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的基本常识十篇

时间:2023-12-18 17:56:57

电工的基本常识

电工的基本常识篇1

关键词:《电路》、《电工技术》、课程优化、开设方案

1引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技术经历着更新与换代,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对于电类专业的教学来说,教材也再经历着新旧交替,以满足新时期对教材的更高要求。为了更好的做好教学工作,进一步规范教学要求,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电类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术的能力和素质,提升竞争力、促进就业,最终使学生受益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学层面来说,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好的教材,有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本文就电类专业《电路》与《电工技术》两门课程的开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简单探讨,为课程的优化和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开设现状

2.1 教材使用现状

对于《电路》与《电工技术》来说,市场上的教材不下百种。首先,随着技术的更新,教材内容更新慢,过于老化;另外,作为任课教师,往往使用的是教务部门下发的教材,部分编写教材者的水平有限,拼凑成册者居多;部分教材商务性较浓,为了更快推向市场,印刷错误较多;又因为教学课时有限,就给教学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4]。

2.2 《电路》课程的开设状况

《电路基础》是电类专业职业基础课课程群的第一门职业基础课,可称为基础课的基础。通过该课程教学,应该准确、清晰传授给学生有关直流电、交流电的最基础、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概念、定律、最重要的结论和处理方法;告诉学生这些知识与后续课程及以后的技术应用的关联。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该课程教学安排在入学第一学期,学时短,大致十三周讲课,50学时左右教学[2]。

从目前使用的教材来说,包含有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分析方法、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互感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磁路与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等课程[3]。

2.3 《电工技术》的开设状况

《电工技术基础》是电类专业职业基础课的第二门职业基础课,电工技术是所有使用、利用日常电力工作的岗位人员都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其知识、技能掌握的好与差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专业入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水平高低的标志。该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宽,实用性强,特别是对动手能力、实际使用,甚至是实际观察实物都应有必要的要求;该课程主要要求学生对交流电的图象要清楚、交流电路的连结、仪器仪表使用的规则、方法要正确[4]。

对于《电工技术》教材来说,也包含有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分析方法、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互感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磁路与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等课程[5]。

2.4 二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教材的章节内容,可以发现《电路》与《电工技术》造成了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分析方法、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互感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磁路与变压器等内容上的重复。给后期《电工技术》课程的开设造成了影响,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另外,由于内容安排上的不合理,就造成了《电工技术》教学重点的偏移,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1]-[6]。

3 课程开设方案

3.1 总体思路

根据教学的要求,将教材中的《电路》与《电工技术》交叠的内容分开。要求《电路》以培养学生对电路基本知识的分析、处理方法为主,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应用;《工技术》以突出技能型、实用型技术能力的培养为主。

3.2 《电路》的开设

从《电路》的教学要求出发,《电路》学习后使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有关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和最重要的结论。强化学生在电路分析中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打好必需、管用的知识基础。

我们把《电路》分为五个部分[1]-[3]:

(1).直流网络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定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2).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两种表示及各要素意义,基本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及利用相量图和相量分析方法处理一般正弦交流电路问题。

(3).三相交流电路的概念,电源及负载的Y型、 形联结;相量分析得出的两种联结情况下线/相电压、电流关系;三相电路功率、功率测量及安全电常识。

(4).互感耦合电路、谐振电路、磁路的电路特征及主要应用。

(5).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3.3 《电工技术》的开设

《电工技术》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工的基本知识;掌握安全用电常识、照明电路的装配等的职业技能常识;掌握异步电动机、单相变压器的简单操作使用和故障判断;掌握基本电工器件的识别与检测,以及常见电工仪器的使用;能够进行简单的电气元件的安装与检修;使学生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电工技术知识,分析解决后续实验、实训课及生活中出现的电气方面的简单问题。

本课程分为六部分,内容如下[4]-[6]:

(1).三相交流电路及安全用电。

(2).磁路与变压器。磁路的连接方式、特点及电与磁的相互作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变压器绕组极性的判断等。

(3).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

(4).低压电器及电路,包含低压电器器件的图形及文字符号的意义,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的组成、结构、动作原理及控制作用以及应用;电器控制电路的原理图与接线图[6]。

(5).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及其使用,包含电工测量的基本知识、万用表的使用、电压、电流与功率的测量,电感、电阻与电容的测量,常见的电工测量仪表;

(6).常用家用电器简介,包含电视机、VCD的工作原理;电扇的安装与故障排除等。

3.4 推荐遴选教材

根据对课程内容等的优化后,接下来就是做好推荐教材的遴选。教材的选取在内容上有侧重的前提下,以“注重前沿、实用性、技能型”为主,进一步优化章节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教材的编写。

4 结论

经过对《电路》和《电工技术》在内容上的改进,会使教学目标、侧重点更为明确,为教材的遴选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进一步搞好教学、优化学科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他职业基础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电路基础》(第二版)王慧玲主编,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2]《简明电路基础教程》李树雄主编,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3]《电路基础》沈玉梅主编,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4]《电工技术》黄军辉等,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

电工的基本常识篇2

【关键词】综合高中电工基础教学方法

综合高中是融普通高中与职业技术教育为一体的办学形式,是一种先进的高中教育模式,学生既学高中文化又学技术技能,三年后参加对口高考,考试科目为语、数、外三科+专业课(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在综合高中机电类、电子类专业中,电工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同时也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课程之一,电工基础不但具有原理多以及理论性强等特点,同时还具有实践能力要求强以及计算题量大等特点。

一、与初中物理进行有机衔接

从综合高中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的学习基础都比较差,在学习习惯与方法上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在电工基础教学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电工基础课程的兴趣。同时还要在对相关初中物理知识进行复习的前提下,对新课程内容进行安排,做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到新的电工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无形中增强学生学习电工知识的信心。

