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处理方案十篇

时间:2023-12-13 17:08:12

环保处理方案

环保处理方案篇1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推进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造福人民、惠及子孙的事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节能减排、解决环保问题的民生工程。今年以来,我县启动了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的选址、审批、招商等前期工作,但进展不平衡,效果不理想,全县的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整体工作滞后。因此,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紧抓实项目建设工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2009年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二、统一部署,明确任务

(一)主要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县委、县政府提出2009年年底前完成县城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任务。具体任务和要求为:

1.2009年年底前建成靖边县污水处理厂。

2.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要与厂区建设同步进行,在污水处理厂运行前必须完成配套管网建设。

(二)建设规模。按照“实事求是、适度超前、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实施该项目。污水处理厂总规模3万吨/日,总投资3000万元,包括厂区和主干管网建设,其中一期建设1.5万吨/日,中水回用2.4万吨/日,主干管长度12公里,总投资4000万元。

(三)建设方式。根据市政府的有关规定,我县对新建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原则上采用ppp特许经营方式建设或与政府授权的企业合资建设。

1.通过招商引资模式,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商务谈判等多种形式确定bot或ppp投资运营商。

2.项目可研、环评、征地、补偿、厂区三通一平工程等前期工作及费用由县政府统一负责承担。

3.ppp模式经营期限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计投资〔2002〕1591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到期后所有资产由投资商无偿移交,县政府享有产权,经营方式另行协商。

4.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污水处理费按保底基数各自承担,未达到保底污水处理量的,按保底量交纳,超过保底量的,按实际数量交纳。

5.根据有关规定,特许经营商必须具备良好的投资信誉、财力、技术等条件,同时,在特许经营协议中明确违约责任,实行保证金制度和项目进退机制。

(四)资金筹措。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采用“政府建网(清运)、社会建厂(场)、产业运作、政府配套、企业按规定标准排放、政府按达标水量付费”的建设经营模式,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引进外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环保治理资金等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1.争取中、省补助资金500万元,其中:省财政以奖代补资金420万元,中省预算内资金和环保治理专项补助资金80万元。

2.市财政补助资金1000万元(2008年计划600万元,2009年计划400万元)

3.特许经营筹资2000万元。将新建的污水处理项目采取bot或tot的模式打包出让特许经营权给一个有技术、有资金实力的专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

4.县政府自筹1900万元。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尽快启动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建设

我县要紧紧抓住当前中、省、市对城市垃圾、污水处理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的有利时机,切实把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早谋划、早实施、早日建成投运。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抓紧做好项目审批、环评、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污水处理项目必须做到处理设施与配套管网同时设计,配套管网原则实行雨污分流,确保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正常运行。

(二)强化在建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工程管理

按照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工艺流程需要,科学合理确定工程建设时序。在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中,必须做到配套管网工程先行建设。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要求,突出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工程监理等工作,切实将工程质量责任落到实处,保证污水处理项目工程优质高效建设。

(三)建立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及补偿机制

1.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机制。一是建立我县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二是以“成本+合理利润”为核心,建立污水处理费调整机制;三是明确责任主体,包括收费主体、管理使用主体、标准调整主体;四是制定中水价格和使用管理办法。

2.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和补偿机制。要加快建立鼓励使用中水、污泥以及垃圾资源化的成本补偿与价格激励机制,推动中水、污泥和垃圾的资源化。县政府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城镇污水收集系统以及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低和收费不到位时的运营成本补偿。

(四)强化运行管理和监督,确保达标排放

实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评估制度,将评估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运营费用的重要依据。新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必须安装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并与环保、建设部门联网并连通。对未按规定和要求运行的污水处理设施要限期整改。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运营费用与污水处理cod合格率挂钩。污水处理厂接纳符合国家规定的污水,出水cod处理合格率不得低于有关规定的标准。污水处理厂出水cod处理合格率达到标准以上的,县政府应按规定及时支付污水处理运营费用;出水cod处理合格率低于标准的,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按有关规定在当月污水处理运营费中扣除;连续三个月出水cod处理合格率低于标准的,责成城市污水处理厂限期进行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收回运营主体的特许经营权。

四、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全县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快建设步伐,县政府成立靖边县污水处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张凯盈担任,副组长由副县长田启庄担任,县政府办、经发局、监察局、财政局、城建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物价局、招商局、审计局、双创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办公室主任由县环保局局长孙治和同志兼任。

(一)领导小组主要职责。负责县城污水处理项目推进的统筹协调工作,确定建设方案,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确定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比例,监督项目实施。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负责污水处理项目推进的协调工作,细化工作措施;审查对外招商方案,积极争取中省补助资金;汇总项目建设情况及相关问题,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制定项目推进目标责任书及其考核工作。

(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

经发局:负责宏观管理,及时审查、审批、申报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文件;下达年度投资计划;积极争取中、省、市资金;检查监督并组织竣工验收。

监察局:负责项目建设各个环节的监督,督促检查项目建设过程中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项目实施单位履行职责情况。

财政局:负责依据项目计划会同有关部门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依据投资计划,按项目进度拨付建设资金;对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以及国家和省、市上下拨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确保资金不流失。

城建局:负责污水处理行业技术指导和建设、运行、管理及监督工作;参与初步设计评审;建立和完善运营监管体系,加强动态考核管理;制订中水回用、污泥利用的管理办法。

物价局:会同财政和相关行业部门负责制订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办法及标准;制订中水回用、污泥价格标准;对污水处理收费的监管,督促全县进一步加大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力度。

环保局:负责办理项目规划选址意见,参与初步设计审查。依据项目计划会同有关部门争取环保专项资金的支持;对污水处理厂排放水质的监督监测和垃圾处理场的环境监督管理;负责污水处理项目环评的审查和报批,参与污水处理项目初步设计评审;对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内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控,与建设部门共同完善污水处理运营监管网络。

国土资源局:负责办理污水处理项目土地预审和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招商局:负责污水处理厂招商引资工作,拿出招商方案,包装好污水处理厂区项目,推介并完成bot、tot方式的招商。

审计局: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督审计工作。

双创办:负责项目建设与双创工作任务的衔接,提出双创工作对项目的要求。

环保处理方案篇2

一、为什么要制定备案管理办法

(一)落实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需要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条第三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将环境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备案确定为企业的法定义务。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系统细化、规范企业备案行为和环保部门监管行为,需要制定配套的《备案管理办法》。

(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需要

企业是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责任主体,而环境应急预案是“有生命力的文件”, 需要企业通过自身努力,不断修订完善,才能确保切合实际、有效有用。但在实践中,一些企业没有开展必要的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只是照搬照抄,或者把编制工作完全交给技术服务机构,编完以后又束之高阁,这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要求不符。也有一些地方环保部门为了保证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质量,将备案设置为 “非许可类审批”,或者赋予其一些行政许可的色彩,实质上是分担了企业的主体责任。还有一些环保部门对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着力于“准入”的监管,而对已备案的预案指导和使用不够,管理不到位。这些做法不符合国家“切实防止行政许可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加强和改进事中和事后监管”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精神,需要通过《备案管理办法》予以规范。

(三)环境应急预案管理的实践需要

2010年,环境保护部印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以下简称《预案暂行办法》)后,各地针对环境应急预案管理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建立了备案制度。但预案备案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备案率不高、进展不平衡,已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企业,整体备案率不到80%,有的地方仅为38%。二是现场处置预案偏少,可操作性不强。《预案暂行办法》将环境应急预案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预案三类。但只有不到一半的企业编制了现场处置预案,更多企业只有综合预案,内容多是原则性规定。三是属地管理不够、信息收集不全面。《预案暂行办法》将国控污染源设置为省级环保部门备案,是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开始阶段的“权宜之计”,已难以满足“属地为主”、县级人民政府先期处置的要求。地方在执行时,实行分级备案的占74%。由于没有信息传递要求,一些下级环保部门无法获得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不能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四是逐级备案加重了企业负担,26%的地方实行逐级备案,要求企业向多个层级的环保部门备案,不符合中央简政放权的精神。五是分级管理要求差异大。在备案分级管理中,各地存在通过污染物排放量、环评级别、风险级别、跨区域、行业因素、环境敏感程度等进行分级的多种情况,而且有的地方是两级管理,有的地方是三级管理。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制定《备案管理办法》。

二、制定备案管理办法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备案管理办法》主要依据《环境保护法》、《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参考了《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相关规定,以及国务院办公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对企业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管理的要求。

三、备案管理办法主要有哪些内容

《备案管理办法》共五章二十六条,在吸收《预案暂行办法》有关内容、总结近年来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五个方面的内容作出了规定。

