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十篇

时间:2024-01-03 17:39:33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篇1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型科研团队;人力资源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是以食品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检测为内容,以科研创新为目的,由为数不多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互补的科研人员组成的既分工又协作,具有良好互动性和凝聚力的学科内或跨学科的创新研究群体。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是培养高素质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加强学科建设, 提升科研水平。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食品的消费理念也发生根本转变,对食品的种类、功能性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工业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时期。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以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以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藏、流通、消费、环保等为其主要研究内容,以食品卫生、营养、感官品质等食品质量及其变化、维护、检验、评价等为研究中心,并与现代管理科学、人文科学、市场营销等学科密切联系的学科。

现代食品科学与工程已发展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在食品领域内,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检验和品质控制、食品安全、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涵盖面宽,涉及农产品的贮藏加工与质量控制、食品发酵、水产及畜产品的贮藏加工与质量控制、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微生物及食品生物技术等方向。随着科技和相关学科的不断进步,食品科学与工程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项目也不断涌现。食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食品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表现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如何,不仅影响产品的质量,而且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食品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职业道德、科技创新、爱岗敬业;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这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首要因素,是改进工作技术和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也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的根本基础。

二、食品工业的发展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食品工业是把一切可食资源加工成食品的工业。当今食品工业的概念己不单是农业加工的延伸和继续,而是农业的导向工业。一个国家加工食品的比例,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在这方面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食品工业已成为我国的主要支柱产业,食品工业不但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是最大的,而且对稳定和美化人民生活,巩固社会安定团和促进其他相关行业(如印刷、包装、造纸、塑料、玻璃等)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民以食为天”,无论从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看,还是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追求来分析,食品工业都是前途无量,永胜不衰的工业。但目前就我国食品工业的总体水平而言,无论是资源的发展利用或是食品的品种、质量、包装、不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甚远,而且也不能满足国内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群对各类新兴食品的需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专业科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活的载体, 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我国食品工业要尽快改变落后面貌,顺应世界食品工业发展趋势,除了强化企业内部改造,认真调整产品结构和规模外,必须利用现代工业的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改进完善传统食品的加工工艺和促进工业化生产,大力开发食品资源的综合利用,不断研究、开发、设计出各种各祥新食品来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美化人民生活。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充实食品行业的科学技术力量。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差异,食品工业的发展也不平衡,但对科技人才的需求而言,都存在很大缺口,尤其是食品工业的高技术领域,开放性企业和发展很快的乡镇企业,更是需要人才,特别是学有所长的专业技术人才。要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食品科学与工程”直接服务于食品工业,其范围包括:众多可食性资源的开发利用到各种工业化食品加工生产的全过程以及食品的功能性、安全性、美学、工艺学、商品学等多方面的系统研究。因此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无论从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应有全方位和高标准的要求;否则,很难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应以各种食品新产品的开发为主要目的,现代工业化生产为手段,工艺与设备并重,在业务方面能系统地、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重视食品工艺学系统的研究和当今自然科学中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在食品工艺系统中的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适用面广,适应性强,既能从事技术开发,也能参与产品开发和企业的技术改造;具备工程经济观点、市场观点和工业管理知识,能参与工厂或车间管理和市场营销活动。

三、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管理措施

食品工业是服务面宽、受益面大、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追求最密切的产业,它的发展勿容置疑,但食品工业的发展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生产状况和经济水平息息相关,并在较大程度上受农业和食品基础原料产业的影响与制约。尽管食品工业每年都以高的速度发展,但整体水平仍很低,整体效益仍较差,加之食品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质量、品质要求严,市场竞争激烈。对市场变化和物价波动反映最敏感以及某些政策方面的影响,导致食品产业内部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有的行业日趋兴旺,有的行业大起大落,举步维艰。面对这些现状,正确地认识和分析我国食品工业的形势,加强对食品工业正确的认识十分必要。应通过认识食品工业的内涵,了解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食品工业历史和现状的对比,使大家认识到它的发展;通过剖析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不断追求的客观规律和展现国家对食品工业的近、远期规划,坚定他们对食品工业美好前景的信念。与此同时,也要客观地认识以下事实: 食品工业的发展不能脱离我国的经济状况和水平;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的必然规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以质量求效益,生产力的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

作为食品工业战线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但要有坚实的业务基础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要有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和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既要脚踏实地,勇于实践,又要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作出贡献。也才能真正体现一个科技工作者在社会上应有的价值。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是我国食品工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面对团队组建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中应注意: 明确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团队带头人。认真分析本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优势,统筹规划,全局调度,避免各自为战,以现有的科研能力为平台,以重大项目为目标,明确若干个研究方向,选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在食品科学某一领域具有影响力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团队带头人,这些措施可以为整个食品科学科研团队的顺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布局合理的人才梯队,保持动态组合。在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时,团队带头人应充分考虑全体成员的职称、学历、能力、个性及专业特长,应使人员配备做到技能互补,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和从事基础、开发等工作的成员形成合理的比例结构,构建布局合理的人才梯队;特别是由于科研创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各阶段需要不同特点的人员参与研究工作, 因此,应根据项目及任务的完成进度适时调整成员,努力构建一支高效的研究队伍。制定总体规划,确保科研投入。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不能仅仅关注某一课题或某一科研项目,而应按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的战略发展规划来确定团队的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各项工作,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促进学科的发展。确保对科研团队的投人,其中包括科研工作环境、人力资源和所需要的设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管理是按照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及管理学原理,为实现既定目标,通过科研过程的各个环节,对科研活动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效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总结, 使科研目标达到最佳完成程度的一种组织活动。科研团队组建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管理。

一是建立完善的创新科研团队管理体制。科研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加强对科研团队在人员配置、课题申请方面的服务,并给予适合科研工作的政策导向。在团队内部,要推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在具体工作中, 要及时采用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民主激励、爱心激励等正面激励策略;同时,也应当有适当的约束机制从负面强化团队成员的组织意识、纪律意识,保持团队成员长久的积极性与工作动力。

二是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会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充分挖掘其潜能,使团队取得更高的绩效。科研工作者合作精神的培养需要借助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当科研工作者所处的环境充满民主、宽松、合作的氛围时, 科研工作者的合作理念、合作精神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运用。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篇2

关键词: 食品机械教学 问题 对策

1.前言

食品机械[1]-[4]是食品工业的基础,食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食品机械的发展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证,没有先进的食品机械工业也就不会有现代化的食品工业。食品机械又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在食品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工程观点,提高学生工程技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食品机械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使这门课程能够真正起到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2.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的机械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其基础课之一“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的总学时只有60学时,这门关键的基础课其实包含两门课程:“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各自仅为30学时,这对于刚入学的大学一年级,还在适应大学学习方法的学生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学生在修食品机械这门课之前很长时间没有涉及过与这门课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很多看图和制图方面的知识基本上都“还给老师了”,很多常识性的知识都忘到九霄云外了,因此很多学生学习“食品机械”这门课时觉得很吃力,一个学期下来,几乎所有章节都学得不扎实。因此,教师开始讲授食品机械这门课之前,要简单复习一下机械制图的有关内容,这样就占用了食品机械的部分教学和学习的部分课时。

