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指标十篇

时间:2023-03-19 05:26:54

财务分析指标

财务分析指标篇1

关键词:财务分析指标;内部分析指标体系;外部分析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a. 外部分析内容。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企业综合实力分析。b.内部分析内容。除以上外部分析内容外,还包括:企业筹资分析;企业投资分析。

另外,内部分析内容还应有:企业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形成原因分析。

c.专题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企业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的特点, 结合特定的目标选取特定的资料及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专题分析。

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分析、资本资产结构优化分析等。d.关于财务分析与相关学科关系的探讨。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财会学界学科体系的改革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20 世纪80 年代初期的财务会计之争深入到各二级学科,这是理论发展的必然。学科的分分合合是由于环境的变迁,历史的发展而致,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进入20 世纪到90 年代,财会论坛上就有财务分析要独立成科的微弱声音, 到了现在,对此论题的讨论越来越热烈,且似乎已达成共识,即由于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的逐步完善,财务分析必须独立出来。那么,独立的财务分析学科在财会学众多学科中地位如何, 包括哪些内容,与其原附着的学科关系如何?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减法问题, 而是一个漫长的选择和甄别的过程。

1 内部分析指标体系。

内部指标体系的设置, 主要是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可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和管理的特殊需要灵活设置,其内容相当广泛。

一般说来,可从筹资、投资等方面设置。

1.1 企业筹资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经营所需资金需靠企业自己来筹集,这样,筹资分析便成为企业财务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筹资分析中,首先要分析企业的资金需要量, 其次分析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 再次分析企业的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 最后确定一个合理的筹资方案并与资金供应者进行协商, 使企业筹资活动顺利进行。可设置筹资结构比率、资金成本率等指标。

1.2 企业投资分析。

企业对投资活动首先应进行可行性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这是投资分析的重点;其次应对投资活动进行事中分析, 以控制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最后对投资活动进行事后分析,以考核投资效果、评价投资业绩,为改善企业今后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企业在投资分析时一般需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投资的风险价值、资金成本和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在投资阶段为考察投资方案的可行,可设置内含报酬率,为考察投资的收益可设置投资报酬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

2 外部分析指标体系。

2.1 企业偿债能力。

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其债务的能力,通过对它的分析,能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按债务偿还期限的长短,又将其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

2.1.1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一个企业以流动资产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设置该指标对外部信息需要者非常重要。对于企业来讲,该指标也至关重要,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营运资金的大小以及资产变现速度的高低。

另外,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未决诉讼等对它也有影响。短期偿债能力通常设置以下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或酸性测验比率;现金比率。

2.1.2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资产或劳务支付长期债务的能力。对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是因为企业的利润与其有紧密的联系,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不能不重视企业的获利能力, 这是因为企业的现金流入量最终取决于能够获得的利润, 现金流出量最终取决于必须付出的成本。此外,债务与资本的比例也是极其重要的。影响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因素很多,除资产、负债、股东权益外。还有长期租赁、担保责任、或有项目等因素。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有: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

2.2 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资产运用效率是指对企业总资产或部分资产的运用效率和周转情况所作的分析。企业经管的目的在于有效运用各项资产获得最大的利润。利润主要来源于营业收入,企业必须凭借资产、运用资产才能取得营业收入。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表示其运用效率越高,利润越大。企业运用各项资产有无过量投资? 有无因设备短缺而导致生产不足? 有无因资产闲置而导致利润降低?凡此各种问题,皆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相关人士所关切。通过分析资产运用效率, 则可以评价企业营业收入与各项营运资产是否保持合理关系, 考察企业运用各项资产效率的高低。资产运用效率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2.3 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分配情况所作的分析。它是企业财务结构和经营绩效的综合表现。企业经营之目的,在于使企业盈利且使其经营与规模不断成长与发展。

各方信息使用者无不对企业盈利程度寄与莫大的关切。投资者关心企业赚取利润的多少并重视对利润的分析, 是因为他们的投资报酬是从中支付的,如果是股票上市公司,企业盈列增加还能使股票市价上升, 从而使投资者获得资本收益。对于债权人来讲,利润是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来源。政府有关部门关心的则是微观和宏观的经济效益以及各种税费上交的可靠性。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 可通过对盈利能力的分析,来评价判断企业的经营成果, 分析变化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企业获利水平。它是管理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对于职工来讲,则是丰厚报酬及资金的来源,并可保证工作的稳定。它也是集体福利设施的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可从一般企业及股票上市公司两方面制定。一般企业盈利能力指标有: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总额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权益利润率。股票上市公司除上述指标外,还可借助以下指标:每股盈余;每股股利;市盈率;股东权益报酬率;股利支付率;留存盈利比率。

2.4 社会贡献能力分析。

社会贡献能力是从国家或社会的角度衡量企业对国家或社会的贡献水平。企业的目标是追求最大的利润。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 单纯的片面的追求企业个体的经济效益是不行的,还必须包括对社会的贡献。对盈利企业可用实现利税来衡量, 但对一些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的企业讲,则无法适用。故为此设计的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可兼顾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对国家、社会的贡献情况。

2.5 综合财务能力分析。

财务分析指标篇2

关键词:医院管理;医院财务分析;基本财务分析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医院的财务分析指标,是指医院以财务报表和必要数据作为依据,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结论,制定出能够满足医院管理的财务评价指标。

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不同于企业的财务分析指标。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医院财务分析指标则是以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双丰收为目标的。

一、现行医院财务分析指标的不足

(一)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众多

医院财务分析指标包括财务报表上的分析指标和医院管理的统计指标。其形形、种类繁多,管理者很难从众多的财务分析指标中找出管理的重点,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未能采用全成本管理法

目前医院的成本核算一般只是针对奖金、物资和工资的核算。这种核算方法不全面,以致医院分析指标不够全面,从而造成管理不到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普遍不高。

(三)不受重视,流于表面

医院财务人员长期以来把记账、算账和出报表作为工作重点,而把财务分析指标作为连带指标,只是做出粗浅的数字对比,不去进行对照分析,致使财务分析效果大打折扣。

二、采用基本指标分析是弥补现行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不足的重要方法

首先,由于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众多,不便于医院管理分析。只有采用基本指标分析,才能发现管理中的基本规律,并很好地解决问题。

其次,由于引入的基本分析指标非常全面,包含了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医院的基本状况和根本问题,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为医院的发展铺平道路。

最后,由于医院原来只有绩效管理而缺乏全成本管理。只有引入基本分析指标中的全成本指标,才能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医院基本财务分析指标的应用

2012年开始全面实施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在新制度下开展医院财务分析是反映医院经营得失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方法,同时基本财务分析指标的应用降低了医院财务分析的难度,有利于管理者宏观地了解医院的财务状况,改正决策错误,促进医院的发展。