第一章总则。对备案管理的目的、概念、范围、原则等一般性内容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备案管理遵循规范准备、属地为主、统一备案、分级管理的原则,强调根据环境风险大小实行分级管理,企业主动公开相关环境应急预案信息。

第二章备案的准备。基于备案需要,对环境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修订等准备工作进行了规定。强调企业是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责任主体,通过成立编制组、开展评估和调查、编制预案、评审和演练、签署等步骤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并及时修订预案。

第三章备案的实施。对备案时限、文件、方式、受理部门进行了规定。明确企业在环境应急预案后的20个工作日内进行备案以及应提交的备案文件。明确县级环保部门作为主要的备案受理部门,以及备案受理部门的审查处理方式。

第四章备案的监督。对备案后环保部门的监管和企业、环保部门责任进行了规定。明确环保部门及时将备案的环境应急预案汇总、整理、归档,并通过抽查等方式,指导企业持续改进。还明确了企业和环保部门违反规定应承担的责任。

第五章附则。与《环境保护法》四十七条第三款“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衔接,并说明施行日期。

四、关于几个重点问题的说明

(一)什么是企业环境应急预案

《备案管理办法》第二条指出,环境应急预案是指企业为了在应对各类事故、自然灾害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或者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这是首次正式提出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概念,以区别于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等应急预案,便于企业和环保部门的执行和管理。

(二)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如何定位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重点是现场处置预案,侧重明确现场处置时的工作任务和程序,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的特点。针对是否编制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及这些类别的组合方式,《备案管理办法》提出了指导性而非强制性的要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

建设单位环境应急预案,是针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可能面临的突发环境事件而制定的预案,不是建设施工期间的预案。试生产期间环境应急预案,是指试生产前编制的包含了针对试生产期间可能面临的突发环境事件而制定的环境应急预案。由于试生产前可能存在环境风险评估、预案编制等难以到位的客观现实,《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的环境应急预案 “参照”本办法制定和备案;而建设项目试生产与正式生产有差别,建设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试生产期间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形成适用于正式生产的环境应急预案。

(三)备案的目的是什么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是不属于行政许可、行政确认的一种行政行为。对于企业而言,备案是为了规范编修、提高质量、履行法定义务。对于环保部门而言,备案是为了收集信息、存档备查、事后管理。

(四)哪些企业需要备案

《备案管理办法》规定了三类企业要进行环境应急预案备案。一是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企业。“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将产生噪声污染的单位、污染物产生量不大或者危害不大的单位排除,例如餐馆等。由于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与一般的排放污染物企业有所区别,在《备案管理办法》中用“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企业”予以强调。二是可能非正常排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结合事件案例,强调了涉及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尾矿库三类易发、多发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三是其他应当纳入适用范围的企业,这是兜底性条款,给予地方环保部门一定的自主权。为进一步明确适用范围,规定了“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的企业名录”。

(五)企业如何进行备案准备

《环境保护法》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第二章是对这一规定的细化,明确企业在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并经过评审和演练后,签署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准备期间产生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应急资源调查报告、评审意见等是备案的必要文件。

(六)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何时需要修订

《备案管理办法》规定,企业至少每三年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一次回顾性评估。如果企业面临的环境风险、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环境应急措施、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或实际应对和演练发现问题,以及其他需要修订的情况,要及时修订环境应急预案,修订程序参照制定程序进行。

目前大部分企业已经按照《预案暂行办法》,制定了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实施后,地方环保部门要指导企业及时开展评估,修订环境应急预案,修订时执行《备案管理办法》。

(七)企业应该向哪里备案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实行属地管理、统一备案,备案受理部门为县级环保部门。建设单位也需要向建设项目所在地县级环保部门备案。如果建设项目试生产与正式生产情况基本无变化、环境应急预案无需修订、建设单位在试生产前提交的备案文件齐全,可以视为正式生产前已完成备案。

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可以分县域或者分管理单元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向沿线或者跨域涉及的县级环保部门备案。

确定县级环保部门作为备案受理部门,是《突发事件应对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环境应急实际和收集信息的需要,符合“省直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有助于环境应急预案由过去的“下级抄上级”、由上到下的编制方式,转变为从企业逐步向上延伸、由下到上的编制方式,有助于夯实政府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基础,有助于推动基层环保部门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也便于企业执行。

考虑到有的县级环保部门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备案需要等客观现实,个别地方具有较成熟的市级备案管理经验,《备案管理办法》还规定“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备案受理部门统一调整到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给予地方环保部门一定的自主权。

(八)企业如何进行备案

企业首次备案时,在签署环境应急预案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环境应急预案备案表、环境应急预案及编制说明、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环境应急预案评审意见等五份文件提交给备案受理部门。企业收到受理部门签章的环境应急预案备案表,则完成了首次备案。

当企业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重大修订时,也应当在修订内容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原受理部门变更备案。变更备案不需要提交首次备案要求提交的全部备案文件,只需提交修订的文件。个别内容调整的,不需要变更备案,只需要以文件形式告知原受理部门即可。

(九)受理部门如何进行受理

受理部门在收到企业提交的备案文件后,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对。文件齐全的,出具加盖行政机关印章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受理部门就完成了对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

受理部门对备案文件的核对,只是形式审查,审查备案文件是否齐全,不对这些文件的内容进行实质审查。

除了在备案受理部门办公场所“当面受理”备案的方式外,结合当前有些地方开展的网上备案实践,为减轻企业负担、适应工作要求,《备案管理办法》对通过信函、电子数据交换等备案方式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地方环保部门可以结合实际,开展电子备案、信函备案等相关工作。

(十)备案后环保部门如何进行监督

环保部门对企业备案的监督,主要包括汇总、指导、责任倒查三种方式。汇总、整理、归档并建立数据库,主要是为了收集整理信息,夯实政府预案基础。备案指导是基于提高企业环境应急预案质量对环保部门提出的要求,包括采取档案检查、实地核查等方式个别重点指导,和汇总分析抽查结果进行整体指导,时间节点在备案后。责任倒查是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环保部门将环境应急预案的制定、备案、日常管理及实施情况纳入事件调查处理范围。《备案管理办法》还对备案信息公开进行了规定,要求备案受理部门及时公布备案企业名单,企业主动公开环境应急预案相关信息。

环保部门的监督,按照企业环境风险大小实施分级管理。《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县级环保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将较大以上环境风险企业的备案文件报送市级环保部门,重大以上报送省级环保部门。省级、市级环保部门根据掌握的备案文件实施重点监管。

针对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与分级,环境保护部出台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给出了环境风险评估的一般性方法,涵盖了大部分易发、多发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目前,环境保护部还将出台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标准,进一步加强企业环境风险分级的技术指导。实践中,一些地方也制定实施了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方面的文件,对企业事业单位实行风险分级管理。《备案管理办法》也规定,县级以上地方环保部门可以参考有关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标准或指导性技术文件,结合实际指导企业确定环境风险等级。

(十一)企业违反备案管理办法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为了督促企业规范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并备案,对于企业不制定、不备案,或者提供虚假文件备案的行为,由县级以上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据《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部制定的规章等,给予罚款等处罚。

(十二)环保部门违反备案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为了规范环保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备案管理行为,对于可能出现的不备案、乱备案、不告知等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了列举,明确责任界限。

(十三)备案制度如何与其他管理制度衔接

备案与其他环境管理制度的衔接,在一些规章、规范性文件中已有体现。如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 第22号)第九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申请办理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环境管理登记时,应当提交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27号)第十九条规定,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制定废弃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 第7号)第三十一条规定,常规申报的登记证持有人和相应的加工使用者,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要求,相关建设项目申请试生产时,应提交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备案材料。未来还可以在其他文件中进一步强化。

(十四)今后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管理如何进一步深化

环保处理方案篇3

第一条 为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引起的危害,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环境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开展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事后恢复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按照事件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核设施及有关核活动发生的核与辐射事故造成的辐射污染事件按照核与辐射相关规定执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有关规定执行。

造成国际环境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的涉外应急通报和处置工作,按照国家有关国际合作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应当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指导、协助、督促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

相邻区域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开展跨行政区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合作,共同防范、互通信息,协力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第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履行下列义务:

(一)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

(三)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

(四)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演练;

(五)加强环境应急能力保障建设。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进行处理,并对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第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宣传和教育,鼓励公众参与,增强防范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知识和意识。

第二章 风险控制

第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确定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第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和技术规范,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

前款所指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应当包括有效防止泄漏物质、消防水、污染雨水等扩散至外环境的收集、导流、拦截、降污等措施。

第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及时发现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对于发现后能够立即治理的环境安全隐患,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对于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治理,可能产生较大环境危害的环境安全隐患,应当制定隐患治理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现场应急预案,及时消除隐患。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要求,开展本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分析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提高区域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企业事业单位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抽查或者突击检查,将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且整治不力的企业信息纳入社会诚信档案, 并可以通报行业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以及有关金融机构。

