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与生态建设十篇

时间:2023-12-19 17:49:59

植树造林与生态建设

植树造林与生态建设篇1

关键词:植树造林 造林地清理 播种 植苗 分殖 体系 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056-01

在植树造林工作的逐步推进下,我国森林面积出现了恢复和增加,林业资源在短时间内出现了稳定和增长,为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开发工作提供了基础和机遇,植树造林已经成为林区事关发展与稳定的核心工作。当前植树造林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林地的清理、造林技术的应用、造林管理体系和支持结构还有很大的不足,导致植树造林出现了各类问题和后果,影响了林业具体工作和整体效益的发展与提升。应该从植树造林的过程入手,探寻各阶段技术方法的要点,形成对植树造林全方位的保证与支撑,实现植树造林顺利、稳定地向前发展,进而为林业的振兴和生态的重建提供物种、资源、空间和环境方面的基础。

1 造林地清理的技术方法

造林地清理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对灌木、杂草、伐根、倒木的清理为植树造林营建一个适宜的空间、资源和生态环境,根据植树造林的设计和造林地实际,清理和整地是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在清理造林地过程中可以选择人工割除、喷洒化学农药、火烧等方式进行处理,各类方法都有其适应的范围,同时也都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在清理过程中应该针对植树造林的要求和造林地基本状况,有目的、有比较地确定清理的技术和方法。在整理造林地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整地规划,合理利用全面整理和局部整理的技术,同时要根据造林地的具体情况实现整理技术的差异性应用,总之通过整理造林地达到对土壤、水资源的有效调节和配置。

2 植树造林的技术方法

植树造林是复杂的生态工程、系统工程和环境工程,因此要坚持高标准和严要求来进行植树造林工作,要根据植树造林的设计,以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的技术应用为突破口,探寻植树造林中不同类型技术应用的要点,提升植树造林的技术运用水平,使植树造林质量和效果得到保障。植树造林过程中应该做好如下技术的应用。

2.1 播种法植树造林

播种法是利用林木种子繁衍和生长的特性进行植树造林,由于种子采用播种的方式因此又称直播造林法,播种法的优势在于工序、时间和成本上的节约,适于大面积植树造林,特别对于人迹罕至的区域播种法有着很好的适应。播种法应用的前提是造林区域具有较高的立地环境与条件,水分充足和生态环境完整是重要的基础,如果出现环境改变或者条件恶化播种法的优势将会大打折扣。应用播种法时应该选择适宜的播种工具,要在确保播种效率的同时,提高播种质量,同时要做好播种的树种和种子选择,要选择资源丰富、适应性好、籽粒饱满、易于发芽的树种和种子作为播种法的目标。

2.2 植苗法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的实际工作中植苗法最为常见,植苗法的实质是将根系完整的苗木种植与造林地,在全面抚育的基础上,完成植树造林的目标。植树造林的优势在于高成活率,由于苗木根系完整、植株健硕,因此对不良环境和生态威胁有较强的预防和抵抗,对于立地条件的需要不严格,可以进行机械化操作,这些都是植苗法植树造林的长处。植苗法植树造林的劣势在于对植苗技术要求高,前期育种和管理成本大。应用植苗法时应该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应该选择适宜的苗木;另一方面应该提高植苗技术,避免出现根系、主干受到损伤、挤压,防止出现变形和失水。

2.3 分殖法植树造林

分殖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

3 植树造林体系建设的要点

3.1 加快植树造林财政体系建设

应该将植树造林财政体系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按照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投资融资体制,努力增加公共财政对生态补偿的投入,又要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态补偿方式,拓宽生态补偿市场化、社会化运作。

3.2 加强生态保护和植树造林的立法工作

加强生态保护、资源补偿、植树造林方面立法工作,从法律上明确生态补偿责任和各生态主体的义务,为生态补偿机制的规范化运作提供法律依据。

3.3 改进植树造林的育林方法

应该适当降低植树造林的密度,使人工林形成多层结构的森林群落,这样才有利于人工林多种功能的发挥,提高人工林维护地力的能力和稳定性,实现经济林与用材林的结合,即有利于林区的短期经济效益,也有利于林区的长远发展。

4 结语

抓好植树造林是林区基础工作和资源再生工作的核心要点,应该立足于植树造林的实际,着眼林区长远发展和林业资源持续性建设,根据林业工作和林业资源生长规律,抓住国家生态工程建设和振兴林业的时代机遇,勇敢面对植树造林过程中各种问题和调整,在突出植树造林的技术环节和关键要点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植树造林工作,在实现植树造林系统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建立林区生产、保护、开发和利用等各项工作的机制和体系,促进林区和林业达到生态化、科技化、系统化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颉玉敏.浅谈造林整地与造林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5).

[2] 李晓明.造林整地的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6).

[3] 董新明,张亚宁,李生红.贺兰山东麓山前洪积扇不同立地类型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

植树造林与生态建设篇2

从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确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至今,植树节已经走过了三十年。有关数据统计,到2007年底,全国有109.8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515.4亿株,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成效最显著的植树运动,我国国土绿化已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推动下,我国国土绿化有哪些变化?义务植树还存在什么问题?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推进国土绿化进程,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作用和意义?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形势下,如何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为此,《经济》记者专访了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

义务植树让家园绿意盎然

《经济》:三十年来,通过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我国国土绿化有哪些变化?

贾治邦:首先是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森林资源不断增加。目前,全国森林面积已由1981年的17.29亿亩增加到26.2亿亩,活立木蓄积量由102.6亿立方米增加到13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18.21%。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8亿多亩,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1/3,居世界第一。据联合国全球森林资源最新评估,全球年均减少森林面积约1亿亩,而中国年均增加森林面积6000多万亩,人工林面积年均增量占全球年均增量的53.2%,是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它地区的森林高采伐率。

其次,美化了城乡面貌,改善了人居环境。通过全民义务植树,各地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绿化生态示范乡镇、村屯和一批城郊森林公园、生态休闲基地。结合义务植树开展了“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有效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一些村庄形成了绿色生态人居环境。近年来,还积极开展了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已有7个城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06万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由1981年的10.1%提高到35.1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3.45平方米提高到8.30平方米。

另外,提高了森林的储碳能力,为减缓气候变暖作出了贡献。据专家估算,1980~2005年中国植树造林累计净吸收约30.6亿吨二氧化碳,森林管理累计净吸收16.2亿吨二氧化碳,减少毁林排放4.3亿吨二氧化碳。

最后,使得林业三大效益充分发挥,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通过大力培育森林资源,森林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不断增强,生态状况不断改善,有效促进了农业稳产高产和区域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经济》:目前,义务植树和国土绿化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贾治邦:我国义务植树和国土绿化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义务植树的组织形式和方式方法有待完善,义务植树管理有待加强,义务植树尽责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经济》:您刚才提到了义务植树尽责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那么,目前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了多少?随着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纵深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哪些新进展?

贾治邦:2007年全国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58%,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三十年来,我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向纵深推进,形式与内容不断创新,范围与规模不断扩大,活力与成效不断增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是,使得全社会的生态意识明显增强,爱绿、植绿、护绿的风尚基本形成。人们改善生态的责任意识、关注生态的忧患意识、保护生态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以爱绿护林为荣、毁林损绿为耻的荣辱观正在逐步形成,绿化环境、保护生态、绿色消费等生活理念已成为时尚,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洁净已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

造林绿化积极性空前高涨,全民义务植树蔚然成风。党和国家领导人年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各级地方党政军领导也带头履行植树义务。广大公民主动参与,积极行动,由过去“要我植树”转变成“我要植树”。人们铭志于树,寄情于林,植纪念树,造纪念林,青年林、友谊林、成长林、同心林、“三八”林等纪念林不断涌现。

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日益丰富,尽责率逐年提高。广大公民不仅可以直接参与义务植树,还可以通过以资代劳、开展绿化宣传、从事树木绿地养护或认养认建绿地等形式履行植树义务。

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普遍实行,部门绿化和社会造林规模逐年扩大。实行了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考核责任状落实情况。铁路、交通、水利、冶金、石油、石化等部门和驻地部队积极参与国土绿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07年底,全国完成绿色通道建设145万公里,建成大批国防林、军事管理区生态林。同时,社会造林规模明显扩大,近年来江西、福建等省非公有制造林比重超过了70%。

林业肩挑生态文明建设重任

《经济》:请您谈谈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推进国土绿化进程,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作用和意义?

