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民健身的建议十篇

时间:2023-12-16 16:33:49

对全民健身的建议

对全民健身的建议篇1

国家体育局群体司司长、联席会议联络员刘国永通报了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筹备及会议文件起草情况,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参会人员分别就会议筹备工作及文件发表意见,并对议事规则、责任分工方案、督查办法、工作要点等内容进行讨论,就开好第一次“国务院全民健身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各项内容结合各自工作领域进行了细化。

赵勇表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就全民健身作出了很多重要论述,为全民健身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首先应统一认识,即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是促进全民健康的重大举措,是实施全面小康的重大举措,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是凝聚实现中国梦强大力量的重大举措。通过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彻底改变人们的健康管理方式,实现主动健康。

赵勇强调,要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把全民健身计划做成全民幸福计划。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这是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总思路。因此,要围绕大健康,着眼全面小康,在深度融合上面找到方法、路径和落实的措施。做到深度融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健全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二要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三要丰富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四要开展支持群众身边的赛事,五要提供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六要讲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

对全民健身的建议篇2

关键词:深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2-0148-05

一、前言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的发展目标。全民健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起覆盖面广、稳定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深圳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全民健身事业理应走在全国的前列,因此,深入分析、研究深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可以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全民健身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文按照地理区域概念的区划,以深圳市现有的10个行政区作为研究单元,以行政区辖属的51个街道622个社区作为研究的子单元。抽样时,按原特区关内、关外、新区的行政区划为依据,各随机抽取2~3个社区健身点的健身相关人群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工具

1.问卷编制

在搜集整理有关体育健身服务的理论、方法、问卷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我国全民健身服务的发展趋势和课题研究需要,设计了针对普通市民和健身指导员(或骨干)的《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健身参与群体和健身指导群体调查问卷》和针对社会健身工作人员的《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现状健身管理群体调查问卷》的初稿,问卷设计完之后,为保证问卷的客观性、有效性,对问卷进行有效度以及问卷的结构合理性进行检验,采用专家评定法进行检验,聘请五位专家对设计的问卷进行有效度检验和效度评价,并根据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对问卷的初稿进行修改、补充。

2.信度和效度检验

为了保证问卷的信度,利用再测法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首先在小范围内发放问卷并回收,20天之后同样内容的问卷通过邮寄或者直接发放的形式对一部分受调查对象进行再次调查,回收问卷后,利用SPSS软件对两次问卷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健身参与群体和健身指导群体调查问卷》的结果r=0.86,P

本研究采用客观检验法检验问卷的效度。正式调查前,在深圳市南山区随机进行了100个样本的试调查,并从回收率、有效回收率、未回答问题、填答错误等方面进行了检验,在检验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了修改。

(三)发放与回收

以深圳市全民健身参与群体、指导群体和全民健身管理群体为调查总体,预调查抽取市内2区合计100人,主调查共抽取市内3区合计600人,构成调查的样本。对深圳市健身相关人群发放《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现状健身参与群体和健身指导群体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94.4%。对群众健身调查抽样对应地区的工作人员发放《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现状健身管理群体调查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92.8%。

三、研究结果

(一)深圳市全民健身服仗逑荡嬖诘奈侍

1.健身参与群体和健身指导群体认识到的问题

全民健身的政府投入问题一直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对深圳市健身参与群体的调查同样反映了这一问题,政府投入不足被选中的频率为最高。深圳健身参与群体认为政府投入不足、健身宣传力度不够、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健身活动氛围较差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见表1),政府投入不足选中的频率为59.7%,健身宣传力度不够选中的频率为43.9%,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选中的频率为39.5%,健身活动氛围较差选中的频率为35.1%。政府投入不足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公共健身器材设施难以满足群众健身的需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匮乏,健身活动组织开展项目减少。健身宣传力度不够,不能有效地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也难以形成良性、积极的健身活动氛围,最终会影响到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实施。

健身指导群体这里主要是指指导群众健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区健身服务点的健身骨干。健身指导群体对全民健身工程的了解程度要高于健身参与群体,对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的情况也有一定的认知。因此,他们对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所存在问题的认识与健身参与群体相比,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深圳健身指导群体认为健身指导薄弱、健身宣传力度不够、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健身活动氛围较差等问题是选中频率较高的选项,健身指导薄弱选中的频率为77.9%,健身宣传力度不够选中的频率为69.5%,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选中的频率为66.1%,健身活动氛围较差选中的频率为64.4%。

健身指导群体和健身参与群体所选中频率都较高的主要问题有:健身宣传力度不够、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健身活动氛围较差。这反映了两个群体对这些问题认识的一致性,也可以认为这些问题确实是深圳健身服务的重要问题。健身指导群体和健身参与群体在政府投入不足和健身指导薄弱这两个选项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健身参与群体把政府投入不足列为首位的问题,认为健身指导薄弱并不是主要问题;而健身指导群体却把健身指导薄弱列为首位的问题,认为政府投入不足不是主要问题。

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解释:一是这两个群体自身掌握的健身知识的多少引发的对全民健身服务认识的差异;二是这两个群体接触了解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差异性引发的对健身服务运行认识的差异。

2.健身管理群体认识到的问题

从全民健身管理人员的调查情况来看,选中频率排在前五位的问题为: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低(62.1%)、体育活动开展的类和量少(58.6%)、健身管理组织有待加强(55.2%)、健身管理人员队伍需加强(43.1%)和健身宣传力度不够(32.8%),数据见表2。这五大问题是全民健身管理群体所认识到的深圳全民健身服务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低是当前深圳全民健身工作存在的首要问题,体育活动开展的类和量少是排在第二位的问题,健身管理组织有待加强排在第三位。从健身管理群体所揭示的现行健身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这一群体的问题多集中在健身服务提供方面,是从服务提供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

(二)对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分析健身相关人群对深圳全民健身服务的意见建议,可以为我们改进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