第三章 应急准备

第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在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按照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撰写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问题,并根据演练情况及时修改完善应急预案。

第十六条

环境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建议本级人民政府依法及时公布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收集系统,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收集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并加强跨区域、跨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交流与合作。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应急值守制度,确定应急值守负责人和应急联络员并报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培训纳入单位工作计划,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等信息。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从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及具备条件的市、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设立环境应急专家库。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环境应急处置救援能力建设。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配备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装备,提高重点流域区域水、大气突发环境事件预警能力。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立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储备必要的环境应急装备和物资,并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第四章 应急处置

第二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当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切断或者控制污染源以及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事发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应急处置期间,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服从统一指挥,全面、准确地提供本单位与应急处置相关的技术资料,协助维护应急现场秩序,保护与突发环境事件相关的各项证据。

第二十四条 获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事件发生地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规定的时限、程序和要求,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五条 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的,事件发生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报相邻区域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向相邻区域人民政府通报的建议。

第二十六条 获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排查污染源,初步查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污染物质及数量、周边环境敏感区等情况。

第二十七条 获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开展应急监测,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监测结果。

第二十八条 应急处置期间,事发地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事件信息的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报本级人民政府。

第二十九条 突发环境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事发地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停止应急处置措施。

第五章 事后恢复

第三十条 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总结、评估应急处置工作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并向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影响和损失等评估工作,并依法向有关人民政府报告。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事件调查,查清突发环境事件原因,确认事件性质,认定事件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意见。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参与制定环境恢复工作方案,推动环境恢复工作。

第六章 信息公开

第三十四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便于公众知晓和查询的方式公开本单位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开展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演练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及处置情况,以及落实整改要求情况等环境信息。

第三十五条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认真研判事件影响和等级,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信息建议。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向社会公开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规定和要求,以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演练情况等环境信息。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环境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定期向社会公开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级别,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应急处置概况等信息。

第七章 罚 则

第三十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导致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已有相关处罚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企业事业单位未按要求执行停产、停排措施,继续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实施查封、扣押。

第三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规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确定风险等级的;

(二)未按规定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的;

(三)未按规定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的;

(四)未按规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培训,如实记录培训情况的;

(五)未按规定储备必要的环境应急装备和物资;

(六)未按规定公开突发环境事件相关信息的。

第八章 附 则

环保处理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保障环境安全、促进污染物减排为目标,在巩固前5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以下简称“环保专项行动”)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管力度,集中整治重污染行业和重点区域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促进我州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工作重点及要求

㈠集中开展环保后续督察,巩固环保专项行动成果。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环境违法案件后续督察工作的指示,对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查处的环境违法案件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的重点和要求是:

⒈2005年以来,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挂牌督办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措施落实情况。重点检查限期整改、停产整治、限期治理和取缔关闭等行政处罚措施落实情况,以及行政责任追究情况。自治州环境监察支队要对自治区和自治州挂牌督办企业逐一进行现场检查;各县市、口岸要对本级挂牌督查案件逐一进行核查,确保挂牌督办案件查处到位、整改到位、处罚到位、责任追究到位。

⒉2006年以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各项措施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取缔关闭措施落实情况。各县市、口岸要组织对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跟踪督办取缔关闭措施落实情况,确保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工业排污口全部取缔,二级保护区内新、扩建项目全部停业(产)或关闭,影响饮用水水源水质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问题整治完毕。同时,要加快实施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基础调查和评估工作,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规范化的保护区标志,加强水源地保护。要以整治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污染问题为重点,开展后续督察工作,确保饮用水源水质主要指标100%达标。

⒊各县市、口岸、赛里木管委会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对本级挂牌督办案件及饮用水源专项整治的措施落实情况逐一进行现场检查。自治州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组织检查组,对各县市、口岸、赛里木管委会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挂牌督办案件及饮用水源专项整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抽查,抽查面不低于80%。各县市、口岸、赛里木管委会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做好自查,确保督办案件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⒋对逾期未落实挂牌督办要求的案件,尤其是未能按要求取缔关闭违法企业的案件,一律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重新挂牌督办,限期完成,要查清原因、分清责任,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处分暂行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对逾期未能完成挂牌督办案件总数50%以上的县市、口岸,视情况实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域限批,并通报批评。

⒌要切实加强对停产整治、限期治理企业的后续督察工作。对已经完成整治的,要在一年内将其作为重点监管对象,按照对国家重点污染源的监管要求,加大监督性监测和现场巡查频次,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对未按要求完成限期治理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对未按要求完成停产整治的企业,要责令关闭。

㈡集中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的专项整治,维护环境安全。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检查的重点和要求是:

⒈查清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的基本情况,包括进出水水质、处理水量、主要污染物去除、污泥处置和在线监控设施安装运行等情况。建立环境监管档案,完善监管办法,落实监管责任。实施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对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量、水质和污泥处置的动态管理。要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统筹安排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提高收集率和处理率。严厉查处超标排污、直接排污和污泥不按规定处理造成二次污染等行为。

⒉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后至今不能正常运行的,要由有关部门挂牌督办,综合整治,限期解决。对建成一年以上运行负荷达不到设计能力60%、造成污水直排外环境的,要限期整改,并公开通报批评;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污的,未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拒报或者谎报排污申报登记及运行情况的,未安装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按规定未与环保、建设部门联网的,要严格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对其运营单位进行处罚;对不正常运营污水处理设施、造成污染事故且后果严重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⒊查清已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实际运行情况,包括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填埋量、雨污分流、防渗措施、渗滤液处理设施运行和地下水监测等情况,重点是渗滤液的产生和排放情况。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要责令限期整改;垃圾渗滤液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处理不达标的,要依法依规对运营单位进行处罚。加强对已经封场垃圾填埋场的环境监管,确保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

㈢集中开展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污染企业专项整治,促进污染物减排工作。重点对艾比湖流域开展集中整治。检查的重点和要求是:

⒈对重点流域2007年以来新、改、扩建的工业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废水废气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必须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直至验收合格。对不履行环保监管职责的,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⒉加大对列入淘汰目录中严重污染环境的设备、工艺的监管,对违法违规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制革、酒精及小冶金等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项目的,所在地政府、管委会要责令其停业、关闭。

⒊结合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加大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力度。加大对饮用水源上游污染源和危险化学品、化工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管和环境隐患的整治,坚决整顿、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环境隐患整治不到位、污染环境的各类企业,有效防范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

⒋严厉打击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环境违法企业,重点加强对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棉浆粕、制糖、制革、化工、蕃茄加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监督检查,对屡查屡犯的超标排污企业采取“高限处罚”措施;对无除尘和废水处理设施或设施不正常运转、长期超标排污的,私设暗管偷排偷放的,污染物直排的,超标排入下水道危及城镇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的,一律予以高限处罚,加倍征收排污费,限期治理,向社会公开曝光;对事故状态下“清净下水”收集措施不到位的、存在重大污染隐患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对治理无望的企业和落后生产工艺,一律关闭取缔。

三、主要措施

㈠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各县市、口岸、赛里木管委会要继续按照国家、自治区和自治州的要求,将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充实和加强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完善工作制度,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广泛动员部署,安排专项经费予以支持保障,认真实施,有序推进,确保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责,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坚持定期协商、联合办案制度和环境违法案件移交、移送、移办制度,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行动、公众广泛参与的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工作格局。

㈡加强案件查处,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各县市、口岸、赛里木管委会要用足用好现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切实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惩治力度,查处一批典型环境违法案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在加大环境行政执法的同时,不断在产业政策、金融信贷、产品运输、流通和消费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有法不依的行为。要不断加大对行政部门环境违法问题的责任追究力度。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对环境违法行为查处不力、甚至包庇纵容违法排污企业、致使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对不依法行使职权的政府及部门负责人、有关责任人员,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㈢加强指导,强化检查考核。州环保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各县市、口岸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的指导,要按照各阶段工作要求,制定督察工作方案,对各县市、口岸挂牌督办案件落实情况及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违法排污企业的集中整治等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指导各县市、口岸落实各项重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环保专项行动的考核,从组织领导、信息报送、阶段情况及工作总结等方面进行考核,切实保障环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自治州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于9月份组织对各县市、口岸重点行业、饮用水水源地、2005年以来环保专项行动挂牌督办案件整治措施落实情况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进行集中督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㈣加强挂牌督办和案件管理工作。各县市、口岸、赛里木管委会要围绕阶段工作重点分期挂牌督办一批社会影响较大的环境违法案件和突出环境问题。挂牌督办案件要有明确的目标责任、解决时限、责任单位、督办部门、督办程序及奖惩措施。挂牌督办的环境违法案件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报自治州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同时,要加强挂牌督办案件的管理和后督察工作,建立重点案件管理档案,完善督办制度,公示督办结果。自治州将挂牌督办一批典型环境污染问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环境违法案件。

