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旅游发展的建议十篇

时间:2024-01-08 17:31:47

对旅游发展的建议

对旅游发展的建议篇1

关键词:鄂州;旅游业;对策建议

一、鄂州地理概况及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地理位置优越,在长江流域处于“得中”地位。万里长江依市而过,境内江岸线长达90公里。106国道纵贯市区南北,武九铁路、316国道和宜黄一级公路三线并行,横穿鄂州。全市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106.95万人。目前鄂州市已形成“一都两湖”为重点的旅游格局,建立包括旅游景点、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船、旅游康体、旅游文化娱乐、旅游商品经营等在内的食、住、行、游、购、娱6要素俱全的旅游产业体系。2008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61.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9%和19.18%,旅游从业人员达到3.92万人。鄂州市委、市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中,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旅游业,并力争将旅游业作为鄂州市的后续产业,将鄂州建设成集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旅游城市,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增加财政、税收收入,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对于促进鄂州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鄂州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鄂州市是全国少有的山水城市之一,西山、莲花山、葛山、洋澜湖、长港、新港、樊口等都在市区内,彼此之间的距离很近,是名副其实的山水城市。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一大批名胜古迹:西山至今仍保留吴王孙权即位坛、试剑石、避暑宫等遗址;世称“三绝”之一的唐代李阳冰摩崖石刻;黄庭坚笔下的松风阁;蜚声海内外的张裕钊墨宝;闻名遐迩的彭玉麟梅花石刻;“万里长江第一阁”的观音阁。鄂州是我国著名的“古铜镜之乡”、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是驰名中外的武昌鱼的故乡。梁子湖是全国十大名湖之一,属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红莲湖为全省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是游客休闲度假和高尔夫运动健身的场所。

(二)依托的城市条件优越

鄂州毗临武汉,九省通衢,投资环境优良,是武汉城市圈中条件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整个城市基本上与武汉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具备快速接纳武汉旅游开发、旅游投资、旅游管理、旅游人才等方面的辐射功能,在武汉城市圈中,鄂州的旅游业开发相比其他城市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品牌效应突出

鄂州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冠有“部级生态示范区”和“中部最佳投资城市”的美誉。2004年1月2日,鄂州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三、鄂州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据鄂州市统计局资料:2008年鄂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产值269.79亿元,其中第三产业80.18亿元,占全市GDP总值的29.72%,2008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61.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46亿元,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的13%,占全市GDP总值的3.87%。结合以上数据及与其他发达的地级市相比说明:目前鄂州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相关的配套设施及服务不健全,这在购物花费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鄂州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业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限制了旅游整体发展

旅游业具有综合性特征,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注重整体性效益。然而由于资源的区域归属问题,加上现行管理体制未能理顺,不少景点、景区存在管理体制类型和权限上的不顺,影响资源的整体开发、旅游业的稳步发展,导致景区的可持续提高受到抑制。其中尤其以西山最为突出,西山风景区内管理部门多,可以说是制约西山旅游发展的最大因素。梁子湖旅游市场缺乏经营性主体,旅游服务多由个体户承担,缺乏统一管理,存在弱、小、散、差现象。梁子湖的旅游从业人员大都由渔民转变而来,服务技能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导致游客投诉而影响美誉度。

(二)景区规划不合理或规划难以实施

虽然鄂州市政府对发展旅游业极其重视,但难以拿出更多资金发展旅游。自原西山风景区脚下的污染大户八一钢铁厂、西山水泥厂搬迁至今已10年有余,规划建设的西山广场,至今仍是一片空地;梁子湖旅游开发过分以梁子岛为中心,忽视了周边的旅游开发,梁子湖建筑物与景区不相协调;拥有世界第一大碑林的莲花山4A旅游区,从过去吸引中外游客的门庭若市到现在的门可罗雀,除了受宏观因素的影响外,管理经营机构的变动、现有规划不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市场的重新定位等有很大的关系。

(三)景区破坏、景区环境问题日趋突出

旅游资源破坏的因素主要有:建设性破坏、生产性破坏、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不当造成的破坏、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等,旅游活动的开展加速了自然旅游资源的损坏与衰败。由于大量旅游者的介入,加大了旅游区的承载负荷,游客保护资源的意识淡泊,使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200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梁子岛前3天的日游客接待量分别为1.8万、1.4万、1.6万人次。梁子岛码头有时聚集数千人,又没有设置回廊使游客能够有秩序地等候上船,大量废弃物随处可见,造成大量的污染。西山风景区内景观建筑物损坏严重,较为典型的是九曲亭景区一带。九曲亭处于好汉坡和古灵泉寺分路之处,是游客分流的地方,同时还是游客休息的重要场所,本应在旁边修建一些给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可是如今在九曲亭的正对面修建了一个非佛非道的财神庙,该庙靠山而建,后面就是形态俊美的松树林。财神庙的鞭炮的燃放、香火纸钱的燃烧都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四)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鄂州旅游资源丰富,西山、莲花山旅游文化产业创造的经济价值与其独有的资源地位是不相符的;葛山、沼山森林公园尚未开发对外开放;享有“万里长江第一阁”的观音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应该是一个独特的卖点却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市场对这一产品缺乏认知;鄂州是我国著名的“古铜镜之乡”,然而旅游商品开发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武昌鱼商品的开发近几年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商品的包装,种类等方面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重视不够

鄂州旅游业做强、做大,需要培养一支整体素质高的从业人员作基础。然而,目前从业人员中素质不高、形象不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景区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态度僵硬,给游客带来诸多不快而导致投诉。鄂州旅游教育相对落后,有庞大的旅游就业市场却没有相关专业的教育,旅游企业与学校各自为政,缺乏相互配合,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使用存在脱节现象。如酒店、旅行社中高级管理人员严重缺乏,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旅游专业人才极为紧缺。

(六)旅游资金投入不足

旅游产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细胞,是直接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的一块“磁石”。目前,鄂州旅游景点“散、乱、差、小”的问题突出。梁子湖捕鱼节的成功主办虽然使鄂州旅游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投入严重不足仍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拦路虎”。鄂州旅游企业“小、散、弱”,机制不活,市场竞争力不强,还没有形成合力,制约了旅游开发企业的融资能力。鄂州境内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景点不少处于原始、半原始状态,已开发的旅游景点大多老化单一,缺乏震撼性的名牌景点与之相配套的设施,开发层次较低,不能给游客以鲜明的旅游形象。

四、鄂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的保护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近几年来,鄂州城市建设虽然在传承吴都文化,突出山水特色,创造人文景观,修缮历史建筑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还有许多优势未能发挥出来。要实现鄂州的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应努力做好:

(一)合理规划旅游资源,切实加强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

一个旅游目的地若能遵循规划的原则,则会有更好的机会实现其旅游业的长远发展。这些规划原则需要不断地进行反复强调,以提醒旅游规划者不断地监测和改进其面向旅游大众提供的产品质量。鄂州近年来,修建了凤凰广场、实现了沿江大道的建设,2008年国庆节,观音阁江滩公园也如期对市民开放。从鄂州市目前的情况来看,西山风景区应该尽快实现中、远期规划,如寒溪广场的建设是鄂州市政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它的进展会影响到西山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和对外宣传,合理规划梁子湖及加快对沼山森林公园的规划和开发。

(二)理顺管理体制,协调行业间关系

旅游业涉及的行业多,关联带动性强。一方面需要依托相关行业的支持,另一方面相关行业也可依托旅游业发展而完善。打破目前行政区划,整合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统一管理、规范操作、协调发展,推进旅游经济的科学发展。运用行政的、法治的、经济的手段,对景区进行综合整治。各部门应相互协调和支持,优化产业配置,树立鄂州旅游新形象。

(三)树立品牌意识,加强旅游商品开发

旅游购物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旅游业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鄂州的旅游购物一直是旅游业发展中的弱项,重要的原因是鄂州旅游商品种类少、档次低、特色不突出、品位不高,即使是精品,也未成名牌,知名度低。能代表地方特色的特产很多,比如诗词:“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的武昌鱼;西山古灵泉寺的东坡饼;苏轼诗“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莓”中提及樊口春酒;“古铜镜之乡”的铜镜等,都是旅游商品深度开发的好对象。应与有关部门合作开发既有地方特色、景点特色和文化内涵又精致美观,集观赏、实用、纪念于一体的旅游商品。同时,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抓好各类旅游商品专业市场和名店名街的建设,加快旅游商品创新步伐,延长旅游产业链。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鄂州在旅游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产出新机制。要加快改革现行的旅游业投资体制,在发挥好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多渠道筹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之间的界限,形成利益导向,吸引投资者共同参与鄂州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制定一系列发展旅游的特殊优惠政策,促使旅游尽快成为投资与开发的新热点。为改变旅游业发展资金不足和更有效地使用社会资金,成立专门旅游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建立比较固定合理的导向性资金渠道,保证每年都有一定强度的投入,用于重点项目的建设。

(五)加快人才培养,创新用人机制

旅游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鄂州旅游业要实现超常规发展,旅游人才的培养不容忽视。旅游形象的创立、品牌塑造,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宣传促销,旅游设施、设备技术的应用,旅游服务的提供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业的竞争力。这就要求,一是通过培训提升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旅游从业人员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培训。二是发展旅游院校教育,加大对旅游教育的投入,加强旅游师资队伍建设和旅游学科建设。合理培养旅游专业的各层次人才,逐步满足旅游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改变鄂州旅游人才匮乏的状况。在大力发展旅游教育的同时,旅游业用人机制应同步创新,要为高素质的人才提供相应的就业机会,要为其提供能发挥才干的场所和舞台。

参考文献:

1、克里斯・库珀.旅游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赵欣.西山风景区的发展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06(11).

