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消费的手段十篇

时间:2023-12-15 17:53:52

刺激消费的手段

刺激消费的手段篇1

[关键词] 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营销对策

[中图分类号] F01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3-0067-04

[作者简介] 田 雨,杭州师范学院钱江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营销管理。(浙江 杭州 310012)

一、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

S-O-R模式、尼科西亚模式、霍华德―谢思模式和EBK模式是4个著名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但笔者认为,这些模式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过程的描述皆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有的模式过于抽象,有的模式不够完整,还有的模式过于繁琐,这均造成实际应用时的困难。为此,在充分研讨和借鉴上述几个著名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消费者的特点,本文尝试提出如下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见图1)。

本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首次将国内通常对消费者购买模式描述中的“认识需要”进一步细分为“内外刺激”、“不足之感(感到需要)”、“求足之愿(产生购买动机)”三个阶段,这就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的产生过程描述得更加清晰,使营销人员更容易把握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动机的操作思路。

2.特别指出了对消费者的刺激除了有内、外刺激,还有主动刺激和被动刺激两种,这不仅有助于营销人员更好地找到刺激消费需求的刺激点,而且有助于营销人员树立以所信息是否能吸引消费者无意注意、实现对其良好被动刺激为标准来评价企业信息工作效果的观念,从而使企业信息工作能起到更好的宣传、促销效果。

3.明确提出了“购买决策(yes)”+其他条件(如:资金)“购买行为”这一路径,这有助于营销人员树立一个营销理念:消费者即使作出了购买决策也不一定能发生购买行为,因为可能受其他条件(如资金不足)限制而最终不能执行购买决策,即不能产生相应的购买行为。如果能帮助消费者解决好阻碍其购买行为发生的其他条件,则有助于消费者最终产生购买行为。如,房地产开发商发售商品房时与银行合作,为购房者提供银行按揭即是帮助消费者解决了资金问题,才促进了消费者购房行为的发生。

4.率先将“获得消费体验”作为一个独立阶段予以强调。明确指出了“获得消费体验”与“购后评价”、“购后行为”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营销人员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购后评价”、“购后行为”产生的缘由,真正关心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5.进一步强调了购后行为是消费者购买行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率先将“产品处置”也纳入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中。这拓展了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范围,有助于营销人员牢固树立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推动企业的营销工作。

6.本模式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发生购买行为的逻辑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规律,其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完整、细致和具体,因而更易为中国的营销人员理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把握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

总之,该模式有更强的应用性,对营销实践有更强的指导性。

二、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各阶段的内容及特点

(一)“刺激”阶段。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都是由刺激引起的,刺激具体可分为外部刺激与内部刺激、主动刺激与被动刺激。

外部刺激:指由消费者自身以外的因素对消费者产生的刺激。外部可对消费者产生刺激的因素有许多,如:产品的款式、质量、价格、服务、广告、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科技水平、地域特点、文化因素、家庭结构、居住条件、职业、收入、社会阶层、相关群体等。其中主要因素是:产品本身情况、广告、收入、相关群体等。

内部刺激:指由消费者自身内部的因素对消费者产生的刺激。内部可对消费者产生刺激的因素也有许多,如:生理需要、心理需要、个性、态度、性格、气质、观点、习惯、情绪、情感、感觉、知觉等。其中主要因素是:生理需要、心理需要、个性、习惯、感觉等。

主动刺激:指消费者在有意注意状态下受到的刺激。

被动刺激:指消费者在无意注意状态下受到的刺激。

该阶段的特点是:消费者所受刺激既可能是由外部因素产生的,也可能是由内部因素产生的;既可以是主动刺激,也可以是被动刺激。主动刺激、被动刺激主要反映消费者受刺激时的状态,它揭示了刺激消费者的途径;而外部刺激、内部刺激揭示了刺激消费者的许多具体刺激点,实际上它们均有可能成为消费者产生不足之感的决定因素,只是对于不同的消费者具体情况有所不同而已。

(二)“不足之感”阶段。不足之感指消费者在受到刺激之后,产生了缺少什么并由此需要此物(商品或劳务)的感觉。此时,消费者产生了消费需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消费者的不足之感既可以是生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还可以是二者兼而有之的。消费者的不足之感既可能是因消费者自己认识到而产生,也可能是因经厂商诱导而产生。据此,我们可树立一个重要的观点:需求不仅是可以满足的,而且是可以创造的。例如,药物牙膏等产品的成功即是这个营销理念的佐证。

该阶段的特点是:有了不足之感,就可能产生消费需要。

(三)“求足之愿”阶段。求足之愿指消费者在产生了不足之感之后,自然产生了满足、弥补此不足的愿望,即萌发了购买此物的动机,希望通过购买之得到满足。在此阶段消费者产生了购买动机。

该阶段的特点是:1、消费需要只有具备一定条件后,才能转化为购买动机,条件为:(1)消费需要的强度要达到一定程度;(2)市场有能满足其需要的对象。2、购买动机是可以诱导的。

(四)“搜集信息”阶段。消费者在产生了购买某产品或某服务的动机之后,开始着手了解和搜集各种有关信息,以帮助对此产品或此劳务的了解,为日后的分析评价和进行购买决策提供依据。消费者搜集的信息一般有正式渠道信息和非正式渠道信息两种。正式渠道信息是指厂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如广告;而非正式渠道信息则是指未通过大众传播的信息,如消费者从亲朋好友处听到的消息。消费者希望通过搜集信息解答三个问题:1.用什么标准去评价所购商品?2.可选择什么牌子的商品?3.入选牌子的商品,在上述标准中的评价如何?

该阶段的特点是:1.消费者会设法收集尽可能全面的资料;2.该阶段是营销部门引导消费者实现被动购买的最佳时机。

(五)“分析评价”阶段。指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和搜集到足够多的商品信息后,消费者依据自身的情况对可供选择的商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评价,作出相应的综合结论,为下一步进行购物决策提供充足的依据。

该阶段的特点是:1.消费者是以自己的选择标准来评价商品的,总的要求是物美价廉;2.当消费者对商品缺乏了解时,其亲朋好友等人的意见常常有决定性的影响。

(六)“购买决策”阶段。指消费者在经过上述诸阶段后,作出相应购买决策。购买决策包括:购买原因决策、购买目标决策、购买方式决策、购买地点决策、购买时间决策、购买频率决策等内容。购买决策的方式有:个人决策式、家庭决策式(可细分为夫君统治型、太太至上型、分而治之型、共同协商型)和社会协商式。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内部因素有消费者的需要和动机、个人经验(具体表现为情趣爱好、个性、自我形象、购买经验、风险经验);外部因素有家庭、参与群体、消费指导者、文化(包括风俗、爱好、习惯、社会规范、社会价值观念)等。

该阶段的特点是:任何一个因素均可能导致消费者作出不购买的决策。

(七)“购买行为”阶段。购买行为指消费者为满足某种需要在购买动机的驱使下,以货币换取商品的行动。消费者购买行为是人类社会中最具普遍性的一种行为方式。

一般来说,消费者购买行为有三种类型:1.试购;2.重复购买;3.系列购买。

该阶段的特点是:消费者做出了购买决策,并非就是实际购买行为。在购买中还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如:资金的问题),可能最终出现不购买的结果。

(八)“产品使用”阶段。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大致可以分为不使用、一次使用(含对一次性使用的产品的使用)、重复使用三种情况。对产品重复使用的情况更为常见,可包括不常使用、经常使用、对原产品开发出新的用途等;对消耗性的产品而言,其使用情况又可分为消耗掉、消耗部分后停止使用;对耐用性的产品而言其使用情况又可分为不使用、一次使用、重复使用。

在该阶段企业应研究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耗程度(指消耗品)、正常报废与淘汰、要求退货和退货等情况。若对消耗品而言,消费者只消耗了一部分就不再使用;或对非消耗品而言,消费者要求退货、在产品使用寿命届满之前就将其淘汰(不含因消费者购买更新换代产品而将其淘汰的情况)等情况发生,则说明消费者对该产品不认可。如果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直至将其消耗完,或直至产品使用寿命届满才将其报废、淘汰,这说明消费者对该产品是认可的。

该阶段的特点是: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情况可以反映出消费者对所购产品的认可、接受及满意程度的高低。消费者购买了产品后,可能会正常使用该产品,也可能会非正常对待之。而发生这种情况的绝大多数原因在于该产品未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情况,有助于掌握其对产品、企业的满意程度。

(九)“消费体验”阶段。消费者在使用和消费商品(或劳务)的过程中,会从中获得相应的消费体验,但由于不同消费者对商品的期望要求不同,加之个性以及经验方面的差异,他们得到的消费体验也会各不相同。从消费者需要的满足程度看,一般而言,商品的特性与消费者需要越接近,消费者就越易满意,产生满意的体验就越深刻;反之,则消费者不满的体验就越深刻。满意的消费体验具体表现为:对于自我认识该商品的肯定;对于商品销售企业和销售人员的信赖感;对于商品价格的认同感;感到使用方便;得到亲朋好友的赞许等。不满意的消费体验则具体表现为:对于自我认识该商品的否定;对于商品销售企业和销售人员的怀疑;在认知商品价格与功能方面产生不平衡心理,感到上当受骗;受到其他人的批评等。

该阶段的特点是:1.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会影响其购后评价和其下一次购买行为;2.消费者购后感觉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其要发生的购后行为,从而对企业产生有很大影响的好坏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3.有些消费者还会将其消费体验向其他人传播。

(十)“购后评价”阶段。消费者的购后评价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一般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商品名称作出评价。商品的名称会保留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形成记忆和映象,经向他人、本消费群体以及其他群体传播,这种记忆和印象即构成了商品的知名度,这种知名度是影响消费者下一次选购商品的心理基础。2.对商品质量作出评价。消费者依据各种渠道获得的他人评价结论和本人的判断标准来评价商品的质量;同时也从商品的价格、包装、功能和使用效果等方面综合起来对商品质量作出评价,给出物超所值、物有所值、物非所值等不同评价结论。3.对经营单位作出评价,包括对于经销单位、售货人员以及生产企业作出的评价。若购物场所设施完备、环境优雅舒适、售货员的服务热情周到,消费者一般会对此作出良好的评价。若生产企业对商品的宣传和承诺与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较一致,则消费者对生产企业也会作出较高的评价。

目前,消费者购物后对商品以及购物环境作出的评价已经为许多厂家和商家所重视,研究消费者的购后评价,已成为反馈消费者信息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任何企业均不能忽略。

该阶段的特点是:消费者的购后评价不仅会影响其本人的下一次购买,也会影响到其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并直接影响到商品的下一期销售效果。

(十一)“购后行为”阶段。指消费者在获得消费体验和进行购后评价后采取的相应行动。消费者如果消费体验好、购后评价高,则会采取积极的、正面的行动,如为该产品或服务作正面的宣传,再需要时再购买等;如反之,则会采取要求退货、索赔、不再购买、主动对其进行反面宣传、劝阻他人购买等行动。

该阶段的特点是:消费者的购后行为取决于其消费体验和购后评价。

(十二)“产品处置”阶段。本文对“产品处置”限定为消费者不再使用该产品而对之进行处置。

消费者对产品的处置方式主要有:出租、出借、束之高阁、折价处理、转赠他人、退货、丢弃等。

该阶段的特点是:1.消费者对产品的处置情况可以部分反映出消费者对所购产品的认可、接受及满意程度的高低;2.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处置情况,有助于我们掌握其对我们的产品、企业的满意程度;3.对有些产品而言,如果处置不当,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针对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各阶段应采取的营销对策

(一)“刺激”阶段。该阶段的营销对策:1.增强各外部刺激点对消费者的刺激强度。如:推出的产品力争做到款式新颖、质量优良、价格适宜、服务到位。2.深入分析目标消费群内在刺激点的特点,结合相关外部刺激点的情况,增强刺激强度。3.激起无意注意,强化有意注意。如:把户外广告做得色彩鲜明、动感十足。

(二)“不足之感”阶段。该阶段的营销对策:1.对于消费者自己意识到的不足之感,设法进一步提升其强度,促使其产生消费需要,同时提供能满足其需要的对象和条件,促使消费需要向购买动机转化。2.对于消费者自己尚未意识到的需要,需通过新奇但又有说服力的广告宣传使之认识到原来的生活因缺少本公司所提供的产品的确感到有所不足,的确需要我们的产品或服务。