贾治邦: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但是,当前不容忽视的是生态差距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生态问题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生态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最艰巨的任务。特别是今年19省区市遭受了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给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造成了巨大损害。我们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广泛发动全社会力量,挖掘各种潜力,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继续加强生态建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林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承担者,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搞好义务植树和国土绿化,不仅可以增加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绿化环境,为社会提供大量绿色无污染可降解的林产品和生物质能源,有效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木材安全、物种安全、能源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可以进一步繁荣生态文化,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强化全社会的绿化责任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促进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

可以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推进国土绿化,是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不仅可以为全社会生产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也具有特殊作用。

《经济》: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形势下,如何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加快国土绿化进程?

贾治邦:一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土绿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义务植树的公益性、法定性,使适龄公民真正认识到义务植树是自己应尽的法定义务;广泛宣传造林绿化的成就、措施、典型,增强搞好国土绿化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二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各级政府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和部门绿化分工负责制。加强对领导干部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执行情况的督察和考核,突出抓好部门和单位绿化,制定部门造林绿化规划,充分发挥各部门和各社会团体组织在义务植树中的重要作用,探索部队、共青团、妇联、社会群团组织等参加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有效办法。健全全民义务植树组织管理体系,加强义务植树和国土绿化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三要完善全民义务植树的实现形式及长效机制,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广泛组织适龄公民直接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积极鼓励适龄公民从事育苗、林木绿地养护、古树名木领养、绿化宣传,以及实行“以资代劳”等多种方式履行植树义务。实行全民义务植树属地管理,赋予乡镇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相应的责任和权力。特别要加强部门绿化和单位绿化,使更多的适龄公民能够在部门和单位的组织下参加义务植树。同时,要将全民义务植树与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森林经营、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新农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改造等结合起来,巩固和扩大义务植树成果。

植树造林与生态建设篇3

根据国家提出的森林城市概念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分析如下,内涵一:模拟自然森林,强化城市绿地的基本生态功能,要凸显城市绿地强大的生态功能,大面积的人工森林才是主力军。因此,必须引导城市加强大面积人工森林建设。我区就已经制定了大面积城市森林发展规划,提出了以“一环、两轴、三带、四廊、五片、十线、多点”生态绿化格局为带动的全方位、多层面、可持续发展的绿化生态系统。这一规划布局和结构已成为指导全区绿化建设的基本蓝图和总体框架,我区西部街道正沿着大面积人工造林、以凸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这也为进一步构筑起森林生态特色明显的城市总体风貌奠定了坚实基础。内涵二:模拟自然森林,保护和改善生物物种多样性。

我区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数量多、品种优、造型美、特色浓、质量高、管理细”的要求,突出抓好“四大板块”和重点区域绿化景观建设,大力引进彩色树种,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在城市中心区,不断延伸扩大“一路一特色、一路一景观”的绿化特色,打造特色景观大道,塑造独特的城市景观。新建香樟、紫玉兰、鹅掌楸、七叶树等特色道路。对进出城区重要节点进行景观改造,大量增植栾树、红枫、五角枫等大规格彩叶乔木树种和美人蕉、彩叶草、观赏菊等时令花卉,建设城市片林,丰富城市色彩,打造七彩城区。在空港周边,迎宾路、虹桥路、九江路、新郑路等道路在已绿化的基础上,大量增植白玉兰、广玉兰、栾树、红枫、黄栌、紫薇、紫荆等特色树种,营造出“春天繁华似锦,夏天绿树成荫,秋天色彩斑斓,冬天绿意浓浓”的四季效果。在出口加工区,主要搞好周边的大环境绿化,规划建设平均宽度500米以上的环区生态林带,主要栽植白腊、杨树等。在环海新材料工业区,以栽植白腊、香花槐为主,在园区道路两侧各建设宽度达20米的道路林带,形成防污染生态隔离带。

以黑松、栾树、黄栌、苦楝、水杉、臭椿、乌桕、榉树等树种为主进行块状混交栽植。在现有沿海防护林体系内,大量栽植红枫、五角枫、黄栌、火炬、红栌等彩叶树种,建设彩色滨海风景林,全面促进了我区绿化品位的提升。内涵三:模拟自然森林,注意丰富人工造林的层次结构。我区根据实际,开展“植大树、造大绿、栽竹林”活动,做好花、草、木品种搭配,绿地、灌木、乔木立体绿化。突出休闲广场、街心公园、特色景观道路等绿化特色工程、精品工程建设。并通过对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特征分析,探讨现有绿地优化调整和改善的群落技术途径,研制绿地群落评价体系,开展稳定、高效、健康和低维护的绿地群落的构建示范。城市的中心区,高层建筑多,建筑密度大的地方疏林草坪会比层次结构丰富的密林更符合需要。所以,就城市绿地中乔木的覆盖率来说,一般应该从市中心向逐步提高,从市中心以疏林草坪为主,逐渐演变到市郊以城市森林为主,同时要求以通道绿化为延伸渠道体现出层次性和连续性。我区进一步深化了道路、铁路、河流、海岸等绿色通道建设及下一步规划,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发展混交林,形成带、网、片、点相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绿色长廊。

重点搞好了正阳特色大道和环胶州湾高速公路绿化规划建设,突出林带绿化、田园林绿化、绿化造型、特色景观、整体绿化美化效果。其中,正阳路绿化,岙东路至胶州界和王沙路至铁骑山这段道路两侧采用国槐、白腊、楸树、黑松等乡土树种进行带状混交栽植绿化;双元路至王沙路,采取几何地形、整形色块交替出现,以雪松、法桐、栾树、大叶女贞、水杉等高大乔木为骨架,以红枫、鸡爪槭、五角枫等彩叶树种和时令花卉为亮点,建成现代化城市景观大道;岙东路至双元路,道路绿化采取乔、灌、草相结合,以栽植水杉、银杏为主,突出工业园区生态自然的景观特色。环胶州湾高速公路绿化,路最外侧各栽植1行雪松,中间各栽植2行黄山栾,靠路一侧各栽植红皮云杉、樱花1行,形成以乔木为特色的景观带,构筑绿色屏障。其它道路绿化,要因地制宜增加乔木栽植比例。在桃源河、大沽河、洪江河流域两侧各规划建设宽度50米的生态林带,主要栽植白腊、杨树、柳树等固土、涵养水源的乡土树种,营造两岸杨柳依依的靓丽景观。白沙河两侧各规划建设宽度20米的沿河绿色长廊和城市风光带,主要以栾树、苦楝、楸树、水杉、柳树、喜树、碧桃、青桐等树种进行块状混交,形成“水绿相映、桃红柳绿”的河岸景观。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我区“绿色****”建设成果来唤起群众对“城市森林”的向往,同心协力地投入到我区生态环境建设之中,真正做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

