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基本知识十篇

时间:2024-01-03 17:51:36

绿茶基本知识

绿茶基本知识篇1

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如何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目标,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凝聚了我校全体师生的教育智慧。为进一步总结我校在实践中的收获,现将我们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问题的深化探索

针对学生对主食“国家课程的品种单一”,“副食缺乏”的课余文化迫切需要,如何在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做到更具体,更全面,面向全体学生,增加参与面是问题的关键。

在突破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经过深化探究逐步找出了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

二、找准支点不断深入

我校位于桃林镇,该镇有一万多亩的茶园,茶叶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一项特色产业。“诸城(桃林)绿茶”有中国“最北端茗茶”之誉,有五个系列10多个品种,许多品牌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有机食品和国家名牌。不少学生家庭种茶、制茶,茶叶与学生平时生活融为一体。本镇多年的茶叶种植管理、生产与开发,形成了丰厚特色的地域茶文化。针对这一有利资源,我校开发了以此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中国最北端茗 诸城(桃林)绿茶》,并以此为支点发展各种社团活动,使校本课程的发展不断深化。

三、创新活动形式

(1)研究课题为先导,社团活动重落实。我校申请的“中国最北端茶特色研究――以桃林绿茶为例”被潍坊市社会科学委员会规划为重点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学习研究茶文化知识,了解桃林茶叶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学习桃林茶叶的创业史、了解茶树德栽培、茶树的栽培、茶树的管理、茶叶的采制、学习茶叶初制、加工理论知识、泡茶技艺、学习茶叶的营销知识、科技兴茶等理论知识,积极组织茶文化知识竞赛,为社会实践和探究打下理论基础。

诸城四中茶学社下设了种植与管理小组(促进了家中有种植茶叶同学的学习交流和其他同学对此的热爱)、茶艺小组(培养茶艺表演和学生的礼仪基础)、茶与书法小组(让我校开始《用笔书法》课程多了一份特色)、茶诗词歌赋诵读小组(培养了学生普通话标准的应用)、茶与电子商务小组(为学生在销售和电子商务种下了种子)、茶与画小组(增强学生的绘画基础和师生的灵活性)、“无我茶会”(通过学生自带茶具、茶叶等在学校的文化广角忘我的交流),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发展了学生将来踏上社会的适应能力,让他们不再怕人,敢于和“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能吃苦耐劳精神。

(2)实践和探究为载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掌握茶的基础知识和和掌握制茶工艺理论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走出课堂,走进田间地头,进入生产第一线。校长和老师导学采茶实践,跟茶农学采茶技巧,跟制茶师傅学习制茶注意事项和制茶工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如运用空调机、除湿机改变原来靠天吃饭的不利因素,提高茶叶品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举行“科技致富、科技兴茶”专题采访。此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诸城市北端茗茶叶生产合作社,初步树立科技致富、化零散为整体,抱成团闯市场的意识,并实际接触一些致富的本领技能。①社会问卷调查,了解茶乡经济变化、茶叶信息动态、茶农心声,了解农村科技现状。设计一些社会调查课题让学生回乡调查,从而加深对茶叶生产的了解。②典型采访感受农村科技致富的魅力如对诸城茶业领军人――王景昌的采访,学生写成报告,通过“校园之声”展示探究的成果。通过采访、参观、调查研究学科知识得到了拓展,写作能力、交往能力、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③学科渗透和整合:语文课:诗词歌赋的朗诵于书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桃林茶的种植优势条件;生物科:讲述茶苗的培育、病虫害的防治;信息技术课:茶与电子商务,初步了解网络营销技巧;艺术科:让学生欣赏各种茶具的造型美、装饰美;学习茶艺表演,泡饮技艺等使学生全面了解桃林茶文化丰富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内容及实施所采取的措施

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筛选确定了该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逐步完善学校的茶文化活动室和校内课堂实践基地的建设,丰富茶文化研究的氛围和力度。

(1)师资课时与评价。由一名中层领导包靠,设一名专职教师和多名兼职学科教师组成,活动课时计入总课时,每周至少一节,日常社团社的各兴趣小组每周至少活动一次,利用周六周日到茶园、茶基地跟茶农和制茶师傅交流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月根据找学生座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考评每位参与教师,并及时收集师生更好的建议。不管师生,只要有突出成绩就给予通报表扬和物质奖励,并计入年终考核量化。

(2)茶文化育新人,加强对德育的渗透。本着“尚德、添能、立人”的原则,以茶文化育新人。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和活动的开展,师生不仅懂茶、识茶,还充分挖掘茶的内涵,将茶文化教育从课程深入到德育工作中去,通过以茶养德,陶冶性情。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热情好客、团结合作等良好品质的培养。

(3)构建校内外茶园实践基地,开发资源。诸城绿茶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我校领导先后同怡明茶、颖青茶、德邻茶等多家单位协调,正在建设“茶园实践基地”和“茶文化”展厅,为深入开展以“茶”为载体的实践活动注入新的生机。

(4)家校联姻。学校即课堂,家庭即学校,基地即课堂。使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校内课堂,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成为学生广泛学习的新内容。我校毗邻北端绿茶的发源地,学校周围就是茶园茶铺,学校里的学生有很多家里有茶园茶铺,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学生参与家庭种植,到家长茶铺进行冲泡、品赏等活动,将学习活动引入家庭引入基地。深入生产第一线与茶乡制茶能手一起制茶,一起探讨,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制茶,提高茶叶品质。同时聘请家长中的种茶能手进入课堂给我们讲解种茶、茶苗的繁育、幼苗管理、采摘、病虫害防治、越冬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绿茶基本知识篇2

[关键词]福建;茶叶出口;绿色壁垒

[中图分类号]F7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0-02

茶作为一种天然的健康饮品,越来越受到各国消费者的青睐。但面对欧美、日本等传统市场绿色贸易壁垒的提高,福建省茶叶出口阻力加大。克服困难,跨越壁垒,迎接挑战,对于福建省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福建茶叶出口的现状

福建省是茶叶生产大省,茶产业已经成为福建省农业的支柱性产业,茶业经济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福建省农村经济发展。茶叶作为福建省重要的传统出口农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福建省主要出口乌龙茶、花茶,其次是绿茶、红茶和白茶,还有少量保健茶。其中乌龙茶作为福建特种茶的龙头品种,约占全国乌龙茶产量的85%左右。福建省茶叶出口在我国茶叶总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主要出口日本、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65%出口到日本。2013年上半年,福建口岸出口茶叶6139.3吨,货值4177.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14.2%,出口量与出口货值实现齐涨。其中输日茶叶3258.1吨,货值1358.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和19.6%,成为带动福建省茶叶出口的“主力军”。另外,乌龙茶和花茶的出口形势也较为喜人。1—6月,福建出口乌龙茶4439.4吨,占全国乌龙茶出口量的52.47%,比2012年同期增长1.21个百分点;出口花茶942.5吨,占全国花茶出口量的33.90%,比2012年同期增长8.21个百分点 。

二、福建茶叶产业存在问题

(一)与国际标准不接轨

福建茶叶种植分散,以农户为主体,大型茶叶生产企业较少,茶叶开发投入不足,没有形成规模经营。许多中小企业的标准意识、卫生安全意识薄弱,生产技术落后,茶叶生产技术标准不一。茶叶生产技术含量低,致使茶叶品质较低,福建茶叶农药残留、非茶异物等问题屡见不鲜,从而影响福建茶叶的出口。目前,福建茶叶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有一定的成果,但仍不完善2。一些标准对茶叶内销部分十分宽松,主要针对一些大型茶叶生产企业,中小茶商、茶农基本上不受限制,有关部门也没有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而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科技水平较高的优势,制定了十分严格的强制性绿色技术标准,致使我国茶叶难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二)市场拓展力不足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茶叶进口商纷纷控制采购量和库存量,国际市场需求减少,特别是输欧的传统小包装茶叶和高档特种茶叶出口量大幅下降。近两年福建主要出口茶叶品种乌龙茶从低档为主向高档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如对香港、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出口价格创新高。但是福建茶叶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对日本、欧盟等市场的依赖比较大,开拓其他市场力度不足,一旦这些市场进口下降,就容易引发企业的风险。从国内看,福建省的内销产品以铁观音为主,产品比较单一,对其它茶类的市场开发力度还不够,如出口受阻,也容易给企业带来风险。

(三)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当今商品日益趋于同质化,品牌已成为国家乃至产业领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并且福建正处于两岸和平发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键时期,打造福建特色品牌至关重要。目前,福建茶叶的品牌建设初见成效,以“福建乌龙茶”品牌为例,就包括“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等子品牌,而大部分茶叶企业规模小、投入少,以出口原料茶为主,茶叶经营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创造的经济效益较低,利润少,缺乏国际竞争力。事实证明品牌是竞争致胜的法宝,福建茶叶的品牌建设对福建茶叶的出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福建茶叶的品牌建设刻不容缓。

(四)频繁遭遇贸易壁垒

近年来,面对欧盟、日本等国家针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设置的“绿色壁垒”(Green Trade Barrier,GTE),其中,茶叶检验项目名目繁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越来越苛刻。福建茶叶生产企业的规模大都较小,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茶叶品质参差不齐,统一的标准难以实施。各国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的要求各不相同,自2000年欧盟实施新的农残限量标准以来,不断出台新的茶叶农残标准,调高茶叶检测标准,并采用干茶法进行检测,特别是欧盟2010的459号公报,对茶叶中农药残留标准又有3个最新改变3。2012年以来,日本就对我国输日茶叶实施了4项贸易技术壁垒措施,包括将茶叶的三唑磷限量标准值加严到0.01毫克/公斤等,极大增加了出口茶叶农药被检出的机率。福建茶叶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重重阻力,不仅是对色、香、味等内质和异味杂物的限制,而且在卫生质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绿色壁垒成为出口的最大绊脚石,越来越高的门槛使得福建茶叶出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三、促进福建茶叶出口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福建茶叶质量

欧盟历来对进口茶叶质量要求严格,特别是对于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一直在提高。福建茶叶要在质量标准上取得国际市场和消费者认可,就要求福建茶叶标准应与国际标准接轨。 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政府、企业和茶叶协会等中介机构要协同合作,共同发挥效力。

