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专题报告十篇

时间:2024-01-09 17:32:58

物联网专题报告

物联网专题报告篇1

铺天盖地的节日促销战从京东商城的在热播电视剧《男人帮》投入巨额广告开始,该剧热播期间不断打出11.1——11.11期间促销的宣传“光棍节不耍单儿,上京东,整点fashion的!”凡客的全场免运费,当当借机12周年庆典的“想当就当”还送IPAD,而淘宝商城光棍节的广告更是占满了整个北京地铁的通道。国内知名团购网站真图团购网(网上商城和团购网站具有宣传推广和购买的双重属性,这是互联网赋予的特有品质。

2、从电子商务的发展来看,人们的购物生活日益离不开互联网,而商家的争夺也从线下转到线上,正如电视新闻会报道所说“节日网络购物成为一大亮点,将来节日网购会成为常态”。

3、节日的气氛在互联网上最容易形成,所以电子商务很适合搞这种“有气氛”的促销和销售。电商在节日期间的广告可以更多的投放在有气氛的网站上,或形成气氛的社区。

3、相比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等,情人节、光棍节、感恩节等这种年轻人、白领为主的国际新节日,更适合网络商城和团购网站做大规模的销售。

4、从网络购物的发展来看,明年的情人节网购会更加火爆。

5、相比传统的商城、商场、购物中心,人们消费有更向网络购物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6、国内,网上商城、团购网站受资本市场的垂青,发展也更趋于成熟,未来前景一片光明。

7、O2O模式的团购,立足于本地服务,通过互联网将理发店、餐厅、健身房等具有本地方服务特性的商家更多的推送到众多网民的视线当中,线上购买线下享受服务,更能满足消费者对于本地省信息服务的需求。

不得不否认,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网络购物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而国内网络购物从淘宝、京东到现在以千品团(拉手网等为代表的团购,让众多传统商家和普通消费者认知了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购物也必将成为人们最重要的购物方式。(张家口新闻网)

《关于2010-2011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系列研究报告定制的通知》

依托拥有的100余位国内知名专业分析师、特约研究员,以及院校专家教授、知名企业CEO、顶尖实战专家,每年度编制近百份电商主题研究报告,并接受企业定制各项报告,承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与企业委托的课题研究、项目申报等专业研究工作,并拥有领先的电子商务行业数据监测系统来实现对行业运行的数据监测、分析。

作为国内专业电子商务研究机构,包括B2B领域的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中国制造网、慧聪网、环球资源、金银岛、一达通、敦煌网等企业;B2C领域的京东商城、当当网、卓越亚马逊、新蛋中国、红孩子、凡客诚品(VANCL)、麦考林(麦网)、库巴购物网、苏宁易购、淘宝网、拍拍网、eBay易趣网、乐酷天、百度有啊、乐淘网、银泰网、珂兰钻石网等;支付领域的支付宝、财付通、环迅支付、百付宝、银联电子支付、快钱、易宝支付等;还有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中科聚盟、新网互联、汇海科技、亿美软通、天下互联、新网互联、用友伟库等,以及团购领域的拉手网、美团网、F团、窝窝团、阿丫团、24券、爱帮网、糯米网、腾讯“QQ”团、酷团网、大众点评网、淘宝“聚划算”等电子商务各领域典型企业,均为中心的重点研究与监测对象。

据不完全统计:逾500家专注报道电商的媒体记者已注册为中心“特约记者”,第一时间密切关注引用本中心报告;累计5余万家电子商务及相关企业长期订阅、并引用报告数据;报告影响力辐射2000万家中小企业、5千万网购用户;并屡获包括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信部、工商总局、发改委、国新办、央行、海关总署在内的多部委引用、认可;累计不少于600家平面媒体独立报道,1000家各类门户、新闻网站转载,网络转载逾14,000,000篇;另有至少1亿股民、500家以上VC/PE作为重要投资、决策、评估的参考依据。

物联网专题报告篇2

本文以2013年的地平线报告、尤其是2012年“地平线报告·博物馆” 版作为具体案例,作了较系统、详细的阐述,并以科技传播的视角分析、描述了数字博物馆在未来1到5年内将采的用新技术的具体案例。

关键词 科技传播;新兴技术;数字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232-03

1什么是地平线项目与年度报告

ELI是一家致力于通过信息技术革新来提高人们的学习水平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是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项目的开创者。当EDUCAUSE对用技术的手段来促进高等教育萌发兴趣之时,ELI专门为此开发了创新性的技术,并将其运用到提高学习水平和促进教学改革的实践中

NMC是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是由全球近300个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博物馆、学习中心、基金会等领先学习机构组成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致力于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研究和运用,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近20年来,联盟和它的成员致力于探索和开发在学习、研究和创造性探究方面的应用程序的新兴技术。

2002年,新媒体联盟启动实施地平线项目(The Horizon Project),以新兴信息技术进入教育主流性应用的潜能作为主要评估标准,开展持续而系列化的质性研究,以年度报告的形式向学习机构提出关于新兴技术、关键趋势和重要挑战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并力求实现研究和实践的互动。

自2005年以来,“地平线年度报告”成为了ELI与NMC这两大组织最引人关注的合作项目,来自两个组织的成员参与了该研究报告的撰写和。报告新兴科技可能会在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里对全球各种大型企业产生的各种重大影响。这个报告每年都会反复修订。

项目展示、政策阐述、工具和技术应用等活动,发挥研究对实践的促进作用。

2 “地平线报告”内容概述

为了让大家对过往的状况有所了解,我们将以表格的形式对2013报告年的具体内容做个概括介绍。从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一年一度的“地平线报告”(The NMC Horizon Report)会从主要的趋势、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应用的新技术三方面做具体的阐述。

报告结构 内容

重要趋势 1、开放性已成为一种价值,比如说:开放内容、开放资源、开放数据等。

2、作为传统大学的替代和补充,人们开始探讨大规模网络开放课堂。

3、大学毕业生要求有更多的非正式经验。

4、人们越来越趋向于用新数据资源制定个性化学习经验和学习测评。

5、因为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大量资源,教育者的工作持续发生变化。

6、教育范式转换为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协作模型等。

主要挑战 1、师资培训还未意识到,数字媒体素养是各学科和行业的一个关键技能。

2、创作、出版、研究领域出现的新形式都超出了现有评估模式的范围。

3、教育本身的过程和做法往往限制了新技术的吸收。

4、当前技术和实践不支持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5、新教育模式给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

6、大多数学者都不采用新技术进行学习和教学,也不用来组织他们自己的研究。

3“地平线报告—博物馆版”内容简介

截至到2010年,“地平线报告”已在教育界内取得了普遍的认可,为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新媒体联盟开始从博物馆背景下的教育入手,了“地平线报告”的博物馆版。该系列的报告旨在立足于全球范围内的博物馆,用全球视角和眼光,克服地区和对新兴技术的应用难题,以使全球范围内的博物馆受益。

作为地平线项目的一部分,其实施过程和其他系列的地平线报告的过程一样,主要包括团队组建、文献综述、形成共识和成果应用等四个阶段,通过网络在线协作的方式完成。

不同的是,地平线项目有独立的博物馆项目专家委员会,这些专家来自博物馆、教育、技术和其他相关领域。这些专家的研究内容会和地平线报告的其他项目的委员会进行交流。

博物馆项目的专家委员会需要系统、全面地回答以下四个大问题以确定每期报告的主题等:

1)未来五年内,地平线项目列出的关键技术列表中,哪几项对博物馆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2)哪几项关键技术从我们的技术列表中消失了?思考一下相关问题:

博物馆应选择哪些已经广泛应用的技术来支持和提升博物馆教育?

