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实训要求十篇

时间:2023-12-19 18:02:31

电工基础实训要求

电工基础实训要求篇1

1.1从企业自身需求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就业方向主要为两大类企业,一类是专业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另一类是流通企业的电子商务部门。人才需求从决策层到基础服务层,需求非常广泛。其需求主要特点是分工细化,每个岗位专注于整个电子商务流程的一部分,如网络编辑、技术维护、美工、营销等。对于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部门,在人才需求方面更倾向于具有专业背景、良好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综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其用人特点主要是要求知识面广,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都要有所了解,而对于专项技术不必精通。

1.2从电子商务对企业物流系统作用分析

在流通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已广泛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今天,电子商务对企业物流系统运行和管理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企业物流系统中信息流的作用范围更为拓宽,成为整个供应链系统运营的环境基础。而电子商务是实现运营的手段。信息环境对供应链的一体化起着控制和主导的作用。②物流系统更大程度地由客户需求拉动。物流系统得到网络技术的有效支持,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会反过来拉动物流系统更高效率的运行,降低物流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③传统物流系统运行环节(点)将会有所变化。由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客户可以直接面对制造商(即原始供应商),获得个性化定制服务,故传统物流渠道中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中介环节将逐步淡出。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对于已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流通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熟悉物流专业知识,而又具备电子商务专业背景、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和管理的人才是企业所需要的和缺乏的。

2“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结合电子商务师职业标准和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中的职业技能要求、典型岗位需求,构建以工学结合为主线,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按照“专业基础培养+专业技能培养+生产性实习实践”分三个阶段进行。

2.1专业基础培养

专业基础培养主要在第一学年,在掌握电子商务专业基本素质(公共必修课)的同时,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掌握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基础知识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运输经济学、电子商务基础、电子商务技术基础、VB语言、商务统计、会计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掌握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及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专业技能培养

专业技能培养主要在第二学年,在学生掌握电子商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考虑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拓展能力。主要课程包括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网站管理技能、网络营销实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物资采购与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网络编辑、商务谈判技巧、Photoshop图片处理与应用、物流信息系统等。根据专业认知过程和学习内容的前后承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开设课内实践和集中实训课。其中实践课主要遵循三条主线:技术类实训课、管理类实训课、综合实训课。①技术类实训课主要包括:数据库技术、VB语言实训、电子商务技术基础实训、电子商务网页制作与网站管理实训、POS实训。②管理类实训课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实训、管理基本技能实训、商务礼仪实训、立体库业务实训、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实训等。③综合实训课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综合实训、生产性电子商务综合业务实训等。通过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既了解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又懂得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既掌握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又深谙现代流通企业商务运作流程;既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又具有较强的业务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3生产性实习

实践生产性实习实践主要在第三学年,学生可以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性综合业务实习和顶岗实习,通过实习实践,使学生在企业真实工作岗位上得到进一步锻炼,熟悉企业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以及企业文化,拓展和提升专业技能,培养职业习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最终实现零距离上岗。

3结束语

电工基础实训要求篇2

电工技术课程体系由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综合测试和课程评价四个模块组成。其中,基础知识模块包括电工技术的最基本内容,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应用技能模块包括实验、基本技能实训和电路仿真等与电工技术理论内容相配套的重要实践环节,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应用能力;综合测试模块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结合《国家职业标准——维修电工》的要求,注重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能力;课程评价模块包括学生、任课教师、专业教研室等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二、重组理论内容,夯实理论基础

电工技术课程所包涵的内容较多,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也存在差异,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通过与相关专业沟通、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需求,结合维修电工考试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电工技术基础知识模块按内容属性分为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和变压器及电机电器四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下设若干个基本课题。各专业可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组合出适合本专业的电工技术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各基本课题的内容要简练、实用,避免过多的理论推导。同时要贴紧实验和基本技能实训内容;贴紧维修电工考证的内容,力求达到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电工考证的高度统一。

三、整合实践内涵,提升应用能力

1.实验教学,以仪表使用为主。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许多知识必须通过实验手段才能正确建立,实验教学环节在电工技术教学中至关重要。实验内容安排上力求做到以电路基本元件、基本电路及仪器仪表使用为主线合理安排,弱化理论验证性实验,强化应用性实验。通过实验巩固电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其内容包括电位、电压测量及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常用阻容元件识别与测试、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三相电路负载、单相变压器特性的测试和三相异步电动机测试与使用。

2.基本技能实训,注重打好基本功。电工技术应用能力的落脚点就是岗位的工作能力,基本技能实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内容包括安全用电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电工仪表的使用;照明系统图和平面图的识读及照明电路的安装;低压控制电器的拆装;电动机的拆装;电气控制图的识读及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通过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逐步积累电工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设虚拟实验,拓展学生视野。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一是解决了由于实验信号存在时间过短,常规仪器难观察得到的问题。二是解决了实验场地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既预习了实验,又学习了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锻炼提高实践技能。为其今后设计电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改革考核方法,理论、技能并重

考核是对学生知识、智力和技能的一种测量、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检验。综合测试模块包括基础知识考核、实验考核、基本技能实训考核三个单元。基础知识考核含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过程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课堂发言、完成作业及单元测试的情况,占40%;结果考核要围绕教学大纲,贴紧中级维修电工考核标准,贴紧实验、实训教学内容,通过建立试题库,以客观题(填空、选择、判断、画图、计算)为主。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合理考核,占60%。实验考核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仪器仪表使用的能力、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注重实验过程的考核。基本技能实训考核以实训课题为基本单元进行考核。将考点及评分标准告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要紧密围绕考点进行练习,注重实训结果的考核。

电工基础实训要求篇3

关键词:核电 培训 授权 原则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 M623 文献标识码:A

一 、核电工程技术授权的背景介绍

根据《核电厂人员的配备、招聘、培训和授权》(HAD103/05)的法规要求,核电厂应考虑专业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的培训和资格要求,必要时需进行授权。为了达到各岗位的资格要求,应采用有关初始培训和再培训的分析、规划、制订、实施和评价的系统化方法,分别制订和实施针对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再培训大纲。

作为重要的核电建设企业,工程公司在核电工程技术授权方面建立了完整的技术岗位授权流程,在总结历年工程技术授权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更新与完善,建立了一套系统而完备的核电工程技术授权体系,推幼藕说绻こ碳际跏谌üぷ鞯闹贫然和规范化进程。

二、核电工程技术授权的定义和分类

核电工程技术授权是指从事核电工程建设管理相关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工作授权,分为基础授权和技术岗位授权两类。

(一)基础授权

基础授权指所有员工在满足岗位基本任职条件的基础上,从事核电建设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质量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意识,规定需完成核电厂质量保证和综合应急管理两门核电基础理论课程的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能被赋予授权,基础授权涵盖全公司所有岗位。

