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服务报告十篇

时间:2023-12-25 17:51:57

云计算服务报告

云计算服务报告篇1

摩根斯坦利本周的报告对亚马逊的成本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报告估测AWS服务在2011年为亚马逊带来19亿美元营收,纯利润约为1.08亿美元(约9%)。报告指出亚马逊的可变成本比投资人预计的多得多,这导致人们对亚马逊云计算利润提升的时间表过于乐观。不过报告也指出亚马逊AWS云计算服务是亚马逊需要把握的机会。

报告指出虽然亚马逊一直在降低云服务的价格,但是目前的利润水平有望持续,因为AWS采用了成本加利润的定价模式。这意味着不论成本如何变动,亚马逊都会在成本的基础上附加10%左右的利润得出定价。而亚马逊利用云计算的规模效应,能不断降低购买和运营设备与带宽的成本。

虽然AWS的利润增长维持水平,报告指出AWS占据了亚马逊总体技术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所以AWS能持续稳定地贡献利润对亚马逊来说无疑是个利好。非AWS方面的技术支出占据总销售收入的4%——缩减这部分支出是短期内增加运营利润的最大机会。

云计算服务报告篇2

一、云计算下XBRL跨平台协同管理技术分析

传统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设计是基于纸质基础进行设置的,是纸质会计数据的信息化处理,这些初级形式的网络财务报告利用模式仅仅实现了将传统纸质报告上显示的书面内容,以电子页面的形式显示出来,并没有在根本上促进会计信息质量、资本市场价值增益等方面的改进。以这些格式的财务信息依然存在不能被有效检索、也不能直观的得到各种指标之间的相互比较、内容及格式固定,只能被动接受而不能按需定制个性化财务报告等缺陷。这种模式的财务报告,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个性化信息的空间和时间需求。由此,造成了信息供需矛盾的日益凸显,信息供需市场远未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财务信息的自由交换,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财务数据技术标准。

(一)云计算下XBRL跨平台协同管理应用构思 云计算 ( Cloud Computing)是基于网络的、可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池,能方便的、随需访问的一种模式,是计算技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 ( Parallel Computing ) 和网格计算( Grid Computing) 的新发展。其低成本、高共享的信息处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运用我国统一的XBRL分类标准,将XBRL实例文档存储到相应的云计算会计数据资源池中,会计报告的使者运用XBRL技术,从云平台的资源池中提取相应的会计数据,会计信息资源池中的数据资源高度共享,对网络会计而言,可以通过XBRL这样的技术实现无缝化网上会计报告,这种报告模式的特点是,将企业财务数据存储在云平台下的动态数据资源池中,一旦使用者需要查询某公司财务报告,系统就会运用XBRL的规范命名将财务数据封装起来,以超文本的形式通过Internet将其发送到客户端,而客户端通过网页浏览器或其它阅读器便可查阅和追踪信息来源。

(二)云计算下XBRL跨平台协同管理的架构 云计算下的企业会计信息平台架构的底层是由硬件及操作系统所组成的基础设施。在这之上是各种软件系统和管理平台,包括部署的各种信息系统管理软件、虚拟化组建、云计算管理系统和各种虚拟机。再上层是XBRL基础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直接存储在云平台资源池中具有XBRL统一标准的实例文档,也可以是实时提取企业自己提供的Web Service数据接口。架构的最顶层是由各软件厂商所提供的软件所组成的应用软件服务中心,以及数据中心。最顶层是云计算的核心,也是直接向企业提供服务的所在,这一层包括财务软件和各种管理软件的应用中心、程序集成中心和数据存储查询中心。这种架构方式一方面体现了企业会计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更好的保证企业会计数据使用者利用XBRL技术查找所需的数据,追踪数据来源,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

(三)企业发展XBRL跨平台协同管理的技术条件 XBRL技术框架分为三部分:XBRL技术规范、XBRL分类标准、XBRL实例文档。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变得简单而易行,也为实现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与XBRL协同处理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处理平台。通过会计信息系统云平台供应商的数据平台,企业按照统一的XBRL分类标准,将企业会计数据实例文档保存到会计信息资源池中,通过XBRL软件对企业会计数据资源池数据进行整合,为各报表使用者提供所需的各种会计报表信息。

二、云计算下企业XBRL跨平台协同管理应用

传统的网络财务报告,仅仅是纸质财务报告的翻版,会计报告具有滞后性,交换数据频繁,挖掘信息费时费力,数据协同性差,会计报告不能按照使用者的个性需求进行设计,数据不能有效追踪。而基于云计算技术的XBRL网络财务报告将企业的会计数据按照我国XBRL分类标准,将XBRL实例文档实时存储到资源池中,实现企业会计数据与XBRL的协同管理。

(一)XBRL跨平台协同管理思想 不同的业务系统可以提供不同的XBRL展示形式,实现按需供应,增强数据信息跨行业、跨部门的多次可用性。国际上现行的XBRL分类包括:XBRL全球通用账薄(XBRL GL)和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XBRL FR)。XBRL FR应用于企业对外的财务报告,XBRL GL应用于企业会计业务处理过程。XBRL GL可以展示各账户与账簿中的所有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而且还包括非财务信息。使用XBRL GL的企业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编写跨平台的数据信息,制定XBRL相应的数据标准文档形式,由于XBRL GL分类标准规范了企业各项交易数据,信息需求者可以向下发掘数据,抽取出经济业务的原始数据。将XBRL GL应用于企业业务层面可以使信息需求者精确抽取企业的事项信息。XBRL GL也可将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其他公共管理平台数据按照XBRL分类标准存储到相应的实例文档资源池中,物联网技术的产生还可以实现企业对生产过程的跟踪并实时进行会计处理。报表使用者利用XBRL技术,按照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对企业信息资源中的实例文档信息进行查询、追踪和报表编制。实现企业各种信息资源的协同管理和实时报告。XBRL能够实现跨平台的数据传输与交换,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XBRL跨平台协调管理设计如图1:

(二)云计算下企业XBRL跨平台协同管理

(1)XBRL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协同管理

据统计,企业信息70%以上来源于会计数据,XBRL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协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云会计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企业将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按照标准文档格式存储到会计信息共享资源池中,报表使用者利用开发商统一设计的XBRL软件进行数据查询,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运行情况。XBRL在提高会计报表信息质量特征方面具有无比的优势,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均表明,XBRL 财务报告可以明显改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交互性、实时性、可比性、易理解性,XBRL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协同处理,改变了以往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思想,提高了各个报表使用者的信息满意度,使他们的利益实现均衡化。因此 XBRL技术本身是实现我国会计信息化的技术保障。