绿色是健康的颜色、是希望的颜色、是和谐的颜色,****区正以其秀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繁荣昌盛的经济实力,传递着城市理念变化的悄然信息。城市森林生态建设,自然风貌与城区景观交相辉映,为****绘就了一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生活改善的生态城市、和谐社会的动人画卷。我区是一座森林中的花园城市,在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突出了“绿色****”建设大格局,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特色城区,通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传播绿色文化、建设绿色环境、弘扬绿色理念,做足绿色文章,倾力打造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绿色****,一组组鲜活的数字和一个个响亮的荣誉,充分体现了绿色****建设的巨大成就,也描绘出了****青山碧水蓝天、鸟语花香树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局面。****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决定》、《关于全面打造“绿色****”的意见》等文件,全面实施“绿色****”建设工程。截止到目前,全区累计投入资金近8亿元,完成造林绿化面积7.5万亩,占全区林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区林地总面积达到2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比2002年提高了11.5个百分点,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先后荣获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先进区等荣誉称号。做到了经济与环境的同步发展,逐步形成“居住在林中,生活在绿中,娱乐在花中”的生态环境体系,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结合“绿色****”和城市森林建设,分析我区现代林业发展的特点及目标如下:

一、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让城市融入森林,是我区发展的根本目标

城市森林是城市的“肺”,可缓解城市化进程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自200*年实施“绿色****”工程建设目标以来,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每年年初举行“绿色****”工程建设动员大会,提要求,定目标,不断形成城市森林生态建设的合力。近年来,我区坚持把城市融入森林,把城市森林建设贯穿于整个城市发展全过程,全力打造城乡绿化新形象,促进城市森林向纵深发展,基本形成全年常绿、四季有花、花木配套、绿树成荫、乌语花香的生态效果。同时以绿色通道和森林旅游工程建设为抓手,重点抓好城郊主要公路、江河两岸的植树造林,着力建成“有路皆绿,错落有致”的城市森林景观带。实现了“城在林中,景在城中”城市森林新格局。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坚持适地适树,科学选择林种树种,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到有机统一。

二、创新城市森林建设运作机制,让森林融入城市,是构建生态和谐的成功之举

城市森林建设,规划要先行。我区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逐步摸索出了一些城市森林建设的新机制和新路子,从而使城市森林建设成为可望又可及。我区把城市森林建设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纳入全区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以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点,聘请组织专业部门和专家,承担规划设计任务,科学编制《****区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严格划定森林和绿化用地界限,建立城市绿色管制制度,将绿化绿线、水界蓝线和建筑红线视为城市建设管理的“高压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超越绿线搞建设,坚决维护林木绿地规划的法定性和权威性。为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拓宽思路,大力开展了见缝插绿、通道绿化、山体恢复等绿化工程,有效解决了城市绿地面积增长不快、总量不足的问题,改善了城市整体生态环境。

三、拓宽城市森林生态建设渠道,让公众融入建设中,是构建生态和谐的不竭之力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全民共建意识,是城市森林建设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也是我区构建生态和谐的不竭之力。我区开展的义务植树活动形式多样,手法新颖,形成了全民动手、广泛投入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我为****添‘绿色’”、营造“纪念林”、栽植认购“纪念树”等活动,创新义务植树的实现形式,树立绿色文明的新风尚。每年春季,区主要领导及机关干部都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履行植树造林义务。特别是今年以来,区林业局进一步创新义务植树登记、管理和实现形式,通过召开有关动员会议,印发《青岛市全民义务植树条例》和义务植树倡议书等形式,大力开展义务植树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义务植树氛围,取得较好的效果。近几年,全区先后建立了10多处义务植树基地,营建了“世纪青年林”、“三八林”、“军民共建林”、“政法林”、“团结林”、“老少共建林”等纪念林。全区累计有60多家单位获市级“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称号,全区义务植树尽责率年年都在85%以上。组织组织实施了中日友好林(青岛****)植树活动,迄今已连续组织2届,参加人数达*000余人,植树20000余株,今年十月份即将迎来第三届中日友好林植树活动。

植树造林与生态建设篇4

关键词:园林植保;乡土树种;群落

城市园林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植树造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今后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园林植保是研究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的一门科学。城市的园林绿化离不开植物保护,人们生活需要周围优美的环境,而植物保护是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我们的生活休憩相关。

1 园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时忽视了树种的合理栽植

部分园林设计人员对树种习性不太了解,近几年几乎所有的新建园林都是下面铺设草坪,上面零星点缀一些乔、灌木,造成植物品种单一,乔、灌、地被植物搭配不合理。出现了重视绿地数量忽视绿地质量,以草代木、以小灌木代替小乔木的现象,全局性和系统性不是很强,特别是一些冷季型草坪根本不适应本地气候,夏季生长不良,病虫害大量发生,增加了园林管理的工作量,更增加了植物保护的难度。

1.2 只重视建成速度而忽视了质量

很多园林工程从施工到建成要求时间很紧,为了赶工期和效益,未能按要求科学整地施肥,工程用土大部分为房土和垃圾土,造成植物成活后营养供给较少,树势弱,出现树木小老苗和草坪生长不良黄化现象,很容易感染病虫害。

1.3 养护不当

常言说的好,三分种七分养。每种植物需要根据其生长规律合理地施肥、浇水、修剪,但目前很多地方只重视水分的供应,而忽视了浇水时间的问题;很少施肥,施则施氮肥;修剪没有根据植物的品种用途,而一味短截,这也是影响植物生长、导致病虫害发生的关键。

1.4 没有重视苗木的检疫

每年春季绿化过程中,由于技术力量薄弱,或时间紧任务重,忽视了植物检疫,致使不少危害性病虫、杂草从国外传入了国内或从一地传播到其它地方,增加了病虫害防治工作量。

1.5 只重视化学药剂防治,忽视了其它方法的综合应用

一旦发现了园林植物病虫害,基本上是用速效或剧毒的药物喷施,造成了对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黑光灯诱杀、利用天敌、生物制剂等防治方法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另外,由于没有专门的植保财政预算,其它防治方法相对费用较高,很多单位负担不起,无能为力。

2 绿色园林植保技术的应用原则

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园林植物,只有在植物配置合理、生长健壮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由于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决定了在防治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时,既要兼顾绿化效果、控制园林病虫害,又要以不污染环境为前提,因此,应大力提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绿色园林植保技术,从绿化建设的源头——园林设计入手,以创造植物健康生长环境、恶化病虫害发生条件和栖息环境为准则,合理配置,实现园林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将病虫害的发生及早控制、预防。

为了实现绿色园林植保,规划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①生态原则: 以生态效应为核心,部署绿色园林植保,完善绿化生态功能。②系统性原则: 增强绿地系统功能,围绕绿色园林植保的实施,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③多样性原则: 体现生物多样性,着眼于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基因多样性保护,丰富植物群落层次、种类,为实现绿色园林植保提供稳定的生态环境。④地域性原则: 强化地域特点、品种选择和栽培因地制宜,为实现绿色园林植保奠定基础。破坏有害生物的栖息环境, 恶化其取食和生存条件,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稳定水平之内。

3 绿色园林植保技术的应用

3.1 园林绿化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

目前的绿化建设普遍存在植物品种单调问题,要建立真正的生态园林,不仅要保证有足够的绿地,还要丰富绿地植物品种,在选择植物时应以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抗旱、耐寒、耐热、耐瘠薄、抗污染、耐粗放管理等特点,大量的乡土树种不仅能较快地产生生态效益,而且能体现地方特色。由于长期栽植,其病虫害和天敌已经形成了相互共生、相互制约的生态群落,因此在园林设计上选择乡土树种是无公害控制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如刺槐、油松、白蜡、国槐、白榆、小叶朴、紫丁香、连翘、山梅花等这些树种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较强,是葫芦岛地区优质的植物造园树种,可以为葫芦岛乡土的昆虫、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从而有效地维持绿地群落的稳定。