(二)技术岗位授权

技术岗位授权指从事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员工在取得基础授权的基础上,首先完成核电工程项目管理、核电厂系统与设备两门核电基础理论课程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然后再由分管领导或部门领导等对其进行岗位资格考核,考核其是否满足岗位任职资格的要求,对满足要求的员工对其进行技术岗位授权。其中,岗位资格考核包括员工岗位工作标准、岗位培训大纲和相关专业课程的考核,是技术岗位授权的重要步骤,是在完成理论课程培训与考试之后的必要环节,在技术岗位授权中起关键作用。技术岗位授权涵盖土建、机务、安装等相关专业性岗位和安全、质保等所有技术性岗位。

三 、核电工程技术授权的原则

核电工程技术授权执行“培训-考核-授权-上岗”的基本流程,通常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培训与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核电工程技术授权要严格遵循授权与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完成授权课程的培训并通过考核是工程技术授权的必要条件之一。

基础授权的原则为培训、考试、授权、上岗。基础授权培训前需进行岗位资格(基本任职条件)考察,通常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在员工招聘时给予控制。

技术授权的原则为培训、考试、面试资格考核、授权、上岗。其中,对于不符合岗位资格(基本任职条件)要求的人员,在完成技术岗位授权培训后,仅允许其在获得技术岗位授权的员工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岗位工作,只有当其达到岗位资格规定的要求后,才可获得相关岗位的技术岗位授权。

(二)工程技术授权的通用性原则

所有岗位的基础授权在全公司范围内通用,即只要获得了任何岗位基础授权的员工,在两年的有效期内均可以通用,无需重新进行基础授权的考核。

同一技术路线的岗位技术授权在全公司范围内也是通用的。例如,不同部门从事土建专业的员工,其技术授权有可能是土建监理岗位,也有可能是土建管理岗位,其技术路线是相同的,假如员工存在部门变更等情况,其技术授权也无需进行重新考核。

(三)工程技术授权的时效性原则

基础授权培训需在员工入职三个月之内完成,基础授权的有效期为两年,每两年需复训一次。公司根据员工基础授权书有效期的时间,每季度组织一次基础授权复训,以保证所有员工的基础授权均在有效期范围内。

技术岗位授权需在员工入职后六个月内完成,无有效期,不需复训。当员工存在不同技术路线的岗位变更时,需重新进行新岗位的技术授权。

四 、核电工程技术授权的实施过程

核电工程技术授权分为授权培训、授权考试、岗位资格考核、授权申请、授权书等几大步骤,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一)培训

分公司授权培训按照岗位培训大纲,由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实施,采用课堂授课、自学、网络学习、远程视频授课等形式开展。

在生产和技术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时,或者组织机构调整、岗位工作内容发生重大变化时,或者为保证员工获得新的知识技能等,培训课程需及时更新。

当员工满足一定条件的,可进行课程等效申报。课程等效应按规定的程序申请与审批,由培训工程师提出等效申请,本人认可,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审批。员工在申报的同时,应提交以下相关证明资料:

――已取得的相关资质证书。

――经过与授权和岗位技术相关或类似课程的培训,并具有证明文件,如结业证书、考核资料、培训课程内容清单等证明文件。

――担任相关课程教材编写或授课,并具有相关课程教材编写资料、授课记录和评价表等证明文件。

(二)考试

在授权培训结束后,人力资源部将组织学员进行闭卷授权考试。考试试题由人力资源部提前准备并严格保密,分为A卷、B卷等多套试题,由培训管理人员当堂随机发放,并根据规定的时间要求按时收卷,考试过程中不允许发生违反考试纪律的事件,以保证授权考试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试卷的内容会根据培训内容的变动做到及时更新与完善,要涵盖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要素,能够考察出员工对相关课程内容的熟悉和掌握程度。考试结束后,由人力资源部培训管理人员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工作。

三、授权

(一)基础授权

一是被授予基础授权的员工要通过核电厂质量保证和综合应急管理两门基础授权课程,原则上分数要达到90分以上。基础授权不需要单独进行岗位资格考核,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在员工招聘时对其岗位基本任职条件给予控制,由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其专业知识是否满足岗位要求给予建议,由部门负责人对其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素质是否满足岗位要求给予建议。二是员工认可、接受其被授权的岗位,并承诺能够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三是员工所属的部门负责人对本员工的能力素质要求进行审核后,给予是否同意授权的意见。

四是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对其专业知识技能进行审核,给予是否同意授权的意见。

五是由员工的分管领导决定是否批准给其赋予基础授权。其中,部门主任、副主任的授权由分公司总经理批准。

(二)技术岗位授权

对于通过核电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与设备两门技术岗位授权课程考试的员工,人力资源部会根据其具体的岗位工作标准和岗位培训大纲的要求,组织本人参加由其部门领导、人力资源部领导和分公司主管领导等参加的岗位资格考核。

岗位资格考核包括人力资源部对其基本任职条件要求(含职业资格要求)和专业知识要求进行考核,部门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对其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素质要求进行考核。

基本任职条件要求由人力资源部在员工招聘时予以把握。专业知识要求由人力资源部通过岗位基本任职条件中的学历、专业、工作经历等予以_认,并结合新员工入职培训、技术岗位授权培训及员工岗位培训大纲中相关专业课程的培训予以考核,并提出员工为保持其专业知识所需后续的岗位资格培训的要求。

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素质要求由部门负责人或其授权人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予以考核,并提出员工进一步提升能力素质所需的岗位资格培训要求。通常由部门负责人或其授权人根据其相关岗位工作标准的要求,提出相关的专业性问题,由需被授权的员工进行回答,以考察其对本岗位相关工作的了解和熟悉程度,确认其是否达到技术岗位授权的要求。

技术岗位授权的授权流程与上述基础授权相比,增加了岗位资格考核环节。

五、结束语

通过近年来工程技术授权工作的不断开展,工程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核电工程技术授权体系,编制了岗位培训和授权管理等相关工作程序,以保证授权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工程技术授权作为核电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员工上岗的前提条件,必须从各个层面予以高度重视。唯有严格按照规范和程序要求做好授权工作,才能体现核电工程管理的严谨性,确保核电建设安全有效地推进。

电工基础实训要求篇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 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 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63-0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 、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 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3]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J].职教论坛,2012(15).