二、与实际应用进行有效结合

在对《电工基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完成两项任务,其中一项是为将来电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打基础;另一种则是要解决好在学习电工知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应用问题,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对电路进行分析的正确方法,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想将这两项任务完成,就一定要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结合实际应用,在为学生讲解习题时,要尽量将所讲的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电路联系在一起,在为学生讲解理论问题时,要尽量将所讲的内容与平时所接触的电学现象结合来。

三、将概念图合理应用于电工基础教学

要想完成电工基础教学任务,概念图是其最好的教学助手。所谓有意义的学习,其实就是将新概念在原有认知结构中进行同化。所以,在讲课之前,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进行分析非常重要。

在传统电工基础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用对电路进行正弦交流的常用解法,首先,对电路求解交流电路进行问题的提出;其次,按部就班,对求解方法进行讲述,通过对数学相量的利用进行计算与求解;再次,对不同电路进行举例、求解,最后总结。

此外,对用Inspiration7.5软件予以充分应用,以此做好课前电工教学设计,同时从学生对原有电工规律的认识出发,从简到繁、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尤其是要注重新概念与原有知识的同化与联系。作为学习的一种策略,概念图可以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意义学习以及创造性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以保证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就学生而言,概念图可以帮助他们对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同时建立知识网络,对知识结构进行浓缩,最终让学生从整体上对知识进行把握。对老师而言,概念图是其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工具,由此可见,概念就是理工科的基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忽视掌握基本概念,尤其是无法形成一种概念性网络,也无法对其进行深入性掌握。

四、加强练习与巩固

由于电工基础课程具有非常多的公式与概念,计算题的量也比较大,像:复杂直流电路、简单直流电路以及电磁感应等,这些都要求学生能对相关解题公式进行熟练掌握与运用。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能够主动自主学习,因此一定要注重对学习方法指导的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安排习题课,尽可能的让学生多接触不同的题型,多巩固、多练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五、加强实践

从根本上说,电工基础实践性非常强,实习教学是电工基础学习与实践的关键性纽带。实习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电工专业技能,为今后学习与工作打基础;而且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老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也就是说,我们培养学生学习电工知识的主要目标就是,将其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训练有素的技术性人才[1]。电工基础训练是综合高中机电类、电子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学生今后工作时所必须掌握的必备技能。依照电工维修内容深、过于抽象以及知识面广等特点,本人认为电工知识指导老师一定要做好以下工作: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尽可能的将学生学习电工知识的兴趣激发出来,此外,还要注重电工基础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管理予以加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电工学习环境。

电工的基本常识篇3

一、电工基础教学改革的原因

电工基础教材主要内容由电的基本知识、直流电路、磁场和磁路、电磁感应、交流电路和三相交流电路、变压器和交流电动机等部分组成,其中每一部分讲解都非常的全面透彻,一些生产、生活中常用的电路和元件(如照明电路、双联开关、空气开关、电度表等)在教材里没有出现,考察其他教材也出现很少。刚开始教学时,我是严格按电工基础教材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的,结果一个学年很辛苦也很紧张地教完了一本书,学完电工基础之后能胜任相关工作的同学极少。这种现象令我十分困惑。经过思考、分析、并与同学们交流以及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才意识到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使用不当――理论脱离实践,面面俱到每一个知识点,缺乏针对性,更没有考虑学生在将来工作中的实际需求。

二、电工基础教学内容的删减、补充、调整

为了解决以上的困惑,经学校同意,我对我校机电专业《电工基础》教材内容进行了如下大胆的删减、补充和调整。

1.“在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这一教学中,我只保留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三个元件组成的混联电路等三种常用电路的分析和计算,将复杂混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等内容删去,同时增加了仪表(电流表、伏特表、万用表)的识别与使用,电路的连接,电路的测量和电路故障分析以及电子元器件的识别等实际操作内容。

2.在“复杂的直流电路分析和计算”这部分内容中,我只要求同学们掌握“支路电流法”和“叠加定理”这两种解题方法,同时补充加强了第一章“电位”这一常用概念的理解,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在“磁场和磁路”“电磁感应”这一章内容与物理知识非常的相似,并且通过物理课堂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生的知识点积累基本够了,如果再讲就是无用的重复,并且这一章也非常的枯燥乏味,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被我大刀阔斧地删除了,没有一点保留。

4.在“单相交流电路”这章里,我删除了“交流电的符号法”等内容,减少了交流电路的计算内容,增加了安全用电知识。同时增加实验的次数,并添加照明电路的安装、双练开关、各种自动开关的安装等应用性较强的实验,用单相电动机和电风扇代替电感元件做RL串联电路的实验。

三、教学改革的成效

通过对教材的删减、补充、调整。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

电工的基本常识篇4

根据水利设备管理、运用、安装、调试、维护的典型工作岗位确定15个典型工作任务为:机械绘图、使用工具或设备加工机械零件、使用数控机床完成零件加工、机械系统结构分析与改造、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分析与维护、机械设备维护、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故障检修、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电子产品装接与调试、电气线路检查与维护、对设备电气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应用、水利机械故障检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故障检修。根据15个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出44项职业能力。根据各项职业能力对应的知识机构,归纳出相关专业课程见表1。根据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递进要求,确定实践性教学体系。基本技能包括测绘实习、万用表安装与使用实习、机械CAD实训;专项技能包括CAM实训、机械加工实习、继电接触器控制实习、普通机床检修实习、PLC应用实训、液压(气压)安装与调试实习;综合技能包括机电设备安装维修实习、毕业顶岗实习。

