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06:33

山洪灾害

山洪灾害范文篇1

一、基本情况

(一)编制目的

(二)预案范围

二、组织指挥体系

(一)组织机构

(二)职责分工

三、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

(一)划分标准

(二)划分情况

(三)危险区基本情况

四、监测与预警

(一)监测系统

(二)预警级别与标准

(三)预警程序及方式

(四)预警信息处置

(五)山塘水库险情处置

五、转移与安置

(一)转移原则

(二)转移安置方案

六、抢险和救灾

(一)抢险物资储备和调用

(二)救灾程序

七、附图

附图1**乡(镇)山洪灾害防御范围图

附图2**村山洪灾害危险区转移安置方案图

一、基本情况

(一)编制目的

山洪是指由于暴雨、拦洪设施(山塘水库大坝等)溃决等原因,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总称,其中由暴雨引起的山洪最为常见。山洪灾害是指由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括溪河洪水泛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以及环境资源破坏等。

**乡(镇)地处**流域上游,域内山高坡陡,峡谷众多,多数村庄和居民房屋沿溪谷分布。由于一些小溪流源头短,落差大,洪水易暴涨暴落,山洪灾害防不胜防。为扎实做好山洪灾害防御的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山洪灾害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地方各级政府防汛指挥部门的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本乡(镇)山洪灾害防御特点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乡(镇)境内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所有村庄及企事业单位,其中**溪流域的**村和**溪**村为山洪灾害易发区,为本预案确定的重点防御区。本预案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山洪防御工作变化要求,每3-5年进行一次修编。

二、组织指挥体系

(一)组织机构

成立乡(镇)、村两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机构,在上级政府防汛指挥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山洪防御工作。

1、**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即防汛防旱指挥部)

指挥由乡(镇)长担任,缺位时由党委书记代替;副指挥由分管副乡(镇)长担任;乡(镇)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信息监测、转移安置、应急抢险、后勤保障等四个工作组。

2、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

由村党支部书记任指导员,村民主任任组长(缺位时由党支部书记代替);下设监测预警、转移安置、抢险救灾等三个工作队。

(二)职责分工

1、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主要职责:

(1)、制定和完善本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组织开展预案演练,负责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作中的责任落实、队伍组建、物资储备、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

(2)、掌握全镇山洪险情动态,收集各地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数据,及时上报和预警信息。

(3)、督促各村定期对水库、山塘、堤防等险工险段及山体开裂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监测。

(4)、险情、灾情发生前,及时组织危险区群众安全转移避险;出险出灾后,及时组织抢险救灾,落实灾民安置及做好恢复生产,社会稳定工作。

(5)、认真执行上级政府和防汛指挥机构的各项工作指令。

指挥:负责全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检查督促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各级职责的落实,有指挥调度、命令,签发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和全镇总动员等指挥权。

副指挥:随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动态,落实指挥的防御抢险等命令,指挥群众安全转移、避灾躲灾,并负责灾前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

信息监测组:负责收集与传递县防汛办、气象、国土等部门的各类信息,及时掌握本镇各村反馈的山体开裂、滑坡、溃坝、决堤等灾害迹象,负责本镇区域内暴雨洪水的预警、预报和险情、灾情动态分析,及时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安置组:按照指挥部的命令,负责组织危险区群众按预定的路线转移,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

应急抢险组:在工程出险等紧急情况下,快速、有序地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后勤保障组:负责为工程抢险、群众转移安置提供物资及安全保障等后勤服务工作。

2、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主要职责

(1)、制定和完善本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组织群众参加预案培训演练,落实本村山洪灾害防御避灾躲灾各项工作。

(2)、掌握本村山洪险情动态,收集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数据及时上报,并向村民预警。

(3)、组织巡查人员按规定对水库、山塘、堤防等险工险段和山体开裂滑坡等隐患点进行监测巡查。

(4)、动员和组织本村群众安全转移避险及参加抢险,落实安置灾民及做好恢复生产,稳定全村工作。

(5)、认真执行上级的命令,积极组织山洪防御工程与非工程的建设等工作。

指导员:做好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成员的联络协调,检查督促本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落实情况。

组长:负责全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随时掌握本村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动态,根据乡(镇)指挥部的防御抢险命令和本村山洪预警汛情的需要,组织指挥群众安全转移、避灾躲灾,并负责灾前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

监测预警队:负责本村地质灾害点、危房、危险区、山塘水库的巡查监测工作,及时反馈汛情信息,并按组长的命令预警、报警信号,必要时挨家挨户上门通知。

转移安置队:在收到转移命令后,负责转移本村危险区的人员到指定安全点,转移后做好群众财产的清点保护及后勤保障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在工程未出险以前,协同转移队进行群众转移;在工程出险等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抢险救灾。

乡(镇)、村山洪灾害防御组织机构及责任体系见图。

**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机构人员及联系方式

乡(镇)防汛防旱指挥部

指挥:副指挥:

成员:

信息监测组

负责人:

成员:

转移安置组

负责人:

成员:

应急抢险组

负责人:

成员:

后勤保障组

负责人:

成员:

**乡**村山洪灾害防御机构人员及联系方式

**村山洪防御工作组

组长:指导员:

成员:

监测预警队

队长:

队员:

职责:

负责本村降雨观测、山塘水库及堤防安全巡查并预警信号。

转移安置队

队长:

队员:

职责:

负责转移本村危险区内居民到指定安置点,人员转移后转入参加应急抢险。

抢险救灾队

队长:

队员:

职责:

工程未出险前参加本村危险区内居民转移,工程出险后负责水工程抢险。

三、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

(一)划分标准

根据有关规定,按照受山洪灾害危害程度的不同划分为危险区、警戒区、安全区。

1、危险区:指在10年一遇以下洪水时,易造成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严重破坏的易受灾的危险区域。

2、警戒区:指在10~20年一遇洪水下,会造成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破坏的区域。

3、安全区:指在20年一遇以上洪水才会有山洪威胁的区域。

(二)划分情况

根据洪水调查及防洪现状分析,并结合各村的地理位置,确定本镇的分区如下:

1、山洪灾害危险(重点防御)区:**村、**村。。。。

2、山洪灾害警戒区:**村、**村。。。

3、其余为安全区

(三)危险区基本情况

行政村全村危险区(易发区)警戒区

户数人口户数人口户数人口

合计

四、监测与预警

(一)监测系统

山洪监测系统由县、乡(镇)、村分级组网,自动遥测与人工测报相结合,主要监测内容有降雨情况,水库、河道水位,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信息。各村确定1-2人为本村山洪灾害巡查、监测及预警员。

为及时掌握各种信息,规定各行政村负责人、各村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员、各山塘水库安全巡查员为突发性暴雨、山洪报汛责任人。各报汛责任人要及时报告,即做到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第一人向村防御山洪工作组和镇防汛指挥部报告,必要时可直接向县防汛指挥部报告。考虑到短历时局部暴雨具有突发性和局部性,还需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山洪监测工作,做到一有情况,便能及时掌握。

(二)预警级别及标准

1、预警级别

根据暴雨山洪的特点和防御现状,确定三个级别预警指标,分别为三级预警、二级预警和一级预警。

2、预警标准

凡符合下列条款中1条或1条以上的,定为一般汛情,三级(橙色)预警:

(1)、预报或实测24小时降雨量达到70~100mm,或3小时降雨量达到50~65mm,或1小时降雨量达到30~45mm,降雨并可能持续;

(2)山塘水库水位在汛限水位以上,且预报未来24小时有大到暴雨。

(3)镇防汛防旱指挥所认为有必要橙色预警的。

凡符合下列条款中1条或1条以上的,定为较大汛情,二级(黄色)预警:

(1)、气象部门台风黄色预警(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或强热带风暴、台风影响,平均风力达到7级以上);

(2)、预报或实测24小时降雨量达到100~150mm,或3小时降雨量达到65~90mm,或1小时降雨量达到45~60mm,降雨并可能持续。

(3)山塘水库或堤防发生险情的;

(4)镇防汛防旱指挥部认为有必要黄色预警的。

凡符合下列条款中1条或1条以上的,定为重大汛情,一级(红色)预警:

(1)、气象部门台风红色预警(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达到10级以上);

(2)、预报或实测24小时降雨量超过150mm,或3小时降雨量超过90mm,或1小时降雨量超过60mm,降雨并可能持续。

(3)山塘水库或堤防发生重大险情的;

(4)局部区域已成灾,且灾情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或镇防汛防旱指挥部认为有必要进入紧急状态的。

山洪预警标准划分表

警报

等级短历时降雨(mm)警报

标志

1小时3小时24小时

三级

警报30~4550~6570~100橙色

二级

警报45~6065~90100~150黄色

一级

警报≥60≥90≥150红色

(三)预警程序及方式

1、预警程序

按照县防指镇防汛防旱指挥部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具体见图示。

2、山洪预警方式

乡(镇)防汛指挥部用电话直接通知到各村,各行政村到各户的预警信号为铜锣、高音喇叭、电话等方式。如有险情出现,由各村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员发出警报信号,警报信号设置为:

