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十篇

时间:2023-12-06 17:41:35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篇1

关键词:翻转课堂;化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0-15

1.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最早在美国得到应用,获得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实践探索。当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在美国的中小学课堂上得到了比较切实的应用,并且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推进了美国教学方面的改革。而在我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处于初步的引进和探索阶段,近几年来,我国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同时,许多省份的院校也积极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大大加深了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有力推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

2.化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案例分析

本文主要以化学教材中“化学键”的课程内容作为实践分析的案例,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的了解和分析。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学视频为中介进行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学视频对翻转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首先,教师要录制相关的教学视频。笔者依据网上的教学资源和教材的要求,录制了简短的教学视频并配合了相应的PPT,保证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要求。之后,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将教学视频发放给学生,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什么是化学键?什么是共价键?什么是离子键?”通过问题,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明确学习的方向和重点,为课堂上的深入讲解提供知识储备和前期认识。最后,在课堂上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针对学生在视频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教师在其中进行引导,并在最后进行学结,完善学生的认知。

3.翻转课堂化学教学的实践反思

(1)注重教学理念的翻转。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关注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两个方面的翻转。首先,是教学形式上的翻转,即在案例分析中所体现的由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翻转为学生先进行自主的学习,然后教师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尽管教学形式上的翻转很有必要,但是教学理念上的翻转更加重要。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角色,由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营造一个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翻转课堂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教学视频在其中起到了知识传递的作用。因此,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需要注重自己教学理念的转变。

(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翻转课堂教学进行的前提是需要有优秀的教学视频。教师在进行教学视频录制时,不仅要关注教学任务,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差异,使录制的视频能够很好地契合教学的需求。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视频录制的任务。最后,由于翻转课堂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究,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方向把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师讲和学生学的学习方式,更多地依赖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而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就要针对学生的情况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给学生适应的时间。教师要积极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保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教育观念,具有积极的教学效果,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发展。尽管当前我国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上还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但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逐渐普及,必将给我国中职院校的化学教学带来全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篇2

关键词 翻转课堂 高职教育 实施条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07

On the Prerequisite of Promo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Flipped Classroom from the Body Perspective

YANG Fan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Sciences, Dongguan Polytechnic,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lip classroom and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main entry point to the cognitive proposed flipped classroom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prerequisites. Flipped classroom practice and promotion is a process of mutual influence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for learning, among the subjective conditions for learning play a decisive role.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IT support, teacher competence and education policy obje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situation, flip the classroom depends on consciousnes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self-control, the three key elements of a fundamental the impact of the reversal of effective classroom success.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ditions for implementation

0 前言

目前,国内外翻转课堂研究尚处于概念引入阶段。学者注重教学视频录制和网络平台开发等客观环境条件的理论研究,尚未论及翻转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影响。议题聚焦翻转课堂典型教学模式、①现代教育技术与翻转课堂的结合、具体学科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②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③翻转课堂在国外多被应用于中小学。④国内翻转课堂的实践步伐缓慢,仅在基础教育领域小范围开展,如重庆江津聚奎中学和广州海珠区第五中学已经开始实践这种新兴教学模式。而高等教育对翻转课堂的实践相对谨慎。本文将从认知主体切入,分析翻转课堂得以在高职院校推广的先决条件,探究学生与翻转课堂实践之间的关系本质。

1 概述

1.1 翻转课堂发展脉络

翻转课堂是实践推动下产生的一个研究方向,美国是最早实践翻转课堂的国家。19世纪初,西点军校的General Sylvanus Thayer已经将翻转课堂理念应用于教学,当时尚未出现“翻转课堂”这一术语。在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给予的学习资料,提前学习教学内容。课上给学生们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时间,或将问题相近或相似的学生划归一组,进行互动交流。21世纪初,美国一些学校和个人将翻转课堂理念与现代互联网技术集合的尝试提升了翻转课堂的名声。例如,2000年美国迈阿密大学的两位教授利用现代技术为学生提供课前学习视频,课上时间用来完成家庭作业。2007年,为了解决学生忙于课外活动而缺课的问题,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的两位化学教师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利用一种影音录制软件录制授课内容,并将其传到网上供缺课学生课下学习。⑤2010年,比尔盖茨注资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使翻转课堂进入社会各界的视野。该学院是萨尔曼・可汗创办的利用网络影像进行免费授课的非盈利教育性机构。在美国某些学校已经采用回家不做功课,看可汗学院影片代替上课,上学时则是做练习,再由教师或已经懂得的同学去教导其他同学不懂的地方这样的教学模式。

1.2 内涵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翻转课堂加以诠释。Jac de Haan认为翻转教学就是将课堂学习内容从课堂分离出来,以简短讲座等视频代替,学生在课余时间和空间利用教学视频资源来自主学习。⑥由此可见,翻转课堂的本质是改变了教学时间和课余时间的利用方式。Bill Tucker从教育支持方面诠释了翻转课堂,他认为翻转课堂就是将常规课堂讲授的内容通过技术手段制作成教学视频,将其“反转”为学生家庭作业的学习内容。⑦在翻转课堂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Jon Bergmann等人进一步提出,翻转课堂是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宰,将授课时间用于完成“家庭作业”,而课余时间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心制作的简短视频。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直接指导和建议式学习的混合模式。它为学生营造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更多的互动空间。⑧此定义点明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了翻转课堂的意义在于改变了知识传递方式和时空环境,课前视频学习取代面对面授课,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自主时间参与交流互动。学习过程的主导者由教师转变为学生自己。虽然学界对翻转课堂的解读不一,但存在共识。即翻转课堂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时间的再分配,颠倒了学习内容传递与内化的顺序。

2 翻转课堂的创新之处

2.1 突破标准化教学限制,实现个性化教学

翻转课堂可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这打破了唯独依靠教师传播知识的局限。教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课前阶段,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独立完成基本概念的认知。学习主动权掌控在学生手里,他们可以自主决定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内容,可根据个人接受程度调节学习进度,对于疑难可以随时反复观看,简单易懂的知识可快进。传统课堂的互动受众有限,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虽然存在师生互动,但只涉及班上比较活跃的学生,其他人并没有参与其中。与传统课堂不同,翻转课堂能照顾到班上所有学生。

2.2 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教学资料永久存档与共享

传统课堂常受时空限制,教学同步发生。如果学生出于某种原因旷课,那么他会错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事后在教师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旷课学生才能获得补课机会,但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然而,翻转课堂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将可直接讲授的教学内容通过录制软件制成影音资料,并分享到学生可以登录的网络平台。这样被录制的教学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被用于预习、复习或补课。通过简短视频呈现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根据个人接受知识的快慢程度调整学习步调。那些学习速度慢的学生可以随时暂停或反复观看视频,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来消化新知识。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上学生与教师授课不同步的问题。

3 高职院校推广翻转课堂的先决条件

尽管我国教育界和学界广泛关注翻转课堂,但并没有大范围对其进行实践探索,尤其是高职院校。这并不意味着高职院校没有推广该教学模式的可能性。下文将以主观学习条件为切入点,从认知主体角度分析高职院校应用推广翻转课堂的先决条件。

3.1 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主体意识是翻转课堂成功得以应用的必备条件。否则,即使国家、学校、教师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翻转课堂所需的客观学习条件,该教学模式也难以取得预期收效。翻转课堂研究存在一个理论假设,即认知主体学生均主体意识较强,能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可以主动担负起学习责任。他们在课前会充分利用教学视频等公共资源,课上也会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协作式教学活动。然而,我国高职院校翻转课堂的实践案例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因为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大多不具备翻转课堂理论假设提及的素质。受传统教育观熏陶的学生主体意识不强,对教师依赖性高,高职院校学生更甚。高职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认识不到知识内化的关键是自己,教师等外界条件只是辅助作用。

3.2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的重难点是学生在课外时空自主通过视频教学进行自学。那么,在教学设计、教育现代技术和教师专业素养等客观教学条件完备的情况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成为翻转课堂收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学生获取知识的数量和质量也取决于其自主学习能力。课前自主学习和反馈的缺失将对课上协作式教学活动效果产生不利影响。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学生为认知主体的翻转课堂将学习过程的主导权还给学生。他们可以自主决定学习时间、进度和内容。在个性化学习环境中,只有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才能担负起为学习负责的重任,独立制定并完成学习计划。在课上,他们才会积极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主题讨论、问题探索等协作式教学活动。这是一个发现问题并主动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相反,如果学生自身并没有探索发现新知的内驱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很难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无法成功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