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要加快建立有机茶和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病虫害植保网络,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技术,从茶叶采摘、加工、包装和储运等环节按照无公害操作规程,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抓好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有效控制茶叶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微生物的含量,提高茶农的安全用药、科学用肥的意识,从而提高茶叶品质和附加值,增强福建茶叶的国际竞争力。

2.加快与国际标准对接。进一步强化行业和生产者的自律意识,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提高茶叶的质量安全水平,实现生产与国际市场对接。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的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规定,使用符合最终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农药品种,树立绿色种植理念。

3.加强质量监管。应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茶叶农残的检测监控,帮助企业提升自检自控能力,提高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出口茶叶质量安全,使茶叶质量和安全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提高行业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

(二)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目前。福建省茶叶出口市场结构不尽合理,大部分集中在欧美、日本等少数国家地区,造成主要进口国贸易壁垒增多,摩擦加剧。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应积极调整茶叶出口的市场结构,减轻对茶叶主要进口市场的依赖,面对传统市场,在保持出口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力。同时,要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实施茶叶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产品创新,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如发展潜力较大的乌龙茶、绿茶,兼顾花茶、红茶等;发展不同口味和功能型产品,如果味茶、降压茶等;积极发展有机茶等绿色产品。

(三)打造茶叶知名品牌

品牌代表了茶叶产品的特性和企业的文化内涵,打造品牌是提高茶叶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福建省茶企业品牌意识正逐步提升。但是,迄今为止,福建茶叶出口仍以散装茶为主,自主品牌很少。在福建省工商部门注册的商标不少,但是大部分茶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品牌较弱,在知识产权建设与保护方面投入不足,具有影响力的全国品牌更少。要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加快福建名优茶品牌建设,提升福建茶叶出口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名茶的基础上整合品牌,维护和发展品牌,增加消费者的认可度,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福建茶叶企业还要抓住全球茶叶消费转变时机,加强国际间的沟通与交流,发挥名优茶效应好、效益高的优势,加大中国茶文化推广,使福建率先走出中国茶叶出口的困境。品牌塑造是以高质量为前提的,茶叶营销者只有提高茶叶品质,以诚信为本,以顾客为中心,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扩大企业规模

生产和经营分散、企业规模较小,已经制约了福建省茶叶产业的良性发展。为此,福建省各中小茶叶出口企业应开展生产经营合作或兼并重组,做大企业,抱团出海,共同抵御风险。对农户种植的茶园,可由散户种植逐步转变成半紧密型的生产基地。扩大茶产业规模,要实现产业化经营,就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带动基地生产的产业化路子。要对茶叶的生产、加工、包装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全面管理。努力按进口国的质量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加工,真正形成整个茶叶产业链条的无公害、规范化运作4。

(五)加强茶农的质量意识

政府要加大宣传的力度,通过信息网络等方式,及时为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和应对建议。茶叶生产和出口企业在政府或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下,带动农户实现有机茶和无公害茶生产,茶叶企业应了解茶叶绿色食品的绿色标准,促使其降低农残,生产安全、无公害的绿色茶叶产品,实现绿色包装。鼓励茶企参与与环境有关的绿色认证,特别是要积极争取通过ISO14000 国际标准认证。要深入研究国际贸易规则,充分利用WTO 规则中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的协议及争端解决机制等,运用世贸规则维护我国茶叶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争取为我国茶叶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5以有效跨越GTB壁垒。

[参考文献]

[1]福建茶业门户网.2013-07-05.

[2] 庄鸿恩, 黄光钦.福建茶叶企业突破绿色壁垒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

[3] 齐晗.绿色壁垒下的中国茶叶贸易[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88-89.

绿茶基本知识篇3

关键词:灵山县茶叶;产业化;品牌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0-0011-02

灵山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据载,灵山县从元朝开始种植茶叶,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49年前,全县茶叶生产规模小,产量少;20世纪60年代后,全县掀起种茶高潮;20世纪80年代,全县茶叶生产处于低潮;20世纪90年代恢复生产。近年来,灵山将茶叶产业作为农民经济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将茶叶产业列入“十二五”规划,作为特色农业提升工程来抓,全县茶叶得到了迅猛发展。

1 灵山县茶叶产业的基本情况

灵山茶树主要品种以福云六号为主,占茶园面积的68%;灵山中叶种、云南大叶种占25%;龙井长叶、平阳特早、乌牛早、金萱、福安大白、福鼎大毫、桂绿1号、白芽奇兰、福云595、金观音、铁观音、金牡丹、早春毫、春波绿等占7%。2015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4 373hm2,其中无公害茶叶面积,占全县茶园面积的84.9%;干茶产量8 131t,产值3.3亿元。据统计,从2005年到2009年,灵山县茶叶产量连续名列广西第一位。茶叶产业已成为灵山县10大特色优势产业。2010至2015年连续6年获“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2013年被评为“全国10大生态产茶县”;2014年,被评为“中国茶业10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并被中国茶叶学会命名为“中国名茶之乡”。

灵山茶叶加工的品种有绿茶(银螺、毛峰、松针、龙井茶等)、红茶(工夫红茶)、黑茶(六堡茶)、乌龙茶,以绿茶为主。以形秀、色美、汤亮、味醇、香高、耐泡等特色赢得消费者的赞誉。

目前,灵山有茶叶加工企业120多家,全县注册的茶叶商标15个,10个茶叶企业已通过QS认证,7个茶叶企业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茶叶生产重点企业主要有:广西正久茶业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白蕾”牌绿茶及红茶系列产品,拥有国内先进的“名优茶清洁化加工连续生产线”,年加工茶青180t,年产干茶40t,是钦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白蕾”商标于2010年获广西著名商标;灵山县桂灵茶业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桂灵”牌绿茶、红茶,年加工茶青150t,年产干茶33t,是钦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灵山县石瓯山茶场,主要产品有“石瓯山”牌绿茶、黑茶(六堡茶),年加工茶青400t,年产干茶88t,是桂林茶叶科学研究科研基地、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原料基地和是广西最大的六堡茶生产原料基地之一。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化水平低 茶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加入WTO后,为茶叶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是,由于灵山县茶园管理分散,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之间紧密度不够,辐射带动能力较弱,茶叶加工仍然以小作坊为主,导致灵山茶叶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目前,灵山尚无能够担当“航母旗舰”的茶叶龙头企业,茶企各自为政,在价格上的无序竞争仍然存在。而且,灵山80%以上的茶企生产销售人员以农民为主,管理粗放,产品技术含量低,从而导致茶企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

2.2 茶叶品牌知名度不高 近年来,灵山通过举办“春茶节”,茶叶知名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灵山茶叶要走出区外,走向全国还远远不够。究其原因,公共品牌缺乏是主要因素之一。在灵山,茶叶品牌百花齐放,但缺乏“灵魂品牌”,没有形成“抱团推进”的格局,导致灵山茶叶知名度不高,缺乏强有力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近年来,灵山茶叶荣获部级、自治区级奖励不少,但荣获广西“著名商标”的只有正久茶业公司的“白蕾”牌商标。在销售方面,95%以上的茶叶销售以散茶为主,包装茶不到5%,灵山茶叶虽然天生丽质,但仍然“养在深闺人未识”,没有形成更好的经济效益。

2.3 没有茶叶交易市场,营销环节薄弱 虽然我县近几年茶叶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大多数茶叶产品属于初加工阶段,主要销售到横县茶叶交易市场,再经由其他茶区的茶企包装出售,优质茶叶为他人作嫁衣裳。在广西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南宁10+1茶叶交易市场,灵山茶叶芳踪难觅,更徨论全国或者其他省区茶叶市场。包装茶销售则基本以本地销售为主,也就是所谓的“单位茶”、“礼品茶”。中央8项规定出台以后,包装茶生产也受到一定影响,目前各茶企的包装茶产量均减产5成以上。

2.4 名优茶品种推广力度不够大 优质的茶叶原料是制作优质茶产品的基础。目前,灵山的茶树主要品种为福云六号,占茶园面积68%;灵山中叶种、云南大叶种占25%;龙井长叶、乌牛早、台湾金萱、桂绿1号、白芽奇兰、金观音、铁观音、金牡丹、早春毫、春波绿等占7%。相比而言,乌牛早、台湾金萱、春波绿、金观音等名优品种所占比例偏少,仅为7%,且大多数还没有成园投产。目前,台湾金萱、乌牛早有少量投产,其他尚处于试产阶段。与此同时,名优茶树比例偏少也制约了优质茶叶产品的发展。

3 加快茶叶产业化、品牌化步伐的主要措施

3.1 打造灵山茶叶品牌 增强“抱团推进”意识,借鉴灵山县人工驯养蛇协会的成功经验,成立灵山县茶叶协会等茶叶社团,策划申报灵山茶叶地理标志,统一灵山茶叶品牌;鼓励茶叶企业申报广西“著名商标”和广西“名牌产品”,提高灵山茶叶知名度;以“三个统一”整合资源(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销售),打造灵山茶叶公共品牌,提升灵山茶叶产品附加值。

3.2 提高茶叶产业科技含量 改变茶农种植观念,推进无公害茶叶、有机茶叶生产发展。建立“政府支持、项目引进、院企联盟”的技术合作机制,积极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引导灵山茶企与杭州茶科院、桂林茶科所、华南农业大学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茶叶制作工艺协同创新,研发茶叶新产品和荔枝茶、仙草茶、水牛奶茶等茶叶新饮品,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投资主体、实施主体、决策主体,让灵山茶叶、茶叶饮品进入寻常百姓家,扩大灵山茶叶的市场份额,实现我县从产茶大县到产茶强县的蜕变。

绿茶基本知识篇4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园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特色主题活动。高淳的慢城气候温和,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是有名的绿茶产区。“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提出的“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的文化……在观看和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我们开展了大班社会活动“慢城茶”。

活动目标

1.了解慢城绿茶,初步体验绿茶的品茶礼仪。

2.知道泡功夫茶的基本步骤,尝试用“三龙护鼎”的品茗手法品茶。

3.初步感受、体验中国的茶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茶叶”调查问卷,了解有关茶叶的知识。

2.物质准备:茶叶、茶壶、茶具、品茗杯,关于慢城茶的多媒体课件,音乐《高山流水》。

活动过程

一、了解慢城绿茶

1.说说慢城特产,引出“慢城茶”。

2.观察慢城茶叶,看看、闻闻、摸摸、说说。

小结:慢城绿茶形状短短的、细细的、尖尖的,像银针一样。叶片卷曲,墨绿色。摸一摸,感觉干干的,闻起来香香的。

3.出示茶园图片,了解慢城绿茶的生长环境。

师:茶树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慢城气候温和,十分适宜茶树生长,一亩一亩的梯田上种了大片大片的茶树,景色可美啦!欢迎小朋友来做客。

(分析: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慢城满园的茶叶葱翠碧绿,教师充分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出活动内容“慢城茶”)

二、欣赏茶艺表演,了解泡功夫茶的基本步骤

1.请幼儿说说怎么泡茶。

2.幼儿欣赏茶艺师表演。

3.讨论泡茶的基本步骤(温杯――拨茶入壶――洗茶――冲泡),鼓励幼儿请教茶艺师。

师:茶艺师往壶里倒入开水,然后把壶拿在手上干什么呢?为什么这样做?用什么把茶叶拨入壶里?第一道茶有没有倒入杯中给客人喝?最后一步是在做什么?茶艺师冲泡的时候水壶拎到哪儿?为什么要把水壶拎得高高的?