2.基于水利行业人才需求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高职专业教学条件建设

2.1专业师资的配置与要求。

2.1.1专业带头人的基本要求(1)具备高职教育认识能力、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研教改能力、学术研究尤其是应用技术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2)成为专业建设的龙头,具备最新的建设思路,主持专业建设各方面工作。(3)能够指导骨干教师完成专业建设方面的工作。(4)牵头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和建设。(5)主持及参与应用技术开发课题。

2.1.2专任教师的配置与要求(1)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2)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3)具备较强的教研教改能力。(4)熟悉机电设备的原理、装配工艺等知识。(5)熟悉机械图纸和电气图纸;具有机电设备使用、维护、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知识。(6)具备事故处理能力。(7)具备执行安全规范的能力。(8)熟悉水利水电机电设备的原理、装配工艺等知识。

2.1.3兼职教师的配置与要求(1)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2)具备熟练的机电工具设备的使用与操作能力。(3)熟悉机电产品生产现场的工艺实施、机电工具设备的使用与操作。(4)熟悉事故处理能力。(5)具备执行安全规范的能力。

2.2实践教学条件配置与要求。

2.2.1电工实训室训练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使用。面积120m2,具备低频信号发生器、直流电源、三相调压器、直流单臂电桥、直流双臂电桥、可调电感箱、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频率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及其他常用测量仪表。

2.2.2机械实训室训练机械原理、机械产品维修等基本技能。具备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两级三轴线圆柱齿轮减速器、两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单级蜗杆减速器,常用钳工设备、量具。

2.2.3电工基本技能实训室用于万用表安装与使用实习。面积60m2,具备低压电器、常用电工工具。

2.2.4机械零件测绘实训室训练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基本技能。具备常用量具设备。

2.2.5低压电气实训室训练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电脑、常用PLC等设备。

2.2.6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实习室训练电气控制线路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具备各种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等设备。

2.2.7机加工实训室训练金属的主要加工方法,所用设备和工具。具备普通车床、铣床等设备。

2.2.8金工实训室训练钳工基本技能。具备虎钳、电焊机等设备。

电工的基本常识篇5

关键词:电路图 识图能力 培养模式

1 电子识图能力是电子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适应面广、发展迅速的学科。电子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电子技术系统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电子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工程实际并重的专业,电子工程专业对学生的培养应立足于国家及电子建设的需要,把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结合,培养既懂理论知识又具有最新电子信息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从知识结构上看,电子专业学生既要有较深的专业理论造诣又要有较宽的学术视野;从能力素养来看,电子专业的学生要有较强的综合开发创业和实践动手能力。毋容置疑,电子识图能力即看懂电路图的能力是电子专业学生的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和基本素养。作为电子专业的学生如果不能够正确读懂电路图,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谈不上综合开发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电子识图能力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掌握电子元器件的作用特点、性能和识别方法,了解最新电子元器件材料的性能、用途。电子元器件是电子电路的细胞,复杂的电子电路总是由简单电子元器件构成的,了解并掌握电子元器件的作用特点是电子识图能力的基础。②正确阅读相关技术资料或数据表单(dala sheet)的能力。国内外著名公司的电子产品都有比较详尽的技术资料,如TI公司会在其官方网站上提供其公司生产的芯片和开发板的全套技术资料;在Xilinx公司网站我们可以查到FPGA及其开发板的技术资料。这些技术资料包括功能框图、电路原理图、芯片各个管脚的功能、工作电平、电子参数、电路内部各个模块之间的逻辑控制等等,实际上,即使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电子系统同样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只有在读懂这些技术资料的前提下我们才可以根据生产实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芯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电路设计。因此,技术资料阅读为电子识图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③能够根据电路图确定电路各模块功能以及每个模块中各个元件作用的能力。

但是,根据笔者多年从教经验,电子专业学生面对略微复杂的电路图普遍感到困惑和不得要领。识图能力成为电子专业学生发展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障碍和瓶颈。学生识图能力不强的原因在于:①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把注意力重点放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汲取上,忽视了识图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识图意识淡漠;②学生独立读图、设计制作电路并用于科研及生产实践的机会有限;③考核问题。如何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使电子专业本科学生提高识图能力具有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功能,是刻不容缓的命题。本文将就电子专业识读电路图的能力培养问题展开讨论。

2 识读电路图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素养。

2.1 打好基础,积累素材,循序渐进。识读电路图,首先得要有一定基础。电路结构是分层次的,低层次电路构成高层次的电路。通常我们可以把电路结构分为三层: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处于电路结构的底层,底层结构中基本电子元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简单放大电路和集成运放、集成功放等构成了模拟电路的要件,而基本门电路、以加法器为代表的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以计数器为代表的时序逻辑等构成数字电路的基本构件;第二层电路结构是以底层电路为要件构成的相对复杂的电路系统,如DSP、单片机、FPGA等功能强大的实现特定功能的并可以灵活设计成各种实用电路的模块结构。最上层的电路结构应该为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电子产品的电路图。电子技术开发就是在结构较为复杂的电路模块基础上构成各种各样的使用电子产品。如通信系统、移动终端、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这些电子产品大多由功能强大的第二层电路结构(集成芯片)加一定数量的基本电子元件构成。

识读电路图要从基础学起,只有在弄懂底层电路功能的基础上才能够识读上层电路的结构并分析其功能。如模拟电路中要能够把握元件的符号与代号、参数与特性,然后把握基本电路的特征及功能,逐步积累,打好基础;数字电路要掌握门电路、触发器和计数器,在此基础上才能对DSP、FPGA、CPLD单片机等建立在底层基础上的第二层电路结构进行正确的识图,弄懂高一层电路的逻辑功能、时序关系以及芯片之间的互联。而对于整体电路的识读更是建立在各个模块识读的基础之上。因此掌握扎实的电路基础知识是正确识读电路图的前提和基础。