博物馆应积极寻找和借鉴哪些在消费、娱乐或其他产业中已形成固定用户群的技术?

哪些重大趋势将在博物馆实现教育和交流的任务导向中发挥重要影响?

3)博物馆应开始关注未来的三至五年内哪些关键的新兴技术?

4)来五年内,博物馆在教学和交流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依据专家委员会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地平线报告-博物馆版”的格式和形式同其他系列的报告一样,也从目前关注的重大趋势、主要挑战和未来1至5年博物馆领域应用的新技术三方面入手。

3.1关注的趋势

5结论

科技传播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随着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等基础理论的发展而提出、发展并逐渐完善。我国从科技传播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已在学术界、新闻界、商界等各个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和谐发展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从科技传播的视角,梳理并分析了国外NGO组织在科技传播领域的思考和创新,希望能对国内的研究起到可借鉴的研究价值。

本文除了自行翻译一部分来自2012“博物馆版”的内容外,也曾参考了他人的文献和部分网络上的资料,假如在“参考文献”中有所遗漏,作者表示致歉并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NMC:New Media Consortium.[DB/OL]. http://

[2]Johnson, L., Witchey, H., Smith, R. Levine, A., and Haywood, K.. The 2010 Horizon Report: Museum Edition[R].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2010).

[3]Johnson, L., Adams, S., and Witchey, H. The NMC Horizon Report: 2011 Museum Edition[R].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2011).

[4]Johnson, L., Adams Becker, S., Witchey, H., Cummins, M., Estrada V., Freeman, A., and Ludgate, H.. The NMC Horizon Report: 2012 Museum Edition[R].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2012).

[5]Johnson, L., Levine, A., & Smith, R. The 2009 Horizon Report[R].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2009).

[6]Johnson, L., Levine, A., Smith, R., & Stone, S. The 2010 Horizon Report.Austin[R],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2010).

[7]Johnson, L., Smith, R., Willis, H., Levine, A., and Haywood, K. The 2011 Horizon Report[R].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2011).

[8]Johnson, L., Adams, S., and Cummins, M..The NMC Horizon Report: 2012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R].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2012).

[9]Johnson, L., Adams Becker, S., Cummins, M., Estrada, V., Freeman, A., and Ludgate, H. NMC Horizon Report: 2013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R].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2013).

[10]张诗潮,冉花,吴丽君,陈 振. 2004年~2012年地平线报告技术分析及教育潜力[J].

[11]王龙.地平线研究报告及其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9(7):72-74.

[12]李逢庆, 杨树林.信息时代的高等教育:未来趋势与挑战——新媒体联盟NMC地平线报告解读[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5):38-40.

物联网专题报告篇3

会上,国双联席总裁续扬发表了主题为《国双十年》的演讲。同时,国双高级数据分析师为大家解读了《2015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一份 “重量级报告”

《报告》中数据来源于数百亿次的访问行为,访问者的来源终端包括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地域包括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时间区间为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报告样本包括政府、商业、公益机构等网站。本次报告数据不包括淘宝数据,以及移动客户端APP的流量分析。

该《报告》是国双数据中心基于OLAP技术平台,将PC、移动等多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聚合、关联与交叉,运用多维度数据分析法凝聚而成,从“全网概况”、“访问特征”、“渠道分析”、“行业视角”四个方面解读了“大数据”背景下2015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报告》选取汽车制造行业、互联网金融、教育、美妆这四大行业,从市场趋势、网络舆情、效果评估、用户洞察四个角度进行深层次剖析,从中可见汽车制造行业人们关注点在于微型车、新能源类型,互联网金融的受众多为30~40岁男性,教育行业的主要营销方式与用户需求有偏差、高转化率的媒体很少,美妆行业在手机端存在着大量的优质客户。这些数据的得出加深了人们对这些行业的了解,对企业的形象提升、精准营销、传播都会起到一个重要的参考作用。

“专注数据 创造价值”

这份《报告》之所以这么精细、全面,不单是源于海量数据积累,同时也是国双专注大数据行业十年经验所铸就。在这个充斥“泡沫”的时代,以往“创新”、“技术”、“激情”曾为创业企业追求的标签,而国双认为“靠谱”是对企业最好的褒奖。

物联网专题报告篇4

让监测信息活起

对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类服务商来说,环境保护本来就是自己的服务领域。在环境监测领域,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还可以预测环境质量走势。

环境监测站承担着环境保护最为基础和关键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级监测站已积累了大量监测数据,这些数据还在以每年数以万计的速度增长。监测站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力求科学、及时、准确地为环境管理、执法、统计、信息和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等提供有效的信息,这些信息多以环境质量周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报告形式呈现。

超图携手监测站打造了基于SuperMap GIS的环境质量评价GIS专题图系统,系统利用SuperMap iServer全方位支持64位GIS技术和GIS并行计算技术的特点,为环境监测站的海量数据的融合、发掘、分析利用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也为监测业务信息的可视化地图表征提供了技术保障。

系统集成了空气质量、降水、降尘、地表水、城市噪声、土壤、生物、辐射等要素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实现了基于“一张图”空间表达的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展示与智能化、可视化的环境质量要素联动分析评价,使大量繁杂的监测信息“活”了起来,有助于直观了解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有效抓住污染分布和发生规律,辅助于环境监管层的科学分析与决策。系统还提供专题图定制功能,提升了监测站专业制图水平和制图效率;提供环境质量报告模版,自动插入所需专题图和统计数据,实现“一键式”报告生成,大大解放了人力,同时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报告准确率,为监测站报告编制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系统将河流水系、自然保护区、水、气自动监测站点等环境空间信息,以点、线、面等空间要素进行表征,并根据环境要素特征附以环境专题符号,以资源目录方式进行组织管理,通过可视化方式进行展示,方便用户快速浏览,同时可以直观了解环境监控点位的空间分布情况。

目前,环境质量评价GIS专题图系统已应用于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西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国家及多个省、市级环境监测站,借助系统中空气质量插值分析、河流水质评价等专题分析功能已成功应用并支撑各监测站空气、水环境质量评价专题图制作及专题报告编制,成为了用户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实用工具。提高了环境质量报告编制效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兼顾环保部门与排污企业

