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污染的控制措施十篇

时间:2023-12-06 18:01:06

光污染的控制措施

光污染的控制措施篇1

关键词:城市照明 光污染 防治措施

Abstract: Light pollution has become the fourth type of pollution in the city development, besides the three main type of pollution including the water pollution, air pollution, and the noise pollution. The damage of light pollution is increasingly severe.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and damage of light pollution were briefly outlined and the controlling measure of light pollution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view point of urban illumination design.

Keywords: Urban Illumination, Light Pollution, Controlling Measure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建筑装饰越来越丰富多彩,为增加建筑的时代感,“城市照明”、“城市亮化”等工程逐渐兴起,给城市带来美丽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光污染问题。

一、城市照明的光污染

1、光污染的概念

光污染是指现代城市建筑和夜间照明产生的溢散光、反射光和眩光等对人和动植物造成干扰或负面影响的现象。现代意义上的光污染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光污染是指干扰光的有害影响,即“已形成的良好的照明环境,由于逸散光而产生被损害的状况,又由于这种损害的状况而产生的有害影响。”广义的光污染指由人工光源导致的违背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或有损于生理与心理健康的现象,包括眩光污染、射线污染、光泛滥、视单调、视屏蔽、频闪等。

2、光污染的危害

(1)导致城市交通事故的增加

刺眼的路灯和沿途灯光、广告及标志容易造成司机和行人的视力错觉,影响对交通情况和交通信号的判别,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夜幕降临后,室外照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形成“人工白昼”。这种现象使人夜晚难以入睡,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人们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还会出现头晕目眩、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正常的生物钟规律被扰乱,人的大脑中枢神经受到严重影响。

(3)破坏自然和生态环境

一些“不夜城”的夜景照明把光像泼水一样洒在建筑物的墙上、地面上、树木上,使宁静的城市夜空笼罩上一层厚厚的光雾,对天文观测产生严重影响。而且光污染在危害人类健康的同时,还影响动植物生长繁殖,使数量巨大的城市昆虫死于非命,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二、城市照明光污染的防治措施

(1)在道路照明方面,为减少路面的反射光,应使用单一光谱的低压钠灯作为光源。而建筑物的泛光照明,为了能满足立面照度的需求,根据建筑物表面材料的反射比和色彩吸收的情况,适当的选择宽光谱辐射光源,减少使用有强烈色彩的有色光源,以避免因视觉对颜色强烈对比的不适应而产生的颜色污染。

(2)为夜景照明提供合理的设计是控制光污染最根本的办法。城市夜景照明的控制应采用智能化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方法。例如,对泛光照明的开关控制可采用平时模式、节假日模式、重大节日模式;对广告、装饰、道路照明等的开关控制可采用微电脑定时开关或光控定时关闭的模式。

(3)控制光污染还可以定制合理的关灯时间并尽量缩短开灯时间。对广告、装饰、道路照明以及建筑物的泛光照明可在午夜后关闭或部分关闭,既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光污染,也延长了照明灯具的使用寿命。

(4)为防治光污染,还应尽量使用高光效的高压汞(钠)灯,提高泛光照明效率,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

(5)在限制逸散光方面,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截光型灯具或给光源装设格栅、遮光片、防护罩等,以有效控制照明灯具的遮光角,防止直射光线的逸散和眩光产生。截光型灯具的遮光角不应小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中表4.3.1的规定(如下表一)。而对建筑物的泛光应采用从上向下投射光的做法,防止反射光的逸散;对有大玻璃幕墙的建筑可采用内透光式的照明设计以突出建筑的形象。

表一直接型灯具的遮光角

(6)安全可靠的施工也是保证城市夜景照明质量,防治光污染的有效措施。灯具位置及控制设备的合理设置,既能防止逸散光的污染,又能避免因灯具及控制设备对外而带来的视觉污染。同时,安装时对建筑物的保护措施,也能防止因对城市景观和建筑物本身立面造型的破坏,而引起的视觉景观污染。

(7)对广告、装饰、道路及建筑物等城市夜景照明灯具及设备的日常维护,也是防治光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也是避免灯具脱落伤人、电线漏电等事故的发生和产生城市景观污染的重要保证。

总之,为了拥有一个舒适悦目、明亮有序的城市夜景照明环境,为了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与合理的设计、施工手段是防治光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小晖.光污染的一般定义.灯与照明,2002,26 (6)

光污染的控制措施篇2

关键词:发动机;维护;滑油系统;污染防控

一、引言

近年来,因飞机油液系统污染导致的飞行事故、事故征候和较大故障已严重危及飞行安全,油液系统污染的防控工作已成为飞机维护中的重要工作。滑油系统是保证飞机发动机正常工作的重要系统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保证发动机摩擦件的和散热,一旦滑油系统出现故障,将引起轴承等重要部件损坏而造成严重事故。因此增强发动机滑油系统的污染防控,分析滑油系统污染的危害及其原因,制定污染防控措施,对飞机维修企业确保发动机正常使用,保证飞机飞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污染的危害

滑油系统污染是指系统内部零件磨损、老化等产生的金属屑、淤渣和从外部进入的尘埃、沙粒等固体颗粒物,当滑油中存有相当数量的杂质,从而影响滑油和散热效果,加速轴承、齿轮等运动零件磨损,缩短寿命。滑油中的水分会引起金属零件表面锈蚀,使滑油挥发,加速氧化分解,生成沉淀和腐蚀性物质,进一步降低性能、恶化效果。在发动机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污染故障主要有传动部件异常磨损、振动异常、抱轴、腐蚀、滑油消耗量异常、滑油量异常增加或减少、滑油温度高、滑油压力异常、滑油变黑或有异味、滑油中串入燃油等,这些故障对发动机的正常工作产生严重影响,造成发动机振动大、卡滞、失效等现象的发生,严重时将会导致发动机抱轴;滑油腐蚀性过大将造成发动机附件机匣等腐蚀,导致发动机结构性故障。

三、产生污染的原因

1、金属屑污染

航空发动机传动零件表面磨损产生的铜、铁、锡等金属屑是造成滑油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金属屑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使用维护中机件磨损、拆装损伤和外部侵入物所致,如维护中机件未经清洗或虽经清洗但未清洗干净而残留在机件和系统中,体积大于系统过滤器通道的金属屑则沉淀在滑油滤、磁塞等部位,或存留在系统中滑油流动的死区危害机件。同时金属屑体积小于过滤器通道的则随滑油流动,当含量大于一定数量和粒度大于一定值时,直接影响发动机工作性能,直接反映发动机工作环境的污染程度。

2、人为性污染

人为性污染主要发生在使用维护过程中的滑油系统污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维护人员对滑油的清洁度重视不够,防控措施不当或未落实防控措施,如维护的机件内部污染度不达标,未用清洁擦拭机件外表面或发动机部位,加油口未清洗、擦拭,拆除滑油系统附件后断开的导管、接头和部件等未及时包扎,连接口不清洁或清洗不达标等,均可产生人为侵入物污染滑油系统。

3、水分污染

水分是滑油中最常见的液体污染物,对滑油系统的危害很大。滑油系统中的水分主要来自维护时工作环境中的水分,维护操作中接触性水分侵入。如滑油箱加油口残存的冷凝水分,附着在滑油加油设备的接触性残存水分等均易进入滑油系统,成为滑油系统水污染的来源。使用维护中的环境湿度控制和避免操作时水分接触尤为重要。