3、邹统钎.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StanleyC.Plog著;李天元,李曼译.旅游市场营销实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对旅游发展的建议篇2

    1.基本情况

    资兴市犹如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镶嵌在湖南省东南部、湘、粤、赣三省交汇处,具体位于北纬25°34‘~26°18‘,东经113°08’~113°44‘。总面积2747平方公里。资兴自古山水灵秀,山有“九峰八面之奇”,水有“程乡水之秀”。1986年东江大坝关闸蓄水后,资兴市旅游事业开始起步,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显示出蓬勃生机。“十五”期间,资兴市共接待游客500余万人每次,国内旅游业综合收入五年累计达到18亿元。以东江湖、五岛一村等为主要旅游景点的山水园林生态游、景区风光游、农家休闲娱乐游拉动了全市餐饮、娱乐、农产品贸易、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了近8000人的就业。旅游业配套服务设施和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办旅游的合力正在形成。目前,资兴风景旅游项目众多,精品旅游景点主要有:雾漫小东江、东江大坝景区、龙景景区、兜率岛景区、东江漂流、白廊五岛一村、农家休闲游、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周源山寿佛庙、回龙山、程江口、汤市温泉等。2002年11月,东江湖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5年,进入“最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2.主要特色

    资兴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资源丰富,品类齐全,综合性、参与性强。它以山水自然风光为主,集山、水、湖、庙、岛、洞、庄、漂流、坝、林、园、石、温泉、狩猎、水上娱乐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既具观赏性,又有很强的参与性。二是分布集中,便于串线。与市外邻近的着名风景名胜旅游点炎帝陵、井冈山、南岳、桂林等容易连线推销,有利于组成旅游线路。三是特色资源较多。较好地汇集了名、新、特、奇、险之优势,雄、奇、幽、旷之特点,体现了“参与”和“娱乐”这两大现代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找到了静态观光旅游和动态参与旅游的最佳结合点。

    二、资兴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发展层次不高,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全市旅游产业规模尚未做大,尤其是产业链尚未形成,效益不高。旅游产业基本上是以东江湖旅游为主,接待游客数占游客总人数的95%以上,是资兴市旅游产业的品牌项目。但是仅靠这一个品牌还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按照旅游部门制定的资兴旅游线路,均为旅游观光一日游。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也只是享受水上的自然风光和水上活动项目,缺乏山与水、文化与旅游、消费与游玩之间的紧密配合。娱乐项目大多规模小、档次低,缺乏大规模、高档次、内容丰富、形式高雅的文化娱乐休闲项目。

    2.产业项目发展缺乏统一规划

    全市城市规划中没有明确划分旅游产业区,日常旅游活动场所分布散乱、无序,没有形成集聚效应。随着东江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东江沿江一带已具备了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条件。但是,在引导旅游产业向该区域转移时,旅游产业经营者有不少顾虑。据调查,唐洞市区现共有歌舞厅30余家,投资在100多万元以上、经营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2家;投资在50万元~100万元、经营面积200平方米~300平方米的2家。由于经营者的投资大,转移后的利益短期内无法得到保障,影响了全市旅游休闲产业统一规划布局的调整进程。

    3.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起步较晚,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个别甚至出现、色情等违法现象,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阻碍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资兴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强化政策引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产业要形成优势,必须上规模、有特色。而要形成规模、特色,关键是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要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布局、永续利用”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全市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突出休闲旅游特色,走“以湖为心、以河为脉、以绿为本、以山为衬”的旅游产业发展道路,结合全市的产业布局,按照积聚发展、规模发展的要求,规划好全市旅游产业布局。重点抓好沿江旅游产业带的详细规划,以规划来引导产业聚集,来提高城市品位。同时,要组织与旅游产业相关的部门,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机构,形成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制订金融、土地、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创造有利于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

    2.整合产业要素,提升旅游产业品质

    (1)要充分利用东江湖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各景区景点的建设。重点抓好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东江湖、兜率岛、黄草、白廊等景区景点的旅游度假休闲功能,提高景区景点档次,加快东江湖旅游合作圈构建步伐,进一步加大对东江漂流、雾漫小东江、五岛一村等项目的精深加工,大力发展以农家游为主的生态旅游,解决资兴市旅游旺淡季剪刀差和留客难问题。

    (2)着力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把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旅游文化娱乐一条街、文化旅游产业园的建设步伐。努力依托资源优势,精心打造旅游文化精品,用文化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把体育竞技和旅游休闲健身有效融合起来,建设高质量、多功能的体育健身休闲场所,满足市民多样化休闲需求。(3)着力推进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加大城市经营力度,加快沿江开发步伐,把沿江两岸作为资兴市发展的最大亮点和发展旅游产业的重点,使之成为全市旅游产业的积聚区。

    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从业人员素质决定产业发展水平。资兴市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较多,但整体素质不高。为此,要整合劳动、旅游、教育、文化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同时,针对资兴市旅游产业经营和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要组织和引导产业经营者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改变资兴市旅游产业在项目层次、服务水平、配套设施等方面落后的局面。

    4.加快旅游景区线路开发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抓好景区线路的开发建设。以东江湖为重点,突出抓好东江沿岸多功能休闲产业区、寿佛文化景区、天鹅山森林公园、程江丹霞景区、汤市温泉休闲、“古南岳”回龙山景区、高码大王寨景区、曾中生曾希圣故居、工农业旅游示范区等旅游景区和项目的改造升级和综合开发。加快景区景点的交通配套建设,突出抓好汤炎公路、S213线、S322线、横岭公路、程江口——永兴公路、高码——苏仙区五里牌公路等旅游交通线路的建设和改造,加强市内各景区景点之间、东江湖景区与周边旅游景区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加快形成以东江湖为核心,辐射汤市温泉、炎帝陵、井冈山、汝城温泉、广东丹霞山、宜章莽山、苏仙岭、南岳衡山等景区景点的黄金旅游线路。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好鲤鱼江水电站关闸蓄水后形成的水域,抓好体育中心、水上娱乐等城市休闲设施和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农家生态游,在东江湖核心区域打造1个~2个融垂钓、康复、休闲于一体的高标准旅游休闲中心。

对旅游发展的建议篇3

关键词:济宁;生态旅游农业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目前,生态旅游农业在国内外正蓬勃发展,它既是旅游业的纵深发展,又是现代农业中一项具有极大发展前途的特色产业。本文就济宁市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提出相关见解。

一、济宁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济宁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现状

济宁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充分利用自然风光、文化遗产优势,并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开发取得了一定的综合效益。近年来,济宁市各县(市、区)的农业综合开发或农业科技园转变观念,注重加强基础建设,添置休闲娱乐设施,开展旅游休闲服务,把单纯的农业开发转向生态旅游农业建设,特别是充满郁郁生机的各类“农家乐”,给城市人民旅游、休闲、观光增添了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二)济宁生态旅游农业存在的问题

1、科学规划重视不够。目前基本上是以乡村企业、农民自主开发为主,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功能不配套,市场定位不明,简单效仿,粗放经营,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大,存在着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2、档次不高,品味偏低。从目前济宁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状况看,起步较晚,开发类型较少,仍以观光浏览为主要活动内容,停留在休闲农业的基础层次上,内容不够丰富,度假、体验型项目建设不足,生态、文化内涵不高,缺少现代农业展示、教育、示范型旅游活动,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缺乏吸引力。

3、管理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高。存在着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农业部门、旅游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在管理上还不够协调的问题,一些区域建设总体规划、行业标准和要求还没有统一建立起来,游客的餐饮、住宿、娱乐等安全、卫生等方面还不规范。

4、服务人员缺少培训,素质还不高。现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工作人员,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旅游服务人员也大多不是正规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有的虽然进行了短期培训,但从整体上看素质仍然偏低。

二、济宁市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有利条件

1、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济宁自然资源丰富,是山东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业大市,水资源储量充沛,境内河道众多,交错密布。济宁动植物种类丰富,总计有127科904种。主要名优农作物有金乡大蒜、邹城大葱、嘉祥细长毛山药、鱼台白莲藕、汶上荸荠和泗水核桃等;被定为山东名产的农作物品种有曲阜香稻、鱼农1号水稻、泗水的小杂粮等。林木群既有阔叶林区,也有不少从南方、北方植物种类的引入,还有柘树、皂角、乌桕等珍稀树种。全市草本、木本观赏类植物有203种,既有广泛栽培的月季、海棠、仙人球,也有名贵的君子兰、蝴蝶兰,有美化庭院的雪松、龙柏,也有点缀居室的文竹景天,花卉品种繁多,争相斗艳。药用植物分布广泛,药用价值大,蕴藏量大。动物种类较著名的有鲁西南黄牛、小尾寒羊、微山麻鸭、汶上芦花鸡等。这些都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雄厚的科技力量。现代农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现代化的高科技农业不断应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使生产要素的配置日益得到改善。济宁市在农业发展中始终坚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强化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力实施保护栽培、立体种植和粮菜间作、两薯(地瓜、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转基因高抗棉和彩色棉、太空育种成果、人工智能温室栽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等一大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先后在全市实施了科技兴农十大工程和111工程,积极兴建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场)。截至2008年全市县以上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场)210处,乡镇建立各类示范园(场)80处,示范园(场)总面积达到6万亩,投资额2.5亿元。为开发生态、高效、观光、旅游农业广泛采用各种高新技术,大规模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积累了宝贵经验。

