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双减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十篇

时间:2023-12-14 17:48:52

对双减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对双减政策的意见和建议篇1

2013年我将继续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政法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落实领导责任制为主线,扎实推进“平安__*镇”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一、扎实推进治安双保工作

继续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治安双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惠民政策摆在前,宣传发动走在先”的工作思路,对治安双保工程进行全面宣传,重点发动,扎实做好每个具体环节的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全力做好各级会议及春节期间的安保稳定工作

深入实施“固本强基维稳”工程,确保中央、省、市、区各级会议和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以及重要敏感时期的社会和谐稳定。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个防止发生”和“两个尽最大努力”的工作方针,按照思想上的弦绷得紧而又紧、对策上的准备细而又细、工作上的力度强而又强的要求,全力以赴做好维稳各项工作,确保全镇的和谐稳定,为建设“有机农业镇、生态旅游镇、和谐新城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是进一步做好稳定工作的重要举措,是确保我镇政治经济发展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都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作出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前,都要慎重对待风险评估意见,使风险评估制度成为重大决策部署的一项“刚性门槛”。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集中化解积案老案

全面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分包、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着力提高积案化解质量,帮助协调办推动矛盾隐患和积案的减少。

1、扎实开展大走访活动。结合大走访活动,把化解矛盾纠纷、解决问题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带案下访、上门走访、预约接访等多种方式,主动走访、联系、帮助群众,千方百计缓解、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积极构建和谐关系。

2、切实建立回访制度。由、司法、综治部门主动上门回访所办案件,向当事人进行解疑释惑,耐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减少群众对案件办理的误解和对立,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发生。

3、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一是建立台账,综治部门对所有问题及时登记,建立台账,转交给相关部门对案件进行办理,限期完成。二是跟踪管理。对转交办的件,每周进行梳理排查,对重点案件建立专门档案,掌握问题解决的时限和进度。

对双减政策的意见和建议篇2

2020年上半年,xx镇政协委员联络室按照市政协的总体部署,结合本镇工作的特点,积极引导政协委员开展“委员走基层、协商在一线”活动。深入基层、下到一线,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充分发挥了委员联络广泛、智力密集的优势,为xx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建言献策,为打造蒸蒸日上新xx贡献了政协力量。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镇域综合发展建言献计

2020年上半年,xx政协联络室积极引导政协委员深入开展“委员走基层、协商在一线”活动,对我镇的各类工业实体项目、人居环境提升、脱贫攻坚等关乎民计民生的重点工作进行走访、咨询、调解等,帮助群众出点子、解难题,为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参考。一是助力双招双引,工业实体培育初见成效。二是精心设计谋划,小城镇建设更加精美宜居。三是持续建设美丽乡村,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

二、强化学习、提升素质,发挥委员引领带动作用

政协委员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必须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大局意识,才能发挥自身优势,起到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为此,xx镇将委员学习列为年度活动工作计划的重要一项,从制度、阵地、形式等方面进行保障。一是制定了《政协委员活动制度》,对政协委员参加学习活动情况进行考核打分,作为年度评优和履职考核的主要依据,督促委员按要求参加集中学习安排。二是健全完善委员学习活动阵地,进一步提升政协委员学习活动室规范化水平,配备桌椅、电脑及相关图书设施,并将各类制度版面上墙。三是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委员们进行培训,今年以来,组织集中学习一次,重点学习了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精神和相关业务知识,使委员们认识和把握政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增强了担当意识和大局意识,明确了立足岗位做好履职的方向和目标。政协委员xx立足从事的蔬菜种苗繁育产业,积极在研发创新上下功夫,申办创立了院士工作站——山东省鲁寿种业院士工作站,主要研究健康无毒瓜类蔬菜种苗繁育技术,为我市蔬菜种苗产业上档升级打造了平台。委员xx作为供电行业职工,针对当前农村农业用电设施简陋、安全隐患问题突出的实际,向政府提议并参与组织开展了农业用电集中大排查,排查整改安全隐患xxx处,极大地保障了农业用电安全。

三、精心组织、履职尽能,强化委员参政议政职能

对双减政策的意见和建议篇3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双争”活动提供强有力思想和组织保证

教育局是全区教育系统的管理机关,有职能科室13个,工作人员80多人,人数规模属全区之最,在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区”的奋斗目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大局,我们也深深认识到,积极开展“双争”活动,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为此,教育局将“双争”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局长挂帅的“双争”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副局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双争”活动的日常事务。制定了开展“双争”活动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了时间进度和目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召开由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参加的“双争”活动动员大会,认真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学习了蒋文红区长的重要讲话,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认识,明确开展机关“双争”活动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和方法步骤。各科室积极行动起来,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全机关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主管局长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干部职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精心组织,周密实施,扎实推进“双争”活动

活动中,我们紧紧抓住三个环节,着力抓好学习提高、八查八看、整改提高三个工作重点,循序渐进,扎实推进,使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一)在宣传动员阶段,着力抓好学习提高,营造“双争”活动的浓厚氛围

我们重视教育先行,宣传开道,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重点组织开展了三方面学习教育:一是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系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深刻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深刻内涵,在思想上牢固宗旨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二是“双争”活动的宣传学习。组织机关干部工作人员学习蒋文红区长的重要讲话和区政府、教育局关于开展“双争”活动的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和教育局机关作风建设十项措施,自觉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三是业务技能学习。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学习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信息技术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治教、依法办事能力,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技能。在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宣传调研活动。活动以来,我局各科室向局“双争”活动办公室发送信息40多篇,教育局向区“双争”活动办公室报送信息20多份。我们还在新华教育信息网站开办了“双争”活动宣传专栏,宣传我局“双争”活动的做法和成效。通过宣传学习,广大干部职工对开展“双争”活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在对照检查阶段,着力抓八查八看,找准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双争”活动中,我们坚持双争活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提出了以新时期党员先进性标准和“双争”活动要求为尺子,以郑培民、牛玉儒、周国知等先进模范人物为镜子,对照检查行业作风。教育局和各科室共计召开了13次学校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460多份,同时,坚持领导带头,放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教师中开展调研。共计征求意见和建议500余条,归纳梳理出基层群众意见和建议共三大类30条,问题主要集中在机关作风建设、教育发展和关心群众生活等方面。局领导班子经过逐一分析反思,决心从基层学校和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和责任人,通过整改,更好的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努力营造“文明、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形象,努力把教育局机关真正建成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部门(三)在整改提高阶段,着力抓整改落实,转变工作作风

整改过程中,我们坚持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坚持以树立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实践,确定了“三个确保”的工作目标,即:确保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复查验收、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并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针对基层反映较多的文多、会多的问题,教育局制定了加强利用教育网推行电子政务的意见,最大限度的减少会议和文件;针对群众反映的服务有待深入的问题,我们制定了提高服务质量的多项措施,如在中考报名时就专门派出工作人员到基层学校现场办公,受到了学校和考生的好评;针对群众关注的教育收费问题,在全区学校深入推行收费公示制度,发放《教育收费明白卡》等。目前,教育局已经对13条意见和建议立即进行了整改,正在整改的有13条,对于一时不能整改或需要协调其他部门的,教育局也制定了方案并向群众做好了解释工作。通过整改,机关干部职工提高了认识,转变了心态,学会了换位思考,真正做到了“五多五少”,即多一点服务,少一些官僚;多一些热情,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帮助指导,少一些临时催办;多一些研究,少一些盲目;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浮躁,呈现出了创建“学习型、服务型、规范型、廉洁型、效率型”机关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全面优化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