二级预警时:间断性地敲击铜锣或用高音喇叭人工播音,播音三次,每次三分钟,间隔5分钟,表示险情可能出现,动员全体村民提高警惕,危险区内人员做好撤离准备。

一级预警时:持续急促敲击铜锣或用高音喇叭连续发出警告,表示险情已出现。危险区人员必须立即按预定路线有秩序的转移到安全区域。

(四)预警信息处置

1、三级预警

(1)乡(镇)防汛办在收到县防汛办的预警通知后,信息监测组立即投入工作,并将信息通知到乡(镇)防指全体成员和相关村山洪防御工作组,乡(镇)防指副指挥上岗指挥,其他各应急组集结待命;

(2)村山洪防御工作组在收到县、乡(镇)的预警通知后,指导员、组长及各类责任人进岗,并将信息通知到危险区农户提醒注意安全防范,监测预警队加强对山塘、水库、堤防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

2、二级预警

(1)乡(镇)防汛办在收到县防汛办的预警通知后,信息监测组立即投入工作,并将信息通知到各村山洪防御工作组,乡(镇)防指全体成员进岗,驻村干部第一时间赶赴联系村,转移安置组、应急抢险组进驻重点防御村庄地段,做好人员转移等一切准备工作;

(2)村山洪防御工作组在收到县、乡(镇)的预警通知后,工作组全体成员和所有村干部立即进岗到位,通知危险区、警戒区内的人员进行转移或做好紧急转移的一切准备工作,巡查预警队对山塘、水库、堤防及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24小时昼夜巡查;

3、一级预警

(1)乡(镇)防汛办在收到县防汛办的预警通知后,将信息通知到各村、组、户,乡(镇)防指全体成员进岗到位,启动预案,实施全乡总动员,转移安置组、应急抢险组和有关乡镇干部立即赶往重点防御村庄地段,做好群众转移安置,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2)村山洪防御工作组在收到县、乡(镇)的预警通知后,各应急队和全体村干部挨家挨户到危险区、警戒区内的农户,做好人员的转移安置和抢险救灾工作,巡查预警员对对山塘、水库、堤防及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24小时昼夜巡查;

4、信息中断时

县、乡(镇)、村信息中断后,乡(镇)政府立即派人赶往相关村,并设法尽快与县防汛指挥部取得联系;各村山洪防御工作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启动预警程序,组织指挥躲灾、避灾、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山塘水库险情处置程序

1、险情种类

(1)二级险情:大坝出现塌坑;大坝出现小范围纵向裂缝;大坝渗漏浸散,暂不会对山塘水库大坝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

(2)一级险情:水库、山塘水位迅速上涨接近校核洪水位,洪水可能漫坝;大坝迎水坡或背水坡出现大面积滑坡;坝体形成漏水通道且水流浑浊,有可能危及大坝安全的;溢洪道山体滑坡、塌方,阻塞溢洪道。

2、险情的发现与报告

(1)巡查员按照《水库大坝巡视检查制度》要求,对山塘水库进行安全巡查,发现险情后,立即向村负责人报告;

(2)村负责人接到巡查员的报告后,立即到现场查看,确认险情后立即向乡(镇)防汛指挥部和县防汛办报告。

(3)乡(镇)负责人接到村负责人报告后,根据山塘水库下游人员情况及险情有可能对下游造成影响时,立即赶赴现场组织人员转移、疏散和抢险工作。同时,立即向县防汛指挥部和水利主管部门报告,请求派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制定应急抢险方案。

3、预警程序

(1)、当水库、山塘大坝发生重大险情,有可能溃决时,用电话或口头通知下游各村、分片负责人及相关单位责任人,各村及分片负责人逐级通知到每户村民,必要时采用爆竹、打锣、广播等进行预警。

险情为二级时,通知群众做好转移准备,当有关专家分析判断为重大险情并继续发展时,立即组织实施人员转移;险情为一级时,立即组织水库下游人员转移。

(20、解除警报

经过抢险,使大坝转危为安,不至于溃决时,由山塘水库大坝现场抢险指挥解除紧急状态。

五、转移与安置

(一)转移原则

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的原则。负责转移的责任人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可采取强制转移措施。转移安置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并在明白卡上标注。

山洪灾害范文篇2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防总、水利部召开的全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会议和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究部署水库保安和山洪防御工作,经厅党组研究决定召开这次会议。昨天下午大家一起参观考察了松阳县山洪灾害防御示范现场及水库保安加固工程,今天上午又听了松阳等五个县(市)介绍的经验和做法,刚才各组把讨论情况进行了汇总和发言。这次会议总结了水库保安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经验,研究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讨论了即将实施的有关规定和办法。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开得很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上午,佳学同志已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讲得很好,我都同意。回去后,请大家根据这次会议精神和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抓好落实。借此机会,我再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充分肯定成绩,认真分析问题,进一步明确目标

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始终把水利放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地位。全省各级水利部门紧紧围绕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按照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和“生态省”的要求,以水利“十五”规划为指导,在防汛抗旱、水利建设、水利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和任务。“十五”期间,全省水利总投资达到600多亿元。先后建成标准海塘近1400公里、钱塘江江堤1000余公里,70个县级以上城市的防洪体系基本建成,全面开展病险水库应急除险加固和千库保安建设,水库安全度和拦蓄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防汛抗旱非工程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省、市、县结合实际制订了一批防灾救灾预案,在防汛防旱工作特别是近几年的防台风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期间,我省经历了干旱和强台风,特别是在**年和**年连续遭受了多次强台风的正面袭击和影响,全省各级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协同作战,取得了抗台救灾的全面胜利,并铸就了伟大的抗台救灾精神。据初步统计,五年来全省各类水利工程直接减灾效益达800亿元。

总之,“十五”期间是浙江水利发展最快,最好的一个时期,也是水利改革力度最大,成效最显著的一个时期。“十五”时期的水利发展和改革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为全省水利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尤其是分析近年来在我省遭遇连续干旱和强台风的袭击中,部分地区暴露出来的水利基础设施标准不高、建设滞后、设施老化、管理不善、预警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如:

(一)部分地区防洪排涝工程标准还不高。水利工程特别是千里标准海塘和水库在去年和今年的防台风中发挥了巨大的防灾减灾效益,但也暴露出浙南、浙中等部分地区缺少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部分城镇设防标准偏低等问题。沿海一些易受洪涝影响的地区,上游缺乏必要的防洪控制性工程,下游又受潮水顶托影响,洪涝灾害严重。温黄平原易涝问题还未彻底解决,乐清、永嘉等县城由于防洪排涝能力不足,多次受淹。

(二)山洪与地质灾害预警预测体系尚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省山区面积大,中小河流众多,受台风暴雨影响,极易引发山洪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山洪与地质灾害易发区点多、面广,且大多地处偏远山区,交通和通讯不便;山洪灾害监测体系还不完善,到村到户的预警管理网络体系尚未全面建成。此外,由于人类不规范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山体不稳,人为增加了地质灾害隐患。

(三)水库总体安全度仍不高。据统计,我省3900余座水库中有80%以上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经三、四十年运行,工程安全隐患逐渐暴露。像昨天我们参观的梧桐源水库,坝体实在是太单薄了,运行多年,安全系数越来越小。尽管这几年我省加大了保安力度,消除了一些病险水库,但由于我省水库数量众多,尚有1/3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主要是坝体渗漏、坝身单薄、涵管老化、启闭设施老化失修、护坡损坏、白蚁危害等。特别是小型水库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管理力量薄弱、工程老化、管理粗放,安全隐患仍较多,每年都有水库出险,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此外,我们还看到在防御洪涝台灾害中,实施大规模的人员转移,尤其是实施人员强制转移还缺乏法律依据,部分相关行业防台减灾基础工作薄弱,群众的防台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急待提高。这些方面的工作,还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分析研究,进一步推进和完善。

水库安全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是我们整个防汛防台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两项工作十分重要,我们必须抓紧、抓实、抓好。这里我再明确和强调一下今后和“十一五”期间千库保安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目标:

一是千库保安建设目标。“十一五”期间要再完成千库保安工程1200座,建成标准化水库300座,使我省水库的安全度有大幅度提高。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水库安全管理体系,大幅提升我省水库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

二是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目标。国家防总和省确定的有关试点县要在**年汛前完成实施方案的编制,并完成预警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全省有山洪防御任务的市县均要在**年汛前完成方案编制,在主汛前完成50%的预警管理体系建设任务,在2007年汛前全部完成。到2010年前,进一步完善防御方案,并按山洪灾害防治等有关规划的要求,配套建设完成相关防洪避洪设施。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为实现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省委、省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项措施”的“八八战略”,对“十一五”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在“十一五”期间我省的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GDP总量将大幅提升,城市化率进一步加快,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加快。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利工作特别是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库保安与山洪灾害防御是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危,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大局。