4.教师一边出示相应图片一边总结:要泡好一壶功夫茶,首先要温杯,接着把茶叶拨入壶里,倒上水洗茶,最后冲泡。冲泡时把壶拎得高高的,用高冲的方法来冲泡。

(分析:教师提出“怎么泡茶”的问题,让幼儿先结合生活经验发表意见,随即请出茶艺师现场表演。孩子们通过现场观赏以及与茶艺师互动,对如何泡功夫茶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观茶、闻茶、品茶,感受茶文化

1.欣赏茶艺师如何品茶,初步了解品茶礼仪。

2.师幼一起品茶,体验绿茶的品茶礼仪。

(1)奉茶:双手端杯送给客人。

(2)品茶:观茶、闻茶、品茶――看汤色,轻轻吸气闻香,尝试“三龙护鼎”品茗手法品茶。

3.说说慢城绿茶的味道。

4.讨论:除了绿茶,还有哪些茶叶?

(分析:品茶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结合幼儿园开展的“八礼四仪”教育,此环节通过品茶学习礼仪)

四、幼儿尝试泡茶,奉茶给客人老师品尝

1.小组操作:尝试合作泡茶。

2.奉茶给客人老师,把“三龙护鼎”品茗手法教给客人老师。

(分析:除了“开水冲泡”这个步骤由教师操作,其他如“温杯、拔茶入壶、洗茶、倒茶”等程序全由孩子们分工完成。最后,在与客人老师的互动中,活动难点“三龙护鼎”的品茗手法得到巩固)

活动感悟

1.活动氛围轻松愉悦。活动中,师幼围坐在一起认识茶叶、欣赏茶艺、品味茶香、泡茶奉茶,形成了热烈、温暖、愉悦、平等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

绿茶基本知识篇5

在谈及品牌建设时,业界经常会将中国茶与英国立顿做比较,一个英国立顿的年销售收入是整个中国茶彦业年产值的70%。以此论证,中国茶产业缺乏薅有力的品牌。事实上,此两者之间不具可比性。茶产业是一个复杂且特殊的行业,从栽培到种植,再到初加工、精加工、物流、零售、深加工工企业,整体产业链中包含多种经济形态。立顿是食品加工业,并不归属于农业或种植业,所以在进行品牌价值比较时,我们不可以将此两者具有不同行业属性的事物进行比较。

从目前的行业状况而言,中国蔡产业的品牌建设主要指务地的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不包含物流、零售、深加工等内容及企业。本文以浙江绿茶作为解剖案例,从产业现状、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茶产业品牌的发展。

公共品牌现状

目前,在中国的茶产业界存在着两种品牌现状。一为企业自主品牌,二为以政府为推手的公共品牌。人们对于茶品牌的认识也从企业品牌上升到了公共品牌,从经济个体上升到了政府行为。政府通过公共品牌,进行产业整合和扶持,公共品牌也由此表现出了与企业品牌不同的行业整合性的特点。这对于中国的茶产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但公共品牌毕竟不能替代企业品牌。浙江省开展绿茶公共品牌建设的时间也较早,通过近15年的培育,也锻造了诸如“大佛龙井”、 “开化龙顶”、“安吉白茶”等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的品牌。

产业规模

浙江作为中国绿茶生产、加工和出口大省,2007年共有产茶县(市、区)72个,绿茶生产面积16.9万平方米,产量16.0万吨,产值56亿元,平均每吨产量的产值为3.5万元,绿茶产业已经列入浙江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07年我省茶叶加工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为4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企业实现增加值约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实现利润1.83亿元,增长20.9%;上交税金1.13亿元,增长30%。可以说,浙江绿茶的产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良好的市场基础为品牌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品牌影响

浙江绿茶的品牌影响由来已久,早在1200年前,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已称浙江长兴的紫笋茶为“茶中极品”。伯15年,景宁的惠明茶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影响巨大。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新昌政府将“品牌战略”定为茶产业运作思路,品牌战略开始在茶产业中萌芽。从2000年开始,西湖龙井组建了协会,开始管理品牌溯源和保护。如今,从西湖龙井到“天坛”牌特级珠茶、“狮峰”牌极品龙井、“骆驼”牌特级珍眉和特级珠茶、“皇帝牌”珠茶等,浙江绿茶的品牌无论在外销还是内销市场上,都享有盛誉。

运作模式

a、“协会+企业十农户”的行政组织模式,“政府文化公关+茶商个体销售”的市场推广方式,是当前区域性公共品牌的主要思路。通过协会这个组织机构,进行品牌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借助政府资源进行基地建设、标准化管理、文化公关、品牌推广工作。

b、即使是一些文化资源不甚丰富的县市,如松阳,也会努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将文化包装作为主要的品牌资产。

C、在品牌推广上,较少媒体投入,重点以公关活动为主。其中,公关活动除参加各类茶博览展会外,更注重事件和名人效应。开化龙顶更是变被动参展为主动推广,将目标终端市场细分精准。

d、市场终端集中在一线主要城市。浙江地处华中,上海成为浙江绿茶的首要市场终端。各大品牌在上海市场的竞争较为激烈。

e、注重品牌延伸。大佛龙并在原有基础上,开发禅茶;龙谷丽人开发了“龙谷丽人”系列产品――龙谷丽人、龙谷梦柳、龙谷玉茗(白茶)、龙谷香茶等。2007年的茶叶单价已从2000年的均价20.5元/公斤,提高到39元/公斤,平均每公斤提高18.5元,产生了实际的品牌商业价值。

公共品牌存在的问题

品牌战略的实施已经对浙江绿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浙江绿茶也存在一定问题:名茶多,名牌少;政府培育的公共品牌多,企业自主创新的品牌少;出口贴牌多,自主品牌少。

4种品牌概翁昆杂,“牌多名少”现象依然严重

这4种品牌形态分别指公共品牌、商业品牌、企业品牌和商品品牌。茶产业属农业,茶品牌与一般的工业品牌不同。现今各地政府扶植建立起来的绝大多数品牌属区域性公共品牌。而企业建立经营为主的品牌有企业品牌和商品品牌。为了权衡公共与企业的关系,形成“母子品牌”战略,结果形成“牌多名少”的现象。浙江稍具知名度的茶叶品牌就已达200余个,品牌形态散、乱、杂的现象依然严重。

把注册商标当品牌

事实上,注册商标是法律概念,而品牌则是市场榔念,它体现的是产品或服务与销售者所形成的市场关系。只有当产品获得市场认可,占据高份额的市场率时,品牌才能称之为品牌。但绿茶行业的品牌思维还停留在注册商标上。结果导致商标注册得多,产业规模无法形成,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品牌资产。

将品牌保护简单理解为统一包装

对于茶品牌的文化功能的浅薄理解,仅将其编制印刷在包装中,无法通过公关、活动、文化事项的演练等诸多文化呈现的手段,导致绿茶产业上升不到品牌高度,仅停留在低端的成本价格竞争。品牌的溢价能力无法体现。

缺少品牌保护体系

茶产品的文化附加值高,这也使得市场上出现品牌的假冒现象较多。知名品牌的保护缺失问题,非常严重。同一种名茶,因为没有合理的保护机制,价格体系非常混乱,直接影响品牌声誉。

各县市独立运作,品牌实力不均

龙井茶实施《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管理办法》后,根据管理办法,龙井茶原产地域被划分为西湖产区、钱塘产区、越州产区3个产区(18个县市区)。但因为各县市独立管理,虽然都为龙井,但各地出产的龙井茶产量产值比依旧有较大的不同。不仅如此,每个地区所生产的茶品牌运作的模式、思路都各有特点,市场影响各一。

产业运作尚停留在农耕经济时代

虽然各县市都采用了公共品牌,用“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十农户”的模式来运作区域品牌,但整体行业运作仍未达到“产业化”所需的标准。小、散、杂的私营状态,导致无法达到产业集聚,难以形成统一的销售和营运策略。上升不到品牌高度。在整体产业链的打造中缺乏有效的控制力,没有一个强大的企业品牌能够围绕茶产业涉及的方方面面,包括茶叶种植、茶叶贸易、茶馆经济、茶文化旅游、茶饮料生产、茶的附属增值商品等。产业的竞争集中在产业链环节中农耕特点明显的利润率低

的茶叶种植部分,而上升不到以文化包装为主要特点的利润率高的品牌运营阶段。

对策:实施茶产业品牌战略

1 从重视品牌建设环节,向重视品牌运营阶段转移

一般而言,品牌战略有3个基本环节:品牌建设、品牌推广、品牌保护。其中,品牌建设为前端,主要体现为产品的创新、设计和生产环节。作为茶产业的品牌建设,在这一环节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控制产品质量安全。第二环节,品牌推广。在这一环节中,起主导作用的除了政府之外。还有企业的市场参与。各类媒体宣传手段、公共事件的策划和运用,是此环节的重点工作。当品牌推广渐入佳境后。品牌保护就显得重要了。尤其是对于茶产业,当一个品牌创建成功后,想要搭顺风车的无牌产品就会以次充好,扰乱市场。因此,此一环节重在市场监管,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品牌监督政策和违法惩罚措施。