与GIS类企业不同,很多传统IT企业在看好环保信息化这个领域后,开始转型进入该领域。广州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如此,这家在2012年转型进入环境科技领域的公司关注的不仅仅是环境保护部门,柯内特也同时为排污企业提供服务,让他们能够实时监测到自己的排污情况,尽量避免造成污染。

早在2012年,柯内特就开始关注大数据的发展,判断行业有产业互联网的趋势,而要实现行业突围一定要融入新兴科技。“当时我们认为的新兴科技有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移动互联、社交,这些新的技术柯内特都在尝试,也都是从最简单的做起。” 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斌表示。

为引入最先进的技术支撑,2013年,柯内特与IBM中国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5年,双方合作升级,柯内特成为IBM的“中国合作人”,利用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共建环保产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柯内特也从环境系统集成领域转型为环境与城市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始研发环保大数据在线监管系统,推出了面向环保监管部门的 “猫头鹰”环保在线监测系统。

“猫头鹰”解决了环保监管的痛点,原来环保监管部门去查企业偷排漏排需要人工排查和群众举报,比较被动。而“猫头鹰”通过在监测企业设置传感器、摄像头,收集企业污水排放相关数据,再传送至监管部门,这些数据还可以在后台为环保执法作为依据。

目前“猫头鹰”平台分析后自动生成的可疑企业名单准确率大约达到了70%,而这些数据在经过人工排查后才会送至环保监管部门,准确率可以达到80%以上,而且准确性随着系统迭代会不断提升。

2016年7月,国家环境保护部确定了第五批环境服务业试点,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互联网+环保服务(排污监管辅助服务+排污企业环保顾问服务)试点”在列,成为广东两家获批企业之一。“这次能拿到国家环境保护部的试点对柯内特来说是一个里程碑。”朱斌说,之前企业只是埋头研究,现在开始被越来越多人知道,也该被更多人知道了,现在市场还没有太多同类型企业,柯内特要抓住先发优势。7月,柯内特在北京与浙江省金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力助力金华市打造的互联网+环保智能在线监管平台,朱斌兴奋表示:“这标志着柯内特‘猫头鹰’将飞出广东,飞向全国。”

柯内特将自己从事的环保生态链定位为小应用、大平台、强生态。首先吸引更多的企业安装小应用,在积累了一定的用户量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每个用户的需求。接下来,构建一个数据平台,将各种资源和服务整合进来,逐步形成新的交易模式。最后,形成一个环保产业生态链。

比如为环保部门免费提供监控硬件,柯内特基于点位收取数据服务费。而同时针对排污企业推出定位于小型排污企业的移动APP解决方案“犀牛鸟”,“朱斌认为大部分排污企业并不是有意造成污染,而是由于管理落后、工艺落后等原因造成超标和偷排。这类企业有环保治理的刚性需求。只要“犀牛鸟”APP上的用户数量足够多。就可以为环保产业提供数据服务,卖环保设备的厂家、提供环保服务的商家就会感兴趣,可以吸引他们在APP平台上广告。柯内特也可以向排污企业定向推送环保装备信息并尝试以这种方式盈利。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这种市场化监管的模式不仅使之将精力聚焦于其核心职能,回归其本质,更重要的可助其打造一个公开透明公平的监管平台。而真正的服务则通过科技的力量进入市场,由有能力的第三方企业参与承担,从而实现健康的环保业生态链。

物联网专题报告篇5

作为互联网广告及效果营销领域的改革先行者,亚洲领先的在线效果营销平台爱点击iClick(以下简称:iClick)近日正式了最新研究报告《2012中国网络效果营销大回顾与2013预测》。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多方对比,来梳理当下中国网络营销市场的现状、问题和未来趋势,并从网络用户、广告主及网站媒体主这三大方面来对效果营销的发展进行成因分析和趋势预测。通过前瞻性的研究,iClick希望能助力广告主在2013年的媒体投放中做好准备、把握趋势,实现最大的营销投放回报。

效果营销的三大推手

iClick在报告中指出效果营销在中国得以发展,背后包含了三大动力:网络用户、广告主与媒介主。时至今日,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活动及需求变得十分多元化,这一分钟在手机上欣赏视频内容,下一分钟便来到社交网站上联系朋友,随后又到网上商店内购物。因此,对广告主来说,以往只需要在一线门户网站进行广告投放便可以接触到绝大部份的目标受众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

今天,中国网络用户已经严重碎片化,广告主想要在上千万个网站上逐一抓出目标受众,已变得十分艰巨。实时竞价技术(RTB)的出现正好能为广告主解决这一难题,让他们可以根据每一个用户的网络特征与行为数据,进行以受众为主导的广告投放。对于广告主的这种需求,媒介主也由于网站之间的竞争白热化而纷纷向效果营销需求靠拢,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多家本土网站纷纷在今年推出支持RTB的广告交易平台,以适应广告主对效果营销的需求。

2013年效果营销的三个预测

基于以上观察及数据分析,iClick在报告中给出了对2013年效果营销发展具前瞻性的看法并作出了精辟分析,其中包括了渠道发展、广告主取向、及数据使用三方面。可以说,效果营销将成为2013年及未来网络营销的代名词。效果营销不再是搜索的专利,包括RTB等广告技术将助力效果营销延伸至展示、视频及移动媒介上;而除了电商之外,以往只专注品牌推广的快消、美容等企业也将积极加入效果营销的大军;此外,作为一切的基础,大数据也不再只是一个概念,而将会迅速转化为可实践的“行动”,为广告主在受众、渠道、及广告创意优化上带来前所未有的作用力。

XMO实现一站式广告效果整合

未来互联网广告市场是一个整合的投放趋势,谁能够把不同平台上的广告效果整合起来,做成一份广告主需要的整合方案,谁就将是这场行业变革中的赢家。

物联网专题报告篇6

传统媒体与手机的融合之势更加明显

与手机等移动终端相结合,提高有声资源的利用率,是近两年来传统广播扩大听众群的一项重要手段。2010年4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手机有声报-新闻和报纸摘要”,用户不仅能收听新闻,还可听到特约新闻评论,打破了传统手机报新闻深度的局限性,增强了思想性与可读性。2011年8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中国电信签约,推出“天翼阅读――有声版”产品,包括小说、小品等有声读物,供用户免费收听。①

2011年10月,中央电视合中国移动推出了国内第一份视频手机报,相比目前图文彩信形式的手机报,免费的全视频化新闻播报更加生动、直观、完整,更趋近当前3G网络条件下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的发展方向。中央电视台将这一功能视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新媒体传播战略的一大亮点。

在Wifi免费上网和流量压缩技术日趋成熟的条件下,传统广电媒体开始将自有音视频内容推上手机平台。这是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与手机媒体的便携传播优势的进一步融合,诸如有声手机报、视频手机报之类的产品模式有望在四级广电机构得到推广。

