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防治预警十篇

时间:2023-12-27 17:55:54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篇1

【关键词】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B84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彭阳县位于宁夏东南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土地面积2528.65km2,总人口26.5万人。境内海拔在1248─2418m之间,年平均气温7.4―8.5℃,年降水量350─550mm,但在区域、时间上分布不均,在区域上主要是南多北少,时间上主要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1%-70%,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极易形成洪涝灾害。全县有地质灾害险点78处,涉及12个乡镇50个行政村2678人,其重险点19处。有记载造成较大损失的就达70多次,1996年7月27日,彭阳两日降雨量达到135毫米,黑牛沟山体滑坡,造成25人死亡。近年来,范围不等、程度不同的山洪灾害每年都有发生,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失。

一. 系统的建设原则

彭阳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监测及预警系统,按照水利部“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环境、统一安全保障、统一数据中心和统一门户”的要求,结合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实施中根据项目的特点将任务进行分解,其中群测群防体系和预警系统设备安装项目由彭阳县水务局负责实施;采集站点、信息汇集平台、软件部分及预警系统由水利厅信息办结合信息化建设统一实施。项目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四制”管理。项目建成了覆盖山洪灾害防治区水雨情监测站网、监测预警平台、软件以及县、乡(镇)、村三级防御预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无缝覆盖”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治区全民防灾避灾意识,有效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

二.系统的主要构成

彭阳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监测及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在彭阳县水务局及彭阳县境内相关乡、镇、村建设安装的信息采集系统、信息汇集平台、软件部分、预警系统、群测群防、气象部分及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划定七项内容构成。

1.信息采集系统。建自动遥测雨量站35处,自动遥测水位站10处,简易雨量站27处,人工水位站2处,视频监测站4处;

2.信息汇集平台。设立机房和视频会商室,配套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摄像机等设备。配套视频会议系统1套,IP语音电话系统30套,1台47寸液晶电视、1台80寸液晶显示屏;

3.软件部分。开发并集成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软件系统1套,数据中心数据库1套,三维GIS平台软件1套, Orcale 11g 数据库软件1套, 1:5万DEM数据及矢量图层拟采用数字宁夏平台数据,实现资源共享;

4.预警系统:配套1条20MSDH专线,短信预警设备1套、1套电话传真预警设备、13台传真机、乡级、村级无线广播90套、电动防空警报器12套、12台5kw汽油发电机,手摇警报器82套,铜锣232套,

5.群测群防:编制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套,12套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82套村、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预案,发放宣传册、明白卡3.2万份,制作光盘61套,警示牌、宣传牌290块,开展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培训844人次。

6.气象部分:配套6要素气象站设备3套,建设及3台台式计算机、1台传真机、1台激光打印机的购置安装及前期站资料共享升级改造;

7.山洪灾害普查及危险区划定:对彭阳县进行普查,划定危险区82个,涉及全县12个乡镇82个行政村232个自然村。危险区内有住户10466户,房屋17332间,人口总数46978人,确定预警指标。

三.系统运行情况

根据项目监测站点建设性质和专业技术力量等因素,自治区水利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宁夏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自动雨量站、自动水位站、视频监测站的运行维护管理由自治区水文局负责;简易雨量站、人工水位站、会商设备、网络硬件设备及软件、预警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由彭阳县水务局负责;气象部分建设内容由固原市气象局负责。

为检验各系统的运行情况,2013年3月29日,彭阳县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彭阳县组织武装、公安、农牧、水利、交通、卫生等22个单位及320名群众,在彭阳县红河乡红河村组织开展了山洪灾害应急演练,演练指挥部设在彭阳县水务局视频会商室,指挥部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和应急抢险6个小组。同时在红河乡红河村设立临时指挥部。演练活动以红河乡红河村灾害险点为情景,虚拟该险点发生连续强降雨造成山洪险情,监测人员将测报的降雨、水情以电话等方式传递给村预警人员,由村预警人员立即将信息报临时指挥部,临时指挥部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将信息上报到彭阳县指挥部和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县指挥部通过监测预警平台获得的水雨情信息,同时根据监测报告和气象部门提供的降雨资料,综合分析、会商后,确定预警级别及预警范围,然后预警。预警产生后,通过预警平台向相关人员预警信息,并宣布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和应急预案。村预警人员通过手摇报警器、喇叭和锣鼓预警信息,组织群众撤离、抢修道路、搬运物资、救治伤员、安置灾民、开展疫病预防,整个演练过程持续1个多小时,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各系统得到全面检验。

2013年7月7日20时至15日14时,彭阳县境内普降中到大雨,降雨量均超过140mm,白阳镇24小时降雨量达到134.5mm。灾情严重,县防汛指挥部启动了防汛三级应急预案,通过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及时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加强防范。同时加强水库运行调度,将防汛物资装车,抢险队伍和抢险机具随时待命出发。由于预警信息及时,未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存在问题

一是后期维护资金缺乏,难以保证各设备的正常运行;二是乡村管理使用人员年不固定,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弱,操作不规范,设备的维护与应用跟不上,造成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篇2

**年10月27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批复》,要求各地要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内容纳入地方“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计划,逐级落实防治目标和任务。《批复》中明确了气象部门负责有关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及相关防灾减灾预案等项目实施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为切实做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履行气象部门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中的职责,现将《批复》转发给你们,请各市气象局、省局有关直属单位按照下列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一、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浙江省山丘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0%以上,因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问题十分突出。近几年,小流域山洪灾害包括泥石流、滑坡等造成的人员伤亡,已占全省整个洪水、台风灾害伤亡人数的80%以上。全省各级气象部门要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将防御山洪灾害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筑好防御山洪灾害的第一道防线。要积极加强与国土、建设、水利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履行部门职责,了解服务需求,提供防治建议,充分发挥气象部门在山洪灾害防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二、合理布局,加强监测。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尤其要重点加强对山洪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因地制宜,科学论证,根据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的需要,合理布局气象灾害地面监测网。同时,加强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气象卫星以及闪电定位网对暴雨、山洪等气象及相关灾害的监测,加强通信保障,确保监测信息传输及时无误。

三、努力加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加雨、山洪等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技术研究,开展暴雨、山洪的中、短期预报技术研究,通过研究我省各地山洪发生发展的条件和规律、山洪灾害的气象诱发因素等,建立起综合的山洪地质气象灾害预报模型。同时要大力完善气象灾害信息产品制作系统和气象灾害信息产品系统,着力扩大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加强与有关部门以及网络、通信等运行企业的合作,综合运用气象警报器、广播、电视、报刊、电话、手机短信、传真、互联网、文字材料等多种形式,传送气象预警信息,当前要重点发挥手机短信、电话、计算机网络作用,进一步完善紧急异常气象短信平台,充实完善农网的信息服务功能,强化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灾害预警信息工作。

四、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各级气象部门要不断完善关于山洪灾害的预案体系,明确部门职责,梳理应急流程,充分发挥预案体系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各地山洪灾害应急预案中的要求,加强实战演练,确保气象部门在山洪灾害防御过程中反应迅速、处置有效。

五、各单位在山洪灾害防治中所取得的经验或提出建议,请及时反馈。

附件:国务院关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批复

附件:

国务院关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批复国函〔**〕1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水利部、环保总局、气象局:

水利部、国土资源部、气象局、建设部和环保总局《关于批复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请示》(水汛〔**〕313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你们认真组织实施。力争到2010年,在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初步建立以监测、通信、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为主并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减少群死群伤事件和财产损失。到2020年,在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全面建成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在山洪灾害一般防治区初步建立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防灾减灾体系,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山洪灾害防治能力与山丘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二、《规划》的实施,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合理安排。要注重整合利用各部门现有资源和设施,构建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发挥已有资源的效益。

要以近期规划项目为重点,以人员能及时转移、减少伤亡为目标,抓紧在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进行试点,实施雨量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预案编制等见效快的非工程措施和必要的工程措施。要加强宣传和管理,加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构建群测群防体系。要结合易地扶贫,引导和帮助危险区居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做好搬迁避让。

三、省级人民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各地要将《规划》内容纳入地方“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计划,逐级落实防治目标和任务。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要加大对山洪灾害防治的投入,按照以地方自筹为主、中央投资为辅的原则,多渠道、多元化筹措资金。对《规划》中涉及的建设项目,要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投资,并按基本建设程序报批后实施。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篇3

论文关键词:山洪灾害;规划;原则;对策

一、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原则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研究和制定全国山洪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对策措施.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我国山丘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原则。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山洪灾害的重要致灾因素之一,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也给人类自身安全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加强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制止对河流行洪场所的侵占,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改变耕作方式等措施,改善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②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规划要求着重开展责任制组织体系、监测预警、预案等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及时预警,提前组织危险地区群众转移;通过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重点保护对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③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各山洪灾害区的特点,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wWW.lw881.com做出全面的规划,并与改善生态与环境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

④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实现近期和远期规划防治目标。

⑤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点多面广,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防治措施应因地制宜。既要重视应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也要充分考虑我国山丘区的现实状况,尽量采用经济、实用的设施、设备和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二、山洪灾害防治主要对策措施

山洪灾害来势猛、成灾快、历时短、范围小而散,但易造成人员伤亡。对山洪灾害威胁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主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山洪灾害防治要立足于采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御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

在研究山洪灾害分布、成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划分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措施。规划的主要对策措施有以下方面:

1.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落实责任制并编制预案、实施搬迁避让、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防灾管理等。

(1)加强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

山洪灾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决定了防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和承担防灾工作。规划要求在全社会加强山洪灾害风险宣传培训,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使山洪灾害防治成为山丘区各级政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2)开展山洪灾害普查