我省地处东南沿海,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暴雨、洪水、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洪涝台旱灾害仍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据统计,建国以来全省洪涝面积在200万亩以上的有41年,平均1.3年一次;受旱面积在200万亩以上的32年,平均1.7年一次;有34次台风在浙江登陆,平均1.7年一次;共有140余座水库大坝垮坝。全省发生较严重溪河洪水灾害共有100多次,平均每年两次,发生泥石流200多处,发生较大滑坡近1000处。事实证明,水库垮坝和山洪灾害均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如1975年8月暴雨洪水造成河南省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失事,造成大面积水灾和人员伤亡,京广线铁路中断,损失巨大,我亲身经历了这场灾难,60多吨重的油灌车被洪水冲出去3km多,当时的场面惨不忍睹,触目惊心。1993年8月27日23点30分,青海省沟后水库失事,虽然库容仅330万m3,但最大溃坝流量也达3000m3/s,洪水冲入下游13km处约有3万人口的一个镇,造成500多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1.53亿元。我省宁海县洞口庙水库在1975年由于副坝施工质量差,坝坡太陡,白蚁危害,加之管理不善,造成滑坡缺口而垮坝,库内230万m3水量不到一个小时倾泻而出,冲塌房屋1943间,死亡186人,重伤31人,并造成交通中断,财产损失。**年第14号台风云娜登陆后,引起乐清市的龙西、仙溪、福溪3个乡镇9个村长时间、大范围强降雨,造成特大山洪暴发,并相继引发了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龙西乡上山村的一处特大泥石流,体积达20多万m3,造成重大人员伤亡,3个乡镇在这次泥石流中共死亡47人。

这些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教训深刻,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水库、江堤、海塘等水利工程的安全。确保工程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出了问题,功不抵过,一票否决。说实话,安全出了问题不是说负不负责任,而是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对不起人民,人死了,负这个责任也没用,生命财产不是我们负得起责任的。

总之,水库的安危和山洪灾害的防御与人民群众安危息息相关,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我们水利工作者责任重大,一定要把“安全”两字放在首位,把百姓的希望和领导的支持作为动力,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认真编制每一个预案、精心设计每一个项目、严格实施每一个工程、细心监测每一个数据,把我们的责任感体现在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扎实做好水库安全、山洪防御各项工作。

三、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治,切实做好水库保安与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水库保安与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涉及面很广,需要各级政府的统一指挥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当前要切实抓好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的水库保安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水库总体安全度。要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建立以非工程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下面我提几点要求: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

水库安全与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由于我省人口密集,哪怕是一座水库垮坝失事,哪怕是一次山洪灾害发生,都可能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我们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同时,我们要认清做好水库安全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并掌握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尊重自然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库加固和山洪灾害防御方案,确保安全。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全面落实责任制是确保水库安全和防御山洪的重要保证,凡是责任制落实好的地方,防灾抗灾就比较主动,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各地要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切实落实水库保安全责任制,强化责任人职责,各责任人要深入到水库现场,切实履行职责,熟悉水库工程情况、调度运用计划和应急预案,了解有关情况,及时解决水库安全存在的问题。水库出险时,责任人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向上级报告,组织分析险情、转移群众、采取应急抢险措施。省防指正在组织制定水库安全管理责任及责任追究办法,各地要积极参与办法的制定提出修改意见,正式颁布后要按办法严格履行职责,落实责任。责任制关键在追究,重点难点在责任追究,但效果也在追究。大家要对这个规定以市为单位提出书面修改意见。防御山洪灾害工作的关键也是责任制的落实,责任重点在领导,落实的关键在基层。要针对防御山洪灾害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分工责任制,把防御山洪灾害责任制层层落实到县到乡(镇),落实到村到户。

(三)切实做好水库保安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全面推进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是一项新的、难度较大的工作,要求高、任务重、时间紧。关键在于做到“五有、五确保”,五有是:有责任人、有预警员、有监测预警措施、有避洪预案、有自救互救的意识和本领。五确保是:确保生命安全、确保水库安全、确保责任到位、确保措施到位、确保信息畅通。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全社会要有灾害意识,要有自救互救本领。也许大家还记得,去年印度洋发生海啸,一位来自英国的10岁女孩蒂莉,发现海水冒泡,潮水突然退去,她从老师处学到的海啸知识中意识到海啸即刻就要发生,要求母亲撤离,并且使在场的100多名游客幸免于难。老百姓是防御自然灾害的行为主体,力量之本、智慧之源。如果老百姓没有防灾意识,光靠我们政府不解决问题,但是老百姓要靠我们去组织、去发动。我们水利工作者既要会做技术工作,也要会做群众工作,要做好灾害宣传,把灾害的后果告诉老百姓,告诉他们怎么避、怎么防。自然灾害是客观存在的,据专家预测,今后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可能会高起来,一方面我们要采取一些工程措施,另一方面我认为要充分重视非工程措施,提高整个民族的防灾减灾意识。

山洪灾害范文篇3

1.1溪河洪水

在广西.溪河洪水是山洪灾害最主要的灾种。是泥石流滑坡的诱因及动力。因其暴涨暴落、来势猛、流速快、冲击破坏力大,以致山洪过后大部分房屋、道路、桥操及农田被毁.是一种毁灭性灾害。1994年5~6月间,广西遭受建国以来的特大洪涝灾害.先后遭受4次特大暴雨洪水袭击.全区88个市县受灾,受灾市县占97.7%。其中重灾45个市县,受灾人口达275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2以上。受洪水围困的群众204.6万人,死亡549人,房屋倒塌71.7万间,受灾农作物面积122.75万h,其中30多万hm:绝收,直接经济损失达367.亿元在死亡的549人中,大部分死于山洪灾害。1996年汛期7~8月间,融水县境内普降暴雨,多处山洪暴发,泥石下泻,全县受灾面积269.62km,受灾耕地1374hm,受灾人口1.48万人.死亡95人,直接经济损失3.18亿元。据初步统计.1949~2003年间,全区共发生较严重的山丘区局部性洪灾约414次.平均每年发生7.5次,溪河洪水灾害已造成5065人死亡及917.47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1.2泥石流滑坡

据不完全统计,广西1957~2003年共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361起。其中滑坡299起(表1),占总数的82_8%;泥石流62起(表2),占总数的17.2%。区内规模最大的泥石流为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天堂村泥石流,体积250万m;其次为桂林市平乐县青龙乡大刚村泥石流,体积150万nl。区内规模最大的滑坡为桂林市资源县车田乡黄保村白石界滑坡,体积为225万m。其次为河池市南丹县芒场乡拉麻村滑坡,体积为75万。

据初步统计,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造成110人死亡150多人受伤,毁坏房屋1205间,毁坏农田350hm,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55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3亿元。

2广西山洪灾害多发原因分析

2.1特殊的气候和降雨

广西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秋常受热带气旋影响、该区WN高、Es低,有利于南部海洋水汽深入内陆:由于海陆分布差异,产生边界层加热带易触发中尺度天气系统(按产生暴雨气旋的活动范围分成不同的尺度,中尺度的水平宽度一般为100—300kin)产生,导致暴雨频繁出现。据统计分析,影响广西山洪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高空低槽、副热带高压、中低层切变线、低空急流、锋面、低涡、台风等。受地形影响,广西各地暴雨发生时间及强度均有所不同。柳江、桂江上游流域处在桂北雨量高值区,暴雨多发生在6~8月;红水河、右江流域暴雨集中在5~7月;郁江、南流江沿海区域受台风侵入影响,大暴雨多发生于7~月全区不同时段特征雨量见表3。

通过对581条集雨面积在50~200kin的小流域进行的山洪灾害临界雨量研究,得出广西发生山洪诱发泥石流、滑坡的临界雨量6h为50~130ram,24h为75~240ram(表4)。资源县两水河流域、三茶河流域,1984~2002年19a间发生溪河洪水诱发泥百流2次、滑坡6次.灾害发生24h降水量74~145mm。

2.2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与东南沿海丘陵山地过渡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四周被山脉高原环绕、中间为盆地。地形、地质条件不仅影响大气与降水,且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碎屑物质及产生滑坡的地质环境。

佳东北的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海洋山脉呈NE—SW走向,海拔均为1000~2000m,成为北方冷空气南下的屏障南下的冷宅气到达该区后减速停滞;而S—N走向的大苗山大瑶山山脉形成湘桂低谷及萧贺低谷,成为北方冷空气入侵广西的主要通道。因此,桂江、融江及贺江成为南下冷空气的必经之路。处于河谷两侧入口处的兴安、灵川、桂林、永福、融水、昭平等地,受地形抬升作用致使该地区多暴雨。大明山东北部为南下冷空气的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强烈而形成暴雨中心。桂西因与云贵高原相连,冷空气难以到达。因此,百色地区春季少雨;而7~9月则有利于东南亚季风沿右江河谷入侵,产生暴雨。十万大山的Es坡,在热带气旋入侵时抬升作用强烈,产生暴雨,是广西最大暴雨区。

桂北、桂东北及桂西等盆地的中山地区,山脉主峰高程1683~2081m,地形坡度大,碎屑岩、岩浆岩强烈风化,碎屑物质丰富.多发生大中型滑坡及泥石流灾害;分布在桂中平原东、西两侧及桂东南,桂西南等地的低山山地,山脉主峰高程700~1462m,由岩浆岩、碎屑岩等组成,地形高差相对较小,沟谷坡降较缓,经长期风化,形成的碎屑物质大量堆积在原地遇特大暴雨,易形成泥石流;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桂中、桂东南及桂西南地区,处于山地与平原之过渡带,坡度相对平缓主要发育小型滑坡及溪河洪水灾害。

2.3人类活动对山洪灾害的影响

3.3.1植被破坏导致固结土壤与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随着人口的增加,山丘区人多地少的矛盾日渐突出,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农村以草木为生活燃料的传统习惯以及部分地区对森林过量采伐,破坏了大量森林;大规模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滥采滥挖造成山体植被大面积破坏。据统计,广西山洪灾害防治区面积l728万km,其中水土流失区面积2.21万km,占防治区面积的l2.79%;岩溶石漠化面积1.4万km,占防治区总面积的8.1%。植被破坏加剧了洪灾的发生,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水库淤积,库容减少,下游河道淤积抬升,降低了调洪和排洪能力。