CMMB体现三网融合价值,市场短板有待弥合

截至2011年6月中旬,CMMB信号已覆盖全国331个地级市和36个百强县,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CMMB用户数量也已突破1300万户。根据广电总局规划,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实现CMMB网络覆盖人口超过12亿,在5年内将CMMB在中国现有的1000万终端用户发展到1亿终端用户的规模。②

但远期看,CMMB的发展仍有不少困难需要突破:

第一,TD+CMMB的模式,更多的价值在于增强了移动TD的附属功能, CMMB以增值业务的形态融入,导致其在合作中缺少话语权。

第二,CMMB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广播标准体系,涉及终端厂商缴纳专利费的问题。自2009年开始,国内一些主流CMMB芯片生产厂商时常在竞争中就专利费问题大打口水仗。目前,广电总局和工信部均未对将来是否收取专利费、如何收取等问题有明确意见,产业发展因此受到影响。

第三,CMMB对传统广电节目、杂志报纸内容的覆盖率有待提升,这有赖双方在未来建立持久有效的成本分摊和利益共享机制。这也关系到CMMB全媒体目标的实现。

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待寻找

数据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108.3亿元,同比增长154.6%,环比增长38.9%。③新应用的不断出现和商业模式的快速创新,吸引了大量新进入者,也在推动各细分行业的成长。然而,除手机网游和移动电子商务产业有相对明确的营收途径外,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其他细分领域尚未探索出明确的盈利模式,与巨大的用户市场和资本市场形成反差,甚至出现局部泡沫或阶段性过热等问题。目前,主打免费牌的手机浏览器、移动IM工具等应用厂商,寄希望于广告营收,但专业人士认为,“相对于当前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火爆,其广告爆发或成熟还需一两年。”④对于正在走用户付费路线的移动电子商务和手机网游领域而言,用户是否愿意移动支付以及如何支付成为最大掣肘。

手机云媒体和手机物联网:新型产业增长点

1.手机云媒体

2011年,云计算平台技术深入互联网行业,云平台随之成为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百度、腾讯及奇虎360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开始发力于云技术并推出“开放平台”应用。6月15日,激动网率先推出国内首个视频开放平台“激动云”(y.省略)。用户可以上传视频并存储在激动网“云端”,通过云转码实现视频,以此搭建自己的视频站或频道;可以将激动网18个频道的1000多万个正版视频库拿来“为我所用”;可以自定义加载视频广告并实现自主经营。总之,用户将视频建站的工作外包给“激动云”,云平台的解决方案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要。

2011年12月11日,激动网宣布“激动云”完成了跨电脑、手机、PAD等终端的全面覆盖。激动云手机系统解决方案以标准接口方式与电信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对接,可以随时开展联合运营,实现媒体用户、互联网和电信企业的多方共赢。“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入,传统媒介开始加快手机端的布局,同时对相应的技术、运营的服务需求也在增加。激动云手机流媒体系统解决方案的推出,正是看好了这一特定的细分领域。”⑤

2.手机物联网

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技术进入了以物联网为象征的Web3.0时代。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应用扩展。而手机物联网则是指借助移动终端和各种传感器技术,把任意物品与(移动)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的一种网络。⑥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管理、交通监控、农业生产等领域已经开展了基于手机物联网的应用。在中国,手机物联网正从造势阶段走向实际应用,中国电信于2010年4月推出了一项应用于CDMA手机的物联网应用“翼机通”。这项应用不仅有传统的手机通信服务,还可通过手机实现门禁、考勤、小额消费、借书等服务,是基于手机终端的“一卡通”。目前,“翼机通”主要应用于各地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中。

除此之外,手机物联网在中国的应用更多地体现为手机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以“闪购”、“灵动快拍”、“我查查”等应用为代表。“灵动快拍”和“我查查”则是两款通过条形码扫描进行商品比价的手机物联网应用。用户可快速获取同一商品在各超市和网上商城的信息,如哪里有卖、售价、电话地址、营业时间、网址等。“灵动快拍”还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辨别火车票真假等。

2011年6月,闪购公司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闪购码”消费平台,用户手机安装闪购客户端后,扫描商品上的条码或杂志、报纸、DM单等纸质媒体上的闪购码,即可准确下单购物。闪购打通了手机售物、媒体售物、网络售物、见物售物等营销渠道,开创了F2C(工厂到消费者)的购销模式。

目前,塞班、安卓等系统都完成了闪购相关软件的开发。闪购应用涉及酒类、音像、食品、化妆品等行业。以F2C为模式的手机电子商务,其优点是可降低制造商投放广告、租用店铺、物流等成本,从而使消费者得到实惠;电子条码的可靠性可以规避假冒伪劣产品的销售;物流业将被迫重新洗牌而趋向规范。但同时还应看到,闪购码通过DM单等投递的有效性、普及率有待提高;闪购公司、产品制造商、传统经销商之间是否能建立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将是影响未来闪购产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注释:

①中国广播网消息

②广电总局网站消息

③艾瑞咨询统计数据,引自腾讯科技

④《北京商报》[N],2011年5月4日,C1版

⑤激动网副总裁吴起2011年12月1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物联网专题报告篇7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回顾即将逝去的2014年,狄更斯这句名言用在IT界再恰当不过。在这一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抢尽风头,阿里巴巴、京东纷纷赴美上市;但像索尼这样的老牌企业,却依旧在扭亏为盈的泥泞之路上艰难行走;而微软、SAP、Infor则在2014年进入了人事调整期。总体而言,过去的一年是IT业风起云涌、激情荡漾的一年。

那么,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IT产业又会出现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是新的商机,还是给那些守旧企业敲响了警钟?对于IT从业者,这些变化又意味着什么?是更好的机遇,还是有被淘汰之忧?围绕这这些疑问,计世传媒研究院综合分析了海内外研究机构的多份研究,撰写了这份《IT产业2015年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希望这份报告能为关注中国IT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份比较全面的、前瞻性的参考资料。

该份报告建立在对56份来自于海内外研究机构、企业或者业内专家的预测报告所做的分析之上。我们分析了这56份报告对2015年之后的IT业发展所做的预测,从中提炼出10个焦点问题进行分析: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络安全、可穿戴设备、物联网、3D打印、用户体验、高度集成系统、IT人才资源。这些焦点问题的提取,皆是以海内外研究报告对该问题的关注程度(报告提及次数)为依据。如图1所示。

云市场的价格厮杀将持续

云计算被视为全球IT市场最显著的增长点之一。据Gartner研究数据显示,全球广义云服务市场2013年达到1318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8%,预计2017年将达到2442亿美元,并且未来几年仍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率(见图2)。思科发表的报告预测,未来4年内,云计算将占到全球数据中心流量的76%。

云计算的市场规模虽然庞大,但要打下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却并非易事。研究机构认为,2015年之后的云市场将呈现以下几大特征:

(1)云市场的价格厮杀将持续。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及开发者,云市场在2014年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阿里云计算宣布对云服务器(ECS)和云数据库(RDS)产品进行全面降价,其中云服务器最高降幅达到25%,云数据库最高降幅20%。阿里云、亚马逊、谷歌全球三大云计算巨头一直进行着此起彼伏的降价。三巨头的价格厮杀下,传统IDC(数据中心)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殆尽。

(2)混合云仍是企业采用云服务的主流模式。研究机构Coda Research Consultancy认为,公共云计算应用在中小企业中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大型企业更可能采用混合的和专有的云计算。CRN(中国科研网)预测,到2015年,小企业将花费近1000亿美元在云服务上。

(3)移动分布式云计算或迎来爆炸式发展。IEEE计算机协会认为,移动计算以及云计算正在融合为同一个平台,能提供不受限制的计算资源。在这个新平台上,人们能更方便地同步信息,移动应用将更可靠以及更易于扩展,用户体检也会更加丰富多彩,一大波新式服务正在蓄势待发。

大数据将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支点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BCG(波士顿咨询)今年11月份的企业创新力报告显示,大数据、移动将成为企业创新的支点。报告指出,最具创新力的企业更依赖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57%对19%),67%的突破性创新者表示在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方面的投入产生了显著的回报。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最新的报告预计,从2013年到2018年,全球大数据市场将会出现年均26%的增长率,即从今年的148.7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463.4亿美元。在未来几年,大数据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数据分析速度将是下一个热点。IDC预测各大公司将争相开发基于云的、可实时流传输数据的平台。甲骨文认为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数据不足,而是匮乏正确的数据。在数据数量和种类都得到广泛重视后,数据处理速度,即收集、分类和分析数据以获得可执行情报的速度,将是下一个热点。中桥国际调研咨询所做的调研表明,国内大企业用户的大数据相关IT投放重点放在数据分析ETL和商业智能上,而中小企业的IT投入重点则在数据仓库和ETL上。(见图3)

(2)大数据将驱动制造迈向智能化。InfoWorld主编Eric Knorr认为,从长远来看,大数据技术将不止限于优化电子商务,而是更加推动各种产业――从制造业到交通运输到电网――的智能发展。比如在德国政府推出的“工业4.0”战略中,通过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工厂/车间的设备传感和控制层的数据与企业信息系统融合,使得生产大数据传到云计算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分析,形成决策并反过来指导生产。

(3)数据共享联盟可能出现。如果每一家企业对自己的数据进行分析,相信也能够获得相应的价值,但是如果想获得更多的更大的价值,那么就需要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企业信息共享。上海经信委发表的报告认为,今后可能会呈现一种数据共享的趋势,数据联盟可能出现。

移动互联设备要做好更新换代准备

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据艾瑞网统计,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807.6亿元,增长率达81.2%,预计今明两年将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GSMA Intelligence预测,通过移动设备上网的用户数量从今天的22亿将会暴增,到2020年达到38亿。这意味着6年的时间里,从今天大约30%的全球人口增长至大约50%――将使其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传播最广泛的技术之一。(见图4)

研究机构普遍认为,移动互联领域将在2015年之后出现如下变化:

(1)亚洲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引领者。根据GSMA Intelligence的预测,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移动网络用户将从15亿增长至30亿。谷歌今年11月份在台北举办的Mobile First World大会上的数据显示,亚太地区智能手机出货量每年为6.737亿,相比之下美洲出货量仅为2.838亿。从整体上看,亚洲已经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中国工信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经达到8.72亿,这一数字远超于之前预测的7.1亿,而这一数字中手机网民贡献了5.27亿。

(2)移动互联视频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Facebook、Twitter等在2013年就推出了视频分享功能,微信在9月底推出了包含小视频分享功能的新版本。根据KPCB的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在移动设备上分享视频的次数、观看的时间都在呈直线增长态势,我们将进入微视频时代。

(3)移动互联设备要做好更新换代准备。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一年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的市场格局基本已经确定,发展走入稳定上升期。而目前市场上的智能设备中,外观时尚是大多数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卖点,但功能方面却基本上还是智能手机的衍生品。因此,诸如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品需要尽快找好产品定位,为在智能手机、平板等设备走入瓶颈期时,取代这些产品的地位做准备,实现市场的更新换代。

安全性成为IT界未来几年的要务

在网络与大众的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的社会,网络的安全性成为用户选择的重要指标。研究机构普遍认为:

(1)信息安全将成为未来三年的IT要务。KPCB认为信息安全的边界不断扩大,涉及环节越来越多,这对信息安全服务商提出更高要求。Tech Pro Research 今年11月份针对418名企业CXO级别高管和部门级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将提升IT安全视作未来三年最重要的IT要务。

(2)IT安全市场的规模将达到上百亿美元。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的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无线网络安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4.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8亿元)。同时,随着无线网络普及,预计到2019年,这一数据将达到15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9.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2.94%。IDC的报告也认为,2014年中国IT安全市场的规模将超过20亿美元;2012到2017年,中国IT安全市场的复合增长率为12.2%(如图5所示)。

(3)新类型的黑客攻击方式可能造成严重威胁。英特尔旗下的McAfee实验室的报告称,随着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推动所有平台的勒索软件的增长,勒索软件预计将在移动设备上泛滥。攻击者将更积极地利用社交平台攻击消费者的金融和个人信息、知识产权和企业领导者的贸易机密。Gartner公司报告显示,在2011-2016年期间,由网络诈骗、犯罪等行为所导致的财务损失将以每年10%的速度不断增长。

(4)网络安全的专业人才越来越紧俏。在毕马威今年11月份的报告称,在过去的两年里 IT 网络安全专员越来越难找,所以越来越多的英国公司开始寻找黑客以及有网络犯罪前科的人来保护他们的网络安全。在本次报告的撰写过程中,毕马威公司对 300 名 IT、HR 专员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53% 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正在考虑聘请黑客来对内部网络进行审查,然后给安全团队提供内部信息以保护网络安全。

可穿戴设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可穿戴设备被不少调研机构誉为“下一个智能手机”,时尚业也是望风而动。从近一年的市场情况来看,可穿戴设备的确抢了不少风头。2014年初,四大会计师事务所Deloitte(德勤)调研数据,声称至2014年底,将有1000万台可穿戴设备售出。9月,市场调研机构Juniper则将这一数字提升至2700万台,而到了2017年,总销量可能达到1亿台以上。(见图6所示)

不过,也有机构提出不同的观点:

(1)可穿戴设备的理想虽然很丰满,但现实却依旧骨感。虽然可穿戴设备被认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可穿戴设备只是“圈内热”,因为绝大部分产品并没有解决用户真正的刚需问题。业内认为,可穿戴设备的规模需要达到千亿级方能引爆市场向规模化发展。市场调研机构ABI Research预计,2018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约在700亿元~1100亿元左右,保守估计,2019年可穿戴设备市场将达千亿级,成为规模化发展的引爆点。