规划要求大力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工作。研究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确定了灾害发生临界雨量的制定方法,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来源。根据临界雨量,通过分析,规划将降雨诱发的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分为三级: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中国降雨诱发山洪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北部、秦巴山地、湖南南部和西部、湖北西部、淮河上游山区、南岭山地、太行山、燕山、辽东半岛、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以及新疆的昆仑山、天山等地。但是,由于规划工作的局限性,大量的隐患点还没有被发现,同时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还可能造成一些新的隐患或灾害点出现。因此,需要不断加大普查力度,扩大普查范围,为防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建设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实时的降雨和洪水过程、监视山洪灾害发生征兆.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预警信息,这是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有效措施。监测系统包括气象、水文、滑坡、泥石流等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系统。规划新建自动气象站3886个,多普勒雷达站44个;新建自动雨量站8735个,水文站466个.人工简易观测站l2.5万个;布设泥石流专业监测站(点)1926个,滑坡专业监测站(点)2676个,泥石流、滑坡群测群防村组11880个。规划建设连接30955个监测站(点)的通信网络、1836个县级信息共享平台及警报传输通信设备、21193套乡镇警报传输通信设备.建设县级以上专业部门问网络互联,配置l2.5万套无线广播警报器以及锣、鼓、号等人工预警设备。开发气象、水文预报模型等。

(4)落实责任制并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建立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编制切实可行的预案,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的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在有山洪发生征兆和初发时就能做到快速、准确地通知可能受灾群众,并按照预案确定的路线和方法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规划明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特点.进行山洪灾害普查,划分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明确山洪灾害威胁范围与影响程度:建立山洪灾害防御领导、指挥及组织机构;确定避灾预警程序和临时转移人口的路线和地点;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制定救灾方案及救灾补偿措施等。

(5)实施搬迁避让

对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势低洼而治理困难地方的居民规划拟采取永久搬迁的措施。要创造条件,政策引导,鼓励居住分散的居民结合移民建镇永久迁移。对移民新址、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须进行山洪灾害危害性评估.保障移民迁入安全地区,避免二次搬迁或造成新的山洪灾害。对难以治理的滑坡、难于防护的村镇,要求调整山洪易发区土地利用结构、村镇布局。在城镇及村镇建设、居民建房时应尽量避开灾害易发点。

(6)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与山洪灾害防治相配套的政策法规,是规范山丘区人类活动。保证山洪灾害防治措施顺利实施.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促进山丘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规划要求制定风险区控制政策法规,有效控制风险区人口增长、村镇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制定风险区管理政策法规,规范风险区日常防灾管理、山洪灾害地区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维护风险区防灾减灾设施功能,规范人类活动,有效减轻山洪灾害。

(7)加强防灾管理

山丘区资源无序开发、居民点选址不当、城镇不合理建设等人类活动往往加剧或导致山洪灾害的发生。规划要求加强防灾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社会生活、生产行为进行管理.以适应或规避山洪灾害风险。加强山洪易发区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管理,对山洪易发区范围内的城镇、交通、厂矿及居民点等建设项目需进行防灾评估;加强河道、防灾设施的管理.以维护河道泄流能力,确保防灾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2.工程措施

对受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严重威胁的城镇、大型工矿企业或重要基础设施,通过经济技术比较,规划适当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保障重要防护对象的安全。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等。

1)山洪沟治理

对严重威胁村镇、县城、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大面积农田的山洪沟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山洪沟治理措施主要有护岸及堤防工程、沟道疏浚工程、排洪渠等。规划采取工程措施治理的山洪沟约18000条.需加固、新建护岸及堤防工程长度94710km.加固改造和新建排洪渠工程89650km,疏浚沟道8920km。

(2)泥石流沟治理

对保护对象重要、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泥石流沟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排导工程、拦挡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蓄水工程等。规划治理的泥石流沟共2462条.需修建拦挡工程13457座、排导工程8546km、停淤工程1480座。

(3)滑坡治理

根据滑坡危险性分类.对威胁到集镇、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不稳定滑坡。考虑治理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滑坡治理的措施主要要有:排水、削坡、减重反压、抗滑挡墙、抗滑桩、锚固、抗滑键等。规划治理的滑坡1391个.需修建截排水沟398400m.挡土墙904.5万m.抗滑桩679.1万m,锚索34.7万m,削坡减载8350万m3.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对一旦溃坝将造成山洪灾害防治区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病险水库.在现有工程基础上,通过采取综合加固措施.消除病险.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使用。恢复和完善水库应有的防洪减灾功能.消除防洪隐患。本次规划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均为小型水库.共16521座,其中小(1)型水库2999座,小(2)型水库13522座。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篇4

关键词:宁夏;山洪灾害;临界雨量;暴雨等值线;P-Ⅲ频率曲线表;预警值

中图分类号:TV87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17)01-0033-06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on flood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and the nationwide flood disaster prevention construction from 2013 to 2015,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he entire Ningxia region in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reduction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But,currently there is no early warning index for scientific,systematic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lood disasters such as rainstorm,flood,water logging,landslides,and mudslides,making it difficult to conduct emergency disaster relief,emergency response and emergency rescue in sudden flood disasters.In light of the actual river distribution and flood control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Ningxia,based on the existing methods of ascertaining critical rainfall,we used the rainstorm isoline and P-Ⅲ frequency curve table to estimate the rainfall value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flood magnitudes,and used the value as the early warning value for flood disasters.This method is simple and easy to operate.The calculation results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flood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in Ningxia.

Key words:Ningxia;torrential flood disaster;critical rainfall;rainstorm isoline;P-Ⅲ frequency curve table;early warning value

山洪暮κ侵赣捎诮涤暝谏角鹎引发的洪水灾害及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1]。山洪灾害的形成是气候、地形地貌、降雨和下垫面条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其中降雨是最活跃、最主要的因素。临界雨量是目前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的关键指标[3-6],是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中心内容。临界雨量是指一个流域或区域某一时间段内降雨量达到或超过某一量级和强度时,该流域或区域将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山洪灾害,这时的降雨量或降雨强度就是该流域或区域的临界雨量。宁夏自然地理特殊,降雨集中,暴雨突发性强、历时短、起洪快,山洪灾害频繁发生。山洪灾害防治是宁夏防洪减灾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而临界雨量预警值的确定又是其薄弱环节,因此合理计算确定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对宁夏山洪灾害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推求临界雨量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内,由《国家防办山洪防御预案编制大纲》提出的基于统计归纳法的临界雨量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指导思想是利用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该地区发生山洪的降雨临界条件,通过天气预报与降水实际情况,以临界雨量为依据,确定山洪发生的可能性[7]。牛二伟[8]基于产流模型和汇流模型对流域进行产汇流模拟分析,根据警戒流量,反推能产生相应洪水的雨量作为临界雨量;罗堂松[9]等采用水位/流量反推法计算浙江省大塘镇的临界雨量;刘志雨[10]等基于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考虑前期土壤饱和度,提出以动态临界雨量为指标的山洪预警预报方法;江锦红[11]等从河道安全泄量出发,提出最小临界雨量与临界雨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以此构建暴雨临界曲线作为山洪预警的标准;赵然杭[2]等基于单站临界雨量分析法和P-Ⅲ型频率分析法,研究了雨量预警指标确定方法;段生荣[12]以黄河流域某支流为例,对比分析了灾害实例调查法、灾害降雨同频率法、产流分析法等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谢会云[13]等利用等流时线和GIS相结合,制作GIS专题图,实时展现了各等流时线上流量的大小,为预警决策提供了依据。在国外,山洪灾害研究开展较早,方法较为成熟,典型代表为美国国家气象局水文研究中心研发的山洪预警指南系统(Flash Flood Guidance,FFG)[14-17]。其思路是以小流域上已发生的降雨量,通过水文模型计算分析,得到流域实时土壤湿度,并反推出流域出口断面洪峰流量要达到预先设定预警流量值所需的降雨量,这个降雨量称之为动态临界雨量值。当实时或预报降雨量达到该雨量值时,即山洪预警或警示。该方法分别被Daniele Norbiato[18]和Georgakakos[19]等应用于意大利东北部山区以及中部美洲地区;Efrat Morin[20]等在干旱的死海地区利用雷达测雨开展山洪预报预警研究。

以上所述有关国内外山洪灾害预警雨量计算方法适用角度各有不同,本文将根据宁夏地理特征及行政区划对全区进行山洪灾害典型区划分,在已有较为成熟的临界雨量计算方法基础上,采用简易实用的水文推算法推求雨量预警值,即运用P-Ⅲ频率曲线表,并结合宁夏暴雨等值线图求得已划定典型区的临界雨量值,为宁夏山洪灾害预报预警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1 宁夏概况及其山洪灾害特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东经104°17′-107°39′,北纬35°14′-39°23′;东西相距约250 km,南北相距约456 km,东、南部与陕西、甘肃为邻,西、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所辖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固原市五个地级市,常住人口 661.54万人。宁夏全区总面积为6.64万km2,其中山地、丘陵和草原分别占12.3%、29.7%和20.9%。自南而北有六盘山地、宁南黄土丘陵、中部间山盆地、黄河冲积平原和贺兰山地等地貌单元。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均在1 000 m以上。全区主要河流有黄河干流及其支流,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河流有98条,大于1 000 km2的河流有15条,雨季易发生山洪与地质灾害。

宁夏山洪灾害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季节性强,宁夏的汛期在5月初至9月底,主汛期集中在6月-8月份,这段时间也是宁夏山洪灾害的多发期;二是灾害区域特征明显、易发性强,山洪主要发生在北部的贺兰山东麓,滑坡是宁南黄土丘陵沟壑区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灾害形式,泥石流在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中部丘陵台地区比较发育;三是山洪突发性强、预报预测预防难度大,宁夏山洪沟众多,比降大,汇流迅速,致灾突然,难以进行准确的预报和有效防治;四是破坏性强、损失大,山洪灾害造成河流改道,耕地受淹,民房倒塌,人死畜亡等;五是灾后恢复困难,山洪灾害对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破坏几年甚至几十年都难以恢复。

