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计十篇

时间:2023-03-14 12:50:13

财务审计

财务审计篇1

[关键词]财务审计;企业发展;内部审计

[DOI]10.13939/ki.zgsc.2016.01.145

1 企业财务审计概述

企业财务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企业财务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依法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和决定。其目的是揭露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情况,查处企业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廉政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服务。企业财务审计的特点是独立性,这是财务审计相对于其他监督的不同之处,也是财务审计最重要的特征。

在现阶段,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与国际贸易不断加强,财务审计出现了新的特点,比如,领域扩大化、层次立体化、程序规范化等。但当今的财务审计也存在着种种问题,以下简单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2 现阶段财务审计中的问题

2.1 财务审计独立性方面

财务审计的重要特征就是其独立性,这关系到其能否真正发挥其作用的关键因素。相关人员在财务审计中的基本原则是客观、公正。但是在现阶段财务审计工作中,独立性并不是很强,在具体财务审计实施过程中,尤其是部分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干扰,部分审计人员没有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范围审计相关规定,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造成了财务审计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做到监督、管理的功能,从而扰乱了市场秩序。因此,可以说审计的独立性缺失直接导致财务审计的正常发展,对市场的正常秩序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2.2 审计范围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市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财务审计工作也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然而,当今的财务审计工作虽然也做出了很大的变革,但仍有一部分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的审计范围不够全面。比如,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一些企业存在财务费用并未计算、递延资产等应摊未摊的情况,相关部门单位检查不够深入,造成企业存在潜亏挂账的情况。尤其是相关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财务审计属于财务部门,在一定程度会造成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并不能得以体现。另外,企业的财务审计,尤其是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方面是经济效益的审计,这项工作多在年终结算前进行,从而导致了审计部门必然会面对时间短、任务重的现象,造成审计工作的表面化不可避免。

2.3 审计执行力度方面

审计的基本特征是其独立性,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相关水平,另一方面是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的功能。但是现阶段的财务审计的规章制度并不完善,在执行方面缺乏相关的预警机制。现在的企业虽然有着较全面的财务审计的相关规定,并缺乏执行力,通常是出现问题后才有所反思、整改问题。例如:现在的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中的效益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及其出现问题后的经济问题审计,都属于事后审计制度,如果在问题出现之前就采取措施,就可避免经济损失,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风险。

3 改进企业财务审计的相关措施

面对以上财务审计方面的相关问题,如何建立一套与当今经济形势相匹配的财务审计制度,是当今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我国的市场经济与进入国际市场的需求,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财务审计。

3.1 完善企业制度

企业审计的对象是国有企业,因此,想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审计制度,必须首先从源头出发,建立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从而以此为基础完善审计的相关制度,达到监管、监督的目的。对于完善企业制度,需要完善企业法人的相关制度,包含企业与所有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关系,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权明确等。

3.2 法律法规方面

相关的法律法规是财务审计的坚强后盾,只有有所依据,审计才能健康发展。但我国关于企业财务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审计法》《会计法》等相关法规颁布比较早,当时颁布时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之初,对于企业相关制度并不是很理解,在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有了很大变化,部分法律法规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经济新形势,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国家根据当前经济新形势颁布或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以促进财务审计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保驾护航。

3.3 审计人员素质方面

有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还需要有优秀的审计人员,在我国,一名合格的审计工作人员必须首先具有相关资质,如审计、会计职称等资质,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审计原则等。一名优秀的审计人员,在具备全面、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科技高速发展,经济也在高速增长,同时伴随我国的各种高新技术引入,审计人员素质也应不断提高。不管是国家专业的审计人员,还是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都应保持着公正、客观的工作原则,紧跟时代步伐,对于当今的网络技术有所了解,改变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拓展自身的见识,积极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如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来实施审计工作,不仅有效地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效率会更高,准确性更强。这就使审计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审计更加智能、科技。作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前景提高咨询,国际审计人员可有效掌握企业经济情况,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基础。

4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

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财务审计的重要环节,可以及时发现企业不合理的开销,起到有效监督企业财政正常运行的目的,从而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内部审计涉及的范围较广、要求较高,尤其作为企业内部审计,其独立性自然有一定的限制因素,因此,企业内部独立性差的特点应引起相关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企业管理者可以在企业内部成立审计工作小组,明确其相关人员的职能,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同时更应加强执行力度,对于不合理的问题及时纠正。实施责任追查制度,对于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违规操作行为,及时追究其责任,应加强审计人员的审计原则。

5 审计监控体系

财务审计篇2

现在我国经济正在持续快速发展,无论是企业的财务审计还是审计业务数量均有所增多,若仍使用传统的企业财务审计措施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求,所以企业财务审计以及审计业务一定要实现创新发展,一方面使财务审计可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促使财务审计创新质量的保障,使财务审计以及审计业务两者间的关系得到科学处理。本文先对财务和审计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之后说明了创新型融合发展财务审计以及审计业务的措施。

关键词:

财务审计;审计业务;创新

一、前言

现在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无论是企业的经营方式还是其经营环境均出现了变动,这造成内部审计工作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不仅审计内容变多同时审计对象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审计方法以及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的需求,所以需要对审计方法进行优化创新,并对财务审计以及审计业务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协调。

二、浅述财务审计

1、财务审计

一般可以把财务审计划分为两种类型,也就是由政府主导的具有行政性质的审计工作,以及由企业主导的针对企业内部的内审工作。其中政府财务审计工作具有较强的行政指令性,上级主管部门在向各个企业行政命令之后,企业需要向其提供有效的审计资料,包括企业收入、报税证明以及发票开具情况等审计资料。在收到这些资料之后上级主管部门需要求其财务审计人员基于行政部门内部登记资料以及企业的审计资料开展双向核对工作,同时制定审计报告。在完成审核工作之后,审计人员应当以审计结果为基础,来为企业出具相关的审计意见以及决定;针对企业内部开展的财务审计工作,一般需基于企业的相关规定要求来对本企业或者是其下属企业开展财务审计工作。通常可以把企业所开展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划分为季度性审计以及跨年审计两种类型,这两种财务审计办法中基本审计业务均需要审核企业的发票、资金报表以及收支证明,但跨年财务审计工作需要分析以及评定企业在去年全年的整体财务。