从表3健身相关群体对改进全民健身服务的建议统计发现:健身参与群体对健身服务的改进建议排在前五位的是重视健身场所设施规划建设(64.7%)、加大健身活动的类和量(56.3%)、加强科学健身方法宣传(54.8%)、建设公益性体育场馆(50.2%)、加强健身指导人员的培训(43.2%);健身指导群体对健身服务的改进建议排在前五位的是重视健身场所设施规划建设(69.5%)、加强健身指导人员的培训(67.8%)、加大健身活动的类和量(64.4%)、加强科学健身方法宣传(55.9%)、建设公益性体育场馆(52.5%);健身指导群体对健身服务的改进建议排在前五位的是重视健身场所设施规划建设(77.6%)、建设公益性体育场馆(74.1%)、加大健身活动的类和量(68.9%)、加强全民健身组织机构的建设(67.2%)、加大全民健身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63.8%)。

在健身相关群体对健身服务的改进意见反馈中,重视健身场所设施规划建设、建设公益性体育场馆、加大健身活动的类和量、加强健身指导人员的培训是三类群体都列在前五的建议。

四、完善深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和营造良性运行机制的思考

(一)统筹规划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体育场地设施主要包括公共体育场馆、企事业单位所属的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健身休闲场地、商业性健身设施等。公共体育场馆和企事业单位所属体育场地设施虽是政府投资,但向社会开放有限,需加大开放力度。社会健身休闲场地是满足群众基本健身需求的主要场地。不断建设群众健身活动的场所,是有效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手段和保障。商业性健身设施提供了个性化、高水平的健身服务,是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供应不足的重要补充。

健身场地设施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根本保障,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必须统筹规划。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要从规划人手,落实公共健身设施配套按区域均衡建设。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要整合已有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把体育行政管辖外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多层次的综合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要从政策上引导社会资源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形成一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格局。

(二)促进全民健身供给主体的社会化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政府职能要从全能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形成公共服务由政府、社会、市场共同供给的多元化格局,并进行合理分工。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第三条“国家推动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建设,鼓励体育类社会团体、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第六条“国家鼓励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和赞助”。《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指出:“鼓励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必须走政府主导、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促进全民健身供给主体的社会化发展,首先要强化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中的统筹管理作用,以服务为本,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其次是加强在政府主导下的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发展的建设。依托深圳市良好的经济发展优势,引入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到全民健身服务,推动全民健身产品生产与供给的多样化,在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建立一种优势互补的协作关系。

(三)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管理体系和人员队伍建设

体育健身组织为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提供组织与管理服务,是全民健身体系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目前深圳全民健身的组织化数量不足,参与面窄,健身组织的社会化程度底,管理力度不足。要培育和促进群众体育组织发展,首先要增加群众体育组织的数量。利用体育社会组织专业化、运行机制灵活的特点,让其参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成长;其次,政府应该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推行服务外包。

既具有体育专业背景又具有管理经验的管理者极为匮乏,全民健身发展中的专业指导是全民健身活动推进的主要问题之一。人才队伍的培养首先要扩大培养规模,选拔一线骨干进行培养;其次,在内容上要注重实践技能培训,要分项目和根据服务人群特点进行培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再次,要形成合理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梯队;最后,要定期组织参观、交流经验等,参考借鉴他人经验。

(四)完善健身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建立完备的信息网络系统是提高健身服务体系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深圳市已初步形成了健身信息网络,健身信息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传播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对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总体看,信息提供的动力不足,信息内容缺乏整合,效果欠佳。全民健身服务应拓展服务内容,以满足民众多层次的健身需求,将现有的体育运动训练资源和专业技术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形成面向社会、服务专业、咨询丰富、便捷高效的健身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健身信息服务网络为广大市民提供公共体育政策、公共体育场所、健身知识信息等。统筹各类信息资源,有机整合现有资源和信息传播途径,对传统手段在传播中所存在的不足加以改善,服务于健身活动开展的新需要。

(五)保障全民健身服务的财政投入,广辟资金社会化筹集渠道

体育经费是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实现全民健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全民健身经费投入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投资为辅助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政府应将全民健身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作为专项支出列入体育主管部门预算,其发展规划应纳入国家与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当前深圳社区体育资金来源有限,政府拨款是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这和体育事业长期依赖国家拨款的旧体制有关。在改革中应加大体育公益金在体育健身方面的支出和比重,减轻政府财政拨款负担的同时加大对健身的投入,并逐渐向个人和社会共同兴办全民健身活动的方向转换。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支出提供体育健身的公共产品,以保证全体公民享有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平等权利与平等机会,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全民健身服务,个性化、特色化的健身活动应交由市场操作,由社会资金组办的健身会所去完成。深圳经济发达,社会资金力量雄厚,“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正逐步形成,为社会资金进入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全民健身的建议篇3

一是组织开展体育法执法检查。根据省人大体育法执法检查工作方案要求和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委员会于6月下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在全市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在市人大常委会易丽珍副主任的带领下,听取体育、财政、发改、教育、规划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情况汇报,深入到市直体育单位,临湘市、云溪区和楼区的社区、学校、体育训练机构和健身场所调研了解情况。从全市情况看,体育法和《湖南省全民健身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全市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群众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逐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检查中发现,全市体育工作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场馆建设滞后,二是竞技体育滑坡,三是后备人才短缺,四是管理机制不顺。体育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称,我们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三个不到位”,一是体育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二是对人大通过的五年发展规划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三是部分领导思想认识没有完全到位。7月中旬,委员会向省人大执法检查组报送执法检查报告。7月23日,向常委会第11次主任会议报告执法检查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意见。主任会议经过审议,向政府提出五条整改意见。一是建议政府在下半年的政府常务会议上专题研究一次体育工作。二是加快城区体育中心场馆规划和建设步伐。建议成立专门班子,加快运作步伐,力争在年内确定建设方案,并开始分期分批建设部分场馆。游泳学校搬迁可以与城区体育中心场馆一起规划,年内划定用地红线,年底开工建设。尽快还建体育学校射击场。三是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落实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资金。四是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必须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用地总体规划。严格执行《湖南省全民健身条例》关于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体育设施的“三同时”规定。五是体育部门要加强管理,充分发挥现有场馆的全民健身功能;通过政策优惠和市场引导,促进民营健身机构的健康发展;机关单位操场和城区部分学校体育场地尽可能对社会开放,政府部门积极做好相关工作。目前,体育中心场馆规划和游泳学校搬迁等两项工作已经引起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列入政府工作规划。