2 从注重形象包装,向注重品牌资产转移

要创建并保持一个成功的品牌,不仅需要独具特色的外在形象标签,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品牌资产(Brand Equity),即品牌忠诚度、品牌知名度、品质认知、品牌联想和专有资产5个部分。首先要通过严抓质量和售后服务。提高忠诚度和满意度。茶产品是特殊的农产品,它带有强烈的文化属性和商品属性两种特性。因此,一方面,需要通过严抓质量保持品牌质量的统一性,另一方面要通过文化包装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其次是加强产品创新,做好品牌差异化识别系统的建设。不同茶品牌的核心特色需明显突出,设定标准,易于市场认知,强化品牌认知力和领导力。从目前的市场表现分析,各类茶品牌的外在特征并不明显,包装及设计不够抢眼和突出。这一点,可以借鉴四川竹叶青的分品牌设计战略,结合产品特性和地域文化,提升品牌的受欢迎度。同时,不断创新产品,使品牌始终具备行业领导地位。

3 从注重公共品牌的推广,向扶持龙头企业品牌转移

公共品牌是在企业品牌尚不发达的阶段,以政府力量为主导的品牌初级阶段。严格意义上说,市场的竞争主体依旧是企业品牌。因此,中国茶产业要做大规模,要在全球市场上立足,还需要全力发展企业品牌,要扶持龙头企业。需要区分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的不同职能和运作路线,“母子品牌”的模式需要明确公共品牌以品牌推广为主,重点在于品牌知名度的创建;而企业品牌则重在市场占有,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绿茶基本知识篇6

关键词:茶叶贸易;绿色贸易壁垒;法律策略

我国是一个茶叶生产及出口大国,茶叶生产及出口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经济发展及减轻国内积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在全球茶叶贸易活动中,我国茶叶出口总量居于领先地位,但是因严重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使得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发展受到极大阻碍[1]。为有效保障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健康稳定发展,对绿色贸易壁垒及相应的法律策略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及特点

1.1概念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就是在国际性贸易活动中,各国家基于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等名义,制定的一系列严苛的环境要求对产品进口予以限制。通常依照形式将绿色贸易壁垒分为绿色标准、绿色包装、绿色关税、绿色环境标准等。因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环保意识逐步增强,以致于绿色贸易壁垒出现。在国际社会中,制定诸多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有些属于绿色保护措施,有的则会形成绿色贸易壁垒。如果国家所制定出的法律法规的目的是保护人身健康和生态和谐则属于绿色保护性措施;如以环境措施构建门槛,限制乃至禁止国外产品进入,保护自身贸易就是一种绿色贸易壁垒。

1.2特点

和一般贸易壁垒相比,绿色贸易壁垒有其自身特点,具体表现在:

(1)内容广泛性,绿色贸易壁垒主要包括包装、产品品质及标准、法律政策等方面。从产品层面看,主要包括初级产品、工业半制成品及成品等产品。因绿色贸易壁垒有着较为广泛技术及适用范围,所以其复杂度明显大于许可证、配额等非关税贸易壁垒。另外,绿色贸易壁垒很容易导致连锁性反应,往往会从一国影响到多国[2]。

(2)形式合法及名义合理,在WTO环境相关条例中明确规定,任何一个国家均可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公正、合理,同时不会限制国际贸易的环保措施,这就使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具有合法性。但在实际贸易活动中,部分国家已环保为借口对本国内的产品及市场进行保护,在某种情况下绿色保护和绿色贸易壁垒在动机上存在一定的交叉性,难以辨认。

(3)不公正及歧视性,有些进口国家往往不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利益,对于不同国家产品实施相同市场准入机制。因这类规定复杂而又多变化,且往往具有双重标准,导致国外产品难以达到规定要求。一旦出口产品未达到对方标准要求,该类技术性标准就可能阻碍产品的出口,进而构成贸易壁垒。通常贸易双方基于绿色标准的差异就是绿色贸易壁垒之实质。而此种差异在提升本国产品质量同时,也损害参与贸易活动另外一方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贸易发展。

2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茶叶贸易带来的影响

2.1积极影响

为了协助我国茶叶行业有效应对欧美等国家设立的绿色贸易壁垒,同时为有提升出口茶叶的品质及绿色性,我国农产品管理部门不断加大出口茶叶质量相关的培训与指导。深入田间、地头,就茶叶出口质量标准要求、种植规范及质量监管体系等专业知识对茶叶种植、生产及企业管理者进行系统讲解,大大提升了茶叶生产者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有效保证了茶叶质量安全。在政府、茶叶出口协会及企业一同努力下,我国茶叶的整体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促进了高端茶叶出口贸易发展,茶叶出口市场也日益多元化。

2.2消极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虽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茶叶质量提高,茶叶出口得到发展,但是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茶叶贸易带来消极影响更为明显,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茶叶出口量减少。在欧盟实施农产品、食品农药残留标准以来,及茶叶进口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茶叶质量及绿色安全性要求日益提高,这直接导致我国茶叶出口量大幅降低。

(2)增加出口成本。茶叶的生产、包装、销售等环境均纳入到绿色贸易壁垒中。欧美等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明确要求在茶叶生产、加工、包装、储存及销售等环节中要充分体现环境科学性,进而构建无污染、无公害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机制[3]。这就使得我国茶叶出口企业为达到进口国所提出的严苛环境要求,只有不断加大投入,强化质量检验、认证等环保相关工作,有效调整产品包装出口标签。而这些举措的实施,使得企业成本大幅增加,而内在环境成本也相应提升,进而造成茶叶出口总成本增加。

(3)减少市场占有份额。当前,我国是茶叶种植品种最为齐全的一个国家,具有丰富、多样化茶叶资源。据统计,2012年我国茶叶国际市场占有份额降至20%以下。伴随茶叶出口配额许可管理取消及茶叶经营权的逐步开放,更多茶叶企业进行出口贸易,但是茶叶出口市场仍处于无序状态中,不利于茶叶出口的有序发展[4]。

3应对茶叶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策略

为有效应对茶叶进口国家设置的茶叶绿色贸易壁垒,促进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稳定发展,应制定科学有效的法律策略,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制定并完善茶叶质量标准

政府管理部门和茶叶社团等应在全面分析茶叶相关国际标准基础之上,完善制定能够和国际接轨的茶叶质量标准体系,进而为我国茶叶生产、出口贸易给予重要的法律支持。另外,要特别重视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应根据国际食品安全法典(CAC)相关规定及标准严格管控。为使茶叶种植户和茶叶生产出口企业生产出无公害、安全且满足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绿色优质茶叶,就需要制定出高质量技术标准,以提升整个茶叶产业的档次及品质。在制定标准过程中,需要茶叶生产企业、出口企业、科研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一同参与。

3.2建立健全茶叶监管及认证机制

在整个茶叶生产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茶叶质量的检测,有效落实从种植、加工到消费饮用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和控制,同时还应在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中,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及规范要求。茶叶生产企业、茶叶流通管理部门及茶叶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各司其职,强化合作,发挥自身的功能效用,有效服务于茶叶种植农户及茶叶生产、出口贸易企业。同时,为实现茶叶出口的顺利通畅,政府部门应不断强化绿色环境相关的认证工作。另外,为强化出口茶叶质检力度,质检部门应做好这几项工作:一是不断加大投入,配置先进的质检设备及仪器;二是重视并强化茶叶种植、生产等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并组织茶叶商会、政府农业、质检及商务等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对茶叶质检人员开展技术理论和技能培训,以强化茶叶质检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建立统一化管理机构,对茶叶生产及销售等行业实施全面性、专业性管理,认真履行茶叶质检及监督等职能。

3.3完善茶叶绿色包装制度

随着全球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为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降低对环境生态有破坏的废弃物产出率,使废弃物逐步资源化、无害化,以强化我国茶叶等农产品出口能力,这就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茶叶绿色包装制度。在茶叶出口贸易中,绿色包装制度的落实有助于减小进口产品带来的环境影响力,进而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实际上,绿色包装制度是合法的、非关税壁垒措施,能够有效保障我国茶叶产品出口。现阶段,我国虽制定诸多标签和产品包装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未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所以,要积极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方法及成果经验,为出口茶叶设置特有的绿色标签,同时在积极推广基础上,使绿色包装和标签获得世界上更多国家的认可。这些措施不但可保障我国茶叶良好出口,还有助于我国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

3.4充分应用好WTO相关原则

作为WTO重要的成员国,应充分应用好WTO相关规则,通过WTO/TBT-SPS通报机制对各WTO成员实施的合格审核程序、技术标准及有关法规等壁垒措施进行及时性评议,同时还应提出有关建议。另外,在WTO有关协议中,为发展中国家给予了某些特殊优惠、贸易争端协调解决机制等,可充分应用这些机制,对违反WTO相关规定的绿色壁垒进行申诉。为我国茶叶出口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并积极强化政府部门的对茶叶出口企业引导,以有效维护茶叶种植农户和茶叶出口企业的正当权益。

3.5实行回避式跨越

当前,大多数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根本目的就是限制国外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维护本国相同产业利益,往往会对国外企业产品生产环境及质量安全,对国内企业则相对宽松。基于此,国内企业可充分利用好本土茶叶资源丰富优势,吸引国外企业合作经营,并结合相关税收政策制定法律制度,实现企业本土化生产经营,进而跨越进口国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另外,国内茶叶种植、生产及出口贸易企业应学习和借鉴优秀出口企业的经验,和进口国开展合资经营,通过其先进技术、质量标准及营销渠道,有效回避绿色贸易壁垒,实现茶叶的顺利出口,促进企业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发展。

4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茶叶市场逐步扩大,不仅为我国茶叶贸易发展提供良好机遇,还面临新的贸易壁垒。为拓展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应在认清自身不足基础上,完善茶叶质量管理、出口贸易等制度,确保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妮.茶叶贸易中绿色壁垒及法律对策研究[J].农业考古.2014,23(6):144-146

[2]朱茂利.浅析中日茶叶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J].市场研究.2014,11(7):201-202

[3]王金南,夏友富等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65-68

绿茶基本知识篇7

有人说饮茶时,茶的品质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饮人的心境,是决定茶道高低的根本。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茶艺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茶艺心得体会1我常常喝茶,但只是把它当做饮料而已。虽然有时会仔细品味一番,略能感觉不同茶汤之间的些许差异,但终因对茶了解甚少而不得要领。因此,也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品茶,茶道就更不必说了。在听了罗蒙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激发了我对茶文化的兴趣。

