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儿童的心理辅导十篇

时间:2023-11-27 17:56:11

多动儿童的心理辅导

多动儿童的心理辅导篇1

关键词:留守儿童;成因;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168-03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而其在自身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面对这样新型的社会弱势群体,如若不加以有效的手段,其中一些人或许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下面,就我个人的理解及观察研究,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调适谈一些看法。

一、要正确理解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留在农村生活,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群(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理解是: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群称之为儿童)。他们一般都是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所以,对于留守儿童的理解,我们应从四个要点来把握:父母或一方外出、外出时间、儿童居住地和儿童年龄。对于父母外出的时间,我们可能界定为半年以上,在这段时间里,父母很少,甚至没有与孩子进行相应的必要的交流,只是在生活费或其它费用上有一定的给予,除此之外,基本上没有沟通。

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在这个群体之中比较明显的有两类人。第一类与大多数孩子无异,甚至在思想上要高于一般孩子,他们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知道关心家人,关爱他人。生活虽苦,但他们苦中作乐,坚强与勇敢让他们永远保持着微笑,这些孩子也是留守儿童,但常常被我们所忽视;

第二类就是心理自我疏导不够的孩子,正像我们了解的那样,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本质上他们也是向往童年的任性,天真烂漫,只不过没有遇到真正懂他们的人罢了。

在社会中,我们更多了解的是第二类留守儿童,他们的悲苦通常会引起全社会的同情。但是,第一类留守儿童我们更不能忽视,他们的坚强与乐观,值得所有人尊重。所谓授人以鱼更以渔,正能量的传递需要这些。

二、要了解守儿童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有父母的监管和相应情感上的呵护和满足。“留守儿童”在心理上的问题更多的暴露出性格上的缺陷,如自制力差、自我中心、金钱主义、自私、自卑、孤僻、任性、暴躁、逆反等。有心理问题的 “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以下一些症状:

1、“留守儿童”容易违纪,叛逆心理苗头出现

在农村学校违纪学生中,“留守学生”占绝大多数,低年级及学前儿童一般表现为逃学、迟到;不完成作业;小偷小摸;不诚实,经常说谎;高年级“留守儿童”开始出现叛逆心理,攻击意识很强,与老师顶撞,不服从管教,更有甚者还盲目冲动、打架斗殴。

2、“留守儿童”普遍厌学,自卑心理十分严重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愿参加活动、自卑心理严重、生活无聊而空虚。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中,胆小怕事、课堂不敢回答问题的占75G以上;高年级“留守儿童”中,由于对学习失去信心,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

3、“留守儿童”缺乏沟通,性格内向孤僻

由于缺乏父母亲情的滋润,许多留守孩子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代管监护人”的缺位沟通使他们长期看电视,并模仿局中人,自言自语或与小狗小猫说话。长期的自我封闭,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出现了人际交往敏感,口头交际能力减弱;长期的自我封闭,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性格内向孤僻冷谈。

三、应正确分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位,亲情关爱的缺失,是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1)缺乏良好的亲情关系。“留守儿童”自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不爱与人交往、少言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教育。调查结果表明,92%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孙辈往往疼爱有余教育不够。他们更多关爱的是孩子的衣食,对孩子的思想、行为教育则显得比较无力。5%留守儿童是由亲戚做监护,还有3%的是由朋友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这部分监护人通常采取通融政策,该管的不好管太严;管不了、没办法的,就干脆不管。只要孩子平安、不犯大错误即可。由于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留守儿童”因“情感饥饿”而产生畸形心态,主要表现为:任性、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重;性格孤僻,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没有礼貌,没有上进心,集体荣誉感不强,道德品行较差;学习成绩低下,学习缺乏自觉性、积极性和刻苦精神;由于家庭没有称职监护人,学校、家庭又无法沟通,学生厌学情绪日趋严重,学生就更加难管了。

(3)学习的压力大。“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学习缺乏家长的辅导和监督,学习因而显得困难重重。现在学校大多数班级的学生人数多,留守儿童多,开设的课程多,缺乏家长辅导督促的留守儿童学起来就更加吃力,当孩子觉得学习困难重重时,缺乏适当的引导,导致他们对学习更加缺乏自信。

(4)留守儿童的自我调控力差。以上引起“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均属于外部因素,而外因常常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留守儿童”本身的自我调控能力就是其内部因素。根据调查统计显示:21.6%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自控能力较差,16.2%的表示自控能力很差,54.3%的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为一般,只有7.9%的认为自己自控能力强。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儿童”比自控能力强或者一般的“留守儿童”在情绪、情感、学习心态和行为方面更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2、学校的不当评价、教师的不当教育,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1)学校的“分数”评价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学校以分数高低来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评价机制,把学生划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使得我们的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那些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又经常违纪的学生,更是不闻不问,不理不管,而这一部分学生中,大多数是“留守孩子”。虽然新课改在不断推进,学校的评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从各学校、基层教育部门制订的考核细则中不难发现,无论从多少个指标中来考核教师,最终拉开教师之间分数的还是班级学生们的“考分”!

(2)教师的不当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

①教师不当学生观,是“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成绩好坏或听不听话,是直接影响教师学生观的主导因素。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对成绩差的学生常常是一点机会都不给,或者是给予很少的机会。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引起教师的重视和信任,于是就会抑郁悲观,往往以“不好”、“更不听话”的方式与教师对抗。而他们的逆反又会激起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厌弃,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有的教师甚至采取挖苦讽刺的方式,给这部分“留守儿童”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②教师落后教学观,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认为学生是白板,教师可任意涂抹。教师把学生看成课堂教学的附属品,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使学生产生自卑感、恐惧感。第二、信奉“严师出高徒”的古训,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有半点违背教师的意思,惩罚成为家常便饭,学生每时每刻如履薄冰,如临大敌,很容易产生心理疲劳。第三、由于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对学生严重地不负责任,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儿童在家得不到关爱,在校得不到温暖,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3、社会的不良环境、成人的不良影响,是“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重大诱因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对于人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社会教育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

(1)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农村小集镇上的一些公开的和隐蔽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而大量招徕在校学生,甚至引诱学生。小学儿童自控力本身就不强,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经常偷钱、编造谎话逃学上网。

(2)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带来了不良影响。农闲时节,“闲人”太多,致使风盛行。无事干的人成天就在牌桌上,许多“留守儿童”的代管监护人也参与其中,整天在牌桌上生活,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这种“潜移默化”对孩子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四、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调适

心理辅导,也称心理健康辅导。是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受辅导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对于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学习辅导

学习辅导是学习心理辅导的简称,是指辅导人员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心理辅导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学生在学习中发生的有关心理问题进行辅导,从而培养学习兴趣,改善学习状况,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成效。

学习辅导主要是从学习的本质、自身学习的潜能、学习动机和知识的本质及作用等进行辅导,具体内容如下。

(1)学习动机的辅导,主要是解决学习动力问题,解决“要我学”还是“我要学”的问题。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辅导。

(2)学习策略的辅导,包括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辅导。注重学习方法的学习,指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检验的方法,掌握集中注意的策略、理解和记忆的策略(信息的编码、存储与提取策略)、思维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独特学习方法和策略。

(3)学习习惯的辅导,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辅导。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习困难的辅导,即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的辅导,包括阅读障碍的辅导等。

