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投资理财的认识十篇

时间:2023-11-24 18:00:13

对投资理财的认识

对投资理财的认识篇1

当前国家对金融业管制严格,对保险行业的限制较多,加上人们对资本市场缺乏理性认识,我国的保险市场一时还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理财产品的社会经济基础,随着国家的金融改革的深入,对保险限制的放宽,这一现状将有所改善。届时各保险公司为了吸引客户将退出大量的理财产品,以便争夺这块巨大的潜在市场,那必将引起一场激烈的竞争。但就目前我国保险理财业务还存在不少缺陷,有待我们去不断的完善。

2我国保险理财业务存在的缺陷

就国外发达国家的投资理财发展历程来看,相比收入较高的白领阶层是投资理财的主力军,据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他们的个人金融资产结构是:保险占23%、银行存款占8%、金融债券占14%、基金占40%、股票占15%。我国保险理财发展较晚,人们对保险理财的了解和信任有限,有时购买保险理财产品纯属“从众心理”或被动购买,即便自己主动购买保险理财产品也有许多的误解。我从以下几点来说明存在的问题:

2.1保险公司自身的不足

由于保险公司经营领域受到国家主管部门严格的监管限制,以及自身投资水平有限,使得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结构不合理、资金运用渠道单一,投资在有价证券的方面很少,更乐于把资金放在比较安全的银行存款、现金上,造成保险资金的综合收益较低。在国外发达国家保险资金的运用注重的是,将收益与风险进行有效的匹配,形成较为合理的投资结构,基本是以有价证券投资为主,实现资金使用的多元化。可见,我国保险公司自身在投资领域的不科学、不合理,导致我国保险理财业务的发展受到较大限制。保险投资涉及到的业务范围比较广泛,它包括了投资的所有方向:股票、有价证券、不动产投资、风险投资等。正因为投资范围广,才显得风险控制在保险资金运用中的至关重要性,当然其难度也非常大。针对不同的理财产品具有不同的利率和偿还期限,所以需要有不同的投资方式、利率和期限与其相互搭配。显而易见,依据保险投资的特性要求,就需要有具备高素质的投资管理人才,以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满足保险资金收益的需要,以便保障投保人的权益,实现保险投资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使得保险资金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具备熟悉投资业务和较强投资意识的高素质投资人才,是保险资金运作的关键。当前我国保险公司正因为缺乏大量符合要求的投资人才,没有科学、有效的进行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直接导致其投资水平偏低。

2.2人们歪曲了对保险理财功能的认识

由于人们在进行个人理财的过程中,在心理上产生对收益的片面追求,没有正确认识到保险理财产品的功能,导致在实现保险理财目标上存在一定偏差。我们都知道,经济补偿是保险的最基本职能,保险理财产品的核心价值就是保障作用,想通过买保险来实现发财的目的是不可能的。投资或分红在一些保险理财产品中只是一种附加功能,许多投保人对这一点并没有意识到。有的人比较喜欢盲目跟风,购买一些当时热销的分红险、万能寿险等,却忽视了理财中最重要的保障功能,等到知道收益与期望值有较大差异时,不顾损失要求退保,这样既没有获得理财带来的收益,又会造成大量的资金损失,甚至从此对保险理财产品失信,产生抗拒。导致这样的后果当然离不开保险展业人员片面强调产品投资的误导,但在购买保险理财产品时只顾收益,而忽视保障功能的投资理财心理也是关键。

2.3社会大众的保险意识低,缺乏需求

当今世界商业保险人均投保率超过了一半,而我国居民商业保险投保率还没有5%。据一项调查报告发现,我国保险市场的潜力巨大,但人们对保险理财的认知度比较低,需求非常有限。在针对上海、大连等几个城市的25-45岁中等收入以上的已婚女性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其中18%的人对保险公司缺少信任;23%的人缺少对保险公司产品、服务的了解;37%的人没有购买保险产品的意愿,其中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富余的钱。另外一项是针对中国寿险市场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保险并不熟悉,人们对保险的保障、理财功能认识比较有限,特别是对保险理财产品的认识不详,造成保险理财业务缺乏有效需求。