(2)XBRL与供应链系统的协同管理

企业的供应链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产品的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过程的控制,及时反映企业商品的流转过程,它开始于供应的原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企业通过VLC分享需求信息、库存状态、生产计划、销售计划、交货计划来反映供应链流程,达到协作预测和补货的目的。能系统的反映企业产能优化配置的过程,能及时掌控企业的商品流转情况,有效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效率,系统的分析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情况和赢利能力。对企业外部的供应商和销售商能力作准确预测。供应链系统中的商品采购信息、存货信息、生产信息都能有效的反应企业的运营能力,通过XBRL的统一标准和规划,企业可将供应链实时数据生成实例文档存储于供应链动态资源库中,利用XBRL技术实现XBRL与供应链系统的协同管理,对于报表使用者及时了解企业资源配置情况及资金周转效率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XBRL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协同管理

电子商务是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各类商业活动,其交易数据往往是动态的数据。通过XBRL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处理,可以更加及时的反映企业的动态赢利能力。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交易平台记录,利用XBRL技术将交易数据转换为标准的XBRL动态实例文档,并将交易动态实例文档至交易动态电子准备信息资源池,提高报表使用者的动态决策能力。

(4)XBRL与其他组织部门间的协同管理

XBRL的应用主体既涉及财务报告和商业报告的提供者,也涉及其接受者和使用者,包括企事业单位、投资者、债权人、会计师事务所、政府监管机构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的经营过程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建设需求,除考虑企业经营状况外,也要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所承担的责任进行综合考核,包括环境保护状况、公益建设等整体商誉信息,生成相应的实例文档数据。XBRL与其他组织信息的协同管理能让投资者在了解企业与政府、各类社会团体与市场之间的美誉度。同时把社会、产业界的综合评价信息反馈给投资者。XBRL与其他组织部门的协同处理,可更好帮助信息使用者从全局角度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三、结论

XBRL的核心价值在于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XBRL协同管理的出发点在于让会计信息需求者及时掌握即时的、动态的原始数据,让报表使用者可以追踪企业信息的来源。XBRL为企业会计信息的报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XBRL的协同管理思想扩充了XBRL分类标准。XBRL与其他系统的协同管理,能够更好地实现财务系统与其它管理系统的数据交互,整合信息资源,快速准确地分析判断企业运营状况与薄弱环节,更好地支持经营管理决策。积极探讨XBRL技术在企业业务层面的跨平台综合协同管理,对全面提升企业会计报告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文系浙江省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云计算下台州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架构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202ky1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聂萍、周戴:《基于XBRL环境网络财务报告网页呈现质量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11年第4期。

[2]刘玉廷:《 推广应用XBRL 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会计研究》2010年第11期。

[3]王立彦、曾建光:《国内现行XBRL标准的囚徒困境及其解决之道》,《证券市场导报》2012年第12期。

[4]王意杰、孙伟东等:《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关键技术》,《软件学报》2012年第4期。

[5]张林、庞燕等:《乳制品企业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研究》,《企业经济》2011年第12期。

[6]陈晨:《浅析XBRL在我国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经济》2010年第12期。

云计算服务报告篇3

近几年纺织纤维业不断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专业纤检机构。国内专业纤检机构主要由国有性质的各省市质检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下属的纤检机构和民营性质的纤检公司组成。国内综合性检测机构也设有纤检部门,有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浙江方圆检测集团、中纺标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等国有性质的综合性检测机构,以及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TI)、谱尼测试有限公司(PONY)、世通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GTS)等民营性质的综合性检测公司组成。纤维检测是众多检测领域中的一个分支,纤维同农业、食品一样都是人们衣食住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又是世界纺织服装制造大国,纺织纤维检测逐渐成为纤检专业实验室和综合性实验室的业务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通过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或实验室资质认定的专业纤检机构有232家左右,还有百余家的综合性实验室有纺织纤维检测能力。检测机构虽多,但地区分布比较分散,且国有性质的纤检机构缺乏迎合市场的动力,在信息化服务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各地检测机构信息化建设程度不一,发达地区的大中型检测机构基本有各自开发的软件系统,信息化基本做到了资源、数据和信息的共享、搜索、存储及分析,但功能比较单一,只限于跟踪检测状态、下载检测报告、账单等信息。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型检测机构软件并不完善,整个业务流转过程存在大量的人工操作,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造成不可预见的人为差错,还有好多机构因软件开发成本和难度等问题还没使用业务管理软件,通过传统的人工方式完成业务流转,工作效率较低。

2建设纤检系统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意义

随着社会信息化技术的提高,每家检测机构都尝试独立开发管理软件,不仅成本高、资源浪费而且维护升级难。现在通过纤检管理软件公共服务云计算SaaS平台,在保证数据资料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开创信息化服务互联网商业模式,将软件、平台作为基础服务产品,以租赁的方式提供给使用者,改变以往每家机构独立购买服务器和各自开发系统软件的传统模式,推出面向不同检测机构不同需求的服务产品,形成按产品使用率付费的新型商业模式,帮助检测机构花费较少的成本提高其信息建设水平和工作效率。纤检管理软件公共服务云计算SaaS平台的商业模式具有较强的复制性,不仅可以应用在纤维检测,更能广泛地应用到各检测领域中,如建筑工程、环保、卫生、农业、质检、食品、药品、机械、电子、轻工、纺织、航空、国防等国民经济各个检测领域。如果能通过云计算软件服务平台整合检测机构资源,运用互联网思维,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检测行业核心竞争力,将大大促进我国检测行业的改革进程,推进检测行业做大做强,为我国检测业走向国际做战略部署。

3云计算环境下纤检系统信息化的服务模式及运行方式

云计算一般认为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这三个层次的服务。其中本文用到的SaaS云计算技术,全称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集计算、服务、应用为一体通过互联网将软件服务提供给使用者。纤检管理软件公共服务云计算SaaS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的服务,将纤检行业中涉及的业务管理软件分为几大应用程序模块放在云计算SaaS平台的服务器上,检测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平台上选购所需要的应用程序模块,按照选购的模块多少和使用的时间长短来支付费用。通过云计算SaaS平台,检测机构无需购买笨重的服务器、无需特地招聘软件工程师、无需绞尽脑汁设计软件流程,也无需为后续的维护升级担忧。纤检管理软件公共服务云计算SaaS平台还为在纤检质量供应链环节中的各个供需方,包括检测机构、品牌商、供货商、加工厂、标准技术专家、仪器厂、后处理服务商等,让他们能够通过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技术,搭建购买信息、技术、数据等各服务的纤检网上质量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服务更多的服务检测机构和用户,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实现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目的建设有共性、需求强的应用系统,搭建一个纤检公共服务社区平台。

