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并购基本流程参考十篇

时间:2024-01-08 17:40:55

公司并购基本流程参考

公司并购基本流程参考篇1

关键词:企业并购 资产评估 收益法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而在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并购也更加活跃起来。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俨然成为了我国调整和优化产权、产业结构,优化生产要素和配置资源的一项重要手段。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上市公司共有2 540家,股票总市值约24.413万亿元。而在众多的上市公司中,并购活动日益频发,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2013年清科研究中心的综合统计数据,我国公司并购的数量为1 232起,并购交易金额总数为932.03亿美元,数量上比2012年增长了24.3%,金额上比2012年增加了80%,每笔并购交易平均额达到8 140.02万美元。今年以来,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在国企深化改革的机遇下,交易规模和金额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然而,建立在如此巨大的并购数量和资金数量的背后,却引发很多关于并购成功与否的疑虑。纵观国内外,失败的并购事件也经常发生。根据调查统计,美国的公司并购失败率就接近70%之多。究其原因,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并购的实施过程中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不够合理与全面。上市公司并购最主要的评估对象就是企业价值,所以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就成为并购评估的重要方面。此外,并购价值评估还存在评估方法和环境尚待优化等问题,因此,研究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特别是贴合并购活动常用的收益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并购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的理论分析

(一)并购的含义与动因。

1.并购的含义。并购,即以公司法人或者资产组合为交易标的,在资本市场上完成交易活动的总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主要是指能够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资产负债结构以及利润业务方面实施重要影响的活动。从方式而言,主要包括上市公司收购、重大资产重组、回购、合并、分立。

2.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交易费用的降低。通过并购行为的实施,对企业而言,原有的市场交易关系可以通过并购转化为企业内部的行政关系,这种结果直接降低了企业的交易费用。(2)经营的多元化需求。通过企业的并购行为,可以使其加大多元化经营,能够帮助企业增加收益并降低风险。(3)取得规模经济优势。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扩大规模,从而获得更加客观的规模经济。

(二)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实际交易对象重点是公司股东的全部股权或部分股权,所以,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资产评估重点就是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资产评估常用的三种评估方法为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这三种方法,从三个不同的时间点来评估资产价值,具体如图1所示。

在评估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目的下,主要的考虑因素便是目标企业未来能够带来的效益,而收益法在评估过程中,具体考虑到了企业未来的潜在收益能力和智力资本等因素,认为资产的实际价值在于能够为资产持有方在未来带来预期收益,所以,基于此种目的下,收益法是最能体现被估资产价值的方法。但是收益法在使用时,参数不易确定、期限确定有一定的主观性,评估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应该不断改善收益法的具体测算方法,使之具有更强的适用性与操作性。

二、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存在的问题

(一)收益法基本模型。收益法,是将预期收益按一定的折现率资本化或者折现,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方法。合理使用收益法进行资产评估,必须在以下条件下进行:一是资产预期收益能够量化;二是预期获利年限能够预测;三是与折现相关的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能够预测。收益法的基本模型为:V=Ri/(i+r)i。其中,V代表评估对象价值;i代表年序号;n代表收益年限;Ri代表未来第i年的预期收益;r代表资本化率或折现率。

从理论意义上来说,采用收益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是从预计收益的角度来评价资产的价值,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基本情况、预计收益能力从而获得企业的真实价值,是三种评估方法中最为科学合理的,最符合并购的实际要求。因为在实施并购行为时,企业考虑最多的便是目标企业未来的实际获利能力的大小,收益法更容易被接受。但是在实际运用中,采用收益法会涉及到对三个参数的估值和选择,敏感性较大,例如折现率i的选择,不同的数值,即使是很小的差异,都有可能使评估结果千差万别。所以,选择收益法,除了要求评估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可以进行正确的判断,还要准备充足的资料,难度较大。

(二)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存在的问题。虽然收益法的运用有诸多困难,但是由于该方法本身具有合理性,所以在运用过程中,我们应该找出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对预计获利年限的分析。在采用收益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对于目标企业的获利年限的判断比较主观。现有并购活动的企业价值评估,大多数都是参考目标企业的实际情况、所处行业的发展和所拥有技术的先进程度等条件,结合各位专家对剩余获利年限进行判断,得出结果之后,结合法律和经济法的发展情况,进行最终确定。在现实中,大部分的目标企业的预计获利年限选择时间过短,为五年以下。这个结果会使得相应的预测现金流的现值确定偏小,最终导致企业价值的评估值发生误差。

2.折现率的确定比较单一。使用收益法时,折现率的确定对结果的影响较大,在具体确定时,方法有很多,例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加权平均成本法、社会平均收益率法、行业平均收益率法和风险报酬累加法。在我国,并购行为引发的对目标企业的企业价值评估,折现率的确定在选用成熟市场数据或国内数据时,有一定的随意性。而且,参考国内并购价值评估的数据,实际情况是无论企业评估采用何种折现率,在整个评估预测期,基本上全部用的都是评估基准日的单一折现率。

3.收益额的确定。在并购活动的价值评估中,对企业现金流量的预测与折现率预测的数据经常不匹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目标企业自由现金流量预测与折现率预测中的数据不匹配,例如对目标企业资本结构预测而引发的利息费用和所得税预测方面,应该与预测期数据相一致。二是在现金流量持续增长率的预测方面不太合理。例如现金流量应与资本成本对应,即考虑通货膨胀影响下的现金流量等。三是目标企业现有的优惠政策无形中被永久化。例如国家的扶持优惠和免税政策有可能逐渐退出,并不一定是一项长期永久的优惠政策。

三、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的改进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上市公司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思路和参数的选择必须符合实际规律。收益法是一个整体,参数的选择上应该遵从于整体性,不应该简单、孤立地选取数据。具体的改进措施主要有:

(一)详细预测期年限应适量延长。根据《价值评估准则――企业价值》的规定,评估人员在确定详细预测期年限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宏观经济环境、企业所处行业和自身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详细预测期现金流量,相对于持续增长或稳定期现金流量的预测来说更为准确。

详细预测期年限,在对非长期性影响现金流的变化因素上,会适量考虑。例如相关经营费用的减少、波动以及重大的资本处置和资本支出、经济周期的影响和经营转向可能带来的结果等,这些情况会使得详细预测期的现金流不能用常规平滑模式来计算。假设详细预测期过短,便会造成这些短期的因素无法充分考虑,具体现金流的预测准确度也会相应受到影响。所以,在上市公司并购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应相应地延长详细预测期的时间。

(二)提高相关评估人员的职业和专业素质。根据评估准则的规定,评估人员在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应充分考虑评估目的、评估对象的情况和价值类型等相关因素,以此为基础分析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的适用性。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实际运作中,收益法的选用与否、实际评估结果收益法结论的采用与否,都需要具体评估人员的职业和专业判断。此外,评估人员在使用收益法时,相关参数的确定也和自身职业判断有一定的关系。

在具体选择评估方法时,评估人员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加强职业操守,综合分析目标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所处行业的环境和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等因素进行客观综合的分析,以此为依据进行评估方法的选择,不能一味地选用对客户最有利的方法和结果。所以,现阶段,仍需要提高评估人员的职业和专业素养,通过不断的学习与专业强化,提高自身认识,从而做出更加客观和专业的判断。

(三)提高收益法各项指标预测的一致性和增长率的准确性。

1.提高收益法各项指标预测的一致性。使用收益法时,参数指标的选择尤为重要,收益额和折现率的选取口径和相关指标的选取应加强一致性。例如,若是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就适宜用股权资本成本折现,若是公司自由现金流量,则适用于企业资本成本折现。如果在事先预测折现率时,充分考虑到了付息的债务,那么在预测收益时,也应该考虑相应的现金流。如果在预测折现率时,考虑到了税率的影响,那么在预测收益时,也应该考虑相应的所得税额。

2.合理确定预测期阶段详细现金流量增长率。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持续价值,因此,在预测股权现金流或企业现金流量时,应需要特别关注。在实际预测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持续价值的持续增长率。大多数企业,由于存在行业竞争和模仿,持续增长率都会趋于回归到行业均值。所以,竞争优势一般都只是短暂的。此外,在未来,预计的物价水平也会影响企业的持续增长率,因此,应该参考专业机构的规模溢价数据,评估人员也要对评估对象的风险进行规范调整。

3.控股权溢价和流动性折扣应规范调整。评估并购活动时,要充分考虑目标企业的控股权溢价和流动性折扣。如果评估目标企业价值时,涉及到控股股权,评估人员应该考虑控股的因素是否存在、控股的程度对控股价值的影响。此外,股权的流动性也会影响企业价值,流动性越高的股权,价值也越高,反之,如果股权缺乏流动性,价值就越低。

参考文献:

1.杨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价值创造[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程凤朝.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实务与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刘登清.评估机构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作用[J].中国资产评估,2014,(1):11-12.

4.(英)蒂姆・奥吉尔等著,宋云玲等译.资本成本――为企业更好的财务决策提供指南[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5.于磊.技术型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

6.应尚军,龚国光.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及其在金融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综述与展望[J].中国资产评估,2011,(08).

7.刘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8.程凤朝,刘家鹏.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定价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11,(11).

9.崔杰.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贵州大学,2008.

10.高秀敏.收益法评估股权价值中折现率的确定[D].厦门大学,2009.

11.黄方亮.公司上市与并购[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12.郜志宇,冯连胜,沈琦.收益法价值评估中贝塔系数β的理论及应用[J].中国资产评估,2007,(03).

13.高琳,鲁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应用研究[J].中国资产评估,2011,(6).

公司并购基本流程参考篇2

关键词:物资采购;业务流程;采购成本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1

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有两类:成本领先和产品差异。由于采购成本普遍占企业总成本的60%以上,采购在传统观念里被视为企业的成本中心。然而,随着企业对采购重视程度的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采购效率的日益改善,采购被视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采购成本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最终产品的定价情况和最终获利情况。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成为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而对采购业务进行流程再造是实现采购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的方法之一。

一、采购各环节流程

(一)需用计划报送流程

需用单位产生物资需求后,由该单位的计划员收集并确定物资规格和需求,并将需求分类填写采购申请表,转交物资采购计划员。同时,物装分公司仓库提供备品、配件的库存信息,物装分公司物资采购计划员和仓库管理员一起对库存信息进行汇总、分类,物资采购计划员收到需用单位计划员报送的采购申请表后,根据库存情况审核采购申请,需要修改则将采购申请转交需用单位计划员,如果不需要修改则交由需用单位经理检查申请并授权采购,需用单位将采购申请报送物装公司。

(二)物资装备分公司采购计划员对采购计划的处理流程

物资装备公司采购计划员收到需用单位递交的采购申请,检查需用物资是否属于库存物资,属于库存物资的且库存能够满足的,采购计划员通知仓库管理员准备送货,通知需用单位准备接货;需用物资不属于库存物资或属于库存物资但库存不能满足需求的,采购计划员检查是否存在可参照的合同,如果存在可参照的合同,则基于合同与采购申请填写采购计划表;不存在可参照的合同的,则基于采购申请填写采购计划表,产生采购计划并递交采购小组,进入采购环节。

(三)采购环节流程

采购小组接收采购计划后,将采购任务分配给采购员,如果采购计划属于某公司采购,则按照某公司采购的相应要求选择供应商,物资计划员完成采购订单正式文本,交由采购部负责人审批采购订单,审核、盖章并分发给相关部门,向供应商发出采购订单,收到采购订单确认后要随时监控订单状态并对关键物资进行协调监造。采购员要随时按照合同规定检查供应商是否履行了承诺,如果供应商没有及时履行承诺则进行催交催运,并与供应商一起解决遇到的问题。如果电话确认供应商己交运,则在信息系统中更新采购信息,对关键物资组织出厂检验,安排运送时间,办理入库手续。如果采购计划不属于中石化采购,则判断该物资的采购是否与供应商签订过合同,如果是,则参照合同由物资采购员完成采购订单正式文本,之后的流程与上述流程相同;如果该物资没有与供应商签订过合同,则在供应商名录和以前的采购订单中寻找满足要求的供应商,进行招标或询比价,选定供应商后由物资采购员完成采购订单正式文本,之后的流程与上述流程相同。

二、紧急采购流程

需用单位确认对物资的紧急需求,需用单位计划员填写物资紧急需用计划表,获得厂级领导的相关确认后,递交至物资装备分公司,物资装备公司的物资采购计划员登记紧急需用计划表,核对库存确定是否有足够的库存。如果库存能够满足,则通知库房准备发货,通知需用单位准备领料,需用单位办理出库手续。如果库存不能满足需求,则组织现有库存物资发货,同时产生采购计划,递交采购小组并同时将信息反馈给需用单位。采购小组与现有或推荐的供应商取得联系,确认价格和相关条件,递交采购计划。物资到货后,物资采购员通知物资采购计划员和需用单位,并组织送货到现场,物资采购计划员、需用单位、物资采购员补办相关手续,物资采购员完成采购订单的正式文本,由采购负责人审核盖章后分发至相关部门,完成紧急采购流程。

三、项目采购流程

项目采购流程与一般物资采购流程的区别在于采购申请提出的流程不同。本文对项目采购流程的介绍仅限于采购申请提出流程。

如图1所示,工程项目组委托物装公司代为采购并签订物资供应协议,物资装备公司针对较大型的基建项目和技措、技改项目成立专门的对口采购小组,并任命主要的采购协调员,工程项目提出设计与采购预算,项目组、物装公司领导和中石化相关部门制定物资采购策略和方案,项目采购协调员填写物资需用计划表,项目采购小组提出采购申请,之后的采购流程与一般物资采购流程相同。