2.2学时压缩严重,学时数太少。

过去,食品机械这门课的理论教学的学时是60学时,课程结束以后还有40学时的实践教学环节“食品机械课程设计”。因此,这门课的总学时是100学时。对于有机械知识基础的学生来说,这门课至少需要54个学时。但是,食品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机械方面的知识基础较差,一开始接触这门课时很不适应,等到适应这门课的时候,课程基本上要结束了,也就是说,等到这门课结束的时候学生才刚刚有点“感觉”。因此,对于严重压缩了学时的《食品机械》,想在短短的48学时内就学好是有一定难度的。

2.3课程顺序安排混乱。

学习食品机械这门专业课,需要先学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如食品工程原理[5]、食品工艺学等[6]。可是,实际情况却是:这三门课几乎同时进行,由于“食品工程原理”和“食品工艺学”这两门的课时中都经常出现的矛盾是:这两门课的很多内容甚至在“食品机械”课程快结束时学生才接触到。一些学校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甚至安排在这三门课之后。这样一来,不管是教师讲授还是学生学习都很吃力,上课效果可想而知,往往是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很多学生好像在听天书,老师和学生都很苦恼,老师认为学生“太笨”,学生认为老师讲课水平太低。

2.4感性认识少,实践环节脱节。

现在很多学校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新开了很多课程,这样一来,多种专业课的课时受到严重压缩,连原来工科学生的三周必修的实践课“生产实习”都变成了形式,而且这门课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原因如下:现在的生产实习一般都安排在这些专业课结束后的学期末,或者下一个学期的开始一两周,基本失去了生产实习的意义。

3.对策

为了提高食品机械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针对目前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对策。

3.1适当增加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的课时量。

应该将“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的教学要求提高一些,具体做法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该课程的课时量,让学生在通过多次物体的立体图和平面图的对照后,对该课程从感性认识快速上升到理性认识,直至完全掌握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基础打好了,学生在学习与之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如“食品机械”时,就可以很容易地掌握,不至于连机械的平面图都看不懂。

3.2增加食品机械的教学课时量。

为了使学生扎实地掌握“机械制图”这门课,首先要适当增加“机械制图”的课时量,这样教师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细致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就能把这门基础课掌握好,从而有利于对“食品机械”的学习。由于食品机械的内容较多,因此还需要增加“食品机械”的教学工作量。

3.3合理调整专业课的顺序。

学习“食品机械”课程,学生首先修过“食品工程原理”和“食品工艺学”这两门先修课程。学生在学习食品机械时,对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没有一个完整和清楚的认识。因此,课程设置顺序严重倒置。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先修完“食品工程原理”和“食品工艺学”两门课后,在这之间穿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再进行“食品机械”的教学工作。

3.4增加实践环节。

由于专业和课程大调整,学生实践的机会大大减少,实践教学课时也明显降低。不仅仅实践的科目减少,现有保存的实践科目的实际学时数也严重缩水,具体表现在:认识实习取消,生产实习流于形式,即使安排3周的生产实习,学生实际实习时间也不足10天。生产实习现在实际上变成了“认识实习”3周中总共只有不到10天的实习机会,而且在这短短的10天中,每天也只是利用一半的时间到一些工厂或者企业“看一看”。在看的时候,由于工厂讲解人员讲解和操作速度较快,加上学生很多,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凑”到讲解老师跟前,既听不到老师讲的内容,又看不清生产线和具体工序和设备。因此,应该恢复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并且使之更具体化、实际化和有效化。

3.5采用多媒体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对机械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图的直观感受中,增强对该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4.结语

通过以上几个措施,“食品机械”这门课教和学的效果都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希望学校能够尽快改变目前这种教和学都处于艰难的境地,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斌,刘成梅,固林.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华泽钊,李云飞,刘宝林.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设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肖旭霖.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蒋迪清,唐伟强.食品通用机械与设备.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篇3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2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近9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24%,食品工业俨然已成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12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从业人员707.04万人,比上年新增39.70万人。“十二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主线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行业发展由偏数量的增长向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大批食品行业相关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食品营养、食品加工与贮藏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食品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研究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并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以期培养出食品产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就显得很有意义。

一、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特点

1.自我意识强,欠缺责任感,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从小生活环境相对优越,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得到长辈无微不至的呵护,逐渐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进入大学后更加喜欢彰显自己的个性,在待人处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或顾及他人的感受,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不强,极易出现人际交往危机,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使得社会上充满了多元文化和多种价值观念,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部分学生在这种背景下,由于明辨是非能力弱,自制力差,抵御不了消极文化的影响,进而贪图物质享受,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功利性倾向严重,且容易随波逐流,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2.专业了解不足,专业兴趣不浓厚

在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中,对待高考志愿填报,一部分学生缺乏经验,没有查询录取学校和专业相关信息就轻易填报,一部分学生没有自己主见而是根据家长或老师的意见,填报的是家长或老师看好而自己不了解或不喜欢的专业,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第一专业志愿没被录取而被调剂到这个专业,受这些情况影响,许多学生对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了解不足,更谈不上能够产生浓厚的专业兴趣。

3.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不够主动,但课程多,学业压力大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大都在理工类本科第三批录取,录取分数线往往要比一本、二本低很多,以湖北为例,近五年来,三本理工类录取批次线比一本低150分以上。学生中有一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好,但因高考发挥失常或心理素质不好,导致高考分数远远低于平时成绩,但大部分学生高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制力差,自觉性不够,文化基础薄弱,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偏科严重或学习态度不端正。与此同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工科,学生大一学年就要接触《微积分》、《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这样难度较大的课程,大学期间需要学习40多门课程,学生毕业至少需修满170.5学分。学生本来文化基础就薄弱,再加上难度大且数量多的课程,导致许多学生很难迅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容易产生自暴自弃、厌学、旷课、挂科等情况。

4.思维活跃易接受新生事物,实践动手能力弱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校学生多为“90后”,他们生活在物质较为丰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信息快速增长和传播的时代,与“80后”学生相比,他们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为开阔,更易接受新生事物,但由于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得到家人更多的关爱甚至是溺爱,成长道路较为一帆风顺,加之受高考指挥棒和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注重书本知识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面向食品产业,实施工程师基本训练,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学生实践经验欠缺、动手能力差这一特点将严重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化解这一矛盾。

二、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1.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针对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自我意识强、欠缺责任感、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这一特点,必须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努力成为掌握丰富知识、扎实技能和拥有健全人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首先,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改变过去那种“强制性灌输”、“命令”或“填鸭”的方式,回到对象化的主导性灌输之中来,围绕学生现实的思想、困惑与对课程的问题展开教学内容,运用现代信息理论和网络技术,使得灌输更为通畅有效,不断引导和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加强建设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积极组织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学术、科技、文体、公益等活动,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参与各类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加深对国家、社会和学院、专业的了解和热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再次,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适应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特点的规章制度,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人员采取引导、咨询、指导和服务等方式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由于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人员的作用发挥直接影响着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要求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工作负责、掌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学生工作队伍。