二是督促办理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一号议案。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共有85名人大代表提出5份关于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业的议案,大会主席团决定将其合并为《整合*旅游资源,建设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旅游产业》的1号议案,交市政府办理。这是一份关系到全市旅游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案。为了督促议案办理,促进全市旅游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推进以“热游*”为主题的旅游工程建设,促进《湖南省旅游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委员会从5月份上旬开始,结合《湖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在全市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认真督促办理1号议案。检查组先后召开有市旅游局、财政局、规划局等6个单位参加的政府部门汇报会,有*招商旅行社、中达大酒店等10个旅游经营单位参加的座谈会;深入到*县、*县、君山区,听取政府部门汇报,下到景区景点实地考察。近几年来,全市旅游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新建和完善了一批景区,加强了旅游促销工作,形成了一批节庆旅游产品。对于1号议案办理,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做了较多工作,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组织外出考察学习,邀请北京专家来岳考察指导,编制《*市旅游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督办中,检查组重点调研了《*市旅游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检查组认为,该方案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旅游形象定位不清晰、旅游作为*支柱产业的目标不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内容不明确等问题。9月25日,常委会第5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检查组提交的旅游执法检查和议案督办情况报告。根据检查建议,会议向政府提出四条审议意见:一是继续深入开展调研,抓紧做好《*市旅游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二是建议市委政府出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旅游形象定位,明确旅游产业政策体系,强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职能,积极推进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三是按照市场化要求,强化旅游投入机制创新。旅游产业发展的破题之举必然是市场化、企业化运作,必须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旅游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围绕旅游资源产品的整合,尽快组建以大型旅游项目为载体的大型旅游企业,建立新的旅游投融资机制,构建*旅游资源和产品整合的企业主体;四是优化环境,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目前,市政府已经出台《*市旅游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并开始组织论证组建*楼旅游集团公司等工作。

三是开展“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近年来,全市妇幼卫生与人口计生工作稳步发展,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步降低,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日益改善,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全市妇幼卫生与人口计生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一些影响孕产妇和儿童生命安全的突出卫生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努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推动全市农村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完善农村妇幼保健服务体系,落实母婴保健和生殖健康保健措施,从整体上提高农村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是当前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根据省三湘农民健康行组委会的整体部署,经市组委会研究,确定*年三湘农民健康行(*)宣传活动的主题为“依法维护农村妇女儿童健康权益,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一年来,组委会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加强调研工作。从5月份开始,市、县两级组委会围绕活动主题,开展母婴保健法执法调研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专题调研工作。市组委会先后到市卫生局、市计生委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深入到*市、*县、*县、*县等县市区的卫生医疗机构、计生服务机构调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市农村母婴保健和生殖健康保健工作开展情况。二是组织开展记者采访报道活动。10月21日上午,组委会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室举行*年三湘农民健康行(*)集中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和党组成员、市六届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三湘农民健康行(*)组委会全体成员和新闻采访团全体成员参加,李湘岳主任亲自为采访团授旗。21日至22日,由市内7家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深入到*县、*楼区的4个乡镇,采访近百人次,共刊发采访文章22篇。三是监督政府部门积极整改。结合调研和新闻采访中发现的问题,组委会督促卫生和计生部门进行整改,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得到巩固,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水平逐步提高,预防控制出生缺陷相关措施逐步落实,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全面开展。人口计生部门充分利用技术服务网络资源,在开展避孕节育、科普宣传和防治艾滋病宣传的同时,组织技术力量扎实开展乳腺疾病和生殖道感染免费普查项目。

四是协助常委会做好工作评议。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于8月中下旬对市安监局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期间,召开了安监局干部职工动员会,与局党组成员、科室负责人个别座谈,到市建设局、质监局、交警支队和消防支队听取意见,深入平江县、*县和云溪区调查了解情况,并分别向部分市人大代表、市安委会全部成员单位、县(市、区)人大、县(市、区)安监局发出征求意见函。在常委会第5次会议上,调查组提交调查报告。调查认为,市安监局依法行政意识比较强,安全生产执法逐步规范;监管工作力度比较大,安全生产形势逐步好转;积极承担安委会日常工作,履行综合协调职能比较到位。调查中,也发现了当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是宣传工作没有完全到位,少数地方和部分行业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对部分地区和行业的安全监管存在缺位现象,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针对当前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调查组提出了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安全生产集中执法力度、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强化安全生产源头监管、加强安监队伍建设等建议。目前安监局正在对照以上要求进行整改。

对全民健身的建议篇4

胡伟常委在讲话中指出,2012年新疆体育战线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根本出发点,把握形势、抓住机遇、克服困难、积极作为,群众体育稳步发展,竞技体育实现重大突破,青少年体育进一步加强,体育产业迈上新台阶,体育援疆、体育法制、体育宣传、体育科研等基础工作也取得了突出业绩,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特别是我区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上夺得1金1银的优异成绩,创造了新的历史,展示了新疆良好形象。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筹备工作扎实高效推进,自治区冰上运动中心工程顺利奠基开工,亮点纷呈,成绩喜人。

面对2013年,胡伟常委强调指出,全区体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增强发展新动力;要以强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着眼点,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要牢固树立为国家做贡献、为新疆增光彩的信念,努力提高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要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社会功能;要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队伍建设。