2、财务以及审计的区别和联系

财务以及审计工作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第一,工作侧重点各异。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怎样更好的理财,注重量化考核这种财务约束方法的应用推行,从而使管理者获得可靠的决策管理依据,审计工作则更重视鉴定以及评价企业的有效性,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具有合法性,并对企业的资源、人事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监督;第二,监督内容存在差异。财务监督一般针对的是日常业务,控制监督相对较低的业务层次,同时需要于财务机构的各个相关业务相互连接,独立性较差,但审计监督除了需要对企业的财务资金的运营进行检查之外,同时还需要基于审计证据来综合分析判断企业的当前运行情况,并得出审计结论同时制定审计报告,以后企业后续的经济活动得到可靠的评价依据,所针对的经济活动层次相对较高;第三,内涵不同。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考察评价受检企业的各个经济活动与其财务收支情况,确保受检内容具有效益性、真实性以及合法性,而财务工作主要针对资金运动,也就是资金的筹措以及运用、分配,要求其核算以及监督行为存在较强的连续性以及系统性。财务以及审计工作的联系在于:目的相同。开展财务工作以及审计工作均是为了能够及时的发现企业在管理阶段所出现的问题、缺点,同时使管理者获取权威性较强、可靠的审计报告,以使企业的发展获得有效、可靠的审计建议,保证其企业的管理质量,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工作内容相同。在制定财务工作以及审计工作时都需要考虑到企业的规定要求和相关的法律条约,并将会计资料作为基础,严格的检查企业的各项会计资料是否具有合理性,并确保这些会计资料可以反映出企业真实的经济现状;最后财务工作以及审计工作的范围有一定重叠。这两中工作均属于经济管理,同时其工作范围均会关系到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

三、财务审计以及审计业务的创新途径

1、注重思维方式的优化

思维方式直接关系到人的行为,尽管财务审计属于是企业的常规审计工作,若是可以将创新审计业务这一理念融入到审计环节,必然会影响到创新环节,以使审计业务得到创新。在开展财务审计工作时,可以在确保审计重点和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对审计人员的思维、看法进行拓宽,从而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有意识的把财务审计提升至管理审计方面。另外审计人员也应当学会应用横向和逆向思维,通过多种思维方法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为此审计人员需要积极学习新型审计理念、方式,不断的优化自身素质水平。

2、突破传统的财务审计模式

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针对的是报表以及账簿,要求基于此来检查收入以及支出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存在异常等,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审计方法技术也有了人员以及技术方的保障,也就是:在进行审前调查时,逐渐侧相遇评估审计对象的风险问题,把重要程度相对较高的会计科目与这些科目所关系的相关业务相互联系起来,同时在基于审前调查的情况下科学编制审计方案。在进行审前调查时,需要把高风险的领域视作审计重点内容。为了保证审查工作的正常进行,一般需科学的划分审计时间,而各内容的审计时间需以审前调查中所制定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加以确定。在结束项目审计之后,应当专门针对于风险来编制有效的审计报告,以使风险得到科学的分析以及披露,这是与原有审计报告相区别的地方。只有提升风险意识,企业管理经营者才可以主动地关注风险,审计服务的职能也就可以充分的发挥出来。

3、注重审计方式的创新

首先应当逐步通过日常跟踪审计方法取代集中审计手段。这是由于集中审计不能够全面覆盖到审计单位以及审计资金,同时审计的时间也有所限制,所以需要逐步由事后监督方式转向为事前和事中管控方式。使用日常跟踪审计方法主要是由于其融合了信息技术,可以在事项出现的同时或者是稍后开展审计,及时把控事项动态。通过日常跟踪审计方法的运用能够缩短审计时间,及时发现问题,并可以使审计效率得到保证。其次是通过将计算机开展审计工作,以提升审计效率。通过网络审计以及审计软件的应用,可以使财务审计以及审计业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施操作,保证了财务审计的便利性以及工作效率。通过审计软件来进行财务审计工作,有利于财务信息系统审计的简单化、快速性以及便捷性的优势充分突显出来。这是由于财务软件程序与审计所需的数据信息属于相互分离的关系,这使得审计人员具有一定的空间以及时间上的操作自由,审计时间也可更为灵活。通过计算机软件的还可以使繁杂的审计程序简单化,保证了审计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促进了审计管理工作的科学和规范化。但在使用网络审计方法时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为了避免电子化会计数据出现被篡改或者是被滥用情况,需要通过路由加密设备和数据加密技术手段来管理数据,并增加备份硬盘从而防止数据信息被非法截取。为了防止出现黑客恶意攻击或者是计算机病毒侵害等安全问题发生,需要建立专门的防火墙,通过防火墙集中的管理审计系统的各个安全决策,并将该防火墙设置为唯一的检查点,要求所有进出网络的数据信息均通过该防火墙的检测。还需要针对会计系统建立专用局域网,保证该局域网具有较高的安全级别以及相对开放性,并设置使用多层加密关口,从而提升局域网防范黑客入侵的作用;在财务软件的管理上,要求使用先进、安全同时适用的审计软件,同时基于业务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来制定审计服务信息库,从而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可以随时的使用和调阅审计服务信息,审计人员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一个专门的信息库,把被审计单位的各方面信息输入到该信息库之中,便于后续的运用以及查阅,进而降低工作量。通过大数据来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大数据是现在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同时大数据已经被应用到多个行业之中。单从企业内审方面来看,只被审计企业所提供的数据量中就涉及到基层范围的微观数据以及整体层次的宏观数据,进而形成复杂同时繁多的含量数据,由此审计工作需要顺势而为,积极进行大数据分析。为了更好地应用大数据,首先需要制定大数据审计平台,要求企业内部可以基于审计活动的联合进行、优势资源的集中调配以及审计经验的内部共享等方式来制定审计分析平台,并积极的推广以及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同时结合企业的ERP以及IT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方法来制定大数据平台,以使企业今后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优化传统的审计抽样手段。使用传统审计手段很难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所以大多会应用随机抽样技术,但这会造成数据信息获取量大大减少。而通过数据处理技术,可以使“样本=总体”,使所有的数据信息均得到收集、分析,有效规避了抽样审计所带来的风险。并且通过大数据审计可以由多个不同的方面开展审计工作,可以对数据进行更为深入的观察、研究,数据分析也更为细致,除了可以从全局以及整体的角度来审核审计信息,同时还可以看到在细节数据中隐藏的各个审计信息。

四、结语

随着企业的发展,财务审计以及审计业务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前进,从而使审计效率得到保证,并使审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得到缓解。但需要意识到审计业务以及财务审计工作需要工作人员保持严谨、专业的态度,使其在创新的融合的过程中,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以及专业化,以提升审计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从而使受审企业获得专业、可靠的参考材料。

参考文献:

[1]谢冰.表内表外业务审计:金融创新对传统会计和审计的影响及其发展[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04:101-103.

[2]赵保卿,李娜.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内部审计外包内容决策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01:37-45+69.