实现机关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是开展“双争”活动的基础,也是双争活动取得实效的有效保证。为此,我们强化了三项制度建设,一是实行科室包校制度,转变机关作风。在实行局领导分工包校的基础上,推行局机关干部分科室挂点校制度,深入基层学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制定出台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十条措施》,在公布办事指南、强化调研制度、健全接待制度、规范审批行为和审批答复时限、精简文件、压缩会议、严格控制评估、评比活动、严格控制参加庆典活动、中小学招生工作、建立督察和测评制度等十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三是完善《局机关干部考勤制度》,加强对局机关干部的考勤,实行局领导带班考勤制,每月安排一名局领导带班考勤,上班时组织查岗,严禁迟到、早退、擅自离岗现象。

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政务公开,提高政务工作透明度。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公开、注重实效、有利监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的五项制度,即建立政务公开的责任制度、政务公开的审议制度、政务公开的评议制度、政务公开反馈制度和政务公开的备案制度。不断拓宽政务公开的形式,除在固定的公开栏上公示和召开干部职工通报会通报外,还通过局域网公开政务,自觉将政务和业务行为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增强了教育政策和举措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二是狠抓窗口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了提高工作实效,我局注意抓好典型,确定招生办、普教科、人事科为机关服务的窗口,建立了公开专栏。招生办上墙公开了办事制度、招生程序、招生流程图、各类收费标准、录取情况等。在报名、考试、招生过程中,招生办能认真实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制度,努力简化办事手续,减少办事环节,加大办事过程和结果的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最大可能地为考生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三是推行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将推行电子政务作为创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工作职能和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教育网和教育信息网站,大大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信息处理能力,促进更方便、更快捷、更经济地收集、处理、传递、沟通信息,使领导能够及时掌握更多的教育信息和动态,提高决策的可预见性和决策水平。

四、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打造创建教育强区新平台

在“双争”活动中,我们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双争”活动成效的唯一标准,强化措施,注重实效,通过扎实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机关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变管理为服务。活动开展以来,机关工作人员改变了“以管人管事者自居”的观念,摆正管理与服务、人民与公仆的关系,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主动深入基层,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区招生办在今年高考的报考工作中,采取了上门摄像服务的办法,虽然增大了机关工作量,但为学校和考生创造了极大的方便。中小学教研室将每周二、周三定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指导日”,教研员深入到学校一线,座谈辅导,解难答疑,深受学校欢迎。二是转变工作方式,实现管理决策科学化和公共服务电子化。教育局建立科室每月一次工作例会,民主讨论,认真参与工作决策。各科室之间做到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局中心工作,全面推进区重点工作目标,教育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新华教育信息网”,实现了信息无纸化办公,大大提高了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三是有效控制各种会议和活动。我们对教育局和各科室召开的各种会议进行了具体规定。凡召开的大型会议,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确定并纳入会议计划。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尽量缩短会议时间。需学校党政一把手参加的会议,必须由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学校副职参加的会议,必须由主管领导决定并报办公室备案;各科室召集的业务工作人员会议需报主管领导同意。据统计,两个月以来,教育局召开的各种会议数量同比减少50%。:

对双减政策的意见和建议篇4

一、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制度健全、相互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救助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年,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仍是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按照国家、省、市的安排部署,突出制度建设和资金保障,落实好市政府《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切实抓好具体工作,努力建立为民解困的长效机制。要积极争取政府逐步加大对社会救助的投入,多渠道筹集救助资金,管好用好救助款物。要加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的能力建设,完善基层救助服务网络,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

高度重视城乡低保工作。按照《酒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规程》和县市区制定的实施细则,继续完善制度,推进分类施保,强化动态管理。认真做好第三次提标工作,严格按政策把提标后新增保障对象纳入低保范围,及时完成原保障对象的补差调整发放,保证人均补差标准维持在合理、适度的范围。进一步加强低保规范化管理,严格家庭收入核查和审批发放程序,坚持公开公示制度,健全完善动态管理机制,杜绝虚假骗保,确保应保尽保。要认真执行地方财政按比例足额列支本级低保资金的规定,及时准确上报用款计划,积极协调、督促本级财政按标准列支到位。农村低保要全面落实《关于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建立收入评估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逐步形成运行机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农村低保制度全面落实,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认真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市政府《关于贯彻*农村五保供养办法建立完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通知》,强化政府责任,明确筹资渠道,把五保供养对象的吃、穿、住、医、葬和未成年人教育保障纳入到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全面落实每人每年1500元的财政供养经费,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抓住民政部“霞光计划”实施的有利时机,将五保供养机构建设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快区域性中心敬老院的新建、改建、扩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集中供养能力和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农村医疗救助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多方筹集资金,争取财政按规定加大投入,逐步做大医疗救助基金总量,规范和简化操作程序,扩大施救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城市医疗救助要全面铺开,继续完善救助政策和制度,适当提高医疗救助补助金标准,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扎实推动其他配套救助工作。继续抓好临时救助和社会互助,积极帮助低保边缘群体、低收入群体解决实际困难。做好城市低收入家庭入住廉租房审批审核工作。按照《酒泉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解决城市低保对象冬季取暖困难问题的通知》要求,市、县两级财政建立取暖补助基金,按当年所需取暖补助列入预算,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用于解决城市低保对象冬季取暖困难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问题,力争启动“安居工程”,积极争取资金,为农村特困户、分散供养的五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改造或新建住房。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不断推进各项救助制度之间,尤其是与教育、住房、司法、就医等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形成救助合力,提高救助效益。

二、不断强化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救灾救济工作要着眼于提高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能力,认真抓好灾情统计与管理工作,建立灾情信息员制度,健全灾情信息系统,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报送。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及配套设施建设,争取建立救灾物资储备仓库。认真落实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款分级负担制度,积极协调地方财政按规定列支救灾资金,规范救灾资金运行、发放程序,加强检查监督,杜绝挤占挪用。建立健全减灾组织机构,大力推进涉灾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增强综合减灾协调能力。加强减灾宣传教育,继续开展“社区减灾平安行”活动和自然灾害应急演练活动,向全社会进行减灾、防灾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众和基层组织的防灾减灾能力。

三、稳步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

巩固城市示范社区创建成果,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建设和谐社区的意见》,明确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有步骤地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激发社区活力。扩大社区居委会直选范围,开展居务公开、民主评议,提高居民自治功能。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加强以社区综合服务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相配套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建立健全功能完善、质量较高的城市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更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抓好2个试点,在试点基础上积极探索,总结经验,逐步推开。继续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以财务管理、民主理财、村干部离任和任期审计、责任追究为重点,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活动深入健康发展。扎实做好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政治权利。积极引导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卫生、科技、教育、文化、劳动、法律等服务进农村社区,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

