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言语沟通方式十篇

时间:2023-12-19 17:46:31

非言语沟通方式

非言语沟通方式篇1

关键词:非言语沟通;家庭教育;子女性格

自古以来,家庭中的沟通都是维系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和相互理解的一种重要手段。现有研究证明,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对青少年的性格有重要影响。近10年以来,随着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各类家庭教育书籍大量出版,一些细分化的家庭教育课程在大中城市开设,大多数家长对言语沟通的关注较以往有所提高。但是,仍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现实,几乎所有的家长对非言语沟通都缺乏认识,更谈不上重视。这不仅会影响言语沟通的效果,还可能对正处于关键发展期的青春期孩子的性格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如何推动家长了解非言语沟通,使他们足够重视并在教育实践中有效地使用非言语沟通,这是摆在家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的非言语沟通:概念、类型及重要性

(一)非言语沟通的概念及类型沟通(Communication)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换信息、交流思想、说明观点、表达需求、阐明意愿、增进理解、融合情感、达成共识的过程。①沟通分为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言语沟通是指通过语言或文字来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而非言语沟通则是指人们利用语词以外的其他方式的沟通,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姿势、姿态及语调语速等是常见的非言语沟通方式。近10年来,结合神经科学的发展,有学者甚至提出应将沟通中双方散发的气味、出汗等都纳入非言语沟通的范畴②,因为这些生物信息往往也传递出人们的焦虑、紧张或喜悦等心理内容。(二)家庭教育中的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最为重视言语沟通,因为他们认为,语言是最能表达个人意见和情感的方式。但是,心理学研究发现,脊椎动物的语言在沟通中只起到方向性或规定性的作用,交流中的绝大部分信息通过非言语媒介传递,人们往往会通过非言语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且,非语言沟通能真正地反映出说话者的准确思想和感情,在沟通中起到支持、修饰或否定言语的作用。③可见,非言语沟通对我们的影响力远大于语言。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一是他们喜欢夸张的身体语言,沟通时使用这种方法可加深他们的印象,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④;二是他们对于非言语沟通更加敏感,比童年期儿童更会分辨不同的非言语沟通中潜藏的信息。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更应该注重非言语的使用,学会正确使用非言语沟通方式,向青少年传达信息。

二、不当的非言语沟通方式对青春期孩子性格发展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

(一)不当的非言语沟通会导致青少年产生自卑心理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一般年龄在35-45岁之间,他们往往事业有一定基础,是单位或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和骨干力量,整天忙碌于发展事业;同时他们的父母也步入年老多病,需要照顾的时期。另外,一些家庭还面临二胎生养的问题。工作需要努力,“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需要照顾,这些大部分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独生子女家长往往无法有效地处理好这些问题,因此难免有时会产生急躁的情绪,不自觉地对孩子表露出不耐烦或厌烦。而另一方面,孩子对父母天生有一种孺慕之情,这种情感大部分时候都表现为依赖和亲近,很多时候孩子会用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来与父母交谈。但是,很多父母会觉得这些话题的交谈并无价值,对他们想要达到的沟通目标没有帮助,因而在沟通过程中无意识地表现出面部表情僵硬,眼神游离(面部表情),两手抱在胸前(姿势),语调懒洋洋(语音语调)等,传递出对孩子的话并不在意、更不感兴趣的信息。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最为敏感,长期被家长这样对待,会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的谈话内容无法使父母感兴趣,会把过错归咎于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的表达有问题或者是自己哪些方面表现得不好,所以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久而久之,他们不仅再也不愿与家长交流,关上了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大门,更糟糕的是,他们还会对自己做出消极评价,产生自卑心理。(二)不当的非言语沟通会导致青少年变得胆怯,沉默寡言中国家长大都采用严养政策,对于孩子犯错更是信奉“棍棒底下出人才”的理念。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但家长有时为了给孩子一个深刻的印象,就对孩子一顿打骂,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常年在棍棒下生长的孩子,大都做事优柔寡断,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因害怕犯错而畏畏缩缩。有些家长虽然不采用体罚,但却对孩子语气严厉,表情凶恶,把教育孩子当成了批斗孩子。这种做法虽不会伤害孩子的身体,但却会使孩子面对家长时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敢反对家长。青春期孩子处于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期,在自我意识上会有快速的成长,而体罚和恶言相向都会使孩子畏惧表达自己,为了避免受家长打骂,他们往往会选择缄默。久而久之,他们在性格上也变得胆怯,沉默寡言。(三)不当的非言语沟通会导致青少年失去自信和做事的兴趣中国家长总是认为表扬多了,孩子会骄傲自大,所以鲜少对孩子表达肯定和赞许,更鲜于用摸摸头、竖大拇指等动作表达对孩子的肯定和认可。⑤殊不知,长期得不到肯定和认可,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信,丧失对挑战和优秀的兴趣。其实,只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对他/她竖起大拇指,或者鼓鼓掌,向他/她投去赞许的目光,家长并不需要说出“孩子你真棒”这样的话,孩子就会接收到家长传递的信息,获得成就感。

三、家长如何正确使用非言语沟通

由于以家长为对象的家庭教育培训长期缺位以及目前整个中国社会对非言语沟通的认知不足,中国家长对于非言语沟通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几乎一无所知。近年来,一方面随着非言语沟通的研究逐步受到重视,成为一个跨心理学、传播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领域,相关的研究正在逐渐深入,必将推进全社会对非言语沟通的认识;而另一方面,80后家长群体感觉到了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的必要性,更重视对家庭教育的学习,一些商业机构也开始开设家庭教育课程,并在课程中设置了非言语沟通的内容……这两种情况必将推进中国家长对非言语沟通的认识、理解和实际应用。那么,具体来说,家长应该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正确使用非言语沟通呢?首先,在孩子发言时,父母应及时调整身体姿态、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营造出真心倾听的氛围。孩子愿意主动倾诉,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父母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而在孩子倾诉过程中,父母也要对孩子传达出自己在认真聆听的信号,例如,在孩子开始倾诉时将身体正面朝向孩子,头部正对孩子,表明自己愿意关注孩子的说话;在孩子停顿时用点头的动作或期待的眼神来表明自己正在认真聆听;在孩子结束倾诉时,用鼓掌的方式肯定他愿意倾诉,并用平实的声调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这些非言语沟通都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重视,感到被接纳和认可,这是树立他们自信的第一步。其次,善于用非言语沟通表达认可,有意识地避开使用非言语沟通的“雷区”。非言语沟通一般是自发的、下意识的,但并非不可以调控,只要家长多注意关注自己的非言语沟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音语调等,通过学习和练习调节、控制非言语沟通,让它们与语言配合,表达对孩子的赞美,它们就可在沟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家长要学会用鼓励性的微笑与赞许的语言相配合,表达对孩子的认可;有时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样的话,也要记得拍拍孩子的肩膀或者握握他/她的手臂来传达支持的信息。同时,家长要避开语气严厉、冷脸相对等非言语沟通的“雷区”,尽量不要使孩子感觉到被否定或不被认可。最后,时常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在感到疲惫、情绪激动或焦虑紧张的情况下,家长会很难正确使用非言语沟通。因此,家长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冷静,随时监控自己使用非言语沟通的过程。如果感到疲惫,就诚实地告诉孩子:“我现在感到有点累,但我对你的话很感兴趣,我们可否晚一点沟通?”同时,家长要不断提高对自身情绪的监控能力,避免在情绪激动或焦虑紧张的状况下与孩子沟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总之,非言语沟通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正确使用非言语沟通,不但可以促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还能对青春期孩子的性格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引导他们成长为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更加平衡的情绪的人。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日子里,心理学必将对非言语沟通有更深刻的认识,这将能推动更多的家长认识到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性,并在家庭教育中正确地使用这一沟通形式。