3.2 植物配置适地适树

植物是生命体,每种植物都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特性。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地合理选配植物种类,能避免种间竞争和种群不适应本地土壤、气候条件。借鉴本地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把各种生态效益好的树种应用到园林建设当中去,既能充分发挥绿化功能、增强自我抗性、抵抗病虫害侵蚀,又能节省资金、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葫芦岛地区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地选择绿化树种,在重污染区如化工总厂、炼化总厂、天然气化工总厂、水泥厂、葫芦岛锌厂等选择抗污染树种,如刺槐、丁香、国槐、臭椿、桑树、杨树、垂柳、桧柏等;北港工业园区土壤含盐量高,选用黑松、臭椿、白蜡、京桃、桧柏等耐盐碱的树种,保证了植物健康生长,取得了较好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

3.3 模拟自然群落、创造复层结构绿地

群落组合不是简单的乔、灌、藤本、地被的组合,应从自然界或城市原有的、较稳定的植物群落中去寻找生长健康、稳定的组合,森林自然环境是森林植物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劣者淘汰。自然植物群落由乔木、灌木和地被多层植物构成,植物品种的多样化形成了生物种群的多样化。森林植物、动物、昆虫、鸟类相互共生、相互制约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群落,从而达到了种群间的相互制约,抑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园林设计上应采用多种植物混合栽植,做到常绿与落叶乔木、乔木与灌木、树木与花草有机结合、多种混栽,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营造出有利于园林植物和天敌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态环境,既增加绿化效益,又增强抵制害虫的能力。

植树造林与生态建设篇5

关键词:园林施工;植物造景;存在问题;相关建议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好转,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有更高的要求,人们对居住环境绿化的观赏功能要求愈来愈高。园林植物造景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改善小区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气息和空间的绿地,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借鉴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科学而艺术地进行植物配置的一种方法。园林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是构成园林美的主要角色,植物造景设计同样遵循着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四大原则。但当前在园林绿化建设中,普遍存在“草坪风”、“大树风”等,由于缺乏科学性,往往是事与愿违。

对于园林植物群落构建时,“乔、灌、草”的比例,北京市园林科研所通过观测研究得出:城市绿地最佳生态效益结构的比例为乔木:灌木:草(含地被、绿篱):绿地:1:6:20: 29,其表示的含义是,每29的绿地中,应有乔木树种1株,灌木(不含绿篱)6株,草(含地被植物、绿篱)20m。这一数值为园林设计指明了方向。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应坚持美学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用恰当的植物材料替代硬质建筑物,有效地组织空间、分割空间,融景观于一体,集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之大成,营建富有景感、美感的生态健全的园林景观。

1当前园林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

1.1设计缺乏科学性

植物景观是活体景观,是随植物生长而发展变化的景观,对植物栽植施工后的景观变化及养护管理的考虑,是植物造景的特色。然而在现实问题中却常存在设计、施工、养护脱节甚至矛盾的问题。而在景观效果预见中常常将生长条件很好的植物作为理想的效果标准,而对植物能否达到预期的体量、季相变化、生长速度却缺少结合植物栽植场地、小气候、干扰等多因素深入细致的考虑。比较明显的是在城市植物造景中,大多数树木的生长体积、生长率都低于同等条件下自然界中的树木,而这一点却没得到很多设计师们的重视。

对植物进行科学地选择和配置实践证明,树种的选择和配置都很有讲究,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小气候环境,而且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适应力、阴阳性、病虫害的交叉性等因素。因此,种植设计一般要注意植物的生长习性,乔、灌、草的比例,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的比例以及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的比例。比如:在树种的选择上,设计者要充分注重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注重阳性树种与耐荫性树种的搭配。不能把强阳性树种设计在一起,如水杉和雪松,因为10年或更多年后,这些阳性树种就会争夺阳光。同样,也不要把强阳性的树种,如水杉、乌桕以及柳属、漆属的植物等设计在阴面,或把耐荫植物,如日本冷杉、八角金盘、八仙花、紫金牛等设计在阳面,这样它们都会因为光照不足或光照太强而长势缓慢或者死亡。另外,要以乡土树种为基调,考虑当地人工植物群落的演替以及顶级演替的结果,合理引进外来树种,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生物入侵。

1.2投资比例不当、外来干预过多

主要原因是一些单位领导和园林工作者,没有把绿化建设当成百年大计、造福子孙大事来做,而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觉得植物造景时间长、效果慢。过多的强调速成,把一些原本在自然群落中生长良好的名优新奇的古树、大树,花高价移到城里,本以为这样可以使城市景观得到很大改观,但往往事与愿违,由于养护不当,树死了,有的即使不死,长势也很差。这样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想像中的新的城市景观也不能建成。教训是惨重的,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还有的地方由于当地人群与乡土植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植物文化。如许多少数民族信奉‘‘神树”、“龙树”、“圣树”,佛教崇尚的山玉兰(又称优昙花)、菩提树、地涌金莲,各地所推崇的“市树”、“市花”,象征中华民族古老历史的银杏和民族精神的松、竹、梅等等。致使在城市绿化中树木种类较少、单一,造成冬季景观较枯燥。还有的地方则想办法以园林建筑及小品取胜,相对减少了绿化用地。

另外,由于育苗技术、苗木规格、造型等达不到设计要求,不能当年见效,促使了多上建筑和园林小品的倾向。当然必要的建筑小品和功能性设施,是完全必要的,问题在于数量过多,颠倒了主次,挤占了大量绿化建设资金,占用了大量的宝贵的绿化用地,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城市植物造景发展的步伐。其实以园林植物造园的建设是投资少、效益高的有效方法,它符合园林绿化的性质和要求。

1.3养护管理不善

“三分栽,七分养”,说明了养护管理的重要性。植物能否枝叶繁茂,形态优美,关系到植物造景的艺术效果。好的植物景区的形成,既靠园林设计又靠养护管理。对园林植物群落适度地进行干扰,如整枝、间拔、修剪等,对植物以其形成的人工景观有很大好处。许多城市大量使用模纹花坛,养护管理显得格外重要。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水平低下会使植物品种退化、病虫害严重。所以,加强管理尤其是对植物的管理,不但可以减少植物死亡率、防止其疯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及时更新衰老死亡的部分,而且能充分把植物的生态及环境效益发挥出来,进而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对植物造景的几点建议

在城市园林建设上应强调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把土地与资金主要用在植物造景上。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确定恰当的植物种植比例,并尽快以法令规定建设费及占地的比例极限。保证绿地面积,不至于被过多的建筑和建筑小品占用,使人们能更多享受绿化功能的效益。

2.1提高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绿化的观赏功能要求愈来愈高,为此在设计种植时应进行植物群落的合理配置,要设法自然,模拟各地独特的自然群落。植物的选择必须符合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而且应该适应城市特殊的生态环境,对城市的大气和水分循环起调节作用,进而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植物要起到这种作用,必须自身生长良好,抗污染,抗干旱,抗病虫害,管理方便。使不同树种搭配构成的植物群落更加稳定长久,从长远的利益来看更利于调节城市环境的生态平衡。

一般植物的配置上在满足各植物生态习性的条件下多采取乔、灌、花、草相结合,落叶树和常绿树相结合的形式,体现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地方风格,构建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逐步提高城市总体绿化的水平。比如:以草坪为背景,以几种高大乔木(落叶、常绿)为基调树种,用碧桃、连翘、木槿等花灌木以及其它花草进行点缀,达到生态效益、美化环境的双重作用;再如观花和观叶植物(红叶枫)相结合,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结合等,充分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美、色彩美、动态美。

2.2提高植物造景设计的艺术美

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将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的色彩美与形态美,个体美与群体美,韵律美与节奏美,更要考虑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比如在秋冬景观的设计中,也应充分利用植物各个观赏器官和部位的色、形、姿和质感、线条等因素巧妙构图。用秋色叶植物与常绿植物的配置,不同色彩秋色叶植物的配置,突出色彩对比效果;将秋花、秋叶、秋果的色彩及落叶树的冬态与建筑、园林小品等在色彩、线条等方面合理搭配,充分展现植物的局部美、个体美和群体美,增强建筑和园林小品等的艺术效果。