[3]严素芬.浅谈科研单位内部审计的发展与业务创新[J].中国总会计师,2013,10:94-95.

[4]中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局上海分局课题组,周志方,顾红英,许大庆,施玲红,黄慧君,苗峥嵘,鲍婕,彭黎明,吴丽雯.以增值型审计为目标的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4,02:74-81.

[5]中国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报告[J].中国内部审计,2014,03:4-10.

[6]张建明.内部审计趋势与走向探析[J].新会计,2014,12:30-31.

财务审计篇3

财务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为了认真抓好“巾帼文明岗”创建工作,该科从提高全体女职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入手,动员全体女职工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科室一把手具体负责“巾帼文明岗”创建规划和日常工作的安排落实,创建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局党总支统一部署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始终坚持把搞好服务与计划统计、财务审计、管理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创建制度,巩固创建成果。

一是制定具体的创建规划。年初同科室人员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分解任务,把创建“巾帼文明岗”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作为加强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使全体女工人人肩上有指标。建立健全了“科长、副科长职责”、“会计员职责”、“出纳员职责”、“审计工作职责”等岗位责任制度,统一了上墙图板,把每项工作落实到岗、到人,使创建工作有章可循。为抓好全面管理,每年都与全局各科室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服务标准、任务目标,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障了公路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加强教育学习,树立新时期财会女工新形象。计财审工作面对的是全局各科室,自身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大局。女职工们坚持把每周六下午作为学习日,常年坚持开展“三义”、“三德”、“四有”、“四自”教育、“学政治理论义务知识竞赛”、“做人与做事”、争做“职工的贴心人”、“争做岗位明星”等为主题的学习与讨论,人人坚持撰写读书笔记,取得了形式与效果的完美结合。定期开展谈心活动,及时了解和解决科室女职工家庭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形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激发了女职工的爱岗敬业、岗位建功的自觉性,展现了新一代财会女职工的巾帼风采。

三是加强培训,提高服务技能。建立了规范、科学的检查、考核、监督体系,认真坚持新时期计统财审工作方针,规范管理、搞好服务、团结拼搏、争创一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业务学习培训,针对新时期财会工作要求,她们进行了以自学为主要形式的微机培训,苦练基本功,巩固学习成果,全面提高女职工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目前,科室女工都能熟练操作微机,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凭和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会计师资格,为全面做好计划财务审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遵纪守法,树立形象。为了培养女职工良好的工作作风,她们自觉将自己的一切工作行为都置于公路职工的监督之下,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干部职工建议和批评,对职工反映强烈的焦点、热点问题,不回避,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剖自己,规范工作程序和服务标准。她们从小事入手,从点滴入手,认真养成日常文明行为。女职工们常年坚持着装仪表、待人接物、文明用语、卫生习惯等日常行为的养成,并以此作为创建巾帼文明岗、树立文明服务形象的基础。

财务审计处工作计划精选

1,做好财务内审的扫尾工作.撰写审计报告,审计结果反馈各县(市)局,并提出整改措施,抓紧落实.

2,做好迎接省局财务内审前的各项工作.及时总结我局的内审工作,结合整改情况写出自查总结,编制有关报表,迎接省局内审.

3,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注重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继续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

4,进一步加强经费的管理监督,继续做好县(市)局凭证日常审核工作,及时纠正发现问题.

5,认真贯彻落实省局会议精神,扎扎实实地把财务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6,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岗责体系建设.

7,做好二季度,三季度经费收支的分析工作.

8,想办法出注意,提出增收节支措施.

9,按照市局统一部署,继续做好机关效能建设的组织实施阶段工作,不断提高处内每位干部的行政能力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圆满全年完成任务.

10,做好年终结账的准备工作,所有经费收入,支出按所属年度入账,调整各项经费的余额.

11,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市局财务审计处

财务审计工作计划

20xx年在一如既往地做好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加强财务管理、推动规范管理和加强财务知识学习教育。做到财务工作长计划,短安排。使财务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的良好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特拟订XX年的工作计划。

一、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每年财务人员都要参加财政局组织的财务人员继续教育,但是XX年11月底,继续教育教材全变,由于国家财务部最新公告:XX年财务上将有大的变动,实行《新会计准则》《新科目》《新规范制度》,可以说财务部XX年的工作将一切围绕这次改革展开工作,由唯重要的是这次改革对企业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了解新准则体系框架,掌握和领会新准则内容,要点、和精髓。全面按新准则的规范要求,熟练地运用新准则等,进行帐务处理和财务相关报表、表格的编制。 参加继续教育后,汇报学习情况报告。

财务审计篇4

关键词:企业效益审计;财务审计;关系

中图分类号:F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近些年,伴随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逐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各个行业的工作重心,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工作重点。审计工作是管理与监督经济活动的一种形式,目前审计工作的重点正在向效益审计方面转移,因此,正确的认识与理解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区别与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对企业中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关系进行一定的分析,期望可以有效的推进企业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含义

1.经济效益审计

效益审计具体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运用专门的审计方法,按照一定的审计标准,对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与管理活动进行审查,收集、整理相关审计证据,以判断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经济效益的开发和利用途径及其实现程度所实施的审计。

3.企业财务审计

企业财务审计具体指审计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企业财务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与方法对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依法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和决定。具体的财务收支审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财务收支审计流程图

二、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区别

1.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有不同之处

效益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财会专业的知识,而且同时还应掌握相应的法律、技术、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能够在比较繁琐的业务中分析生产经营的得失,能够提出不同的改进与修改的意见。财务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就相对较低,仅仅需要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财务知识与财经法规就可以进行工作。

2.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对审计的方法、审计时间有不同之处

效益审计的方法除了需要财务审计的方法外,还需要同时运用价值工程、管理会计、数理统计、经济分析等多种方法。效益审计的时间上分为事前、事中、事后,而且特别强调事后审计,并且需要经常检查、监督被单位采纳审计建议后的进展情况与取得的效果。财务审计多数使用核对账簿的方法判断财务收支有无差错,而且财务审计主要是针对事后审计。

3.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两者的职能存在差异

效益审计的评价现在已经发展为主要是审查经济活动的有效性,侧重于提高效益与强化管理。财务审计主要是查错防弊,侧重于监督机制。

4.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两者的依据存在差异

效益审计的依据是经济效益原则,由效果与支出评价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审计人员进行效益审计,需要审查该项活动的必要性,判断效益目标实现与否与提高该项活动效益的方法等问题。财务审计的依据是有关财经法规与会计制度,而且是审计人员评价与检查财务收支、会计资料真实性、合法性的准则。因审计的依据存在差异,效益审计的结论与财务审计的结论就会有所不同。效益审计是以建设性原则为主,而财务审计是以保护性原则为主。