3.3 学生的自控能力

翻转课堂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时间管理、信息搜集和处理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广翻转课堂的另一个主观条件是学生的自控力。移动客户端和互联网是践行翻转课堂的基础,只有自控力强的学生才能屏蔽网络游戏、微信、微博等干扰因素,在互联网终端上专注地完成线上学习并积极参与互动交流。事实上,高职院校的学生多半自控能力较差,难以做到为了学习线上资源而放弃短时享乐。移动客户端和互联网只是名义上的学习工具,实际上的娱乐手段。

4 总结

翻转课堂的推广是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条件相互影响的过程。这既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等客观条件,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又以主观条件起决定作用。在翻转课堂所需客观条件完备时,主观学习条件的缺失会成为翻转课堂应用推广的最大阻力。高职院校的学生从小浸润在传统教育观念中,受到家长和教师的严格管教,认为学习不是自己的意愿,缺乏学习热情。学习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知识内化的实现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在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群体中推行翻转课堂的难度系数会很大。要想实现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预期成效,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及自控能力。

注释

① 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8):5-10.

② 李丽丽.翻转课堂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青年文学家,2013(20):116-117.

③ 商芳.高职英语翻转课堂评价.大学教育,2014(11):168-169.

④ 张金磊, 王颖.翻转课堂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4):46-51.

⑤ Jonathan Bergmann ,Aaron Sams.How the Flipped Classroomwas born[OL]. http:///articles/how-the-flipped-classroom-is-radically-transforming-learning-536.php.

⑥ ac de Haan,Time-shifting instruction:flipped classroom and teaching,learning in public with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http:///2011 /08/time-shifting-instruction/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篇3

一、翻转课堂的基本构架  

当前,学者对翻转课堂实践模式的介绍已不鲜见,加拿大穆斯乔草原高中的“教学短片”、美国高地村小学的“星巴克式教室”、美国加州河畔联合学区“基于iPad的数字化互动教材”、重庆聚奎中学的“三四五六”模式[2]等,无不体现着翻转课堂的多样化变式。概览其主要流程,大同小异,一般都是:课前自学教学视频——完成课前练习题——课堂探讨疑难问题——学习成果展示与小结。翻转课堂所采取的基本课堂增效手段无非是七大举措,即知识组块化、呈现微课化、讲授前置化、回馈及时化、教学问题化、重心后移化、学习社会化。下面从目的、流程、手段、核心与实质等层面对翻转课堂的基本框架做一剖析。  

(一)目的: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  

翻转课堂的首要目的是要借助信息媒体技术为学生搭建一个便于开展自主学习的环境,以此提高学生自身对学习活动的掌控力,促使他们自觉承担起学习责任,尽可能实现学习活动的自主化、个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翻转课堂引入了一些“非常规手段”,它们主要是:录制课堂教学微视频,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自由、灵活选择学习新授课的时间;为学生研制了配套检测题,学生可以随时监测自己的教学效能,调控教学的步调;建立了学生自由参与讨论的网络学习社区,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从群内师生、家长、爱心人士等那里获取帮助;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向班级提交自己遇到的学习难题,借助师生共同体、学生共同体的合力对这些难题进行攻克等等。可以说,微视频、网上虚拟社区、实体课堂环境、师生共同体、学生共同体构成了自主学习环境的五大关节点,它们相互勾连,形成了一个个接力式助学平台。为学生解决学习中遭遇的种种问题提供了系列化支撑。翻转课堂的三个关键要素是“流程要素、技术要素和环境要素”,[3]后两者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流程的展开提供硬件环境。  

(二)流程:问题取向的学程设计  

由“教程设计”走向“学程设计”,由“教授线路设计”走向“问题线路设计”是翻转课堂设计的关键创新点。当前,翻转课堂“已经由关注信息技术的使用转变为关注信息技术与教学全过程的自觉融合甚至是学生课堂精神生命的唤醒”,[4]这是翻转课堂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根源所在,是打造快乐学习、高效教学的有力依托。其实,有效的教学流程设计不仅仅应该关注整个流程的科学性,即是否符合知识内在逻辑、是否适合认知规律,更应该关注整个流程对学习者的吸引力、激励性,即能否和学生的人生经验、学习需要产生共鸣,促使其产生学习的愿望与要求。从形式上看,翻转课堂的基本教学流程是“(问题前导)——观看视频——课前检测——课中讨论”的过程;从实质上看,却是一个“问题催生——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显然,其主线不单单是知识形成过程,更是一个问题提出与解决的过程。或者说,翻转课堂其实就是一个“学习问题催生与解决”的教学装置,一旦学生进入这一“装置”,问题导向就会诱使他“身不由己”地进入学习流程,由不得他随意偏离学习的方向。从这一角度来看,翻转课堂可以拆解成为两部分:学习问题催生阶段(“视频学习+课前检测”)和学习问题解决阶段(网上与课中师生合作研讨)。与讲授学习相比,问题学习的最大优势是能够赋予学习者以强大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故它属于一种高级学习,是以批判性思维、元认知为媒介的创造性学习的有效形式。正如英特尔(Intel)公司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所言,翻转课堂的确“可以迅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5]  

(三)手段:教学内容的组块化移置  

翻转课堂改变当代课堂教学景观的重要手段是变革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与呈现方式。从组织形式来看,翻转课堂利用技术载体把核心课堂教学内容及其教学进程进行了“固化”,实现了课堂讲授内容的组块化处理,这就是微视频技术。在录制短小精悍的视频时,教师一般选取的是单元教学中的核心知识或教学重难点内容,这一做法不仅有助于聚焦教学重难点、直击教学靶心,还有助于教师强化该部分的教学,达到“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效果。从呈现形式来看,微视频具有便于学习者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活动的优点,这些组块化的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在教学流程中随意移置,如可以将新授课内容移置到课前,达到学生先学的目的;还可以把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点进行分割分块,达到分步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学生遇到疑难时还可以再次查阅某段教学视频,达到在课堂中多次重现教学重点内容的目的。借助微视频对核心教学内容进行组块化处置,翻转课堂由此实现了在教学中凸显教学重点、多次分步呈现教学内容的目的,实现了对新知识“一次内化”向“渐进式内化”的转变,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梯度性推进方式。这正是翻转课堂的内在合理性所在。所以,有学者指出,“翻转课堂主要通过教学流程翻转,分解知识内化的难度,增加知识内化的次数,促进学习者知识获得。”[6]  

(四)核心:教学重心的整体下移  

翻转课堂的根本举措是教学重心下移,即由“教”向“学”、由“师”向“生”、由“讲”向“练”的下移。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的重要改变就体现在“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在不减少基本知识展示量的基础上,增强课堂中学生的交互性。”[7]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扮演了主角,学习活动成了课堂教学的主题。有了优质教学视频的辅助,学校优秀教师共同体的“组合效应”与互补优势在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授课教师的主要功能发生了由“讲学”、“教授”向“导学”、“助学”的转变,学生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地位随之上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角色发生了戏剧化的“翻转”。由此,教师的重要性开始减弱,教学的重点变成了“学生如何学好”的问题。如果说教学一般由两个阶段构成,即“信息传递”与“吸收内化”,那么,在教学重心向“学”下移的形势下,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内化”成为教学活动的重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供问题解决服务、引控学生讨论方向成为教师工作的新重点。无疑,从讲授为本走向学习为本、教师为本走向学生为本,既是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又是提高教学效能的重要思路。[8]建立基于“学”的重心教学模式是翻转课堂的根本旨趣所在。  

(五)实质:学习个性化、自主化与社会化  

翻转课堂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最大变革无疑是学习文化了。翻转课堂倡导的是以学习个性化、自主化与社会化为主调的立体学习文化。在这一课堂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体、主角,研讨、合作、交流是学习的主活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体现出来的是学习为本、学生为主的精神,它与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改理念不谋而合。这种新型学习文化更接近学习的三维本质,即学习是一个自我对话、文化交流与经验生成的立体过程。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基于“视频观看+练习自测”的学习活动属于自主化学习活动,是一个学生与自我对话的过程;学生对各种学习方式,如视频学习、研讨学习、独立学习等的自由选择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学习与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疑难问题研讨充分考虑到了学习的社会化属性。在翻转课堂中,学生不仅获得了来自社会文化的间接知识,生成了真实的学习活动经验。而且还获得了来自问题探究过程、与问题解决成败一起起伏的情感生活经验。应该说,翻转课堂是对真实学习过程的自觉模拟与主动回归。  