(三)“求足之愿”阶段。该阶段的营销对策:1.刺激消费需要,设法使之达到足够的强度,并针对性地提供能满足其需要的产品,促使消费需要最终转化为购买动机。2.运用科学的诱导方式和方法,诱导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诱导的方式方法有:(1)证明性诱导:包括实证诱导、证据诱导、论证诱导。(2)建议性诱导。(3)转化性诱导。

(四)“搜集信息”阶段。该阶段的营销对策:1.尽可能将产品有关信息传递到目标消费群,并十分重视有关营销服务,争取有好的口碑。2.广告宣传应设法将产品与消费者熟悉的事、人、物及好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加深消费者的印象和记忆,产生共鸣,以强化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促使其购买。

(五)“分析评价”阶段。该阶段的营销对策:1.继续宣传产品,设法了解并解除消费者各种购买顾虑,尽可能让消费者购买前能亲身感受一下产品的功能等,并配合适宜的促销活动。2.尽可能地作出符合消费者愿望的承诺,并要说到做到。3.设法使消费者感到产品的可察觉价值明显高于产品的价格。在该阶段,厂家须设法将消费者的购买目标锁定为本企业产品。

(六)“购买决策”阶段。该阶段的营销对策:深入分析影响目标消费群购买决策的内、外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广告宣传促销工作,使之最终作出购买本企业产品的决策。

(七)“购买行为”阶段。该阶段的营销对策:采取适宜的优惠促销手段,坚定消费者的购买决心,促使其最终将购买决策付诸行动,即发生购买行为。

(八)“产品使用”阶段。该阶段的营销对策:关注、研究消费者对所购产品的使用情况,了解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功能、价格等和厂、商家服务质量的感受,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企业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之。

(九)“消费体验”阶段。该阶段的营销对策:1.企业应着重研究分析有哪些因素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这些消费体验又是怎样影响其下一次消费行为和他人消费行为的;2.使企业全体员工牢牢树立重视客户感受、产品销售出去仅是销售过程迈出的一步而已的观点,认识到其后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3.要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尽可能为其提供能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使之获得最大限度的满意体验;4.要特别重视并处理好客户异议。

(十)“购后评价”阶段。该阶段的营销对策:可向消费者发放调查问卷或购后评价表以及访问消费者,及时收集消费者的评价意见,处理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争取获得他们良好的购后评价,促进商品的进一步销售。

(十一)“购后行为”阶段。该阶段的营销对策:对消费者的良好购后行为表示感谢,并设法使之成为有力的促销材料;反之,则要有危机公关意识,设法与消费者取得联系,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清除不良影响,并设法变不利为有利,树立或恢复公司的良好形象。

(十二)“产品处置”阶段。该阶段的营销对策:1.了解消费者将产品束之高阁、非正常丢弃的原因,改进我们的产品;2.处理好消费者退货问题,给其留下好印象,为将来争取机会;3.尽力帮助消费者解决好“折价处理”问题,如提供“以旧换新”服务;4.教育、帮助消费者科学处置废弃产品,承担起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避免环境污染问题,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江华.消费者行为学(修订第二版)[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俞文钊,陆剑清,李成彦.市场营销心理学(第二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刺激消费的手段篇2

终端销售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营销人员认同和接受,也被列为营销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各大营销刊物都不惜巨幅来研究和讨论这一问题,一时间“营销必称终端”,当然也就成为营销界的人士“不得不说的话题”,终端销售在营销过程中的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终端销售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业内人士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做好终端销售不是用一两篇文章就能表达清楚的,我这里就终端销售中的促销方面发表一下拙见,希望能给各位同仁带来一点帮助。

1促销的目的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目的的,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为了做事而做事,都是为了目的、结果而做事的,所以做促销也必须明确促销目的,就促销的目的而言,简单归结有如下几种:1、为了新产品上市的影响力和迅速打开市场进行的促销。2、为了旧产品退出市场降低不良库存,以防新旧产品矛盾而进行的促销。3、为了整体销量的提升和打击竞争对手而进行的促销。4、反“促销”而进行的促销。

2促销的时机与手段

促销的时机与手段是随着促销的目的不同而不同的,具体如下:1、为了新产品上市的影响力而进行的促销的时机是新产品下线,在全国刚刚上市时展开的,此类促销着重点是突出产品的“个性”,根据产品的定位,找出目标消费群,一方面可通过媒体宣传形成影响力,另一方面就是针对目标消费群的特点进行的终端促销。终端现场的促销活动要以吸引目标消费群为特色,以讲解产品的“个性”,让现场消费者了解并认同产品的“个性”,目标消费群产生购买欲望,再加以赠品等刺激,最终形成购买。2、旧产品退出市场前进行促销主要目的是减低不良库存,为新产品让路,避免新产品推出后新旧产品产生内部矛盾,使销售不能按照良性发展。退出市场前的产品应以低价或中档价格外加促销品的策略,让消费者确实感觉到给他们带来了实惠。3、为了提升整体销售量采取的促销多集中在产品的淡、旺季差别明显的商品上(如:小家电行业的复读机),一般旺季投入大,产品从广告,到终端促销都很激烈。促销竞争主要是价格和促销品,但目前国内商家在竞争中采取手段单调,以价格战为主,如果多对市场进行细分,注重营销的差异化,会取得更好的市场份额。4、反“促销”而进行的促销是指在竞争对手采取促销的情况下,为了遏制竞争对手的势头而进行的促销,此类促销无固定模式,借用孙子兵法的一句话说“促销似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促销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促销因敌而制胜,故水无常势,促销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在反“促销”中最关键的就是因敌变化而取胜。

3终端促销气氛的营造

我们研究一下销售是怎样实现的,产品----消费者的过程是怎样完成的,第一,消费者要有现实的购买需求或潜在的购买需求;第二,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第三,消费者产生购买冲动;第四,实现购买;如果理想的话,企业还希望第五,消费者告诉他(她)周围的人实现再次购买。消费者的需求分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两种,但无论哪种需求转化到购买欲望到最终购买,如果没有外界刺激是不会实现的。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直至产生购买冲动,实现购买的外来刺激有哪些呢?那么,我们来研究一下人的感觉,主要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知道了能刺激人产生一定感觉的这几个方面,我们在终端促销时应该怎样发挥呢?当然,不同的产品要不同的对待,这几种感觉也要与产品的性质结合起来,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优势。那么,终端促销应该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做哪些工作来刺激消费者的感觉器官,从而激发购买欲望呢?要想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实现购买行为,首先必须让消费者来到产品销售现场,这就需要分析如何由远及近,刺激消费者的感觉器官,这方面主要是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和听觉,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来布置终端形象或音响效果,如何从远处看来就给消费者不同的感觉,要主题明确,有特色,给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如有可能,再配以听觉冲击,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将消费者引导到产品前面。消费者来到产品陈列现场后,再从现场终端的生动化陈列刺激消费者的眼球,如有可能再加以专业人员的专业讲解,变产品特点为卖点,讲解时将卖点转化为买点,向顾客推介利益,介绍产品能满足消费者那一方面的需求,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让消费者产生购买冲动,最终实现购买,这就是听觉冲击的一部分;在讲解的同时,让消费者接触产品,一方面,让消费者感觉到产品的优点是实实在在的;另一方面,给消费者感觉到这件商品就是属于他(她)自己的了,再配以专业人员的讲解,从听觉、视觉和触觉三方面同时刺激消费者的不同神经,最终实现购买。所以,在营造现场销售气氛时,充分考虑消费者的不同感觉,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营造销售气氛;同时,又要考虑人的一些本性问题,如消费者的好奇心及消费者的从众性消费等,再针对性的设计现场气氛,一定会取得理想效果。

4终端促销的注意事项

终端销售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销售必称终端,但终端促销要有很多注意事项,如果没有充分意识到或解决,就会给终端促销带来很大的影响,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使促销起到反作用。那么如何使终端促销起到事半功倍,达到理想的效果呢?主要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明确促销的目的。2、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促销的范围、促销的时间、促销的内容等)。3、解决好“人”的问题(终端管理人员的协调,终端周边相关人员关系的协调,营造最好的软环境、促销人员的招聘、培训、安置及每个与促销有关的人员的岗位责任等)4终端促销物料的准备、管理(宣传物料的准备、粘贴,赠品的管理与发放原则等)5、对竞争对手的了解,包括竞争品牌的现状,有无促销及我方一旦促销搞起来后,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措施和我方的应对措施等。兵法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

5促销人员的组建

促销人员在终端促销过程中起到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方面,促销员通过对终端的理货,使终端现场生动化,通过现场宣传海报、立牌、灯箱等合理配放,营造出气氛,让本来没有活性的商品展现一定的个性;另一方面,促销员的工作热情、产品知识、导购技巧等都能从不同的方面刺激消费者的不同神经,促进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促销队伍的组建更是非常重要的。

促销队伍可以分为:专职促销队伍和兼职促销队伍两种。不同产品的不同促销方式有不同的侧重方,两种促销队伍各有优劣势,我们在组建促销队伍时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特性和消费者的购买习性。专职促销有良好的培训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在临场发挥时通常较好,更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但专职促销队伍的费用比较大,如果产品不是热销产品、又是季节性较强的产品,专职促销员太多是一种浪费。兼职促销队伍随机性较强,可以现用现招聘,但临时性促销队伍对企业、产品及消费心态的把握稍差,当然如果及时培训,激发其热情,会有新意出现,又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所以,兼职促销队伍是竞争激烈的行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综合专职促销队伍和兼职促销队伍的优劣势,一种在竞争激烈环境中,产品想做出不俗的业绩,必须对这两种促销队伍进行合理搭配。一般来讲专职促销人员可少些,产品旺销时是做促销工作,相对淡季时进行内部学习,并且帮助各商、经销商进行销售人员的培训;兼职促销人员可从各大、中院校招聘,在销售旺季到来之前进行招聘和系统培训,培训时注意,除了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外,还要对他们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让他们接受公司的文化,使他们的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一致,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不是单纯的为了金钱来做的兼职,让他们感觉到企业要求的行为规范对他们的将来会有很大的帮助,激发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作好这份工作。”另外要给培训好的兼职人员建立人事档案,和正式员工一样对待他们,在每个城市都建立相对固定的兼职队伍,淡季没费用,旺季促销时,兼职队伍又相对熟练。这样既节省了费用,又增加了竞争力,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6促销的管理

促销的管理主要有人员管理和物料管理,我们分别来分析,要谈管理,我们必须分析在终端促销过程中所有相关的环节和工作,我们前面谈了,促销就是要刺激消费者的不同感觉器官,从视觉、听觉和触觉三方面进行立体组合,全面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视觉方面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各种宣传物料和赠品等;触觉方面主要是产品方面的摆放和如何让消费者感觉;听觉就是讲解和声音演示。针对以上方面的环节,人员管理方面,明确每个相关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谁派发传单,谁组织活动,谁进行讲解,谁进行赠品的发放等明确到每个人。物料管理要有明确的管理规定,让每个人都明确宣传物料的作用是什麽,如何利用宣传物料,并制定合理的配备和管理的原则,赠品方面,要有专人负责,明确发放原则和管理,该发的一个也不能少,不该发的一件也不多发,做到既要充分宣传,又要节省物料,达到最佳效果。

7促销的评估、总结

刺激消费的手段篇3

【关键词】冲动性购买,网上购买行为,影响因素

冲动性购买现象在我们的日常购买中普遍存在(Abrahams,1997)。通过调查发现,在美国有80%的购买行为属于冲动性消费,随着中产阶级的不断增多,以及居民购买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冲动性购买比例将不断提高(Nichols等,2001)。通过对商场购买者的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消费者存在冲动性购买现象,超过1/3的消费者在网商场存在冲动性购买现象(Bellenger等,1978)。因此,冲动性购买行为对于零售商利润的获取至关重要。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人们可利用互联网进行搜索信息、在线购买、聊天交流等(Xiao Ni Zhang等)。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中国网上购买群体数量伴随着信息化的到来也在迅速激增,因此网上销售渠道逐渐被商家所重视,已经成为很多企业重要的产品销售渠道。根据北京正望咨询有限公司针对中国26个大中城市的调查,共计有4 443万人2009年曾经在网上买过1 331亿元的商品,这26个城市网上购买规模约为全国的一半。中国网上购买的规模从2006年的26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 670亿元,预计2010年网上购买规模将达到4 900亿元人民币。网上购买同样存在冲动性购买现象,甚至比传统渠道中的冲动性购买现象更加严重。