(5)了解自己学习潜能的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以便在学习中扬长补短,并且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6)学习志向水平的辅导,指帮助学生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志向水平,志向水平定得恰当,可以增加学生成功的机会。

(7)学习计划和监控的辅导,包括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分清学习任务的主次、科学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并且培养监控计划执行的能力等。

(8)考试心理辅导,包括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策略及应试策略,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做好考前的心理自我调节,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感、恐惧感,轻松地面对考试,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9)学习能力的辅导,即学习智慧的辅导。包括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慧。

(10)学习情绪的辅导,解决学习过程中的情绪问题,也就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一般来说,如果教育教学能够为学生创设轻松的环境,让学生有成功的机会,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的愉悦。

此外,学习风格辅导、学习成败归因辅导、协助个人充实学习内涵的辅导、有效运用各种学习资源的辅导等都属于学习辅导的范围。

2、生活辅导

它主要是情绪情感辅导、社交辅导、休闲辅导、消费辅导等,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技能和习惯。

(1)情绪情感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心体验,它表现出了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我们在生活中,做某事或不做某事,大部分是由情绪情感所左右的,尤其是儿童。所以说儿童是情绪情感的俘虏。我们进行情绪情感的辅导不是要设法消除、压抑他们的不良情绪情感,而是通过辅导让其会正确表达,合理的宣泄,有效的控制。做到适时表露、合乎节度。所以,我们进行情绪情感的辅导主要是使儿童的情绪尽量做到变化适宜、方式适当、反应适度,并以积极的情绪情感为主。

(2)社交,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是他必不可少的社会活动。人是一种社会动物,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社会交往对于儿童来说,尤其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他们与社会的接触越多,他们的社会经验,社会规范、和角色行为就越丰富、越容易掌握;甚至在自我认识方面就越深刻和容易定位。所以我们对儿童进行社交辅导,就是要增强儿童的社交能力、自觉学习和掌握相应的社会规范并自觉的遵守。自觉抵制不良现象和角色行为的影响。

(3)休闲是指人们在完成和满足工作、学习要求之后,由其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状态,一种活动,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即是我们常说的“休息”。休息是为更好的工作、学习而作充分的准备。休息也是松弛身心、满足爱好、调节情绪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关键是休闲内容,方式的选择。

(4)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完全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就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引导如何正确的消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也是必须的。总的说来,由于社会不良消费方式及观念的影响,导致儿童盲从、攀比、浪费等不良消费心理的产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3、自我意识辅导

所谓的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的认识,是对自己本身和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在自我意识中,人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知的对象,只有人才有自我意识。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标志,意味着一个人能客观地认识、愉快地接纳自己和积极完善自己。

对于自我意识,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方面的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生理条件的自我认识和评价。(2)心理方面的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心理品质的自我认识和评价。(3)品德方面的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遵守道德行为规范、遵守法纪、思想政治品质、生活和思想作风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评价。(4)社会方面的自我意识,主要是指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角色行为、经济地位、人际关系等的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

多动儿童的心理辅导篇2

辅导员老师们,同志们:

在市第二次少代会胜利闭幕之际,由市少工委举办的全市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今天开班了。在此,我代表团市委、市少工委向参加此次培训的全体辅导员老师,并通过你们向为红领巾事业辛勤工作的全市少先队辅导员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少先队辅导员是少先队工作的主体,是少年儿童的亲密朋友。建设一支勤奋敬业、积极进取的高素质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少先队工作,提高少先队教育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关键。举办此次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把辅导员老师集中起来,作一些理论上的学习,思想上的沟通,工作上的交流,不仅有利于提高辅导员老师的自身素质,也会对下一步的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接下来的培训中,省、市青少年教育专家将从专业的角度为大家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希望我们在座的辅导员老师珍惜机会,认真学习和交流。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

一、深刻认识少先队工作和辅导员老师的使命



当代少年儿童是未来的主人,也是未来的建设者。少先队事业承载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个充满希望的崇高事业。少先队具有组织、教育、服务少先队员的职能。组织就是以引导少先队员树立共同正确的人生信仰为出发点,把少先队员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具有较强组织化程度的少年儿童组织。教育就是以少先队工作特有理念、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要求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活动。服务就是服务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需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关心和保护他们的健康成长。辅导员老师是这些职能的重要承担者,承担着把少年儿童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神圣使命,重任在肩,义不容辞。完成这一使命,辅导员老师需要发挥好四个方面的作用。要发挥好作为少先队员德育教育的启蒙者的作用,做好少先队员的正确思想引领者;要成为少先队员真正的朋友和伙伴,发挥好帮助作用,体现少先队组织浓厚的民主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主、自理能力;要发挥好对少先队员的示范榜样作用,为人师表,身先示范,团结广大少年儿童共同进步;要( )不断地研究少年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发挥好作为少先队工作的参谋和促进作用,设计倡导更多、更好、更新的少先队活动教育好我们的少先队员。



二、不断探索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和创新少先队工作新思想新方法



近年来,我市少先队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这在市二次少代会上,也得到了市委的肯定。这些成绩和经验是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的信心,也是鼓励我们大胆探索、继续创新的基础和精神力量。希望同志们在工作中多一些实践创新、多一点总结提炼,尤其是要紧密结合市三次党代会作出的建设生态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__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少先队教育社会化进程。在城市,要努力寻求社会力量支持,切实做好少先队教育进社区的工作,学校少先队组织要主动与当地街道、社区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形成合力,不断建立健全社区少先队组织,并为社区少先队工作的开展提供积极的支持和指导。在农村,要切实把握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促使少先队工作职能向广大农村渗透,在有条件的地区,要成立符合地方特色和少先队教育要求的校外少先队组织,不断扩大少先队在全社会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机制转换、社会转型的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上新出现的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暴力文化、黄赌毒等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通过网络、书刊等各种方式腐蚀、侵害少年儿童,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我们研究。广大辅导员老师要始终坚持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积极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总结新规律,引导少年儿童明辨是非,分清美丑,知荣明耻,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要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和培养健康道德行为规范,尤其要引导少年儿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祖国共奋进、与__同发展;要积极探索和把握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尊重其主体地位,尊重其认知方式和表达方式,尊重其年龄特点和差异性,既要加强组织的教育引导,又要调动少年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少年儿童学会自我教育;要善于扮演支持者、鼓励者和引导者,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满足少年儿童在成长中的多样需求,激发少年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照顾他们的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心理生理变化,关心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尽心竭力地为少年儿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少年儿童,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使少先队工作更加吸引少年儿童,更加激励少年儿童,更加启发少年儿童;要进一步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衔接,把少先队工作主动纳入到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之中;要广泛联合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共同营造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

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



少先队工作是一门科学,有它自身的规律。少先队工作是思想性和主题性的统一,是活动性和研究性的统一,是创造性和严谨性的统一,是个性化和整体化的统一。要做好少先队工作,不能单凭经验,更不能凭感觉办事。我们常说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不断提高辅导员自身的理论素养、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要让辅导员既是一个组织者、实施者,又是一个研究者,是一个少先队教育的专家。为此,各位少先队辅导员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形势政策学习,始终坚定正确的教育方向;要自觉加强教育理论学习,通过各种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并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要注意收集国内外各种教育信息,敏锐把握教育发展动态;要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和思考,善于研究少先队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对策;要积极参与少先队研究工作,多调查,多分析,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课题研究,为丰富少先队工作理论体系做出自己的努力。