4纤检业务管理软件几大应用模块介绍

在结合平时工作经验、实地调研、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纤检行业信息化建设程度的现状,初步尝试设计了纤检管理软件三大应用系统模块。(1)网上办事系统模块。导航式的指导送检用户填写检测需求,实现下单、支付、订单追踪、报告下载、问题咨询、售后服务等一站式全方位的简易高效网上办事服务系统。应用网上办事系统模块,形成纤检业务中全面完整的检测能力项目表和细致准确的办事指南;实现选择检测项目、支付、查询一体化服务;实现标准、资讯、专家解疑等技术资源的低成本高利用,为客户的质量检测提供增值的低成本高满意服务。(2)业务管理系统模块。检验机构用于处理检验订单、评审检测委托单、分样、检验结果填写、出具报告、报告样品物流管理以及各类统计功能的业务管理系统,通过运用业务管理系统,可视化管理业务流程,将接样、分样、检测、出证、人员考核、报告寄送、费用核算等环节智能化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业务管理系统主要涵盖检测全流程中的必要环节,包括对网上任务的评审、任务单的打印、自动分样、检测结果录入、报告审核、打印、检测收费核算、检测报告寄送、工作人员考核、检测报告状态对外查询和相关查询统计功能。考虑到各检测机构内部管理不同,业务管理系统主要针对必要性公用性模块的设计,并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是各检测机构进行完整业务系统开发的基础开发模块,各检测机构根据各自业务需求也可以提出定制化服务。业务管理系统模块可与网上办事系统对接使用,如果检测机构已有独立建设的纤检业务管理系统,其业务管理系统也可以和网上办事服务平台数据对接,通过项目名称匹配任务信息,减少人工录入。(3)质量服务平台模块。建立一个涵盖供货商的质量评价体系、供货商的在线选择、检测标准的查询、疑难问题的咨询、技术专家培训指导、检测仪器设备在线购买等全方位纺织供应链上的质量服务社区平台。质量服务社区平台以服务的形式支持网络环境下的供应链上的各种检测服务、标准服务、培训服务、后处理服务、软件服务等一站式增值服务,实现软件服务系统的互联和交易化服务系统的互联。

5总结

云计算服务报告篇4

全球开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红帽公司(NYSE:RHT)宣布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由政府牵头建立的云计算中心的技术提供商。这是红帽公司旨在促进开源技术在中国的进一步应用而发起的开源协作创新力计划(OSCI)项目的一部分。

广东云计算中心是由佛山市南海科枝局依照中国政府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工业化的政策创建的。中心设在广东金融服务与高科技区,为当地汽车、家具和陶瓷等行业的公司提供服务。

红帽公司总裁兼CEO卫赫士说:“红帽对于成为中国第一家由政府牵头建立的云计算中心的平台提供商深感骄傲。在全球范围,红帽因为其红帽企业Linux极为适合云计算环境而在云计算中具领导地位,同时也致力于建设充满活力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生态系统。当前,多数顶级云提供商都选择了开源,而且像广东云计算中心那样,采用了红帽技术。”

红帽技术为中国第一家政府云计算中心提供动力

2009年8月1 5日上午,由《银行家》杂志推出的“2009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在北京盛大。来自金融机构、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等单位的代表200余人出席了盛况空前的会。中国社科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洛林等权威专家为获奖银行颁发了奖项,到会嘉宾还就“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由《银行家》杂志主编,自2005年首份评价报告以来,该评价指标以其科学性、权威性、公正性等日益受到业内外的关注和认可。

上海版“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

目前,权威调研机构中怡康时代市场调研公司了2009年1-5月空调市场销售监测报告,报告显示:国产变频市场占有率超过75%,三倍于外资品牌;在国产品牌中,美的以24.9%的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为格力与海尔两品牌之和,在国内外品牌中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在变频空调畅销型号排行榜中,美的占据了四强。由于2009冷年即将结束,业内普遍认为此时出炉的这份报告显示2009年变频空调行业大局已定,国产品牌以绝对优势完胜。

根据家电下乡信息系统显示,美的下乡空调销售额第一。商务部家电下乡信息系统登录数据显示:截至6月50日,美的空调以33.53%的市场占有率雄居家电下乡空调销售额第一位,河北,山西、江苏等众多市场美的下乡空调份额高达50%以上,吉林等地占有率更是突破80%,实现绝对垄断。近日公布的家用空调运行研究报告(北京智信道咨询公司)显示,从去年9月到今年5月期间,格力电器销量为1184万台,美的电器达1135万台,青岛海尔307.8万台。

云计算服务报告篇5

8月8日,在具有“上海的区位优势、江苏的政策优势、昆山的成本优势”的花桥国际商务城,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政府、IBM、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称南方报业)、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软通动力)共同宣布成立全国首个“IBM创新媒体云中心”。无疑,该云中心的成立将对我国媒体行业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在各行业均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逐渐转型的过程中,云计算中心如何驱动行业转型值得关注。

南方报业试水云计算

据了解,该项目由IBM的关联公司潘多拉科技有限公司(香港)和软通动力、南方报业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子公司作为运营主体,IBM负责投入开展业务所需的软、硬件设备,并提供新公司的核心业务和技术支持,同时引入各类实验室研发资源,对该中心的商业模型进行设计、开发和运营支持,南方报业将在花桥成立独立新媒体产品研发中心。合资子公司主要以跨媒体内容出版和发行为核心业务,辅以精准营销和技术服务,为全国提供各类新闻、金融、行业数据服务和新媒体服务。

“以报纸为载体的传媒集团,需要变成一个新闻服务、内容咨询服务的供应商,需要借助IBM、软通动力这样的合作伙伴,从新的平台起点来重新塑造自己。目前的媒体形态正由大众媒体向个性化媒体方向转型,只有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这样的技术手段才能顺应这一趋势。通过这次合作,我认为一定会给我们集团带来新的动力,让我们产生不同于纸媒的倍增能量,我们将全力以赴地通过这次创新合作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进一步推进南方报业的跨区域、跨行业合作。”南方报业管委会委员、南方网总编辑曹轲表示。

事实上,此次成立的云中心,不仅是IBM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大中华区通过云计算技术,把大数据、社交、移动等当今业界所有最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型进行整合,为创新媒体的商业模型提供服务支持的全新尝试,更是南方报业对其自身创新式发展的开拓之举。通过媒体行业数据的检索、挖掘、整合、分析并且利用移动化、社交化等技术进行个性化呈现的商业模式,IBM创新媒体云中心将为用户提供新型的媒体服务,影响媒体行业的发展进程。

实现精准内容推送和营销

无论是云、创新传媒还是无线互联,新技术引入的同时在带动昆山和花桥的发展。在1月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区、镇)试点名单中,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赫然在列。8月,昆山市又整体入围该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花桥是江苏省唯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省级开发区。通过该项目,我们期望逐渐形成平台经济,将更多从事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企业集聚到昆山,集聚到花桥。”昆山市人民政府市长路军告诉本报记者。

云计算服务报告篇6

关键词:云计算;个人信息;安全风险

一、云计算及其潜在风险概述

云计算是继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对等计算之后的一种新型计算方式,通过互联网上异构、自治的服务,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计算。云计算是将网络储存技术、虚拟化技术、网格计算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等软硬件技术融合发展的集大成者,也是集合了网络、服务器、计算、储存、应用软件等资源并提供快速便捷、即需即取服务的共享平台。云计算具有按需服务、广泛的网络接入、资源池化、快速弹性以及按使用量计费等5个特点;涵盖私有云、社区云、公有云、混合云等4种开发模式]。云计算有3大优势:

一是具有强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能提供即需即取的服务。最大的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器数量达到百万级别,一般的云计算企业的服务器数量在几十万台,比较小的企业私有云服务器数量也要数百上千台。另外,云计算还能够弹性配置、动态伸缩,以满足用户规模和计算量增长的需要。二是具有开放性,能实现资源共享。云计算将虚拟化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效用计算技术和定制、计量、租用的商业模式相结合,最大效率地利用了随时连接、随时访问、分布存取的各个服务器,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三是具有管理成本最小化以及与服务供应商的交互最小化的优势,能降低使用成本。云计算具有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在硬件成本、管理成本、电力成本、资源利用率方面都有极大的成本优势,企业和个人也省去了服务器的磨损、闲置和管理成本,只需按需要使用相应功能、按服务量支付费用。云计算潜在的安全风险与云计算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总是如影随形。用户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是云计算服务推广应用的首要障碍,云计算的理念是开放和共享,而个人信息安全注重封闭和私权,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个人信息是指个人姓名、住址、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医疗记录、人事记录、照片等单独或与其他信息对照可识别特定个人的信息[5]。个人信息涉及用户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财产权利等基本权利,事关重大,一般具有极高的敏感性。用户在决定是否使用云计算之前会对云计算的安全风险加以衡量。使用云计算功能在线存储的文档、图片、视频等文件大量涉及个人信息,一旦云计算的安全体系被攻破,则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贩卖等事件,严重危及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甚至会造成社会恐慌。与传统的互联网技术相比,云计算环境下保护个人信息的必要性更加突出。一是因为云计算下个人信息脱离了用户的控制范围,一旦云计算服务商的数据中心发生事故,用户无法知悉,也无法及时采取措施,只能被动挨打。

二是因为云计算的交互式、参与性、网络化的特点,用户几乎将所有个人信息被动或者主动地全部暴露在云计算服务商平台上,存在信息不对称和能力不对称的问题,一旦发生侵权事件,用户损失巨大,而且难以维权。

三是因云计算的普及性和规模性,小的漏洞都会造成巨大的破坏,损害具有连锁反应。比如,2011年亚马逊的EC2业务由于出现一点小的漏洞,整个云计算数据中心出现全范围宕机;2012年微软的WindowsAzure平台由于个人服务的设置问题,导致所有集群的功能不能使用。目前,研究云计算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学者大多从国家立法、行业立规的角度展开。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建章立法固然重要,特别是构建规制云计算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正当其时,法律的具体执行,特别是建立个人信息安全风险的防控机制和措施更是迫在眉睫,本文拟从这一角度进行探析。

二、云计算中的个人信息安全体系与技术风险

云计算架构分为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和软件服务层3个层次,分别对应简称IaaS、PaaS和SaaS3个服务类型。IaaS是由政府或者企业建立的大规模服务器和网络传输连接装置等基础设施,同时采用虚拟技术将分散到各个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集中起来。PaaS包括基本硬件、基础软件、储存设备等,起到应用支持的作用。SaaS的作用是制定一系列标准和协议,构建公共平台,提供最终的应用服务。分层是横向的、纵向的管理系统将这些资源进行统一的配置和统一运行,实现一站式的服务。不同的云计算服务模式意味着不同的个人信息安全体系,目前大多数个人信息安全体系就是基于云计算服务模型构建的。

(一)IaaS层的个人信息安全体系与技术风险IaaS服务提供商将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储存、网络等IT设施进行组合,形成不同规模、不同用途的服务产品,大到集网络、数据计算、数据处理于一体的应用系统,小到一台处理简单业务的服务器,然后以套餐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用户可以像在麦当劳点餐一样,租用产品目录上的IT基础设施服务套餐,将自己的应用部署在上面,开展各种业务。使用IaaS服务的信息安全风险比较大,无论是物理设施、虚拟化技术、接口设施、还是应用程序,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或者操作错误,将会对信息安全造成釜底抽薪般的巨大影响。其中,虚拟化安全风险是防范重点。一方面是虚拟机自身存在的安全风险,包括可能面临用户劫持、脆弱的防火墙等;另一方面是虚拟化软件带来的安全风险,包括未经授权的访问、非法删除、非法添加等[6]。在传统计算机技术下,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包括加密和密钥管理、身份识别和访问控制、安全事件管理等。云计算环境更加复杂,更加开放。云计算环境下的IaaS个人信息安全体系的关键是将这些技术进行融合,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形成兼容的、完备的安全闭环,确保物理安全、网络安全、虚拟化安全、接口安全。一是要加入安全防护技术,利用防火墙、病毒防护墙等对整个IaaS进行防护;二是要加入访问控制技术,利用加密和解密管理、身份识别等技术为用户提供用户登录管理、用户认证、数字签名等安全管理服务;三是要加入审计技术,对用户的登录和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按照不同的风险级别区分不同的安全域,实施不同等级的安全干预[7]。

(二)PaaS层的个人信息安全体系与技术风险

PaaS层处在云计算的中间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对于个人信息的整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PaaS服务商提供的是应用基础设施服务,即中间件服务。PaaS用户可以将其应用系统布置到PaaS平台上,应用系统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信息管理等应用系统运行的环境,由PaaS服务商提供保障。所有PaaS服务商不仅提供平台,还提供安全服务。他们的职责是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PaaS个人信息安全体系要求数据处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主要包括:数据存放位置、数据删除或持久性、数据备份和恢复重建、数据发现;同时禁止一些不当的个人信息处理行为,比如:不同客户数据的混合、数据聚合和推理。PaaS个人信息安全体系重点在于对价值较高的个人信息的保护,尤其是防范对个人信息的交叉查询。

(三)SaaS层的个人信息安全体系与技术风险

与等软件服务模式类似。在SaaS平台上,用户不用购买软件,也不用维护管理,只需要按照服务类型和服务时间支付费用,就可以选择使用符合自己需求的软件。SaaS服务商不仅要管理维护自身的软件,而且要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储存在自己的服务器上,以便用户随时随地可以接着使用软件。个人信息违法犯罪的概率总是与管理权限成正比。特别是在SaaS层下,存在一个基本的矛盾,一方面,SaaS需要将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备份,保存在多个不同位置的服务器上,防止数据丢失、数据删除,提供及时的数据恢复服务;另一方面,SaaS可能涉嫌秘密保存和永久保存用户的个人信息,在用户不知情或者已经删除软件上的个人信息的情况下,仍然保留电子痕迹并随时可以恢复数据。所以SaaS应该提供给用户透明的个人信息储存、删除和保护方案。当然,由于SaaS的共享性,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主要来自第三方的攻击、窃取和篡改等。SaaS层的个人信息安全体系应该包括以下4个方面内容:

一是应用的安全,软件运行的环境安全可靠,软件能够及时更新换代,确保没有漏洞;

二是个人信息数据库的安全,数据库与应用软件数据应该隔离分开,多个服务器进行分别储存,并使用防火墙、密钥管理等技术进行数据库的保护;

三是个人信息的传输安全,采用加密的传输协议,确保用户在客户端和云计算服务器之间传输个人信息时不被截留;四是访问控制机制,由于多个用户共用云计算服务器,需要对个人信息进行分块隔离,采用身份识别、数字签名和访问控制技术对访问登录进行严格管理。上述分析是着眼于云计算平台3个层次本身的技术漏洞,除此之外,云计算用户的服务终端也是个人信息安全风险的重要源头。一方面,云计算环境下,服务终端与云计算平台连为一体,构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具有极强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病毒很可能从服务终端侵入到整个云平台,导致整个云的崩溃或者瘫痪。特别是现在手机服务端日益普及,APP使用率日益增高,手机病毒的传播更加猖獗,也极易侵入云计算网络。另一方面,黑客也很可能通过云计算网络对服务端发起攻击,即使用户的计算机采取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安全措施,但毕竟防范投入和水平有限,未必能阻挡病毒的侵袭。恶意代码制作者、病毒邮件发送者以及其他恶意攻击者可能直接窃取用户服务端的个人信息,这种窃取采取各个击破、蚂蚁搬家的形式,更加难以觉察和防范。他们也可能破解或者盗取用户在云计算平台上的登录名称和登录密码,盗取用户储存在云计算数据中心上的海量个人信息。

三、云计算中的个人信息安全管理风险

除了云计算技术风险,云计算的管理不善也可能带来个人信息的安全风险。天灾易避,人祸难防,云计算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管理风险更大,后果也更为严重。技术风险多为概率事件,偶然性较强,而管理风险存在主观故意,发生的可能性更高。技术风险可能造成个人信息的破坏或者丢失,但不一定立即引起直接损失,而管理风险一般伴随着恶意商业目的,紧接着就可能造成用户财产的损失或者人格权利的侵害。技术风险可以由云计算服务商通过技术改进进行补漏,通过人工操作进行补救,但是,在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下,道德缺失造成的云计算服务商监守自盗所带来的风险几乎是难以防范的。下面笔者将从个人信息的收集、利用、处理3个方面归纳总结各种安全风险。

(一)道德的失范导致的个人信息收集风险

在云计算产业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云计算服务商可能有意或者无意地大量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云计算的主要商业模式是由云计算服务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海量收集各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用户的信息,进行储存、信息交换、个、定向营销等。信息量越大,服务功能越强,商业价值就越大,这直接激发了云计算服务商收集个人信息的动力。首先,用户在使用云计算上的软件时,并不知悉个人信息已经被计算服务商获取。虽然法律规定服务商必须履行告知义务,但是软件的告知明细往往过于复杂,用户如果不仔细阅读一般都难以发现。特别是信息收集技术的不断进步,云计算服务商的信息收集能力不断增强,信息收集的种类和数量往往超出了用户能够知晓的范围。有时候,云计算服务商秘密收集或者备份用户的个人信息,但有时用户知道自己的个人信息要被收集,为了享有便利的服务,不得不放弃个人信息权。其次,由于数据挖掘、数据比对等众多信息收集技术的出现,云计算服务商具备了强大的信息比对、分析、归纳、推理、整理能力,能够将用户在不同平台不同服务中的碎片化个人信息整理成完整的个人信息图谱,能够掌握用户完整的特征和清晰的活动轨迹。虽然这些个人信息能够更方便地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但这些脱离信息主体的个人信息,往往处于事实上的权利失控状态,信息主体并不知道谁收集、处理和利用了他们的信息,以及以何种手段收集、处理和利用他们的信息,这构成了巨大的个人信息收集风险[8]。第三,不同云计算平台之间可能存在不正当的个人信息交换,秘密签订个人信息共享协议,实现云计算服务商的商业利益最大化。特别是在云计算不区分国界的情况下,个人信息的跨境传输更难以管控。斯诺登事件就曝光了一些云计算企业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下,收集其他国家公民的个人信息。这样的跨境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不仅侵害了公民的民事权利,还侵害了一个国家的信息。

(二)规则的缺失导致的个人信息利用风险

云计算产业发展迅猛,但是云计算领域的规则和标准的建构与完善却相对滞后,这种不对称的发展造成了个人信息安全领域的无序状况,容易造成个人信息利用的违法和犯罪。首先,云计算安全技术标准还有待强化和细化。没有统一的云安全技术标准,无法强制要求云计算服务商布设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导致一些服务商重视能够带来盈利的商业技术,而忽视了不能带来直接利益的安全技术。没有安全技术标准的约束,一些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还可能在云计算系统中插入秘密收集个人信息的软件,比如等等。其次,云计算行业的制度规范也尚未制定。云计算产业需要一套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完整的行为准则,确立个人信息数据库的管理制度,明确个人信息处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系统开发人员和系统操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和操作规程。云安全规则的缺失极其容易造成个人信息的滥用。云计算服务商可能将个人信息应用于定向推送广告、不断骚扰下的强迫交易、信息销售等。在现实生活中,用户将身份证复印件提供给服务商时,往往在身份证上注明“仅限用作……”等字样,确保身份证复印件的有限使用和特定用途使用。但是电子数据形式的个人信息极易被复制,很难保证服务商不将其挪作他用。第三,由于个人信息相关法律不够健全,云计算环境下个人信息的保护法更是少之又少,个人信息缺乏有力的司法强制力的保护。云计算用户在个人信息遭受侵犯时,往往难以获得有效的救济。云计算没有地域性,个人信息案件的管辖难以明确,造成立案难;云计算具有虚拟性,电子数据极易篡改,造成个人信息案件的取证难;另外,个人信息具有非物质性,其价值难以计量,造成个人信息案件的赔偿难。

(三)管理的失位引发的个人信息处理风险

我国云计算产业刚刚起步,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云计算企业,都尚未建立完整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方面,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目前,我国云计算的监管部门是国家工信部,由于其职能主要是促进产业发展,因此往往重发展而轻安全。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涉及司法权和行政执法权,信息化管理部门还无法行使调查取证、强制措施、搜查冻结、罚款没收等权力。另外,由于条件的限制,信息化管理部门进行个人信息安全执法的力量较为薄弱。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动力不足。云计算服务商利用个人信息的利益和用户保护个人信息的权利存在一定的矛盾,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个人信息的管理。云计算企业对于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个人信息的利用较为重视,而对于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甚至有可能产生负效益的个人信息的管理重视不够。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如果不加强内部操作人员的管理,不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内部控制的建设,操作人员违规处理个人信息的现象将不断出现。云计算时代,所有IT设备或数据被放到一起集中管理,内部人员拥有的权限让其能轻易获取重要个人信息甚至得到整个云服务平台的完全控制权。用人失察或监管缺位都会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四、云计算下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控措施