一、冲动性购买概念界定

由于冲动性购买行为涉及到心理情境过程及复杂的个体状态,因此理论界对冲动性购买行为还没有较为清晰的界定。早期,杜邦公司针对消费者购买习惯研究时将冲动性购买行为定义为“非计划性”购买,即消费者一次购买结束后所购买品与购买前计划物品清单之差,多余的部分为冲动性购买的物品。Stern,Hawkins (1962)认为,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受到经济水平、个人特征、时间、地域、社会文化差异等影响,并提出了“冲动性组合”(impulse mix)的概念,将冲动性购买分为四类:纯粹冲动性购买、提醒式冲动性购买、建议式冲动性购买、计划性冲动性购买。Weinberg and Gottwald(1982)认为,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发生伴随着消费者真实购买与早前计划购买之间的情感碰撞,他们从情感、认知与反应三个层面来衡量冲动性购买行为,将冲动性购买行为定义为非计划性、轻率的、未经思考的行为。Rook(1987)提到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情绪变化,认为产品包装视觉上的刺激以及促销等活动都会使消费者有种冲动性购买欲望。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于冲动性购买定义的界定仍然存在差异。随着理论界对于冲动性购买行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冲动性购买的认识日趋成熟。本文认为,网上冲动性购买行为是消费者基于某种需求动机在线浏览商品时受到某种或某些刺激后,产生的突然的、强有力的、渴望立即获得和拥有的心理反应过程,这种反应过程将引诱消费者产生立即购买的意愿,使消费者瞬时效用极大化。

二、消费者网上冲动性购买影响因素

消费者冲动性购买影响因素是目前学术界针对冲动性研究的主流之一,总结起来一般包括两大类:刺激因素和个体特征。本文认为除了刺激因素与个体特征外,一些限制性因素也会使消费者削弱冲动性购买倾向。因此,本文将消费者网上冲动性购买影响因素归类为:刺激因素、个体特质和限制性因素三大类。

(一)刺激因素。Stern(1962)在研究线下冲动性购买行为时将影响因素分成九类:低价格、产品的需求程度、产品销售渠道的丰富程度、自助服务、大量的广告宣传、卓越的店内陈列、较短的产品寿命、物品轻薄或短小、易储存性。中国学者朱莉莉(2009)认为,商品包装、价格、购买环境等因素是消费者异地冲动性购买的影响因素。考虑到网上购买环境与传统渠道购买环境的异同,网上冲动性购买与传统渠道购买的外部刺激因素有着较大的差异。本文综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将网上冲动性购买外部刺激因素按照刺激方式分为直接刺激因素与间接刺激因素。直接刺激因素是指消费者通过网上浏览购买直接感知到的刺激,包括商品报价、商品外观包装、网页整体设计、商品品牌、商品描述(文字、图片、动漫)、商家信用度等;间接刺激因素是指消费者通过间接方式获取的刺激因素,包括他人建议、网上商品口碑评价、店员沟通过程等因素。

(二)个体特质。人格特质理论将特质定义为个体所具有的神经特性,具有支配个人行为的能力,使得个人在变化的环境中给予一致的反应。从这个概念可以发现每个人的个体特质是相对稳定的。Rook和Fisher(1995)首先研究了规范性对于冲动性特质与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当消费者自我感知冲动性购买行为合理时,购买冲动特质与冲动购买行为呈现显著关系。Youn and Faber(2000)认为,个体冲动性倾向(Impulse-buying tendency)与自我控制缺少有很大关系,他们认为个人缺乏自我控制时会具有冲动性购买现象。中国学者朱莉莉(200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消费者个体冲动性购买还受到年龄、性别、收入的影响。此外,国外学者还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个体冲动性购买行为还与购买情绪、认知评估水平等具有较大关系。

(三)冲动性购买决策干扰因素。决策干扰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行为与网终端行为长期互动的一个结果,属于网终端和消费者在具体的短期购买过程中难以控制和改变的因素。本文将网店消费者冲动性购买决策干扰因素归纳为购买时间、心理预期、服务印象和同伴建议。其中的购买时间、心理预期、服务印象这三个因素都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情绪变化。如果可利用的购买时间越少,消费者就会感到烦躁。心理预期与商品的属性有差距时,消费者会变得沮丧,比如心理价位与商品价格的差距。以往不良的终端服务印象更会直接导致消费者对商品的不信任。

三、消费者冲动性购买的效应影响

(一)短期效应。短期效应就是消费者发生冲动性购买。在逛店时消费者未被满足的潜在需求,特别是情感精神需求(身份需求、享受需求、体验需求)受到来自网上营销行为的刺激而被激发为冲动性购买动机。然而这种冲动并不会立即转化为实际的购买行为,它受到一些干扰因素(剩余购买时间、心理预期、服务印象、同伴建议)的影响。这些干扰因素会促使消费者对冲动购买动机做出短暂的认知评估,形成决策。认知评估过程中,干扰因素对消费者情绪的影响效果是决策的主要依据。如果干扰因素使消费者的情绪变得消极,则消费者的冲动会解除;反之,如果使情绪变得积极,则消费者就做出冲动性购买的最终决策。

(二)长期效应。长期效应是各影响因素间通过互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可激发冲动性购买的相对状态。网店消费者的需求因素(基本物质需求、身份需求、享受需求、体验需求)和网上购买终端营销刺激因素(购买气氛、品牌商品、促销活动、会员活动)这两个方面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长期结果是形成网店的市场细分和定位,从而进行针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营销策略组合。干扰因素与终端刺激之间的长期互动是要建立在网店具有针对冲动性购买目标消费群体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支持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出其长期效应的。消费者发生冲动性购买后,会对购买行为重新评估。通过长期冲动性购买经历的积累,就会产生对再次冲动性购买决策的干扰因素。

四、改善网店终端营销行为的建议

网店可以从如下营销刺激因素方面更多地激发消费者的冲动性购买动机,促使其进行更多的冲动性购买。

(一)定位鲜明。网店除应定位高端外,更应积极开展与之相匹配的品牌商品体系建设。高端的品牌定位会以吸引更多具有高消费能力的消费者,与其它业态的经营者形成错位竞争。如日用网部门可针对30岁左右女士的特质引进品牌服饰、化妆用品等,同时划分出品牌较集中的一个新的营销体验区域,以提高品牌体验互动等活动的效果。可以把消费能力较强,同时冲动性购买特质较高的消费者定义一个试点VIP客户群展开深入调研。现在的很多商家都有客户资料,还开设有专门的VIP客户,但是对于这些客户资料都是一些表面的个人信息,并没有对客户的个人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如消费需求、购买决策特质等,这些都是对于客户资料的巨大浪费。

(二)网店设计创新。应改善店内的购买氛围。良好的购买环境可以影响消费者的个人心情,进而刺激其冲动性购买行为。且在特定环境中,消费者在店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发生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针对于具有冲动特质的目标顾客群体,网店在店面的装饰装潢、内部商品摆设及背景音乐的选择等方面,都要有针对性和侧重点,以此来营造良好的购买氛围和购买条件,促成其形成强烈的冲动性购买欲望,并最终引发他们的冲动性购买行为。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措施和手段营造适宜的“软”环境氛围,如营造热烈的现场气氛、激情洋溢的宣传、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和名人的示范效应,以及其他消费者的口碑传播等,从而间接增强消费者的良好心情或积极的情绪感受,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进而达到实现冲动性购买行为的目的。

(三)开展体验营销。开展情感体验式促销活动。价格促销是网店最常使用的促销方式之一。但从本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就冲动性购买行为而言,不同的价格促销形式其结果是不一样的。定位高端,就应很少有较低直接价格折扣的品牌出现。在选用直接价格折扣作为促销形式时,一定要非常慎重,切不可频繁使用太低的直接价格折扣,这会和品牌的定位冲突,会损坏品牌的形象,不利于品牌长远的吸引力。

五、总结

消费者的冲动性购买行为是可诱导、可激发的。消费者的冲动性购买行为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外在刺激发挥了主要作用,同时个人内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发生。企业应针对影响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营销措施和手段,从而有效地引导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欲望的形成,逐渐促进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蔡雅琦.冲动性购买行为的研究综述[J].应用心理学,2004.(10).

[2]阚文莉.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的研究[J].管理观察,2008.(10)175-176.

[3]闫涛.零售店顾客冲动性购买行为探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28-130.

[4]江林.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实证分析及其营销策略[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5)19-22.

[5]Abrahams .B. “It’s all in the mind”[J]. Marketing,1997, March 27.

[6]Nichols, J., Li, F., Roslow, S., Kranendonk, C. and Mandakovic, T. “Inter-american perspectives from mall shoppers: chile-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Global Marketing, 2001,(1):87-103.

刺激消费的手段篇4

现就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终端促销的目的

二.终端促销的时机与手段

三.促销气氛的营造

四.终端促销的注意事项

五.促销人员的组建(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

六.促销的管理(物料管理和人员管理)

七.促销的评估、总结

促销的目的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目的的,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为了做事而做事,都是为了目的、结果而做事的,所以做促销也必须明确促销目的,就促销的目的而言,简单归结有如下几种:1、为了新产品上市的影响力和迅速打开市场进行的促销。2、为了旧产品退出市场降低不良库存,以防新旧产品矛盾而进行的促销。3、为了整体销量的提升和打击竞争对手而进行的促销。4、反“促销”而进行的促销。

促销的时机与手段

促销的时机与手段是随着促销的目的不同而不同的,具体如下:1、为了新产品上市的影响力而进行的促销的时机是新产品下线,在全国刚刚上市时展开的,此类促销着重点是突出产品的“个性”,根据产品的定位,找出目标消费群,一方面可通过媒体宣传形成影响力,另一方面就是针对目标消费群的特点进行的终端促销。终端现场的促销活动要以吸引目标消费群为特色,以讲解产品的“个性”,让现场消费者了解并认同产品的“个性”,目标消费群产生购买欲望,再加以赠品等刺激,最终形成购买。2、旧产品退出市场前进行促销主要目的是减低不良库存,为新产品让路,避免新产品推出后新旧产品产生内部矛盾,使销售不能按照良性发展。退出市场前的产品应以低价或中档价格外加促销品的策略,让消费者确实感觉到给他们带来了实惠。3、为了提升整体销售量采取的促销多集中在产品的淡、旺季差别明显的商品上(如:小家电行业的复读机),一般旺季投入大,产品从广告,到终端促销都很激烈。促销竞争主要是价格和促销品,但目前国内商家在竞争中采取手段单调,以价格战为主,如果多对市场进行细分,注重营销的差异化,会取得更好的市场份额。4、反“促销”而进行的促销是指在竞争对手采取促销的情况下,为了遏制竞争对手的势头而进行的促销,此类促销无固定模式,借用孙子兵法的一句话说“促销似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促销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促销因敌而制胜,故水无常势,促销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在反“促销”中最关键的就是因敌变化而取胜。

终端促销气氛的营造

我们研究一下销售是怎样实现的,产品----消费者的过程是怎样完成的,第一,消费者要有现实的购买需求或潜在的购买需求;第二,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第三,消费者产生购买冲动;第四,实现购买;如果理想的话,企业还希望第五,消费者告诉他(她)周围的人实现再次购买。消费者的需求分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两种,但无论哪种需求转化到购买欲望到最终购买,如果没有外界刺激是不会实现的。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直至产生购买冲动,实现购买的外来刺激有哪些呢?那么,我们来研究一下人的感觉,主要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知道了能刺激人产生一定感觉的这几个方面,我们在终端促销时应该怎样发挥呢?当然,不同的产品要不同的对待,这几种感觉也要与产品的性质结合起来,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优势。那么,终端促销应该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做哪些工作来刺激消费者的感觉器官,从而激发购买欲望呢?要想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实现购买行为,首先必须让消费者来到产品销售现场,这就需要分析如何由远及近,刺激消费者的感觉器官,这方面主要是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和听觉,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来布置终端形象或音响效果,如何从远处看来就给消费者不同的感觉,要主题明确,有特色,给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如有可能,再配以听觉冲击,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将消费者引导到产品前面。消费者来到产品陈列现场后,再从现场终端的生动化陈列刺激消费者的眼球,如有可能再加以专业人员的专业讲解,变产品特点为卖点,讲解时将卖点转化为买点,向顾客推介利益,介绍产品能满足消费者那一方面的需求,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让消费者产生购买冲动,最终实现购买,这就是听觉冲击的一部分;在讲解的同时,让消费者接触产品,一方面,让消费者感觉到产品的优点是实实在在的;另一方面,给消费者感觉到这件商品就是属于他(她)自己的了,再配以专业人员的讲解,从听觉、视觉和触觉三方面同时刺激消费者的不同神经,最终实现购买。所以,在营造现场销售气氛时,充分考虑消费者的不同感觉,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营造销售气氛;同时,又要考虑人的一些本性问题,如消费者的好奇心及消费者的从众性消费等,再针对性的设计现场气氛,一定会取得理想效果。