辅导员老师们、同志们,少先队工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广大少先队工作者和辅导员老师的勤奋努力。我市少先队工作要不断壮大和进步,需要在座各位爱岗敬业、全心投入,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在此,请允许我再一次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预祝你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推动我市少先队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多动儿童的心理辅导篇3

    一、懂得儿童画的内涵

    1.什么是儿童画

    儿童画,从字面上应该理解为“儿童画的画”。但是目前我们会在画展或者一些孩子的作业上能发现非常专业的赏心悦目的作品,不管从构图、色彩的处理、点线面的运用等都很完美。这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儿童画,而是“老师的思想、儿童的手画的画”。这样的画只能叫“小大人儿童画”。真正的儿童画不仅仅是儿童画的,更应是儿童想的,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画。

    2.儿童画的特点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儿童的画无拘无束,他们往往运用象征性的主观形象来表现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这样他们创造出的形象不会是我们大人所看到的或思维中的客观物体形象。他们用特殊的符号代表房屋、桥梁和其它难以真实再现的东西。常见到儿童画中“物体夸张变形或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妙趣横生,这些儿童的天性、天真、天趣是自然年龄所特有的,在画中显示出独具的稚拙也是自然的,并非是刻意追求;在儿童画创作的过程中,他们喜欢幻想,喜欢把不可知的东西变成现实,“超常想象”是儿童画的一大特点,但是写实性却很差;儿童画中对色彩的运用是“大胆而毫无顾忌的”,大多用原色作画,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而随意涂抹,有很多违背自然的色彩,如太阳可以画成绿色、小河画成红色。色彩鲜艳的红色、黄色、橙色和大紫、大绿、鲜蓝是儿童画中常见的色彩,因为鲜艳的色彩在视觉感官上要比黯淡色彩强烈得多。

    二、摆正辅导教师的角色

    儿童画的辅导,其方法要科学、合理,依照儿童心理及生理状况进行,决不可用成人的绘画标准来教导儿童。若过早地让儿童接触成人画,不但会限制儿童的思维、想象,而且会使儿童的心境受到压制,影响其童心艺术表现。所以,教师首先要研究孩子的心理和孩子绘画的特点。对各年龄段的创作要有不同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发挥他们的丰富想象,发扬他们的大胆表现的优点。

    在儿童画创作中,老师的角色仅仅应该是“孩子创作兴趣的激发者、引导者、欣赏者和鼓励者”。在创作中,学生才是创作的主体。

    三、掌握儿童画辅导的方法

    范围“广”、题材“新”、构思“巧”、命题“趣”。具备了这个四要素的画才是儿童画的上乘之作。辅导时因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

    1.以儿童般的激情激发孩子参与创作的兴趣

    在启发、辅导孩子创作时,可以先让孩子参与相关的活动、游戏,欣赏同年龄的优秀儿童画作品,再进行激发、引导,以提高儿童的创作兴趣,消除对创作的神秘感或畏难情绪,调动创作的积极性,开阔孩子们的思路,启发孩子联想。

    2.以儿童般的心灵帮助孩子找准创作主题

    很多老师在辅导孩子创作儿童画时,都是老师给予孩子题材、范围及内容,孩子只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想象、回忆等,并非他们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辅导儿童画时,最重要的是努力去理解他们试图要表现什么。儿童画终究是由儿童自己来画,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可以放手由孩子自己确定。儿童画画最大的优势是以其未被破坏的形式感,让所有形状和色彩都完全听其调遣。作为辅导老师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套用成人形式美学观念去评估儿童绘画,对儿童创作加以影响。

    3.以儿童般的眼光引导孩子选择取材形式

    内容已经选好了,接下来就是在画面上要安排哪些物象来表现自己选的主题?也许孩子现在想到的物象很多,什么都想画进去。对儿童绘画心理的研究证明,不同年龄儿童的稚拙表现也不同,往往较小的儿童在绘画上表现的比大孩子更大胆、更单纯,即体现在绘画上的“稚拙”和“粗狂”。儿童的“糊画”很大程度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老师在指导时,要牢牢记住所指导的“儿童画”是儿童的画,必须要有较强的“儿童味”即“童趣”。如果让孩子们画成人的画,那就会成为“小大人画”,这样缺乏“儿童味”又不具成人功力。这种创作当然是失败的。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提示方法:图片局部扩展、图片写生、在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新的感受、画肖像、画自己的心情故事、画故事、童话、典故等。

    4.以儿童般的手法指导孩子应用绘画技法

    在一般绘画中我们会用水粉、水彩、国画、蜡笔、版画等材料,而现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画种,形式多样。在这个环节里,就要体现出“新”字。一是材料运用的新:各种不同的材料都可以用在创作中来。二是表现手法的新:孩子好玩和好奇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喜欢用各种种样的方法来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我们不应该禁锢着他们,让孩子多多的尝试更新的画法。其实在这里,老师就要注意提醒孩子要根据自己的创作内容选择恰当的表现方法。

    总之,在辅导孩子创作的过程中,不能面面俱到,教师只能在构图的处理及整体效果方面帮助学生出谋划策,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特征进行表现。这样由孩子自己用“心”表现出来的作品,才是有真正品味的“儿童画”。

    5.以儿童的心理评价儿童作品

多动儿童的心理辅导篇4

工作目标

团结、带领、教育少年儿童在党的领导,在少先队组织的带领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始终把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摆在首位,不断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以体验教育和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牢牢把握少年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把服务少年儿童全面发展作为少先队工作的根本目标,不断加强少先队自身建设,坚持全团带队和团教协作,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少年儿童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理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切实加强少先队自身建设,不断拓宽少先队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活动覆盖,努力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高、心理素质强的少先队工作队伍,不断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更加有效地服务少年儿童。

工作措施

一、发挥少先队组织优势,切实加强少年儿童理想信念教育,争当“四个好少年”

1、认真学习贯彻xx贺信精神,深入开展争当“四个好少年”活动。组织争当“四个好少年”学习讨论,让少先队员原原本本知道争当“四个好少年”的具体内容,了解党、团、队的特殊关系;制订争当“四个好少年”具体计划。围绕争当“四个好少年”的目标,制订符合实际、有针对性的个人计划和少先队集体计划;围绕争当“四个好少年”的标准,开展争当“四个好少年”主题实践活动,踊跃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进行争当“四个好少年”大力宣传。全市各级少先队组织要宣传争当“四个好少年”的要求,使全队都动起来;树立争当“四个好少年”先进典型。各少先队组织要分级开展寻找身边的榜样评选活动,结合开展阜康市“十佳少先队员”、“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少先队突出贡献奖和少先队红旗大、中、小队以及红领巾小社团评选表彰,动员少先队员、少先队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树立争当“四个好少年”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2、全面推进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程,在体验教育的过程中强化少年儿童的民族团结意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感恩教育。各少先大队要以“三个不忘”(不忘党的恩情,不忘祖国的温暖,不忘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历程)为主要内容,开展各种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各族少年儿童在活动中学会知恩、感恩,从小树立不忘党的恩情、不忘祖国的温暖、不忘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坚定思想。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各少先大队要深入贯彻落实xx贺信精神,结合争当“四好少年”活动,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竞赛活动,并于“六一”期间举办“庆六一民族团结”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各族少年儿童从小树立拥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深入开展“红领巾心向党”和“祖国发展我成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征集并展示60年来一代代少先队员、少先队工作者的故事,征集并展示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少先队事业的故事和老照片。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和单位更加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基层少先队组织做好事、办实事,特别是以多种形式支持“手拉手红领巾书屋”建设,唤起全社会的“红领巾情结”,优化少先队的工作环境。以“红领巾心向党”和“祖国发展我成长”为主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引领,紧紧抓住纪念“五四”运动和庆祝建党89周年、建队节等等重大节庆日为契机,通过歌咏比赛、读书竞赛、红色之旅、传唱红色经典歌曲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验教育活动,用少年儿童能够理解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少先队员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增进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二、坚持“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加强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打牢少先队组织基础