2.因势利导,加深学生专业认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时便邀请专业首席教授做《关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专题讲座,大一上学期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并组织学生赴武汉顶益食品有限公司、湖北银鹭食品有限公司、福娃集团监利福娃食品有限公司等有代表性的大型食品企业参观学习,并经常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食品企业的经理高管做报告,联系从事专业对口的往届毕业生进行经验分享,同时学院每年还将举行由启动仪式、产品展示、蛋糕我做主、食品知识竞赛、食堂明星窗口评选、闭幕式等一系列活动组成的食品文化节,让学生寓教于活动之中,通过这些举措促进学生对专业、食品行业的了解,培养他们浓厚的专业兴趣。

3.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面对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觉性不够、学业压力大的现状,一方面需要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全体任课老师帮助学生正视现实,去掉思想上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要肯定他们的优点,鼓励进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高考分数较低不等于素质低、文化基础薄弱不等于智力低,让他们放下“三本”的思想包袱,轻装前进,激发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需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情况的学生多措并举,对症下药,加强学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对于大一新生,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入学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所学专业、学籍管理、学院规章制度、熟悉大学环境等,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让学生认识自我,为自己量身定做大学四年学习和生活规划,同时对他们实施早操制度、早晚自习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他年级学生,学院根据时间节点组织召开英语四级考试动员会、考研经验交流会等学风建设相关活动。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全体学生,任课老师、辅导员、学生会学科部成员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各个课堂、班级考勤工作,对旷课、迟到、早退的学生每周通报并将迟到、早退、旷课情况记录在案,扣除相应综合测评分数,建立“考勤预警”和“学业预警”机制,组织召开学风建设先进班级经验交流会。成立学习兴趣小组,采取“抓两头带中间”、“一帮一”工作方法,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此外,期中考试前后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期中教学检查,研究总结教、学、管三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在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期中期末考试前夕,对全体学生进行“端正考风、严肃考纪”的诚信考试教育,对考试作弊行为“零容忍”,使考试作弊不再有其生存的土壤。

4.注重实习实践实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牢固树立“强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教育理念,坚持面向食品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一方面需不断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其在继承校本部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直接面向产业,将“获得工艺工程师的训练”作为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另一方面需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与理论教学、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培养实践创新能力贯穿教育全过程。以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为例,该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包括各类课程实验、暑期社会实践、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实习、毕业(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育人周数占四年教学总周数的27.6%。正是由于对学生学习实践实训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于2012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2012年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并入选2013年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名单。学院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制定《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积极开展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组建由30名学生组成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业人才培养实验班,开始实施“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方案,着力解决实验班的凝聚力,做好面向食品产业链办学、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篇4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综合实训 实训内容

中图分类号:TS-201-4 文献标识码:A

Comprehensive Training System Design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 Food Factories

MA Lizhen, LIANG Peng, HUANG Zonghai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lant design comprehensive training concept, idea, purpose and content of the framework as well as specific training, etc., and through our specific practice and train the students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practical exercises skill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and embark on a new path.

Key words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training; training content

食品工厂综合实训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食品工厂综合实训通常是以食品工厂实习、食品新产品科学研发或食品综合性实践教学等方式来实现的,食品工厂实训是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取得生产知识的重要阶段。实训者通过对食品工厂的产品结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产品的检验与开发、企业管理模式与营销战略、工厂设计等方面的认识与了解,巩固和丰富课本知识,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了解专业及行业特点,掌握专业工程技术及相关产业知识。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综合实训设计理念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自建系以来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分“四步走”的战略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和考验,并逐渐形成了独有的先进综合实训教学理念:(1)综合的实训理念。构建多方位、多层面、立体式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实现由技能训练向工程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2)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3)三个课堂相结合的理念。把校内实验教学的第一课堂、校内教学计划外开展的学科竞赛、创新实验等教育活动的第二课堂和校外实训活动的第三课堂有机结合,互补互动,有效提高实训效果和学生工程素质。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综合实训设计思路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强调学校制定的“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16字方针,着实在“质量、人才、特色、文化”8个字上下功夫。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工程素质的提高,实行三个课堂的结合,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分层次、多模块的实训项目方案思路:(1)构建综合背景下的实训教学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从最初的实验室验证性试验到以食品工艺学实验的专业实践技能综合训练;从课内理论教学扩展到课外实训实践,包括创新大赛、课堂兴趣小组、研发基地科研课题项目、毕业实习和其它创新实践训练以至同校外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的实践训练的三个课堂的扩展;从食品工厂认识层次到食品工厂基本实训层次、食品工厂综合实训层次、食品工厂高级实训层次。四个层面的层次扩展,注重学生在实训中工程素质的训练和养成。(2)推动三个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第一课堂为教学计划之内的实训任务,第二课堂为在校内的课外实训,第三课堂为校外综合实训。三个课堂结合,在原有的第一课堂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到第二课堂更多地体现创新实践,在教学方式上也由以教师紧密型指导为主转为教师松散型指导为主,而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3)提升教学手段。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网络教学等方式,结合计算机模拟工厂岗位的仿真技术,教学网络化管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研学,建立多元化、智能化、网络化教学平台。(4)食品工厂面向学生开放。食品车间进一步实行全面开放政策,为学生提供具有不同特色、不同教学要求和较大发展空间的实践性教学实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教学计划,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和训练层次,改变学生长期以来被动、刻板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综合实训设计构架体系

食品车间的综合实训体系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食品工厂认识层次。包括实训课程多媒体展示、食品机械设备运行原理、食品产品生产过程、食品检验与检测4个模块。第二层:食品工厂基本实训层次。包括产品食品加工的工艺条件控制、食品机械设备实际运行过程、食品产品质量检验、生产组织管理4个模块。第三层:食品工厂综合实训层次。包括食品研发技术方案、食品工厂建厂设计、模拟岗位职责实训3个模块。第四层:食品工厂高级实训层次。包括工程创新综合平台模块,含各类竞赛和大型的工程创新课题。

在以上四个层次中,第一层次为基础,第二层次为主体,第三层次为扩展,第四层次为提高。

4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综合实训设计内容

4.1 生产工艺技术及生产设备

学生在进行食品工厂实训时应多方面了解食品生产设备的实际状况,掌握食品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相关知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训期间让学生掌握食品工厂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了解各道工序的技术参数和工艺效果,从技术原理、产品质量、设备投资、成本、安全、卫生等方面综合分析工艺的特点、合理性及先进性。学习和掌握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的操作与检验方法,了解和分析常见产品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并尝试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2)让学生了解主要生产设备的型号、结构特点、技术参数、适用范围、生产厂家及购置费用,收集有关设备的技术图纸或绘制草图。分析设备性能与产量、质量的关系,学习主要设备的操作要领和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3)还要让学生了解生产车间、冷库、锅炉房(蒸汽发生器)、工厂内各车间相互走向、辅助部门、实验室、生产设施、排水系统、换气系统等主体建筑和辅助设施的整体分布、面积分配及各个建筑特点。