(一)医院每门诊收入成本率和每住院收入成本率指标的应用

每门诊收入成本率为每门诊人次支出与每门诊人次收入比率;每住院收入成本率为每住院床支出与每住院床收入比率。此两项指标分别由四项指标组成:每门诊人次支出指门诊支出与门急诊人次比率;每门诊人次收入指门诊收入与门急诊人次比率;每住院床日支出指住院支出与实际占用总床日比率;每住院床日收入指住院收入与实际占用总床日比率。

每门诊收入成本率和每住院收入成本率都是全成本管理指标,它们分别反映门诊和住院全成本的指标。每门诊收入成本率越低,门诊全成本控制得就越好,否则相反;每住院收入成本率越低,住院全成本控制得就越好,否则相反。这两项都是复合指标,它们都是开展成本控制的重要指标,对医院增收节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院资产负债率指标的应用

资产负债率是指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表示医院资产总额中,有多少资产是通过借债而取得的。

资产负债率指标的高低,反映医院的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医院以负债取得的资产越少,如果过低,则说明医院运用外部资金的能力差;而医院负债率过高,说明医院自有资金不足,依靠借债维持医院的经营,财务风险太大,应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为佳,一般来说该比率在50-60%为最佳,达到70%以上时,医院应予以重视。

(三)总资产周转率指标的应用

总资产周转率为医疗收入和其它收入之和与医院平均总资产的比率。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医院的运营能力,周转次数越多,表明医院的运营能力越强,全部资产使用率越高,从而医院的盈利能力越强。反之,说明医院运营能力差。总资产周转率能够反映医院资产的利用水平,引导医院加强成本核算,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获得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

(四)资产净利率指标的应用

资产净利率指本期结余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医院所谓的净利率就是指收支结余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

资产净利率指标反映了医院全部资产的获利水平,并同医院的资产结构、医院管理水平、医院资产利用率关系紧密。资产的结构越优化,医院的管理水平越高,总资产的结余率越高,反之亦然。

(五)净资产增长率指标的应用

净资产增长率是指净资产增长额与期初净资产的比率。净资产是指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的净值,是医院的自有资金和资本金。

净资产增长率反映医院净资产的增值情况和发展潜力,净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和发展能力。净资产增长率正常情况下应为正值,表明医院净资产增值,有好的发展能力。净资产增长率越高,医院发展能力越好;若为负值,表明医院净资产受到侵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六)床位使用率指标的应用

床位使用率是指实际占用总床日与实际开放总床日的比率。反映病床一般负荷情况和病床的利用效率。

床位使用率过高,说明医院床位比较紧张,医院需要扩张;若使用率过低,则会浪费医院的资源。此指标为正指标,具体根据医院规模和设备情况而确定。据统计,我国各级公立医院的床位使用率一般在85%以上,三级医院一般能达到90%以上,民营医院一般在80%以下,较差的在50%左右。病床使用率只能说明病床的工作负荷情况,不能说明病床的工作效率。

四、医院基本财务分析指标的综合运用

(一)医院如果要增加收入,就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借债,这会增加医院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负债的增加,体现到资产负债率指标上,表示医院偿债能力较差。应该运用每门诊收入成本率和每住院收入成本率评估医院的全成本管理成果。同时利用总资产周转率指标来加强对医院运营能力的评价,用增收节支来加强医院的管理,增加医院的偿债能力,促进净资产增长率增长,使医院持续稳定地发展。

(二)医院要实现资产净利率的增长,就要实现门诊量和出院患者的增加,实现医疗收入增加。每门诊收入成本率和每住院收入成本率是反映决策者综合管理能力的指标。这两项指标控制好,就能使床位使用率有所增长,同时实现资产净利率的增长。

(三)利用床位使用率指标进一步分析,如果床位使用率超过100%,说明该医院床位不够,应该进行基础建设投资,增加床位数量。

总之,医院利用基本指标进行财务分析是对医院进行全方位系统的分析。单项基本指标无法从总体上把握医院的财务状况,必须重点分析这些指标的内在关系,避免指标的片面性,使基本财务分析指标在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轶,戴小.新《医院会计制度》下财务报表的分析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

财务分析指标篇3

企业的经济成果主要以财务报表形式展现给大家,对于财务报表的深度分析不仅能了解企业现状,并且可以有效的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所以有效的财务报表解读是投资者及企业各个相关人员的主要需求。

本文对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中的指标体系做简单介绍,并提出其缺陷和局限性,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财务报告 指标分析 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2

一、财务报告及分析方法概述

(一)财务报告概述

财务报告分为年度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报告。年度和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报告的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等。

二、财务报告分析指标及其局限性分析

(一)指标及其局限性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其中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帐款,预付款项,应收股利,及其他应收款和存货.

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利息、其他应付款。

流动比率就表明企业的短期债务可以由能很快变成现金的资产来偿还的能力。一个企业如果流动比率过低,则说明其可能没有如期偿还债务的能力,而过高的话也会表明其流动资产占用太多,影响企业资金的利用率。最理想的比值应该维持在2左右,这样企业有两倍的资金来保障债务的偿还,财务状况也比较稳定。

该比率在评价企业资产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时是非常有用的,但它也不能作为衡量企业短期变现能力的绝对标准,原因如下:

第一,流动资产中包括应收帐款和存货。应收帐款可能会造成坏账,而存货有积压的可能。所以,以流动比率衡量一个企业偿债能力是有局限的。

第二,行业所属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比如零售行业,可能流动比率就要小些。

第三,角度不同。站在债权人的角度一定是越大越好,因为可以保证债务的清偿。站在经营者的角度,则不宜过大,过大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利用情况。而企业想举债的话要平衡债权人及自身。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国际上认为指标为3最为合适,长期来看的话,指标大于1企业才相对稳定。但是该指标仍然有其局限性:

①该比率只能反映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不能反映企业对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

②使用该指标时,还应注意非付现费用问题。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摊销等非付现费用,并不需要现金支付,需从企业当期利润中扣除。因而,有些企业即使在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的情况下,也能够偿还其债务利息。

2、营运能力分析(资产周转率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赊销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平均应收账款×360)/销售收入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企业应收账款在一定时期内周转的次数。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周转次数越多,回收速度越快,资产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其在实践中存在以下局限性:

一是没有考虑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不能反映年度内收回账款的进程及均衡情况;

二是当销售具有季节性或赊销业务量各年相差较悬殊时,该指标不能跨年度连续反映;

3、盈利能力分析

销售盈利能力分析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值

=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

影响资产利润率的有两个因素,销售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想要提高企业的资产利润率,不仅要增加销售,降低成本,提高销售利润率,还要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

销售利润率难以反映获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并且该比率受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销售利润率中包含了财务费用及投资收益的影响,而这些与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没有配比关系。同样,营业外收支净额与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也没有配比关系。另外,在多元的企业中很难分清主营业务收入及其他业务收入,单纯以主营业务收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并不全面。