[4]彭雪鹏,刘颖.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电工基础实训要求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内强素质,苦练内功,通过多项举措进一步完善优化培训机制,做细做实新一轮培训工作,使广大干部员工实现一专多能,有效提高干部员工整体素质,促进企业人才培养工程的深入开展,为公司教培实施计划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为电力事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培训目的

通过加强对专业技能人员的培训、指导、考试和考核,使培训工作真正起到其应有的效果,在经常性的开展技术培训,实践交流等活动的基础上,从多方面促进员工业务自学的积极性。从实际工作出发,从提高自我的学习态度和如何解决当前自我工作中热点难点的问题入手,对基础知识和技能不断进行学习巩固,逐步适应新技术、新设备对专业工作的要求,达到熟练应用和正确操作,快速提高正确分析判断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培训内容及方式

1、加强中层管理人员培训

强化管理知识培训,提高管理岗位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技能,加速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我公司发展趋势,提高管理经营水平,充分利用安全生产例会、经营分析会等各种有效的时机,对其进行学习培训,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专业培训,开展好会计基础知识竞赛,掌握代管县会计核算办法、农网供电可靠性管理、安全工器具定置管理、两率管理等,使广大管理人员人人懂经营、善管理和精带兵。同时,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培训,组织全体党员集中培训,提高政治素质,组织通讯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全体通讯员队伍的写作能力。

2、加强生产技术骨干培训

多管齐下,多法并举。一是有计划地选择优秀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热爱本专业、思想进步的生产工人和班组技术人员,作为专业骨干培训的对象。二是要做到有目标、有方向,理论和实际结合,鼓励他们从专业上提高。三是通过创造外培机会、内部加强培训等方式,引导他们向高一层次技能等级发展,为他们提供和争取更多的学习深造机会,使他们尽快掌握更多业务知识并成为公司技术带头人。四是做好掌握DZ601单相电表检测装置操作软件、变电理论知识及综合技能竞赛、变台安装技术比武、变电二次部分、变电规范化、配电技术比武、变电理论知识技能竞赛、二次回路原理、变电设备巡视与维护、电工基础知识综自装置技术知识、计量管理差错分析、计量装置安装、缺陷排查、电能表校检等知识,达到熟练操作,规范操作,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3、加强营销人员技能培训

市场经济就是营销经济,就是人才经济。因此,营销人员技能培训十分重要。营销人员素质的高低则决定营销的成败,高效的培训则是提高营销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素质是营销人员的核心素质,是决定营销人员能力水平的最重要部分。根据工作的需求,将注重开营销管理基础知识、新营销系统升级、优质服务及“95598”系统维护、电力线路基础知识及营销知识方面的培训,同时计划开展营销信息系统岗位大练兵活动,通过“互讲、互学、互比”等方式,进一步树立营销员工的进取意识,提高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全面完成经营指标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安全生产人员培训

认真组织策划,年内举办安全知识竞赛、电工岗位知识及技能竞赛,实现以赛代培。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以建设规范化供电所和标准化变电站工作为中心的基础管理,以安全考试为主线,以反违章为重点,抓好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加强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持之以恒地开展反习惯性违章作业活动,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做好《安规》、电力线路基础知识及营销知识、消防知识及灭火基本操作技能、紧急救护法、大客户侧电工安全知识、反事故演习。

四、总体培训要求

在员工培训中,要做到“四个突出”

1、突出围绕中心,服务工作大局

各部室、各基层单位要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结合新形势下电力工作发展的需要,加强干部员工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制订培训计划,创新形式,提高质量,使我公司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文化素养和工作技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执行力和生产经营能力进一步增强。

2、突出学以致用,服务电力事业发展

紧密围绕公司全年生产经营计划和“十二五”电力工作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部署,确定培训重点和内容,安排和落实好各项培训,使培训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电力事业的发展。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主,强化岗位培训工作的效果,即通过岗位考试、岗位知识竞赛等方式达到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提升的目的。

3、突出提高素质,打造能征善战电力队伍

根据我公司干部员工队伍建设实际需要,结合各个岗位要求和培训需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优化公司干部员工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素质,使电力队伍推进历史性转变和建设学习型、知识型供电企业的本领显著增强。通过各种方式培训教育,培养员工整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树立“自强、超越”企业新理念,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电工基础实训要求篇6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实训课教学

随着当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技术进步和劳动组织的变化,使得现代企业亦更加重视毕业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我们了解到电器行业急需大量一线的装接工、调试工、维修工和质检员。这就要求中职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要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实训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加强实训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模拟操作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还可以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实际生产活动。实训教学已成为中职学校全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仅就中职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如何开好实训课教学进行探讨。

一、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是时代的要求

(一)实训符合中职校学生的特点

职业学校的招收生源中学生学习成绩差异很大,整体素质不高。这就给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很大负担,特别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专业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因为电子专业开设的课程,基本是高职、高专的课程直接“下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基础知识跟不上,势必产生厌学情绪,造成学习效果较差,但是他们对实训和实习却充满了新鲜和好奇。我们要充分抓住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扩大实训实习的力度。因此,我们要积极改变教学的思路,转变观念,增大实训教学的投入,增大实践课的教学比例。

(二)实训是就业的需要

从现阶段社会就业市场对就业者的需求看,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短缺,实训教学改革必须服从市场需求,以学生综合素质为依据,改革目前的教学模式。现行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前形成的定向教育模式,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各门课程的设置及学时安排都是依据学科地位而定,而忽视学生特点及社会所需的要求。这就难以满足多元化发展,客观上势必为未来毕业生的就业设置了羁绊。因此,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职业学校学生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具有简化理论、强化实践,加大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基础实训课时比例,总体上达到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克服未来就业面窄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余地选择或转行。

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的多样性

职业中学的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业是比较落后的,学生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早已厌倦乏味,但是他们对实训和实习却充满了新鲜和好奇。我们要充分抓住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扩大实训实习的力度。因此,我们要积极改变教学的思路,转变观念,增大实训教学的投入,增大实践课的教学比例。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自身综合素质,以及未来就业的目标,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具体安排中,可适当调整课程计划,以“理论技能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实训的比重,或轻理论重实践,或先实践再带入理论,或先易后难分段进行,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多种场地和渠道全方位开展实训教学。

(一)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教学

学生可就近、就地到这些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和专业技能训练。校内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方面具有随时性、方便性、显效性的优势,重点可采取由浅入深,分段进行的方式。

1.在初级阶段,充分引导学生对电子技能操作的兴趣。在此阶段,主要进行元器件识别,锡焊操作,万用表组装实训,使学生能读识电阻、电容、电感,并能使用万用表判断其好坏,掌握锡焊的焊接技术,学会万用电表的组装和调试。在此过程中,测量和焊接技术是基础,我们安排有专门的测量、焊接实验室,并配备专门资深实训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在初级阶段,要有充分的时间、设备和良好的师资保证实训实际操作。

2.在中级阶段,充分巩固和提高电子技术技能的掌握。在此阶段,主要进行电子元器件质量测试、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简单电路的组装,掌握毫伏表、示波器、晶体管测试仪,等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收音机的组装和调试工艺。在此过程中,可有专门的一周进行“收音机组装和调试”操作,要求学生能自己动手,在原有学习的理论、简易器件识别和焊接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电路板中的元件插孔位置,依据原始电路图,在实训教师指导下,进行相应装配,要求必须有步骤有方向性的进行操作,最好能一次成功,最后根据调试原理,进行后期调试工作。