对于品茶,分为三种境界。最初级的为识茶,即认识茶,是与“制茶”、“泡茶”相对应的名称。识茶除了用眼识,还要用口尝、用鼻嗅、用触感。而这些对茶的认识除了用于市场上的买卖之外,重要的还在于享用,所以“识茶”尚包括了“评茶”、“赏茶”的内容在里面。第二个境界为茶艺。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最高的境界乃茶道。茶道是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茶道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来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在烹茶品茗的过程中,老师特别提醒要心静(禅静)。老师还引用老子的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语中的地道出了茶道修身养性之作用。

通过饮茶使人能够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和愉悦,从而完成个性品德修养,在刹那间体会到廉、美、和、敬之真谛和永久,正所谓“道由心悟”当然意境很重要,有一个很好的意境,再加上人们用心灵去体悟茶道的玄妙感受,正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有的“浮光跃金”,有的“静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浅鱼读月”;有的“月穿江底水无痕”;有的“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无声蛙自语”;有的“清江明月露禅心”。有的“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的则“雨暗苍江晚来晴,白云明月露全真”。月只一轮,映像各异。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各个茶人由于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在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感悟,但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返璞归真,和诚处世,敬爱为人,珍爱人生。

第一次听茶道的讲座,不仅了解了很多关于茶道的知识,而且还喝到了老师亲自泡的珍贵的茶,也很有幸得到老板的赠茶。茶,不仅需要懂,更需要品,需要体悟。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想我肯定会不断地了解茶,学会做一个懂茶、会喝茶的人,并以茶道悟人道。

茶艺心得体会2常言:今朝有酒今朝醉;我言:今夜有书今夜阅。阅读茶艺先生大美推荐的《品茶图鉴》,忽然记起要写课后感想,脑海里浮现善壮和大美在美好生活馆门口送别的身影,现在才觉知原来茶艺课已经结束了。因为不清楚还有哪支古琴曲与茶有关,我听着《酒狂》,写“茶道”课后心得体会。

为什么来学茶艺?

因为朋友丁丁引领我体会陶瓷和香薰的文人闲情逸致,我才略知道这个世界里有一些人以茶会友,召集茶席雅集;有的通过茶参禅悟道,有的坚持做一个传统的茶人。现代工业化的浪潮里,还有许多人炒作茶叶犹如股票。在这样的背景中,我想初步认识茶与人的世界。

从技能方面,我想考个证,或者有一天在有关国际文化交流的工作里用得上。前几年,我在日本大阪附近短期学习交流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实践,当地民间组织就安排我们欣赏了茶道。那时候,与日本翻译分享有关宋茶和建盏的皮毛认知,我感受到那位翻译对中国文化的敬意。我有回归传统的愿望,在行茶仪式里,与各色人等分享传统的茶道,大有无声胜有声的妙趣。

学到了什么?

听课的时候,我觉得很惬意,听得兴致盎然,感受到一个茶人的心态和气质。对照之下,大美老师每次都讲了3、4小时的内容,包括茶的产地、茶的历史、茶的化学成分、茶的分类、日本茶道、品鉴茶质、4种行茶法。这些知识在四次课里,固然属蜻蜓点水,略泛一圈涟漪。

作为一个学生课后功夫,我主要把握几点:1)阅读《品茶图鉴》,2)观想行茶仪式的点点滴滴,3)锻炼腕力,4)三五人凑一起喝喝不同的茶,模拟品鉴,从眼耳鼻舌意身去品鉴:

(1)茶叶、茶汤、器皿色、

(2)水沸声、沐霖瓯杯的声音

(3)水之味、茶之味、

(4)茶器特性

(5)茶叶、茶汤、茶底、杯底气味

(6)口腔与喉咙的各种味道、

(7)身体其他部位的反应。

谢谢真诚分享茶人知识和茶之感官世界的大美老师,我也很喜欢精致的美好生活文化馆。

茶艺心得体会3茶的韵味,是由心的味道决定的,所以佛家常讲“茶禅一味”。禅意太深,但弄茶时,专注于安处自在的深处,常常带我走入青灯古寺的宁静。

我经常会在袅袅的茶香中,闻到自己内心的孤独,喜悦,但更多的是笃定。无论在都市的喧闹中,还是在空谷幽静的山野,那杯盏之间发出的清脆,有如钟罄之声,让人洗尽铅华。

当年学习茶文化,是因为生命里一位挚爱的亲人喜欢,于是也试着去品尝。尽管苦涩绕于舌间,情境的惬意与美好,却牵着我慢慢走近茶的深邃。

有人说饮茶时,茶的品质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饮人的心境,是决定茶道高低的根本。一人得智,二人得慧,三人就只能得趣了。想起最初学泡茶,茶是最普通的,老师的教导是真诚的,朋友的陪伴是最真实的,陪着自己慢慢的品,浅浅的尝,心事说尽,茶也在此起彼伏的心境中,尽显人生百态。

如今,学会了这份知识丰富了我的人生色彩,更让我摸清了这个难走的隧道它的真正方向。如今,我同事虽然各据一方,倒真地体会到一点点物是人非的人生况味,但那份情怀,却如这茶香,在心的最深处,挥之不去。茶的真味就是于任何情境下,都拥有一份不被打扰的心情;于任何因缘中,保持最真挚的情感,予人,予己,予茶。

茶艺心得体会4因为个人对茶的喜爱,我报名学习了茶艺。

在7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7天的学习即将结束,虽然当前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继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艺培训学习开设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为我们学员教授了茶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源于对“茶”的喜爱,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终于将学习茶道的小梦想付诸于行了。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茶艺亦如此。初级班给了一把打开“茶道”这只潘朵拉神盒的钥匙,将原来饮茶的习惯及爱好的浅浮和模糊,引向明了,开启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艺课程,接触到浅略的中国茶文化理论,学习到绿茶泡法、生活泡法、红茶泡法、闵式冲泡四款茶艺表演。因为原本对茶的喜爱,浅阅过茶艺相关的书籍,学习中对茶艺的阅读便有了更多的渴求与热情。在老师授课时,我们也渴望老师能传授更多的知识,有时因为课时的原因,未能更为详尽,我想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茶艺学习,对我来说,才是刚刚开始。

这学期的茶艺茶道课程向我们具体介绍了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花茶的知识,重点学习了绿茶、乌龙茶、花茶的泡制技巧和方法。因为在我的生活里多以矿泉水和饮料,很少用到茶(尤其是乌龙茶和花茶),而且以往我泡茶也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来冲泡,也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错误,没能泡出一杯好茶的精髓。而通过这一学期茶艺茶道课程学习,很好的帮助我弥补了这一点不足,使我对茶、对茶艺有了新的认知和体会。现就我个人的茶艺心得总结如下:

一、绿茶

绿茶,是茶艺课程开始后所接触学习的第一种茶。没学习之前,还真的不知道自己以前泡的那些个绿茶都是一种浪费,简直就是茶叶兑开水。我最欣赏绿茶的纯与淳,绿色的芽叶干净清爽、柔淳的茶水清香宁神,能让人卸下一身疲乏,舒缓身心,有种回归自然之感。

二、乌龙茶

乌龙茶是我从未接触过的茶类,相较于绿茶和花茶来说,于我是最最陌生的一类。而在乌龙茶的实训中,我担任的是主泡。因为乌龙茶的泡制比较繁琐,使我经常忘记一些步骤,所以它是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类茶。

最后我发现,它是最能锻炼人的心境的一类茶。因为无论时间多么的有限,它还是得按照步骤一步步来,既不能增也绝不可减。就像我们的生活,生活里无论你遇到多少困难,无论困难如何大、如何难以解决,无论所剩时间有多紧迫。事情还是得一件件来,问题还是得一个个解决。所以,浮躁的心难以泡出一杯好的乌龙茶。我觉得乌龙茶的茶盘就是一个缩小的人生,而我们练就的何尝又不是一个张弛有度的人生。

三、花茶

“芳香四溢、倍感温馨”是我对花茶最直观的印象。当桌前摆起花茶茶具,无论是清洁茶具、投茶冲泡还是提杯品茗,自始自终都有那么一种如春天般的温暖围绕在心头,让人能有种春日的盎然,无论心情、精神都顿觉美好。由于课程条件有限,在具体泡制时仍旧以绿茶茶叶代替,无法真正体会到花茶那甘甜的茶味儿、融暖的芳香,但我觉得在泡制时,只要我们心中怀以花茶,意入心,心入茶,杯中处处有甘甜,周身处处有花香。花茶的泡制让我学会了感知,感知生命勃发的力量,感知生活里那些温暖的美好。

综上所述,这学期茶艺茶道课的学习让我有了不小的收获——泡茶,最贵乎“心”。当然我也深知茶艺并非仅靠一学期的学习就能练就的,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的练习。同时,希望每一个泡茶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自己的心入茶,泡茶一杯属于自己的好茶。

茶艺心得体会6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虽然我对茶文化的知识知之甚少,但有一句话却是深印在我脑海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有客人来访时必泡一壶好茶,以表对客人的诚心欢迎与尊敬。

"茶艺师"在我的字典里是个新鲜的名词,在参加天晟茶业有限公司举办的茶艺师培训班之前,我想大部分同学也和我一样对这个高雅的称谓感觉陌生吧。

"茶艺"是个什么概念呢?通俗地说,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巧。泡茶的技巧包括识别茶叶、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饮茶的技巧是对茶汤的品尝、鉴赏,对它的色、香、味、形、韵的体味。只有掌握了这两样技巧,才能真正地、深入地体会到茶艺的精髓。

在这短短的十多天培训中我们学习到很多茶艺的相关知识,比如茶艺师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茶文化的理论,各种茶的特质,各种泡茶器具以及泡茶方法等等。

品茶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品茶增进友谊,修徳习礼。

茶艺心得体会7一节茶艺课的感想

泡茶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心态,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只要用心去体会,便会收获很多。

茶艺并不只是简单的泡茶、品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对所有茶具的尊敬,也反映出了生活中的为人之道: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我相信每一个茶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它,理解它。上天赋予了世间万物生命与灵性,若给予它们尊重和理解,那么它们也会给予你一样的回应。你爱戴生命,生命也会回馈你。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倒茶要倒七分满是茶道的基本,也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保留和谦虚,保留一份接纳别人对你批评和建议的空间,对人或事。这能让我们时刻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也能让人感觉到我们平和、与人为善的态度。