随着制造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快速提供、低价、柔性、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的稳健发展使企业之间的快速全面沟通成为可能,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参与竞争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间的协同与合作成为新经济形势下的一种必然选择。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体现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未来对企业进行流程再造,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还要考虑让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参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通过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发挥整体效能,将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融合为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市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公司并购基本流程参考篇3

截至2007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13326亿美元,再次创出历史新高,而且还呈继续增加的趋势,这使得持有外汇储备资产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变得更为高昂,因而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和方式显得尤为迫切。外汇储备在满足防范金融风险、稳定汇率所需要的流动性后,应该追求增值和投资收益,着眼于提升本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国家的战略意图。新加坡在外汇储备管理方面具有成功的经验,本文首先对新加坡利用外汇储备的模式做一简要分析,然后探讨我国外汇储备的利用模式,最后指出利用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应注意的问题。

一 新加坡利用外汇储备的模式分析

(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是法定的外汇储备管理机构

根据1970年颁布的《金融管理局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简称MAS,1971年依法成立)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管理官方外汇储备。1981年之前,MAS主要围绕汇率政策来管理外汇储备。其后,随着外汇储备日渐充裕,新加坡政府决定将外汇储备进行分档管理:一部分继续由金融管理局直接管理,目的在于满足汇率管理流动性的需要;另一部分则投资于长期外汇资产,目标是追求更高的收益。

为了实现两者的分离,根据《公司法》,新加坡在1981年5月设立了专门管理外汇储备投资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简称GIC)。其目标,一是提高新加坡政府外汇储备的收益;二是提高外汇储备投资和运用的透明度及可监督性;三是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活动,获取重要的国际金融资讯;四是培养训练金融专业人才,提升新加坡金融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GIC下设三家子公司。一是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GIC最大的业务部门,投资领域包括股票、固定收益证券和货币市场工具。二是新加坡政府房地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职责是投资于新加坡之外的房地产以及房地产相关资产。三是新加坡政府特殊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目前管理着一个包括风险资本、私人证券基金在内的分散化全球投资组合。此外,该公司也有选择的对私人公司进行直接投资。第一家公司的经营目标主要满足盈利性目标,同时满足流动性要求,后两家公司的经营目标都是追求长期的投资回报。目前,GIC所管理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大约占新加坡外汇储备总额的80%。

(二)部分外汇储备委托淡马锡海外投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内一直存在一种较为流行的看法,即建立淡马锡控股公司的目的是管理新加坡的外汇储备。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淡马锡控股公司的成立早于GIC,它是1974年由新加坡财政部全资组建,接受政府的财政盈余(但不是外汇储备)进行投资的公司,它是工商业公司,而GIC是资产管理公司。淡马锡从354亿新元的初始资产,发展到1640亿新元的规模,新加坡政府并无任何追加投资。为了实现外汇储备满足国家发展目标和战略意图,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政府将部分外汇委托给淡马锡投资,淡马锡利用这些外汇储备和自有外汇在海外投资。

二 我国利用外汇储备方式的探讨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除了中央银行直接管理外汇储备以满足流动性需求之外,还有如下三种模式:一是成立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实现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流动性;二是委托给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投资公司管理;三是扶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减轻外汇储备压力。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借鉴新加坡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可以考虑综合利用如下模式。

(一)积极扶持外汇投资公司

尽管外汇投资公司入股黑石初战失利,但我们不可因噎废食,而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今后健康发展。今后应积极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公司的法律地位。

(二)充分发挥现有金融机构对外投资的作用

我国一些金融机构在长期的对外合作交流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经营网络,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加强它们“走出去”的金融业务。这些金融机构应当积极参股国外金融机构,给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中长期贷款,从而实现国家战略意图。这种运作模式客观上需要雄厚的资本金,因而有关部门应支持其增资扩股,可以参考汇金公司注资商业银行的模式,但笔者认为在新的结汇模式下,新股东应以拥有外汇的企业和个人为主。

一些具备实力和条件的国内银行应该积极向国际大银行的方向前进。跨国并购自然是一条改变国内银行业务构成和收入来源过于单一的现状、从而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更加快捷便利的途径。但考虑到我国银行业的资金实力以及跨国经营经验不足等问题,近期比较稳妥的方案是对外资金融机构进行少量参股,以获得一个董事席位,从而学习外资金融机构的具体运作。这一做法有两个好处:一是降低了金融机构文化整合上的难度,二是可以向国外金融机构学习运作经验,并且得到股价上升

的好处。

(三)对企业“走出去”给予必要的金融支持

淡马锡是作为企业“走出去”的,其运作模式可供我国企业参考。外汇投资公司以及国内金融机构应对具有实力的企业给予必要的外汇支持,对企业“走出去”发挥促进作用。事实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走出去”方面都有专门的金融支持机构,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德国投资与开发公司和日本国际协力银行都扮演了这种角色。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今后也可以考虑成立支持“走出去”的专门金融机构。

(四)设立海外产业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是国际资本市场上的重要投资模式,为了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海外资源,我们应当考虑成立海外产业投资基金。资金可以来自于外汇投资公司、金融机构、社保机构,以及经常项目外汇收入较多的企业以及个人。由于我们缺乏海外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经验,起初可以考虑以合资的方式进行。产业基金的投资方向应该体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意图,满足国内产业升级的需要。

(五)扩大国外先进技术进口,近期治标、远期治本

长期以来我国执行“市场换技术”的外资政策,但二十多年的经验表明这一政策在不同行业有得有失,有些领域我们失去了市场但没有换得关键和核心技术,而且直接导致了我国贸易顺差快速增长。一方面它增加了我国的出口,如果按“属民”原则计算的话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不应计入我国出口;另一方面,它减少了我国的进口,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我国企业的销售按“属民”原则应算我国的进口,但按“属地”原则就算国内贸易,二者相结合导致我国贸易顺差急剧上升,外汇储备水涨船高。因而有必要通过扩大进口国外先进技术,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压力;如果能像日本和韩国一样积极消化和吸收新技术,长期则可实现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减轻经济增长对外资的依赖程度,从而实现标本兼治。

三 利用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应注意的问题

(一)首先要测算出适度外汇储备规模,保证其基本功能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之一是,当时并不是由于支付能力出现问题,而是出现了流动性危机。因而一定要测算出适度储备规模,只有超过这个规模的部分才可以用于中长期投资。为此,我们需要满足进口、偿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收益汇回、企业海外投资和QDII、外汇市场干预等用汇规模。在考虑外汇储备增值的时候,千万不能忽略了它的基本功能,而且要警惕世界经济形势逆转的可能。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事件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全球流动性过剩几乎可以在瞬间转化为流动性不足,危机发生后,欧美日等国的央行无不投入巨资以解决流动性不足问题。外汇储备管理同样面临类似问题。

(二)应当参与国外公司的经营管理,不做纯粹的“资本家”

外汇投资公司入股黑石被套本身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外汇投资公司购买的是没有表决权的股份,这成了纯粹的“资本家”。我们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目的之一是学习先进金融知识、了解市场最新动态、提升国家金融竞争能力,在没有表决权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实现这一目的。因而,今后我们参股国外公司至少要谋求一个董事的席位,直接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从而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同时更为直接地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管理经验。

(三)谨防对外投资“出口转内销”,严禁二次结汇

外汇投资公司以美元入股黑石,如果黑石再用这笔美元换成人民币收购或参股国内企业的话,这就构成了二次结汇,二次结汇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据报道,2007年9月10日黑石和中国化工集团共同宣布,黑石将向中国化工的全资子公司蓝星集团进行战略投资,计划注资6亿美元认购蓝星集团20%的股份。如果认购成功,二次结汇必然发生。事实上,只要我们对外投资的企业对我国直接投资,这一现象是无法避免的,只是影响程度的不同。这样的外汇投资显然不仅不能减轻央行压力,反而使其操作更加被动,流动性过剩也将愈演愈烈。针对这一新情况,有关决策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管理办法。

(四)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参股后并购

国际投资理论和经验表明,由于对东道国市场、法律以及人文环境不熟悉,同时考虑到当地民众的抵触情绪,跨国投资首先采取购买部分股份、合资或合作经营的模式,时机成熟之后再采取控股或独资模式。目前我们跨国投资应以参股为主,不宜大规模并购。跨国并购的“七七定律”指出,70%的跨国并购没有实现预期的商业目的,其中70%的并购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文化差异越大失败的可能性越大。据麦肯锡的研究,在过去20年全球大型的企业兼并案中,取得预期效果的比例低于50%,具体到中国,有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因而,目前我们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而不应操之过急。

(五)加强研究,提高把握投资机会的能力

目前全球石油、大宗商品以及股票处于高价位,因而我们在时机的选择上也需三思而行。目前应当加强对世界经济与金融周期的研究,以便把握好投资机会。以淡马锡为例,公司在1993~2003年间的投资回报率只有3%,基于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研究,淡马锡2002年调整了发展策略,该公司把自己的发展与亚洲其他高速发展地区的经济捆绑起来,从而实现了新的飞跃。由此可见,优秀的研究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课题组:《新加坡和韩国政府投资公司:运行模式及其启示》,《中国经贸导刊》2007年第5期。

公司并购基本流程参考篇4

当前许多承担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型项目的投融资平台由于业务性质特殊,缺少通用软件支持,长时间处于手工填写报表的工作状态,本文针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建设投资业务,进行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为后续的设计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

投融资平台;投资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前言

浦发集团是一家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上海浦东新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建设等业务。其本身并不参与具体的工程建设业务,通过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来跟踪,管理大量建设项目的运行。本文在用户调研的基础上,遵循需求分析的流程[1],通过应用结构化和快速原型等分析方法[2],得到《浦发集团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管理系统》的需求文档。

2功能需求

浦发集团的基础项目投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BT模式,也就是建成后移交模式。一种是BOT模式,也就是建设,运营一段时间后再移交的模式。项目主要是政府部门提出的公共建设项目,如轨道交通,道路,公交,公共绿地等。政府职能部门,如建交委,环保局等是项目的最终接收方,但他们本身并不参与项目建设,而是委托给浦发集团这样的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操作。而浦发集团本身也不进行实际项目的建设,他们通过招标将实际的建设工作交给专业的代建公司来完成,本身只完成对项目资金流的管控工作。所以业务涉及跨企业合作,一个是具体建设的代建公司,他们主要根据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提出资金使用需求。一个是浦发集团公司,他们主要负责项目资金的募集,审核,拨付。系统以立项的建设项目为核心,由代建公司根据项目进展提出资金申请,集团公司多个部门进行审核,通过后付款给代建公司。系统有两类用户,代建公司和集团公司,有三大主要功能,建设项目管理,资金管理以及回购管理。其中,建设项目管理主要是把各种项目信息管理起来,使得业务中各相关方都能方便地检索到需要的项目信息,从而为处理申请和审核业务提供依据。项目信息包括三大类,项目基本信息,相关合同信息以及与该项目有关的合同外费用支出信息,也就是项目相关的非合同信息。项目信息的创建者是代建公司的工作人员,该信息将由集团公司市政部的相关工作人员来做复核,复核通过后即可作为后续资金申请的依据。这里的项目信息除了项目名称,关联公司等最简单的基本信息外,就是与项目相关的费用预算,支付条件等和资金相关的信息,体现了本系统的围绕着资金流进行项目管控的特色。而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核心业务,主要包括资金计划,资金申请和审核,以及审核通过后的资金拨付三方面功能。资金计划是代建公司根据正在进行中的项目情况,制定出各个项目的月度及年度资金使用计划。资金计划的目的是预估未来的资金需求量,集团公司的投资金融部会汇总各个代建公司的资金计划,以此为依据,开展融资活动,以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到位,保证项目的正常开展。集团公司会定期召开资金计划会议,审议各个代建公司提交上来的资金计划,生成汇总的审核通过后的集团公司资金计划。代建公司根据项目需要向集团公司提交用款申请,集团市政部先审核用款申请是否合乎标准,通过后,转交给投金部和计财部,这些部门通过后,再由市政部复审,确保无误后,提交给集团领导最终审批。资金申请的依据是项目的合同或非合同信息,受合同支付条件约束,同时也不能超出已经确定的资金计划。资金申请获批后,代建公司就可以提起付款申请了。相关的资金就会按照合同支付条款分期分批的打入代建公司的银行账户。最后,回购是指政府职能部门在项目完成后将建成的基础设施整体购买的行为。回购需要集团公司和政府签订回购合同,一般情况下,政府并不是一次性付清款项,而是在一个回购合同中协商好的回购期内,分期分批的付款。由于不是一次性付款,就会产生资金成本,集团公司会在回购合同中约定相应的利息。系统需要根据回购合同生成申请信息,供回购款申请时使用。回购管理主要就是管理回购项目的回购合同信息以及回购申请的审批。

3非功能需求

考虑到业务本身的特点,在非功能需求方面将安全性和稳定性作为首要目标。要求系统具有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容错功能。另外,考虑到使用该系统的人员分散在不同的多家公司,所以要求系统易于部署,兼容性好,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并且具备一致的用户界面。同时要求系统易于维护,可以方便地配置不同用户的相应权限。

4结论

遵循着软件工程思想,对浦发集团的投资管理业务进行了需求分析,阐述了业务范围及内容,明确了不同的用户角色和业务流程。

作者:彭小勇 单位: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公司并购基本流程参考篇5

事实证明,在并购过程中,选择实力强、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参与并购活动,可以有效降低并购成本,减少并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其中,审计人员在并购活动中能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在长期执业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些事务所还专门设置了企业并购方面的研究机构,通过他们的参与,可以借鉴其他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有效降低并购风险成本。