3促进我国保险理财业务发展的措施

3.1保险公司要加强自身的建设

不仅要充当保险理财产品的提供者,还要树立良好的理财顾问形象,这就需要强化保险理财的认识,深刻理解保险理财的内涵,搭建好与投保人之间的桥梁。一是要根据不同投保群体的需求,符合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开发出与之相应的新产品;二是针对不同投保人的需要,帮助投保人制定出客观实际的理财规划方案,为投保人树立起科学、合理的个人理财意识。营销人员在展业的时候,要让客户认识到投资理财需要有合理的风险规避方式、稳定的风险承担能力,以及理财产品要具有及时应急支出和变现的能力,这样客户的财富才能够更加牢靠,通过保险理财让客户享受到自己的利益,以及感受到保险在理财中的真正意义。同时需要提高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水平,加强与国际间的人才交流,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优秀保险投资人才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变我国保险业投资管理水平偏低的局面。

3.2正确认识保险理财功能

投保人首先要明确自己或家庭面临的哪些风险,然后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出一份适合的保险理财规划。保险是对未来不确定的风险预备的经济补偿,它在理财中起到的是规避潜在风险的作用,这是它不同于其他银行、证券等金融产品的最大特点,即保障功能。投保人在购买保险理财产品时,需要认识到它具有其它金融产品不可替代的内在优势。这样投保人就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购买合适的保险理财产品,如分红险、子女教育险等。

3.3提高人们的保险意识

通过保险公司与相关部门加大对广大社会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保险意识。一是,要依据投保人对保险保障的需要,针对不同的保险理财产品的功能、权利和义务等,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介绍,使人们都能意识到自身所处的环境中面临的风险,打破承担风险的传统模式,将保障作为保险理财产品规避风险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以便扩大人们对保险理财的需求。二是保险公司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提高自身的信誉度,消除人们对保险的偏见,通过承保、理赔等环节为投保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并且组织成立专业化的宣传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三是进一步加强对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介的宣传,同时也要利用保险监管部门的优势资源,加强对保险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例如承办大型保险活动、为社会公益慈善活动提供赞助等。相关信息要实现充分的公开,让人们充分了解相关法规、保障政策等。

4结论

对投资理财的认识篇2

1 独立学院大学生投资理财的现状

1.1 校内投资理财氛围浓厚

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投资理财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校内53%的大学生都参与过校内举办的各种理财讲座,40%的学生参与各类学院举办的理财比赛。为了增加大学生的投资理财知识,独立学院通常会定期开展各类金融投资活动,如点钞大赛、模拟商品交易会等。80%的独立学院近年来有意开设了相关选修课程,为更多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普及投资理财教育。如《理财规划》《股票投资》等。

1.2 投资理财知识传播迅速

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自由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与各种信息息息相关。如今,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莫大的便利,同时也为大学生进行投资理财知识学习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独立学院60%的大学生都是通过网络来了解理财产品的。同时,也有40%的学生是通过他人介绍来了解理财产品的,这表明投资理财知识在人们生活中传播迅速,投资理财活动开始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1.3 参与投资理财积极性较高

与其他高等教育学院相比,独立学院大学生对投资理财话题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兴趣。教育离不开经济,受经济条件影响,独立学院50%以上的大学生是支持大学生进行投资理财的,70%的大学生具有半年以下的投资理财经验。近年来,个人投资热潮涌入校园,独立学院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理财讲座,商品模拟交易会、点钞大赛等活动。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大学生对投资理财的积极性较高。

2 独立学院大学生投资理财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2.1 投资理财专业知识的缺乏