三、试论指标分析方法改进

随着现代财务理论的发展,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可,这就要求衡量公司业绩的指标必须准确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但追求传统指标最大化的同时,可能会偏离“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目标。因此,客观上需要建立新的业绩衡量指标以克服上述传统指标的缺陷。

(一)引入经济附加值的意义

第一,该指标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考虑权益资本成本。只有当企业的收益超过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才能说明经营者为企业增加了价值,为股东创造了财富。

第二,将股东财富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利用经济增加值可以为资本配置提供正确的评价标准。

第三,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加值不鼓励企业以牺牲长期业绩为代价来夸大短期效果,而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的经营者进行能够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这样就能够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

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

经济增加值通过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剔除了可能存在人为操纵的各种因素,并使公司更加注重长远发展,提高了经济增加值作为价值创造尺度的计算精度。

(二)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的构建

1、经济增加值:指扣除资本成本(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后的资本收益。

经济增加值=税后营业利润-资本总投入×资本加权平均成本率

该指标强调公司的资本成本。指标越大,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越大,说明企业经营活动越有效。同时还可比较企业经济增加值的年增长率,据以判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2、每股平均经济增加值:指每年的经济增加值与年末普通股股数的比值。

每股经济增加值=年经济增加值/年末普通股股数

由于经济增加值是绝对值指标,不便于企业间比较,而每股经济增加值可用于行业内不同企业的横向比较。

3、有效资本收益率:指单位资本投入产生的经济增加值。

有效资本收益率=经济增加值总额/(股权资本总额+债务资本总额)该指标实际上等于资本回报率与加权资本成本率之差,即它反映了企业的“超额”回报率。4、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指股东投入单位资本产生的经济增加值。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经济增加值总额/股权资本总额。该指标是站在股东的角度来看公司价值的变动状况,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股东的投资回报率。

(三)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的优点

1、改变监管者和市场投资者的观点

选择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衡量企业经营绩效。公司需要一种有效的绩效衡量指标体系,以确保管理者可以保障企业正常为股东创造价值,怎样能使企业的绩效衡量方案同时满足市场投资者评估企业的方式,激励管理者积极地寻找价值创造型的投资,避免价值毁灭型投资,同时有效地管理现存的资产。经济增加值不仅是一种“前瞻性”的评价法,还可以用于绩效评价和管理者薪酬等方面。经济增加值的长处之一就是将绩效衡量和资本市场评估联系在一起,以保证管理方面的业绩可以用与公司财务原理相一致的方式计量且得到补偿。

2、更深入地研究分析影响企业经济增加值的因素

只有深入了解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最优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经济增加值作为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方式之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采用。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资本市场手段的逐步丰富,经济增加值还会被逐步完善和发展。

3、经营决策应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

摒弃短视行为,做好可行性研究,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加强自身管理,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这样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经济增加值在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是一种新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改善企业治理有良好的作用。但它的有效实施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运用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资本成本的计量

要计算企业的经济增加值指标,如何确定企业的资本成本是计算的关键所在。按照经济学的理论,资本成本应该是在股东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下自由流动时形成的。在行政垄断、投资方向受约束和市场发育不完全的领域,将难以形成合理的资本成本,使经济增加值指标的计算会发生较大的偏差。

2、适用范围的局限

虽然经济增加值的核心思想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一般认为经济增加值只能适用于有限的范围,它不能适用于诸如金融企业、周期性企业、新成立的企业以及资源开发等类型的企业。金融企业对法定资本金有特殊要求,同时把贷款总额作为使用 资产将高估资产成本,导致经济增加值计算结果的扭曲。同时,使用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模型的公司必须是一家持续经营的企业,新成立的企业和周期性的企业由于利润波动较大,可能会引起该模型计算出的数值的扭曲。对于资源开发企业而言,无论是否发现矿藏,经济附加值都将勘探费用与机器设备一样进行资本化处理,但问题在于资本化费用未必与勘探价值相关联,造成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 模型测算出的数值与企业实际不符。

3、会计利润的真实性

保证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数值的真实性,必须以真实的会计利润为基础。当存在虚假的会计利润时,该模型的运用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4、非财务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模型作为一种评价指标对企业经营策略的导向作用体现在:增加已投入运营资产的效率;当项目收益大于成本时追加投资,扩大经营;当项目收益小于成本时,抽回项目资本。以上只是从财务指导方面影响企业经营。对于影响企业经营的非财务因素没有反映,而这些非财务性因素,如产品、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对企业绩效影响是非常大的企业信息披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经营终将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选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进行绩效评价将有积极意义,而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模型会凭借其自身的优势成为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重要方法。

四、总结

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是对现在的评价和对未来的预测。运用合理的分析方法,不仅能够帮助管理经营者发现经营过程中的问题,还能指导其正确管理企业走向更健康的方向。传统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当今会存在其局限性,但利用目前的体系加以修改仍然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赵晨辉:“财务会计报告应披露的信息”,《财会纵横》,2005年第06期

[2]邵明:“论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方式”,《科技资讯》,2007年14期。

[3]徐洁:“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03期

[4]李雪梅:“潜议财务报表分析”,《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财务分析指标篇4

一、非财务指标的设计原则

1.全面性:为了更好地发挥非财务指标作为企业财务分析中的补充价值,非财务指标的选取和设计必须坚持全面性、广泛性的特点,应当涵盖财务指标所不能涵盖的方面。并结合企业长远发展战略,重点关注顾客、员工、企业成长、创新和市场竞争等方面。2.行业性:非财务指标的选取必须立足于行业自身的业务经营范畴和行业特殊性。作为设计院,图纸设计涉及化工、化纤、工程等行业,所以必须找出自身设计行业和业务涉及行业的共性和特性,选取指标。3.可行性:非财务的指标的难以量化是其特点,但在选取企业非财务指标时,要尽可能地用可量化的指标来反应非财务因素的影响,比如用次数、效率等具体性指标。4.客观性:由于企业业务涉及行业较为多样,因此选取符合设计院特色的非财务指标时,应避免标准单一的缺陷,应尽可能地以体现客观性的数学公式为测算尺度,确保非财务指标的客观性。