自治区体育局党组书记李光明向大会传达了2013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精神。要求全区体育工作者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工作部署和胡伟常委的具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体育工作全局,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道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自治区体育局局长阿扎提·吐尔逊在工作报告中对2012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13年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2012年,全区14个地州市和85%的县(市、区)已做到全民健身工作“三纳入”,自治区还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了机关效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评比内容,实现了“五纳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全疆已经完成了49个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83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4111个行政村“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等四个地、市以及30个县(市、区)实现了行政村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我区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已达1.7万人,在传播健身理念、开展健身指导、组织举办活动、引领健身时尚等方面发挥了骨干作用。我区运动员参加2012年国际国内比赛共获得24个第一名,27个第二名,45个第三名。其中国际比赛3个第一名,3个第二名,1个第三名。在伦敦奥运会上,我区运动员李雪英、景瑞雪分别夺得奥运会女子举重58公斤金牌和女子摔跤63公斤级银牌,书写了新疆运动员参赛奥运会新的历史。体育做为体育产业的龙头实现新突破,全年销售13.17亿元,创历史新高。

2013年,一是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通过深化“三纳入”工作,推进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群众体育组织建设、体育品牌赛事建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工程建设,提高全区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二是要全面提升竞技体育水平。要全力做好备战工作,力争参赛今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三是要全力以赴做好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的筹备工作。各地区要高度重视参赛全国冬运会队伍的培养、选拔和训练工作,努力打造一流的冬季运动队伍,同时积极推动我区冬季运动项目的广泛开展。

自治区体育局党组书记李光明在大会总结中,要求2013年要紧紧围绕自治区民生建设年的要求,全面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深刻认识体育在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中的积极作用,精心培育我区体育品牌,推动体育的自身发展和创新发展。让体育成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推动力,让体育更好地造福新疆各族人民。

对全民健身的建议篇5

【关键词】我国农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政治民主

“政治统治以维护政治权力主体地位为出发点”[1],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国家政治统治的实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主体地位。具体到我国整个农村地区而言,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是实现整个“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现我国农村的政治民主化的不断发展,能为顺利实现“中国梦”奠定扎实的政治基础。我国农村共有人口约7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0.32%。而我国农村的基层政治民主建设目前主要体现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上。

一、我国农村政治民主建设的现状

所谓“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就是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四议”即: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有利于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水平,有利于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也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办法和措施。比如,以河南省鹿邑县为例,该县通过推行“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机制,促使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履职尽责中带头讲政治、带头学理论、带头讲团结、带头履职责、带头谋富路,以自身的模范工作,影响和带动其他村干部当先锋、做表率,从而开辟了科学发展的新轨迹。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的村级重大事务,一般按照以下步骤来组织实施:1.村党支部会提议。2.村“两委”会商议。3.党员大会审议。4.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5.决议公开。6.实施结果公开。

通过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不断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切实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化解了农村基层各种矛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对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我国农村政治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核心存在于监督层面,多用于利益分配事项和解决疑难问题上,在促进农村事业发展动力方面无明显作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强化了对村“两委”的监督,保障了政治上的公平,但无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同时,“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具有动力和阻力两种功效,用得好则推动经济发展,用得不好则会影响决策实施,给经济发展增加阻力。

(二)在缺乏民主意识的一些农村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不高。由于受到我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农民的文化素养普遍不高。一部分农民思想因循守旧,对村务漠不关心,不懂得如何履行和维护自身的民利。农民政治参与程度低,不仅直接影响了自身利益的维护和政治素养的提高,同时也成为农村政治民主建设的一大障碍。

(三)村民代表或联户代表没有提议权。这是为了保障村党支部的主导地位,但限制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发挥。同时,形式大于内容,在推广的过程中很容易形式化。这种现象是整个国家农村政治民主建设中彰显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加强我国农村政治民主建设的对策

我国农村政治民主建设是整个国家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推进我国农村政治民主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完善和健全配套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2]因此,在我国农村的具体做法:在村委会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健全配套制度是保证。1.健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2.健全村民代表推选制度。3.健全民主监督制度。4.健全责任追究制度。5.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村委会党员联系群众、村民代表推选、民主监督、民主理财等制度得到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并上墙公布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通过配套制度建设,为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转变农民思想观念首先必须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联合经营将分散经营的农户整合起来,促使农民自觉走出小农意识的束缚,从而告别传统观念。与此同时“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3]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平等、民主、法制等现代思想意识。因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的提高,势必会对整个国家政治民主化的建设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三)有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保障农民政治权利,推动我国农村政治民主建设的深化。我国农村政治民主建设势必要求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为政治民主的发展奠定强大的经济基础。“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4]同时,当农民的政治权利得到切实保护后,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因此,农民政治权利的切实维护,有利于稳定民心,而民心稳则农村社会稳定,进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

【参考文献】

对全民健身的建议篇6

【关键词】全民健身;健身器材;现状;建议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农村的进步、发展、繁荣和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国人民的富裕:没有农民的强身健体,就没有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同志曾题词号召:“发展农民体育事业,提高中华民族素质。”

由此可见:研究农村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农村体育重要组成部分和两个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的农村乡镇体育,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对广东省的农村4个乡镇,不同性格、年龄,不同生活水平的农村居民600户,计1800人,其中男1200人,女600人,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9岁。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乡镇1的健身器材设施总体为15.6%,乡镇2的健身器材设施总体为17.8%.乡镇3的健身器材设施总体为30.9%.而乡镇4的健身器材设施总体为35.7%.因此可以看出各乡镇健身器材设施及不平衡。

农民对全民健身的认识现状

通过上述调查表明:广大农民目前对全民健身活动的认识水平及了解程度整体上比较低,仅有45.6%的农民对我国的全民健身的意义有所了解。而且,这部分居民对健身的意义了解得非常肤浅,更严重的是还有54.4%居民对健身的意义的理解根本不正确。此外78.8%的农村居民对健身的认识尚停留在“没病就是健康”的肤浅层次上,认为劳动一天就是运动一天的一种错误想法。因此产生了“既然身体是健康的,就无需浪费时间去进行身体锻炼”的错误观点。

以上问题表明,目前广大农村居民对于我国实行的全民健身活动认识得甚少。因此,认识不到健身的意义重大。对体育健身器材设施的使用几乎没有,它是阻碍全民健身活动在农村广泛迅速展开的首要原因。