一、企业并购风险审计与会计师角色

风险基础审计作为现代审计方法,在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日益普遍的应用,方法本身也随之不断地完善。在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也提出了运用风险基础审计方法的要求。风险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以风险的分析、评价和控制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技术、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的一种审计方法。风险基础审计的基本模型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内控风险×检查风险

所谓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存在重大误报和财务报表表达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固有风险是指企业及各类经济业务、账户余额,在不考虑内部控制的情况下,发生重大差错或问题的可能性。内控风险是指企业的内部控制未能防止、发现或纠正已存在重大差错或问题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测试但未能发现已存在重大差错或问题的可能性。

风险基础审计体现的审计思路,是以审计风险为质量控制依据。首先研究理解企业经营及所从事经济活动、企业的内部控制及其运行,然后,通过对有关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检查,由概括到具体,由表及里地认识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与企业实际状况关系,确定会计准则的遵循状况。审计全过程所收集到的证据、信息。构成审计意见的合理保证

企业并购审计是一个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都在认真思索的问题。充分重视并积极介入并购企业的并购过程,则是减少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整个企业并购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通常并不扮演主要角色,但注册会计师所具有的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所能发挥的作用则是其他人所不能代替的。因此,积极参与企业并购过程的设计,是规避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

二、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领域

审计人员的职责是协助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和评估并购风险,并且运用会计、审计、税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来判断并购过程为审计人员带来哪些审计风险,以努力消除和化解这些风险,努力将并购的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领域包括以下方面:

(一)并购的环境

企业并购行为与国际、国内的经济宏观运行状态密切相关,同时也与经济发展周期、行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密不可分;从微观上去考察,企业的管理经验是否丰富、组织文化是否成熟、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也对企业并购战略的确定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而言,在经济处于上升期开展并购活动,并选择那些与本企业产品并联度高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可以减少并购风险。

(二)并购双方的优劣势分析

要确定合理的并购策略,主并企业必须首先正确衡量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全面分析目标企业的优势和不足,认真评价并购双方经济资源的互补性、关联性以及互补、关联的程度,并要研究主并企业的优势资源能否将目标企业具有盈利潜力的资源利用潜能充分发掘出来等。无论主并企业拥有多少优势资源,也无论目标企业具有多大的盈利潜力,如果并购双方的资源缺乏互补性、关联性,就不可能通过并购产生协同效应。

(三)并购的成本效益分析

并购过程必然带来相应的并购收益、并购成本,这是并购决策的最基本的财务依据。并购收益是对未来收益预测的贴现,贴现率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并购之前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成本和风险水平,而且还要考虑并购融资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并购行为本身所引起的风险变化以及企业期望得到的风险回报等因素。并购价格是并购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涉及到如何对目标企业进行估价的问题。

(四)并购的换股比例确定

为了节省现金,很多企业采用换股方式进行合并。在企业采用换股合并的情况下,正确确定换股比例是决定企业合并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确定换股比例有多种方法:每股市价之比、每股收益之比、每股净资产之比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正确确定换股比例应合理选择目标企业,综合考虑合并双方的账面价值、市场价值、发展机会、未来成长性、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合并双方的互补性、协同性等因素,全面评估双方企业的实际价值。

并购活动的成败越来越受到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影响。根据最近安达信调查兼并收购活动中新风险的结果,当前的并购经常受到人员素质和技术应用方面的制约,并购活动的动力引起参与的各方潜在的、额外的高风险,造成前所未有的对新方法和计划的需要。安达信负责欧洲、中东、印度和非洲技术、媒体和通讯业务的管理合伙人约翰说:“曾有一段时间,并购活动是完全由收入和利润增长来推动和衡量的,但现在是关于人、知识和技术。”

三、与并购环境相关的审计风险

(一)宏观环境引发的审计风险

1.法律方面的风险:包括反垄断限制、证券监管限制以及签约不严密引起的诉讼风险等。

2.宏观经济形势方面的风险:包括经济周期、贸易限制、外汇管制、投资环境风险等。

3.政策方面风险:包括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

4.行业方面的风险:包括产品生命周期、行业成长性、行业竞争程度、行业的市场饱和程度、行业的技术先进水平、行业的进出壁垒等。

(二)微观环境引发的审计风险

1.固有风险:包括并购企业在同行业当中的获利能力、经营结果受经济因素影响的敏感度、现金流量充足性、以前审计中所发现的已知错报和可能发生的错报的性质、成因及其金额大小(有没有动机进行虚假的报表式合并)、管理当局的变动情况、声誉和会计技能、技术进步对公司经营和竞争能力的影响。

2.控制风险:包括管理当局的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对待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方法、为实现经营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对会计报表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是否很想夸大会计报表中的盈余)、董事会有效的监督与控制、授权和分配责任、对公司经营的控制能力、内部审计(企业内部自我独立评价,协助管理当局监管控制政策和程序)、外部管理机构、会计系统的完备性。

3.检查风险:审计人员从事并购审计的经验和职业判断是否充足,参与并购人员的知识、经验、工作责任心以及对风险预见和把握能力等。

四、与并购优劣势分析相关的审计风险

(一)企业自身风险:包括企业优势、企业劣势、企业生命周期、核心竞争力、融资能力、管理水平等。

(二)企业并购的联合风险:

1.资源互补性:资源互补程度越强,双方并购后的效益增长就越明显,在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利润分配各方面都能够取长补短。资源互补性差的企业进行并购有较高的审计风险。

2.产品关联性:产品关联度高的企业,经营上的紧密程度较强,能够很快实现一体化。产品关联度低,则并购容易失败。

3.股权结构:股权结构决定了公司的控制权分配,直接影响到公司的高层对并购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

4.员工状况:员工的素质、结构直接影响并购后的成本与效益。

5.无形资产状况:无形资产的递延效应能够覆盖并购后的新企业。

6.未决诉讼:未决诉讼对并购是很大的威胁。

7.抵押担保:抵押担保常常形成潜在的或有负债或末决诉讼。

(三)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风险:包括管理整合、组织整合、人事整合、文化整合、财务整合等等,会导致并购最终的成败。

五、与并购成本收益分析相关的审计风险

(一)并购的收益

1.取得规模收益:企业通过并购在整体产品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大型设备实现专业化生产,增加产量,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因此,对于各种成本费用的审计要与并购的过程相联系。

2.取得并购差价收益:企业并购的信息通常是明确的利好消息,一般会引起股价上升。如果企业希望在并购之后通过适当的整合,再将目标企业转手出售,那么可以通过股价的预期效应取得并购价差收益。有些企业由于管理较差、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市场对这些企业的价值低估,如果能够把这种市场价值低于资产的重置成本的企业作为并购的目标企业,然后对该企业进行重新整合,就可以获得比市场价格更大的企业及其资产。因此,在审计中必须辨别企业的并购动机,了解并购的短期与长期效益,

3.取得税收优惠:并购过程中企业可以利用税法中的税收递延条款合理避税,把目前亏损但有一定的盈利潜力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尤其是当并购方为高盈利企业时,能够充分发挥并购双方税收方面的互补优势。审计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当亏损企业被作为并购目标时,一定要考察目标企业是否具有长期盈利潜力,并购方能否将目标企业的盈利潜力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起来,而不能仅仅利用亏损企业避税方面的优势,忽视了并购以后的实质性经营。

4.取得上市资格:非上市公司通过并购上市公司,可以取得上市公司宝贵的“壳”资源。“借壳上市”不但可以迅速取得上市资格,提高企业知名度,而且通过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以获取配股以及发行新股的资格,较为便利地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并节约上市费用。审计人员应当注意审查上市公司是否借并购的机会上市,从而牺牲并购的效益来换取壳资源,或者希望上市后短期投机圈钱。

(二)并购成本

并购成本是指并购行为本身所发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具体包括:交易成本、整合成本、机会成本。

1.交易成本

第一是信息成本:并购方必须全面收集目标企业财务信息,主要有目标企业的资产规模、资产质量、产品结构、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成本结构、融资能力等,从而对目标企业作出一个基本、全面的财务评价,并依据这些信息进一步确定并购价格。在有多家企业竞相并购同一企业的情况下,相互竞价必然加大并购成本,此时还要了解竞争对手的实力、报价和竞争策略等因素。一般而言,收集的信息越是充分、详细,信息收集费用越高,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越小,并购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2.整合成本:指并购后为使被并购企业健康发展而需支付的长期运营成本。具体包括:整合改制成本、注入资金的成本。整合与营运成本具有长期性、动态性和难以预见性。

3.机会成本:并购过程需要耗费企业大量的资源,包括资金的输出、物资的调拨、人员的调配,一旦进入并购过程,就很难有充足的资源考虑进行其他项目,因此,并购行为丧失的其他项目机会和资金收益就构成了并购的机会成本。

审计人员应当运用专业知识全面估价企业的并购成本,以及并购过程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六、与并购换股比例确定相关的审计风险

要合理确定换股比例,首先必须正确确定企业价值。企业价值有多种表现形式:账面价值、评估价值、市场价值、清算价值等。这些价值表现形式虽然从一个方面或另一方面反映了企业价值,但都不能代表企业的实际价值。审计人员首先应该以某一公允标准确定企业的实际价值,而市场价值则是在实际价值的基础上谈判的结果。确定了企业价值之后,就要选择不同方法确定换股比例,最后评估换股后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并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

价值评估方法包括:收益现值法、市盈率法、清算价格法、重置成本法。由于企业并购的并不是目标企业的现有资产价值,而是目标企业资产的使用价值以及所能带来的收益能力,也就是目标企业的未来价值。因此,并购方实际上是在选择与并购目标和动机相应的估价方法。当企业并购的目的是利用目标企业的资源进行长期经营,则适合使用收益现值法;当证券市场功能健全、上市公司的市价比较公允时,可以采用市盈率法;当企业并购的动机是为了将目标企业分拆出售,则适合使用清算价格法;如果企业作为单一资产的独立组合,则可以使用重置成本法。

审计人员在选择评估方法时,要注意区分不同方法的特征与适用性。一般而言,贴现价格法把企业未来收益或现金流量反映到当前的决策时点,能够反映目标企业现有的资源的未来盈利潜力,理论上的合理性易于为并购双方所接受,但是预测未来收益的主观性太强,有时难以保证公平。贴现价格法需要估计由并购引起的期望的增量现金流量和贴现率(或资金成本),即企业进行新投资,市场所要求的最低的可接受的报酬率,程序包括预测自由现金流量、估计贴现率或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以及计算现金流量现值、估计购买价格,主观判断的因素很强。市盈率法操作简便,但需要以发达、成熟和有效的证券市场为前提,而且涉及大量的职业判断和会计选择,比如应用市盈率法对目标企业估值时,需要选择、计算目标企业估价收益指标,可采用的收益指标包括:目标企业最后一年的税后利润;目标企业最近三年税后利润的平均值;目标企业以并购企业同样的资本收益率计算的税后利润。在选择标准市盈率时,可以选择在并购时点目标企业的市盈率、与目标企业具有可比性的企业的市盈率、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平均市盈率。因此,当审计人员面临不同的方法选择时,应当考虑在风险和成长性上的综合性与可比性。重置成本法没有对企业进行全盘统一考虑,不适用于企业无形资产规模较大或品牌资源丰富的情况。

(二)确定换股比例方法的选择

在以往的案例中,清华同方吸收合并山东鲁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折股比例为1.8:1;华光陶瓷以1.29:1的比例吸收合并山东汇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虹饲料吸收合并湖南城陵矶,折股比例为3:1;浦东大众吸收合并无锡大众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折股比例为1.25:1.那么,折股比例的确定有什么样的方法呢?

1.换股比例等于每股市价之比

在成熟发达的股市,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及其变动基本上可以反映公司的实际价值及其变化。但证券市场并不全是充分有效的,每股市价不但要受当前企业盈利能力和未来成长性的影响,也受投机因素和内幕信息的影响。在投机性较强、缺乏效率的股票市场,股票价格很难准确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实际价值,不适于采取每股市价之比确定换股比例。

2.换股比例等于每股收益之比

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优劣最终都将反映到企业的盈利能力上来,而每股收益则是国际通行的对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反应指标。这一方法的缺点是:没有剔除非正常收支对企业每股收益的影响程度,也没有考虑未来的收益和风险。如果提高这一方法的精确性,可以把预期盈利增长和风险因素考虑在内,计算预期每股收益,用企业预期每股收益之比来确定换股比例。版权所有

3.换股比例等于每股净资产之比

净资产是企业长期经营成果的账面价值,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实际价值,尤其是经过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之后,更能增强这种价值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但是,由于账面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受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而且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上的,不能反映考虑货币购买力的变化,也不能反映账外无形资源对企业未来发展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只能适用于账面价值较为真实,且合并双方实力接近、发展状况类似的企业合并。

在我国已发生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中基本上采取了对这一方法进行改进的结果,在账面价值的基础上,以收益现值法对参与合并的企业进行合理评估,以评估后的每股净资产确定换股比例,也就是以下的换股计算方式:

折股比例=(合并方每股净资产/被合并方每股净资产)x(1+加成系数)

即以账面价值原则为计算基础,企业内在价值中涉及复杂推算的部分及融资能力、商誉等方面则以一个加成系数来反映。加成系数的确定是否充分反映了两公司相比较的价值比例关系,是否充分反映了合并双方股东的利益,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存在探讨余地,审计人员在价值评估方面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都需提高

在清华同方合并山东鲁颖电子的典型案例中,就使用了这种改进后的净资产比例法来确定换股比例。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果,截至1998年6月30日,清华同方每股净资产为3.32元/股,山东鲁颖电子每股净资产为2.49元/股由于清华同方是上市公司,主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开发业务,发展较快,未来盈利空间较大。经过双方讨价还价,确定加成系数为35%。由此确定换股比例为1.8:1,即以每1.8股鲁颖电子股份换取清华同方普通股1股

