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发展现状十篇

时间:2023-12-27 17:56:13

量子计算发展现状

量子计算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计算机的发展概况;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与传统计算机区别

中图分类号:P315.6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282-01

一、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制成的大型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最初也专门用于火炮弹道计算,后经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计算机。,一直到现在,微机计算机的发展非常迅速。对于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现在普遍以字长和典型的微处理器芯片作为划分标志,将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字长为4位的微型机和字长为8位的低档微型机。这一阶段的典型微处理器有: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4004,以及随后的改进版4040,它们都是字长为4位的。

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字长为8位的中、高档微型机。这一阶段典型的微处理器芯片有:Intel公司的I8080、I8085。

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字长为16位的微型机。这一阶段典型的微处理器芯片有:Intel公司的8086/8088/80286。

第四个阶段主要是字长为32位的微型机。这一阶段典型的微处理器芯片有:Intel公司的80386/486/Pentium系列。

第五个阶段出现了字长为64位的微处理器芯片。主要还是面向服务器和工作站等一些高端应用场合。

二、新一代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

近年来,如何使处理器中晶体管体积的减小成为计算机性能改进的关键所在。但是,这种不断的减小有一个极限。正如哲学里说,万物有矛盾两面。如果晶体管变得太小,将会限制它的性能。因此,看起来我们的计算机技术,会在不久的将来达到极限,它们真的会吗?在198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Richard Feynman想出了 “量子计算机” 的概念,那是一种利用量子机械的影响作为优势的计算机。说起Richard Feynman是本世纪诞生于美国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费曼于40年展了用路径积分表达量子振幅的方法,并于1948年提出量子电动力学新的理论形式、计算方法和重正化方法,从而避免了量子电动力学中的发散困难。费曼还建立了解决液态氦超流体现象的数学理论。他和莫雷盖尔曼在弱相互作用领域,做了一些奠基性工作费曼还是一位富有建设性的公众人物。1986年,挑战者号失事后,费曼做了著名的O型环演示实验,只用一杯冰水和一只橡皮环,就在国会向公众揭示了挑战者失事的根本原因-低温下橡胶失去弹性。1965年因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奖。量子计算机概念正是Feynman这个大理论物理学家提出,从而有一段时间,“量子计算机”的想法主要仅仅停留在理论兴趣阶段,但最近的发展令这个想法引起了每一个人的注意。其中一个进步就是一种在量子计算机上计算大量数据的算法的发明,由Peter Shor(贝尔实验室)设计。

三、量子计算机与传统计算机区别

在量子计算机中,基本信息单元叫做一个量子位不同于传统计算机,并不是二进制位而是按照性质四个一组组成的单元。量子位具有这种性质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它遵循了量子动力学的规律,而量子动力学从本质上说完全不同于传统物理学。量子位不仅能在相应于传统计算机位的逻辑状态0和1稳定存在,而且也能在相应于这些传统位的混合或重叠状态存在。这种现象看起来和人的直觉不符,因为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现象遵循的是传统物理规律,而不是量子力学的规律,量子规律只统治原子级的世界。

四、所遇到的问题

探索实现量子计算的有不同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但它们都碰到一个问题:用于量子计算的“缠结”状态十分脆弱。量子纠结这是量子计算中使用的另一个量子物理学特征。当两个或多个粒子互相影响时,不可能独立描述任何一个量子的状态。即使当它们随后即被分开很远的距离,它们的行为表现的好像它们仍然是一个整体。因此我们称这些粒子是纠缠的。量子纠缠这个性质允许了用于实现量子运算法则的量子数的大量减少。

量子计算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 现状; 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390-01

1计算机应用概述

计算机应用属于一门边缘学科,是研究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系统等,使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有效的融合,是计算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计算机应用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数值计算领域和非数值应用领域。这两大领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都对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末这是计算机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对计算机的应用主要是对数值的应用,主要应用于国防尖端武器的研制及生产方面。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开始向非数值应用方面发展,主要用于数据处理、工商业事务处理、企业信息管理。70年代计算机应用普及到社会经济更多的领域。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越来越先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不仅应用于工农业、文化教育及服务行业,还深入到家庭生活及娱乐之中。近几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网络技术的相互融合,使计算机应用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展,带动了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

2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现状

2.1 应用广泛。计算机技术己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笔者对计算机的用途进行了简单的总结,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数值计算。由于计算机具有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所以广泛用于高精度的各类数值计算中。

2.1.1 数据处理。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目前己广泛用于我国许多企事业单位。通过使用计算机,可以快速有效的处理、加工、操作任何形式的数据资料,减少了以前人工操作的弊端,在使用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一些信息管理系统、资源规划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这些成果的诞生,更方便了企事业各级单位的管理。

2.1.2 电子商务。我国电子商务始于上个世纪时代,它是计算机应用和销售结合的产物。目前,电子商务对我国的销售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大家所熟悉的阿里巴巴、淘宝,都是我国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

2.1.3 网上银行。当今社会,大家对网上银行己经不陌生,通过网上银行办理业务,可以节约时间和金钱,殊不知,这项技术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产物。虽然网上银行的出现仅仅有几年的时间,但是己经逐步被大众所接受。

2.1.4 辅助教学。在当今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己经成为了一种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图文声并茂、操作简单的优势,在当今课堂教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1.5 辅助生产。计算机辅助技术己广泛应用于辅助设计工程中,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缩短设计周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并且还可以为产品的创新及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未来计算机技术会朝着超高速、超小型、平行处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尽管受到一些物理极限条件的制约,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手段的不断壮大,计算机的核心部分 CPU 的性能也将会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平行处理技术将会得到重点发展,计算机系统在执行多命令,同时对多数据进行处理方面将会不断完善,这是改进计算机结构、提高计算机越算技术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计算机将会包含更多的智能成分,单单只是具有运算能力已经远远达不到人们的要求,多种感知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以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才是人们所希望能够达到的境界。当然一些传统的提供自然的输入手段,比如手写输入,也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胃口,让大家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感设备已经逐渐成为主流,一些虚拟现实技术就是这一领域发展的几种体现。在储存方面,传动的磁储存和光驱储存在技术上还会得到发展,主要体现在容量方面。截至到目前,新的海量储存技术已经处于收官阶段,新型储存器每立方厘米的储存量可以达到10 TB。在信息储存的时限当面,永久性的储存也不再是天方夜谭,千年存储器的研发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这项技术主要致力于储存器在抗干扰、抗高温、防震防水防腐蚀等方面的缺陷进行改良,争取早日实现信息的流芳百世。硅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影响就是硅技术在物理方面逐渐接近于极限,因此,在计算机的研发上,世界各国正在考虑采用新型计算机,把计算机从结构的改革到技术的革命一同产生一次质的飞跃。

目前开发出来的新型计算机主要有以下几类:

(1)量子计算机。此类型计算机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该物理装置完成逻辑运算,并且可以实现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如果计算机的某个模块可以实现计算和处理量子信息,使用的是量子算法时,那么该计算机属于量子计算机。该类型计算机的来源是对可逆计算机的研究,其目的是降低计算机中的能耗。(2)神经网络计算机。神经网络计算机主要通过模仿人判断、适应能力,可以实现并行处理多种数据的神经网络计算机,神经网络计算机不仅可以判断用户对象的状态,并根据状态进行相应的行动,还可以完成对实时变化海量信息进行处理。神经网络计算机除有许多CPU外,还有类似人的神经节点,节点会连接多个相邻节点。如果将每一步运算处理分配给微处理器,在同一时刻进行运算,这样计算机的处理速度会得到大大提高。神经网络计算机的信息储存在神经元之间的联络网中,并非存储在存储器中。如果计算机中有节点发生断裂,电脑仍有恢复资料重建的能力,这是因为神经网络计算机具有声音识别、联想记忆等功能。(3)化学计算机。对于计算应用,重要的是化学信号抵达后启动计算过程。在进一步的化学信号无法影响反应时,细胞进入一个不起反应期,阻止信号未经检验便穿过任何相互连接的细胞。类似这样的独立系统在受到阈值以上水平的刺激时能够利用自身化学能量进行反应,表现出与神经元类似的特性。(4)光计算机。它主要借助纳米电浆子原件为核心进行生产,利用光信号可以完成巨量的数据运算,光计算机技术将光信号作为载体完成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工作称为光脑。它的特色在于将光代替电流,达到处理巨量数据的高速化。光计算机的基础部件主要包括是空间光调制器,该调制器使用光内连技术,将运算与存储这两个模块进行连接,运算模块能够直接存取存储模块的数据。光计算机突破了传统的限制,不再是单纯的使用总线将CPU、存储器等相连接。该计算机具有用电量小、运算速度快的特点。

4 结束语

在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必将会成为大数据时代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支撑。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它大大加快了我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其应用频率也会越来越普遍。因此,不断地进行计算机技术的探究与发展是我国在未来科技经济建设中所必须注重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何晔华. 浅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电子制作,2015,04:229.

量子计算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一个新的里程碑。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以信息科技为主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并使人类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将人类生活日益信息化的更新改进中,也实现了其自身逐渐向多元化的转变。

1.计算机科学发展历史与快速发展原因

1.1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史

图灵在1936年发表了题为“论可计算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的论文,从此开启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纪元。1946年至1969年是计算机使用电子管的阶段,国际首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在1946年诞生,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体积较大较重,花费成本大,运行并不快,它主要提供科学计算服务。 1959年到1964年是计算机晶体管阶段,在发展计算机科学计算的基础上,出现了中、小型计算机,开始大量生产低成本廉小型数据处理计算机。从1964年起,随着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步入了产品系列化阶段,应用范围越来越大。从1990以来,计算机科学技术日益微型化、智能化,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其超强的生命力和不可替代性,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更新换代,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1.2促进计算机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因素

社会需求的驱动。二战时期对信息的紧迫需求,大大的促进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将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后来,计算机因为其强大的运算能力,从研究所和政府部门转向民间,被发展为广泛的民用,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尖端科学领域,随着各行业对计算机高性能和大容量的需求,带动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3芯片制作、软件开发

计算机芯片和软件的不断开发,使得计算机辅助设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们的运用加速了计算机的研发,使得计算机科学创新技术日益加快。

1.4共享信息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

信息共享使得计算机科学技术日益大众化,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最新信息的平台基础上进行计算机的创新,缩短了研发周期。

1.5选择机制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

在选择机制下,认识的提高会带动选择判据的提升。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应用中被广泛接纳,得以在一次次的历史抉择中占据绝对的优势,所以,人们会想方设法的解决好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选择机制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契机,促进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

2.1微处理器的发展遇到新问题

正如我们所了解到的,开发和使用微处理器,使计算机性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它就如同化学反应中的一剂催化剂,促进了计算机技术发展更新。而改善微处理器性能的关键在于能否进一步减小芯片内晶体管的尺寸和宽度,这需要曝光光源的波长更短,从而将晶体管做得更小。但是UV(紫外线)已经无法使晶体管更小化,短时间内微处理器性能无法实现很大提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微处理器的发展。

2.2纳米电子技术崭露头角

一直以来,电子元件都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大推动力,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微型化、智能化、超高速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电子元件技术却没有获得同样的发展,目前来看已很难适应计算机技术进一步的发展需求,如同一双大小不合且过了时的鞋子,已无法跟上计算机的前进步伐。此时,纳米电子技术的出现,无疑成了摆脱这种僵局的一个突破口。纳米电子技术,凭借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很好地解决了计算机集成度和处理速度的双重限制,为计算机的发展前景提供了无限可能。

3.计算机科学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史是一段光辉的历程,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渐发展,计算机必定会迎来更好的春天,计算机在以后的发展中必将朝着高速化、智能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更好的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3.1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跟传统的电子元件相比,优势明显,不仅能冲破计算机集成度和处理速度的两度限制,而且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好。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一方面,量子计算机的储存容量和运算速度均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另一方面,生物计算机在集成度、存储容量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处理速度更相当于普通电子计算机的几百倍。

当前所使用的计算机硅芯片物理极限已经无法再突破,无论是在体积方面还是耗电量上都无法再少了,也无法再提高通电和断电的频率。有专家预言要解决此问题必须采用纳米晶体管制作“纳米计算机”。据估计,纳米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将会是现在的硅芯片计算机的 1.5万倍,但其所耗能量却少很多。纳米技术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前沿科研领域,最终的目的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出来。

3.2 3D异类器件集成

两股不同的力量正推动着 3D阵列中集成半导体器件向不同方向发展。

一种方向是在公共平台上集成不同技术来提供最佳信息处理解决方案的需要。显而易见,微缩的CMOS之外的新兴技术通过混合搭配应用需要适应特定的技术,在性能上具有很大的改进潜力。不同技术的组合需要功能不同技术的3D集成,这些技术下至微处理器、ASIC和DRAM,上到RF、模拟、光学和MEMS。这类不同的技术包括将分子、塑料和快速单磁通(single―flux)量子超导体以及其他新兴技术直接3D集成到硅的平台上。

另一个重要驱动力是减少全局互联的延时,更好的提高系统性能。在同等条件下,器件的3D集成比平面排列的晶体管互联延时更少。因为3D集成的表面比平面电路低,必须解决3D集成的散热问题。3D集成中内存与处理器的集成前景广阔。

3.3量子胞自动开关

在量子胞自动开关(QCA)当中,包含了多个量子点规则排列的细胞构成了一种局部互联的架构。用静电互想的感应的作用,来给细胞之间提供联系,而并不是依靠线路。在向细胞内注入一对电子的时候,这一对电子的方向就决定着单元的状态。磁 QCA是另外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技术,目前电子QCA正处于主导地位,暂时还不能对它的性能来进行评价分析。将这些QCA 组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和使用布尔逻辑门电路完全不一样的电路功能。