2 计算思路

宁夏地形地貌复杂,小流域分布较为分散,且各小流域上已建的防洪工程标准不同,沟道治理情况、沟道行洪能力差别很大,因此各小流域可以抵御的洪水量级也不尽相同,不同时段下的临界雨量阈值已无法满足宁夏当地的山洪灾害预警需求。例如,汝箕沟、大小风沟、归韭沟都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属于贺兰山东麓山洪沟,三条沟暴雨洪水特性相似,但由于各山洪沟已建防洪工程的防洪标准不同(汝箕沟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大小峰沟和归韭沟防洪标准均为50年一遇),当贺兰山东麓遭遇50年一遇洪水时,汝箕沟会发生漫溢,而大小峰沟和归韭沟则不会发生漫溢。

本文立足宁夏山洪灾害防治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提出适用于宁夏地区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值计算方法,从宁夏雨洪同频的角度出发,采用不同历时分洪水量级的临界雨量值作为宁夏山洪灾害的预警值,即在同一典型区同一时间段内,根据设计洪水反推设计暴雨,继而获得不同量级洪水对应的降雨量值,将该雨量值作为山洪灾害的预警值。

3 临界雨量的分析计算

3.1 临界雨量计算历时确定

宁夏暴雨历时短,多在6 h左右,主雨历时一般在3 h以内,适宜的洪水计算雨型为同频内包雨型,产流历时主要在1 h以内。区域发生12 h和24 h暴雨的情况不多,而且多由二或三场6 h的雨型构成,历时虽长,但主雨历时强度不大,洪水计算时多采用概化雨型和典型雨型,与同频内包雨型计算的洪水成果相比,12 h和24 h计算的洪峰流量偏小、洪水总量偏大。因此,重点区域洪水风险预警预报时适宜采用短v时雨量作为参考依据,本文最终确定临界雨量值主要研究历时为30 min、1 h、3 h和6 h。

3.2 临界雨量计算典型区分区

(1)典型区划分原则。

典型区划分遵循的一般原则为:选择山洪与年降雨量、暴雨极值分布基本一致的区域作为分区单元;区域内地质条件和气象条件相差不大,具有典型山洪灾害地理特征;典型区内的流域应保持其完整性,尽量避免将小流域分割开[7]。

(2)典型区划分方法和步骤。

a.根据宁夏气候类型和降雨分布,初步将宁夏全区自南向北进行降雨分区:暖湿带半湿润区、中温带半干旱区、干旱区。

b.遵循典型区内地形地质条件一致原则,将宁夏全区自南向北进行地形地质分区:宁夏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宁夏中部干旱草原区、宁夏中北部平原区、宁夏北部贺兰山地区。

c.将完成的降雨分区和地形地质分区进行叠加,综合分析叠加区内山洪沟道地理分布和山洪灾害易发区的实际情况(图1),并结合宁夏行政区划,遵循流域和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原则,划分各个典型区。

本文将划分为20个山洪灾害预警区域,典型区划分结果见表1与图2。

3.3 临界雨量计算

由于宁夏雨量站网密度较小,且大部分雨量站为新建站点,山洪灾害统计资料非常有限,结合宁夏实际情况,确定综合采用《宁夏回族自治区暴雨洪水图集》中雨量等值线查询方法和P-Ⅲ频率分析法推求计算临界雨量。

a.根据宁夏不同历时暴雨等值线图查得30 min、1 h、6 h点雨量均值,见表2;查得30 min、1 h、6 h Cv值,Cs=3.5 Cv,见表3。

b.根据Cv和Cs,查P-Ⅲ频率曲线的模比系数Kp值表,得到每个时段下不同频率P(20%、10%、5%、3.33%、2%、1%)的模比系数。

c.将30 min、1 h、6 h点雨量均值乘以不同频率(20%、10%、5%、3.33%、2%、1%)的模比系数,得到30 min、1 h、6 h不同频率(20%、10%、5%、3.33%、2%、1%)的临界雨量。

d.由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暴雨洪水图集》没有收录3 h的点雨量均值及其对应的Cv值,因此采用《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文手册》中计算短历时暴雨的公式(见式(1))计算3 h临界雨量值:

经分析计算,宁夏20个山洪灾害典型区不同历时分洪水量级的临界雨量值计算结果风见表4。

宁夏北部的贺兰山东麓地区和南部的六盘山林区是全区暴雨的两大高值区,暴雨的强度、次数及历时为全区最高,中部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带,降雨较少。由表4分析可知,位于贺兰山东麓的一区、二区和位于六盘山林区的十三区、十四区、十五区的临界雨量相差不大,均多于其他山洪灾害典型区的临界雨量,而且临界雨量总体由两个高值区向中部地区逐渐减小,与降雨强度的实际分布基本吻合。

4 结语

立足于宁夏防洪减灾工作的实际需求,宁夏山洪灾害临界雨量预警值的计算研究,包括计算历时选定、典型区分区、雨量计算方法选用等均充分考虑了宁夏地形地貌、沟道治理与灾害监测实际情况,计算方法简便易行,计算结果能够直观反映20个典型区不同历时临界雨量对应的洪水量级,可为山洪灾害的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在今后的实际运用中,尚需根据实际降雨与其致灾情况,进一步修正临界雨量值,以便为防汛部门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技术参考。

本文给出的临界雨量计算方法在推求大范围乃至全省、全国的临界雨量方面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于山洪灾害资料严重缺乏的地区,实用性较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谈昌莉,徐成剑,刘晖.山洪灾害防治效益评价指标及其计算研究方法[J].水利经济,2007(1):1-4.(TAN Chang-li,XU Cheng-jian,LIU Hui.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prevention benefit evaluation index and its calculation method[J].Water Conservancy Economy,2007(1):1-4.(in Chinese))

[2] 赵然杭,王敏,陆小蕾.山洪灾害雨量预警指标确定方法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1,29(9):49-53.(ZHAO Ranhang,WANG Min,LU Xiaolei.Research on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rainfall warning indexes of torrential flood disaster[J].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2011,29(9):49-53.(in Chinese))

[3] 程卫帅.山洪灾害临界雨量研究综述[J].水科学进展,2013,24(6):1-8.(CHENG Weishuai.A review of rainfall thresholds for trijjering flash floods[J].Advaces in Water Science,2013,24(6):1-8.(in Chinese)) DOI:10.14042/ki.32.1309.2013.06.012

[4] 李昌志,O东亚.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确定方法[J].中国水利,2012(9):54-56.(LI Changzhi,SUN Yadong.Determination of flood warning index for mountain flood[J].China Water Resources,2012(9):54-56.(in Chinese))

[5] 陈桂亚,袁雅鸣.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方法研究[J].人民长江,2006,36(12):40-43.(CHEN Guiya,YUAN Yaming.Research on critical precipitation amount computation method of mountain torrential flood disaster[J].Yangtze River,2006,36(12):40-43.(in Chinese))

[6] 叶勇,王振宇,范波芹.浙江省小流域山洪灾害临界雨量确定方法分析[J].水文,2008,28(1):56-58.(YE Yong,WANG Zhen-yu,FAN Bo-qin.An analysis method for ascertain critical rainfall of mountain flood disadter of small watershed in ZheJiang Province[J].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2008,28(1):56-58.(in Chinese))

[7]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细则(试行)[Z].2003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ning leading group office of the country.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critical rainfall calculation rules[Z].2003.(in Chinese))

[8] 牛二伟.山洪灾害防治雨量预警指标计算方法探讨[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4(1):14-16,21.(NIU Er-wei.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ainfall warning index calculation method discussed[J].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cience an Technology in Shanxi,2014(1):14-16,21.(in Chinese))

[9] 罗堂松,施征,邱志章.山洪灾害预警指标分析计算-以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为例[J].中国防汛抗旱,2014(S1):76-78.(LUO Tang-song,SHI Zheng,QIU Zhi-zhang.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flood warning index for mountain flood-Datang town,Zhuji city,Zhejiang province,for example[J].China Flood & Drought Management,2014(S1):76-78.(in Chinese))

[10] ⒅居辏杨大文,胡健伟.基于动态临界雨量的中小河流山洪预警方法及其应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3):317-321.(LIU Zhi-yu,YANG Da-wen,HU Jianwei.Dynamic critical rainfall-based torrential flood early warning for medium-small rivers[J].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10,46(3):317-321.(in Chinese))

[11] 江锦红,邵利萍.基于降雨观测资料的山洪预警标准[J].水利学报,2010,41(4):458-463.(JIANG Jin-hong,SHAO Li-ping.Standard of mountain flood warning based on the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 data[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10,41(4):458-463.(in Chinese)) DOI:10.13243/ki.slxb.2010.04.003

[12] 段生荣.典型小流域山洪灾害临界雨量计算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9(2):20-21.(DUAN puting method for rainfall thresholds of flash flood in typical small catchments[J].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Design,2009(2):20-21.(in Chinese))

[13] 谢会云,付忠良,徐燕,等.基于GIS的等流时线法山洪汇流分析[J].计算机应用,2009,29(S2):348-352.(XIE Hui-yun,FU Zhong-liang,XU Yan,et al.Runoff concentration calculation using isochrones and GIS[J].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2009,29(S2):348-352.(in Chinese))

[14] Carpentera T M,Sperfslage J A,Georgakakos K P,et al.National threshold runoff estimation utilizing GIS in support of operational flash flood warning systems[J].Journal of Hydrology,1999,224:21-44.

[15] Georgakakos K P.Analytical results for operational flash flood guidance[J].Journal of Hydrology,2006,317:81-103.