四、着力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继续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开展社会福利服务,努力在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等方面迈出较大步伐。认真贯彻“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搞好农村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和救助管理站项目建设,抓好殡仪服务中心、火葬场等重点工程建设。认真贯彻《关于流浪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抓住民政部实施“蓝天计划”、“霞光计划”项目机遇,及早谋划,主动出击,坚持中央资金支持和地方财政投入相结合,力争新建2所儿童福利机构。继续实施、按时完成“明天计划”,逐步建立起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的长效机制。抓好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规范福利企业发展,按期完成《社会福利企业证书》新证换发工作。认真做好福利发行管理,切实加强销售网络、技术系统、诚信体系、管理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保证福利工作“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确保福利发行量同比增长20%以上。

五、不断加强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双拥工作要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成绩,进一步丰富创建内容,抓好政策落实,完善工作机制,力争酒泉市被命名为部级双拥模范城。筹备召开全市双拥工作模范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总结3年来的双拥工作,安排部署新一轮创建活动。搞好建军80周年庆祝纪念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双拥意识。探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双拥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开展“双向服务、双向奉献”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些主题鲜明、影响深远的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双拥工作整体水平。

优抚安置工作要认真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抓好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提高后的落实工作,保证优抚费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尽快将重点优抚对象全部纳入医疗保障和其他保障范围,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做好复员干部和退伍军人的维稳工作,妥善解决复员退伍军人、优抚对象的利益诉求,防止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继续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充实安置基金,不断提高自谋职业、经济补偿的安置比例。认真做好军休干部和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的接收安置工作,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落实好军休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六、切实推进民间组织发展和管理工作

以增强民间组织服务社会建设和强化管理功能为重点,继续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逐步形成管理规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民间组织发展格局。要继续培育扶持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慈善、公益、社区类民间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深入开展民间组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间组织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充分发挥各类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加强对民间组织的日常监管,严格进行年检和执法检查,坚决依法查处和取缔未经登记注册擅自开展活动的非法民间组织,促进民间组织健康规范发展。

七、规范和完善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

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规范管理,文明服务,不断提升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水平。继续抓好撤并乡镇和合村并组结束后的后续工作,审慎稳妥地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审核工作。继续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全面完成城镇街、路、巷、居民区名称、居委会名称的标准化处理工作,城市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县市区地名数据的采集录入工作和城市、县政府驻地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启动农村地名设标工作,不断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依法管理边界,搞好边界联检,积极推进平安边界创建活动,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继续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婚姻登记机关服务水平。深化殡葬改革,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规范公墓管理,提高殡葬服务水平。做好《酒泉市行政区划图》的出版发行工作。

八、重视和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深入贯彻《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大力弘扬慈善精神,培育和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意识。凡未建立慈善协会的县(市、区)要尽快建立,已经建立的需经常性地开展慈善活动。继续完善社会捐助接收站(点)网络,兴办“慈善超市”,广泛开展社会捐助活动和主题捐赠救助活动,培育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劝募能力。健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善款善物发放使用公示制度,增强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众的认可度,推动善事业深入发展。

对双减政策的意见和建议篇5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省国土资源厅贯彻落实加强法制政府建设工作方案》,加快法治国土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行政调解优势,切实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矛盾初发阶段,化解在行政程序中,为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创造良好国土法制环境。

(二)目标任务。以建设法制国土为目标,建立完善行政调解组织网络,畅通行政调解渠道,基本实现“小纠纷不出科室、大纠纷不出局”,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案件进一步减少,防止重特大和集体赴省进京上访案件发生,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三)基本原则。行政调解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为更好地行使行政职责,以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为依据,以当事人自愿为原则,通过对争议各方的说服和劝导,使各方当事人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达成协议,从而妥善解决争议的活动。行政调解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自愿平等原则。行政调解应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要尊重当事人自愿、充分、真实表达意愿和选择合法救济途径的权利,行政机关作为当事人一方,与管理相对人在调解过程中的地位平等。

2、合法合理原则。行政调解要依据事实、法律,释法明理,分清是非;调解方式和结果不得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3、公平公正原则。行政调解机关不得偏向任何一方,既要兼顾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要说服各方当事人互谅互让,相互理解,公平公正的化解争议纠纷。

4、高效便民原则。行政调解应当提高效率,简化程序,尽快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减少当事人的程序负担,妥善化解争议,防止久调不结。

5、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地各科室要对发生在本区域、本部门的行政争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切实予以解决。

6、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原则。要妥善处理好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其他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关系,加强配合,努力形成化解争议纠纷的工作合力。

二、工作范围

以下情形纳入行政调解范围:

(一)土地权属争议;

(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

(三)矿区范围争议;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由行政机关调解的争议或纠纷。

已诉讼终结或者行政复议、仲裁、终结的争议或纠纷不纳入行政调解工作范围。

三、调解程序

(一)行政调解的启动。行政调解启动可以由一方当事人申请,也可以由局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在征求当事人双方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但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必须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

(二)行政调解的受理。行政调解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局机关应予受理,并应及时告知当事人所享有的权利、应当遵循的程序、注意的事项及调解起止时间。

(三)行政调解的实施。根据案件性质指定相关科室主持调解工作,积极引导当事人进行协商,对不同案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进行调解。争议涉及第三人利益的,应当通知第三人参加调解,如第三人不同意的,应终止调解。在调解过程中,行政机关应当做好调解笔录,并由参与调解的人员签名。

(四)调解协议书的签订。调解成功后,双方当事人应当签订书面调解协议。调解协议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2.争议的案由及主要情况;

3.当事人协议的内容和调解结果;

4.其他需要约定的事项。

(五)调解协议的履行。调解协议须经各方当事人认可并签字或盖章,加盖调解行政机关印章。调解协议签订后,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调解协议当事人各执一份,调解机关留存一份备案。

调解行政机关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可以联系公证机构到调解现场对调解协议进行公证,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的效力。

(六)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处理。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协议生效之前一方反悔的,行政机关应当终止调解,并及时告知和引导当事人通过行政复议、诉讼、仲裁等法律渠道解决。一方当事人为促成达成调解协议而在调解过程中或调解协议中作出的不利于本方的陈述,不能作为通过其他形式处理该纠纷的事实依据。

(七)调解结果的回访。行政机关对达成调解协议的争议,应当及时组织对各方履行调解协议结果进行回访,巩固调解成果,注意发现和纠正问题,督促调解协议的实现。

(八)归档。调解结束后,负责调解的科室应当及时收集、整理有关调解资料,装订成案卷归档备查。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为加强行政调解工作,局成立行政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彭伟担任,副组长由各分管领导担任。行政调解工作由政策法规科牵头,相关业务科室、分局具体承办。

对双减政策的意见和建议篇6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莲花县检察院:邬思鹏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理政目标,两高院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目标,提出了“宽严相济的司法政策”。为保证“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贯彻实施,最高人民检察院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修订了《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制定了《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意见》等一些规范性文件,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又了《人民检察院办理案件质量标准(试行)》和《人民检察院办理不案件质量标准(试行)》,对2001年的《人民检察院办理案件质量标准》和《办理不案件质量标准》进行了修改,就是让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更好地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将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作为考核案件的质量标准之一,因此检察机关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一、思想上提高认识:正确理解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内涵