3.在高级阶段,全面认识、综合应用电子技术技能。在此阶段,主要进行黑白电视机组装、遥控彩色电视机维修等训练,使学生具有黑白电视机组装调试和黑白电视机、遥控彩色电视机常见故障排除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可专门安排两周进行“黑白电视机组装和调试”操作。

实训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程序,从初级阶段的基础学习,到中级阶段的巩固提高,再到高级阶段的综合应用,同时它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实践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反过来理解了的理论又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校内实训基地应体现仿真性原则,应充分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和场地足够的、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和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工位;要具有真实而综合的职业环境,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专业技能、技巧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要具有可供训练的反复性,能给学生创造反复训练的机会,在反复训练中不断提高技能熟练程度,使学生体验生产操作过程,基本完成毕业上岗前的准备和训练。

(二)校外实训基地实践

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零距离”接触生产第一线的训练场所,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和场所不足的有效补充。

1.校外培训基地是对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培训的场所。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仅靠校内实训基地已很难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弥补校内实训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而且可以创设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和职业情境,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在实践中增长,及时掌握先进的设备和工艺。

2.在走出实验室的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地为学校教师、社会人群进行免费维修工作等。多种形式的顶岗实习,不但可以锻炼学生,而且能够产生多方面的效益:一方面,学生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可获得一定的报酬,以此进行勤工俭学,也为社会创造财富,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学生顶岗,满足了企业对短期实用型人才的需要,为企业的减员增效创造了条件,带来了人员效益。另外,学生经过真刀真枪的实训后,走入社会可以直接上岗,没有明显的过渡期,能满足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同时能促进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社会效益。

三、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的管理

职业中学的学生管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而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管理工作更难。因为实训教学和平时的文化课教学不同,一般的教学,学生坐在教室里,能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都很少,管理起来很轻松。实训教学的时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活动的空间较大,自由发挥的地方也很多。因此为了真正提高实训课的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实训学习中获得知识和乐趣,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大实训教学中学生的管理工作。

(一)实习时,学生要按时进实验室,遵守秩序,不乱拿仪器,不在实验室内喧哗,保持室内安静整洁。

(二)学生须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尊重实习指导老师或师傅。

(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实习指导老师和师傅的指导方法进行操作,未经同意不得擅自操作设备,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四)实习时,爱护仪器设备、工具、量具,下班时应该清理放好,防止损失和损坏。

(五)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集中思想操作,不进行与实习无关的活动。实习结束,认真写好实习报告,参加实习成绩考核。

(六)人为造成仪器损坏、浪费或遗失,要及时主动向老师或管理人员报告。必要时应作出检讨、赔偿或处罚。

为保证实训的质量,在校内外实训时,学校要对实训情况进行认真地检查、监督和总结。在实训过程中,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到专业实训现场,采取多种形式,检查和监督学生的专业实训过程;实训结束后,要抽查实训结果,全面总结实训中的经验。

四、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的不足与思考

随着中职教育的深化改革,很多学校已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在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管理模式上有较大的改变,必须强调以符合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中心,积极调整原有教学计划,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全面实行教改,在此基础上,才能扎扎实实地开展实训教学。而在实际上不少职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的实训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一般先是在课堂中接受大量的理论知识,只是在其中穿插做几次实验,甚至有些课程基本就没有实训操作,在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比例上,存在明显失调。

(二)在实训过程中,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比例也有所失调,一般是十几个学生跟一个指导老师,这就使大部分学生在实训操作过程中有问题一带而过,或者操作有误却没有得到老师的及时指点。

(三)实训仪器、模型不充足,个别实训十几个学生围绕一台仪器,如在空调等实训演示课程中。又如在机械基础课程中,没有相应的模型进行实物教学。

(四)实训内容滞后。受设备、仪器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实训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没有紧跟迅猛发展的电子产品而有针对性地实训。

鉴于此,实训教学需要改革,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训教学模式转变;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实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训教学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主要是宏观把握和原则指导,提供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

电工基础实训要求篇7

关键词:工程训练中心 教学体系 金工实习

引言

高等工程院校培养的面向21世纪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知识、创新精神和大工程意识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金工、电子实习已不能满足培养造就符合现代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建设一个具有相当规模、设备较先进的工程训练中心,已成为高等院校办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教育部将于2007年开始“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的评审工作。

1、发展概况

香港理工大学最先提出和筹办了“工业中心”,并成功地应用于大学生实践教学中。随着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训练中心”的确立和国家教育部对实践教学的高度重视,国内部分重点院校开始仿效香港理工大学做法,投入数百万美元同时建立起11个“工程训练中心”,各校对中心建设均极为重视,投资规模大都在千万元以上,训练面积大都在1万平米以上。如从1998年到2002年4年中,清华大学投入工程训练中心的总经费超过1400万元,天津大学投资2100万元;浙江大学投资2500万元;武汉大学投资3500万元;西安航空学院投资2000万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投资2300万元,并迅速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投入900万元用于工训中心建设。很多高校都将工程训练中心列入了新校区建设规划,基础建设拟投资规模均比较大。

从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国内各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均是在原有金工教研室、金工实验室、校机械工厂和电子厂或电工、电子工艺实习中心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先进的加工设备、教学手段和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后整合组建而成,如北京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于1999年8月在金工教研室、金工实验室、校工厂金工实习分厂和电子厂电子工艺实习中心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按系级建制,下辖金工教研室、金工实验室、机械制造技术训练部、材料成形技术训练部、电工电子技术训练部、先进制造技术训练部、通用工程技术训练部等7个基层单位,将传统的金工实习、电子实习转化为现代工程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上进一步重视工程训练。

“工程训练中心”核心思想是通过中心的各层次项目训练,使学生获得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的基本认识,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技能和实践知识,初步建立起"大工程"意识,同时要求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应该讲“工程训练中心”顺应了当前“宽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和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创造性人才培养要求。

2、我校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目标

突破传统的“金工实习”模式,装备较新和先进的工艺装备,充分利用多学科工程渗透和集成,为学生营建一个集市场观点、创新思维和大工程意识为一体的综合工程环境。向学生提供具有不同特色、不同

教学要求和较大发展空间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以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工业意识、创新精神和综合能

力的培养。学校近三年来,增大了对金工实习教学环节的投入,先后购置了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数控车床、电火花数控切割机、电火花数控成型机、注塑成型机,增加了三十多台套普通机床,为“工程训练中心”的创建奠定了基础。2004年底学校在现有金工实习厂、数控加工实验室、机械基础教研室的基础上筹建了“机械工程训练中心”,逐步实现了“金工实习”向现代工程实践教学的方向转变。我校机械工程训练中心近期建设目标为:

(1)

成为机械制造训练基地,完成大一、二年级学生实践教学要求的通用工程训练、实验全部内容;

(2)