4.2 生产卫生防范措施

实训期间培养学生的卫生安全意识尤其重要。相对其他行业的工厂,食品工厂的生产卫生要求就相对较高。食品专业的学生是食品行业的继承者,是未来食品行业的中坚力量,为减少与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应深入了解食品企业的卫生要求、卫生现状及卫生防范措施。

(1)食品工厂卫生要求。让学生明确国家标准《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对食品工厂的生产卫生做了要求。要求食品在“原料―加工―成品―包装―贮运―市场”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安全卫生和不被污染的环境之中。

(2)卫生防范措施。实训期间,为模拟真实的工厂环境,让学生了解采取各种卫生防范措施。首先,实训期间在学生中建立卫生管理机构,设立卫生督导员,并有指导老师监督,对过程中所有食品卫生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其次,实训前动员会上让学生了解和贯彻食品卫生有关法律法规,并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培训,以提高学生的卫生防范意识。最后,从食品工厂环境、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学生个人等方面制定出详细的卫生消毒方法,以便保证食品工厂卫生。

通过多方面让学生了解实训工厂的卫生现状,结合对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在实训结束后应达到掌握食品工厂卫生防范措施的目的。

4.3 产品开发及产品检验及

(1)产品开发。实训期间食品工厂要为学生安排产品研发工作,具体包括新产品的开发、原有产品品质的优化、产品加工工艺的技术提升等内容。

新产品的开发是让学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新型产品的研制,包括新产品加工工艺研究、配方研究、设备选型、批量生产技术研究等。产品品质优化是让学生对他们生产的产品品质的改良,通过配方调整、工艺改进等方法改善产品的色泽、口感、质地、稳定性等质量指标,如提高产品营养价值,延长产品保质期等等。加工工艺技术提升是要求学生对工厂现有生产出的产品工艺进行改良,主要目的是提高产品品质、节约原辅材料、减少生产能耗以及不必要的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产品开发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实训工厂的产品研发背景、研发思路、研发能力等方面做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产品检验。产品检验是实训过程中让学生对他们自己生产的产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并将结果与标准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况。感官检验主要是产品色泽、形态、组织、滋味及气味、杂质等的检验;理化检验主要涉及的是产品的营养成分、有害金属元素含量、农药残留量、中药物残留量、食品添加剂含量、化学致癌物质含量等的检测;微生物检验主要包括细菌总数、大肠杆菌、致病菌(如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方面的检测。对于不同类的食品,因加工工艺不同,所选用的原辅材料不同,其检测项目也有所不同。

4.4 实训期间食品工厂的管理模式

实训期间,食品工厂管理模式尽可能地效仿对食品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并且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并加以指挥和控制。为了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实现组织目标,有必要模拟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如实验制度、安全培训制度、研究制度、汇报制度、总结制度、考核制度等,以此规范实训行为,以促进发展。

学生在实训前应对当今企业几种管理模式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在实训过程中,应对所在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解,并根据企业现状和各种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对企业现有管理模式提出建议及具体可行的修改意见,以加深对企业管理的认识。

4.5 实训期间的营销战略

实训期间让学生了解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市场营销部门根据战略规划,在综合考虑外部市场机遇及内部资源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市场目标,选择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组合,并采取有效实施和控制的举措。

为了使食品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对企业的营销战略有正确的认识,能对企业的营销战略做出精确的把握,在工厂实训过程中就应对所在企业的营销战略有一定的了解,对生产的产品进行试销售,让学生实地策划销售方式,试销售前进行销售预算,试销售之后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1] 马俪珍,刘金福,梁鹏,等.食品工艺学实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 何维泽.基础实验基地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131).

[3] 毕建杰,常安瑛,等.科研与实验室建设有机结合 探索实验室开放管理新思路[J].高等农业教育,2002(82).

[4] 赵成军,石志标,等.实验室开放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3(145).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篇5

关键词 食品科学 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08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是一个最古老而又永恒不衰的常青产业,是世界制造业的第一大产业,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食品专业人才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大力发展我国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全民族的健康营养和素质发展。我国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缺口较大,食品企业的职位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生产、食品质量控制与检验、食品新产品开发、食品工厂设计、食品中高层管理、食品设备操作、销售人员等岗位。对食品专业的高级专门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在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1)整体发展水平不高,食品加工度较低;(2)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竞争力弱、效益欠佳;(3)企业研发力量薄弱,技术创新不足;(4)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治理监管缺乏长效机制等。这些薄弱环节反映了一个大问题:产品技术含量和水平不高、食品的生产缺乏系统的监管,归根结底,是食品专业优秀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的缺乏,使食品产业的发展长期在低水平层面徘徊。因此,为了促进食品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强大竞争力,食品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刻不容缓,其根本是食品专业优秀应用型人才队伍的扩充和壮大。

为积极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资源配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湖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积极行动,本文主要论述教学过程构建培养方案。

1 基本原则

着眼于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的需求,结合校情,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设置及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及考核管理机制的改革,紧密结合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深加工方向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通过3+1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在现代食品深加工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与设备操作管理、品质控制、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及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坚实的化学基础、生物化学基础和食品科学基础与实验技术;(2)掌握食品工程单元操作理论和技术;(3)有针对性地掌握若干类食品深加工的技术,并且具有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4)具有食品加工设备的配套选型及工厂设计的实践能力;(5)具有食品质量分析的能力,能利用先进技术和手段实现产品的安全质量控制;(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产品研发所有环节所必备的理论和实践能力;(7)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

3 教学培养模式

采用“3+1”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期间用3年的时间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强化基础、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题大实验和食品加工工艺大实验等,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并初步形成新产品和新技术设计的能力。再用1年的时间将学生分散到企业,在企业接受教学和实践活动,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联合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认识实习(认识实习在一年级,主要使学生初步了解食品工厂的基本情况,产生感性认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或设计(均在第四年全年进行,使学生熟悉企业生产管理全过程,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难题),毕业论文必须在企业完成,根据企业急需解决的个别难题或新产品开发的需求等,在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联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或设计。

4 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如表1、2和3。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厂设计、食品营养学、食品保藏原理、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冷库的设计与管理、果蔬加工技术、粮油加工技术、蛋品加工技术、肉制品加工技术、水产品加工技术、乳制品加工技术、白酒食品生产技术、果酒生产技术、调味品生产技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食品工程单元操作、食品机械应用与维护、食品工厂设计、食品贮藏运销技术、食品营销策略等。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完成学业最低课内学分(含课程体系与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要求:200分。完成学业最低课外学分要求:8分。在课程教学方面,积极改革课程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网络教学、实物及现场教学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同时采用课堂讲授、分组讨论、辩论以及课外阅读等相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方式。逐步推广除试卷考试之外的文献综述、指定产品生产方法及工艺设计、实验或技术方案设计、现场操作、答辩等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机制,以彻底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枯燥的学习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学生实践平台及科研平台,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平台得到充分的锻炼,又可以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将加大专业综合性和工艺性大实验以及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生产与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性实践教学改革。首先,增加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的学时比例;其次,学生在企业进行的实践活动均实现双导师制,由专职和兼职教师组成。另外,加大实践教学的考核力度,特别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生产与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由双导师共同考核。为保障实践教学取得实质成效,将建立多家稳定的实习单位基地,并成立由学校、学院和系级人员组成的监督管理小组,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管理。经常邀请知名公司企业的高层领导及人事、技术管理部门的人员到学院授课、讲座及学术交流,介绍企业的现状、发展动态、技术需求及人才要求等情况,聘请部分企业的技术及管理方面的人员作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定期到学院为本专业学生讲课,同本专业教师一起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修订和完善。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篇6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意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321-02

Teaching Reform for Course of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Food Additives

LONG Jiao-yan 1 SI Jun-na 2 LI Shao-hua 2

(1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Zhengzhou He′nan 450011; 2 Department of Food and Cooking,

He′nan Department of Polytechnic)

Abstrac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urse of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food additives was introduced,aiming at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some advice for the reform of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 were offered,which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of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food additives.