今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做的报告,对现阶段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了明确规定。其主要内容是:“坚持区别对待,对严重刑事犯罪坚决严厉打击,依法快捕快诉,做到该严则严,对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初犯、偶犯和过失犯,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慎重逮捕和,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做到当宽则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其精神实质是区别对待,做到该严则严,该宽则宽,一方面要求既有力地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另一方面要求充分重视依法从宽,依法保障人权、维护公民权益,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对抗,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环节。稳定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稳定的最高境界。和谐社会包括立法、司法、执法和谐,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既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又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要忠实、全面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应当确立现代司法理念,正确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通过发挥自身职能,为推动和谐社会的建立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在批捕阶段抓好宽严相济政策的落实

在批捕阶段坚持“宽严相济”“少捕慎捕”,“可捕可不捕的不捕”等执法理念,支持两手抓。一方面坚持“严打”方针作为工作的中心任务,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恐怖犯罪、犯罪以及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爆炸、抢劫、、绑架、投放危险物质等严重刑事犯罪、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宗教极端势力以及组织犯罪、国家工作人员重大职务犯罪等严重罪行坚决严厉打击,并作为打击中的重中之重。该批捕的坚决批捕;并对这些严重刑事犯罪案件及早介入,积极引导公安机关取证,督促公安机关尽快集中力量破案,以稳定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对轻微刑事犯罪案件坚持少捕、慎捕原则,对轻微刑事犯罪分子依法能争取的尽量争取,能挽救的尽量挽救,能从宽处理的尽量从宽处理,能实行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尽量不批捕,彻底扭转“构罪即捕”观念,严格把握“有逮捕必要”条件,慎重适用逮捕措施,作出决定前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主体是否属于“特殊类别”(未成年人或老、病、残、初犯、偶犯、从犯或怀孕、哺乳期妇女等);法定刑是否属于较轻的刑罚;情节是否具有法定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等情形;主观方面是否具有过失、受骗、被胁迫等;犯罪后是否具有认罪、悔罪、退赃等表现;是否具有重新危害社会或者妨害诉讼进行的可能;是否属于流窜作案、有无固定住址及帮教、管教条件;案件是否具有较大社会影响,是否造成严重后果等。能从宽处理的尽量从宽处理,办案中做到重其所重,轻其所轻,轻重结合,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既充分运用刑罚手段与严重刑事犯罪作斗争,又有理有节地宽容轻刑犯罪分子,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

三、在审查阶段抓好宽严相济政策的落实。

1、依法从严打击严重犯罪分子。在阶段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恐怖犯罪、犯罪以及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爆炸、抢劫、、绑架、投放危险物质等严重刑事犯罪、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宗教极端势力以及组织犯罪、国家工作人员重大职务犯罪等严重罪行同样坚决严厉打击,公诉人在开庭时依法对应当从重的犯罪分子依法提出量刑建议,对累犯、主观恶性大、社会影响大的案件依法建议法院从重判处。对侦查部门遗漏的犯罪事实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对侦查部门遗漏的犯罪嫌疑人进行追诉,对法院确有错误的判决提出抗诉。

2、对轻微刑事犯罪要积极应用不。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人民检察院办理案件质量标准(试行)》规定,符合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要求的属于达到案件质量,办案人员应充分考虑的必要性,可诉可不诉的不诉。文件中明确提出是否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考核案件质量的标准,对相对不案件的处理的具体情形更加细化,有利于实践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人民检察院办理不案件质量标准》明确规定:“对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二款相对不条件的要求同时具有下列五种情形之一的,依法决定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老年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不大的;因亲友、邻里及同学同事之间纠纷引发的轻微犯罪中的犯罪嫌疑人,认罪悔过、赔礼道歉、积极赔偿损失并得到被害人谅解或者双方达成和解并切实履行,社会危害不大的;初次实施轻微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较小的;因生活无着偶然实施盗窃等轻微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人身危险性不大的;引起的刑事犯罪中的犯罪嫌疑人,属于一般参与者的。”因此办案人员应按照以上规定,综合考虑,积极应用不,依法行使刑诉法赋予检察机关的这项重要权力,节约诉讼成本,合理使用司法资源,充分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3、积极运用刑事和解机制。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对于轻微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认罪悔过、赔礼道歉、积极赔偿损失并得到被害人谅解或者双方达成和解并切实履行,社会危害性不大的,可以依法不予逮捕或者不。因此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在审查中发现案件符合刑事和解条件的要积极适用。在具体程序上,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在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的轻罪案件后,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听取被害人、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对涉及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案件须了解被害人遭受的物质损失及案件处理意见和要求。对符合刑事和解条件的,应积极启动刑事和解程序,双方当事人调解一旦达成协议,犯罪嫌疑人或其家属实际履行赔偿,被害人自愿放弃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公诉部门对犯罪嫌疑人应当作出不决定。从2005年至2007年的刑事案件中,我院在审查阶段运用刑事和解机制的案件有27件,其中有故意伤害案、有寻衅滋事案、有重大责任事故案、有交通肇事案、有非法拘禁案;对象有未成年人,有的是成年人;方式灵活多样,有的是公安机关已促成加害方和受害方达成和解协意且已履行,在审查时干警经了解双方确实自愿,且对加害人表示谅解,对这种案件如属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一般是退回公安机关建议撤案处理或由检察机关作不处理。有的是侦查阶段没有进行刑事和解,经检察干警审查案件符合刑事和解条件,且加害人做有罪供述后并表示真诚的悔意时,由检察干警向加害人的家属做工作,宣传刑事和解政策,在加害人或其家属愿意替加害人履行赔偿责任的前提下,召集加害人的家属和被害人及其家属一起协商赔偿事宜,为双方提供协商平台,经检察院干警积极斡旋,往往能够促成刑事和解。实践证明,通过运用刑事和解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及时有效地保护受害方的利益,又能依法地帮助犯罪嫌疑人获得较轻的处罚,同时能又化解社会矛盾,为和谐社会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公诉工作中积极运用刑事和解机制是现代恢复性司法理念的要求,是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要求。

4、积极适用简易程序和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的程序,尽可能减少羁押期限,避免无形延长被告人的判决实刑期限。因此对轻刑案件要从程序上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就必须积极适用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简易审程序。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院办理案件质量标准(试行)》规定,对符合条件的轻微刑事案件,适用快速办理机制进行处理;对符合条件的轻微刑事案件,建议或同意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对符合条件的被告人认罪的刑事案件,建议或同意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理;办理案件明显不符合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要求的则属于质量不高。对对轻微刑事案件做到快审快结。同时,对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的案件,能够简化审理的,要积极主动建议人民法院适用;对于被告人及辩护人提出建议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理的案件,经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应当同意并向人民法院建议适用。

5、对未成年人、在校学生轻罪尽量实行非羁押处理。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是犯罪构成中的特殊主体。这两类主体涉嫌的犯罪主要是轻罪,通常其主观恶性不深。同时,未成年人犯罪与他们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有直接关系,若仅因一次犯罪而对其简单地科处刑罚,将他们关入看守所,必然会造成未成年人的极度恐慌,对其身心造成成严重损害,而且容易造成未成年人受成年人的引诱、教唆,交叉感染,必然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检察机关应尽可能地在与学校达成共识、征询被害人的意见、并与公安机关协调配合的基础上,对涉嫌轻罪的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进行不羁押,能不的尽量不、必须的建议法庭适用缓刑等非羁押化处理。其次对未成年人犯罪按特殊机制来处理,由熟悉未成年人人身心特点,具有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经验的检察人员组成固定的办案小组,专门负责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查批捕、审查、出庭公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总之,对未成年人应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满怀爱心地去做好未成年人的检察工作,尽可能少地造成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尽可能多地帮助未成年人早日走上正轨。

