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区环境设计十篇

时间:2023-12-28 17:40:50

益智区环境设计

益智区环境设计篇1

关键词:交互设计 学龄前儿 童益智玩具

中国分类号:TS958.5+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011―02

近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愈来愈多现代家庭开始重视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随之,学龄前儿童的消费市场购买力正日益加强,儿童益智玩具的设计也因其具有的巨大潜力而越发受到设计师的关注。一益智玩具的概述

益智玩具是指能够开发玩家智力的玩具,因对其概念中的“智力”的理解相对模糊,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两个方面理解益智玩具。从狭义面来讲,益智玩具是指能够开发玩家逻辑能力的玩具,如霍德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数理逻辑智能等。相对狭义面而言,广义面上的益智玩具是指能够开发玩家各方面智能的玩具。益智玩具可以从功能、形式、时间三个维度进行分类,从功能上分类,将益智玩具按照智能开发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以下七类:①数理逻辑类益智玩具;②空间智能类益智玩具;⑧语言智能类益智玩具;④音乐智能类益智玩具;⑤运动智能类益智玩具;⑥自然智能类益智玩具;⑦人际、内省智能类益智玩具;其中,数理逻辑类益智玩具因其涵盖度量衡、分类、集合、组序、排列分析、推理、因果关系及解决事情的思路与能力的智能,且对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是整个益智玩具设计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从形式上分类,益智玩具又可分为积木类、迷宫类、可塑泥类、魔方类、拼图类、解套类、类、电子类、声光类等。同时伴随现代科技的进步,从时间轴上分类,益智玩具的发展可分为传统和现代两个阶段。在传统阶段,益智玩具作为玩具功能分类中的一支,主要以传统手工艺为技术基础,用简单的材料制作而成。其主要功能是用来开发人类的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而较少开发人类的节奏智力、空间智力、视觉智力、语言能力等,如我国著名的华容道。玩家在力图把移动的步数减到最少的时候,推理、思维、创造、观察能力已经开始效力,但节奏、空间、视觉、语言等方面都是欠缺的。华容道只是我国传统的益智玩具的一种,常见的还有九连环、鲁班锁、七巧板等,这些玩具的历史都颇为悠久。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进步和发展,益智玩具也渐渐于新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其发展也进入了现代阶段。在现代阶段,人们充分利用人类取得的科技成果,并不断地和新材料与新工艺相结合,设计出许多优秀的益智玩具,现在市面上主流益智玩具有声光学习机、积木玩具、智力拼装玩具、遥控玩具、拼图玩具、木制仿真玩具模型、DIY系列、孔明锁、九连环、七巧板、华容道、百变魔尺、魔方、单身贵族棋等,其中大部分已经突破仅仅只对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开发,对节奏智力、空间智力、视觉智力研发力度加大。而体验经济的到来,推动了益智玩具的发展,且一般性益智儿童玩具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儿童成长的需要,现代益智玩具的发展一部分是在我国传统益智玩具基础上进行改良,另一部分益智玩具已经进入到一个新时期,朝人性化、科技化、交互化方面发展。现代交互式益智玩具指玩具,可以和玩者进行交互,广义的来说几乎所有的玩具都是可以和玩家进行交互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学龄前益智玩具也加入了科技元素,玩具的形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现在的益智玩具大多都包含了声控、光控技术,使得玩具操作简单兼具趣味,而交互互动也随之丰富,目前交互式益智玩具主要分成四大类:语音发声类、早教机器、趣味游戏、智能机器人。交互式益智玩具的优点主要在于图文并茂地刺激了学龄前儿童视觉、听觉感官等,建立起不同方面的体验。结合交互设计理念的益智玩具设计从关注儿童体验的角度提升益智玩具的价值,使益智玩具更具功能性、易用性、舒适性、安全性和愉悦性。

二 掌龄前儿童益智玩具交互设计系统分析

通过对大量儿童教育和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相关文献和数据的研究,可将学龄前儿童智能玩具交互系统归纳为五个基本元素:①学龄前儿童成长阶段区分;②学龄前儿童游戏行为;③学龄前儿童玩具互动体验环境;④交互技术支持;⑤学龄前儿童交互式益智玩具价值。这五个元素相依相存,紧密联系,是一个不分割的整体。下面分析上述五个基本元素:

1 学龄前儿童成长阶段区分

学龄前期是指3周岁到6周岁这一被称为儿童发展黄金时期,也是儿童心智发展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又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学龄前初期(3~4岁)、学龄前中期(4~5岁)、学龄前后期(5~6岁)。初期是儿童形成基本感知觉的阶段,虽然儿童身体各方面发展迅速,但其兴奋和抑制神经核系统尚不平衡,认知水平处于较低层次。初入校园,社交范围扩展,不再局限于家庭成员之间,移情能力有了相应的发展,但尚不懂得如何去理解别人的感受。中期,儿童大脑的发育已经接近于成人,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校园为儿童提供了一种有原则、有秩序的社会生活环境,儿童也逐渐意识到他们应该对自身的行为负责。后期儿童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愈加丰富,但记忆力仍然不够集中。儿童与同伴的交往更加亲密,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形成主动性,谋求自我管理。但此阶段的儿童仍有从父母那里获得舒适和安全的需要,以此来保持对自己的控制和责任。

2 学龄前儿童游戏行为

由于现代家庭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学龄前儿童游戏行为与过去相比产生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①过去家庭孩子数量多,低龄儿童可以从年长儿童中得到游戏经验;相对而言,现代家庭多数儿童只与同龄儿童接触,缺少从年长儿童处吸取游戏经验的机会,必须独立探索玩具玩法是现在的主要现状。②在游戏方式上与过去户外身体运动类游戏相比,现代儿童对电子类游戏更加痴迷。特别是随着iPad的出现,儿童更钟情于有声、光、电等酷炫效果的玩具。另一方面,由于过度的炫酷效果对学龄前儿童的生理成长有影响,同时部分游戏内容娱乐性过强,家长对玩具的选择将更趋向于智力或教育方面。

3 学龄前儿童玩具互动体验环境

体验环境有效影响儿童的行为,学龄前儿童在玩益智玩具时与环境的互动组成了这一过程。这里所指的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环绕儿童周围的物质世界,如日光、空气、树木、花草、房屋等。社会环境是指对儿童有直接、间接影响的人际关系以及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思想、信念、社会文化等。周围的环境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给学龄前儿童创造出不同的玩乐环境、玩乐情境,儿童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的、自发的认识环境。传统的儿童游戏环境包括场地、玩具和简单的空间布局,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环境往往是一成不变的。益智玩具可以通过创造环境的变化让儿童与周围环境互动,让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获得对环境的更多体验和认知,将儿童与环境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

4 交互技术支持

交互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增强学龄前儿童与益智玩具产品之间的互动行为,使得益智玩具和学龄前儿童得到更好的交流,提供更多的体验的可能性。交互技术支持学龄前儿童与玩具的互动交流,具体的技术可分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其中语音识别、图像和文字识别、多媒体、信息可视化、虚拟现实、网络、移动通信、各种传感器、光控和声控等是最主要的交互技术。

5 学龄前儿童交互式益智玩具价值

将交互设计理论具体运用到玩具设计过程中,使得儿童与玩具之间,或儿童、同伴、玩具之间,又或是儿童、家长、玩具之间能够有效、更好的进行互动。交互式益智玩具从关注儿童体验、信息交流的角度提升益智玩具的价值,使益智玩具更具功能性、易用性、舒适性、安全性和愉悦性。儿童获得了相应的使用目的,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拓展了儿童的交流范围,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和同伴、家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上述五点是目前学龄前益智玩具开发的基本元素,充分发挥益智玩具在游戏过程与学龄前儿童产生最大程度的互动,帮助儿童获得体验并提高认知是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的关键。其中第三点环境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儿童的社会环境与以前相比有的巨大的变化,少年宫、文化宫、科技观、海底世界等的出现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公共场所为孩子建立更多的学习、娱乐场所,形成互动性的游戏区、娱乐区,现代儿童益智玩具利用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变化,同时互动式玩具可以通过技术改变环境,创造一种氛围,结合环境的真实性和儿童的动作参与共同营造一个有助于儿童情感体验的情景。环境的丰富就等于刺激了儿童的各种体验,锻炼了儿童的各项技能,增加了儿童的知识技能。

三 基于交互设计理论的益智玩具设计要素总结

基于交互设计理论的益智玩具设计要素包括四个方面:①互动性;②娱乐性;③益智性;④情感化。

1 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的互动性

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他人: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环境。这三方面互动都包含三个层次动作互动、感官互动及情感互动。传统益智玩具以动作互动为主,现代益智玩具要求结合视听效果达到感官层次的互动,进而增加情感体验,互动式益智玩具重视儿童的经历、体验,让儿童在游戏中锻炼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感知能力和交流能力。

2 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的娱乐性

玩具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儿童创造欢乐,对于儿童来说,益智玩具可以用来学习和玩乐,尽管益智玩具是以启发儿童智力为目的,但在设计中必须保持他的娱乐性,如果玩具让儿童感到无趣,单纯变为辅助学习的工具,儿童很快就会舍弃它。互动设计下的益智玩具应创造更多的乐趣,从儿童的兴趣出发,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题上贴近流行趋势,玩法上包括想象、探索、学习、交际,为儿童创造更多变、新颖、独特的方式,让儿童百玩不厌,让儿童沉浸在快乐之中,潜移默化中锻炼各方面能力,达到益智作用。

3 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的益智性

益智玩具与普通玩具的区别主要在于可以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多动脑筋、锻炼和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提供给儿童良好的视、听、触觉体验。互动式益智玩具的益智性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符合儿童认识方面的要求,包括对语言、文字、音乐、数学、图形等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发展,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符合生长发育特点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儿童思维的独立性、逻辑性和创造性。

4 儿童益智玩具的情感化

互动式益智玩具应该让不同的儿童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关怀,提供给儿童个性化的反馈,让儿童在玩的过程拥有独特的感受。对于儿童来说玩具已经超越了单纯玩具产品层面的意义,他们眼中的益智玩具可以作为自己的伙伴与他们形影不离。儿童可以从玩具里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达到更高层次的情感上的交流。