Key words food additive;application technology;significance of the course;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reform

食品添加剂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人们每天所食用的功能各异、风味独特、花样繁多的食品,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食品添加剂[1],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且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近年来苏丹红、染色馒头、皮鞋老酸奶等事件的频频曝光,食品安全无处不在人们的生活中掀起层层巨浪,一谈到食品添加剂就出现极度的排斥心理,不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如何让广大民众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安全性已迫在眉睫。因此,食品专业的学生加强食品添加剂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的意义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是高校食品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研究了每种食品添加剂的功能、性质、毒性和使用特点,与食品工艺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毒理学等其他专业课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传统的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多采用单一课堂教学方式,学生仅通过课堂教学获得了有关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功能及使用添加情况等方面的知识,会与快速发展的食品添加剂行业脱节,不能学以致用,同时由于与实践结合甚少,缺少感官认知,学生甚至在学习完本课程后,仍对一些不科学的观点抱有支持态度[2]。

2 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2.1 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主要讲授各类食品添加剂的概念、作用、性质、使用注意事项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3],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一是内容多而杂。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4)》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2大类,每一大类又包含多种食品添加剂,少则几种,多则达上千种[4],知识点细、多、杂,课堂讲过的内容忘记快,学生反映教学效果不理想。二是学时有限。本校专科专业所学的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总学时为30,其中20学时理论,10学时实验,课时相对较少,因此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高效地掌握该门课程的内容,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项很大的挑战。三是教材普遍落后。很多教材在食品添加剂的性质方面有大篇幅的讲解,但在其使用方法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方面缺少详细介绍,因此需要补充说明;2014年12月国家卫计委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但当前的教材多是按照2011版编写,甚至还有2007版的,造成教材与时代的发展脱节,容易使学生产生理解错误。

2.2 教学内容的改革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相较于2011版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食品添加剂的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需不断地更新教材和授课内容,及时掌握当前食品添加剂现状,紧跟市场行情实时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研发应用情况,做到与时俱进。近年来,涉及到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事件让广大消费者谈“添”色变,在相应的每一章节补充这方面的知识,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让他们对添加剂的安全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5]。

考虑到课程学时的限制,针对教学内容杂而多这个问题,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做出必要调整,有针对性地讲授[6]。比如:食品添加剂中的漂白剂、消泡剂、抗结剂等,在食品中的应用面相对较窄,可以不作为课堂讲授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外自学,这样一方面能把课堂有效地运用起来,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3.1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这门课程的应用性很强,教师没有丰富的一线生产经验,学生课堂缺乏实践环节的锻炼,这些问题均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传统的理论课堂中,一般采用单一的纯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教师对每种食品添加剂的性状、性能、毒性、使用注意事项等进行逐一细致讲解,这样确实可以明确课程的知识点,但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且没有感性的认识,学习积极性不能有效调动起来,上课睡觉、玩手机、说话等情况越来越普遍[7]。在实验课堂中,教学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第一步,学生阅读实验指导书;第二步,老师讲解步骤和方法;最后,学生进行实验,而且实验内容和方法均按照实验指导书来操作,比较陈旧落后,教师又讲解过于详细,这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8],对实验的兴趣缺失,学生创新发展、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锻炼。

3.2 教学方法的改革

3.2.1 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一是“三步课堂”教学。“三步课堂”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写这种被动的学习局面,增加了教学互动,是一种全新的自主化教学模式[9]。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步,提问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开始课堂的学习。如学习防腐剂时教师提问:在食品中的添加防腐剂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第二步,讲解,教师主要通过语言辅以多媒体软件、手势、板书等方面来完成,要求语言精炼、重点突出。如防腐剂的讲解重点是防腐剂的性质、毒性、应用注意事项。第三步,讨论总结,在课程最后留出15~20 min,让学生对提问进行辩证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讨论防腐剂“利与弊”的环节,不仅要求学生谈出自己对问题的明确认识,还要求阐明之所以这样认识的理由与根据,各抒己见,教师最后从食品腐败变质对人体的危害和防腐剂的毒理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总结。“三步课堂”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题的原则[10],使传授知识与开发智力相统一,让学生正真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二是案例教学法与对比教学法。在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使学生全面了解某类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有机结合起来[11],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其印象深刻。例如:通过介绍皮冻的加工工艺引出增稠剂――明胶这个添加剂,再通过皮冻的特性来引入明胶的相关加工特性及其注意事项。在讲解过程中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使本来枯燥的明胶特性和应用变得更加形象、丰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提高了教学效率。

对比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将一些具有某种联系和区别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相同和不同之处[12]。如在讲食品防腐剂这一章节时,把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山梨酸和山梨酸钠放在一起讲解,根据它们的性质,对其溶解性进行对比,最后引出在食品加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添加应用时有何不同之处。在教学中采用对比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摆脱陌生感,进一步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三是实验课程的改革。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实验课程中采用了开放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放性实验课堂强调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大大地增加了学生进入实验室的灵活度。首先,教师先给出题目让学生分组,提前制定实验方案;然后待学生提交实验方案后,教师与每组学生一起讨论,进行修改完善,确定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最后学生分组进实验室完成实验。

学生在设计开放性实验的过程中,自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完善了思维方式[13-14],而且可以进一步让他们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开放性实验教学对指导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时刻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15-17]。

3.2.2 课后网络学习空间的利用。课堂的学习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空间布置作业、留言、批改作业、交流讨论、分享视频等多种形式解决教学问题,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课后网络空间的学习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崭新的交流氛围,突破时空界限,让课堂的互动能够延续到课后。

4 结语

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食品添加剂行业市场前景开阔,日新月异。因此,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在原有的基础知识上不断更新授课内容,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更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5 参考文献

[1] 邓后勤,夏延斌,王燕,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8):147-149.

[2] 刘尧,王晓英,王磊,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农业工程,2014,4(1):111-113.

[3] 袁海娜,尤玉如.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23(1):71-74.

[4] 李和平,魏建春,王斌,等.高职教育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212(6):71-72.

[5] 张涛,郭钰洁,沐万孟,等.食品添加剂课程改革初探[J].大学教育,2013(16):66-68.