体育职能部门在农村对全民健身运动的舆论宣传工作不够深入,且缺乏力度,致使广大农民没有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自我健身意识薄弱。

经济也制约着体育经费投入水;通常,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和社会投入体育的经费就越多,反之越少。

体育健身器材设施尤其是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依赖性很大。其场地设施投入也高。体育场地设施和健身器材设施是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缺少体育运动场地和体育健身器材,极大地限制了农民群众参加体育活动,农民只能使用有限的健身器材锻炼。见表如下:

通过调查表明,目前农村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为:散步(48.2%)、游泳(29.1%)和打羽毛球(22.7%),其中经常进行的体育活动是散步,原因是散步这个项目活动强度较小,且活动不受场地、器材限制;而游泳则是夏季经常进行的体育活动。

人们要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就需要配备必要的体育健身器材和运动服装,体育消费水平受消费者收入水平制约,而收入水平则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体育消费水平。

对全民健身的建议篇7

中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会议认为,编制和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会议强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

会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要强化组织实施,加大政府投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健康人力资源建设,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

的“健康中国”策

人们常把健康比作1,事业、家庭、名誉、财富等就是1后面的0,人生圆满全系于1的稳固。

民之所望,政之所为。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分量重、新意浓,在会上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顺应民众关切,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凸显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执政本色。

新意:新名称、新战线、新部署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悉数出席此次大会,反映出高层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

本次大会具有多重新意:新名称、新战线与新部署。

上一次规格相若的此类会议,要追溯到1996年。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今次会议定名为“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树立“大卫生”、“大健康”并重观念的意图显而易见。

在大会上提出的“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卫生与健康战线”,是不同寻常的表述。

卫生战线是常见讲法,指以往工作吃重的医疗卫生部门与相关行业。而从的讲话中可看出,“卫生与健康战线”延展到更广泛领域,并指向多个部门的职责担当。

“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等要求,明确了环保、体育、食品安全、公共安全、民政养老等部门须“守土有责”,也契合了“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新主旨。

心意:保障全体人民“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

这些新意背后的心意,是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句话自2014年12月考察江苏镇江市世业镇卫生院时提出,他在这次大会上重申、强调,明确显示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两大要义:“全”与“民”。

“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要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涵盖“全体人民”的生命“全周期”健康。如此坚定的表述,透出对健康全覆盖的决心,即任何地区,无论老幼,普及健康生活没得商量,完善健康保障不留死角。

“民”字是秉持施政所向、心系于民,呼应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十以来,通过调研考察等多种方式,望闻问切、听取民声、体察民情、了解民愿,思考谋划医改成果怎样更真切惠及到每家每户。

上月,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指出:“我们作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正在抓紧制定健康发展中长期规划。”

对于全民健康这一优先发展的战略工程,顶层设计已完成,施工蓝图将会出台。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在此次部署推进医改任务时,提出了“三个着力”,即制度建设突破、中医药振兴发展和发挥医者积极性。

对全民健身的建议篇8

城市体育先进街道的创建工作,需要广大市民动员起来,投入进来,形成人人争创,人人参与体育的良好氛围。因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营造创建工作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

(一)通过各种媒介宣传。街道通过街道政务报《今日*》和社区网站,利用各社区(村)、企事业单位的墙报、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创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各地好的做法和形式,形成强大的声势。

(二)通过各种会议宣传。每年街道党员大会和经济工作会议,都把体育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列为重点内容之一,其它大小会议上也多次宣传创建工作的重要性。两年来,街道每次党政例会,把体育工作作为议程来研究。另外,还召开了4次专题会议研究体育工作,多次召开了辖区内社区、村、学校、企业参加的体育工作会议,再宣传、再动员、再推动。

(三)通过大型活动宣传。在街道举办的三届社区“邻居节”活动中,制作了街道十年体育成就图片展、运动与健康等展板在各社区巡回展出,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在去年11月份街道开展的“构建和谐企业活动周”中,又举办了“体育运动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等系列讲座。通过宣传,使广大市民增强了体育健身意识和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掀起全民办体育强体质的热潮。辖区内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在活动中纷纷解囊相助,为街道和各社区(村)的体育事业发展出钱出力,如浙江老百姓大药房赞助街道第二届全民运动会2万元。

二.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创建工作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一个民族文明建设进步的重要标志,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对提升城市人口素质具有巨大的功能。体育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它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以创建省城市体育先进街道为契机,努力实现广大市民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追求幸福生活的共同意愿。

(一)明确目标,加强领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把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争创省城市体育先进街道列入街道年度工作规划,摆上议事日程。制定了“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创建目标,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大力支持,经费上足额保证。街道街道四套班子领导经常听取争创领导小组工作汇报,及时了解争创过程中所遇的问题,专题研究部署创建工作,着力解决体育发展、基础设施、经费投入等重要问题。

(二)健全机构,规范管理。为保证创建工作顺利开展,街道调整充实了争创“省城市体育先进街道”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争创领导小组组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常务副主任、街道宣传委员、街道分管体育工作副主任为副组长。同时,街道充实完善体育协会,成立了门球、腰鼓、气排球、太极拳(剑)、木兰扇、健身球、柔力球等10支特色团队。街道21个社区(村)都建立了由社区(村)主任或书记兼任组长的健身小组,下有125多人组成的各健身项目负责人,建立了健身活动工作中心点,形成了街道、社区(村)二级联动,机构健全的体协工作网络。全街道建有10个单项体育组织,70%以上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了街道各类体育组织。

(三)完善制度,按章争创。街道体育工作在党政领导的重视下,努力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先后制定了体育工作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活动室规章制度、会员登记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体育工作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各项体育活动档案整齐。争创工作有章可循,按章争创。

三.完善配备体育设施,保证市民健身锻炼

完善的体育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有力保证,也是争创体育先进街道的必要条件。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了街道发展规划,不断加强经费预算和投入。