调查数据显示,63%的大学生在投资过程中对市场行情了解相当缺乏。大学生除了在校内参与的理财活动外,他们的实战经验屈指可数。选修课程的学习十分有限,导致大学生投资理财专业知识匮乏。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70%的大学生通过他人介绍选择理财产品。大多数大学生只是对投资市场上的投资理财产品有个模糊的了解,但却没有对投资市场内部进行深入分析,也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投资理财培训。

2.2 投资理财资金的来源

独立学院大学生每月的经济资金基本稳定,他们的投资理财资金主要来源于父母、兼职、奖助学金等。首先是来源于父母。从回收的问卷来看,这一比例达到80%,也是最高的。其次是兼职。大学生通过兼职赚取投资资金的比例为50%,这说明有一半的大学生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额外的投资资金的。另外,25%的大学生利用奖助学金进行投资理财。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投资理财资金还是以父母供给为主,他们的资金来源渠道较窄,并且投资资金金额不高。

2.3 投资理财产品的选择

独立学院大学生投资理财方式主要有四类。第一,余额宝。经调查,67%的大学生选择的理财产品是余额宝。第二,股票。大学生选择这种产品的比例仅有10%。这是因为股票风险性较高,一般对股票不太了解的人不会进行投资。股票投资的一般都是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这是因为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有接受过相关的股票课程学习教育,他们对股票进行投资理财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一种锻炼。第三,储蓄方式。5%的大学生选择以储蓄方式进行个人理财。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便捷、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第四,债券、P2P(网贷)、基金等其他理财方式。大学生投资主要集中在余额宝和储蓄这两方面,其次是股票。对于其他一些投资理财产品来说,大学生是非常陌生的。

2.4 投资风险的防范

高收益的投资必然伴随高风险,当代大学生面对个人投资风险的承受能力仍是远远不足的。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70%的大学生每月的投资理财金额是200元以下,仅有7%的大学生是800元以上。其次,45%的大学生在投资理财过程中觉得投资风险难以防范。这说明大学生对投资市场没有把握,他们大多数人都采取保守的方式进行个人投资,并且多数为低额投资。对于理财产品的损失占成本的比重,55%的大学生的承受比重是在5%以下,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无法承受太大的投资风险。

2.5 投资理财的时间限制

个人投资理财并不是一件短时间就能完成并获得收益的事情,许多大学生都存在“坐享其成”的心理,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90%的大学生每日的个人投资理财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这说明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学生真正能够进入投资理财的活动时间十分有限。他们更多时候只是偶尔关注一下投资的情况,并没有认真分析投资市场的发展规律和投资产品的投资风险、报酬。60%大学生投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在利益的诱惑下,许多大学生盲目跟风,在没有了解投资情况的前提下就轻易相信他人的选择。

3 独立学院大学生投资理财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受所学专业限制,对投资理财知识掌握不足

从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对投资理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上看,经管类专业的大学生对投资理财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明显高于医科类、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经管类大学生由于本专业的课程设置里,已经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相关投资理财知识的课程,例如《证券投资学》《资产评估学》等,所以,对投资理财知识的掌握比较多。与此同时,受自身专业的影响,医科类、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投资理财相关知识的接触较少,对投资理财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比较差。因此,在投资理财中,并没有占到有效的投资优势。

3.2 资金来源有偏重,缺乏开拓资金来源渠道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投资资金的来源呈现多样组合的特点。研究表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投资资金的来源比较偏重于父母所给的生活费、个人兼职收入。这是因为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在校学习,没有正式的职业工作,仅靠兼职赚取的外快也是数量有限。这也反映了独立学院大学生在未正式踏入社会大门之前,依靠自己的创新知识、专业技能和社交能力去开拓资金来源的可能性较低。独立学院大学生既受限于校园空间范围的束缚,又没有其他正式渠道可以为独立学院大学生带来更多的收入。