终端促销的注意事项

终端销售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销售必称终端,但终端促销要有很多注意事项,如果没有充分意识到或解决,就会给终端促销带来很大的影响,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使促销起到反作用。那么如何使终端促销起到事半功倍,达到理想的效果呢?主要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明确促销的目的。2、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促销的范围、促销的时间、促销的内容等)。3、解决好“人”的问题(终端管理人员的协调,终端周边相关人员关系的协调,营造最好的软环境、促销人员的招聘、培训、安置及每个与促销有关的人员的岗位责任等)4终端促销物料的准备、管理(宣传物料的准备、粘贴,赠品的管理与发放原则等)5、对竞争对手的了解,包括竞争品牌的现状,有无促销及我方一旦促销搞起来后,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措施和我方的应对措施等。兵法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

促销人员的组建

促销人员在终端促销过程中起到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方面,促销员通过对终端的理货,使终端现场生动化,通过现场宣传海报、立牌、灯箱等合理配放,营造出气氛,让本来没有活性的商品展现一定的个性;另一方面,促销员的工作热情、产品知识、导购技巧等都能从不同的方面刺激消费者的不同神经,促进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促销队伍的组建更是非常重要的。

促销队伍可以分为:专职促销队伍和兼职促销队伍两种。不同产品的不同促销方式有不同的侧重方,两种促销队伍各有优劣势,我们在组建促销队伍时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特性和消费者的购买习性。专职促销有良好的培训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在临场发挥时通常较好,更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但专职促销队伍的费用比较大,如果产品不是热销产品、又是季节性较强的产品,专职促销员太多是一种浪费。兼职促销队伍随机性较强,可以现用现招聘,但临时性促销队伍对企业、产品及消费心态的把握稍差,当然如果及时培训,激发其热情,会有新意出现,又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所以,兼职促销队伍是竞争激烈的行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综合专职促销队伍和兼职促销队伍的优劣势,一种在竞争激烈环境中,产品想做出不俗的业绩,必须对这两种促销队伍进行合理搭配。一般来讲专职促销人员可少些,产品旺销时是做促销工作,相对淡季时进行内部学习,并且帮助各商、经销商进行销售人员的培训;兼职促销人员可从各大、中院校招聘,在销售旺季到来之前进行招聘和系统培训,培训时注意,除了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外,还要对他们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让他们接受公司的文化,使他们的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一致,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不是单纯的为了金钱来做的兼职,让他们感觉到企业要求的行为规范对他们的将来会有很大的帮助,激发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作好这份工作。”另外要给培训好的兼职人员建立人事档案,和正式员工一样对待他们,在每个城市都建立相对固定的兼职队伍,淡季没费用,旺季促销时,兼职队伍又相对熟练。这样既节省了费用,又增加了竞争力,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促销的管理

促销的管理主要有人员管理和物料管理,我们分别来分析,要谈管理,我们必须分析在终端促销过程中所有相关的环节和工作,我们前面谈了,促销就是要刺激消费者的不同感觉器官,从视觉、听觉和触觉三方面进行立体组合,全面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视觉方面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各种宣传物料和赠品等;触觉方面主要是产品方面的摆放和如何让消费者感觉;听觉就是讲解和声音演示。针对以上方面的环节,人员管理方面,明确每个相关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谁派发传单,谁组织活动,谁进行讲解,谁进行赠品的发放等明确到每个人。物料管理要有明确的管理规定,让每个人都明确宣传物料的作用是什麽,如何利用宣传物料,并制定合理的配备和管理的原则,赠品方面,要有专人负责,明确发放原则和管理,该发的一个也不能少,不该发的一件也不多发,做到既要充分宣传,又要节省物料,达到最佳效果。

促销的评估、总结

刺激消费的手段篇5

做淘宝推广有个误区,也是理论水平有限的原因,基本认为直通车和钻展就是不断的测试,测出来的;高手都是烧钱,烧出来的。其实不然,了解消费者行为中的知觉过程,你不用烧钱就可以会钻展直通车,做出的任何图片都可以高于行业平均1.5倍,虽然1.5倍行业平均不算高,但以1.5倍行业平均为起点,你可以做的更好。当我从开始学直通车开始,点击率就没低于过行业平均,这就是证明。

下面分享我过去的消费者行为研究之消费者知觉

消费者的知觉是消费者行为学一部分,消费者知觉包括3个联系的阶段,展露丶注意丶理解,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如果信息不能依次在这三个阶段生存下来,就很难储到消费者记忆中,从而无法有效的对消费者产生影响,也就是无法吸引消费者记忆/点击。

一.展露

首先谈谈展露,展露不等于展示。展露是指刺激物(直通车钻展图片)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激活。而展示只是把图片展示出来,不一定要求接收信息。这就是直通车前四位,钻展首页焦点图成为竞争最激烈位置的原因,因为这些位置展示展露,而直通车第7 8等位置展露

二.注意

注意是整个环节的重点,展露之后,只有被注意的,你的信息才能传播给消费者。

由于人的认知能力有限,有一段短时间内,消费者不可能同时注意和处理展露在他面前的信息,所以只能部分的对某些信息予以注意。注意就是人对展露在他面前的信息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就是对刺激物(广告图片)的分类过程。

(一)注意的特征:

1.选择性,淘宝随便搜一个关键词,第一页展示57个,后面53个,每浏览一屏,消费者目光只会停留在几个有兴趣的图片上,就如去逛街买衣服,玲琅满目衣服中,你只会看看几件有兴趣的一样。基于注意的这个特征,如果产品本身就没什么吸引力,那么什么神一样的推广也推不起来,我相信最好的营销人员可以卖出去狗屎,但不能把狗屎卖成爆款。

2.可分割性,人的注意力可以把信息进行分割,分配给左右半脑不同区域处理,加快信息处理速度。比如你可以边看电视边与人交谈,边听音乐边看书。所以可以将信息进行分割,这就是最近开始流行使用视频进行宝贝描述的原因,图像+声音+文章的视频更容易让消费者记忆。淘宝要求钻展图图文结合也是这个特征的运用。但是信息分散会减弱注意力集中性,边听音乐边看书两个可能都没做好,所以对于直通车图,信息不能太多,以图片为主,加上少数几个字的文字,信息太多造成牛皮癣会分散注意力,造成每个点都无法被消费者记忆。

(二)下面是对钻展影响最大的中心注意与非中心注意

当你在集中注意力开车时,是否会注意路边一闪而过的广告牌?这种对刺激物的无意识处理就是非中心注意,开车就是中心注意。

所以首焦钻展图需要将主诉求点/创意置于中间,然消费者集中注意力;如何运用非中心注意加深消费者记忆呢?是用图片还是文字?放于左侧还是右侧?过去你靠测试;当你懂了下面的大脑信息处理分工就不用再测试了。

左半脑善于处理的事情:数字丶文字和与逻辑丶分析相关的信息

右半脑善于处理的事情:音乐丶图片和空间丶位置关系等整体信息

但是置于眼睛左前方的信息由右半脑处理

置于研究右前方的信息由左半脑处理

具体可以看看高中还是初中生物学

所以制作钻展首焦图,主创意在中心,文字丶数字需要放在右边

对于一屏banner,三屏大图,四屏banner基本通过右侧余光扫描,使用左侧放文字右侧创意效果更佳

看看今日的符合消费者知觉的和不符合的败笔

符合:

败笔:

(三)影响注意的主要因素

掌握影响注意的因素直通车钻展就成功了大半,而且不仅局限于淘宝的推广,平面广告丶设置传统渠道销售都是相通的。

1.刺激物因素(广告图)

大小与强度

大的刺激物更容易引起注意,对于直通车那么小的图,产品占的空间得足够大,如果需要加几个文字,重点文字也需要足够的比例。而多次展现提高刺激强度可以提高消费者记忆,所以在钻展首焦投放方面,同时投放2焦+3焦点击率会提高很多,很多懂的大卖家都是这么做的。

色彩与运动

比如红色和黄色相较其他其他颜色更引人注目,所以直通车图片使用红底效果是不错的,本人就喜欢用红色,当然不是每个产品都能使用红色调,如果目标展示位一屏都是红色也就不能再用了。具有动感的图片比静止的效果更好,这就是街上霓虹灯广告都是闪的原因,所以用gif闪头效果很好,当然淘宝不能用。但是图片意境是可以动起来的,比如最近很火的这个衣服。

有了动的意境,点击率肯定很高,这也是他们做的好的原因,别人的钻展图直通车图一般入不了我法眼,这张是入我法眼的图片之一。

位置与隔离

不同的位置吸引力不同,所以前面谈到的直通车前4,首焦争的很厉害,位置就不再说了。隔离就是留一些空白与其他刺激物隔离,比如电视广告之前画面的片刻消失就是这个原理,对于淘宝,直通车使用与旁边位置不一样的背景就可以达到隔离的目的,钻展图也需要适当留白突出主要信息。

对比与刺激新颖性

对于与背景融为一体的刺激物,消费者更倾向于注意那些与背景形成宣明反差的刺激物,所以你的色调不能和淘宝背景一致,白底的效果相对而言是比较一般的,当然如果整页都是花花绿绿就另当别论。

新颖性,就是创意打破常规,比如猩猩使用爽肤水的图片,比如下面的杜蕾斯创意图

格式与信息量

格式是信息展现的方式,简单明了的方式更容易受到重视,同样比较难以理解的文字也会降低被注意的程度,对于创意需要主次分明,主信息丶副信息丶次要信息。不同信息不同大小,从大到小,不同颜色,从引人注目到低调,分析下面这张图,主信息:利益点平衡水油,副信息买1送9促销点,次要信息:功效,当然这张图片信息层次分明,但其实没什么创意,如果不是有一定知名度,产品包装不错点击率也会很一般。

信息量,消费者浏览时间有限,如果短时间内给予你过多信息,同样会影响消费者注意,同一时间内接受信息过多,大脑就会发生信息超载现象,消费者停止浏览。所以牛皮癣,文字过多是不可取的,直通车而言,经长时间总结。6字以内最好。看看比较知名的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丶永不止步丶你本来就很美....没有6个以上的。对于钻展15个字左右为佳,可以看看点击率高的,主要信息基本保持15个左右。

2.个体因素(消费者本身)

对于消费者个体因素,就需要从产品本身入手了。

适应性。

当同一个创意重复展现后,消费者就不会再注意习以为常了,所以对于直通车,千万别去盗图丶模仿,你盗图了肯定会排你盗的人后面。消费者基本免疫了,点击率高不到哪去,对于钻展,一段时间后就需要更换图片。

三.消费者对刺激物的理解

理解是消费者对刺激物理解的最后阶段,它是消费者对刺激物赋予某种意义和含义的过程。理解涉及消费者根据现有知识对刺激物进行组织与分类;同时受到消费者本身因素丶刺激物因素的影响。

(一)对刺激物的组织与分类

1.组织 根据权威心理学理论,人对刺激物的进行组织的过程遵循最重要的两条原则:

(1)简洁性原则

人在对知觉对象的理解过程中,有一种将各种感知组织成简单模式的倾向,也就是说不管你的图片多么有内涵,消费者也只能理解为简单的信息,所以如果广告图片包含信息很复杂,在消费者理解过程中会去掉大部分,只留下简单的信息

扫一眼看看这张败笔钻展图,不管文字有多少,你大脑理解的信息基本就是“客服爆照片”,从简洁性原则来说前面两句就是累赘。跟据简洁性原则,需要提炼信息,不能写些废话在宝贵空间里。

(2)形底原则

消费者在对刺激物进行组织时,倾向于把信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形或者说是图片,也就是知觉范围内最受关注的那些因素;另一部分就是知觉范围内意义较小的部分,也就是背景构成了知觉的底。这就要求你的产品/跟产品相联系的创意必须凸显出来,构成形,而不被沦为底,对于上面那张图,你卖的是精油吧,拿客服妹子来吸引人,造成了卖的产品和促销点变成了底,客服妹子的照片成了形,对于这种败笔,就算点击率高那转化率也是接近“0”的。