(一)多方筹措资金。为满足广大群众健身需求,街道从本级财政、集体和社会三方面筹措资金,增加对体育设施的投入,街道将体育经费列入街道财政年度预算,在保证人均5元以上活动经费的基础上,做到逐年有所增加。同时鼓励社区(村)和社会赞助,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体育工作的氛围。

(二)建设体育活动场所。街道坚持覆盖面广、群众就近方便的原则来建设体育健身场所和设施,改善街道、社区(村)两级体育活动场所,不断满足广大市民健身活动的需要,为此,街道在城市中心的凤凰山东侧建成了建筑面积85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内设乒乓球室、健身房、室等体育活动室。还积极创造条件,克服各种困难,在不同区域建设了门球场、气排球场、篮球场,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育运动的需要。

(三)完善健身设施。我街道在市民广场、星星广场、江滨公园、*山森林公园等广场、公园都配备了高品质的体育器材,完善了体育设施。全街道90%以上的社区(村)都建有健身点或体育综合活动室。如云健社区健身广场有三处,*社区有健身苑,翠华社区有健身绿地,小井社区配有大件完备的健身器材。花园社区建有门球场,春潮、横河头、界牌头、塘岸、下马、高园等村都建成了集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档次、高品味健身休闲广场,泾边村建立了篮球场、羽毛球场、文体活动室等,设施齐备,供群众免费体育锻炼。

(四)开展国民体质测试。街道积极做好国民体质测试工作。今年9月份,街道出资购置了一套国民体质监测仪器13件,并培训国民体质监测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组织人员进行国民体质测试,及时了解掌握国民的体质情况,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各年龄段的各项体育活动。

四.挖掘培训体育人才,引导市民科学健身

为了把群众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引导到科学健身、规范管理的轨道上,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街道十分重视抓好社区(村)体育辅导员队伍和体育骨干队伍的建设,以让他们发挥引领与指导的作用。

(一)选送外出培训。街道社区体育协会和各社区体育组织每年都组织骨干队伍参加市、区体育部门举办的骨干培训班和体育技能班培训。2006年,有3人参加市级门球裁判员培训,2人参加区级门球裁判员培训,今年又有3人参加区体育局组织的排舞培训。

(二)街道组织培训。街道创造条件举办各类培训,相继举办了社区、村体育骨干培训班。街道在原有84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础上,今年4月份举办了一期三级社区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经考试合格批准授予李秀花等148名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名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名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三)设立社区体育辅导站。街道在21个社区(村)设立体育辅导站,每个社区(村)配备1-2名辅导员,对各社区(村)的体育活动进行指导。还把街道内外的体育老师、工会体育干部、社区体育积极分子、大中专学生等请进社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各类体育组织的领导和管理,使之成为社区体育骨干和重要师资力量。目前,街道各类体育健身队伍发展迅速,共有7个社区(村)建有3支以上的腰鼓队、木兰扇队、健身球队、柔力球队等,人数达800多人。

五.精心组织群体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体育作为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体质,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精神。街道精心组织和大力倡导,各社区(村),企事业系统积极配合和共同推动,街道群体性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形势喜人。

(一)全民运动会上展风采。今年6月份,“老百姓”杯*街道第二届全民运动会在*小学田径场隆重开幕,各社区(村)共有27个代表队800多名运动员参加。运动会设立了跳绳、飞镖、中国象棋、围棋、气排球、门球、乒乓球、拨河、篮球等10个比赛项目,并吸引了大批原省、市、区运动会选手参加,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年龄最大有70多岁,最小的只有11岁。场面热烈,激动人心。经过十余天的紧张角逐,共决出10个单项奖、6个团体奖、17个组织奖。

(二)社区邻居节中来健身。今年3月10日,*市首届邻居节、*区首届邻居节暨*街道第三届“社区邻居节”活动在市民广场隆重召开,*市委书记张鸿鸣等市、区主要领导参加了开幕式。邻居节活动街道已连续举办了三届,这是街道创建文明社区的创新载体。体育健身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成为邻居节的重头戏。各社区(村)积极组织趣味运动会、跳绳、拨河、小小吉尼斯等10多项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比赛项目,受到了广大市民一致欢迎。花园社区的门球赛、小井社区的“左邻右舍·健康你我”家庭体育趣味活动、云健社区的邻里和谐寻宝活动、翠华社区的邻里围棋友谊赛等,既促进了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又加深了邻里之间的友谊。

(三)企业活动周中强素质。在街道举办的“构建和谐企业活动周”活动中,各企业职工踊跃参加,共有17个企业代表队组织参加了乒乓球、自行车慢骑、拔河等比赛项目。这些群体性活动开展,对增强全民健身意识,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机关干部齐锻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同时,狠抓机关干部自身的体育素质教育。去年下半年,街道组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利用早晨6时至7时30分上班前时间,邀请8名太极拳教练在中山路小学田径场练习太极拳。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苦练,每位机关工作人员不仅掌握了太极拳基本动作和要领,还提高了身体素质,增强了全民健身意识,使街道全民健身计划真正从机关做起,起到表率垂范作用。

六.精心打造特色项目,开拓创新体育文化

在抓好普及项目的同时,我们注重特色健身项目的培育和发展。当前我街道最具特色的体育项目有四个,分别是舞龙、腰鼓、排舞和锣鼓队。

(一)舞龙。舞龙是街道周边村民、市民自发组织起来特色队,共有二条龙,70多人组成。他们在参加市、区民间艺术节展示中获得了好成绩。

(二)腰鼓队。近几年来腰鼓队发展迅猛,受到群众普遍欢迎,目前街道各社区(村)共有12支腰鼓队,拥有300余只腰鼓,成为街道健身活动的新亮点。

(三)排舞。为创出特色,街道专门编排了特色体育项目——排舞。它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西部乡村舞曲,也叫牛仔舞,舞步多元,风格独特,简单易学,是一种老少皆宜的群众健身舞蹈,街道自从6月份组建排舞队以来,受到各个年龄段市民的欢迎,并迅速成为各健身点的主要锻炼形式。我们还被*市列为排舞试点街道,云健社区代表队参加*区排舞大赛,荣获金奖。