3.3 投资理财产品认识较浅,品种选择手足无措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选择储蓄(如余额宝)、股票及基金投资的投资理财比例分别为70%、20%,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独立学院大学生普遍对投资理财产品的认识较浅,对理财品种的选择手足无措。[1]这体现在:一是独立学院大学生对储蓄这种理财方式的认知只停留在它具有安全、可靠、普遍等优点,而较少考虑到选择储蓄的投资回报率低、资金占有时间长等缺点;二是独立学院大学生对投资理财产品的认识有限,在实际的理财操作中,他们大多处于摸索阶段。在对投资理财产品的选择上,他们是手足无措的;三是独立学院大学生选择债券、期货、外汇、网贷、信托等投资理财方式只有10%左右。主要的原因是对这些非传统的、新兴的投资理财方式的认识非常浅薄,在规避风险的意识下,他们不敢贸然选择这些投资理财方式。

3.4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组合投资理财产品难度高

在投资理财中,进行投资理财产品的有机组合,可以适当的规避投资风险。这是投资理财中,被广为借鉴的投资理财经验。但独立学院大学生在投资理财的实际操作中,并没有进行投资产品的有机结合。我们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一是在产品选择上,受限于对投资理财产品认识的深度,独立学院大学生在投资理财的方式的选择上,局限于传统而低操作难度的储蓄及余额宝;二是受投资期限的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偏重于选择投资期限为一个月内的占到31%,而选择投资期限为1~2年,及2年以上的分别只有3.93%、4.42%。这足以说明,独立学院大学生偏好资金回笼快的短期投资,而短期投资则减少了独立学院大学生相比之长线投资,所需要进行投资产品有机组合的可能性;三是在投资资金上,大部分独立学院大学生用于投资理财的资金原本就有限而少额,这使得独立学院大学生从根本上就难以考虑把有限少额的资金“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3.5 个人自身原因,投资理财时间安排分配不当

独立学院大学生每天用于投资理财的时间为1个小时以内的,占到了受访者的90.42%,而用于投资理财时间为5~7小时的仅为1.23%,用于投资理财时间是7个小时以上的为0。这表明,独立学院大学生每天倾注于投资理财的时间,普遍较少。这使得独立学院大学生对投资理财的相关研究没能够更加深入,在投资理财上取得有效进展变得非常缓慢。[1]

4 独立学院大学生投资理财应对的策略

4.1 普及投资理财知识,提高理财专业知识技能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普及大学生的投资理财知识,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理财专业知识技能。比如:邀请对投资理财有经验的教授开展普及相关知识的讲座;开设大学生模拟投资理财大赛;邀请职业理财经理人,为大学生的投资理财实战做指导。独立学院大学生也应该有意识地接受投资理财知识的熏陶,[2]加强自身对投资理财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积极主动有效提高自己的投资理财专业知识和技能。

4.2 合理使用现有资金,扩充投资资金渠道来源

独立学院大学生首先应该对自身的资金使用有一个合理的规划,不随意浪费自己的有限资金,以投资者的心态,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每一份资金;其次,在扩充投资资金渠道来源的问题上,独立学院大学生,更应该发挥“独立自主”的精神。要树立开拓精神,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逐渐做到把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为长远的投资理财打下坚实基础。

4.3 关注社会经济形态,增强对理财市场的了解

为了实现更好的投资理财,我们需要做到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形态,进一步加强对理财市场的了解。[3]做到:一是实时关注国内外关于我国经济情况的新闻报道,如《中国证券报》《经济视点报》等,积极捕捉对我们投资理财有用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资源有效运用到我们自身的理财项目中来;二是多收看理财类相关电视节目,如《头脑风暴》《解码财商》等,多多吸收借鉴理财能手们的经验,为自身的投资理财指明方向;三是多阅读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分析投资理财市场的相关书籍,比如《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彼得?林奇教你理财》等,做到个人的理财思维与整个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与时俱进;四是多关注热点新闻,要善于分析热点新闻对理财市场的影响与联系,从而积极调整自己的理财策略。