二、非财务指标的设计内容

根据目前在企业中最广泛应用的7类非财务指标,针对企业特点,选取了4类非财务指标,预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1.顾客满意度:是客户满足情况的反馈,是对产品或者服务性能,以及产品或者服务本身的评价,是一种心理体验。客户是企业生存的重要资源,为了能定量地评价顾客满意程度,引入顾客满意率评价指标,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和抽样调查形式进行测度,同时可以拓展为客户对重点项目、设计人员满意率评价指标。在调查客户满意度的同时,应收账款的清理回收也是设计院不可忽视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应收账款回收率的重要补充,可以针对客户的信誉引入客户信誉评价指标(根据每位整体资信条件、客户付款进度、重要程度等方面确定不同的加权值),为企业客户管理方面提供评价指标。2.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产品的品质是指产品的质量水平,具体表现出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在生产阶段符合企业制造标准所表现出的品质;二是产品在售后阶段符合顾客使用要求而表现出的品质。设计图纸是设计院的重要产品,可以引入图纸差错或者返工率进行评价,计算图纸差错或返工率=图纸出错或返工数量/总图纸数量。差错率要和具体设计人员相结合,可以考虑员工月均出图量、现场服务次数等生产效率指标。3.企业学习、创新能力:学习和成长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动力,员工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员工积极性与其有很大的关联,如果员工积极性不高,人才流失情况严重,则企业整体进步将受到影响。企业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指标进综合评价:员工辞职率、员工出勤率、员工满意度、员工培训次数、业务技能考核指标等。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在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方面的能力。作为技术性单位,设计院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综合评价:科研开发专职人员比率、科研开发费用率、项目创新时间率、技术进步贡献率等。4.市场份额:指产品在目标市场中的销售量占整个市场销售量的百分比,直接反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对消费者和用户的满足程度。作为设计企业,能否保持旺盛的市场竞争能力,直接决定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企业在对此方面能力分析时,可以应用以下指标:传统业务比率、新增业务比率、业务分地区比率、业务分行业比率、新客户增长率、客户年签约次数等。

三、非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非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的应用还需要进行不断地完善,在运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1.非财务指标作为财务指标的有益补充,但不能取代财务指标。如果非财务指标取代了财务指标,财务分析只是空洞的,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好的依据。2.非财务指标本身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非财务指标的设置还要考虑到成本的问题,因此应当加强对此类指标的持续分析、评估和检测,以此来摒除非财务指标的主观性,以更好的提高非财务指标的可执行性。

财务分析指标篇5

关键字 空调企业 主成分分析 财务指标体系 竞争力

目前,中国的空调器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3/5左右,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空调制造大国,也正在逐渐成为全球空调生产基地。空调行业产值的巨大增长主要源自行业整体规模的扩大。本文选择海信、海尔、格力、春兰、澳柯玛、哈空调、美的、科龙等从事空调、冰箱等制冷业的不同集团的企业为分析对象。通过建立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部分制冷企业的财务实力,并比较分析了被选择的企业的竞争力。本文拟从财务分析的主要指标体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各种数据指导企业的决策管理等方面加以论述。

1 主成分分析指标体系确定

1.1 指标体系的建立

可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静态分析是将各种财务比率与其他相似或整个行业的财务比率作横向比较;动态分析是把现时的财务比率与先前的财务比率作纵向比较。现从收益性、成长性、安全性、流动性及生产性这五类指标加以分析(见表1)。

分析收益性指标,目的在于观察公司一定时期的收益及获利能力,获取期望的利润是公司最直接的经营目标,也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安全性指标,即资金调度的安全性,目的在于观察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偿债能力;流动性指标,通过对公司资金的周转能力的分析来评价公司各项资产的利用水平和盈利能力;成长性指标,目的在于观察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经营能力的发展变化趋势,一个公司收益性高,但成长不好,就表明其未来盈利能力下降;生产性指标,目的在于了解在一定时期内公司的生产经营能力、水平和成果的分配。

选取的指标所需的所有数据均来自各企业的2004年财务报表,其中,科龙电器的数据没有进行修正。

1.2 主成分模型说明

主成分分析的主要思路是,将分散在一组变量上的信息集中到几个综合指标(主成分)上,所得的综合指标是原来变量的线性组合,以便于利用主成分描述数据集内部结构。通过降维方法,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即主成分)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即用研究m维的y空间代替p维的x空间(m

设p个进行综合评价的原始指标:x1,x2,x3,…,xp,并假定这些指标在n个单位之间进行比较,则共有np个数据,主成分分析的初始目标是要将这些原始指标组合成新的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y1,y2…yp,这些综合指标表现为原始指标的线性函数,可简记为:

yi=∑lijxj(j=1,2,…,p) (1)

式中,指标yi互不相关。因为每个新指标yi都是原始指标的线性组合,都是一个新指标。主成分分析是将p个原始指标的总方差分解为p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yi 的方差之和λ1+λ2+…+λp而且使第一个综合指标yi的方差达到最大(贡献率最大);第二个综合指标yi的方差达到第二大,以此类推,一般前面几个综合指标y1,y2…yr(r

f=a1y1+a2y2+……+amym(2)

其中,ai=λi/■λi(i=1,2,……,m);yi为第i个主成分的得分(i=1,2,……,m)

通过以上转换,在研究多指标问题时就容易抓住主要矛盾,简化工作量,并且可以利用主成分的得分分别算出各研究对象的得分,进行排名比较,这样就比较客观、合理而全面。

2 指标的主成分分析过程及结果

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上述11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选出3个主成分,且各特征值≥1。有关处理结果见表2、表3。

在主成分分析中,一般认为大于0.3的载荷就是显著的,使其能很好地解释原始变量。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0.375%,可作为影响各企业财务状况的新变量来分析。

第一主成分的权重最大,为56.51%,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该主成分中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载荷系数(代表各主成分解释指标变量方差的程度)均在0.7以上;同时在该主成分中成本费用利润率接近0.85。故它不仅显著性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的安全性,流动性等,代表了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即资产的管理效率),也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第二主成分权重为26.97%,是次重要的影响因子,该主成分中销售收入增长率的负载数值最大0.824,其次是税前利润增长是0.686,它主要反映企业的成长能力。第三主成分中人均净利润、人均固定资产数值比较接近,相对其他指标,更适合反映企业生产能力。由此可见,改善制冷行业中的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在于增加企业自有资本量,争取以较低的成本筹集更多的资金,从而提高偿债能力,减少库存量,加大当年的销售额,提高资金的流动能力以避免占用更多的资金;同时,要保障企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通过公式(1)、(2)计算得出各企业的财务分析的综合排名依次是:春兰,海信,澳柯玛,哈空调,海尔,格力,科龙,美的。根据各企业的财务综合得分水平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春兰、海信;第二层,澳柯玛、哈空调;第三层,海尔、格力、科龙;第四层,美的。

3 各层企业发展状况及原因分析

第一层,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远高于第二层次的企业,说明该层次的企业从收益性、成长性、安全性、流动性及生产性等方面看,无疑是最好的。从春兰与海信的比较来看,前者在y1,y3上强于后者。说明春兰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创造出足够多的营业收入,成功地控制了经营成本。其总的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从财务报告上看,该层企业均关注企业的资源整合,致力于技术创新,加大产品升级和重点项目的投资力度。同时,春兰加强营销体系的建设,扩展销售网点。