3.4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基于量子效应基础上开发的,它利用一种链状分子聚合物的特性来表示开与关的状态,利用激光脉冲来改变分子的状态,使信息沿着聚合物移动,从而进行运算。一个量子位可以存储2个数据(0和1可同时存取),同样数量的存储位,量子计算机的存储量比普通计算机要大得多,而且能够实行量子并行计算,其运算速度可能比现有的个人计算机的奔腾3的晶片快将近10亿倍。

3.5生物计算机与光子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的运算就是实现周围物理化学介质与蛋白质分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由酶来充当计算机的转换开关,而程序则表示在酶合成系统本身和蛋白质的结构。20世纪90年代,相关学者发现脱氧核糖核酸 DNA在不同状态下代表不同信息。DNA分子中的遗传密码就相当于存储的数据,DNA分子间再通过生化反应,从一种基因代玛转变成另外一种基因的代码。反应前的基因代码相当于输入的数据,反应后的基因代码则相当于输出的数据。如果能控制这一个反应的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成功的制作DNA计算机了。蛋白质分子彼此之间的距离很近,比硅晶片上电子元件要小得多,生物计算机完成一项运算所需要的时间仅仅可以用微微秒还计算,所以,它要快于人的思维上百万倍。

【参考文献】

[1]陈相吉.未来计算机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J].法制与社会,2007,10.

量子计算发展现状篇4

计算机技术 工农业 生活 教育教学 前景展望

随着社会逐步步进信息化、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作为实现人工智能化的重要技术之一的计算机技术,以其功能强大,应用方便等优越特点已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还有工作。计算机技术已成为21世纪每个人必需掌握的先进技术之一,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此,本文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史为开头,从工农业、民用、教育教学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此论述了计算机技术的现状及其可能的发展前景。

一、计算机技术发展及其分类

如今,计算机技术是众多学科和工业技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又在科学和国民经济领域中得到广泛地应用。自Atanasoff-Berry Computer这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到20世纪40年代由研发美国出了以雷达脉冲技术、通信技术等为基础的ENIAC的相继问世,国内外从未间断过对计算机技术的研究,不断地进行着探索与研发。直至今日,计算机技术已走向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最新的智能自动化。它的发展已经到包罗万象,变化无穷的境地。而我国的计算机研究人员同也具有前瞻性,对于计算机技术进行不断地开发研究,从1983年的“银河”计算机到如今的基本实现计算机技术的自动智能化,其发展速度也是不可估量的。下面,笔者就简单介绍针对其涉及领域的不同而研发的几类新型计算机技术。

(一) 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以量子力学理论为基础,对量子信息进行高速数学逻辑运算、存储、处理的新型的计算机物理系统。其主要作用有:计算机系统开关状态是通过链状分子的特点来判断的;通过机关脉冲技术对分子的状态进行改变;计算机随着分子聚合物的聚合运行。相比传统计算机系统,量子计算机具有数据储存量大,运行速度快,应用范围广,运用方便等特点。

(二) 光子计算机

“一枚直径为5厘米的棱镜,它的通过能力可以超过全世界现有的电话电缆许多倍”说的就是光子计算机。它是以光信号代替电信号进行数字运算到逻辑操作和信息处理、存储的新型计算机。无论是并行度、运行速度,还是信息传导、存储,还是能耗与散热方面,相比传统的电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与节能性,是典型的节能环保性产品。而且,光子计算机在元件损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安全运行,且不会影响最终计算结果。

(三) 纳米计算机

纳米这个词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应该不会陌生。它指的是一个计量单位,且规定1纳米=10-9米。纳米技术是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单个原子操控而实现一些特殊的功能。至于纳米计算机,就是指将纳米技术应用到计算机研发上可以使计算机的芯片体积得到很大程度的减小,从而减小了整个计算机的体积的技术。此类计算机不仅可以缩小成本,减少能耗,还能提高元件使用寿命和计算机的性能。

(四)生物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即仿生计算机,是以生物芯片(即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产生的蛋白质分子)代替在半导体硅片上集成效以万计的晶体管而制成的新型计算机。它是通过生物DNA的状态来反映信息状态的,并将遗传密码等同于存储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利用这种基因思想而进行地开发与设计。它的能耗仅为传统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速度却比其快十万倍以上,信息的存储量也比传统计算机大得多得多。

由上可知,如今的计算机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社会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息,因此,无论是量子计算机,还是生物、纳米、光子计算机,其发展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二、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

(一)工农业上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工农业上的运用,不仅为其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平台,同时也增进了工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工农业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工农业的经济效益。下面,笔者就计算机技术在工业上的设计、勘探的应用,以及农业上的技术、装备、信息传播上的应用分别做出浅析。

在工业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主要有这几个技术方面的表现:一是,以数据管理技术为基础而构建的信息系统,即数据库技术,其主要用于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数据的存储、分析、处理、展示、共享。二是,利用GIS技术而进行采集处理、存贮管理、分析输出地理空间数据及其属性信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其已能实现全球化、动态化制图。三是,包括了三维建模、三维显示、三维操作的3D可视化技术,其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等领域。例如,勘探上常用的PETRE地质建模软件、Fast tracker三维地质建模等三维可视化软件。四是,具有一定的沉浸性、交流性、互换性和幻想性人机交换技术。其技术主要是为了实现人与计算机信息交互的人机界面技术,以及包含了人机虚拟环境模拟、触觉与压力反馈等基础技术的虚拟仿真技术。

在农业上,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介入,其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技术的数字化与可视化的管理与设计;计算机与专业农业地理信息软件的结合,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系统地联系起来,形成了精准精确生产作业链条;农业信息的网络化使得农产品的销售与开发步入了一个新纪元,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二) 民用上的应用

现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已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为人们带来了许多的便捷。例如,自来水公司利用计算机技术自主研发的设备、材料、工程、水质数据、档案、物业收费等管理系统与软件;美国医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研发了可以充当医生眼睛与耳朵的移动机器人;办公室的自动化处理系统;电子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图文并茂的、具有大储存量的电子图书等等。这一些都是计算机技术在民用生活、工作上的极好应用。

(三) 教育教学上的应用

21世纪是科学技术极其发达的世纪,也是拥有无数高科技产品的世纪。生活在高科技包围的世纪,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享受高科技带给我们的便捷与快乐,同时还要不忘对高科技的学习与利用,甚至于研究与改进。而作为高科技技术之一的计算机技术,对其,我们不仅学习基本理论知识,更要利用它把利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将会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相比传统的教学,利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教学的多样化与专业化,更多是达到了师生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更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如今,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声音等信息经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画图设计等技术的编制处理后而进行的教学已是颇为广泛的教学方式,且这类教学方式也取得了相应的教学成果。

三、计算机技术的前景展望

由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我们不难看出计算机技术未来的发展应是朝着运算速度更高,计算机体积更小的方向。除去这两方面不说,其发展方向主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网络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概念,这个概念足见计算机与互联网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互联网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相互连接的一个主要媒介,而计算机正是通过网络而进行联系,并通过网络在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

第二,移动无线一体化。目前,网物、远程学习、视频会议、电子商务等都是计算机网络实现无线化、移动化、一体化的重要表现。通过网络计算机的移动无线一体化的实现,人们可以自由无限制地进行交流、交易、管理、控制,实现了全球化范围内的交流学习。