(四)锣鼓队。这是引进外地民间体育形式的尝试。今年8月底,作为试点,由街道与村两级出资,下马村组织,从山西引进了京西大鼓,组建了“海之风”锣鼓队,50多人。在9月30日*街道现代生活·休闲购物周开幕式上,锣鼓队进行公开表演,那震撼人心的鼓声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整个省体育先进街道的创建历程中,我们街道把发展群众体育事业作为促进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兴建体育场地设施,构建多元化群众体育服务体系作为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的重要内容,营造了政府管理体育、社会支持体育、群众参与体育的良好氛围。

对全民健身的建议篇9

关键词:全民健身;法律保障;法规

经济社会发展与法制建设密切相关,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制建设的进程。国务院在2009年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中明确了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权利。在地域广阔,地区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国情下,如何才能使《条例》落到实处,广大群众的体育权利如何才能得到保证,除了优越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保障外,还必须加强全民健身事业的法律保障,通过法制来保证《全民健身条例》的落实。

一、在立法上应抓好的工作

体育立法工作是“依法治体”、保障公民体育权利实现的前提条件。可以为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把全民健身事业改革所取得的各项成果以国家认可的法律规范的形式确定下来,促进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一)加强立法,构建完备的全民健身法规体系

1.加快立法速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体育事业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各种体育法规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体育立法必须加快。根据目前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需要,今后一个时期大众体育立法应予以加强的重点是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体育工作管理、体育经营与市场管理及体育纠纷解决等方面。

2.采取有效手段保证立法质量

①立法程序的规范化。体育立法有赖于立法程序来保障,任何立法工作只有通过法定的立法程序才能有效。没有立法程序的法定化,就无法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甚至法律效力。立法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起草制定体育法规和其它规范性文件,并按照《立法法》的要求,严格审查、报告、备案等必备程序,确保体育立法的合法性与严肃性。

②依法加强立法协调。立法要与国际体育惯例相衔接,适应体育事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要建立全民健身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同一性的审查机制,防止权限冲突、内容矛盾和越权,这关系到法规能否正确贯彻实施。

(二)实行国家体育立法与地方体育立法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地方体育立法迅速、灵活,针对性强的特点,制定适用于本地区的体育法规,作为中央体育立法的必要补充,这要求地方体育部门增强立法意识,主动协助地方人大、政府做好地方体育立法工作。要完善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报送制度,一方面,国家体育立法可以吸收地方体育法规中的内容,尽快完善国家体育法律法规草案,争取早日出台实施。另一方面,国家体育部门要加强对地方体育立法工作的指导、沟通,及时推荐介绍体育立法走在前面的省、市、自治区的立法成果、经验、做法,促进各地体育立法工作蓬勃发展,以此推动整个国家体育立法的发展。

二、在执法工作中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执法行为是体育法规实施的重要方面,是《全民健身条例》得以有效贯彻实施,公民体育权利得以实现的关键。

(一)加大体育法规执法力度,奖惩分明

体育的各项运动虽然都有其规则和裁判准则,但它并不能保证体育运动及体育事业整体上的纯洁与自动的良性运转。尤其是体育日益在公共生活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今天,有必要在明确体育法律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加大执法力度,杜绝体育行业中的腐败现象和各类违法事件的发生。并对体育法制建设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要通过建立执法责任制,以领导责任为核心,把体育法规执法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执法机构、执法岗位、执法人员,明确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和执法责任,力争在解决执法不力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二)加强执法队伍素质建设

加强全民健身法规执行的效果如何,关键主要看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的体育队伍。加强执法队伍素质建设关键是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要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与学习,尤其是有关全民健身法规的学习,使其成为既懂体育知识又懂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把学法与用法结合起来,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二是把法制宣传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根据“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推动依法行政,促进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三是把法制水平与人事管理、领导干部选拔相结合,以此推动法制宣传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

三、法律监督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体育行政部门是否依法治体,依法行政,全民健身法规的实施是否落到实处,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合理有效的法律监督体系,以确保全民健身事业的法治化

(一)加强体育执法和体育法规实施的监督工作

法律监督的实施主要由国家权利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部门进行,人民群众的社会舆论监督对体育法规实行也具有强大的力量。要增强体育执法工作的透明度,让人民群众参与、了解法律法规的实施,只有建立起法律监督体系,才能使全民健身事业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健康发展。所以,在重视体育立法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体育执法和执法监督检查,完善体育执法监督体系。

(二)建立和完善体育行政复议制度

体育行政复议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行政法律制度,是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纠错的监督制度,是对体育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救济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体育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体育部门依法行政行使职权,必须根据《行政复议法》,制定体育行政复议的具体法规,促进体育行政部门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

四、深入进行全民健身法规的宣传教育

全民健身法规的广泛宣传普及是实现全民健身事业法治化的先决条件。依法管理全民健身工作,必须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法规的宣传教育。要在体育系统中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在各个体育部门和单位普遍建立体育法规学习和培训制度,加强广大体育工作者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体育队伍的法律意识和素质培养。同时要加大全民健身法规的社会宣传力度,使全民健身法规成为全民所熟知的法。要广泛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全民健身法规知识,进一步增强公民的体育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使全民健身法规得到普遍的遵从。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普法办公室.体育法规知识读本[M].2003,(12).

[2]罗嘉司.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法律责任的思考.天津体育学院学报[J].2001,(9).