5.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两者的着眼点不同

效益审计的着眼点主要是强调未来经济活动的发展,促进未来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过程、方针与计划,而且多数情况在决策计划与方针实施之前就对其效益性与可行性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同时也可以对审计外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用于优化未来的经济活动。财务审计主要是关注过去财务收支活动的合规性与真实性,其着眼点主要是检查、评价企业发生的财务收支活动。

6.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两者的审计范围不同

效益审计的范围比较广泛,可以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多个方面。效益审计的范围已经由过去主要是检查财务活动,扩展为检查被查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有效性与效益。效益审计评价效益不仅包括近期效益,还包括远期效益、社会效益与宏观效益。财务审计的目的主要是评价财务收支与查错防弊,财务审计的范围相对比较狭窄,主要针对被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财务收支的经济活动。

7.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两者的目的不同

效益审计打破了过去的审计的范围,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审计首先是对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效果性、效率性与经济性检查与评价;其次,分析不合效果性、效率性与经济性要求的多种原因,找寻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与方法;第三,将审计的结果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报告给决策部门;第四,进行后续的审计工作,对被审单位改善经营与管理、提高效益的具体措施进行二次的评价与检查。财务审计是比较传统的审计方法,其主要是检查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财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财产安全完整、查错防弊,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是一种间接的作用与效果。

8.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两者审计的对象不同

效益审计以经济效益为对象,主要依据财务审计提供的数据情况对被查单位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分析、检查,同时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效益审计不仅对过去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价与分析,同时需要对提高经济效益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财务审计主要是以财务会计为对象,按照被审单位的会计报表、账簿、凭证等会计资料进行审查分析,掌握企业财务状况与有无违纪、作弊情况,同时对会计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与正确性做出客观公正的鉴证。

三、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联系

1.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两者有一定的兼容性

企业财务审计中包含有企业效益审计的内容与行为,例如在审查生产成本的合法性与真实性的时候,如果出现效益下降、成本超支的现象,就包含了企业效益设计的内容。而且大部分审计机关并没有把企业效益审计单独列出,而多数仍然是在进行财务审计的同时进行企业经营效益与管理方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只是按照财务审计的方法进行审计,没有单独列出。财务审计报告中只是简单提到相应的效益评价与管理的建议,企业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仍然是混在一起进行的,没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2.财务审计是基础,企业效益审计是最终目标

任何企业都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存在的,企业的效益审计是企业的最终目标,而财务审计是企业中必须存在的,企业财务资料是否有序、正确,是企业效益审计的前提。企业的效益审计工作多数应从企业财务审计切入,而且当企业的财务收支审计不能满足评价经济责任的需要的时候,企业审计就会自行向企业效益审计发展。

四、结语

伴随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务会计活动的不断规范,违规违法行为逐渐减少,企业中的审计工作除了财务审计外,企业的效益审计将成为未来审计工作的主要工作方向。现如今,审计工作的范围比较广泛,因此,应主要关注影响大、数量大、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项目,在保证审计工作的同时,抓住审计工作的重点,处理好企业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关系,处理好效益性、合法性与真实性三者间的关系,寻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效益设计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郜志坚.企业效益审计同财务审计的关系研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7):92-93.

财务审计篇5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内部审计;结合应用

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常态化的“体检”方式,两者在维护国家财政经济制度,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推进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促进提升组织治理效能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做好两者的有机结合与统筹应用,不断增强审计效果,优化审计流程,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资源,促进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内部审计人员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结合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在讨论两者结合应用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索实现两者融合的实施方略和具体路径。

一、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结合应用的可行性

(一)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定义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依法依规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对其管辖范围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管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防控重大经济风险等有关经济活动履职情况所开展的审计。其目的是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促进权力规范运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财务收支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关制度和有关会计理论与原则,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目、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与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所开展的审计。其目的是促进单位遵纪守法,纠错防弊,加强内控,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比较

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都是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开展的审计业务,两者存在相同点。第一,遵循的监督原则相同,都要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依托充分恰当的审计证据进行审计评价。第二,执行的审计程序相同,都要经过编制审计计划、组织审计实施、制作审计底稿和出具审计报告等审计工作程序。第三,运用的审计方法相同,都会在审计过程中涉及和使用观察、检查、询问、分析程序、重新执行、重新计算、函证等审计方法。第四,涵盖的基础工作相同,都是以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为基础进行核查,都是以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事项为主线进行监督。作为不同类型的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之间也存在不同点。第一,审计目标不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是维护秩序、监督干部、规范权力、促进廉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目的是查错纠弊、防范风险、加强内控、提升治理。第二,审计对象不同,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领导干部履职情况,财务收支审计的对象是单位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情况。第三,评标标准不同,经济责任审计依据的评价标准既包括国家法律法规,也包括部门规章、相关规定,财务收支审计依据的评价标准是《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第四,审计重点不同,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审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履职情况,财务收支审计重点审查单位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

(三)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结合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现行规定和实际工作,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在很多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内容很大程度上涵盖了财务收支审计的工作内容,财务收支审计得出的审计结论可以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依据和证据支撑。财务收支审计的工作范围很大程度上可以延伸拓展至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范畴,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国家政策落实情况、战略目标完成情况等可以作为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延展。在实际审计过程中,两者可以互相利用审计成果,互相验证审计结果,互相作为审计证据,这种具体业务之间的兼容性和穿插性以及审计结果的渗透性和互补性,使得两者的结合具有了可能性。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正确把握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区别和联系,采用适当的审计方法和恰当的工作方式,科学高效地将两者有机结合与统筹应用,实现审计工作的提质增效,促进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结合应用的必要性

(一)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结合应用是

“两统筹”背景下的必然选择2019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对做好审计项目和组织方式“两统筹”做出部署,要求加强统筹协调,科学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探索融合模式,努力做到一审多项,成果共享,全面覆盖,合力监督。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统筹融合与有效衔接,可以有效促进审计工作“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的实现。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关注的审计重点、收集的审计证据、形成的工作底稿和得出的审计结论不仅可以被财务收支审计所用,而且可以促进财务收支审计在注重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同时,关注单位政策的执行和内控的建立等,扩大审计范围,提升审计质量。财务收支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经营风险、内控缺失和廉政风险点等不仅可以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出具的佐证和支撑,还可以作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立项的线索和依据,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增强审计效果。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结合应用是解决审计力量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

当前,内部审计存在机构不健全、资源不充裕、人员不充足、素质不够高、自主审计少、业务外包多、监督不周到等问题,审计全覆盖的目标要求和审计力量匮乏单薄的矛盾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结合应用可以有效缓解此种紧张局面,两者融合式、嵌入式的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审计力量薄弱的问题,促进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助推审计监督全面覆盖。