4、积极参与“昌吉州少先队辅导员培训讲师团”,根据自治区团队一体化培训工作计划和昌吉州基层少先队培训工作的需要,推荐一批热爱少年儿童、热爱少先队工作、有思想、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优秀辅导员教师加入首届“昌吉州少先队辅导员培训讲师团”,以加强各级少先队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培养。

5、加强对少先队辅导员的分级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力争在5月底前完成培训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基层辅导员和少先队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为辅导员和创造良好的进修学习条件。今年市少工委将进一步扩大辅导员培训的覆盖面,在积极组织参加全国、自治区、自治州培训的同时,计划于5月份举办“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

6、要继续做好少先队志愿辅导员的聘任工作,发现和选拔社会各个层面的优秀代表和热心少先队、校外教育工作的优秀志愿者充实到志愿辅导员岗位上来,不断巩固和发展志愿辅导员队伍。

7、要组织各级少先队开展少先队辅导员技能比武和经验交流活动,提升辅导员的技能水平要按照《关于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做好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明确责任,落实待遇。

8、做好推优入团工作。继续做好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团的发展对象的工作,巩固少年团校,加强团前教育,切实加强团队衔接。

9、加强宣传工作。认真做好争当“四好少年”的宣传工作。充分运用广播、报刊、网络、手机报、手机短片、公益广告等大众传媒,充分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作用,通过儿歌、游戏等儿童感兴趣的方式,借助志愿辅导员等社会力量,影响和引导少年儿童。借助主流媒体力量,宣传少先队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三、深化品牌活动,进一步提高少年儿童综合素质水平

10、深入开展“雏鹰争章”活动。结合《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的普及实施,根据《纲要》的分年级内容要求,健全“雏鹰争章”活动体系,结合争当“四好少年”活动安排,进一步规范开展“雏鹰争章”活动。通过印制《雏鹰争章手册》明确争章模式,优化颁章方法,突出护章效果,强化争章过程的体验环节,力争创出好的争章活动品牌,把“雏鹰争章”作为队员素质发展评价体系和激励手段,推动“雏鹰争章”活动的新发展。

11、不断深化创新“手拉手”活动。各少先大队要积极开展以促进各族少年儿童情感融合为目标的手拉手、结对子活动。通过活动,促使各族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与各族少年儿童互帮互助、互相学习、和睦相处,争当团结友爱的好少年,形成我市各族少年儿童紧密团结的大好局面。继续深入开展城乡儿童“手拉手”活动,进一步探索少先队工作机构、少先队辅导员、中小学校以及少年儿童之间“手拉手”的长效机制。在“城乡儿童手拉手”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城市少年儿童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手拉手”、“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手拉手”等新的活动模式。加强对“手拉手”活动先进典型的宣传和表彰,推进活动深化,强化活动效果。

12、进少年儿童科技教育活动。要广泛开展科普体验活动,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科学意识与态度的确立,为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深入实施红领巾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开展“五小”(小发现、小问号、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评比表彰等科普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多动儿童的心理辅导篇5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辅导;策略

一、前言

小学生心理辅导应当划归在儿童心理辅导领域,为心理辅导内的关键环节。儿童心理辅导还有治疗相关工作者表示“避免粗略的将儿童当作‘小大人’,避免将儿童的心理辅导当成依照比例压缩的成人心理辅导,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作为藏族城镇小学生心理辅导者既要有较扎实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又要有从理念到方法、从专业学习到临床实践的较好的训练和专业成长。本文在这种情况下,围绕着心理辅导的一个案例,对如何强化藏族城镇小学生的心理辅导提出了个人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结合案例分析小学生心理辅导的策略

(一)案例背景

1、个案身份

王小雨;性别:男;年龄:10岁;三年级学生。

2、个案起因

很长一段时间,该生常滋事、闹事、打骂同学、无心向学。对待老师的教育表面上能接受,但背后却说谎欺骗,没有悔改之意。

3、个案调查

王同学家共计四口,包括父母还有一个姐姐,由于父母思想保守,即使有女儿,不过比较偏向男孩。王同学小时候,对其十分溺爱,没有进行科学教育,导致王同学自身出现很多恶习。研究王同学父母,教育途径不得当,没有同王同学进行合理交流,造成王同学出现叛逆思想,忽视他人的教育,没有接受科学的教育。

4、分析与诊断

王同学争强好胜,还有父母溺爱,能够察言观色、经常撒谎,性情反复多变,出现诸多恶习;家庭条件:父母在教育方面方法不恰当,同学校方面不一致;学校条件:王同学学习成绩较差,思想、品德、意识存在不足,平时教育没有效果,不能产生明显效果。

(二)心理辅导的策略建议

1、从心理学的角度正确对待学生

从存在心理障碍还有心理困惑的儿童从教育过程中产生注意力分散,多动明显,不遵守教育秩序等情况,不能通过批评、训斥还有体罚途径解决。从教育环节内,杜绝产生对号入座情况,杜绝给儿童发展还有心理问题的处理出现消极作用。同时,从推动儿童处理心理问题的环节内,特别关键的步骤为了解儿童的内心想法,另外,想要消除儿童的担忧,应重视儿童隐私。

2、因材施教,实行个别针对辅导

由于学生心理的独特性和环境的差异性,造成的心理障碍也有其特殊性。所以采取个别心理指导,有针对性地矫治和疏导各种心理障碍是一项必需的工作。学校可以成立“心灵小屋”的心理活动室或者是“心灵热线”咨询室,为学生开辟一个娱乐游戏,说心里话,排除心理障碍,解决学习困难的天地。同时心理辅导老师应作好前来咨询学生的咨询和记录,耐心地倾听,及时有效地排解学生的心理困惑。

三、实现与学生良好的沟通

(1)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为当代师生关系的展示。理解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有自尊心。任课教师可以快速奖励学生的些许提高和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热情、理解后进生,任课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心理,假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尊,恐惧其他人歧视,想要在和谐平等环境中学习,上述均应通过任课教师进行营建。

(2)加强学生的对外交流

许多藏族城镇小学生还不善于与人交流,其实藏族城镇小学生多与家长、教师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长知识,受到启迪,增进友谊,能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收获和快乐。

4、培养学生兴趣转移不良情绪

转移调控即为在学生自身情绪比较消极的过程中,能够开展另外的活动,借助焦点发生转移来有效消减消极情绪。任课教师应培养儿童在不开心的情况下,能够忘记不开心的事,能够看看电影、参加运动、唱歌等等,借助另外的活动有效减少消极思想。