第三,计算机系统的自动智能化不仅可以实现计算机的自主分析、自主执行、自主处理、自主储存,还可以实现系统的自主选择与自主记忆,它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必然趋势。

第四,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广,为解决其耗能问题,实现计算机技术环保性是值得业内人士深思的问题。

第五,人性化与个性化完美结合的计算机。计算机常于被人接触与使用,实现计算机的人性化是未来计算机必然发展方向。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未来的计算机的交互方式将会多样化,不但可以通过书写和语言进行控制,还可以通过眼睛、大脑进行控制。而个性化计算机是针对某个人,或某个领域而专门制定的,例如家庭机器人保姆、医用机器人等。在满足了人性化设计的同时,完美结合个性化进行设计的计算机将会是一项有价值且实用的计算机建造工程。

四、结束语

总之,不管是21世纪,还是未来的社会;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计算机技术都会伴随我们左右。因此,计算机技术是我们必需掌握的高科技技术之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时俱进,个人能力得到良好发展,而我们的社会才会因我们个人的进步而得到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康会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探析[J].硅谷,2011,(06).

[2]李新,周绪珍.浅谈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11).

[3]刘立杰.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技,2009,(11).

[4]吴佼.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教学水平[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05).

量子计算发展现状篇5

实际上,量子信息以多种形式存在着,比如一个光子的两极化状态,电子的自转或是原子的激发状态。目前,已经发展出多种技术用以传输这样的状态。可是,目前依然存在许多阻碍技术发展的问题。比如,两极化光量子能在超过100公里的范围内用于传输量子信息,但只是从概率上说。超导设备通过芯片无损地通讯,但是只维持一瞬间,之后就有可能被其他相互作用争夺了信息传输。

两种方式

现在,全球在远距离通信方面最先进的科技是用于可见光的量子信息的瞬间传输。量子信息以(quantumbits)量子比特为单位计或是qubits,这些可以通过光一瞬间分散的特性表现,比如它的两级状态,或是以电磁波的连续状态形容,比如微波电场的密度和强度。瞬间传输信息,需要发送和接收双方都拥有一对纠缠的量子系统。当发送者改变系统状态时,接收者系统会同样受到影响。

两极化量子比特在距离方面的表现最好,其最高纪录能达到143公里。不过目前,仅有50%的量子比特能够瞬间传输。实际上,瞬间传输需要传送方进行名为“铃流检测“的操作。操作中,两个量子的两极被充分相连形成四种可能性组合。简单的光学和光电探测器能够最多分辨两种。

长距离的传输也会带来进一步的技术难题,比如对大气乱流和地面活动的弥补。所以,需要利用一些先进科技同步传输的两端,比如使用原子钟。现代经典的通讯更加依赖于卫星技术。

持续变量的体系衡量所有铃流检测的结果更加容易,只用简单的线性光学和标准的光电探测器即可进行。这样的系统能够同时传送许多量子比特,因此在高速量子通讯中更加青睐使用这样的系统。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式能够综合分散变量(长距离传输)与持续变量(快速确定的传输)中最好的特性。有实验表明,将分散量子比特与持续变量纠缠粒子的结合,就能够完整瞬间传输量子信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扩大实验中的距离,并整合其他量子技术类型,比如用于移动通讯储存的量子存储器。混合技术的研究需要在不同领域、不同团队之间展开更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量子网络

实现全球分布的量子计算机或量子网络,其中最大的阻碍之一就是网络之间纠缠的节点。所谓量子比特(量子位)能够在任意两个量子之间瞬间移动,并且依靠本地量子计算机进行处理。

理想状态的节点,在任意一双量子间纠缠,或是创造出一个巨大多重纠缠的“团簇”,向所有的节点散布。团簇状态就是连接实验室中创造出的数以千计的节点。而最大的挑战就是证明它们如何在长距离之间展开,就如同怎样在各节点存储量子态一样,以及如何利用量子节点不断地更新它们。

在近乎完美的精确和大容量下,量子存储器需要将电磁辐射转化为物理变化。“自转集合”代表了一种量子存储器。超冷原子气体包括了100万原子的铷元素,它能够将单个的光量子转化为称为自转波的集合原子。储存时间接近100毫秒,需要在全球之间发送光信号。

量子网络需要存储器存入量子信息,保护信息免受不需要的交互作用的影响。因此,量子计算需要通过这样存储器的技术支持以及通过中继器实现长距离的量子纠缠分布。

超导量子比特是以物理数量定义的,比如电感器的流量或电容器的电荷,通过释放或吸收微波光量子,与量子处理器之间相互作用。为达到固体量子存储的成功集合,量子信息的可逆的存储和检索将成为可能。这需要微波光量子与固态量子存储器原子自转之间有效的交接,与处理器相连接。如果成功,这项混合技术将是最有希望扩大成为大型分布式的量子计算机的设备。

另一方面,量子计算对经典计算做了极大的扩充,在数学形式上,经典计算可看做是一类特殊的量子计算。量子网络对每一个叠加分量进行变换,所有这些变换同时完成,并按一定的概率幅叠加起来,给出结果,这种计算称作量子并行计算。

未来的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量子瞬间传输科技需要发展以下三方面:

第一,在分散变量与连续变量之间进行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这样可以综合目前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整合深入发掘最佳的成果。继续进行两极化量子比特的卫星实验,利用自由空间或光纤进行跨越城市之间的信息互通的连续变量的瞬间传输。

第二,最成功的技术就是整合数据通信和数据存储。我们需要促进超导量子处理器和固态量子存储器之间找到更加高效的结合点。这能够改善微波光子存储与检索性能。而下一步切实的发展,是实现在超导量子比特与本地量子存储器的氮晶格空位中心之间进行芯片上的瞬间传输。

量子计算发展现状篇6

【摘要】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取得了迅速发展,但物流统计发展却相对缓慢,不能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需求。文章针对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物流统计体系现状,构建了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提出以增加值为核心指标设置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物流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我国,物流作为一种实现经济高效运行的先进管理技术与组织方式,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2001年我国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现代物流培育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物流迅速成为国内政府部门和企业关注的焦点和投资热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纷纷启动,但物流统计发展相对相慢.远不能适应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2004年5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出的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试行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物流统计制度的正式出台。但现行物流统计制度中侧重于宏观统计,对于微观企业统计特别是第三方物流统计涉及内容很少,无法满足行业管理、企业管理的需求。目前我国部分省市纷纷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急需物流需求的统计数据作为物流业发展的可靠依据。尤其是在加速发展物流产业、一些地方政府把物流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情况下,执行完善的物流产业统计核算体系变得尤其迫切和重要。因而研究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现代物流统计,构建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是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一、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特点分析

从国际物流统计现状来看,各国普遍重视物流业规模和结构的统计,其中有些国家如美国将第三方物流作用独立的产业来统计。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来表示物流市场规模和物流业总体水平,并根据比例预测进行未来产业规模预测,还有一些国家使用全社会物流费用总开支指标,但对物流产业增加值这类的价值统计指标涉及较少。