第二层,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比较均衡,企业销售量及市场占有额虽然不是很出众,但财务指标良好,企业的前景比较乐观。哈空调抓住发展机遇,取得市场营销指标的新高,同时,公司加快了技术改造步伐,使产品结构调整和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明显地提高。产品的产量增加,结构也发生变化。澳柯玛在优化产品结构、组织结构、资金结构等方面大力投资。关注产品创新的同时,注重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进展,辅以考评机制和淘汰机制的加强,整个公司市场反应速度、对客户的支持服务速度显著提升,营销工作整体获得了较大提升。

第三层,海尔,格力两家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中y3明显高于y1,y2,说明企业比较偏重于企业生产能力的投资,忽视了企业的成长性。目标不均衡,导致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被削弱。而科龙,则成长指标略高于其他指标。

海尔通过业务流程再造,进一步加速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控制产品成本与各项费用,优化公司的现金流。利用产品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格力同样关注新产品的开发(涵盖高、中、低档机型)。在营销方面,不断的完善和调整区域销售公司销售模式。2004年继续加大了淡季销售力度,提升了网络灵活应变的能力,格力空调专卖店发展迅速,网络结构更加合理,增强了竞争能力。科龙依然凭着产品的核心技术、品牌优势、更大的规模效应及不断优化的产品质量,保持在国内冰箱及空调市场的领先地位。此外,由于科龙成本效益出众及技术领先,使其成为大部分世界领先国际企业之首选oem生产商。报告期内,科龙加强了渠道促销及有效地营销策略,取得不俗的销售业绩。

第四层,美的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则各项指标和综合指标均处于弱势地位,企业的竞争力不强,需增强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能力。

4 分析的结论

4.1 指导企业

综上分析,企业财务分析主要依据是一定时期的企业财务报表。而企业财务分析的目标主要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管理水平、获利能力及其发展趋势。基于以上分析,各企业可以明显地从财务实力看到彼此之间的差距,企业的管理层能清晰地估算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并可依此评估本企业的竞争力,以便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更好的谋划发展方向。

4.2 局限性

财务指标分析只是反映了企业的生存能力。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财务指标评价系统过分重视短期财务结果,其目的主要是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定位企业现状和考核评价企业业绩。企业间的比较及企业内部管理层所见到的主要是过去的事情,企业间的对比还要评估,使企业未来增长得以实现的无形资产及市场占用率、技术创新、质量与服务等这类非财务指标的评价。企业间作比较时,也应关注其战略目标、资源配置、营销规划等;同时,调查各地政府的政策引导,居民现有的及潜在的空调消费需求等。

参考文献

1 叶依广,周蕾.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综合实力的主成分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3)

2 张立军,王瑛.基于财务指标的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3)

财务分析指标篇6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一、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财务分析中常采用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以及盈亏平衡分析法四种方法。

趋势分析法用于掌握医院的经营动态以及资金变动情况,它以医院财务报表中数据为基础,对某段时间区间的同一指标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最终了解资金变化趋势,该分析方法的特点是,数据变化趋势以及方向可以作为医院日后发展的参考;因素分析法,即在找出待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后,确定不同因素对待分析指标的影响作用,因素分析法在确定单个因素影响大小与方向时,前提是假设其它因素不变,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数学方法对事物资料的内部特征与外部联系进行辨识、印证以及取精等处理以获得理想结果;比率分析法中,采用财务中各比率指标来确定医院资金变动程度,在一定情况下,该方法能够将不能比较的指标量化为可以比较的指标,大大降低了分析难度,比率分析法具有计算简单的特点,但需注意其对比指标的相关性与一致性;盈亏平衡分析法便于掌握医疗成本、服务以及收益之间的联系,最终协调医疗服务与预期收益,实现降低医院投资风险的目的。

二、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过程需遵循决策有用、全面性、可操作性以及重要性等原则。

财务分析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财务报表信息完成管理者决策的改善。因此,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需满足决策有效原则,同时具有结果简单明了的特点,为管理者提供医院财务动态、现金变动及经营成果等有效信息;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要满足全面性原则,不仅考虑医院的经营中所产生的现金流动,还要考虑投资和筹资过程发生的资金变动等因素;可操作性主要指,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自身的可行性以及与指标相关数据采集的可行性,离开该原则的体系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结合;重要性原则,即构建体系时要融入重要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观念,部分分析指标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与不可替代性,若其它指标与其相关性较强,为避免指标过多以及分析过于繁琐,可不用设置此类指标。

三、医院财务分析中财务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医院财务分析中财务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是经济效益、盈利能力以及债务偿还能力。

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主要需建立收支结余、管理费用以及总资产数量的数据采集和显示系统;盈利能力指标体系,需分析包括医药收入的净利率、医疗收入的成本率、药品收入的成本率和资产的净利率等指标;医院的债务偿还能力指标,需建立医院流动资金的比率、资金的速度比率和资产的负债率的数据采集和显示系统。

四、改进财务指标体系的相关措施

1.逐步建立起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体系

财务危机往往是长期管理不善的结果,为了防止因出现资金流通恶化导致医院无法正常运营的情况,医院需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体系。

严格检查资金流向,做好资金变动统计表,分析人员需进行财务运营的监控和跟踪记录工作,财务管理应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构建预警系统,避免资金流向不明。预警分析体系需做到以下三点:首先,确定合适的安全预警区间,例如,预交金一旦低于最低值,系统就会发出预警提示信息;其次,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因突发变故如收入大幅下降、财务比率突降(或持续大幅走低)以及资金周转不通畅等导致的财务危机,详细记录危机中资金流向情况,及时分析危机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后,做好各部门的资金调度工作,做到协调各方面关系实现资金流动态平衡。

2.提升医院财务分析结构的组织协调力

要想实现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水平,需提高财务分析结构的组织协调力,让财务分析更好的为决策者服务,提高决策者事前预测、实践中控制以及事后评估考核的科学性。需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成员纵向与横向联系沟通渠道,便于相关负责人之间进行反馈、预警以及建议等交流。财务分析人员应积极参与医院的经济活动,以增强自身职业判断能力。

3.提高财务分析者的分析水平

对财务分析人员展开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术与一般技能,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医院应定期为员工提供进修财务专业管理知识的机会,向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学习工程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增加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培训员工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举行各种项目管理软件使用技能赛,鼓励员工积极学习软件应用技能,争当软件使用高手,给予获得名次的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奖励。

五、结语

医院要铸就品牌、增加效益与健康稳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财务管控,医院需结合自身财务问题实际情况,逐步完善财务分析体系,在自身获得长远利益的同时,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黄琴. 财务指标体系在医院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 时代金融旬刊, 2013(32):1140-1142.

[2] 呼振华. 财务指标体系在医院财务分析中的应用探讨[J]. 财经界:学术版, 2013(2):180-180.

[3] 李黎. 浅析医院财务分析中财务指标体系的运用[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12):39-39.

[4] 陈俊玲. 论财务指标体系在医院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 财经界:学术版, 2014(3):236-236.