刺激消费的手段篇6

关键词:刺激性广告;顾客流失;消费者性格;购买意欲;

在当今物质商品越来越丰富的时代,消费者似乎无时无刻都被形式和内容极尽丰富的广告包围着。企业为了促进产品的销售、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广告内容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广告的手法也是越来越新颖。在这种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常规广告发挥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便采取了一些反常规做法的强刺激广告,以期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刺激产品的销售。这些做法包括运用过于私人化的题材、隐含“性’’的信息、故意引起恐瞑等等,企业认为这样的广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刺激其大脑神经,从而达到扩大产品销售量的目的。但是这些反常规做法的应用,往往会带给消费者不愉快的感觉,令他们感到尴尬或不安、或受伤害,并且,其内容和表达手法也常常不被社会接受,或引起争议等,因此我们称这种广告为“刺激性广告”。那么,这样的广告是否真的能够达到企业所想的目的,能否最终有助于促使消费者购买企业的产品呢?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与香港浸会大学商学院运用国际上成熟的调查方法联合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就此问题得到正确的理解和结论。

一、 刺激性广告的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对广告受众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希望得到以下3个问题的答案:哪些广告内容、表达手法和广告媒体容易冒犯消费者;刺激性广告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欲;以及其原因是什么。

问卷的内容包括6个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分别考察消费者对于刺激性广告的内容、表达手

法和广告媒体的容忍程度;第三部分考察刺激性广告的运用是否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欲;第四和第五部分分别考察消费者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理念;最后一部分是关于被调查者的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和收入等几个部分。

我们于年初在上海市区共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440份,其中男性为225人,占总人数的51.1%,女性人数为215,比例为48.9%,基本上各占一半。被调查者的婚姻状况主要集中在已婚者(288人),比例为65.5%,单身也占了相当比例30.0%(132人)。各年龄段人群总体分散比较均匀。被调查者的教育背景主要集中在大专和大学本科程度,且具有相当的购买力水平,人数分别为115和134,比例为26.1%、30.5%。

二、刺激性广告实证结果分析

(一)广告内容、表达手法和广告媒体的刺激性程度分析在我们的研究中,共列举13种产品/服务、6种广告表达手法,以及11种不同的广告媒体,消费者对其刺激性程度进行打分选择(1代表毫不具刺激性,6代表极具刺激性)。从我们的统计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广告内容方面

(1)人们普遍认为具有刺激性(平均数为4.79),其中有231人(占总人数的52.5%)认为极具刺激性。

(2)减肥/纤体用品、女士卫生用品、女性避孕用品、安全套、性病、成人征友热线、婚姻介绍/征婚服务、脱发治疗用品等8种产品或服务具有一定程度的刺激性。以减肥/纤体用品为例,有114人(占总人数的25.9%)和109人(占总人数的24.8%)选择居中的选项3和4,即说明人们大多认为其具有一定程度的刺激性。

(3)药品/药剂、女士/男士内衣、酒精类饮品平均数均在3.00以下,表明人们大多数认为它们基本不具有刺激性。如药品/药剂,有113人(占总人数的25.7%)和111人(占总人数的25.2%)选择了2和3,说明其隐私程度很低或基本不具有刺激性。

2.广告表达手法方面

我们列举的广告表达手法包括隐含“性”的信息、题材过于私人(隐私)化、引起不必要的恐惧、题材不切合本地文化、粗鄙的语言/文字以及性别歧视。对于这6种表达手法被调查者表现出明显的反应,即几乎所有列举的广告手法从整体上都被认为是很具有刺激性的,平均数均接近4,或者在4以上,最后两种表达手法的平均数甚至高于5。因此,可以认为这几种广告的表达手法是人们普遍认为很具有刺激性的手法。

3.广告媒体方面被调查者对于不同的媒体的容忍程度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报纸、杂志类以及电台广播是人们普遍容忍度较高的媒体,其平均数均在3以—F.容忍度最低的媒体为直销邮件,其平均数为4.38,看来人们对于这种广告媒体的接受程度还较低。其他几种媒体的容忍度适中,如海报/大型广告版、因特网弹跳窗口广告、广告看板、电子邮件广告等,即人们对于这几种广告媒体可能也不太喜欢,但却具有一定程度的容忍力。

(二)刺激性广告对消费者购买意欲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意欲的研究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统计结果如表l所示。

可以看出,企业采用刺激性广告会有56.8%的消费者放弃对现有产品的购买,而更有77.7%的消费者认为,刺激性广告并不会使新产品的推广更容易被接收,不会选择采用刺激性广告的新产品。从更细致的层面来看,对于“如果两家公司提供同样性质的产品,我将不会光顾、购买采用刺激性广告的企业的产品”这个题项,表示同意的消费者比例大约为60%,而对于“刺激性广告主题若与正在宣传的产品有关,会更易被接受”这个题项,表示不同意的消费者比例高达80%。因此,应用刺激性广告的结果并非企业所愿,而是对企业产品的销售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与购买意欲的关系,我们对两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收入情况与其购买意欲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女性消费者较男性消费者更容易受到刺激性广告的负面影响,而放弃对企业产品的选择。同时,消费者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隋况越好,刺激性广告越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从而对企业的产品形象和销售均带来负面的影响。

以上分析结果的意义在于可以使企业了解:一方面,刺激性广告并不一定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刺激产品的销售,而J冶恰相反,常常会造成顾客的流失;另一方面,如果企业的目标消费者主要是女性,或者年龄层次较高,或者是高学历、高收入人群,在应用刺激性广告时就更应该嗅之又慎。

(三)消费者性格特征与消费者生活理念分析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也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企业应该及时了解、准确把握消费者的新习惯、新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广告、促销等营销活动,只有这样,企业的努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这一部分,我们对消费者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理念进行了研究分析,帮助企业更深层次地了解现今消费者的购买理念和行为,同时说明刺激性广告为什么会造成顾客流失的原因所在。在问卷的第四、第五部分,我们分别应用了20个和lo个题项,考察消费者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理念。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因素分析,我们将消费者的性格特征用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追求完美度”、“固执己见度”、“寻求认可度”、“积极自信度”和“保守谨慎度”;而生活理念分为“真诚坦率型”、“原则明确型”和“心胸狭窄型”3种类型。现对消费者性格特征和生活理念各个因素层面的具体涵义解释如下,见表2和表3。

1. 消费者性格特征、消费者生活理念与购买意欲的回归分析

我们将消费者的性格特征、生活理念和购买意欲联系起来进行相关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具有哪些不同性格特征和生活理念的人,刺激性广告更容易影响他们对于该产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欲,造成顾客流失。

我们以消费者购买意欲为因变量、以消费者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理念的各个因素层面作为自变

量,进行回归分析。在回归模型的建立方法中,选择了向后剔除法,因此分析过程一共建立了5个模型,第一个模型包括所有的自变量,第二个模型剔除了“原则明确型”,第三个模型剔除了“保守谨慎度”,其他模型依次类推。剔除的原因是其对流失意图没有显著的影响、解释力较小。最后的模型中,包含的追求完美度、固执己见度、真诚坦率型、心胸狭窄型4个自变量的检验数均达到显著水平(检验水平均小于0.1),说明其对消费者购买意欲会产生显著影响。现结合问卷内容解释如下:

(1)在性格特征中,“追求完美度”和“固执己见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欲会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从回归系数可以看出,追求完美度的回归系数为一0.243,固执己见度的回归系数为0.086。回归系数表示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关系,回归系数越大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越大,符号反映了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因此其含义为:

1)“追求完美度”与“消费者购买意欲”呈负相关关系,即“追求完美度”越高的人,消费者的购买意欲越低,也就是消费者越容易丧失对于产品或服务的购买欲望。由于刺激性广告会给人们带来不安、尴尬、受伤害等不愉快的感觉,刺激性广告就比较容易破坏在“追求完美度”高的人内心的产品形象,就越容易给他们带来反面的印象,并且这种印象很难改变和消除,反映出的结果便是,追求完美度高的人就很容易不再购买而转向其他产品。

2)“固执己见度”与“消费者购买意欲”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固执己见度”越高,“消费者购买意欲”越高。“固执己见度”高的人一般不太容易改变自己的想法,因此,即使刺激性广告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不愉快的感觉,他们也不大愿意因此就改变自己原来的购物或品牌习惯,仍愿意继续购买原来的产品或品牌。

(2)在生活理念的3个因素中,“真诚坦率型”和“心胸狭窄型”与“消费者购买意欲”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其回归系数分别为一0.258和0.510。含义为:

1)“真诚坦率型”和“消费者购买意欲”呈反方向相关变化,即“真诚坦率型”消费者更容易受到刺激性广告的影响,而不再继续购买产品或服务。真诚坦率型消费者与追求完美度高的人相同,刺激性广告带来的不安、尴尬、受伤害的不愉快感觉会给他们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他们不喜欢这样的体验,因此就更容易丧失对于产品的购买意欲,并且甚至会影响他们对于整个公司产品的印象,无论是新产品还是老产品。

2)“心胸狭窄型”和“消费者购买意欲”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即“心胸狭窄型”消费者不太会因为刺激性广告的应用而放弃对于产品的购买。按照上述“心胸狭窄型”消费者的涵义,我们所指的“心胸狭窄型”消费者有时会说别人闲话、会利用他人、或者会以眼还眼、或者会有粉碎/破坏东西的感觉,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刺激性广告带来的不愉快感觉或许对他们来说并不产生任何负面的影响,对他们并没有造成“冒犯”,从而不会影响他们对于产品或服务的选择。

2.上海消费者的性格特征

以上的分析得出,“追求完美度”、“固执己见度”的性格特征和“真诚坦率型”、“心胸狭窄型”的生活理念,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欲会产生显著的影响,那么,当今上海消费者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理念在以上4个方面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呢?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我们发现其主要特征体现为:

(1)人们的“追求完美度”普遍较高。有89.1%的消费者认为,他们在选购产品的时候,通常会希望在同一品类的产品中做出最好的选择,或者在自己对于产品不熟悉的隋况下,他们会请教他人、掌握产品更多的信息以得到最满意的选择。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使得消费者对于所购买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不再喜欢同质的大众化产品,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附加价值,青睐那些能最大程度满足自己要求的产品。在现在各种有关产品的信息越来越容易获得的情况下,消费者总是喜欢通过各种渠道的了解和比较之后,再做出购买的选择。而广告就是人们了解产品的一种主要渠道,因此我们可以明白,企业应用刺激性广告会使消费者产生尴尬心理,从而降低产品的感觉品质,对于整体特征显现出高“追求完美度”的消费者群体来说,当然不会选择这样的产品。

(2)大部分消费者的“固执己见度”不高。有相当比例的消费者具有较高的“寻求认可度”。66.1%的消费者认为自己不具有固执己见的性格,而有55.5%的消费者希望自己购买的产品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他们认为购买和别人相同的产品和品牌会带给他们一份归属感他们会有兴趣知道什么产品和品牌能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别人喜欢他们所购买的产品和品牌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别人能够看到他们使用的产品,他们便会经常购买别人希望他们购买的产品;等等。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现今的消费者希望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寻求到一种认同的感觉、一种归属的感觉,而为了获得这种归属感,人们比较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倾向于选择被大家认同、喜欢的产品和品牌。而我们知道,刺激性广告采用的非常规手法,其目的是吸引被广告学上称之为“无意注意”的消费者注意力,而这种尴尬的“无意注意”通常不会转化为“有意注意”,或者更进一步的“记忆”,就更不用i兑最终会转化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因此,刺激性广告的应用通常不会形成有效的口头传播,也无法使企业产品在消费者中形成良好的产品和品牌印象,就无法更进一步在消费者中形成良好的购买影响力;反而会使消费者觉得使用刺激性广告的产品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甚至是一种与他人不相融合的感觉。这应该是消费者对刺激性广告如此反感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主观上的“真诚坦率型”的生活理念占主导地位。在生活理念方面,分别有高达96.4%和仅有23.4%的消费者认为自己在生活中体现出“真诚坦率型”和“心胸狭窄型”的行为理念。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消费者认为自己通常都会言行一致、不会故意说伤害别人的话,也不会有利用他人的想法、或者以眼还眼而非宽恕他人,同样自己不会有粉碎、破坏东西或事物的感觉。因此,可以看出人们在心态上总体是积极的、乐观的。人们排斥那些他们认为不好的行为和现象,例如、粗鄙的语言、无谓的恐惧等,都希望自己生活的环境是文明的、前进的。刺激性广告在这样积极的社会风气中当然是无处立足。