在此,我们把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用表1进行比较,大家从中可以对两种课堂间的主要差异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  

 

二、翻转课堂对传统课堂的新突破  

翻转课堂的出现无疑标志着当代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新突破,其对教学组织形式、课堂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理念的变革无疑具有历史性意义。尽管我们已经看到,翻转课堂对学校硬件设施的要求是贵族化的,其对学生主体性素质的要求是高标准的,但我们应该清楚:翻转课堂中承载的一些新理念、新思维、新做法预示着未来课堂教学改革的走向,翻转课堂对世界教育教学思维的变革具有较高的启示意义。  

(一)打破了流水线式教学设计的神话  

在传统课堂中,整个教学是流水线式的,即“组织教学——复习旧知——教授新知——巩固知识——布置作业”。这一教学流水线在世界中小学课堂上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历史上发生过的任何教学改革都难能将之撼动,甚至它被视为课堂教学的“正统”,被视为课堂的“法定结构”,在教师心目中根深蒂固。翻转课堂的出现恰恰打碎了这一神话,促使教师放弃对教学流水线的迷恋,呼吁教育工作者接受教学环节可以“自由移置、反复再现、灵活嵌入”的新设计思维。利用微视频技术,教师的精辟教授环节可以经过“录制”处理而被固化,实现教学过程与内容的节段化或组块化,由此,这些内容与环节可以在教学流程中自由“位移”,随意嵌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一意义上看,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流水线的“封锁”,为满足学生“想学就学”的个性化要求,为实现教与学间的灵活配置创造了条件。翻转课堂启示我们,教学在流程上应该具有三个特征:其一,教授活动应该有可回归性,即在学生学习需要时,它可以随时回到先前任何教授环节上去,随时防止学习变成“夹生饭”;其二,教学流程应拆解成以知识点为主体的组块,使之具有可组装、可配置的性能,这样,教学就可以采取“搭积木”的思路进行灵活组织,渐进式地达成教学目标;其三,教学流程应该赋予学习者更多的自主权,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学习状态自由选择教学流程切入点,进入任一教学环节开始学习。一句话,教学流程应该由可以灵活移动的教学活动组块构成,教师应该防止教学活动过程被箱格化、线条化,成为限制教、学活动自由的牢狱。  

(二)强化了教学的助学本性  

如前所言,翻转课堂是最贴近本真学习形态的课堂形态之一,回归教学的助学本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内在要求。在翻转课堂中,教学的助学属性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学真正成了一种服务。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辅工作,如为学生学习而录制视频、设计自测题、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为学生学习答疑、引导学生小结学习成果、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等等,在翻转课堂中都成了教师的主要工作。在传统课堂中,讲授、提问、组织教学、展示教具等才是教师的主要工作,而翻转课堂中,讲授的工作相当一部分由名师群体,“教师提问”变成了“学生自问”,组织教学的部分工作由学生小组,展示教具变成了学生在教具超市的自选行为,由此,教师的教学工作所剩无几,学生的学习责任空前提高。其次,教学变成了参与。在翻转课堂中,课程知识的主要提供者不再是教师,而是视频资源的录制者、学生共同体、师生共同体、虚拟社区中的学习共同体等。只要学生参与了上述教学主体的活动,学习就会自然发生,知识就可能获得。在传统课堂中,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聆听教师讲授,学生知识的习得主要通过理解与内化来实现。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参与任何一种学习活动都可能从中获取知识与经验,教学活动的灵活性与自由度由此增加。可见,正是由于教师地位的“下降”、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才使翻转课堂变成了“学生的学堂”。  

(三)凸显了学习过程的复杂性  

学习具有多样化的属性,如社会性、个体性、文化性与伦理性等,翻转课堂的成功在于它有效兼顾、兼容了这些属性,凸显了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复杂性。  

从社会性角度看,学习是人际关系介入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等关系的协调与支持是学习活动顺利推进、学习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依托。翻转课堂借助在家学习视频、遇到问题参与社区与课堂讨论的方式构筑起了一个“超课堂”的学习共同体,多重社会关系被卷入课堂,教学活动变成了一个社会化实践,课堂学习获得了强有力的社会力量支持。  

从个体性角度来看,学习是学习者自觉承担学习责任、积极思维、展开自我对话的过程。学习是学生内化社会知识、形成个体经验、生成个体价值观念的过程,是学生借助自己的脑力智力、经验结构与认知图式来内化外来信息的过程。该过程无法由他人来。外界的力量,如教师的点拨、家长的督促等只是学生内化新知识的外因与辅助力量。在翻转课堂中,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生发学习问题、寻求学习资源、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它打破了整体划一式的传统课堂局限,为学生个体化学习提供了舞台,故更有助于个体学习的发生与展开。尤其是借助核心知识视频录制技术,整个课堂教学实现了“抽芯”式处理,变得高度精简、提纯浓缩,由此释放出了大量学习时空,为学生个体化学习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证。  

从文化性角度来看,学习是学习者与人类文化双向互动的过程,获取社会共同经验、建构个人知识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实质,是课堂教学存在的客观理由。客观地看,课堂教学是社会文化与个体经验间的一个转换点与交接点,能否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检验着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能。在翻转课堂中,文化知识引入课堂的主载体是微视频。学习共同体对微视频的解读既是这些文化知识在课堂中被“活化”的过程,又是这些知识被学习主体进一步拓展的过程。微视频是激活人类文化的诱因,师生围绕这些视频的解读与讨论是社会文化知识在课堂上被再生产、再创造的过程。  

从伦理性角度来看,学习是弘扬伦理精神的过程,是基于知识生产伦理的实践。知识的生成是一个被社会逐步认可的过程,权威与对话是知识生成的两大机理。专家权威生产的知识也可能被社会认可,但知识生产的方式是违背伦理精神的;借助专业共同体对话渠道生产知识是民主的知识生产方式,是更容易得到社会认同的一种知识生产渠道。在传统课堂中,学习者脑中知识的形成主要依靠教师的权威,只要出自教师嘴中或教材上的知识就是合法知识,教师与教材是知识对错的仲裁者,这种知识生成方式有悖于伦理精神;在翻转课堂中,学生知识的形成有赖于学习共同体的讨论与自己独立的理性思考,这种知识生成方式是合乎伦理精神的。因此,翻转课堂的科学性还在于其对民主学习伦理的坚守与践行。  

三、翻转课堂对教学观念的有限改写  

翻转课堂的出现是触动教学认识观的一次变革,是现代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间的一次融合式创造,但我们绝不能高估这一“变革”的地位,因为它既不可能完全颠覆传统课堂教学,也不可能彻底翻转“教”与“学”之间的位次。正如有学者所言,翻转课堂“替代不了真实的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也还不足以让教和学的关系发生本质变化”。[9]即便如此,翻转课堂对现代教学的有限改写也具有时代性意义。  

(一)教学的认识本质不变,但认识的流程是可“倒叙”进行的  

任何课堂教学的本质都是一次由教师来执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特殊认识活动,翻转课堂没有改变这一本质,它改变了的只是教学活动的环节组织与呈现方式。课堂教学是以间接知识经验为主要认识对象的实践活动,这就决定了在学习这些知识经验时必须经历“将知识打开,内化,外化”,[10]翻转课堂只是采取了一种“非常规”的知识“打开”与“内化”方式而已,即采取“微视频技术”来精妙地打开课程知识,用“课堂讨论疑难”的途径来内化知识。在这一意义上,翻转课堂的确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引导学生步入知识世界的轨道。同时,翻转课堂对教学认识(即教学环境中的学生认识活动)的流程进行了微调,即借助微视频技术将教学认识活动进行了阶段化的拆解与重组,借此打破了传统的“从已知到未知”的常规认识路径,改变了“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传统认识线路,通过微视频的辅助采取“呈现核心知识——引发认识问题——课堂集中研讨”的新认识线路。这就使其教学认识线路采取“倒叙”的手法,“先呈现知识结论,再讨论相关问题”成为翻转课堂的经典教学认识流程。  