四、污染防控的措施

1、滑油光谱监控

滑油光谱分析是应用最早的油液监控技术,主要功能是根据滑油中各种磨粒元素浓度的变化状况判断机件磨损程度,根据磨粒元素成分判断磨损部位,因此利用滑油光谱分析仪,可对发动机滑油维修中和试车产生的Fe、Al、Cu、Cr、Ag、Ti、Mg等金属元素进行监控。滑油光谱分析准确的关键在于油样的获取和检测分析的准确性。其中油样获取非常关键,必须从设计的取样点取样,或从系统沉淀物位置取样,按照使用维护时的取样方法、取样时机、取样量等取样,另外取样信息、分析结果记录、归档和污染防控信息传递流程和管理也十分重要。目前滑油光谱分析技术已在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污染监控中广泛地应用,虽技术比较成熟,但对滑油光谱分析还应引起重视。针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滑油光谱结果超出监控指标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重要磨损元素浓度超过警告值或增长率异常值时,重新采样验证确认后,进行铁谱分析,综合分析大磨粒监控结果,并按照要求检查滑油滤、磁塞、(热)金属屑信号器,检查振动值、高低压转子惯性运转时间以及轴承噪音值等。若发现有指标不符合规定,应暂停使用,由发动机专业维修厂家排查原因,消除污染物。若未发现不符合规定指标,列入监控使用,监控5个飞行日。(2)对因滑油光谱监控数据超过规定指标列入监控使用的发动机,应在每个起落后采样进行滑油光谱分析、铁谱分析和磨粒检测,同时进行轴承检查,监控发动机振动值的变化趋势,发现异常时发动机暂停使用。(3)对列入监控使用的发动机,在监控周期内,滑油铁谱分析、磨粒检测、轴承检查和发动机振动值未超过规定指标时,发动机恢复正常使用。(4)滑油光谱监控出现以下情况,若外场无法排除故障时,发动机暂停使用:铁、铜元素浓度超过异常值时;铁、铜元素浓度超过警告值且浓度增长率超过异常值时;其它重要磨损元素浓度超过异常值和增长率异常值时。(5)参考元素浓度超过异常值或者因腐蚀造成镁元素浓度超过异常值,而发动机无其他故障征兆时,可更换滑油后继续正常使用。

2、磨粒检测

根据发动机滑油需进行磨粒检测的时机,使用自动磨粒检测仪,严格按照磨粒监控指标(参见表1)对磨粒的数量、类型和尺寸分布等情况进行检测。进行磨粒检测时,当发现检测数据超出指标时,应将检测结果和“航空发动机滑油光谱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诊断建议通知使用单位。使用单位应结合发动机实际状态,采取措施综合分析确定发动机能否继续使用,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当滑油磨粒检测数据超标时,应首先重新采样检测验证。(2)新品或翻修发动机装机使用25h内,磨粒检测数据首次超过规定指标时,确认发动机其他监控参数和发动机性能参数正常时,可更换滑油后正常使用,以排除发动机磨合的影响因素。(3)确认磨粒浓度超过警告值时,进行铁谱分析,检查发动机滑油滤、磁塞、(热)金属屑信号器、轴承工作状态及相关发动机监控参数,如检查结果异常,发动机应暂停使用;若检查结果正常,列入监控使用,监控5个飞行日。监控期间,每个起落采样进行磨粒检测、光谱分析、铁谱分析,同时进行轴承检查,监控发动机振动值的变化趋势,发现异常时发动机暂停使用。(4)确认磨粒浓度超过异常值时,发动机应暂停使用,查找原因并排除污染源后使用。(5)当确认滑油污染度等级超过规定指标,而其它磨粒浓度数据正常,滑油光谱分析铁、铜元素浓度及浓度增长率正常时,可更换滑油并清洗滑油系统。发动机换新滑油,试车后,重新采样检测正常,发动机可继续使用,若仍异常,发动机暂停使用,再查找超标原因。(6)发动机滑油系统排故时,可从发动机附件机匣放油口采样进行磨粒检测、光谱和铁谱分析,与滑油箱放油口采样检测数据对比,以定性分析故障。

3、滑油污染度控制

滑油的污染度控制除对滑油油液中的固体颗粒污染度进行检测外,还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实的控制措施:(1)采购具有合格生成资质企业生产的滑油,确保滑油的污染度从源头上能够可控。(2)加强发动机滑油的入厂检验。采购的滑油应严格进行入厂取样化验。(3)在滑油使用过程中,除定期对滑油加油设备中滑油的污染度进行检测外,按检测时机要求对装机使用发动机滑油的污染度进行控制。从发动机滑油箱和飞附机匣采样,检测滑油的固体颗粒污染度。(4)滑油采样时必须使用统一采购的洁净塑料瓶;采样前应先使用清洁毛刷蘸洁净的洗涤汽油对各放油口进行清洁,并放出一定量的滑油后再进行采样,确保油样不被污染;采样后在采样瓶上详细登记飞机号、发动机号、采样日期和时间、采样部位、采样原因等信息,确保油样受控,便于追溯。(5)人是油液污染防控中最重要因素,所有参与滑油油液采购、储存和使用的人员都应受控。对从事发动机滑油系统、工艺装备安装、清洗、试验和维护人员,均应经过防污染专业培训。操作者双手应无污物,着清洁工作服和帽子,不许戴易脱落纤维或污浊手套,滑油采样应由专职检验员进行。

4、理化指标监控

滑油理化指标监控目的是检验滑油的品质以及界定滑油使用恶化极限,确定滑油品质或者决定能否继续使用。使用的发动机主要应按照滑油箱油量异常增加,滑油油样颜色突然变深、变浅或目视有杂质,滑油压力摆动或滑油压力超过规定且无法确定故障原因,发动机无滑油渗漏情况下出现滑油消耗量大或滑油箱液面低等状况时,进行发动机滑油的理化监控。

五、结束语

飞机维修企业在滑油污染防控中的主要任务是:对飞机维修期间的发动机按规定的周期和时机,通过滑油光谱分析、磨粒检测、污染度检测等对发动机滑油系统的污染实施防控,及时发现和预报故障,保证飞行安全。由于滑油系统污染防控涉及制造、使用和维修等各个阶段和环节,因此必须从各环节细节做起,扎实地落实防控措施,保障发动机滑油系统工作可靠和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卫,程礼《航空发动机监控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光污染的控制措施篇3

关键词: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环保问题

时代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公路桥梁工程的建设范围不断扩大,而由于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员的投入,还需要许多物资的投入,如此,公路桥梁工程建设时造成的能源损耗、污染环境、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在进行道路桥梁建设的同时要注重生态效益,落实绿色施工的环保理念,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提高施工质量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有很大作用。本文从公路桥梁建设的重要意义写起,并指出工程建设中遵循的主要原则,随后分析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具体环保措施。

1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环保的重要性及原则

1.1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环保的重要性

由于当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道路桥梁的建设发展也越来越繁荣。也正是这种趋势,使得公路桥梁建设时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关注。目前,我国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而施工工程的进行带来了不小的污染,而且,很多建设单位并没有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进行工程建设时,一昧地追逐经济利益,不顾对环境造成的伤害,任意排放废弃物、破坏环境等等,因此,我们的生态环境遭受了重大破环。因此,公路桥梁的工程建设中注重环保不容等待,绿色施工,环保建设,不仅对提升工程质量,保障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还对推动社会经济建设,人类文明建设,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环保的优化环境原则

公路桥梁建筑工程的建设时,环境的污染是面临的突出问题,比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等等,对环境造成了不小伤害,而优化环境、爱护环境也随之成了首要原则,施工单位要在环保的指引下进行施工,并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在施工时协调工作与环境的关系,把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促使资源实现合理的配置与高效的利用,实现环境效益。

1.3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环保的生态性原则

公路桥梁建筑工程的建设遵循生态性原则,注重生态效益,具有积极意义。生态性原则要求在施工时,了解该地的花草树木的生存情况、所需要的生存条件、水体的循环等方面的情况,还要注意施工时不破环当地生态的多样性,不以牺牲大自然利益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要保持生态平衡、生态和谐,实现生态文明施工,实现生态效益。

2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的环保的具体措施

2.1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钻孔泥浆的环保控制

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钻孔泥浆的环保控制,主要体现在:采取具有环保性、节能性的钻孔泥浆,采用环保型的泥浆能减少施工时对环境带来的危害,还能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性能,改善工程的质量,施工时充分利用环保性的钻孔泥浆,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对钻孔的残渣的处理时,也能实现其自动净化处理;建立泥浆循环的系统,由于桥梁的钻孔施工在整体工程建设中的占据基础性的地位,打好基础是关键,所以钻孔施工需要泥浆的充足供应,为了在施工时,保证桥梁钻孔的极度和成孔的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实现钻孔泥浆的循环利用是一项重要举措,节省工程的成本,并降低废弃泥浆处理的投入,能有效减少废弃泥浆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科学处理钻孔泥浆,由于目前的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大多数的施工单位会选择把废弃的泥浆运送到一定位置,要么就地掩埋,这些处理方式不仅会占用很多土地资源,还影响土地的生命力,不利于该片土地上的花草树木的成长,以及相关昆虫动物的栖息。而当下科技的日新月异,有关废弃泥浆的处理方法也有了很大进步,利用化学速凝沉淀泥浆的方法,可以减少泥浆废弃物的存留,降低对周围环境带来的污染。