注释:

①冯庚.沟通的概念及重要性[J].中国全科医学,2010(25):2814.

②孙庆民,傅绪荣.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概念厘定与相互作用分析[J].心理学探新,2016(4):372-377.

③孙庆民,傅绪荣.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概念厘定与相互作用分析[J].心理学探新,2016(4):372-377.

④蒋贵娥,马圆.沟通———通向子女内心的桥梁[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1):88-90.

非言语沟通方式篇2

【关键词】大学生 交往行为 有效沟通

按照John W.Santrock的说法,人际沟通的界定应该是:“人际沟通是一个持续的互动过程,它至少涉及两个人,每个人既充当消息发出者又充当接受者,他们对消息进行编码和解码,并且两个过程有时候是同时进行的。这些消息通过言语或者非言语渠道被传送出去。噪音则会限制沟通过程的准确性”。从这一界定我们可以看出,人际沟通应该包括以下构件:(1)消息;(2)渠道;(3)编码;(4)解码;(5)噪音。消息是指信息发出者向接受者传递的信息,渠道是指沟通的模式。编码、解码实际上是指产生信息行为与理解信息的行为。而噪音是指对编码解码产生影响的环境、生理、心理因素。从以上构成要素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哪些是对大学生交往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要素,大学生交往行为中最为关注的应该是渠道、噪音。按照John W.Santrock的说法,渠道就是指沟通模式,大学生的沟通模式有一下几个渠道:(1)互联网沟通;(2)社会参与沟通;(3)班级沟通;(4)寝室沟通。这其中互联网沟通和社会参与沟通更多的不是通过面对面的、直接的语言沟通来实现的,比如互联网沟通,很多大学生是通过QQ聊天、微薄、社交网站等形式来进行,这种沟通方式具有便捷、快速、信息量大、关注度易提高等优点,符合当下人的行为和生活习惯,然而缺点也显而易见,比如缺少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言语感受、肢体感受上的情感共通和共荣。不能够显著增强交往的情感满足和情感直接获得,不能达到切实的心理互信。另外,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其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都在其中传播,针对大学生在认知能力、辨别能力上的欠缺,很多不良信息、虚假信息容易对大学生的互联网交往沟通产生不良引导,这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社会参与沟通的方式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实践性强、参与积极性高、效果好、易于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等诸多优点。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关注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技巧等素质能力。社会参与式的沟通方式是大学生必须加强的一种沟通方式。

一、大学生言语沟通的方式与技巧

我们每天都在与别人进行交谈或沟通,传递信息;同时,别人每天也在与我们交谈或沟通,接收信息。如何使我们的言语变得更加有效呢?答案是我们必须要加强言语表达能力和学会倾听,同时,还要学会处理自我暴露、冲突和一些常见的阻碍有效言语沟通的障碍。首先,增强言语表达能力就要学会言语沟通的方式与技巧,一个人如果言语清晰准确,那你的听众就会更加容易理解你的意思,作为大学生来说,就是要在进行自我表达的同时要注重倾听者背景、需要、能力和其他特征,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你说指的清晰的东西对于他人来说未必清晰,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90后的一批孩子,他们这批人以独生子女为大多数,因此,在家庭环境下,很难站在倾听者的角度去表达,很难顾及父母的感受,一般有要求就提、有需求就讲、就不满就发泄、有借口就找,所以家庭环境不利于大学生的自我表达是关键因素之一。站在倾听者角度去言语和表达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信和威信,更加容易与别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其次,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当我们需要成为一名优秀沟通者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下图是大学生花费在不同的沟通活动中的时间比例示意图:

不管是听中介人说还是面对面的倾听,所占比例都是很大的,因此,要达到沟通的顺畅与有效,必须学会倾听。再次,要学会自我暴露,自我暴露是指在交流过程中主动暴露自己的一些隐私的特殊沟通技巧。在一定环境下,自我暴露对于增进人际关系具有特别的效力,有时候我们不太愿意在沟通中暴露自己,然而随着人际关系的不断加深,一个人将会更多的暴露自己,另一个人也会同样暴露自己,来回往复,朋友或情侣关系就会更加亲密、更加具有深层次。因此,要学会自我暴露,一些简单的自我暴露对于增进优异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自我暴露也要有技巧,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1. 以事实开头,2.循序渐进,3.评估与沟通对象的亲密程度,4.试试此时此地的沟通。

二、大学生非言语沟通的纬度

所谓非言语沟通是指信息传递者自发的以一组行为方式来传达信息,是真正情感的自我流露的信息输出过程。非言语沟通行为一般受文化背景的影响较大,它是模棱两可和难以解释的。比如当一个人静静坐在那里,对你刚才的话一言不发,你如何解释他的沉默呢?还有,当一个人微笑时,他的微笑传递的是积极的还是讽刺的?当然非言语沟通不是孤立的,必须把它放在言语沟通的背景中去考察。在我看来,非言语沟通的纬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文化和种族,(二)性别,(三)体语(包括姿态、面部表情、眼神、接触、空间等),(四)沉默,(五)超语言。这五个方面基本涵盖了非言语沟通的纬度范围。其中对于沟通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是文化和体语。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非言语沟通的纬度主要还是跟性别和体语有关,因为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在理解对方传递的信息时所站的角度往往有很大差别,女性更加感性,而男性更加理性。另外,女性在捕捉别人情感时更加敏感和自觉。而男性则显得有些迟钝。体语包括很多方面,沟通时的眼神、表情非常重要,要给人以亲和力、易接触的感觉,不要让对方感觉自己很难接近或很难沟通。

对于大学生来说,有效沟通是建立沟通技巧的关键也是迈向成功就业的基础,同样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因此,必须学会沟通、有效沟通,学会沟通的技巧,掌握沟通中至关重要的非言语沟通纬度是大学生必须要做的。