3、良好的市场环境。生态旅游农业的客源市场主要是城市居住人群,济宁城镇人口209.74万人,客源充足。加之济宁旅游资源丰富,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品种多,旅游市场吸引力较强,客流量大,据统计,2008年济宁接待入境游客15.6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177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26亿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全市上下已形成齐抓旅游工作,齐唱旅游的调,齐举旅游的旗,齐念旅游的经的工作氛围和市场环境。现今济宁市已出台了规范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等行为的旅游景区管理规定,为发展壮大生态旅游农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4、较强的区位优势。济宁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东邻山清水秀的临沂地区,西与牡丹之乡菏泽接壤,南面是枣庄市和江苏省徐州市,北面与泰安市交界,西北角隔黄河与聊城市相望。济宁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连接华东与华北、内陆与沿海的重要通道,三条高速公路、三条铁路、四条国道纵横境内,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军民合用济宁机场已经通航,规划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在曲阜设有站点。良好的区位优势,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条件,有利于游客观光旅游、度假休闲。

5、较为成熟的发展经验。济宁市生态旅游农业虽然处于早期萌芽状态,但个别农业休闲山庄初具雏形,如济宁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任城李营镇的十余处垂钓中心等。加之济宁市经济基础较好,工商经济、民营经济发达,农民创业意识强,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果树(80万亩)、园林苗木(10万亩)、蔬菜、水产养殖等已有相当规模和名气,资源稍加整理,重点发展8-10处生态旅游农业区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

三、推动济宁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大力度

1、把生态旅游农业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生态旅游农业是一项朝阳产业,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业链的延伸,生态旅游农业不仅融合了农村第二、三产业,拓展了旅游业的内涵,形成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了农业的经营范围,更重要的是农业旅游的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繁荣农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门应该切实把发展农业旅游作为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手段、一项重要的产业来对待,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

2、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生态旅游农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市委市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整体推进,保证生态旅游农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切实研究和制定旅游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品牌支持的基础上,争取在信贷、税收、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支持和政策的倾斜。要加快建立“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加大对生态旅游农业投入力度;对生态旅游农业区内用于农业生产的管理用房、配套设施用房等所需土地指标,予以优先安排,对生态旅游农业建设提供的信贷、金融等优先支持,对生态旅游农业加大宣传、营销推介,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搞好交通、通讯、水电、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公共服务,增强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活力。

(二)科学规划,试点推动

1、合理布局,科学发展。一是搞好规划,实行理性开发。济宁人口相对较多,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资源丰富,城市旅游休闲消费需求大,要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首先要制定科学发展规划,贯彻“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二是在整体规划指导下,对近期、远期的主要任务,可开发的景点、各景点景区的定位、旅游市场的细分,以及开发利用的成本、效益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邀请知名专家进行论证实施,努力把济宁建成全国农业旅游名城。三是规范管理,促进科学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针对济宁当地生态旅游农业存在的问题,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完善行业标准,从当前来看,济宁市人民政府以济政发(2008)26号文件制定了开发建设、经营管理、资源保护、违规责任等规程,这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一以贯之,落到实处,促其规范发展。

2、先搞试点,而后推广。目前,我国和济宁市农业旅游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对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还缺少深入的研究,在制定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统一整合资源,促进各经营单位协调和有序发展。可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先行支持和扶持一批农业旅游示范区作为样板推出,通过抓示范、树立样板等形式,扩大示范辐射效应。例如,南阳湖农场在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市农业局的倡导与支持下,正在启动农业的规划和建设;济宁市(兖州)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也已基本形成旅游农业的雏形。

3、加强协调,联合开发。一是在济宁市旅游总体规划框架内和相关配套政策规定下,生态旅游农业涉及的旅游、发改、国土、规划、林业等部门应相互协作,搞好协调,成立相关职能机构,从上而下形成比较系统的工作体系,加强研究、宣传和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推动济宁市农业旅游的发展。二是运用市场化机制,依靠各界力量进行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投资,一般是长线投资,投资少不成景,投资大见效慢。投资主体要靠各方面的力量,现在最火爆、最具有生命力的还是农民自办和企业办的农家乐、农庄、垂钓中心等景点景区。因此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生态旅游农业,积极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建设,推进协作,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生态旅游农业多元化、合作化发展。这就要求政府部门提供条件、旅行社组织客源,农林部门给予扶持,市场运作,才能使农游活动人气渐旺,景点逐步成熟。

(三)发挥优势,彰显特色

1、充分利用地方优势条件。济宁市旅游资源――名胜古迹、山水风景较多,特别是历史旅游资源具有广泛性、集中性特点,济宁市古迹在全国全省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独具特色,吸引着更多的中外游客和文人学者前来浏览探古,开发利用潜力很大。自然风光中有峄山、泉林、南四湖等景色秀丽的山水风景。生态旅游农业要充分发挥好这些旅游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重点,把农游产业当作旅游产业的延伸,让农游战略成为济宁旅游的又一个“站点”,使农游收入成为济宁市的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2、突出地方特色,强化园区建设。突出特色是生态旅游农业生命力的精髓,是创造差异性的核心元素。济宁资源丰富,条件优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古代遗迹、民俗风情相互融合,具备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把有条件的地方建成技术示范、成果转化、经济龙头、旅游观光的多功能农业园区,牢固树立“民俗文化就是资源、特色品牌就是资源”的理念,在发展生态旅游农业中重视地方传统民风、民俗、历史风情,突出当地文化特点,精心设计生态旅游农业项目和游客参与性活动,如节庆活动、农庄休闲、农家美食、休闲渔业、主题公园、度假休养和采摘体验等活动。以创新的理念、求新的思维,结合实际,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打造特色品牌,以新取胜,以特色取胜,以品牌取胜,真正达到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的目的。

对旅游发展的建议篇4

1旅游经济的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

“西部大开发,旅游大发展”,旅游业由于对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导向和倍加的乘数作用,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有很强的带动作用,是西部地区实现旅游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结合点,将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特殊作用,有望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率无发展的产业,给西部开发注入活力,成为西部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西部旅游真正发展起来,我国的旅游业才能实现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西部旅游业的兴起既可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对海外和东部地区的开放,通过人流引来资金流和信息流,又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实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应将西部旅游业实现跨趋式发展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西部旅游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可以形成西部地区特有全局性主导性的特色经济。21世纪西部地区的经济振兴必然要求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超越全国平均速度,而旅游业要发展成为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性产业,必然要求其发展速度超过西部地区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高速成长的发展潜力。因此,西部地区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中具有战略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以甘肃省为例,甘肃规划到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1万人次,国内旅游者2400万人次,全省旅游业总收入实现152亿元。届时,甘肃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可达到5.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可达到16%,从而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到2015年,实现接待入境旅游者65万人次,国内旅游者45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为370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全省GDP的8.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4.2%,从而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型支柱产业;到2020年,将实现接待入境旅游者90万人次,国内旅游者5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为590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10%,旅游业将成为甘肃经济的主导产业。

2如何有效促进西部旅游经济的发展

2.1依托特色旅游,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广西(南宁)旅游美食节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大型主题活动,自2000年举办第一届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以壮乡传统食品为载体,屡创吉尼斯纪录,已有近600家商家借助美食节的舞台打响了自己的品牌,获得丰厚的效益,共有近30万游客参加过美食节的活动,美食节使南宁树立了“绿城、歌城、美食城”的旅游形象,有力地促进了南宁乃至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活跃了旅游市场交流,已成为广西旅游业一个强势的节庆旅游品牌。

2.2利用有利地势,打造西部旅游集散中心

以重庆市为例,该市要打造西部旅游集散中心,目前正全力打造“4+1”旅游精品,通过“十个一”工程向世人展示旅游成果。“4+1”旅游精品是指“长江三峡、大足石刻、山水都市、乌江画廊·武陵风光”“,十个一”工程是指一套丛书、一张光碟、一本画册、一幅地图、一份报刊、一首歌曲、一台演出、一家网站、一个标志和一句口号。其中,一套丛书指按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分别汇集成册的《重庆旅游全攻略》丛书;一幅地图指《重庆旅游地图》,着重推广重庆旅游“4+1”精品,突出景区和交通,起到“带路图”的作用;一句口号即“激情重庆”。

多年以来,重庆市旅游业一直在勤练内功,并作出了“一心两带”的总体定位,即把“一小时经济圈”建设成为西部旅游集散中心,把渝东北、渝东南分别打造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武陵山区民俗生态旅游带”。

重庆市力争到2012年,建成10家旅游商品企业,建造20艘五星级豪华游轮,建设30家五星级旅游饭店,打造40个精品旅游景区。发展山城夜景、都市风情、会展经济等都市旅游产品,推出以“山水之城、美丽之都”为主题的山水都市旅游,以巴渝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以红岩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以抗战风云为主线的陪都文化旅游,以两江四岸、山城夜景为背景的“两江八秀”旅游,以“五方十泉”为代表的“温泉之都”和以高尔夫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旅游,把重庆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观光、休闲、购物旅游目的地。在这之前,也许有人觉得重庆除了三峡外,还没有拿得出手、叫得响亮的旅游产品,但通过这几年对旅游精品的打造,重庆市的旅游产品已经十分丰富,下一步,重庆市将把中国重庆西部旅游博览会、三峡国际旅游节、山水都市旅游节固定作为重庆旅游营销的三大节庆活动,并全面启动旅游营销“十个一”工程。