(三)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结合应用是

在大力提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今天,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结合应用过程中的审计数据共享、审计成果互促是审计成本效益原则的良好体现。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收支审计在工作内容上有多层次的重合,两者互相引用审计工作底稿,互相利用审计成果,交互验证审计结果,互相检查整改效果,均可以促进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工作质量的大幅提升、审计成本和审计时间的大量节约。

(四)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结合应用是促进审计成果转化的创新尝试

2021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提出要求,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跟踪督促检查,推动建立健全相关长效机制。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交互嵌入整改督查模块,建立协同监督机制是加强审计监督、促进审计成果转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创新尝试。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将财务收支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列入审计范围或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的评价标准,可以有效激发审计整改的原动力,促进审计整改的完成。在财务收支审计过程中,增加核查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账务处理、内控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问题整改情况的工作环节,可以有效加大整改督察力度,加快审计整改的进程。在两者持续的相互协调、相互督促中,审计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随之建立。

三、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结合应用的路径方略

(一)统筹考虑,同步计划,做到审计工作一盘棋

按照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在制订年度审计计划、筹划重点任务安排时,要做到通盘考虑。汇集年度审计项目,根据情况特点,权衡审计力量,同步计划,总体部署,合理调配审计资源,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有机结合。做好审计组之间的沟通联络和工作对接,通过顶层设计在扩大审计覆盖面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做到全面覆盖、重点突出、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依据合力规划和高效安排有效解决当前内部审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促进审计工作提质增效。

(二)整合资源,同步实施,促进具体工作一体化

在确保审计效果的前提下,在制定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方案时可充分考虑工作内容的重合度。在审计资源和审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步组织,同时实施,形成重合工作一起做、特色工作重点抓、总结工作分开写、整改工作相互促的良好局面。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的审计工作,两者可共同开展,包括审计证据的取得和审计底稿的制作;干部监督管理,聚焦经济责任等方面的特色审计工作,两者可自主界定分别开展;审计报告形成方面的工作,两者可在借鉴相互审计结果的基础上分别撰写;审计整改方面的工作,两者可在审计范围内,交互检查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从整体上提升审计监督作用,促进工作高效开展。

(三)依托实际,合理布局,恰当扩大审计范围

为了更好地实现审计全覆盖,在制定审计方案时,可恰当适度地扩大审计范围。在确定财务收支审计范围时,可将审计范围从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效益性扩大到经济责任审计所涵盖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国家政策是否贯彻落实、发展战略是否制定执行、经营成果是否达标等内容,并写入审计方案落实于实际工作,将实际工作形成审计成果并归档积累,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依据,达到一审多用的理想状态,促进总体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

(四)提高标准,纵向延伸,适度加大审计力度

依据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内涵,根据具体的工作实际,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依据等方面,较财务收支审计是一种提升、拓展和深化。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时,内部审计人员可适度提高审计标准,将审计向纵深发展,加大审计力度,为经济责任审计打下基础。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内部审计人员可恰当在财务收支、经营绩效方面加大审计深度,为财务收支审计做好铺垫。

(五)信息共用,成果共享,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

加强审计成果和信息共享,建立审计信息数据库,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结合应用的有效手段。第一,数据的共享可以减少重复性工作,节省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第二,数据库的搭建,使得数字化审计模式得以实现,两者可以互相利用审计数据、证据、底稿,加深加强数据分析,切实提升工作质量。第三,数据分析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审计数据的精准分析,加快审计工作进度。第四,数字档案的建立和重要项目的备案机制可以为审计工作及时提供充分的基础数据和可靠的审计证据,同时形成审计预警,协助发现审计问题。第五,审计问题数据库的建立和审计问题电子对账销号机制的建立,可以更好地促进审计成果的转化,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

(六)交互验证,互促整改,推进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内部审计过程中,互相验证审计结果,互相促进审计整改是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结合的重要内容。第一,两者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互相嵌入审计模块,对重合或者具有钩稽关系、逻辑联系的审计内容交互验证。第二,在两者确定审计范围与核查内容时,增设互相检查整改结果、促进审计成果转化的工作环节,既能查验整改工作是否到位,也能对整改工作起到督促作用,增强审计整改和成果转化的刚性约束,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七)建立制度,制定流程,加强审计规范化建设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依据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内涵,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内部审计部门可制定两者结合应用的制度规定、工作流程、操作规范,促进具体工作规范化建设。对结合应用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用审计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方法加以固定,让审计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实际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操作,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促进两者结合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八)加强培训,注重人才,建设高素质审计队伍

为了更好地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的结合应用工作,更是为了满足党和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要求的不断提升,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这是根本所在、关键之举。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培训,提升人员专业素质,提高履职胜任能力,锻造出熟悉各种方针政策、掌握全面审计知识、了解各项业务流程、明晰各种审计类型、懂得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核型人才,可以保证两者融合工作的更好完成。

(九)注重融合,明晰差别,合理界定应用模式

审计人员在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结合应用时,要注意加强区分,不可将两者混淆。在具体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注重两者的结合应用,侧重提质增效,还要注意区分概念,明晰差别,严格把握两种不同形式审计的实质和特点,区分目标、统筹安排、明确重点、突出要点,不能用一种形式的审计替代另一种形式的审计。综上,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有机结合与统筹应用是可行且必要的。加强两者的结合应用是国家政策时代形势的要求,是解决内部审计力量薄弱问题的路径,是审计成本效益原则的体现,是促进审计成果转化的途径。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两者结合的实施方略和具体路径,以期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资源、增强审计效果,更好地履行内部审计职责,实现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组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高尚国.内部审计“1+N”审计模式创新[J].中国内部审计,2019(10):66-69.

[2]王兵.中国内部审计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4.

[3]徐艳.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有机结合[J].交通财会,2013(4):40-41.