园林植物的意境的形成比较复杂,它与民族的文化传统,各地的风俗习惯,文化教育水平,社会的历史发展有关。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很多古代诗词及民间习俗中都留下了赋予植物人格化的优美篇章,从欣赏植物景观形式美到意境美是欣赏水平的升华。不但含义深邃,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象征着坚贞、气节和理想,代表着高尚的品质。梅、兰、竹、菊喻为四君子。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示为长寿富贵。但是植物的意境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转变。如梅花,旧时代总是受文人“疏影横斜”的影响,带有孤芳自赏的情调,而现在应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富有积极意义和高尚理想的内容去转化它。

2.3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植物造景必须进行长期地、连续地、科学地管理,才能保住景观。除必要供给日常水肥外,还应防治病虫害、合理整形修剪等科学管理,稍有不慎,错过季节,还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运用科学的养护管理方法及手段,维持动态平衡和配置比例,促使尽快形成优美的植物景观。为此,要建立一支既懂专业知识,又有园林艺术素养的养护队伍,真正把设计者的意图表现得活灵活现,并通过长期管理,才能使植物景观长盛不衰,永葆景观特色。

植树造林与生态建设篇6

一、基本情况

1.1自然条件

县位于省南部沿海,属市南部县份,它东北与浦县交界,东南与东山县相连,西南与诏安县毗邻,西北与平和县接壤,地理座标:东经117°7′00″--117°23′00″,北纬23°45′00″--24°14′00″。县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根据1960--1999年的气候资料统计,年均气温21.2℃,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0.2℃,最热月份为每年7---9月,年均日照2125.11小时,少照年均日照时数为1777小时,多照年均日照时数2574小时,年活动积温为7548.8℃。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14.5毫米,年最多降水量2493.2毫米,最少降水量1348.4毫米,降水量主要集中在4--9月份,一日最大降水量达260.3毫米,全年降水≥0.1毫米的天数为138.5天,年均雷暴雨日数50.5天(最多75天,最少30天),多年平均暴雨日数7.4天,(最多13天,在1961年;最少2天,在1964年),年均蒸发量1718.4毫米,相对湿度79%。影响本县的台风每年平均4次左右,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台风发生时经常带有暴雨和大雨。

1.2社会经济条件

全县辖区有六镇(即火田、陵、东厦、莆美、陈岱和列屿),三乡(即马铺、下河与和平)、一个经济开发区及国有园岭林场、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全县共有172个村、居委会,26个作业区。据二OO二年人口统计,全县总人口41.3135万人(男21.5014万人,女19.8121万人),10.009万户,其中农户8.1591万户,农业人口31.5537万人(非农业人口9.7598万人),占总人口76.38%,实有农业劳动力15.4167万人,占农业人口48.86%。完全可以满足造林季节所需的劳动人数.全县实有耕地面积18.0173万亩,其中水田12.9619万亩,旱地4.9548万亩。

1.3绿化现状

县属沿海少林的县份。全县总面积154.6740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15.8690万亩,非林地38.805万亩,森林覆盖率60.1%,绿化程度75.4%。全县森林资源活立木总蓄积量为42.3770万立方米,其中林分各林种各优势树种总蓄积量为41.7342万立方米。疏林蓄积量为0.1251万立方米,散生木为0.281万立方米,四旁树为0.2367万立方米。绿色通道建设,全县完成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和江河堤坝沿线绿化722.8公里,占可绿化里程894.6公里的80.8%。城乡绿化,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36.03%、绿化覆盖率达38.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5平方米。创建省级花园式单位5个,省级园林式村庄2个,绿色校园10所。建成绿色开发区1个。创建绿色乡镇2个、绿色村庄73个,年我县荣获“省级绿化模范县”称号;古树名木保护,全县一级古树(500年以上)27株,二级古树(300-499年)113株,三级古树(100-299年)495株;古树群35个。

二、建设背景及其必要性

2.1建设背景

搞好城乡绿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态安全,改善人居和发展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年以来,中共县委、县政府连续三年把“种植名贵树木,建设绿色家园”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年认真贯彻落实大造林绿化方针,超额完成了12.5万亩造林绿化任务,为我县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2必要性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搞好城乡绿化,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发展条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又能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绿化事业,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绿化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使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是维护生态安全的根本要求。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吸碳增氧,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抓好城乡绿化,增加森林植被,对于减缓自然灾害,防止水土流失,促进节能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我县地处沿海,生态系统脆弱,搞好城乡绿化,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县国土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是改善人居和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搞好城乡绿化,为广大群众营造一个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良好的自然生态,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也是展示我县良好形象和文明发展程度,吸引人才聚集和招商引资的有利条件。

三、规划总体方案

3.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方针,紧紧围绕“应对气候变化,改善人居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县城”及创建国家森林县城的目标要求,以“扩大城乡绿量,增加森林总量”为出发点,推行“以绿隔地”新理念,按照“山上抓提升,山下抓拓展”的工作思路,依托县委、县政府开展的“村容整洁”活动和创建文明城市为载体,大力开展城乡造林绿化,把森林引入城市,使园林辐射乡村,城乡绿化同步发展,绿化水平显著提高,拓展农田、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绿色空间,初步形成城乡森林绿地有机结合、自然生态过程畅通有序的全县生态景观系统。

3.2规划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城乡绿化协调发展,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整体发展”的要求,分期实施,实现“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样”的绿化目标。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结合宜居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海西交通网建设和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四绿”工程建设,重点突出绿色通道、绿色县城建设。

生态优先,注重实效。以身边增绿、改善生态、优化人居环境为内容,大力推广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以促进植绿富民。

造改并举,建管并重。大力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改造低质低效林分,坚持科学经营,提高森林综合效能;加强城乡绿化,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建设成效,巩固绿化成果。

政策引导,全民参与。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创新运行机制,引导全民积极参与四绿工程建设。

各负其责,合力推进。各级政府、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编制相应绿化规划,并组织实施,合力推进绿化工程建设。

3.3规划依据

《森林法》、《公路法》、《铁路法》、《水土保持法》、《城市绿化条例》、《中国人民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造林绿化推进森林建设的通知》。

省政府《关于印发省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实施方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造林绿化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十二五”四绿工程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

3.4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5年,年至2015年。

3.5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围绕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经过五年努力,实现以下建设目标。即:1、完成10万亩森林资源结构优化工程(包括种植名贵、景观树;科学经营,培育中大径材;建立多树种、多层次的森林复合经营模式);2、完成79个绿色村庄建设工程;3、完成30个乡村公园建设工程;4、完成15个绿色校园建设工程;5、完成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旁100%绿化工程;6、完成沿江、沿路一重山100%绿化工程(含“青山挂白”治理)。“森林县城”建设目标,按照县城规划区4公顷、乡镇规划区1公顷的片林造林指标要求,采取规模化、公园化的造林绿化模式,集中连片种植面积1亩以上的乔木片林。森林公园:县城新建一个森林公园面积20公顷以上、有条件的乡镇新建森林公园一个,面积8公顷以上。

绿色城市建设目标:到2015年,全县新增建成区绿地面积45公顷,新增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4公顷,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2公顷。县城规划建成区绿地率38%以上,绿化覆盖率41%以上,人均公园面积11平方米以上。突出抓好县城、重点开发区、军营、校园的绿化示范建设,争创国家森林县城。

绿色村镇建设目标: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引导农民利用“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荒耕坡地、抛荒地)等非规划林地,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提倡并鼓励种植风水林,孝顺树,以绿化促美化、绿化促文明、绿化促致富。