2.3进一步强化旅游业管理,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以强化旅游业服务为基础,在旅游业开展诚信旅游活动,规范旅游业管理和旅游市场秩序,树立城市旅游业形象,营造良好旅游环境。通过开展旅游业规范服务、文明服务、人性化服务、细微服务和诚信活动,倡导“文明旅游、诚信服务”新风,全面提升旅游行业文明程度和服务质量。

(1)抓治理。加大对旅游业薄弱环节的治理力度,引导游客理智明白消费,消除欺客宰客、强迫或诱导游客购物、食品不卫生等损害游客利益的现象,及时依法处理对旅行社、餐饮企业的投诉,为游客创造舒适、自由、安全、放心的宽松环境。同时要利用新闻媒体信息面广、影响面宽、舆论强大的特点,对旅游业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及时进行曝光,借助舆论的力量实现旅游业管理的目标。

(2)抓自律。为旅游企业提供服务,协调解决好旅游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旅游企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行业自律意识。

(3)抓培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旅行社经营者、部门负责人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要开展全员培训,提高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导游员服务档次和质量。

对旅游发展的建议篇5

【关键词】四川;会奖旅游;优势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3-0132-03

会奖旅游缘起于欧美发达国家,由会议(Meeting)、奖励旅游(Incen,tive)、大会(convention)以及展览(Exhibition)组成(英文简称MICE)。国外对会奖旅游的主办者、承办者、会议中心、会议服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研究较多,研究比较成熟。会奖旅游在我国只有6~7年的时间,学术界研究较多的是会展旅游,对会奖旅游研究较少,只涉及定义、发展前景、产品设计等方面,对会奖产业进行研究和剖析的为数甚少,成果也相对单薄。对四川会奖旅游的研究就更少。

一、四川发展会奖旅游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四川旅游产品结构的改变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41号文)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就要求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的关键就是要积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开发多种新兴旅游产品。“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将实现旅游由以观光为主向观光和休闲度假康体等多层次、多样化的产品体系转变。大力发展会奖旅游,有利于改变四川旅游产品结构。四川很多旅行社和会议公司开始涉足会奖旅游市场,会奖旅游所占比例逐年增大。

(二)有利于促进四川旅游经济强省的建设

会议旅游市场一直被人们视为高端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议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极具经济、社会迭加效应的产业。四川省将用5年时间,力争基本建成旅游经济强省,初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四川国民经济的新型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1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4000亿元,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12%以上。根据《四川省十二五会展业发展规划》要求,到2015年,四川省会展业直接收入将达到72亿元人民币,拉动经济社会效益力争突破500亿元人民币,会展业成为全省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由此可看,大力发展会奖旅游,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旅游收入,促成旅游经济大省的建成。

二、四川发展会奖旅游的优势

(一)具有丰富的会奖旅游资源

四川西部汇聚了壮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绚丽的民族风情,拥有九寨沟、黄龙、红原和若尔盖大草原、九曲黄河第一湾、泸沽湖、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亚丁等自然景区,既是大熊猫的栖息地,也是红军长征途经和聚集的主要地区,还是藏羌文化、康巴文化、彝族文化、摩梭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东部是、邓小平、等伟人将帅的故里和“川陕苏区”的中心区域,丰富的红色文化融入华蓥山、剑门关等生态旅游景区内,与三国文化、古蜀文化交相辉映,旅游亮点接连不断。这些旅游资源风景优美,品位高,吸引力强,为会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条件。

(二)具备完善的会奖旅游设施

一是四川省会成都及其他地市州已经建立了一些会展场馆及会议中心,能够满足会奖旅游发展需要。如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占地1504亩,分为国际会议区、展馆区、酒店及文化设施区、商务办公区、商业住宅区五大部分,总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其建设规模、配套设施都处于国际一流水平。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就是与会议展览、奖励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项目,是一个集会议度假、旅游观光、森林探险、峡谷漂流、民俗文化欣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旅游度假区。二是四川有星级酒店557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0家、四星级酒店83家,三星级213家。品牌酒店保证了会奖客户可以享受到一流酒店的会议设施,满足了高端会议的各种需求。如九寨天堂洲际大饭店拥有15间多功能会议室,是四川省阿坝州最大的度假会议中心。成都紫微酒店面积1400平方米的银座多功能国际会议室最多可以能容纳500人,是市中心最大规模的大型多功能会议室。加州花园酒店拥有一流的会议厅15个,一流的会议设施,并配有先进音响系统、视频系统。

(三)形成了“一站式服务”的办会服务机制

据统计,2005-2010年是成都会展业发展最快的6年,6年共计举办各类展会节庆活动1430项,会展业直接收入约93亿元,拉动消费约833亿元。其中2010年,成都举办会议总面积达344万平方米,高端论坛及学术会议超过90个,其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外知名论坛或会议达11项。由博览局牵头,涵盖宣传、公安、交通、工商、海关、卫生检疫、旅游等30多个政府部门的“一站式服务”机制,消除了异地到成都办会办展的阻碍,提升了会展服务的便利性和快捷性。成都市陆续荣获“中国最佳绿色会议城市”、“中国十大魅力会议目的地城市”等称号。

(四)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为会奖旅游提供了便捷交通条件

2009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2020年,四川将基本建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东南亚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80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200公里,民用机场达到17个,形成包括18条铁路、21条高速公路和2条水运航道的进出川通道,枢纽功能和辐射能力全面提升。这种交通大格局的突破性变化,为会奖旅游提供了便捷交通条件。

三、四川会奖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会奖旅游发展不够重视,没有实行统一管理

一是没有设立具有权威性的会奖管理机构,没有配备专业人员从事会奖旅游市场的研究、分析和开发工作。二是没有成立会奖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的宣传推广、信息收集、市场引导等全靠企业自身来完成。三是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会奖旅游市场管理机制。许多展会实质上都是政府部门主办的,造成了行业管理的低效率和市场竞争的不公平,从而也严重影响了会奖旅游的发展。

(二)定位不准,把四川当成会奖旅游客源地发展

很多人认为会奖旅游就是以开会的形式去参加公费旅游,或者认为会奖旅游就是公司奖励员工一笔钱,让他们出去参加公费旅游,导致一些企业定位不

准,把四川当做会奖旅游客源地发展,大力组织四川人到海南、华东、香港、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地去旅游。只有很少一部分到九寨、黄龙、攀西等地旅游。由于经济基础的限制,目前在四川发展会奖旅游客源市场条件还不成熟。把四川作为会奖旅游客源地是相当不明智的,从而导致会奖旅游目的地推广不力。

(三)会奖旅游产品开发没有特色,缺乏创意,分布不均

目前,会奖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多样性,没有特色,缺乏创意,仍以观光、购物旅游活动作为主要内容。没有根据旅游者的需求来设计旅游线路和安排行程,服务标准也是照搬普通旅游团的标准执行,甚至公司之间大打价格战,致使会奖旅游达不到企业预期的目的。会奖旅游产品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成都、九寨沟,峨眉山次之,其他地市州分布较少。

(四)会奖专业人才缺乏,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分工体系

一是会奖旅游高层管理人才匮乏。四川会奖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高层次专业人才匾乏,特别缺乏专门从事会奖管理的高级会奖旅游策划人才、国际协调人才、会展营运服务人才等。二是旅行社常规计调较多,商务会奖计调较少,导致计调对会前准备工作、会议期间服务工作、会后旅游安排等环节不清楚,操作不规范。三是常规团导游偏多,能带会奖等专业团队的导游偏少。

四、大力发展四川会奖旅游的对策

(一)政府高度重视、统一管理,引导会奖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首先,政府部门要成立统一的会奖旅游管理机构。在四川省旅游局成立一个“会奖旅游处”,配备专业人才,负责制定会奖旅游发展计划、管理政策、整体营销活动、市场调研开发等工作。如2009年杭州市旅委设立了“会奖旅游部”,配备专业人员,从事会奖旅游市场的研究、开发工作;北京市旅游局成立国际会奖旅游促进处,专门负责会奖旅游的发起、协调、市场引导、监督、信息咨询等事宜。二是设立四川会奖旅游协会。旅游协会与政府管理机构紧密结合,维护会奖旅游业合法权益、宣传四川会奖旅游、提供会奖专业信息服务以及引导市场健康发展。如新加坡设立了会议展览协会、香港设立了香港展览会议协会、杭州成立了全国首个会议与奖励旅游业协会。三是建立起完善的会奖旅游市场管理机制。会奖项目的策划和举办、会奖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并购、实现资本经营等方面均实现以市场化为主的方式。

(二)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会奖旅游目的地

“十二五”是四川旅游产业加速发展的机遇叠加期,无论是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战略机遇,还是扩大内需带来的长期机遇;无论是灾后重建和发展振兴带来的独特机遇,还是中央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带来的特别机遇;无论是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形成的历史机遇,还是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形成的发展机遇,都让各界目光汇集四川旅游产业。面对机遇,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准确定位、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会奖旅游目的地,这样可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会展城市相区分,又符合未来会展目的地休闲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因而发展潜力巨大。为此,我们要继续优化会奖旅游软硬环境,真抓实干,继续完善由博览局牵头,涵盖宣传、公安、交通、工商、海关、卫生检疫、旅游等30多个政府部门的“一站式服务”机制,消除异地到成都办会办展的阻碍,提升会展服务的便利性和快捷性。