2.2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建设中引用水源的环保控制

在进行公路桥梁工程的建设时,做好饮用水的环保控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了避免饮用水被污染的现象,确保人们饮水水质的安全,要求施工方在人们的饮用水河段进行工程的施工时,采取相应的环保手段,防止水资源遭受污染,禁止向河流排放废气、废物、废渣等物品;同时,在公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科学的选用水上施工船舶,可以有效的避免水体的污染现象。关于施工船舶上的废弃物,禁止不合理的排放方式,而是要在水上施工船舶上放置必要的收集设备,在施工结束后对其进行有效的集中处理。如果施工船舶出现了故障,要进行相应的维修,同时,也要注意维修过程中不对污染水资源,还要设立防污染区域,将污染隔离开来,避免水体之间的相互污染;在水面上工作时,排出工业污水也要先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再排放;还要注意施工机器的检查,不让机器出现漏油,对水体造成污染。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处理,积极处理。

2.3施工过程建设中其它方面的控制

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建设中环保的控制主要还有光污染的控制、噪音污染的控制以及光污染的控制。要减少施工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光污染,在工地上安置挡光板是一项有效的举措,同时,把握好照明灯的照射角度;在进行电焊工作时要进行相关的遮挡,防止电焊的眩光外泄现象。晚上,进行混凝土灌注工作时,在相关的工作地点必须要设安装大型照明灯具时,也要注意照明灯的角度;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控制噪音污染,噪音是是一项难以控制的内容,其影响范围广、带来的干扰程度强,但是,控制噪音更容不得一点马虎,施工企业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减少施工噪音,比如用低分贝、振动强度小的机器;大声音的施工项目尽量在白天进行,在工地往返的车辆也要注意缓慢行驶,将工地上的机器设备的放置地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把噪音多的机器放到离居民远的地点。合理调整项目的工作时间,调整施工项目进行的先后;控制大气污染,公路桥梁的建设中,对进行沥青的铺设时,很容易产生废气,对大气造成污染,要求施工方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控制好温度、铺设时要均匀,做好粉尘的回收与处理工作等等。

3结论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展的要求,公路桥梁的施工中注重环保问题,采取绿色的施工技术,能减少对人们生活的不良影响,还提高了施工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公路桥梁的建设时,注重环保问题,也要切实地解决环保问题,落实好各项环保控制,才能有效推动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燕莉.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问题与对策探讨[J].西部交通科技,2015(1):104-107.

[2]刘华伟.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筑,2016.

光污染的控制措施篇4

关键词:绿色施工;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施工的概念

1、绿色施工的定义

根据建设部的《绿色施工导则》定义: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

绿色施工是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绿色建筑概念的普及而提出来的。绿色施工与绿色建筑一样,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的,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施工中的体现,因此绿色施工应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绿色施工和传统施工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施工以追求工期为主要目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处于从属地位,当工期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发生冲突时,往往不惜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保工期。显然,传统的施工模式已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环保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绿色施工模式应运而生,成为施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为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绿色施工的内涵

根据绿色施工的定义,绿色施工应是综合人与生态于一体的理念,简称“天人合一”理念。坚持“天人合一”的基本理念,实施高效型建筑,并保持环境友好、减少污染、确保人身安全,构建健康安全舒适的环境,努力节约资源、降低成本,这是我们从社会发展角度所审视的绿色施工的基本内涵。

二、绿色施工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员工对绿色施工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首先,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从公司到项目部逐级成立“绿色施工管理小组”,明确各级绿色施工责任人。制定绿色施工管理目标,明确环境保护具体指标,并制定奖惩制度和标准。其次,结合工程特点,利用宣传栏、告示栏等对工地绿色施工进行宣传,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结合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际情况向职工讲解绿色施工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增强职工的绿色施工意识和环保意识。最后,制定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由项目部自评到公司分阶段对工程评估,二者对比分析,制定出改进措施,逐步提高绿色施工水平。

2、绿色施工在减少环境污染中的具体措施

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大量灰尘、噪音、有毒有害气体、废物等会对环境品质造成严重影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污染、土壤污染对附近居民以及公众的健康、安全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品质是绿色施工的基本原则。

1)提高与施工有关的室内外空气品质是该原则的最主要内容。施工中常用的控制扬尘,提高施工场地空气品质的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有:

(1)基坑开挖运土车辆应选用有盖封闭车厢,现场设置专用的洒水车,随时确保运土道路的湿润。

(2)主体结构施工期间,采用自制的小型洒水车,每天上午、下午各3次,对施工范围内道路进行喷洒,保持路面湿润。

(3)建筑物四周应满挂密目式安全网,施工垃圾袋装运输,严禁抛扔,有效控制施工中产生的扬尘降低施工扬尘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4)现场出入口设置自动洗车装置,对驶出车辆进行冲洗,减少车辆带泥出门,降低对场外道路的污染。

(5)施工现场各类加工棚,特别是易产生扬尘的加工棚采用钢板搭设成封闭结构,降低扬尘扩散。

(6)施工现场道路应采用混凝土硬化,道路两旁种植花草,现场道路每天洒水,有效降低扬尘。

(7)用商品混凝土代替现场混凝土搅拌,可大幅度地消除粉尘污染。

(8)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堆放处全部采用密目网遮盖,减少扬尘。

2)对于噪音的控制也是绿色施工所强调的,具体的措施有: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噪声设备在白天使用,减少夜间设备的使用。

(2)合理布置施工现场,易产生噪声的机械设备布置在远离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和周边居处。

(3)施工现场沿工地四周设置至少5个噪音监测点,每天早、中、晚三次派专人监测并记录。

(4)定期走访周边居民区,了解周边居民对施工产生的噪声的反馈,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制定降低噪声的具体措施,防止扰民事件的发生,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3)光污染的控制也是防止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品质的一个方面。优化施工工艺,现场钢筋连接采用机械连接,钢制预埋件加工采取工厂化预制,减少现场电焊作业。现场电焊及烧割作业采用型钢龙骨、防火布覆面挡光罩,减少强光外泄。工地用照明大灯设置定向灯罩,有效减少、防止强光线外泄等都是绿色施工对光污染控制的有效手段。

4)水污染的控制也是绿色施工所强调的,前段时间发生在兰州的自来水苯污染事件就是鲜明的例子,施工单位应该要从中吸取教训。水污染控制的措施有:

(1)沿临时道路和外脚手架外侧设置300x500排水沟,排水坡度1%,水沟内采用1:2.5水泥砂浆抹光,减少地面污水渗入地下。

(2)生活污水全部采用UPVC管排水管道,接头无渗漏,污水无外流。

(3)职工厕所设置化粪池,职工食堂设置隔油池,专人定期清理。

(4)委托专业环境监测部门对工程排向市政管网的水进行水质监测,确保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5)对土壤的保护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绿色施工的角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保护:

(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四周产生的土层进行喷浆防护,以免流失。

(2)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由专人及时疏通并登记在册,并委托辖区环境卫生管理所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运走。

(3)建立固体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在生活、办公区内,对垃圾分类为有害、可回收,不可回收三大类,专门设置垃圾桶,有醒目标识。对电池、墨盒等污染源废弃物回收后交给专业机构集中处理,不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4)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采用砼硬化防渗漏处理。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有材料管理部门集中处理并登记在册。

(5)所有用油设备下方均设置了接油盘,油品无洒落在地面现象。

6)垃圾控制也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品质必不可少的一环,绿色施工要求现场设置的垃圾桶按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两类,定位摆放,定期清运。垃圾桶上采用不锈钢制作废旧电池回收箱。建筑垃圾按照金属类、木材类和砖、石、砼类分开堆放,定期处理,合理利用。生活垃圾设固定垃圾池,由所属环境卫生管理所统一清运。

3、绿色施工对环境保护的作用,除了最主要的减少环境污染外,还应该尊重并制定措施保护工程所在地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光污染的控制措施篇5