云计算下的个人信息安全已经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仅仅依靠云计算企业采用先进的云安全技术去遏制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是不够的。唯有法律才能明确管理责任,才能明晰处理个人信息的权限,才能惩罚和防范一些犯罪分子利用个人信息谋取私利。违法收集、利用、处理行为主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9]。个人信息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非常重要,而且迫在眉睫。但是个人信息安全防控机制的构建、个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的完善同样非常重要。作为以保障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职能的公安机关,在防范和控制个人信息安全违法犯罪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应该构建以公安机关为主,信息化管理部门协调配合,法律规制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控体系,构建并完善云计算下的个人信息安全监控机制、侦查机制和应急机制。

(一)云计算下的个人信息安全监控机制

信息的公开具有不可逆性,云计算个人信息安全事故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害无法恢复原状。因而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能依赖事后的被动处理,而应该着重于监控与预警,从事后救济、被动维护向事前设计、事中报告、主动监控转移,形成常态的监控机制[10]。首先,应该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要求云计算服务商在系统中植入安全监控技术;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要求云计算服务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利用安全监控技术,公安机关、信息化管理部门和云计算服务商都能及时了解云计算系统运行状态。监控技术不仅起到预警作用,也为云计算安全的内部控制提供数据支撑。其次,应该建立常态的个人信息安全报告机制,要求云计算服务商及时报告个人信息流动的异常情况。个人信息安全的报告机制可以借鉴我国《反洗钱法》中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监控与报告”制度,要求云计算服务商将可疑的个人信息流动报告给公安机关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可疑的个人信息流动是指个人信息流动在数量、频率、流向和性质等方面表现异常,或与客户身份、登录状况、活动规律不符,存有个人信息违法犯罪嫌疑的流动。

(二)云计算下的个人信息安全侦查机制

严格的侦查机制和过硬的侦查能力是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根本保障。要整合公安机关、信息化管理部门、行业自律组织的资源,司法、行政与行业之间无缝对接,协调配合,共同执法。在行政和刑事执法过程中,取证难严重降低了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在云计算环境下,某些电子证据依靠目前的侦查技术,还难以充分侦测与提取。如在云应用服务中,有许多服务通过运行的虚拟专用网络(VPA)访问,现有侦查技术几乎检测不到[11]。对此,可以采用面向取证的现场迁移技术等进行侦查,采取迁移取证监管来调度和监控镜像证据提取层的每一次迁移操作,并记录下全部的迁移过程信息,保证取证数据符合证据法要求的可靠性和完整性[12]。

(三)云计算下的个人信息安全应急机制

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当设置个人信息安全监控中心,负责系统安全的全面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总体监控、个人信息安全情况报告和个人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等[13]。公安机关和信息化管理部门要根据云计算服务商提交的可疑个人信息流动报告,进行认真研判、仔细甄别。对筛选出来的违反法律规定的个人信息安全事件,要根据严重程度,启动个人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应急机制分为轻微、一般、重大、特别重大等不同等级。不同等级的警报对应不同级别的应急方案。应急方案包括提醒客户、数据隔离、数据恢复、停止运行等。其中数据隔离可以保证用户的个人信息运行于封闭且安全的范围内,防止进一步地泄露,避免用户间的相互影响,减少用户错误操作或受到计算机病毒攻击时对整个系统带来的安全风险。数据恢复是针对计算机病毒攻击的重要应急措施,包括恢复个人信息和遭受病毒侵害的软件等。数据恢复是典型的事后应急措施,可以保证云计算服务可靠性和可用性。

五、结语

技术的进步必然引起法律制度的变革,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法律机制的完善。云计算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规制迫在眉睫。随着云计算成为人类基本的工作、生活环境,个人信息都无法避免地集中到云上,海量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是公安机关必须面对的难题。个人信息安全监控机制旨在防范犯罪,个人信息安全侦查机制旨在打击犯罪,个人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则是处理已经发生的犯罪。建立系统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控机制,多方位协同发挥效力,方能最大程度确保个人信息安全可控和云计算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汉华.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研究报告[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3.

[2]姜茸,张秋瑾,李彤,等.电子政务云安全风险分析[J].现代情报,2014(12):14-15.

[3]李连,朱爱红.云计算安全技术研究综述[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5):44-45.

[4]齐爱民,陈星.云计算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危机与法律对策[J].中国信息安全,2012(11):83-84.

[5]何培育.个人信息盗窃的技术路径与法律规制问题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2):159-162.

[6]林闯,苏文博,孟坤,等.云计算安全:架构、机制与模型评价[J].计算机学报,2013(9):1775-1776.

[7]丁秋峰,孙国梓.云计算环境下取证技术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1(11):36-38.

[8]周刚.云计算环境中面向取证的现场迁移技术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29.

云计算服务报告篇7

当意识到云计算变革已经开始,疑问自然随之而来:云计算这场变革有着怎样的产业链生态系统?市场现状是什么样?这场变革对个人和企业存在着什么样的威胁和机遇?遗憾的是,你无法简单的通过搜索引擎和翻阅新闻找到答案。

信息是如此的凌乱、多样,而市场的概貌显然不是跨国企业或中小企业的新闻稿能告诉你的。本文将从独立于技术、产品、企业的角度,解读云计算的产业链生态系统、现状、机会。

云计算产业链生态系统

描述云计算产业链,是按照广义云计算定义来讲。在此之前,尽管没有人详细阐述云计算产业链,但事实上已经有人无意识中提到过,只是没有人仔细研究和质疑。云计算兴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公司,特别是咨询公司,对云计算市场规模的预测。而很多人对云计算产生兴趣,也是对这些天文数字所吸引。既然是对市场规模的预测,就肯定包括对市场组成部分的描述。事实上,这些预测报告里都有一个对云计算细分市场的预测,只是大家很少关注。

不同的组织由于对云计算产业链不同的定义,会产生迥异的市场规模预测。2008年,美林则预计未来5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950亿美元。IDC称,在未来五年里,IT云计算服务开支将增长近三倍,到2012年将达到420亿美元。2009年初,Gartner周四发表报告称,预计今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563亿美元,2013年将超过1500亿美元。如果研究他们的预测所对应的云计算的定义,会发现,不同的规模对应的其实是对云计算市场构成范围的不同。

这里将从产业链生态系统的角度描述整个生态系统。硬件与设备制造市场包括绝大部分传统的硬件制造商,因为它们都已经在某种形式上支持虚拟化和云计算,比如Intel、AMD、Cisco、SUN。

云计算解决方案是为客户建立公共和私有云等提供软件和方案,该市场在2008年末才开始形成,云计算解决方案主要以虚拟化管理软件为基础,该市场参与者多为以前虚拟化管理软件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IBM、微软、思杰(Citrix)、VirtualIron、3Tera、SUN(Qlayer)、Redhat。