财务审计篇6

(一)企业财务审计简介

企业财务审计主要是指在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财务审计准则的约束下,审计机关按照规定的程序,用规定的方法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等进行的真实、合法的审计和监督工作,并对被审计企业的会计报表中反映的会计信息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综合审计工作的各种信息形成审计报告、对被审计企业出具审计意见和决定。企业财务审计的最终目的在于评价企业发展的各种数据,从而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对于及时发现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监控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宪法赋予财务审计特殊的权利,使它可以帮助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监督和约束企业行为,从而维护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某种程度上说,财务审计工作也对人民大众负责,间接的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财务审计企业工作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可以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专业的监督。

二、企业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审计人员职业能力有限

目前专业的财务审计人员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较少,直接参与财务审计的人员大多在财务部门身兼数职,对专业的财务审计工作缺少理论知识基础和实际操作经验,很难保证其专业性和科学性,职业能力有限。同时由于企业对财务审计的重视程度欠缺,导致财务人员无法接受的专业培训和学习,因此造成审计工作与企业经济发展的不同步,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财务审计的特征不明显、独立性受限

独立性是保证企业财务审计的顺利开展的首先条件,但是由于当前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都在企业内部设立,企业财务审计部门无法独立的尽心工作。因为企业管理层领导审计工作的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受限,无法严密的开展,对企业财务管理非常不利。

(三)企业财务审计的执行力度不够

同样是由于财务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导致了企业财务审计的执行力的降低。很多企业忽视了财务审计的重要地位,只是在审计出现问题后,才进行财务审计,没有发挥审计工作对经营活动的预警作用。

三、完善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有关策略

(一)提高财务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拥有优秀专业技能的财务审计人员是一切财务审计工作的基础,企业要从培养优秀人才做起,奠定审计工作的坚实基础。企业要全面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良好财务审计队伍。企业对财务工作人员的选拔和考核都要严格执行,合理的安排每一个岗位的人员。企业要重视专业人才、专业素质对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从人才选择开始,考核选拔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性的人才,坚决杜绝“托关系”的行为。审计人员进入企业后,企业要求所有审计人员树立对财务审计工作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同时定期举办财务审计的相关培训、讲座和调研,让审计人员接受先进的审计理念和手段,并运用到企业财务审计中去。

(二)保证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要想使财务审计充分发挥监督、评价的职能,企业必须设立独立的财务审计部门,实现财务审计部门不受干扰的独立工作。每个企业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为公司建立完善的产权机制,同时要求财务审计工作仅对董事会监理负责,负责财务管理的领导不得干涉。从而真正提高财务审计部门在企业内的地位,维护其权威性,保证其独立性从而改,改善当前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状态。

(三)实现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信息化办公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办公模式被企业所接受,但是财务审计工作还没有完全改变传统的办公方法,急需进行信息化的改革。企业应该为信息化技术引入财务审计工作搭建起平台,选择合适的软件,使财务部门形成完整的信息系统,加强对各项信息的管理,从而使企业财务审计的机构更加健全,充分发挥财务审计的功能。

四、结束语

财务审计篇7

关键词:财务审计;绩效审计;比较

中图分类号:D412.67 文献标识码:A

财务审计及绩效设计是区别而联系着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使得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工作更加的到位,就必须对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之间的区别详细地探讨,从中寻求规律,总结经验。

1、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相关概念

财务审计是传统意义上的审计的一种类型,就是要依据审查政府财政、和财务收支以及其相关的财务报告,然后评价是否在公允性、正确性、真实性、以及合法性相符合的经济监督活动。目前。对于绩效审计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对这两者的基本定义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绩效审计以及传统财务审计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要搜集有关被审计单位在财务上的信息以及数据,通过对标准进行比较,评价其是否符合标准,最后把审计的结果提供给每个相关方的系统过程。但是绩效审计是比较侧重于价审计项目的效率性、经济性以及效果性,而财务审计比较注重真实性和合法性。

2、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的区别

2.1、产生和发展背景的比较

财务审计是为了要满足人们了解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公共支出等情况的需求,把各项经济活动的财务信息记录下来,并进行审查的同时把意见进行发表,在这种情况下所产生发展起来。

伴随着政府作用的扩大,政府逐渐开始执行一些非传统的职能,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任务也是有政府逐渐的承担起来,涉及也巨额的财政资金开支问题,而且因为不断加重的纳税人负担,公众代表也就对其经费的效益十分的关心,还提出政府管理人员在掌握这些资源时的经济责任问题。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以及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广大公民飞民主意识(想要参政议政等)不断加强,日益关心政府支出的合法以及合规性,还对政府支出的经济效益性也十分的关心。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国家各项财政支出巨大,同时在国家支出中存在着大量的浪费行为,大量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恶化,这一状况迫切需要改变。绩效审计的理论和程序就是为了要改变当前政府在财务上的浪费现象以及国有企业的经营恶化现状这发展起来的。

2.2、审计目标的比较

绩效审计的总目标就是为了促进部门可以制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在确保资源投人合理的情况下可以高标准的实现既定目标。总目标包括有三个具体的分目标:1、在改进公营部门管理一切资源时打好基础。2、提高立法者、决策者以及公众所利用的公营部门管理成果方面的信息质量3、在进行对人力资源以及资金的管理当中更适当、更加明确公共经济责任。

财务审计的目标是检查有关政府部门的会计资料是否真实,简要的说就是检查会计资料是否正确、完整,对机关工作对财务信息的需要是否有利,是否同预算相符。可是财务审计要想得到某一机关的工作究情报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所以财务审计要依靠绩效审计来完善。绩正是基于这一原因而制定了效审计的目标,没有实现财务审计目标,绩效审计目标也就是空谈,绩效审计目标就是对财务审计目标的完善以及补充。

2.3、审计职能的比较

绩效审计主要就是帮助被审计单位进行改善管理,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改进比较关心,审计人员评价绩效的同时,还为要提高绩效提出一定的建议,专注于管理部门的计划、方针、决策以及控制制度的过程,从而使得未来经济效益提高有效的促进,是以建设职能为主。

传统财务审计是要在事后对相关财务记录进行审查从而监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相关活动,主要就是对既定事实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看其财务收支活动是否具有真实以及合法性,并编制有关报告,可以为查错防弊和证明提供便利,是鉴证性、防护性的审计,是以监督职能为主。

2.4、审计对象、范围的比较

财务审计主要就是以被审计单位当中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其会计资料的载体为对象,其审计的范围只局限于被审计单位经济资料和领域进行监督。而对于绩效审计,因为政府部门运用各种资源有着很广的辐射性,政府、公营部门的绩效主要体现不可见的间接社会效益,其绩效是很难获取审计的证据,尤其是量化证据,证据的主要来源和组织目标的管理方针以及决策息息相关。因为绩效审计的对象超出原本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范围,所以绩效审计的对象不但包括有会计资料以及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还有其他相关的经济资料及其所反映的各项管理决策活动。

2.5、审计程序的比较

财务审计程序和绩效审计程序基本是相同的,仅仅在每个阶段的具体内容会由于审计不同的项目而出现差异,其在遵循财务审计程序的基础上,还突出地强调后续审计阶段。后续审计就是审计部门为了可以检查原被审计单位的执行情况所实施的审计。其很关心如何提高未来的经济活动以及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对审计的结论以及所提出的建议在被审计单位使用时产生的效果,预测效益的最终实现情况等,都要进行延续审计。