四 结语

益智区环境设计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智能居住小区;绿色智能居住小区

1 绿色智能居住小区发展背景

1.1 发展趋向

我国在今后的20~30年内正处于加速"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率可由30%增至60%,每年增长率可达1%,即使按人均15平方米计,也需每年新建居房两亿平方米左右。由此预计,21世纪上半叶,我国居民的住房需求将是居高不下的。认真研究我国住房建设,使其不仅满足方便、舒适,同时也满足生态、环境、节能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将是十分重要的。

1.2 “智能化”的背景

一方面,因为我国居住小区将还保存小区群居的特点,但同时,小区居住环境与条件又有“个性化”、“休闲化”、“办公室化”的要求,且要求较高的通信与物业服务、较高的娱乐和消费需要以及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倾向;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

1.3 “绿色文化”的要求

全球环境问题的突出和继之而来的绿色文化的兴起,则是绿色建筑概念提出的背景。随着人类对上个世纪工业革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的反思,“绿色思潮”正在兴起。绿色建筑体系正是国际建筑界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建筑师们对国际上“绿色文化”潮流的积极回应。

2 绿色智能居住小区的理念

首先要阐明的是:“住宅小区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以智能化技术达到绿色建筑的理念,同时智能化技术本身也应是符合绿色理念要求,是绿色与智能化相结合的住宅小区”。

2.1 智能化小区

合格的居住小区条件一般是:

1)小区住宅建筑物的质量,即其建筑规划功能和机构情况;

2)小区内部交通和小区与城市和外界交通网连接的便捷性;

3)小区内部和周边环境情况,包括内外绿化布局和人文环境的情况。

对于智能居住小区,则首先应该是一个具备上述居住条件的合格的居住小区。然后,并能在智能化功能方面满足以下的技术条件:

1)小区住户具备家庭布线;

2)小区有网管中心,通过此中心,物业部门可以对小区内的居民各户进行网上服务,建立小区局域网构架;

3)小区居民可方便地实现与外界的通讯;

4)对小区设施能进行有效的控制。

智能居住小区的基本任务就是用建筑规划设计的原则,以最小的投入得到小区住宅最大的安全、舒适、方便三者的统一,并将居住小区的内环境和外环境通过智能化设计充分集成、利用和协调起来。

2.2 绿色建筑

它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群的基本需要应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目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应施加限制。

绿色建筑必须建立在充分认识、尊重和利用生态价值的基础上,应当成为绿色建筑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艺术原则。同时,绿色建筑应走节俭、节能、高效、低耗、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发展道路。

因此,评价绿色建筑应按以下几个标准进行:

1)绿色建筑应是一个有生命的开放式生态系统,在生理方面应有广泛的开敞性;

2)采用无害无污、可以自然降解的环保型建筑材料:此外,在建筑物超过使用年限以后,其建筑材料应该比较容易自然降解及转换;

3)绿色建筑应做无废无污或无废少污的生态工程设计;

4)合理的立体绿化,有益于保护、稳定周边地域的生态效益;

5)充分利用清洁能源,降低建筑物的运转耗和物耗,提高自养水平。

根据以上的标准,对绿色建筑的设计进行概括和总结,提出五项原则:

(1)节约能源,减少建筑耗能;

(2)设计结合气候,通过建筑形式和构件来改变室内外环境;

(3)能源、材料的循环;

(4)尊重用户,体现使用者的愿望;

(5)尊重基地环境,体现地方文化。

2.3 智能化小区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智能”与“绿化”是用科技手段实现的,它通过包括计算机、通信、自控、建筑、物理、生物、生化、生态等技术来实现上述“绿色文化”的目的。“绿色文化”和“智能化”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两者的统一形成绿色智能建筑的内涵。

由此可见,虽然目前的智能居住小区对“绿色建筑”已有所要求,但“绿色”与“智能”还只是各自独立的系统,而在这里,应强调的是:

1)无论是“绿色化”,还是“智能化”都应是面向功能的设计,即要做到功能的实现不应是设备的堆积;

2)应该做到“绿色”的智能化和“智能”的绿色化;

3)“绿色”和“智能”的理念应贯穿于设计、施工、使用全过程。

3 绿色智能居住小区的系统

3.1 当前的智能居住小区系统

纵观当前大多数已建成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可以看到,现有的智能小区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及IC卡技术基础上,采用系统集成方法,逐步建立一个沟通小区内部住户与住户。住户与小区综合服务中心,住户与外部社会的多媒体综合信息交互系统。

3.2 绿色智能住宅小区的系统

绿色智能居住小区的系统与一般的智能居住小区系统的不同点是:

1)强调了节省能耗问题;

2)强调了生态与环保问题;

3)强调建设和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智能居住小区的系统可全面地保留。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概念:所有的案例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理念中都过分强调了“智能化”,而对“绿色化”几乎很少涉及,即便提出,也只是浅层次的“绿色化”,如绿化面积,公共灯具的管理等。而许多富有“绿色”理念的技术被所有人所忽视,其中不乏那些简单、低成本却卓有成效的设备,以及可以很好的和"智能化"理念相结合,相辅相成的技术。这些在具体工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

1)智能化方向由设备集成商导向其直接后果是智能理解为设备的堆积;

2)规划设计者缺乏“绿色”理念、用户缺乏“绿色”要求。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设计师是设计的主体,如果小区的设计者还没有深层次的“绿色”的理念,仅仅把“绿色”理解为“绿化面积”和“小区景观”,那么“绿色”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化的程度。

4 结论

益智区环境设计篇3

【关键词】住宅小区;人性化;生态化;智能化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房地产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但目前而言我国居住小区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要加强对住宅小区的人性化、生态化、智能化设计,为我国居住小区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人性化住宅小区

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让我们享受了物质文明的同时却忽视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区建设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地追求拥有舒适、便利、安全、卫生、健康、优美的居住环境;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赋予了居住小区建设新的内涵。此外,我国居住小区建设已进入一个追求居住环境、讲究生活品质的新人居环境时代,具体而言,包括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生态性、美观性等方面。安全是居住的基础,安全性包括物质上的安全(建筑、设备安全可靠的质量保证,维护小区安全的管理措施,保障居民健康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安全感,具有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的意义。舒适是体现高品质的核心,舒适性包括舒适、便捷的物质条件、融洽的心理环境和个性特色。我国居住小区建设受资源的限制,集约化发展是基本思路,经济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生态小区建设的观念已渐入人心,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未来居住小区建设的发展趋势。建筑是一种文化,典雅美观的建筑造型可以体现深邃的文化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美观是基本物质条件满足后必然产生的心理需要。因此,居住小区建设要研究人们的生活习惯,关注人的消费心理和审美需求,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障居住者多层次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小区建设水平,营造高品位的和谐人居环境。

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

生态住宅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生态学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以现代技术为手段,设计、组织住宅内外空间的资源和能源,尽可能地达到小区内部、小区内外之间的平衡和循环使用,最高效、最少量地使用资源、能源,营造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生态住宅小区有着丰富的内容。它是在人居环境设计中按照生态学原理,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生态设计方法促进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工设施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将自然因素融入小区环境中的居住小区。生态住宅小区还在经济性的基础上整体考虑构建人、社会与自然的完整和谐的系统,创造多样性的居住空间环境。生态住宅小区的出现,表现了一种全新的建筑文化意识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的强烈责任意识。

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要注重以下几个特征:(1)和谐性。从生态学的观点看,生态住宅小区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内部各种生态要素遵循自然循环规律,是平等、和谐的。从生态哲学上看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就是我国先哲们提倡的“天人合一”的和谐。这种和谐性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自然与人共生共存。人们追求回归自然、贴近自然,同时也把自然融入自己的环境中、融于居住区、建筑群中。这种和谐性也不断追求着人与人关系的协调一致和谐,努力营造满足人类自身需求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及周边环境,不断追求充分人情味、文化气氛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和相互关爱的群体,以达到人群的和谐相处。(2)高效性。从生态学观点看,生态住宅小区要达到在加速各流有序运动过程中,减少经济损耗和生态环境的污染、避免生态阻滞和生态的板结。在自然物质――经济物质――废弃物的转换过程中,必须是自然物质与能量的投入少、产出多、废弃物排泄少。(3)持续性。生态住宅小区生态系统的构建,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现代与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从而达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资源的永续利用。

三、智能化住宅小区

住宅小区智能化是目前国内、外住宅建设领域和信息产业领域非常热门而又前沿的话题,也是能否实现住宅产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智能建筑是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

智能住宅是智能住宅小区的必要组成部分,住宅的智能化是智能化小区得以正常运行的前提之一,也就是说:除了满足以上人们最基本的居住要求外,小区还必须满足教育、娱乐、健身、储物、停车等多项要求。整个小区的智能化应有下列特点:(l)实行的是对整个小区的信息处理,而不是仅仅个别部位;(2)立足点是通过对小区内的机电设备进行有效控制,进而达到高效管理:(3)将小区智能化的程度从“反应”提升到“适应”;(4)小区管理应具备专门的信息处理功能和相应的数据库。

智能化住宅与智能建筑一样,也是为了适应现代信息化对建筑功能、环境和高效管理的要求,在传统建筑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能住宅构成的基本思路是利用家庭布线系统实现对住宅内部设施及接口部分装置进行高效控制和管理,并最终与住宅外部环境相连接。它的智能性就在于能够自动地处理部分事件和与外界的信息交换,以此来响应用户的各种要求,从而为用户营造一个安全、舒适、便利和富有创造力的家居新模式。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主要是由安全防范、管理与监控和信息网络这3大系统组成,其中安全防范系统主要包括住户安防子系统和小区安防子系统;管理与监控系统是智能化住宅小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机电设备控制系统、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和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等子系统;信息网络系统主要包括语音网、数据网、视频网和控制网。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小区的智能化系统结构可归纳为家庭智能化系统、网络布线系统和小区物业管理中心计算机系统三层结构。家庭智能化系统包容了家庭所需的所有的功能,它一般以新技术来简化操作、方便用户、提高系统的智能性;网络布线系统是将三者紧密地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智能网络;小区物业管理中心计算机系统既是小区智能网络的管理中心,又是将小区局域网同广域网连接起来的通道。此外,小区智能化系统有三大平台,智能家居布线系统是智能小区的物理平台;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智能小区的技术平台;而小区选择的现场总线则是智能小区的应用操作平台。