财务分析指标篇7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但这些指标是以企业清算为前提的,主要着眼于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而忽视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及企业因经营而增加的偿债能力,或者说这些指标都是以一种静态的眼光看企业的偿债能力的。另外,在速动比率指标的计算中假设企业的应付账款的偿债能力比存货的偿债能力强,有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有些应付账款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有些甚至根本不能收回。

二、 指标的定义缺乏统一性

许多财务指标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例如,某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0%,或者某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这些指标并不能说明企业的什么问题,而只有通过与别的企业比较(横向比较)或和自己的历史情况进行比较(纵向比较)才能反映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或者经营状况。也就是说财务指标必须具有很强的可比性,而可比性的前提指标的定义必须统一。例如,主营业务利润率是用利润除以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得到的,而企业的利润至少有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形式,到底应该采用哪种利润却并未有统一的界定,这使得主营业务利润率缺乏统一性。

三、 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被割裂

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各有优劣,而在实践在,财务分析往往将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割裂开业,并过分重视相对指标而忽视绝对指标。而实际上,有些绝对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净资产、净利润等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可以分析一个企业的销售规模,净资产可以反映该企业的资产规模,净利润可以反映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这些问题对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最好将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如果我们只知道某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为30%,就不能对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规模有很深的了解,但如果同时知道了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0000万元时,就会对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规模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

四、 财务指标没有反映其内容结构

财务指标是由各种数字表达的,但这些数字往往只是反映了该企业有关项目的表面现象,对于数字背后的真实情况是很难知道。例如:应收账款这一常指标,在报表中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个总数,到底有多少是刚刚发生的,有多少已经逾期,更重要的是有多少是难以收回的,企业外的人是无从知道的,而这些对于分析该企业的应收账款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五、 财务指标容易被内部人控制

由于目前会计制度采取权责发生制的基本原则,内部人可以利用这一制度虚构某些交易与事项,从而达到内部人希望达到的财务数据,于是各种操纵财务指标的现象便应运而生了。在我国目前上市公司中严重地存在这种现象,几乎使人们丧失了对股票市场的信心。

从以上可以看到,财务指标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时所存在的种种缺陷,要求财务分析者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该考虑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获得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通过企业的有关财务指标获得上市公司真实的财务信息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应该采取措施,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进行规范:

1. 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仅应该从静态的角度看问题,更应该从动态的眼光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2. 在利用财务指标进行财务分析时,应该将近三年的财务数据结合起来,一方面注意有关数据的勾稽关系,另一方面注意产生不正常变化的指标,重点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

3. 对财务指标进行统一的定义,只有计算口径一致,对比分析才有意义;

4. 对特别重要的财务指标进行重点分析,并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验证其真实性;

5. 注意将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财务分析指标篇8

关键词:财务指标 企业管理 盈利

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时要关注企业的盈利水平、资产水平、发展前景与财务风险等,因此需要相对应的指标对企业的盈利水平、资产水平、发展前景与财务风险予以量化,而财务指标分析能够提供量化指标,有效的满足企业管理需求,因此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时,时常需要进行财务指标分析。

一、财务指标分析与企业管理概述

(一)财务指标分析与企业管理的含义

财务指标分析是指总结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分析指标。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调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企业管理包括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计划管理、生产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要考虑决策是否得当、经营是否合理、技术是否先进、销售是否顺畅等方面。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核心内容,而财务指标分析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工具,利用财务指标分析能够考核企业管理中的决策、销售、技术、经营等状况。

(二)财务指标分析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财务指标分析是一项综合性的分析工作,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需要对企业各项活动予以分工,企业各项管理活动是相互分开的,只能通过企业的财务部门对企业的整体资金增值状况进行分析,考察各个部门的经营状况。在企业管理中一切与资金有关的活动,都能够利用财务指标予以分析,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使得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资金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财务指标分析是从资金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管理,利用成本、收入、利润及毛利率等考察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及现金流量状况,为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打下基础,是企业管理的工具。财务指标分析能够将企业的管理成果予以量化分析,这样便于考核企业管理状况,以作为企业下一步的投资、筹资及利润分配的依据,因此,企业财务指标分析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财务指标分析的内容

企业的财务指标分析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指标分析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分析的重点也不同,比如对于股东来说主要分析企业的营运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对于债权人来说最主要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要综合分析企业各个方面的能力。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时应当分析的财务指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分析。

本文从管理者角度探讨财务指标分析对企业管理的作用,管理者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时要综合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发展能力,要保持企业的适度负债经营、平稳增长经营、适度投资经营及最大盈利经营,从而加强企业管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基于企业管理的财务指标分析的作用

在进行企业管理时,财务指标分析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务指标分析能够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大小,保持企业在适度负债下进行经营,降低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破产可能性;第二,财务指标分析能够考核企业各个部门的经营状况,企业管理者不仅相互分离的考核各个部门的经营业绩,还要考虑企业各个部门的综合业绩;第三,提高企业营运收入,降低营业成本,提高毛利率及经营利润,最终提高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第四,提高企业发展能力,保持企业经营收入的可持续性。

(一)保持适度负债的财务指标分析

企业的偿债能力评价指标有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及资产负债率,其中前四个指标主要考核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最后一个指标主要考核企业长期偿债能力。

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存在委托关系,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资金筹集,企业可以筹集的资金包括权益资金及债务资金,企业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当企业投资报酬率大于资金成本时,企业筹集债务资金能够利用财务杠杆创造更多的股东财富,但是企业要树立正确的负债经营观,不能滥用负债,这是由于债务资金需要定期还本付息,这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若企业不能到期还本付息,企业就会面临破产的可能性,因此,在进行企业管理时,要合理利用负债经营,保持适度负债,要及时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债务水平,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营造适度负债的内部经营环境,这是企业进行持续经营的必要条件。

(二)考核各部门经营状况的财务指标分析

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最终取决于企业各个部门的合作状况、资产周转状况、盈利状况,企业当前经营状态下,为了寻求规模效应,分工现象较为普遍,企业将整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分为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为了防止各个部门与企业整体利益相偏离,协调各个部门的利益,高层管理者需要对各个部门予以考核,因此,财务指标分析能够考核企业各个部门的经营状况。

由于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能不同,因此考核的角度也不同,对于采购部门来说,可以通过存货水平予以考核,对于生产部门,可以通过毛利率予以考核,对于销售部门,可以通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周转率予以考核。同时为了防止各个部门各自为政,还有指标是几个部门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采购部门与销售部门共同经营状况。因此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时,分析各个部门的经营业绩需要进行财务指标进行量化分析。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企业整体经营成果需要各个部门的协作,不能完全的将各个部门隔离进行财务指标考核。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分为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企业辅助活动包括企业基础设施、采购、人力及技术开发,企业辅助活动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价值创造过程,但却是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提高辅助活动的部门,比如研发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这些成本中心应当需要其他的指标予以考核。因此,应当把各个部门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的进行考核,才能正确的考核各个部门的业绩与作用。