2.2 识读电子图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一个完整的电路图往往有多个功能模块组成,识读一个结构复杂的完整电路图需要掌握一定的读图技巧,如功能模块划分技巧,化整为零法等等。初学者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运用这些识图技巧,看到图纸后往往会不知所措,不得要领,久而久之对结构复杂的电路图产生畏惧心理。因此有意识的对电子专业大学本科学生进行识读电路图能力培养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3 识读图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3.1 课堂教学中识读图意识的培养。学生不愿看图的原因是不会看图,因此应该把掌握基本的看图方法作为培养学生看图能力的第一步。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识读图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在读书时大多更重视工作原理、公式推导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总是跳过电路图,根本没有或只有很弱的看图意识。针对这种现象,电子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强调看图,要求学生通过看图来学习知识,通过看图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看图是电子专业学生的基本功,从识读图入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从漠视看图、畏惧看图到主动分析电路图,形成积极主动的识读图意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2 识读图技巧的培养。如前所述,电路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在进行识读图技巧培养过程中也可以按照三个层次从低到高循序渐进。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识图技巧,但无论哪个层次的识图技巧培养都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基本原理的分析和讲解,而应该在基本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尽量多的插入实际电子产品的识读练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讲解二极管时,可以要求学生查阅电子元件制造厂商的二极管资料。实际教学中我们布置学生查阅了PHILS公司贴片二极管,要求学生熟悉所查阅的二极管的各种性能指标。这种二极管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主要作为微波波段的变容二极管。学生通过查阅会发现,即使简单常用的二极管除了电性能指

标外还有几十项其它技术指标:学生还会知道不同的频段需要使用不同型号的二极管:同时由于我们在实验中二极管不是做为电子开关而是做为可调电容使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得学生认识到电子元件在不同电路中的需要抽象为不同电路模型。在分析其它电路时有过这种体验的同学在分析电路时自然而然会想到电子元件在电路中的工作频率为哪个频段、起什么作用、元件的电路模型是什么等等一系列基本的电路问题。经过这种训练,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使用规则在学生脑子里进一步深化,为以后电子电路设计中元件的选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层次为电路结构相对复杂、功能比较强大的电路模块。在完成底层电路识图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第二层电路识图训练。这种模块电路识图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学习过程,并要求学生掌握比较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如数字信号处理模块DSP的识图能力培养,可以从指导学生识读DSP外部引脚和外部功能做起,从外到内,层层深入。比如可以让学生识读TI公司的典型产品TMS320系列中的C5000、C6000系列DSP。学生可以从外部功能读起,然后了解芯片的各个管脚功能,包括如何加芯片电压,哪些管脚是串口,哪些是并口,DSP通过哪些管脚与FLASH、USB交换数据等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DSP芯片的内部资源,如片上DARAM和SAPAM的大小、有无高速缓存以及DMA通道等等。如果把各个管脚的功能和使用均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各个管脚与外部其它部件的连接也就水到渠成。

第三个层次为整体识图。整体识图训练是在前两个层面的基础上进行,也是对电子专业学生识图能力培养的目的之所在。下面从几个方面讨论整体电路的识图技能。

①明确目标,对电路整体有一个基本定位。在识读电路图之前先要明确电路图的功能目标,即所读电路图的用途,是无线接收设备、信号处理设备还是控制电路。只有在明确整体功能的基础上才能把握电路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做到“先见森林,后见树木”。如学生拿到收音机电路图后首先要考虑电路接收(输入)信号为一个,频率范围为在兆赫量级{输出信号一个,其功能为推动扬声器发声,频率范围应为音频信号。在这种整体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考虑实现上述功能接收机应该有几个模块组成:调频或调频电磁信号经过电路的放大、混频、解调后推动扬声器发声。要求学生能够画出其功能框图。再如手持移动终端的功能是实现双向通信,因此既要有接收部分又要有发射部分:其工作频率也与收音机不同,工作在GHz数量级的频率范围;其接收发送信号通常为数字信号,因此电路模块要复杂的多,既要有信号处理模块又要有控制部分。学生读图只有在明确研究对象整体功能的基础上才能给模块分析做一个合理的定位,把握大局。对复杂电路的整体认识要切忌认不清主要矛盾,在细节末节问题上纠缠不清。

②化整为零,分模块。在第一步读图的基础上,可以把一个结构复杂功能强大的电路图分成若干模块,分别对每一模块的进行功能分析,然后弄清电路各模块间的联系,最后把它们组合还原成整个电路,这样,整个电路的结构功能就清晰了。

③抓主要矛盾,排除辅助电路部分,找核心元器件。一个完整的电路图中,往往会有一些具有典型特征的关键元件,如集成块、三极管等。在分析电路工作原理时,首先要找出核心元件,诸如简单分立电路中的三极管,它是什么类型的管子,各个三极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作用是什么?在工作过程中处于何种工作状态等。然后再分析与核心元件相连的其它附属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再如对于移动终端电路就要抓住控制CPU之类的控制电路,找出CPU与芯片如DSP、FPGA以及FLASH之间的控制逻辑,以点带面,辐射开去。这样抓住主要矛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4 在实践和综合运用中提升学生的识读图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学生越来越注重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取直观的认识,并培养专业情感,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达到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电子专业也是如此,电子实验教学在调动已有知识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能够正确的识读电子图才能做好每一个实验;同时实验过程的进行迫使同学按照电路图去思考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识读电路图能力。

提升学生的电路识读能力,实验教学必须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学生“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的良好学风。具体做法是:实验内容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学生根据所学课程内容设计一个自己喜欢做的实验,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电路理论的实验验证,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小电子产品如稳压电源、电子钟等等,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索者。由于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即使很小的实验也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扩大了知识的外延,同时加强了所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由于整个实验是由学生自己提出的,学生对这个电路图的各个部分功能及其相互联系心中有数,目的性强,实验中出现问题学生不再依赖老师帮助解决,而是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识读图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克服惧怕复杂电路图的心理障碍。