综上所述,虽然居住小区的人性化、智能化、生态化建设己经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但由于各地的经济、文化、政策差异,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政府应该在政策制定、监管调控、经验推广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加快我国住宅小区的人性化、智能化、生态化的和谐建设与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喜旭芳.现代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发展方向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7)

益智区环境设计篇4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断取得突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旅游业景区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对景区资源环境保护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是景区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建设"数字景区"及"智慧景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强省是贵州省在"十二五"期间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旅游业也将被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贵州省发改委,2013) .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旅游强省"重要发展目标的同时解决环境和资源日益突出的问题、确保贵州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抓好资源环境保护尤为关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智慧贵州景区资源保护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决策支持系统是具有一定智能作用的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DSS 是在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学和行为科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辅助决策者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人机系统。如今,随着各种决策分析方法的研究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等与 DSS的结合,DSS 已在资源管理、灾害预测、重大决策评价、政策决策和各种分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王家辉等,2003; 黄解军等,2009; 杭艳秀等,2010; 刘博元等,2011; 蒋栋等,2011) .决策支持系统是智慧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与一般的景区业务系统相比,能实现更高效的管理与服务,为景区资源保护、提升旅游服务总体目标提供信息技术保障。景区资源保护问题涉及信息量大,主要涉及地图数据、普查数据、遥感数据、调查数据和其他数据,采用决策支持系统对景区资源保护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能有效解决目前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保护资源环境的问题。对于景区资源保护,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提供以下 4 个方面的决策参考:1) 景区特征的可视化,包括信息获取及存储,使之转化为数字化的信息;2) 景区特征数据分析,包括景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景区石漠化、水土流失概况分析等等;3) 景区资源环境保护方案分析,包括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决策方案生成、分析、选择与优化;4) 经济成本与效益分析。

 

1 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1. 1 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

 

目前,被当前大多数 DSS 所采用结构是 5 个部件四库结构的交互式计算机软件系统,其由 Sprague提出的由两库结构逐渐发展而来 .5 个部件分别为: 人机接口、数据库、知识库、模型库和方法库。其基本结构如图 1 所示。

 

2. 1 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

 

DSS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有着完整的理论框架。

 

近年来随着 DSS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与新技术融合,促成了其在具有人机交互性、技术集成性、决策有效性和系统开放性 4 个方面的特点。

 

1) 人机交互性

 

DSS 是辅助决策者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辅助决策工具。DSS 具有一定的智能行为,但系统本身并不是自己做出决策,而必须结合决策者的知识和经验同决策者一起做出决策。此外,由于解决半结构化或者非结构化决策问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对决策过程进行反复研究,这就要求系统必须提供用户界面友好、人机交互性强的用户界面,便于对决策结果不满意的用户,提供界面接口修改相关的模型和参数,重新设计方法和决策方案。

 

2) 技术集成性

 

决策是根据客观的可能性,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工具、技术和方法,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选优后,对未来行动做出决定。决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的学科众多。

 

3) 决策有效性

 

决策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决策支持系统能够综合相关领域数据和模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或个人提供相关的数据图表、报告等辅助参考信息,帮助决策者进行某些综合性、战略性的辅助决策。概而言之,DSS 的目标是提供合理性、可行性、适用性三者兼具的措施或解决方案,并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系统开放性

 

DSS 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强调决策者能够针对不断变化的标准、条件和环境,增加、修改或删除系统模型库中的模型或数据库中的数据,以确保系统结构的灵活,便于针对新的标准规范或需求进行扩展。此外,DSS 的开放性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标准变化或需求更改带来的系统重复开发的成本。

 

2 总体框架与技术路线

 

集成 GIS、数据仓库、仿真等技术能够为景区资源保护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有效的技术途径。GIS 具有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三维可视化表达等功能。数据仓库技术与决策支持系统的集成,能够对海量数据合理规范的存储组织,抽取或整合需要的数据分析达到决策支持的目的。仿真技术与 DSS集成则是指通过建立模型并利用其来模拟系统的运行,得到被仿真系统的基本特性,最终对用户的决策提供支持。通过集成以上技术,系统可以提供给用户可以空间分析、数据存储、数据精确分析、可视化表达等功能,使景区管理者或决策者及时、准确的掌握景区资源概况等信息,进而为景区资源保护提供辅助决策。

 

2. 1 总体框架

 

根据智慧贵州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构建如图 2 所示的"智慧贵州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决策支持系统框架".如图 2 所示,纵向上看,决策支持系统 5 个部件的四库结构能够直观、具体、鲜明的体现。横向上看,智慧贵州景区资源保护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1) 数据库管理模块;2) 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模块;3) 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块;4) 资源保护模块等。

 

首先,系统根据资源环境保护决策需求,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对景区空间基础数据、多专题数据和其他数据进行规范化存储,通过对所需数据进行抽取,加强资源与环境信息的集成与整合。其次,在模型库、知识库的支持下,运用数据挖掘( Data Min-ing,简称 DM) 技术,对各种信息进行复合叠加等处理,进而对景区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脆弱性、敏感性等进行评估。最后,基于景区多源数据,结合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和资源保护模型等对景区资源环境进行监测,当监测景区的生态环境有退化的趋势,就启动方法库中的环境保护方案,科学有效的地控制景区游客容量与资源利用,实现贵州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景区发展达到保护与利益最大化。

 

2. 3 技术路线

 

本文采用综合决策支持系统 对智慧贵州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构建( 彭霞等,2011) .综合决策支持系统是由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发展的智能决策支 持 系 统 与 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的数据仓库 、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等新系列技术相融合的技术路线组成( 如图 2) .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是传统决策支持系统与人工智能结合组成。

 

数据仓库是指面向主题的、时变的、集成的永久性数据集合 .数据仓库最初的提出是为了支持经营、管理中的决策,而将多个数据库中的数据加以融合、提取、整理的解决方案。

 

目前,数据仓库主要用于按决策者需求对传统数据库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和重新组织。OLAP 是基于数据仓库环境的信息分析处理过程,是数据仓库最典型的应用。数据仓库侧重于对多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而 OLAP 侧重于多维数据的分析.典型的 OLAP 操作包括上卷、下钻、切块和切片、旋转等操作,上卷和下钻就如同二叉树中的父子节点关系一样,即上卷是通过子节点获得父节点信息,下钻是通过父节点获得所有的子节点信息。切块是通过对有关维设置一个查询条件,获取其部分属性值,得到具有 2 个以上属性的立方维结果。切片则指仅包含具体的某一条属性,是切块的组成单元。旋转则是指将某个在列上显示的维属性换到行上,成为行属性,或者相反。总之,OLAP这一系列的操作目的是将数据转换成辅助决策信息。数据挖掘又称为知识发现,是指通过一系列的人工智能和统计方法,从数据仓库中提取隐含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信息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该技术解决了决策支持系统中知识库知识贫乏的问题。

 

智慧贵州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决策支持系统通过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路线,使系统具备以下3 个主要特性: 一、具备传统决策支持系统以模型计算为核心的解决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决策支持系统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形成以规则式、数据集、决策树等类型的知识库,使系统具备了以知识推理形式解决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三、系统不仅能利用模型和知识辅助决策,而且能够通过数据挖掘( DM) 和联机分析处理( OLAP) 从数据中获取辅助决策信息和知识。因此,智慧贵州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分别发挥传统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及数据仓库等新技术的辅助决策优势,实现更有效的综合辅助决策。

 

3 结束语

益智区环境设计篇5

关键词:小区智能现代信息总线技术规范管理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借助于相关技术和规范标准的日益丰富完善,智能化小区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在很多地区已渐成热点,开发商们纷纷把它作为开发新项目的重要卖点之一。智能住宅和智能小区通过开发商和众多媒体的宣传,描绘了梦幻般的未来生活:通过住户家中的内部网络和外部通讯网络,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购物、教育、娱乐、医疗、沟通交流等等一切生活需求,并且保证住宅环境舒适、安全、最大限度节能等等。然而,1999年中国首次网络生存测试的结果,表明了当今中国的现实:我们憧憬的、国内外媒体宣传的,并不一定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也不是靠简单搭建几个所谓智能系统就能轻易实现的;即使技术上能做到,外部大环境的制约和种种客观条件的不具备也是无法绕开和回避的现实。目前的购房者对住宅的“智能”并未给与足够的热情和关注,他们首先还是考虑价格和住宅最基本的硬件条件,如:户型、环境、交通等等。有些智能小区的先行者花了很大力气开发了网上信息服务,结果少人问津。不过国内也有很多智能小区的建设者从实际应用出发,通过扎实的努力,从完善相关的配套服务入手,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让使用者真正感受到了“智能化”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舒适和安全。这些现象都说明智能技术应用到家庭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更不应该追求不切实际的“大而全”。但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并最终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本人希望将自己在从事小区智能化技术研究和规划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想法陈述如下,供同业者参考,更希望得到业内专家的指正。

二、现代住宅小区功能需求分析

住宅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空间,是人们逗留时间最多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住宅的功能范围亦在发展变化,其中信息的快速传递与获取是一个重要方面。但现代人对住宅小区的功能要求是综合性的,并不仅限于信息技术方面,更何况人们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不仅受认识局限,还受到经济发展以及外部环境条件的限制。我们在实践中感到:在从事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时,一定要首先了解居住者对住宅、小区的功能需求,才能更加适当地选择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和服务标准。一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必然是以居住的舒适、安全、便利为首要标准,一般应满足如下要求:

1、舒适性:它包括平面空间尺度、视野、登高(高层楼的交通)、采光、通风、日照、噪音、内部装修、温湿度等等。

2、可持续发展性:从小区来讲,小区应与环境共生,保护资源,获得能源效益。对住宅而言,除核心部位外,其余空间作为卧室、餐厅等可以灵活再分隔。其他还包括: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再处理、再应用,以不破坏自然生态为目标;住宅内环境质量:厨卫设备布置紧凑,管线隐蔽,废油、气、烟排除畅通,建材的有害物质的防护等等。

3、节能、降耗:实质上是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性的一面,多层住宅合理的体量与围护结构,能源及设备的合理有效使用,可再生能源(风力、太阳能)和新型材料的应用等。

4、安全性:必须是人与技术措施相结合。

防盗要求:多层次防范,从边界防范、区内电视监控到住宅内的防盗。

紧急事件的防护措施。

灾变(火灾、风灾、地震)的应急措施。

5、方便性

交通:住宅或小区所处位置,小区内部道路布局和区域标识。

各种配套设施。

小区内部商店、文娱等服务设施。周边的商店、医院、餐厅、学校等等。

通信:电话、电视、计算机通信。

由此看来,智能化系统是满足现代住宅小区功能需求不可缺少的。它是现代住宅小区提高居住质量的手段之一,并将成为现代住宅小区的基本配套设施。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断完善的今天,它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因此,我们认为高档次的住宅小区应尽可能选择功能全面、技术水平高的智能化系统,并可适度超前;而低档次的住宅小区也应根据自身实际和投资情况选择造价低廉、功能适用的智能化系统。

三、智能住宅小区技术的形成和发展状况

智能住宅、小区在国外历经了80年代初的住宅电子化、80年代中的住宅自动化到90年代美国的“智慧屋”(WISEHOME)、欧洲的“聪明屋”(SMARTHOME)的住宅智能化这样三个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表明了智能住宅与智能大楼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住宅电子化使采用大量电子技术的产品进入家庭;住宅自动化使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安保防灾等设备在家庭中的功能综合一体化;而住宅智能化使家庭中的家电、安保防灾和各种通信(语音、数据、图像)设备通过总线技术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其中,家庭总线技术是住宅智能化技术的核心。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总线标准。美国、日本、新加坡都有根据这些标准建立的智能住宅和小区的示范工程。

中国智能住宅小区的发展与国外有所不同,是借助于智能建筑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并借鉴国外家庭总线技术。趁住宅产业蓬勃发展之机而兴起的。1997年,我国在《小康住宅电气设计(标准)导则》的编制中对小康住宅小区电气设计提出了如下要求:高度的安全性、舒适的生活环境;便利的通讯方式;综合的信息服务;家庭智能化系统。同时也对小康住宅与小区建设在安全防范、家庭设备自动化以及通讯与网络配置等方面提出了理想目标、普及目标和最低目标等三级设计标准,这标志着我国智能小区的规划设计开始朝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这一期间,全国许多大城市纷纷将房地产业与IT产业结合起来,开发具有一定智能化特征的住宅,成为房地产业的一大热点。1999年底,建设部信息产业中心颁布了《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导则规定了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中的目标和原则,并拟从2000年起,用5年左右的时间,组织实施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和促进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其总体目标是:通过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进行精密设计、优化集成、精心建设和工程示范,提高住宅高新技术的含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以适应21世纪现代居住生活的需要。这项导则的颁布有力地推进了智能化住宅小区在我国的普及和建设。2000年上半年,国家信息产业部负责编制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以及《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结束了多年来中国智能建筑设计无章可循、无标准可依的状况,这无疑为我国智能建筑健康有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年8月,国家经贸委又组织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青岛海尔集团公司、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等全国11家在家用电器和相关产品领域有影响和知名度的企业和单位成立了家庭信息网络的联合体,重点研究家庭网络的技术标准、基本框架和终端产品的开发与研究。这一举措使得我国的家庭网络技术研究得到了空前发展,为智能化小区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网络技术保障。2001年底,国家建设部住宅产业中心又着手对《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进行了修改。一系列法律性文件的制定与修订,为智能化小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推动了智能化小区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智能化住宅小区示范工程遍布全国;用于住宅、小区的智能化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也方兴未艾。

纵观目前国内外智能化小区的设计和建设,都具有如下共同的功能特征:

1、住宅内部具备综合安防、防灾措施,与小区和社会之间具有一定的信息交互能力。

2、小区内部具备比较完善的安防措施、公用设施监控管理和信息化社区服务管理。

3、小区内住户可以享受多种信息服务。

一个完整的小区智能化系统如图所示。

总的来讲,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是智能小区实现的必要条件,只有实施了智能化系统工程,并真正发挥出智能化系统功能和效用的住宅小区才是成功的智能小区。

总的来讲,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是智能小区实现的必要条件,只有实施了智能化系统工程,并真正发挥出智能化系统功能和效用的住宅小区才是成功的智能小区。

四、小区智能化技术实际应用思考

1、以人为本,注重实际

现代住宅小区的建设应以人为本。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也应如此。智能化系统是高科技的系统,我们不能因此而使以人为本的目标有所减弱,即必须明确技术为人服务这一准则。也唯如此,技术才有市场。小区内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各人的职业特点、教育程度、业余爱好、生活习惯均不相同,他们对于智能化系统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内容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小区智能化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者应首先对小区内住户做必要的统计分析和归类,再确定智能化系统的具体功能和相应系统的设计实施,一般可分为如下三类:

A、属于智能化系统的基本要求、技术条件成熟且性能价格比合适的,应列入实施的必选项目,一般有:防盗报警、紧急求助、出入口控制、煤气防泄漏、语音通信、有线电视、三表远程计量、公共场所监控、边界防范、保安巡更管理。

B、技术条件成熟,但费用较贵,操作也较复杂,有相当部分住户不愿使用或短期内不具备使用条件的,作为可选项目,一般有:对家电的远程控制、网上炒股、视频点播(VOD)、Internet服务等。

C、技术条件复杂或不成熟者,或外界环境尚不具备者,或投资成本太高者,则暂不实施。如:远程急救诊疗,这在我国涉及法律责任和社会环境条件目前尚不具备。又如:网上购物、网上教育,国内大多数地区社会大环境上不具备。又如:集中空调系统,涉及投资太高,冷量分摊计费复杂和住户的观念等问题。

据此情况,小区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实施必须首先满足住户基本和可选项目的要求,并考虑今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外界大环境的改善,逐步将暂不实施的以及可能出现的新项目予以实施。以前,许多房地产开发商虽考虑智能化的技术较多,但忽视了住户需求而交了不少学费,而今就应较周到考虑,使住户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真实的物超所值的智能化服务,自身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利益回报。

2、标准规范、统一管理

目前,国际、国内种种关于智能化技术的标准纷繁复杂,各行其道,有些甚至互不兼容。这种状况已经成为智能化小区规划建设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能化小区标准规范的制定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智能化小区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可行的标准规范,才能使智能化小区发挥出更大的综合效益。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在国家信息标准的指导下,本着“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兼容性和扩充性”的原则,建立小区智能化系统和相关技术产品的标准规范,解决标准化接口和通讯协议等方面的难题,实现智能化小区技术产品的规范统一和良好的兼容扩充性。同时,也要不断细化、及时修订智能化小区在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各个环节的标准规范,为智能化小区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和法律保障,从而推动我国智能化小区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

智能化小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是一项涉及范围广,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为了保障智能化小区的顺利实施,应该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包括领导机构、专家咨询机构和技术创新机构,统一负责编撰和修订各种相关标准规范,制定全面的远景规划和近期目标,协调相关部门和相关行业的关系,管理规范行业内部的行为。使智能化小区的规划和建设真正走上有章可循,规范发展的轨道。

3、人才培养,专业服务

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要保证智能化小区良好的规划、设计、实施以及建成后的可靠、有效运行,必须要有熟练掌握智能化技术理论与使用维护知识的专业人才,而且也需要大量懂管理、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培养和造就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知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支撑起智能化小区的建设和发展。

小区智能化的实施是一个系统集成的过程,在这个集成过程中,有关的技术、设备、材料最终构成了具体的符合住宅小区需要的智能化系统,人在集成过程中起着组织者、管理、设计者和执行者的重大作用。由于小区智能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很短,大多数人都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更缺乏设计实施智能化工程的人才。因此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不仅要培养规划设计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施工组织和管理人才,具体实施和安装调试人才以及未来的运行维护人才。建筑行业向来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高科技性的工种是弱项;系统集成商也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并且很多都是有集成之名,却缺乏规划设计、施工组织管理和工程实践的各方面经验;而许多物业管理公司由于人员素质、思想观念等方面限制,要他们有效的使用和维护好智能化系统也确实存在困难,专业从事社区服务的智能化公司可能是解决智能小区良好运行的一个途径,但他们也同样受到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困扰。

智能化人才的获得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手段:一是靠教育培养。既可以从高校培养,相关高等院校应密切跟踪信息产业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以满足国内智能化小区建设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大批的可用专才;也可以给高新技术人才提供到国外学习、培训的机会,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更好地为国内智能化小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二是靠引进。国家可以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在外留学或国外信息技术领域的规划设计和组织管理人才。此外,可以采取举办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锻炼培养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五、结束语

本文实际分析了智能化小区建设在我国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希望以往“智能小区”只见技术、只见设备的覆辙不要重蹈,更希望未来智能小区的开发、设计、建设和管理者们能把系统做好,用出效益——在给住户带来现代信息技术享受的同时,获得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双重收益,为推动我国的国家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实施》程大章同济大学出版社

《智能建筑技术与思考》温伯银出自《建筑电气》

《智能建筑工程设计与实施》程大章同济大学出版社

益智区环境设计篇6

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实现手段

通过更换和改造采集终端及智能电表,实现电力公司经营区域内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开展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的高级分析与应用。