㈤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公众监督作用。各县市、口岸、赛里木管委会要按照自治州环保专项行动总体部署和各阶段工作重点,结合实际,分阶段制订宣传计划,确定宣传重点,责成相关部门组织实施。要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做好专项行动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报道,营造群众参与和监督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布环保专项行动进展、违法排污企业名单和典型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公开曝光一批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屡查屡犯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要进一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充分发挥“12369”环保投诉热线作用,畅通投诉渠道,鼓励群众广泛参与,推进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四、工作安排

㈠动员部署阶段(7月)。各县市、口岸、赛里木管委会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本辖区整治重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完成环保专项行动的动员部署工作。9月17日前将本地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名单、动员部署情况和实施方案报自治州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㈡集中检查和整治阶段(9—10月)。各县市、阿拉山口口岸管委会、赛里木管委会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辖区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重点流域区域和重点排污行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集中力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典型违法案件,严肃追究责任人。9月20日和10月20日前将阶段整治情况报送自治州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㈢总结阶段(11月)。各县市、口岸、赛里木管委会要认真总结环保专项行动的成效与不足,提出加强长效管理的措施,提交2008年专项行动工作总结,于11月5日前报自治州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环保处理方案篇5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新法已于2015年1月1日施行。至此,这部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结合新《环境保护法》,贵州省环保行政部门随即围绕抓专项行动、抓联合执法、抓执法练兵、抓案卷检查、抓证件自查等方面工作就贵州生态文明执法作出新部署。

专项行动有威慑

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是实现生态文明动态治理法治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突击性、威慑性,往往能在一定范围内迅速清理危害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快、准、狠切割掉破坏生态文明的“毒瘤”。今年3月,贵州省开展了环境保护执法“风暴”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整治“黑废水”、“黑烟囱”、“黑废渣”、“黑废油”、“黑数据”、“黑名单”效果明显,为贵州生态文明守住了底线。其中,在治理“黑废水”的专项行动中,通过对全省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以及污染防治设施老旧、能力不足、运行不正常的规模型企业予以全面排查,严厉打击水体超标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在治理“黑烟囱”的专项行动中,通过对全省“白天冒白烟,晚上冒黑烟”的大气污染“黑排口”的现象予以全面排查,打击了因“黑烟囱”对大气环境超标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在治理“黑废渣”的专项行动中,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随意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违法行为以及超标排放工业渣场、生活垃圾填埋厂的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在治理“黑废油”的专项行动中,对非法收集废机油为主的废油类的违法行为予以专项整治和严厉打击。在治理“黑数据”的专项行动中,对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或出具虚假监测报告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此类行为一经发现,将按《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予以处理;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移交公安机关严格依法处理。在治理“黑名单”的专项行动中,根据《贵州省环境保护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对列入环保失信“黑名单”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持续违法的,一律严厉查处,且达到移交条件的,一律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联合执法提效率

联合执法行动在生态底线法治治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多执法的灰色地带都将基于联动的执法机制予以解决。如2015年12月,在凯里市环保局、执法局对世纪城餐饮业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中,对未安装油烟进化器,以及烟气排放管道布置不合理的商家,予以教育并责令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今年8月,在黔东南州、铜仁市、黔南州、开展跨区域联合环境执法,让“三不管”地带违法无处遁形”行动中,通过跨区域联合执法,为交界区域环境监察工作,建立了“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联防联治”环境联合执法体系,实现了与相邻地州市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环境监察长效机制,为全面启动省、市跨界断面水体水质联合监测工作做足功课;在“铜仁市黔南州开展环保联合执法筑牢“污防联控”保护墙”行动中,通过跨区域联合执法,以丰富的环境执法手段,使得“两不管”地带环境违法行为无处遁形,真正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为短期内整合优秀执法力量,促进信息共享、互相监督、交流学习、优势互补,让环保执法更高效、迅速,筑牢了“污防联控”长效机制。

执法练兵上水平

执法大练兵活动是执法得以保持鲜活生命力的必要训练手段,通过执法大练兵活动,可以得到一个全面的认知,以便促进未来的执法活动更为科学有效。在“全省各级环保部门拉开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中,基于贵州省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的总部署,各市州迅速拉开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帷幕。其中,贵阳市拟通过大练兵活动的开展,辖区内各区县及时拟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结合日常执法工作,积极对排污单位展开了现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和惩处环境违法行为,提高执法工作能力和水平,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遵义市确定以“风暴”执法、监管创新、稽查“纠错”、技能提升、案件查办、联动执法、应急处突等“七大主题练兵”为活动载体,全面提升环境执法水平。六盘水市以创新执法工作方式,通过联合开展跨界环境执法、交叉执法,全面提升全市环境监察执法人员依法、严格、规范执法水平。2016年8月31日至9月2日,省环监局行政执法处专程赴毕节市、织金县、纳雍县、大方县、黔西县环保局安排部署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集中3个月的时间,持续加大“环保风暴行动”力度,联动司法,严厉打击“六黑”环境违法行为,集中查处一批大案要案,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程序和执法文书制作,提高行政处罚案件质量水平。

案卷检查促监督

执法案卷检查工作是对执法行为的自查手段,通过自查的有效监督,将从执法的内在动因上发现执法过程中的问题,为生态底线法治治理的运作提供健康的平台。在“仁怀市环保局开展年度行政执法案卷自查”工作中,当地的环保局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坚持实事求是,评查结合的原则,对2015年行政执法案卷开展自查自纠,从自查情况看,总体做到了主体合法,程序合法,主要违法事实清楚,证据充足,处罚种类和适用法律正确,处罚幅度适当,案卷归档规范,案卷质量不断提高。为今后更加严格规范的自由裁量行为提供实践基础。在“六盘水市开展2016年环境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中,通过抽取全市负责环境行政处罚工作的骨干,组成评查工作小组,以交叉评查与现场评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4个县区2016年环境行政处罚案卷进行评查。通过定期开展案卷评查,该市环境行政处罚在主体认定、调查取证、适用法律条款、违法事实认定等方面均得到大幅度提高,为今后当地的市县两级共同参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以查代训,以评代训,真正达到了规范执法程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环保处理方案篇6

一、组织机构

成立本区环保专项行动工作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发展改革委、区经委、区监察委、区农委、区建设交通委、区环保局、区水务局、工商**分局、区司法局、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区卫生局、区城管大队、**供电分公司、各镇、街道和工业区管委会等相关负责人参加。同时,成立区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协调推进本区环保专项行动。

各镇、街道、工业园区管委会成立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推进本辖区环保专项行动。

二、整治重点及要求

总体要求:根据中央七部门总体部署和市政府的统一要求,在对前四年专项行动清理整顿进行“回头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解决威胁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污染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环保专项行动与淘汰劣势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工作相结合,与《**市环境保护条例》的实施工作相结合,与日常环境执法工作相结合的要求,深入开展如下几个方面的集中整治。

(一)深入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

整治范围:

宝钢水库与陈行水库保护范围。按取水口上游不小于3000米,下游不小于2000米的河道水域,沿岸纵深不小于2000米的范围进行检查。

整治要求:

1、严格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及《**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的规定,对保护范围区内新、改、扩建的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对违法建设的项目,依法予以查处。

2、范围内的排污企业,必须要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对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责令其限期治理,逾期不能做到达标排放的,依法予以关闭。

职责分工:

区环保局、区水务局负责饮用水源地内除市级重点监管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的执法检查。

(二)深入开展工业园区环境违法问题整治

整治范围:

**工业园区、**城市工业园区、罗店工业区、杨行工业区、月浦工业区、顾村工业区、吴淞工业区。

整治要求:

1、彻底清理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土政策”,尤其是阻碍环境执法、降低环境保护准入条件和违反排污收费征收管理规定的,一律予以纠正。

2、对污染治理设施未建成,擅自投入生产的建设项目,一律停止生产,给予高限处罚。

3、对未按规定申请验收或验收未通过,擅自带负荷运行或投入生产的建设项目,一律停产整治。

4、对水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备,在**年6月底前污水纳管处理率达不到60%的工业区,不得引进排放水污染物的项目。

职责分工:

1、各镇、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全面梳理园区内所有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执行情况,将梳理结果报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区环保部门负责梳理本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试生产(试运行)、竣工验收办理情况,确定现场检查的项目清单,并进行现场检查。

(三)深入开展荻泾流域违法企业整治

整治范围:

荻泾流域影响农作物生产的违法排污企业,具体是将水污染物直接或间接排入荻泾罗店段、罗泾段的违法排污企业。

整治要求:

1、严格按照《**市环境保护条例》要求,对荻泾流域影响农作物生产的违法排污企业,要制订切实有效的调整方案与整改措施。

2、对违法排污企业,要扩大征收排污费面和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征全排污费和给予高额行政处罚。

3、将违法排污企业列入挂牌督办名单。

4、将违法排污企业列入夏季高峰限电名单,促进企业开展治理工作,确保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5、实施种子场河附近禽畜牧场规模化调整或治理工作。

职责分工:

1、罗店、罗泾两镇负责制订调整方案、明确整改措施。

2、区环保局负责排污费征收与行政处罚。

3、区经委负责梳理该流域“两高一低”企业名单,并会同**供电分公司安排企业夏季让电。

4、区农委实施种子场河附近禽畜牧场规模化调整或治理工作。

(四)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清查和群众投诉环境热点、难点问题的集中整治工作

1、清查化工企业环境安全隐患,切实实施化工企业的结构调整工作

整治范围:

饮用水源地沿岸化工企业,重点是罗店、大场两镇化工企业与化学仓储地。

整治要求:

(1)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环保总局《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组织全面检查,督促企业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措施;对未建设事故状态下“清净下水”收集、处置设施的,要停产整治;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危险废物产生申报登记和专项调查结果为基础,针对申报复核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组织排查,消除环境隐患。

(2)积极深入开展罗店、大场化工企业与化学仓储地的结构调整工作。

(3)切实将夏季矛盾突出的大场南大路沿线市属化工企业列入夏季让电名单。

(4)加大罗店、大场化工企业结构调整的督办力度,切实按照时间节点完成调整工作。

职责分工:

(1)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区环保局对辖区范围内的化工企业安全环保工作联合开展执法检查。

(2)罗店、大场两镇负责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化工企业与化学仓储地的结构调整工作。

(3)区经委会同**供电分公司将南大路沿线矛盾激烈的富国公司、南大公司、市皮革厂、市红光皮革厂安排整个夏季让电,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

2、清查医疗废物流失环境安全隐患

整治范围:

本区范围内主要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单位。

整治要求:

对医疗废物产生、收集、送交处置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将医疗废物交给或委托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行为的,依法予以处罚。

职责分工:

(1)区卫生局按照《**市医疗废物卫生管理规范》,重点对医疗废物产生单位进行监管,有条不紊地督促医疗废物产生单位纳入全市集中化处置体系。

(2)区环保局按照《关于实施<**市医疗废物处理环境污染防治规定>加强医疗废物监管工作的通知》的要求,重点对医疗废物的交接、收集、运输和处置情况进行监管。

3、集中整治群众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

整治范围:

根据沪联办〔**年〕**号、环发〔**〕33号文和沪环保办〔**〕88号文的要求,梳理筛选出的近年来发生的群众、越级上访、重复案件和“夏令热线”中的疑难案件。

整治要求:

对排查出来的突出问题,提出化解措施和整治对策;并建立跟踪督办制度,确保措施落实。

职责分工:

区环保局会同各镇、街道、工业区管委会具体实施。

三、主要措施

(一)上下联动、部门协调,形成执法合力

区政府负责本辖区专项行动的组织实施,制定工作方案,并报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各镇、街道、工业区管委会要制定环保专项行动整治方案和各自辖区的污染减排工作计划,明确污染减排项目与措施;牵头协调解决辖区内影响群众健康的环保突出问题;督促辖区内黑色企业制订消黑计划,明确消黑措施和时间节点。

各有关部门要严格履行各自的监管职能,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区发展改革委、经委要加大对劣势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安全监督、环保部门联合做好化工企业环境安全隐患集中整治;监察部门要加强督办力度,依法依纪追究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工商管理部门要及时督促被依法关闭的企业办理营业执照注销手续;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卫生部门要加强医疗废物产生单位的监管;区水务局要牵头细化和深化城镇污水截污纳管计划,确保完成年度纳管目标;区建设交通委要做好内河码头作业区域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管;区城管大队要做好堆场、码头、露天仓库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管;电力监管机构要监督电力企业按照政府决定,对违法排污企业采取停电、限电措施;司法行政部门要配合主管部门加大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将环保法律法规纳入全区普法内容。

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信息交流,充分发挥部门联动的优势。在联席会议的基础上,建立联合办案和案件移送机制,在查处环境违法案件的过程中,发现应由其他部门处理的案件,及时移送相关部门。环保部门要积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配合、服务工作。

(二)加大督查力度,责任追究要到位

围绕专项行动的工作重点,对严重违法的典型案例,实行挂牌督办,严肃查处并公开曝光。

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查办一批典型违法违纪案件,做到查处到位,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

(三)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力量

要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公布违法排污企业名单、典型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和环保专项行动进展情况,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畅通环保热线,积极营造群众参与和监督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信息报送,实行动态报告制度

专项行动期间,实行定期和动态信息报送制度。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工业区管委会每周要报送一次工作进展情况;挂牌督办名单、重点行业整治情况在收到正式文件后2周内报送;陈行水库、宝钢水库保护区内企业排污情况、化工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整治情况在收到正式文件后1个月内报送;工业园区内环境违法企业情况于9月15日前报送;医疗废物流失环境安全隐患以及群众投诉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的集中整治情况于11月5日前报送;重要情况和工作中的困难要随时报告,重大环境污染问题和查处的典型案例要及时报送。上述信息报送区环保局。区环保局每周要报送一次工作进展情况。

四、工作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15日前)

区政府制定工作方案,落实相关职责,明确工作要求,并报送市环保专项行动办公室。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工业区管委会根据环保专项行动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并在今年8月15日前,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领导小组名单报送区环保局。

(二)调查摸底和集中整治阶段(8月16日—10月)

1、自查(8月16日-9月)。区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围绕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对违法单位进行集中检查。

对自查中查出的问题应进行集中整治,并公开处理一批典型案件。同时,对去年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回头看”检查。

2、抽查和重点检查(9-10月)

区环保专项行动工作小组对今年的专项行动自查情况进行抽查,重点是水源保护区及典型案件。

区监察委会同相关部门不定期监督工作进展,加强重点项目督查。

市环保专项行动工作小组对本区抽查的,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环保处理方案篇7

1、下列哪些情况属于环保部门应依据《环保法》的规定,结合情况处以罚款或者警告:

A.未经环保部门同意,擅自拆除防治污染的设施

B.拒绝环保部门进行现场检查

C.不按规定交纳排污费

D.引进不符合我国环保规定的产品和设备

答案:AB

解析:只要不交纳超标排污费才属于,所以C错;引进不合规定的技术和设备才属于,所以D错。

2、某风景名胜区内已建某非工业生产设施多年,环保部门检查中发现该企业污水排放超标,同级政府责令其3个月限制治理,但逾期未完成。则:

A.环保部门可以责令该企业限期迁出

B.该单位应当缴纳超标排污费

C.环保部门可以根据危害情况处以罚款

D.环保部门可以责令停业关闭

答案:BC

解析:只有建设在核心景区内,不符合规划的才会责令限期迁出。所以A错;只有作出责令限期治理的政府才能责令停业关闭,所以D错。

3、某单位擅自拆除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后被环保部门检查发现。该单位应受到的处罚是:

A.责令限期治理

B.责令重新安装

C.责令重新安装并处罚款

D.处以罚款

答案:C

解析:擅自拆除防治污染设施的,由环保部门责令重新安装并处罚款。

4、某单位引进了不符合国家环保规定的技术,以致于造成当地大面积农田的重大污染事故,损失重大。则追究该单位的法律责任的方式是:

A.由环保部门根据危害后果处以罚款

B.由环保部门责令停产

C.受害农民追究该企业的民事赔偿责任

D.对该单位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ACD

解析:根据环保法第38条规定,A对,但B错;根据环保法第41条规定,C对;根据环保法第43条规定,D对。

5、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是由()颁发的。

A.国务院环保部门

B.各级地方政府环保部门

C.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区内的人民政府

D.酸雨控制区内的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答案:C

解析:《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5条规定。

6、下列对采用清洁生产、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企业优先采用了清洁生产工艺

B.对污染环境的工艺和设备,国家实行淘汰制度

C.国务院公布限制进制采用的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名录

D.依法被淘汰的设备,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答案:AD

解析: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设备才实行淘汰制度,所以B错;名录的制定公布是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所以C错。

7、大中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规划,对饮食服务企业限制使用()。

A.天然气

B.液化石油气

C.电

D.清洁能源

答案:ABCD

解析:《大气污染防治法》第29条。

8、对未划定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的大中城市市区的其他民用炉灶,限期改用()。

A.清洁能源

B.电

C.型煤

D.固硫型煤

答案:AD

解析:《大气污染防治法》第29条

9、对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的规定说法正确的是:

A.向大气排放粉尘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防尘措施

B.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可然性气体应当回收利用

C.向大气排放转炉气的,应当经当地环保部门批准

D.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的单位,必须公告当地居民采取必要防护措施

答案:BC

解析:根据《气防法》的规定,排放粉尘的,应采取除尘措施所以A错;排放恶臭气体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周围居民区受到污染。

10、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生产、进口消耗臭氧层的单位必须按照()进行生产、进口。

A.国务院规定考试大环境影响评价师

B.国家环保主管部门

C.国务院有关部门核定的配额

D.国务院核定的配额

答案:C

解析:《气防法》第45条

11、()可以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

A.省级政府

B.国务院环保部门

C.县级政府

D.省级政府环保部门

答案:A

解析:《水防法》第20条

12、某省内跨县市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中,相关县市之间发生争议,协商不成,则对此保护区的划定方案应()批准。

A.由省级政府环保部门审批

B.由省级环保部门会同水利等有关部门提出方案,报省级政府审批

C.由省级政府水行政部门

D.有省级政府协调处理

答案:B

解析:《水防法实施细则》第20条

13、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分为()

A.一级和二级保护区

B.核心区和缓冲区

C.一级和区

D.一类和二类

答案:A

解析:《水防法实施细则》第20条

14、在生活饮用水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从事()

A.排放污水

B.新建排污口

C.从事旅游开发

D.建设各类水运码头

答案:ABCD

解析:《水防法》第20条和《水防法细则》第23条

15、在()内不得新建排污口。

A.生活饮用水源地

B.风景名胜区

C.重要渔业水体

D.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保护区

答案:ACD

解析:《水防法》第27条,风景名胜区水体才是,所以B错。

16、依据《水防法》规定,禁止向水体排放()

A.油类

B.酸液

C.碱液

D.剧毒废液

E.放射性废液

答案:ABCD

解析:《水防法》第34条不得排放高、中放射性废水。

17、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内的水质,适用()。

A.《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类标准

B.《地下水质标准》二类标准

C.《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一类标准

D.《地下水质标准》三类标准

答案:B

解析:注意区分生活饮用水地表水质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水质标准。

18、关于地表水体纳污禁止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B.禁止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

C.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D.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答案:ABCD

解析:《水防法》第29-34条

19、关于船舶污染物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必须符合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B.船舶的残油、废油必须回收,禁止排入水体

C.禁止向水体倾倒船舶垃圾

D.在内河航行的150总吨以上的油轮和400总吨以上的非油轮,必须持有油类记录本

答案:ABCD

解析:《水防法》第40条《水防法细则》第26条

20、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内从事下列()活动

A.利用污水灌溉

B.利用含有毒污染物的污泥作肥料

C.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

D.利用储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

答案:ABCD

解析:《水防法》第33条21、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能源合理利用的有关规定包括:()

A.鼓励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逐步改善和优化能源结构

B.通过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和产品

C.逐步提高城市用电、燃气等清洁能源比例,清洁能源应优先供应民用燃烧设施和小型工业燃烧设施

D.城镇民用炊事炉灶、茶浴炉以及产热量在0.7MW以下采暖炉应禁止燃用原煤

答案:ABCD

解析:了解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能源合理利用的有关规定

22、已建的火电机组,若SO2排放未达排放标准或未达到排放总量许可要求、剩余寿命(按照设计寿命计算)低于10年的,可采取(),实现达标排放,并满足SO2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A.低硫煤替代

B.具有SO2减排效果的措施

C.补建烟气脱硫设施

D.原煤散烧

答案:AB

解析:熟悉电厂锅炉烟气脱硫的规定

23、燃用含硫量≥2%煤的机组、或大容量机组(200MW)的电厂锅炉建设烟气脱硫设施时,宜优先考虑采用()工艺,脱硫率应保证在90%以上,投运率应保证在电厂正常发电时间的95%以上

A.湿式石灰石-石膏法

B.湿式石灰石

C.石膏法

D.半干法加布袋

答案:A

解析:了解电厂锅炉烟气脱硫的技术路线

24、设市城市和重点流域及水资源保护区的建制镇,必须建设(),可分期分批实施。

A.二级污水处理设施

B.一级污水强化处理

C.二级污水强化处理设施

D.一级污水处理设施

答案:A

解析:了解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原则

25、对于新城区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应优先考虑采用()。

A.完全分流制

B.完全合流制

C.分流制

D.合流制

答案:A

解析:注意对新旧城区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区别

26、二级强化处理工艺是指除有效去除碳源污染物外,且具备较强的除磷脱氮功能的处理工艺。在对氮、磷污染物有控制要求的地区,日处理能力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污水处理设施,一般选用()等技术。

A.A/0法

B.A/A/0法

C.氧化沟法

D.SBR法

答案:AB

解析:注意二极强化处理的有关规定

27、在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和水体自净能力要求的条件下,可审慎采用城市污水()的处置方法

A.排入大江

B.排入深海

C.灌溉农田

D.排入大海

答案:AB

解析:熟悉污水的自然净化处理工艺

28、日处理能力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污水二级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宜采取()工艺进行处理,产生的沼气应综合利用。

A.厌氧消化

B.好氧

C.堆肥

D.综合利用

答案:A

解析:掌握污泥处理的规定

29、应按照()的原则,加强对垃圾产生的全过程管理,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对已经产生的垃圾,要积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防止污染环境。

A.减量化、再利用、无害化

B.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

C.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

D.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答案:D

解析: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原则

30、卫生填埋场稳定后,经监测、论证和有关部门审定后,可以对土地进行适宜的开发利用,但不宜用作()。

A.农用地

B.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

C.交通水利设施用地

D.工矿用地

答案:BCD

解析:政策规定不宜用作建设用地,而《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建设用地包括:BCD

31、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中产生的烟气,宜采用()处理

A.加装除尘罩

B.半干法加布袋除尘工艺

C.湿式除尘工艺

D.氧化法

答案:B

解析:掌握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的规定

32、矿产资源的开发应推行循环经济的“污染物减量、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原则,具体包括:

A.发展绿色开采技术,实现矿区生态环境无损或受损最小;

B.发展干法或节水的工艺技术,减少水的使用量;

C.发展无废或少废的工艺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D.矿山废物按照先提取有价金属、组分或利用能源,再选择用于建材或其它用途,最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的技术原则。

答案:ABCD

解析:了解矿产资源开发应遵循的技术原则

33、()在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等生态脆弱区内开采矿产资源。

A.禁止

B.限制

C.暂停

D.可以

答案:B

解析:熟悉禁止、限制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关规定

34、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总原则是危险废物的()。

A.减量化、再利用、无害化

B.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

C.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

D.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答案:D

解析:了解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总原则

35、()等一些传染性的、或毒性大、或含持久性有机污染成分的特殊危险废物宜在专门焚烧设施中焚烧。

A.医院临床废物

B.含多氯联苯废物

C.生活垃圾

D.城市污水

答案:AB

解析:了解危险废物的焚烧处置的规定

36、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适用于()的危险废物

A.能回收利用

B.不能回收利用

C.不能回收利用其能量

D.不能回收利用其组分

答案:CD

解析:了解特殊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要求

37、1998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共列出了()种危险废物。

A.50

B.47

C.30

D.60

答案:B

解析:了解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种类

38、《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4年修订)》分为哪些()类型

A.鼓励类

B.限制类

C.禁止类

D.许可类

答案:ABC

解析:掌握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分类

39、禁止外商投资的产业包括:()

A.我国稀有和特有的珍笥帕计分值难场⒅种?

B.稀土勘查、开采、选矿考试大环境影响评价师

C.我国传统工艺的绿茶及特种茶加工

D.大地测量、海洋测绘、测绘航空摄影、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地图编制中的地形图编制、普通地图编制的导航电子地图编制

答案:ABCD

解析:掌握禁止外商投资的产业

40、对县以上城镇兴办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的单位、个人的环保要求是:()

A.饮食企业必须设置收集油烟、异味的装置

B.燃煤锅炉必须使用型煤或其它清洁燃料,烧煤的炉灶必须配装消烟除尘器,禁止原煤散烧

C.在居民楼内,不得兴办产生噪声污染的娱乐场点

D.对离居民点较近的空调装置,应采取降噪、隔声措施,达到当地环境噪声标准

答案:ABCD

解析:了解在县以上城镇兴办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

二、简答题

1.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什么意义?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3.环境标准与一般法律有什么不同?