(三)培育会奖公司和会奖产业链,提高会奖旅游的专业化水平

一是向上海学习,培育一批专业会议组织者(PCO),夯实四川会奖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近几年一批国际知名的专业会议组织公司(PCO)和专业奖励旅游公司纷纷在沪成立分公司,例如MCI、Pacific World、Kenes等。他们可以有效地协助国际协会和跨国公司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举办会议。我们应该加强与这类国际会奖公司合作,吸引更多各类国际会奖活动来四川举办。二是培育会奖旅游产业链,引导部分旅行社转型为会奖旅游产品的设计、研发机构,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性补贴和税收减免。旅行社具有良好的市场网络、丰富的接地经验、优惠的价格,种种优势都使得旅行社的会奖旅游业务更为专业。如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国际会议奖励旅游部、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会奖部等大型旅行社就可以转型为会奖旅游产品设计、研发机构,专门从事高端会奖旅游产品设计和市场开发,从而带动高端旅游的快速发展。促进会奖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联动与融合,形成会奖旅游产业集群,从而使会奖旅游产业价值链在本地不断延伸。

(四)加大促销力度,多方联手做强做大会奖旅游市场

一是政府促销。政府负责制定整体营销方案,指导企业搞好营销工作。如2009年北京市旅游局制定了整体营销方案,提出了“大力发展国际会议、展览、商务活动、奖励旅游等高端旅游市场”的营销思路,通过采取有效手段,向海外积极宣传北京新的会奖旅游资源。二是会奖企业促销。会奖企业是促销的主体,要加大促销力度,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引进国际国内的各种会议到四川来召开,组织大型企业、各种社团到四川参加奖励旅游。2009年,成都市通过各种促销方式引进了英国励展公司、华博励展、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三联展览公司、东博展览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会展公司来蓉发展,定点长期打造西部国际微电子展、成都国际礼品展、西部电子展、西部国际制博会等新型专业展会。三是会议大使促销。向上海学习,聘用四川高校、学会、科研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担任“四川会议大使”,通过他们的促销引进一大批专业性强、层次高、人数多的国际会议在四川召开。如上海2006年首次在全国组建“上海会议大使”,连续五年成功任命61名各行业的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担任“上海会议大使”,已经引进一大批专业性强、层次高、人数多的国际会议在上海举行。

(五)加强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发高质量的会奖旅游产品

一是注重高端性。会奖旅游的代表一般都是高端游客,他们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在交通、住宿、餐饮、游览、接待等各个环节上均体现出高档次的特点,因而会奖旅游产品要求在每个细节上都达到尽善尽美,突出高端性。二是突出个性化。根据每个奖励旅游主办者的不同要求,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产品。如企业有养生需求可以开发中医养生旅游,推出大邑道源圣城、彭祖山养生、都江堰道教文化等养生产品。三是重视创新性。会奖旅游产品开发特别重视创新,从为整个会奖旅游活动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主题,到围绕这一主题的各种节目的巧妙设计、各项特色服务的精心安排和现场气氛的营造等,会奖旅游产品开发的全过程都不能缺少创新性思维。如北京曾把会奖旅游团请到太庙观赏“皇帝登基表演”,为他们展示老北京胡同里的三轮车、老北京的叫卖,甚至把冷餐会开到了长城上。四是突出多样性。根据四川旅游资源特点可以为游客开发多种旅游产品,如成都平原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川南及攀西度假旅游、温泉旅游、中医药养生旅游、体育旅游、自驾车旅游、地震遗址旅游、川西高原特种旅游、红色旅游、川北三国文化旅游、绵阳科技旅游等新兴产品。

对旅游发展的建议篇6

市政府纠风办关于20__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群众意见建议征集情况的通报下发后,市旅游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群众意见建议的整改工作。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立即行动

在全市征集群众意见建议活动中,旅游行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市纠风办向我局反馈的200条群众意见和建议,我局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归纳和分析。结合市委、市政府实施“打造特色旅游基地”和“旅游强市”战略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整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我市旅游业又好有快地发展。

(一)向各县旅游管理部门,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二级单位和旅游景区、旅游星级饭店和旅行社印发通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全市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经营单位对旅游政风行风的现状,广大人民群众对旅游行业关注的热点,旅游服务的难点和当前旅游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了解,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行深刻的反思,增强危机意识和紧迫感,进一步提高解决存在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根据群众意见建议对整改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到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员,督促相关单位进一步查摆问题,找差距,落实整改措施。

(三)针对群众意见较为集中的“热点”和“难点”,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深刻剖析根源,选准突破口,抓住重点,制定措施积极整改。

(四)制定集中整改工作方案,对组织领导、方法步骤、整改内容、整改时间、整改对象和整改目标,提出明确的要求。

二、正视问题,落实整改

在整改工作中,市旅游局坚持把做好民主评议旅游政风行风活动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等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把压力变动力,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把整改工作落到本职岗位上。

针对旅游市场监管不力的问题。市旅游局组织执法人员在旅游旺季、小长假和黄金周期间开行旅游投诉直通车,深入景区(点)、旅游饭店、旅行社等旅游接待单位,针对旅游市场上出现的旅游购物、消费欺客宰客;旅游业务经营 “黑社”;无证带团导游;旅游交通有安全隐患;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差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经营行为等问题现场受理游客投诉,实行动态监管。日常的旅游市场监管工作,市旅游局通过××旅游网、××日报、天中晚报向社会公布旅游咨询和投诉电话,及时受理游客投诉,旅游投诉处理满意率达到100%。开展对全市旅行社租用车辆和旅游业务经营广告行为专项检查工作,市旅游局先后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旅行社租(使)用车船管理工作的通知》(驻旅20__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旅行社租(使)用旅游车辆管理工作的通知》(驻旅20__42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旅行社租(使)用车船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驻旅20__58号)文件,严禁旅行社组织“夕发朝至”的团队旅游,消除安全隐患;联合工商部门开展了旅行社广告、旅行社门市部专项治理工作,净化了旅游市场。

针对部分旅游经营单位诚信缺失问题。市旅游局向全市旅游行业印发了《××市诚信旅游活动方案》,建立了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诚信档案,并对旅行经营单位经营基本信息及奖惩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并按照考核结果进行诚信旅游企业等级公示,实现末位淘汰。旅行社是旅游业的龙头,也是旅游市场各种问题集中的焦点。为规范旅行社的经营行为,推动各旅行社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全市旅行社全面开展“星级旅行社”评定活动。根据旅行社星级评定标准,同时结合《20__年度国内旅行社业务及服务质量考评工作方案》和《20__年度旅行社业务档案检查评比工作的通知》精神,对旅行社维护旅游者利益及服从行业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全市共评定5家星级旅行社,其中新世纪旅行社被省旅游局评定为四星级旅行社。

针对部分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差,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市旅游局邀请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举办了全市旅游景区、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全市旅游行业共277人参加了旅游标准化、旅游政策法规培训、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及安全培训,并获得了国家旅游局颁发的中高级岗位资格证书,极大地提升了旅游行业的服务水平。同时对注册20__年度ic卡导游员进行职业道德、礼貌礼节、职业技能和旅游政策法规的培训。

针对部分经营单位存在的强行消费,商业欺诈现象。市旅游局加大了旅游市场秩序规范化管理力度,组织开展以“阳光行动”为主题的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旅行社条例》、《旅行社条例事实细则》和 《河南省旅游条例》,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违约失信、擅自改变行程、超出合同以外购物等违法违纪行为。同时在全行业经营单位显要位置公示了旅游投诉和咨询电话,随时随地接受群众的举报。“十一”黄金周前夕,向社会了旅游消费提示,让广大游客明明白白消费,开开心心旅游。

针对部分群众反映旅游景区门票价格高的问题。市旅游局积极向市政府报告,经过积极努力,我市旅游年票在今年4月份正式发行。一张旅游年票60元限本人一年内可以不限次数游览,极大地方便了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和在我市长期居住或务工的外地群众,深得群众的欢迎;嵖岈山推出了本文来源:文秘站 千万门票大派送活动,金顶山向社会发放10万张免费门票,其中面向××市范围内1万余张;铜山景区、金顶山景区结合自身实际,也推出了旅游年票优惠活动。同时继续协调各景区对在“三八”节、教师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对特殊人员实行门票优惠。

对于群众关于加快我市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建议,市旅游局完成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市、县旅游局精心论证、包装了30多个旅游项目,汇编了《××市旅游招商项目册》,积极争取各方资金,开展各种招商引资活动。××区也加大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今年6月份,××区政府与北京达沃撕颠峰旅游规划设计院签订了《河南省××市××区生态、旅游概念性规划(含商桐公路沿线及蚂蚁山周边两个片区)》合同书。××县加大了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先后完成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南海禅寺旅游发展规划》、《梁祝故里详细规划》。

对于群众关于加大我市旅游宣传力度的建议。市旅游局组织编印了《天中揽胜》宣传画册、《××旅游图》以及中、英、日、韩文对照的《××旅游》宣传画册和《锦绣天中一日游》宣传折页,拍摄了《传奇天中》风光片等宣传资料,丰富了我市宣传品的内容,提高了宣传品的档次。举办了一系列旅游宣传活动。抓住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契机,举办了××分会场暨嵖岈山第一届西游文化节启动仪式,活动周期间先后组织了《情系嵖岈·春满人间》文艺演出、百家旅行社××踩线、百名记者看天中、百名越野摩托车车手城市巡游,金顶山首届旅游节、“千家万户登金顶”登山比赛、20__河南省越野摩托车锦标赛等一系列活动,有力带动了××旅游产业发展,提升了××旅游的知名度。继续加大了对北京、武汉、郑州等中心城市、周边省份和省内的宣传促销力度。积极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和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及中部旅游交易会,全方位宣传推介××旅游产品。邀请国际旅游小姐巡游××,有效提升了××的形象。