3.3.2缩窄河道,改河造地等侵占河道行为导致河道行洪能力减弱,加剧了山洪灾害,增加了险情,加大了灾害损失程度。

3.3.3部分小型水库、山塘水库年久失修、病情险情严重,蓄水调洪抗洪能力下降,加剧了山洪灾害发生的频率及损失的严重性。

4广西山洪灾害典型地区——融水县山洪灾害成因分析

4.1山洪灾害情况

融水是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土地面4664kni,耕地3.15万hm,人口46.5万人该县山洪灾害及土地面积4196.73km。,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o%,人口4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0.7%。该县1983~2003年问9个洪灾害典型年,山洪灾害造成l11人死亡,4.68亿元经济失。仅1996年山洪灾害就导致9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融水县山洪灾害最为严重的是汪洞乡廖洞河和安太培秀泥石流沟。

4.1.1廖洞河溪河洪水、泥石流灾害

廖洞河是贝江的一级支流。位于融水县西南部,控制域面积237.9km,主河道长32.3km,河床比降42.5%。。流域发育4处滑坡及3处泥石流。1996年洪水廖洞河水毁房屋问、死亡3人,毁坏林业面积2km,水利设施72处,直接经济损失581万元;2000年廖洞河发生了解放以来最大的一场水.汪洞乡产儒村水碾屯全部被淹,诱发泥石流毁坏该屯80的土地。

4.1.2培秀村泥石流灾害

培秀村小流域面积25km:,流域人口3526人。小流域每遇大暴雨、特大暴雨,均诱发泥石流灾害。历年已发生过2山坡型泥石流,8次沟谷型泥石流,泥石流的规模1.5~lO万m不等:如1983年6月小流域遭遇50a一遇大暴雨,山洪诱发l处山坡型和3处沟谷型泥石流,泥石流冲毁培秀村下寨屯的民房4问,死亡3人,冲毁农田约6.67hm;1996年7月17小流域遭遇100a一遇特大暴雨,山洪诱发l处山坡型和5沟谷型泥石流,冲毁培秀村上寨屯民房9问,死亡8人,冲毁农田约10hm。

培秀村河段现堆积有大量泥、砂、碎石、块石等泥石流堆积物,厚度1~2m,粒径一般5~30em,大者2~3m(照片1)。上寨至下寨电河段河边两岸原为一片农田,现成了泥石流堆积区:堆积区呈长条形,长度约1000m,宽度50~100m,厚度l2m:

4.2山洪灾害原因分析

暴雨是诱发泥石流的重要因素。融水县大苗山暴雨频繁,量级大,是广西主要暴雨中心之一。广西实测最大6h12h、24h、3d、7d雨量均出现在大苗山。其中7d最大降水量在中国大陆地区排第2位。1996年7月17日发生6处泥石流时的lh、6h、24h降雨量分别达到l10mm、423.5mm和625.3mm,远远超过临界雨量。强降雨冲刷坡面,将风化残积物集中到沟谷.形成含有大量固体物质的泥石流。

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大苗山包括九万大山和元宝山两大山脉。区内山岭交叠,切割强烈,谷深坡陡,溪河纵横,山地坡度均在3O。以上,相对高差为数百米至数千米,主沟沟底坡度大。分布在山区34条集水面积在25~50km河流中,坡降在15%。以上的有l8条,占总数的53%。大苗山主要由雪峰期花岗岩组成,低山有砂岩和不纯灰岩。花岗岩厚达10~30m的风化层及硅质岩、灰岩残坡积层岩屑,是泥石流发生的固体物质基础。山高坡陡水急,有利于水流和泥、砂、石的汇集。贝江勾滩水文站1996年6月17日洪水资料显示,该次洪水从雨峰到洪峰出现仅6~7h;1969年6月5日一场洪水,从雨峰到洪峰出现也仅有6小时零6分,水位涨幅l1.9m,其中lmin最大涨幅1.17m,30min为6.1lm,lh涨幅为9.48m。由此可知,大苗山区水流急速是诱发该区泥石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5结语

山洪灾害是一个最近几年才提出来的新概念。其包含的滑坡及泥石流也属山地灾害与地质灾害的研究对象只是山洪灾害更强调水文气象条件对诱发灾害的控制作用。本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山洪灾害现状进行初步总结,对灾害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最后对该区山洪灾害最频繁地区——融水大苗山泥石流灾害进行了典型分析。

参考文献:

[1]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任务书[R].2003

[2]广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广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R].2004.31.

山洪灾害范文篇4

关键词:山洪灾害;规划;原则;对策

一、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原则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研究和制定全国山洪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对策措施.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我国山丘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原则。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山洪灾害的重要致灾因素之一,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也给人类自身安全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加强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制止对河流行洪场所的侵占,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改变耕作方式等措施,改善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②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规划要求着重开展责任制组织体系、监测预警、预案等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及时预警,提前组织危险地区群众转移;通过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重点保护对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③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各山洪灾害区的特点,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做出全面的规划,并与改善生态与环境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

④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实现近期和远期规划防治目标。

⑤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点多面广,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防治措施应因地制宜。既要重视应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也要充分考虑我国山丘区的现实状况,尽量采用经济、实用的设施、设备和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二、山洪灾害防治主要对策措施

山洪灾害来势猛、成灾快、历时短、范围小而散,但易造成人员伤亡。对山洪灾害威胁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主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山洪灾害防治要立足于采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御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

在研究山洪灾害分布、成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划分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措施。规划的主要对策措施有以下方面:

1.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落实责任制并编制预案、实施搬迁避让、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防灾管理等。

(1)加强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

山洪灾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决定了防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和承担防灾工作。规划要求在全社会加强山洪灾害风险宣传培训,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使山洪灾害防治成为山丘区各级政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2)开展山洪灾害普查

规划要求大力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工作。研究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确定了灾害发生临界雨量的制定方法,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来源。根据临界雨量,通过分析,规划将降雨诱发的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分为三级: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中国降雨诱发山洪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北部、秦巴山地、湖南南部和西部、湖北西部、淮河上游山区、南岭山地、太行山、燕山、辽东半岛、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以及新疆的昆仑山、天山等地。但是,由于规划工作的局限性,大量的隐患点还没有被发现,同时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还可能造成一些新的隐患或灾害点出现。因此,需要不断加大普查力度,扩大普查范围,为防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建设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实时的降雨和洪水过程、监视山洪灾害发生征兆.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预警信息,这是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有效措施。监测系统包括气象、水文、滑坡、泥石流等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系统。规划新建自动气象站3886个,多普勒雷达站44个;新建自动雨量站8735个,水文站466个.人工简易观测站l2.5万个;布设泥石流专业监测站(点)1926个,滑坡专业监测站(点)2676个,泥石流、滑坡群测群防村组11880个。规划建设连接30955个监测站(点)的通信网络、1836个县级信息共享平台及警报传输通信设备、21193套乡镇警报传输通信设备.建设县级以上专业部门问网络互联,配置l2.5万套无线广播警报器以及锣、鼓、号等人工预警设备。开发气象、水文预报模型等。

(4)落实责任制并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建立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编制切实可行的预案,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的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在有山洪发生征兆和初发时就能做到快速、准确地通知可能受灾群众,并按照预案确定的路线和方法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规划明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特点.进行山洪灾害普查,划分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明确山洪灾害威胁范围与影响程度:建立山洪灾害防御领导、指挥及组织机构;确定避灾预警程序和临时转移人口的路线和地点;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制定救灾方案及救灾补偿措施等。

(5)实施搬迁避让

对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势低洼而治理困难地方的居民规划拟采取永久搬迁的措施。要创造条件,政策引导,鼓励居住分散的居民结合移民建镇永久迁移。对移民新址、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须进行山洪灾害危害性评估.保障移民迁入安全地区,避免二次搬迁或造成新的山洪灾害。对难以治理的滑坡、难于防护的村镇,要求调整山洪易发区土地利用结构、村镇布局。在城镇及村镇建设、居民建房时应尽量避开灾害易发点。

(6)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与山洪灾害防治相配套的政策法规,是规范山丘区人类活动。保证山洪灾害防治措施顺利实施.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促进山丘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规划要求制定风险区控制政策法规,有效控制风险区人口增长、村镇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制定风险区管理政策法规,规范风险区日常防灾管理、山洪灾害地区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维护风险区防灾减灾设施功能,规范人类活动,有效减轻山洪灾害。

(7)加强防灾管理

山丘区资源无序开发、居民点选址不当、城镇不合理建设等人类活动往往加剧或导致山洪灾害的发生。规划要求加强防灾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社会生活、生产行为进行管理.以适应或规避山洪灾害风险。加强山洪易发区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管理,对山洪易发区范围内的城镇、交通、厂矿及居民点等建设项目需进行防灾评估;加强河道、防灾设施的管理.以维护河道泄流能力,确保防灾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2.工程措施

对受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严重威胁的城镇、大型工矿企业或重要基础设施,通过经济技术比较,规划适当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保障重要防护对象的安全。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等。