非言语沟通方式篇3

【关键词】 非语言沟通;烧伤,吸入性;气管切开术

沟通是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是指在社会环境下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它包括所有的被人们用来给予和接收信息的符号和线索。正常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离不开语言链的作用,语言链一个以上环节障碍就会出现言语障碍, 中度呼吸道烧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意识清楚但言语沟通障碍,无法与医生、护士、家属交流,身心需求就得不到满足。非语言沟通[1]作为一种特殊的方式应用于这些患者,可得到情感、信息及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支持,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6年到2009年我科共收治3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面积30% ~80%,病人均有呼吸道烧伤。男26例,女4例,年龄18~57岁,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氧饱和度(spo2)降低<0.9,喉内有明显的喘鸣音,鼻导管吸氧spo2不能达到0.9,紧急行气管切开,早期均选择7.0~8.0 mm一次性低压高容性气管套管(美国贝朗公司生产)。住院时间22~86 d。患者恢复语言能力后,调查评估其对非语言沟通的满意率。

1.2 非语言沟通方式

1.2.1 规范化手势语[2]共有7种。伸大拇指表示要大便,伸小指表示要小便,伸食指表示有痰,握空心拳(形如水杯)表示口渴,握实心拳(形如重锤)表示疼痛,用手拍床表示想交流,握笔写字式表示想写字。

1.2.2 图片卡:选用幼儿识字图片卡及自制的简易图片卡,主要为常见的水果、菜肴等图案和名称,便于患者识别。

1.2.3 写字板:让患者自己书写要求。

1.2.4 摇铃:表示想交流。

1.3 宣教:将上述非语言沟通方式的使用讲解列入患者卫生宣教内容,责任护士向患者一一示范讲解,并在术后使用中不断予以强化。

1.4 效果评价 在患者撤除人工气道后、可正常语言表达时,由专人发放、指导填写和收集调查问卷表,患者单选或多选上述非语言交流方式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满意度标准:满意为患者能表达或反映意愿;基本满意为患者能表达或反映的意愿多于1/2;不满意为患者能表达或反映的意愿少于1/2。总体满意率为满意与基本满意之和。

2 结果

30例中,应用四种非语言沟通方式满意9例(30%)、基本满意19(63.3%)、不满意2例(6.7%)。总体满意率为93.3%。

3 讨论

非语言沟通即以人的体态、仪表为载体的无声信息传递、情感沟通,包括人际交流中的动作、眼神、表情、姿势等,是人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非语言沟通可产生强烈的形象强化作用[3]。气管切开患者(失语患者)由于不能说话或听不懂别人说话,语言沟通有很大局限性;为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减轻其身心痛苦,帮助患者创造治病的最佳心态,非语言沟通对这些患者非常必要。

3.1 非语言沟通对失语患者的重要性 非语言沟通与语言沟通各有不同的特点,非语言沟通的信息是连续的,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起作用;而语言沟通的信息是间断的、有声的,话说完声音消失,信息交流即告结束非语言沟通是一种近距离交流,可在同一时间刺激人的视觉、听觉、触觉,是在感官能及的情况下不断进行的,它除了能辅助有声语言的作用外,还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吸引力,又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因而有人认为此语言交流更富感染力[4]。失语患者(不包括脑瘫患儿、颅内损伤患者)由于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身体不适、生理需要、心理感受,或听不懂别人说话因此非语言沟通对失语患者特别重要。

3.2 非语言沟通对失语患者的情感支持 运用体态、仪表语言进行护患心理情感沟通。人在健康状态时,其内心情感丰富、活跃,情绪正常、稳定,表现出精神状态佳、精力充沛、有较强的适应力。然而,人在患病时,其内心情感随病情轻重而变化,对周围事物变得迟钝、冷漠、猜疑、容易激动、愤怒,在心理上渴望得到安尉、关怀、照顾和帮助。护士直接为这些患者服务,且与患者的接触最频繁,护士应以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主动热情、面带微笑地对待患者,通过亲切、和蔼的态度,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情感交流,将自己高尚的职业情感传递给患者,让他们获得一种被尊重、被关怀的情感体验。尤其对于失语患者,非语言交流作为与之惟一的交流途径,护士在其面前表现出的镇定、果断、细致、耐心等非语言行为,无疑能使患者的情绪由焦虑、恐惧过渡到平静、稳定[5]。从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况,产生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获得心理上的支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机体的康复[6]。

运用近距离的行为动作,进行护患心理情感沟通。在工作中,护士通过娴熟的穿刺技术;聚精会神地调节输液速度,并轻轻地将患者的手摆放好,或给患者掖被子;在护理操作和治疗时注意遮挡患者等,这些非语言的近距离行为动作,可将护士的情感、工作态度、技术水平等信息传递给患者,对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对于患儿,护士还可以通过拥抱和抚摸而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和治疗效果;对于高龄老人,护士在观察病情时通过与患者握握手、摸脉搏等,使其体验到护士对他的重视和关心,消除顾虑和不安,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细心观察,识别患者体语表达的信息。体语是以目光、表情和头、手等人体部分姿态、动作表达信息,失语患者的各种感受、愿望、需求需要通过体语来表达。此时,护士应做有心人,细心观察,善于识别判断,及时处理。如患者眉头紧锁、满脸愁容,则表示忧愁焦虑;而表情平静自然,则表示患者的需要得到满足。因而,认真观察患者的体语,可判断其生理需求和心理活动,协助诊治及护理。

综上所述,在我们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熟识并正确运用非语言沟通,确实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方便,给患者带来了良好的心境,帮助病人战胜自我,战胜疾病。护士和患者接触最广泛,最频繁,最密切,护士良好的非语言沟通,可减少患者情绪变化,减轻心理负担,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宋吉贞,隋海秀.非语言交流在使用呼吸机患者中的应用.哈尔滨医药,2005,25:67.

2 侯明君,叶江洪,顾晖.非语言交流在心脏术后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护理杂志,2000,17:2.

3 陈瑞英.非语言交流对失语患者的情感支持.护理杂志,2003,20:97.

4 曹力燕,刘荣玉.非语言交流在外宾门诊急诊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1998,33:422.