[16] Georgakakos K P.Mitigating adverse hydrological impacts of storms on a global scale with high resolution,global flash flood guidance[A].In:Abstracts Volume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orms/AMOS-MSNZ National Conference[C].Australi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Brisbane,Australia,2004:23-30.

[17] USACE.HEC-HMS hydrologic modeling system user ′s manual[Z].US:Hydrologic Engineering Center,Davis,CA,2001.

[18] Daniele Norbiato,Marco Borga,Silvia Degli Esposti,et al.Flash flood warning based on rainfall thresholds and soil moisture conditions:An assessment for gauged and ungauged basins[J].Journal of Hydrology,2008,362:274-290.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篇5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改变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日趋严重的局面,实现全面提升我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的目标,我市组织制定了《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且该方案已经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复同意,根据《关于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内容的指导意见》(晋汛办〔2012〕6号)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全面启动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市政府成立了由许利伟副市长任组长的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水务局,全面负责此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

二、工程建设目标任务

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一)县级平台的建设

县级平台的建设内容为建立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主要完成监测预警中心建设。通过整合利用通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等技术手段,建立县级防汛指挥部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收集山洪灾害防治区水雨情数据信息以及其它部门的相关信息,实现信息查询、山洪预报决策和预警,以及异地数据备份、视频会议等服务。

(二)乡级平台的建设

乡级平台的建设内容为建立水雨情监测系统,各乡镇要配置面积不低于25平米的指挥办公室,完成机房建设并配备必须的办公设施。乡级平台要满足水雨情监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组网等需求;要完成填报危险区转移线路统计表、行政区基本情况表、历年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表、山洪灾害易发区统计表、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责任人情况表、群众转移安置计划汇总表;负责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广播、设立宣传栏展板等形式宣传山洪知识(宣传栏展板:设置3块以上,画布尺寸为2.4m×1.2m、画布材质要求防晒、防雨、长期保存,展板框材质为不锈钢或铝合金;标语:设置两条以上长期的户外宣传标语)。

(三)村、组预警监测设施的建设内容

涉及的118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要设立值班室,值班室不小于15平米,并配齐必备档案柜、器材柜、办公桌等办公设备;完成填报山洪灾害防御示意图、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表、村级危险区人员转移安置情况表;同时要制作明白卡、挂图和宣传手册、设置两条以上长期的户外宣传标语、设置1块以上宣传栏展板(宣传栏展板:画布尺寸为2.4m×1.2m、画布材质要求防晒、防雨、长期保存,展板框材质为不锈钢或铝合金);设立路标指示路线(标明山洪灾害防御转移路线图和避灾安置地点方向标志)。

(四)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

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主要包括建立县(市)、乡(镇、企业)、村、组、户五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明确县(市)、乡(镇)、村、组、户防御山洪灾害的组织机构、人员设置、职责等。通过建立群测群防责任制组织体系,保障县(市)、乡(镇)、村、组防灾信息上传下达畅通,监测、预警、避灾措施以及预案的宣传、演练落实。

三、实施技术指导及时间要求

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实施从4月20日全面启动,于6月30日全面完成,水务局要派出三个技术指导组,进行技术指导,并对完成进度进行督导检查。

四、完善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乡镇、各领导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把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按照省、市的要求稳步推进。各领导组成员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责任到人,按照各自职能配合做好项目的推进实施,各乡镇要以农办主任为乡镇实施负责人,水利水保站站长为承办负责人,各村要确定一名主干为实施负责人,保障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的顺利完成。

2、落实责任,加强管理

各乡镇要强化管理,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加强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规范建设程序;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市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有序进行。

3、密切配合,技术防范

各有关乡镇、村要和水务局工作人员密切配合,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积极行动,以防范为重点,层层落实责任制,加强宣传引导,全力防范。切实把此项工作做实做好。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篇6

【关键词】惠农区;山洪灾害;防治预案;主次分明;监测预警系统

1.引言

1.1山洪灾害发展趋势

山洪灾害是指因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及由山洪诱发的泥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山高沟深,河谷纵横,地势起伏大,谷坡稳定性差,自然条件复杂。在大气候影响下,降水分布不均,降雨时段集中,极端天气频发。加上经济社会活动日趋激烈,多种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近年来,各地山丘区洪水、泥石流、滑坡灾害多发,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损毁、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山洪灾害是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已成为我国防洪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2编制山洪灾害防治预案的目的和重要性

编制山洪灾害防治预案是为了防治洪水,减轻洪涝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个科学、周密、合理的防治预案,可以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能够推进防汛责任制的落实、防汛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同时规范和指导各级政府和单位组织在洪涝灾害发生时,针对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有组织、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防御,做好洪涝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使洪涝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及危害。

2.惠农区山洪灾害概况

2.1惠农区地理概况

石嘴山市惠农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端,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阿拉善盟相邻,东以黄河为界与内蒙古伊克照盟相隔,北与内蒙古乌海市毗邻,南与平罗县相连。南北长约37km,东西宽约55km。区境地貌自西向东由贺兰山地、山前洪积倾斜平原、黄河冲积平原三个单元组成,海拔最低1090m,最高约2300m,相对落差约1200m。贺兰山脉雄峙西北,为区境天然屏障,由于山势陡峻,沟道发育,也是山洪灾害易发区。

2.2惠农区水文气象要素

惠农区地处宁夏平原北端,年平均气温8.3℃,极端最低气温-30.3℃;极端最高37.9℃。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8mm,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各季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降雨量的70%以上,且尤以7~8月份最多,占年总量的50~60%。贺兰山区为降雨集中区,年平均降雨量为280mm,其降雨量随着高程的增加而增大,且多以局部暴雨形势发生,易诱发山洪灾害。

2.3惠农区山洪灾害重点防汛区域

2.3.1防汛重点区域

由于惠农区西依贺兰山脉,东临黄河,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区受山洪、河洪双重威胁。因此防汛的重点区域主要划分为两个区块,一是贺兰山山前洪积平原,即第三排水沟以西110国道沿线两侧的工业区和农业居民区。二是黄河沿线滩地及农业居民,该区因黄河滨河大道的建成,可抵御20年一遇黄河洪水,防汛压力极大改善。所以惠农区防汛重点主要是沿贺兰山各沟道洪水。主要沟道有:柳条沟、道路沟、正谊关沟、白疙瘩沟、边沟、白虎洞沟、红果子沟、小王泉沟、黑水沟、大王泉沟、大杨家沟、苦水沟、大黑沟、大芦沟、郑家沟等大小20多条山洪沟,其影响区域面积约为420.8km2,占全惠农区总面积的33.56%,威胁61574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3.2防汛重点区域内水利工程

防汛重点区域内主要有高庙湖滞洪区、雁窝池滞洪区、西河桥滞洪区、沿山防洪堤坝、各行洪沟道以及第三排水沟等。其中郑家沟、大芦沟、苦水沟的洪水泄入高庙湖滞洪区。大王泉沟、红果子沟的洪水泄入雁窝池滞洪区。树龙沟、干沟的洪水泄入西河桥滞洪区,洪水经以上三个滞洪区后排入第三排水沟汇入黄河。其它沟道正义关沟、柳条沟、道路沟等直接汇入黄河。

2.3.3防汛重点区主要历史(解放以来)洪水灾情

1955年8月21日,大王泉沟洪峰流量约为146m3/s,造成第二农场渠被泥沙阻塞达10km之多,淹没惠农区燕窝池一带农田数万亩;

1975年8月4日,贺兰山一带普降暴雨,暴雨中心降雨量212.5mm,本区贺兰山诸沟道均暴发山洪,造成石大公路多处被冲毁,交通断绝,包兰铁路落石滩铁路桥冲毁,停止交通3天。淹没秋田1.1万亩,损失粮食约15万kg;

1991年7月26日,惠农区红果子沟、王泉沟暴发山洪,两辆中巴车驶过山洪沟时被山洪冲翻,造成12人死亡,损失惨重;

2006年7月14日,惠农区先后遭受持续降雨天气,降雨量累计达到了90.5mm,暴雨引发洪水造成防洪设施不同程度被毁,沟道滑塌、道路塌陷,交通中断,惠农区工业园区常能达公司、天地泰公司、荣盛公司、英力特股份公司、石嘴山发电厂、金力公司厂区及厂房、库房进水,导致企业停产,经济损失达6700万元等。

7月13日,突发暴雨,沿贺兰山自北向南突降暴雨,扁沟降雨量达72.2毫米申银特钢项目工棚冲毁,冲毁围墙100多米,60%厂区进水,致使1200余名民工紧急撤离至第十中学;包兰铁路3处遭到冲刷,火车停运7小时;小东湾11户农户房屋进水,紧急修复防洪堤坝4.5公里。

3.惠农区山洪防治预案编制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3.1山洪防治工作要突出重点

惠农区根据行政区域和气候特点,防汛工作主要有山洪、河洪(黄河洪水和黄河凌汛)。通过历史灾情对比,黄河河汛主要发生在冬季凌汛期,由于黄河封河、开河的影响,形成冰坝,河水位急速上涨,造成河水漫滩、河堤坍塌、河水倒灌等,使黄河沿岸百姓房屋和农田淹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随着黄河滨河大道的建成,系防汛、旅游和经济于一体,防汛标准的提高,使黄河河汛威胁明显降低。相对沿贺兰山东麓沟道山洪灾害威胁日趋严重。由于沿山经济带的快速发展,石嘴山、红果子工业园区的相继建成,挤占河道、泄洪区情况严重,阻碍了沟道行洪能力,相对增加了山洪的危害程度,沟道洪水对沿山工业园区、石大公路和包兰铁路等交通、输电线路造成严重威胁,成为影响惠农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劲和制约,沿山沟道洪水防治,也成为我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