(三)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分析

企业是营利性组织,其经营目标为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企业应当在保持适度负债经营的前提下不断的给股东创造价值。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时,应当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为己任,这就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够予以量化,通过财务指标加以考核,因此企业财务指标分析能够衡量企业经营给股东创造的财富。

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是:销售收入、经营利润、净利润,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净利率,其中前三个为利润表中的绝对数指标,销售净利率为利润表中的相对数指标,后两个指标为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的数字综合计算而得。在现代产权结构的企业组织形式中,由于委托管理的存在,管理者要想筹集到权益资金,必须能够获取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盈利,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时要利用财务指标对企业盈利进行分析,以获取投资者的信任。

(四)增强企业长远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分析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找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才能保持企业销售收入及利润的可持续增长。管理者在分析企业增长潜力时,要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考核企业竞争力的持续保持情况与增长情况,对于销售收入和利润都不断下降的企业来说,投资者不愿进行注资,甚至会抛售股票,只有不断成长的企业投资者才愿意进行投资,管理者要想获得投资者的支持,必须对企业的发展能力予以评价,考核企业未来增长的可持续性。

企业发展能力虽然是针对未来期间,但未来数据难以收集,因此可以用前期数据预测企业的发展能力,企业发展能力考核指标主要为: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营业收入、总资产及资本的增长率较高时,说明企业处于成长状态,企业只有在起步期与成长期才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因此当企业处于起步期或成长期时,企业的发展能力就较强。

三、适度的利用财务指标分析,有效进行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者在认识到财务指标分析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这种分析方式的局限性,财务指标分析所利用的资料为历史数据,历史数据能够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而企业管理是针对未来期间的管理,时间的差异造成二者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利用财务指标分析企业未来经营状况有一定的限制。

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时,应当关注企业的创新学习能力、顾客满意度及内部管理流程对企业管理这些非财务指标,这些方面是针对企业未来经营状况,能够有效的影响企业未来经营状况,比如:企业的创新学习能力能够增强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力,促进企业产品竞争力,提高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企业拥有较高的顾客满意度能够提供顾客的品牌忠诚度,对企业长期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时,不仅要重视财务指标分析的作用,还要充分认识到非财务指标分析的重要性,提高顾客满意度、产品服务质量及创新学习能力,增强企业潜在发展能力及市场份额,正确的进行企业管理。

总之,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时,离不开财务指标分析,财务指标分析是企业管理的工具,也是企业管理的标尺,能够反映管理者进行企业管理的成果,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时,管理者还要认识到财务指标分析的局限性,在利用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创新学习能力、内部流程管理及顾客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分析,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有效的进行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凌,财务指标在我国上市公司分析中的作用,企业技术开发,2009年第23期.

[2] 马仁女,财务比率指标分析,财经纵横,2010年第11期.

[3] 侯伟,企业绩效评价中的财务指标分析,商业经济,2009年第12期.

财务分析指标篇9

尽管在20世纪初财务分析技术出现了许多重大突破,但是财务分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是始于50年代,现代财务分析为企业有效控制成本和制定合理的营销战略提供依据。

1.1财务分析的内涵

著名经济学家马克思曾在解读经济分析原理时涉及过财务分析,与此同时并奠定了其理论基础。很显然,我们在研究分析财务指标的变动时,必须要考虑财务分析可能会对其产生的积极或者是消极的影响。在财务管理这个大理论中,财务分析也是必不可少、影响深远的一环,为组织的监督管理提供全方面的信息,融合在组织整个财务管理链中。

1.2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内容

①偿债能力指标,顾名思义,偿债能力就是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能否用其资金偿还背负的到期债务,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②营运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的是企业经营运行的能力,企业利用自身拥有的各项内部人力和物力资源等通过有效的配置来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能力。③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通俗来讲就是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在其能力范围内通过各项业务的开展和商业活动的进行使其原有的资产得以增值的能力。④发展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的是企业的发展潜力,是对企业持续经营发展状况以及发展潜能的一种预测,也称增长能力。

1.3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和要求

①财务分析的原则最初起源于对其实践经验的提炼与概括,它是进行财务分析的指导规范。分析的主体为了实现财务分析的目的、保证分析的质量,应该遵循以下原则:a目的明确原则;b实事求是原则;c成本效益原则;d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e全面综合分析原则;f可理解性原则。②财务分析的总目标是要分析与评价企业的财务能力,为了财务分析总目标的实现,必须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财务分析应该满足以下要求:a区分不同分析主体的目的要求。b收集整理符合财务分析要求的信息资料。c采用灵活多样的分析形式。

2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2.1财务报表数据信息的失真,对财务分析结果使用者造成误导

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数据来源于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数据是否真实完整,对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的准确性产生直接影响,由于诚信的缺失和利益驱使,信息失真的现象在企业中凸显,尤其反映在财务统计中。因此,根据财务报表分析得出的结果往往不够全面。

2.2企业无形资产的分析指标缺失

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主要考虑了其拥有的存货和固定资产这类的实物资产,而忽视了可以说更为关键的、企业必不可少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才是企业在经济社会得以持续发展和增长的源泉,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在我国,财务分析的指标中并没有能够反映无形资产价值的部分,这是相当大的一个缺陷,使得财务分析的结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效果不佳。

2.3企业生产经营未能得以完全体现

经济社会剧烈变化,使得竞争在加剧,企业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中所要承受的压力和风险的程度加深。而目前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与现在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状况很难相协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运营活动。科技水平的提高、产业的战略转型、企业内部管理策略、文化等等信息,都未能全面地、准确地记录在企业现在的财务报表中。

2.4未能衡量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衡量企业的长期的发展潜力时,先行的财务指标体系仅仅关注的只有利润。很显然,这样的方式忽视了企业作为社会法人所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企业除了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以外,还要重视其生产经营活动与整个社会和谐和绿色自然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如果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忽视可持续发展的调查,很容易会使企业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恶劣后果。

3完善我国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建议

3.1引入多方面的信息获得渠道

分析主体除了从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和内部使用的成本费用报表中获取信息外,还要从多种渠道收集其他信息。①审计报告,它是财务分析主体判断公司会计信息真实程度的重要依据。②政策信息,全面揭示和评价经济政策变化及法律制度的调整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③市场信息,关注资本市场资金供求量的变化、利率的变动以及对企业投资、融资的影响,以便从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及早发现引起企业财务风险变化的动因及其变化趋势。

3.2引入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分析指标

目前我国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是会计利润和投资收益率,而企业能否长期稳定的发展和增长则要看企业现金资产的周转率以及丰裕程度。权责发生制虽然被广泛应用,但也有其致命的弊端,那就是可能会存在人为造假数据的可能,所以,为了使财务分析的结果更为准确,现金流量这一关键性指标的引入非常可行。