成为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基地,承担高年级学生的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3)

成为大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制作、科技活动的基地;

(4)

成为科学研究基地,为学生(研究生)和教师研究开发提供设备制作和试验的基地;

(5)

为相关学科建设服务,可以为我校申报硕士点、重点课程等提供硬件支持;

(6)

成为技术技能、职业培训基地,面对全校、面对社会服务。

3、我校机械工程训练教学改革

(1) 建立机械工程训练中心教学体系,为我校建立一套先进、科学、可操作性强的系列化,模块化教学体系。建立大工程实践环境;

(2) 重新修订完善教学大纲、教案、实习指导书、实习报告、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实习图纸、工艺卡及考核规范等教学文件

(3) 自编并出版发行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材《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

(4) 重新修订完善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指导工人岗位职责文件及各项管理制度;

(5) 对实习教学、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计划进行了修改,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增加理论教学,使其能满足我校办学目标及专业特性。

(6) 配置齐全的挂图、模型、教具、陈列品、录像;

(7) 精选、完善常规制造技术:根据教育部“金工实习基本要求”及“工训中心建设规范及建设标准”,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增加对制造工程的认识。增加磨削、切割、冲压、锻造、气体保护焊、对焊、装配训练项目。

电工基础实训要求篇8

关键词:中职;光电信息技术;专业建设;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1-0043-03

一、广东光电信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现状

光电信息产业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是人才。广东光电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光电照明、光电信息显示以及光通讯,以光电照明与光电信息显示行业来说,产品现已占据我国相关市场份额半壁以上江山,保守预估相关从业人员至少100万以上,高技能型专业人才需求,保守估计(包括转岗人员),每年新增需求至少在20%以上,那么每年新增光电信息技术专业(光电照明、光电信息显示)高技能型人才将达到20万人以上。

二、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 树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其要以职业定向为基本特征,使受教育者掌握专门的实用知识、技能和技巧,而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则决定其要以教育的本质即育人为出发点、落脚点,职业性、技术性与教育性并存,是职业教育这一教育类型的特色和本质所在,无论偏颇哪一方面都会迷失方向,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教给学生切实可用的专业技术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他们分析、判断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更应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全面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能力和素养。总体而言,即要求树立以培养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专业能力”为宗旨的课程体系开发思想。

(二) 光电信息技术领域学习课程体系的构建

1.光电信息技术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按照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在对广东省内具有代表性光电信息类企业的职业岗位设置与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大量调研、对已毕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开设有光电信息技术类专业的职业院校调研的基础上,聘请职业岗位群所对应的企业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企业实践专家)、职业教育专家、课程开发专家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分析光电信息类企业典型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提出应该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职业能力领域,经过归纳与选择,确定行动领域,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光电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过程如图1 所示。

2.光电信息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重构

本课题组通过对广东光电信息产业现状的分析,对广东光电信息行业协会、珠三角有代表性的光电信息企业、毕业生以及开设有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进行调研,结合广东省电子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特点与优势,确立LED照明与信息显示应用为我校光电信息技术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聘请广东省半导体照明协会以及相关企业技术专家、职教专家、课程开发专家、专业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等组成专家组,对广东LED照明及信息显示岗位群进行了详细分析,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对光电信息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具体见图2所示。

方法能力

1.分析判断、学习以及思维能力;2.较强的文字功底,能按说明书的要求作业、书写报告等;

3.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4.较强的安全意识

社会能力

1.良好的职业道德;2.团队合作精神;3.身心健康;

4.沟通协调和语言表达能力;5.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专业能力

1.LED基础知识与产品工艺流程;

2.识读爆炸图;

3.识读工艺规程,按规程操作;

4.正确使用常见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掌握其维护与保养知识;

5.扎实的电路分析能力;

6.常见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

7.掌握SMT贴片机操作与维护方法;

8.掌握安全用电知识

1.熟悉产品性能及指标参数;

2.现场取景及与工程方案规划与设计能力;

3.具有工程制图能力,编制工艺文件,绘制施工图;

4.工程项目的安装与调试能力;

5.工程项目的基本管理能力;

6.扎实的电路分析能力;

7.掌握安全用电知识

1.熟悉光特性以及光学系统的基本知识;

2.具有扎实的电路分析与设计能力;

3.较强的软件设计能力;

4.熟练使用电路辅助设计软件;

5.能运用常见电子测量仪器对电路进行检测与分析;

6.掌握安全用电知识

1.熟悉本单位以及竞争对手产品性能及指标参数;

2.目标客户定位与开发;

3.营销规划与方案制定;

专业能力

培养课程光电子技术基础、电子工艺与技能实训、电子测量仪器使用与维护、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照明系统安装与调试、LED显示屏安装、调试与检修、SMT操作与维护、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车间管理技术

LED照明工程及应用、LED显示技术及应用、图形图像处理、工程制图与CAD、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光电子技术基础、工民建基础、钳工基础与技能、计算机网络基础、项目管理基础

照明光学设计、LED照明系统分析与设计、LED驱动电源技术、光电子技术、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应用、LED显示技术及应用、电子线路CAD、电子测量技术、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市场营销与实务、客户关系管理、LED照明工程及应用、LED信息显示技术及应用

方法能力

培养课程语文、安全教育、计算机基础

社会能力

培养课程德育、体育与健康、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人际交往与口才

图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光电信息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广东光电信息产业LED照明与信息显示方向岗位需求众多,各岗位所要求的专业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作为职业院校,一个专业方向培养的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应结合本地产业需求特点、本校的办学特点与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意愿综合考虑专业设置方向,本课题组经过多方调研与分析,结合我校的特点,定位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岗位为LED照明及信息显示产品维修,根据毕业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定位迁移岗位为LED工程规划与设计,开设的主要专业技能课程有:LED照明工程及应用、LED显示技术及应用、图形图像处理、工程制图与CAD、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光电子技术基础、电子工艺与技能实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测量仪器使用与维护等。

中职光电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3.课程标准体系的建设

课程标准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我校在进行光电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会同光电信息行业协会与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校企共建项目课程标准体系,下面以LED照明工程及应用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1.熟悉照明系统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

2.具有照明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或建筑设计类相关专业背景;

3.具有一定的电工技术基础与实训能力,有从业资格证;

4.熟练使用图形图像处理与光学仿真软件;

5.能熟练使用照明系统安装与调试工具与仪表

在进行课程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之中,除按上表要求制定该课程标准体系之外,还要求将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相结合、学生实训项目与企业项目相结合、教室与车间相结合的三结合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真正做到以典型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学习,以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规范课程内容,以工作岗位技能淬炼师生技能,将职业标准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使课程能够提供给学生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综合职业素养,使学生毕业即能就业。