关键词:公路建设生态环境污染防治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不仅包括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重大改变,而且涉及通车以后尾气、噪声、扬尘等的污染和对社会环境的改变,还会给自然景观的和谐性带来一定影响。

一、水环境污染及防治

在公路建设和营运过程中都会对周围水体产生影响,包括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受雨水冲刷后产生的油水污染,堆放的建筑材料被雨水冲刷造成周围水体的污染,运营期由于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路面径流污水等。公路生态建设要求对水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应该采用以下措施予以控制:

1.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2.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

3.对桥梁施工机械、船只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4.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公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

5.在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的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站,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二、大气环境污染及防治

公路施工期的空气污染主要是扬尘污染。筑路材料在运输、装卸、搅拌过程中有大量的粉尘散落到周围空气环境中;筑路材料在堆放期间由于受风吹会引起扬尘污染;施工场地的沥青烟雾也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污染。汽车尾气是运营期环境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汽车废气污染物主要来自燃料系统挥发和排气筒的排放,而大部分碳氢化合物和几乎全部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都来源于排气管。因此,针对上述主要空气污染源可以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1.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

2.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卫生防护距离分级中规定的防护距离为300m),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

3.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

4.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

5.路边植树绿化。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公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及改善公路路域景观的作用。

三、土壤环境污染及防治

对土壤环境的污染主要发生在运营期,采取以下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污染。

1.对运载危险品的车辆严格进行检查、严格监控,防止事故发生。

2.公路两侧要设置排水沟渠,禁止路面积水直接向耕地排放。在洪涝季节,要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联系,确保洪水期行车安全。

3.在公路两侧30m范围内严禁种植蔬菜、马铃薯等根茎入口农作物。

四、噪声污染防治

公路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如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挖掘机等,这些机械运行时在距离声源5m处的噪声可高达90-98分贝。这些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产生不利影响。交通噪声源主要是由于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的噪声,以及由于公路路面平整度等原因而使行使中的汽车产生整车噪声,主要防治措施包括:

1.合理规划选线,避开居民区、疗养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从根本上减少噪声污染的受体。

2.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

3.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

4.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

5.对公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和其他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如修建高围墙、设置声屏障、临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建筑物设置双层窗或封闭外走廊等。

6.附近有学校的路段两端设置禁止鸣笛标志。

7.加强交通管理,在公路主要出入口设置噪声监控站,禁止噪声过大的车辆上路。

五、光污染防治

公路的光污染防治包括:一是减少行车对司乘人员眼反射刺激;二是减少夜间对周围环境的光污染。在公路邻近村庄、居民区时,为保证居民休息不受夜间行驶车辆照明的影响,结合噪声污染防治,设置不透明的隔声屏障。结合抗滑、光反射、行车导向、美学等要求,改变部分路段路面材料的色调及光学性能,缓解太阳光的反射及放射强度,减少行车对司乘人员眼反射刺激,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六、固废污染防治

公路运营期产生的固废污染也不容忽视,必须综合考虑、采取措施。

1.服务区、生活区要设置生活垃圾集中存放设施,生活垃圾统一由环卫部门清理,不得随意抛洒。

2.交通事故导致的货物散落要及时清理,避免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危险废物的清理要及时彻底,防止经雨水携带进入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

3.公路弃方要合理处置,禁止占用农田、挤占河道。

光污染的控制措施篇6

一、高度重视受污染土壤安全利用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视,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是农业农村部门工作职责。

高度重视,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管,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细化工作措施,倒排时间进程,确保安全利用工作有序推进。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重要“窗口期”,也是落实安全利用技术措施的关键时期,按照全省调整后的任务,及时分解落实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乡缜万宝镇,根据具体任务,因地制宜制定了实施方案,多措并举,切实把受污染耕地安全工作抓好、抓出成效。

二、严格落实技术措施

市总计面积为10120.93亩的安全利用类耕地,共涉及128个地块,分布在万宝镇的北太平村、光华村、煤窑村、西太平村和红旗村,全部是旱地,污染物为砷(As)。总计面积为1672.35亩的严格管控类耕地,共涉及15个地块,分布在万宝镇的红旗村和永久村,全部是旱地,污染物为砷(As)。

2021年我市受污染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将实施动态管理。综合考虑受污染耕地类型、污染物类型及其污染程度、主要种植作物等因素,采用土壤处理的措施,来治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类耕地和严格管控类耕地全部通过采用无人机飞防作业喷施叶面阻隔剂、微量元素肥料等进行叶面调控,抑制根系向可食部位转运重金属。通过优化施肥措施改变由于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投入量不足、生物肥料很少使用、化肥大量使用等污染因素的作用而导致的耕地土壤板结、盐渍化、酸化、重金属离子超标等现象。对安全利用类耕地和严格管控类耕地的农产品进行采集检测,评价农产品安全性,根据相关标准核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三、科学开展安全利用率核算

委托有资质的机构省地质调查院对受污染耕地的农作物样品进行采集与检测,测试项目至少为镉、汞、砷、铅、铬5种重金属。科学开展数据核算,按照国家有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核算方法的要求,依据农产品检测结果,认真核算本地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确保安全利用率核算准确无误。

四、工作进度总体安排

2021年4-5月,制定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实施方案。落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措施。根据有关规定,确定技术支撑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地块调查信息汇总表》。并按照上级要求开始对工作进度进行周报和月报。

2021年6-8月,开展受污染耕地作物叶面调控野外作业。

2021年9-11月,对受污染耕地的农作物样品进行采集、检测,评估作物叶面调控效果。

2021年11月-12月,核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台账资料收集、整理,全年工作总结,上报。

五、做好数据保密工作

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要求,耕地安全利用数据是信息。按照要求,做好数据信息及文件资料的保密管理。存储、处理耕地安全利用工作中数据信息的要使用不联网专用计算机。存储数据信息的移动介质按国家秘密进行管理。传递文件资料不得在互联网上进行,必须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者指派专人进行。文件资料必须善保管,不得擅自复印、摘抄。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导致泄密的,将依法依规追究有关部门以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六、工作推进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市人民政府是落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责任主体,对本行政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负总责。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完成本方案的各项任务。市农业农村局指定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负责制定并落实本实施方案。协调、组织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落实工作任务,细化政策措。

(二)技术保障

借助省地质调查院的技术力量,开展技术协作,优化调控方案,形成成熟适用、经济可行的叶面调控技术。努力形成污染减量、经济适用、农民接纳、无二次污染可持续的安全利用技术体系。

(三)监督保障

建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进展调度机制,工作进度和实施成效分别实行周报和月报,每周和每月4日前报送上级农业农村局。随时接受上级部门对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工作进行的督导检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工作成效进行评估。

光污染的控制措施篇7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 最佳管理措施(BMPs) 效用评价

非点源主要是指冲积物、农用化学物质等分散污染源。与点源污染相比,非点源污染具有许多复杂的特性,归纳起来主要包括:随机性、广泛性、复杂性、滞后性、时空性、初级效应等[1]。在点源污染不断得到控制后,非点源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据美国、日本等国报道,即使点源污染全面控制之后,湖泊水质达标率仅为42%,美国的非点源污染量占污染总量的2/3,其中农业的贡献率为75%[2];据荷兰农业非点源提供的总氮、总磷分别占水环境污染总量的60%和40-50%[3]。而从我国的研究现状来看,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太湖流域、巢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重要因素[4,5]。

由于非点源污染具有众多复杂的特性,其控制与点源污染的控制有很大区别。点源污染可根据污水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原则进行控制,而非点源污染控制更多的是采用综合措施。目前提出的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措施以美国的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s)最具有代表性。美国国家环保局、农业部水土保持局和各州政府都有相应的BMPs实施细则和办法,提倡运用管理和工程措施控制非点源污染[6]。

一、BMPs简介

BMPs是保护水环境免受污染的一种措施,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或提供水污染养分设施来达到水环境保护的目的[7]。USEPA将最佳管理措施(BMPs) 定义为“任何能够减少或预防水资源污染的方法、措施或操作程序,包括工程、非工程措施的操作和维护程序”[8]。BMPs 通过技术、规章和立法等手段来达到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目的,其着重于源的管理而不是污染物的处理。