3.2危险区的划定要分主次

在防汛预案编制中,危险区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反映了防汛工作是否全面,不留死角。但在划定的危险区域,也要有主次之分。因此,防洪预案危险区的划定必须有主次之分,才能更有利于防洪减灾工作。

3.3以防为主,加强对水文监测、预警系统非工程措施的管理

在防汛预警方案中,防治洪水灾害的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种,必须坚持“以防为主,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防灾方针,要做好两个依托,一是依托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提高沟道防洪标准,做好工程防灾措施;二是依托全国山洪灾害治理项目,做好重点防灾区域的非工程措施建设。对于非工程措施,要改变以往的重建轻管的意识,重点要做好对非工程措施的管理工作。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篇7

关键词:山洪;预警系统;建设;工作内容;探讨

1、前言

湟源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隶属省会西宁市,在我国黄土高原最西端日月山脚下,湟水河上游。地理坐标位置为东经100o54′至101o25′,北纬36o20′至36o53′之间。县城南北长62km,东西宽41km,总面积1509km2,区域海拔在2470m~4898m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408.9mm左右,年平均气温3~5?C,多年平均蒸发量1454.3mm,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霜冻、冰雹和洪涝等。

2、山洪预警系统建设的作用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建设高科技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使防汛指挥部门在度汛期能够高效、正确的对缺少水文、气象资料和易发生强降暴雨的区域做出指挥部署。未建成山洪预警系统时,每逢汛期,防汛部门只能凭借气象部门和以往经验进行防汛工作指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无法及时准确掌握突发山洪暴雨对下游的袭击,以致造成无谓的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自1960年至今,湟源县境内发生较为严重的洪水灾害就有17次,每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实例1:2001年的“7.8”洪灾中湟源县自西向东大部分地区突遭暴雨袭击,据水文站实测,湟水河流量为270m3/s,药水河为180 m3/s,致使全县11个乡镇、121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和部分机关、厂矿、学校遭受洪灾,经统计,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289万元,受灾群众13912户55650人。

实例2:2010年7月6日发生的山洪灾害中据统计,全县9个乡镇118村、14316户60092人受灾。灾害造成人员死亡13人、失踪2人,受伤11人。初步统计,全县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25亿元。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成后,能实现对山洪灾害有效预防、提前预警、及时处置,可直接有效保护湟源县87个危险区10.56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3、山洪预警系统建设的现状

该项目招标部分自2011年5月份开始建设,目前已通过省级验收,正在运行中,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正在实施当中。至目前共完成40个自动气温雨量监测站、2个自动水位视频监测站,县级预警指挥平台以及有关软件开发,9个乡镇87个重点村101套无线预警广播,为乡镇和村配发了187个手摇报警器和100个铜锣。基本形成了技防和人防相结合的防洪预警体系。

4、山洪预警建成后的工作内容

4.1、预警到乡

“预警到乡”核心是在乡镇建立防汛指挥机构,制定乡镇防灾抗灾预案,建立乡镇防汛值班和物资储备制度,建设乡镇防汛信息接收、平台,组建乡镇应急抢险队伍。通过无线预警广播建设,以实现“工作组织保障到乡、预警信息到乡”为目标,全面提升乡镇防灾抗灾的指挥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

4.2、预案到村

“预案到村”指以行政村为单位,制定村级防汛抢险救灾应急预案。村级防汛预案要求做到“六个明确”:一、明确防御工作重点,摸清各村危险区域、灾害点;二、明确警报途径,确保预警信息能及时传递到各家各户;三、明确通讯联络方式,指定具体联系户、联系人;四、明确转移安置方案,确定转移路线、安置点和责任人;五、明确巡查抢险人员,确保险情发生前有人巡查、发生后有人抢险;六、明确预案宣传演练,确保灾害发生时有序有效运作。

4.3、责任到人

“责任到人”就是把防灾抗灾每一个环节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县、乡、村三级每年都公布堤防、涝池、城镇、乡村等重点防洪目标防汛责任人,特别是落实了县乡村三级防汛责任人、预警信息人、抢险救灾人员和村级各危险区域安全转移责任人。

5、存在问题不足

5.1、监测预警系统方面

一、站点布设不足。湟源县属山区丘陵地势,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极端气候时有发生,目前站点的布设数量无法全面反应各地雨情;二、水雨情信息传输的滞后、丢数等技术问题仍然存在;三、防汛、气象数据信息没有共享;四、气象部门对局部的预测预报精确度有待提高。

5.2、机构编制、人员方面

目前,县防汛办未设专门编制,山洪预警系统信息监测、等工作由县水政办临时抽调4名人员担任。汛期抢险救灾应急处理工作紧迫繁重,人员急需增加,防办应急综合能力有待提高。乡(镇)水利工作站挂靠农业服务中心,无专门防汛机构、人员,严重影响防汛工作的日常运转。

5.3、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应急反应能力差

应急预案编制不够规范,应急处理综合能力较差,遇抢险救灾等紧急情况下,各部门之间配合不够协调;防汛抢险队伍没有进行培训演练,应急能力和抢险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水患意识不够强,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对防洪安全构成隐患。

6、山洪预警系统今后工作探讨

山洪地质灾害具有成灾时间短、来势猛、毁灭大的特点,决定了山区防汛抗灾的关键,就是要抓好“防”和“移”,做到“防”字当头,“移”字为重。“防”字当头就是坚持“防重于抢”的方针,山区防汛抗灾线长面广,抓好了“防”字,就抓住了工作的“牛鼻子”,就能把握防汛抗灾的主动权。坚持“移”字为重就是及时有效地应对山洪地质灾害,把人的转移放在首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有效的利用山洪预警系统,科学指挥,第一时间转移危险区的群众。

6.1、严格落实领导负责制

要严格落实以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落实县、乡、村、水利工程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以山洪预警系统为指挥。要牢固树立防汛抗灾“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指导方针,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落实各项防汛工作。

6.2、完善监测预警网络

要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灾害普查,划定危险区,确定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大力增设水位雨量站点。要加快乡镇、村级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系统覆盖面。同时,县气象部门要不断提高预测预报能力,做好极端天气预报预警工作。

6.3、构建群测群防体系

由县、乡(镇)、村、监测点构成的防御体系,实现预警信息上下级、上下游互相传递。由于山区地势特点,小尺度极端天气时有发生,自动测报站点无法反应局部雨情,要依靠乡镇、村组等基层组织,落实山洪灾害的防御责任,加强巡查值守,尽早发现险情,及时安全转移危险区域的群众。

6.4、要完善各级预案,并加强宣传演练

要不断完善县、乡、村各级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特别是村级预案,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加强宣传演练,确保险情发生时,能按照预案科学有序地应对。要广泛开展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教育,将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到人,普及到户,增强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篇8

关键词:娄底市 山洪 诱发灾害 防御对策

娄底市地处湘中腹地,辖两县两市一区,人口399万,地理座标为东经110°45′40″~112°31′05″,北纬27°12′28″~28°14′27″,东西横跨160公里,南北纵长102公里,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83%;是一个山、丘、岗、平地貌俱全的地区。

一、基本情况

(一)地貌形态的基本特征

全市地貌地形呈西高东低,南北山地对峙,中部低凹成“S”型盆地的地貌轮廓,湘资两大水系在境内呈树枝状,幅射式发育,地貌类型呈山地成片,岗丘交错成串,平地绵展的组合特点。

(二)气候特征及洪涝灾害情况

我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15.3~17.0℃,年降水量一般在1300~1400毫米,在市区呈现较明显的区位性和季节性分布。

年降水量由西东向东递减,西部山区多于东部丘陵平地,新化的双林、大熊山在1800毫米左右,新化县城、冷水江市城区1400毫米,涟源市城、娄星区城区在1350毫米左右,双峰的永丰、荷叶1300毫米左右。新化的大熊山和古台山以西地区、田坪以北地区,涟源白马水库地区是市区三个多雨区,娄星区的小碧和双峰的花门为市内两个少雨区。

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娄底市的降水量各季分布很不均匀,4~6月降水高度集中,是我市的主汛期亦是山洪灾害易发期。这三个月的降水量平均为550~600毫米,占全年的42~44%。7~9月是我市旱季,降水在250~300毫米之间,但又多大到暴雨降水过程,形成洪涝。

自16世纪以来的500年中,共发生洪涝灾害148次,其中16世纪25年、17世纪32年、18世纪24年、19世纪24年、20世纪45年,其中以1912年、1924年、1926年、1931年、1949年、1954年、1969年、1973年、1988年、1990年、1996年、1998年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从洪涝灾害发生的地域分布来看,由于受市内地形地貌的影响,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资江、涟水、测水、湄水等中部沿岸低洼处,即沿河分布的中间“S”型带状盆地,包括以圳上、油溪、琅瑭、西河、上梅、洋溪、槎溪等为主要地区的中部新化丘岗平原区、以三甲、石马山、六亩塘、渡头塘、茅塘、白马、杨市为主要地区的涟源丘岗平原区,以洪山、走马、永丰、梓门等主要地区的双峰丘岗平原区,及涟源北部伏口、七星、安平、湄江等主要地区的北部中低山区和双峰荷叶、井字等地区的东部低丘陵区。历年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的3年特大洪涝灾害(1990年、1996年、1998年),绝大部份就发生在这些地区,而这些地区人口密集、且工农业、交通运输、财贸商业较为发达,一旦发生洪涝,灾情十分惨重。

1990年6月11日至16日,我市普降暴雨和特大暴雨,致使市内168个乡(撤区并乡后)2525个村74.5万亩农田受灾,估计减产粮食4500万公斤,冲毁水库2座,塘坝7752处,累计死亡49人,冲垮渠道2429公里,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

1996年是我市遭灾最为严重的一年。6月1日和7月中旬的特大暴雨,全市有70%的乡镇和50%的人口受灾,40%的作物受灾,20%左右绝收,直接损失达25.5亿元。