1)山洪沟治理

对严重威胁村镇、县城、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大面积农田的山洪沟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山洪沟治理措施主要有护岸及堤防工程、沟道疏浚工程、排洪渠等。规划采取工程措施治理的山洪沟约18000条.需加固、新建护岸及堤防工程长度94710km.加固改造和新建排洪渠工程89650km,疏浚沟道8920km。

(2)泥石流沟治理

对保护对象重要、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泥石流沟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排导工程、拦挡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蓄水工程等。规划治理的泥石流沟共2462条.需修建拦挡工程13457座、排导工程8546km、停淤工程1480座。

(3)滑坡治理

根据滑坡危险性分类.对威胁到集镇、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不稳定滑坡。考虑治理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滑坡治理的措施主要要有:排水、削坡、减重反压、抗滑挡墙、抗滑桩、锚固、抗滑键等。规划治理的滑坡1391个.需修建截排水沟398400m.挡土墙904.5万m.抗滑桩679.1万m,锚索34.7万m,削坡减载8350万m3.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对一旦溃坝将造成山洪灾害防治区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病险水库.在现有工程基础上,通过采取综合加固措施.消除病险.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使用。恢复和完善水库应有的防洪减灾功能.消除防洪隐患。本次规划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均为小型水库.共16521座,其中小(1)型水库2999座,小(2)型水库13522座。

山洪灾害范文篇5

关键词:山洪灾害;规划;原则;对策

一、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原则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研究和制定全国山洪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对策措施,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我国山丘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原则。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山洪灾害的重要致灾因素之一,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也给人类自身安全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加强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制止对河流行洪场所的侵占,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改变耕作方式等措施,改善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②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规划要求着重开展责任制组织体系、监测预警、预案等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及时预警,提前组织危险地区群众转移;通过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重点保护对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③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各山洪灾害区的特点,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做出全面的规划,并与改善生态与环境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

④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实现近期和远期规划防治目标。

⑤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点多面广,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防治措施应因地制宜。既要重视应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也要充分考虑我国山丘区的现实状况,尽量采用经济、实用的设施、设备和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二、山洪灾害防治主要对策措施

山洪灾害来势猛、成灾快、历时短、范围小而散,但易造成人员伤亡。对山洪灾害威胁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主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山洪灾害防治要立足于采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御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

在研究山洪灾害分布、成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划分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措施。规划的主要对策措施有以下方面:

1,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落实责任制并编制预案、实施搬迁避让、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防灾管理等。

(1)加强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

山洪灾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决定了防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和承担防灾工作。规划要求在全社会加强山洪灾害风险宣传培训,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使山洪灾害防治成为山丘区各级政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2)开展山洪灾害普查

规划要求大力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工作。研究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确定了灾害发生临界雨量的制定方法,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来源。根据临界雨量,通过分析,规划将降雨诱发的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分为三级: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中国降雨诱发山洪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北部、秦巴山地、湖南南部和西部、湖北西部、淮河上游山区、南岭山地、太行山、燕山、辽东半岛、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以及新疆的昆仑山、天山等地。但是,由于规划工作的局限性,大量的隐患点还没有被发现,同时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还可能造成一些新的隐患或灾害点出现。因此,需要不断加大普查力度,扩大普查范围,为防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建设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实时的降雨和洪水过程、监视山洪灾害发生征兆,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预警信息,这是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有效措施。监测系统包括气象、水文、滑坡、泥石流等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系统。规划新建自动气象站3886个,多普勒雷达站44个;新建自动雨量站8735个,水文站466个,人工简易观测站l2,5万个;布设泥石流专业监测站(点)1926个,滑坡专业监测站(点)2676个,泥石流、滑坡群测群防村组11880个。规划建设连接30955个监测站(点)的通信网络、1836个县级信息共享平台及警报传输通信设备、21193套乡镇警报传输通信设备,建设县级以上专业部门问网络互联,配置l2,5万套无线广播警报器以及锣、鼓、号等人工预警设备。开发气象、水文预报模型等。

(4)落实责任制并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建立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编制切实可行的预案,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的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在有山洪发生征兆和初发时就能做到快速、准确地通知可能受灾群众,并按照预案确定的路线和方法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规划明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特点,进行山洪灾害普查,划分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明确山洪灾害威胁范围与影响程度:建立山洪灾害防御领导、指挥及组织机构;确定避灾预警程序和临时转移人口的路线和地点;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制定救灾方案及救灾补偿措施等。HTtP//:

(5)实施搬迁避让

对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势低洼而治理困难地方的居民规划拟采取永久搬迁的措施。要创造条件,政策引导,鼓励居住分散的居民结合移民建镇永久迁移。对移民新址、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须进行山洪灾害危害性评估,保障移民迁入安全地区,避免二次搬迁或造成新的山洪灾害。对难以治理的滑坡、难于防护的村镇,要求调整山洪易发区土地利用结构、村镇布局。在城镇及村镇建设、居民建房时应尽量避开灾害易发点。

(6)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与山洪灾害防治相配套的政策法规,是规范山丘区人类活动。保证山洪灾害防治措施顺利实施,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促进山丘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规划要求制定风险区控制政策法规,有效控制风险区人口增长、村镇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制定风险区管理政策法规,规范风险区日常防灾管理、山洪灾害地区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维护风险区防灾减灾设施功能,规范人类活动,有效减轻山洪灾害。

(7)加强防灾管理

山丘区资源无序开发、居民点选址不当、城镇不合理建设等人类活动往往加剧或导致山洪灾害的发生。规划要求加强防灾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社会生活、生产行为进行管理,以适应或规避山洪灾害风险。加强山洪易发区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管理,对山洪易发区范围内的城镇、交通、厂矿及居民点等建设项目需进行防灾评估;加强河道、防灾设施的管理,以维护河道泄流能力,确保防灾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2,工程措施

对受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严重威胁的城镇、大型工矿企业或重要基础设施,通过经济技术比较,规划适当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保障重要防护对象的安全。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等。

1)山洪沟治理

对严重威胁村镇、县城、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大面积农田的山洪沟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山洪沟治理措施主要有护岸及堤防工程、沟道疏浚工程、排洪渠等。规划采取工程措施治理的山洪沟约18000条,需加固、新建护岸及堤防工程长度94710km,加固改造和新建排洪渠工程89650km,疏浚沟道8920km。

(2)泥石流沟治理

对保护对象重要、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泥石流沟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排导工程、拦挡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蓄水工程等。规划治理的泥石流沟共2462条,需修建拦挡工程13457座、排导工程8546km、停淤工程1480座。

(3)滑坡治理

根据滑坡危险性分类,对威胁到集镇、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不稳定滑坡。考虑治理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滑坡治理的措施主要要有:排水、削坡、减重反压、抗滑挡墙、抗滑桩、锚固、抗滑键等。规划治理的滑坡1391个,需修建截排水沟398400m,挡土墙904,5万m,抗滑桩679,1万m,锚索34,7万m,削坡减载8350万m3.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对一旦溃坝将造成山洪灾害防治区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病险水库,在现有工程基础上,通过采取综合加固措施,消除病险,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使用。恢复和完善水库应有的防洪减灾功能,消除防洪隐患。本次规划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均为小型水库,共16521座,其中小(1)型水库2999座,小(2)型水库13522座。

山洪灾害范文篇6

**年10月27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批复》,要求各地要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内容纳入地方“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计划,逐级落实防治目标和任务。《批复》中明确了气象部门负责有关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及相关防灾减灾预案等项目实施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为切实做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履行气象部门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中的职责,现将《批复》转发给你们,请各市气象局、省局有关直属单位按照下列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一、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浙江省山丘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0%以上,因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问题十分突出。近几年,小流域山洪灾害包括泥石流、滑坡等造成的人员伤亡,已占全省整个洪水、台风灾害伤亡人数的80%以上。全省各级气象部门要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将防御山洪灾害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筑好防御山洪灾害的第一道防线。要积极加强与国土、建设、水利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履行部门职责,了解服务需求,提供防治建议,充分发挥气象部门在山洪灾害防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二、合理布局,加强监测。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尤其要重点加强对山洪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因地制宜,科学论证,根据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的需要,合理布局气象灾害地面监测网。同时,加强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气象卫星以及闪电定位网对暴雨、山洪等气象及相关灾害的监测,加强通信保障,确保监测信息传输及时无误。

三、努力加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加强暴雨、山洪等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技术研究,开展暴雨、山洪的中、短期预报技术研究,通过研究我省各地山洪发生发展的条件和规律、山洪灾害的气象诱发因素等,建立起综合的山洪地质气象灾害预报模型。同时要大力完善气象灾害信息产品制作系统和气象灾害信息产品系统,着力扩大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加强与有关部门以及网络、通信等运行企业的合作,综合运用气象警报器、广播、电视、报刊、电话、手机短信、传真、互联网、文字材料等多种形式,传送气象预警信息,当前要重点发挥手机短信、电话、计算机网络作用,进一步完善紧急异常气象短信平台,充实完善农网的信息服务功能,强化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灾害预警信息工作。

四、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各级气象部门要不断完善关于山洪灾害的预案体系,明确部门职责,梳理应急流程,充分发挥预案体系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各地山洪灾害应急预案中的要求,加强实战演练,确保气象部门在山洪灾害防御过程中反应迅速、处置有效。

五、各单位在山洪灾害防治中所取得的经验或提出建议,请及时反馈。

附件:国务院关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批复

附件:

国务院关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批复国函〔**〕1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水利部、环保总局、气象局:

水利部、国土资源部、气象局、建设部和环保总局《关于批复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请示》(水汛〔**〕313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你们认真组织实施。力争到2010年,在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初步建立以监测、通信、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为主并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减少群死群伤事件和财产损失。到2020年,在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全面建成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在山洪灾害一般防治区初步建立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防灾减灾体系,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山洪灾害防治能力与山丘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二、《规划》的实施,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合理安排。要注重整合利用各部门现有资源和设施,构建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发挥已有资源的效益。

要以近期规划项目为重点,以人员能及时转移、减少伤亡为目标,抓紧在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进行试点,实施雨量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预案编制等见效快的非工程措施和必要的工程措施。要加强宣传和管理,加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构建群测群防体系。要结合易地扶贫,引导和帮助危险区居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做好搬迁避让。

三、省级人民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各地要将《规划》内容纳入地方“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计划,逐级落实防治目标和任务。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要加大对山洪灾害防治的投入,按照以地方自筹为主、中央投资为辅的原则,多渠道、多元化筹措资金。对《规划》中涉及的建设项目,要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投资,并按基本建设程序报批后实施。

山洪灾害范文篇7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因降雨引发的溪河洪水及由此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其具有以下特点:①突发性强,预报预测预防难度大;②来势猛.成灾快,破坏性强,对工矿,交通、居民的危害大,易造成人员伤亡;③季节性强,暴发频率高;①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S灾后恢复困难。据1950~1990年资料分析,我国洪涝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主要发生在山丘区,洪涝灾害死亡人数中,山丘区占67.4%。广西已成为全国7个山洪灾害多发区之一。

2广西山洪灾害现状

2.1溪河洪水

在广西.溪河洪水是山洪灾害最主要的灾种。

是泥石流滑坡的诱因及动力。因其暴涨暴落、来势猛、流速快、冲击破坏力大,以致山洪过后大部分房屋、道路、桥操及农田被毁.是一种毁灭性灾害。1994年5~6月间,广西遭受建国以来的特大洪涝灾害.先后遭受4次特大暴雨洪水袭击.全区88个市县受灾,受灾市县占97.7%。其中重灾45个市县,受灾人口达275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2以上。受洪水围困的群众204.6万人,死亡549人,房屋倒塌71.7万间,受灾农作物面积122.75万h,其中30多万hm:绝收,直接经济损失达367.亿元在死亡的549人中,大部分死于山洪灾害。1996年汛期7~8月间,融水县境内普降暴雨,多处山洪暴发,泥石下泻,全县受灾面积269.62km,受灾耕地1374hm,受灾人口1.48万人.死亡95人,直接经济损失3.18亿元。据初步统计.1949~2003年间,全区共发生较严重的山丘区局部性洪灾约414次.平均每年发生7.5次,溪河洪水灾害已造成5065人死亡及917.47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2.2泥石流滑坡

据不完全统计,广西1957~2003年共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361起。其中滑坡299起(表1),占总数的82_8%;泥石流62起(表2),占总数的17.2%。区内规模最大的泥石流为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天堂村泥石流,体积250万m;其次为桂林市平乐县青龙乡大刚村泥石流,体积150万nl。区内规模最大的滑坡为桂林市资源县车田乡黄保村白石界滑坡,体积为225万m。其次为河池市南丹县芒场乡拉麻村滑坡,体积为75万。

据初步统计,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造成110人死亡150多人受伤,毁坏房屋1205间,毁坏农田350hm,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55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3亿元。

3广西山洪灾害多发原因分析

3.1特殊的气候和降雨

广西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秋常受热带气旋影响、该区WN高、Es低,有利于南部海洋水汽深入内陆:由于海陆分布差异,产生边界层加热带易触发中尺度天气系统(按产生暴雨气旋的活动范围分成不同的尺度,中尺度的水平宽度一般为100—300kin)产生,导致暴雨频繁出现。据统计分析,影响广西山洪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高空低槽、副热带高压、中低层切变线、低空急流、锋面、低涡、台风等。受地形影响,广西各地暴雨发生时间及强度均有所不同。柳江、桂江上游流域处在桂北雨量高值区,暴雨多发生在6~8月;红水河、右江流域暴雨集中在5~7月;郁江、南流江沿海区域受台风侵入影响,大暴雨多发生于7~月全区不同时段特征雨量见表3。

通过对581条集雨面积在50~200kin的小流域进行的山洪灾害临界雨量研究,得出广西发生山洪诱发泥石流、滑坡的临界雨量6h为50~130ram,24h为75~240ram(表4)。资源县两水河流域、三茶河流域,1984~2002年19a间发生溪河洪水诱发泥百流2次、滑坡6次.灾害发生24h降水量74~145mm。

3.2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与东南沿海丘陵山地过渡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四周被山脉高原环绕、中间为盆地。地形、地质条件不仅影响大气与降水,且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碎屑物质及产生滑坡的地质环境。

佳东北的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海洋山脉呈NE—SW走向,海拔均为1000~2000m,成为北方冷空气南下的屏障南下的冷宅气到达该区后减速停滞;而S—N走向的大苗山大瑶山山脉形成湘桂低谷及萧贺低谷,成为北方冷空气入侵广西的主要通道。因此,桂江、融江及贺江成为南下冷空气的必经之路。处于河谷两侧入口处的兴安、灵川、桂林、永福、融水、昭平等地,受地形抬升作用致使该地区多暴雨。大明山东北部为南下冷空气的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强烈而形成暴雨中心。桂西因与云贵高原相连,冷空气难以到达。因此,百色地区春季少雨;而7~9月则有利于东南亚季风沿右江河谷入侵,产生暴雨。十万大山的Es坡,在热带气旋入侵时抬升作用强烈,产生暴雨,是广西最大暴雨区。

桂北、桂东北及桂西等盆地的中山地区,山脉主峰高程1683~2081m,地形坡度大,碎屑岩、岩浆岩强烈风化,碎屑物质丰富.多发生大中型滑坡及泥石流灾害;分布在桂中平原东、西两侧及桂东南,桂西南等地的低山山地,山脉主峰高程700~1462m,由岩浆岩、碎屑岩等组成,地形高差相对较小,沟谷坡降较缓,经长期风化,形成的碎屑物质大量堆积在原地遇特大暴雨,易形成泥石流;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桂中、桂东南及桂西南地区,处于山地与平原之过渡带,坡度相对平缓主要发育小型滑坡及溪河洪水灾害。

3.3人类活动对山洪灾害的影响

3.3.1植被破坏导致固结土壤与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随着人口的增加,山丘区人多地少的矛盾日渐突出,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农村以草木为生活燃料的传统习惯以及部分地区对森林过量采伐,破坏了大量森林;大规模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滥采滥挖造成山体植被大面积破坏。据统计,广西山洪灾害防治区面积l728万km,其中水土流失区面积2.21万km,占防治区面积的l2.79%;岩溶石漠化面积1.4万km,占防治区总面积的8.1%。植被破坏加剧了洪灾的发生,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水库淤积,库容减少,下游河道淤积抬升,降低了调洪和排洪能力。

3.3.2缩窄河道,改河造地等侵占河道行为导致河道行洪能力减弱,加剧了山洪灾害,增加了险情,加大了灾害损失程度。

3.3.3部分小型水库、山塘水库年久失修、病情险情严重,蓄水调洪抗洪能力下降,加剧了山洪灾害发生的频率及损失的严重性。

4广西山洪灾害典型地区——融水县山洪灾害成因分析

4.1山洪灾害情况

融水是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土地面4664kni,耕地3.15万hm,人口46.5万人该县山洪灾害及土地面积4196.73km。,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o%,人口4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0.7%。该县1983~2003年问9个洪灾害典型年,山洪灾害造成l11人死亡,4.68亿元经济失。仅1996年山洪灾害就导致9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融水县山洪灾害最为严重的是汪洞乡廖洞河和安太培秀泥石流沟。

4.1.1廖洞河溪河洪水、泥石流灾害

廖洞河是贝江的一级支流。位于融水县西南部,控制域面积237.9km,主河道长32.3km,河床比降42.5%。。流域发育4处滑坡及3处泥石流。1996年洪水廖洞河水毁房屋问、死亡3人,毁坏林业面积2km,水利设施72处,直接经济损失581万元;2000年廖洞河发生了解放以来最大的一场水.汪洞乡产儒村水碾屯全部被淹,诱发泥石流毁坏该屯80的土地。

4.1.2培秀村泥石流灾害

培秀村小流域面积25km:,流域人口3526人。小流域每遇大暴雨、特大暴雨,均诱发泥石流灾害。历年已发生过2山坡型泥石流,8次沟谷型泥石流,泥石流的规模1.5~lO万m不等:如1983年6月小流域遭遇50a一遇大暴雨,山洪诱发l处山坡型和3处沟谷型泥石流,泥石流冲毁培秀村下寨屯的民房4问,死亡3人,冲毁农田约6.67hm;1996年7月17小流域遭遇100a一遇特大暴雨,山洪诱发l处山坡型和5沟谷型泥石流,冲毁培秀村上寨屯民房9问,死亡8人,冲毁农田约10hm。