4.4 比较各种产品差异,有效分散投资产品风险

在开拓资金来源的基础上,投资理财应该学会比较各种投资理财产品的差异,[4]进行有效的理财产品组合,从而有效地分散投资理财产品风险。这要求独立学院大学生做到:一是明确自身作为投资者的身份,清醒客观即将要投资的理财产品,并对该理财产品的投资周期、投资效益、投资风险等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与评估;[5]二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投资该理财产品及如何展开自身的投资战略;三是为了更加有效地规避风险,不应该把所有的资金都押注在一个理财项目或一个理财产品上,而应该选择其他与该项目的获利方式或获利趋势相反的投资项目,进行资金资源的有效组合,从而有效分散投资产品风险。

对投资理财的认识篇3

1投资理财观念的培养

第一,学习投资理财知识。从对目前大学生进行交流与调查中发现,目前大学生根本不知道理财、投资以及投机的基本概念,认为这些都是一个概念,说到投资,大部分同学只知道余额宝,或者就是炒股票。而大学课程中涉及的投资,一般都是公司企业的投资问题,比较少有开设个人投资理财课程的。这些都造成大学生没有投资理财的观念与意识,花钱大手大脚,不知道花钱时需要区分必需与必要,平时不起眼的一瓶饮料或者零食,积少成多,都是大学生不小的开销,而一些新型电子产品的诱惑下的购买,更是一大笔的开销。因此,建议学校开设个人投资理财课程,或者在相关课程中进行个人投资理财的教育,并建议学生阅读理财启蒙书,比如《小狗钱钱》、《通向财务自由之路》、《穷爸爸富爸爸》等书籍,从大学开始学校理财知识,培养理财观念,一方面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个人理财规划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学生会有意识开始节约,开始管理自己的财务,逐步养成良好的花钱习惯。第二,从开源节流开始进行理财。目前大学生很多都谈不上财务独立,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大多数依靠父母提供生活学习费用。因此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一方面学会节流。建议大学生建立记账日记,通过流水账式的账务管理,规避不必要的花费,为自己“省出”财务本金。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到兼职工作中,例如学校内提供的各种勤工助学岗位或是在企业兼职打工,既能体会挣钱的不易,也能有效增加收入。第三,适当进行一些投资实践。大学生经过理财与投资知识学习后,并且通过开源节流得到一部分财务本金,这时候可以开始进行一些投资实践。

投资是需要实践来不断验证书本的理论,以及要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有了一定的知识,大学生也会有要进行投资的强烈愿望。大学生应从风险小,比较容易操作的投资开始。比如从余额宝开始投资,逐步进行货币基金、债券基金以及股票基金的投资。由于股票基金风险比较大,对于大学生可以建议进行基金定投,投资资金要求少,可以长期进行,是一种比较好的长期投资方式,适合资金比较少的大学生以及刚上班的白领。作为教师可以对这些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同时要进行风险教育。另外要教育学生不要借钱投资,这是投资的大忌。有多少闲钱就进行多少投资,教育学生投资不是为了赚大钱,而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养成良好的投资心态非常重要。第四,以学习为主,不要为了投资,本末倒置。大学生在学校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学习,而不能为了投资,耽误的学业这就得不偿失了。一些大学生会有一些投资理财的意识,但是这部分同学很多都是买卖股票。实际上股票投资是风险比较高的投资,而且比较费时间,每天都要看盘,所以除了是学金融等专业的同学,并不建议进行这种高风险投资。大学生应该树立良好的理财观念。大学生理财必须量力而行,切不可因为理财而影响自己的学业与课程,不能过度沉溺于理财与投资。要做好长期理财的心理准备,不能有一夜暴富或一劳永逸的心态,坚持稳健策略,切忌急功近利。第五,鼓励大学生进行微创业,开创自己的事业。我们知道投资理财的终点不是金钱而是事业。一个人有良好的事业与投资理财方式,才能更快地实现财务自由。在目前就业形势下,许多大学毕业生失去了主动选择工作的机会,转而被动地接受工作的选择,这样导致许多大学生获得了一份并不感兴趣的工作,所以导致许多人频繁换工作。如果大学生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能够把兴趣与爱好转化为自己的事业,一方面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有自己喜欢的事业。目前流行的微创业正适合大学生。微创业是指用微小的成本进行创业,或者在细微的领域进行创业。“微创业”被认为是改变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状况的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成为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创业不可阻挡的趋势。