基础设施即服务,是向客户出售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带宽等基础设施资源,该市场主要参与者目前有:Amazon AWS、Rackspace(Rackspace)、Gogrid、Gridlayer。

平台即服务,是利用一个完整的基础设施平台,包括应用设计、应用开发、应用测试和应用托管,这些都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客户,而不是用大量的预置型(on premise)基础设施支持开发。该市场的参与者目前主要有:Google(Appengine)、Microsoft(Azure)、GigaSpaces等。

软件即服务和一切即服务即是提供面向各种具体应用的服务,该市场直接面向最终的消费者,该市场参与者众多,包括、Zoho、Google等。

云计算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现状

云计算基础设施即服务,提供给客户的是出租处理能力、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用户能够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客户不管理或控制的底层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但能控制操作系统、储存、部署的应用,也有可能选择网络组件(例如,防火墙,负载均衡器)。

这个市场也是狭义云计算定义的市场,有些国家这个市场已经开始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最早是Amazon开创了这个市场,奠定了AWS在这个市场的领先地位。而Rackspace、Gogrid、Fiexiscale、Gridlayer等后来者发展势头也不错。Amazon由于财报没有将AWS单列,所以难以准确估计其营业额,但据初步测算其AWS中的基础设施服务季度营业额在1-2亿美元,每天启动的计算实例在5万左右,存储的对象达到500亿以上,消耗的带宽在07财年第4季度已经超过其零售网站amazon,COrn,近S3一个产品每秒需要处理80000个请求。Rackspace的云计算服务用户达到5万以上,并以每个季度约1万用户的速度在递增,其季度营业额在1500万至2000万美元左右。

来自Guy Rosen的研究反映了架构在Amazon AWS上的网站规模分布情况。由于两人的统计时间和数据来源不同,总网站数量有不同。

Amazon AWS在基础设施上主要有下面几个服务:EC2,Elastic Compute Cloud,弹性计算云,用户能够按需创建、启动、终止服务器,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机器镜像并上传到S3上,可以选择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个或两个地点创建服务器;S3,Simple Storage Service,简单存储服务,为用户提供简单的网络服务接口存取任意数量的数据,用户获得高扩展的可靠的数据存储基础设施;CloudFront,内容分发网络服务,该服务与S3无缝结合,用户在s3上存储原始文件,CloudFront通过全球边缘节点分发用户的原始文件,对用户数据的请求会自动路由到离请求最近的边缘节点。

Rackspace公司现在的云计算服务时RackspaceCloud,前身是Mosso。RackspaceCloud包括如下产品:Cloud Sites,自动扩展的网络站点服务,包括带宽、存储、计算能力均自动扩展。而Gogrid的产品主要是Cloud Hosting,云托管,用户可以通过界面或者程序接口快速部服务机,可管理IP地址,添加负载均衡器,在以定制物理机和虚拟机混合的云。

Gridlayer的云计算产品主要是VPDC,Virtual Private Data Center,虚拟专用数据中心,利用3tera的Applogic,将若干物理服务器整合为一个虚拟数据中心,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组装、部署、监控、控制应用。

中国云计算市场之辩

在中国,云计算市场还在孕育当中。2009年,Amazon AWS和Joyent公司云计算相关人员先后来中国交流,据悉有考察市场的任务,但这些公司进入中国还只是在长期路线图上。在中国,更重要的是国内公司的行动。

阿里巴巴2008年首期投资逾1亿元人民币的云计算中心落户南京,但具体的服务至今没有推出,前不久取消阿里软件成立阿里云公司,但该公司的产品和规划并未向外透露。世纪互联已经开始弹性计算服务和在线备份服务,并计划推出在线存储服务,但产品还在完善当中。中国移动的大云平台,基本上停留在技术试验阶段。

在中国,已经有一些企业进入了SaaS市场,IaaS市场也正在孕育当中,例如北京锋迈正德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锋迈云。PaaS市场目前还没有公司涉及,而云计算解决方案,包括硬件制造,由于中国信息产业的先天缺陷,目前没有国内公司涉猎这些市场。

纵观整个云计算市场,占主导的还是基础设施及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市场,这些市场在国外也仅仅是刚刚兴起,国内企业又遇到一次追赶信息产业制高点的机遇。

云计算变革带来的机遇,不仅在于巨大的市场规模,还在于它能支持大量的中小企业进行创新,云计算的各个市场存在创新的机会。而这场变革当然也会对以传统IT业务为主的企业产生威胁,但看到了威胁,与看到了机会仅一步之遥,可以说,威胁就是机会。正视威胁,消灭威胁,拥抱云计算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云计算服务报告篇8

该调查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服务器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技术的采用最为普遍,也最为成熟,超过75%的企业正在考虑私有云及混合云部署。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已经使用服务器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技术的企业分别占到45%和43%。而私有存储即服务的发展最为滞后,只有36%的企业采用。

在调查的5个领域中,服务器虚拟化应用最为成功,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平均只有4%,具体表现在可扩展性、降低资本支出和降低运营支出方面预期目标与实际情况的差距较大。而存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私有存储及服务方面,预期目标与现实效果之间的差距分别为33%、26%和37%。失望的原因包括:存储虚拟化在灵活性、可扩展性、降低运营支出方面表现不佳;桌面虚拟化方面则是在新终端部署、应用交付和应用兼容性方面令人失望;私有存储即服务过于复杂等。

调查报告认为,关键业务应用渐成云计算和虚拟化下一步的焦点。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正逐渐把虚拟化技术运用到关键业务应用当中:有一半以上计划在接下来的一年之内将虚拟化技术引进数据库应用和网络应用,47%的企业计划将虚拟化技术引进到邮件及日程应用,而41%的企业则计划将虚拟化技术引入ERP。

云计算服务报告篇9

湖北联通IT系统的演进就颇有代表性。湖北联通的核心BSS系统从联通创建至今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架构模式:Unix小机加高端存储阵列。为了满足业务增长需求每年不断地扩容改造,但在当前架构下的扩容总是属于被动地满足应用升级的需求,即便如此,依然会在高峰时感觉紧张。

在云计算浪潮袭来,湖北联通注意到云计算的优势开始尝新求变。湖北联通从2010年开始探索云架构,去年上半年基本完成了对整体系统平台和应用进行了充分改造,初步构建了基于IaaS架构的BSS核心系统。同时,湖北联通还做了一个大胆尝试,基于x86服务器加开源kvm构建资源池来支持其Web业务。

湖北联通的这段经历其实江西电信也经历过。作为中国电信最早进行云计算项目试点之一,江西电信在更早些时候就已经建起了一个有2台大型主机、数十台x86服务器构成的IaaS云,在这个云平台上,江西电信建起了横跨三个数据中心的两朵云(即公共云和业务云)。