对全民健身的建议篇10

关键词:邢台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7日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日益增强,但可利用的公共资源严重匮乏。场地问题限制了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没有纳入到全民健身计划的保障体系中。长期以来,学校体育设施主要用于学校体育达标教学,早晚和双休日、节假日大多处于闲置状态,使现有大量设施的功能作用难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效益难以充分体现。因此,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是社会体育深入开展的重要可发掘资源,在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余校内体育活动使用之外,能够有组织地向社区居民开放,有力缓解广大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

二、研究现状

翁国玖、徐俊、韩海青在《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可行性研究》(以南京市为例)中提出南京市公共体育设施的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公共体育设施不足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对南京市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建议。

赵培军、郭春燕在《对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相结合的探讨》中提出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结合的形式和益处,指出二者结合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两者优化结合与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上述研究对本文研究工作具有很好地参考和借鉴,本文将很好地汲取相关成果,.立足地方特色,提出针对邢台市地方实际情况的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建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邢台市公共场地设施分布与利用。邢台市现有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主要包括:政府体育部门管理的大型体育场馆、业余体校训练基地等体育场地设施;社区全民健身工程;商业化的健身场所;学校、厂矿等非体育部门拥有的体育设施。其中学校、厂矿等非体育部门拥有的体育设施占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总量的绝大部分。虽然近些年来邢台市体育场地设施增加速度较快,却依然存在较大缺额。体育场地不足和使用不便依然是影响邢台市广大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客观因素。从表1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居民选择在公共活动场所、广场公园、社区空地、自家庭院等非体育场地进行体育健身锻炼,去收费的体育场所进行锻炼的人仅占10%左右。调查表明,邢台市新建的社区、广场、公园都有体育场地和设施,但是,大多数的社区居民对附近的公共体育活动场所表示不满意,认为公共体育设施存在器械陈旧,活动空间狭小,没有球类运动场地等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表1、表2、表3)

(二)现行管理和运作方式的不足

1、不能充分发挥体育设施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目前,邢台市有四所大学,包括邢台学院、邢台医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军需学院、河北机电。其中,邢台学院拥有河北省最大的体育馆,两个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足球场地、篮球场地,共5大块体育场地设施。只是学校长期以来仅仅将这些场地设施用于体育教学,并未在双休日或者节假日对附近社区居民开放,使其完全处于闲置状态,不能使资源利用最大化,也不能为全民健身提供有力保障。

2、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通过在邢台市的达活泉公园、开元寺广场、人民公园、体育馆广场、新世纪广场等一些居民健身活动场所的调查发现,社区居民普遍对这些场所的体育设施表示不满。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体育场地设施选址较集中,离居民社区有一定距离;体育场地设施较少,场地较拥挤。此外,有限财力的重复出现,有的地方体育场地设施种类齐全,出现富余,而有的地方则只有极少的体育场地设施,差距明显。

(三)社区居民对体育健身场地的需求。通过对三百多名的健身活动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约六成的健身者对现有体育场地设施不满意。其原因有场地狭小,设施陈旧,器械种类少,环境差等。调查发现,近七成的社区居民希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可以看出,居民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期望值比较高。

(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社区居民开放可行性分析

1、国内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发利用实践情况。国内的一些省市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和实践,运行情况良好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为促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对外开放相续立法和颁布政府文件,一边明确规定施行的操作程序和考核办法,一边完善对为开放的方式和管理措施。开放的时间大多为早晚,双休节假日;开放的范围有学生、社区居民。单位等形式;开放方式有免费或收取少量工本费两种。目前运行情况普遍良好。北京市50%以上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多数县区的学校体育场地都有向群众开放。

2、社区健身者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有强烈的需求。首先,学校体育设施不仅种类齐全,而且有宽阔的场地。既可以进行各种球类运动,又可以打太极,练剑跳舞等;同时可以自己来健身又可以全家来活动,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的健身需求;其次,减少居民的经济负担。对于社区附近没有合适的健身场所的居民,要么被迫放弃健身活动,要么只好到盈利性健身场所运动。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这增加了经济负担。对于下岗职工更是无法承受的。对于政府出台的便民措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对居民来说必将减少经济负担。

(五)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社区居民开放的制约因素

1、没有建立一整套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面向社区居民开放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学校主要是以教学工作为主,很难有足够的精力来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面向居民开放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政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在遇到问题时没有相关政策依据。如在健身中出现意外伤害后健身人员与校方容易产生责任纠纷,不能很好的保障学校的正常秩序。

2、经费问题。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基本是不收取费用或只收取少量工本费,由于社区居民参加健身的人较多,文化素质不同,再加上学校使用场地设施频繁,学校的场地设施损坏和维修增多,对学校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面向社区开放的积极性。

3、安全隐患。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面向居民开放的财产安全,如体育场馆的设施、学校的电子设备,运动器材的维修保障问题;此外,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必须考虑在内的安全隐患之一。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一是邢台市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分布较广,学校、厂矿等非体育部门的体育设施最多;二是社区居民大多数在公共活动场所进行健身运动,而公共场所的体育设施存在多种问题,导致居民不满,影响居民健身的积极性;三是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存在一定困难。包括缺乏一套完整的运行管理体系,支出负担加重,学校安全隐患等因素。

(二)对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面向社区开放的建议

1、加强认识,尽快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观念认识上改变,充分利用学校所拥有的资源。不断地探索适用于学校体育场地面向社会开放的全面管理制度、合理的管理方法,使更多社区居民获得锻炼机会,促进身体健康,促进全民健身的开展。有关立法部门要加快建立此方面的法规条例,保障学校和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居民的作用。

2、解决经费问题。对于经费问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解决。第一,政府要大力支持,增加对学校的投入,改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第二,引进社会力量,通过合作的方式促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面向社区开放;第三,学校可通过包场或收取少量工本费来解决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维修和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3、重视安全问题,防患于未然。一是对安全问题要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安全巡视制度,建立完整的安全体系;二是提高居民的文明健康素质,使居民文明健身、合理健身;三是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学生的安全,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对管理者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唐永泉.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社会效应研究[J].运动,2011.8.

[2]霍宁波,唐磊,董智慧,潘仲友.社会发展新时期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之建议[J].当代体育科技,2012.15.

[3]高美琼.学校体育场所建设及对外开放现状调查与研究[J].华章,2012.34.

[4]吕时珍.中小学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现状与对策――以浙江省的调研为案例[J].体育与科学.

[5]赵培军,郭春燕.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结合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4.3.

[6]何艳君.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