(二)教学的双主体性不变,但“偏学”型教学更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课堂教学是双主体交互推进的过程,师生间是以对话、交往为内容的主体间关系,双主体性是当代课堂教学的核心本质。传统课堂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才致力于师生关系的建设与经营,努力构筑师生间信息、知识、情感与心灵的多通道关联,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搭建桥梁。翻转课堂亦是如此,它依然承认并遵循教学活动的双主体性,义无反顾地推动学生的教学参与活动,强调优质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对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不同的是,翻转课堂在双主体间更加偏向“学习”的一端。更强调学习对教学活动的基础性、主体性地位,大力倡导“以学定教”“以学带教”的教学思维。正如有学者所言,“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11]翻转课堂的实践者更加相信自学、群学、研学的威力,其倡导的主流理念正是我国当前高效课堂改革的理念——“多学少教”与“先学后教”,[12]他们竭力通过“促学型”教学环境的建构来变革课堂教学。故它走的不是“教学平衡”的第三条路线。因此,翻转课堂并没有彻底放弃对“教”的强调,尽管在这一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但他们仍然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推动者,当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教师便会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13]翻转课堂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课堂教学的双主体性本质,它对教学的改写仍旧停留在“双主体”框架之内。  

(三)教学的双边性不变,但媒介能够改变双边性的呈现形式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师与生间的双边互动实践,双主体共在互动体现着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在传统课堂中,师生间的双边性有多重表现,如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做生看等,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遥相呼应、双向互动、交响共鸣,在彼此配合中共同演奏了一曲“双簧”。这种双边性特征体现着教与学相互依存、共生共长的关系。在翻转课堂中,似乎这种双边性关系被改变:教师退到幕后,退到视频中,退回到学习共同体中的“平等中的首席”角色,学生面对视频的学习、面向问题的学习、面对同学与家长的学习的比重迅速提高,课堂教学的主画面是学生。但这并不能改变教学的双边性本质。无疑,由于微视频的利用,教学双边性的表现有所变化:师生以视频、学习问题为中介的双边互动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师生在课堂中的直接双边交流开始减弱;教学的双边性痕迹被弱化,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态是学生基于视频与讨论的自主学习,教师教授的“一边”随之变得模糊不清,视频研发、组织服务、咨询向导成为教师“一边”的主要存在形式,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仍然离不开教师幕后科学、周密的筹划、制作与引导,教学活动没有变成由学生随性而为的“独角戏”或“乱弹琴”。可见,在翻转课堂中,教学的双边性没有发生实质变化,教学缺了师生任一方都不行,它只是向我们证明:在富媒介环境中,优质传媒介质的研发与运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教学双边互动的形态,致使“教”的一边退居幕后,“学”的一边被强化凸显。  

(四)教学的发展性不变,但问题驱动有助于发展目标的实现  

教学的根本追求是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的发展,尤其是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多维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与发展是相互缠绕、相依相随的关系,有效的教学总是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来带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撬动学生的发展。传统课堂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式是用循序渐进、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讲授来帮助学生搭建理解之路,“动机诱导、讲授开道、知识内化、课堂练习”是其促进学生认知、思维、心灵发展的基本方式。翻转课堂采用的基本思路有所变化,“新知前行、问题生发、合作研学、建构结论”是其促进学生发展的一般思路。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按照“知识逻辑”来组织教学,努力构筑知识同化的坦途,而翻转课堂则用“问题逻辑”组织教学,努力构筑尽可能真实、完整的学习轨道。前者的结果是学生主要在认知领域获得发展,而后者的结果是学生在学习相关领域,如学习方法、问题解决、学习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对全面的发展。实践证明:相对完整、问题驱动的学习过程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多维度的发展,更利于“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这也是翻转课堂更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内在优势所在。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翻转课堂;实施

翻转课堂是近些年来新兴的课堂教学形式,尽管已经推行很长时间了,但是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中依然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关于翻转课堂理论依据的思考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颠覆性的挑战,它的出现一改原有的以教师为教学开展中心的课堂教学形态,同时也改变了已经流传已久的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的新模式。面对翻转课堂这种新教学模式的出现,我们不仅要问: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所依据的理论是什么呢?这样的问题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从个人的观点来认识,翻转课堂应该归属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体系,因为该理论核心的内涵就是指知识的获得,并不是单纯由其中知识的传授方通过其知识的单向传递而获取,是由知识的学习者,在外界的帮助下,通过必要的资料获得以及相应的教学情境的设置,而进行的基于合作基础上的知识学习活动。这种知识的学习与获得方式是以知识的构建作为基本方式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翻转课堂所具备的一些特征也与这样的教学理论存在着某种暗合,其最重要的相似点则是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同样是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而展开教学活动的,翻转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沟通是一种常态化的教学状态。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翻转课堂也与构建主义的教学理念相契合,这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权威,课堂中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教师的讲授来进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对翻转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应用优势的思考

1.充分体现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优势

在以往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将要传授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讲解,然后要留一些作业让学生回家做,而翻转课堂的实施则改变了这样的教学模式,语文知识的学习主要不是通过课堂来完成的,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战场由班级逐渐的转移到家中,而学校课堂的功能则转化为学习成果相互分享的功能,因此这样的教学更具开放性。教师在翻转课堂的实施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师生之间展开实效性的互动,把一些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集思广益得到圆满的解决,教师通过网络的载体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和讨论,还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推动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以多元的互动,推进教学的高效开展。

2.翻转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取得实效的基础,一个学生如果对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期望这个学生能够在所学的学科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那是不现实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关注课堂知识传授的结果,对学生的主观认识与情感体验很少关注,因此在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往往表现得比较被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对语文的学习缺乏兴趣。而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形成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要运用大量的视频素材,影视内容加入到中学语文教学中,使语文教学活动一改传统教学以文字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刻板,让学生在丰富的视听享受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这样的教学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可以极大地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推进中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3.翻转课堂更有利于家长的角色定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家长往往对学生在学校中的课堂表现、学习状态不能够及时地掌握,这就使得家长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局外人,对他们的学习情况缺乏应有的了解,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学习的有效开展。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在家中自主地看视频学习的过程中,其学习的情况家长可以及时地掌握,并且通过与教师的及时沟通,可以有效地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实施,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实施,可以促进家长角色定位的及时转变,由学生学习的局外人,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与监督管理者。

翻转课堂是一种基于新教学理念的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推进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翻转课堂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为视角,对翻转课堂的实施展开了尝试性的分析,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以此,希望能更好地促进翻转课堂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篇5

其实,翻转课堂未必需要制作微视频,未必需要网络环境,未必不能在小学甚至初中发生。翻转课堂仅仅是一个教学模式,没有必要生搬硬套,只需要借鉴参考。对一种模式的实践往往是在理解它的基础上,先仿照着做,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再在大量实践基础上创新出适合自身或者说适合我国本土的教学模式。

一、实施翻转课堂需要把握的核心问题

(一)变革课堂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之所以没有在教育领域发生变革作用,著名学者何克抗教授①给出的答案是没有促进教育系统的结构变革。教育系统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而这其中以学校教育最为核心。学校教育系统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结构,而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体现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转变上。以往的研究没有将四个要素统筹考虑,只改变了其中的一两项,而翻转课堂要求这四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全部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以及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提供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知识内化的主体及情感体验与情感内化的主体;教学内容由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辅以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案例、光盘等);教学媒体由单一地辅助教师教或仅仅是教师的替代品(learn from IT)转变为学生认知的工具(learn with IT)。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转变是翻转课堂的本质之一,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变革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原因。自下而上推之,变革了课堂教学结构,就会对变革学校教育系统产生巨大影响,而随之带来的将是对教育系统结构的大变革,教育的风貌将完全被改观。

(二)在拓宽课堂参与度和广度的同时,更加关注课堂学习的深度

翻转课堂不一定非要技术支持,但是有技术支撑的翻转课堂会更具优势,华东师大的田爱丽教授就认为“翻转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是先学后教的一种形式;相对于一般导学形式的先学后教,微观视频学习更加生动活泼”。除了通过微视频增加学习活泼性外,还可以通过pad、触控一体机等媒介来拓展课堂的参与度、广度和深度,提高课堂效率。这其中,引发深度学习是翻转课堂实施的本质属性,无论用不用技术手段支撑均需做到这一点,而参与度和广度是由技术支撑带来的好处。无论是参与度还是广度,都需要为深度服务,没有深度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