[6] 爱梅,刘欣,刘晓娟.《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103-104.

[7] 王常柱,武杰,高晓宇.食品添加剂的基本属性、主要功能与三大特征[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5(10):154-158.

[8] 梁鹏,陈丽娇,张惠婷,等.食品类专业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0):10824-10825.

[9] 任保印,张笋.课堂使用三步式教学法之管见[J].陕西教育(高教),2008(10):75.

[10] 李华.食品添加剂教学内容改革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4):76-77.

[11] 贾娟,马利平.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136-137.

[12] 王宇.浅析对比式教学法在化工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4,40(13):258-259.

[13] 陈学红.《食品添加剂》课程开放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254-255.

[14] 郑立红,李春华.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68-70,74.

[15] 王岁楼.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2):80-82.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篇7

学习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这个专业快一年了,但我对于这个专业需掌握的知识,以及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却还十分模糊。我知道作为一个食品专业的学生,了解食品基础知识,掌握食品专业的学习方法,明白食品行业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对我的大学学习生活以及对将来的就业是十分重要的。这次为期五天的专业认识实习,使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对每个学科近两个小时的学习,我们在接收到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充分领略到了食院老师的风采,我们不仅丰富了理论知识,开阔了视野,更使我对以后的工作有了定性的认识,真是让我收获颇多。

首先,专业认识课程让我对自己的专业——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有了新的认识。燕国梁老师给我们讲解葡萄酒的专业认识时我学习到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是十分迅速,举世瞩目的,但是同时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比如基地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落后,葡萄品种单一缺乏个性,本土葡萄酒建设文化确实,行业管理及监管比较薄弱,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总之,葡萄酒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国家刚刚在2008年才出台了相关法律来规范葡萄酒市场,所以说葡萄酒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我们葡萄酒专业的学生,更应该致力于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努力学习、提高行业科研水平,为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专业认识课程让我对学院其它专业有了一定了解。毛学英老师给我们介绍了食安专业要学习的课程,如生物化学、营养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感官学等。从课程安排上来看,我们学院主要以化学为主干学科,生物辅之,同时还涉及到一部分物理知识。作为理科生,高中对生物、化学、物理着重学习,所以我对专业开设的课程比较感兴趣,也有信心把它学好。

食品质量与安全不仅是检测食品的安全性的学科,它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不只是检测这一环节,我们需要将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融合起来,在保障食品无毒无害的前提下,还要注重食品的营养,而何计国老师则是食品营养方面的名师。他为我们讲解的关于营养素、食物营养、营养状况评价、慢性病、安全风险评价、检验等方面的知识让我们明晰了自己所修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让我们在进入专业学习前有初步的了解,这样在进入专业学习时就不会感到陌生而无从着手学习。

曹建康老师给我们讲了果蔬贮藏保鲜方面的知识,讲到我国蔬菜生产的状况,各种水果的产量,我国果蔬的流通与贸易、保鲜剂对水果保鲜的效果以及新研制的各种水果,通过学习,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看似很普遍的蔬菜水果其实蕴含着很多科学技术,例如如何用科学手段让果蔬的保质期更长,这样不仅能避免果蔬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而且能提高果农的经济收入、减少浪费。

毛学英老师带我们走进了畜产品加工领域,她给我们讲述了乳及乳制品加工,肉及肉制品加工,蛋及蛋制品加工,水产品加工,她强调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工艺与工程的结合,这样才能让知识实现其价值所在。

刘海杰老师讲了粮油加工部分,讲了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主食和饮食方式的不同,中西方饮食差距,原料特点决定加工方式等,揭示了中国的传统主食内涵丰富、营养合理的特点。

李博老师就功能因子与功能性食品展开介绍,功能性食品起源于日本,功能性食品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老师讲了功能食品出现的社会背景、功能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区别与联系,国内外功能食品的发展状况,目前对肽类物质的应用,功能食品的作用等,让我从最初对功能食品一无所知的状态转变为基本了解的状态。

陈晶瑜老师介绍了她实验室主要的三个研究方向,白酒大麯,葡萄酒微生物的抗逆性,生物被摸。研究微生物在不同风味的白酒中发挥的作用,酿酒酵母的抗氧化胁迫,如何控制生物被摸生成及如何将其清除等,让我感受到小小的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然后,在老师的授课过程中,他们不只传授我们学科知识,还给我们以人生的启示,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指导性的意义。毛学英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就业、读研、出国的情况,让我们尽快确定自己的规划,并向着目标努力。陈晶瑜老师教给我们的道理是:在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选择或规划时,我们应该遵循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听别人的建议,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儿。老师的教导是我们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最后,在参观实验室的过程中,我不仅对实验室的高科技仪器有了一定熟悉,而且知道了每个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实验室有大量的仪器设备,如巴士消毒冰箱、颗粒制冰机、不同温度的摇床、DNA电泳、二氧化碳高密度杀菌机、烟熏箱、霉菌培养箱等等,这些仪器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能够满足在短时间内精准的完成人们对实验的要求,呈现出实验数据,节约了实验者大量的时间。食品楼的实验室主要分为三个组,产品加工组、微生物组、功能食品组,每个组又可分为不同的课题研究实验室,

这五天的实习中学校还安排我们参观了食院的各个实验室,如中日食品研究中心、植物源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等,老师和学长学姐们为我们讲解了各实验室的研究课题和设备仪器等相关知识。看着那些精密的仪器,看着学长学姐们严谨认真地做着实验,我们突然领悟到自己需要学习和实践的还有很多。的确,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只有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学习才能达到最终目的。学院一直以来注重实践,提倡去跟着老师做实验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其中。而且学院努力创造机会、提供机会让我们学生们参与到实验探索中去了解了每个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团队组成,,去更好地认识与了解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工作研究做准备。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篇8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食品物性学;教学方法

0引言

为了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推进与国际工程教育的无缝对接,我国正着手对工程类专业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截至目前,包括江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内的一些工程类专业,已经通过了工程认证。该专业认证归属于合格性评估,推行目标导向教育,以学生的产出驱动教育系统地运行[1]。在大方向的指引下,课程大纲需要进行完善,一些新指标(如课程达成度评价材料需要增设等),都涉及到教学内容的调整。食品物性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框架比较完整的一门学科,与食品化学和营养生理学并称为食品加工利用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三大基础学问[2,3],能够向学生传播工程相关的背景知识并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解决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工程教育认证这个崭新的环境下,“食品物性学”的教学内容已经进行了战略性改革,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在于教师如何让学生全面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因此涉及到教学方法的探讨上。

1教学方法概述

工程教育认证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上述改进的教学内容就像浩瀚海洋中的指南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那么怎样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呢?这就需要根据新环境下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由4个层面构成,即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和教学方式,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围绕教学方法的界定,古今中外的学者提出了各家理论,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世局面。比如,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理论、威斯顿和格兰顿体系,国内教育界则有“南有陶行知,北有李秉德”之说。在这些教学方法界定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即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的体系。