(二)我国现行物流统计核算体系的特点分析

目前反映我国物流产业运行状况的指标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以及2004年起开展的社会物流统计及社会物流总量核算的试算统计数据。前者由于并未将物流作为独立的产业进行核算,因此只有基本的货物运输量和货转量统计,缺乏反映现代物流内涵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是物流总成本和物流服务水平,也缺乏反映物流组成要素和物流产业价值的指标,如:运输包装、配送等要素包含在有关工业统计指标或零售业统计指标中,无法剥离这些数据,更没有对物流产业增加值的核算。

正在试算的社会物流统计及社会物流总量核算体系,从物流业的规模、结构、成本、价值等多方面进行了设计,为物流产业建立了较完整的统计体系,能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反映物流产业经济宏观运行状况,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其一,由于尚未将物流产业定义与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衔接,可能造成对物流产业的划分界定不清,各地统计口径不一致,造成数字可信度低尤其是企业物流方面。其二,关于物流产业的一些重要指标仍未设立专项统计。如第三方物流企业统计,在数量、业务量、指标和价值指标等方面均有待开发。

二、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构建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根据国外物流统计体系的特点及中国现行物流产业统计体系的特点,我们认为,构建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如下:第一,以现行的社会物流统计及社会物流总量核算体系制度为指导,把握物流业宏观发展状况。第二,须与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衔接,以增加值指标为核心指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一种核算方法,具有国际可比性,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应满足国民经济核算对物流产业核算的要求。第三,强化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统计,充分反映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业实现价值增值的核心,第三方物流比重和发达程度,代表物流产业发达程度,因此,通过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基本情况的数据统计,能有代表性地反映物流业整体的经营状况。

(二)物流产业范畴和行业划分

目前,我国对物流产业的界定还比较模糊。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对产业的划分中,并未将物流产业设为独立的产业。为了准确地反映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参考国际的有关资料,按照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确定我国物流产业的统计范畴和行业分类。现代物流是指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把生产商、零售商,甚至到最终消费者衔接成供应链,使销售、仓储、运输、加工、配送等环节串联起来,提供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服务活动。我们认为,物流产业主要包括以运输、储存、搬运、包装、商品流通信息处理等为主要业务活动的企业构成的产业。在现行国民经济统计中,物流产业的生产成果分布在国家规定的各行业中,如工业部门、交通运输及邮电部门、商业和服务业部门。在进行物流统计时,要对现有行业统计资料进行再加工,即对各相关部门的统计资料进行专业调查,运用科学的测算方法,将其生产经营成果,按照物流产业的界定进行重新整合,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以避免产生重复,引起指标体系的混乱。

(三)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由以下七个统计指标子体系构成。

1.供需统计指标子体系。物流供需统计指标是指从量的方面对反映物流宏观层面和总体物流活动方面的供需状况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两方面指标。这方面指标主要侧重于物流市场规模、结构方面的统计,涵盖了运输与配送、仓储和保管、装卸、包装、物流加工、物流信息等活动环节的内容,从宏观层面对物流市场供应状况和需求状况等进行统计,以反映出物流业的总体规模、物流服务水平。

2.生产设施统计指标子体系。高度发达的物流设施是现代物流系统的特征之一,它对提高物流能力与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保证服务质量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物流生产设施统计,对于发展现代物流,改善物流状况,促进现代化大生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物流设施统计涉及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分为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环节来的物流生产设施统计指标群。以运输设施统计指标为群例,它分为铁路运输系统技术设施、公路运输系统技术设施、水路运输系统技术设施、航空运输系统技术设施和管道运输系统技术设施五部分。每部分下又设有若干统计指标组,如铁路运输系统技术设施主要由线路、机车车辆、信号设备和车站四部分统计指标组组成。各统计组下包括具体的统计指标。

3.罔定资产投资统计指标子体系。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物流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果,为物流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是物流企业和社会认识物流、管理物流、监督物流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包括建设项目统计、固定资产投资额统计、新增生产能力统计、新增固定资产统计、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统计等统计指标群。

4.人力资源统计指标子体系。人力资源统计子体系是对物流产业从业人员基本状况的统计,包括从业人数统计、劳动时间利用情况统计、劳动生产率统计、劳动报酬和劳保福利统计、物流企业员工安全生产统计等指标群。指标群下又包括多个指标组,以劳动生产率统计指标群为例,它包括劳动生产率、分物流活动环节的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指数等一系列指标。

5.物流成本利润统计指标子体系。成本利润统计指标子体系重点反映了物流活动的效率、效益。其中物流总成本是物流过程中的费用总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统计和通常将物流总成本分成库存费用、运输费用、物流管理费用三大类。库存费用是指保存货物的费用,除了包括仓储、残损、人力费用、保险费用及税收外,还包括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把库存占压的资金利息计人物流成本,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只有这样,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速度才从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运输费用包括公路运输、其他运输方式及货主费用。公路运输包括城市内运送费用与区域间卡车运输费用。其它运输方式包括:铁路运输费用、航空运输费用、货代费用、油气管道运输费用。货主费用包括运输部门运作及装卸费用。物流管理费用是指相关的物流行政管理费用。通常该项费用是由库存费用与运输费用总和乘以比例系数计算而来,该系数是按照专家判断法确定的比例。

6.物流增加值统计指标子体系。物流增加值统计指标子体系可以反映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物流统计指标体系中的核心内容。物流业增加值是货物经过物流活动前后的价值之差,在扣除物流成本后就是物流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物流业增加值的构成涉及到物流统计的各行业的增加值,其核算涉及到多个指标。

7.物流质量统计指标子体系。为衡量物流活动质量和效率状况,特设立物流质量统计指标子体系。它主要包括信息、运输、配送、仓库、流通加工、包装等质量指标群。各指标群下包括具体的统计指标,如仓库质量指标组包括仓库吞吐能力实现率、商品收发正确率、商品完好率、库存商品缺损率等统计指标。

量子计算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发展 应用

绪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逐渐由专业化逐步进入到平常的工作和生产及学习的过程中,而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时代也已经到来,并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商业、航天、国防、教育等一切关乎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的领域,并伴随着这些领域的发展而不断的进步。不仅如此,计算机技术以其独有的生命力和发展性特点成为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的主角。同时基于计算机发展而兴起的软、硬件产品、数字产品、电子产品以及相关的设计、研发和制造单位也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诞生,并成为当今有关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此背景,本文重点介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中所涉及到的现状和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为今后此类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发展概述

1.1发展历程

纵观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的五个阶段[1]。

1.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计算机的发展主要以电子管为基本元件,世界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为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ENIAC,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并逐渐代替人脑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过程,其运算速度大概为5000次/秒,在当时已经大大减轻了人们的工作和计算负担。

2.第二阶段。此阶段主要的基本元件为晶体管,此时,其体积较电子管相比有所减小,而运算速度也有所提升。

3.第三阶段。主要以集成电路为基本元件,计算机体积变的更小,功耗更低,而且成本也大大减小。

4.第四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本原件,与第三阶段相比,运算速度冥想提高,而且操作更为便捷。