2.6、审计方法的比较

财务审计因为审计目标及内容都已经固定了,审计的程序及模式都已经固定化,而且证据分析、收集以及判断的方法也是固定的。财务审计方法有具体方法、一般方法以及专门技术三大类。一般方法包括有逆查、顺查、详查以及抽查法。专门技术方法包括:抽样审计方法、内部控制测评方法、计算机审计方法。

绩效审计因为本身比较复杂,而且无审计准则可以参考,审计方法也很多,选择哪些方法,是必须要按照审计对象的特点、审计目的以及审计人员所掌握的资料去进行确定,在实际的审计项目的只能要把这两者交叉使用,相互结合。绩效审计吸收并借鉴了许多学科当中的优秀方法,尤其在搜集和评价过程中不但把财务审计中的技术和方法合理的运用外,还更注重运用好统计分析以及调查研究技术。绩效审计会受财务因素以及其他很多非财务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分析、调查、采访已经是绩效审计最常用的方法。

2.7、审计主体的比较

财务审计是很需要会计以及审计这两个学科的专业技能,因此,审计主体必须把国家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审计标准、经济法规、技术和程序等知识和能力掌握好。但是对于绩效审计的审计目标、对象、范围等相关方面的财务审计人员素质及要求过于狭窄,导致了审计主体知识结构较为单一,评价政府工作绩效的意识、知识和相关技术技能比较缺乏。由于绩效审计对于相关技术和职能的要求很高,涉及的范围广,为了提高相关人员审计的能力,开展绩效审计应聘,增加用聘用社会科学、经济学、计算机、法律以及工程等有关方面的优秀专业人才,从而可以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审计主体结构。

综上所述,绩效审计以及财务审计是相互依存的,在审计活动当中财务审计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因此,在之后我国必须要不断地加强在绩效审计上的研究力度以及相关规范的制度,从而使得财务审计同绩效审计可以互相独立、互相分离。现如今,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独立之间的结合仅仅只是一种过渡的表现,审计人员必须要在两者进行有效结合的过程之中找出可以使得绩效审计独立的有效方法和经验。

参考文献

[1]朱晓华.试论财政资金绩效审计问题[J].创新,2009(03)

财务审计篇8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审计;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与完善,企业管理水平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财务审计这一理念也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普遍重视。相对于国际大型企业而言,我国企业大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在财务审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企业管理者必须正视这一现象,并主动探索解决路径。

一、企业财务审计概述

企业财务审计是指在国家法律和法规及财务审计准则的制约下,企业审计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对企业资产、负债与损益等方面进行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与监督,对企业会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并综合各种审计报告,为企业提出审计意见及建议的一系列活动。

二、企业财务审计易出现的问题

(一)独立性受限

独立性原则是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区别于财务审计的重要指标,不管是内部审计或外部审计,如果没有了独立性,那么审计结果都是没有意义的。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审计部门的地位并不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保证独立性,这就制约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

(二)执行力度不足

很多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运行情况,也不能预测企业的潜在威胁,在企业真的出现问题时只能采取比较简单的补救措施,结果使企业遭受不该有的损失。

(三)执行不够全面

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审计把查找差错作为主要目的,在工作中往往是在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事中审计比较少,对于企业的整体运营实况与资金的运作水平关注度不足,大多数是为了审计才审计,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苗头所在,令审计不能起到实质的作用。

(四)审计人员素质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文化知识、业务技能与理论水平较低。许多中小型企业对内部审计很不重视,部分审计人员是从财务或者是其他部门转岗过来的,业务知识面很单一且片面。第二个方面是专职的审计岗位人员很少,往往负责审计工作的同时也肩负着财务部门中的其他工作,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企业财务审计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保证审计部门独立性

积极设置独立的财务审计部门,使得各项审计工作独立运行、不受干扰,这是充分发挥审计评价职能、监督职能的重要前提。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运营与市场经济特点,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完善企业产权机制。维护企业审计的权威性,保证审计部门应有的作用与地位,全面提升企业财务审计水平。

(二)完善财务审计体系

财务审计体系,不仅是贯彻财务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强化审计指导作用的重要保障。要想全面提升企业审计的执行力度,新形势下,企业必须积极建立、完善审计体系,优化财务审计制度。企业必须成立内部审计工作小组,通过内部审计、常规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财务偏差,完善财务管理体制,预防企业会计风险与经营风险。积极引入审计监督机制,在审计制度的支持下,及时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拓宽财务审计范围

目前来说,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仍然停留在会计审计方面。单一的财务审计工作已然无法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新形势下,财务审计必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积极扩大审计范围,在企业运营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积极拓宽企业财务审计范围,有效运用多方面审计,及时发现企业运营中的风险与问题,进而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预防、规避突发事件。另外,在财务审计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入多种审计手段,提高审计手段的科学性,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从而更好地反映整个企业发展状况。

(四)做好审计队伍建设

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财务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加大审计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力度,优化队伍培养机制。企业应该积极吸纳有能力、有素质的财务人员参加到企业审计工作中来,并利用座谈会、培训班等形式,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明确选人标准,将真正热爱财务工作,踏实、努力、职业素养高的人士吸引到企业组织中来。其次,积极调动财务成员的创造性与积极性,通过制度建设保护财务成员权利,明确职责,规范行为,通过激励约束措施,充分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给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新形势下,企业必须设立独立审计部门、完善财务审计体系、拓宽财务审计范围、加强队伍建设,多管齐下,共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陆建群.浅析集团企业财务管控体系的现状与改革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15).

[2]莫彦霞.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33).

[3]陈夏青.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8).