2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食品物性学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在授课过程中以教授法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方法,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预期目的,更不能胜任工程教育认证环境下的“食品物性学”讲授。结合“食品物性学”的教学内容,相应地可以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4],或者某几种教学方式联用,共同为课程的传授提供有效的手段。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的是食品物性学的发展历程、研究特点和内容,以及研究方向与应用,对于该部分内容可在多媒体演示手段配合的基础上,采用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此过程中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第二章是食品的基本物理特征,则可采用直观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的认识。比如,对食品物料的体积测定,教师可采用种子置换法进行演示试验,不仅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体积等的概念,而且对后面第五章散粒体的相应知识也提前有所了解。如果教学案例选择适当的话,还能够把书上不同章节的内容串联起来讲解,融会贯通,再结合学院相关的科研成果。以禽蛋大小头自动定向排列为例,涉及到禽蛋大小头自动定向排列装置的研制,该装置能将大小头指向不一致的禽蛋自动定向为同一方向。对于物料本身来说,教师需要研究其基本物理特征,如形状、大小、密度和形状指数等,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第二章关于食品的基本物理特征的内容。基于该基础,针对禽蛋散粒体对象、展开散粒体摩擦性和受力分析等力学性能的研究,建立禽蛋在大小头自动定向排列过程中的力学理论基础。另外,由于在定向排列过程中,核心是禽蛋分列运动(轴向运动)和翻转运动,还需要引入机械原理中的相关知识点,利用交错轴摩擦轮传动原理计算禽蛋的轴向移动,利用凸轮传动原理分析禽蛋的翻转运动。可以发现,以具有工程背景的科研课题举例,不仅可以串联课本上的部分内容,还能形象生动地将一些特色科研理念传输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工程类人才的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军力量,这正好也体现了教学辅助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境界。对于第十章食品的声特性,由于目前声特性的应用较为前沿,没有像力学特性一样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那么教师可采用讨论法的教学手段,围绕本章的中心问题,先行提出讨论题和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讨论时围绕中心,联系实际,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各抒己见;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进行小结,并概括讨论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与学生就该章内容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能让学生更多自主地进行学习,一举两得。

3结语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篇9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工程实践 途径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工科专业(少部分高校授予农学士学位),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竞争力体现在食品工程创新能力方面,而食品工程创新能力培养更重要的要与工程实际操作相结合。目前,普遍存在培养学生食品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少,整体上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形式,即:以工程理论教授为主,实践操作教学为辅,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只是单纯地对教材中现有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但是,现有的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常常只是对工程实际操作的一种理论抽象解释,其与工程实际操作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伴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原有的工程理论知识出现老化速度不断加深等趋势,在工程教学方面和工程实际操作之间存在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但是,现有的教授模式及其内容也逐渐发展成为高素质工程人才培育成长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阻碍因素[1]。

1.存在问题分析

1.1工程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要求

工程实践教学对硬件资源的要求比较高,就针对满足学生实践训练硬件件来说,一些高职院校情况反而好一些,而大学却是更多地将资源投向学科建设方面,对本科实践教育教学条件的倾注反而不足。以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例,工程实践训练机会少,虽然全校有工程实训中心,但是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来说只是金工实训1周。其它专业基础或基础课程中工程训练机会很少,实验的开展基本是科学技术实验。因为对食品加工工艺实验室的投入较少,教师只能按照现有条件来开设实验。

1.2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师资队伍薄弱

师资是最关键的。是否拥有一支既了解高等工程教育教学规律又拥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强大师资队伍是工程实践教学能否取得实效的主要因素。开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校往往是化学和生物学实力雄厚的高校,工程类课程和环节教学非常薄弱,师资出现了“偏科学、轻工程”的现象。一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虽然拥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大都缺少工程设计的经历,工程观念和意识淡薄,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故此,通常难以有效地指引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提升工程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

1.3学生参与课、内外实践机会少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提供了认识的可能。只有实践,才能提供认识所必需的信息。并且,也只有实践,才能使学生获得并不断发展对操作经验的认识与提高。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为我所用。

虽然有课程实践,但是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过程只是简单地验证已有的结论而已,学生的实践性操作体验活动一般只是停留在理解、掌握、吸收和运用已有的工程原理知识。创新型、研究型等的工程实践操作深入研究活动比较少,学生缺乏创新性思维,缺失了创新性思维,就会在未来的实践工作中难以进行创造性的工程实践,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缺少紧密合作的企业与支持

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具有解决实际工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而掌握并拥有这一能力的途径,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进行工程实践操作训练[2]。亲身参与体会操作可以有效地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但是,因为某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所依托学校实力相对来说比较弱,社会知名度较低,与许多企业进行的合作不是很密切。另外,企业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能兼顾情况下,更注重经济利益,在产品生产线、场地和时间上不可能满足校外学生的专业实习要求,大多数企业只是提供参观,真正能够向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学生提供的实地训练场地的机会比较少,致使学生真正进行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不多。与此同时,学校提供的实地训练的稀少或缺少直接影响了工程人才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

1.5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具有一定工程性并且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但由于其一般安排在大学的最后阶段,课程学习己结束,工作或读研基本确定,所以学生投入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时间和精力较少,往往达不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要求。

2.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性实践教学措施

2.1重组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食品工程类实践课程群体系

随着食品工业技术和设备不断发展,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构建工科实践课程群体系,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对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进行修订。注重了对食品工程类基础、专业课,使工程技能知识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此外,大一、大二短学期集中强化为期3周的工程技能训练、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确保师资到位,学生有集中训练的时间。

另外,要实现综合创新,就要以课程设计和专业创新实验课程为主,结合一些大学生工程设计大赛,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此外,鼓励学生参与到研究计划项目、开放实验室、教师科研项目等一些高层次实践训练,对培养大学生现代工程研究能力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2.2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制定有效工程实践训练方案

通过学科导论课,不仅让学生了解专业学科的适用性、时间性以及与各科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大二开始实行导师制,通过导师定期给学生做研究成果、发展状况、就业前景、本科生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所需修读的课程等,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能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更加清楚四年的本科学习过程是怎样的,并及早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3]。另外,当学生已经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实践能力时,导师可以尝试引导部分学生参加科研项目、企业的攻关课题组等,通过直接面向科学研究前沿方向,接触科研或技术攻关的一些环节,不论这些课题是科学研究还是工程开发类型,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工程研发体验,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得以强化,从而提高学生自身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综合创新能力。

2.3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开放综合的实践教学环境

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拥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建立紧密型实习基地,并联合申报成立大学-企业研究中心,即以大学的智力资源为支撑,以企业为主要单位的投资主体,组建一个大学和企业共同享用先进知识和研究成果的平台[2]。一方面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来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大学-企业研究中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进行实践锻炼和良好技术训练的环境,学生能够在老师和专业工程人员的指导下亲自操作,体验知识产生、发展和验证的过程,通过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多元化的互助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在此期间,不仅大学和企业可以共享知识和研究成果,而且紧密结合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实践与科技研发,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具备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际生产,学生切身实地的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激发了他们独立思考和主动创新的意识。

2.4注重专业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与培养

提高专业教师参与工厂实践积极性,通过学校“教授、博士下企业”行动计划,每年选派一定比例的缺少工程经历的高学历专业教师到企业服务一年到二年时间,参与企业的工程设计、技术改造并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专业教师讲课的生动性和实用性也大大改善。

2.5提高工程设计在毕业论文中比例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既能反映本科学生在校的学习质量和综合能力,又能反映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从而综合反映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4]。浙江省高校对工科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有要求,其中毕业论文中设计性比例不得低于70%,因此加强工程实践训练更有必要,毕业设计题目可以取材于食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流水线的设计与设备选型,也可以对已有食品生产过程与设备提出改造与革新方案;另外,工程设计论文也可以是食品工厂设计平面图、某一车间平面图、车间剖面图、设备流程图,充分的将工程设计能力培养融入到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通过毕业设计,强化和巩固食品工程的设计能力。

项目名称: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类项目,项目编号:yb09044。

参考文献:

[1]蒋佐斌.科技革命背景下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07,6:4-6.