江西电信云计算项目主要负责人柳立峰博士告诉本报记者,其尝试云计算的一个目的,解决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提高IT系统灵活性,另一个更长远的目的是为电信企业找到新的“钱途”。“比如,手机搜索、计算资源出租以及一些智能化应用等新业务形式都需要云计算平台来支撑。”他说。

江西电信和湖北联通商在IT建设上的这些变化正是整个电信运营IT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云计算以及以通用服务器取代传统高端小机成为很多电信运营商和大型企业非常关注的话题,而敏感的IT厂商显然已经注意到这种变化,推出了自己对应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今年1月份,我们了Symantec 4.0战略,其核心之一是我们会把自己的技术重新整合来去推动整个的IT架构的变革,即推动IT行业从传统的IT架构向云计算、移动化等新的IT架构迁移。”赛门铁克大中华区技术支持部总监李刚告诉计算机世界记者。

很显然,在移动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推动下,IT行业向一个全新的架构演变:移动终端成为用户访问企业信息重要的信息入口,改变了很多新的业务模式,直接推动IT系统的变化;大数据系统的出现使得原来的架构成本太高、灵活性不够的弱点越来越明显。在这种背景之下,人们开始探索新的解决方案,而像x86服务器、通用的存储设备等通用硬件和开源软件由于成本优势,也开始进入规划者的视野。

云计算服务报告篇10

警惕云跃进

一直以来,对于云计算,业内都存在是否是炒作的争议。但是,现在各界已逐渐达成了共识,云计算作为IT产业的革命性发展趋势,是进步的潮流,已经不可逆转。云计算成为一个领域、一个产业、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之一,规模宏大、市场前景广阔,对于电子政务、医疗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智慧城市,云计算将是其实现的最基本的前提。

不过,在这个大趋势下,中国的云计算产业却有走向另一种极端的倾向,出现了一些“云跃进”的现象,特别是各地方政府对云计算趋之若鹜,一些以“云”概念为核心的发展计划、产业基地以及数据中心等纷纷兴起。业内人士表示,现在,云计算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存在过热已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地方连云计算的概念都没搞清楚,就仓促上马云项目。

大规模建设数据中心的做法并不太可取,应该按照资源配置和需求来设计基础设施的分布。毕竟,云计算最重要的是应用、软件,应该把云计算从概念开始逐渐转为应用落地。虽然云计算的发展是首先从技术角度推动的,但只有形成稳定的、实用的产品,并在市场上被接受,才算是真正实现了云计算的产业化,即实现了云计算的价值。

落地云应用

据预测,到2020年,80%的企业应用将被迁移到“云”中。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应用开发商也将把应用开发、测试平台迁移到“云”中。随着云计算服务提供的多样化,未来我们将像用水、用电一样方便地享受云计算带来的便利。

天润融通副总经理潘威告诉记者,云计算改变了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传统销售,是提供可见的产品或服务,而在云计算时代,企业提供的只是服务,没有产品,客户按需付费,服务不好,客户随时可以终止服务。

位于北京云基地的天润融通是中国最早提供托管型呼叫中心(云呼叫中心)的企业。呼叫中心是企业服务、营销、管理的必备工具。传统的呼叫中心,企业自己需要建设、自己维护、一次性投入大、总拥有成本高。而云计算下的呼叫中心,则可以把企业以前必须投入的基础设施费用,变成按需付费,系统能力也会随着企业的业务变化而优化,并能保障客户随要随到的快速服务属性。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把复杂的IT项目变成简单、易于上手的服务来试用,大大降低了企业投资IT基础设施的风险。

据悉,从创办初期就立足云服务和应用的天润融通,是目前云计算行业中少数实现盈利的公司之一,已经拥有几千家客户。如百度全国呼叫中心、慧聪网呼叫中心、奇虎360、饭统网、开心网等。

潘威告诉记者,不止是企业自己得到了广阔的成长空间,除此,采用云计算还能带来更多的社会价值:以10000座席的呼叫中心为例,如果采用云的方式部署服务,节省下来的电每年大约就有1600万度。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涉足云计算产品研发与应用的多为传统运营商与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对云平台的实用存有疑虑;同时,国内也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信用体系。

对此,恩信创业科技有限公司CEO刘有涛告诉记者,一方面,要推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布局规划,打消企业的安全疑虑,另一方面,需要行业的共同努力,把采用云计算服务的好处简单清楚地传达到传统企业之间。

而采用云服务一个最明显的好处,无疑就是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刘有涛告诉记者,以恩信的云计算ERP软件服务为例,企业可以节省大量的金钱、时间,对于客户而言无需额外购买任何硬件、无需安装软件、无需聘用IT人员、就能最低成本、安全无忧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使用ERP软件管理企业。据悉,恩信科技云计算ERP软件是基于云计算架构支持SaaS模式针对不同行业生产制造型企业提供的企业管理软件产品,客户既可以通过SaaS模式租用该系统,产品面向流程控制,针对生产型、分销型、服务型企业等不同的行业特点,对全部资源进行整合,把企业的客户关系、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库存管理、委外管理、采购管理、资金控制、财务系统、人力资源、协同办公、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系统安全等整合为非常明确可控制的模块化流程单元,使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得到最充分、最合理、最具效率的信息化应用,帮助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以前高高在上的“贵族”业务,如今一般企业也能用得起了,刘有涛笑称。

天润融通副总经理潘威也告诉记者,云服务更便宜、更具有弹性。相比于传统呼叫中心的建设难、维护难、改变难、总拥有成本高等特点,云呼叫中心无需企业购买任何设备,无需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只需按需使用服务和付费,这是云计算模式给呼叫中心行业带来的最显著变化。

呼唤云平台

显然,客户对云计算和云服务的疑虑并不能给应用层企业的发展制造更多的麻烦,从发展的现状来看,作为云计算产业链中的一环,制约云应用最大的因素,还在于整个产业链的不成熟。

目前,大多数做云应用的企业在基础设施这块都是运营商托管的形式。

天润融通副总经理潘威告诉记者,如果运营商在基础设施领域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对于自身的业务会有一个很好的促进。天润融通的业务主要是做呼叫中心平台租用的服务,在接触一些客户的时候,对方希望也能提供与此相关的电脑和办公方面的一些IT服务。因此,用传统的方式的话,天润融通需要给客户整合终端产品和服务。

但是,从工期和整体运营成本的角度考虑,天润融通十分希望有运营商能提供给客户IT虚拟化桌面的服务,这和自己给客户提供的云呼叫中心服务就能实现完美结合,自己也就不需要给客户去搭建IT设施。不过,在这方面,天润融通一直没有寻找到合适的供应商来合作,这个产业链上的产品也还没有成熟。

事实上,目前产业链上不同行业之间的服务还没有彼此打通,潘威表示,天润融通的云服务和技术,主要集中在呼叫中心这个领域,处于呼叫中心系统平台架构的设计和开发之上。但是,涉及其他的领域时,也需要合作伙伴能给自己提供服务,并以此保证自己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