5.第五阶段。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本元件,此时的计算机已经逐渐的普及化,成本大幅度降低,而且能够应用到各行各业的生产与生活。我们现在正处于第五阶段的发展期。

1.2发展现状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现状,与前几代的机型相比,成本降低、运算速度提升,而且几次为基础,从事计算机设计和研发的技术人员也有所提高,已经逐步形成了以计算机为对象的研究专业。但是,与此同时也暴露或者出现有待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包括:计算机操作意识薄弱、观念落后;计算机技术人员综合能力不足;相关的资金投入、人才投入和制度制定等方面不完善等,都需要人们对其进行考虑,并促进计算机领域的发展。

1.3发展趋势

针对上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所暴露的问题,对于今后在研究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过程中,主要基于机构化和空间扩展化两大趋势进行讨论[2]。

1.3.1结构化

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机构化发展来说,具有多重的考虑意义和考虑因素。首先是针对计算机自身的升级和发展考虑,针对计算机的智能化特点,要具有自我增长的能力;其次是人工干预,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不但包括其自身发展,还包括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的辅助行业发展;最后是对于计算机与这些辅助行业的兼容性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3.2空间扩展化

计算机技术的空间扩展化发展,也具有多重的发展因素和影响因素,并进行综合考虑,这也是对其结构化发展的补充和具体实施。首先是计算机技术的复杂性发展,由于其发展和应用领域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决定了计算机的发展具有对各个领域均能够适应;其次是其自身的高度集成性,这种趋势不但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最后是其人性化发展趋势和特点,也是其智能化发展的基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脑,从事繁重或者危险的工作。

二.技术应用实例(1 0 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到目前为止,计算机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以计算机理论为基础的产品也相继问世,对此进行部分应用的介绍[3]。

2.1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应用

多媒体计算机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础上,结合了传统的视频、音频或者图像等多媒体传播方式而研发出来,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的一种体系模式。能够广泛应用于通信、广播等领域,同时能够进行对多媒体文件的开发和处理,如今已成为多媒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2个人数字处理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功能是对数字和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以此为基础而开发的技术包含在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各行各业。不但包含其本身的CPU、操作系统等软硬件基础,同时已发展到了个人数字处理的技术阶段。

2.3半导体技术应用

半导体的集成度是衡量其质量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通过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到本世纪初,已经成功研制并出现了8GB容量的半导体产品。而且在未来将不断出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产品,同时具有高度的逻辑性。

2.4移动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其早已不受地域的限制,因此更加便于携带和操作,随着无线网络的出现和使用,更加方便了计算机的使用。在未来移动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更加微型化和集成化。

2.5表面封装应用

现代的表面封装技术更加趋于集成化、多样化及小型化特点,能够满足不同领域和环境的需求。通过电子元件的参与和使用,封装线的通孔间距更加微小,封装效果更佳均匀。

2.6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应用

数据库系统是如今基于计算机技术而兴起并不断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现代化数据库能够进行精确的对象管理、版本管理、查询处理和物理组织等功能,为实际生产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办法和思路。

2.7并行处理应用

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可能,并用于实际的生产和计算过程。以此为基础相继出现了基于流水线的巨型计算机、分布式存储多计算机、分布式计算机、共享存储器多处理机等一系列计算机产品,与计算机技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2.8光盘记录应用

光盘技术的问世使资源的存储更加的便捷,成本也大大降低,除此之外,对于资源的查询和读写也更加方面。更重要的是,光盘所具有的大存储量能够对不同的信息进行存储。

2.9磁盘记录应用

磁盘记录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较为原始的数据存储原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磁盘存储不但没有淘汰,反而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计算机能够进行很好的兼容。

2.10 ATM技术应用

ATM能够以极快的速度进行信息的交换和传输,使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和发展成为了可能,广泛用于商业、银行和电视等办公领域。

结束语

基于上述的讨论,计算机技术经历了较为漫长的道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并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未来,计算机技术将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更加便捷和高效,为此,本文对此领域的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郭颂伟.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实用化[J].煤炭技术.1996(4)

量子计算发展现状篇8

1.1指标体系的构建

1.1.1城市发展水平指标体构建

城市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城市社会、经济、文化、体制等若干层面。城市发展水映了城市发展的当前状况,体现城市综合实力与总体素质。本文主要遵循科学性、可比性、动态性、数据的可获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参考“21世纪城市发展指数”和我国相关学者对城市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构建,结合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以及南通市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城市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1.1.2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构建

生态环境质量是生态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这种本质属性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描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由来已久,从传统地理学对自然要素的描述发展到现在对生态系统各要素的综合性计算测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到目前为止相对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公认的理论框架、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本文参考《国家“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的目标》、《全国环境优美小城镇考核指标(试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定》和我国相关学者的代表性研究工作,兼顾实际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南通市城市生态环境的自身特征,建立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南通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个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两个层次,分别为系统层和变量层:系统层包括植被覆盖、水资源、土地质量、污染物负荷、大气环境和声环境6个层面,变量层是上述6个层面的对应指标。

1.2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

南通市城市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采用SPSS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法,其原始数据来源于2004—2013年的《南通市统计年鉴》、《南通市环境状况公告》和《江苏省统计年鉴》。计算原理和具体步骤主要为:①对2004—2013年南通市城市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因子的历年数据进行标准化计算,消除因数据正向和逆向、数量级、量纲的不同而造成结果的差异;②对标准化数据运用统计分析SPSS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因子变量进行提取(特征值大于1);③通过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到旋转后的指标公共因子贡献率(累计贡献率>85%)和指标公共因子载荷矩阵,根据回归法计算得到指标公共因子的得分系数矩阵;④以各公共因子所对应的旋转后的贡献率为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2004—2013年南通市城市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得分。

2城市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演变耦合协调度

协调度是事物之间耦合研究的重要指标,体现了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度量体现系统发展是否有序和协调状况好坏程度的定量指标。城市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协调度是衡量不同阶段下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即定量描述特定城市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下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思想,城市建设的最佳模式是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优协调度是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最佳组合状态。

2.1协调度水平计算方法与协调发展模式判断

协调度水平计算方法:参考我国相关学者在城乡统筹、区域经济与环境、城市化水平与环境质量、城市经济与土地利用等领域对协调度的相关研究,并利用相关数学原理和离差分析原理,协调发展模式判断:关于协调度等级划分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对协调度高低的判断或协调阶段的划分无明确定论。多数学者将协调度划分为:0.8—1.0为高度协调、0.6—0.8为中度协调、0.4—0.6为低度协调、0—0.4为不协调。考虑到协调度的大小反映了城市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一致程度,并不能完全反映两者发展的正负问题。本文参考了相关研究结果,结合南通市城市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发展阶段特征.城市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协调度计算我们将2004—2013年南通市城市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得分代入式得到历年南通市城市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协调度水平以及两者的协调发展模式.