三、教学团队建设

课程体系的实施主要靠教师来执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课程体系实施的功效。为顺利开展专业建设,我校多年来坚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走出去:出国培训、部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企业实践、行业资格认证培训等;二是引进来:聘请行业协会、企业、专业领域知名专家、技术骨干以及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培训与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专、兼职均可,加强专业基础扎实、技能突出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内部挖潜:通过组织本校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带动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通过以上方式构建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多技能教师以及企业与行业协会等兼职教师为主体的高水平、高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由于中职生源绝大部分是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是单一教育评价体系的“失败者”,当他们进入中职学校后,面临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使中职学生直面社会和职业选择产生了种种困扰和心理问题,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指导实践的实操能力,还需要有指导学生就业的职业指导能力和疏导、调节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建设

成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课程开发团队根据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体系,编写适应任务驱动教学的教材以及开发相应数字资源,确保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教材编写立项制度,联合企业加强监督与指导,对立项的教材在经费上给予保证。课程建设以教材建设为核心,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限制,紧密结合光电信息技术职业需要,突出教材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工作过程性。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项目驱动式,适应“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要求的专业教材。

五、实训基地建设

光电信息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遵循校企合作,以校为主的原则,建设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技术先进,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使它既能承担本校光电信息专业学生实训,又能承担光电信息专业企业与社会培训的实训,同时也能为广州地区同类职业院校提供有益的借鉴。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组建光电子基础实训室(与电子基础实训室共建)、电子工艺与技能理实一体化课室、电工基础实训室、图形图像处理实训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单片机应用技术实训室、光电信息综合实训室等,满足光电信息专业实训、培训的需要。在组建过程之中,专业系部充分征求行业协会与企业专家意见,组织骨干教师主动参与实训设备的设计与研发,与实训设备厂家一起建设光电信息专业实训室。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学校提供场地及部分改造经费,企业提供设备、技术与师资支持,共同组建企业冠名实训室,企业定期选派技术骨干人员到校为学生讲授相关专业技能,同时也承担部分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任务,由双方共同管理。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联合一些知名光电信息企业(广州市鸿利光电、佛山市国星光电等)以及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筹组我校光电信息技术专业校外联合实训基地,将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融入到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之中,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及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2]冯艳妮,刘培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3(12).

电工基础实训要求篇9

【关键词】维修电工;培训;职业鉴定;企业用人需求

【Abstract】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 new stag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pressure gradually increase. Future period of time,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from the original production of low value-added labor-intensive way to upgrade to the high added value and high leve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which requires a large number of high-end technical personnel. At present, a large number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production line for some special reason, not received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training system, can meet the demand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 enterprise growing. Therefore, combining with the present maintenance electrician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and appraisal work reality, the maintenance electrician training programs to carry out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significan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maintenance electricia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program,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Maintenance electrician; Training;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Enterprise demand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阶段,伴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改变,我国的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压力剧增,原有的依靠低人工成本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无法在支撑经济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大力培养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培养企业所需的新型高技能的劳动人才是保障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经济健康发展的的必由之路。而各类行业职业人才的技能培训和鉴定,是当下实现这种需求的有效途径,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当然也包含其中。

维修电工是执行电气系统及器械设备元器件的安置、调试和养护、维修的普遍性技术工种,各类行业对于这个工种都是有需求的,具备覆盖范围广、技术要求高、智能化水准高、安全需求大等特征,也是先前国家劳动部门所确定的首批就业准入的一项工种。在维修电工职业培训过程中,应该严格遵照国家所规定的各项职业等级指标,并依据这些等级指标,安排合理有效的技能鉴定实施方式,且应该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围绕企业对于该工种需求的变化,调整各项培训内容和鉴定工作的方式,使得培训人员能够符合企业的需求,使其顺利就业,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以下,就结合维修电工职业培训和鉴定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对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给出一些可行性见解和建议。

1 现阶段,天津市电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1 在技能鉴定的考核方式上过于强调理论记忆,缺乏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

首先,鉴定考核的题目大都局限于教材,一些实际问题涉及的很少,对于一些没有接受过系统理论培训但拥有丰富实际经验的学员来说,这样的考察方式无法充分体现他们的能力;

其次,鉴定中的理论试题都是一些记忆性、固定的数据和定义,实际案例相对较少,使得学员的思维被固定在培训教材上,无法发挥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知识,水平无法得到展现。

1.2 在培训中,教材的基础理论知识选择的不够全面

维修电工在电路图的读取、故障的分析和查找等技能方面上需要一些必备的理论作为基础,倘若缺乏这些基础的知识,会对日常的工作造成一些困扰。而在我们的技能培训教材中,尤其是中级和高级维修电工的教材中,所选入的基本理论常识太过简单,且讲解的并不是十分详细,例子不容易懂,像一些比较关键的应知应会的定律和公式未被选入教材,就算是选入了也是一带而过,并未详细介绍,这就造成一些从未系统接受过电工基础知识学习的学员在理解上会遇到困难,从而大大降低了培训教材在技能培训中的作用,使得其成为仅仅是为了应付考核的工具,而在日后的工作中无法发挥作用。

1.3 培训教材内容的编排与国家、企业对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矛盾

在电工职业培训教材中,很多内容还是延续多年之前的老旧内容,所举得例子仍然是一些老旧机床的电路图或是一些被淘汰的设备,如T-68镗床、S7-200PLC等,对于一些前沿技术,无法及时的在教材中得以体现,如工业机器人技术、新一代的可编程控制器等,这就造成培训内容,与时代的需求不符,无法满足国家对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4 技能的考核方式上未能充分凸显高科技的先进性,及新技术的实际应用,缺乏创新

维修电工职业考核的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考核模式,优点是成熟、便于操作,缺点就是所采用的方式较为陈旧,无法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缺乏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被应用于实践生产中,更多的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和更智能化的生产设备替代原有的旧的生产设备,这就对维修电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维修电工的技能考核可提出了新的要求。各个鉴定机构,尤其是高职学院,应该有侧重地对学员的高科技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依据所培训的模块,对于专项的高科技依据进行划分,并根据模块进行考核,尤其是对技师和高级技师两个等级,进行着重的培训考核,从而保证这类高技能人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

1.5 技能的鉴定,应加入的展现个人能力的考察和展示

维修电工对于从业人员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其他的综合素质,缺一不可。因此,学员的个人能力业绩需要在鉴定考核中加以展现。在培训的过程中,应合理安排相应的课题,进而在考核中使参考人员的个人能力得到展现,并加以鉴定,计入学员的考核成绩中,从而完成对其职业能力的全面考核。

2 对于现阶段天津市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中存在问题解决措施的探讨

针对以上在培训和鉴定的过程中,所暴露的一些不足,结合这些年的工作经验,笔者提出了以下一些解决措施:

2.1 科学的制定培训鉴定方式,使得培训更专业有效,考核更科学合理

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其目的就是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改变原有的那种为了考试而教育的模式。对于我们职业技能培训来说,也应如此,改变那种单纯为了鉴定而开展培训的模式,增加实际应用在培训过程中的体现,使得培训和考核更加贴近于实践,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即培训的要求就是企业的要求,这样也会提升学员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更好的实现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的目的。