BMPs 从最初提出应用于控制土壤侵蚀,到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仅仅经历了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时间。具体来说,BMPs主要可分为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两大类型。现在已提出的最佳管理措施主要有:少耕法、免耕法、变量施肥、测土施肥、植被缓冲区、人工湿地等方法。

二、BMPs在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一)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是采用生态工程措施,通过增加渗透来减少地表径流,来降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风险。这里介绍的BMPs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人工湿地和植被缓冲区。

1.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是人工建造和监测控制的与沼泽类似的地面,其设计和建造是通过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来进行的。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水质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和天然湿地系统一样,包括:(1)悬浮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淀;(2)溶解态污染物由于环境条件变化而发生吸附、络合和沉淀反应;(3)碳、氮、硫等元素的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形态转化;(4)湿地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利用[9]。

人工湿地对于TN、TP、COD、BOD5、重金属等有较高的去除率,可以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巴西Piracicaba市的Engenho湿地对磷、硝酸盐和氨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3%、78%和50%[10]。段志勇等对用工业锅炉炉渣作为填料,由芦苇、茭草、菖蒲等水生植物组成的人工湿地对滇池非点源污染进行研究,发现湿地对COD的平均去除率约为79%,TN平均去除率约为68%,TP去除率约为60%[11]。

适当的面积和容量是湿地净化能力的重要保证,不同水质保护目的所要求的湿地面积是不同的。Mitsch等总结了一些地区不同水质保护目的所要求的湿地面积比例[12]。Hey等根据多个小流域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认为,占流域面积1%~5%的湿地已足以完成大部分过境养分的去除工作[13]。除此之外,对人工湿地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湿地淹水状态、pH值、水生植物类型、湿地土壤类型等)[14],也促进了人工湿地在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方面的应用与发展。

2.植被缓冲区

植被缓冲区(Vegetated buffer zone)是设立在潜在污染源区与受纳水体之间由林、草或湿地植物覆盖的区域,通常为带状。植被缓冲区主要对污染物进行阻截、吸收和转化,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植被缓冲区的净化污染物机理如下:(1)降低地表径流速度并对其中的颗粒态污染物起过滤和拦截作用;(2)缓冲区的植物吸收溶解态的污染物;(3)缓冲区的土壤吸附溶解态的污染物;(4)促进氮的反硝化[6]。

植被缓冲区的效果取决于其规模、位置、植被、水文条件和土壤类型等因素。通常缓冲区呈带状沿水体分布,其具体形状根据地形、地表和地下径流的运移途径而定。Haycock等总结了不同水质保护目的所要求的缓冲区宽度。一般来说,5m宽的缓冲区即可拦截大部分粗颗粒泥沙,当带宽大于10m时,其对泥沙的总体拦截率可达80%以上,对总磷的拦截率达到50%[15]。另有研究表明,植物缓冲区可有效地吸附径流中有毒氰化物、氯化物和苯等有机物,在坡地布设4m×2m植物过滤带,径流通过时有机物的吸附率达85%[16]。

我国南方的人工多水塘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缓冲带,也具有很强的截留来自于农田的径流和非点源污染物的生态功能,在巢湖两年研究发现多水塘系统对地表径流截留平均比例达到85.5%,总氮和总磷截留平均比例分别是98.0%和96.0%[17]。

(二)管理措施

BMPs的管理措施包括三个层次,均是围绕一个中心原则,即最大地保证物质循环的效率,减少元素的输出损失,从而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养分管理和耕作管理都是通过控制污染源扩散达到防治非点源污染的目的,景观管理既从源头减少非点源污染物的产生,又在污染物运移过程中进行拦截并促进其向无害形态转化。

1.养分管理

2001年,我国氮肥施用量达到2400多万吨纯氮,占全世界总用量的30%左右[18],2005年我国的氮肥施用量达到3000多万吨纯氮,占全世界总用量的35%左右[19],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氮肥生产和消费国。根据本课题组对崇明岛农业用地的调研中发现,在崇明全岛范围内的露天及大棚土壤中,均存在明显的硝酸盐累积,并出现了土壤酸化、盐渍化等土壤退化现象(表1)。农业土壤中大量累积的N、P以及农药残留物等是造成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物质源。

表1:崇明芦笋大棚土壤理化性质

养分管理的目的正是减少引起非点源污染的污染物的施用量。其主要包括测土施肥(Soil testing and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和变量施肥(Variable rate fertilization)。测土施肥的目的是针对土壤的养分供给能力和水平来推荐合理的养分补给措施。由于土壤性质的差异性,测土施肥成为重要的管理内容。过去测土施肥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最大的产出,现在则更多地强调使用经济适宜的肥料数量以保护环境。变量施肥是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土壤养分分布进行数字化,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内土壤养分的变化自动调整肥料用量,其实质是自动的高效的测土施肥技术[20]。

另一方面,对于养分补充量的计算是养分管理中的又一难点,其必须在满足作物产量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生态效应。国内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安全施用量、生态适宜施氮量等概念[21]。而国外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化肥施用的模型计算。在对前茬土壤硝态氮含量的测量以及玉米各生理期需氮量的动态计算模拟基础上,北达科他州和明尼苏达州的玉米地硝态氮累积量下降了近40%[6]。

养分管理还包括其他诸多措施,如肥料深施、平衡施肥和使用缓释肥料等。这些管理措施的共同目的是抑制养分的释放速度,使之即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又减少过剩养分的浪费。合理安排农药化肥的施用时间也是一种管理措施,它的目的是减少污染物与降水之间的作用,从源头防治非点源污染。

2.耕作管理

耕作管理是通过降低污染物迁移能力,达到防治非点源污染的目的。免耕―少耕法(Zero or minimum tillage)是一种替代传统翻耕的新型耕作方式,不翻耕或最低限度地扰动土壤以此来保护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渗水性,提高土壤抗水蚀能力,减少地表径流,从而控制水土流失和非点源污染。

Mario等比较研究了四种耕作方式径流和泥沙量:传统耕作、免耕无作物残茬覆盖、免耕和33%的作物残茬覆盖及免耕和100%的作物残茬覆盖。结果证明,传统耕作的径流和泥沙量高于另外三种耕作方式[22]。Sharpley等研究了磷在农田中流失的敏感性,发现按以下顺序降低:传统耕作小麦田

耕作管理还包括其他诸多措施,如等高线种植、作物残茬覆盖、合理轮作等。其中,作物残茬覆盖的突出特点是可以增强土壤蓄水能力,阻滞地表径流,减少由于土壤侵蚀造成的养分、农药进入水体的数量。合理轮作则是利用不同作物的生理特征、吸肥特性来改善土壤养分元素累积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从而减轻非点源污染负荷。

3.景观管理

景观管理就是合理地调节区域内各种景观单元的比例和空间结构,达到提高养分循环效率和减少养分输出的目的[3]。常见的景观管理多为小尺度的,以流域为单位的管理,例如生物篱和水边林带都是景观管理的有效措施。

生物篱又称等高植物篱,主要形式是在坡地上沿等高线布设密植灌木或灌化乔木以及灌草结合的植物篱带,带间布置作物,通过对植物篱周期性的刈割以避免对作物的遮光效应。植物篱在国外的应用主要是与植被缓冲区联合在一起。选择合适的植物篱带间距是其能否发挥水土保持效益的关键,需要在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水边林带实际上是受纳水体边上的植被缓冲区,它的作用机制和植被缓冲区相类似。

三、BMPs的效用评价

对于管理措施环境效果的评价一般可以通过水质监测与模型模拟2种方法进行。水质监测通常费时费力,而且监测本身也不能对非点源污染产生的来源进行鉴别或跟踪污染物的迁移过程。模型模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结合可以在流域尺度上进行有效的非点源污染定量研究和关键源区的识别。常见模型如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 (AGNPS)、ANSWERS模型、SWAT模型和SWRRB模型可以完成上述任务。研究成果表明AGNPS模型在模拟预测流域径流过程及营养盐的流失过程上有明显的优点,而且还可以用来模拟评价最佳管理措施(BMPs)的环境效果。在中国,AGNPS模型已经被引入到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研究工作中[23,24]。