答案要点:

1.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有: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它可以把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贯彻“预防为主”原则和合理布局的重要法律制度。

(3)从法理上说,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法律制度,是民事侵权法律原则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里的运用。

2.答案要点:

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解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其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类的福利,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第二,要实现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同时应当为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限制某些行为,不至于因为当代人类的发展而危害满足后代人类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

第三,应当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的可持续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人类发展的基础——环境、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维持和建立在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废弃(污染)物质最小化的条件之上。并且,人类的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改善,必须控制在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之内。

环保处理方案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结合前一段时间开展的整治环境违法企业专项行动,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为手段,以加强环境执法后督察为重点,集中整治重污染行业和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违法行为,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促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工作重点

(一)对挂牌督办案件和突出环境违法问题整治情况进行后督查。

根据今年7月在全市范围深入开展的整治环境违法企业专项行动部署,围绕重点违法企业整治,“环评”、“三同时”制度落实以及取缔“十五小”企业等工作,进行一次彻底的梳理检查;重点检查20*年以来挂牌督办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治,20*年开展的造纸、化工及水泥等行业专项整治的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确保各类环境违法案件查处到位、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

(二)集中开展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化工等重点行业专项检查。

1、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情况检查。一是对该上而未上的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要查明原因,督促当地尽快建设;对已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要重点检查在线监控设施安装运行,进出水水量、水质,污泥处置,配套管网建设以及信息报告、档案管理、监管办法、责任追究等制度建设情况。二是要对超标排污、直接排污和污泥不按规定处理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2、加强对在建、拟建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清理、规范。检查内容包括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填埋量、雨污分流、防渗、渗滤液处理以及地下水监测等各项设施建设情况,重点检查渗滤液的产生和排放情况,确保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对未按规范要求规划、建设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要责令限期整改。

3、加大对化工行业的整治力度。对化工行业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对没有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或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一律停止生产;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依法予以关闭;对政府取缔的关闭的企业,依法注销或吊销其营业执照;对企业治污设施不完善,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一律停产整治。

(三)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力度,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以前整治的基础上,对引用水源地保护情况进行全面的清查和整治:一是严格实施饮用水源环境保护规划,科学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立规范化的保护区标志;二是制定和完善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办法、饮用水源应急预案和重点排污单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三是对影响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水质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进行集中整治,严厉打击超标排放污染物的环境违法企业;四是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饮用水污染问题的整治力度,切实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市政府成立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名单附后),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市环保专项行动。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继续将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组织、强化领导,制定方案、完善机制,确保专项行动顺利开展。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加强协调配合,坚持定期协商、联合办案和环境违法案件移交、移送、移办制度,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二)加强挂牌督办。将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挂牌督办,严格做到“六个明确、三个到位”,即明确整改要求、解决时限、责任单位、督办部门、督办程序和奖惩措施。要切实加强挂牌督办案件的管理和后督查工作,挂牌督办的结果要向社会公布,逾期未完成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三)加强检查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方案要求,抓紧开展工作,落实各项措施,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从组织领导、信息报送、阶段情况等方面加大督促力度,确保环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四)加强责任追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严格实施《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监察、环保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照规定客观公正地做出处理决定。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和个人以及对环境违法行为查处不力,甚至包庇、纵容违法排污企业,致使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部门和有关责任人员,将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五)加强舆论宣传。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工作安排,结合实际,制定宣传计划,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要及时向社会公布环保专项行动进展、违法企业名单、典型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充分发挥“12369”环保热线作用,畅通投诉渠道,积极鼓励群众广泛参与。

四、时间要求

环保处理方案篇9

档案的保管,既是整个档案管理业务的一个环节,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活动。由于它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特有的科学性、及时性和专业性的要求,目前保管工作已经形成一个专门研究的领域——档案技术学。我们这里主要从文档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档案保管工作的内容、意义和常用的技术手段。

一、档案保管工作的内容

我国《档案法》第三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负责保管本单位的档案。”这指所说的保管是泛指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而作为科学管理档案的一项具体业务,档案的保管是指根据档案的制成材料,使用一定的设备和装具,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妥善地保存档案,延长档案的寿命,以便档案信息的长远利用。档案保管工作是档案部门的一项日常性业务工作,是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的重点环节与主要手段。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日常维护工作。包括:档案的排架,检索工具的排检,库房温湿度的监控、保洁和安全保卫等工作;

(二)实施保护性措施。主要指围绕防火、防盗、防潮、防高温、防虫、防鼠、防光、防尘、防污染而采取的防护性办法与治理手段;

(三)档案的修复。即对毁损和老化的档案采取修补、复制等补救措施的工作;

(四)库房与设备的管理。包括库房的规划与使用,档案设备的购置与维护,档案装具的选择。

以上工作有的与收集、整理和利用等工作结合进行,有的则须单独进行,因而档案保管既是档案管理业务的一个方面,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环节。

二、档案保管工作的重要性

《档案法》第三条明确指出了保管好档案是党和国家赋予档案机构的神圣职责。档案保管在整个档案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档案保管工作决定着档案寿命的长短

档案是物质的,物质运动规律使档案不可能永久保存下去,档案都有消亡的一天,但档案保存的寿命长短与档案所处的环境直接相关,如果保存环境得当,保管方法科学,档案寿命就会大大延长,就能够发挥更加长远的作用,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旦保管方法不当,存放环境恶劣就会加速档案的损毁,档案的寿命就会缩短,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尤其是目前人类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危害档案寿命的因素也空前增多,如空气中的酸污染、沙尘、各种有害气体,还有对于磁记录载体档案影响严重的电磁污染,令人防不胜防。这些对档案保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加速档案保管工作的研究,采取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档案所处的环境堪忧。

(二)档案保管工作决定着档案事业的兴衰

档案保管工作质量的高低,对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档案保管得好,就为整个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前提,使档案的整理、鉴定、统计和利用等工作得以顺利展开,而且对提供利用和编研创造便利条件。反之,如果档案得不到安全的保护,残缺损毁,失密泄密或保管杂乱无章,前面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就会前功尽弃,也就谈不上检索利用,其他环节都会受到影响而不能正常开展。保管不当甚至会直接造成档案的损毁,从而会给国家的档案和其他相关方面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档案保管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整个档案工作的质量,它在整个档案工作的进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三、档案的保管条件与防护措施

(一)档案库房

库房为档案的保管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档案库房的特定用途,要求它具有防潮性、防高温、防虫鼠、防污染的条件,并且坚固,安全。一般档案馆库房要求:不位于临街的闹市中心,以利于档案的安全;不选远离城市、交通不便的地方,以便于档案的利用;避开江河边或地势低洼处,以防水患;避开工业区和居民区等污染严重的地方,避免灰尘和有害气体对档案的影响。设在楼房内的机关单位档案库房则要求:选在楼房的低层而非地下室或顶层,以防潮湿、高温;位于单位的中心以便于档案的利用;远离住宅区和其他有害污染源。

同时,档案库房要与办公室、阅览室、业务工作区等分开;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建立严密的防火制度和消防器材使用管理制度,防止火灾;运用必要设备和有效措施,控制库房内的温湿度,避免高温高湿等对档案的不利影响;防止光线对档案的直接照射,并尽量减少光照时间;通过在库房周围种树、栽花和库房保洁等措施,防止光纤对档案的破坏作用;防止有害昆虫对档案的危害,杜绝老鼠的生存。

(二)档案装具

档案装具是档案馆(室)必备的基本设备,其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档案架、档案柜、档案箱,它们那是水质和金属的。新型的档案密集架以容量大、组合方便等特点成为迅速推广的档案装具。档案部门应控库房特点和档案价值、规格的不同,合理采用、灵活配置档案装具。

(三)包装材料

档案使用包装材料,既可防止光线、灰尘及有害气体对档案的直接危害,又可减少机械磨损。档案包装材料因不同的档案载体而有所不同,纸质档案的包装材料主要是卷皮、卷盒和包装纸,缩微胶片、照片、磁带等档案则要求采用相应的胶片夹、密封盒和影集盒(袋)等。

四、档案保管工作与档案工作其他环节的管理

档案保管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的基础,与档案工作各个环节有机结合,有着密切联系。保管工作不能离开其他环节而孤立进行,必须与其他环节密切配合,要掌握其他各环节对保管工作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并注意在其他各环节工作中保护档案。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因此文件信息的载体和书写材料及质量与档案耐久保存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保管档案,档案部门还有责任向文书部门要求和推荐适合的载体和书写材料,以便最大限度地延长需要永久保存的重要文件寿命。

此外,档案保管工作不是单纯“为保管而保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对档案的利用,如果只片面强调保护而不提供方便的利用,则保管工作就失去了意义。但若只强调方便利用而损毁了档案,则利用工作也就没有了基础。因此,档案保管工作的一切措施、制度、办法以至具体的技术处理,都要有利于保护档案,又要保证当前和长远利用的方便,这是档案保管工作的出发点和检查保管工作得到好坏的标准。

参考文献:

[1]美日古丽·买买提依明.浅谈档案保管及利用环节中保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2(9).