茶道有四个境界:清、和、敬、寂。

“清”指的是泡茶的环境清净、幽雅,各种茶具的干净、整洁,会让人觉得舒服;

“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平气和,气氛也和谐融洽;

“敬”主要表现在对别人的尊敬,对茶具的尊敬,例如我们常常在泡茶之后洗壶,就是对茶壶的尊敬;

“寂”是茶道里最高的境界,它体现的是一个人泡茶的心境淡定、从容,是否可以忍受寂寞。人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华,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要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

茶艺心得体会8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参加了由岑溪市天晟茶业有限公司创办的岑溪市首届"茶艺师"培训班,经过了两个星期的学习和积累,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了解了茶最早起源于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丰厚的传统文化和沉淀。中国不仅是茶叶的故乡,还是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

过去只知道绿茶、红茶、花茶、龙井茶、乌龙茶这几种茶,殊不知,茶的基本种类分为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而龙井茶属于绿茶这一分类。除此之外,它们的加工方法和冲泡方法都各有差异。

何为茶艺?茶艺是指泡茶和饮茶的技艺。泡茶的技巧,实际上是包括茶叶的识别,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比如,冲泡绿茶要用玻璃杯,因为玻璃杯是透明的,且不容易吸香,用其泡茶可使茶之清香,嫩香充分显露出来,也便于我们欣赏茶芽形态和茶汤的颜色。明代茶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就有写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到茶质,泡茶的水质好坏,对茶叶的色、香、味,特别是对茶汤的滋味影响很大。而饮茶的技巧则是茶汤的品尝,鉴赏,对它色、香、形、味、韵的体味。要泡好一杯茶,主要是要根据不同的茶类,加工方法,茶的特性,掌握好茶的用量,开水的温度,冲泡的时间。因此,可将茶水比例,开水温度,冲泡时间归纳为泡茶的三要素。

现如今,茶艺已经慢慢的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有客人来时都是以茶代礼,聚会时一起聊天喝茶,这些都与茶息息相关。其实,人生就像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但愿中国的茶文化越来越发扬光大。

最后非常感谢茶业有限公司给大家带来的这一次学习茶艺的机会,让爱茶的人相聚一堂谈天论地,也让我的心慢慢沉淀下来,变成一个优雅的女子,而这只是刚刚开始,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爱茶,懂茶,惜茶的人。

一期茶艺培训优秀学员梁诗诗培训心得

茶艺心得体会9没去茶业公司学茶艺之前,我并未接触过太多关于茶相关的知识,仅仅认为泡茶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但经过这十几天的专业学习,我从中感悟到:当一个人的心由原来的浮躁变为平静时,便可以看到生活中的很多美,这是一个人品质的升华。泡茶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心境,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受益匪浅 .

茶艺并不只是单纯的`泡茶、品茶如此简单。"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倒茶七分满是茶道的基本常识,同时也是寓意我们做人要学会保留和谦虚,做人做事,保留一份接纳别人对你批评和建议的空间,这会让我们时刻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也能让人感受到我们平和、与人为善的态度。 例如日本茶道有四个境界:清、和、敬、寂。"清"指的是泡茶的环境清净、幽雅,各种茶具的干净、整洁,会让人觉得舒服;"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平气和,气氛也和谐融洽;"敬"主要表现在对别人的尊敬,对茶具的尊敬;"寂"是茶道里最高的境界,它体现的是一个人泡茶的心境淡定、从容,是否可以抵住清寂。人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华,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需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茶的一生如同人的一生,经过荆棘与曲折的考验才能达到人生的顶峰,才能把最浓郁的清香散发出来。

成长是一种蜕变,茶艺的学习过程对我而言就是个蜕变的过程。除了享受茶水带来的甘甜之外,还有待人接物淡定而平静的心境。茶道虽然在日本盛行,但却是源自于中国,这让我从中领悟到中国艺术的伟大和精致。茶艺的学习过程中,我不只感悟了人生,也有对中国历史和艺术的崇拜、尊敬和热爱。

天晟茶业有限公司的茶艺培训课程让我发现美丽,创造自信,感悟生活,感恩生命。无论将来是否从事茶艺师的工作,我都会永远热爱茶,热爱茶文化。我要用我之所学,倡导更多的人来喝茶,让更多的人来爱茶。

茶艺心得体会106月15日下午的茶艺课主要是学习泡茶实践,学员们拿着各自家中的好茶请孟老师点评介绍,孟老师首先一一讲了这几种茶的产地和起源,并对茶的挑选也做了介绍。

比如武夷山乌龙茶,有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半天腰(岩茶 闽北);绿茶中名为白茶的有安吉白茶、溧阳白茶、天目湖白茶;九龙窠是大红袍的母树所在地,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乌龙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深受茶友喜爱。

今天聊一下这节课老师讲的岩茶的冲泡方法及茶艺师和评茶员闻茶的方法,闻茶时要放到鼻子前嗅,很有技巧;冲泡时可以用紫砂壶,用100摄氏度的沸水冲泡,高冲水,十秒左右出汤,壶内不留余水。

老师把带来的高品质的传统工艺正山小种示范冲泡给学员们品尝,讲了传统工艺正山小种的起源,是(1609)明末清初年间,武夷山星村镇一家茶厂正在加工一种绿茶,茶厂被军队占领,等军队走后,茶厂人发现茶叶红变了,扔了可惜于是用松枝点燃熏干茶叶后运到厦门请茶商带到国外去卖卖看,茶商运到荷兰后,荷兰人没见过这种颜色的茶,因为他们以前一直买中国的绿茶,很好奇冲泡出红的汤色的茶,品尝后直说好喝,很快销售一空。荷兰人给这茶起名black tea,欧洲从此流行开来,这就是咱中国的红茶。

现代工艺的正山小种就是茶叶不揉切不用松枝熏,十秒左右出汤。

学员们按照老师的授课要领冲泡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学习领会的精髓,自然是一堂愉快的茶艺课。喝茶多了后,要补充点甜点类的食物哦,我第一次有醉茶的感觉。

绿茶基本知识篇8

“柳绿花红”后来成为村田珠光开创的茶道美学的基本思想。算来我习茶艺已有一年,就我对茶艺的浅薄认识,我理解的“柳绿花红”即外界存在的美要用“自性”的认识来发现,以一种唯心主义审美的角度,通过审察自己的本性从而感知己身以外的世界,认识客观世界的美好。

七月,正是一个柳绿花红的时节,我在杭州西湖国宾馆参加了一场中日友好茶会,多多少少也能从中体味到一些“柳绿花红”的美意。

净心

到达西湖国宾馆的时候,茶会还没开始,于是一行人在园中散步赏景。春色转淡,夏意欲浓,空中还飘起了毛毛雨。在湖边行走,风从湖心吹来。几片树叶被吹落至水面。上天给了我们一瓢至清的甘露,春末的玉手偏要向其中投入些茶叶。似在茶会未开始时便为我们泡上一壶清茶。

日本茶道开始前,客人要先在茶室外的露院游赏。散步于宾馆周围的景致中,权当这是一方极美的浑然天成的露院。 “有时夺人不夺景,有时夺景不夺人。有时人景俱夺”,身在景中,景通人意,人为其所动,这便是所谓的“人景俱夺”吧。

会议厅被布置成了临时的茶室,白色的桌布、茶具已备好陈列其上。参加茶会的人们已入座,面带友好的微笑,茶室简单而安静。

这让我想起一则故事:有一次武野绍鸥举办茶会,赶上了下大雪。绍鸥打破常规,取下壁龛上摆放的茶花。放上了一钵用石菖钵盛着的清水,他想让客人用一颗清净的心欣赏门外的美景。我想,在茶室里安静等待观看茶道的宾客们应该和我一样,此刻正是怀着这样一颗清净的心。

茶禅

作为开场。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的学生带来了绿茶的冲泡茶艺,用的是清透的玻璃杯、青瓷的水盂、赏茶盒、茶叶罐。全场安安静静,三位表演者淡定从容,好似已超越手中的一切进入另一番天地,我从她们的表演中看出了一丝禅意。之后,杭州永福寺的明行法师表演的正是禅茶茶礼,禅意更浓,但三位学生表演时不经意让我捕捉到的那些许禅意却更让我回味。

学习茶艺的人知道,好的茶艺师不仅手上的泡茶功夫要练到位,更重要的是泡茶时给人的感觉。将自己融入到一个超越自我、忘记自我的“无我”之境中,观看者也随着超脱尘世,被带入佳境。学生们的表演简单朴实,自然地将我们带入一个极静的世界中,远远飘来似有似无的梵音,伴随着茶香,美确实是要用心才能体会到的。

在中国,茶禅本一味,即茶与佛有着相同的本性,所谓“尘心洗净兴难尽,世事之浊我可清”。茶与禅同是追求精神的提升,兴味相投,意趣相通。中国寺院有禅茶,参禅者喝茶,禅早已与茶沾染上千丝万缕的关系。

茶禅传入日本,却道出了另一番意味。荣两禅师二十七岁时到中国求法,曾两度入宋,得禅得茶,为日本传禅传茶之始,被奉为禅祖禅师。而真正在日本提出“茶禅一味”思想的是村田珠光,他将茶从精神上与茶连接起来,使茶原本在禅宗里只是“禅道具”的地位得到提升。

而日本茶道美的一种基本理念称为“幽玄”。即幽深、含蓄,不完全将意思表露出来,显露它的一部分,剩下的让对方回味。比如,在茶道表演中的光线喜暗,有时挡上苇帘子。有时不将名贵茶具和自己的才能全部展露出来等。这一美学理念用禅语表示便是“无底”,给人“本来无一物”的境地时又蕴含着“无一物中无尽藏”的意趣。

静枫流的冷水泡茶,令我印象深刻。玻璃杯具、竹制的赏茶荷、葫芦形状的茶叶罐、水盂中清冷的水,泡茶的女子清丽且气韵不凡,动作行云流水。冷水泡茶慢慢浓,茶水喝起来没了涩味,反而醇厚,回味中隐隐透出些豆米香。