(2)未来5年,硬件仍将是可穿戴设备市场收入的大头。ON World预计,传感器融合和云连接的可穿戴设备在未来五年内会生成一个500亿美元的产业。五年后,每年将有7亿的可穿戴设备销往全球,市场估值约为474亿美元。在此期间,硬件将是市场收入的大头,但移动App和服务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3)健康类可穿戴设备仍受市场喜爱。虽然ON World预计,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和个人传感器等消费化的可穿戴市场将会在2014年超越那些专用于体育或健身的穿戴设备,并在2018年占总收入的2/3。不过,普华永道在今年10月份的针对美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消费者最想从可穿戴设备中获取的数据,前三位都与健康有关:77%希望可穿戴设备帮助他们更好运动,75%希望它可以监测并收集医疗信息,67%希望可穿戴设备能让他们吃得更好。

物联网相关市场高速发展

在无处不在的用户导向型计算设备的驱动下,物联网将继续扩张。综合各家研究机构的观点看,物联网在2015年之后的发展,将表示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物联网设备的增长率将保持在高位。Gartner 预测今明两年互联物品的涨幅将达30%。分析师在今天的预测中指出,截止到2015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将从38亿飙升至49亿。到2020年,将会有大约250亿部智能装置出现在全球市场(如表1所示)。IDC预计,到2020年,物联网将可创造出300亿个自动连接的终端,来自物联网的总收入将达8.9万亿美元。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的预测显示,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0%,市场前景巨大。

(2)M2M、车联网市场将继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到2013年底,全球M2M连接数达到1.95亿,年复合增长率为38%。目前,全球已有428家移动运营商提供M2M服务。全球车载信息服务市场也非常活跃,成规模的厂商多达数百家,最具代表性的全球化车载信息服务平台如通用的安吉星(OnStar)、丰田的G-book。

(3)与物联网相关半导体市场可能迎来飞速增长。Gartner的研究显示,与物联网相关的处理、感应以及通信半导体元件,将成为整个半导体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预计2015年将增长36.2%,而整体市场的增长率仅为5.7%。处理功能将成为物联网“物件类”半导体元件相关营收的最主要来源,2015年营收将达75.8亿美元,感应器的增长则最为强劲,2015年将大幅增长47.5%。其中,在未来十年内,汽车产业将在物联网半导体需求方面持续扮演重要角色,在前15大半导体营收物联网物件中,将有6个来自汽车相关产业。

3D打印逐渐走向成熟

虽然3D打印在2014年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突飞猛进,据Canalys估计,2014年第一季度,只有26800台3D打印机发货到世界各地。然而,海内外研究机构依旧看好3D打印将在2015年之后飞速发展,见表2所示。原因如下:

(1)3D打印的成本逐步下降并为消费者所接收。Gartner认为,3D打印的成本未来3年将出现下降,促使低价3D打印机市场快速扩张。Canalys的分析表明,2014年有46%的3D打印机被消费者购买,相比2013年(43%)出现上升,这反映出在价格上越来越具有竞争力的3D打印机的普及。(见图7)

(2)未来基于3D打印的应用将不断地增加,诸如惠普等大企业将进入并带动市场增长。英国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的研究报告认为,市场在5年内会出现增长的拐点,预计到2018年全球家用3D打印机的销售量将超过100万台。IDC认为,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认可并接受3D打印技术带来的成本和生产效益,从 2012 年到 2017 年,全球 3D 打印机市场将出现出货量和销售额的巨大增长。

用户为王时代的来临

在11月份举行的2014中国IT两会暨领袖峰会上,“大产品”这一新概念成为与会互联网商业精英热议的话题。所谓的“大产品”具备以下特点:用户深度参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定制化的智能属性、平台化特性、高度自主控制下的销售渠道、纯熟掌握体验式营销诀窍。而消费者的深度参与,是“大产品”时代的重要特征。海内外研究机构在对2015年之后的IT业趋势预测中,也普遍认为用户体验将是决定企业商业版图的重要因素。

CA Technologies认为,如今,客户就是IT服务所关注的全部。这将给应用程序开发带来巨大的改变,将增加以体验为主导的设计,同时也将使开发运营(DevOps)模式(由开发者和IT运营专家合作加速新业务服务交付的软件开发方法)的发展成为必然。英敏特(Mintel)指出,在2015年,更多的公司将谋求双边互动的沟通方式。创新不再只是自上而下的过程。从概念到产品曾经像单向箭头的推演,而现在这个过程更像一个流程图,每一个节点都可让消费者参与。英敏特的统计显示,在英国,22%的英国啤酒饮用者对参与开发一款手工酿制的啤酒新品感兴趣。超过五分之一(21%)的英国少女希望对新产品的设计贡献自己的创意。Ascend2的调查则显示,42%尚未从事移动营销的企业打算参与移动营销,而提升用户参与是这些企业参与移动营销的主要目的。(见图8)

企业加速布局系统集成市场

2014年全球集成市场并未受市场疲软的大环境影响,反而逆势而上,这种持续增长的趋势将在2015年延续。研究机构普遍认为:

(1)集成系统高速成长的势头将持续。IDC的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全球集成化基础设施与平台市场营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3.8%、总额达到24亿美元。2014年上半年市场同比增长35.9%,总额达到43亿美元。Oracle、VCE、EMC、Cisco、NetApp等厂商表现出色,IBM则有些差强人意。

(2)Oracle等企业对集成系统的部署加速。据Gartner的调查显示,全球已经有一半企业已部署或正在部署融合基础架构,其中包括打包在一个端到端解决方案中整合的计算、存储、网络和系统管理资源。比如,Oracle正进一步将其企业级应用集成化,推出了ZDLRA(Zero Data Loss Recovery Applicance)集成设备。而戴尔也正在通过未来就绪的IT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解决包括新的融合基础架构、存储解决方案以及针对具体负载的设备等一系列问题。

(3)中国正成为系统集成市场的重要一极。统计资料显示,2012、2013年中国系统集成服务市场规模分别达到419.67、499.06亿元。行业规模的增长一直保持在16~23%之间,显著高于国内GDP的增长率。政府、金融、电信三大行业成为系统集成商重点开拓领域,三大行业占系统集成服务的总比重达到55.1%。见图9所示。

IT人才市场正悄然生变

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变革下,更短的开发时间,更深的用户参与,都在改变着IT专业人才的价值和地位。海内外的研究机构普遍认为,2015年之后的IT人才市场将发生一些重要改变:

(1)物联网的开发研究将越来越受青睐。VisionMobile在10月份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对10000名开发人员的调查中,有17%受访者表示他们投身到了M2M或IoT研究中。VisionMobile估计IoT开发者的数量达3.2亿人。70%IoT开发者在小团队工作,大多数在少于50人的新创公司。(见图10所示)