环保处理方案篇10

 

一、环境司法专门化简述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但是解决环境纠纷的途径却杂乱无序,这种情况就导致公众遇到了环境问题不知道向谁去反应,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种一边不断出现环境问题,另外一边却棘手于如何解决这种环境纠纷的现状,使人们不得不考虑如何建立健全的环境司法体制,保证环境纠纷的有序解决。在此基础上,国内外都将目光转向了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发展和探索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共同促进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发展。环境司法专门化是指:设立专门的环境法庭和专门的程序规则来解决专门的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司法问题是出于“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环境友好型社会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需要,以及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的需求而发展的。我国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需求到实务操作的转变,并正在经历从实务需求到理论支持需求的转变。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

 

二、环境司法专门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审判机构设置无序

 

我国虽然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发展,并设立了诸多环境法庭,但是这些环境法庭的设置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都是盲目跟风,杂乱设置,无序管理,不但在法庭设置上零乱,在级别上更是空白。法庭设置上的零乱主要体现在有的在一个省内不同的县域里分别设立了若干个基层环境法庭,有的一个省内只有一个环境法庭,只设立在基层,而有的又只设立在中级法院,基层法院内部没有设立。级别上的混乱主要体现在,有的环境法庭在基层法院设立但相应的中级法院和高级法院内部却没有设立环境法庭,有的仅在中级法院内部设有环境法庭,对应的基层法院和高级法院内部却没有设立相应的环境法庭,这些设置不得不让人担忧哪个法院审理一审,哪个审理二审,是否遵循两审终审。实践中出现的这些地方性,零散性和试点性,暴露了环境司法专门化进程中的诸多不足。

 

另外一方面,这些环境法庭的设置在每个地方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部分所达到的效果都不明显,更有些地方人云亦云,看其他地区设立环保法庭,自己也盲目设立,但是设立之后,不仅没有案源,而且偶尔有一个两个,又不知从何处下手去处理,最终导致无奈撤销环境法庭,违背的法律的严谨性。

 

(二)环境案件执行困难

 

环境司法专门化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环境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和合法环境权,环境司法作为环境案件救济途径的最后一道防线,承载着当事人成功维护权利的期盼。而归根结底落实到最终的,就是案件的执行,经过法院的审判和法官的最后判决,只有判决被切实执行了,才能从根本上做到保护公众的基本权利。但是目前在我国,环境案件的被执行情况整体上很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环境案件执法主体模糊。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当中,并没有一部法律明确规定环境案件最后走的执法者,实践中也就没有依据,有的环境案件最后的执法者就是其所在的法院内部的普通法庭的执法者,有的则是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还有的联合环境行政部门综合处理。这样毫无法律依据的处理方式,导致各有关部门相互推诿,最终使得环境执法落实不到位,公民的环境权益也就很难切实的被保护。

 

第二,责任承担不确定。环境问题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疑难重重的,这是环境案件区别于其他案件的特殊性,环境问题的复杂导致了环境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艰巨,如何认定、如何调查取证,如何鉴定,如何分配法律责任,都是需要专业的解决途径。由于环境损害的后果和因果关系的认定要经过复杂的鉴定过程,并且在时间和金钱上的耗费都比较多,同时时间的漫长难免会影响证据的存在和现场情况的变化,如果一味的追求办案效率,没有理清案件的因果关系和证据规则,对于损害事实的认识也不够明确,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判决,对于当事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第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难协调。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国家政策即是要求在发展好经济的同时处理好环境问题,并没有指出要优先保护环境。 这就给司法机关和各行政部门出了难题,一方面处理环境要不影响当地经济,另一方面又要切实追究当事人环境责任,要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其中的利益冲突,对法官来说是一个考验。

 

(三)相关人员技能的不专业

 

我国目前并没有相配套的专门负责环境案件的专业法官,实践中大部分审理环境案件的法官都是从其他专业调取过来临时负责的,这就给对专业性要求很强的环境案件出了难题。其次,环境案件在审理过程中需要的鉴定,取证等过程,都需要专门从事环境方面研究的技术专家来配合处理,而我国目前也并没有相关的规定,来指定专门环境技术人员做环境法庭的顾问或咨询专家。

 

三、完善环境司法专门化的措施

 

(一)将审判机构的设置体系化

 

国家可以出台相关规定来将全国范围内的环境法庭体系化、规范化。具体来说,可以设置以中级人民法院环境法庭为核心的环境审判机构,即各中级人民法院内部都设立环境案件审判机构,来负责所管辖区域内的一审和上诉案件。基层法院并非每个都设立环境法庭,而是在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环境状况频发的地区基层法院设立环境法庭。这样就节省了环境司法资源。2014年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的设立,更是坚定了环境司法专门化的步伐,从这一方面考虑,在各省高级人民法院内部设立环境法庭也有合理之处,一来对应各中级法院,负责上诉和本省内的重大环境案件,二来符合我国四级法院审制的要求。

 

(二)实行环保案件执行回访制度

 

案件回访制度指的是原案件承办人和有关人员负责的,在人民法院对刑、民、行政、经济等各类案件作出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后对其社会效果进行调查访问的一项司法工作制度。在我国的很多省市都有了实践。而实行环境案件的回访制度,要求案件承办法官必须到环境纠纷发生的现场回访,查看被告的履行情况,并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一旦发现被告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就启动强制执行程序,切实保证判决执行得到彻底的实。能够增加环境法庭工作的透明度,也可以对办案过程中的违法乱纪起到震慑作用。实践中做的较好的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环保法庭的环境案件回访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他省份可以参考。清镇环境法庭在回访中把切实履行裁判,严格监督当事人,注重执行的实际效果原则性要求来做。在回访人员上,既包括承办法官、也包括庭长对当事人直接或者间接的回访,采取不同的回访方式,在回访过程中详细了解环境案件的办理情况,执行情况,还有当事人对于裁判的意见。清镇市环保法庭在与法律规定的审理、执行期限要求不冲突的基础上,采取符合环境审判自身规律和特点的追踪回访工作。

 

比如,对犯盗伐、滥伐林木罪的刑事案件被告人,除判处徒刑和罚金以外,还负有附带性义务,比如在案发地补种树苗,修复受损的环境资源。而对于判决后当事人未履行义务或产生新的纠纷等问题时,清镇市环境法庭的做法是向行政机关发出司法意见,也可以采用调解的方式,以监督责任人对污染的治理、整改措施以及生态恢复的落实。当环境案件中的被告是企业的时候,判决结果的执行就更引人关注一些。对于群众反映激烈或在当地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案件,环境法庭可以组成专案回访小组,采用电话、网络或面见当事人等形式进行回访。人数上应在 2 人以上,以确保回访的公正与公平,对于其中涉及回避的人员,切实保证回避,维护程序的正义。环保案件执行回访制度对于案件的最终解决落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避免法院的裁判和案件的执行分离的情况出现,给法院带去了威严,有利于司法的稳定,也有利于真正的保护环境。

 

(三)塑造专业化的审判队伍

 

考虑到环境案件特有的专业性,我们各法院内部的法官必须做到专业和精业,专业主要是指每个审判环境案件的法官都必须是环境法方面的专业人才,环境法理论知识基础扎实。解决我国环境司法审判队伍能力、水平的问题,应着力从审判资源的优化和审判人员的充实入手。一方面,定期对现有从事环境案件审理的法官进行环境法专业知识培训,逐步增强法官审理环境案件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法院的人才引进制度。目前,我国环境司法法官严重缺乏,急需补充。针对这一现状,最为快捷的方法是选拔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进入法院,如环境法专业的研究生或者在环保领域工作多年的人员。这样可以迅速充实我国环境司法的审判队伍,解决审判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

 

精业主要是指这些专业的法官还必须经过专门的技能培训,有时间经验,这样才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满足环境审判对法官的需求。此外,我们也可以邀请具有环境方面专业知识的专家作法庭的顾问,负责对证据和鉴定问题进行指导和确定。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环境纠纷。环境案件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科学性决定了审理环境案件的难度,遵循过去的纯法律专业人员的模式难以对复杂的污染机理和因果关系等技术问题做出判断、考虑到法官在环境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除了上述建立环境司法工作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制度的措施外,还应该考虑建立环境诉讼专家陪审或专家辅助人制度。环境司法中审判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有机结合将更有利于环境案件的公平公正、及时快速的解决。对于法律法条的理解和适用,当然有法官来进行。法官在整个环境案件的审理中应占据主导作用,可决定环境审理的进程和有关事宜。对于环境专业技术的理解和运用,当然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积极辅佐法官,在法官对专业技术知识存在疑问时提供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