英特尔(INTEL)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在2011年度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年会上称:“颠倒的教室(‘翻转课堂’的另一种表述)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浅层认知)放在教室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深层认知)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因此,翻转课堂是把知识传递(浅层认知)的过程放在课堂外,通过学生自学的方式来完成,而把知识内化(深层认知)的过程放在课内,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来完成,完全是一种P2P(people to people)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把最宝贵的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情,即高阶思维的锻炼。

翻转课堂提倡的实际上是深度学习,有关深度学习的研究,Bloom(1956)《教育目标分类》中认知维度层次的划分①就已蕴含了“学习有深浅层次之分”这一观点。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在长期的实验研究后首次于1976年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②,此后Biggs和Collis(1982)的SOLO分类理论(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即“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的结构”)③从不同角度发展了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复杂的、深层次知识(Deep Knowledge)为学习对象,以沉浸、投入的心理状态,运用高阶思维(Higher-Order Thinking)和复杂问题解决的相关能力,实现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次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④。

由此,我们可以看清翻转课堂的另一个本质,即要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引发深度学习。信息技术并不是课堂气氛活跃以及促进浅层思维的兴奋剂,也不仅仅是资源存储和知识传递的载体,如果教师只希冀用信息技术上一堂轰轰烈烈的课,而不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深度认知,那么就没有看到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本质。以面向学生的深度学习为目标诉求,理应成为信息化学习方式持续发展的长远方向和核心价值所在。

(三)教师需要关注有效问题的设计

翻转课堂强调深度学习,而促发深度学习与教师问题设计息息相关,不同类型的提问引起不同层次的思考。有国内学者将有效问题设计概括为“五何”问题,即由何、是何、为何、如何、若何,这五项问题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提出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由何”问题,即Who,When,Where,一般指问题是从哪里来的。针对“由何”的设计往往产生的并不是真正的问题,而是任务的布置或情境的导入。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一个情境,也可以还原到问题产生的初始情境。

“是何”问题,即What,一般指问题究竟是什么。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需要完成事实性知识的回忆与再现,或者通过说明、解说、转述、推断来阐明某种意义。

“为何”问题,即Why,一般指问题为什么是这样。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需要弄清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方式,以便对事件、行为和观点等进行恰当准确的解释和推理。

“如何”问题,即How,一般指问题到底怎么样。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具备将知识应用于具体情境的能力,或者了解有利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原理、概念和

理论。

“若何”问题,即If...then,一般指对问题进行假设后学生的观点。要求学生推断或想象如果事物或情境的某种属性发生变化,结果会怎么样。此类问题是创新和发现问题的“启动机”。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善于对事物的多种属性进行判断,充分发挥自己的洞察与深入能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比如,问题1“甲午战争发生在哪一年?在什么地点?致远舰舰长是谁?”问题2“从历史上来看,中日每百年都要发生一次战争,现在距甲午战争快100年了,假设要发生战争,中国可以从甲午战争中吸取哪些教训?”问题1是“是何”问题,问题2是“若何”问题。很明显,翻转课堂需要的不是问题1,而是问题2。问题1类型的问题可以放到课前,让学生通过微视频、导学案等方式来自行解决,而问题2类型的问题则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互动。

二、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多元化

翻转课堂在北京市海淀区实验校①实践过程中衍生出了很多形式,表现在微视频制作的主体多元、课堂翻转的具体形式多元和翻转课堂实施的具体模式多元。

(一)微视频制作的主体多元

微视频是课堂进行翻转得以实施的良好载体,尽管它不是必须的,但是先天有着很多优势,微视频可以用生动、趣味、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可以将微观的世界放大呈现于学生眼前,亦可让历史的更迭、宇宙的演变浓缩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微视频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起来、活泼起来、形象起来。微视频的铺垫也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变得简单、深入、多样。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微视频只能由教师或者技术人员来制作,事实上微视频也可以由学生来制作或者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翻转课堂提倡学生的自主意识,强调学生成为自我建构的主体。视频制作主体的多元化既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建构和信息加工的媒介。通过参与制作视频,可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之在课前更为主动地学习、更为深入地思考、更为全面地锻炼自身的多方面能力,在微视频制作的过程中建构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初步完成识记、理解和运用等浅层次的学习要求。

(二)课堂翻转的具体形式多元

翻转课堂最早诞生时,采取的是校外和校内大翻转的形式,这种校内校外大翻转的形式有效达成了课前知识理解、课中知识内化的目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校内校外大翻转在一线教学时很难完成,尤其是在学科分化严重、应试教育还未被根本扭转的现阶段,因此一些一线教师采取了更为多元的做法。有些教师在实际应用中更多选择的是课内小翻转形式,这种形式意在向课堂要效率,在课堂中完成翻转课堂的教学与学习任务,特别适合副科教师,因为副科教师如果留给学生过多的家庭“作业”,比如看视频,挤占原本有限的课后时间必然会引起主科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不满,因此特别适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一些微视频在上课伊始供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再来完成课内的教学内容。像计算机学科和理科实验的操作方法演示、文体知识和概念介绍等都特别适合作为微视频的制作内容。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喜欢将课内小翻转和校内外大翻转交替使用,这样一种灵活的安排也非常适合一线的实际情况。

(三)翻转课堂实施的具体模式多元

翻转课堂通常情况下的操作模式是课前学生在家观看微视频,自主学习并完成课前练习;课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以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学习,有时是对课前问题的回应,有时是对教师安排的讨论问题进行研究,有时是针对课堂做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探讨;课后完成反馈交流和评价的工作。在一线实际教学中,受条件所限,有时只能完成课前和课中两个环节,反馈和评价或者糅到课堂教学中,或者直接缺失,这也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地方。另外,很多教师没有专业的学习网站可以利用,因此只能在教学中做一些调整,他们往往利用微信公众号、优酷等平台来放置微视频,让这些资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复习的认知载体,这样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做法,却也能够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

三、翻转课堂需要落地生根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篇6

关键词:微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特征

在法律传统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唯一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负责全面传授法律知识,学生则埋头苦记笔记。至于课后学生是否复习,如何复习则不是教师的任务,教师与学生唯一的交集就是课堂。因此,这种教学模式要想得到如期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学生的积极性。但实践证明,学生往往听完课程之后,几乎没有记下什么。雁已飞过,却没有留下痕迹,教学效果并不如意。而微课程则是指时间短、内容简单,一次微课只涉及一个教学知识点,并运用网络开展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对微课的定义为:“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具有新颖性、生动性的特征外,它还是一种新型的“课程”组成单元,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的资源结构表征,微课在我国推行伊始就受到学生的喜爱。微课和传统教学相比较虽有诸多的优势,但是如果不与翻转课堂相结合进行教学,那也只是一种教学理念而已。所谓翻转课堂是指将传统传授模式裂变为三个教学过程即课前,课中和课后。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课堂传授。翻转课堂的课前阶段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大数据去寻找微课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然后将通过网络得到的知识点在课堂中进行讨论,总结,消化。课堂结束后,学生带着课堂讨论中的疑问再次通过网络去寻找答案。这样,学生通过这三个阶段能够学习到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以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种学习方法针对于中国学生的教育现状而言,其效力如何还需要经过我们长期实践才能得到答案。但在2010年9月美国教育部曾一份在线学习的研究报告表明学生通过在线学习至少和教师面对面讲授的学习效果一样。

二、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设现状

在国外的实践中,与“微课程”相关的名词有Minicourse、Microlecture和Microlesson等,但人们对微课程的研究方向并不完全相同。在国内的研究中,与微课程相近的概念有“微型课程”、“微课”等不同提法,目前学术界虽然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基本已达成这样的共识:微课将引领教学改革。我国率先提出微课程建设的胡铁生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程在法律教学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促进了法律课堂极大丰富,但这种教学模式仍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微课程不仅仅作为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而存在,还应该与“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单纯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形成双向交流机制。目前,微课程教学取得显著成果的是美国可汗学院,他们的课程主要是以讲授知识点为主的“小”课程.每段课程影片长度约10分钟,由易到难的方式将相应的微课程衔接起来进行视频教学。可汗学院已突破了传统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甚至被认为正在翻转课堂。2010年,美国中小学开始了利用可汗学院课程进行翻转课堂的实验。在国内,利用微课程进行翻转课堂实验最初是从基础教育开始的。其先进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教学思想逐渐被推广到高等教育教学应用,并迅速“火爆”起来。如上海交通大学于2012年推进了在线教育平台———“南洋学堂”的实施,在校内试验与推广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应用,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来推进在线教育的发展。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结合正在悄然声息的改变的中国教育传统模式。