(三)换股比例的确定对合并各方股东权益的影响

1.稀释股东的持股比例:换股合并方式无论采用增发股票还是新发股票的方式,必然改变合并双方股东的持股比例,有可能改变主要股东对合并公司的控制能力,大股东可能由绝对控股转为相对控股。

2.摊薄公司每股收益:如果目标公司盈利能力较差,合并后每股收益达不到按换股比例折算的主并公司每股盈利水平,那么,采取换股合并方式将摊薄主并公司的每股收益。

3.降低公司每股净资产:在目标公司一方实际每股净资产较低的情况下,如果确定的换股比例不合理,则有可能降低主并公司每股净资产。由于每股净资产反映了公司股东持有的每股股票的实际价值,减少每股净资产就是对主并公司股东权益的侵害。

4.造成公司股价波动。

因此,审计人员必须首先协助合并小组的人员正确选择目标公司。评估并购方案的可行性时,应将其对并购后存续企业每股收益的影响列入考虑范围,综合考虑目标公司的账面价值、市场价值、成长性、发展机会、合并双方的互补性、协同性等因素,全面评估合并双方的资产,正确确定换股比例。

(四)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吸收合并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购买合并通常用购买法,换股合并通常采用权益联营法。采用权益联营法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被并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均按原账面价值入账,股东权益总额不变,被并公司本年度实现的利润全部并入主并公司当年的合并利润表,而不论换股合并在年初还是年末完成。与购买法相比,权益联营法容易导致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而有可能对公司的配股申请产生有利影响。另外,主并公司还可以将被并公司再度出售,只要售价高于账面价值,就可获得一笔可观的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益。而购买法由于主并公司要按照评估后的公允价值而非账面价值纪录被并公司的资产与负债,评估价值又通常因通货膨胀等因素而高于账面价值,因此,购买法将产生较低的净资产收益率并很难获得再出售收益因此,审计人员必须留心并购公司是否利用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利润操纵

七、结束语

公司并购基本流程参考篇6

事实证明,在并购过程中,选择实力强、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参与并购活动,可以有效降低并购成本,减少并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其中,审计人员在并购活动中能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在长期执业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些事务所还专门设置了企业并购方面的研究机构,通过他们的参与,可以借鉴其他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有效降低并购风险成本。

一、企业并购风险审计与会计师角色

风险基础审计作为现代审计方法,在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日益普遍的应用,方法本身也随之不断地完善。在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也提出了运用风险基础审计方法的要求。风险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以风险的分析、评价和控制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技术、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的一种审计方法。风险基础审计的基本模型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内控风险×检查风险

所谓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存在重大误报和财务报表表达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固有风险是指企业及各类经济业务、账户余额,在不考虑内部控制的情况下,发生重大差错或问题的可能性。内控风险是指企业的内部控制未能防止、发现或纠正已存在重大差错或问题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测试但未能发现已存在重大差错或问题的可能性。

风险基础审计体现的审计思路,是以审计风险为质量控制依据。首先研究理解企业经营及所从事经济活动、企业的内部控制及其运行,然后,通过对有关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检查,由概括到具体,由表及里地认识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与企业实际状况关系,确定会计准则的遵循状况。审计全过程所收集到的证据、信息。构成审计意见的合理保证

企业并购审计是一个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都在认真思索的问题。充分重视并积极介入并购企业的并购过程,则是减少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整个企业并购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通常并不扮演主要角色,但注册会计师所具有的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所能发挥的作用则是其他人所不能代替的。因此,积极参与企业并购过程的设计,是规避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

二、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领域

审计人员的职责是协助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和评估并购风险,并且运用会计、审计、税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来判断并购过程为审计人员带来哪些审计风险,以努力消除和化解这些风险,努力将并购的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领域包括以下方面:

(一)并购的环境

企业并购行为与国际、国内的经济宏观运行状态密切相关,同时也与经济发展周期、行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密不可分;从微观上去考察,企业的管理经验是否丰富、组织文化是否成熟、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也对企业并购战略的确定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而言,在经济处于上升期开展并购活动,并选择那些与本企业产品并联度高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可以减少并购风险。

(二)并购双方的优劣势分析

要确定合理的并购策略,主并企业必须首先正确衡量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全面分析目标企业的优势和不足,认真评价并购双方经济资源的互补性、关联性以及互补、关联的程度,并要研究主并企业的优势资源能否将目标企业具有盈利潜力的资源利用潜能充分发掘出来等。无论主并企业拥有多少优势资源,也无论目标企业具有多大的盈利潜力,如果并购双方的资源缺乏互补性、关联性,就不可能通过并购产生协同效应。

(三)并购的成本效益分析

并购过程必然带来相应的并购收益、并购成本,这是并购决策的最基本的财务依据。并购收益是对未来收益预测的贴现,贴现率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并购之前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成本和风险水平,而且还要考虑并购融资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并购行为本身所引起的风险变化以及企业期望得到的风险回报等因素。并购价格是并购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涉及到如何对目标企业进行估价的问题。

(四)并购的换股比例确定

为了节省现金,很多企业采用换股方式进行合并。在企业采用换股合并的情况下,正确确定换股比例是决定企业合并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确定换股比例有多种方法:每股市价之比、每股收益之比、每股净资产之比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正确确定换股比例应合理选择目标企业,综合考虑合并双方的账面价值、市场价值、发展机会、未来成长性、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合并双方的互补性、协同性等因素,全面评估双方企业的实际价值。

并购活动的成败越来越受到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影响。根据最近安达信调查兼并收购活动中新风险的结果,当前的并购经常受到人员素质和技术应用方面的制约,并购活动的动力引起参与的各方潜在的、额外的高风险,造成前所未有的对新方法和计划的需要。安达信负责欧洲、中东、印度和非洲技术、媒体和通讯业务的管理合伙人约翰说:“曾有一段时间,并购活动是完全由收入和利润增长来推动和衡量的,但现在是关于人、知识和技术。”

三、与并购环境相关的审计风险

(一)宏观环境引发的审计风险

1.法律方面的风险:包括反垄断限制、证券监管限制以及签约不严密引起的诉讼风险等。

2.宏观经济形势方面的风险:包括经济周期、贸易限制、外汇管制、投资环境风险等。

3.政策方面风险:包括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

4.行业方面的风险:包括产品生命周期、行业成长性、行业竞争程度、行业的市场饱和程度、行业的技术先进水平、行业的进出壁垒等。

(二)微观环境引发的审计风险

1.固有风险:包括并购企业在同行业当中的获利能力、经营结果受经济因素影响的敏感度、现金流量充足性、以前审计中所发现的已知错报和可能发生的错报的性质、成因及其金额大小(有没有动机进行虚假的报表式合并)、管理当局的变动情况、声誉和会计技能、技术进步对公司经营和竞争能力的影响。

2.控制风险:包括管理当局的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对待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方法、为实现经营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对会计报表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是否很想夸大会计报表中的盈余)、董事会有效的监督与控制、授权和分配责任、对公司经营的控制能力、内部审计(企业内部自我独立评价,协助管理当局监管控制政策和程序)、外部管理机构、会计系统的完备性。

3.检查风险:审计人员从事并购审计的经验和职业判断是否充足,参与并购人员的知识、经验、工作责任心以及对风险预见和把握能力等。

四、与并购优劣势分析相关的审计风险

(一)企业自身风险:包括企业优势、企业劣势、企业生命周期、核心竞争力、融资能力、管理水平等。

(二)企业并购的联合风险:

1.资源互补性:资源互补程度越强,双方并购后的效益增长就越明显,在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利润分配各方面都能够取长补短。资源互补性差的企业进行并购有较高的审计风险。

2.产品关联性:产品关联度高的企业,经营上的紧密程度较强,能够很快实现一体化。产品关联度低,则并购容易失败。

3.股权结构:股权结构决定了公司的控制权分配,直接影响到公司的高层对并购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

4.员工状况:员工的素质、结构直接影响并购后的成本与效益。

5.无形资产状况:无形资产的递延效应能够覆盖并购后的新企业。

6.未决诉讼:未决诉讼对并购是很大的威胁。

7.抵押担保:抵押担保常常形成潜在的或有负债或末决诉讼。

(三)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风险:包括管理整合、组织整合、人事整合、文化整合、财务整合等等,会导致并购最终的成败。

五、与并购成本收益分析相关的审计风险

(一)并购的收益

1.取得规模收益:企业通过并购在整体产品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大型设备实现专业化生产,增加产量,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因此,对于各种成本费用的审计要与并购的过程相联系。

2.取得并购差价收益:企业并购的信息通常是明确的利好消息,一般会引起股价上升。如果企业希望在并购之后通过适当的整合,再将目标企业转手出售,那么可以通过股价的预期效应取得并购价差收益。有些企业由于管理较差、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市场对这些企业的价值低估,如果能够把这种市场价值低于资产的重置成本的企业作为并购的目标企业,然后对该企业进行重新整合,就可以获得比市场价格更大的企业及其资产。因此,在审计中必须辨别企业的并购动机,了解并购的短期与长期效益,

3.取得税收优惠:并购过程中企业可以利用税法中的税收递延条款合理避税,把目前亏损但有一定的盈利潜力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尤其是当并购方为高盈利企业时,能够充分发挥并购双方税收方面的互补优势。审计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当亏损企业被作为并购目标时,一定要考察目标企业是否具有长期盈利潜力,并购方能否将目标企业的盈利潜力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起来,而不能仅仅利用亏损企业避税方面的优势,忽视了并购以后的实质性经营。

4.取得上市资格:非上市公司通过并购上市公司,可以取得上市公司宝贵的“壳”资源。“借壳上市”不但可以迅速取得上市资格,提高企业知名度,而且通过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以获取配股以及发行新股的资格,较为便利地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并节约上市费用。审计人员应当注意审查上市公司是否借并购的机会上市,从而牺牲并购的效益来换取壳资源,或者希望上市后短期投机圈钱。

(二)并购成本

并购成本是指并购行为本身所发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具体包括:交易成本、整合成本、机会成本。

1.交易成本

第一是信息成本:并购方必须全面收集目标企业财务信息,主要有目标企业的资产规模、资产质量、产品结构、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成本结构、融资能力等,从而对目标企业作出一个基本、全面的财务评价,并依据这些信息进一步确定并购价格。在有多家企业竞相并购同一企业的情况下,相互竞价必然加大并购成本,此时还要了解竞争对手的实力、报价和竞争策略等因素。一般而言,收集的信息越是充分、详细,信息收集费用越高,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越小,并购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2.整合成本:指并购后为使被并购企业健康发展而需支付的长期运营成本。具体包括:整合改制成本、注入资金的成本。整合与营运成本具有长期性、动态性和难以预见性。

3.机会成本:并购过程需要耗费企业大量的资源,包括资金的输出、物资的调拨、人员的调配,一旦进入并购过程,就很难有充足的资源考虑进行其他项目,因此,并购行为丧失的其他项目机会和资金收益就构成了并购的机会成本。

审计人员应当运用专业知识全面估价企业的并购成本,以及并购过程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六、与并购换股比例确定相关的审计风险

要合理确定换股比例,首先必须正确确定企业价值。企业价值有多种表现形式:账面价值、评估价值、市场价值、清算价值等。这些价值表现形式虽然从一个方面或另一方面反映了企业价值,但都不能代表企业的实际价值。审计人员首先应该以某一公允标准确定企业的实际价值,而市场价值则是在实际价值的基础上谈判的结果。确定了企业价值之后,就要选择不同方法确定换股比例,最后评估换股后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并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

价值评估方法包括:收益现值法、市盈率法、清算价格法、重置成本法。由于企业并购的并不是目标企业的现有资产价值,而是目标企业资产的使用价值以及所能带来的收益能力,也就是目标企业的未来价值。因此,并购方实际上是在选择与并购目标和动机相应的估价方法。当企业并购的目的是利用目标企业的资源进行长期经营,则适合使用收益现值法;当证券市场功能健全、上市公司的市价比较公允时,可以采用市盈率法;当企业并购的动机是为了将目标企业分拆出售,则适合使用清算价格法;如果企业作为单一资产的独立组合,则可以使用重置成本法。

审计人员在选择评估方法时,要注意区分不同方法的特征与适用性。一般而言,贴现价格法把企业未来收益或现金流量反映到当前的决策时点,能够反映目标企业现有的资源的未来盈利潜力,理论上的合理性易于为并购双方所接受,但是预测未来收益的主观性太强,有时难以保证公平。贴现价格法需要估计由并购引起的期望的增量现金流量和贴现率(或资金成本),即企业进行新投资,市场所要求的最低的可接受的报酬率,程序包括预测自由现金流量、估计贴现率或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以及计算现金流量现值、估计购买价格,主观判断的因素很强。市盈率法操作简便,但需要以发达、成熟和有效的证券市场为前提,而且涉及大量的职业判断和会计选择,比如应用市盈率法对目标企业估值时,需要选择、计算目标企业估价收益指标,可采用的收益指标包括:目标企业最后一年的税后利润;目标企业最近三年税后利润的平均值;目标企业以并购企业同样的资本收益率计算的税后利润。在选择标准市盈率时,可以选择在并购时点目标企业的市盈率、与目标企业具有可比性的企业的市盈率、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平均市盈率。因此,当审计人员面临不同的方法选择时,应当考虑在风险和成长性上的综合性与可比性。重置成本法没有对企业进行全盘统一考虑,不适用于企业无形资产规模较大或品牌资源丰富的情况。

(二)确定换股比例方法的选择

在以往的案例中,清华同方吸收合并山东鲁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折股比例为1.8:1;华光陶瓷以1.29:1的比例吸收合并山东汇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虹饲料吸收合并湖南城陵矶,折股比例为3:1;浦东大众吸收合并无锡大众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折股比例为1.25:1.那么,折股比例的确定有什么样的方法呢?