2营销互动化建设

2.1营销互动化建设必要性营销互动体系的核心是营业厅互动化建设,其主要内容是依托营业厅标准化建设,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在标准化建设基础上选择试点开展互动化建设。营销互动化建设运营更便捷客户服务,提高电网企业信誉和客户满意度、提升营销业务标准化、智能化水平,电力企业客户服务和营业管理质量将得到大幅提升。

2.2营销互动化建设实现手段它通过人机对话、互联网、手机等方式实现自助缴费及业务查询办理,解决营销人员与顾客隔离的问题,从而缩短营销路径,能有效降低营销成本。

3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建设

3.1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建设必要性推行电动汽车充电站(桩)建设,是实施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若本地有新能源产业基地更是得天独厚的资源。它的建设和运营将引导能源消费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进一步开拓电力市场,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比重。

3.2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建设实现手段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推行电动汽车充电站(桩)建设。利用电能绿色能源特色,抢占环保旅游市场先机。充分考虑充电设施的示范效应,其选址重点考虑选择在人流密度较大的商业或住宅区域,企事业办公或公司营业区域,推动社会公众对电动汽车及其能源供给方式的理解和认识,科学实施工程设计,规范外观视觉标识,建设成标准化工程,提升国家电网公司企业形象。

4智能园区建设

4.1智能园区建设必要性开展智能园区建设是降低客户生产能耗、提高用电效率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客户用能设备的实时在线监控,结合电网运行和企业生产的情况,对采集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为客户提供专业用能服务,有助于实现电网对客户负荷的全面协调与综合控制,并实现电网与客户的双向互动。漯河是一座食品加工、盐化工为主的轻工业城市,第二产业产业结构比将接近80%,是中国食品名城。现已发展形成门类齐全、大中小结合、食品加工及盐化工全面发展的产业体系。漯河以食品加工主导的特征明显,公司辖区内食品加工企业较多,并新增以盐为基础的化工企业,提高企业用能效率能对缓解能源紧张,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4.2智能园区建设实现手段实现对产业集聚区内客户的电能进行电量指标分配、监测、预警,提升客户电能使用效率;确保客户负荷正常供应,使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引导客户有序用电,开展需求侧管理,积极配合政府完成节能减排目标;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客户的耗电情况,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用电服务,降低客户用电成本。通过智能园区试点建设,对入住产业集聚区企业开展能效分析,提供专业的用能服务,合理安排生产流程,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效率,缓解电网负荷压力,削峰填谷,提高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5智能小区建设

5.1智能小区建设必要性智能小区以中低压通信网络为支撑,将各种用电设备、信息采集设备和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客户和电网能量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实时双向互动,并且系统地管理互联的设备,构筑了舒适安全的用电环境与居住空间,满足了人们家居用电需要,提高电能在日常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并且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分布式电源的系统接入,满足节能减排的发展需求。

益智区环境设计篇7

一、研究背景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即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上网终端,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达到及时、及时了解、适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计划,从而实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和利用。自IBM公司推出“智慧地球”理念及“智慧城市”的重要举措之后,“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创新的重要途径、“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探索也应势而起。2014年,国家旅游局又将该年份确定为“智慧旅游年”。如何抓住这一契机,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智慧旅游”的智慧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旅游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和整体发展能力,是我国及各地旅游业当前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镇江紧紧围绕市 “智慧镇江”的发展目标,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旅游收入1000亿、信息化发展水平国内领先、初步建成旅游资源配置合理、功能配套齐全、产品开发有特色,旅游经济核心力增强的大旅游发展格局。为此, 自2010年3月起,镇江就在全国率先展开智慧旅游的研究。2011年5月,“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 落户镇江,镇江完成了中国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的总体构建工作。2012年5月,镇江亦成为国家首批18个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可见,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智慧旅游已成为镇江旅游业发展、大旅游格局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必要性分析

镇江“三山”景区,坐落于镇江市北部,2012年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历史底蕴浓积深厚。完善“三山”景区智慧旅游的品牌构建,对于镇江市智慧旅游的发展尤为重要。镇江 “三山”景区智慧旅游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智慧旅游是智慧城市的最佳切入点。2013年1月,镇江荣获住建部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建设智慧旅游可以更好的利用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扩大智慧城市的建设效益。

(二)智慧旅游建设是镇江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镇江不仅需要支撑全国的智慧旅游建设,而且在建设和运营智慧旅游项目方面需要走在全国前列,为其他城市作出标杆。

(三)智慧旅游是旅游景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先决条件。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景区只有大规模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大力开展智慧旅游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扩大景区销售、改进服务质量、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并以此确定景区的核心竞争力,为游客提供智能化、个性化、信息化的服务,实现景区的跨越式发展。

(四)智慧旅游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以智慧旅游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将改变传统旅游业的消费方式、经营方式以及管理模式,从而促进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运营模式发展,因而智慧旅游即成为旅游经济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智慧旅游是国家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和《江苏省“十二五”智慧旅游发展规划》都明确规定了“十二五”期间,旅游信息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两大建设将成为旅游产业在新时期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因而以此为基础开展的智慧旅游项目的建设运营必然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通过打造“三山”景区智慧旅游示范项目,镇江可以有效整合景区各类旅游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景区智慧旅游的支撑及服务体系,提高旅游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运作效率,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旅游的“智慧化”水平,从而实现构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景区智慧旅游典范的目标。

三、建设总体框架

镇江“三山”景区智慧旅游的方案总体架构概括起来可表述为“一个体验馆,三大智慧旅游体系”,即智慧旅游体验馆、智慧营销体系,智慧服务体系,智慧管理体系(图1)。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智慧旅游体验馆

“三山”景区智慧旅游体验馆运用全息影像、互动投影、3D等科技手段,从景区自然资源、文化、历史、旅游产品等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示景区的旅游特色。“千年舍利,盛世重光”。该体验馆采用莲花造型设计方案,以球幕中央展厅为建筑中心,环绕金山厅、焦山厅、北固山厅、三山全景体验厅、3D全息体验厅5个展厅。

中央展厅:即为布置在展馆中央位置、气势恢宏的巨大球幕。播放内容以三山景区全景航拍影片为主。球幕从观众面前延至身后,并伴有环绕立体声,使观众具有如置其间、身临其境的效果。

金山厅:即为3D环幕影院。以演绎“梁红玉击鼓战金兵”、“水漫金山”等发生在金山的经典故事影片为主。

焦山厅:通过互动投影橱窗、虚拟翻书等方式实现与游客的旅游体感交互。游客可以用手指交互临摹书法作品,交互投影展示佛教禅宗等历史文化内容。

北固山厅:以展示融合虚拟数字场景和实景的方式来还原真实历史场景,如古甘露寺刘备招亲等历史故事等。

三山全景体验厅:该展厅为3D全景数字的旅游体验走廊。游客可以虚拟体验在游船上游览三山的全景式体验。不同景区着重渲染不同的主题,如爱情(杜十娘、白娘子、七仙女和梁祝),佛教文化和抗击外敌等等文化历史典故。

3D全息体验厅:全息空中成像和投影展示亦真亦幻的千年佛指舍利及其历史文化内涵。

“三山”景区智慧旅游体验馆,一方面可以作为一个除金山、焦山、北固山之外的全新旅游景点,通过打造体验式旅游的体验平台,成为景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另一方面助力于打造出景区品牌形象的同时提升景区的知名度。体验馆给景区带来的回报主要包括:提高媒体关注度、促进景区品牌推广;丰富经营项目内容,提升游客数量,促进收益增加;景区周边商家的有利带动 (餐饮、酒店、娱乐、文化项目等) ;以及关联景区带动等。

(二)智慧营销体系

按照深度挖掘镇江三山风景区本地特点,精准定位;根据旅游特点,找到营销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群;确定旅游推广主题,找到最适合的营销活动以及手段;设计旅游产品与推广主题进行匹配;营销渠道应要尽量多样化的思路构建镇江“三山”景区智慧营销体系(图2)。

1、电子商务网站

“三山”景区电子商务网站的功能在于:目的地营销平台、景区信息、旅游产品介绍、旅游服务内容、旅游商品在线预订及购买、游客在线咨询、最近活动介绍、与现有门户网站进行融合。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一方面丰富景区旅游产品、增加游客数量、增加旅游收入;另一方面促进景区资源整合、提高景区管理效率、提升游客体验;同时亦可延伸和扩展“三山” 景区品牌影响力,提升景区品牌形象。

2、票务分销系统

“三山”景区票务分销系统的功能在于:旅游信息管理(如景区介绍、旅游产品介绍、旅游服务信息、旅游活动介绍);渠道商管理(如价格政策、账户管理、订单管理、统计结算、旅行社团队管理);电子商务管理(如营销活动管理、销售活动管理、购物信息管理);后台管理(如第三方接口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等。该系统一方面帮助景区高效管理分销商及其销售,并通过数据分析,提高景区营销推广活动的准确性、有效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原有物流配送的流程和降低相应物流成本,以低成本的方式获得广阔的销售渠道。旅游渠道商则可以通过该平台,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广泛的旅游产品资源,简化产品采购环节,降低采购成本。

3、票务验证系统

景区票务验证系统是电子票务交易的一个核心环节,是在电子票务交易中负责验票码的生成、编码、发码、验码、管理,以及签发数字证书、确认用户身份等网上电子交易安全服务,是连接景区与分销商的公正、权威、可信的第三方服务平台。镇江“三山”景区票务验证系统具有保密性好、防止伪造、收费管理全面电子化、可靠性高、维护简便、适应性强等特点。同时,系统也具备实时发售各类电子门票、检验其真伪性与有效性;实时订单状态改变与财务分账、实时、准确查询和统计门票发行的数量、销售额、类别、时间及流量,并打印报表;通过计算机统计报表处理,得知游客流量分布情况,合理安排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以达到企业内部的科学化管理等功能。