培秀村河段现堆积有大量泥、砂、碎石、块石等泥石流堆积物,厚度1~2m,粒径一般5~30em,大者2~3m(照片1)。上寨至下寨电河段河边两岸原为一片农田,现成了泥石流堆积区:堆积区呈长条形,长度约1000m,宽度50~100m,厚度l2m:

4.2山洪灾害原因分析

暴雨是诱发泥石流的重要因素。融水县大苗山暴雨频繁,量级大,是广西主要暴雨中心之一。广西实测最大6h12h、24h、3d、7d雨量均出现在大苗山。其中7d最大降水量在中国大陆地区排第2位。1996年7月17日发生6处泥石流时的lh、6h、24h降雨量分别达到l10mm、423.5mm和625.3mm,远远超过临界雨量。强降雨冲刷坡面,将风化残积物集中到沟谷.形成含有大量固体物质的泥石流。

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大苗山包括九万大山和元宝山两大山脉。区内山岭交叠,切割强烈,谷深坡陡,溪河纵横,山地坡度均在3O。以上,相对高差为数百米至数千米,主沟沟底坡度大。分布在山区34条集水面积在25~50km河流中,坡降在15%。以上的有l8条,占总数的53%。大苗山主要由雪峰期花岗岩组成,低山有砂岩和不纯灰岩。花岗岩厚达10~30m的风化层及硅质岩、灰岩残坡积层岩屑,是泥石流发生的固体物质基础。山高坡陡水急,有利于水流和泥、砂、石的汇集。贝江勾滩水文站1996年6月17日洪水资料显示,该次洪水从雨峰到洪峰出现仅6~7h;1969年6月5日一场洪水,从雨峰到洪峰出现也仅有6小时零6分,水位涨幅l1.9m,其中lmin最大涨幅1.17m,30min为6.1lm,lh涨幅为9.48m。由此可知,大苗山区水流急速是诱发该区泥石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5结语

山洪灾害是一个最近几年才提出来的新概念。其包含的滑坡及泥石流也属山地灾害与地质灾害的研究对象只是山洪灾害更强调水文气象条件对诱发灾害的控制作用。本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山洪灾害现状进行初步总结,对灾害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最后对该区山洪灾害最频繁地区——融水大苗山泥石流灾害进行了典型分析。

参考文献:

[1]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任务书[R].2003.

山洪灾害范文篇8

我市位于湘中偏西南,资水上游,东与衡阳为邻,南与永州和广西桂林接壤,西与怀化交界,北与娄底毗连,市辖八县一市三区,总人口730万,其中农业人口611万,土地总面积208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90万亩,为典型的农业大市。

全市为江南丘陵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西部雪峰山脉系云贵高原的东域,东、中部为衡邵丘陵盆地的西域。市境北、西、南面高山环绕,中、东部丘陵起伏,平原镶嵌其中,呈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的盆地地貌,地势比降为10.25%。资江干流两源逶迤,支流纵横,自西南向东北呈“Y”字型流贯全境,流域面积遍及市辖8县1市3区。

我市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的地区,据资料统计,近300年间,共发生水灾73次,平均4.1年一次,而在建国后的52年间,洪灾年份就有17年。由于山丘区洪灾暴发迅猛,历时虽短,但常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毁灭性打击。1979年的“6.27”洪灾,淹死87人,伤550人,其中洞口县死亡56人,伤466人;1988年洪灾死亡41人;1996年的特大洪灾具有全局性、毁灭性的特点,资水干流邵阳市区洪峰水位达222.21米,超出警戒水位8.21米,全市8县1市3区全部遭灾,196个乡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其中重灾有71个乡镇,占总数的36.2%。704万人中,有516.05万人遭灾,占总数的73.3%,有68.83万人被洪水围困,42.23万人紧急转移,82人在洪水中丧生。倒塌房屋13.77万间251.3万平方米,228.71万亩农作物成灾,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8.73亿元。洪水所过之处,留下的是一片废墟,老百姓形象地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下回到解放前”。今年由于“5.26”和“6.21”的集中暴雨,我市又有绥宁、新宁、邵东、武冈四县、市受灾,受灾乡镇63个,受灾人口77.5万人,全市直接经济损失1.9986亿元。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32.88千公顷,成灾面积10.18千公顷,绝收0.51千公顷,粮食减产1.74万吨。暴雨洪灾也给我市水利设施带来了很大的破坏,损坏水库6座,损坏堤防1450处89公里,冲毁塘坝199座,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3850万元。

二、成因分析

分析我市山洪灾害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暴雨强度大。暴雨强度大是诱发山洪的主要原因。我市流域内有三个暴雨中心:一是洞口以上流域,二是隆回的六都寨附近,三是广西资源。由于流域内三个暴雨中心的存在,再加上特殊的地形条件,坡降大,导致汇流时间极短,洪水始料未及,突发性极大,并且来势凶猛,峰高量大。局部暴雨局部洪灾,全局性暴雨大范围洪灾。当为全流域性暴雨时,暴雨中心的不规则移动常造成洪水的复杂组合,在影响市区防洪的大洪水中,赧水的来水比重很大,约占70%,夫夷水约30%,邵水的汇入往往也会改变市区的防洪形势。以1996年山洪为证,7月10日14时至20时的6个钟头内,高沙、黄桥、洞口3站分别降雨124毫米、105毫米、70毫米,其中3个钟头内分别降雨80毫米、70毫米和50毫米,16日8时至17日8时,全市暴雨发展到了顶峰,超过100毫米的大暴雨有党坪、武阳、山门、洞口、小沙江等5站,最多的党坪站达146毫米,最大的时降雨量为78毫米。邵东县上沙江水库(中型)库区18日凌晨3时40分至4时50分,70分钟降雨90.4毫米。不仅我市境内普降暴雨,客水流域的暴雨强度也很惊人,广西资源县从15日20时至18日凌晨2时降雨量达400毫米,加剧了我市夫夷水的陡涨。在强暴雨的袭击下,我市大小河流水位猛涨,号称我市大江大河的平溪江、赧水、夫夷水、邵水、资水均出现了超历史的最高水位。

2.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加剧了山洪灾害的形成。我市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往日的森林覆盖率一直较高,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历经“大办钢铁”、“大兴公共食堂”、“农业学大寨”、“”等几多带“大”字的群众运动,过度开垦,乱砍滥伐,许多郁郁葱葱的绿色山头变成了“癞子头”、“和尚头”,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均比1957年减少了2成左右,少数地方减少了六、七成。同时,全市有100多万亩山林被垦为耕地,使“绿色水库”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面积比1957年增加了43%。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有害于调节小气候,大大降低涵蓄水源的能力,引发山洪灾害,而且造成大量泥沙俱下,形成泥石流,涌入江河和水利工程,淤积水域,削弱了防洪能力。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200平方公里,水蚀模数达到4000吨/平方公里年,照此计算,每年有1000多万吨泥砂注入江河、沟渠、圹库。普遍反映,河床一般比五十年代中期抬高了1米多,隆回县辰河、新邵县石马江、新宁县新寨河、绥宁县三双河等,甚至成了高于两岸农田的“悬河”。

3.工程标准低,蓄洪能力差。建国以来,我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卓有成效的水利建设,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但由于水利投入不足,土法上马,建设标准不高,尤其是水库长年运行以后,老化严重,带病运行,据今年汛期统计,我市1246座水库中带病运行的尚有328座,占26.3%,这些水库每到汛期,令人提心吊胆,只能控制水位运行,难以发挥拦洪错峰的作用。另外,在资水上游除赧水水系上建有一座六都寨大型水库外,其它均无骨干水利工程,夫夷水系连中型水库都很少,拦蓄洪水的能力更弱。

4.河道设障多,洪水渲泄不畅。部分群众水患意识不强,缺乏全局观念,违章违法作业。在河道中采砂淘金,乱堆废弃物,阻塞河道;向河道中倾倒废渣、垃圾;在河滩上建仓库、码头、房屋等,随意侵占行洪断面,致使河床不断抬高,河面日趋变窄,严重地阻碍了洪水的正常渲泄。如资江市区河段的坡降从1956年的0.039%降到了1996年的0.027%,又如大圳水库下游的新寨河,已从建库前637立方米/秒的安全泄量降低到120立方米/秒,超过这个限度就会房倒田淹。

5.人为因素造成局部山体滑坡,导致山地灾害。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山体上开采矿石、修路建房,破坏了山体结构,在强降雨的诱发下,山体滑坡、泥石流往往伴随着山洪一同泛滥,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电力和电信线路倒杆,交通道路中断,农田被毁。

三、减灾措施的探讨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山洪频发的主客观因素,我们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治标治本。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山洪灾害意识,在防御山洪灾害上,当前普遍存在着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把防灾减灾当做是“短期行为”和“被动行为”,灾情发生,往往措手不及,处处挨打。防灾抗灾涉及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因此,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防灾减灾斗争中来,树立抗灾保安全、抗灾夺丰收、抗灾求发展的思想,要把强化防灾减灾意识做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一是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报告会等各种宣传媒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增强全民的防灾意识;二是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传授防灾抗灾的有关知识,增强防灾抗灾能力;三是要提高公民参与防灾抗灾的意识,认识到防灾抗灾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四是要建立健全一个强有力的指挥体系,组织一支过硬的抢险队伍。