绿色通道建设目标:新建、改建、扩建高速公路两旁绿化带30米,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道路两旁绿化带10-20米,县、乡道路沿线两旁绿化带3-5米,可绿化地段全面建成沿线绿化带。到2015年,全县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旁绿化率保持100%,县乡道可绿化里程绿化率达到85%以上。

绿色屏障建设目标:大力推进沿路(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交通主干线沿线一重山)、沿江、沿海(临海、临江一重山)、环城(城市周边一重山)的造林绿化和封山育林,积极营造混交林,优化林分结构,将“三沿一环”打造成具有保持水土、减灾防灾、美化环境等多功能的绿色屏障。到2015年,全县主要交通干线一重山、重点流域一重山和沿海基干林带宜林地绿化程度达到100%,一重山低质低效林分补植改造达到95%以上,沿江一重山和峰头水库、瓦窑水库、杜塘水库一重山水土流失治理率提高到90%以上。

四、工程建设方案

4.1绿色城市

4.1.1建设对象与范围

县城建成区内的各类公园、中心区绿地、街道、小区绿地、单位绿地、生产区绿地、开发区、校园、军营、河岸、拆迁新区、规划新区全部绿化以及建设城市片林等。

4.1.2建设内容与规模

①各类公园:建设县城西侧的将军山森林公园及县城近郊的莆美水上公园、东厦海上公园、中柱乡村公园3座。公园绿地率达70%以上,其中乔木片林面积占70%以上。

②公共绿地:每年新建300㎡以上中心绿地2处以上。新增绿地乔木片林面积占70%以上。

③城市主次干道、河岸两侧各种植2排以上大树,行道树间距、高度整齐,乔灌花草合理配置。船场和大埔高速公路出入口做好桥底绿化和垂直绿化。

④立体绿化:每年新增立体绿化20处以上。

⑤开发区绿化:全面完成陵工业开发区绿色开发区建设。以片林为主(乔木占70%以上,面积一亩以上)的森林组团,开发区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

⑥校园绿化:完成绿色学校15所。校园道路、操场周边种植乔木为主,校园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

⑦军营绿化:完成礁美海军绿色军营建设。营区四周种植成片防护林,营区绿化以乔木片林为主,营区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

⑧城市片林:县城建成区每年新增4公顷以上,环城林带(片林)每年完成34公顷以上。

4.2绿色村镇

4.2.1建设对象与范围

乡镇和行政村所在地的“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等非规划林地。路旁:主要是指乡村级公路两侧边缘,农田区域的道路、生产用道、机耕道;水旁:主要是指水塘、灌溉渠、排水沟的边缘。

4.2.2建设内容与规模

①公园:规划建设的绿色乡镇建成区新建一座面积达1公顷以上的公园,其中创建森林乡镇,要新建一座面积达3公顷以上的公园。公园绿地率达70%以上,其中片林面积占70%以上。

②绿地:规划建设的绿色乡镇建成区每年新建300㎡以上中心绿地2处,建成区沿路每500米有一处200㎡以上公共绿地,其中创建森林乡镇建成区范围内原则上要沿路每500米有一处300㎡以上公共绿地;

规划建设的绿色村庄每年新建200㎡以上中心绿地1处。新增绿地乔木片林面积占70%以上。全县共创建绿色乡镇7个。

③片林:规划建设的绿色乡镇建成区每年新增1000㎡以上片林,其中创建森林乡镇建成区每年新增1500㎡以上片林。单片片林面积不少于500㎡。同时建成一定规模的环镇林带或片林。

④“四旁”:全县共创建绿色村庄79个。规划建设的绿色村庄,村旁、宅旁种植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比例占40%以上,户均种植5株以上;路旁、水旁宜绿化地段各种植2排以上优良乡土树种。

4.3绿色通道

4.3.1建设对象与范围

①新建和已通车的高速公路隔离栅内,国省道、县乡道用地红线范围内。

②新建铁路、国省道用地红线范围内两侧10-20米,县乡道用地红线范围内两侧3-5米的范围。

4.3.2建设内容与规模

①通道绿化:高速公路隔离栅内两侧,铁路、国省道、县乡道用地红线范围两侧要因地制宜,在规划范围内的宜绿化地段建设以片林为主,乔灌结合的绿色生态景观长廊。

②通道绿化标准及树种配置:高速公路隔离栅内两侧,靠路两侧各种植10排以上的景观乔木树种;国省道用地红线范围与主城区的通道两侧各种4-7排乔木树种,靠路两侧各种植2排景观乔木树种;县乡道用地红线范围种植2-3排阔叶乔木。

4.4绿色屏障

4.4.1建设对象与范围

沿路: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红线外两侧,在1公里范围内的山地,从林缘起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

沿江:重点流域江干流及一级支流两岸,河岸或干堤外,在1公里范围内的山地,从林缘起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

沿海:沙岸从宜植树的地方起,向岸上延伸不少于200米,泥岸从红树林或宜植树的地方起,向陆地延伸林带宽度不少于100米,岩岸指临海第一重山脊的临海坡面。

环城:县城建成区边缘,在1公里范围内的山地,从林缘起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

重要水源地水库:峰头水库、瓦窑水库、杜塘库区范围内,尤其第一重山脊轻中度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区。

4.4.2建设内容与规模

①“三沿一环”:沿线规划范围内的火烧迹地、宜林荒山荒地、林中林缘空地(1亩以上)等无林地、疏林地、稀疏林分(郁闭度小于0.5)、稀疏经济林(保存株数少于合理株数的50%)、稀疏竹林(保存株数少于合理株数的50%)和25º以上荒耕坡地、无林地造林密度应达到造林树种的合理密度;疏林地、稀疏林分、稀疏经济林、稀疏竹林应进行补植套种,达到合理密度。

②废弃矿山“青山挂白”治理和植被恢复区域:沿路(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交通主干线)、沿江、环城一重山范围废弃矿山“青山挂白”,应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治理。

③水土流失治理区:重要水源地水库库区内,尤其是第一重山脊的轻中度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区。应选择根系发达的树种,造林密度应达到造林树种合理密度。

4.5建设进度

按规划要求,年完成30%、2012年至2015年完成70%。

五、造林绿化主要技术措施

5.1山上造林绿化

5.1.1培育多功能森林技术。①速丰林与乡土树种(含生态林)形成“嵌合式”分布模式,工业原料林降低集中连片的生态风险。②提倡免炼山造林,实现造林工程二氧化碳零排放,培育土壤肥力。③提倡多树种复层混交、提高光能利用率。④使用良种壮苗、混系或无性系轻型基质苗上山造林,为高产优质打下基础。⑤因地制宜、推广配方施肥,适时适量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肥对土壤的破坏。⑥使用草甘膦除草、促进林下植被正向演替,加快培育林下植被多样性。⑦推行速丰林择伐、不炼山萌芽更新,减少采伐和炼山对林地的破坏,培育土壤肥力。

5.1.2山上补植,按照林分现状和经营方向补植,以相思、红锥、米老排等乡土阔叶树种为主,采用I级苗造林。

5.1.3矿区植被恢复,对废弃矿区采用客土回填和生态植被恢复。回填客土厚度一般为20-30cm,并施基肥。采取种子直播和人工植苗相结合的方法恢复森林植被。在弃渣坡面铺生态植被毯,生态植被毯含有草种、保水剂、营养土等材料,恢复植被。

5.1.4沿海种植相思、木麻黄为主,湿地种植红树林为主。

5.2山下造林绿化

5.2.1城市绿化。实行立体化、园林化绿化,以发展环境保护林和风景林为主。造林树种选择与配置应与城镇建筑、构筑物及其环境相协调,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多树种立体配置。乔木选用阔叶常绿、生长期较长的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栽植密度按城镇绿化相关标准设计,常绿苗木带土栽植。片林树种采用胸径3—8cm以上大苗,行道树胸径采用10cm以上大苗。