5、创建良好学习生活氛围

营造和谐稳定的学习氛围应特别重视同学生父母保持交流,推动学生父母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历程,了解心理健康的关键作用,了解教育儿童的科学途径。同时借助教师家访、儿童素质发展报告书、教师同父母的交流同途径,推动教师同父母有效交流。父母、老师稳定的联系可以给学生营造稳定的氛围,推动学生给自己开展科学的了解,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三)案例成效

1、现在,王同学可以及时完成功课,学习出现了突出的好转。

2、近几个月,同同学关系比较融洽,同学逐渐认同了王同学,建立了友谊。

3、王同学家长说,王同学同父母关系逐渐改善,能够进行交流,感情增进。

四、结论

教育工作者只要有关注学生发展的责任心,一定会结合教学实际,搞好学生的心理辅导,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师生心灵上“微妙接触”,一定会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育心”之目标一定会达成。本文对小学生心理辅导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认为应该:

(1)从心理学的角度正确对待学生;

(2)帮助小学生树立积极的观念;

(3)因材施教,实行个别针对辅导;

(4)实现与学生良好的沟通:尊重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加强学生的对外交流;

(5)培养学生兴趣转移不良情绪;

(6)创建良好学习生活氛围。

参考文献

多动儿童的心理辅导篇6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现状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在农闲时节大量涌向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留守儿童”。伴随这一现象而来的便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本次调查针对被访对象的不同身份设计两种问卷,问卷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卷二针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他们或是留守儿童的祖辈,或是父辈即父母的亲朋好友,还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的父亲或母亲一方。问卷一共发放200份,收回196份,有效问卷为186份;问卷二发放200份,收回172份,有效问卷为152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笔者基本掌握了在监护人监护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并就如何解决好两者之间的矛盾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武山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的分析

1.监护状况

一是隔代监护型(有106人,占57%),由祖辈即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隔代监护人年龄大、身体弱,造成对留守儿童监护不力。隔代监护人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身体较好的,还要承担家里的劳动任务,繁重的劳动和家务,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很好地照顾留守儿童;身体不好的,有些反倒需要留守儿童对他们予以照顾。二是亲朋监护型(有57人,占30.6%),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姑舅、叔婶或要好的朋友。他们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旨在向孩子的父母交代;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心理与精神上的需要却关注很少,一切顺其自然发展。三是同代监护型(有13人,占7%),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或其他各种原因,监护的责任就让予了与留守儿童同属一辈的孩子,这根本就谈不上家庭教育。同代监护人无法树立家长的权威,生活阅历和经验都比较少,在对问题的认识水平和处理能力上与留守儿童相近,所以被监护人在心理上不承认监护人的监护地位,无法树立家长的权威,给同代监护家庭教育带来了困难。四是由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方监护(有10人,占5.4%),这种监护方式也不利于在儿童心中形成健全的父母权威形象,导致留守儿童无法借助这种权威形象的影响开始正常的社会互动来逐渐健全和完善独特的个性和人格。

2.家庭教育状况

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给予个人的感情的交流和爱的体验是最多的,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几乎对所有人来说,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①但是,对缺失父母关爱的农村留守儿童而言,他们在监护人的照顾下能否享有同在父母身边一样的关怀呢?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得出:将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放为第一位的监护人占63.2%,25.0%的监护人把品德放在第一位。但是,44.2%的监护人辅导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6.5%的监护人从来不辅导,只有36.3%的监护人经常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53.4%的监护人认为照管孩子最困难的方面是学习辅导,16%的监护人认为与品行不好的孩子交朋友是他们觉得最困难的事情,30.4%的监护人认为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品德的培养是最困难的方面。就监护人是否主动教师咨询孩子的学习情况这一问题,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只有20.8%的监护人经常向教师咨询孩子的情况,46.8%的监护人偶尔咨询,32.4%的监护人根本没有去过学校或者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情。

在农村留守儿童看来:53.3%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时最大的影响是学习没有人指导监督,28.9%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最大的影响是生活没人照顾。对留守儿童学习态度的调查数据统计表明:80%的留守儿童都愿意听老师的话刻苦学习。

3.监护人与留守儿童心理沟通状况

儿童阶段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不能及时地把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取向,进行行之有效的沟通,就不利于留守儿童身心的发展,更不利于儿童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就监护人平时是否与留守儿童有谈心沟通的习惯这一问题进行数据统计得出:53.2%的监护人有空时才问问孩子,沟通一般,只有30%的监护人会选择经常和留守儿童谈心,还有16.8%的监护人则从未和孩子谈过心,甚至觉得和孩子很难沟通。对监护人认为孩子有心里话时会和谁讲这一问题的统计表明:31.2%的监护人认为留守儿童会和自己的同龄朋友讲,28.6%的监护人认为留守儿童会将心里话告诉他们。

遇到困难时36.3%的留守儿童倾向于靠自己解决,29.7%的留守儿童选择向老师求助,17.6%的留守儿童选择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仅有16.4%的留守儿童选择向自己的亲戚求助。据统计,当他们犯错误时,60%的留守儿童偶尔会受到家人的打骂,21.3%的留守儿童几乎没有受到家人的打骂,15%的留守儿童从来没有受到家人的打骂。

二、武山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通过以上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武山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监护人教育能力低下。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53.4%监护人认为照顾孩子最困难的事情是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53.3%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时最大的影响是学习没有人指导监督,这就构成了留守儿童期望监护人指导监督学习与监护人无力对留守儿童辅导学习的矛盾。这是由于监护人自身文化欠缺,留守儿童的父辈或祖辈,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落后导致(见表1)。

其次,监护人与留守儿童心理沟通不足。53.2%的监护人有空时问问孩子,沟通一般。有16.8%的监护人从未和孩子谈过心,甚至觉得和孩子很难沟通(见表2)。这就是说有70.0%的监护人没有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与留守儿童有心理上的距离。由此,我们得出监护人只注重留守儿童外在的物质生活,没有深入留守儿童内心观察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在监护人照顾下的留守儿童,多半还是没有享受到家庭般的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性格往往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独。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多,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情绪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导致其产生自我封闭、缺乏自信和自暴自弃的心理,进而产生感情脆弱和形成消极孤僻的性格,这是极不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点。第一,隔代监护人与留守儿童年龄相差悬殊,代沟明显,两代人之间难以沟通,这种矛盾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愈加明显,特别是处于叛逆期的儿童尤为突出。由于老年人对年轻人缺乏理解,加之两代人之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导致有的孩子一天甚至几天不和老人说话,而老人也对此习以为常。第二,亲朋监管的留守儿童难以找到归属感,寄宿在监护人家中的农村留守儿童总是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作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也比较冷漠,缺少关爱和交流,更有甚者,居然打骂和虐待孩子。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留守儿童有的脾气暴躁、逆反心理强,有的胆小怕事,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

由表3我们可知:仅有16.4%的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会选择向自己的监护人求助,这足以证明监护人和留守儿童的沟通严重不足。36.3%的留守儿童选择自己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及监护人深省的数据。年龄处于8―13岁之内的留守儿童,有的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有的处于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主要靠感觉和模仿来认知整个世界,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在本身就缺失家庭关怀的情况下选择自己解决,其解决方式能真正排除他们心里存在的困惑和疑虑吗?其解决方式是正当合理的吗?是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吗?29.7%的留守儿童向老师求助,那么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和援助就尤为重要。