三、法律微课程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困难

(一)意识形态转变需要长期的过程

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自新中国建立起来已经推行了几十年,家长和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教授的教学模式。学生从上学伊始就被灌输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大量做题的机械性学习思想。这种思想根深蒂固的扎在家长和学生的心里。所以,要想改变他们的思想并非易事,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量变是质变前提,只有经过大量的量变的准备,才能成功推行新的教学模式质变。

(二)网络还未达到广泛的普及

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核心武器就是网络。学生通过网络熟悉现行的法律法规,阅读法院的各种判例等,为翻转课堂做好前期的准备。所以离开了网络,微课程和翻转课程就难以实施,终究只是纸上的实践而已。就目前而言,不仅仅是高中以下的学校,甚至包括大学教室里没有安装网络。一方面这是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杜绝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以外的其它行为所致。所以要在全国范围了立刻推行翻转课堂是不可能的,需要时间和资金的支持。

(三)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运用可能造成部分学生的惰性

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积极参与。虽然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极大的先进性,能带动大部分学生积极的参与。但是对于那些习惯于被动得到知识、动手能力差、思维不活跃的学生来说,这种课堂也许是一种负担: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利用网络进行问题的提出与思考;不知道如何分析法律现状以及法律运用的恰当性。还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把学习当成一件神圣的事业完成,他们仅仅是为了文凭而学习,学习的动力不足。那么新的教学模式对他们来说成效也是不如人意,毕竟课堂的教学时间是固定的,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所以可能会造成部分学生学习的惰性。

(四)国内部分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传统教育模式更适合学生参加应试教育。如果采取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部分学生因为课程的教学的灵活性而没有认真积极准备,这样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因此,部分学校特别是高中以下的义务教育学校不愿意采取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我们对某所高中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我们一共发出300份问卷,收回来278份。问卷中30%(取整数,以下百分比均取整数)学生认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意思,想尝试;51%学生认为他们目前最关键任务是考上好的大学,希望老师积极讲授各方面的知识;12%学生认为无所谓;7%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此可见。在高中学校推行翻转课堂的阻力比较大,这种现状的转变需要长期过程。

四、微课程和翻转课堂有机结合,推动法律课程创新机制

法律课程是一门严谨的学科,牵扯到法律,法规,政策的综合运用。传统教学模式认为:只要教师将最新的法律、法规等传达给学生,学生课后死记硬背即可。但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一个问题: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非常之繁多,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仅不能很好的运用于实践,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死记硬背下来的东西易于忘记。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弊端较大。那么如何将微课堂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法律课程改革呢?

(一)法律微视频的拍摄与运用

项目参与人于2008年至今,在学校一直从事法律教学工作。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视频。《今日说法》这个栏目中,有案情的介绍,有专家的评述,与动于静的有机结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运用微课程与翻转课堂时,亦借鉴《今日说法》的模式:先让学生就一个法律问题拍摄一个微视频,在微视频中进行角色的分配,完成一个小的案例故事。拍摄完后学生先就案例中所牵扯的法律知识进行课前准备;在课堂上,专家的角色由几位同学担任。先由学生案例知识进行发言,讨论,辩论;后由学生专家总结。这种形式很好的将微课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笔者在一线教学中一直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将法律知识运用于实践,摆脱了死记硬背的苦恼和缺陷。

(二)建立“有教有类”的个性化学习主义理论

学习主义理论是本杰明.布鲁姆创立的,其理论核心就是要求学生有足够时间去主动学习。只要老师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并帮他们找到学习的方法,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掌握学习的内容,使他们达到良好的发展水平。建构学习主义理论中包含了两个大的方面,首先是对新的法律法规的信息的建构,同时也要对传统的教学经验进行改造。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学习主义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的的知识经验而进入发生调整和改变。第二,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担任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改良者,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伙人,进行角色定位的转化,教师的身份由主导作用更换为伙伴,积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动机。而个性化学习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即是个性展现和养成的过程,也是自我实现和追求个性化的过程。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过程应该针对每一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独特的潜能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内容等,促进学生在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要科学适用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阶段以进行教学内容选择与展示为目的。课前的微课程是翻转课堂关键一步,我们可以在这个阶段将本单元要掌握的法律知识点,法律课程的核心内容,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等以微视频,图片或PPT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学习,把握知识点,然后分组进行微视频拍摄。视频的拍摄无需专业化,普通的相机即可,避免给学生造成经济上的压力。课中的环节需要教师参与和重点关注的环节。在课中,以学生微课视频展示为主,通过法律微视频引发讨论点,并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来解决课前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课中阶段,教师要善于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教授,如何运用法律法规解决实际生活中案件,而不是单纯问题答案的给出。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并点评,然后根据联系情况来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师生在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课后阶段是总结和反思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要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掌握程度;而教师也要反思: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知识的能力有无得到锻炼;教学模式是否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通过师生的总结和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按质按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四)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

法律学科与其他人文学科最大不同点在于实用性强。法律知识全在于运用。而法律学科学生就业最多的地方有:公安,检察院,法院,律师,公司法务。就业所处的地方不同,所要解决的问题亦不同。因此,在微课程和翻转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按照岗位的不同,将学生未来想从事的职业进行分组,按照小组进行分项工作,完成岗位要求的任务。如在法院的法官是站在公平的角度进行客观公正的审判,他所解决的案件要考虑全局,照顾到原被告双方的利益;而如果站在律师的角度,律师就是为当事人服务的,在合法的范围内完全维护当事人的利益,无需考虑对方的感受。公司的法务人员要从风险控制的法律体系中建立风险控制的意识等等。学生在完成各自工作项目时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取对不同业务岗位的岗位要求。从而提升学生对待问题的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待工作的责任心。

(五)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新机制

传统教学中,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手段就是期末考试分数,于是乎就出现了在期末考试前为应试而占位所出的千奇百怪的招数。临时抱佛脚的场景每个学期都在上演。这样的评定机制根本无法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优劣。而微课中的翻转课堂教学就是要打破现有有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传统做法,建立一种新型的评价机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可以选择观看自己的任课教师的视频来学习,也可以观看其他老师的视频来学习,因此,只要能够顺利通过学习,不管是微视频的制作,还是课中的讨论和点评等都应该计算学分,打破传统的试卷定分的评分机制。这样的机制,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创新成败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高低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态度优劣。它不单单是对传统课程讲授模式的补充和发展,更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颠覆。翻转课堂的讲授模式是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变革,但在资源利用方面并无深度的变化。因此,我们仍可以在现有的教育资源基础上进行翻转课堂的创新与发展,重点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翻转课堂当然也没有那么神秘,只是将传统的传道授业、答疑解惑辅助以现有的数字化工具,进行角色变更。虽然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诸多好处,但在研究中,也有诸如以下的担心:这种教学模式是否适合所有的学生?如果学生并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仅仅当成一种学习负担怎么办?如何将该方法进行广泛的实施?哪里寻找更多的优秀教学视频?这些问题要想解决,需要进一步扩大翻转课堂的实验范围,然后进行数据的整理归纳才能得到答案,这需要长期的实践。

作者:吴玲 单位: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曾贞.翻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12,(7).

〔2〕金陵叙事的博客.翻转教学形式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2,(10).

〔4〕刘艳婓.翻转课堂教学应用研究-以《报编实务》课程教学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4.

〔5〕王明友.新课程北京下地理课的“学案导学”模式[J].中国民族教育,2009,(4).

〔6〕唐晓勇.翻转课堂:数字技术引发的学习变革[J].教育教学,2013,(9).

〔7〕桑海翎.微视频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应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篇7

在云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中,必须要提到的就是“翻转课堂”。在学校参与研究之前,我们也到外校参加过各类研讨和听课活动,学习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我们特别感谢走在前面的实验校,从他们的研究中我们清晰了认识,避免了更多的失误,使我们的研究更快地步入正轨。

明确之一:“翻转课堂”不是什么?