除了实验这种辅助手段之外,提高电子专业学生的识读图能力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实习。通过电子实习,可以使学生接触生产实际,了解并初步掌握一般电子产品的生产制作、调试与研制开发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并从中学到有关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学生分析电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电子实习还可以使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作用特点、性能和识别方法,了解最新电子元器件材料的性能、用途并熟悉简单电子产品整机装配的一般工艺知识并掌握其操作技能。这些综合性的专业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识读图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另外,参与学校的各种科研项目开发等同样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电路知识、提升学生识读图能力大有益处,有关这些方词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这里不再赘述。

5 结束语。现今用人单位更注重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掌握与运用知识能力。培养电子专业的合格人才,必须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以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按照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和电子专业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改革与创新。电子识读图能力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功是电子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培养电子专业学生的识读图意识,不断提高电子专业学生的识读图能力是知识经济发展对大学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任务。然而很多电子专业学生感觉电子识读图学习难度大,尤其在识读功能强大、模块众多且各模块之间控制关系复杂的电路时尤其如此。而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普遍把学习重点放在对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对电子识读图能力的培养关注不足。本文强调培养学生的识读图意识,并提出把电子识读图培养划分为三个层面,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进行不同层面的识读图能力训练。同时本文重点讨论了课堂教学中电子识读图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提出在分层面培养识读图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电子实验课程,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读图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3:160~161

2 李波,试论机械制图的教学创新[J],科技信息,2008(23):P213~216

电工的基本常识篇6

1.《生态农业与庭院经营》定价:13.40元/本

该书主要阐述了庭院生态农业的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庭院经营管理的概念、要求及策略,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着重介绍了庭院种植型、庭院养殖型、庭院能源利用型、庭院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庭院无公害生产模式、庭院休闲观光旅游服务模式等主要模式类型的组建及其关键实用技术。

2.《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定价:8.30元/本

该书主要讲授植物病虫害、农田杂草、农田鼠害和农药施用的基本知识,着重讲了植物病虫害的调查、测报和防治;农田杂草的种类、分布、习性及防治技术;农田鼠害的生活习性、预测预报及防治措施;农药类别、药理及安全施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农业基础化学》定价:9.90元/本

该书主要讲述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旨在使学员掌握一些必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能解决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化学问题。

4.《兽医药物临床应用》定价:12.70元/本

该书主要讲述兽医药物应用基础知识、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的药物、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作用于生殖系统的药物、维生素类药物、肾上腺素类和抗过敏药物及解毒药等11部分。

5.《家畜饲养学》定价:11.70元/本

该书主要内容是:阐明畜禽生存、生产所需要的营养素,以及营养素缺乏或过量对畜禽生产和健康的影响;研究畜禽营养需要量及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和手段;阐述饲料的种类、来源及营养价值;针对各种畜禽营养需要量,合理利用饲料资源,科学而又经济的提出配合饲料的配方。

6.《电子技术基础》定价:17.10元/本

该书主要讲授了整流、逆变、放大、振荡、运算及数字电路等内容。而每部分内容中包括电子器件(简称管)、电子电路(简称路)两个方面。“管”指二极管、三极管、运算放大器、门电路、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显示器等;“路”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对管的讲授着重于研究它的特性、参数、选择及使用中注意的问题;对路的讲授着重于各种电子电路的应用,包括如何看电路,以及电路的性能、用途、特点和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计算。本书有意识地用管、路结合的方式讲述,便于学员自学。

7.《工程技术基础》定价:22.10元/本

本教材内容包括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建筑工程等三大工程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机械工程领域包括机械识图、机械设计基本常识、机械加工基础知识;电气工程领域包括电工基础知识、常用电工仪表及其使用方法、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三相和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低压电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安全用电;建筑工程领域包括水力学基础知识、水泵的基本原理和选择使用方法、给排水工程识图的基本方法、给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热工基础知识、风机的基本原理和选择使用方法、暖通工程基础知识和土建工程基础知识。

订购电话:010-84903218 84904997

电工的基本常识篇7

特种作业人员是从事特殊工作的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因此要有效对电工人员展开安全教育,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工作人员掌握安全技术,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从而保证工作的安全性。

一、对电工特种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社会的生产和安全,显然安全条件是很重要的。而安全条件是由人的安全活动去实现的,然而,统计资料却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70%-80%。电工作业人员的生产行为是否安全,将直接决定事故发生率的高低。因此,对其进行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教育,规范其安全行为,是实现安全目标,防范事故发生的主要对策。

特种作业人员是从事特殊作业的操作人员,在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教育和考核有着严格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与考核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它不仅能提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实现自我安全保护意识,而且对于企业实现安全生产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特性

特种作业人员归属于技术工人,特种作业工种种类多,要传授的安全生产知识涉及的专业广,而且有的特种作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对比较弱,这是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特性。电工作业特种作业是重要的一种,要根绝电工工种专业的特点,向工人传授电工的专业操作技能,同时要结合电工作业过程中常出现的违章操作现象讲解违章操作的严重后果,以强化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三、电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目标

电工特种作业人员工作的岗位是高危岗位,我们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明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目标:安全文化素质方面,电工特种作业人员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后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文化素质:安全知识方面应有较多的安全技术知识,熟悉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能方面应有较熟练的安全操作技能,通过刻苦训练,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失误:应急能力方面,遇到异常情况时,作业人员能果断正确。