2.2城市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协调度计算

南通市城市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协调度水平关系呈现以下三个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2004—2009年)表现为城市发展滞后型的高度协调发展模式向城市发展滞后型中度协调发展模式过渡。这一阶段中,南通市城市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都处于上升态势,处于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但由于生态环境质量提升速度明显高于城市发展水平的数值,因此两者差距逐渐增大,协调度逐渐降低。第二阶段(2009—2011年)表现为城市发展滞后型中度协调发展模式向生态环境滞后型高度协调发展模式过渡。在该阶段中,南通市城市发展水平仍快速上升,而生态环境质量则放慢其增长速度,乃至在2010年出现拐点呈下降趋势。因此,两者综合评价得分的数值逐渐逼近,其数值的实际值与理想协调值的差距逐渐缩小,协调度呈现逐渐上升的状态。第三阶段(2011—2013年)表现为生态环境滞后型高度协调发展模式向生态环境滞后型中度协调发展模式过渡。本阶段中,南通市城市发展水平仍呈快速发展态势,而生态环境质量的状况却相反,呈现不断下降和不断恶化的趋势,因此南通市城市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两者一升一降、差距不断拉大,其数值的实际值与理想协调值的差距也随之拉大,协调度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综上所述,以城市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两者的共同提升为前提,考虑两者之间的差距和相对关系的综合评价可知,南通市城市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协调关系波动起伏较大,尤其是自2010年起城市发展水平不断上升,而生态环境质量出现拐点,由上升转为下降,没有实现共同发展,且两者的差距不断扩大,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南通市若不能采取有效的平衡措施,减小两者的差距,尤其是加大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政策和资金投入,一旦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与城市发展不相匹配,将对南通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为不利影响。因此,目前正是南通市调整城市发展的模式,改变现今以牺牲生态环境质量的城市发展、缩小城市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差距、协调两者关系的关键时刻。

3结语

量子计算发展现状篇9

未来的计算机技术将向超高速、超小型、平行处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尽管受到物理极限的约束,采用硅芯片的计算机的核心部件CPU的性能还会持续增长。作为Moore定律驱动下成功企业的典范Inter预计2001年推出1亿个晶体管的微处理器,并预计在2010年推出集成10亿个晶体管的微处理器,其性能为10万MIPS(1000亿条指令/秒)。而每秒100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将出现在本世纪初出现。超高速计算机将采用平行处理技术,使计算机系统同时执行多条指令或同时对多个数据进行处理,这是改进计算机结构、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关键技术。

同时计算机将具备更多的智能成分,它将具有多种感知能力、一定的思考与判断能力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除了提供自然的输入手段(如语音输入、手写输入)外,让人能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各种交互设备已经出现,虚拟现实技术是这一领域发展的集中体现。

传统的磁存储、光盘存储容量继续攀升,新的海量存储技术趋于成熟,新型的存储器每立方厘米存储容量可达10TB(以一本书30万字计,它可存储约1500万本书)。信息的永久存储也将成为现实,千年存储器正在研制中,这样的存储器可以抗干扰、抗高温、防震、防水、防腐蚀。如是,今日的大量文献可以原汁原味保存、并流芳百世。

新型计算机系统不断涌现

硅芯片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意味着硅技术越来越近其物理极限,为此,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正在加紧研究开发新型计算机,计算机从体系结构的变革到器件与技术革命都要产生一次量的乃至质的飞跃。新型的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等将会在21世纪走进我们的生活,遍布各个领域。

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基于量子效应基础上开发的,它利用一种链状分子聚合物的特性来表示开与关的状态,利用激光脉冲来改变分子的状态,使信息沿着聚合物移动,从而进行运算。

量子计算机中数据用量子位存储。由于量子叠加效应,一个量子位可以是0或1,也可以既存储0又存储1。因此一个量子位可以存储2个数据,同样数量的存储位,量子计算机的存储量比通常计算机大许多。同时量子计算机能够实行量子并行计算,其运算速度可能比目前个人计算机的PentiumⅢ晶片快10亿倍。目前正在开发中的量子计算机有3种类型:核磁共振(NMR)量子计算机、硅基半导体量子计算机、离子阱量子计算机。预计2030年将普及量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即全光数字计算机,以光子代替电子,光互连代替导线互连,光硬件代替计算机中的电子硬件,光运算代替电运算。

与电子计算机相比,光计算机的“无导线计算机”信息传递平行通道密度极大。一枚直径5分硬币大小的棱镜,它的通过能力超过全世界现有电话电缆的许多倍。光的并行、高速,天然地决定了光计算机的并行处理能力很强,具有超高速运算速度。超高速电子计算机只能在低温下工作,而光计算机在室温下即可开展工作。光计算机还具有与人脑相似的容错性。系统中某一元件损坏或出错时,并不影响最终的计算结果。

目前,世界上第一台光计算机已由欧共体的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的70多名科学家研制成功,其运算速度比电子计算机快1000倍。科学家们预计,光计算机的进一步研制将成为21世纪高科技课题之一。

生物计算机(分子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的运算过程就是蛋白质分子与周围物理化学介质的相互作用过程。计算机的转换开关由酶来充当,而程序则在酶合成系统本身和蛋白质的结构中极其明显地表示出来。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处于不同状态时可以代表信息的有或无。DNA分子中的遗传密码相当于存储的数据,DNA分子间通过生化反应,从一种基因代玛转变为另一种基因代码。反应前的基因代码相当于输入数据,反应后的基因代码相当于输出数据。如果能控制这一反应过程,那么就可以制作成功DNA计算机。

蛋白质分子比硅晶片上电子元件要小得多,彼此相距甚近,生物计算机完成一项运算,所需的时间仅为10微微秒,比人的思维速度快100万倍。DNA分子计算机具有惊人的存贮容量,1立方米的DNA溶液,可存储1万亿亿的二进制数据。DNA计算机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电子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由于生物芯片的原材料是蛋白质分子,所以生物计算机既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又可直接与生物活体相联。预计10~20年后,DNA计算机将进入实用阶段。

纳米计算机

“纳米”是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纳米等于10[-9]米,大约是氢原子直径的10倍。纳米技术是从8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前沿科研领域,最终目标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现在纳米技术正从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起步,把传感器、电动机和各种处理器都放在一个硅芯片上而构成一个系统。应用纳米技术研制的计算机内存芯片,其体积不过数百个原子大小,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纳米计算机不仅几乎不需要耗费任何能源,而且其性能要比今天的计算机强大许多倍。

目前,纳米计算机的成功研制已有一些鼓舞人心的消息,惠普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已开始应用纳米技术研制芯片,一旦他们的研究获得成功,将为其他缩微计算机元件的研制和生产铺平道路。互联网络继续蔓延与提升

今天人们谈到计算机必然地和网络联系起来,一方面孤立的未加入网络的计算机越来越难以见到,另一方面计算机的概念也被网络所扩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Internet在过去如火如荼地发展,其影响之广、普及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从没有一种技术能像Internet一样,剧烈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习惯方式。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计算机网络直接或间接地与Internet相连,使之成为一个全球范围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人们可以通过Internet与世界各地的其它用户自由地进行通信,可从Internet中获得各种信息。