[2]张喜梅,杨戬,崔屹.21世纪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07,6:10-12.

[3]李元元,李正,徐向民.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6,23:31-32.

[4]周卫东,陈宏伟,宋慧等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09,5:128-129.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认识篇10

关键词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336-01

Study on Teaching Reform of Food Professional English Guided by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LI Feng WANG Yong-li LI Da-pe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Shandong 271018)

Abstract Food Professional English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for the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Food Science.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industry and frequency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food professional English is paly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exsiting problems in teaching of food professional English.On this basis,some reforming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such as teaching goals,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teaching mothod,cultivation of teachers.These suggestions aim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food professional English,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undergraduates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food professional English;teaching situation;reform

食品专业英语是我国高校面向食品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大学英语与食品专业知识融合的纽带,是农林及轻工院校培养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1]。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如食品企业的跨国性生产经营活动日益普遍,食品国际商务及展销会等越发频繁,食品研发及学术研讨会等国际交流更加常见[2],食品从业人员接触到国际食品法律和安全问题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些新特点对高校食品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食品专业英语是实现学生由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向应用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效果的优劣对于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进一步学习深造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了解食品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研究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突出应用性、交际性及时代性的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方式,对于提高食品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推动高校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1.1 对课程缺乏足够认识,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考虑到学生在未来的工程实践和学习科研中的长足发展而设置了专业英语课程[3]。虽然是专业必修课,但是与大学英语等课程相比,高校及师生对食品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食品专业英语建立在食品专业知识的学习基础之上,而食品专业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涉及营养与卫生、生物化学、机械设备、微生物、仪器分析与检测等多方面的知识,学科融合多、知识体系繁杂,但是多数学校食品专业英语课的学时偏少。以山东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为例,食品专业英语为36学时,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要让学生掌握大量的食品专业词汇,并且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提升显然难度较大。另外,在大多数高校,食品专业英语课程一般安排在本科生的大四上学期,此时学生专业课程多、学习任务重,且面临考研及就业等现实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食品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1.2 专业教材建设单一,内容更新相对滞后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是教师进行教学,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重要工具。尽管食品专业英语课程在高校中设置较早,但是专业英语的教材建设与学科发展相比相对落后,表现在专业教材种类少、更新速度慢、内容不全面。如有些教材编写于20世纪90年代,内容上多侧重于介绍食品营养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基本知识,而对于食品营养化学、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机械与检测技术等较少涉及;而且随着食品国际贸易及交流的发展,学生毕业后接触商务信函、商务合同签订、食品进出口表单等应用文的机会越来越多,这部分内容在当前食品专业英语教材中也很少被体现出来;另外,目前能够兼顾食品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培养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

1.3 教学师资相对薄弱,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食品专业英语的教学对授课教师要求较高,既要熟悉食品专业领域的概念和知识,又要具备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在很多高校里,这样的复合型教师数量很少。目前,食品专业英语的教学主要由一些英语基础相对较好或者有过出国经历的食品专业背景的教师来担任,他们往往在听、说、读等方面能力略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另外,相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方式还比较单一,大多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知识传授上,如典型的“一言堂”式教学:“学习词汇―朗读―讲解―翻译”教学模式,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环节基本上没有。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形式,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极大地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2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设想

2.1 加强宣传,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重要性的认识

食品专业英语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随着食品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加快,食品专业英语的用武之地会越来越广。然而,受传统教学方式及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还不能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表现在学习目标上,仅仅是多认识专业术语,掌握较多的食品专业词汇,而忽略了专业文章的特点、组织方式等更深层次的内容学习。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对该课程的引导,在平时让学生尽可能有机会体会到专业英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食品合资工厂、观看外文的食品加工工艺视频资料、学习国外食品法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食品专业英语的应用领域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与工作息息相关。同时,学校方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也可以适当增加该课程的教学时长。

2.2 加强教材建设,突出内容的系统性、时代性和应用性

应加强教材建设这一薄弱环节,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该紧扣食品行业发展的最新特点。在教材编写上,着重介绍最新的食品专业知识和发展动态,如选取国外原版的食品领域专业文章,突出时代性;针对食品专业英语涉及内容多的事实,在内容设计上,宜少而精,可考虑在食品化学、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机械、食品检测、国际交流等方面选取有代表性的经典文章作为教授素材;同时,还应适当增加食品专业英语“听”“说”“写作培训”等内容模块的设置,学以致用,将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教材编写过程中要突出系统性与应用性,最大程度地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2.3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仍然是目前最为薄弱的环节。教师应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知识潜移默化的能力和程度,取决于学生自身参与的积极性。要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要通过多丰富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经验证明,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并不适合于食品专业英语课程,教师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角色定位,让学生成为食品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角[4]。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角色,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如丰富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引入课堂指定话题讨论、辩论赛、职场模拟等多种课堂组织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也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如组织学生观看食品行业相关的外文电影、制作与科技趣味相结合的课件与Flash短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5]。

2.4 提高综合素质,建设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

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先决因素。专业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加强食品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要注重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素质的锻炼,二者要全面发展,共同提高。因此,教师应加强自我学习,提升本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更新和自我完善,特别是注意学习本学科的最新的前沿知识[6];此外,学校可通过多组织教学交流、教师说课、相互评课等多种形式,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特别是专业教师应经常跟授课效果好的大学英语教师多交流经验,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吸收、改进并推广,真正将食品专业教学和英语教学融会贯通。

3 结语

随着食品工业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使食品专业英语成为拓展专业视野、培养综合能力、适应新时代职业需要的重要工具,这些变化对食品专业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食品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探索是多方面的,从教师的角度考虑,需要将引导学生的思想认识转变、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丰富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使食品专业英语这一课程真正成为提升学生素质、推进食品学科的整体建设的重要环节。同时,专业英语的学习对于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参考文献

[1] 赵曼,范秀英,蒋大勇.高校专业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 (7): 84-85.

[2] 戎茜.基于应用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8): 371-372.

[3] 李俊梅.重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26): 131-133.

[4] 付大安.需求分析解度下的专业英语调查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