1.换股比例等于每股市价之比

在成熟发达的股市,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及其变动基本上可以反映公司的实际价值及其变化。但证券市场并不全是充分有效的,每股市价不但要受当前企业盈利能力和未来成长性的影响,也受投机因素和内幕信息的影响。在投机性较强、缺乏效率的股票市场,股票价格很难准确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实际价值,不适于采取每股市价之比确定换股比例。

2.换股比例等于每股收益之比

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优劣最终都将反映到企业的盈利能力上来,而每股收益则是国际通行的对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反应指标。这一方法的缺点是:没有剔除非正常收支对企业每股收益的影响程度,也没有考虑未来的收益和风险。如果提高这一方法的精确性,可以把预期盈利增长和风险因素考虑在内,计算预期每股收益,用企业预期每股收益之比来确定换股比例。版权所有

3.换股比例等于每股净资产之比

净资产是企业长期经营成果的账面价值,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实际价值,尤其是经过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之后,更能增强这种价值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但是,由于账面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受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而且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上的,不能反映考虑货币购买力的变化,也不能反映账外无形资源对企业未来发展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只能适用于账面价值较为真实,且合并双方实力接近、发展状况类似的企业合并。

在我国已发生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中基本上采取了对这一方法进行改进的结果,在账面价值的基础上,以收益现值法对参与合并的企业进行合理评估,以评估后的每股净资产确定换股比例,也就是以下的换股计算方式:

折股比例=(合并方每股净资产/被合并方每股净资产)x(1+加成系数)

即以账面价值原则为计算基础,企业内在价值中涉及复杂推算的部分及融资能力、商誉等方面则以一个加成系数来反映。加成系数的确定是否充分反映了两公司相比较的价值比例关系,是否充分反映了合并双方股东的利益,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存在探讨余地,审计人员在价值评估方面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都需提高

在清华同方合并山东鲁颖电子的典型案例中,就使用了这种改进后的净资产比例法来确定换股比例。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果,截至1998年6月30日,清华同方每股净资产为3.32元/股,山东鲁颖电子每股净资产为2.49元/股由于清华同方是上市公司,主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开发业务,发展较快,未来盈利空间较大。经过双方讨价还价,确定加成系数为35%。由此确定换股比例为1.8:1,即以每1.8股鲁颖电子股份换取清华同方普通股1股

(三)换股比例的确定对合并各方股东权益的影响

1.稀释股东的持股比例:换股合并方式无论采用增发股票还是新发股票的方式,必然改变合并双方股东的持股比例,有可能改变主要股东对合并公司的控制能力,大股东可能由绝对控股转为相对控股。

2.摊薄公司每股收益:如果目标公司盈利能力较差,合并后每股收益达不到按换股比例折算的主并公司每股盈利水平,那么,采取换股合并方式将摊薄主并公司的每股收益。

3.降低公司每股净资产:在目标公司一方实际每股净资产较低的情况下,如果确定的换股比例不合理,则有可能降低主并公司每股净资产。由于每股净资产反映了公司股东持有的每股股票的实际价值,减少每股净资产就是对主并公司股东权益的侵害。

4.造成公司股价波动。

因此,审计人员必须首先协助合并小组的人员正确选择目标公司。评估并购方案的可行性时,应将其对并购后存续企业每股收益的影响列入考虑范围,综合考虑目标公司的账面价值、市场价值、成长性、发展机会、合并双方的互补性、协同性等因素,全面评估合并双方的资产,正确确定换股比例。

(四)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吸收合并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购买合并通常用购买法,换股合并通常采用权益联营法。采用权益联营法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被并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均按原账面价值入账,股东权益总额不变,被并公司本年度实现的利润全部并入主并公司当年的合并利润表,而不论换股合并在年初还是年末完成。与购买法相比,权益联营法容易导致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而有可能对公司的配股申请产生有利影响。另外,主并公司还可以将被并公司再度出售,只要售价高于账面价值,就可获得一笔可观的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益。而购买法由于主并公司要按照评估后的公允价值而非账面价值纪录被并公司的资产与负债,评估价值又通常因通货膨胀等因素而高于账面价值,因此,购买法将产生较低的净资产收益率并很难获得再出售收益因此,审计人员必须留心并购公司是否利用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利润操纵

七、结束语

公司并购基本流程参考篇7

【关键词】 并购;并购定价;EVA定价模型

并购是指在市场机制下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目的是获得其它企业的控制权,通过并购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张、产权结构的调整、资源配置的优化,充分发挥并购活动的协同价值。然而并购协同价值的获得主要取决于企业并购过程中定价是否合理,因此并购定价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并购的成败。本文拟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应用图表、公式和数理模型等研究手段,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研究现有的并购定价模型,在利用经济学理论并考虑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况下,对现有的EVA并购定价模型进行了改进,以期提高并购的效率。

一、对并购定价相关模型的评价

(一)对相关模型的理论评价

1.对传统并购定价模型的评价

(1)对以资产为基础的并购定价模型的评价

以资产为基础的并购定价模型是对构成企业整体资产的各项要素,包括现金、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进行价值评估确定企业的资产价值,同时对企业的负债价值进行评估,以此为基础来确定目标企业的转让价值。目前主要有:账面价值法、清算价值法、市场价值法、重置价值法几种方法。运用资产基础法评价目标企业价值,所需数据主要来自于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它是从静态的角度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在定价过程中没有考虑企业资产在未来可能产生的盈利,也没考虑那些能影响价值的因素。其方法简单、容易操作、应用广泛。但是由于该种方法在进行企业并购定价时,属静态的并购定价方法,没有考虑到企业资产的未来增值能力,因此评估得到的价值无法代表目标企业资产的整体价值,不具有科学性。

(2)对以市场比较法为基础的并购定价模型的评价

以市场比较法为基础的并购定价模型是利用参照企业的价值参数确定目标企业的相应参数,从而进一步计算出适合的目标企业价格。市场比较法的通常模式包括可比分析法和可比交易分析法。市场比较法,以其简单易懂、数据容易获得、方法操作简单而被广泛采用。市场比较法以寻找与目标企业类似的一个或多个上市公司或交易事件为并购定价的出发点,这样的操作原理在并购定价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由于每一个企业都存在着不同的特性,除了所处行业、规模大小等可确认的因素各不相同外,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无形因素更加复杂。因此,几乎难以找到与目标企业直接进行比较的相关企业。同样,由于并购事件发生的经济环境不同,也难以找到与被评估企业交易相似的交易事件,再者实际支付价格更多地体现为“讨价还价”的结果。由于上述限制性因素的存在使得市场比较法的准确性大打折扣,由此得到的并购定价对于并购过程的指导作用也很小。

(3)对现金折现模型的评价

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基本思想是:合理估计目标企业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所能够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并估算在预测期终止后目标企业的终值,采用适当的折现率将其在预测期内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及预测期终止之后的现金流入折现,从而得到目标企业价值。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法实际上是把并购当作一种投资,在充分考虑目标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基础上,来评价目标企业整体价值的一种方法,它更符合价值理论,符合长期战略发展的需要,同时该方法还克服了市场价格被高估或低估的可能。但是,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中,没有任何与企业市场价值有关的变量。也就是说,现金流量折现法只能在某一时点上通过企业管理者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来判断该项目是否能够盈利,并不能体现出市场对该项目的评价,这使得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法进行决策时,受到管理者对现金流过于乐观的估计以及自身风险厌恶程度的影响,从而使决策的可信度降低。现金流量折现法也不适用当前存在经营困难的企业,因为这类企业的当前现金流或收益往往为负,而且可能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为负。

2.对基于EVA的并购定价模型的评价

使用经济增加值(EVA)计算目标企业定价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并购行为完成后所产生的息前税后利润正好等于并购支付价款的机会成本,即在经济增加值等于零的情况下,目标企业的价值恰好等于其按照现有的企业条件进行价值评估所能获得的价值;如果并购行为完成后所产生的调整过后的息税前利润大于投资成本的机会成本,则并购为收购企业创造了资本的附加价值,即企业的投资成本实现了增值,此时目标企业的价值等于目标企业在现有条件下进行价值评估的价值加上所实现的经济增加值的折现价值;如果并购行为完成后,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小于所需弥补的资本成本,则企业的投资成本发生了贬值,此时目标企业的价值等于其企业价值减去企业未来负的EVA。

经济增加值相对于会计利润来说,主要的区别在于经济增加值扣除了股权资本成本的费用,而会计利润仅仅扣除了债务利息,同时在使用EVA指标时会消除会计准则特别是稳健性原则以及企业短期行为对利润指标的影响。在计算EVA时需要对相关会计指标进行调整,主要调整的指标包括:计提的减值损失、企业发生的各项研发费用、递延所得税项、商誉等。使用经济增加值进行目标企业并购定价时,需要充分考虑并购目标企业投入资本的成本,利用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原理。只有在预期获得的EVA大于等于零时,该并购价格才是可行的。因为并购作为一项投资活动,其本质是以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利润为目的的,只有经济增加值大于零,才说明该项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大于等于市场上普遍投资项目的经济利益。也就是说,在同等条件下实现了资本的保值增值,此项投资活动才具有可行性,即对目标企业的定价是并购企业可以接受的。目标企业价值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目标企业的价值=现有状况下的评估价值+并购行为完成后所能产生的EVA折现值

使用EVA并购定价模型的优势:一是使用经济增加值进行并购定价时考虑了全部的资本成本,使得相关企业在进行并购决策时,不仅仅注重并购行为完成后预期获得的会计利润,还应更加重视该项并购行为能否为企业整体资本的增值保值作出贡献,克服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忽视权益资本成本的弊端,使得企业的投资决策建立在更加理性的价值分析基础上。二是EVA本身也是一种优秀的财务管理方法,使用EVA作为目标企业并购定价管理模型,可以将并购定价策略与后续的整合活动以及对目标公司的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防止并购行为盲目开展,同时也使并购后的协同效应更容易实现。三是EVA并购定价方法不仅关注企业的整体资产价值,同时还要从价值增值的角度考虑并购后所能产生的并购协同效应价值。因此,使用EVA进行并购定价能够更加全面地衡量企业并购所带来的经济利润。同时,由于在并购初期就考虑了并购行为完成后可能产生的协同价值以及发生的整合成本等因素,可以有效地避免并购的盲目性,提高并购后整合的成功率。

(二)对相关模型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1.样本选取

由于房地产行业在2008年共发生并购活动64起,比较活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上市公司中的房地产板块为例来分析EVA与企业并购定价的相关性,同时选取了房地产行业2003~2007年五年的数据,以其平均值进行相关分析。在选取样本时遵循的原则包括:由于在计算相关指标时涉及到企业2002年的减值准备等因素对EVA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上市公司的条件之一是公司在2002年之前上市;为了增强样本数据的代表性,本文剔除了一些异常变动的公司数据如净资产为负的;在计算过程中部分公司数据无法获得也予以剔除。依据上述原则共选取80家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数据来源。

2.研究假设

本文基于以下假设进行分析:

(1)企业一切活动的目标是股东价值最大化;

(2)由于EVA是通过传统会计指标计算得到的,因此EVA与传统会计指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3)EVA对于企业价值的代表性要优于传统会计指标。

3.变量设计

(1)因变量设计

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主要变量指标,本文选取的是市场增加值(Market Value Added, MVA),MVA是最直接计量企业价值增加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市场增加值 =企业市值-总资本

=股本市值+债务市值-总资本

由于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导致上市公司股票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虽然上市公司已经基本上于2007年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消除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区别,以解决这一困扰上市公司的弊病,但在现阶段我国股市上,仍存在流通股与有限售条件的股票。本文选取流通股第二年财务报告公布当月的每股市价作为计算股本市值的依据,以此来代表企业的未来价值,而对于非流通股以其每股净资产近似替代,债务资本的市值直接以其账面价值为基础来确定。同时为了与后文选取的自变量指标保持数量级上的一致,以每股市场增加值(MVAPS)作为因变量。

(2)自变量设计

选取的自变量包括:

1)每股经济增加值(EVAPS),经济增加值是在传统会计数据的基础上加以调整计算得到的,EVA的计算公式如下:

EVA=NOPAT-WACC×CAP

式中,NOPAT――调整过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CAP――调整过后的资本总额。

在计算EVA过程中资本成本率时,考虑到在我国企业内部的债务资本中大部分为一年内到期的债务,而长期负债的构成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均衡考虑这种情况,本文选取同期的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至三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作为债务资本的成本。对于权益性资本,以五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为无风险收益率,而以GDP增长率作为企业的风险收益率。根据《2007年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报告》的研究结果,房地产行业的平均贝塔系数为0.85,而上市公司属于房地产行业中相对较为稳定的企业,因此本文将其贝塔系数估算为0.4,市场的风险收益率以同期的GDP增长率为基础确定。

同样为了保持数量级上的一致,选取每股经济增加值作为分析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通过表1、表2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企业整体的每股增加值平均值为负,即-0.0014。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与我国企业整体不注重企业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有关,说明在上市公司内部有相当多的公司在毁灭公司的股东财富。

(2)通过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发现,每股市场增加值(MVAPS)与EVAPS、ROC、EPS均通过相关性检验具有较明显的正相关性,其中MVAPS与EVAPS相关性最显著,其相关系数高达0.679,远高于ROC的0.393以及EPS的0.547,这与前述假设(3)基本一致。同时企业每股市场增加值与企业的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每股营业活动净现金流量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3)通过相关性分析,EVAPS与传统的会计指标ROC、ROA、EPS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而与OCPS则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通过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证明了,EVAPS与公司未来价值的相关性要优于传统的会计指标。