四、对电工特种作业人员开展安全教育的途径

安全教育为生产力所决定,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前,由于生产力的落后,生产操作复杂,对人的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相应的安全教育主体是人的技能。而随着生产力水平发展,电气设备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生产过程对于人的操作要求越来越简单,安全对人的素质要求主体发生了变化,即强调了人的态度、文化私内在的精神素质。因此,安全教育的主体也应发生改变,即由传统的以技能为主体的安全教育转变为以安全意识、安全技术、安全行为为主体的现代安全教育体系。

(一)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参观法,有针对性培养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教育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1.安全思想教育;2.安全法纪教育;3.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具体方法:?讲授法,系统讲授国家法律及规章制度;从理性的角度向受训者传授安全理论和方法,领会其意义,抓住其核心,贯穿于行动。?助演示法,通过CAI辅助教学,指出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后果的严重、恶劣,造成的损失不可挽回,使学员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参观法,把学员带到工厂现场参观、讲解,使学员的感受更为直观、生动、具体。

(二)寓安全知识教育于电工专业知识教育中

电工学是以电路为基础的应用学科,电工作业人员要学习电工基础知识、电工测量、电机控制等技术性很强的知识。在学习这些内容时,不要简单地只给出概念、定义或控制方法,而应该把它与安全知识教育结合起来,指出能否正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于实际中,将直接决定行为的后果是否安全。例如,在直流电路中学习电流、电阻、欧姆定律时,就可以谈到实际电路设计时,应该运用上述原理,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和导线,保证用电安全可靠。比如,某单位由于电路设计时未充分考虑用电负荷的增加,选用的导线过小,导致在一次用电高峰

时发生了火灾,造成了重大的电气事故,引起学员对安全的高度重视。又例如在学习交流电动机这一章时,除了学习传统的控制电气外,增加一些新技术,新产品知识的学习。如电动机保护开关,是集短路,过载、缺相、欠压等多种保护功能于一体的新产品,并将它应用到控制电路。通过这样的教学,既提高学员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教学与实践互相联系,使学员的安全技术知识不知不觉得到了提高。

(三) 在实际操作课中,时刻进行安全行为教育

电工作业人员培训中,除了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外,在实践训练中,安全行为教育更为重要,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求学员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实习。如带电作业训练时,要求带绝缘手套;登高作业训练时,要求带保护套等;并且在选材、工艺上都要求学员从安全角度来考虑,使学员在平时的训练中,严格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四)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基本安全知识、常识的补充教育

特种作业人员掌握了自己本特殊工种的安全操作技能,但对于其他方面的安全知识、常识并不一定知晓、领会。而作业现场往往又比较复杂,通常是多个工种作业同时、交叉进行。因而,还必须加强特种作业人员其他方面的基本安全知识、常识的培训教育。

(1)对新入场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三级”教育

新入场的特种作业人员特别是刚从学校毕业出来参加工作的年轻特种作业人员,他们缺少实践经验,通常表现出来对作业现场充满好奇,很容易因此而产生各种不安全行为。因此,必须通过入场的“三级”安全教育,让他们对作业现场的基本安全知识、常识有着更全面认识,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故”。

(2)要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作业人员基本安全常识教育的一个方面,作为从业人员,若对基本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一鑫不通,那可以说就是“法盲”。通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使他们知道自己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提高他们在作业过程中的法律意识。

(3)对特种作业人员还必须进行经常性教育

安全教育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经常不断地进行。如果已经掌握了的安全技术与知识不经常运用,可能会逐渐淡忘。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东西,就必须不断地复习,坚持经常性教育。

电工的基本常识篇8

关键词:中职;就业导向;船舶值班机工电气技术;课程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为行动方向,立足于建构主义与多元智力理论的学生发展观,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模块为细分、以实操评价为侧重的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内涵,凸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二、课程目标、适用对象与基本思路

(1)课程目标。为船舶营运公司培养较高船电素质与技术的值班机工。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方案围绕岗位需求,顺应履职要求,适应教学规律,符合学校教学质量目标,满足职业资格考证,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责任意识等职业素养。

(2)适用对象。本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方案构建在《值班机工电气实用技术》之上,该媒介适用于三年制值班机工专业,定位在750千瓦级以上的资格考证。

(3)设计思路。根据当前远洋船舶值班机工履职过程和相关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履行马尼拉《STCW78/95公约》规定的《电子技工》专业的有关要求,将《轮机电工》课程内容归纳为常用工具与电学基础、照明与信号、电工仪表与测量、船舶电机、拖动与控制、船舶电站和电气管理共7个职业能力模块,42个具备迁移功能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进程和学习情景,以注重过程的程序化、规范化和体系职业活动综合素质的考核方式实施教学评价。课程通过项目教学、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综合评价等多种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将履职能力、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学习三者结合起来,使理论知识学习服务于职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成全职业素养养成,职业能力在工作任务的完成之中得以提升,最终达到学生成功就业的目的。

三、课程内容

根据海事局有关值班机工职业资格标准(中级)、船舶值班机工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就业岗位变动所需,确定课程教学模块和内容。各教学模块和内容以“独具一体、覆盖岗需、突出实用、知识够用”为原则。各能力模块、教学内容支撑及价值取向如下:①常用工具与电学基础。主要包括常用工具、直流电路、电与磁、正弦交流电路、半导体理论等基础知识,是轮机电工的入门技能与理论依据,是提高技能型人才能力素质的知识支撑。在《机工业务知识点及其分值的分布》中占10%的比重。②照明与信号。主要包括船舶照明系统、报警系统,是机工业务中最经常使用的基本技能。③电工仪表与测量。主要包括船舶电工常用各类仪表的识读、使用、维护、管理,是船舶电工人员在技能训练中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值班机工履行职责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在《机工业务知识点及其分值的分布》中占10%的比重。④船舶电机。主要包括直流电机、变压器、交流电机、控制电机。着眼于培育使用、维护、运行管理能力,在《机工业务知识点及其分值的分布》中占10%。⑤拖动与控制。主要包括常用控制电路、电力拖动控制电路、常用船舶辅机控制电路。⑥船舶电站。主要包括船舶电力系统、船舶配电装置、同步发电机自动电压调整器、发电机并车与解列、船舶电力系统的保护、蓄电池及柴油机电系。在《机工业务知识点及其分值的分布》中占10%。⑦电气管理。主要包括船舶安全用电和安全管理、船舶电气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实验室管理、电工仓库管理、电机日志管理、备件管理。在《机工业务知识点及其分值的分布》中占20%。