最后,农村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不丰富(见表4)。63%的留守儿童都把课余生活用在做家务和农活上,既没有趣味活动又没有什么兴趣培训班可上,与城市儿童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有着天壤之别,这是农村地区没有城市的优越条件的一个事实,丰富的课外活动除了能让孩子掌握一种技能、充分发挥智力因素外,还能使孩子通过学习带动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单调的课余生活,不仅不能启迪他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兴趣,锻炼他们的技能,积累知识,反而无法完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三、武山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做好学校工作

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得力的情况下,学校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几乎都落在学校和教师的身上。由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在监护人由于自身有限的条件无力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的前提下,监护人与教师的互动十分不足(46.8%的监护人偶尔咨询,32.4%的监护人根本没有去过或者认为是不关他的事情),但是对于遇到困难除了倾向于依靠留守儿童自身解决外,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都依靠于教师的帮助,这种矛盾的出现就更要求学校做好相关的工作。

首先,要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优化其寄宿条件,有效地发挥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功能。其次要增设相关的课程,为留守儿童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在教师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监护人与教师之间通过学校设置的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辅导课程进行真正的对话,从而增强监护人与教师的互动,加强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之间的心理沟通与互动。但是,目前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极差,很多教学活动根本无法开展,也没有为远处的学生和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提供寄宿条件。由于经费的影响,大部分学校既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配备心理教师,还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忽略了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此外,学校很少召开家长会,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互动几乎没有。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全面教育效果甚微,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也没有得到学校和教师的教育。

2.做好政府工作

我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社会,政府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本。政府在发挥着中坚作用的同时,更应协调好学校、家庭的角色和定位。

首先,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缩小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差距,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农民大量进城务工的重要原因是城乡巨大的差距,所以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也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又一举措。其次,加强户籍制度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不仅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而且不利于我国农业人口城市化。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大大增加了父母把孩子带在身边照顾的难度,迫使多数父母放弃了这种想法,从而在农村出现了过多的留守儿童。政府应大力推进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为重点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实现公民身份平等。最后,政府应颁布相应的优惠和鼓励政策,改善农民工的就业和生活环境,使外出务工人员可以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利益,在家庭经济可以承受的前提下让他们的子女能留在他们的身边就近上学。笔者相信,现代化的推进会逐步弱化甚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3.做好家长工作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要从长远角度考虑整个家庭的发展,要考虑到孩子的前途是整个家庭的前途。父母双方都外出时,有条件的父母要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使孩子时刻能体验到父母的爱与关怀,这是最健康的家庭教育模式。留守儿童父亲角色的缺失对家庭教育来说有很大的影响。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比母亲更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勇敢、独立、果断的个性品质影响着孩子的交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对孩子个性、学习成绩、成就动机、性别角色的形成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父亲的言传身教,尤其有助于女童形成对异性的正确认识。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的外出父母,要慎重寻找考虑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要看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寻找和确立最为合适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问题。同时,平时要勤与孩子交流沟通,也要勤向监护人了解孩子的动向,要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4.做好农村社区工作

农村社区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小城镇为中心地,以自身为腹地,具有一定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口群体,并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的社区类型。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基层很少或没有相关的少年儿童的社区教育组织,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在农村社区教育中尚处于“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组织可牵头,联合当地妇联、村委会共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或在农村社区开展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工程,在课外把各村的留守儿童集中起来,为他们辅导作业、进行心理辅导、开展一些游戏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关爱帮扶活动,通过农村社区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组成专门的帮教队伍,为留守儿童提供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农村社区可以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维权中心,留守儿童的父母可以在留守儿童维权中心登记注册,中心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及其亲生父母进行访谈沟通,共同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注释:

①参见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8.

参考文献:

多动儿童的心理辅导篇7

【关键词】建立档案 帮助学习 开展活动 指导交友 心理辅导

留守儿童是农村的普遍现象。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隔代监护或亲朋监护,造成孩子长时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乏父母的呵护和相伴。这种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使青少年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格发育不健全,他们在生活、学习乃至行为、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青少年明显许多。因此,在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学校责无旁贷,应担当“主角”,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让留守儿童在学校也感受到心灵的关爱。那么,笔者就学校怎样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建立个人档案,使留守儿童感受关爱

在实践中,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个人档案。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联系沟通情况等。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留守儿童班主任手册”,每周记载一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每月进行一次交流谈心的家访,强调联系和沟通的问题,并及时做好记录。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方便的沟通渠道,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链,使留守儿童感受时时有关爱。

二 帮助他们学习,使留守儿童提高成绩

留守儿童由于缺失了家庭的关爱与教育,相当一部分儿童的学习成绩会相对落后或不平衡,不够理想,从而产生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如果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鼓励,便会无所适从或自暴自弃,这时我们除了帮助他们树立人人都会成功、都有成功的希望之外,还必须加强辅导、帮助。

教师要及时全面了解、分析学生的成绩变化,找到最佳的教育方法,既做学生学习的“导师”,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爱护、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又要做学生学习的“调度师”,协调各学科、时间安排,改进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增强自信心。如我校留守儿童黄某,父母一直在外打工,缺少父爱、母爱的她,从小心灵就蒙上了一层阴影。她跟随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不识字,无法督促其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针对这一情况,老师给予热心辅导,班级又开展了“一帮一”学习小组活动,在浓厚的“助学”氛围中,她的学习兴趣浓了,成绩也明显提高了。

三 开展各种活动,使留守儿童体验学习的快乐

大部分留守儿童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孩子们勇于表达想法,思维也相对活跃,教师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思考力,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在课内、课外尽量多组织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活动、才艺展示、生日Party等,发挥其特长、优势,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自觉远离不良诱惑,在活动中享受快乐,体验实践的成功,增强面对困难的自信,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四 指导慎重交友,使留守儿童远离陋习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留守儿童往往盲目交友,以消除孤独寂寞,可是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沾染一系列不良的社会陋习。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同时也要正确引导网络文化对孩子的影响。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要向孟母学习,把好“孟母择邻”这一关。

五 加强心理辅导,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多动儿童的心理辅导篇8

1 留守儿童的行为表现的观察思考

正在学龄时期的孩子,长年离开父母,缺少父母关爱,其他亲人的关爱难以替代父母之爱,因而,有些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必须关注和认真研究的。

第一,有的孩子行为表现孤僻,他们在校园生活中表情呆板,不愿与同学玩乐、交往,不愿参加课间活动和班级的各项活动,上课时不愿积极发言,学习态度十分被动。

第二,有的孩子行为表现懒散,他们常常上学忘记带课本、文具,常常完不成作业或作业写得不认真,有的孩子把并不太多的家庭作业经常带到学校来做,他们的亲属常常打电话向老师反映在家的懒散行为。

第三,有的孩子表现浪费,他们有的父母经常给寄钱来,因而,在校内外最常买零食的是这些孩子,有的孩子每天要花上几元钱买零食。有的还花零钱买玩具、抽奖,上游戏厅。

第四,有的孩子表现出自卑心理,看到有的父母到校给孩子送饭,天天上学、放学由父母接送,有的父母来校掊孩子参加活动,使这些留守儿童很羡慕,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表情呆板、空虚、焦虑。因而学习不专心,缺少活泼情感。