在对群众意见建议整改工作中,我局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市旅游政风行风建设的现状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长效机制建设同旅游业快速发展仍不相适应。旅游业是服务行业、窗口行业,行风是关系旅游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生命线。市旅游局作为政府主管窗口行业的职能部门,将进一步强化监管意识、服务意识,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我市“旅游强市”的战略高度,持之以恒的抓好政风行风建设。

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

1. 旅游服务态度差,饮食欠佳。(××市: ××县)

2. 旅游,建议费用降低。(××市: ××县)

3. 旅游,公司要诚信。(××市: ××县)

4. 旅游点要杜绝旅游导购,服务质量要改进。(××市: ××县)

5. 旅游方面,黑导游要治理,门票价格过多。(××市: ××县)

6、 开发尽量多的旅游景点。(××市: ××县)

7. 旅游,建议以后服务态度好。(××市: ××县)

8. 旅游市场要规范,黑导游要取缔。(××市: ××县)

9. 旅游,服务不周到。(××市: ××县)

10. 旅游,存在服务质量低下,收费高,管理不规范。(××市: ××县)

11. 旅游路线少,价格偏高,服务质量差。(××市: ××县)

12. 旅游服务不规范。(××市: ××县)

13. 政府部门机构,旅游系统服务意识差,乱收费,市旅游局管理不到位。(××市: ××县)

14. 旅游,建议降低费用,在农村建立分社,丰富农民生活。(××市: ××县)

15. 旅游加强对导游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市: ××县)

16. 旅游旅游景点;有很多景点可以开发利用,建议多开发利用,修路可供人方便行走,确实为人民大众服务。(××市: ××县)

17. 旅游服务质量不高。(××市: ××县)

18. 旅游:真实服务与承诺不一致。(××市: ××区)

19. 旅游加大开发力度。(××市: ××区)

20. 旅游:建议加强对旅行社的监管。(××市: ××区)

21. 旅游: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使县旅游事业停滞不前,没有工作针对性。(××市: ××县)

22. 旅游管理乱骗人多。(××市: ××县)

23. 旅游保障消费者利益强化管理。(××市: ××县)

24. 旅游导游素质不高服务差欺骗消费者。(××市: ××县)

25. 旅游服务差乱收费。(××市: ××县)

26. 旅游服务质量差不遵守职业道德。(××市: ××县)

27. 旅游加强对景区购物进行整顿、治理 防导游强制消费者购物。(××市: ××县)

28. 旅游收费不透明随意更换线路。(××市: ××县)

29. 旅游业调整标准,经常公示。(××市: ××县)

30. 旅游:旅游景点收费高,环境差。(××市: ××区)

31. 旅游:接受旅游合同后,服务质量跟不上,导游素质良莠不齐。(××市: ××区)

32. 旅游:旅游不讲信用,坑蒙拐骗。(××市: ××区)

33. 旅游:真实服务与承诺不一致。(××市: ××区)

34、在门票中,买了大门票买小门票。(××县)

35. 旅游:价格贵,建议门票价格降低。(××市: ××县)

36. 旅游:加大宣传力度。(××市: ××县)

37. 旅游:服务质量差。(××市: ××区)

38. 旅游:规范旅游路线,制止导游带游客购买纪念品收回扣现象,提高旅游质量。(××市: ××县)

39. 旅游:建议旅游局规范景区门票,让能够"一票通"(××市: ××县)

40. 旅游:建议来××投资的企业去风景区应免收门票,为××招商引资提供更好的吸引力。(××市:

××县)

41. 旅游:加强管理。(××市: ××县)

42. 旅游:建议对旅游业加强管理。(××市: ××县)

43. 旅游:有乱收费现象。(××市: ××县)

44. 旅游:管理监管不到位。(××市: ××县)

45. 旅游:对本地企业,居民减免门票,开放本地旅游景点。(××市: ××县)

46. 旅游:建议××旅游降低外来企业的门票费用。(××市: ××县)

47. 旅游:建议省周边各个旅游景点可以免费游玩,可以刺激其 它行业带来收益。例如:服务行业可以带来更多。(××市: ××县)

48. 旅游:建议旅游局能为我们在××工作员工提供优惠卡。(××市: ××县)

49. 旅游:有欺诈现象。(××市: ××县)

50. 建议旅游市场加强整顿。(××市: 高新开发区)

51. 旅游,管理不行,引起游客投诉。(××市: 高新开发区)

52. 旅游,加大景点开发力度。加大景区管理力度。加大景点对外宣传力度。(××市: 高新开发区)

53. 旅游,建议市旅游局管理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市: 高新开发区)

54. 旅游,建议严格管理,收费服务透明。(××市: 高新开发区)

55. 旅游,有欺骗顾客行为。(××市: 高新开发区)

56. 旅游:加大管理力度。(××市: ××县)

57. 旅游:加强服务管理。(××市: ××县)

58. 旅游:需完善。(××市: ××县)

59. 旅游:服务质量提高。(××市: ××县)

60. 旅游:加强导游及票区管理。(××市: ××县)

61. 旅游:价格贵,服务质量差。(××市: ××县)

62. 旅游:合同不合理,途中购物较多。(××市: ××县)

63. 旅游:存在拉客购买商店。(××市: ××县)

64. 旅游:花钱买罪受,坑蒙拐骗。(××市: ××县)

65. 旅游时进购物店多。(××市: ××县)

66. 旅游:落实国家旅游相关政策。(××市: ××县)

67. 旅游:旅游景点门票涨价。(××市: ××县)

68. 旅游:乱涨价。(××市: ××县)

69. 旅游:希望旅游服务再好些。(××市: ××县)

70. 旅游:旅游业不发达,服务质量上不去。(××市: ××县)

71. 旅游: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市: ××县)

72. 旅游:价格偏高。(××市: ××县)

73. 旅游:有待进一步规范,价格不透明。(××市: ××县)

74. 旅游:强行消费,需改善。(××市: ××县)

75. 旅游:价格偏高,加强景点商店管理。(××市: ××县)

76. 旅游:安排购物多,收费不合理。(××市: ××县)

77. 旅游:强行消费,需改善。(××市: ××县)

78. 旅游:进一步规范旅游业行业管理。(××市: ××县)

79. 旅游:服务质量不够好。(××市: ××县)

80. 旅游陷井太多,职业道德差,骗消费者。(××市: ××县)

81. 旅游服务要改进。(××市: ××县)

82. 旅游:服务不到位。(××市: ××县)

83. 旅游:旅游导游引导购物消费。(××市: ××县)

84. 旅游:监督不到位。(××市: ××县)

85. 旅游时有骗钱现象。(××市: ××县)

86. 旅游团组织不当,费用过高,有宰客现象。(××市: ××县)

87. 旅游旅游服务各项目收费不透明。(××市: ××县)

88. 旅游:价格高,老百姓游不起。(××市: ××县)

89. 旅游:2009年5月1日旅游时,景点乱涨价。(××市: ××县)

90. 旅游:门票价格高。(××市: ××县)

91. 旅游:节假日时门票上涨。(××市: ××县)

92. 旅游:服务差,购物多。(××市: ××县)

93. 旅游强制消费项目多。(××市: ××县)

94. 旅游部门服务差。(××市: ××县)

95. 旅游:加大旅游项目开发力度。(××市: ××县)

96. 建议旅游部门提高服务质量。(××市: ××县)

97. 旅游:导游引导旅客购物方面加强管理力度。(××市: ××县)

98. 旅游:有些旅游景点周边环境,治安环境不好,有待加强管理。(××市: ××县)

99. 旅游:门票收费降低点。(××市: ××县)

100. 旅游:有欺诈游客现象。(××市: ××县)

对旅游发展的建议篇7

关键词:会展旅游;贵阳;优势;劣势;发展对策

一、会展旅游的特征

会展旅游是指以参加会议、展览、交易和节庆等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旅游活动,是以会展活动为依托发展起来的专项旅游产品。会展旅游具有以下六大特点:

一是组团规模大。由于会展业本身具有的行业性、产业性以及组办规模大等特点,它势必将吸引众多的政府、民间组织的会议团、参观团、旅行社组织的观光团,其规模要比单一组织的旅游观光团队要大。据统计,2006年春交会有来自211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达19万多人次。二是消费档次高。会展活动中由于会议规格高,参会人员均是有强劲消费能力的商务客人、高文化素质客人,其消费档次、规模均比普通旅游者要高得多。以’99《财富》全球论坛上海年会为例,仅会议期间的广告、宣传、旅游收入就达到亿元以上。三是客人停留时间长。对于一般旅游团队或旅游者来说,若在旅游过程中恰逢举办会展活动,由于会展活动所带来的强烈节日般气氛,使其旅游情趣大增。四是涉及服务行业多。举办大型会展活动是对城市综合实力的全面检验,是衡量城市国际化、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举办会展活动的同时,不仅使当地的展览馆、饭店、餐饮服务业受益,而且对相关的电信、交通、购物、旅游服务以及城市市政建设,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五是成本低,利润丰,见效快。一位美国市长曾说过:“如果在我们城里开国际会议,就好像有一架飞机在我们头上撒美元。”在澳大利亚,人们把会展比作“金娃娃”。从这些比喻中,足以可见会展活动蕴藏的经济效益之大。有经验数据表明,会展旅游的直接经济收益与综合社会经济收益的比例为1∶9。六是文化主题突出、专业性强。展览会以其独具的专业性、针对性、直接性的特点逐渐成为国际和国内企业直接面对客户与展示自己的最好工具。大型展览会的举办,无论展会主题是什么,其举办原因都是以一定文化为基础的。而会展旅游活动往往是会展活动内容的延伸与深化,使会展旅游成为专项旅游产品,专业性很强。