非言语沟通方式篇4

关键词:非语言沟通;流通服务窗口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4月29日

图书馆流通服务窗口是服务读者的一线窗口,流通部图书馆员在服务读者的过程中,在运用语言沟通的同时,还要善于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用自己的表情、举止和声音等强化语言信息,增进馆员与读者的沟通,提高服务质量。

一、非语言沟通的作用

非语言沟通是相对于语言沟通而言的。非语言沟通是指人们运用表情、手势、眼神、触摸等方式,以与他人的空间距离为载体进行的信息传递,是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非言语沟通的功能作用就是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

(一)有助于图书馆员情感的表达,增强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我们知道,如果有声语言与非语言存在差异时,真正反映人们真实心态的是非语言符号。因为非语言符号大都是心理活动和内在气质的真实表露。因此,作为流通部门的工作人员,更要重视自己的非语言行为对读者的影响。首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服务技能;其次,应从行为举止、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上重视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以此获得读者的信任,以便建立起良好的馆员和读者关系。

与此同时,还必须善于观察和理解读者的非语言行为反应,从他们的语言语调、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等方面,洞察他们的内心感受,以获得真实的信息,以便于及时与读者沟通,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有助于促进图书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图书馆员的形象往往是通过非语言的一些符号展现给读者的,当读者到图书馆后,首先看到的是图书馆员的仪容、谈吐、体态、服饰等外在表现。良好的行为可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它能使人明了事理,增强信心,获取心理的满足与需求,有益于身心健康。可见,图书馆员的行为举止,不仅反映其文明礼貌程度、人际关系的好坏,而且也直接影响着读者的身心健康,从中也体现着馆员自身素质的高低。所以,图书馆员要重视和运用良好的非语言沟通技巧与读者沟通,用心对待读者,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三)有助于个人形象和社会生活的美化。个人形象是指一个人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和教养的集合体现。掌握和运用好非语言沟通方法和技巧,无疑将有益于人们更好、更规范地设计和树立好个人形象,更充分地展示个人的良好教养与优雅风度。当人们都能重视美化自身,人人以礼待人时,人与人之间将会更加和睦,生活也将变得更加温馨、美好。这时,非语言沟通的作用就不仅是美化自身了,还会发展为美化社会生活。

二、非语言沟通在图书馆流通部的运用

(一)身体语言。主要指身体姿势显示出的气质。图书馆员的姿势和体态,反映出流通部馆员的文化修养和品位。图书馆员的姿态应端庄稳重,大方优美而有节制,这样可使读者自然而然产生信赖感、安全感。

1、站姿。颔首微笑,目光平视,表情自然,肩外展,挺胸收腹,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或交叉于小腹部,双足靠拢夹角15至20度,重心在足弓。

2、坐姿。头、肩、上身同站姿要求。右足稍向后,左手轻拉衣角,右手持平工作服后下部,轻坐于椅面1/3或1/2,双手握拳式交叉于腹部,两足自然踏平。

3、行姿。头、肩、上身同站姿,且要双肩平稳,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动,摆动幅度约30厘米,双腿靠拢,两脚沿一直线小步前进。

4、推书车。在行姿基础上,身体略前倾,两手平行扶车,肘部自然放松,轻轻推动。

5、开关门。在站姿基础上,身体略转达,侧面身门,距门约40cm,一手轻带门扶手,另一手微扶门边将门轻轻开关。

6、下蹲拾物。在站姿基础上,右腿后蹲半步下蹲拾物,然后站立右腿迈步行走。

(二)面部表情。端庄的仪表和风度,加上和蔼、诚恳的态度,以及微笑的面容会给人以亲切、信赖、安全的感觉,因此图书馆员在工作中要热情、热心、微笑服务。

(三)衣着。着装是一门系统工程,它不仅单指穿衣戴帽,更是指由此而折射出的人们的教养程度与品位高低。美国著名传播学家W·施拉姆说:“衣服也能说话,不管我们穿的是工作服、便服、礼服,还是军服,都可以无形中透露我们的性格和意向。”服饰作为一种沟通符号,可以向人们传递很多信息。所以,图书馆员个人的衣着打扮应符合自己所处的时间、地点和场合。整洁、个性、协调、文明是着装的最基本要求。总之,着装要讲文明、讲习惯、讲美观、讲科学,穿出自己的品位、风度、个性和气质来。

(四)类语言和辅助语言。图书馆员与读者进行沟通时要巧妙运用类语言和辅助语言,要把握好音色、音调、节奏等。语音要清晰、准确、动听,音量要适中,节奏不可过快,语气要婉转、柔和。在与读者交谈时可用类语言“啊”、“喔”、“噢”等,表示回应,以达到有效沟通。

(五)环境沟通。环境的布置在客观上会给读者传递出一定的信息。环境沟通是指图书馆流通部门对工作场所的合理安排布置。图书馆的环境对读者的引导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图书馆要为读者营造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以此来影响读者,使读者在整洁、优雅和安静的环境中学习,不仅让读者感到舒适、愉悦,还会让其精神放松。

总之,非语言沟通是人际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应在图书馆流通服务窗口读者服务中广泛应用。图书馆员在工作中,既要巧妙运用目光接触、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和肢体语言、身体接触、空间距离等非语言方式与读者沟通,也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判断读者的非语言信息反映的内容,获得真实信息,为读者提供有效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惠君.图书馆文化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非言语沟通方式篇5

【关键词】 重症监护患者;生活图标;护患沟通;护理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by life icon for improving quality of nursing in critical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24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ctive question group, body language group and life icon group, with 80 cases in each group. Experiments were made by active question, body language group and life icon. Overall evaluation was made on time and effect of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Results Average communication time in the three groups were respectively 300, 126, and 33 s, and the life icon group had better time than the active question group and the body language group (P

【Key words】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Life icon;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Quality of nursing

如今护患关系是在医疗服务中建立起的两个相互依赖的主体之间的关系, 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离不开护士的全面关心和照顾, 而护士的工作又依赖患者的存在。和谐的护患关系源于良好的护患沟通, 但由于ICU 大部分是病情危重、气管插管的患者, 无法用语言和护士进行沟通, 这成了护患沟通的一个难题。所以护士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的同时, 还需要配合非语言沟通方式, 正确掌握沟通方法, 注重沟通技巧, 合理运用语言与非语言沟通形式的结合, 逐步教会患者使用非语言交流模式以缓解护患之间的沟通障碍。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患者由于无家属陪护, 且常带有气管插管、无创呼吸机面罩以及文盲患者无法进行语言交流, 失语患者无法进行语言性沟通[1-3], 一旦沟通出现障碍或医护人员未及时读懂患者的意思, 患者就极易出现烦躁、不耐烦或沮丧的情绪, 从而影响治疗, 更甚者会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本科应用生活图标, 经临床患者的使用, 效果明显, 90%以上解决了患者的需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9月本科收治的240例患者, 随机分成主动式提问组、肢体语言组和生活图标组, 各80例。通过医护人员与每位患者交流所花费的时间, 以及所达到的效果, 进行总体评价。

1. 2 方法 主动式提问组采用主动式提问方法进行试验。肢体语言组采用肢体语言方法进行试验。生活图标组采用生活图标方法进行试验。生活图标方法具体如下。

1. 2. 1 生活图标的制作 根据临床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 尽可能全面收集并制作相应的图片, 按照日常患者所需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列, 每个图标的旁边用汉语注解以及简单的表述。如:“你饿了吗?”图标显示用餐的画面。见图1。如此, 尽可能把经常用到的日常用语用A4纸彩印装订成册。