2大学生投资技巧

对投资理财的认识篇4

【关键词】 研究生 本科生 理财能力

一、高校学生理财现状调研

为深入了解天津市高校学生的理财现状,寻找科学的理财对策,笔者于2015年3月―2015年5月期间用问卷对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大学等八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其中本科生240份,研究生146份),回收率为91.9%。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消费基本情况、消费方式及观念、理财行为及观念、如何看待学校理财教育现状等五部分。针对调查结果,本文对天津市本科生与研究生理财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比较,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

二、本科生与研究生理财现状异同分析

1、本科生消费水平普遍高于研究生

从数据统计结果中可看出,本科生和研究生月平均生活费都集中在800―1200元之间(本科生46.85%,研究生57.32%),平均月生活费处于800元以下的研究生比例是本科的两倍(本科生10.31%,研究生23.81%),在1200―1600元之间的本科生比例近研究生的两倍(本科生25.77%,研究生12.38%),在1600―2000元之间的本科生比例亦是研究生的两倍(本科生12.37%,研究生6.67%),2000以上生活费的学生中本科生比例略高于研究生(本科生6.7%,研究生4.76%),可见相比2015年天津市最低工资标准1850元而言,天津市高校学生的平均月生活费均不低。由此我们可知,大多数高校学生对日常消费缺乏合理的规划。

2、本科生的生活来源更依赖于家庭

在对生活费来源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绝大多数高校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由家长提供,但是本科生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研究生(本科生90.21%,研究生67.62%);相比之下,研究生消费来源更加倾向于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兼职报酬;只有少数的高校学生能够通过投资理财或者自主创业来获取收益(本科生14.56%,研究生6.66%),虽然所占比重很小,但可以看出本科生的创业和理财热情要明显高于研究生。

3、消费结构普遍不合理,缺乏理性消费

从本次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中我可以看到,在校学生对于消费支出没有明确的规划,基本靠主观决定,较为随意。因此月初有钱,月末手头拮据的“月光族”在这一群体中较为常见,这是因为在校学生的消费心理不成熟,缺乏理性的消费观,容易受到周围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会出现攀比消费,超前消费,人情消费以及情绪化消费等不理智的消费行为。对于生活费盈余的利用,本科生综合排名在前三位的是购物,娱乐消遣和个人爱好发展,研究生综合排名在前三位的是购物,储蓄和旅游,相比本科生,研究生的消费结构较为保守。但是这两个群体都没有表现出明确的投资理财意识,这说明高校学生对于理财的实际参与度不高。

4、消费支出均缺乏规划,记账意识淡薄

调查问卷分析显示,大多数的在校学生对自己每个月的支出情况不了解,这是因为他们都没有记账的习惯和意识,虽然本科生和研究生数据有所差异,但是其整体趋势一致。近一半的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理财的模式单一,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学校缺乏理财教育及学生自身理财意识薄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5、本科生更倾向于投资风险较高的产品,而研究生相对保守

随着我国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高校学生投资理财的方式趋向多样化,但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理财、股票、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研究生选择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占50%,股票占46.34%,基金占28.05%;本科生选择互联网理财占39.18%,股票占56.19%,基金占27.32%。由此可看出,本科生更愿意选择风险较高但收益较高的产品,而研究生投资理念较为保守。