第五,个别孩子表现出逆反心理,做作业时,没有耐心,很不认真,有时不接受同学老师的帮助。有顶撞老师、同学的行为,不愿意学习,对同学、老师缺少信任感。

2 留守儿童表现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留守儿童不良表现的最主要原因是长年缺少父母关爱,是生活环境的孤独,但就我们学校来说,在教育上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缺点:

首先,我们学校把留守儿童现象和所有学生一样看待,未能及时认清留守儿童这种需要关注的特殊现象,对这些学生缺少特殊教育方式,特别是我们有的教师心中没有留守儿童这一特殊概念,在这些学生表现出缺点时仍然是批评为先,造成这些孩子心理压力不断增加,体验不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

其次,我们的教学方式往往不能促进留守儿童的积极学习。不能很好促进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缺点表现为我们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在学习上只想让他们考试成绩好,好作业压他们,发言不积极、学习差就批评,忽视了他们远离父母的心理孤独感,缺少对他们的特殊关注和帮助。

最后,我们学校缺少对留守儿童教育培养的有效机制和良好环境,在他们表现孤僻、自卑时,未能及时给予安慰,发现他们懒散、浪费、调皮等行为时,只有批评一种方式,缺少关爱式的纠正,引导有时对教育这样学生有畏难情绪。当他们有孤独感时未能及时地引导全体同学与他们主动结伴相帮,使他们很少体验到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

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就要反思我们学校工作上的不足之处,学校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忽视,对他们关注不够、关心不够,是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学生的重要原因。留守儿童的学习行为习惯在校园生活中的表现、心理表现、同学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是我们学校应予关注的,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需要我们特别关心,需要我们用积极的态度,高度的热情,特别有效的方法去关爱、引导教育,这是我们学校所面临的新的教育任务,是不容忽视的教育职责。

3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目前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学校要及时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采取有效对策,积极行动,关注留守儿童的行为,关怀他们的成长状态,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首先,学校要把留守儿童问题做为一件大事,作为一项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应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机制。从班级到学校都需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成长档案,包括姓名、年龄、品德行为、兴趣爱好、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学习习惯等等,及时记录每个留守儿童的行为表现,及时与监护人或其外出父母沟通。根据每个儿童的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教育和个别教育,把关注点放在每个留守儿童的行为上,进行专题的成长记录管理。同时,学校应以领导带头,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组织机构,和每个留守儿童及时关心及时纠正错误、及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行为。还可建立留守儿童的成长与目标,按照目标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学习、活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学校耆现应给留守儿童经更多的关爱、鼓励、帮助。教育的本质是关爱学生,对留守儿童更是应倾注更多的关爱之情,必须知道我们的留守儿童长年远离父母,最缺少、最需要的是关爱,因而我们每位教师,应成为留守儿童的贴心人,给予他们的不能是批评、责备,而应当是多提醒,心理

(下转第76页)

(上接第88页)

上多体察,生活上多照顾,学习上多帮助。要把他们的思想感情引导融入班级大集体之中,调动起全班同学的友爱情感,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同时要调动留守儿童的情感,以同学为亲密伙伴、为知心朋友,使留守儿童感到学校可爱、同学可亲、老师可亲。孤独、孤僻的心态将在班集体中获得温暖,让他们在活跃、温暖的班集体中生动活泼地活动起来,成为专心学习、快乐生活的学生。

再次,学校应和留守儿童的现在监护人,即亲属、爷爷、奶奶及时沟通,领导和教师应及时去这样的家庭登门走访,电话联系,互通情况,向监护人调查询问孩子的情况,征询他们的意见,交流教育方式方法,要在监护人面前经常鼓励孩子,使其监护人家庭感到孩子特别可爱。孩子也会在鼓励中形成自信、自尊和自强上进的情感。这样,将会引导和推动留守儿童走出亲情缺失的心理阴影,形成阳光心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心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最后,学校要营造良好的人际文化氛围,教师要加强自身师德建设,把关爱每个学生做为师德第一要求,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特殊现象要予以足够的、深切的关爱,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关怀者,要以此为宗旨,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变化、习惯养成、能力发展、心理表现、人格发展和实际困难,及时和留守儿童谈心,要以班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生动有效的课堂学习和教师的师德情感、人格魅力来影响、教育、引导学生,使留守儿童对学校、班级产生吸引力,一种热爱学校的情感会由此生成。学校还应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领导长辈心理辅导、班任亲情心理。

多动儿童的心理辅导篇9

【关键词】中药;儿童多动症;行为障碍;心理辅导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children hyperactivity 30 cases clinical observation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medicine treating children hyperactivity effect. Methods randomly 30 patients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programs, while parents treatmentresult children cooperate to implement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ling. Results Time to treatment in 30 to 60 days has 16 cases, 12 patients healed, 3 cases powerfully.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treating children with A.D.H.D.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children hyperactivity, behavioral problems, psychological counselling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发育行为障碍,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即:多动冲动型、注意力缺陷型以及混合型。近些年来,儿童多动症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国际公认的首选治疗药物派甲酯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用药时间久且易导致副作用,停药后易反复,患者依从性较差。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从我科所收治的儿童多动症患儿中选取符合重度以上混合型标准的30例,实施中药治疗方案,同时指导家长配合进行心理辅导,治疗效果十分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从我院所收治的儿童多动症患儿中选取符合重度以上混合型标准的30例,男23例,女7例,其中17例出生后即出现多动症症状,母亲主诉:部分孕后期多动,出生后闹夜,手足不断抓踢,不停的转动,并且十分任性,大部分患儿的发病时间不固定;剩余的具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如过度惊吓、脑外伤等。

1.2诊断标准

本院根据美国精神病协会诊断量表1994标准。多动冲动以及注意力缺陷均符合其中的六条以上。

1.3方法

1.3.1分析方法

按照治疗时间将30例患儿分为三组,实施中药汤剂治疗方案,同时家长配合实施患儿的心理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评价治疗效果。

1.3.2治疗方法

对于就诊的多动症患儿,在实施药物治疗之前,首先对其家长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复方熟地黄汤剂方主要含有熟地黄、龙骨、白芍、石菖蒲、五味子、牡蛎等,方剂用水煎服,一日一剂,早饭前以及晚饭后分两次服用;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随时增减药量;

1.4治理效果评定标准

对多动症患儿的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四个等级,其中,痊愈:患儿的主要症状均消失,学习成绩有明显的进步,稳定型注意力检查正常;患儿的大部分多动症临床症状消失,学习成绩有所进步,但不稳定,检查稳定型注意力的结果显示大致恢复正常评定为有效;患儿多动症主要临床症状未见好转,学习成绩不见起色,且稳定型注意力检查结果无好转迹象,则评定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分析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

2结果

对儿童多动症患儿实施中药治疗方案并配合进行心理辅导,治疗效果见表2-1.