为此,作为培训主体的我们,应该健全技能培训和鉴定的方案,设立一套完善的基于实践过程中的技能培训考核鉴定体系,按照各个技能等级要求的不同,分别制定各自的内容,同时要保证各个级别的知识和技能的衔接,便于执行过程中的操作。

在初级、中级的培训考核过程中,应着重加入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着重建立学院基本的职业素养,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正确认知维修电工的岗位职责,能够基本掌握一些基础性的实践技能。根据不同的学员特点,围绕一些基础性的岗位的职责和技能加以训练,对于一些在职人员,可以结合一些岗前培训,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培养,根据学员的总体表现加以考核。

对于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来说,则应着重对学院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进行培训,并对其进行一些在实践中有需求的知识进行培训(知识培训的内容可以根据企业、行业调研获得),技能培训则是根据岗位需求决定,这里的岗位应该是一些高技术要求的岗位(技能标准均有要求),考核则是根据理论考核、技能考核组成。理论考核,应更多的体现实际应用,如在技师、高级技师的理论考核中,可以加入一些生产线调试升级、程序设计、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应用等。技能考核除应检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也应加入实践经历和工作成果,对于学员在用人单位的表现加以考核,从而实现对其更客观更全面的考核。

2.2 科学编制与国家、企业的需求联系更紧密的教材内容,加强实践环节,适应企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下的时代,是科级高速发展的时代,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企业生产模式正在快速的升级,一大批高新设备应用于日常生产之中,这就对维修电工提出了新的要求。维修电工技能培训和鉴定所是以职业培训教材为依据开展的,且职业培训教材在日常的工作中,还可起到指导说明的作用,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对职业培训教材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还要紧跟行业发展的速度,做到及时的更新和增减。只有这样才能让教材的作用完全的发挥出来。对于培训教材的编制,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点改进的措施:

第一,要将实际操作作为教材编制的核心,以实际操作为中心一切知识点围绕它展开。技能培训和考核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高技能型的工人,因此要以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

第二,教材内容的编制应多参考企业的需求或征集更多一线员工的意见,并针对这些建议,及时对教材进行调整。同时,也应关注企业发展的动向,对于未来的技术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并将相应的内容加入到教材中,以跟上技术的发展,满足企业的需要。

第三,在具体的技能点上,应该选择一些具有突出性和代表性的内容,使得教材可以满足大多数使用者的需求。还应注意不同等级技能点的区分,使所分配的技能点符合所对应等级技能的要求。

2.3 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技能考核方法,使其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技能考试是对培训效果的检验,因此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是保障培训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许多新技术被应用于实践生产中,更多的生产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化的生产设备改造或者替代原有老旧的生产设备,这就需要维修电工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用户有需求,培训机构就应做出适当的改变。

在技能考核中,应该增加新的设备,考察学员对其维修使用的能力。若不具备硬件条件的可以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根据不同的等级,加入新的考核内容。在维修电工的职业标准中,对于设备的升级改造也是有具体要求的,所以在考核的内容中,也应加入升级设备的相关内容,初级到高级可以更多的强调实际操作,技师和高级技师的等级则应在此基础上加入升级方案的设计等更高要求的内容。

个人能力的考察应着重考察学员日常的工作表现,并在考核现场安排如项目设计、团队合作的可以表现出学员能力的考核方式,并配合学员日常的工作业绩,综合加以评定,实现对学员个人能力的全面考核。这里的业绩应该更多是一些实际案例,不需过多强调如等学术性的业绩。

3 结语

在对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要做到与时俱进,联系实际,就需要正视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技能培训、鉴定的方案,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加以改进,从而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符合企业需求,满足学员需要的培训鉴定方案,从而达到培养合格维修电工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琴,段莉,陈洪.基于操作步骤明细化《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的开发与实施[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4).

[2]施剑凡.高职院校中高级维修电工考核实训教学的探索和改革[J].科技信息,2011(17).

电工基础实训要求篇10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经管类专业 电子商务 实训教学 校内实训基地

一、前言

我国经管类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经过近10年的探索和发展。在培养方向、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结构,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带动了电子商务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并为之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突出实践教学成为经管类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体系改革的目标。制定出充分体现商、管、学结合特点的实训教学流程和实训项目,形成实用有效的实训教学体系,建设更加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校内实训基地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须结合本校的发展定位、学科优势和专业特点,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总结适合本校电子商务教育教学特点的核心岗位群、核心技能和核心课程,建立专业特色明显、职业技能突出的校内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体系和实训教学环境。Www.133229.COm

笔者在从事近十年的电子商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和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具体情况,对经管类电子商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中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二、建立实训教学体系的基础

电子商务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积极发展与现代服务业主体行业相关的电子商务职业教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

建立实训教学体系的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管类电子商务职业教育的定位

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找准专业发展定位,制定实训教学改革的内容。以北京市为例,经济发展的重点是以信息、通讯、旅游、金融和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因此、电子商务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一是大力发展与旅游为背景的旅游电子商务;二是规范现代商业和现代物流的发展秩序,培养高素质的现代物流和配送的物流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三是要加快信息服务业职业教育发展,尤其要加快培养以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客户服务人才的培养,加速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行各业的普及应用;四是要以“服务大众”为核心,大力发展信息咨询等中介电子商务服务职业教育,培养在市场运行中的服务、公证监督职业人才,为政府、企业、个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服务;五是培养加快企业和社区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业发展的职业人才。

因此,我们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结合北京人才市场的需求,以网络营销为主体,积极发展与现代商务、信息服务、物流与配送、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旅游和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范畴相关的、以网络经济为基础应用的电子商务高等职业教育。

2.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的宗旨

经管类电子商务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从事的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的实用型人才。由于电子商务是综合应用性学科,涉及到管理、市场营销和计算机等学科,具有文理结合、操作性强,技术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尤为重要。在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以此来指导和加强实用技术、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

建设面向企业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应用的,紧密联系企业网络营销、客户服务、在线采购和网站运营等内容,适应实训教学的实训教学平台。

3.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的目标

在未来的五年中在将致力于研究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现代服务业、现代流通业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把握上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技能素质要求。

建立岗位群对应关系明显、应用针对性强的,技术和技能特点突出、品德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

经管类电子商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和重视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与实训教学的关系。合理制定出符合教学规律,适应实训教学的实训教学大纲,并建设与实训教学要求一致的校内教学实训基地。

为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现代流通业和制造业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过硬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的电子商务应用人才。

4.确立实训教学体系的内容

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找准专业发展和实训教学改革的内容。我们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