四、在维护当事人的权益上抓好宽严相济政策的落实。

对双减政策的意见和建议篇7

“十一五”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进展评估

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受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环境经济政策制定力度较“十五”时期明显加大“十一五”期间,加大环境经济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构建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6年,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总理明确提出:新时期要加快实现环境保护“三个历史性转变”,而环境经济政策是促进“历史性转变”的关键切入点。在《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等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文件中都有重视环境经济政策的要求和意见。从环境财政政策来看,2006年,财政部在政府预算支出科目中首次增加了“211环境保护”科目,环境保护工作首次在中央财政预算中有了专门的“户头”。此外,根据“十一五”重点环保工作需求,国家设立了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中央污染减排专项资金等多项专项资金政策。出台了燃煤发电机组脱硫上网电价按0.015元每千瓦时补贴的政策以及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政策。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关于推进“绿色信贷”建设的意见》《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文件。环境经济政策试点探索正在快速推进湖北、江西等地开展了环境税试点,新疆开展了资源税改革试点;广东、江苏等许多地方开展了排污费改革,大部分省市进行了水价改革;从2007年开始,原国家环保总局开始选择山西、辽宁、浙江等8省市开展重要生态功能区、流域和矿产开发生态环境补偿等试点。江苏、河南、河北、湖南、福建、山西、山东、江西、海南、广东等10多个省市自发开展了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探索。全国过半省市开始试行或试点排污权交易,其中江苏、浙江等7省市被批准为国家试点。20多个省市出台了地方绿色信贷政策,湖南、重庆、云南等地开展了环境污染责任险试点探索等。环境经济政策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环保投资力度逐年加大,财政投资绩效有很大改进,特别是各环保专项资金政策对解决“十一五”时期的重点环境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政策促进了电力行业脱硫污染治理。2008年全国排污费收入达到185.2亿元,对提高环保部门能力建设和促进企业减排起到了积极作用。环保部研究制定了349种“高污染、高环境风险”(“双高”)产品名录,对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产品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许多环境经济政策仍处于试点阶段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基本上是指导性的,多为“意见”形式;许多地方出台的相关文件也多采取“暂行办法”的形式,很少纳入到地方法规中。除了环境财政、排污费、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补贴、生态公益林补偿外,排污交易、流域生态补偿、环境污染责任险、绿色信贷等仍主要处于试点阶段。环境经济政策在环境政策体系中的地位还比较低从“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各政策工具发挥的作用大小来看,主要的还是靠污染物总量控制、流域限批、环境执法等行政管制手段,环境经济政策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仍较有限,许多环境经济政策在节能减排中发挥效用仍面临制度。

“十二五”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建议

把环境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作为首要问题来抓重视编制重点专项资金使用规划,明确资金使用的时空安排重点。在维持现有环保专项资金的基础上,研究设立环境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化畜禽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落后产能退出专项资金等,解决“十二五”的重点环保问题。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树立基于绩效管理的观念,重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继续推进基于生态环境因素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建议从以下3个维度入手:其一,要增加转移支付规模;其二,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将环境质量状况、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成效作为一般性转移支付的重要因素,增加生态环境因素在一般性转移支付要素中的权重;其三,将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作为环境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的重点。争取环境税费政策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大力推进江西、湖北、湖南和甘肃省环境税试点,同时继续选择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的若干典型地区开展试点,开展环境税开征的一些前期关键问题研究,如适应环境税改革的配套政策需求、开征环境税对环保部门的影响、设计环境税征管平台等。并根据试点进展完善环境税方案,争取“十二五”顺利开征环境税。新疆的资源税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进展,下一步应扩大资源税改革试点范围,改革过程中要把资源开采的环境资源成本和资源稀缺性成本纳入。同时,尽快开展稀土等战略性稀缺资源的税收改革;结合“双高”产品名录制定,适时调整出口产品退税政策。

积极推进排污费改税试点,以解决排污费政策存在的征收不规范、征收率低、调控污染者行为力度弱以及“吃排污费”等问题。在初始阶段,可重点考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征收工作,征收对象主要面向企业。结合“十二五”环境问题特征,建议加强重金属排污费、畜禽养殖业排污费征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建设尽快下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重点政策实施的指导意见》,对河南、河北、浙江、福建、辽宁、江苏等地开展的流域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草原等自然生态要素的补偿提供指导,时机成熟后,应尽快出台《生态补偿条例》,同时加快《生态补偿法》的立法前期研究工作。

尽快出台《流域生态环境补偿实施技术指南》,推进河南、河北、浙江、福建、辽宁、江苏等地开展的省内流域跨界生态环境补偿试点;选择淮河、新安江、辽河等流域开展跨省界生态补偿试点,推动云南和安徽分别建立滇池和巢湖流域的生态补偿和污染赔偿试点,争取“十二五”跨省流域生态环境补偿试点有所突破。结合功能区划,利用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手段加大对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的扶持力度,在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实施生态优先的政绩考核体系试点。选择内蒙、江西、青海等典型地区开展生态环境补偿费和补偿金政策试点;继续加大东江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等典型地区生态环境补偿财政转移支付试点。大力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补偿,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居民直接给予货币或实物补偿力度,推进在自然保护区边缘地带群众给予减免税赋以及采取政府援助合作等方式的政策补偿试点。建议在山西、内蒙古等地推进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恢复治理基金政策试点,在辽宁、山西等省市选择若干地区开展“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基金”试点,重点解决计划经济时期的历史欠账问题。#p#分页标题#e#

推进在、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等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开展生态环境补偿费和生态环境补偿金试点,并着手开展跨省级和省级区域内行政区域的草原、森林的生态环境补偿金试点;进一步提高退耕还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补偿标准;大力推进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费和损失补偿费试点。加快推进排污权交易政策试点目前排污权交易的深入推进还缺少一些关键技术的支撑,主要包括排污权指标分配的程序和方法、初始排污权价格形成机制、国家层面的排污交易平台、不同行业和区域之间的交易比率、点源与非点源交易技术、总量控制、环境影响评价等政策与排污交易的衔接等,要加强关键技术研发。

尽快修订《环境保护法》以及《水污染防治法》等单行法,明确排污权交易的法律地位。抓紧制定有关排污权有偿取得实施管理办法、排污权交易监管办法、排放交易管理办法、排污有偿使用资金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尽快出台《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污交易管理办法》,在电力行业全面推开二氧化硫排污交易,并适时将二氧化硫排放交易扩展到化工、建材、钢铁等二氧化硫排放份额比重大、监测条件较好的行业;继续推进太湖流域开展化学需氧量、氮、磷等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交易试点,并选择长三角或者珠三角地区开展区域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汞等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试点。继续完善环境定价政策综合考虑污水处理成本、社会承受水平等因素,规范污水处理成本的构成,逐步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结合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逐步推行分区、分类、分档的污水处理费计征方式,按照污染物类型以及污染程度合理分类污水处理收费对象;逐步提高污泥处置能力,循序渐进纳入污泥处理收费。