(四)刺激性广告造成顾客流失的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便不难理解刺激性广告之所以会造成顾客流失的原因所在。一方面,人们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理念的某些方面,会深刻地影响其消费习惯或消费行为,“追求完美度99、66固执己见度”和“真诚坦率型”、“心胸狭窄型”,就是这样会产生深刻影响力的消费者特征和生活理念。“追求完美度”和“真诚坦率型”与由于应用刺激性广告而受影响的“消费者购买意欲”呈负相关关系;“固执己见度”和“心胸狭窄型”与“消费者购买意欲”呈正相关关系。而另一方面,消费者群体的整体特征显现出具有较高的“追求完美度”水平和“真诚坦率型”消费者类型,同时却具有相对较低的“固执己见度”水平和“心胸狭窄型”消费者类型。因此,结合这两个方面得到,与“消费者购买意欲”呈现在负相关的因素具有较高水平,相反,与“消费者购买意欲”呈现正相关的因素却具有较低水平,总体的效果便解释了刺激性广告造成顾客流失的原因。

三、结语

刺激消费的手段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消费者;购买行为

一、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 EC)是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并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目前,电子商务可分为狭义的电子商务和广义的电子商务。就前者而言,电子商务一般指商品和服务的调研、查询、采购、宣传、展示、推销、订货与出货、储存、运输及报关、结算和纳税等一系列商务活动,均通过Internet、Intranet(企业内部网)和Extranet(企业外部网)等网络来实现,没有任何传统商务形式的参与,是电子商务概念最纯粹、最核心和最高级的形式。广义上看,电子商务概念应是各种网络与商务活动的结合,可以既包括纯粹的网上交易,也包括应用网络完成整个交易活动的一部分,再通过传统商务方式完成剩余的部分,最终达到整个交易的完成。

从电子商务的应用来看,目前大致可分成3个层次:一是电子商情,即在网上做广告或者提供商情。凡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商务活动的都可被看成广义的电子商务。这是广泛的低层次的电子商务。二是网上撮合,有了明确的买卖双方,撮合的过程实际就是电子商情的扩展。网上撮合的结果是网上签约,这就会牵涉到法律认证和法律效力的问题。三是电子交易,这是电子商务的最高层次,它的核心就是电子支付和电子结算。

二、电子商务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一)消费者行为模式

消费者的行为受消费者心理活动所支配。按照“刺激—反应(S-R)”的观点,人的行为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像一只“黑箱”(Black Box)。客观的刺激,经过黑箱(心理活动过程)产生反应,引起行为(如图1)。

营销刺激是指企业营销行为的各种可控因素,即“4P’s”:产品、价格、分销、促销;其他刺激,指消费者所处的环境因素(经济、政治、技术、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这些刺激通过购买者的黑箱产生反应,即购买者行为。

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购买者黑箱,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购买者的特性。购买者特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并进而影响购买者对刺激的理解和反应。二是影响购买者的决策过程(如图2)。

电子商务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是以一种新的营销刺激手段,对购买者行为特征产生影响,并影响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过程,最终使消费者产生不同的反应。

(二)电子商务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1.电子商务改变了消费者购买行为特征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完成的。在传统的零售商业情况下,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做出是和销售现场的环境密切相关。销售人员的态度、说服工作、销售现场的氛围及销售刺激会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影响,消费者经常在销售现场就做出了购买与否的决定,消费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冲动性。然而,在互联网上,购物网站难以达到销售现场的刺激效果,也没有推销员的说服,购买商品的压力也没有了,消费者不必考虑销售人员的感受及情绪,购买行为更趋理性。消费者习惯于在网站与网站之间频繁地转换、浏览,比较和选择的空间增大了,导致顾客轻易放弃或轻易转向其他商家进行购买。

在传统商业模式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即生产经营者总是拥有比消费者更为专业、更为丰富的产品知识,这使得消费者在做出购买选择时,通常会较多地依赖生产经营者传递的信息。传统的大众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都是单向信息传播,强制性地在一定区域内广告信息,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商家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消费者反馈的信息。而网络具有无比广泛的传播时空、非强迫性和全天候传播等特点;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随意主动阅读广告、访问企业站点等;广告内容直观、生动、丰富,更新快;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友情链接或搜索引擎访问竞争者的网站,将他们的产品的相关信息、产品网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较系统全面地了解商品。消费者之间可以通过网上的虚拟社区,彼此之间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消费者对商品从无知过渡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耳熟能详。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从“非专家型购买”向“专家型购买”转变的趋势。

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理性到感性,从非专家型购买向专家型购买转变的过程中,交易风险减小了,消费者对自己的购买行为更有信心,消费者更强调商品的性价比,对商品品牌的忠诚度也随之降低。

2.电子商务对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影响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由一系列相关联的活动构成。营销管理专家菲利普·科特勒把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分为5个阶段:确认需要、搜集信息、评估选择、决定购买和购后行为。电子商务对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这几个阶段。

(1)电子商务对消费者需求认知的影响

消费者认识到自己有某种需要时,是其决策过程的开始。这种需要,可能是由内在的生理活动引起,也可能是受外界的某种刺激引起,或者是内外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一般采用大规模的媒介广告来创造消费者对需求的认知。在互联网上,不同形式的外部刺激会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消费者产生需求。如旗帜广告出现在各种各样不同主题的网站上,使网络用户被动或主动地、无意或有意地接受到相关商品的信息,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刺激需求,使网络用户成为某种产品潜在的或现实的购买者。然而,就目前而言,由于互联网的接触面不如传统的大众媒体,且网络用户数量有限,旗帜广告对于消费者对需求认知的影响较小。但随着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网络营销手段的不断创新,在不远的将来,电子商务对消费者需求认知的影响会逐步增强。

(2)电子商务改变了消费者信息搜集的方式

在传统的商务模式下,当消费者对某种产品产生需求之后,对于所欲购买的商品的信息,只能通过个人来源、商业性来源、公众来源或经验来源获取。个人来源即是从家庭、朋友、邻居和其他熟人处得到信息。而其他人未必有对这种商品的购买经验,这种渠道获得的信息相当有限。商业性来源即是从广告、售货员介绍、商品展览与陈列、商品包装、商品说明书等得到信息。消费者从这种渠道获得信息消费者不仅要在商店耗费大量的时间,还很难了解真实的信息,毕竟有“自卖自夸”之嫌。公众来源,即从报刊电视等大众宣传媒介的客观报道和消费者团体的评论得到信息。这种信息相对而言比较真实,但这种信息存在供求不对称问题,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有需求时,很难马上通过公共来源获得相关商品的信息。

电子商务极大地提高了消费者信息搜集的效率,降低了信息搜集的成本,信息搜集的半径也扩大了。搜索引擎为消费者进行信息搜集提供了便利,节省了信息搜集的时间和成本。消费者只要在搜索网站上输入欲购买的商品名称,就能获得商品的相应的信息。网上不同类型的虚拟社区的存在,使消费者不仅可以从身边获得信息,还可以向素不相识的人了解信息。各种网站也为消费者信息获取提供了便利。在各种门户网站上,消费者很容易了解某类商品的市场行情。在购物网站上,如易趣、当当网、淘宝网等,消费者可以得到商品比较真实、甚至低于市场行情的价格信息。

尽管电子商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进行信息搜索的效率,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但是,它对消费者在购买不同商品行为上的影响不同。搜索技术对于那些低风险和经常性购买的产品而言,其影响力较为有限。对于消费者非常熟悉并且经常重复购买的商品而言,几乎不需要信息搜索,因为在这种情况之下消费者的决策主要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做出的。当消费者购买价值较高的产品时,其风险也大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讲,产品的价值也可能影响网上消费者的行为。

(3)电子商务改变了消费者购买商品成本

在传统的零售商务情况下,消费者购买商品往往是先搜集商品信息,然后选购商品,最后将商品运送回家。其购买成本不仅包括商品价格,而且包括运输费(包括自己去商店、商场和回家的车旅费等)和交易的时间、精力成本。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成本包括货物送到时的商品费用、上网的设备使用费及时间、精力等。相对于传统零售业务,电子商务大大降低消费者的交易成本,消费者不必再为购买商品而在不同商店之间奔走,不必再为和业务员讨价还价而筋疲力尽。电子商务使得消费者进行商品价格比较几乎在“弹指之间”就能完成,从而大大提高了商品价格的透明度。网上直销方式的兴起,极大节约了中间渠道的成本,商品价格更低了。

(4)电子商务对消费者评估选择、做出购买决策的影响

电子商务不仅极大方便了消费者对欲购商品的信息搜集,缩短了信息搜集的时间,而且网上也提供了比较详细的商品信息,帮助顾客做出选择,使得评估选择这一阶段缩短。有了购买意向的消费者需要做出一些具体的购买决策,即购买哪种品牌、在哪家商店购买、购买量、购买时间、有时还要决定支付方式。由于电子商务是采用信用卡、电子支票和数字现金等电子货币进行网上支付,而我国目前缺乏满足电子商务要求的交易费用支付和结算手段,银行的电子化水平不高,安全性差,银行网之间相对封闭,尚不能承担网络支付的角色。正是由于电子支付系统的不完善,网上购物者不仅担心一次电子支付是否会实现,而且担心电子支付是否会导致个人的信息(如银行账号、密码等)丢失或暴露。因此大多数消费者还停留在通过电子商务了解市场行情,进行商品信息的搜集、比较和评价阶段,实现网上购物的数量还比较有限。即使在网上达成了交易,也主要通过传统支付手段完成支付,如邮局汇款等方式,但这种支付方式又使原本简单的购物复杂化了。

正是由于网上支付系统的不完善,目前的电子商务主要停留在第一、第二层次,即电子商情和电子撮合,电子支付的应用还不广泛。也就是说,目前的电子商务还是广义的电子商务,即各种网络与传统商务活动的结合,既可以包括纯粹的网上交易,也包括应用网络完成整个交易活动的一部分,再通过传统商务方式完成剩余的部分,最终完成整个交易。

(5)电子商务改变了消费者购后行为

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往往会通过使用和他人的评判,对其购买选择进行检验,把他所觉察的产品实际性能与以前对产品的期望进行比较。消费者若发现产品性能与期望大体相符,就会感到基本满意;若发现产品性能超出了期望,就会感到非常满意;若发现产品性能达不到期望,不能给他以预期的满足,就会感到失望和不满。消费者是否满意,会直接影响他购买后的行为。如果感到满意,他下次就很可能买同一品牌的产品,并常对其他人称赞这种产品,而这种称赞往往比广告宣传更有效。如果感到不满,他除了可能要求退货或寻找能证明产品优点的信息来减少心理不平衡以外,还常常采取公开投诉或私下的行动发泄不满,如向生产或经营企业、新闻单位、消费者团体反映意见,向家人、亲友和熟人抱怨,劝说他们不要购买该企业生产的其他产品。

互联网大大方便了消费者购后感受的倾诉,并且使这种购后感受的影响面扩大了。以前消费者的购后情感主要影响其周围的亲人、朋友、邻居、同事、熟人,现在消费者通过网上的论坛、QQ群、虚拟社区、博客等各种渠道,向素不相识的人表达其购后感受,影响的半径扩大了。当然,商家的网站也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信息沟通的平台。消费者可以在所购商品的企业网站上,向企业传递信息、发表意见,将其对商品的评价告诉企业,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生产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不仅增强了企业和消费者的情感及关系,而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到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改进工作中,成为对企业最有帮助的合作者。

主要参考文献

[1][德]丹尼尔·阿莫(Daniel Amor).电子商务变革与演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刘向晖.网络营销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刺激消费的手段篇8

商家在实施抢购促销时,商品的价值与价格是刺激消费最重要的环节,只有让消费者对购买商品后感到满意,认为物超所值,才能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购买。在抢购促销中,商家一定要保证商品的质量,品牌知名度,尽量让消费者感到划得来,对商品感到满意。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抢购不一定能让他们买到适合个人意愿的商品。但是,根据调查显示,60%的消费者能买到符合他们个人需求的商品。只有少数人认为他们不能实现购买需求,买到的商品不适合个人需求。