4、三山一卡通

三山一卡通系统指在景区范围内凡是需要身份识别或消费付费的场所(酒店、旅行社、景区景点、餐饮等),仅需随身携带的一张IC卡,便可以实现在旅游中的购物、游玩与消费等活动。一卡通的设计遵循可靠性、安全性、实用性、先进性、可维护性、可扩充性原则。该系统除了为持卡人提供预付购卡、充值、持卡消费外,其功能还涵盖了消费(交易网络、保障安全 、认证消费、放心消费 、实时余额、短信提醒)、服务(参与售卡、充值、查询卡片余额、历史交易、补卡、换卡、退卡)、管理(售卡报表、充值报表、消费报表)、运营(卡状态管理、销售、库存、消费金额管理)等多个方面。该系统的建设一方面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保障了游客的旅游安全;另一方面有利于为商户带来更多的消费者,促成低成本品牌推广营销的实现。此外,该系统也为景区实现精准营销和定制需求提供有力依据。

(三)智慧服务体系

1、智慧导览系统

“三山”景区智慧导览系统利用专业导游软件、结合LBS位置技术,向使用者提供专业的导游导览导购、景区深度信息、精美旅行手绘地图、语音播报、签到分享、行程足迹记录等全方位旅游服务。相较于传统导览机,该系统的优势在于:①屏幕更大、体验更好;②功能更强大、内容更丰富;③内容、服务更新快,可扩展;④有人员定位功能。相比于智能手机,其优势体现于:①导览内容更加丰富,可以添加全景、视频内容;②提前预装,不需要繁琐的安装过程;③离线模式,对网络要求低;④有人员定位功能。

2、虚拟旅游系统

该系统应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传感网、无线宽带、云计算技术和三维电子地图信息技术,开发建立跨平台“虚拟旅游”系统平台,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使用任何智能终端都可以获取或查询到自己想要了解的景区景点和资源,系统平台可以兼容不同屏幕的智能终端,从实景三维、电子地图、线路地名三个角度向游客提供景区的实时信息、展示虚拟旅游。

3、信息系统

该系统为旅游出行者提供景区信息、旅游路线指引、旅游产品介绍等功能。系统将在主要的交通道路、旅游景点等地建设互动玻璃橱窗、触摸查询一体机及LED显示屏。查询及显示内容包括温泉、周边酒店信息推荐、景区天气、景区空气质量、当前游客入园数、客流疏导信息、景区宣传视频等。

4、景区云呼叫热线

该系统通过提供全国统一的接入号码,形成景区统一的旅游服务热线。其功能主要包括:自助语音服务、旅游业务办理、商务代订服务、VIP用户咨询服务、旅游监督投诉等。该系统的优点一方面在于能够让景区摆脱自行建设呼叫中心的所带来的高投入、难维护的困境,另一方面只要有一定的网络环境(比如ADSL),一台电脑,有声卡和耳麦,就可以快速搭建呼叫中心,并且也可以在移动终端上架设(比如IPAD、智能手机),不受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满足了游客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5、智慧酒店系统

智慧酒店的理念在于将酒店打造成低碳、节能、环保、智能的现代化酒店的同时,为宾客提供周到、人性、贴心服务。“三山”景区智慧酒店系统利用先进物联网技术,对酒店的大堂、客房、会议室、餐厅、咖啡厅、酒吧、多功能厅等场所进行全面感知,实现灯光、空调、电视、音响、窗帘状态、门窗状态等远程控制及智能联动,让宾客时刻感受如影随形的贴身服务。该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智慧型旅游(如旅游信息推送、虚拟景点浏览、订票服务、旅游线路规划、旅游租车服务)和智能化服务(如客房智能控制、电视门禁、智能会议系统)两大方面。

(四)智慧管理体系

1、客流监控系统

该系统由视频采集传输单元、客流统计服务器、分析决策软件三部分构成,融合视频处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基于对景区特定通道或区域的客流量的统计,智能化获得景区在任意指定时段单向或双向客流量以及人群流动特点等数据,通过对不同时段和不同区域客流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对比,为景区管理人员提供客流分析的详细图表信息。系统功能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运营管理:实时客流查询;客流滞留人数统计;历史数据查询;根据景区客流量变化,调整工作人员分布;区域管理(进出口、重要景点、重点区域等);统计管理(时、天、周、月、季、年)。②决策分析: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掌握客源规律,制定经营及推广决策;通过客流人群对各景点的访问数,对各景点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建设;统计不同区域客流变化状况,合理调整景区结构。③绩效评估:通过对客流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估景区经营效益。

2、舆情监控系统

该系统整合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及信息智能处理技术,通过对互联网海量旅游类信息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聚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从发现舆情信息、分析舆情信息、通知舆情信息三个环节实现对景区游客的网络舆情监测和新闻专题追踪等信息需求,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为景区全面掌握游客动态提供分析依据。景区可以借助该系统及时了解游客对景区资源、管理、产品、服务等各方面的评价及建议,从而为实现精准营销及深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3、旅游广播系统

该系统在为游客休闲旅游提供优雅、闲适旅游环境的同时,亦可在紧急时刻作为紧急信息播报平台,为景区的安全管理提供有利保障。“三山”景区旅游广播系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分区域控制:可以按区域控制播放内容。(2)模式控制:平时播放具有景区文化特色的背景音乐,有紧急需求时可以作为公共广播使用。(3)外形控制:针对不同地域的特点,可将广播系统终端的外形设计成树墩、熊猫、蘑菇等不同外形,提升景区美感。

4、综合指挥中心

“三山”景区致力于逐步构建统一的景区指挥监控平台,实现对景区旅游的远程监控、集中调度、统一指挥。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通信指挥调度系统、接警网络系统、综合显示系统、传输系统、景区三维GIS系统、景观管理系统以及视频监控系统。

5、环境质量监测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外出旅游已经逐渐由观光游向休闲养生游过渡,游客选取旅游目的地时,除了景区资源和服务之外,也越来越关注景区的卫生与环境。作为旅游景点来说,只有从自身的环境问题开始抓起,才能更好的促进景区的发展。目前,“三山”景区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负氧离子浓度数据采集和空气质量信息。

五、结语

镇江市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通过上述科学的智慧旅游总体架构设计,顺利地推进了智慧旅游建设的进程。镇江市“三山”景区智慧旅游的一期工程,包括景区电子商务网站、票务分销系统、票务验证系统、景区一卡通系统、智慧旅游体验馆、信息系统、景区云呼叫热线以及综合指挥中心的建设等,已于2013年底全部完成,同期快速推行景区的营销、推广计划。二期工程,包括智慧导览、虚拟旅游、环境质量监测、客情分析(完善)、旅游舆情分析系统、旅游广播系统的建设等,已于2014年底全部实现。2015年将继续对现有产品进行升级与完善。

益智区环境设计篇8

关键词:绿色 生态建筑 建筑设计

前言:

生态建筑是指建筑设计、建造、使用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把建筑物与种植业、养殖业、能源、环保、美学、高新技术等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有效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并创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当考虑环境、城市与建筑问题的时候,应当将我们这一代的眼前利益与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将一个地区的局部利益与整个世界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正确合理地分享我们这个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同时我们还应当最大限度地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样才有可能为后人留下一片静谧而富腴的乐土,使人类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

1、生态建筑的特点

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生态建筑的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提供有益健康的建成环境,并为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的小环境:第二.减少能耗,保护环境,因地制宜。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生活、工作所需的工作环境,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它具有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诸多好处,可以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很好的统一。生态建筑实际上就是将建筑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它既利用天然条件与人工手段创造良好的富于生机的环境,而同时又要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研究生态建筑的目的就在于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具体来说,小环境的创造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等。对大环境的保护主要反映在两方面,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因此,高科技与生态的结合,代表了新世纪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2.1 节约能源

绿色生态建筑,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节能原则,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建筑材料使用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利用各种手段来创造―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的平衡,构建―个和谐高效利用能源的生存环境。

2.2生态和谐

建设绿色生态建筑,其次要做到生态和谐。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都可以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体现,从而达到营造建筑周边的环境质量的要求。

2.3 设计科学,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应当是设计的根本原则。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决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在以往设计的―些太阳能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其室内热舒适度较低,没有认真做到合理设计和以人为本。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这种低标准的“绿色生态”建筑很难再有所发展,也必将被社会所淘汰。从另外―个层面来讲,这与国家宏观要求也是相符的。

2.4 从实际出发,不照搬盲从

绿色生态建筑应该着重强调的是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盲从。我国的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很多设计者喜欢照搬西方的现成设计,认为西方的就是好的。殊不知,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建筑模式很不相同。其次,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也应该讲究地域性特点。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及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

2.5 强调整体性设计

建筑设计应强调“整体设计”思想,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渭的先进生态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个局部而不顾整体。

3、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实现策略

下边着重对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实现进行分析,并给出其实现策略:

3.1建筑内部环境设计的实现

3.1.1能源系统设计的实现。绿色生态建筑能源利用的实现,不但要对常规能源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更要注重绿色能源的利用,要将建筑节能放在首位。绿色生态建筑节能,设计师首先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把建筑设计提高到比较高的水准。(2)找到合理的优化的新能源的解决方案。(3)寻求建筑艺术与能源方案的完美结合。当然,在做好上述的工作后,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绿色能源,如采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的优势。

3.1.2声光环境系统设计的实现。在绿色生态建筑平面设计时,针对光环境设计来看,提倡使用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如利用太阳能发电,可解决部分日常照明。其次,室内应尽量采用自然光,鼓励使用节能灯具,节约能耗。另外,还要注意避免由附近建筑的玻璃折射以及其他的光污染。针对声环境设计来看,设计师应考虑将卧室设置在背向噪声源的方向,这样可降低噪音30dB;采用隔音窗也能显著阻隔室外噪音;在住区沿路适当栽植绿色植物,对降噪也有一定效果。

3.1.3水热环境系统设计的实现。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关键是节水,同时要考虑水质和水量两个问题。一般的,绿色生态建筑可采取的节水措施有:采用节水节能型供水设施;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就地将污水处理成中水(中水意为城市污水或生活用水经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景观用水要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中水系统―并考虑。热环境的实现更为重要。建筑区的热系统应满足居民的供热舒适度的要求,以及建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冬季供暖的室内温度宜在20℃一24℃,夏季空调的室内适宜温度为24℃-27℃。可采用采暖、制冷、生活或在各户安装散热器温控阀,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1.4智能系统设计的实现。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出现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因此,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也需要推进智能化的发展,进行智能系统设计。