3.3引入非财务分析指标

纵观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指标理论及其实践经验,我们发现,相对于财务信息来看,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的发展潜力更为关注,通常与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各项利害因素相关,也就是说,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制定和执行,具有预测的作用。为了使我国财务分析的结果更加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增加非财务分析指标。

3.4引入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指标

财务分析指标篇10

利润反映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以及生存和发展能力,是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运用财务分析指标对利润表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利用数学计算,通过对“量”的分析向“质”的定位,这样将有利于剖析利润表内在信息,便于财务信息的使用者看清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一、新准则对利润表的影响

利润表计算的最终结果是利润,新旧准则也对“利润”给出了定义:1993年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十四条明确指出:“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2006年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学者史敏指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从新旧准则对“利润”的不同定义可以看出新旧准则下利润的计算方式是不同的:在旧准则下,利润=收入-费用;而在新准则下,利润=收入-费用+其他全面收益。因此新旧会计准则的变化也对利润表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一,理念的改变,从原先的收入费用观改变为现今的资产负债表观。收入费用观出于对利润的重视而将利润表摆在财务报表的首位,对于资产负债表,只是作为利润表的衍生表;然而资产负债表观则是把资产负债表放在首位,并且指出利润的度量是要建立在资产和负债的基础上的。

第二,计量的基础也由原先的历史成本变为现在的公允价值。历史成本计量的确有一个缺点,就是无法在某一时刻准确地计量出该项事物在这一时刻的真实价值。而公允价值计量就克服了这个缺点,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核算,从而更准确的计量某项事物在某一时刻的真实价值。

第三,列报的变化。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合并,统一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列报。另外,由于计量基础的改变增设“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单独列报“资产减值损失”,细致列报“投资收益”、“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将“营业费用”改为“销售费用”。列报向简洁、全面发展。

第四,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的变化。在新准则下投资收益纳入营业利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列报使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资本性收益。新会计准则下,这三个项目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

第五,所得税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此学者史敏研究指出:对于利润表中列示的所得税费用与当期会计利润相配比,减少了由于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不一致产生的税后利润的波动。

以上就是新旧准则对利润表的影响,它间接影响财务分析指标,从而也影响着财务分析指标所反映出来的财务信息,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选择。

二、利润表的变动对财务分析指标的影响

财务分析指标分析是一种对企业会计报表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它是通过对财务报表中数据的比较来反映某种财务信息,是通过“量”的计算来确定财务信息中的“质”的问题。那么对于利润表的变动对财务分析指标的影响主要应该是“量”。在之前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对利润表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五大块,而除了第一点之外其他四点都涉及到“量”的问题。

1.计量基础的变化,由历史成本变为公允价值计量,主要是影响了已有资产的价值,从而在利润表中增设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这个项目数值直接影响营业收入,间接影响利润总额、净利润等。那么与利润相关的指标必然受之影响。

(1)净利润

净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三大期间费用+营业外净收入-相关税费

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三大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净收入-税费

从新旧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的计算方式可以直观的看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只是单纯的增加或减少净利润总额。这样可以使得净利润这一指标更准确地反映企业某一时期的实际利润,它包含了存货、固定资产等项目的实际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利润。也可以说:当存货、固定资产贬值时,要用用这一时期产生的利润来弥补这个价值损失;当存货、固定资产增值时,这个增值产生的盈利也计入当期的利润。净利润包含了这一部分的资本性损失和收益。

(2)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系数=销售净利率*全部资产周转率 *权益乘数=(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1/(1-资产负债率)]

从公式可以看出利润表的变动引起的净利润的变动是导致“权益净利率”的最终原因。它是通过销售净利率影响资产净利率,进而最终影响权益净利率。

(3)销售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总额/销售净收入

利润表的变动对这个指标的影响主要是对营业利润的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将使得营业利润增加,销售营业利润率也增大。然而对于“销售营业利润率”这个指标的影响不是单纯的增加、减少或者是正比、反比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很直观的公式来描述销售营业利润率:

销售营业利润率=旧准则下营业利润/销售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销售收入+投资收益/销售收入

这个指标越高说明盈利能力越强,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其成本控制越好。

(4)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

该指标的性质与销售营业利润率相同,所以利润表计量基础的变动对该指标的影响与销售营业利润率相同。在新利润表中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的资本性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息税前利润中包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了这个指标的数值,从而也影响了它所反映出来的财务信息。

(6)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财务费用,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率。这两个指标的被影响方式与总资产报酬率是一样的。

新准则下的利润表计量基础的改变,使得利润表中的一些项目增加了资本性收益的部分,而这个资本性收益主要列报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个项目位于利润表较上面的位置,所以其后的一些项目必然受其影响。可以说是一动百动。从它们的公式中就看出对该指标的具体影响。

2.列报的变化。

主要就是取消了主营业务项目与其他业务项目的列报,合并为“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这样就使得类似销售主营利润率的指标无法直接从利润表中取数。而这个指标所反映出来的财务意义就无法让信息的使用者直观地获取,帮助其做出决策。这种情况下,有一种可能存在:某企业主要经营的产品可能实际销售情况不佳,而由于其他业务利润的弥补使得企业显示出来的经营利润仍处于一种令人认可的状态。而事实上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状态,所以合并项目列报有可能误导信息的使用者。在这个问题上许多学者也提出建议:应该区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通过与之相关的财务分析指标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3.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的变化。

营业利润,新旧准则的赋予了它不同含义,在新准则下,它包含了旧准则下的所有项目,并且增加了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则对于直接取数于营业利润的相关指标必然受其影响。因此,利润总额、净利润也受到了影响。

4.所得税费用的变化影响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直接取数于净利润的指标必然受其影响,如: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总额

以上四点就是利润表变动对财务分析指标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除了上述财务分析指标,还存在一些指标也将受到利润表变动的影响。例如之前提到过的王仲兵在《论上市公司利润质量分析》归纳出的那些指标:销售收到现金/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这几个指标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将无法直接取数于利润表;净现金流量/净利润补贴收入/利润总额、 营业外收支净额/利润总额、 投资收益/利润总额,必然受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影响,等等。

三、总结

利润表作为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每一个项目都包含了丰富的财务信息,可以被信息的使用者挖掘、参考。新准则改变了利润表的一些性质和列报,同时利润表的变动也影响着与它相关的财务分析指标。对于一些指标,其本质意义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在数值上发生一些变动,它还是适用于新会计准则的利润表分析;而某些指标由于利润表列报项目的改变无法直接取数,但这并不代表无法取数,通过别的渠道还是可以得到数据的,所以它们的本质意义也没有发生改变;还有一些指标则需要通过改进才能更符合新准则下的利润表,部分指标的内在含义,所反映出来的财务信息也已经发生改变。但是,通过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来研究利润表这种仍然适用于新会计准则,仍然是财务分析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