表2-130例多动症患儿治疗时间及效果

治疗时间(天) 例数 痊愈 有效 无效

15~30 6 0 4 2

30~60 16 12 4 0

60~90 8 6 2 0

30例患儿实施中药治疗并配合家长心里辅导,治疗时间在30天以下的6例,其中4例有效,2例无效,无痊愈患儿;不同治疗时间的患儿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儿童属于稚阴稚阳体质,多动症患儿主要的病机为阴阳失衡,肝有余而脾不足,阴虚阳亢,脾脏运化失调,精神涣散、情绪不稳定且缺乏应有的自控力,本院所配置的该方剂具有调理脾胃以及滋肝肾之阴功效。本研究显示,中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效果与治疗依从性关系密切,坚持治疗、家长积极配合,治愈率较高。中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效果与治疗依从性关系密切,坚持治疗、家长积极配合,治愈率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家林,吕同华.中药分型治疗儿童多动症18例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精神疾病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发表时间:2002-10-01

[2] 芦红伟.儿童多动症的中医辩证与防治.甘肃科技纵横,发表时间:2006年 第04期

[3] 胡红,俞建.儿童多动症的中医治疗法则.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 第28期

[4] 张树和,庄然,中药治疗儿童多动症198例,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 第05期

第一作者姓名; 尚红梅,籍贯; 青岛平度, 工作单位;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联系地址; 青岛市市南区朝城路2号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邮编;266000,

多动儿童的心理辅导篇10

[关键词] 婴儿贫血;辅食添加;现状分析;干预

[中图分类号] R556.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1(c)-156-02

小儿缺铁性贫血在2007年第三届儿童保健高层论坛上受到高度重视。自从1860年铁被确认为是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而且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以后,缺铁会引起贫血,几乎已经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普通常识,然而,一个半世纪以后的今天,缺铁性贫血仍然是最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小儿贫血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目前仍没有下降趋势。过去认为这是一种贫穷病,但目前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经过调查显示小儿贫血比例仍较高。婴儿期的营养和辅食添加在儿童生长发育中起重要的作用,及时、充足、安全、适宜的辅食添加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研究表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婴儿在6个月后生长较发达国家婴儿缓慢,不少学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婴儿辅食的质量低下。美国儿科学会建议足月新生儿,开始补铁不应迟于月龄4个月,早产儿不应迟于月龄2个月。加强群体防治意识,推广铁强化食品[7]。因此,该文对昆明地区婴儿贫血与辅食添加的因素,针对儿童照看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其原因。结果说明妥善的养育方式对儿童的成长更为有利,为降低贫血发生率,加强群体防治意识,合理辅食添加,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2009年1~6月体检的516名婴儿,其中男249名,女267名,129名小儿贫血人数的照看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62名,女67名,随机抽取贫血者和非贫血者各100名进行调查。

1.2 研究工具

针对照看者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从社会-心理-生物模式制订问卷内容。问卷前,说明调查意义及项目要求。随机抽取贫血者和非贫血者各100名进行调查,由照看者回答。

1.3 统计学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昆明平均海拔1 895 m,贫血以血红蛋白

2 结果

2.1 婴儿贫血与辅食添加现状特点

①添加辅食具体时间,非贫血儿童照看者知道人数接近贫血儿童照看者。②添加辅食的具体内容,非贫血儿童照看者知道人数接近贫血儿童照看者的2倍。③添加辅食失败原因,贫血儿童照看者知道人数接近非贫血儿童照看者的2倍。④断母乳具体时间,贫血儿童照看者与非贫血儿童照看者比较,知道与不知道比例接近,贫血儿童照看者稍提高。

2.2 具体问卷内容(表1~2)

表 1 100名贫血儿童照看者对添加辅食情况调查[n(%)]

表 2 100名非贫血儿童照看者对添加辅食情况调查[n(%)]

3 讨论

3.1 添加辅食具体时间与儿童贫血的关系

添加辅食具体时间,非贫血儿童照看者知道人数接近贫血儿童照看者。说明3个问题:①多数儿童照看者都知道添加辅食具体时间;②说明婴儿期的营养和辅食添加,在添加辅食具体时间影响不大;③医护人员和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在添加辅食具体时间还是到位的。

3.2 添加辅食具体内容与儿童贫血的关系

添加辅食的具体内容,非贫血儿童照看者知道人数接近贫血儿童照看者的2倍。说明两个问题:①说明知道添加辅食的具体内容的重要性,只知道添加辅食具体时间是不够的。②医护人员和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在添加辅食具体内容是不到位的。对于从事妇幼保健及临床工作者来说,任务艰巨,不但要宣传,还要宣传到细节。例如4个月后需添加铁强化米粉[1],6个月后逐步每周1~2次添加约50 g动物肝、每天1个鸡蛋(应从1/4蛋黄喂起,逐渐增至1个,在1岁后就应该吃全蛋[3]),每天约50 g动物瘦肉及100 g深绿色蔬菜及大豆等。因为动物性食品含铁的吸收率高,如瘦肉及肝脏中铁的吸收率为22%。植物性食品含铁的吸收率低,如菠菜含铁量高达3~5 mg/100 g,但吸收率仅为1.3%,大豆含铁11 mg/100 g,吸收率可达7%[2]。在调查中发现照看者的知识匮乏,知道细节的人很少,多数人认为补铁最好的是蛋黄、菠菜和肉汤是不科学的。儿童照看者应主动接受正规培训,多学习书本知识,关注媒体。从事妇幼保健及临床工作者以及媒体,对儿童保健知识宣传到位非常重要。

3.3 添加辅食失败原因与儿童贫血的关系

添加辅食失败原因,贫血儿童照看者知道人数接近非贫血儿童照看者的2倍。说明两个问题:①说明添加辅食失败原因是导致儿童贫血的一个重因素。②调查中发现多数人认为婴儿不接受辅食,一是认为味道不好,二是认为婴儿身体不需要,不再坚持。其实婴儿的这种对固体食物的抵抗是一种保护性反射。新生儿至3~4个月婴儿对固体食物出现舌体抬高、舌向前吐出的挤压发射。其生理意义是防止吞入固体食物到气管发生窒息,在转乳期用勺添加新的泥状食物时注意尝试8~10次才能成功[4]。对于从事妇幼保健及临床工作者来说,需要耐心的解释。

3.4 断母乳具体时间与儿童贫血的关系

断母乳具体时间,贫血儿童照看者与非贫血儿童照看者比较,知道与不知道比例接近,贫血儿童照看者稍提高。“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提出:为满足其不断发育的营养需要,婴儿应获得充足和安全的补充食品,同时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人乳含铁0.05 mg/100 g,吸收率为50%,牛乳含铁0.05 mg/100 g,吸收率为10%[4]。受母亲工作的影响以及奶粉的过度宣传,许多母亲过早放弃了母乳喂养。缺铁对小儿智能发育的影响已经得到公认。隐性缺铁使小儿智能发育指数降低,手及前臂灵活度和协调功能降低,站立及平衡功能亦较正常儿落后,并表现出兴奋躁动、情绪波动、反应迟钝、注意跨度缩短、躯体紧张度增加、耐力减低、对母亲反应迟钝及观察能力减弱等。这与铁是血红蛋白、细胞色素酶及多种氧化酶的组成成分,与血液中氧的运输和细胞内氧化过程关系密切[5-7]。妥善的养育方式对儿童成长更为有利,为降低贫血发生率,对养育者的关注及干预更为重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充分认识医护人员和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348-356.

[2]黄绍良.小儿血液病临床手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0-236.

[3]郝波.胎儿期到3岁儿童综合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63.

[5]刘一霞,丛芳.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5):599-600.

[6]刘小红.早期营养与婴幼儿智能发育[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5):43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