2.建立专门的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地矿、气象部门加强山洪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测工作,尤其是地矿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具体的管理方案;建设、国土部门要采取措施制止在山洪易发地区进行建筑、开发。在今年“5.26”洪灾中,由于气象部门预报的准确及时,各级各部门防汛责任落实,提前作好了各项准备,在抵御山洪灾害中抓住了主动权,虽遭特大暴雨袭击,没有造成人员死亡。

3.大力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水利基础建设,提高抗灾能力是防灾减灾的有力保障。针对防御山洪灾害的需要,工程建设应着力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抓水库的除险加固。集中精力、财力、物力,打好险病水库歼灭战,力争三至五年内,摘掉现有险病水库的帽子,确保安全运行,发挥其正常的防洪效益。二是抓城镇防洪工程建设。发生山洪灾害,损失最大的一般均在城镇,因此,要把城镇防洪堤建设纳入城镇规划、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修好“保命堤”,保城镇安全。三是争取骨干防洪工程立项建设。按照我们的规划,如能在夫夷水上游修建犬木塘水库,在赧水上游修建洞口塘水库、山门水库等重点骨干工程,邵阳的山洪灾害将会得到根本的治理。

山洪灾害范文篇9

汛期形势多变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彬说,今年的气候异常,早在年初已有所暴露。1月份开始,各地陆续发生了多起极端灾害性天气过程,2月份一些江河出现历史同期最高水位,湖南、河南发生严重冻害,南北方相继多次发生冰雹灾害。与此同时,我国历来降水充沛的云南、海南两省降雨持续偏少,一些地区不仅春耕春播受到较大影响,而且城乡群众饮水也发生困难。

进入5月以后,我国江南、华南等地出现较强降雨过程,全国大江大河及大部分中小河流水势平稳。但正是在大江大河一片静谧的氛围中,5月底至6月上旬,不期而至的暴雨山洪接连袭击我国湖南、四川、贵州、黑龙江等省的局部地区。5月31日至6月1日,湖南局部突发强降雨,造成邵阳、娄底、湘潭、益阳、怀化等地发生山洪灾害;几乎与此同时,贵州出现大范围强降水过程,贵阳清镇发生山洪,四川凉山州美姑县突降暴雨,引发局部山洪灾害。湘、川、黔雨声稍歇,6月10日下午,一场猛烈的降雨骤袭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暴雨引发的洪水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就在局部地区山洪肆虐的同时,部分城市的上空也不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

严密部署防范

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说,山洪灾害难防难治,但并非不可防治。

今年5月9日,我国第一部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已经通过审查。规划中提出了防治山洪灾害的多项措施,并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记者从国家防办获悉,这项规划已经审查,待审批后即可付诸执行。其实施后将成为指导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的纲领性文件。

经历了5月底至6月上旬的几场疾风骤雨后,各地更加积极地部署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一些地区针对本地实际,加紧部署山洪防御工作;一些地区将暴雨高发区列为防范重点,停止使用校舍危房;一些地区周密制订预案,加强监测预警……

山洪灾害范文篇10

关键词:测绘工程;山洪灾害;防控治理

当前阶段,山洪灾害的高发地大多是日常降水量较大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山洪灾害一旦发生,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山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常见的山洪灾害主要有洪水、泥石流以及滑坡等,不管哪种类型的山洪灾害,一旦发生其危害都是巨大的,因此要引起注意,积极采取防控和治理措施,使山洪灾害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1山洪灾害防控与治理

在山洪灾害防控与治理工作开展的前期,相关地理工作者就已经对山洪灾害的危险区域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同时详细划分了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危险等级。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多种研究方法进行了灵活的运用,其中效果最好、最常用的三种方法:(1)对泥石流沟以及非泥石流沟进行深入研究,并且结合相关的指数标准,对泥石流沟的危险程度进行等级划分;(2)对泥石流的危险程度和分布情况进行区分;(3)按照既定的指标,对山区的每一条溪沟进行划分。在分类工作结束之后,再按照危险程度等级,对溪沟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这样能够让测绘工作者详细了解到溪沟的危险程度情况,给予防控与治理工作一定的参考。通过对这三种研究方法的运用,工作人员能够对山区内山洪灾害发展的危险程度有全面的了解,能够结合危险程度划分情况,绘制详细的危险程度图,一旦山洪灾害发生,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定位,整体的工作难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但是在深入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之后,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终端就能够对整个山区的情况进行动态的掌握,能够更加精准地评估山洪灾害,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都有极大的提升。

2测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1测绘技术的发展。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之下,测绘技术研究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多个行业的应用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价值,尤其是在地形监测、环境调查、工程测量以及防灾减灾方面,有着非常突出的应用成绩。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计算机技术逐渐融入测绘技术中,使测绘技术的应用更加高效和智能化。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中,测绘技术主要有以下优势:(1)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的测绘技术智能化程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数据监测的精确度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2)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较,地理信息系统、卫星测绘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的应用构成了一个全新的测绘技术和测绘体系,测绘效率和精确度的层面有着质的飞越。2.2测绘工程技术分析。(1)GPS技术分析。GPS技术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全球定位系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与全球定位系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大多数人都使用过车载导航或者手机导航,这些都运用到了GPS技术。而在测绘工程中,GPS技术能够利用卫星来进行测绘工作,能够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能够对各种纬度和经度下的地理数据信息进行收集。虽然该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随着近些年的研究发展,将RTK技术与GPS技术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弥补GPS技术本身的缺陷。(2)GIS技术分析。GIS技术的全称叫作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总称,其中包含非常多的技术,该技术不管是原理分析还是实际操作,其复杂程度都较高,但是在整个测绘工程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对空间中的地理数据进行准确的收集,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整合与分析。在现代测绘工程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提高GIS技术的质量和效率,要将SDA技术、CI技术与GIS技术进行联合运用,这样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时空一体化,能够对整个空间进行动态性的计算。(3)RS技术分析。RS技术就是遥感技术,其运作原理就是通过电磁波的输出与接收,对测绘的目标进行感知,从而实现对测绘目标的精准分析。在当前阶段,遥感技术更多的是被应用在气象监测方面,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到大量的气象数据信息。直到近些年,测绘工程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RS技术才被逐渐应用到其中,其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机载遥感,就是在飞行器中安装传感器,通过飞行器的运行,实现对地面信息的监测,机载遥感更适用于基础工程测绘;②卫星遥感,利用人造卫星来实现遥感监测,这样能够明确区分测量目标存在的特点和差异。当前我国的人造卫星事业发展飞快,各项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卫星的遥感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未来的发展中其应用范围也会继续扩大。

3测绘工程在山洪灾害防控及治理中的应用

3.1常规预警。要想提高对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效率,除了需要对山洪灾害高发区进行全面监测,还要能够加强对灾害发生区域周围的地质测绘,并获得相关的地理数据。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监测地区的自然因素、地质因素以及气候因素等都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达到有效的灾害常规预警目的,即使发生山洪灾害,也能够使产生的不利影响大大降低。3.2紧急救援。为了实现对山洪灾害的科学防治,工作人员对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出现前后的地貌以及地形特点等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科学、完善的灾区遥感影像图。同时,对于一些灾害高发区,相关部门要能够对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情况都进行详细的勘察,一旦灾害发生便及时采取救援措施。3.3灾害预测。山区灾害预测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包括土地利用、地形地貌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等各种因素。在预测工作开展时,需要对所有相关联的因素都进行详细的分析,要能够精确掌握地域之间的差异性,同时GIS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使工作人员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实现有效的灾害防控。测绘工程GIS技术在灾害预测中的应用优势主要可以分为三点:(1)GIS技术具有完善的数据空间,能够为预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2)在构建分析单元时,GIS技术具有较强的拓扑叠加能力,因此可以成为主要的测绘工具;(3)GI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技术,很多灾害系统的运行都以GIS技术为核心。3.4空间分析和防治区划分。(1)叠加分析。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叠加分析的方式,分为五个重要部分,分别是点与多边形的叠加、多边形叠加、线与多边形的叠加、栅格土层的叠加以及视觉信息的叠加,在地理信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这几部分内容相互协作,能够开展更加高效的空间分析以及防治区划分工作。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大多数测绘工作者都是通过分层的形式来对灾害数据进行整理,因此每个主体层也会被称作数据层,同时也可以用矢量结构的方式来对数据层进行表达。(2)防治区划分。导致山洪灾害发生的因素非常多,包括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其中最常见的自然因素就是降水量和基本的地质地貌特征。因此,要想对山洪灾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就要对成因进行深入的分析,要找到这些因素的共性与差异,从而确定山洪灾害的重点防控区域,并采取完善的防控措施。在对防控区域进行划分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划分范围,之后结合地形地貌特征以及灾害发生的危险程度对防控区进行划分。由于山洪灾害多发生于山区,因此人们需要以小流域为分析单元来进行研究,同时要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从各层面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灾害的重点防控区域,并结合降水量对二级防控区进行划分。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测绘工程在整个山区灾害防控与治理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防控工作来说,测绘工程能够实现全方位的动态监控,能够对勘察区域内的变化情况进行精确的分析;对于治理工作来说,测绘工程能够精确掌握防区内的地质、气候等数据信息,一旦发生灾害,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将灾害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朱礼梅.测绘工程在山洪灾害防控及治理中的应用[J].西部资源,2018(6):155+159.

[2]梁国涛,吴洪丽,陆娜.浅析测绘工程在山洪灾害防控及治理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31):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