财务审计篇9

财务内控审计影响

一、引言

财务内控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心,涉及经济安全和财务信息,对审计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至于财务内控如何影响审计,将是本文接下来讨论的重点。

二、财务内控对审计的影响

(一)财务内控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财务控制在维护经济资源安全和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性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从而降低了其的自身风险,进而降低了审计风险,相反,财务控制存在缺陷,或者没有得到有效运行,企业自身的风险就会加大,导致审计风险增加。

(二)财务控制对审计效率的影响

财务内控就是影响内部环境复杂程度的重要因素,如果完善的财务内控得到有效运行,各项经济业务就能按照预先设定的轨迹运行,各项财务数据也就也真实、可靠,这样,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被审计单位生成的资料,减少了一部分环节,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三)财务内控对审计技术方法的影响

在没有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之前,审计往往采用事无巨细的详细审查方法,在建立起财务内控之后,审计方法和手段丰富多样。一方面,审计需要对财务内控进行审计,财务内控是一系列制度运行的轨迹,无法定量,需要对其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一般可以描述,观察其运行的轨迹,重新执行财务内控。另一方面,财务内控也对单位经济业务的审计技术方法产生影响。

三、改进企业财务内控提高审计效率、质量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控制体系

企业建立财务控制体系的目标是为了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从而使企业的各项业务顺利的进行下去。但是,如果在财务控制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无论是企业内部的审计还是外部审计,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时,不会轻易去相信企业提供的各项财务信息。此时,他们会采取额外的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验证。这无疑会降低审计的效率。因此,企业应当根据自己财务业务的情况,建立比较适合自身特点的财务控制体系。

(二)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优化权力与职责的分配

我们由财务风险案例的发生,可以看出,企业财务方面的业务发生崩溃从而影响给审计带来风险,往往和企业内部业务部门的串通舞弊行为存在着联系。因此,财务控制体系的建立并不等于企业财务不会发生任何问题,财务控制不能得到有力执行才是问题所在。因此,企业要明确审计、监察和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的财务控制职责,严格监察财务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监察人员应当采取定期或则不定期的方式、重点监测以及抽查跟踪的方式,对各业务部门进行监督和监察,这样能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三)重构企业组织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财务控制环境

董事会对于企业内部来说,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并管理着企业的财务和经营,从某方面来说它决定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于外部来说,是公司的形象代表并进行各种主要的活动。因此,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上,应当确立董事会的核心地位,并在某些机构引入独立董事,对企业内部的运营进行监督。而监事会应该充分发挥其监督的职责,对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和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监察,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等。而企业的经理层应该具备风险防范意识,保证财务控制制度得到有力地执行。

四、结论

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和企业审计是不可分割的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内部控制尤其是财务控制的重视。内外部审计在对企业审查时,会在必要的时候以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作参考,在这个层面来讲,财务控制影响着企业审计。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内部财务控制的体系建设,它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审计的效率以及成本,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财务审计篇10

关键词:企业财务审计;意义;问题;对策

一、企业财务审计的相关概述

企业财务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企业财务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来有效监督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通过相关的跨级信息出具客观真实的审计报告,并作出审计意见和决定。实行审计的目的就是将企业的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从而将企业财务支出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查处出来,以此来维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企业的财务审计具有自身的特征,例如,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领域不断扩大、审计层次立体化、审计内容越来越复杂、审计主体呈现多元化而且审计技术越来越科学,由此可见我国的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日益朝着规范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二、企业进行财务审计的重要意义

根据财政部检查结果,美罗药业2009年度存在成本费用不实805万元等会计违规问题,少缴各项税款196万元;此外,公司还将资产原值2337万元的房屋交由子公司无偿使用;北京昌平区财政局国库科财政专户会计杨立强,因欠下巨额赌债,而贪污、挪用公款高达5100万元'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无真实交易的情况下,开具银行承兑汇票9.35亿元;南京栖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3亿元,实际使用情况和报告披露使用情况存在不一致,也未按规定专户存储;深圳一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对关联方交易和余额披露不实1.09亿元,未披露对关联方1.5亿元授信合同担保事项;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未将下属57家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并少计长期股权投资2.51亿元、少扣缴个人所得税5033万元。这些财务会计舞弊事件的发生充分表明了企业进行财务审计的必要性,只有开展有效的财务审计工作,才能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企业财务审计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财务审计有利于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能够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能够使整个企业运营效率得到提高;其次,能够识别、评估和报告风险,财务审计能够站在企业整体利益的高度相对独立并客观地识别、评估和报告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能够对企业识别、评估和报告风险的机制进行检查评价,而且能够对企业决策层或者经营层直接负责,这样有利于高层及时掌握企业内部的风险情况,为企业应付和化解各种风险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再次,能够促进业务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财务审计人员一般在财务、预算、工程等部门有不同的工作阅历,这样对企业生产流程比较熟悉,管理水平相对也比较高,拥有这些优势能够帮助审计单位进分析和解决业务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提高整个现代企业的工作效率;最后,能够引导形成健康的企业文化,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适应市场的文化,财务审计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主要通过树立正反典型、客观评价、提倡鼓励等方式来实现,这样企业内部员工知道该提倡什么,该鼓励什么,该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三、企业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缺乏对财务审计的认识,不利于财务审计的全面发展

由于受到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企业领导人对财务审计缺乏全面的认识,认为财务审计就是检查企业的经济问题,实行财务审计不利于企业管理人员全身致力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甚至有管理人员认为财务审计会将自己的权威削弱,也是自己的自主经营权受到限制,因此很多企业并不愿意设立财务审计机构,或者即使有些企业设立了财务审计机构,但是却没有将财务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相当于形同虚设,审计人员并没有相应的权力,更不要说财务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严重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财务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财务审计人员作为现代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主体,对于财务审计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在此机制的推动下,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的秩序不稳定,很多人形成了自私自利、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至上的观念,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很多审计人员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工作中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发生扭曲,而出现一些严重的道德问题缺失现象,这反映出了一个普遍现象: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偏低。此外,审计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很多审计人员在大学期间的受教育程度不够,在参加工作以后没有进行上岗培训,从而使大多数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较低。

四、提高企业财务审计水平的措施

(一)转变财务审计观念,提高企业领导以及职工对财务审计的认识

今后的财务审计工作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财务领域,而是向着企业的财务、经营和管理等多个方面扩展,其根本目的是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的领导人一定要转变传统的财务审计只是查账的观念,更要杜绝财务审计人员报喜不报忧的观念,要对企业日常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面反映出来,这样才能使财务审计工作的职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更好为企业管理者服务。此外,除了企业的管理者需要转变财务审计的观念以外,全体员工也要增强对财务审计的意识,这是做好财务审计工作的必备条件,人人都有审计观念,这样才能从小事做起,不断提高财务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使其真正发挥监督和管理企业日常经营的重要作用。

(二)提高企业财务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财务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并且是一项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因此一定要提高企业财务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加强财务审计人员学习培训工作,注重提高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另一方面,企业要严格把握招聘环节,招聘时一定要选择具有一定专业素质而且具备资格证书的人员,不能为了节省成本而选择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员从事该项工作,并且在上岗之前要经过专业培训,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更好使用会计电算化,从而更好适应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秀菊.企业财务审计若干问题分析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10).

[2]白晨阳.当前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中国总会计师,2010(09).

[3]张欣.我国企业财务审计主要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6.

[4]智建成.分析企业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3(09).

[5]于炜.企业财务审计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探讨[J].中国外资,2013(20).

[6]孙雪.中小企业财务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08).

[7]李爱民.对企业财务审计问题的新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