1998年,我市的暴雨山洪亦是连续不断,异常频繁,我市先后于4月30日、5月8日、5月21~22日、6月12~16日、6月22~23日、6月27日和7月30日8次普遍降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其中以5月~6月间的几次暴雨山洪损失尤为严重,涟源市连续三次遭受大暴雨山洪袭击。全年8次暴雨山洪,全市有77个乡镇2532个村遭受山洪灾害,共倒塌房屋1.8万间,死亡3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7万亩,成灾面积50万亩,绝收1.6万亩,共毁坏中型水库1座,小I型水库1座,小II型水库35座,有609个工矿企业全部停产,中断铁路2条达52小时,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8亿元。

转贴于  二、娄底市山洪灾害易发区的划分

根据省防指的工作安排,针对近年来我市山洪灾害的特点,市防指几年来一直把对山洪灾害的防御列为防汛工作的重点,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对山洪灾害易发区的划分标准及如何有效防御减少损失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讨。

对我市的山洪灾害可以划分为山洪灾害易发区和山洪诱发灾害区。山洪灾害易发区是指直接受暴雨山洪影响冲淹,损毁的地区。山洪诱发灾害区是指因受暴雨影响形成山体滑坡崩塌、地面沉陷开裂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的地区。

(一)山洪灾害发生区划分原则和警戒级别划分标准

划分的原则是:以村为最小统计单位,以各村历年来实际发生的山洪灾害的频率和损失为基本依据,以山洪灾害损失达20%作为减灾条件,再进一步划分警戒级别的标准。

划分的标准是:我们把山洪灾害易发区分成三个等级,特级、I级、II级。一日降雨量50~100毫米,每平方公里损失达50万元以上,且平均两年发生一次以上的定为特级;山洪灾害易发区,一日降雨50~100毫米,每平方公里损失达25~49万元,且平均两年发生一次以上的定为I级山洪灾害易发区;一日降雨50~100毫米,每平方公里损失达10~24万元,且平均两年发生一次以上的定II级山洪灾害易发生区。对直接影响铁路、重要公路、重点工矿企业及重要国防设施的地区,一律定为特级。

(二)山洪诱发灾害区的警戒级别划分标准

山洪诱发灾害在我市主要表现为山体滑坡、地表大面积沉陷、地裂缝和矿渣堆积冲刷等几种灾害类型。按照预测规模和范围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为三个警戒等级:特级、I级、II级。

具体划分标准是:山体滑坡或预测规模在10万立方米以上或1平方公里以上且可能对人员及财产设施造成巨大的隐患点定为特级,预测规模在1~10×104立方米或0.1~1平方公里之间且可能对人员及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的隐患点定为I级,预测规模在0.1~1×104立方米且可能地人员及财产设施造成较大损失的隐患点定为II级,其余视为一般灾害,不再定级。

(三)山洪灾害易发区和山洪诱发灾害区划分

全市85个乡镇,明确为山洪灾害易发区的乡镇35个计168个村和大熊山林场,分别是新化县南部天龙山暴雨区的维山乡、槎溪镇、洋溪镇,新化县西部奉家山暴雨区的水车镇、奉家镇、西河镇、孟公镇、金凤乡、琅瑭镇,北部大熊山暴雨区的七星街镇、伏口镇、湄江镇、安平镇,红日暴雨区的三甲乡、六亩塘镇、石马山镇,龙山暴雨区的白马镇、茅塘镇;冷水江市的三尖乡、禾青镇、矿山乡、中连乡、毛易乡;娄星区的双江乡、大科乡、小碧乡、万宝镇;双峰县的荷叶镇、井字镇、杏子铺镇、石牛乡、沙塘乡、永丰镇。以村为单位划分警戒级别划分55个村为特级警戒区,89个村为I级警戒区,24个村为II级警戒区。可能危及7.95万人,2万栋房屋的安全。

全市大小山洪隐患点诸多,共确定特级隐患共20处,分别为水车镇的金龙村滑坡、老庄村滑坡、龙湘村滑坡、白水村滑坡、油溪乡的白芦村滑坡、游家金塘湾滑坡、奉家花岗岩滑坡群;涟源市三甲乡的东山村滑坡、白溪村滑坡、谢家村滑坡、六亩塘镇的利民村滑坡、芙蓉村滑坡;冷水江市的浪石滩地裂缝、潘桥乡铜钟滑坡、陡岩水库山体滑坡、矿山乡的船山村滑坡、樟木村滑坡。娄星区大科乡的大新村泥石流滑坡、思乐村滑坡、小碧乡的日岩村滑坡。划分I级隐患警戒区10处,II级隐患警戒区25处。可能危及人口11.2万,房屋6122栋,耕地2.0万亩,其中主要是冷水江市浪石滩地裂缝的影响,仅此一处可能危及整个冷水江市城区10万人,3000栋房屋的安全。

针对溃坝水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失,此次山洪灾害调查将全市所有标准洪水可能漫顶或病险严重水库(堤防)工程做了全面调查统计。全市共计95处,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I型水库14座,小II型水库69座,堤防工程8处。这些病险工程使下游31.7万人、8.04万栋房屋、24.5万亩农田直接受到洪水的威胁。

综上的三项(山洪灾害易发区、山洪诱发灾害隐患区、溃(坝)堤工程影响区),直接影响50.9万人口,10.65万栋房屋及许多水利、交通、电力、工矿等设施的安全。同时从调查统计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对受灾人口和各类设施的操作,影响最大的还是溃坝洪水造成的损失,其次是山洪易发区的灾害损失,再其次是山洪诱发灾害隐患区。

转贴于  三、山洪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特殊的地貌地形条件,决定了我市是一个山洪灾害易发区。我市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倾斜,南北山地对峙,中部低洼呈“S”型带状盆地绵展,资湘两大水系在市内分流,地表切割强烈,且水系呈树枝状,幅射式发育,当发生暴雨或连续性大雨时,山洪便迅速向中部平丘岗区汇集形成洪灾。

(二)暴雨强度大,是暴雨山洪灾害严重的重要原因。我市降雨总体分布表现为从西向东递减,但在北西南三面中低山区形成六大暴雨中心,受这些暴雨中心的直接影响,在强降雨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迅速汇集成大暴雨山洪。1996年6月1日地处龙山暴雨区的白马、茅塘等地日降水250.7米,地处梅城、天龙山暴雨区的新化县县城、车田江库区、半山水库库区等日降水达300毫米,7月15日,西河镇、孟公镇、琅瑭镇降水量211.4毫米,其中2个小时降水98毫米。1998年5月8日,地处梅城暴雨区的涟源市伏口镇日降水280毫米,5月22日,地处龙山暴雨区的白马、三甲降水319.4毫米,其中7个小时降水180毫米。因这些地区本属地势低洼的中部平丘岗区,又位于暴雨区内,极易形成暴雨山洪,造成山洪灾害。

(三)山体地质条件差,坡度陡,导致山体滑坡和崩塌。我市地貌类型组合集中,岩情聚类集中分布,花岗岩集中分布于天龙山、水车、荷叶三地,这三处花岗岩体在温度变化下极易发生粒状的崩溃、变散,在植被被解体时,容易造成并有大规模的崩体存在。全市变质岩地区一般呈现出侵蚀强烈,沟谷深切深度达500~800米,且节理十分发育。地貌多悬崖峭壁、基岩裸露、风化壳厚、岩溶发育。因三类岩体地区存在的密集节理和厚风化壳,致使市内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隐患普遍存在。新化县水车、奉家花岗岩就发育了上百个不同规模的滑坡体,预测规模30平方公里。新化县游家镇金塘滑坡,预测规模达100万立方米,油溪乡白节村滑坡、规模约为170万立方米,涟源市六亩塘利民村滑坡,预测规模100万立方米,娄星区小碧乡日岩村滑坡,预测规模在10万立方米以上,这些大规模的滑坡隐患,一旦诱发,将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四)采煤与工矿企业的密集分布,决定了我市山洪地质灾害易多发的特殊环境。我市是能源、原材料基地,上千家采煤、采矿等工矿企业在市内密集分布,由于采矿加上近年来的乱采滥挖在全市造成了大范围地裂缝、采挖区地面沉陷等地质灾害。特别是在暴雨的直接诱发下,一是加剧了地裂缝的开展,地表大面积沉陷,使地表房屋倒塌,水库、山塘被毁;二是形成滑坡、崩塌,山洪诱发灾害;三是大量的采矿废渣堆积或冲入河道,增加了泥石流等山洪灾害的诱发因素,同时对河道的淤积造成了洪水泛滥。比如:冷水江市浪石滩地裂缝及危岩体,预测规模达650万立方米,直接危及整个城区的生命财产安全。双峰县坳头山磺矿的大规模废渣堆积,成为一个巨大的废渣泥石流隐患。

(五)河道淤塞严重,泄洪能力严重不足。我市16度以上的坡度面积为700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57.3%,25°坡以上的面积为390万亩,占全市面积的32.2%,主要呈现为山地地貌,花岗岩和灰岩山地,又多为暴雨区,雨水冲刷强,水土流失严重。到1998年,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2392平方公里,虽然局部地区进行了初步治理,但治理跟不上流失,大部分地区因未能治理已开始转向中度和强度流失,估计每年流失地表土约700万吨以上,全市195条5公里以上河流计3311公里河道比50年代普遍抬升1~2米,致使行洪能力大为减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普遍存在侵占河道和行洪滩地的行为,对河道的行洪影响较大;加上对河道的治理开发缺乏统一的规划,河道上阻水建筑物较多,人为地抬高了河床水位。冷水江市球溪河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球溪河系资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新邵县田心乡,从冷水江市三尖乡石槽入口,流经三尖、禾青2个乡镇16村,境内全长16公里,由于所处山高坡降,两岸山坡均在25°以上,暴雨一来,在极短时间内便可迅速汇集形成山洪。加上沿河两岸几十家采矿企业废渣淤积河道十分严重,目前,上游仍有采矿废渣20余万立方米,在境内16公里长的河道上建有12处固定式引水河坝,跨河大小桥梁21座,严重阻碍行洪。由于泥沙、矿渣淤积和各类阻水建筑物的影响,河床不断变窄,局部地区断面已不足20米,河床不断抬高,现已普遍淤塞1.0~1.5米,致使球溪河发生山洪涝灾害的频率越来越高,损失越来越大。目前,在日降水30毫米的情况下便可形成山洪灾害,是我市最为典型的山洪灾害特级易发区。