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本课程设计为7个职业能力模块,每一模块的具体课时为:①常用工具与电学基础,共26节;②照明与信号,共24节;③电工仪表与测量,共40节;④船舶电机,共26节;⑤拖动与控制,共40节;⑥船舶电站,共30节;⑦电气管理,共14节。与42个学习型工作任务对应的理论知识范围在课程内容中体现。

具体能力训练项目根据各模块的内容加以界定,比如:船舶电站设计为30节,细化为8个任务: ①正确选择电缆;②正确进行岸电连接;③对船用蓄电池进行日常维护操作;④对柴油发电机组的启动线路进行检查;⑤对船用蓄电池进行充电、放电操作;⑥对船舶发电机组进行准同步并车操作;⑦对船舶发电机组进行解列操作;⑧读取仪表参数。

五、教学方法建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建议根据教学内容与学情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情境教学法。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具体指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采用行为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师生共创和谐、主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排除、否认或不要教师的主导功能,而是以导引学,以学促导。在电工教学中这种方法能促使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训更紧密结合,导的核心是规范操作与精准解读,学的核心是主动参与、积极建构、探究意义、勤于动手、增强感性,培养学生课后搜集相关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毕业后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六、考核方案设计

笔试内容不再以理论知识体系为本,转向以重技能、重实操规范、重综合素质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比如,7个职业能力模块,每个模块占10%,期末终结性考核占20%,作业与其他教学目标占10%。期末终结性考核以技术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方式进行。

七、设计方案创新点简介

1. 基于岗需实行倒推法设计职业能力结构与教学目标。

根据职业岗位对能力要求和学生“最近发展区”理论,确定课程教学能力模块与内容。突破以知识体系为主的传统方式,根据运行管理过程与作业程序实施能力模块的细化与系统化教学。

2. 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强化学生能力的形成。

教学全过程精心设计、周密安排,理实融合、工学交替、层层递进、块块对接的方式使学生职业能力与情感逐步得以建立、养成与提升。一体化教学强调教师具有足够的专业理论与丰厚的实践经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教师能依据动态的教学情境灵活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教育行为。

3. 实现教学时间、地点与教师不分离的教学模式。

电工的基本常识篇9

电工技术课程体系由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综合测试和课程评价四个模块组成。其中,基础知识模块包括电工技术的最基本内容,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应用技能模块包括实验、基本技能实训和电路仿真等与电工技术理论内容相配套的重要实践环节,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应用能力;综合测试模块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结合《国家职业标准——维修电工》的要求,注重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能力;课程评价模块包括学生、任课教师、专业教研室等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二、重组理论内容,夯实理论基础

电工技术课程所包涵的内容较多,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也存在差异,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通过与相关专业沟通、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需求,结合维修电工考试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电工技术基础知识模块按内容属性分为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和变压器及电机电器四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下设若干个基本课题。各专业可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组合出适合本专业的电工技术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各基本课题的内容要简练、实用,避免过多的理论推导。同时要贴紧实验和基本技能实训内容;贴紧维修电工考证的内容,力求达到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电工考证的高度统一。

三、整合实践内涵,提升应用能力

1.实验教学,以仪表使用为主。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许多知识必须通过实验手段才能正确建立,实验教学环节在电工技术教学中至关重要。实验内容安排上力求做到以电路基本元件、基本电路及仪器仪表使用为主线合理安排,弱化理论验证性实验,强化应用性实验。通过实验巩固电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其内容包括电位、电压测量及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常用阻容元件识别与测试、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三相电路负载、单相变压器特性的测试和三相异步电动机测试与使用。

2.基本技能实训,注重打好基本功。电工技术应用能力的落脚点就是岗位的工作能力,基本技能实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内容包括安全用电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电工仪表的使用;照明系统图和平面图的识读及照明电路的安装;低压控制电器的拆装;电动机的拆装;电气控制图的识读及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通过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逐步积累电工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设虚拟实验,拓展学生视野。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一是解决了由于实验信号存在时间过短,常规仪器难观察得到的问题。二是解决了实验场地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既预习了实验,又学习了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锻炼提高实践技能。为其今后设计电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改革考核方法,理论、技能并重

考核是对学生知识、智力和技能的一种测量、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检验。综合测试模块包括基础知识考核、实验考核、基本技能实训考核三个单元。基础知识考核含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过程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课堂发言、完成作业及单元测试的情况,占40%;结果考核要围绕教学大纲,贴紧中级维修电工考核标准,贴紧实验、实训教学内容,通过建立试题库,以客观题(填空、选择、判断、画图、计算)为主。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合理考核,占60%。实验考核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仪器仪表使用的能力、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注重实验过程的考核。基本技能实训考核以实训课题为基本单元进行考核。将考点及评分标准告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要紧密围绕考点进行练习,注重实训结果的考核。

电工的基本常识篇10

关键词: 电子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 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