制定实施烟气脱硝电价政策,根据不同脱硝工艺“因厂制宜,统筹考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补贴标准和补贴范围。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垃圾焚烧发电厂实行优先上网和补贴政策,建立激励清洁能源发展的电价机制;加大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差别电价、差别水价实施力度。大力推行绿色金融政策环保部门要加强与银行金融部门、银监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构建部门间沟通平台以及地方环保部门向国家报送绿色信贷信息的网络数据平台。研究制定绿色信贷环境信息管理办法、绿色信贷行业指南,建立健全对地方环保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绿色信贷效果评估制度。加快推进湖南、浙江、江苏、云南、湖北等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逐步拓展试点的行业范围和区域范围;以环境风险高,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次数较多、损害较大的行业为重点制定行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研究拟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现场踏勘规范、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管理办法。

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和绩效评估研究与试点方案,推进在江苏、上海等长三角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地区开展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试点,争取尽快出台《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试点工作方案》《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技术指南》等政策。重视绿色贸易与对外绿色投资政策的制定建议把环境保护作为出口退税商品名录、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贸易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从产品、企业、行业3个层面,综合制定并运用环境关税、基于环保目的的市场准入与准出等政策措施,从贸易环节倒逼企业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研究WTO(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环境保护条款,积极应对国外我国限制稀缺性矿产资源产品出口的贸易纠纷。积极参与WTO环境产品开放清单的讨论和谈判环境产品标准的制定。

实施“绿色”对外投资,尽快出台《关于加强我国对外投资和援助中环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环境行为指南》,提高我国海外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积极推进“双高”产品名录工作积极结合相关部门工作需要制定名录。根据贸易、信贷、保险、财税、金融、产业和科技等相关部门在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中对“双高”产品名录的需求,研究并出台基于税字号的“双高”产品名录,直接服务于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建立基于“双高”产品名录的环境经济信息库。吸纳研究院所、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名录基础数据的提供和名录的编制,建立公开的包含经济和环境数据的“双高”产品的信息库,并与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实行共享。

对双减政策的意见和建议篇8

5月27日,吴邦国在人民大会堂与佩洛西举行了会谈。

吴邦国首先对佩洛西率领美国众议院代表团访华表示热烈欢迎,相信这次访问必将推动中美关系尤其是中国全国人大与美国众议院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吴邦国在简要回顾中美关系后说,今年4月初,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期间进行了成功会晤,达成了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等重要共识,为两国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吴邦国强调,发展中美关系关键在于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台湾、涉藏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他指出,中美之间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的不同,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是正常的。然而,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双方应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中美关系,在平等、相互尊重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前提下坦诚对话,增进了解与互信,妥善处理分歧与敏感问题,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谈到议会交往时,吴邦国说,议会交往是国家关系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全国人大与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已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为此,吴邦国建议:一是继续保持高层交往势头,推动议会关系取得新的更大发展;二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双方定期交流机制,充分发挥这一直接、有效交流渠道的作用;三是加强有关专门委员会的交流与合作,在定期交流机制框架下拓展合作形式,深化合作内涵。

关于能源与气候变化问题,吴邦国指出,这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加强国际合作予以积极应对。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责任,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他强调,中方一贯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因为这不仅是我们的国际责任,更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他详细介绍了中国在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及成效后表示,中方愿与美方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加强政策、立法交流,联合建设示范工程,开展科研、开发、技术合作。

吴邦国还应询介绍了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情况。他说,我们在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着力把解决当前困难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也为深化中美经贸合作、投资合作和技术合作提供了机遇,将成为中美关系新的合作亮点。

佩洛西赞成吴邦国对两国关系的评价。她说,美中关系十分重要,她这次来访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推动美国众议院与中国全国人大关系的发展,开展能源、气候变化等领域的交流,并期望这种交流与对话能够持续深入进行,为美中关系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佩洛西对中方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方面所作的努力表示赞赏,认为美中在这些领域应当继续合作,这对双方都有利。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等参加了会谈。

当天,国家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佩洛西率领的美国国会众议院访华代表团。

表示,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增进互信,扩大共识,推进合作,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彼此的分歧,为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作出不懈努力。表示中方重视并支持两国立法机构加强交流,扩大合作。

佩洛西说,美中关系是重要的双边关系,愿通过此次成功访问进一步加深美中双方的相互了解,推动两国在能源、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政策对话和务实合作,共同努力,为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议员们对中国的快速发展表示祝贺和钦佩。

会见中,双方还就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李建国等参加会见。

当天,国务院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佩洛西一行。

说,双方要高瞻远瞩,携手合作,“和而不同”,推动中美关系取得新的进展。

应询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指出各国要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为基础,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依靠科学技术,采取切实行动,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中国愿与美国加强政策对话,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对双减政策的意见和建议篇9

今年,福建和全国沿海省份一样,在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面临困难的背景下,安全监管监察工作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随着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多年来的不断深入,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暴露,体制机制的制约日益凸显,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依然存在。面对这些新问题新矛盾,是靠老办法老套路解决?还是用新思路新办法解决?福建上上下下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安全监管工作重点,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方面,在推进政府与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方面,在筑牢安全生产“双基”建设方面,在小煤矿安全监管方面,动脑筋、想办法,琢磨出许多创新性措施。那么,这背后是怎样的施政思维,其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请看记者的采访报道。

“1990年,我省率先在全国实施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但是,2003年闽侯县两起特大爆炸事故,却在我省引出一个持续重大动作:安全生产行政问责体制逐渐形成,我省安全生产得到空前的加强。”5月30日,福建省安监局长陈炎生对记者说。

2003年7月31日,福建闽侯县荆溪镇一私营烟花爆竹厂发生爆炸,造成5人死亡、36人受伤。时隔不到一个月,8月26日,闽侯县上街镇再次发生特大爆炸,造成21人死亡、29人受伤。

2003年8月27日,即闽侯县发生21人死亡的烟花爆竹爆炸事故的第二天,陈炎生对记者说,时任福建省省长卢展工在全省各设区市市长会议上,严肃要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问题,强调要强化领导、强化责任、强化落实,强调对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要追究政府和主管部门正职的责任。

一石激起千层浪。正是从2003年8月27日起,福建省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空前的加强。

2004年初,国家开始推行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福建以此为契机,把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和追究相关行政“一把手”责任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在行政“一把手”的“三个责任”上猛下功夫:

首先,向行政“一把手”下达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指标,督促行政“一把手”抓好组织领导和工作落实。每年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上,受黄小晶省长的委托,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李川副省长代表省政府与9个设区市市长和13个重点省直部门、单位的行政“一把手”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设区市市长回去后,又与各县、区长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的“一把手”签订了责任书。形成了层层分解控制指标、层层“一把手”与“一把手”签订责任书、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格局。行政“一把手”就被摆在安全生产的“前锋”位置。

其次,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几年来,福建建立了行政“一把手”安全生产履职报告制度,履职报告包括安全生产组织领导、责任制度、工作部署落实、机构队伍、安全投入、应急管理、事故查处及责任追究等方面情况。各设区市政府和省单列考核单位主要领导每年都必须及时向省政府上报安全生产履职情况报告,由省政府安委会对履职报告进行点评,省政府领导审定同意后,由省政府安委会向全省通报,促进了各级“一把手”履职报告工作的落实。

2007年起,我省还把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等4项指标纳入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对事故死亡人数上升的地区、行业和领域,省政府安委会每季度书面通报给当地政府、部门“一把手”和分管领导。