6、家庭年收入与可接受投资金额上限成正比

根据数据,家庭收入与个人可接受投资金额上限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散点图表现,经计算,本科生样本相关系数为0.57,强相关;研究生样本相关系数为0.49,中等相关。因此样本有较强说服性。根据最小二乘法,添加趋势线拟合所有样本点,使各样本点到直线距离平方和最小,最终两份样本集合分别得到两条系数大于0的趋势线,说明可接受投资金额上限与家庭收入正相关,可决系数通过计算机计算分别为0.32(本科生)及0.23(研究生)。

三、高校学生理财问题成因分析

1、社会舆论和投资服务对在校学生不关注

社会金融资源对于高校学生的投资关注较少,相关的小额金融投资服务也很少。一方面,受社会舆论影响,高校学生一直不是金融市场关注的主体,社会上普遍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读书”,并且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由家里负担的生活费,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这导致社会舆论对于高校学生的理财投资市场没有太大的关注。另一方面,目前金融市场普通投资项目门槛都较高,缺少适合在校学生理财投资的服务项目。学生能够一次拿出来投资的资金很难达到投资门槛,只适合“细水长流”储蓄式的投资,因此他们一般会使用余额宝、京东金融小金库等理财通等门槛低,面向普通大众,操作简易的理财工具。在校学生选择这种普遍化的理财方式,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周围环境影响导致的一种从众的模仿行为。

2、学校缺乏完善的理财基础教育体系

高校学生缺乏理财意识,理财能力薄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理财教育的不完善或严重缺失。当被问到“接触过何种理财产品”时,有14.63%的研究生、9.79%本科生表示“未接触过任何理财产品”,调查中研究生和本科生获取理财资讯的渠道基本是一致的,基本都是通过电视和网络宣传。此外,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对学校提供的理财教育“不满意”。大学对于理财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实施不重视,校园文化对于理财能力也并不推崇,导致校园内理财的氛围不强,同学们很难通过学校接触到理财相关的资讯,也很难形成较强的理财意识。事实上,在校学生非常渴望受到理财教育,学习理财基础知识对于在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今后的社会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3、家庭欠缺理财责任教育

理财教育一方面来自学校,另一方面则来自家庭。家庭的理财教育欠缺,一方面是由于家长对于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较为关注,对于理财能力的学习关注较少,另一方面是家长对于孩子过分溺爱,有求必应,使得在校学生只知道从父母手中拿钱,却不知如何挣钱,在理财方面没有主动性,对于钱财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部分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太过优越,极容易出现浪费、攀比等行为,这都是家庭理财教育缺失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家庭方面的缺失使得学生对家庭的资金状况缺乏责任感,理财观念基础难以形成,难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投资观和创业观。

4、学生自身对理财相关概念认识狭隘

除了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影响,导致在校学生理财能力存在种种问题的原因还有在校学生自身局限性的制约。这种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对一些理财概念的理解局限。比较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学生们对“资本”这一概念明显认识不足。很多人简单地认为资本就是钱,将“投资资本”和“投资资金”等同了,当手中的现金少时,他们就会认为自己不需要投资,“无财可理”。但实际上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可用于投资的“资本”除了钱以外,还有丰富的时间,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以及广泛的校园朋友圈,这些都是获得理财成功的切入点。

四、提高在校学生理财能力的建议

首先,社会应该对在校学生的理财投资现状多加关注,尤其是对在校学生的理财培养方面,通过舆论关怀,帮助学校和社会搭建桥梁,让在校学生更明确地了解社会对于理财能力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投资理财兴趣。

其次,学校应该致力于帮助学生了解理财基础知识,培养先进的理财意识,在校园内倡导理财文化。帮助学生学习理财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灌输和课堂外的零星讲座,还应该帮助学生强化学到的理财技能,搭建理财实践平台。学校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在校园内成立理财社团,举办与理财有关的比赛活动。

