

女请听男声独唱<<超越梦想>>

男七月,你灵动了十二亿双眉宇

女七月,你用钢枪炮火驮来和平的今天

男七月,你举着巨龙用血打磨的箴言

女在东方的地平线上架起了一道亮丽的彩虹

男请听诗朗诵<<七一抒怀>>

女站在新世纪的版图上

寻找那块播种的泥土

还有那个宁静的夜晚

遥远又临近陌生又思念的港湾

请听合唱<<南泥湾>>、<<军港之夜>>

男眼里蓄满的是床前的明月

心里回忆的是儿时脚下的白雪

请听歌曲<<故园之恋>>

男黄山黄河是我陶醉的梦

女长江长城钻进心口不愿醒

男无论梦里有多远

女无论海角天涯路几重

合我们都有一颗共同的心

男请听诗朗诵<<我的中国心>>

女那罗湖桥畔潸然的泪花

那香江边上成熟的思念

似绿叶回到了阳光

似儿子投向了母亲

请听女声独唱<<党啊,亲爱的妈妈>>

男你是颁发给民族脊梁的奖章

你是长鼓里欢腾的白山黑水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女隔海相望的马祖,不是你的真姓

旅居海外的游子,永远想念它的母亲

请听小合唱<<七子之歌>>

男快斟满喜庆的美酒

连同激越沸扬的诗行

献给母亲和丰硕的大地

还有北京的金山上明媚的太阳

请听女声独唱<<北京的金山上>>

女期盼是萌动的久远新韵版权所有春色兑现着绿梦的不朽

请听配乐诗朗诵<<世纪颂歌>>另外,由我们电信的才女王茜为大家现场作画,请大家欣赏

男涨紫了山的一方

绿满了江河一偶

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握紧的手掌

会壮实成饱满的胸膛和心脏

请听小合唱<<众人划浆开大船>>、<<学习雷风好榜样>>

男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颗心

吼出的是同一个强国富民的声音

我们同唱一首歌

女从踏青的的山峦鸟瞰远方的云烟

男从澎湃的海湾眺看搏击的风帆

女我们团结一心拨响心海的琴弦

男我们剪下一缕阳光献给祖国母亲

女请听合唱<<团结就是力量>>、<<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男牵动心魂的分分秒秒

女撕扯目光的时时刻刻

男歌唱间,你捧着献花送来祝愿

女吟诵间,胸中涌动着万种情感

男举杯,让我们同声庆祝

女擂鼓,让我们高声欢呼

男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

合电信儿女献上对党最真的祝福

献给母亲的诗歌篇10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审美教学 实践探索

审美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文学素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不少初中语文老师借助审美教学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单从这一点便可看出,部分初中语文老师已经意识到审美教学的作用和价值,笔者从“阅散文、读小说、赏诗歌”三个层面入手,让学生亲自体悟文本作品的美妙,最终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阅散文,寻美之踪迹

初中语文教材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初中语文教材中囊括了众多美文,蕴涵美的文章大多是散文,其形散神不散的体裁特征给散文添加了一份神秘之感,所以称散文为开展审美教学的最好体裁。在语文审美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选定散文篇目,事先挖掘出散文文本中存留的深层美,带领学生寻找美的踪迹,使得学生充分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意蕴美、结构美。

比如,教授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一状物抒情散文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先仔细品阅文章,找出描写紫藤萝外在形态的句子“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找出描绘紫藤萝花朵的句子“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找出描写花朵神韵的句子“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等。仔细解读这些句子,我们便会发现作者将紫藤萝的形状、神韵、姿态写得十分和婉,描写得细致却不繁琐,处处溢出美的踪迹,无须学生细细详读,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美已令人心神向往。

2.读小说,育美之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说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更贴近生活,要是将小说作为审美教学的切入点,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自然是极为有益的。现实情况是,不少初中语文老师在讲授小说体裁的文章时,只停留在划分部分、提炼思想、捋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特征的层面,丝毫没有深入挖掘小说文本中的“美”,也就是没有发挥小说的审美功能。初中语文老师必须改变这一教学惯式,积极带领学生深入故事、读懂故事,在小说解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比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一短篇小说时,老师可以引领学生先仔细阅读整篇文章的大致内容,然后挑选出文章中母亲的两句话:一是“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二是“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随后让学生根据母亲的话语,结合整篇小说内容分析“我”和母亲的人物性格特征。单从母亲的这两句话便可看出,母亲得知叔叔于勒窘迫生活状况后对叔叔于勒的评价,简短的两句话便暴露出母亲自私、冷酷、虚伪、拜金、可怜又可鄙的性格特征,我却只是一个单纯、简单、具有同情心的善良孩子形象。之所以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人物形象分析,主要起到“以此及彼”的作用,达到培养学生基本审美能力的目的。

3.赏诗歌,晓美之内涵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多具有节奏美、情景美、语言美和意蕴美,其基本囊括了初中语文审美教学所要实现的所有关于美的教学目标,因此老师要重点讲授教材中的诗歌,借助诗歌挖掘出美的真正内涵,鉴赏诗歌中蕴藏的种种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鼓励学生朗读诗歌,体验诗歌中的节奏美、语言美,其次跟随老师步伐读懂诗歌语言美、情景美,最后在自我理解、自我体悟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情感美,继而真正了解诗歌美的内涵。

比如,学习《沁园春・雪》这一首诗歌时,首先,老师应鼓励学生大声朗诵诗歌内容,用心体会北国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冰雪世界,感受诗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其次,老师可适当扩展一些关于的生平经历,以及这首诗的整体写作背景,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最后,可从诗歌的上下片进行细致分析,掌握文中所用的写作手法、鲜明意象,进而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直至知晓诗歌的完整内涵。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审美教学必须继续改进、完善,老师更应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散文、小说、诗歌中的别样美,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审美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爱萍.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