第三,追究“一把手”责任。对发生的各类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都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严肃追究有关当事人和行政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通过预警通报、约谈诫勉、黄牌警告、挂牌督办、指标监控、考核奖惩等一系列措施,切实强化了“一把手”责任落实。

“一把手”安全责任意识深入人心。三明市市长刘道琦曾对国务院督察组领导感触说,“只要地方政府‘一把手’真正重视安全,安全事故是完全可防可控的!”国务院督查组在向福建省政府反馈意见时,特地举了这个例子。

“我们市委市政府早两年就要求全市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安全就是抓稳定、抓安全就是抓民心这三个观念。”厦门市一位乡镇干部对记者说。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行政职责及问责体制的思路在福建领导层逐渐明晰。

2008年以来,省政府8次召开常务会和省长办公会,对全省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省委常委会决定在全省全面建立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

在制定《暂行规定》过程中,李川副省长高度重视,多次听取汇报,主持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就《暂行规定》的内容做出具体指示和要求,确保了《暂行规定》起草工作的顺利进行。省安监局负责组织调研,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的起草、征求意见及修改工作。

2009年1月21日,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六年磨一剑。

2009年3月1 6日,在省委常委扩大会上,省委书记卢展工强调指出:要更加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公共聚集地安全防范工作,强化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在安全生产方面我们要落实领导责任,注意对职能部门和基层工作人员履职的监管,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形成合力,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服务发展、推动发展。

“一切强调责任制”,黄小晶省长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项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时,特别强调指出。他要求大家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负责,敢于问责,心随责走,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规定,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历程,福建安监干部职工倍感“一岗双责”规定出台饱含心血、来之不易。几年来,福建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始终有着一条清晰的发展脉搏,那就是积极推进落实政府及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而这,始终得到全省上下、方方面面的响应,这响应中,有贯彻、有支持、有助推、有参与、有执行,共同营造海峡西岸经济区安全发展环境。

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一任接着一任干,保持安全监管思路举措的连续性,不求一时政绩,只求有所作为,不求迅速见效,只求打好基础。这样的品格,这样的作风,已在福建的监管监察队伍中成为一种共识,一种责任,一种行动。

近年来,福建省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数呈下降趋势。2008年,该省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减少5587起、下降21.9%;死亡减少567人,下降13.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34,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2,10,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98,道路交

通万车死亡率5.11,分别下降26,1%、22.8%、38%和20.4%。与2004年相比,事故减少12969起、下降39.2%,死亡减少1473人、下降28.8%,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分别下降61.8%、44.6%、85.2%和57.2%,各项指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并提前达到了我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

今年以来,福建省生产安全事故依然保持大幅下降趋势,1―4月,全省发生各类事故5168起,同比减少1781起,下降25.6%;死亡1058人,减少223人,下降17.4%;受伤5422人,减少1554人,下降22.3%;直接经济损失3542万元,减少3132万元,下降46.9%。

“成绩来之不易!在我省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安全生产工作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应该说,与这几年抓安全生产政府主体责任制落实是分不开的。”陈炎生说,“《暂行规定》出台是我省安全生产一件大事,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与有关重点部门建立更为密切的工作关系和更为畅通的工作协作配合机制,对‘一岗双责’及七项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确保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落到实处。”

目前,福建全省上下已形成了行政“一把手”负总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

记者观察:政策的“群聚效应”

2009年1月2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以下简称“一岗双责”规定),这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着眼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工作大局,着眼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机制,着眼推进落实政府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着眼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而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正因如此,“一岗双责”规定出台激起热烈反响,政策的“群聚效应”十分强烈。

贯彻落实行动迅速。“一岗双责”规定出台后,福建省各级政府领导极为重视,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都对贯彻落实做出部署或批示。

5月11日,福州市郑松岩市长主持召开市十三届政府2 009年第九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的有关问题。郑松岩要求各级各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福州的实际情况,对应上下职能分工,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三明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一岗双责”规定,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源头治理力度,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作为年度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前征求意见中所反映问题的整改措施之一。

泉州、宁德等市政府在第一季度防范会议专题组织学习讨论,结合本市“三定方案”的职责分工,对市直有关部门就“一岗双责”进行详细解读,界定各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

对双减政策的意见和建议篇10

西汉昭帝时期,为了探讨和确定利国利民的政策,就发生过一次认真倾听民间声音的朝野对话。这是一场高规格、高质量的政策大辩论。与会者无论在朝在野,都是平等的,所以都能做到畅所欲言,从而全面探讨现行政策的得失,帮助制定出正确的国策,最后带来“昭宣中兴”的局面。这次朝野平等对话,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盐铁会议”。郎官桓宽根据这次会议的详细记录,编成《盐铁论》[2]一书。

一、召开“盐铁会议”的背景

召开“盐铁会议”的背景是:汉之前是秦,秦是推行中央集权制的,政府什么都管,连学校也是官办。在这种体制之下,国富民穷实属必然;汉初行黄老之道,予民休息,无为而治,经济很快恢复。但是,天下砥定后,汉武帝雄心勃勃,不仅要征匈奴,还要扩版图,政府开支日增,于是便推出国家专卖政策,对“关键行业”如盐、铁的开采和相关的制造业实行国家垄断,并设平准均输官,保证官库充实。相对汉初的黄老之道,汉武帝搞的是“国进民退”,于是又出现秦亡之前的国富民穷现象,民间反对之声日烈。汉武帝在驾崩之前三年,对过去自己的好大喜功也有了认识,还作了检讨,并下达了类似“罪己诏”的“轮台诏令” [3],要求改变内外政策,回归旧法。但是,在汉武帝身后,一批在国家垄断政策时期形成的既得利益者,却不愿意改变垄断政策,于是,朝廷里遂有两派意见。

汉武帝死后,年仅6岁的昭帝继位,霍光辅政。后者要推行“轮台诏令”,又不能不正视朝廷里有两派意见这个重要矛盾。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为统一政见,霍光根据谏大夫杜延年的建议,由昭帝下诏,邀请全国各地推举贤良、文学之士六十多人,集中到首都开会,讨论民间有什么疾苦,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的问题。

贤良是已经取得功名的儒生,文学是在某种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名士。他们都不是国家的官吏,而属于民间的知名人士。参加这次会议的六十多名贤良文学中,留下姓名的有茂陵唐生、鲁国万生、汝南朱子伯、中山刘子雍、九江祝生等。

这次会议可以说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前一个阶段是正式的讨论会。会议结束之后,贤良文学要返回郡国时,向丞相和御史大夫辞行,因为前一阶段讨论激烈,言犹未尽,所以在辞行的时候,又接着进行了辩论。这后一个阶段可以算是非正式的讨论会。据发言记录看,后段也有前段的一半长,可见官方的态度很认真,是一次真正的朝野平等对话,并非敷衍了事、尽快草草收场那种。

丞相田千秋是这次会议的主持人,但他发言不多,只是在双方辩论激烈的时候,讲一些折中调解的话。官方辩论团队由桑弘羊带头,因为大部分有关的经济政策都是他在当大司农之时倡议制定的;尽管会议召开之时,他已升作御史大夫,管监察。桑弘羊共发言114次。参加会议的还有丞相府的属官丞相史和御史大夫的属官御史,他们是作为田千秋和桑弘羊的助手参加的;但在会上御史也发言19次,丞相史发言15次。与此梅花间竹的,就是代表民间的贤良、文学那方的百多次诘问、分析和批判发言。