脑海中不由得又浮现出另一个故事:有一天,义政将军忽生感慨,世间有趣的事我都做得差不多了,还能做些什么?在旁的能阿弥说,把茶炉的声音想象成水雾中瀑布的回声、暴风雨拍打竹林的声音、远山松涛的鸣响,不是也很有意思吗?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是不同的,所看到的美也因此不同, 正如同样的茶,每个人品到的茶味也不尽相同。有人能比别人看到更多的美,能在泡茶时进入一个比别人更开阔的天地,是因为他们的心思更细腻,心胸更广阔。我们应具备感受美的能力,无论所用的茶具是好是坏,泡茶所用的水是热是冷,都有一种美意和一番独特的滋味。就像能阿弥说的,世间有趣的事无处不在,连倾听茶炉烧水时的声音都是有趣的,就看你能否从中感知。客观的事物无法改变,却可以用内心的感知力将其变得美轮美奂。

尾声

中国茶道主张“廉美和敬”,日本茶道崇尚“和静清寂”,这是不同民族思想差异所带来的差异性。就其观赏性来说,我却觉得界限没有这般分明。茶具的选用、动作的讲究、流程等各有不同,但中国、日本茶道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美的意韵是相通相似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我们也能品尝出茶汤中浸润着的丝丝美感。

茶会结束时,我意外得到了一把白色的小折扇,上面是一个“和”字。此次的茶会不虚此行。

川端康成说,要使人觉得一朵花比一百朵花更美,而今天我发现了如何从一片茶叶中看到一片茶园的那种绿意开阔的美。引用川端康成在《美的存在和发现》中的一段话,回到茶叶最初的生长状态:

绿茶基本知识篇9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开化龙顶茶叶;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087-02

1 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现状

1.1 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

绿色贸易壁垒(Green Trade Barriers),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其中主要是指发达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论证和审批制度,以及征收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障碍,属于非关税壁垒,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较高的隐蔽性、明显的歧视性或不公平性等基本特征。

1.2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

在绿色贸易风靡全球的今天,我们本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为了让子孙后代更健康成长,应尽可能地理解和支持WTO体制内的各项绿色环保协议,尽可能地鼓励绿色产品生产,实现本国可持发展战略。但是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今天,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带来更多的是障碍和挑战。

图1 广东口岸对欧盟、日本茶叶出口数量

由图表1数据显示及它们所对应的柱形图可发现绿色壁垒给我国茶叶市场带来的竞争压力。因些,必须给全国茶商们敲响警钟,呼吁相关人员加入到奋战队伍中来。像浙江省开化县就是其中一支重要的队伍,在绿色贸易壁垒上,他们又是怎样努力去跨越这道槛,让本县的茶商们实现利润最大化呢?

2 开化龙顶茶现状研究及存在问题

2.1 开化龙顶茶的生产现状

2.1.1 地理环境适宜开化龙顶生长

开化龙顶茶浙、皖、赣三省交界的绿茶“金三角”地区。开化县素有中国“亚马逊雨林”和“浙西林海”之称,平均雾日达83d,部分地区达120d以上,平均年降水量1990mm,浙江省排第二,年日照数1785.2小时,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给茶树生长带来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2.1.2 政府比较重视

为了让开化龙顶更好地发展,开化县委、县政府在1997年组织成立了开化龙顶名茶协会,主要负责该品牌的宣传和管理工作,由县委副书记兼任会长。县政府在2001年还成立了机制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提出了相关优惠措施,这些优惠,大大激发了茶农的积极性,使得全县名茶产量速增。

2.1.3 品牌知名度日渐提高

在有关领导的重视下,在全县茶农的共同努力下,开化龙顶已经成为浙江省的一个著名商标,从1998年至今,已获省、部级名茶证书和奖杯等44个,连续三次被评为浙江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标。

2.1.4 产销经营体系基本形成,经营规模不断壮大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全县各地都是茶叶生产地,1998年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开化龙顶专业市场,到2000年底,初制茶厂268家,茶机1450台,200余个村采制名茶,1372名制茶技术骨干。预计到2010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3万公顷。有机茶面积达到约667公顷。建立省级示范厂10个,全市改造加工厂200家。

2.2 茶叶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1 无性系良种茶园普及率低

开化县的无性系良种开发稍晚,目前,全县共有14499亩无性系良种面积,仅占茶园总面积的14.28%。良种园亩产值可达4000元甚至万元。而福建省无性系茶园率达100%,广东省达70%,远远低于别的省份,可见开化县良种普及率不高,由于要花大成本改植种,茶农顾虑较多,积极性也不高,是制约该县名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2.2.2 茶厂设备落后,集约化程度不高

少数精制茶厂和蒸青茶厂设备较先进,普通茶厂装备水平较低。基本是常规设备。上世纪80年代的加工机械还占很大一部分,陈旧、老化现象相当严重。又由于该县是山区县,茶园分布不集中,山地承包到户,使得每家每户种茶、炒茶,管理水平,加工水平都各自不一,有些茶农为了私利,降低鲜叶质量要求,影响了名茶的质量和信誉。

2.2.3 技术力量不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茶叶科技人员已退休,后备人员填充不及时,技术水平滞后,而且茶叶科技推广网络不全,全县茶叶生产的科技机构不到5个。

2.2.4 龙头企业优势不明显,带动能力差

龙头企业对每个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凭借他们实力,运用得当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可是全县从事开化龙顶名茶生产的龙头企业只有3家,对他们的培育投入也不多,大多都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对他们实施的优惠政策也少之又少。实力不强,辐射力不大,产业带动能力也就差。

2.2.5 茶园流转机制不全,管理松散

分户的经营模式,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虽然有3.5万茶农拥有茶园,但户均1亩多,造成部分茶农积极性不强,忽略了管理,难免会出现茶园荒芜。且有些只产春茶,效益低。部分农户承包茶园年限短,因此投入少,精放管理,这种行为就难以实施有长期效果的技术措施。这种没有严格、合理规则的管理模式,最终只会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2.2.6 茶农对相关绿色认证意识不强,相关农残留检测体系不全

茶农们为了自己的利润,在茶叶管理中难免会滥用农药。这势必会让茶叶的农药残留量超标,加之没有先进的残留量检测系统,过滤不了少数次品,达不到出口标准,这一方面损害了开化龙顶名茶的声誉,另一方面还会因小失大,造成少数不合格带来全部退回的严重后果。

3 开化龙顶茶存在问题分析及应采取的策略分析

3.1 对存在问题的研究分析

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即有外在原因,例如由于环境原因所限制目前只能这样进行生产。也有内在原因,如茶农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对问题所带来的严重性认识还不够深,对本身构成什么程度的危害了解还不够。当然政府的支持也是一方面,特别是对龙头企业。开化龙顶虽然有着让人羡慕的优势,但是21世纪是个绿色的世纪,绿色贸易壁垒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而且会越来越被社会各界人士所重视,如果对这些问题还没有提高警惕,及时采取措施,对名茶现有的名誉,对继续与绿色贸易壁垒作战,对名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势必造成莫大的影响。

3.2 面对问题采取的对策

开化龙顶茶是浙江省“十大著名商标”之一,在国际市场也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上,也绝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与发达国家各项绿色指标结合起来,努力迎接绿色壁垒的挑战,为跨越绿色壁垒,实现开化龙顶茶顺利出口作好充分准备,具体如下:

3.2.1 扩大无性系良种茶树种植面积

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园的种植面积,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加快茶叶生产的“苗良种化、无公害化、机械化和标准化”四化水平的提高。一是充分利用好山拢田、低产田来发展良种茶园。二是那些衰老的,没效益的老茶园进行改种换植。最后还要做好良种茶树繁育准备,为基地建设供应充足的苗木。

3.2.2 改善茶厂设备,提高集约化程度

加大绿色生产力度的宣传,对全县茶叶加工厂进行改造,对相当一部分的家庭作坊式茶厂进行教育改革,鼓励他们以集体为单位,定好专门的加工点,以无公害茶生产标准进行。最重要是更换新型茶叶加工设备,以提高茶叶加工质量。最后还得多作市场调查,听取消费者建议,改进茶叶的加工工艺。先进设备和先进加工工艺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加工出独特的名茶。

3.2.3 付出一定代价,培养一批高技术水平人才

好山好水出好茶,外在条件固然重要,但是良种好茶同样也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培育。而先进技术水平当然出自于专家之手,所以县领导千万不能轻视其重要性,每年要在这方面不惜重金投资,多给专业人士深造的机会,多给他们创造与先进技术交流的机会。

3.2.4 壮大龙头企业,发挥带头作用

每一行,每一业,龙头企业的感染力都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他们有着比一般小企业更可靠的市场消息来源,稳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实践经验。普通的小企业都会跟着他们的步伐前进。所以企业领导,负责人要肯投资,充分体现自身条件优势,相关政府机构也要全力配合企业的发展,关键时刻给与经济与技术上的支持,壮大他们的实力。企业也得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精神,最终实现全县的共同富裕。

3.2.5 健全茶园流转机制,改善管理

提倡茶农成片承包茶园,承包年限也适当加长,以10年或更久为一次,多给他们实施优惠政策,政府应不定期请专业技术人员来给他们开讲讲座,传播相应的技术知道,互相交流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茶农们尝到甜头,就会尽心尽力去管理自己的茶园,精心的呵护,茶园效益必定会显增长趋势,给名茶产量的提高带来了充足的市场。

3.2.6 大力宣传提高认证意识,建立名茶农约残留检测系统

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要想顺利通过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除了把好本国产品的质量关,相关的绿色通行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添上了他们的绿色标签,才会让我们方便出入。所以应花大力气让茶农们更好地摆正心态,以争取到发达国家的“绿色通行证”为目标。而且建立起农茶残留检测系统,工作人员严格把好质量关。

参考文献

绿茶基本知识篇10

茶叶从16世纪开始由中国传到英国并深受英国人的喜爱,由于两国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在英国逐渐形成了一个与中国茶文化相迥异的英国茶文化。因此,我们需要从中英茶文化差异的背景下探求茶叶商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从而达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吸引眼球的最佳语境效果。