曹文志[24]、张玉珍[25]等先后在福建省九龙江上游的五川小流域进行研究。2002年曹文志[24]利用GIS以及数字高程模型提取AGNPS模型所需的水文和地形参数,并通过实地调查及专题制图等手段获取AGNPS模型所需的土地利用、土壤质地及施肥水平等其它参数,最后利用监测降水、实测水文参数、营养盐及沉积物负荷等验证了AGNPS模型在我国东南亚热带地区的适用性以及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负荷估算及评价的应用潜力。

2005年张玉珍[25]等利用多年的降雨-径流、水质实测数据先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AGNPS)进行了模拟校验,用校验后的模型模拟评价了2项现状管理措施(等高耕作与多水塘系统)和3项假设情景方案(降低30%施肥水平、坡地果园退耕还林及其组合)。结果表明等高耕作与多水塘系统对于降低营养盐的流失效果显著,另外3项假设措施方案也有相当好的环境效果。

四、BMPs在中国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前景

BMPs系统是用来防治水污染和取得资源管理的目标,BMPs的执行需要鼓励生产者志愿参与,具备明确的管理目标,同时还要有具体的计划组成、规章制度,并且与教育、财力和技术等相结合。

目前,利用BMPs控制非点源污染在我国尚未系统开展工作[6]。中国实施BMPs来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应当采用国家、地方政府和农户共同参与的战略。国家农业部门和环保部门制定BMPs的管理目标和实施导则,地方政府根据地区天气、土地等特点制定实施BMPs的近期、长远管理目标和实施细则、计划,制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操作简单有效、费用低廉,使农户乐于接受。同时。利用已经存在的农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广BMPs,政府对这些农村基层农技站提供到位的指导和有效的监督。农户参与本着自愿的原则。在实施BMPs战略中,政府起引导、鼓励的作用,同时可以采取财政补贴、免费为农户进行培训的方法激励农户采用BMPs。

[参考文献]

[1]杨爱玲,朱颜明. 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J]. 环境科学进展,1998,7(5):60-67.

[2]Line D E, Richard A. McLaughlin, Nonpoint Source[J]. 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 1997,69(4);1998,70(4).

[3]Oenema O.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es from agriculture into surface waters: the effects in policies and measures in the Netherlands[J]. Water Sci Tech, 1998, 37(2).

[4]陈荷生,华瑶青. 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治理的思考[J]. 水资源保护,2004,1:33-36.

[5]阎伍玖,鲍祥. 巢湖流域农业活动与非点源污染的初步研究[J]. 2001,15(4):129-132.

[6]陈洪波,王业耀. 国外最佳管理措施在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4):279-282.

[7]Mckissock G,Jefferies C,Darcy B J.An assessment of drainage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Scotland[J].Wat.And Enviorn. Manage,1999,13(1):47.

[8]郑涛,穆环珍,黄衍初,张春萍. 非点源污染控制研究进展[J]. 环境保护,2005,(2):31-34.

[9]Gopal B. Natural and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potentials and problems. Wat. Sci. Tech., 1999,15(3):331-335.

[10]Farahbakhshazad N, Morrison G M and Filho E S. Nutrient removal in a vertical upflow wetland in Piracicaba, Brazil[J]. Ambio, 2000,29(2):74-77.

[11]段志勇,施汉昌,黄霞等.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研究[J]. 重庆环境科学,2000,22(6):64-66.

[12]Mitsch W J, Gosselink J G. The value of wetlands: importance of scale and landscape setting[J]. Ecol., 2000,35:25-33.

[13]Hey D L, Barraett K R, Biegen C. The hydrology of four experimental constructed marshes[J]. Ecol. Eng., 1994, (3): 319-343.

[14]仓恒瑾,许炼峰,李志安,任海. 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最佳管理措施及其发展趋势[J]. 生态科学,2005,24(2):173-177.

[15]Haycock N E, Pinay G. Groundwater nitrate dynamics in grass and poplar vegetated riparian buffer strips during the winter[J]. Environ.Qual., 1993, 22:273-378.

[16]Ericp W. Impact of vegetative filter strips on herbicide loss in runoff from soybean. Weed Sci., 1996, 44:662-671.

[17]孙璞.农村水塘对地块氮磷流失的截留作用研究[J]. 水资源保护,1998,14(1):1-4.

[18]王朝辉,宗志强,李生秀,陈宝明. 蔬菜的硝态氮累积及菜地土壤的硝态氮残留[J]. 环境科学,2002,23(3):79-83.

[19]FAO Fertilizer Yearbook 2002[R].FAO Statistics Series,2002,51: 268.

[20]代才江,杨卫东,王君丽,刘春光. 最佳管理措施(BMPs)在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 环境管理,2009,4(3):65-67.

[21]范亚宁,李世清,李生秀. 半湿润地区农田夏玉米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4):799-806.

[22]Mario T V, Mario T L, Jeffrey J S, et al. runoff, erosion and soi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a former 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 site[J]. Soil Water Conserv.,1997,52:189.

[23]Sharpley A N. Identifying sites vulnerable to phosphorus loss in agricultural runoff[J].J of Environ Qual,1995,24:947-951.

[24]曹文志,洪华生,张玉珍,丁原红,岳世平.AGNPS在我国东南亚热带地区的检验[J].环境科学学报,2002,22(4):537-540.

光污染的控制措施篇8

论文摘要:汽车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数量迅速增加,汽车尾气产生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对生态环境平衡及人类身体健康都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人体患病率的增加以及光化学烟雾的产生,我们应及时对汽车尾气的污染重视起来并加强汽车尾气控制和治理。

汽车是现代人类的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数量也随之迅速增加,在人们出行方便的同时,汽车尾气对人类生存环境也造成了严重污染。

据乌鲁木齐市环境监测中心对机动车排气污染分担率调查显示,目前机动车氮氧化物造成的污染占城市空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比例已上升到40.1%,一氧化碳的污染比重达到94.1%。

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物,严重影响空气环境质量,并直接危害市民身体健康。

汽车排放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尾气排放,燃油蒸发排放和油箱通风。后两方面所造成的排放物相对第一方面来说要小得多,通常后两方面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为总排放量的1%-2%,碳氢化合物为20%左右。因此,汽车排放主要来自发动机燃烧产生的尾气。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苯、硫化物、芳烃和烯烃等有害气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其中一氧化碳与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是氧的250倍,因而能阻止血红蛋白向人体组织输送呼吸到的氧气。当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在50UL/L以上时,冠心病患者就会感到胸痛,并使心电图发生变化,还可以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动脉硬化、脑溢血和末梢神经炎等症状,对胎儿和幼儿的生长发育影响更大。

有证据表明,汽车排气中许多烃类化合物有致癌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化合物本身的直接效应,还有许多物质的协同作用至今尚不清楚,据美国环保机构统计,美国每年的癌症病例中,约58%是由空气排气引起空气污染造成的。

氮氧化物能导致人的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等症状,同时使肺功能下降。尤其是儿童,即使短时间接触氮氧化物也可以造成咳嗽、喉痛。

尾气排放的有害物质不但增加了大气污染,破坏环境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这些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会生成二次污染—光化学烟雾,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光化学烟雾是机动车排出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在特定的气温条件下,即静风、湿度低、温度高、并在阳光长时间照射时会产生一种复杂的烟雾,这种烟雾叫“光化学烟雾”。

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洛杉矶首先发现了光化学烟雾。每到秋冬季节,许多人的眼睛轻度红肿,嗓子疼痛,甚至还有人皮肤出现程度不等的潮红,丘斑疹等;人们还常会产生呼吸困难和疲乏的感觉。1955年九月,严重的汽车尾气加上气温偏高,洛杉矶再次出现了光化学烟雾,而且浓度非常高,光化学烟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呼吸道功能,特别是损伤儿童的肺功能;引发胸痛、恶心、疲乏等症状,导致了几千人受害,两天之内就有400多名65岁的老人死亡,生长在郊区的蔬菜全部由绿变褐,无人敢吃;水果和农作物减产,大批树木落叶发黄,几万公顷的森林有四分之一以上干枯而死。继1943年洛杉矶发生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后,在北美、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地区也先后出现了这种烟雾。我国虽然只在少数城市发现过光化学烟雾,但随着城市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我国很多城市也都存在着潜在的威胁。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去年深圳机动车共排放碳氢化合物约2.3万吨,一氧化碳17万吨,氮氧化物4.5万吨,而排放总量以10%左右的速度增加。由于深圳北部受山脉阻隔,遇到夏秋静风、光照强烈的天气,如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很有可能出现“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

目前,汽车尾气控制和治理已成为世界重要课题,发达国家由于汽车总体技术较为先进,汽车尾气控制技术也较为先进,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现在正向超低污染排放和零排放迈进,而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许多控制技术处于探索和试用阶段,但我们正努力与国际接轨。

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措施有很多方面:可以使用清洁能源,如使用甲醇或改为电驱动;还可以改进操作条件,如改进气-燃料油的比例,改进内燃机设计,改进燃料油和其他添加剂的性质,如使用无铅汽油等,这些措施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在世界共同努力和关心下一定能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研制出更有效,更完善的尾气净化技术,为地球大气环境净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华爱红,李丽,丁国良.浅谈汽车尾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2007.(04).