5.2.2乡镇绿化。选择生态防护功能强、美化效果好和经济效益佳的速生树种,以相思、香樟、芒果、桃花心木、降香黄檀、印度紫檀、金丝楠木等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

5.2.3通道绿化。绿化树种主选香樟、天竺桂、重阳木、芒果、鸡冠刺桐、美人树、黄花槐、水翁、高山榕、垂叶榕、盆架子等,栽植密度不低于造林技术规程密度下限,可以适当密植。一般种植2排以上,路边空地可多排种植,间距4m以内,苗木胸径3-8cm以上。

六、种苗规划

6.1绿化苗木培育基地。

6.1.1国有苗圃。可以依托林下、亭下、岩溪、天宝、南靖、中西国有林场苗圃,马口林业组培中心,市农科所和邻县县林业局苗圃。

6.1.2社会苗圃。东南花都周边、浦赤土苗木集散地、本县个私苗圃等。

6.2绿化树种分年度需苗量

6.2.1年:上山容器苗1000万株,非规划林地造林绿化3-8cm以上苗木20万株。

6.2.22012年:上山容器苗100万株,非规划林地造林绿化3-8cm以上苗木15万株。

6.2.32013年:上山容器苗100万株,非规划林地造林绿化3-8cm以上苗木10万株。

6.2.42014年:上山容器苗100万株,非规划林地造林绿化3-8cm以上苗木10万株。

6.2.52015年:上山容器苗100万株,非规划林地造林绿化3-8cm以上苗木10万株。

七、投资估算

7.1估算依据。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专项绿化经费;部门、企事业单位投资绿化经费;社会、个人投资;农村投工投劳等。

7.2投资估算。年投入1000万元,省、市专项80万元;县财政专项200万元,县各部门投资100万元;乡镇财政专项100万元;社会、个人投资200万元;农民投工投劳折算320万元。

八、效益分析

8.1生态效益。按年净增有林地面积1.5万亩计,至2015年底,全县净增有林地面积7.5万亩,森林覆盖率净增4.84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净增37.5万m3以上,增加森林碳汇68.6万吨(人工造林每生长lm3木材,约可以吸收1.83吨二氧化碳)。

8.2社会效益。树木的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CO2),释放氧气(O2),全球总碳量约2.48万亿吨,其中1.15万亿吨贮存在森林中。在适应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森林具有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既能达到保障农业增产、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又能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风文明等作用。

8.3经济效益。预计20年后,已种植的珍贵树木和优良乡土树,可为农民增加收入15亿元,为木材战略资源储备创造条件。

8.4综合评价。植树造林绿化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千秋万代的民生工程,是建设宜居生态县的具体步骤,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通过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使城市逐步生态化,乡村不断园林化,城乡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乡文明不断进步。

九、建设保障措施

9.1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各乡镇、开发区和相关部门要把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和本部门重要工作。成立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县里已成立了由县领导任组长、常务副组长,人武部、县委办、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农办、绿化委、经贸局、外经贸局、监察局、财政局、建设局、农业局、林业局、交通局、公路局、教育局、国土资源局、水利局、团县委、妇联、高速公路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县绿化办。各成员单位要注重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做好规划、协调、督查、考核等工作。各乡镇、开发区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负责本辖区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与实施。

9.2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绿化工作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生态建设意识、生态保护意识和生态文化意识,形成植绿、护绿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利用各种工宣传工具,为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和创建“森林县城”建设宣传造势。各乡镇、开发区要分别建立全民义务植树基地,鼓励各有关单位、群众认养古树、认种名贵树木,引导农民根据本村特色投资投劳参与造林绿化。

9.3合理规划,确保质量。各乡镇、开发区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按照“见缝插绿,挤地植树”和“生态优先,兼顾经济、社会效益”原则,结合县委、县政府开展的“村容整洁”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科学编制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规划。大力提倡以种植阔叶乔木(中大苗.胸径3cm以上)为主的意识。强化示范推广作用,打造一批半小时活动圈的绿化精品组团。要做好分类指导和植后管护,确保种一株,活一株,植一片,绿一片。

植树造林与生态建设篇7

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同志们:

在此春意盎然、万象更新的之际,我们迎来了第26个全民义务植树节,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来,用我们的双手“打造绿色**、建设生态家园”.当今世界,环境是文化,是生产力。一个地区的环境和面貌,已成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推进绿色**建设的决定》,区委、区政府也提出了“打造绿色**、建设生态家园”的目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是一项绿色运动。“打造绿色**、建设生态家园”是一项整体工程,旨在大幅度提高绿化覆盖率,使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体会到路连林隔,林水一体,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村在绿中,人在景中,亲近自然,亲近绿色。创造人、资源、生态和谐发展的生存环境和创业环境。“打造绿色**、建设生态家园”是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的大事。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广泛参与,持之以恒。最新植树节演讲稿:建设和谐家园由精品信息网整理!

正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那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二十年,坚持一百年,坚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干下去”。义务植树是每个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在当前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希望广大干部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当前的植树造林活动,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的良好局面。各级、各部门要以对人民切身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持久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要结合重点绿化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各类义务植树基地,积极组织机关干部和职工群众开展植树劳动或绿化养护管理,使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向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要大力倡导种植“希望林”、“青年林”、“民兵林”等纪念林,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公民和不同社会群体参加义务植树劳动的需求。要积极探索义务植树活动的有效实现方式,通过认建认养,共建捐建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各地要把组织专业队伍植树和发动全民参与植树结合起来,把义务植树活动和建设生态风景林、绿化城乡道路、工业园区等结合起来,精心组织,提高质量,做到种植一片、成活一片、美化一片。广大干部群众,同志们,打造绿色**、建设生态家园,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创建生态文明是为了我们自己和我们子孙后代共同的利益,是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地更绿、花更多、景更美”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伸出我们的双手,履行我们的义务,贡献我们的力量,武进的绿色未来由我们携手共创。我坚信,只要我们人人动手、年年植树、坚持不懈,我们将共同拥有绿色的**!

在此,区政府号召全区各机关学校、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广泛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打造绿色**、建设生态家园”而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植树造林与生态建设篇8

【关键词】林业机械;生态林业;发展作用;前景

根据我国现阶段林业发展状况,针对生态环境面临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林业工作的核心是生态建设,因此,林业生产由单一的采伐木材转向多种经营,以采伐和集材为主的林业机械时代,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抚育为主的各类林业机械,国家实施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是新时期国家生态建设的主战场。而林业机械恰是加速这一篮图实现的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1 林业机械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的林业机械是随着新中国林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建国初期的林业机械,品种单一,而且数量少。苗圃作业机具及病虫害防治机具,没有自己的定型机具产品,防火机具更是一片空白。随着生态建设的发展,林业机械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林业机械产品系列化、种类多样化、及其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作用。

从林业的历史发展来看,原始林业和传统林业把木材生产视为主要产业,只注重经济效益,目前国家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指出:“改善生态环境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防御旱涝灾害的根本措施”。强调加强生态建设,一切从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来确定林业机械的生产与发展。现代化的林业标志之一就是林业生产的机械化。苗圃作业机具的使用,加快了林木种苗的培育,提高了种苗质量,为大面积造林提供了物质基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林木种苗生产,由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林木速生丰产和改生态善环境的潜在能力,是一项百年大计。造林规划和施工,林业机械是实现其目的必要手段。造林地的清理、除草除灌,整地直至造林。相适应的作业机具:割灌机,整地机具,植树机,甚至拖拉机、汽车都将投入使用。造林是一项季节性很强的工作,时间短任务重,如果没有足够的机具保证,大量的造林工作是不能实现的,造林生产的机械化势在必行。幼林抚育,林分改造,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植物保护,这一系例林业生产环节,任何一项工作如果离开了相应的生产机具,其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用飞机进行大面积撒药灭虫,林木就不会有太大的损失。经验告诉我们,林业机械是搞好绿化的最基本的保障。