(六)小城镇建设规划不完善,缺乏防御山洪灾害的措施。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而在规划建设时,一般都没有防洪规划,且不断向河滩、河道保护范围争地。同时,农民在建房、耕种时侵占河道现象普遍、致使在洪水淹没范围没有加大的情况下,淹没损失的程度加剧,人为地加大了山洪灾害的损失程度。

四、山洪灾害的防御

山洪灾害的防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同时也是防汛救灾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而且对山洪灾害尚未专门的投资渠道,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健全,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系统综合的防御。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防御山洪灾害的意识。山洪灾害是我市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暴发突然、破坏力大,且无灾发预感,要降低灾害损失,首先要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认识,牢固树立防御山洪灾害的思想,要在防汛宣传时加大对山洪灾害防御的宣传力度,并广泛利用广播、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造成宣传声势。同时要充分利用中央电视台和省电视宣传的权威性和大范围宣传效应,制作公益广告和科技专题,持之以恒,注重实效,真正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

(二)深入调查研究,划定山洪灾害范围。对山洪灾害的综合防治是一个新的课题,必须组织力量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论证,寻找适合本地实际的优化防治方案。可以由防汛指挥部组织地矿、水利等部门对山洪灾害易发区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研究,根据不同地域的气象、水文、地理、地势及居住人口数量等各种因素,分析其成灾机率和遭灾的可能程度,分级划出警戒区域,并在明确的特级、I级、II级等警戒区要划界立标,严格控制生产、居住和建设。

(三)统一规划,部门协同,坚持依法防治山洪灾害。山洪灾害防御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需要社会各部门通力协作。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山洪灾害的综合治理,水利部门要严格按照《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湖南省实施(防洪法)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实施项目建议书和涉河项目审批制度,加大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做好河道的清障划界等工作;国土部门要进一步严格单位和个人的建设用地审批、指导人们主动避险建房,避险修路采矿;城镇部门要加强城市(镇)尤其是小城镇和农村建设的规划,对工程建设要专门进行防洪论证,山洪灾害的防御措施论证,并做好质量监督工作;林业部门要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工作。

(四)制定紧急避险预案,减少山洪灾害损失。目前,在工程措施不足以抵挡特大山洪的情况下,要各地进一步抓紧做好和完善避灾预案,对划分的山洪灾害易发区和山洪灾害诱发隐患区以及病险水库下游低洼地区,尤其是对所划定的特级、I级警戒区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避灾方案,并在特级、I级警戒区要树立永久性界碑,一旦进入警戒状态,要按市~乡~村~组~户的次序,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紧急避灾信号,并落实好转移路线和人员安置方式。

(五)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山洪灾害治理。由于暴雨山洪的突发性很强,而现有的气象测报对小流域特大暴雨很难预测,提前避险转移的时间很短。因此,从目前来看,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避结合”。但我们认为:治是根本,防是关键,避是重要手段。从现在开始,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展开对山洪灾害的治理,从根本上减轻山洪灾害的损失。一是要做好山洪的坡面治理,通过采取合理的农业耕作措施、坡面林草、禁止新开坡土梯田、封山固沙、护坡固脚等措施,由小流域向全流域展开。二是要进一步做好河道整治保护。要采取严厉手段坚决制止在沿河两岸任意倾倒堆放废渣废料,防止工矿企业废渣进入河道。同时要加强河道的疏通治理,河道治理时要有统一的防洪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要严格涉河项目的项目同意书和工程建设审批制度,妥善处理好与小城镇建设和农庄建设的关系,增强住房避洪意识。减少特大山洪、泥石流等冲毁房屋。对河道内作业行为要严加规范管理,防止采砂、淘金对河床河势的破坏。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篇9

全县防汛抗灾工作已经进入非常时期。今天,县委、县政府专题召开全县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会,主要是贯彻落实省、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会议精神,认真研究我县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措施,切实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刚才,灵官殿镇介绍了防灾避灾的先进作法和经验,水务、国土部门通报了我县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情况,还观摩了灵官殿镇双河口村山洪灾害紧急避灾演练。等会,县委周书记、艾县长还将作重要指示,大家一定要认真领会精神,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领会省、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会议精神

6月17日,省委、省政府在浏阳市召开全省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座谈会。省委张春贤书记在会上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要求、措施和责任,确保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总的要求是保持“一个原则、两个确保”,即始终保持人民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杜绝群死伤;确保水库(电站)、尾矿库安全,不垮一库一坝。6月22日,市委、市政府在洞口县召开了全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会议,市政府郭市长就绥宁“6·9”洪灾讲了十个方面二十个问题,并部署安排当前的防汛抗灾工作。市委童书记做了重要讲话,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不垮一库一坝,杜绝群死群伤”的防汛工作目标,果断克服麻痹松懈思想与侥幸心理,结合本地实际,着力抓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各级各部门务必抓好“六个落实”,即责任落实、防灾落实、测量落实、预报落实、保障落实、整改落实。全县上下一定要认真领会省、市会议精神,尤其省委张春贤书记和市委童名谦书记的讲话精神,对照我县的工作目标与任务,结合各自工作,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

二、正确分析我县目前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刚强领导下,我县未发生一起造成人员伤亡的山洪地质灾害。应该肯定,全县上下对防御山洪地质灾害越来越重视,科学防控,积极应对,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前段时间气象部门几次预报有强降水过程,我县虽然没有大的强降雨,没有造成大的损失。我们希望风调雨顺,但必须有备无患。如今年6月24日,简家陇、水东江乡及三都、黄家坝水库等地持续一个多小时强降雨,其中简家陇最大三小时降雨96毫米、杨家冲老百姓房子水浸四行土砖高,冲垮了一些山塘,淹没禾苗、西瓜,造成了一些经济损失。幸好只有一阵子,雨就停了,假如时间再长,那么就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已进入主汛期,到了险情和灾情易发、高发的时候。因我县防御山洪地质灾害基础不牢,隐患大,所以,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详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山洪地质灾害隐患较多。目前全县重点山洪防治区就涉及26个乡镇,103个村,其中市级重点村48个。存在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25处,其中崩塌1处、滑坡85处、泥石流4处、地面塌陷4处,岩溶塌陷1处。主要分布在两市镇、牛马司、界岭、砂石等矿区以及灵官殿、石株桥等花岗岩分布区。二是尾砂坝安全问题突出。我县有邵东铅锌矿尾矿库、高桥铅锌矿尾矿库、金众矿业公司尾矿库、华泰龙公司渣场四座尾矿库,大都存在着坝体稳定性不强,巡坝、放矿工人业务素质不高,无观测设施,无应急救援物质储备等安全隐患。目前,我县已进入主汛期,强降水天气时有出现,对尾矿库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三是水利工程现状不容乐观。据统计,全县126座水库中存在不同程度险情的有56座,尚有23座没有通防汛公路。中型水库干渠及引水渠共有险工险段132处,非凡是三合、炉前、天台山三座水库的引水渠,不但难以发挥防洪减灾作用,而且已成为安全度汛的重大隐患。四是报警设备缺乏与落伍。全县48个山洪地质灾害易发村仅有17个配备了高音喇叭等报警设施,其它31个仅配置了铜锣、口哨等简易报警设施。五是防汛器材物资配备不足。非凡是属乡镇治理的小型水库防汛器材物资储备严峻不足。六是非法建房、构筑现象时有发生。在水工程治理与保护范围内非法修建建筑物、构筑物。如黑田铺乡大塘村刘富军擅自在左冲水库溢洪道治理范围内非法建房,严峻影响该水库的安全运行。七是基层群众防灾避灾意识不强。山区群众受教导程度相对较低,对灾害认识不足,防灾意识淡薄,自救互救能力低。此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加剧了山洪灾害损失,与水争地、与山争地现象普遍,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解决。

三、扎实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的各项工作

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省委“保持一个原则,做到两个确保”的总体要求,紧扣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不溃一库一坝,杜绝群死群伤“的防汛工作目标,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宣传发动。防汛抗灾工作必须广泛动员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要进一步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导培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将防御山洪灾害的基本知识宣传到村、组、户,将防灾、避灾、救灾常识送进机关、学校、工厂、矿区等,切实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要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各级干部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各级干部非凡是乡村领导干部和党员骨干的应急反应和组织指挥能力。

2、强化防汛抗灾预案的落实。山洪地质灾害的不确定性,要求防汛工作必须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不断地总结经验,落实预案制度。防汛预案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性,力求周密细致,重在可操作性。各乡镇、各部门都要按照“零伤亡,少损失”的要求,对险段防守、队伍调度、人员转移、物资调运、医疗救护、治安保卫以及灾后救济、保险理赔等各项工作,制订简洁、明确的操作规程。