1.iPad的介入不是升级的ppt。

2.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富有成效的面对面互动学习活动才是“翻转课堂”最重要的价值。

3.不是用视频替代教师。

4.不是在线课程。

5.不是学生没有教师指导。

6.不是学生整堂课都盯着电脑屏幕。

7.不是学生孤立地学习。

明确之二:“翻转课堂”是什么?

“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也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明确之三:“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

1.“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流程。过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课后自主学习,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翻转课堂”则是课前自主学,课堂中教师因材施教或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

2.“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的教学理念。目前不少课堂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很难落到实处,而“翻转课堂”做到了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做到了“因材施教”。

3.“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传统课堂里,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而学生总体上是被动地学习。但在“翻转课堂”里,学生是主动地自主学习,教师是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

4.“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往往是课前课后由学生自学,而学生有依赖心理,认为反正老师会在课堂上讲。“翻转课堂”则可以很好地利用混合学习模式,巧妙地将在线学习与面对面的教学、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知识应用和迁移有机地结合起来。

5.“翻转课堂”翻转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时那样紧张,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全由自己掌握,不懂的反复观看,也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实践研究,成效初显

从我校一年多的实践来看,“翻转课堂”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内容设计――开发课程”“自主学习――问题反馈”“展示交流――拓展深化”。前两个阶段在课外完成,第三个阶段在课堂完成。

1.内容设计――开发课程: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课程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这是“翻转课堂”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学生课前学习内容的选择非常关键。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要把最核心、学生最需要掌握的课程内容呈现给学生。呈现方式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因此,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的呈现,以确保课程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基本上能够学懂。

2.自主学习――问题反馈:追踪学生自主学习的路径及效果

“翻转课堂”的成败取决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质量。有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这一阶段需要教师重点关注。我们除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外,还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为其提供支架式学习工具,如学习单、学习导航等。

例如:在数学课“认识小数”教学中,郑雪飞老师结合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单及丰富的学习材料,学生借助学习材料开展自主学习,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教师如何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从而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这需要有一个反馈环节。在实践中,我们采取的方法主要是设计微习题和学习反馈单,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通过网络在线反馈系统,教师就可以很轻松地掌握学生学习的科学数据,为课堂个性化指导提供依据。

3.展示交流――拓展深化:实现教师的个性化指导

这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是师生共同交流,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展示,检验课前学习的质量,并在师生多向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深化和拓展学习内容。为了把握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我们在课堂学习阶段的第一个环节就进行问题反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进行个别化指导。

例如:王倩老师在数学“年月日”的课堂教学中,第一个问题便是:“从课前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你知道了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从学生的反馈中,教师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等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王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汇报,进而理解年月日的意义。同时,为学生设计多样式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使学生深化对年月日的理解。

在“翻转课堂”实践中,我们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所起的“沟通媒介”和“脚手架”作用,运用技术科学设计与组织学习资源,通过网络在线学习的反馈、评价与分析系统,真实记录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整个过程,为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奠定基础。此外,在课堂学习阶段,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多考虑教学的生成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行多样、灵活的教学设计。

云学习方式之“翻转课堂”的研究促进了我校自主课堂教学实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实现了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有利于进行过程性监控,并且进行及时、个性化辅导,真正实现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存储在“云平台”上的资源包进行自主选择、自主学习,使得学习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把控课堂。

我们的思考

在研究和实践中,每一位参与研究的人员都受益匪浅。当然,我们也面临很多困惑和困难。

1.“翻转课堂”需要大量学习资源,教学和学习资源库的建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如何尽快实现资源共享,在共享资源的同时处理好与教师个性化教学之间的关系?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篇8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科学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0;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8-0061-01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翻转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标志。翻转课堂是在信息化时代下衍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是自上而下的一种教育模式,为我国新课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

(1)翻转课堂的发展。我国教育在进行课改的早期就具有翻转课堂的意识,从翻转课堂发展至今,已有多种的教学模式产生,目前主要的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问题导向自主学习、三三六这四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翻转课堂比较倾重于理论,但缺乏实践性的教学。真正将翻转课堂付诸实践,是从2011年上海、广东和重庆这些区域的学校开始的。例如,深圳南山实验小学、广州海珠区第五中学、重庆聚奎中学、上海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在实施翻转课堂后,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翻转课堂实践的一面旗帜。

(2)微课的概念。经过十几年的课改,关于微课的概念仍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胡铁生认为微课就是一种微课程,主要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作为基础,针对每一个学科的知识点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而焦建利却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主要的表现形式为精简的在线视频,是以教学应用或学习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本文中的微课主要是指微视频,就是在短时间内,为阐述某知识点或解决某问题而录制的微型教学视频,是微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设计策略

微课程孕育挑战,翻转课堂实现蜕变,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微课是翻转课堂的核心,在教学目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设计制作优秀的微课是成功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前提。

(1)微课的制作。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下,获取教学资源的渠道已从报纸、书本拓展到网络,如今关于教育的频道和视频不计其数,在这些视频中有着许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如可汗学院网站、国外的YouTube教育频道、TED视频、火星视频教育、微课教育在线、优酷教育频道及我要自学网,等等。优秀的教学视频有效地促进了翻转课堂教学的发展,但与课堂教学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尽量不要选择现有的微课资源,而应当先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然后再去制作微课,唯有这样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在制作微课这个问题上,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制作微课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在录制前教师应当先制定一个完整的设计策略,如PPT的制作、微课脚本的撰写、知识点的分配等。

(2)微课的适用性。微课在如今课堂教学中,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运用微课程进行教学时,不能太过于形式主义,避免出现跟风的状况,必须在微课的基础上全面实行翻转课堂教学。当前,微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是一种集中于理科类的操作性课程。理科类的知识点具有操作性强、目标明确的特征,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来显示基本的原理,突出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教师要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要遵循学生的意愿,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还要根据学生的建议对微课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3)化解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还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缺乏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于教材中的难点与重点不容易掌握。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在课堂上会出现注意力不持久或不集中的现象,接触科学的机会比较少,对科学的认识还较为模糊。小学科学教师要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将文章中的难点与重点制作成微课,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和高效。另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中列举与科学相关的例子,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将实际生活的例子用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科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唯有这样,才能让微课在短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的快乐。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运用微课与翻转课堂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先明确微课的概念,让学生认可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翻转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遵循学生的意愿,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还要根据学生的建议对微课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唯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育游戏 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积极建构者,教师从传授者变成了指导者和促进者,彻底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教学。翻转课堂要求学习者在课前学习教师提供的各种学习内容,课堂上教师则不再进行简单的知识讲解学习,主要将时间精力用在知识的内化学习方面,主要通过生生、师生交流讨论等方式解决疑惑,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

目前的翻转课堂多是以视频形式为主,在承载学习内容方面,视频具有独特的优势,针对性强,能够有效降低认知负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基于视频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视频缺乏对重点信息的凸显和强调,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吃力,不能有效实现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导致其不利于学习动机的维持和学习的持续,部分学生课前没有预习相关内容,导致课堂上无法进行深入学习。暴露出的这些问题,一方面可能与视频的制作质量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也恰是视频的软肋。除了视频之外,是否还可以运用其他形式的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基于此,本文试图从教育游戏角度出发,进行基于翻转课堂视角下教育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一、游戏化学习的翻转课堂研究现状

国外将游戏化学习与翻转课堂结合进行研究于国内较早些。Hunt等人提出将游戏化学习理念应用到翻转课堂实践中,利用学生对游戏的喜好以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安德森等人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基于游戏的学习对翻转课堂在实践中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国内,目前已有部分学者注意到游戏对翻转课堂的价值。其中,李战杰借助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科学应用,将游戏化学习理念应用于翻转课堂教学中,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张金磊等探讨了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通过分析翻转课堂的概念以及游戏化学习的理念,并分析翻转课堂实施过程和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对照关系,提出了基于游戏化学习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陈中将游戏化学习理念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将其运用于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中,将游戏化学习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从以上的研究中,笔者发现游戏化学习研究者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相关研究,且主要集中在翻转课堂的课上教学,很少关注将游戏化学习理念应用于翻转课堂的课前教学。课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是翻转课堂成功的基础。在前人进行的翻转课堂实践中,已发现部分学生课前没有学习相应学习资源导致课堂教学无法顺利开展的情况。当前大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所以,本文认为,要想实现翻转课堂教学,不能指望学生自己克服惰性,相反的,而应该积极构造出有趣的学习环境,帮助其克服惰性,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其自愿、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构造有趣的学习环境、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是实施翻转课堂的保障。