二、“盐铁会议”争论的问题

“盐铁会议”所讨论的涉及面很广,有政治问题,如应重刑罚还是重德教;有军事问题,如抗击匈奴好还是与之和亲好;更多的是讨论汉武帝时代所施行的盐铁、均输、酒榷、币制、算缗告缗等一系列财政经济政策的得失。归纳起来,这次会议辩论的主要是以下三大问题:

一是关于盐铁专营的问题。贤良文学认为,盐铁官营等政策是民间疾苦的根源所在。在这些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不法官商“攘公法,申私利,跨山泽,擅官市”(《盐铁论・刺权》,以下所引本书只注篇名),大发横财。由于铁器质量低劣,“割草不痛”,价钱又贵,农民不愿使用,以致出现了“木耕手耨”的现象;而官府经营的食盐也有苦味,人民只好“淡食”(《水旱》)。贤良文学们认为,这实际上是政府、官吏在与民争利,因而主张罢盐铁、酒榷、均输等官营事业。桑弘羊也承认在盐铁官营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流弊,致使“民烦苦之”,却认为这些流弊只是由于“吏或不良,禁令不行”(《复古》)造成的,是执行的问题,而并非政策本身的问题。

二是关于同匈奴和战的问题。武帝时期对匈奴的连年征战,使“海内虚耗,户口减半”[4],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贤良文学据此认为,对待匈奴,用战争的形式不如用和亲的形式,只要用仁义引导感化他们,就能避免匈奴的骚扰,维护北方和平的局面。他们主张“罢关梁,除障塞”(《世务》), “偃兵休士,厚币结和亲”(《击之》)。桑弘羊在回顾汉与匈奴关系的历史后指出,匈奴“反复无信,百约百叛”(《和亲》) ,经过连年战争,匈奴虽然“挫折远遁”(《诛秦》),但并没有真正降服。只有通过武力打击,才能阻止匈奴的侵扰,保证汉王朝的安全。

三是关于法治和德治的问题。贤良文学针对武帝末年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的现象,指出如果单靠酷刑镇压,就会走上亡秦之路,汉王朝的统治也不会长久。他们主张推行德治政策,加强思想统治,先“礼”后“法”,“礼周教明,不从者,然后等之以刑”。(《周秦》)桑弘羊则坚持认为,必须实行严刑峻法,“令严而民慎,法设而奸禁”(《刑德》)。

盐铁会议上双方的争论,虽然十分激烈,但都是就如何维护汉王朝的长久统治这一根本目的而展开的。在这一点上,双方并没有存在根本的分歧,所以,它确实是封建时代的一次朝野平等对话。

应该看到,贤良文学毕竟来自基层,他们虽然并不真正、全面了解农民的疾苦,但是却知道一些汉武帝时期好大喜功的政策给民间造成的危害,所以他们的意见也反映了群众的一些呼声。从桑弘羊来说,他一直在汉武帝身边,是汉武帝执行的财经政策的主要决策者。他对这些政策给封建国家带来的好处有深切体会,但对它给人民造成的危害,却很少了解。所以他在汉武帝“轮台诏令”之后,仍然不认识过去政策在社会上激起的矛盾,而一味坚持汉武帝过去的方针,这是他思想落后于形势的表现。所以他在盐铁会议上,常常被贤良文学们质问得哑口结舌,无言可对。

三、“盐铁会议”后政府调整政策

众所周知,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经济政策,是在反击匈奴、财政空虚的情况下实行的。它的实行,使汉朝广开了财源,增加了赋税的收入,得以有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来支持长期的战争,从而不断拓宽了疆土,安定了边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一经济政策的实施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官营盐铁、酒榷、均输等政策的实行,逐步使一部分财富集中于大官僚、大地主及大商人手中,而剥夺了中小地主的利益,出现了官吏“行奸卖平”,而“农民重苦,女红再税”的状况,以及“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轻贾奸吏收贱以取贵”(《本议》) 的局面,使得中小地主和一般百姓日趋贫困。

因此,昭帝继位后,西汉朝廷基本上执行了汉武帝在“轮台诏令”中规定的政策,提倡农耕,实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 ,以发展生产。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汉昭帝刚一继位,便亲耕籍田;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再次耕于上林 ;直到死前的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还下诏重申,“天下以农桑为本”[5] ,足见这一期间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在实际做法上,西汉朝廷不断减免农民在田租、赋税和徭役等方面的负担。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昭帝下诏,免除全国农民当年的田租;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令民得以律占租,即农民除上缴制度规定的田租外,以其他借口额外征收的田租一律免除。尽管如此,在统治集团内部,对实施这些政策的认识却是不一致的,甚至存在着重大的分歧。

实际上,早在汉武帝在位期间,统治集团内部在统治政策和策略方面便形成以霍光为代表的“宽厚长者”和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深酷用法者”两派。[6]桑弘羊等人关于在轮台屯田的上书,便是后者政治主张的具体体现。汉武帝在“轮台诏令”中虽然否定了桑弘羊等人的建议,但在临终时仍令霍光与桑弘羊等人同时辅佐幼主。昭帝继位后,两派的分歧日益扩大。

总的来看,桑弘羊坚持盐铁官营、以武力打击匈奴的贵族势力、实行法治的主张,应该说是有利于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汉王朝的统一的。不过,在武帝末年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的情况下,如果仍然一味地坚持这些政策,而不予以变通,即采取一些缓和的措施,势必会进一步激化矛盾,甚至会导致政权的倾覆。大权在握的霍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竭力推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这便引起桑弘羊等人的不满。为排除推行“轮台诏令”所制定政策的阻力,霍光召开了“盐铁会议”。他利用贤良文学多少可以代表民意的特点,为自己推行的政策张目。

盐铁会议其实并没有做出任何明确的结论,但争论双方的观点对昭宣时期西汉王朝的统治政策还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主流上看,霍光基本上仍坚持了汉武帝在“轮台诏令” 中所制定的政策,推行“与民休息”的措施,将公田与贫民耕种,贷给农民种子、口粮,部分地免除赋税、徭役,降低盐价,与匈奴保持友好关系,等等。这些措施符合贤良文学提出的“行仁政”,以“德”治国的意见。贤良文学也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成为政治舞台上一股活跃的力量。与此同时,霍光也并没有绝对排斥桑弘羊的意见,在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上,除罢去酒榷,在部分地区停止铁器专卖外,汉武帝实行的其他经济政策仍延续未变。

对历史上这次影响深远的朝野平等对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写道:“昭帝始元六年,秋,七月,罢榷酤官,从贤良、文学之议也。武帝之末,海内虚耗,户口减半。霍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至是,匈奴和亲,百姓充实,稍复文、景之业焉。”[7]应该说,这是对封建统治者能够“从贤良、文学之议”即考虑民间要求而调整政策的肯定。

注释:

[1]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

[2]桓宽编,王利器校注《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版。本文所引《盐铁论》,均据此书。

[3]班固:《汉书・武帝本纪》。

[4][5] 班固:《汉书・昭帝本纪》。

[6]参见《资治通鉴》卷二十二,征和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