[2]吴国正,马丽萍,贺克雕.汽车尾气的污染与防治[J].广东化工.2007.(05).

光污染的控制措施篇9

【关键词】 城市建设 施工 污染 防治

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城市基础设施为骨架的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开发,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推动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在城市建设事业呈欣欣向荣发展态势的同时,因建筑施工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噪声污染、气味污染、灰尘污染、光污染、水污染等等亦日趋严重,成为当今环保型、集约型社会发展背景下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城市建设施工项目中,如何合理协调建筑建设的实用性和经济环保性,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控制施工引发的环境污染成为建筑施工领域探讨的重要课题。

基于此背景,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在分析城市建设施工中所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关防治措施。

一、城市建设施工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1、扬尘污染

城市建设施工中的扬尘主要来自于:①旧建筑物的拆迁。在新建工程中,需将旧的建筑物拆除,许多施工单位在该过程中未采取扬尘环保措施,大量建筑垃圾任意堆放,造成尘土飞扬。②施工场地的布置、土方开挖。施工项目中在布置施工场地时,都会不同程度的破坏场地的地表和植被,造成土壤,遇风时便会将灰尘刮起,导致扬尘污染。③物料运输。在施工过程中,运送建筑材料、废弃土料及施工垃圾的运输车辆如不采取有效的遮盖措施,容易沿路遗洒,造成扬尘污染。

2、噪声污染

相关调查报道指出,在所受理的城市建设施工污染环境问题投诉中,噪声污染投诉居首,且投诉逐年增加。因此,噪声污染一直是施工环境污染问题中的热点和难点。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源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混凝土搅拌、浇注所产生的噪声;工地挖掘、堆砌所产生的噪声;升降机、切割机、电锯等机械设备运作产生的噪声以及物料装卸和运输所产生的噪声。

3、废水污染

建筑施工需水量较多,同时排水量也较多。在施工过程中,若不采取有效的废水环保处理措施,极易造成废水污染。如:出窑的干砖润水后未被砖吸收的废水随地流淌造成的污染;消石灰粉加水淋洗造成的污染;施工所使用的泥浆、物料和混凝土清洗造成的污染等等。

4、废弃物污染

有关研究报道指出,在城市垃圾的整体数量中,城市建设施工垃圾所占的比率高达30% -40%。而这些垃圾则主要指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废弃物。如:碎石、玻璃、碎碴、塑料、砖块、木头、铁器、钢筋、废弃包装材料等等废旧丢弃的材料、泥浆残渣。这些因建筑施工引发的废弃物污染成为城市污染问题的主要因素,不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制约着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步伐。

二、城市建设施工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

1、扬尘污染防治

首先,在旧建筑物拆除施工中,严格避免野蛮施工,应根据城市施工工地管理规定,坚持自上而下、逐层逐件的拆除原则,尽可能的控制尘土的产生。在拆除高层建筑物过程中,所拆物件需通过专用通道或其他运输工具吊运,严禁凌空抛撒。同时,针对拆除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尘土的建筑物,需先进行洒水或喷淋处理,再行拆除施工,避免尘土飞扬。另外,气象预报风速达到5级以上时,应停止拆除或爆破施工,控制扬尘污染。

其次,在场地布置、土方开挖施工中,工地内应设置临时物料堆放场,并在堆放场周围设置硬质密闭围挡、覆盖等防尘措施。施工现场,规划专门空旷地带,用做储料场和灰土拌合站,密闭存放水泥、以及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并严格保证搅拌机机棚的封闭状态,必要时配备有效的降尘防尘装置,尽可能的避免扬尘污染。

最后,在物料运输过程中,应对施工工地进出道路和物料运输道路进行洒水、清扫、硬化处理。同时对于运输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的车辆应选用密闭式的装置车辆,严格控制物流运输过程中因遗洒、刮风引起的扬尘污染。

2、噪声污染防治

针对城市建设施工中存在的噪声污染问题,施工单位一是应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如在施工工地周围加设一隔音罩或隔音网装置,控制噪声传播源;二是在施工设备上,施工单位应尽量选择有消声装置的设备或能够有效降低噪音的机器进行作,如?采用环保型振动机具,泵车采用电动液压型。并加强机具保养、,无锈蚀机件运转,保证“十字”作业运转。控制机械的使用时间,对噪声高的设备要分流使用。三是控制打混凝土等强噪音的工作时间,对于混凝土连续浇筑,必须做好周围居民工作,并向环保局提出书面报告。每月进行三次噪声监测,监测方法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另外,对人为活动噪音应有管理制度,施工人员进入现场不得大声喧哗、吵闹,特别要杜绝人为敲打、叫嚷、野蛮装卸噪声等现象,加强教育,使人为噪音减少到最低点。

3、废水污染防治

首先,在泥浆的污染问题上,应采取相应的人工处理措施,将泥浆及时固结,严格控制泥浆流入场外,造成污染。

其次,在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的处理上,应根据废水量、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水域功能要求和地形等条件确定。采用自然沉淀法进行处理时,应根据地形条件布置沉淀池,并保证有足够沉淀时间,及时清理沉淀池;采用絮凝沉淀法处理时,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废水经沉淀,加入絮凝剂,上清液收集回用,泥浆自然干化,滤池应及时清理。

最后,在干砖润水作业中造成的废水污染问题防治上,应合理把握润水量,严格避免肆意润水造成的废水随地流淌污染问题。同时,采取有效的引流措施,将任意流淌的废水引流至施工场地污水排水口中,避免废水污染。露天作业中的废水含有害物质时,应设置集水沟(管)予以收集,导入废水调节池(库),并采取相应的废水处理措施。

4、废弃物污染防治

在废弃物污染的防治上,一是要做好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处理,将碎石、玻璃、碎碴、塑料、砖块、木头、铁器、钢筋、废弃包装材料等等废旧丢弃的材料、泥浆残渣进行合理分类,根据各废弃物的性质进行回收利用,控制废弃物污染。二是针对施工产生的垃圾和生活垃圾应集中到垃圾堆放点,并做好定时清运工作。三是生活垃圾、废渣必须统一收集后外运或运送到掩埋场掩埋处理,禁止将生活垃圾较长时间堆放在施工区附近,从而在整体作业中加强建筑施工进程中废弃物污染的防治,降低环境污染。

三、总结

扬尘污染、噪声污染、废水污染、废弃物污染是城市建设施工中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施工单位在开展各项施工作业时,应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最大限度的控制建筑施工引发的环境污染,提高建筑建设的经济环保效益。

参考文献

光污染的控制措施篇10

关键词:广州扬尘污染防治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city, city of dust pollution on the environmental air quality and the public living environment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harm of dust pollu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ugitive dust pollution in Guangzhou C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control the dust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in the ai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air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of our city,earnestly safeguard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health.