物联网专题报告篇8

4月初,我和编辑部同事应邀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2014(第五届)中国物联网大会,现场听取了多位院士和专家关于物联网应用趋势的报告。尽管大会报告中并未将教育作为当前的热点领域而有所涉及,但会后经过交流,我认为物联网对基础教育将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

顾名思义,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产生的背景是人类正在步入普适计算时代。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2005年以前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PC时代,2005年以后是以软件和互联网为中心的网络时代,而如今,我们正进入一个计算机越来越小,却无处不在,并与日常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普适计算时代。在这一时代,由于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各种传感器等都在产生着数据,如失联的马航MH370在关闭信息通信系统之后其飞行数据是由发动机自动传送给卫星的,人类收集到的数据将会越来越多,因而,物联网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相得益彰,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推动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离我们并不遥远,嘀嘀打车、快的打车可以看作是物联网的初步应用。在教育领域,方兴未艾的“智慧校园”和“智慧教室”,也是物联网应用的体现。只不过现阶段,研究者们更多关注的是对物品(如图书、实验仪器设备等)的管理和对环境(如温度、阳光等)的感知。随着人们对教育信息化认识程度的加深,在人、技术与教育和谐统一的思想指导下,技术将越来越向人靠拢,有希望借助个人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移动App以及云服务来实时追踪个人学习时的各种数据,如有效注意力时间、眼球的移动、学习时情绪和脉搏的变化等,正如《地平线报告(2014版)》所预测的那样,实现学习的自我量化。

我们的教室也将发生变化。在本期采访吴俊杰时,他谈到计算机将小到人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它会隐藏在手写板、显示器,甚至是耳机、眼镜里面。这样一来,现在的机房将可能变成专门探究计算机科学的实验室,而普通教室会引入更多的信息技术设备而变成机房。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课堂。以信息技术课堂为例,学生在普通教室里就可以手持专用学具学习编写代码。在学生做习题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能看到学生的眼神、动作、表情,判断他是懂还是不懂,而不会被一排排的计算机阻挡眼神间的交流。

教育还应该为物联网做好人才的储备。对于物联网,经常会听到“环境越智能,人越傻瓜”的质疑声,我们当然不希望学校中由于物联网的应用,而将未来的人才培养成“傻瓜”,因此基础教育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去了解物联网的利弊,如《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所反复强调的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等等,让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去选用技术。还要让学生明白物联网的原理,正如在本期策划中王荣良教授所谈到的那样,要让学生知道哪些工作可以交给计算机来做、让计算机怎样去做,哪些必须人做,也就是计算思维。更重要的是,要敏锐抓住软件创新到硬件创新的计算机发展趋势,找到新的教学载体,让学生们尝试去驾驭物联网技术,尝试去做大数据分析,拥有大数据思维。可喜的是,目前就有教师开始了这样的实践,在本期策划和今年4月在常州举行的2014年中小学STEAM论坛中,均能看到相关的案例。物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物联网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什么,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挖掘。

物联网专题报告篇9

一、综合性学术期刊面临的挑战

综合性学术期刊有过自己的辉煌,但是在新的环境下它的发展举步维艰。目前主要面临着如下几种大的挑战:(一)互联网与数字化阅读的冲击。互联网已经深入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1/5。互联网普及率为54.3%,高于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6.3%,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促进我国消费升级、经济社会转型、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推动力。①与此同时,随着各种电子书、中国知网数字图书馆、百度文库、谷歌学术等专营或兼营数字阅读的平台及其用户数量的不断扩大,传统综合性学术期刊的读者群体逐渐缩小,有关期刊著作权、发行权、复制权等的权利之争也日趋升级。如何应对大众读者数字化阅读的趋势,在保护版权的前提下拓展综合性学术期刊的数字化服务,成为学术期刊持续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二)专业性学术期刊的挑战。相对于专业性学术期刊的“专”而言,综合性学术期刊的融合性似乎逐渐变成一种劣势。“千刊一面”,定位不准确,缺乏特色成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共性的短板。尽管高校学报逐渐面向社会征集稿源,但受校内教师评职称、课题结项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相对于专业性学术期刊而言,高校学报的稿源呈明显的内向性,校外优质稿源不足;同时,由于专业性学术期刊每期刊载同类题材的作品载文量大,刊发周期比高校学报更短,这也使得部分校内优质稿源外流。此外,由于数字化出版的普及,专业性学术期刊和综合性学术期刊在相同的条件下被读者搜索,原本占据公有图书馆传播优势的高校学报丧失了传播渠道上的优势,不少学术研究人员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更倾向于阅读同类题材载文量更大、栏目划分更明细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因此,专业性学术期刊对综合性学术期刊传统地位的挑战不容小觑。(三)综合性学术期刊分散化的弊端综合性学术期刊多为个体期刊,由各高校或者科研单位主办,“一校一刊”成为当前综合性学术期刊界的典型格局。这种分散化的办刊模式容易助长学术界一稿多投、自我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同时由于从稿源到出版的资源未得到最优化的配置,无形中增加了高校学报的办刊成本。另一方面,高校学报受到高校工作人员编制的限制,大多为一名责任编辑管理多个学科,且各高校学报同类学科编辑之间的信息交流较少,由于编辑掌握的知识和获得的信息资源有限,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综合性学术期刊对专业性特别强的学术成果在品鉴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四)学术评价的客观冲击带来的系列影响学术评价主体(行政管理部门、数据库、期刊评价中心、学术共同体等)的多头化、学术期刊评价的简单化一直受到学术界和期刊界的诟病,某种程度上出现学术评价倒逼学术期刊选稿用稿,学术期刊选稿用稿方式再倒逼学者进行学术研究的现象,这一现象也成为一个难以走出的学术怪圈。但是近年来改革学术评价、期刊评价方式的呼声却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具备现实变革意义与实际操作性且被广泛认同的办法并不多。

二、综合性学术期刊改革的必要性

(一)新媒体时代的必然要求。2017年7月11日,以“深化转型、创业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在论坛上了《2016-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5720.85亿元,比2015年增长29.9%。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达17.5亿元,电子书达52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达9亿元,博客类应用达45.3亿元,在线音乐达61亿元,网络动漫达155亿元,移动出版达1399.5亿元,网络游戏达827.85亿元,在线教育达251亿元,互联网广告达2902.7亿元。网络广告收入占数字出版收入的50.7%,移动出版收入占24.46%,网络游戏占14.47%,网络广告在2006至2016年的11年间连续大幅度增长,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②2014年8月18日,主席提出了推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思想。2014年9月19日,40多位期刊界领军人物云集中国期刊交易博览会,共同进行了主题为“学术期刊转型与发展”的探讨,在跨平台和全媒体、学术期刊数字化方面达成共识[1]。由此可见,数字化出版和数字化阅读已是大势所趋,与新兴媒体的博弈成为综合性学术期刊改革的助推器。面对更生动、便捷、环保的电子出版物及其多元化的多媒体载体,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微博微信平台,综合性学术期刊需要推出更具吸引力的衍生产品,以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二)高校学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学报的刊文具有学科交叉性的优势,加之高校背景的学术支撑平台,使其在学术创新的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校出经费办刊的模式在短时期内不会有较大改变,高校学报在中国高校学术创新中的地位也不会动摇。因此,学术创新责任的担当成为高校综合性学术期刊改革的重要任务。当前高校联合办学、优势学科共建、交叉学科建设成为学术研究的新方向和新趋势,综合性学术期刊也需要适应这种新的科研模式,在联合办刊和协同创新上有所作为,如朝着集约化、系统化的方向改进。(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国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求实现学术的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其综合性以及在学术观点上海纳百川的优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增强国家软实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主要阵地,综合性学术期刊具有强大的产业功能,因此必须把握大方向,紧跟新时代的要求,树立和弘扬正确的价值观,为人民群众提供比专业性学术期刊更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完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光荣使命。