1. 2. 2 生活图标的应用 首先护士与患者进行基本的沟通, 了解其文化程度、脾气等, 之后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教育, 使其了解无法通过语言与外界沟通的情况, 在安抚其内心焦虑恐慌的情绪后, 对患者讲解生活图册的使用方法, 讲解时强调机械通气过程中交流的重要性以便于患者主动配合学习, 所有患者都可使用图片确认法进行沟通, 护士依据生活图册内容逐个询问, 通过点头、摇头或眨眼, 确认患者需求, 然后及时给予解决。

2 结果

三组平均时间分别为300、126、33 s, 生活图标组优于主动式提问组和肢体语言组(P

3 讨论

生活图标的优点:①日常的图标让患者感到亲切, 看到自己所要表达的图标时更是身心愉悦。②简单明了, 外加注解让患者很容易接受, 且花费时间短。③为文盲者提供了最佳的沟通工具, 从而也避免了文盲者的尴尬心理[4, 5]。④制作简单, 经济适用, 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为了更好地护理临床患者, 更好地收集一些常用的图标。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 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 实现护患间的有效沟通, 提高护理质量。实现了和患者的非语言交流, 最大程度降低了患者的孤立感, 解决了其心理和生理不适, 避免其出现孤独抑郁、愤怒、悲观、绝望等负性情绪, 提高了护理质量。

生活图册使用范围广, 其正面使用的图片法适用于所有患者, 患者通过简单的摇头的方式就可实现与护士的交流;生活图册对非语言沟通流程做了详细说明, 使患者非语言交流更加规范, 避免了护士在沟通过程中出现慌乱, 从而亲密了护患关心, 提高了护理质量, 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位患者。

参考文献

[1] 栾艳玲.加强护患沟通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中国医疗前沿, 2010, 5(2):90.

[2] 林碎钗, 潘夏蓁, 全清霞.有效沟通提高 ICU气管插管患者保留人工气道依从性.护理学报, 2007, 14(5):45-46.

[3] 朱明丽, 夏柳勤, 章敏飞.手语与语言联合沟通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护理学报, 2012, 19(4A):42-43.

[4] 林兴凤, 肖合存, 厉淑荣, 等.开展护患沟通情景演示培训的组织与管理.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1):41-42.

非言语沟通方式篇6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69-01

护患沟通是指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它是处理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患者的帮助不仅单靠技术措施,而且更加注重心理、社会及情感因素在治疗护理中的地位[1]。良好的沟通既可清除误解与冲突,也可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和谐的护患关系主要包括非技术服务和技术服务两个层面,据统计,在各种医疗纠纷中,80%为非技术因素所致,其中大多数与护患交流不足或交流不当,告知不充分有关[2]。因此,护理人员要学会和正确运用沟通技巧,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现将笔者多年来对护患沟通技巧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体会简述如下:

1 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1.1 护患沟通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服务环境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没有护患沟通,就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拉近护患双方的距离,逐步建立起尊重、信任、平等、合作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服务环境。

1.2 护患沟通是减少护患纠纷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护患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成为当前社会矛盾的热点和难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微乎其微,许多纠纷发生与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此可见,加强沟通可改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纠纷的有效途径。

1.3 护患沟通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护患之间的良好配合能增强护理效果,利于患者尽快地恢复健康,护士也可以通过沟通去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要,疏通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陈何芳[3]报道,治疗性沟通前后患者心理负担发生率分别为99.14%和21.57%,77.78%的患者希望每日与护士交谈1次,通过护患沟通患者的心理得到了疏导,缓解了郁闷情绪,提高了满意度。

1.4 护患沟通是规范医疗行为的有效途径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要求全体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各项操作规程,特别要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而落实告知制度是医患、护患沟通的基本措施。因此做好各项护理告知,加强护患沟通也是减少护理差错、规范护理行为的有效途径。

2 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

2.1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劳动强度大 护士每日除常规的执行医嘱中的各项处置外,还要进行医嘱录入、护理收费、办理出入院等非护理工作,这些工作占据了护士大量的时间,使患者得到的护理服务减少,护士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时间减少。

2.2 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 临床中年轻的护士相对较多,由于参加工作的时间短,临床经验积累的不够丰富,在校期间仅侧重于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偏少,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因此在工作中表现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信心不足。

2.3 专业术语过多 由于患者所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心理状态、年龄等的不同,对语言的感受、理解也有所不同。在护患沟通中常发生由于专业术语使用过多而产生概念上的误解或不被理解,影响护患之间的沟通。

2.4 护患之间不能换位思考 病人在住院期间对用药、治疗、预后、以及主管医生、护士的等信息一般都有迫切的需求,而护士每天忙于各种护理操作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对各种信息不能及时告知,病人不能理解护士,而护士由于大量的护理工作不能从病人的角度换位思考。

2.5 患者对护理服务要求质量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有关医疗方面的书籍杂志等资料也逐渐增多,有的患者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过程存有疑问,甚至有抵触心理,影响护患之间沟通。

2.6 非语言沟通的因素 如护患交流环境、患者、病室的温湿度;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面部表情、眼神与目光、体语等也影响护患沟通。

3 护患沟通方法和技巧 掌握护患沟通的方法及技巧是有效沟通的重要条件。护患沟通的过程是通过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完成的。

3.1 语言沟通 护患沟通的主要方法是交谈,即语言沟通。语言是护士与患者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是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患者与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语言特别敏感,因此护士不能随便说不负责任的话。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护士所使用的语言应是亲切、温暖、善意、礼貌的语言,注意语言柔和清晰,语速、语调适中,并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及时给予安慰,让患者感到温暖亲切。护士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一定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文化程度、、心理状态,以便针对性地选择对方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和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进行交谈,同时可多用解释性语言。

3.2 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伴随着沟通的一些非语言,它能影响沟通的效果。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声音(音色、音调、音量)、手势、抚摸、眼神交流和空间等。护士应格外注意自已非语言的影响。

3.2.1 微笑面部表情是非语言性沟通最丰富的源泉 英国的斯提德说过:“微笑无需成本却能创造许多价值”。微笑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自然而真诚的微笑具有多方面的魅力,护士的微笑对病人的安抚作用有时能胜过药物的作用,微笑能使患者消除陌生感,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安全感,受疾病困扰的患者能看到护士的微笑,会感到温暖和一派生机,从而增添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3.2.2 眼神是人际沟通中的一个重要载体 眼神可以传递情感,也可以显示个性特征,影响他人的行为。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必须注意巧妙地运用眼神的表达,来增强说话的感染力和增进与患者感情的交流。

3.2.3 仪表 护士的仪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护士高尚的情操、整洁大方的仪表、稳重的举止、亲切的语言、开朗无私性格,都能唤起病人的乐观情绪,赢得病人对护士信任感;相反,污皱的衣服、懒散的工作作风、生硬的语言、过分浓妆修饰等,会使病人反感而疏远。

3.2.4 手势 手势语言是通过手的动作、姿势来传递信息的语言,手势同眼神一样,灵活多变,富有极强的表情达意的功能。以手势配合口语,以提高表现力和感应性,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肢体语言。

3.2.5 触摸 触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非语言沟通交流的特殊形式,包括触摸、握手、依偎、搀扶等,触摸能增进人们的相互关系,它是用以补充语言沟通及向他人表示关心、体贴、理解、安慰和支持等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

3.2.6 合理选择沟通距离 个人距离是护患间沟通的最佳理想距离。个人距离为0.5m-1m,在个人距离下,护患双方都会感到更舒服一些。因为个人距离既可以提供在帮助关系中一定程度的亲近而又不会使人感到过分亲密。

4 体会 护患沟通是处理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有效的沟通、融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前题,也是提高护理效果的重要手段。融洽的沟通更从根本上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护士只有熟练掌握并运用好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提供适合患者的最佳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晶.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16.