1.引言

由于我国高校在校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使大学毕业生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压力。另外,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缘故,大学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所学知识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是造成大学就业难的重要原因。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的宗旨是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该认证以能满足企业对电子工程设计人员的要求为最终目标,认证体系以教育部电子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课程为依托,以企业电子设计实际工作内容为主导,并与电子设计竞赛充分结合,使通过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认证的人士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2.电子工程师资格认证对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专业技术资格认证是国际上通行的职业准入制度。电子信息技术资格认证是促进我国电子信息行业质量和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科协批准中国电子学会组织开展电子信息技术资格认证工作。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的性质属于同行认可、社会承认。认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认证标准注重能力、追求最大的社会认可度和最终国际认可[2]。中国电子学会的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体系和标准获得美国认证协会的认可,获得电子设计工程师证书的学员可以免试申请美国认证协会的“International Certified Electronics Design Engineer”证书。

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综合知识考核范围为:基本电路元器件的知识、常用集成电路的知识、基本电路知识、单片机基本知识、微型计算机基本知识、小型电子、电路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常用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的基本知识等。综合知识考试着重考查考生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考试着重考查考生电子设计和实践动手能力。试题涉及较广的专业知识面,实际操作考试由设计题、软件编程题、综合操作题等题型组成。实际操作考试分为实操机考及实操动手两部分。实操机考与综合知识考试一样,采用全国统考,计算机答题。实操动手考试是在实操机考的基础上,利用电子设计工程实训实验平成机考要求的设计任务,并在实验平台上焊接、组装、调试通过,实现要求的设计内容。实操考试着重考查的是被认证学员的综合设计能力和系统组装、焊接、编程及调试的综合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既要有稳固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的试题命题着重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参照教育部对部分高校教学评估时的电类学生评测试题的相关内容和国内主要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计划中所涉及的课程及实验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命题,非常贴近学校的日常教学要求。参照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的相关知识、系统组成、电路分析等要求,兼顾企业对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非常贴近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通过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认证考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有更明确的思路,将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内容渗透到教学中,改进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大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不断更新,适应社会需求。

3.电子工程师资格认证反映出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时数严重偏向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作为理论知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因此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毕业生的整体动手能力比较差,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我院于2012年经审批获得考试认证特许,设立EDP考试认证中心,目前有实验箱30台,已组织一次认证考试,2013年春季考试通过率为81%。从考试结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基本概念掌握得不太理想,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欠缺,动手能力差。因此,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好像已经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找到错误的原因,因为很多问题是由于在调试过程中错误使用仪器设备或者其他干扰原因造成的,而理论教学很多情况下只是理想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实际测试会有各种各样的干扰是理论教学所无法预料到的,因此,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另外,很多实验和实践环节的设置是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因素,验证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的比例是否合适、实验设备是否充足、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高低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完善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维护和管理工作,其专业特点就是宽口径,软件和硬件相结合,适应面广,而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是检验学生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的一个有益补充。因此,我们在完善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1认真做好认证培训工作。培训内容涵盖电子类学生所学的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接口技术等知识,学生可以根据实训实验箱的技术指标,利用面包板自行设计、焊接、调试电路,并将做好的板子直接替换实训实验箱上相应的模块,等所有模块都设计并制作替换完成,学生就完成了整个电子设计的综合实践课程。实训完成,学生将具备基本的工程实践能力,该实训也可以与电子设计竞赛赛前培训相结合,作为电子设计大赛的赛前培训的基础部分。

培训以讲授为辅,实际操作为主。讲授部分主要是相关的理论与知识;实际操作部分是电路与小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实操培训可以与电子工程实训课程相结合,把电子工程设计中常遇到一些设计问题纳入到实训中。为了使学生对整个电子设计有一个连贯性的认识,利用EDP实验箱将整个设计过程分解成多个单元电路,根据一般工程设计的流程,分几个阶段逐一完成。在每一个模块完成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组成一个系统,进行系统联调,完成一个小系统的设计过程。对于水平比较高、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还可以在此基础上配上相应的设备,完成一个实际的应用系统的设计。每一个学生采用的设计方法及电路可以不一样,只要能够满足系统的要求就行。教师只负责把握大致方向,其他可以让学生自行发挥。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在培训和竞赛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进取,学以致用。学生反映通过培训和锻炼,思维活跃、敏捷,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大大提高。

通过培训,提高学生的电子电路及小系统的设计能力,特别是硬件电路的设计能力与实际操作水平。从已经组织过的一次认证考试结果可以看出,培训达到了电子设计工程师的考核要求。

4.2充分利用学校的电子工艺实训平台。为加强实践教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平台的实验实践课程依托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包括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子类各专业实验室及电工电子工程实践与创新基地。该中心承担的教学任务包括电工电子技术实验、电工电子实习、电工电子课程设计、电子系统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在这里,免费为学生提供常用仪器仪表,如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模拟和数字示波器、失真度测试仪、晶体管毫伏计、焊接设备和简单的单面板制版机等。通过制版机,学生可以把用Protel软件设计的版图制作成板子,经过焊接进行调试,这种方式比用面包板调试效果好很多,尤其是模拟电路的调试效果更显著。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是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学生可以任选课余时间进行实验、实训。同时,基地的实验实训活动面向不同年级学生、灵活多样,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如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选实验,也可以选择学生科研实践项目竞赛等。通过这些实践教学,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适应了科技发展和社会应用的需要,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和脱颖而出的机会。

4.3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调整理论教学学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非验证性实验比例,提高综合实验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使那些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实践动手能力强,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学生有了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将参加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创新培养的必要途径,对于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是很好的补充,对学生很有吸引力[3]。以各类竞赛为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电子信息类大学生竞赛,包括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重视竞赛的训练过程,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重要工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参赛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各种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5.结语

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为我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能力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对我院的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成果起到了检验作用,促使高校教师提高素质、能力和教学水平,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实际动手能力。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为社会接纳和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应充分借助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这个平台抓好实践教学,培养出企业和社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戴茗.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介绍[J].电子世界,201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