回顾一下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就可以感受到互联网普及之快。近三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我国互联网络状况的调查表明我国的Internet发展呈现爆炸式增长,2000年1月我国上网计算机数为350万台,2001年的统计数为892万台,翻一番多;2000年1月我国上网用户人数890万;2001年1月的统计数为2250万人,接近于3倍;2000年1月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48575,2001年1月的统计数为122099个,接近于3倍;国际线路的总容量目前达2799M,8倍于2000年1月的351M。

人们已充分领略到网络的魅力,Internet大大缩小了时空界限,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共享计算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概念被事实一再证明,被世人逐步接受。

在未来10年内,建立透明的全光网络势在必行,互联网的传输速率将提高100倍。在Internet上进行医疗诊断、远程教学、电子商务、视频会议、视频图书馆等将得以普及。同时,无线网络的构建将成为众多公司竞争的主战场,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无线接入随时随地连接到Internet上,进行交流、获取信息、观看电视节目。

移动计算技术与系统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以及计算机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新的业务和应用不断涌现。移动计算正是为提高工作效率和随时能够交换和处理信息所提出,业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移动计算包括三个要素:通信、计算和移动。这三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移动计算概念提出之前,人们对它们的研究已经很长时间了,移动计算是第一次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通信系统的容量可以通过计算处理(信源压缩,信道编码,缓存,预取)得到提高。

移动性可以给计算和通信带来新的应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无线移动环境带来的挑战。在无线移动环境中,信号要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和衰落的影响,会有多径和移动,给信号带来时域和频域弥散、频带资源受限、较大的传输时延等等问题。这样一个环境下,引出了很多在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中未遇到的问题。第一,信道可靠性问题和系统配置问题。有限的无线带宽、恶劣的通信环境使各种应用必须建立在一个不可靠的、可能断开的物理连接上。在移动计算网络环境下,移动终端位置的移动要求系统能够实时进行配置和更新。第二,为了真正实现在移动中进行各种计算,必须要对宽带数据业务进行支持。第三,如何将现有的主要针对话音业务的移动管理技术拓展到宽带数据业务。第四,如何把一些在固定计算网络中的成熟技术移植到移动计算网络中。

量子计算发展现状篇10

关键词:网购模式;会计核算;会计处理;电子商务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销售模式,成为现代消费领域的新亮点。2014年度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4564.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7.6%,占社会消费品总零售额中的7.4%;到2016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超越美国,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上电子商务交易额最高的记录创造者。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在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型交易模式,这些新型的交易模式没有得到规范的会计处理。2014年7月29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相一致的原则,但面对全新的交易状况时仍缺乏具体可行的会计核算,如何规范和发展网购模式下的各种新型交易模式采取的会计核算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模式下会计核算的总体思路

如今,网购这种新型交易模式已经普及,它所具有的强大影响力已经逐渐显现并日渐扩大。网购改变了传统的交易规则,也相应地改变了传统会计核算模式。我们首先从顾客和商家两个角度介绍电子商务模式下会计核算的整体思路。

1. 顾客的交易流程。在顾客交易流程中,在构成法律承诺和具备资金实质时,方可进行会计核算处理。电子商务交易一般使用第三方担保交易平台,应该由顾客将钱打到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再由第三方支付平台通知商家发货。这一阶段已经涉及到买方的资金流出,所以必须进行会计核算。这部分款项一般包括货款和运费两项。由于客户是先将款项转到第三方支付平台,企业并未直接收到客户汇付的款项,所以应该设立“预收账款――第三方支付”明细科目进行相应会计核算。

2. 商家交易流程。商家首先接到客户订单,确认交易意向,并与其协商价格。在确认买方付款时,由于身处网络虚拟空间,极易出现“只订购不付款”的情况。为了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这种不确定性极大的情况应在会计核算中有所体现。因此,在买方未付款之前,因为未涉及资金实质,所以无需作会计分录。在买方付款后,应将该笔款项记为负债。当买方收到商品并确认收货后,卖方便可从第三方支付平台收到款项并登记入账。

二、不同交易情况下的会计核算方法

1.买方退货。在网购这种特殊的交易模式中,商品一般都会附有退货权。顾客常常会因为拿到的货物与店家所描述的不符等原因而发生退货现象。如果产品本身质量没有问题而单纯是因为消费者个人喜好等原因发生的退货,7天内卖方无条件退货,但要买方承担运费。如果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则由卖方负担运费。

在会计核算上,如果对于退货现象不进行有效控制,将会很容易落入商家操控利润的陷阱,这也是会计监控的一大盲点。当退货行为发生时,根据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直接冲减已确认的销售收入和成本显得过于简单,而且会高估商家的收入和营业收入。所以,大部分商家会采用经验法,即首先根据以往销售的经历估计出退货可能性,然后将可能不发生退货的那部分计入收入,可能退货的不计入收入。

2.卖方发错货追回。每逢双十一等重大的电子商务促销日,卖方都会因为收到订单过多而出现大量发错货的现象。遇到这种状况时,卖方往往需要追回发错的商品并负担买家发回错货的运费。商家向快递公司支付运费时则确认销售费用,并按照运费的7%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

当发错货的状况发生时,卖家可能面临两种情况,即买家要求退货退款和卖家追回并寄出正确货物。第一种情况下,由于买家对卖家服务质量不满,在其要求退货退款时,卖家应该承担运费,即在买家寄回货物,确认无损坏的基础上,退回全部款项和运费。第二种情况,当卖家第二次寄出正确货物,买家在确认付款后会申请运费退还,卖家应在此步骤计入费用中。

3.赠送优惠券/代金券。赠送各种优惠券是电子商务常见的促销方式。购买一件昂贵的商品或收藏店铺页面后,通常店家会赠送给顾客一定数量的优惠券或代金券,顾客可凭该券继续购买其他商品,可给予购物券所标示的价格的减免,卖方在发货时按照抵减后金额开具发票。在实际的会计处理中,有的作为销售折扣处理(如收藏门店送10元代金券),有的列为销售费用,有的列为主营业务成本。最后应按照抵减后金额确认营业收入,并计算增值税。赠送给买家的优惠券实际上是与买家签订一个再次购物的协议,当买家再次购物时,卖方必须兑现优惠券上的承诺。销售单据上应先填所购商品总价,再将代金券的金额标明折扣。同时,在使用代金券时,一定要标注清楚是达到一定数额的商品才可使用代金券,以保证折扣是在合理范围。

三、小结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电子商务成交额日益攀升,但由于其发展时间短,发展模式尚不成熟,特别是我国法律法规对相关会计核算方法尚未有明确规定。有很多新兴电子商务企业,在规模、成交量、网站推广方面投入巨大,却在公司体系和会计核算方面却少有投入。也有一些电子商务企业,利用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对C2C限制条件较少,监管略为松懈的状况,伪装成个人商户从事电子商务活动,其最终目的就是减少成本,逃避税收。在这种情况下,影响的其实是企业的长远利益,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电子商务企业应该重视会计核算体系建设,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狄文法.试析电子商务对会计影响的现状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5,03:177-178.

[2]程冉.我国C2C模式下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