3.2 建筑外部环境设计的实现

建筑外部结构设计主要体现在环境绿化上。―方面,绿化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例如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室内外环境协调。另一方面应注重建筑周围环境的绿化。应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这样,通过两个方面的努力,建筑外部环境设计要求就得以实现。

益智区环境设计篇9

【关键词】智慧旅游;公益属性;人文属性;安全属性;技术属性;虚拟现实;大数据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6.02.005

一、智慧旅游的提出和发展

2008年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蔓延到了全世界,IT企业在金融风暴中转型并购创新,2008年11月延续由硬件开发转型咨询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社交和网络安全的战略,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smart planet)的概念,开始新的战略规划,通过新一代通讯技术,运用网络技术和设备,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移动通讯终端等,将各类事物的数据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联入网络,通过超级计算机云存储和计算,为社会各组织和个人提供交互有效的决策[1]。

(一)智慧旅游的提出

2009年1月上任两个月的美国奥巴马总统公开肯定了IBM“智慧地球”的思路,2009年8月为实施开拓中国市场战略,IBM商业价值研究院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并开始“智慧城市”的讨论和宣传。“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大生态的节点,“生态”一词用于社会环境,指健康、美好、和谐的事物,其建设应用也为基于电子商务的旅游行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由此产生“智慧旅游”的新命题。

(二)智慧旅游的发展

自本世纪初开始旅游信息化建设,藉此“智慧”概念的提出,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决定“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对旅游业有了更高的定位,智慧旅游“充分准确及时感知和使用各类旅游信息,从而实现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体验的智能化,促进旅游业态向综合性和融合型转型提升”[3],通过新技术和管理营销理念满足旅游市场需求,对新技术应用和系统模式开发创新。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为旅游业创新发展带来新动力,2009年后旅游企业整合培育,一批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在线旅游的投入,并开始智慧旅游的开发应用。

“到2016年,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和智慧旅游城市,建成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和平台()”[3],到2020年,形成系统化的智慧旅游价值链网络。

二、智慧旅游的属性

智慧旅游既是运用新技术和信息化的社会经济活动,有经济属性,也具有公益、人文、安全和技术属性。

(一)公益属性

智慧旅游既是一种商业经济活动,也具有公益属性的建设应用,国家从政策上鼓励各方主体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公益性智慧旅游服务项目建设,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旅游服务的公共体系建设。网络时代,智慧旅游中在线网站和媒体网站呈现出来的信息,直接呈现给旅游者或公众,并通过各种自媒体或社交平台传播,其优势是成本低,效率高,没有地域限制。旅游者或公众可以通过渠道获得历史文化信息,又可以提供院校和研究机构学习研究。

智慧旅游平台可以通过网站式微公益,既能转换价值做公益,又能传递公益思维,促进公益活动良性发展[4]。

公益性的文化馆、展览馆和博物馆,既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智慧旅游网络平台的搭建和连接,这些场馆的活动,很多是一种文化公益,场馆公益活动的组织,在智慧旅游平台节点网站上,可以采用O2O(Online to Offline)运营模式,可以利用线上互动、跨地域和传播快捷的特点,进行场馆活动的通知、宣传、招募和管理,提高活动效率,降低活动成本。公众和游客线下的评论和互动,也为组织者提供了有效的反馈和参考[5]。

从广义的范畴来说,旅游也包含了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播功能,通过网络平台将历史和文化内容以图、文和视频等媒体的形式,利用云存储和计算,进行资源整合,嵌入或链接到旅游产品页面,供公众游客、院校师生和社会机构学习使用。先进文化传播和教育是新时期重要的国家决策,远程免费授课,其内容、教学和管理,作为一种公益,是基金会、社会机构等选择的智慧途径。

2015年2月26日全国旅游厕所工作现场会,部署“旅游厕所革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纳入全国旅游工作三年(2015-2017年)行动计划(“515”战略)。利用“互联网+”,通过大数据、移动互联终端等技术和设备对厕所进行智慧化管理,游客在行程中,可以智能搜寻定位、查看使用情况。实现自动通知清洁打扫,补充用品等。厕所革命体现了智慧旅游细微之处社会文明和公益事业的进步。

(二)人文属性

“智慧”一词从人文科学的解释,是指“在其最独特的意义上,是指面临不易直接用逻辑分析解决的矛盾时,凭借生活与实践经验所采取的非常规应对态度与方法[6]”。在社会活动中,智慧表现在对过程经验和实践的探索,从这一意义来说,“智慧旅游”是一个建设完善的过程,是基于新一代技术、先进的观念和管理、满足社会机构和公众游客的各自需求,提升工作效率和品质等体系建设的探索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经验的积累,推动智慧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近代科学作为人类认识、掌握与利用世界的工具手段,使理性成为人类思维设计实现自己利益目标的工具[6]”,智慧旅游要素中的技术和网络工具应用,满足人们旅游和文化需求空前广阔的享受,旅游企业借助这些工具,在智慧旅游建设开发创新中,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进行人文价值等理性评判。

旅游要素中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技术整合,形成新的旅游信息文化,旅游要素中的各种信息,在加工、存贮、管理、和交互运用中,形式多样丰富,蕴含了人类的精神需求的众多内容,通过包含信息文化的智慧旅游开发应用,可以提升这种随着历史发展的精神需求。

(三)安全属性

在智慧旅游进程中,机构和个体的旅游活动,需要保障人身和物质安全,也要保障信息运行安全。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国内外业务和交流日趋频繁,传统安全问题在智慧旅游大背景下,有更深层次的要求。智慧旅游基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大环境,安全是基本保障。

从外部环境上看,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的安全,通过无线监控系统、自然灾害感应系统、警报系统、巡更系统,即时通讯系统等实现有效的管理。

社会各机构和公众游客通过智慧旅游的信息共享和交互联动,将旅游所涉及的安全信息形成旅游预测预警机制,提高旅游活动中的应急管理能力,保障人身和物质安全。及时应对和处理旅游投诉和安全问题的有效处理,维护旅游环境良好的秩序。

从内部环境看,智慧旅游基于信息流管理平台,在运用中,需要各种要素确保安全,设备实体安全,系统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等。人身、实物和管理等实体安全和系统运行安全在旅游法中有详细的条款。信息安全具有机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和合法性等的基本属性[7]。信息安全要从数据根源和技术基础做起,开发和采用有针对性的安全产品。

面对旅游智慧中客观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需要全方位的保护措施,随着智慧旅游的发展,以网络和技术为依托的信息化平台,社会各个行业和个体关系更加紧密,信息安全成为人身财产安全基础上重要的问题。2015年第二届互联网大会,维护网络安全是一项重要的议题。

旅游活动中,游客公众等个体的态度、信念和习惯,企业政府等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环境,包括结构和文化等,都对信息安全产生影响。从社会的宏观层面来说,文化、经济和政策环境,也影响到用户的信息安全行为[8]。最新的旅游法侧重于旅游环境的实体安全,在旅游电子商务方面还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四)技术属性

智慧旅游,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对旅游行业及所涉及的社会活动,在技术、管理和结构上重新组织,在旅游市场环境,展现了丰富的信息,提供了良好的交互运用技术,表现为一种网络效应,并分为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9]。

智慧旅游活动的直接网络效应是指旅游者、公众或机构组织购买旅游产品时,随着购买相同产品数量的增加,市场效用也增加,呈现为买方的规模经济。

智慧旅游活动的间接网络效应是指旅游者、公众或机构组织在旅游消费中,虽然不能直接从网络规模扩大中直接受益,但通过设备和软件需求交互增长,降低了软件价格和系统价格,旅游消费者从这种良性技术循环中间接受益。

智慧旅游的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产生一定的自然和社会效应,反过来会受到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所以智慧旅游中的技术实现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智慧旅游中技术的自然属性表现为,在客观物质条件基础上,网络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技术手段和方案的选择实施,是基于对客观旅游活动的正确判断,通过对客观自然规律和主观技术能力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为达到既定目标,需要多种技术综合运用,协同发展。

智慧旅游中技术的社会属性表现为,智慧旅游平台的技术实现,是为满足人和社会旅游活动的需要服务的,受公众游客和组织机构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支配。作为物质存在的智慧旅游技术形式,是社会历史的实践,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技术实现既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也能满足人类的文化需求。反过来也是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10]。

(五)智慧旅游各属性之间的关系

人文是重视人的文化,人是社会活动中各项关系的核心和灵魂,现代社会文明进程中,智慧旅游承载着诸多人文的因素,其发展进程应弘扬“为游客提供周到和全方位的服务,实现游客幸福体验”的人文关怀价值理念,智慧旅游的公益属性,是以网络技术平台向人们提供良好的公益服务,智慧旅游平台通过人文精神的内涵,为社会公众和游客传达良好的服务。这种公益的推广,也为社会传播优秀的文化。

智慧旅游活动中的安全保障,是这种提供服务和传播文化的基本要求。智慧旅游平台的技术设计和数据安全保障,使游客公众和机构组织在享受信息技术为旅游业带来的便利和良好体验时,摆脱安全风险的困扰。也是一种人文的体现。

三、智慧旅游趋势分析

现代网络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建设开发,及各种系统的应用,促进了智慧旅游的创新发展。“到2020年,我国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智慧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大数据挖掘和智慧营销能力明显提高,移动电子商务、旅游大数据系统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旅游业应用更加广泛,培育若干实力雄厚的以智慧旅游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形成系统化的智慧旅游价值链网络[3]。”。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在大会报告中提出“商、养、学、闲、情、奇”新的旅游六要素,旅游业新的思路和业态,促进智慧旅游发展进入新的空间。