2 林业机械的种类

按照传统的营林生产先后程序,可把营林机械分为:整地机具、播种机具、造林机具、抚育机具、病虫害防治机具、采伐机具等。营林机械包括种子采集和处理、林地清理、整地育苗、中幼林抚育和林木保护等作业用的机械。其中常用的有采种机、割灌机、挖坑机、筑床机、插条机、植树机等。因树木的果实和种子形态大小差别很大,树木生长的地形条件也大不相同,多年来采种人一直使用上树机具上树采种。后来出现了振动采种机。它的工作装置安装在拖拉机或其他行走或动力机械上,用油马达驱动振动头,产生振落效果而不损伤采种树。采集的球果或种子再经处理机械进行干燥、脱粒、去翅和清选后备用。

割灌机是造林和抚育幼林用的机械,一般多用于林地清理、幼林抚育、次生林抚育与间伐、割灌木、割草和伐小径木,是小型轻便的机械。在割灌机上增设一些附属装置和设备后,还可用于收割稻麦、抽水、钻孔、磨锯齿等,实现一机多用。

植树机是机械化植树造林的主要设备,多与拖拉机配套使用。植树机分为连续开沟式、间断开沟式和选择挖坑式三种。连续开沟式和间断开沟式植树机在工作时,开沟器切开、破碎和推移土壤,形成连续(或间断)的栽植沟。苗木按规定的栽植深度和株距被栽入沟,覆土压实轮随即推拥苗木周围的土壤并压实。选择挖坑式植树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其结构原理与连续开沟式和间断开沟式大不相同,植苗员可在适宜栽植的点上操纵植树器挖坑植树,从而提高了机器的机动性和对不同地面的适应性。

拖拉机和汽车。他们是营林生产的主角。整地机具主要是犁和耙、筑床机,播种机具主要有播机,植树机泛指栽植苗木的营林机械,按作业的机械化程度分为简单植树机、半自动植树机、自动植树机,按作业的立地条件分为采伐迹地植树机、沙地植树机、选择植树机、大苗植树机、容器苗植树机,以及连续开沟、间断开沟、选择挖坑植树机等。抚育机具主要是割灌机以及喷灌设施等。病虫害防治机具、防火机具、采运机具等在营林生产中的种类都是比较单一的。营林机械的运用,除部分专用机具外,如:植树机、割灌机、油锯、风力灭火机等,其余机具与农业生产都是通用的。林业的种类具有不确定性,飞机的应用,飞播造林和森林防火,已远远的超出人们界定的类别。在营林生产中,各机具应用的轻重比例,由其经营目的及生产模式而定。

3 林业机械的发展方向

林业机械的发展要以“生态效益优先”为原则,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全国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基本上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环境步入良循环。明确这一战略目标,由此确定林业机械的发展方向。坚持适用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林业生产的特点,机具的适用性要考虑地区的林地立地条件、林木特性等综合因素,立足专业,发挥林业优势,使三种效益和谐发展。林业机具的生产,不但针对性要强,适用性也要强。坚持通用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满足营林生亦需要的同时,扩大机具的通用性,以满足其它产业的需求,并能提高经济效益。林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所用的机具是一样的,只是型号的不同。还有喷灌设施,营林生产、农业生产、以及食用菌生产都是必用的机具。割灌机不仅用于营林抚育,园林绿化也大有用武之地。林业机械的生产注重专业性和通用性并举,坚持多元化,面向社会。

我国林业还处在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初期阶段,林业机械的现代化,将极大的促进现代化林业的发展,实现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生态建设,生态安全,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发展林业机械,建设生态林业,要全面改善林业装备水平,吸引多方资金进入林业机械制造领域;支持林业先进设备技术研发,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的林业设备和技术,培育大型林业装备企业集团,提升我国林业装备制造水平;落实林业机具补贴政策,推动林业机械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植树造林与生态建设篇9

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同志们:在此春意盎然、万象更新的之际,我们迎来了第26个全民义务植树节,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来,用我们的双手“打造绿色**、建设生态家园”.当今世界,环境是文化,是生产力。一个地区的环境和面貌,已成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推进绿色**建设的决定》,区委、区政府也提出了“打造绿色**、建设生态家园”的目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是一项绿色运动。“打造绿色**、建设生态家园”是一项整体工程,旨在大幅度提高绿化覆盖率,使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体会到路连林隔,林水一体,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村在绿中,人在景中,亲近自然,亲近绿色。创造人、资源、生态和谐发展的生存环境和创业环境。“打造绿色**、建设生态家园”是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的大事。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广泛参与,持之以恒。正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那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二十年,坚持一百年,坚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干下去”。义务植树是每个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在当前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希望广大干部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当前的植树造林活动,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的良好局面。各级、各部门要以对人民切身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持久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要结合重点绿化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各类义务植树基地,积极组织机关干部和职工群众开展植树劳动或绿化养护管理,使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向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要大力倡导种植“希望林”、“青年林”、“民兵林”等纪念林,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公民和不同社会群体参加义务植树劳动的需求。要积极探索义务植树活动的有效实现方式,通过认建认养,共建捐建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各地要把组织专业队伍植树和发动全民参与植树结合起来,把义务植树活动和建设生态风景林、绿化城乡道路、工业园区等结合起来,精心组织,提高质量,做到种植一片、成活一片、美化一片。广大干部群众,同志们,打造绿色**、建设生态家园,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创建生态文明是为了我们自己和我们子孙后代共同的利益,是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地更绿、花更多、景更美”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伸出我们的双手,履行我们的义务,贡献我们的力量,武进的绿色未来由我们携手共创。我坚信,只要我们人人动手、年年植树、坚持不懈,我们将共同拥有绿色的**!在此,区政府号召全区各机关学校、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广泛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打造绿色**、建设生态家园”而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植树造林与生态建设篇10

当今世界,环境是文化,是生产力。一个地区的环境和面貌,已成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推进绿色**建设的决定》,区委、区政府也提出了“打造绿色**、建设生态家园”的目标。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是一项绿色运动。“打造绿色**、建设生态家园”是一项整体工程,旨在大幅度提高绿化覆盖率,使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体会到路连林隔,林水一体,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村在绿中,人在景中,亲近自然,亲近绿色。创造人、资源、生态和谐发展的生存环境和创业环境。“打造绿色**、建设生态家园”是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的大事。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广泛参与,持之以恒。正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那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二十年,坚持一百年,坚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干下去”。

义务植树是每个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在当前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希望广大干部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当前的植树造林活动,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的良好局面。各级、各部门要以对人民切身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持久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要结合重点绿化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各类义务植树基地,积极组织机关干部和职工群众开展植树劳动或绿化养护管理,使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向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要大力倡导种植“希望林”、“青年林”、“民兵林”等纪念林,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公民和不同社会群体参加义务植树劳动的需求。要积极探索义务植树活动的有效实现方式,通过认建认养,共建捐建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各地要把组织专业队伍植树和发动全民参与植树结合起来,把义务植树活动和建设生态风景林、绿化城乡道路、工业园区等结合起来,精心组织,提高质量,做到种植一片、成活一片、美化一片。

广大干部群众,同志们,打造绿色**、建设生态家园,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创建生态文明是为了我们自己和我们子孙后代共同的利益,是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地更绿、花更多、景更美”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伸出我们的双手,履行我们的义务,贡献我们的力量,武进的绿色未来由我们携手共创。我坚信,只要我们人人动手、年年植树、坚持不懈,我们将共同拥有绿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