(1)确立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为目标的电子商务职业教学培养体系。

(2)建立以职业岗位群、通用业务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体系。

(3)建设与实训教学体系配套的校内实训教学基地。

(4)合理配置实训教学基地的基本教学环境,合理配置软、硬件教学资源。

(5)建设开放式的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平台与实训教学平台。

(6)建设和培养一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7)全面培养面向网络营销、网络采购、信息服务、企业和社区信息化管理的电子商务人才。

三、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基本思路

1.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电子商务教学体系的建设,首先,确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训教学大纲,以及实训教学流程。建立体验性实训系统、岗位技能和业务流程实训系统和综合应用实训系统相结合的实训教学系统。

其次,建立为实训教学服务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训和实践的基本教学平台。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学习,培养学生对电子商务企业、岗位和业务流程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的能力;

第三,提高学生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就业素质和竞争能力。充分利用实训基地提供的电子商务系统,以及各类模拟和仿真的实训教学环境,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对电子商务应用和基本业务流程的理解,掌握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基本应用规律和操作技能;

第四,搭建为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应用开发平台。为提高教学水平,不断修改和完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为教师提供教学改革、技能实训和系统开发提供基本保障环境,开展教学研究和电子商务应用研究;

第五,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设施,建设开放式的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平台与实训管理平台,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系的教学质量、丰富其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2.建立规范的实训流程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下,总结出电子商务领域的典型岗位群、业务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核心技能,理顺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关系。研究、总结电子商务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结合行业和岗位需求,提炼出通用性强、岗位需求明显、任务明确的职业技术和技能,作为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目标。制定基本的、规范的实训流程。系统规划和制定出适应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技能培养标准、实训计划、实训内容、实训方法和技能考核标准。

3.完善和配套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充分体现出技术性强,实践性强、应用性强和创新性强的应用特点。在进行基本的实用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和加强实用技术、技能环节的教学,突出应用能力培养。重点建设和完善与实践教学体系配套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实训基地,将应用技术、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落到实处。

4.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系统的职业教育,学生将具有基本的、合理的和实用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熟练的适应岗位要求的技术技能,以增强和锻炼学生实际的项目开发和管理能力,树立更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一些公司实际项目开发与管理工作,以此形成学生的第二、三课堂,让学生直接了解社会最新发展变化,以拓展他们的视野。

四、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体系结构建设

在经管类电子商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中,围绕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总结出基本技能、核心技能、核心课程和核心业务流程是建设和发展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基础,充分体现社会需求和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建设电子商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体系,合理配置实训教学基地的基本规模和组织结构,配置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技术设备先进的实践教学环境。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现代商务与物流职业教育实训中心是以电子商务专业为基础、结合其他经管类实训教学需求,以北京市现代服务业为基本应用背景,建立的校内实训基地。中心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和较先进的教学环境,可以满足电子商务、会计信息化和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职业教育实践和技能实训需要。

1.中心的总体目标·建设适应我院教学特点的经管类专业实训和实训教学体系。

·建设高等职业特点突出的专业实训、实训教学环境。

·建设经管类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平台。

·建设适应教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的实训与研发中心。

2.建设的基本原则:

(1)符合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

(2)适应专业教学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需要

(3)实训内容体现专业核心岗位群和核心业务技能要求,贴近行业实际操作流程。

(4)满足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的实训和实训教学需要,

(5)满足与企业需求基本一致的综合业务技能实训需要。

(6)设备和教学软件系统的选用,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

(7)教学系统按课程实训,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建设。3、实训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实训教学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专业特色比较鲜明的、符合北京市现代服务业需要的、技能突出的实训教学大纲。

实训大纲体现三条主线:

第一,以核心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课内基础实训方案。

第二,以核心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的技能链为基础的实训方案。

第三,以主要业务流程为基础的综合实训方案。

4.实训计划的制定按照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要求,实训大纲体现三条主线,制定不同学期的实训教学执行计划。

(1)以核心课程为单位、结合典型工作任务所需技能,制定的围绕基本教学的课内实训方案。实训按章节知识和技能点设计实训项目。制定名称、目的、任务、操作环境、操作要求、时间和成果形式。一般此类实训要求在一只两小时完成。

(2)以通用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单位,按所需技能,制定每个学期小学期的的基本技能实训方案。制定名称、目的、任务、操作环境、操作要求和成果形式。

(3)以企业电子商务业务基本流程为核心的综合技能实习计划,(课间和毕业实习)。

5.对实训项目的管理与实施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核心技能课程的实训教学时间要占到教学总学时的30%-50%。由中心统一安排实训时间,分为课内时间和课外时间。由中心统一安排实训的软硬件环境:包括实训室、教学软件和实训时间。以及配套人员和设施。

6.实训内容的设计根据课程、知识链和应用技能,以及中心的实训系统功能,要求任课教师设计实训内容,分为操作型和知识型。做到一般课内实训内容相对独立,在1-2小时内完成。合理安排综合实训和实习时间。

7.设备和软件系统选择实训室的建设,包括场地环境、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选择和确定。严格根据教学大纲、实训、实训和科研的实际需要,在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本着适用、实用、理念先进的建设原则。

尤其在软件的采购上,避免单纯购买,与开发商合作,对教学软件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使系统更加符合我院的教学要求。

8.教学资源建设实训教学资源在引进和购置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组织教师自行编制、积累和开发实训实训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实训资源,如:案例、课件、解决方案、行业应用技能要点和基本业务流程等,建立实训资源库。同时,结合现有教学系统和实训资源,加强与典型企业合作,已经企业成功运营管理经验,成功案例,以及企业实用电子商务平台,与系统集成商和教学系统开发商合作,研发适合本校教学特点和风格的专业实训教学系统,丰富和优化实训资源。

9.建立实训教学平台,完善实训教学环境整合中心的资源,充分利用校园网和自身网络系统,建立综合实训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在线实训、实习和实践模式。开展学生学习、实训、实践、实训指导,教师备课、辅导和交流,在线考核,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教学效率。在保持实训中心硬件设备先进性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形式,建立以实训室、多媒体教室、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和家庭等形式的网络化、共享的实训教学环境。

加强与合作院校、合作企业和系统服务商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10.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队伍

一是要制定政策,鼓励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加入现代服务职业教育行业;二是要加快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培养步伐,充分挖掘我院现有教育资源,依托学院各类专业,选择我院具有优势专业,培养适合现代服务业需要的人才;三是学院与企业联合,立足岗位,开展交流,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参与教学。更新实训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企业工作经验,精通业务,提高实训质量;四是在现有基础上健全现代服务业校内外实训基地,真正做到为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教育提供完善的物质保障。

五、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必需要突出应用技能和能力的训练。建立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功能完备、设备先进、充分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行业特色,适应典型岗位群、典型业务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技能训练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实必要的保障。实训基地要以实训教学体系为基础,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形成模拟教学、仿真教学和实际应用教学相接合的实训教学环境。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实训教师队伍,走校企合作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道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