3、建立健全预警预报体系。这项工作做好了可以为防汛抗灾争取更多的时间。气象、水文、水务、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切实加强雨情自动监测站、人工监测点、水情监测站、气象雷达等预警设施建造,加强实时监测。相关部门要搞好对河流水情以及山体滑坡、泥石流的监测预报,努力提高预报的时效和精度。同时要与各乡镇对自然灾害易发村进行全面排查,对没有预警预报装置的自然灾害易发村,要予以配置好;对已有的要进行维修和完善;气象部门要及时正确气象、水文预报信息,非凡是对灾害性天气变化,要进行会商,要随时向社会。各乡镇要加强基层预警体系建造,在手机短信预警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采用电话、敲锣、吹口哨、高音喇叭等快速、简便、可靠的报警手段,形成直接覆盖到每一个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乡镇、村、组、户的群众预警系统。

4、全面落实查险处险措施。一是全面排查。各乡镇、安监、国土、水务部门要迅速组织力量对各类水利工程、矿山和山洪灾害易发区进行“拉网式“排查,逐乡镇逐村组逐塘库排查并建档,对严峻存在问题的研究处置方案,建立台账,迅速形成排查书面报告。二是抓紧处险。对查出来的险情,不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得存有侥幸心理。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对一时难以彻底消除隐患的要确定应急抢护方案与安全度汛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5、落实防汛物资与抢险队伍。各乡镇要按照分级负责和防大汛的要求,想尽千方百计备足防汛物资器材,并做到专人治理。没按要求备足抢险物资的一定要及时补充备足,并做到治理有序,除编织袋等不易保管的物资可以采取代储的方式储存外,其它如砂卵石、木材等抢险物资一定要以实物的方式储存到位。各乡镇要将山洪地质灾害易发村的高频口哨、铜锣等简易实用的预警设施配备到位。各水库要落实好以水管单位为主的专业抢险队伍,以大坝四周村组劳动力为主的常备抢险队伍。中型水库不得少于300人,小一型水库不得少于100人,小二型水库不得少于50人。县人武部预备一支100人防汛抢险机动队伍。抢险队伍人员要造具花名册,并进行培训,建立联系卡,确保一旦出现险情,能够拉得出、顶得住、战得胜。

6、认真搞好防御演练。这次会议后,各乡镇要组织搞一次防御演练,对可能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村及病险水库下游村进行一次演练,切实提高实战能力。防御演练要做到测报有设施、预警有手段、转移有路线、避灾有地点、安顿有方案、生活有着落、防疫有保障、群众受教导。

四、强化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建造和责任制

当前正值主汛期,防汛抗灾责任重大,各乡镇、各部门要紧急行动起来,以责任促工作,以工作促落实,以落实促效果。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篇10

关键词 山洪灾害;类型;特点;成因;防治;皖西大别山区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236-02

皖西位于大别山腹地,全市面积17 976 km2,其中山区面积8 236 km2,人口670万人。由于种种原因,山洪灾害在该地区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几乎每年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需要注意的是,该地区70%以上的山洪主要是由工程兴建和森林过度采伐造成的。据地质灾害汛前排查统计,2016年皖西大别山区共有地质灾害隐患429处,其中崩塌147处,滑坡177处,泥石流8处,不稳定滑坡97处。据2016年六安市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数据,在这429处地质灾害隐患中,因筑房修路、矿产、水利开发等人类活动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约占80%。地质灾害的增加会给国民经济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正确认识皖西大别山地区地质灾害的现状、成因及发展规律,对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1 山洪灾害的基本类型

山洪主要发生在山区流域面积比较狭小的河流或周期性流溪中。一般来说,山洪暴发时间比较短暂,但危害极大,会导致诸如房屋田园被毁、交通通信中断等后果。山洪可分为一般性山洪、稀性泥石流、高含沙山洪和稠性泥石流。一般性山洪流体密度小于1.1 t/m3,稀性泥石流的密度为1.3~1.8 t/m3,高含沙山洪的密度为1.1~1.3 t/m3,稠性泥石流的密度大于1.8 t/m3。

结合皖西大别山区域的地形与地势,将山洪灾害分为2种类型:第1种为溪河洪水灾害。由于用水和交通的要求,沿河两岸是最易遭受洪水威胁的地区。第2种为泥石流灾害。2010―2015年间仅金寨县汤汇等8个乡镇发生较大山洪泥石流的就达38处,冲毁农田约433.33 hm2,其中2015年6月28日强降雨形成的山洪灾害在汤家汇镇境内还造成了自2005年“泰利”台风以来最大的一次人员伤亡事故,2016年6月30日又在金寨县吴家店镇境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从分布上看,皖西大别山区的金寨、霍山、舒城三大山区县为山洪重灾区。

2 山洪灾害的基本特点

皖西大别山区的山洪灾害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点。

2.1 山洪突发性强,预报预防难度大

山洪灾害多由暴雨所致,由于暴雨强度大,导致山洪发展迅速,突发性极强,从而对山洪的预报与预防难度加大。

2.2 山洪破坏力强,易造成人员伤亡

由于山洪冲击力强,破坏性大,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根据金寨县“6・28”救灾时不完全统计及后期调查数据,以2015年6月28日皖西大别山境内的汤家汇发生的山洪为例,3 h内降雨量达370 mm以上,局部甚至可达500 mm以上,仅此一次就导致地一个小镇发生大小山体滑坡180余处,崩塌320处,形成大小山洪泥石流7处,强降雨引发山洪造成的各类伤亡人数达7人,金寨县城至汤家汇乡镇公路多处崩塌致使交通中断,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 000余万元。

2.3 山洪灾害发生的季节性强、频率高,具有周期性特点

降雨量的多少与山洪暴发的频率具有显著相关性[1]。皖西大别山区的几次规模较大的山洪均发生在6―9月降雨高峰期,山洪灾害发生时间也与降雨同步,比如2015年6月28日和8月10日,大别山腹地金寨就连续发生2起较大山洪,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2.4 山洪灾区数量多、损失重,灾后恢复困难

由于地形等原因,皖西大别山区山洪分布广、来势猛、涨水快、流速大、破坏力强,其突出表现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房屋倒塌、耕地被毁、交通中断等,严重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山洪灾害的成因

3.1 降水是引发山洪灾害的最直接原因

皖西大别山地区位于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季节气候突出,年平均降雨量900~1 600 mm,极易造成山洪灾害。根据山洪灾害的分类统计,长历时、高强度的降雨会使山洪暴涨,加之雨水沿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导致溜塌、蠕动、浅层滑坡及泥石流大量发生[2-4]。

3.2 复杂的地层岩性是导致山洪灾害的基础因素

地质构造是导致山洪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皖西大别山地处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山体主要由元古代―中生代的变质岩、严重风化的石灰岩、片麻岩等组成,岩层以褶皱为主,并处于弧形构造带和新华夏接合部位,活动断裂发育。陡峭的地形地貌(坡度一般为1/500~1/50)为洪水、泥石流、滑坡提供了强大的势能,进而诱发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的发生[5-8]。

3.3 人类活动是引发山洪灾害发生的重要诱因

植被破坏会加重水土流失,下游河道淤积抬升,降低调洪和过水能力。由于人类挖坡开荒、村镇建设、挤占河道等无序的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环境的持续恶化。此外,改河造地、缩窄河道等人类活动也会加剧山洪灾害的发生。

4 山洪灾害的防治

根据皖西大别山区的地质条件和灾害成因,对山洪等地质灾害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治理时可采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4.1 工程防治措施

4.1.1 对山洪沟和泥石流沟应采取疏浚河道、开辟泄洪道的工程措施。一是可以采取在上游建库拦蓄、修建堤防等措施;二是对存在险情的水利工程进行除险加固;三是可采用监测预警、工程治理等措施防治山洪滑坡[2]。

4.1.2 混合应用植被修复和截水沟等措施保持水土治理。一是可以采用植树种草等植物措施以及等高带状耕作、等高沟垄种植、横坡栽植、间作套种等保土耕作措施。二是可以修筑山坡截水沟、排水沟、蓄水池等工程措施。

4.2 非工程防治措施

4.2.1 政府重视,加强宣传。各级政府应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知识,增强全社会保护地质环境和防灾减灾的意识,使广大群众懂得如何进行山洪的自测、自报、自救、自治,化被动治灾为主动防灾,从而使防灾减灾工作走上日常化、社会化、法制化轨道。

4.2.2 做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继续坚持“_发利用与保护环境并重”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利用谁补偿”的方针并切实执行到位,以此增强治灾责任和减轻国家负担,特别是城镇扩展规划、大中型工程、新农村建设规划点等人类重点活动处,必须明确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和防治计划,以把人为活动带来的灾害隐患降到最低。

4.2.3 运用高科技建立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灾害决策等支持系统。建立准确高效的采集、传输系统,收集流域内降水等信息;建立气象水文监测、数据处理、地质预报和灾害的预警、通讯、防治指挥以及灾害评估等系统,以便快速、准确、详实地提供各类数据,以提高防灾救灾能力。

4.2.4 完善山洪灾害防治的法规政策体系。强制性进行山洪灾害风险区控制和管理,防止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特别要使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内退耕还林和移民搬迁、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与完善。

5 结语

山洪灾害本身非常复杂和艰巨,防治山洪在做好预防措施的同时,更重要的在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够实现山洪防治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6 参考文献

[1] 张志彤.我国山洪灾害特点及其防治思路[J].中国水利,2007(14):14-15.

[2] 周后福,吴文玉,江双五,等.大别山区山洪灾害预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灾害学,2012(2):49-53.

[3] 樊建勇,单九生,管珉,等.江西省小流域山洪灾害临界雨量计算分析[J].气象,2012(9):1110-1114.

[4] 唐余学,廖向花,李晶,等.基于GIS的重庆市山洪灾害区划[J].气象科技,2011(4):423-428.

[5] 赵然杭,王敏,陆小蕾.山洪灾害雨量预警指标确定方法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1(9):49-53.

[6] 王仁乔,周月华,王丽,等.湖北省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及降雨区划研究[J].高原气象,2006(2):33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