二、贵阳市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分析

贵阳具有凉爽的自然气候、充裕的温泉旅游资源、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以及人文景观优势,其产业结构也是第二、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复制达沃斯模式,并注入本地特色,贵阳发展会展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体现如下:

(1)气候优势。贵阳市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湿度适中、夜雨较多;年平均气温15.3℃,气温最热的7月下旬,平均温度24℃。“中国避暑之都——贵阳”品牌效应催生“清凉经济”,加上贵阳具有宜人的气候、清新的空气、合适的纬度、适中的海拔、优美的自然风光及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为发展会展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在盛夏贵阳是举办会展和旅游的最佳目的地。贵阳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4.77%,中心区人均绿地面积5.15平方米,并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

(2)旅游资源优势。丰富的自然景观(红枫湖、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南江大峡谷、花溪、百花湖)、人文景观(甲秀楼、文昌阁、阳明祠、息烽集中营旧址)、民族风情(苗族跳场、“四月八”和斗牛节,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歌会等),为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贵州温泉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热资源在全国排第一,且水质好,水量丰富,温泉和地热深井有122处。贵阳市乌当区的保利温泉、天邑温泉、御温泉为贵阳市冬季会议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并延长了冬季旅游时段亦使春季旅游得到提前开发。

(3)区位优势与交通优势。贵阳市是贵州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有着良好的地面交通与空中直航的优势,为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障。

(4)成本优势。众所周知,在竞争白热化的当今社会,会展成本的高低决定了会展展位价格的高低,也决定了参展商数量的多少,从而影响到会展规模经济和品牌经济的形成,所以,会展成本因素是会展能否成功举办的关键之一。贵阳市政府为鼓励发展会展经济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具体来说,就是对相关的办展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使得贵阳市的办展成本更具竞争优势。

(5)软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随着贵州人民大会堂的建成及金阳新区贵阳国际会展中心的开工建设,以及已经建成和准备建设的五星级酒店的开工,贵阳市发展会展旅游业所需的会议、展览与酒店设施将逐步得到完善,为贵阳市承揽各类大型会议与展览提供了硬件设施。同时,随着《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摄影展》、《贵州医药博览会》、《第八届中国经济论坛》的成功举办,为贵阳市举办会展提供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2.劣势分析

(1)展馆与商务型宾馆数量不足。目前,贵阳市展览的主要场所是省展览馆,然而,一个城市要发展会展业必须有成熟的大、中、小型展馆各一个才行,同时还必须有大量的商务型的宾馆、饭店及停车场所,才能满足会展市场发展的需要。

(2)缺乏上规模与档次的大型会展公司。尽管贵阳市目前有近20家会展公司,但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上的,办展经验丰富、技术手段先进的会展公司几乎找不到。

(3)管理机制不健全。会展业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综合性服务行业,但贵阳市尚未建立具有权威性的会展行业协会,缺乏对会展的管理、协调与引导,导致低水平重复办展现象时有发生。

(4)专业人才匮乏。贵阳市会展旅游从业人员大多由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缺乏具有现代会展旅游理念的专业人才。

3.机遇分析

(1)贵阳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8年10月召开的《贵阳市服务业发展大会》上,确定的发展服务业的七大主攻方向,第一就是打造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第二是实现会展业重大突破。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其口号是“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素以“生态良好、景色优美”著称的贵州,迎来了会展旅游发展的良好机遇。

(2)特色会展为贵阳会展旅游创造了机遇。2008年国庆前夕举办《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作品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31个省市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参展作品12 856幅,让贵州·贵阳红遍了中国,让世界知道了贵州·贵阳。

三、贵阳市会展旅游发展对策

1.进一步发挥政府在会展旅游中的重要作用。会展旅游是一项从申办到招展、展出、旅游的系统工程,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会展旅游总体上的调控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1)转换政府角色,明晰主要工作职能。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为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市政府应设立贵阳会展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基金主要用于知名品牌会展活动的申办、宣传、扶持、奖励,培养一批与贵阳产业结构和支柱产业相关的品牌展会。通过政策扶持及招商引资逐步完善现有场馆的服务配套设施。

(2)组建行业自律性的会展协会。尽快建立起贵阳会展行业协会并制定和完善会展行业法规,以加强行业自律机制的建设,减少低水平重复办展情况的发生,推动会展业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

(3)加强贵阳会展场馆的硬件设施的建设。随着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10万平方米会展、5万平方米酒店、4万平方米会议中心及3万平方米总部大楼的开工建设,贵阳会展场馆硬件设施的建设将逐步完善。

(4)加大规划、研究、宣传与营销力度。会展旅游已经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力,贵阳市要“实现会展业的重大突破”,就必须对贵阳市会展旅游进行宏观的规划和开发研究。建立目的地营销系统,推行网络营销,把城市环境、会展资源和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进行推广,实现会展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式发展。

2.实施贵阳会展旅游人才战略。人才培养关系到会展旅游发展的实力和后劲。目前,贵阳会展旅游人才紧缺,即使高薪聘请也找不到合适人选。因此,有必要把会展人才的培养上升到一个战略的层面来对待。就是要尽快制订会展旅游人才培养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会展旅游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规范会展旅游人才的管理。

3.重点抓好专业会议的举办。贵阳在发展会展旅游的过程中应扬长避短,重会轻展。先从会议入手,由于贵阳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以及丰富的会议场馆,为贵阳市举办各类会议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障。因此,贵阳市在夏季应采取各种手段重点争取获得国内各行各业专业会议的举办权,让客人在凉爽的贵阳一边享受着大氧吧、大空调,一边静心开会学习与交流工作经验,同时又能饱览贵阳优美的自然风光。在冬季则力争取得各行各业年终总结会的举办权,一边交流学习心得,一边享受温泉疗养、养生洗肺的快乐。

因此,贵阳市政府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建设会议硬件设施,以提高会议接待设施的档次。同时,还应加强会议软件设施的建设,提高会议服务水平,保证各类会议在贵阳市的顺利召开。会议服务必须很好地贯彻用户第一的原则,为会议客人提供完善的策划方案,开展一条龙服务,从会场布置到会议录音、录像、摄影,从出租车辆到出租手提电脑,尽可能地为会议客人提供周到、便利的服务。

4.引进先进会展企业,大力打造品牌会展。加快从国内外引进会展企业,加强会展资源整合。同时,在贵阳市现有会展企业中精心培育2—3家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规模的会展经营主体,以增强会展业的整体实力和后劲。大力打造专业品牌会展,创出一批有贵阳自己特色的,像广州的“广交会”、深圳的“高交会”、大连的“服装节”那样有一定规模和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品牌会展。同时,应加强对知名品牌展会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余明阳.博览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杨诗源.CEPA背景下厦门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08,(6).

[3]李旭,马耀峰.国外会展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8,(3).

对旅游发展的建议篇8

2009年是中国生态旅游主题年。“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是广州市委、市政府2009年抓落实的重点工作之一。为借鉴台湾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推进广州乡村旅游发展,广州市联合广州市旅游局于2009年10月9日至12日召开了2009年穗台乡村旅游研讨会。会议由台湾乡村旅游协会协办。邀请台湾乡村旅游专家、业者及在穗投资农业的台商近30人参观考察广州乡村旅游投资发展环境,并与广州市乡村旅游业专家、市区(县级市)乡村旅游有关部门负责人、业者交流,集思广益,推广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经验,探讨未来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及经营管理经验。

高规格 高层次吹响发展乡村旅游的号角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州的乡村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兴起了新一轮的农业观光旅游热。发展乡村旅游既顺应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需求,又符合广州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2009年2月,广州市向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交了《借鉴台湾经验,做活做强广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助力》的提案,被市政协列为精选提案,该提案的办理也得到了市旅游局的支持。

此次研讨会在广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之际召开。作为广州首次举办的穗台乡村旅游交流活动,会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高规格,高层次是此次会议的一大亮点。

此次来穗参加会议的台湾专家的阵容非常强大,用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理事长、台湾暨南大学休憩旅游管理系主任郑建雄教授在答谢词中的话说,就是“台湾乡村旅游行业的精英团队”,其中包括台湾乡村旅游协会,中华户外休憩协会、台湾民宿协会,台湾农业推广学会等四个协会的负责人以及台湾暨南大学,辅仁大学,亚洲大学等七所台湾知名高校的乡村旅游系主任,教授等诸多专家学者,还有在台湾从事乡村旅游业多年且有成就的业者。