二、对EVA并购定价模型的优化

通过实证检验说明了,EVA在并购定价方面的应用要优于传统的会计指标,但在现阶段的EVA并购定价模型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包括:现阶段的EVA并购定价模型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只是从理论上给出了并购定价的模型,该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还缺乏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在实践中EVA的确定以及预测存在问题。现阶段给出的EVA并购定价模型大多数都是以企业整体并购为基础进行相关研究的,而在并购实践中,大多数的并购行为表现为以取得企业相对控制权为主的分比例并购行为,这使得模型的理论研究与并购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现有的EVA并购定价模型中未能充分考虑对由于并购可能获得的未来获利机会的评估。

本文正是考虑到EVA并购定价模型应用于并购领域的有效性,针对模型的一些缺陷对模型作出了以下优化,以提高模型的实用性,使基于EVA的并购定价模型充分考虑了并购前以及并购后的各种增值机会,同时也使以该模型确定的并购价格更加符合我国的并购实际。

(一)目标企业价值确定

在并购中对于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定价的起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可采用EVA法,即在不考虑并购行为、目标企业保持现有规模和生产能力条件下,所能产生的未来经济增加值的总和。其基本计算模型为:

式中,C――目标企业当前投入的权益资本成本总额;EVAt――

预测的第t年的经济增加值;r――权益资本的折现率。

使用该模型的相关假设包括:

1.目标企业将以目前的资本规模经营下去,既不考虑发生资本结构变化,也不考虑资本扩张或资本收缩对企业预测期经济增加值的影响;

2.目标企业股东是理性的人,即在预期企业未来无法产生足够的、正的经济增加值时,股东会通过以现有资产价格出售其持有股份的方式,退出企业,去投资于能给股东带来正的经济增加值的项目。

在确定目标企业现有价值时,如何准确估计目标企业的EVA是关键,而确定目标企业经济增加值的重点在于NOPAT的确定。在假定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率保持不变以及目标企业未来EVA现值大于0的情况下,目标企业价值的计算公式为:

在确定目标企业价值时,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确定目标企业的预测期NOPAT值的大小,对于它的估计是企业并购定价的基础,只有准确评估了企业在未来期间内可能产生的NOPAT,才能准确计算目标企业的EVA,进而对其价值作出正确的估计。

估计目标企业NOPAT最常用的方法是,根据目标企业过去几年的EVA来预测未来年份的NOPAT,可以使用SPSS软件得到历年NOPAT的散点图,据此来确定是使用线性或是非线性模型进行预测,常用的模型包括:

线性回归模型为:NOPATt=a+bt t=1,2,……n

对数线性回归模型为:ln(NOPATt)=a+bt t=1,2,……n

运用相关计算机软件,根据历史NOPAT数据测算模型参数a和b,然后考虑未来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等事项对目标企业NOPAT值的影响(不包括并购事件)对a、b的值作出修正,将修正后的a值和b值带入模型算出未来第n年的EVA值。

(二)基于EVA的并购附加值评估

通过前述内容可以看出并购不仅仅是两个企业简单加总到一起,成功的并购行为,可以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达到1+1>2的效果,而多出来的这一部分价值,称为并购的附加值或协同效应价值。并购的各种协同效应无论是规模经济的发挥、成本的节约,还是带来新的市场份额、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都可以体现为并购后企业整体经济增加值的增加。因此,并购的协同价值可以用经济增加值模型表示如下:

式中,Cb――主并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支出的总成本,包括合并过程中支付的各项交易费用、合并对价(P)、承担的目标企业的各表外负债以及或有负债合并行为完成后的整合成本等;χ――并购行为完成后,产生的全部增量税后净利润的一个调整值,该值的存在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购并不是取得目标企业的全部产权,而只是取得部分产权从而获得对目标企业的相对控制权;NOPAT――由于并购行为发生后,给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带来的增量值;WACCb――衡量并购附加值时所采用的加权资本成本率,一般采用主并企业的资本成本率;rb――计算合并附加值时使用的折现率,一般使用主并企业的同期折现率。

通过并购的附加值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如果支付了过高的整合成本、合并对价等费用,会降低企业并购的协同价值甚至使并购的协同价值为负。

(三)并购期权价值的评估

实物期权是以期权概念定义的实物资产的选择权,是由金融期权演变而来的,指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拥有的、能根据在决策时,尚未确定的因素改变行为的权利。企业并购中隐含着实物期权价值,并购方要开展业务就必须行使权利,并估算取得这一权利应支付的期权费用,这种期权价值实际上是一种或有价值。根据期权并购定价理论,目标企业的价值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自身期权价值和现有资产的价值。对于该部分价值本文采用EVA方法计算,而对于目标企业期权价值的估算则通过实物期权模型来确定,因此实物期权法是对EVA并购定价方法的一种有益补充。在并购过程中可以使用期权定价模型来衡量这一未来选择权带来的价值,具体计算公式为:

V'=VcN(d1)-Cd e-rtN(d2)

式中,V'――目标企业的期权价值;Vc――该项期权预计获得的收益;Cd――并购企业获得该项选择权需要支付的代价;σ――目标企业未来投资项目的波动情况;t――获得该项期权价值的时间;r――无风险利率的大小,在实务中常用同期的国债利率来代替。

(四)目标企业定价的最终确定

通过前述分析,知道影响目标企业并购定价的价值因素主要包括:目标企业的自身价值Va、并购产生的协同价值V以及并购行为的期权价值V'。而传统的EVA并购定价模型通常认为目标企业的价值Va是目标企业并购定价的下限,而Va

+V+V'则是并购定价的上限。由于在并购协同价值的估计中包含对目标企业购买价款的估计,因此使得传统的EVA并购定价模型中本身包含未知因素。本文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前提下,通过如下过程推出完整的企业并购定价模型:

设并购中主并企业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比例为i;

目标企业并购定价的下限为:P≥i×Va;

设并购行为完成后,主并企业获得的价值之和为:V=i×Va

+V+V'

根据成本收益原则可知,主并企业进行并购活动获得的价值应大于等于企业付出的成本,否则该项并购活动不具有可行性,因此有:

V-Cb≥0,

即i×Va+V+V'-Cb≥0,

推出PCb≤i×Va+V+V'(4.13)

其中k表示并购过程中的风险溢价。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分析证明了,EVA并购定价模型的有用性要优于传统的并购定价模型,在对现有EVA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现有模型存在的一些缺陷,并进行了EVA并购定价模型的优化研究。主要包括:为了增强模型的适用性,在对企业未来的EVA进行预测时,以调整过后的NOPAT为基础进行,而原有模型直接以历史EVA为基础预测其未来的EVA值。之所以选择NOPAT是因为该因素更直观、易得,以此为基础进行EVA预测得到的数据更具有说服力。在EVA并购定价模型中引入了期权定价的理念,以衡量由于并购获得的未来投资机会或者获利机会所带来的隐性价值;在EVA并购定价模型中加入了股权收购比例参数,使得并购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整体并购,使模型更加贴近我国的并购实际。

【参考文献】

[1] 黄晓楠,瞿宝忠,丁平.基于EVA的企业并购定价改进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07(3):42-46.

[2] 李粟.经济增加值与市场价值相关性的经验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2):16-18.

[3] 邓田生,张维,吴中元.基于协同效应下企业并购的经济条件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11):16-18.

公司并购基本流程参考篇8

关键词 公司并购重组 会计处理 注意事项

一、前言

并购重组活动对公司的各方面都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也会给公司带来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对公司财务会计方面的影响,换言之,公司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对于财务会计方面的处理直接影响到公司并购重组的效果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本文旨在对现实中公司并购重组的会计处理现状展开粗浅的分析,从而研究如何保证在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会计处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而为我国公司并购重组的会计处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二、公司并购重组的会计处理现状

(一)对于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

对于公司并购重组的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是指公司在并购重组过程中需要将公司的相关信息对外披露,包括上市公司根据信息披露规则对公司特定期间内的相关财务信息进行披露,包括但不限于公司以及被重组对象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财务数据,以及公司并购重组前后的股权架构、治理架构、股东信息等方面的数据和文件。为公司的利益相关人提供与并购重组相关的充分信息,使得利益相关人了解并购重组对公司各方面的影响,对公司在并购重组后的情况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此外,公司如果在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时,需要及时地进行更正,并进行公告,保证公司对外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防止出现重大错报、遗漏的情况发生,对公司的发展以及公司的信誉造成一定的损害,从而阻碍公司的发展。[1]

(二)对于会计利润的控制方面

我国大力支持公司进行并购重组活动,并不断完善与并购重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会计处理准则,但是现阶段尚未完善。因此,存在公司利用并购重组活动谋取私利的情况,在财务会计领域具体表现为:第一,公司利用并购重组活动进行会计报表粉饰,进而对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操纵股价;第二,公司操纵并购重组活动相关的资产估值,实现利益输送,损害小股东利益。诸如此类的并购重组活动只会给相关方带来利益,却损害其他的市场参与者,扰乱市场秩序,为公司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都会留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需要公司及其所有者的自觉性,还需要不断地健全完善公司并购重组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并购重组活动健康发展,维护市场参与者的利益。

(三)对于公允价值的确定方面

公允价值主要是指公司在进行经济交易时,资产的定价是基于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基础上。公允价值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公司资产、负债、股权的价值的确定,还关系到交易双方对价的支付。所以公司在并购重组过程中,确定公允价值是一项核心的工作。[2]在确定公允价值时,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时采用的评估方法、相关假设以及所委托的评估机构的专业能力及独立性,还包括交易标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信息的公开程度等方面。以此,对交易标的对价进行合理的判断,基于公允价值标准对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涉及的对价进行确定,从而避免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支付不合理的对价。[2]

三、公司并购重组的会计处理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已经从股权分置改革迈入股份全面流通的时期,资本资产的流动性进一步提升,因此现阶段公司间的并购重组是公司扩张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公司进行并购重组的主要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进行并购公司之间的协同发展,获得财务协同效应;第二,可以通过并购重组扩大公司的规模以及取得规模经济效应,可以拓展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和扩大经营范围;第三,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实现管理协同效应,减少管理成本;第四,公司间的并购重组,可以改变公司的治理架构,减少内部管理问题,通过激励计划可以刺激公司的业绩使其增长迅速。现阶段我国的公司并购重组的会计处理主要包含以下两种:

(一)购买会计法

购买会计法主要是指公司通过购买其他公司的资产从而得到自身的扩张,在并购的过程中,被并购公司的资产以及公司原有的负债都是通过以公允价值的方式进行统一计算。在并购重组过程被并购公司的所有者的收益是通过被并购公司的资产以及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并购企业所支付的并购对价之间所形成的差额。并购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费用,其中购买成本主要是指并购公司对被并购公司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形式支付的资金以及并购公司在发生并购行为时所产生的费用的总和。并购公司发生并购行为时其他方面的费用包括委托的律师、评估师、会计师等中介费用,以及公司登记注册费用等等。对于不能直接归属于购买成本的各种形式的费用,应该将其在发生当期计入管理费用,而不是计入并购重组的成本。

基于购买会计法对并购企业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记录并购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所发行的股票或者所支付的金额,借记为长期股权投资,贷记为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第二,要记录并购公司在进行并购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借记为长期股权投资或是管理费用等,贷记为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等;第三,记录并购公司在并购过程中对于各项资产价值的分配情况,借记主要为现金、银行存款、存货、固定资产等,贷记主要为应该支付的账款、长期投资等。[3]被并购公司所有者在整个交易过程中的会计处理相对于并购公司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相当于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少以及股权转让损益。

(二)权益结合法

权益结合法主要是应用在股权联合的公司并购重组过程。股权联合的公司并购重组其本质是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不存在并购公司以及被并购公司,在进行并购重组过程中所涉及的公司都处于一种平等的状态,公司之间所签订的协议也是平等的并购协议,在完成并购重组后所有的公司都具有相同的管理及经营的权利,重组后的公司将由所有参与并购重组的公司共同经营。权益结合法与购买会计法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不需要对被并购公司进行公允价值计算,同时也不需要对公司并购重组的购买成本进行计算。在股权联合的公司并购过程中,在并购日之前各公司的资产以及负债金计入重组后新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所以不涉及并购公司的购买成本计算,在股权联合的公司并购中各公司的股本资都将作为股东的权益。

采用权益结合法在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进行会计处理主要是为了解决公司在并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权益问题,由于股权联合的公司并购与购买资产形式的并购不同,股权联合的公司并购重点在于公司股权的变换,所以在并购的过程中各公司的资产应该体现在重组后公司的股权当中,参与合并的各个公司都需要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处理。[4]

四、公司并购重组会计处理的注意事项

通过对公司并购重组的会计处理现状以及公司并购重组的会计处理分析进行探究可以得出,公司并购重组的过程中对于会计处理方面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工作项目,并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对公司并购重组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根据不同类型的并购方式采取相对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从而才可以保证会计处理的准确性,避免由于会计处理方面产生的失误对公司的会计报表产生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于公司并购重组的会计处理提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期望有利于会计处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一)加强并购重组领域的准则建设

由于公司并购重组涉及的资产内容,并购重组的模式,用于支付对价的形式在不断地丰富,并日期多样化。因此,为了可以有效开展对公司并购重组的会计处理工作,就需要对会计处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地丰富会计处理工作的内涵,从而可以使得会计处理工作与公司并购重组的方式一一对应。在对公司并购重组的会计处理工作进行优化的同时也需要对公司并购重组相关的会计准则进行完善,保证会计处理工作有明确的准则依据。

(二)提高公司并购重组的会计处理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

并购重组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由于其业务的复杂性,导致会计处理工作也十分复杂,这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对公司的并购重组业务进行准确的核算,就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相关的准则培训,使其掌握并购重组业务的类型,实际操作过程,以及各种类型并购重组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

(三)重视并购重组相关的会计工作

由于并购重组业务通常涉及复杂的交易合同,而且交易金额重大,是公司非经常性的特殊事项。因此,其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对交易双方的会计报表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为了提高公司并购重组的会计处理的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就需要公司管理层加大对会计处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严格复核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工作,确保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会计报表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同时,由于并购重组业务需要进行严格的信息披露,所以公司管理层应该掌握相关的信息披露规则,根据规定及时进行信息公开披露,确保信息披露没有重大遗漏。

五、结语

公司在进行并购重组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扩大公司的规模,并且还可以对公司原有的结构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公司在正常运营和发展的过程中结构更加的稳固,同时也更加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以及公司的知名度,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会计处理工作是保证一个公司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项目,是公司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公司并购重组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会计处理工作的重视。

(作者单位为阳光控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韩阳.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会计处理探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3-4.