Keywords: Guangzhou dust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12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市政建设以及高速发展的道路交通,城市扬尘污染已成为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之一,其对市民生存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空气中的扬尘会影响大气能见度, 给交通和市民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扬尘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加强扬尘防治已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的迫切要求。

一、扬尘的来源及危害

(一)扬尘的来源。

扬尘包括3个组份[1]:降尘(直径>100μm)、飘尘(直径为10~100μm)、可吸入颗粒物(直径

扬尘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1.粗放施工造成的建筑扬尘。由于城市建设工程如房屋建设、道路与管线施工、房屋拆除、采石取土作业等,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够完善,料堆遮挡不严整,且施工周期长,所以不可避免会产生建筑扬尘。

2.随风飞扬的堆放物尘。各类物料堆放场如工业区的露天仓库、港口码头的建筑材料和煤堆场等随处可见,且大多数并未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就会产生堆场扬尘。

3.对行人影响较大的道路扬尘。城市机动车数量飞速增长,在行驶过程中,车辆洒落在道路上的颗粒物被反复碾压与排放的尾气颗粒物混合,共同形成道路扬尘。

4.量大面广的地面的土壤扬尘。由于地表、气候干燥、大风等因素,各种沉降在地面的颗粒物再次进入空气中,形成土壤扬尘。

(二)扬尘的危害。

1.造成空气颗粒物污染。

扬尘是空气中TSP和PM10的主要来源之一,受工地、道路、码头堆场等方面的扬尘污染影响,大气环境中颗粒物浓度增大。研究表明[3]:颗粒物能够散射太阳光,对大气能见度和气候造成影响, 给交通和市民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此外,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还会造成光化学烟雾、酸雨、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

2.威胁人体身心健康。

扬尘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直径在5到10微米之间的颗粒吸入后对人体的呼吸道及肺部都有一定的刺激,长期影响后可能会引发慢性炎症;而直径小于5微米的尘粒可以深入肺部,从而引起各种尘肺病。此外,尘粒表面可以吸附空气中各种有毒元素及多环芳烃化合物,其中的代表物质苯并[a]芘为强致癌有机物,会使职业性癌症的发病率升高。

二、广州市扬尘污染现状

虽然近年来,广州市实施了一系列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使得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03~2012十年期间,PM10年均浓度由99微克/立方米下降至69微克/立方米,城区平均降尘量由6.11吨/平方千米•月下降至4.47吨/平方千米•月,但随着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迅速提升以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给环境保护带来的严峻考验,广州市扬尘污染防治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一)建筑业、道路交通等的发展导致扬尘产生量增加。

在建筑业方面,据广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12年广州市房屋施工面积8718.6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3%;房屋竣工面积2878.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0.3%。在道路交通方面,2012年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 204.16万辆,比上年增长9.9%。在港口运输方面,201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5125.16万吨,增长0.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474.36万国际标准箱,增长2.2%。

建筑业、交通道路、港口运输的迅速发展必然导致建筑扬尘、交通扬尘、堆场扬尘的产生量随之增加,再加上泥地扬尘和露天焚烧扬尘等,广州市扬尘年产生总量将不可小觑。

(二)广州市空气质量与省内其它城市仍有一定差距。

虽然近年来广州市的空气整治取得一定成效,空气质量优于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但与省内其它城市对比仍有一定差距。由表1可见,在广州、深圳、东莞、中山、梅州、韶关、河源6个城市中,2012年广州市PM10浓度最高,降尘量也仅次于东莞、中山和河源,在省内处于较高水平。

表12012年广东省各城市PM10浓度和降尘量对比

(三)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对颗粒物的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2年2月29日,国家颁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要求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提前于2012年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颗粒物的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将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二级标准年均值从100微克/立方米收紧为70微克/立方米;增设了细颗粒物(PM2.5)的平均浓度限值,其中一级标准的24小时平均、年平均限值分别为35微克/立方米、15微克/立方米;二级标准的24小时平均、年平均限值分别为75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

三、扬尘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扬尘污染量大面广,要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必须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扬尘污染控制经验,建立并不断完善扬尘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扎实促进扬尘污染控制水平和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主要措施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建立扬尘污染控制管理工作机制。

控制扬尘污染重在管理。扬尘污染涉及的部门很多,包括环保、建设、城管、交通、园林、国土、港务等。广州市政府应高度重视扬尘污染防治,建立扬尘污染控制管理工作机制,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区、县级市政府的职责分工,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管职能,有效地推进全市扬尘污染控制管理工作。

(二)建立扬尘污染源数据库。

源头管理和防治是扬尘污染防治的关键。加强扬尘污染源头防治,必须全面排查市内扬尘污染源,建立扬尘污染源数据库,包括全市在建工地、交通道路、煤及码头堆场、地面、绿化等信息,从而为扬尘污染控制与管理提供基础信息和理论依据,便于环保部门宏观控制与管理,最终为政府部门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以解决扬尘污染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

(三)加强各类扬尘污染源的防治。[6]

主要包括建设工程施工、物料运输、堆场、道路、泥地、生物质物料露天焚烧等六个方面的扬尘污染防治。

1.建设工程施工扬尘防治。

加强建设项目施工期扬尘污染控制的环境监管。积极发挥部门联动作用,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施工现场封闭围挡、冲洗设施设置、道路硬底化等扬尘防治措施,做到施工现场100%围蔽,工地路面100%硬地化,工地砂土不用时100%覆盖,拆除工程100%洒水降尘,出工地车辆100%冲净车轮车身,长期裸土100%覆盖或绿化。重点施工工地和采石取土场应建设视频监控系统。运输车辆应落实“一不准进、三不准出” (“一不准进”是指无《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的车辆坚决不准进入建筑工地,“三不准出”是指超载、无遮盖、未冲洗干净车轮和车身的车辆,坚决不准驶出工地)要求。房屋拆除和采石取土应安排在风速5级以下进行,作业时须按要求进行洒水压尘和设置围挡。

2.物料运输扬尘防治。

物料运输应采用密闭化车辆运输易产生扬尘的物料,运输途中物料不得泄露、散落或飞扬。应强化物料运输单位主体责任,完善运输公司资质认证、车辆密闭运输备案、运输遗撒治理资金保障以及年检复查制度。建设重点地区、重点路段的物料运输车辆遗撒监控系统。严厉打击无证运输和排放建筑废弃物、运输撒漏污染道路等违法行为。

3.堆场扬尘防治。

所有散货物料码头在堆放和装卸煤炭、煤矸石、矿石、建筑材料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时,应采取严格的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码头、堆场、露天仓库的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按要求配备吸尘、喷淋、洒水等防尘设施。各有关部门要定期对码头、堆场和露天仓库的防尘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予以处罚。

4.道路扬尘防治。

改进道路清扫方式,由干式清扫转变为湿式清扫,城市主要道路、高速公路、高架道路要实行机械化洒水清扫。要不断扩大“吸、扫、冲、收”组合式道路保洁设备比重,增加城市道路冲洗保洁频次,每日对重点地区、主要道路进行冲洗作业,切实降低道路尘负荷。尤其是在不利气象条件下,要加大道路保洁力度与频次,增加道路洒水次数。此外,道路两侧贮存、堆放砂石、水泥、灰土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场所,要建成封闭设施、喷淋设施以及表层凝结设施等。

5.泥地扬尘防治。

加快市区泥地的治理工作,在所有无植被的区域使用并保持足够量的水或其它尘抑制剂。落实各类泥地绿化和铺装责任,优先绿化、适度覆盖泥地。积极推进闲置土地复绿,加强绿地系统建设,大力推广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广场绿化、停车场绿化、墙面、桥体等垂直绿化方式。

6.生物质物料露天焚烧扬尘防治。

加强秸杆等生物质物料和废旧物、垃圾的露天焚烧监管,在清扫、园林、建筑工地等行业全面禁止焚烧园林废物、建筑垃圾或使用废木材作为燃料。

(四)强化扬尘污染防治相关宣传教育舆论监督。

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大力加强对施工单位和运输单位的环境宣传教育,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控制扬尘污染的重要意义,从而认真落实好各项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同时,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扬尘污染控制得力的单位给予表扬,对扬尘污染控制不力的单位进行曝光。[6]

综上所述,扬尘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扬尘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找准根源、查清原因,坚持标本兼治、依法管理,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使扬尘污染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最终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的根本好转。

参考文献:

[1] 贾素云,薛扬声,王进山. 上兰地区空气中尘污染来源的研究. 华北工学院学报,2000,21(2):178~181.

[2] 张晶,胡春玲,任庆. 城市扬尘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环境保护科学第34卷第2期.

[3] 赵光荣,郭军,王建国. 乌鲁木齐市扬尘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干旱环境监测.2005,19(2):95~97.

[4] 何建,肖保平. 成都市扬尘对大气环境影响初探. 四川环境,2002,21(3):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