学经验 促发展探寻广州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增城地处广州近郊,近年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出小楼人家白湖荷色部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0月10日,2009年穗台乡村旅游研讨会暨广州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在增城隆重登场。广州各区、县级市旅游部门,各乡镇旅游工作负责人、旅游企业代表200余人与台湾专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交流。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长期从事农村管理,发展的一线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但如此全面,系统地与乡村旅游的专家面对面的交流,还是第一次。会议一开始台湾专家和业者们精彩的图片和介绍,马上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从最早农民利用自家房舍经营的“农家乐”,发展到今天各种独具特色的乡村旅馆,台湾的“民宿”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纯朴到遍地开花的历程。“云山水小筑”是位于台北县小城金瓜石的一家民宿。它的创办者吴乾正1995年从台北市回到家乡,将自己的家改造成为一所乡村旅馆。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集休闲、度假的著名民宿,台湾很多电视剧、电影都曾经在这里拍摄取景。2006年,吴乾正和友人成立民墅达人股份有限公司,创办民宿达人网,共同打造Ufun连锁品牌。

“分享家乡美景的人,在农村用心经营民宿,不只提供食宿,也分享一种生活态度”。研讨会上,提起自己经营民宿的经历,吴乾正有很多感触要和大家分享。创办云山水小筑不仅让他收获了事业的成功,还让他与现在的妻子邂逅,收获了幸福的家庭,树立了农村青年“回乡创业”的典范。

除了与业者面对面的交流,一些知名专家,教授的专业讲授也让大家很有收获。亚洲大学休憩管理系主任林铭昌教授从职能训练对乡村旅游业的重要性进行系统的讲授,呼吁乡村旅游主管部门要重视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服务的品质。

10月12日上午举办的穗台乡村旅游专题交流会也吸引了各区县旅游部门负责人的到来。交流会由广州市郑广台会长主持,台湾专家与广州乡村旅游的专家、业者就乡村旅游发展愿景,经营策略和特色等主题进行了专题交流,气氛十分活跃。

此次会议还收集了与会的两岸专家、业者乡村旅游论文22篇,汇编成册。论文集很快就被与会人员一抢而空。“对乡村旅游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一位区旅游局负责人如是说。台湾的专家来穗传经送宝,对基层从事乡村旅游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每个人都想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抓紧学习,希望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和帮助。

建平台 增交流密切穗台乡村旅游合作往来

“增城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这么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一边在推动,一边在探索,希望台湾专家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宝贵的经验”。增城市叶鸿副市长真诚地说。10月10日下午,会议组织台湾专家前往增城参观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环境。叶副市长亲自为台湾专家们讲解,希望能够听到台湾专家对增城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在广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另一个重点县级市从化,10月11日下午,从化市委朱虹霞副秘书长也陪同台湾专家参观了当地乡村旅游示范点田心村以及台资的农业龙头企业大丘园农庄,宣传广州乡村旅游的投资发展环境。

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与台商面对面的交流,台湾专家们对广州市政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做法有所了解,非常认可政府在行业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台湾乡村旅游发展这么多年,有经验,也有很多教训。我们希望既能够了解、学习广州乡村旅游工作的开展情况,但同时也带来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教训和体会,避免广州乡村旅游发展走弯路”。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理事长,台湾暨南大学休闲游憩系主任郑健雄教授说。与会的台湾专家、业者也用认真负责的态度,为广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出谋划策:“广州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且人文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丰富的潜力”;“应创造属于广州特色的空间与建筑”:“善用资源,发展多样化的体验活动与产品”。

对旅游发展的建议篇9

本届旅博会展馆共设展位320个,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空间概念分为台湾、港澳、国际、国内和福建几大展区,吸引了5万多名来自祖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旅游界的代表和嘉宾前来参会。

我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在旅博会现场,一个竹制的圆形土楼大模型,成为旅博会福建馆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场的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我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他表示,近年来福建省旅游业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目标,积极培育“海峡旅游”品牌,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旅游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旅游市场更加规范有序,全省旅游产业保持快速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数据显示,2008年1~6月,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136.1万人次,外汇收入约11.3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约4132.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约468.6亿元,旅游总收入约545.9亿元。旅游业已成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成为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了积极作用。

基于旅游业的优势与潜力,近年来我省采取四大举措积极发展旅游产业:一是实施项目带动,打造旅游精品;二是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壮大旅游产业规模;三是发挥独特优势,深化闽台港澳旅游交流合作;四是加强宣传推广,努力开拓客源市场。谈及我省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工作人员说:“我省要逐步形成‘一区、两带、四群、四中心’的旅游发展格局,即构建海峡西岸旅游区,打造东部蓝色生态旅游带和西部绿色生态旅游带,培育闽北、闽南、闽西四大旅游产业集群,推进福州、厦门、泉州、武夷山旅游中心城市建设。”

对台旅游成我省旅游业亮点

2005年开始,省政府与国家旅游局联合举办海峡旅游博览会,邀请台港澳旅游机构协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我省共签约项目113个,总投资2666亿元,其中利用外资22.6亿元。旅博会为两岸旅游业界搭建了合作互动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旅游的双向对接和交流合作。

据悉,对台旅游工作已成为我省旅游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为推动海西先行先试发挥了独特作用,旅游业合作成为闽港合作平台和闽澳四项合作举措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赴台旅游是我省旅游的一大特色。2004年、2005年、2007年先后启动福建旅游赴金、马、澎地区旅游。截止2008年6月,“金马澎游”共有2806个团组61429人次。2008年7月福建成为首批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13个省份和组织首发团赴台旅游的5个省份之一。

另一方面,我省积极鼓励港澳台企业到福建开发旅游资源,投资旅游配套设施,并吸引更多的港澳同胞来闽旅游;积极开拓台湾客源市场,组织福建旅游业者赴台宣传推介,组团参加台北旅展,邀请台湾旅游业者和媒体记者来闽考察踩线,与台湾民间组织联办妈祖、关帝、保生大帝等民俗文化旅游节,增强福建旅游产品对台湾游客的吸引力。

多管齐下创“海峡旅游”品牌

2005年,福建省旅游部门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目标,开创性地提出“海峡旅游”发展思路。而后,我省相关部门及有关产业发挥闽台特有的“五缘”优势,突出“海峡旅游”主题,加强资源整合,多管齐下培育“海峡旅游”品牌,开展了一系列闽台旅游双线对接与交流活动,积极推进构建海峡两岸旅游合作体系,促进福建旅游业发展。

2006年我省开通“海峡旅游”多语种网站,目前已推出中文、英语、日语、韩语、德育、法语六个语种版本,年访问量达到390万人次,其中还专门设立了闽台旅游网页,增加了“金门旅游”专题,成为全国唯一以“两岸四地”为共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网络平台。

除此之外,2002年经由福建省人事厅批准,由福建省旅游局及福建省旅游协会联合指导成立了福建海峡人才服务中心。2007年“中心”正式启动,秉承“以人为本,兴才强旅”的运营宗旨,开展以人事档案、旅游人才招聘、旅游专业培训、两岸旅游人才交流为主要运营项目,为发展“海峡旅游”提供人才交流的优质服务。

闽台缘博物馆的建造,也是围绕“海峡旅游”主题开展的。博物馆坐落于泉州,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成为与台湾同胞相互交流、促进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宣传福建、宣传海西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在培育海峡旅游品牌的过程中,福建逐渐形成了海峡旅游品牌的十大亮点:武夷仙境、碧波丹霞、白水洋奇观、妈祖朝觐、客家土楼、鼓浪琴岛、滨海火山、惠女风情、古田会址和昙石山文化。

第四届旅博会精彩纷呈

据悉,第四届海峡旅游博览会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要求,突出“海峡旅游”品牌,突出旅游交流互动,突出旅游招商引资,进一步搭建优势互补、资源互享、信息互通、市场互动的交流平台,彰显四大亮点。本届旅博会为期6天,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精品会展、旅游投资合作、海峡旅游圆桌会议暨海峡两岸旅游区域合作联盟(厦门)宣言签约仪式、海峡旅游“1+1”(旅行商对接)洽谈会、“海峡旅游杯”第四届高尔夫球友谊赛等活动。

海峡旅游“1+1”(旅行商对接)投洽会,是两岸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的全新尝试,会议以“携手、诚信、和谐、发展”为主题,邀请经营两岸旅游业务的100多家旅游企业、200名旅行商开展业务洽谈,签订组团协议。本届旅博会上,我省与港中旅、国旅、康辉、台湾雄狮等品牌旅游企业签定了旅游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海峡西岸旅游区建设,这也是两岸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的新突破。

对旅游发展的建议篇10

会议传达了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大连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辽宁省旅游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大连市旅游局与各区市县旅游局签订了《2010年大连市旅游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状》,印发了《2010年大连市旅游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大游发[2010]4号)和《关于在全市旅游行业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百日会战”专项行动的通知》(大游发[2010]5号)。

会议认为,2009年是全国“安全生产年”,适逢庆祝建国60周年、夏季达沃斯年会、防范甲型H1N1流感等,大事多,要求严,标准高,全市旅游安全生产工作面临较大压力。大连市旅游局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大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积极参与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加大旅游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治和安全检查力度,进一步夯实了旅游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建立了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杜绝了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旅游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和发展。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市旅游安全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一些旅游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认识不高、个别旅行社选择合作伙伴对安全资质审查不严、滨海旅游项目安全隐患比较突出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会议着重部署了2010年大连市旅游安全生产要抓好的五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旅游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安全综合决策机制。二是坚持不懈的抓好旅游安全生产的事故预防和隐患治理。三是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旅游安全生产各项规范要求。四是建立和完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五是继续开展旅游安全宣传教育和公共服务。同时,就开展大连市旅游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百日会战”专项行动,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