非言语沟通方式篇7

如何用非语言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和一个人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大多数非语言行为都只是在它所属的文化之内加以解释[1]。良好的护患关系关乎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护理人员在多元文化护理工作中,要注意非语言沟通的技巧,避免由此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现报告如下。

1 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非语言沟通是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实际上,在日常交流中,人们所采用的沟通方式有60%~70%属于非语言沟通方式。有人认为,通常情况下,非语言沟通方式比语言性沟通方式更有效,至少是和语言性沟通方式具有相同的效果[2]。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 梅拉比安认为,语言表达在沟通中起方向性和规定性作用,非语言才能准确反映出人的思想感情。在医疗护理工作中,非语言沟通有时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非语言交流是获得信息的唯一方法。在医护人员内部的相互交流中,非语言沟通也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因此,非语言沟通是护理人员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2 多元文化护理过程中人际沟通存在主要问题

2.1 语言障碍 包括语音障碍和语义障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表达、传递、储存、延续及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语言交流和情感沟通是重要的护理内容。即使是相同的语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可能导致不同的注释。中国、日本属于高情境文化国家,即人们在沟通中十分依赖非语言的线索和细微的情境线索,他们没说出的内容可能比说出的内容更为重要,而欧洲和北美国家则体现出了一种低情境文化,人们在沟通中主要依赖语言传递过程中使用的词汇。同时,护士应考虑患者的文化因素,准确地判断患者语言的真正含义,以便提供恰当的服务。

2.2 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问题 东方人主张“孝”道,因此东方老年人易产生依赖思想[3]。西方人却主张独立和个人奋斗,在生活护理上给予过多的协助往往会使他们不快等[4]。作为护士不但要了解患者所患疾病,还要了解他们的信仰、风俗习惯等,要尊重他们。同时,不同的文化群体饮食习惯也有所不同。每个文化群体都有其明确的饮食戒规,护士应尊重这些民族的饮食习惯。如果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满足患者对饮食的需求,对患者的恢复是十分有利的。

2.3 伦理、价值观的多元化 不同国籍患者的伦理观和价值观不同。拥有东方文化思想的人在心理受到挫折时往往予以否认、逃避来应对;对癌症或恶性病患者,东方人认为不告知他们是关心他们,并有助于延长其生命,而西方人则认为应告知他们,以便他们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来提高自身价值。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文化需求,护士应制订符合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提供相应的文化护理,以满足护理对象的文化、精神、价值观的需求。

3 非语言沟通技巧

3.1 仪态服饰 有研究发现,84%的人对另一个人的印象来自于他的外表[2]。当患者进入病房时,首先接触的人是护士,护士的穿着打扮、一举一动都给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护士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化妆得体可展示整体素质和美感,是缩短护患距离的基础。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自己的着装和修饰,给患者带来美感,同时也注意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表达方式,力求为其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3.2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沟通中最丰富的源泉,它是一种共同的语言。心理学家艾伯特 梅拉贝恩认为:信息的总效果7%来自文字,38%来自音调,55%来自面部表情。由此可见,面部表情在人际交流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5]。而对不同场合的不同情况,能用微笑接纳对方可以反映出本人良好的修养,待人的至诚。护士与新患者及病情轻的患者打交道时应注意面带微笑,说话要慢,要轻柔,不要有过多的手势,与患者说话或听患者说话时要注视患者的眼睛和面部,以示认真和尊重患者。患者也会时常仔细观察护士的面部表情,因此护士应尽力控制一些会给患者造成伤害的表情,如厌恶、敌意等[2]。

3.3 目光接触 目光接触是非语言交往中的主要信息通道,它既可表达和传递感情,显示某些个性特征,又能影响他人的行为。谈话中的目光接触可使双方谈话同步,思路一致,可以表达喜爱、敌意、怀疑、困惑、忧伤、恐惧等多种情绪。护理人员应善于从目光接触的瞬间来判断患者的心理。一般来说,目光大体在对方的口、头顶和脸颊的两侧这个范围活动为好,给对方一种很恰当地、很有礼貌地看着他面部的感觉,并且表情要轻松自然。护理人员应熟练运用目光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以自己特有的细腻和善解人意,领悟患者眼神中所包含的服务需求,主动给予满足。

3.4 身体语言 护士在工作时,要注意身体的姿势,使患者产生亲切感。因此,护士和患者交谈时,要把所理解的内容、掌握的信息等及时反馈给患者,适当、灵活地运用手姿、点头等身体语言的技巧,维持和调节交流的进行,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另外,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精湛的技术与娴熟的护理操作,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相反可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猜忌,引起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护士在与患者的交谈中若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身体语言,对于沟通层次的提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5 恰当掌握触摸与空间距离 触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非语言沟通交流的特殊形式,包括抚摸、握手、依偎、搀扶、拥抱等。触摸能增进人们的相互关系,它是用以补充语言沟通及向他人表示关心、体贴、理解、安慰和支持等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触摸不但表示护士对患者的关注和安慰,也是患者情感的需要。如护士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翻身、叩背、按摩,患者可产生温暖和亲切感;手术患者一般希望更多的声音,护士除了轻声安慰,还可以触摸患者,使其增加安全感,消除紧张情绪;儿童做治疗护理时,触摸其头、手等能满足他们的爱心,转移其注意力,能给他们安全感、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等。在触摸的运用中要注意性别、文化背景及触摸的形式的多元性等,如男女有别、不同民族礼尚规范等,以便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在非语言沟通中,空间距离可以显示人们相互间的各种不同关系。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空间范围圈内,这个空间范围圈就是他感到必须与他人保持的间隔范围,它向一个人提供了自由感、安全感和控制感。在医院,护士要重视给患者提供合理的空间范围圈,最大限度地保证其个人空间的私人性。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将人际交往中关于距离的应用划分为亲密距离(4 m)[6]。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距离范围并不是固定的,尤其是个人距离,是由社会规范和交流者的个性习惯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与人们的种族、文化、性别、地位、年龄、个性和心理素质等有关。个人距离是护患交流最理想的距离。但对老人、儿童、朋友可适当缩短距离。对医护人员来说,在不同的情况下,要保持对距离的敏感性,重视距离在沟通的有效性和舒适感中所起的作用。通过距离的选择应用,以表现对患者的尊重、关切和爱护。因此,在沟通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距离。 综上所述,在多元文化护理中,针对人际沟通的主要障碍,护士掌握并灵活应用非语言沟通交流技巧,不断提高观察、理解、判断非语言信息的能力,可获得护患双方良好的心境,增加护患间沟通的有效性,使治疗护理得到落实,患者的合理要求得到满足,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徐德凯,杜德玉.论非语言交际与文化[J].教书育人,2006,2:61.