[2] 张世阳.上市公司并购中业绩奖励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

公司并购基本流程参考篇9

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业务的良性增长,需要不断增加员工数量;二是对稀缺专业和高端人才的需要无法得到及时满足;三是人才吸引与挽留的问题,能否确保核心员工持续恒久的为公司服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月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

月工作计划范文1随着11月份的结束,也意味着进入下一步的实质性工作阶段,房产销售每月工作计划。回顾这一个月的工作,非常感谢公司领导和各位同事的顶力支持,使我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基于本人是第一次接触房产销售行业,面临困难和压力较大,针对行业特点、现状,结合本人这一个多月来对“房产销售”的理解和感悟,特对12月分工作制定以下房产销售工作计划。

本工作计划包括宗旨、目标、工作开展计划和计划评估总结,日计划,等五部分。

一.宗旨

本计划是,完成销售指标100万和达到小组增员10人。制定本计划的宗旨是确保完成指标、实现目标。

二.目标

1.全面、较深入地掌握我们“产品”地段优势并做到应用自如。

2.根据自己以前所了解的和从其他途径搜索到的信息,搜集客户信息1000个。

3.锁定有意向客户30家。

4.力争完成销售指标

三.工作开展计划

众所周知,现代房产销售的竞争,就是服务的竞争。服务分为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而我们房产销售也是一种“服务“,所以前期工作即就是售前服务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正是因为如此,我的工作开展计划也是围绕“售前服务”来进行。

1.多渠道广泛地收集客户资料,并做初步分析后录入,在持续的信息录入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使自己在对房产销售特点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入体会,做到在客户面前应用自如、对答如流。

2.对有意向的客户尽可能多地提供服务(比如根据其需要及时通知房原和价格等信息),目的让客户了解房源和价格,在此基础上,与客户进行互动沟通。

其次给客户一种无形的压力,比如:房源紧张,价格要上涨,等。挑起其购买欲望.

3.在用电话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实时掌握其心理动态,并可根据这些将客户分类。

4.在交流的过程中,锁定有意向的客户,并保持不间断的联系沟通,在客户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或希望进一步了解的情况下,可以安排面谈。

5.在面谈之前要做好各种充分准备,做到对房源,面积,单价等。

了如指掌

6..对每次面谈后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向上级汇报,听取领导的看法。

克服困难、调整心态、继续战斗。

7.在总结和摸索中前进。

四.计划评估总结

在一个月后,要对该月的工作成果、计划执行情况做一次评估,总结得失,为下个月的工作开展做准备。

月工作计划范文2一、总体目标

根据本所行政财务部目前工作情况与不足之处,结合所发展状况和今后趋势,行政财务部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2019年最后一季度的工作:

1、进一步完善所《员工手册》,确定规章制度的各项内容,争取做到各项制度的科学适用,保证所在既有的规范中顺利运行,范文之工作计划:财务月工作计划。

2、完成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分析,为年终评选及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3、充分考虑员工福利,做好员工激励工作,增强企业凝聚力。

4、完善本部门组织机能,细化各员工工作职责,各项工作内容具体落实到人,定时定量完成,提高部门工作质量要求,圆满完成所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具体实施方案

(一)规章制度的完善

规章制度引导员工工作规范,是处理日常工作中各项事务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行。然,本所迄今为止的规章制度严格来说是不完备的。鉴于此,行政财务部基于稳定、合理、健全的原则,在2019年底首先应完成所规章制度的完善。

1、20-年x月底前完成对《员工手册》的初步修改,更新所有工作规范及岗位职责;

2、20-年x月报请主任律师审阅修改;

3、20-年x月份最终定稿。

实施目标注意事项

规章制度的制定应本着简洁、科学、务实的方针,注重可行性及可操作性。

目标实施需支持和配合的事项

1、需各部门提供最新版本的服务规范;

2、制度修订后需请各部门审阅、提出宝贵意见并须经主任律师最终裁定。

(二)各岗位工作分析

通过岗位分析既可以了解公司各部门各岗位的任职资格、工作内容,从而使公司各部门的工作分配、工作衔接更加精确,也有助于对每个岗位的工作量、贡献值、责任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以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年终优秀职员评选奠定良好的基矗详细的岗位分析还给行政配置、招聘和为各部门员工提供方向性的培训提供依据。

1、20-年x月份拟定所年终优秀职员评选文件,报主任律师审阅后备案;

2、20-年x月份完成岗位分析的基础信息搜集工作,按各岗位职责确定其主要工作内容、工作行为与责任;

3、20-年x月份在主任律师的指导下确定各岗位综合考评依据,评选出所优秀职员。

实施目标注意事项

在信息搜集过程中要力求翔实准确,整理后的岗位分析按部门进行分类,以便日后工作中查询。

目标实施需支持和配合的事项

1、需参考各员工完整的岗位职责;

2、优秀职员评选依据及岗位分析资料须经主任律师最终裁定

月工作计划范文3一、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规范及管理制度、员工手册

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用人留人的起码前提条件,本年度主要工作是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规范及管理制度:《员工手册》(根据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制订,包括《奖惩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培训管理制度》、《新员工考核管理办法》、《员工转正程序》、《考勤管理制度》等等)。员工从进入公司到岗位变动,从绩效考核到批评处分,从日常考评到离职,人事行政部都按照文件的程序进行操作,采取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希望能达到各项工作的合法性、严肃性,能够使员工处处、事事能透过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活动来感受公司的“以人为本”的关心以及制度的严肃氛围。

完成时限:20-年12月至20-年1月份起草各类管理制度,20-年1月抽出一星期时间每天下午14:00召集各部门主管研究讨论,初稿订下来后,报总经理批准。春节放假开工时正式颁布。

二、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业务的良性增长,需要不断增加员工数量;二是对稀缺专业和高端人才的需要无法得到及时满足;三是人才吸引与挽留的问题,能否确保核心员工持续恒久的为公司服务。招聘工作贯穿在公司发展的每个阶段,提高招聘效率,为公司及时供应人才,才能保障并推动业务的快速进展。招聘,表面上看是人事部的工作职责之一,但其实,它是融合了用人部门、人事部力量的全方位工作。要提高招聘效率,必须达成两者的和谐统一。

三、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尽管每位员工的成功标准各有不同,但追求成功却是每位员工的目标。因此,培训不仅是员工追逐的个人目标,是员工福利享受,也是企业培养人才的责任。给员工成长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是企业挖掘员工潜力,满足员工需求的重要表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工作习惯。如何将所有的员工融为一个整体、形成公司文化的工作方式,是人事部本年的培训目标。通过完善《员工培训制度》,并根据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及企业的整体需要建立了企业年度培训计划,从基础的技能培训、质检培训、项目管理培训、团队合作培训、个人意识培训、新员工企业文化培训等等来满足企业的需要。

具体实施时间:

1、根据公司整体需要和各部门培训需求编制20-年度公司员工培训计划,计划春节前完成;

2、采用培训的形式:内部培训教材;

网络培训;外聘讲师到企业授课;派出需要培训人员到外部学习;选拔内部管理人员对本部门的工作技能进行培训;购买先进管理科学VCD、软件包、书籍等资料组织内部培训;争取对有培养前途的职员进行轮岗培训;以老带新培训;员工自我培训(读书、工作总结等方式)等。

3、计划培训内容:根据各部门需求和公司发展需要而定。

主要应重点培训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企业管理、品质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材料质量、心灵激励、新进员工公司企业文化和制度培训等。

4、培训时间安排:内部培训时间由各部门及人事部沟通暂订每月一次培训,网络培训原则上时间自由安排,外聘讲师到公司授课和内部管理人员授课根据公司的进度适时安排培训。

外派人员走出去参加学习将根据业务需要和本部门工作计划安排;组织内部VCD教学或技术交流探讨会原则上一个月不得低于一次。

四、建立真正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1、建立内部沟通机制。

首先要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维持健康的劳动关系;其次要保持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沟通渠道畅通,使员工能了解公司大事并能通过多种渠道发表建议和不满,并分析导致员工不满的深层原因;最后就员工投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其达成最终协协。人事部将加强与员工沟通的力度。沟通主要在员工升迁、调动、离职、培训、调薪、绩效考核或其他因公因私出现思想波动的时机进行,平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与员工进行工作交流。并对每次交流进行分析,必要时应及时与员工所在部门经理或总经理进行反馈,以便于根据员工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做好工作

建立沟通机制成败的关键是由三方构成的一个三角洲,这个三角洲的三方分别是总经理、人事部和员工部门经理。只有保证这个三角洲的稳定,才会有基本的保障。

2、通过每月举办一些中小型活动提高员工凝聚力

众所周知,假如一个企业人心涣散,其发展必不长久。那么,如何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呢?结合本人多年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除了从收入、工作满意度、亲和力、员工保障心理、个人发展和人事考核等六个方面考虑外也应该虑举办一些中小型活动来提高员工凝聚力。

月工作计划范文41、上

半年 基本能完成公司 各部门所需的人员增补计划,满足各部门人力资源需求,人事行政专员工作计划 。下半年由于客观因素造成人员紧缺,不能满足各部门人员需求量。

2、近期我司人员流动较为频繁,公司职(员)工人员鼎盛时期达到389人,现在人数是356人。

与过去相比,人员流失比例为8.5%。究其原因,分析有二:1)人心向背;2)春节 返乡。针对此问题行政部及各部门管理 人员应从多方面查找原因。并要多和员工进行交流、沟通,尽量减少人员流动量。

3、关于新进员工入厂的相关培训

只是口头培训,未做到文件化。

4、尽量和各部门人员合理协作,对于关于财务

方面的房租水 电尽力协作。

5、今年也加强了员工的消防、安全

方面的知识培训和现场模拟,同时对于公司的消防和安全设施和设备也进行了不定期的检查。

6、在20-年同时公司也倡议所有员工参与到“抗震救灾”的活动

中,把所有员工的爱 心也奉献给同胞。

7、关于现阶段宿舍管理评分制度没有继续执行

,导致宿舍管理及清洁卫生不是很理想 。

人力资源工作对一个不断成长 和发展的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需要公司上下通力合作 的工作。各部门配合共同做好,因此需要公司领导予以重视和支持。

月工作计划范文5为了确保公司的高速发展,为公司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及后勤保障,人事行政部20-年度工作目标是:认真学习,落实公司的经营的长远规划,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落实公司对人事行政部的人力资助人源及工后勤力工作的布置,统一思想,加强服务意识,做好本部门承担的工作。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工作计划

20-年将是公司高速发展的一年,发展中最首要的保障就是人力资源保障,人力是根本。所以20-年,人事行政部将根据公司经营策略的需要,在人力资源工作中将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人事招聘、人力资源开发以及组织结构完善。

1、20-年将根据公司职位设置及人员配置计划,确定招聘需求及人力资源开发计划。

2、招聘方式及渠道。

⑴、主管以上管理人员,人事行政部将会同集团人力资源中心一起沟通、协作招聘,主要渠道以内部提升、网站招聘、猎头公司为主。

⑵、一般员工,由人事行政部自主招聘,主要渠道以公司内部提升、同周边人才市场、职介所合作、招聘网站、及张贴小广告的方式进行招聘。

3、招聘政策。

⑴、内部提升优先,公司职位空缺,优先从基层员工中挑选有能力胜任该职位的员工进行竞聘,选拔提升。

⑵、德才兼备者优先,在人员的选择中,注重员工的个人品德、工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让品德优秀、有才干、集体观念强的人才进入公司。

⑶、对公司忠诚度高的人才优先,为了保持员工的稳定性,减少不确定因素的流失,在人员选拔过程式中,对公司忠诚度高的员工优先选拔及重用。

4、招聘费用预算。

⑴、网络招聘费用:(无),网络招聘利用集团招聘网站及资源,由集团承担费用。

⑵、人才市场招聘费用:按全年到人才市场招聘6次左右计算,预计费用为:2280.00元左右。

⑶、猎头费用:(无),高层职位如果需要与猎头公司合作,人事行政部将与集团人力资源中心沟通与集团共同完成。

⑷、全年总计费用:2280.00元左右。

5、组织结构完善。

⑴、根据因事设人的原则,确定20-年度公司组织结构。

⑵、根据公司发展的需求设定组织结构的原则及时调整公司组织结构。

⑶、精简臃肿的组织机构,压缩非必要的编制人员,减少管理层级,确保工作效率的提升及工作汇报、沟通的及时有效。

⑷、对市场硬件设施进行改善及添置,增加安全防范设备,减少人员编制,降低运营成本,加?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迸嘌担拷欢咸嵘谐芾硭郊胺袼健?/p>二、培训