2限时抢购

根据调查分析得出,网上消费者更倾向于时间越来越少,数量充足时够买。在限时抢购中,我们还会面临一些身体、心理的影响,就说你在参加抢购时,是否会感到紧张或着急。你是否会觉得你有可能抢不到商品,从而产生着急感。我们的调查分析得出,一半的人会产生这种感觉,一半的人不会。这种情况说明,抢购对消费者的影响很大,对刺激消费有明显作用。现实生活中,我们参加抢购,其实也是一种竞争模式,很多人会积极参与到这个环节。在抢购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在与别人竞争,就拿拍卖来说,竞争感刺激你消费。我们的调查表明,63%的消费者会在限时抢购过程中有竞争感,这说明,限时抢购有利于刺激消费,实现促销目的。限时抢购在电子商务中屡试不爽,在线下营销也能有效的实现促销目的。从我们的调查分析正好可以反映出这种形势,75%的消费者经常到网上或者百货超市参加抢购,70%的消费者在参加过限时抢购后会介绍给亲朋好友。这样的数据显示出,限时抢购更能刺激消费者重复参加这种促销,更能刺激周围的人参加,增加顾客。

3品牌限时特卖电商营销特点

品牌特卖网络营销是指通过网络营销的手段来实现品牌产品的特卖活动,是以互联网为媒介的B2C电子零售交易活动。而“限时”特卖的含义是指定期定时推出商品,先到先买,限时限量,售完即止。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商品折扣所带来的高性价比。品牌限时折扣模式基于“限时饥渴式营销”和“品牌库存折扣”两大前提来获得盈利。

3.1品牌效应

3.1.1专业买手团

所谓品牌买手,就是决定下一季商场里卖什么样的东西的人物,他们必须眼光非常好,具有优秀的判断力和品牌品位,了解消费者以及市场,同时对报表,财务数据也非常熟知。唯品会的买手与普通买手比起来,最大的特点是受公司的风格和品牌调性调性影响。一般而言,买手是公司运营中产生的工作模式,然而在唯品会,买手团队更倾向于一个前锋的角色。唯品会的买手既是甲方也是乙方,既要懂管理又要懂生意,这种创新的时尚买手在行业中独树一帜,成为唯品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买手首先需要根据季节、价格、参考品牌、知名度,影响力等状况,进行综合考虑后判断品牌方合适的品项和折扣,然后进行初步协商,谈妥之后,产品上线,销售结束为品牌方提供数据分析。

3.1.2商品种类的多元化发展

唯品会于2011年1月开始推出奢侈品频道,但如今这一打造了几年的频道已经被压缩成一个小频道。在创立之初曾希望打造国内奢侈品折扣电商平台,也曾在一二线城市厮杀,但是其经营状况却非常惨淡。公司最后选择转型,打造属于三四线城市的垂直折扣电商平台。目前,三四线城市是唯品会销售额的主力军,一线城市的占比相当低,大约只有百分之十几。唯品会销售业绩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其较为实际的市场定位和运营能力,其迅速从奢侈品领域转向均价为200元的时尚名品领域,甩开“奢侈品电商”的伪命题,抢到了市场规模先机。

3.1.3稳定的供应链上下游关系

通过五力模式对唯品会的产品链结构进行分析:供应商:唯品会主要是针对二三线城市,销售的产品主要为中高端品牌产品,故其产品的供应商为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商或厂家,代售其商品,省去中间商的费用,在质量和价格上都有所保证,而且唯品会的采购通常错开季节采购,使伤口的折扣力度更大。消费者:唯品会的消费群,主要为22岁至35岁的白领,具有匹配消费能力的网购用户规模庞大。同样其可选择的空间也足够多。而且,该年龄群的消费者,一旦养成消费习惯,可以大大提升唯品会的重复购买率。竞争者:品牌限时特卖网站处于细分行业的起步阶段,同类竞争者不断增多,但随着唯品会的上市,其稳处于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潜在进入者: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如淘宝商城、京东、凡客v+,都有能力涉足该领域,并且具有流量、资金、营销等多方面优势。传统的百货商城,类似银泰、百联,掌握着最优质的品牌资源,同样极具竞争力。替代者:线上方面,从模式上,团购和“品牌折扣+限制抢购”最为接近,有替代关系;电商网站的平台业务的折扣促销活动,也会争抢该领域的市场需求。线下方面,以outlets首当其冲,但在中国outlets行业并未真正发展起来。

3.2限时模式集中时段大访问量

唯品会网站特有的特卖模式,会吸引用户在每天上午10点集中访问网站,在这一时间段中,会出现高访问量,高浏览量以及相应的高下单量,对于后台的服务以及数据库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同时对于前台用户来说,同时保证用户能够在较快的时间段内访问网站也是技术上需要支持的重要需求。

3.3限量模式

sku品类多,数量少的应对策略由于是特卖模式,唯品会库存周转率极快,平均5天仓库里的SKU(库存量单位)就要发生100%的变化,而传统电商是长期售卖模式,物流标准化程度高。特卖一般持续3-15天的时间,随着特卖物品的快速轮换,仓储的货物的种类极为巨大,已经达到千万级别,而每一种种类的数量却非常少,经常只有几件。如何设计好仓库的实时数据是唯品会物流环节的保障。

4结语

刺激消费的手段篇9

关键词 环境税;刺激功能;国外税收制度

人类进入20世纪3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了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等严重的公害事件。这些事件的爆发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必须减轻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先行一步,开始使用市场经济手段来保护环境。开征环境税就是其中一种典型的市场经济手段,在许多国家已被使用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所谓环境税,又称生态税、环境保护税,广义上是指对于投资于防止污染或环境保护的纳税人给予的税收减免,或对污染行业和污染物的使用所征收的税。狭义的环境税是指针对某种在使用或释放时会对环境造成特定负面影响的单位物质所征收的税。

一、国外推行环境税制度的实践

经济发达国家历来对环境问题十分重视,尤其是oecd成员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构建环境税收制度。一直发展到今天,通过税收政策来实现保护环境目的的国家越来越多。如1972年英国率先开征了二氧化碳税,美国、德国、法国先后开征了硫税,德国还对矿物油料加征生态税。挪威开征了饮料容器税,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在轮胎的生产或销售环节征收旧轮胎税,意大利对生物降解能力小于60%的塑料袋征税。美国、德国、日本、荷兰等国还开征了噪声税。概括起来看,这些国家在推行环境税制度的实践中呈现出下列特点:

1、开征税种多,课征范围广。从理论上分析,环境税所包含的税种数量众多。鉴于环境系统的生态性和复杂性,为保护环境而开征的环境税不是一两个简单的独立税种,而是由多个税种所组成的一个税种的集合。狭义的环境税仅指排污税,即向排污的主体按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征收,如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硫税、垃圾税等。而广义的环境税还应包括资源税和能源消费税。资源税对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的主体征收,包括矿产开采税、森林开采税以及水资源税等。能源消费税主要包括燃油税以及一些国家针对煤、电力产品征收的消费税。

从各国推行环境税收制度的实践来看,一些国家往往以资源税为主,同时开征多税种。如荷兰,同时开征的环境税税种有燃料税、噪声税、垃圾税、水污染税、土壤保护税、地下水税、超额粪便税、汽车特别税、石油产品税和消费税等。再比如挪威,其环境税税种包括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硫税、润滑油税、能源税、汽油税、柴油税、机动车相关税、飞机升降噪声税等。

2、环境税在各国税收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环境税收入在各国总税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来看,2001年,荷兰所征收的环境税收入约占全年税收总收入的9%,在希腊,这个比例是13%左右,在韩国这个比例也超过了12%。2001年,oecd的20个成员国的环境税收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平均比例达到了约7%。而且这个比例还在逐年上升。这一现象反映出环境税收入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环保事业方面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反映出各国对环境税这一税种的重视。可以预见,随着环境问题严峻性的不断凸显,这种重要作用和关注度必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3、注重在推行环境税收制度的同时坚持税收中性原则。税收中性原则是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税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是指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应以征税数额为限,不要因此增加社会的额外负担,以免干扰和扭曲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具体来看,它要求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同时,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不能影响市场对经济运行的自发引导作用,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在推行环境税的过程中,税收中性原则要求以补偿或补贴等形式、或者以减少其他类型的税收的方式使纳税人获得与其所支付的环境税等值的款项。

在大多数国家,税负的水平已经相当高。在这种情况下,要开征任何一个新的税种都会遭遇到政治上和社会上的阻力。为了使环境税克服这些阻力,许多国家都在推行环境税的同时坚持税收中性原则。具体的做法有这样几种:一是将环境税税款直接返还给纳税人。例如,直接将税款退回给纳税人用于治理污染或鼓励其向环保领域投资;挪威将征收二氧化碳税收取的税款通过降低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税金额,资助企业进行污染治理或安装防治污染设施等方式返还给企业。二是减少其他税收。例如,降低所得税、资本税、消费税的税率等方式。1996年荷兰在推行能源税时,政府通过改革个人收入税,如降低针对第一收入等级的税率,提高免税额度,提高对老年人扣税的标准等方式,将税收收入返还给纳税的家庭。三是将环境税税款返还到其他相关领域。例如,将来源于垃圾税的税款返还到垃圾处理领域。

二、国外环境税收制度的功能分析

环境税收制度在西方国家实施后,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推动环保技术革新等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显示出这项制度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环境税收制度的功能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税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该收入可用于改善环境。或者用于降低对劳动、资本和储蓄的征税。在环境政策中使用环境税的主要经济原因是把被称为“外部性”的污染费用和其他费用引入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这类污染费用是经济活动的副产品,并没有包括在生产者或消费者直接支付的价格中。例如,以煤为动力的发电厂所产生的污染导致了酸雨的产生,而酸雨并未给从发电厂获利的人和国家的土壤、植被造成直接的破坏。获利者所支付的成本中没有包括这些外部性费用。而环境税正试图将这些外部性费用引入价格中,即所谓的外部性的内部化。在推行环境税制度后,即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完全停止对环境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活动,那么他们也需要为这些活动缴纳额外的税款。这些税款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可直接用于解决环境问题,或者用于补贴生产者或消费者作出对环境有利的行为。当然,在国家开支不变的情形下,这些收入也可能减少对劳动、资本和储蓄的征税。这说明环境税可把向“好的东西”(如劳工、资本)征税转变为向“坏的东西”(污染)征税。

2、环境税为消费者和生产者提供刺激,使他们改变行为方式,用生态化的方式使用资源和开展生产,进而促进创新。因为价格是决定经济行为的因素之一,因此,通过征收环境税会增加某些产品的价格,进而将对相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产生刺激。这种刺激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刺激相关生产者和消费者由危害环境的行为转向对环境无危害或少危害的行为。例如,如果硫排放要征税,排放者就会受到一种刺激,通过使用其他替代材料或工艺以不排放、减少排放。与其他环境政策工具相比,税收的见效期间相当短,一般只需要2至4年。例如,瑞典在推行硫税的2年内,燃料中硫含量平均值下降幅度非常可观,达到了40%。丹麦在推行废物税后,6年内建筑废物的再利用率从12%急剧上升至82%,因为其所征收的废物税达到了处理废物费用的2倍。二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环境税的征收将刺激企业通过技术革新等手段改进生产技术,积极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这就是所谓的革新刺激。

理想化的状态是通过征收环境税,刺激生产者和消费者改变行为模式,促使污染者不断寻求减少污染的方法和技术,达到鼓励创新和持续刺激的效果。但是,价格仅仅只是诸多影响经济行为的因素之一,所以,环境税制度的推行能否真正起到上述刺激作用,还要取决于其他一些相关因素。例如,如果缺乏可靠的可替代的公共交通或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光依靠推行燃油税制度将无法减少汽车的生产和使用。因此,环境税制度的推行还需要有“一揽子政策”提供支持。例如,欧洲无铅汽油税的实施卓有成效,原因就是在推行无铅汽油与含铅汽油的差别税率的同时,还采取了许多措施让消费者意识到含铅汽油的严重危害性,例如,对孩子大脑发育的危害。

3、较之直接管制手段,环境税收具有更为有效的间接调控作用。从表面上看,直接管制手段可能是一种强有力的方法,但运用在处理环境问题上不是最妥当的。至少在现阶段,禁止企业排放污染物或是利用自然资源是不现实的。直接管制手段以法律的强制执行力为后盾,为各类企业制定强制性指标,无法充分考虑到各类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和行业特点等因素。这些指标对部分企业而言可能是适当的,但对其他企业而言可能是对其生产形成限制。从大的方面看,这可能将会影响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环境税收制度在坚持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宗旨的同时,能够提供给企业一定的自由空间,使其在环境税收刺激作用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双重驱动下,去寻求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双赢,最终实现环境税的有效的间接调控作用。