物联网专题报告篇10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几乎与新中国的成立同步;20世纪80~90年代,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始在我国普及,这与改革开放时间基本一致;新世纪以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我国开始成为标准和规则的制定者。如果说我们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那么我们如今正在迎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梦想随行,风雨兼程。这其中,科技和教育是社会和时展的驱动力,极大地改变了社会关系,大幅度提高了生产力。

1983年9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4年2月,邓小平在上海观看小学生操作电子计算机时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30年过去了,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书信往来到电子邮件,从电报、电话到手机,从广播、电视到微博、微信,从函授、电大到远程教育、在线教育,从电视购物到电子商务,我们依然生活在一张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网络当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想维度。中国接入互联网20年来,已发展成为世界互联网大国,不仅培育起一个巨大市场,也催生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确,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嵌入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当中,使很多业态发生了改变,教育行业也深受影响。

近几年,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普及呈加速态势,新技术、新媒体、新模式层出不穷,令人耳目一新。从技术角度来看,智能终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有效地推动了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数字校园、未来教室、教育云、“三通两平台”开始成为建设的重点;在新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产生了许多新媒体形式,如微博、微信、数字报刊、数字图书、网络广播电视、电子教材、电子书包等,数据的存储、信息的传递、知识的积累,越来越依靠新的媒体形式;技术和媒体形式的创新,让人们对教育产生了无限遐想和期待,各种探索和实践也逐步开展起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创客,以及多元的在线教育形态应运而生,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发展融合。基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要,网络生态、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减负”、教师培训等问题也成为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面对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给教育发展带来的契机,寻找破解当前教育难题的路径,成为当务之急。为了迎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本刊策划了“破解教育难题的战略选择”系列专题。围绕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综合与立体地报道、理性客观地分析(解读),通过专家、一线教师、教育管理者、相关行业的观点与主张,多层次、递进式地透视出选题的深层含义。该系列专题包括:

《破解教育难题的战略选择①——聚焦“三通两平台”建设》《破解教育难题的战略选择②——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破解教育难题的战略选择③——信息技术助力提质“减负”》《破解教育难题的战略选择④——“电子教材”的研发与应用》《破解教育难题的战略选择⑤——挖掘大数据时代的教育金矿》《破解教育难题的战略选择⑥——扎根实践的“跨越”》

我们希望通过国家“三通两平台”的推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电子教材与大数据支撑的教育云平台的研发与应用,实现教育的提质“减负”与跨越式发展。

2014年,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我们立足教育信息化一线实践,传播教育信息化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推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中的应用,驱动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促进和变革,策划了“来自实践的报告”系列专题。

《来自实践的报告①——寻找“北京经验”》数字校园的建设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结果,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学校教育需求的变化,其内涵将不断得以充盈。通过北京数字校园实践经验、前瞻性规划和理念创新,诠释数字校园不断发展的内涵。

《来自实践的报告②——中小学,慕课来了》慕课(MOOCs)在高校掀起的风暴,令其迅速蹿红,得到众多互联网巨头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追捧。这不由得使人们对于慕课在中小学的发展充满了憧憬,“C20慕课联盟”“双师教学”“北京数字学校”等多元在线教育形态的探索与尝试,点燃了众多关注慕课的基础教育人的热情。

《来自实践的报告③——探索课程改革之道》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课程整合的试验一直在进行。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探索新的综合课程应对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针对教育领域中各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多种学科知识的互动、综合能力培养,促进师生合作,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发展,从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

《来自实践的报告④——创客教育与教育创新》这是一个变革和创新的时代,创客适应了这个时代的要求。创客运动在中国刚刚萌芽,在教育领域率先破土而出。然而,梦想的力量,使得一位又一位年轻教师正在以草根的力量践行着创客的教育故事。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更多的人,教育创客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掀起一场“边缘革命”。时代催生新的思维:未来社会是否更需要今天的学生创客式的学习,而教师是否更需要为培养这样的学生而发生相应的改变?

《来自实践的报告⑤——走向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课程再出发》由于缺乏核心的、稳定的、能够反映计算机科学本质和发展方向的内容,当前的信息技术课程很容易陷入随波逐流,甚至丧失课程价值的局面。随着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教育理论的发展完善,尤其是得益于最近几年一线信息技术教师们的不懈努力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向开始变得越来越明晰。

《来自实践的报告⑥——家校合力构筑健康网络生态培养未来数字公民》《2013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蓝皮书》显示: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小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重要来源。构筑健康的网络生态,培养未来合格的数字公民,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来自实践的报告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塑中小学网络德育生态》“网络对德育既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影响,然而正面影响往往被人忽视。”透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一组组生动的动漫,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一段段精致的微视频,我们不难发现:符合网络时代特征和青少年年龄特点的“正能量”正在积聚、生长……

《来自实践的报告⑧——教与学方式重构进行时》教与学方式的重构已成为关乎学校未来发展,关系到信息时代师生学习生活质量乃至前途和命运的一大难题。如今,教室在改变、学校在改变,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者、师生关系都在改变,各种高效的学习形式正在世界各地被创造出来。

《来自实践的报告⑨——翻转课堂真的“落地难”吗》翻转课堂对于中国教育改革而言只是一个节点,我们相信,只要是在正确的方向上不断积累的量变,定会在某个时间点达到质变。而翻转课堂最终留给我们的,将不是一种刻板的模式,而是尊重学生差异、“以学定教”的理念以及勇于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的精神。

《来自实践的报告⑩——在线教育:学校“围墙”内外的突围》当前学校“围墙”内外的各方力量都在突围,试图改变教育的现状。学校内部的改革者正在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学校外部,商业运营的教育培训机构也在试图进入学校。信息技术使得学校的“围墙”正在消融,教学的物理边界变得模糊。

我们既关注以数字校园为代表的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也专注中小学网络生态,以及由此产生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未来数字公民的问题;我们既关注慕课、创客、翻转课堂等多元的教育形态,也关注课程改革与“教与学”方式的重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