培训工作作为20-年度人事行政部的重点工作开展,争取在以下几方面争取得一些长足的进展:完善培训体系、建立培训档案、制定培训纪律与考核制度等。从实际需要出发,从提高服务意识及技能需求出发,开展好培训工作。

1、培训内容:

⑴、根据20-年公司发展的各个阶段,对公司职员以上管理人员,将主要进行,公司制度、管理能力、专业技能知识、办公室礼仪、良好的沟通、成本控制、团队建设、执行力等方面的培训。

⑵、对基层员工,特别是市场服务部安全队员,主要以军事技能、消防技能、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公司制度、有效沟通、个人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培训。

2、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⑴、建立并完善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

了解员工的基本情况—准备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配套资料—拟定培训计划—发放新员工培训调查问卷—执行培训计划—培训后考核—建立员工培训跟踪表—新员工座谈—新员工到各岗位安排—跟踪新员工直接上级,对其岗位技能培训—新员工试用期满转正考核。

⑵、完善岗位技能培训体系:

由其直接上级对新员工进行岗位技能的系统培训。

由其直接上级对各岗位员工进行反复的强化喜训,不断提高其专业工作能力,促进其工作水平。

⑶、加强晋升培训体系:

要求每位晋升或即将晋升的员,都必须参加相应的管理技能、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且在考试合格后,才能担任相应的职务。

⑷、外部培训体系的建立:

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培训机构、咨询顾问公司、高等院校的沟通交流。

根据外部培训的不同科目,选派不同的人员参加外部培训,学习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提升公司内部的管理水平,对参加外部培训的人员必须要签订培训协议。

参加外部培训人员的考核成绩及培训心得、总结等,必须以书面形式汇报给其直接上级及人事行政部,作为个人考核的重要部分,对参加培训不能认真对待,考核成绩差的人员,要予以处罚,考核成绩好的人员公司要予以表扬。

3、培训档案完善:

⑴、培训资料档案的建立:

所有培训的教案要保留,建档。

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资料的留存。

行业相关部门,政府机关下发的学习资料及文件的归档留存。

所有购买的以及集团下发的书籍、音像资料等出版物,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建档。

⑵、培训活动档案

培训的考勤记录

培训的考核试题、成绩的记录。

员工培训跟踪表。

4、培训制度完善:

⑴、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完善,只有通过培训,入职考核的才能录用。

⑵、晋升培训制度完善,只有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岗位职责培训并通过考核的才能晋升或转正。

⑶、岗位培训制度的完善,没有完成岗位培训的员工不能转正,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必须参加岗位培训,否则不得上岗。

⑷、培训活动管理制度完善,对培训的开展、记录、考核等工作做出明确规定,避免培训科目的泛滥、培训内容的空洞、培训目的的盲目。

5、培训费用预算:

⑴、培训资料费用:计划1500.00元左右。

⑵、外部拓展培训费用:计划5000.00元左右。

⑶、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培训:计划5000.00元左右。

三、绩效流程及制度完善。

1、绩效考核:

根据集团管理中心要求,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人事行政部门将调动各部门积极的参与绩效考核工作。以工作目标的达成为考核标准,如实的反映每位参与考核的人员的工作业绩及工作效率,考核结果将作为公司奖惩的依据,也将作为绩效管理的手段,以绩效考核促进每个参与考核人员的工作能力。

2、工作流程改善:

⑴、对各部门及各岗位的工作流程优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

⑵、激励员工在工作中,提出合理化建议,改进工作流程

⑶、组织员工对工作流程学习在工作中,恰在此时当运用各种工作手段。

3、制度检讨:

⑴、根据公司20-年度的组织结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

⑵、对不适宜的制度予以废止,修订适应公司发展的各种规章制度。

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制定相关制度,制度条文不得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

⑷、制度监督落实:

组织员工对公司制度学习,充分了解公司的各项制度。

根据制度的执行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注重检查、落实,将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

四、薪酬、福利规划。

1、薪酬:

⑴、根据市场行情,制定有竞争力的各种薪酬标准。

⑵、在年度薪酬福利制度检讨的时候,完善工资结构,使基层员工的工资更趋于合理。

⑶、制定20-年度工资总表

2、福利:

⑴、按公司的规定给员工提供免费的餐饮及住宿,并根据市场物价水平适时向公司报告调整餐饮标准。

⑵、按公司的福利计划。组织员工在20-年度参加一次体检,一次联欢活动、一次旅游以及组织一些由基层员工参与的娱乐活动,争取为重点工作岗位及特殊工种员工买一份意外保险。

⑶、制定出20-年度员工福利计划

⑷、适当增加员工娱乐设施,提高员工的生活舒适度,增强凝聚力。

第二部分:行政后勤保障计划

行政、后勤事务管理工作是公司日常运营的重要保障,古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兵家古训,为了确保公司日常运营的需要,人事行政部就20-年度行政、后勤工作目标是:狠抓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降低成本。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后勤保障队伍,为提高市场管理水平,创造良好条件及强有力的保证,以下就具体工作规划如下:

一、餐饮服务改善:

1、费用精打细算:

从原材料采购入手,督促食堂采购员,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优质的原料,确保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的用到每个员工的餐饮上,在采购中,人事行政部随时抽查菜金的使用情况及原材料物价,及时调整采购策略,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防止各种贪污腐化的现象发生。

2、供应品种花样翻新:

在食物供应方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食谱予以公示,营养兼顾均衡、健康,口味以川、粤、湘菜为主,加强早餐的花样翻新。

3、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在原材料采购中,严格把握好原材料的质量关,决不能采购不新鲜的、变质的、腐烂的原材料,在采购文员验收的时候,对原材料进行第二次检查,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及时退换,确保原材料的新鲜,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厨师做到生、熟分开,冷、热分开,各种原材料要严格清洗并消毒。严禁将变质、变味的剩饭剩菜提供给员工食用。食堂人员要定期体检,确保健康。

4、加强食堂卫生管理:

加强食堂卫生管理,每周对食堂环境卫生进行检查,重点部位要随时抽查,操作中严格要求做到:“一洗、二清、三消毒”,对烹饪用的器具及时清洗、消毒,确保器具无霉变、生锈。每日对食堂地板进行清洗,做到地板无积水,桌面无油渍。无鼠患、无蟑螂、无蚊蝇等。

5、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公司市场服务部员工工作条件较为艰苦,为了体现公司的人文关怀,在高温季节,重点对市场服务队员提供防暑降温的食物,如凉茶、绿豆汤等清暑类的汤类,每周不得少于两次。

6、食堂费用预算:(略)

二、宿舍管理加强:

1、从制度上完善对宿舍的管理:

对宿舍管理制度及宿舍公约进行检讨,对不适合的部分及时修订,对一些个别的现象,具体要求,让每一位入住公司宿舍的员工遵守公司的宿舍管理制度,绝对禁止各种黄、赌、毒的现象发生。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经过公司批准后,对公司宿舍的硬件设施进行改善,增加一些必要的设施,确保员工住得舒心、愉快。

3、倡导节约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节约的风尚,教育员工节约使用水、电、气,减少铺张浪费。

三、加强资产管理:

1、对固定资产管理:

人事行政部将积极配合好财务部资产管理员做好固定资产管理、转移、调拨、报废等工作。

2、办公用品管理:

办公用品要严格要求交旧领新制度,控制采购量,对在使用中不慎丢失的办公文具,自行负责购买,所有耗材使用要得当,合理,消耗有异常时,人事行政部要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3、其它物资管理:

电工物资、以及其它物资,根据市场发展的及维修情况,有计划的适时采购供应各种材料。

四、采购策略改进:

1、采购制度的完善:

(1)、各部门在设备、材料等物资采购时,首先要编制采购计划,必须以严肃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本着急需、实用、节约的原则申购。

(2)、在采购工作中,要根据采购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进行采购工作要坚持产品质量第一、价格优惠的原则,争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3)、500元以上的大宗采购一律由集团采购部安排采购,采购文员应及时跟进采购部采购物资的价格、质量等,如果不能做到优质优价,要及时与集团采购部协商解决办法。

(4)、物资采购到位后,各种验收、质保手续完善,经仓库管理员验收后,采购员要及时报销,冲抵借支。

2、采购方法的改进:

(1)、招标采购:

对定点采购供应商、大宗采购供应商必须有三家以上的报价,根据实际需求,对供应商在质量、服务、信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从最佳性价比的供应商处采购的一种方式。

(2)、询价采购:

一般物资的采购,在咨询三家以上的供应商,而且不需要采用招标方式的情况下,只要供应商报出最低的价格,就即行采购的方式。

(3)竞争性谈判:

在大型设备采购过程中,必须有三家以上的报价,必须招标,必须通过技术谈判、商务谈判的方式,遵循实用、低成本的原则,从最佳性价比的供应商处采购的一种采购方式。

(4)、定向采购:

对长期供应我公司文具、电工材料、食品等供应商,在同行业中质量可靠,信誉较好的,随时抽查证明性价比最优的供应商,可与供应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长期合作定向采购。

五、建立良好的外部合作关系:

定期与医院、人才市场、工商税务、治保会、派出所、村委、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等政府机关、协作单位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公共合作关系。

六、完善行政管理体系,配合好公司的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1、服务体系的建立:

(1)、加强员工的服务理念培训,增强员工的服务至上的思想意识。

(2)、加强服务质量建设,完善客户投诉,跟踪处理的及时有效。

(3)、做好员工服务技能的考核,定期对公司各部门的服务技能及水平检讨,奖优罚劣,不断提高公司整体的服务质量及水平。

2、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

(1)、对公司员工开展安全教育,让员工了解安全经营的重要性,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严防各种事故的发生,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

(2)、督促市场服务部对市场消防安全进行检查,严查消防隐患,做好消防预案,杜绝各种火灾事件的发生。

(3)、了解周边治安形势,对市场治安形势进行评估,督促市场服务部做好市场治安事件处置预案。

3、企业文化体系的完善:

(1)、从细节入手,改善员工的生活、工作条件,为员工提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2)、树立主人翁精神,教育员工以公司为家,不断提升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

(3)、健全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公司管理氛围,保证制度执行的公平、公正。树立以制度标准管人,以制度标准做事的良好风气。

(4)、加强公司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融洽的上下级关系,

(5)、组织员工参加公司的各种文体活动,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七、配合集团内部,做好集团相关后勤事务处理:

积极配合好集团内部各公司相关部门,做好宿舍管理,车辆管理、餐饮服务,以及其它各项行政后勤事务。

公司并购基本流程参考篇10

论文摘要:由于并购动机会时并购决策产生重要影响,而国内关于企业并购动机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并且我国的并购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理论,所以本文主要时国内已有的并购动机相关研完进行比较全面的回顾与总结,以期为相关的研完提供参考

自1993年中国发生首个以控制权转移为目的的上市公司并购案例以来已经有14年的历史了从其发展来看,现在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企业都选择并购,而不是内部重建。有的企业认为并购是为了实行多元化经营降低公司风险另一部分企业认为并购是基于协同效应的考虑还有一些认为并购是为了获得投机利益。国外并购动机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已经比较丰富形成了各种理论假说。而国内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并购诸多相关因素与并购绩效的关系方面而关于并购背后的动机问题却少人问津因此关于并购动机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但由于动机会对并购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拟对国内并购动机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进行比较全面的回顾与总结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理论方面梁国勇(1 997 )试图从一个广阔的视角对企业购并动机作出解释。他提出企业购并动机是多元的二企业购并的动机在于将自身的竞争优势‘送出去”或者将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拿进来“两方面都以巩固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实现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王裕民(2000)从财务动机方面将企业并购动机分为财务协同效应、避税效应、获取EPS自展效应等,他所提到的财务协同效应是指并购对企业财务的有利影响,包括自由现金流量的充分利用资本需求量的减少融资成本的降低等。王春、齐艳秋(2001)总结了国外有关企业并购动机的文献.然后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总结出各种并购活动背后的动机:消除亏损、优化资源配置、组建企业集团、获取低价资产、降低成本等动机。刘万里(2002)从参与双方的内在动因着手分析了并购活动的动机包括管理者的心理动机和经济方面的动机企业兼并与收购活动对社会经济可能产生的效应等包括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企业低成本扩张效应、市场份额效应等张玉珍(2004)建立了核心竞争力获取型兼并动机分析模型,结论表明只有当兼并后企业的整合能力超过被收购企业一定的临界值或者核心竞争力的外部效应小于一定的临界值双方才有进行技术获取型兼并动机。杨志刚(2004)通过对中美两国并购发展历程的比较和对我国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总结出了我国企业并购的若干特点并提出了我国企业并购的主流动因:获取稀缺资源、追求规模经济其中’‘获得稀缺资源“动因可进一步细分为拓宽融资渠道、取得核心技术和进入垄断资源行业三种类型。杨晓嘉陈收(2005)在总结了国外的企业并购动机之后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六个层次的需要把并购动机分为保护上市资格维护公司信誉维护个人地位维护竞争势力,分散经营风险建立产业联盟等6个方面。

实证研究方面程燕(2004 )通过对我国企业并购的绩效进行检验指出并购并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于是运用回归方法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动机。结果发现价值受损的并购决策来源于经理人的成本和行为成本即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和心理偏差是促发公司并购活动的主要原因。崔冰(2005)做了包括并购动机在内的一些影响因素与并购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作者认为并购方共有/\种并购动机但是结合样本的实际情况和并购方并购动机的隐蔽性,样本的并购动机只选取了并购方公司取得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内部管理市场竞争优势三种情况。作者创新性地选择了经济增加值(EVA)作为经营业绩衡量指标,比较直观的考察并购对被并购公司业绩有何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结果表明并购公司为了取得金融市场竞争优势而并购的样本业绩表现要优于持有其它两种动机而并购的样本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