同时,用规章制度来治理污染,约束排污行为,由于管理费用和信息成本太高,效率相对较低。而环境税收对于环境保护而言,是一种经济手段,除了固有的刺激作用外,还具有相当地灵活性,每个污染者能根据成本——效益分析,自行决定是纳税、降低产量、加装污染消减设备、革新技术工艺还是削减污染。运用环境税收这一经济手段,将有效降低污染控制费用,提高效率。

三、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严重和资源耗竭两个方面。为了缓解环境危机,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在适当时机开征环境税也是措施之一。从我国现有的与环境有关的税费制度现状来看,存在着“费主税辅”的状况,即针对环境的相关收费门类多,数量大,在相当程度上挤占了环境税的税基。而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税种少,不能适应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新形势。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我国拟开征环境税,由此确立了通过税收手段加强环境治理的政策思路。要构建起我国的环境税收制度,参考、借鉴西方已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上文对西方环境税收制度发展特点和功能的分析,可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1、现阶段我国推行环境税收制度是必要的。我国长期倚重直接管理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主要运用命令控制、管制型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强制企业执行环境标准,控制污染,对违反者实施行政处罚收费。这些手段对缓解环境压力、保护自然资源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单纯依靠法律和行政管理手段已不能解决防治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更多利用基于市场机制的经济调节手段。西方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环境税收制度到今天,其环境税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从分散的环境税种到逐步形成环境税收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税收制度作为倚重经济调节手段,在有效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推行环境税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2、推行环境税收制度要充分考虑与已开征相关税种的衔接问题。严格地说,我国目前尚未开征独立的环境税税种。但现行征收的一些税费项目具有一定的环保作用,如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车辆购置税、车船使用税等。在推行环境税收制度的同时,必须注意环境税与其他税种的配合和协调问题,以避免相互重复、抵触或背离,从而加重纳税人的负担,影响环境税的有效性。同时,开征独立的环境税应与现有其他税种的“绿化”相互呼应、协调,即其他税种(如消费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等)向有利于环保方面的改进。

3、从实际出发。建立独立的环境税税种,税费并存。虽然建立全新的环境税税种是我国环境税制度构建的终极目标,但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步到位地实现费改税是不可行的。以排污费为例,排污费的征收技术性非常强,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亲临现场以完成对企业排污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这是计征收费的基础。从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模式看,要税务机关在征税前完成这种分析,需要大量的稽征成本,事后稽查又难以取得可靠的证据,从而形成大量的税收漏洞。另外。从国际上看,税费并存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因此,从目前的情况看,税费并存恐怕是中国环境税收制度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如何处理好税与费的关系,将是理论界与实务界要面对的共同课题。

4、我国在推行环境税收制度时要注重其刺激功能的发挥。在我国推行环境税收制度,要特别强调环境税的刺激功能。为了满足社会和公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税务部门必须适时对环境税标准作出动态调整,以保证环境税制度发挥持续刺激的功能。在实行一般的污染排放控制管理时,排污者将竭力降低污染排放,以达到排污标准。而在推行环境税制度后,排污者即使已将排污量削减到了标准之下,只要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允许,其必定会继续削减,直至其排污边际削减费用等于环境税税基为止。因此,税务部门一定要注重充分发挥环境税的持续刺激功能,对环境税标准进行及时的调整。

5、搭建环境税收工作平台,提高税务人员专业素养,加强税收征管监督。实际上环境税收制度的功能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收征管工作的有效性。在我国推行环境税收制度的过程中,首先要搭建起环境税收工作平台。这个工作平台应由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共同组成,其中国家税务总局是核心,国家环保总局提供技术支持。在国家税务总局内部可以设立专门的环境税收司,专门负责全国环境税收的政策制定、税款征收和监管工作。在地方一级,可以在各级税务机关中设立相应的环境税收部门,负责地方环境税收的政策制定、税款征收和监管工作。

同时,由于环境税收制度的建立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学科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具备会计、税务和环境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实施环境税收管理工作。因此,在构建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税收人员的专业培训、打造一支稳定的环境税收队伍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欧洲环境局.环境税的实施和效果[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2]oecd.税收与环境:互补性政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3]葛察金,等.环境税收与公共财政[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刺激消费的手段篇10

关键词:营销策略;发展趋势;消费者;产品;品牌

在整个20世纪80、90年代,企业营销更多运用的是4P策略在市场国际化的过程中,又加上了政治权力与公共关系,形成6P营销策略组合。随着营销观念的转变,营销学者从顾客的角度又提出4C组合理论,包括顾客的需求和期望(Customer)、顾客的费用(Cost)、顾客购买的方便性(Convenience),以及顾客与企业的沟通(Communication)。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崛起,高科技企业、高技术产品与服务不断涌现,营销新组合4V开始出现,即:差异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价值(Value)、共鸣(Vibration)的营销组合理论。强调顾客需求的差异化和企业提供商品的功能的多样化,以使顾客和企业达到共鸣。根据市场不断成热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着眼于企业与客户的互动与双赢。美国营销学教授舒尔茨在新的层次上概括了营销的新框架,提出了以竞争为导向的4R营销组合,即:与顾客建立关联(Reliance)、提高市场反应速度(Response)、运用关系营销(Relationship)、回报是营销的源泉(Reward)。

一、营销策略的发展

(一)产品高科技化、多样化

高科技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产领域,数字化的经济模式的产品生产不仅越来越多样化,而且越来越容易。在市场总体份额中,高科技产品逐渐超过传统产品的市场比重,由此引发的问题是:技术的高度发展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同质性很强的商品,而且先进的技术又会加速产品的发展创造,使得一种新产品在市场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

(二)分销渠道数字化

商业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网络化将市场营销中的分销移植到了互联网,实现了真正的虚拟营销。企业必须为适应业务开展在网上建立全新的分销模式,数字化分销渠道缩短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节省了商品在流通中的诸多环节。在网上购物,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还省时省力。如何利用互联网建立自己的分销体系,如何将数字化的分销渠道和传统的分销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在网上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是企业在本世纪相当长一段时间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三)营销方式的转变

从以价格为竞争导向的营销,向以整个价值链为激励体系的营销转变。营销价格战与能力战比价格战更能使企业步入营销的良性循环,如长虹进入21世纪后,改变简单价格的传统营销理念,坚定推广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背投彩电”,一举使企业成为全球销代第二的名副其实的背投彩电大王。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可以方便的通过数据管理来降低成本,在不断满足顾客价值需要的同时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

(四)广告促销

以广告促销为主要手段的营销,向以整合传播为主的营销转变。特别是围绕品牌塑造,利用网络而进行一系列的公关营销活动,将成为未来主要的促销手段。如今的市场竞争,是一种注意力的竞争,人心的竞争,传播的竞争,关系的竞争。现在广告将渐渐转变为传播,将不仅仅广告本身,不只是对销代的推广,将会深入地负责到广告的效果反馈、产品的售后服务、企业产品品牌形象的塑造等更多方面。

(五)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进入企业营销管理的战略层面,是企业实现与内外环境协调、谋求公众支持、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公共关系是提高企业形象竞争力的一个法宝,是一种管理职能和管理行为,是对一个组织传播行为、传播资源、传播过程和传播媒体的管理,是企业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面对经济的一体化,世界著名市场战略家强调指出:“有两类竞争是成功的,一类是强有力的品牌、大的品牌,另一类是专门化的或定位很好的品牌”。品牌将成为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焦点,作为塑造和维护品牌形象的公共关系,将进入企业营销管理的战略层面。

二、营销的具体策略

根据我国的实际,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必须把握以下营销策略。

(一)功效优先策略

中国消费者购买动力中首位的是求实动机。通过调查及民意测验发现,影响消费是否购买的主要因素是产品的功效。从目前企业营销工作做得好的产品来看,如:海尔、康佳、长虹等产品,都是功效好的产品。事实上任何产品营销要想取得成功,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功效好的产品,因此,市场营销第一位的策略是功效优先策略。海尔集团开发洗地瓜洗衣机、为单身开发的小神童洗衣机都是采用的功效优先策略。

(二)价格适应策略

价格的定位,也是影响营销成效的重要因素。对于求实、求廉心理很重的中国消费者,价格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购买行为。具有远见卓识的经营者,在确定价格时,既应克服急功近利,也应克服低价钻空的现象。合理的有利于营销的价位,应该是“适众”的价位。所谓适众,一是产品的价位要受到产品所定位的消费群体大众的认同;二是产品的价位要与同类型的众多产品的价位相当;三是确定销售价格后,所得利润率要与经营同类产品的众多经营者相当。

(三)品牌提升策略

中国消费者购买商品有着求名的动机,因此适应中国消费者求名动机的心理,应不断地提升品牌。所谓品牌提升策略,就是改善和提高影响品牌的各项要素,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策略。提升品牌,既要求量,同时更要求质。求量,即不断地扩大知名度;求质,即不断地提高美誉度。提升品牌的途径,内在的靠产品的质量和功效,让使用过的消费者用口碑传播品牌,如“雕牌”系列产品通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成为我国的著名商标,走进了千家万户。

(四)刺激源头策略

消费者是营销活动的源头。所谓刺激源头策略,就是通过营销活动,不断地刺激消费者购买需求及欲望,实现最大限度地服务消费者的策略。许多成功的营销公司,就是重点放在通过宣传活动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如红桃K生血剂年营销额数十亿,但是红桃K公司没有直接向消费者销过一盒产品,他们将主要的精力用在宣传上。通过宣传,介绍产品,介绍功效,提升品牌,这样就不断地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只有消费者愿意购买,经销店就会经销;只要有经销店经销,就会有批发商经营;有批发商经营,红桃K生血剂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往外销出。红桃K公司的营销手段是典型刺激源头策略的范例。

(五)现身说法策略

所谓现身说法策略,就是用真实的人使用某种产品产生良好效果的事实作为案例,通过宣传的手段向其他消费者进行传播,达到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策略。通常利用现身说法的形式有小报、宣销活动、案例电视专题带等。现身说法的案例可以刺激消费者觉察自己对产品的需要,为消费者收集信息提供了资料。红桃K、太太口服液等一大批保健药品,都是利用消费者的现实说法,帮助宣传自己的产品的。如身边的人所说的服用某品牌药治好了病的真实案例对消费者的煽动作用是很大的,当消费者收集到了这样的信息,并对品牌进行评价审定,认为品牌好,就会作出购买的决定。

(六)媒体组合策略

媒体组合策略就是将宣传品牌的各类广告媒体按适当的比例合理地组合使用,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树立和提升品牌形象的策略。树立品牌,提升品牌,需要各种宣传形式的组合。如我国有些知名企业在广告宣传上,采用广播、电视、报刊和城市农村可利用墙体、灯光等媒体进行组合策略宣传,这种立体、多角度的轰炸宣传,让消费者不自觉就对企业产品有了清楚的认识,无形中便对某产品形成了消费偏好。

(七)单一诉求策略

所谓单一诉求策略就是根据产品的功效特征,选准消费群体,准确地提出最能反映产品功效,又能让消费者满意的诉求点的策略。产品的宣传中,要针对消费群体,准确地提出诉求点。红桃K生血剂适宜于各类消费群体,其单一诉求点就是补血。如若提出更多的诉求点,不仅不利于促销,而且还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八)终端包装策略

所谓终端包装策略,就是根据产品的性能、功效,在直接对消费者进行商品交易场所(即终端)进行各式各样宣传形式的策略。通过对市场调查显示,51.8%的保健品消费者是到购买现场才作出购买的选择决定。进行终端包装的主要形式有:一是在终端张贴介绍产品或品牌的宣传画;二是在终端拉起以宣传产品功效的横幅;三是在终端是挂印有品牌标记的店面牌或门前灯箱、广告牌等;四是对终端营业员进行情感沟通,影响营业员,提高营业员对产品的宣传介绍推荐程度。

总之,营销的内涵十分丰富,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我国消费者对产品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巧妙利用各种营销策略,就能够使自己的企业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1、陈育文.我国中小企业营销策略的探讨[J].经济师,2005(07).

2、郭强.谈营销策略[J].安阳大学学报,2002(02).

3、黄升民.应节造势适时营销[J].市场观察,2006(06).

4、刘平安.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J].统计教育,2006(01).

5、王东.竞争层次与营销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5(27).

6、王启亮.中小企业营销[J].乡镇经济,2005(09).

7、王伟.论中小企业合作营销策略[J].经济师,2006(05).

8、魏庆.浅析基于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营销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