一、 中英茶文化的差异

(一)物质文化层面的差异。茶叶物质文化是指“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茶产品的总和,包括有关茶叶的种类、茶具、饮茶场所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形态。”中英两国在物质文化层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品饮种类的不同。中国的茶叶种类包括绿、红、白、青、黑、黄等六大类茶,还有花茶、药用保健茶等。其中,中国人最为喜爱的是绿茶。英国人最喜爱的是汤浓味醇、营养丰富的红茶,红茶在英国被视为国饮,这与英国的地理环境有关。英国四面环海,气候阴冷潮湿。红茶性暖,英国人往往喜欢在红茶里加入糖和牛奶,把茶水当成甜饮料来饮用;品饮茶点的不同。中国的茶点内容丰富,凡是食物都可以当做茶点。包括坚果类、水果类、肉禽类、奶制品类等。与中国丰富多样的茶点相比,英国茶点的选择比较固定,英国茶点一般都以面食类配以肉类和糕点为主;品饮场所的不同。中国人对品饮场所统一叫做茶馆。英国人则对饮茶的场所没有一个统一的叫法,也曾有过茶室这种称呼。茶室是当时专供英国上流社会阶层的少数人群品饮的场所;品饮茶具的不同。中国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由于中国人个性内敛,很多人钟情于古朴而有文化底蕴的紫砂茶具。英国人对茶具极为讲究,包括精致的银质茶壶,高贵的骨瓷茶杯,再配以精美的蕾丝花边桌布,用鲜花和蜡烛加以点缀,体现了英国人热情奔放的个性。

(二)制度文化层面的差异。茶叶制度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中国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对茶叶的生产和管理,并形成一系列的茶政措施,这是中国茶文化在制度层面的表现。以茶生产和管理为例,中国古代茶谚中有许多关于茶叶饮用和生产经验的概括或表述,这说明茶文化作为一种制度文化对生产、经济的影响。如“清明发芽,谷雨采茶”、“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立夏茶,夜夜老,小满过后茶变草”、“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露白”等茶谚,至今仍对茶类生产和保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英国因为不产茶,有关茶生产和管理的谚语基本没有。但是茶文化作为制度文化层面在英国也有表现,给服务员付小费的习俗就始于英国的茶叶制度文化。付小费习俗的来历与茶相联系,当时茶室的侍者把一个上锁的小木盒放在茶室的桌子上,木盒上刻有T、I、P、S四个字母,这是“To Insure Prompt SerVICe”(为确保快捷的服务)的字母缩写。如果客人想要侍者快点端上茶来,他就要往小木盒里投入一枚硬币,以享受快捷的服务。由此,付小费习俗开始在英国形成。

(三)行为文化层面的差异。茶叶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以饮茶礼仪为例,中国人认为饮茶随时可以进行,没有固定的仪式。以茶待客成为中国人家庭生活和日常社交中最基本的礼仪。客来敬茶;奉茶时,茶水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上茶时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等。英国人则有嗜茶、尊茶的风气,一天至少喝五次茶。早晨醒来,喝一杯醒早茶(Early Morning Tea);上午11点是红茶佐茶点(Eleven’s Tea);中午午餐时要喝奶茶;下午5点钟喝下午茶(Five oclock Tea);晚上睡觉前喝告别茶(After Dinner Tea)。

(四)心态文化层面的差异。茶叶心态文化是指人们由茶而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精神层次的文化。以茶道精神为例,中国的茶道以儒、释、道三家文化为主体构成,总体基调是高雅而深沉、博大而精深。饮茶作为一种精神的激励与情感的寄托。与中国茶道不一样,英国人品茶更注重社交,强调一种优雅的格调。

二、中英文化差异背景下茶叶商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一)茶叶品牌混乱,茶叶商标翻译标准不统一。我国长期以来是以茶叶原产地来对茶叶命名,这使中国茶叶品牌出现了比较混乱的格局:根据茶的发酵程度进行分类,大体可以分为绿茶、红茶、黑茶、花茶、白茶、黄茶等。根据原产地命名进行分类,包括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庐山云雾等;在原产地品牌下又有不同的品系,如武夷岩茶之下又有大红袍、水金龟、肉桂、玉女掌、名枞、水仙等子系列。品牌的混乱带来了茶叶商标译名的混乱。如福建名茶——“铁观音”目前就有十多种英文译名:Tie Guan Yin;Ti Kuan Yin;Iron Goddess; tit gwun yam;Thih-koan-im;Tit Kwun Yum;Iron Buddha;Iron Goddess of Mercy; Tea of the Iron Bodhisattva; Iron Avalokite vara。这种现象削弱了中国茶叶的整体竞争力,不利于中国茶叶进军国际市场。

(二)忽视中英文化的差异,生搬硬套。茶叶商标的翻译是跨文化传播活动,要充分考虑目的国的文化差异,尊重其风俗习惯和文化禁忌。比如“龙井茶”被译为“Dragon Well”是不准确的。因为在中国,“龙”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图腾崇拜,被视为高贵、权威的象征。但在英国人眼中,龙(Dragon)是一种邪恶的动物,使人联想到残暴、贪婪、邪恶。因此,龙井茶作为中国名茶,在国外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可以直接音译为“Longjing Tea”。又如受到云南纳西族人喜爱的“龙虎斗”茶被错误译为““the fighting between dragon and tiger”。事实上“龙虎斗”茶是用开水把茶叶在瓦罐里熬的浓浓的, 然后把茶水冲放到事先装有白酒的杯子冲泡调和而成,杯内发出悦耳的响声,就像龙虎在争斗,遂得此名。再如武夷岩茶中的名品——“大红袍”被错误译成“Red Robe”。中国文化中的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西方文化中的红色(red)则是贬义词,它象征着残暴、危险、流血。译为“Dahongpao Tea”是比较准确的。

(三)没有采取正确的翻译技巧和方法。目前茶叶商标翻译中过多采用音译法。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英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内涵不甚了解,采用拼音翻译出来的茶叶商标会让外国人难以理解。一些茶领域的术语,如果断章取义,按照字面意思来翻译就会造成错译。如“熟茶,生茶”分别被译为“ripe”and “raw”。其实,“熟茶”是指发酵茶,生茶是指未发酵茶,所以译为“fermented”and “unfermented”比较合适。又如“竹叶青”茶是由于泡开后形似竹叶,青秀悦目而得名,因此被翻译为“Bamboo Leaf Green”是不准确的,这容易被误解为用竹叶做成的绿茶,无法反映茶叶的原料和性质。再如珠茶,因外形圆紧,呈颗粒状,身骨重实,宛如枪弹,故译为“gunpowder”,但由此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误解。1984年初,浙江省茶叶公司去科特迪瓦共和国洽淡贸易,一位印度商人看了珠茶样品很中意,但签订合同时却一再要求我方品名栏只能写“中国绿茶”,不能显示“gunpowder”字样,理由就是免得被当地海关误认为是一笔军火交易,招来麻烦。

三、中英文化差异背景下茶叶商标翻译改进方法

(一)结束茶叶商标命名的混乱局面,统一翻译标准

茶叶商标翻译的准则是商标的命名必须能够吸引消费者、识别产品、联想产品、广告宣传,因此翻译商标译名也必须个性鲜明,优美悦耳,内涵丰富且顺口易记,以激发消费者强烈的购买欲望,促进营销。目前我国茶叶商标命名处于混乱局面,国外消费者不容易从茶叶的名称了解到茶叶所属种类。因此,茶叶厂商应该能够在茶叶的商品名称下标示该茶叶分类上的名称,以便顾客了解所买茶叶的具体种类。我们可以将茶分成四大类,即“不发酵茶”(Non-fermented)如“绿茶”(Green Tea);“后发酵茶”(Post-fermented),如“普洱茶‘(Puer Tea);“部分发酵茶”(Partially fermented),如“乌龙茶”(Oolong Tea);“全发酵茶”(Completely fermented),如“红茶”(Black Tea)。如果进一步地分类,我们可将”绿茶”再细分成“蒸青绿茶”(Steamed Green Tea)、“粉末绿茶”(Powdered Green Tea)、“银针绿茶”(Silver Needle Green Tea)、“原型绿茶”(Lightly Rubbed Green Tea)、“松卷绿茶”(Curled Green Tea)、“剑片绿茶”(Sword Shaped Green Tea)、“条型绿茶”(Twisted Green Tea)、“圆珠绿茶”(Pearled Green Tea)等八种。将“普洱茶”再细分为“陈放普洱”(Age-Fermented Prer)与“渥堆普洱”(Pile-fermented puer)。将“乌龙茶”再细分为“白茶乌龙”(White Oolong)、“条型乌龙”(Twisted Oolong)、“球型乌龙”(Pelleted Oolong)、“熟茶乌龙”(Roasted Oolong)与“白毫乌龙”(White aaatipped Oolong)。将“红茶”再细分为“条形红茶”(Unshredded Black Tea)与“碎型红茶”(Shredded Black Tea)。

(二)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出于对中英文化差异的考虑,茶叶商标翻译中应尽量采用符合外国消费者语言习惯的词语,符合他们的思维方式。如中文的茶字和其英文相对应的“tea”概念意义有些不同。在英语中,“tea”的词义得到了扩展。“tea”既指“茶叶”,又指“茶树”、“茶点”、“茶会”,还指下午五六点钟的便餐。又如中国的传统“黑茶”被翻译成“Dark Tea”。在英文中,“dark”是与“暗”同义的,也有无知的、忧郁的含义。“Dark Tea”这个商标名是无法打入国际市场的。事实上,黑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应该直接采用“Heicha”的拼音译法。再如中国红茶正确的英文翻译应是“Black tea”。这是因为西方人相对注重茶叶的颜色,而中国人相对注重茶汤的颜色。所以红茶不能译为“Red tea”。但确实有一种茶的英文名字叫“Red tea”,这里的“Red tea”实际上是“Rooibos”茶,是一种生长在南非、完全不同于茶树的野生植物,不是真正的茶叶。但由于“Rooibos”茶冲泡后呈红色,中文译名就是“红茶”。

(三)采用正确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1.直译法。“当源语和目的语受众的认知环境几乎没有差异,并且对商品名称的认知角度、消费观念、价值取向等趋于一致时,译者可以采用直译”。大多数的茶叶名称英译都可采用这种方法。比如武夷岩茶被译成“Rock Tea”,这是因为武夷岩茶生长在山间岩石上,无污染,“rock”能突出武夷岩茶具岩骨花香韵味的特征。而且“rock”在英文中带有振奋,动感的意思。又如不发酵茶(Non-fermented)即绿茶(Green Tea),绿茶(Green Tea)可以再细分为八种,其中五种茶名的翻译都是采用直译的方法:园珠绿茶(Pearled Green Tea)、剑片绿茶(Sword Shaped Green Tea)、蒸青绿茶(Steamed Green Tea)、银针绿茶(Silver Needle GreenTea)、 粉末绿茶(PowderedGreen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