[2] 李小寒.浅谈非语言护理沟通技巧[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58-59.

[3] 许瑞,袁朝,柳春.多元文化与跨文化护理[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2,19(4):54-55.

[4] 吕传汉.文化背景与民族教育[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199.

[5] 王晓红.人际交流中得体语初探[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2(2):23.

非言语沟通方式篇8

良好护患沟通的特点

沟通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护患双方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内,其间会自然产生相互作用,无论是否情愿,都无法阻止沟通的发生。例如,在临床工作中,有的护士为了避免与病人发生冲突,干脆不与病人交谈。事实上,这一行为举止传递给病人的信息是冷淡和漠不关心,反而会导致病人的不满。在这一过程中,护患之间尽管没有语言的沟通,但是存在着非语言的沟通。护士的举止、表情等同样在病人传递着这样或那样的信息。

沟通内容体现平等的护患关系:任何一种信息沟通,无论是语词的,还是非语词的,在传递特定内容的同时,还指示了沟通者之间的关系,在沟通过程中,沟通着之间必须保持内容与关系的统一,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在护患关系中,护士与病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因此,在护患沟通过程中,也应当体现这种平等的关系。护士绝不能居高临下,使用命令式的语言或在非语言信息中显示这种关系。

沟通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沟通是以信息发出者发出信息为开始,但并不以信息接收者收到信息为结束,在整个护患沟通过程中,护士与病人双方之间互通信息,在每一方都不断的接受来自对方的信息和向对方发出信息,通过反馈维持沟通循环往复的进行,因此,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护士应注意设法去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以实现与病人的有效沟通,以达成沟通目的。

沟通是整体信息的交流:从表面上看,沟通不过是简单的信息交流,仅仅是去理解别人的词语或非词语信号,而事实上,任何一个沟通行为,都是在整个个性背景下作出的,它传递的是一个人的整体信息。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一个动作,所投入的是整个身心,是整个个性的反映。同时,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护士的言谈举止、表情姿势等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而且展现了护士对病人的态度、责任心等,是护士整个精神面貌的反映。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每一位护士都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病人的影响。

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语言沟通是护患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它像一面镜子在护士工作中反映出护士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和情操。护士在患者的心中往往享有很高的声誉,患者有很多话愿意问护士,而护士在与患者交谈中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就会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护理顺利执行。作为一名合格护士不仅要对自己语言本身负责,还要对语言产生的效应负责。语言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分清什么是暗示性语言、安慰性语言、刺激性语言,护理人员应注意语言的情感性、道德性、语言环境和听话对象,使语言活动在护理工作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非语言沟通是指举止、行为、表情的沟通。作为一名护士一举一动都在患者的观察之中,给患者留下一个美好的形象也不是很容易的,除大方的举止、整洁的外表,护士情绪变化尤其是面部表情的变化,对患者及家属都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护士积极的情绪,和善可亲的表情,不仅能够调节病房和治疗环境的气氛,而且能够转换患者的不良心情,唤起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然而,在社会上人人都有不顺心的事和不愉快的时候,护士也在所难免。这就要求护士对自己的情绪有一定的调节控制能力,把最佳的精神状态,带入每天的护理工作中。

这两种沟通形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缺一不可,甚至有时非语言沟通更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如果沟通不注意这两点,将会产生护患沟通障碍或不足。

护患沟通障碍的表现形式

护患交流信息量过少:住院患者一进病房首先接触的就是护士,这时他们的情绪非常焦虑,迫切想知道有关用药、治疗、预后护理安排以及主管医生、护士的姓名、业务水平等。那么护士在接待患者时就应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将问题交代清楚,并且还应注意患者的感受和信息反馈。如忽视这些交流,容易产生交流障碍,造成误解或不满。

语言使用不当,专业术语过多:住院患者由于在水平专业知识和智力上存在着差别,在护患沟通中常发生由于专业术语使用过多而产生概念上的误解和不被理解,影响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被调查的住院患者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患者都要求在于其进行交流时使用他们熟悉的日常用语,否则会给他们带来困扰,产生误解或不满。

专业技术不精湛而致患者的不信任: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尽管我们态度和蔼,但对患者的疑问解释的含糊其辞,操作技术不熟练等,也容易引起他们的不信任,甚至反感,以致工作的小小不当不能得到谅解,产生不满甚至投诉。

语言失度,解释工作不到位:这种现象可表现在护患之间,也可表现在家属的交谈中,更容易发生在非正式场合的交流。如医护人员在查房或晨间护理时若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不考虑患者及家属的感受,很容易造成他们的误解,甚至会对有些讲话断章取义。

讨 论

加强学习锻炼,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技术水平是第一位的,因此,要多学习理论知识,注重实践操作锻炼,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塑造护士形象,提高护患之间的亲和力,要进一步注重个人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言行举止做到得体大方。另外,平时还要学习多学科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自己过硬的素质赢得患者的满意与肯定。

非言语沟通方式篇9

关键词:护理;儿科;非语言性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064-02

非语言交流是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通过人的表情动作等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是人类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儿童年龄较小,语言沟通能力不足,护士难以有效的用语言进行安抚与护理。故非语言性沟通在护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在工作中通过表情及行为等有效影响儿童,缓解其进行治疗时的紧张情绪。近年的研究也显示,非语言性沟通在护理中产生了实际疗效。笔者分析整理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56例患儿进行非语言性沟通的状况,现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56例患儿。其中,男孩132例,女孩124例,年龄2-8周岁,平均年龄5.8周岁,住院时间为1至4周,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8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以及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沟通方式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方法基础上注重运用非语言性沟通方式进行护理。

衣着服饰:儿科护士应当穿着粉色的工作服,以增加患儿的亲切和认同感。护理过程中,应衣着整洁大方,束发,穿软底平跟鞋,面部施以淡妆,给患儿及家属带来健康、亲切的形象,拉近与患者间的距离。