(一)智能移动终端的运用

近两年,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销量持续大幅增长,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涌向市场,性能增强,种类繁多。智能手机具有距离、光线和重力等感应功能,通过系统设置,对环境的异常通过感应器触发警报,适用于旅游资源的安全防护应用。智能手机上感应适配器和应用程序,通过实时监测游客身体数据,上传到后台云服务器,获得身体健康情况的分析预测。在旅游行程中,通过移动支付功能,给旅游企业和游客提供快捷方便的营销和支付方式[11]。

智能手机,通过安装App,运用强大的通信和应用能力,成为旅游信息资源系统的中心,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游客可以从云服务器服务中心便捷地获取所需要的各种旅游信息,办理行程中的各项手续,在各景区、酒店、交通、餐饮等场所。游客可以定制旅游要素中所需的服务。游客在线下的体验感受,可以反馈给线上服务中心,把游客的消费信息,如消费额、体验时长、消费项目等客观数据上报给线上服务中心。线上服务中心通过收集并形成游客消费大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改善线下服务水平。未来,可以面向旅游团队开发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加载了线上和线下所需要的各种应用功能的客户端程序,更有效便捷提供旅游者使用各种功能。对游客使用情况经过系统分析,将判断结果发送到线下体验中心,根据游客的活动和消费特点调整所提供的服务,同时,可以给游客合理建议,提供体贴优质的服务。

(二)虚拟现实的应用

智慧旅游从宏观上为旅游旅游产业运行提供了全新的途径,也在微观上利用新技术和设备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技术装置,生成逼真的视听嗅等多维感觉场景,在逼真的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现实存在的旅游景观虚拟旅游,可以满足不能到达该实际景点旅游的需要,同时这种方式也是对现存旅游景点和景区的宣传,扩大景区影响力,吸引游客。历史上存在,已经消失的景观,通过虚拟现实再现,满足游客和公众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的游览需求。目前的科技水平不能到达的地方,如太空旅游和深海旅游等,通过虚拟现实,营造逼真的场景,满足人们的好奇需要[12]。

资源智慧景区作为智慧旅游的节点,未来可以依赖新的技术在旅游项目规划中,建设发展新的项目,实现现场声光电全息声像效果,又可以在手机等网络终端设备上,展现全息逼真的影像。各地博物馆承载着文化的积淀,利用全息影像技术,可以通过终端逼真呈现,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现场文化遗产。

(三)大数据的应用

对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而言,大数据的价值在于提高旅游决策科学化与旅游管理精细化的水平。大数据依托海量用户浏览等多维度旅游数据,提供景区客流量分析预测,对游客来源、游客的消费趋向和兴趣等提供分析决策等服务。未来,景区配置无人驾驶游览车,通过配置红外传感器、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等,收集景区游客信息,在景区数据分析基础上,根据游客的需求,自动调配无人驾驶游览车到达指定地点,完成对游客的接送服务[13]。

智慧旅游基于先进技术和网络平台,在管理上实现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并提高旅游服务的品质,改善经验流程,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通过对旅游数据的监控、采集和分析,在人文属性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开发旅游资源和产品,制定营销策略,利用智慧旅游的媒体传播高效快捷特点,通过旅游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建设良好的营销系统。

智慧旅游进程,在公益属性、人文属性、安全属性和技术属性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新技术和管理手段的规划设计应用,将在旅游业蓬勃发展中带给人们更好的体验,并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凌云,黎j,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5):66-73.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3]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1月10日.

[4]宋道雷,郝宇青.从传统公益研究到网络公益研究的变迁――中国公益研究状况述评[J],社会科学,2014, (2): 28-38.

[5]罗莹,李佳润,王子通.中国互联网公益平台的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5, (7):20-25.

[6]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35,137-138.

[7]李建华,徐婧.信息安全内涵属性的系统性分析[J],信息网络安全,2007(2):70-79.

[8]曾忠平,杨哲,刘春梅.用户信息安全行为研究述评[J].2014(12):184-189.

[9]邢宏建,臧旭恒.网络效应的技术属性[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3):28-37.

[10]邵璀菊.技术异化引发生态危机的哲学反思[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7):115-117.

谌平.胡晓辉虚拟现实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网络,2015(18):44-46.

[11]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白皮书(2015版)[R],2015年4月,23-24.

http:////uploads/soft/150421/PHONE.pdf.

[12]谌平,胡晓辉.虚拟现实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网络 2015(18):44-45.

[13]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大数据发展白皮书(2015版)[R],2015年4月,17-23.

http:////uploads/soft/150421/DATA.pdf.

The Analyses of the Attributes and Tendencies of Smart Tourism

PAN Jun

(Direct Branch of Shandong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Jinan 250014, China)

益智区环境设计篇10

关键词:绿色设计 低碳应用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rise of green design and applica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comb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development, puts forward a set of solving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standards. And introduces several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on green building aided design software, change the design concept and form of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

Keywords: green design low carbon application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已经彻底改变人类对未来的预期和想象,气候问题第一次如此严重的改变着世界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格局。不可否认的趋势是,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低碳时代。我国也积极的推行了建设和发展低碳型社会。低碳最核心的是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规划出低碳发展的方向。同时,推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广泛的应用,依靠技术来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

作为建筑业的龙头行业----建筑设计行业,近年来也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广低碳设计方针,也就是绿色设计(GreenDesign),也称之为生态设计(EcologicalDesign),和环境意识设计(EnvironmentConsciousDesign)。建筑业是资源、大能源的终端用户,我们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和能源的50%用于建筑物,每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一半以上也来自建筑业。建筑业在各行业的在二氧化碳排放比例中,也占到了50%,据统计,中国每建成1 m2的房屋,约释放0.9吨二氧化碳。打造低碳建筑是实施低碳经济战略的关键因素,而绿色建筑设计就是行业低碳趋势的领跑者。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

1.1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国外一些生态设计软件往往具有设计和评价功能,例如设计中的内外环境的模拟与分析,分析建筑设计的经济成本,评价功能也是往往基于本国的规范和法律来工作,上述软件著名的有约30个,例如生态建筑大师ECOTECT,建筑能耗模拟eQUEST等等。

1.2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2006年,我国先后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07年相继颁布了《绿色施工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正在建立相对完整的绿色建筑设计和评价的国家标准。

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先后研制了多个软件可用于建筑设计的绿色辅助设计,例如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软件GBADA,还有建筑热环境设计软件DEST。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必须针对每个要素,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这些构成要素又是设计者的操作对象。在绿色建筑设计体系中,对设计原则的分析和评价、构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1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包含了开发体系与其环境的构成,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关心和尊重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还有居住者的内心环境,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2简单而高效发展的原则

在绿色建筑中对能源的节约是时时体现的,最大限度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加强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同时广泛利用电子和信息技术,充分结合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尽量为后期扩建、改造、维修等留有余地。

2.3健康舒适的原则

建筑需要较好的适用性,体现建筑对用户的关心,加大了用户与环境的沟通。重点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环境以及建立立体的绿化的系统净化环境。

三、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

3.1整体环境的设计方法

整体环境设计是建立在一定区域内,从城市总体规划出发,考虑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因素,进行分析设计,对建筑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性、整体性设计。整体环境设计有如下方法:

(1)加强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建设必须与自然环境、资源背景相结合,一边加快建设,一边保护和利用己有资源。同时,改变不合理的规划模式、区域划分;另外,让城市的历史文明、地理外貌得以延续。

(2)加大绿化环境力度。社会向前发展,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绿化可以创造空间,可以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用绿色植被覆盖地面,势必产生大量的水分蒸发,环境一般比较凉爽、舒适;较高大的落叶乔木可以在地面上造成完整的树荫,减少路面吸收外界热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净化空气,有效提高所要求的空间的含氧量。因此,在人居环境住宅区的设计中,一定对绿化环境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创造出良好的小区域气候,在此也建议相关部门将绿化量化标准引入设计规范中。当前,环境绿化主要指小区及其周围环境绿化和建筑立体绿化。

(3)考虑整体,充分使用借景、组景、分景、添景等手法,使居住小环境内外环境协调。例如:小区临近城市河道,则应该充分利用附近的水资源,设置亲水景点;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点资源的住区,应积极考虑介入景点视线,促成内外景点的互为一体;毗邻历史名胜保护区的居住区应尊重历史、保护历史,让珍贵的历史文化底蕴溶于先进的景点设计中,使其具有鲜明的历史个性,并为所属区域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3.2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

(1)建筑的体型系数是单体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关系密切。直面建筑热耗大于曲面建筑,在相同体积时集中布局模式要比分散的布局的建筑热耗小,因此,具体设计时要减少建筑外墙面积、限制层高,减少建筑外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外立面形式。

(2)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

(3)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

(4)建筑节能设计。要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于此同时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建筑材料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严格做到建材无污染、无辐射。

(5)建筑智能设计。智能化建筑,即为运用了大量电子信息和自动化技术的建筑,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对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进行自动调节,进而控制“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从而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智能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绿色建筑留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状态下持续发展。

四、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前景

目前,发展绿色建筑的关键就是因地制宜,把因地制宜作为设计、发展方针,集成应用合适的技术,充分理解整体设计的思想,前面提到的辅助设计软件在设计过程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包括,模拟、校核、评价等作用。设计软件除了需要一个强大的核心外,还需进行系统的梳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绿色生态适用技术体系数据库。如果此数据库建立起来将对今后的设计工作带来巨大的好处,成为里程碑式的工程。

我们必须吸收国内外同行的特点长处,紧密结合相关的行业标准,完备我们自己的数据库,这样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才能更好更有效地依靠这些软件,为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作出更大的贡献。

五、结语

实现人类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理念, 必须对原有的不适应当今建筑发展趋势的理念进行颠覆。所有绿色建筑的实施必须经过绿色建筑的策划, 科学合理的前期规划设计,对实现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大有裨益。

发展绿色建筑绝非我国,而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全球建筑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专业设计人员的积极参与,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设计环节。我们坚信,通过我们共同的探索和努力,一定能使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业走上一条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 李丽艳;中国CDM的政策与进展技术

[2] 刘志峰,刘光复. 绿色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