二、教育游戏与翻转课堂结合的优势

随着数字化游戏产业的兴起,游戏已经成为当前年轻人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消遣手段。游戏以其绚丽多彩的游戏场景、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惊心动魄的背景音乐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人士开始关注教育游戏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很多次实验研究,并且用实验数据和理论证明了游戏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教育游戏具有交互性、虚拟性、情境性、娱乐性等特点,这是其他教育资源无法与之相比拟的。

翻转课堂赋予学生学习充分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教育游戏通过游戏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动机,进一步深化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翻转课堂中资源的呈现往往都是以微视频的形式,将教育游戏引入其中,并不是否定现行的微视频的教学形式,而是与其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呈现方式,可以丰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教育游戏与微视频的一个比较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提供了一种相对轻松有趣的氛围,学生可以以一种放松的心态进入游戏世界中,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相关的知识。针对当前一些教学课程理论部分内容比较枯燥,实践环节内容又比较复杂、繁琐,如果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将很难进行下去。游戏的最大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以维持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三、教育游戏融入翻转课堂的理论支撑

何克抗教授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应该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以及促进者的作用,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中,学生主动、积极地建构所学知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教育游戏的设计过程中,既要注重游戏情景的精美性,同时也要将情景的创设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通过为学生创造游戏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情境观认为,知识是一种动态的建构和组织,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情境认知理论对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教育游戏中的场景、环境等要素体现了情境认知学习的关键特征。学生可以在游戏提供的情境中积极建构自己的知识,游戏中的提示信息可以及时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反思自己的游戏行为。另外,教育游戏强调合理恰当的竞争,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沉浸理论对教育游戏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沉浸理论指出相对于个体已具有的技能,活动的挑战性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心流体验的产生。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教育游戏时,要分析学生已具有知识、技能,在学生已有的技能基础上,设计相应难度的挑战,要求游戏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沉浸体验。同时游戏场景、故事情节、交互与反馈等对学生心流体验都有重要的影响,精美的场景、合理的情节、有效的交互、及时的反馈能增强学生的心流体验,促进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四、翻转课堂形式下的教育游戏设计原则与策略

1.平衡性设计原则与策略

商业游戏之所以能够让人如痴如醉,最主要在于游戏的设计者恰当、合理地设计了一系列“挑战―技能”高度平衡的关卡或任务。而一个成功的教育游戏也必须是高度平衡的,其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游戏的教育性和娱乐性必须是巧妙且合理地相互融合,也就是教育性与娱乐性必须是平衡的。如果教育性不足,教育游戏就失去了它作为教学媒体的基本教学功能,无法完成应有的教学效果;如果娱乐性缺失,教育游戏便失去了它作为游戏最基本的可玩性,缺乏吸引力,便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育游戏的游戏难度与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应该也是匹配的。如果游戏难度过高,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就会变得焦虑,失去游戏的兴趣;如果挑战太容易,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最终导致放弃游戏。

2.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与策略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育游戏学习是学生课前通过游戏方式进行的学习。将游戏与学习内容相融合,不是学习内容与游戏的生硬拼接,而是将游戏元素与知识内容本身进行有机融合。学习内容与游戏有效融合的标准是游戏本身,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觉不到是在学习,而是在游戏内在动机的驱使下,在不知不觉中建构知识,掌握知识。翻转课堂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课前自学完成知识的掌握,课上交流讨论完成知识的内化。教育游戏的介入,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3.完善的教学策略原则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育游戏作为一种学习资源要求学生在课堂外进行学习,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有必要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帮助。因此,在教育游戏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采取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难关。在游戏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抛锚策略和教练策略等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学习。抛锚策略是指在游戏设计中,将问题以及知识点设计到带有故事情节的游戏阶段中,让学生通过探索理解情境,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设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完成知识学习。教练策略是指当学生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适时给予指导、建议、暗示和反馈,以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难关,如在游戏中设置相应的问题提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同时,要对学生的操作做出及时的反馈,当学生正确操作完成任务时,我们应该及时给予鼓励或者奖励,增强其自信心;当学生操作错误,应该及时给予提示,避免学生不知所措而影响接下来的学习。

五、小结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篇10

翻转课堂的定义

什么是翻转课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中,这种形式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在课前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自主学习课程,知识内化是在课堂中,在教师帮助下、同学协助下完成。

翻转课堂的三个阶段

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理论与技能并重的课程,如何开展教学才能提升学习者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难题。因此我认为,将翻转课堂的理念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实践我觉得翻转课堂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来阐述:

第一阶段,组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课前通过各种形式来完成知识的传授。

在理论知识点前,都设置学习内容导读。以提问的形式向学生呈现本模块应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关键概念,以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在学习内容导读模块,既要注意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递进性。

设计实践性任务,以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每个知识点,都先布置一个实践性任务。任务的设计应紧密联系知识点,并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密切相关,以实用性、全面性为主要设计原则。

把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典型案例,录制成微视频,详细讲解每一个操作步骤,使学习者能够按照微视频的操作流程实施操作。促使学习者通过观看视频,掌握知识点,完成实践性任务。

第二阶段,组织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探讨、质疑,实现知识内化。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中心。他们需要在实际的参与活动中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策略达成这一目的。新的教学策略需要促进学生的学习,但不能干预学生的选择。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评测还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翻转课堂在课堂中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知识内化时间。这些学习活动应该基于学习生活的情境,并且能够让学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将传统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外,在不减少基本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增强课堂中学生的交互性、协作性。翻转课堂通过将预习时间最大化来完成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

第三阶段,在课堂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堂实施操作的过程,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为下一轮的翻转课堂实施做好准备。课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给出反馈与总结,督促学生对知识、学习过程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上完课后,对课堂活动进行数据分析、系统的反思与总结,并制定下一轮的学习计划。这也就实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课例点播

《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的内容,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我在讲授这章内容时,尝试了翻转课堂的模式。在课前发给学生一段新版《红楼梦》中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贾府主要人物的视频(剪辑简略为3分10秒),和一段在Word中添加项目符号的教学视频,并附上贾府人物关系的文字描述。布置任务:请学生看后将贾府人物关系理清楚,并分别用项目式表达、表格式表达、结构图表达方式表达出贾府人物关系。

课上,我首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完成任务的结果,之后再进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并开展课堂大讨论:分析各种结构化表达的优势和使用的场合,并分析推导出流程图表达和形象化表达,最后教师给出各种实例让学生选用最合适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由于有了课前的自主学习,学生能很快完成任务,并巩固知识点,达到了对知识拓展的目的。

课后,我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给出了反馈与总结,督促学生对知识、学习过程做进一步的思考,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另外,我还布置了任务,要求学生选一段经典唱词,配以图片,图文混排,增强表现力。从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一部分的掌握情况相当好,学习兴趣和热情大增,交上来的作品精彩纷呈。

翻转课堂的优势与局限性

通过在课堂中对翻转课堂的试验,我感觉到,翻转课堂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对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

翻转课堂达到了信息技术学科因材施教的要求。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最集中的问题就是学生基础差距大、教师组织的活动不能满足全体学生需求。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师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条件下,翻转课堂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翻转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由于翻转课堂把对知识的学习这一阶段交给学生自己,由学生自己安排学习进度、知识点、时间管理,这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

翻转课堂促进了对学生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翻转课堂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有利于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课堂相比,翻转课堂以分享和交流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无疑对学生的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都有提高。

同时,翻转课堂对师生的要求都有所改变:

翻转课堂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教师必须事先准备完整的学习资料,在学习资源组织方面,都要认真研究,为学生构造一个适合自主学习、能够较全面获取学习资源的学习环境。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对自身教学素养的提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真正地引导、管理和控制讨论过程,并能在关键时刻起到引导性的作用,才能够真正地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深化。

翻转课堂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翻转课堂知识的传授是在课前完成的,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提前完成课前的知识建构,在课堂上又能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交流、质疑。学生从传统课堂的倾听者转为主导者,这需要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不能再做传统课堂中的旁观者了。

当然,翻转课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