1.2.1面部表情

在人的沟通过程中,面部表情的信息更容易为人们所观察和理解,它是人们理解对方情绪状态最有效的一种途径,是非语言沟通中最丰富的源泉。护士的面部表情对患儿心理上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保持亲切、和蔼、自然,嘴上时刻挂着微笑,会有效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消除患儿及其家属的顾虑,增强对护士的信任感和对于治疗的信心,同时也改善了医患关系,增强了彼此的信任。遇到突况,患儿病情危急时,护士应当控制住自己情绪,保持镇定,稳定患儿及其家属的情绪,辅助医生治疗,防止家属过激行为的产生。因此,恰当地运用面部表情在护理过程中尤为重要,同时懂得通过患儿面部的表情变化了解其内心的变化,及时有效的安抚并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动作与姿势

人的身体姿势,是另一种传达信息的交流方式,在不同的情况下其包含有特定意义。适当合理的运用身体姿势也有利于护理工作,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始终保持优美的体态,注意手势的大方、得体,避免一些失礼的和令人产生反感的表现。在紧急的情况发生时,护士的表现会直接影响患儿及其家属的情绪,故护士在此时从容镇定的举止,会增加患儿及其家属的安全感,减少忧虑情绪。

护士在进行护理活动时应当站在床边,保持体态,不应靠坐在床上,给病患留下不好的印象,与患儿熟悉流时要保持近距离,采用蹲位,与患儿躺卧的位置相平,这种交流方式更加亲切,也便于患儿呼吸。

1.2.3目光与眼神

在与患儿交流过程中,护士的眼神和目光显得很重要,目光是信息表达的重要途径,目光的交流更易使患儿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稳定患儿的情绪。眼神还可以用来传递鼓励、支持和安慰等信息,提示患儿以配合治疗的完成。

1.2.4抚摸

抚摸是一种很常用的护理技术,护士可通过抚摸、搂抱使患儿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抚慰,增加患儿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减少其紧张及焦虑情绪。对于婴儿,皮肤接触更有着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的作用,这种婴儿的特殊需要是低龄年龄段特有的,抚摸不仅改善了患儿的睡眠质量,且提高了患儿的免疫力。

1.2.5病房环境的应用

改善医院的病房环境,会产生恐惧心理减轻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把病房尽量营造出家庭的温馨,包括光线、装饰、温度等,并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和环境安静;且在病房中贴一些儿童喜欢的卡通图案。

1.3护理评价

笔者针对儿科护理相关要求和问题进行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标准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态度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我院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一般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进行t检验,统计学处理(P

2 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态度满意度分别达到97.65%和96.09%,较之对照组的84.38%和87.50%,分别提升了13.17%和8.59%,两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非言语沟通方式篇10

关键词:少数民族 汉语口语 交际能力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041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飞速发展。面对信息化的急速发展空间,语言的沟通和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当中运用汉语进行口语交际还是存在着一些困难的,这和他们生长和生活的环境有关,我们要对这方面的问题好好的分析一下。

1 少数民族中职生为什么在汉语语言沟通上存在困难

少数民族大多出生在偏远的山区,那里交通不便利,信息联网也是非常不发达的。因此对于这样的中职生来说,他们对于外界的接触也是很少的,所以他们的语言还是带有着地方性少数民族语言特色。

少数民族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他们的想法和汉族还是有所差距的,因此在语言的沟通上面还是有些模糊的现象发生。少数民族的语言有着当地的地方特色,在和汉族人的交流上还是有着一定的障碍。地方堵塞,沟通不畅,在理解差异性上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有的时候说话上面有些文不达意的情况出现,这也正是沟通上面存在困难的原因。

对于少数民族的中职生来说,他们的家庭教育模式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在家庭的语言沟通上也一直采用着本民族的沟通语言,这对于少数民族的中职生来说是根深蒂固形成的一件事情。因此在长大后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单位当中,难免会出现语言沟通存在障碍的现象。这也正是很多的少数民族的中职生存在沟通困难的原因。

2 如何解决少数民族中职生在汉语语言沟通上存在困难的现象

2.1 督促少数民族中职生语言沟通能力

有的时候少数民族自己首先就要认识到自己语言沟通上面的缺陷,这样才可以在自身做到提高。自己如果有意识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就会做到及时的沟通和认知,自我的提高才会让效果明显,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语言魅力。

另外我们还要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意识做出一定的调整,可以多在周边偏远地区多送一些报刊和读物,这也都是有利于我们的少数民族中职生在汉语语言沟通上得到更好提高的方法。少数民族的中职生可以多看一些新闻广播等节目,学习里面提到的标准化读音,做到多听多读多看,这对于我们的汉语语言沟通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让少数民族的中职生在自身的意识上面对于汉语口语的练习得到更好和更加深刻的认识,促进他们在语言沟通上面可以下工夫,也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

2.2 培养少数民族中职生对于汉语口语语言的热爱

都说兴趣是培养孩子们学习和读书的最好老师,因此对于少数民族中职生来说,只有让他们认识到汉语语言的重要性,让他们在汉语语言的沟通上面有着更多的深入了解,才可以做到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于少数民族中职生们来说也是一大障碍,因此在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劳逸结合的方式,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

比如:我们可以在练习的方式和方法上面做一些文章,我们可以看看有意思的报刊读物,然后大声的对这些感兴趣的读物进行朗诵。朗诵是不错的练习方式,对于汉语语言的训练是非常有帮助的。大声的练习对于孩子们来说,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有时间的朋友们不妨来了解一番,相信您会非常感兴趣的。

帮助少数民族中职生好好的练习汉语口语语言,极大的提高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汉语对于未来的就业也是很有帮助的。在校期间,身为他们的班主任老师更应该发挥督促的作用,大力的倡导少数民族中职生在学校期间说汉语,这样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就会对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当中非常有帮助。相信做到这样,也会让他们的汉语语言得到更好的提高。

2.3 要让少数民族中职生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对于少数民族中职生来说,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汉语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要认识到学习汉语口语知识的重要性,让我们的中职生自己主动的练习汉语口语的规范化训练,这样就会让我们的孩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如果您的孩子或者是您的学生也是一位少数民族的中职生的话,练习汉语口语在交际和沟通上面都是很有帮助的。这对于我们的少数民族的中职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身为家长朋友的您来说,适当学会帮助和督促我们的少数民族的中职生练习汉语口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大家在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多了解看看,是很不错的选择。汉语口语练习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未来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我们在这方面多下一些功夫来练习,对于中职生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我们要引起重视和关注。

另外要多给我们的少数民族中职生听一些标准化的汉语广播,新闻和报刊,刺激他们学习汉语口语语言。如果您也是一位希望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可以走得更远一点儿少数民族中职生,相信您也会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的。

3 结束语

上面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少数民族中职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存在问题以及要解决的方法。如果您是一位少数民族中职生,相信也会认识到汉语口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早知道早练习,相信大家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后,也会渐渐的将自身的不足改掉,运用汉语口语进行交际,会让我们的未来也因此变得更加富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