再次,从家庭方面来讲,要放弃原有的“没意义、怕风险”思想,要关注学生的理财状况,鼓励在校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帮助他们树立独立自强,爱惜金钱的意识,帮助其提升消费素质,家长可支持学生参与家庭投资活动,培养其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对风险承担的意识。

最后,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在自身方面都应该加强对理财知识的学习,学习如投资学、财务分析等基本课程,让自己具备完善的理财基础知识。了解投资相关的法律知识,如经济法、金融法、税法等,学习科学的理财方法,掌握理财工具的基本操作,如网上银行、股票或基金软件、利息计算器等理财软件的使用。

除了对理财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加强理财实践对于高校学生也十分重要,对于本科生来说,要设计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理财模式,学会开源节流,减少不合理消费,养成记账的好习惯,合理编制自己的财务预算。在校学生要广泛认识理财相关概念,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项目。平时要关注财经方面的信息,及时了解理财咨询和公司运作的最新信息,合理把握投资时机。

(注:陈国通为本文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刘秋英、陆丽丹、赵晓庆、葛威:大学生理财现状研究――基于湖南省的调查[J].财会通讯,2014(3).

对投资理财的认识篇5

内容摘要:文章认为发挥财务管理功能是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认识财务管理能够把握企业核心能力;发挥财务管理功能能够挖掘企业核心能力;加强重点财务管理能够提升企业核心能力。

关键词:财务管理 核心能力 科学认识

科学认识财务管理,把握企业核心能力

(一)科学认识财务管理地位,把握领导决策能力

在现代公司的管理中,财务经理扮演着一个活跃的角色,其每天都必须应付众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事务的处理,诸如公司之间竞争的加剧、技术的突变、通货膨胀和利息率的变化、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汇率的波动、税法的变更、投资的决策、融资的决策、资产管理的决策等。企业领导只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的中心地位,发挥好财务经理领导决策的参谋与助手作用,并且决策时充分听取财务部门的意见,才能防止领导决策失误,从而把握领导决策能力。

(二)科学认识财务管理目标,把握人事管理能力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所谓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全部资产最大化的市场价值,它不仅包括企业新创造的价值,还包括企业潜在的预期获利能力。科学认识财务管理目标,就是要明确企业价值最大化关键是人,关键是企业的各个团队。企业人事管理只有认真贯彻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紧紧依靠企业员工,加强员工培养,提高员工素质,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融为一体,才能发挥企业员工的执行力和创造力,从而把握人事管理能力。

(三)科学认识财务关系,把握市场营销能力

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市场营销是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给顾客,并且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织与其利益关系人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序。科学认识财务关系,就是指市场营销应运用处理和协调财务关系的方法,取得国家、投资者和其他单位的信任,努力实现企业与其他各种财务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从而把握市场营销能力。

(四)科学认识财务控制,把握供应保障能力

财务控制是在确保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基础上,优化企业整体资源综合配置效益,厘定资本保值和增值的委托责任目标与其他各项绩效考核标准来制定财务控制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的关键环节,也是确保实现理财目标的根本保证。企业的供应保障是指生产经营所需材料与商品的供应和仓储运输、水电维修等保障。科学认识财务控制,就是指企业生产经营的供应保障应运用财务控制的方法,全面优化企业供应保障资源综合配置效益,从而把握供应保障能力。

(五)科学认识财务管理方法,把握资金运作能力

财务管理方法是指为了有效地组织、指挥、监督和控制财务活动,正确处理财务活动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所运用的一系列科学方法,通常包括财务规划、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科学认识财务管理方法,把握资金运作能力,就是要求财务部门的资金运作运用财务管理的方法,对资金运作从全面规划开始,实施决策、预算、控制、分析,从而把握资金的运作能力。

发挥财务管理功能,挖掘企业核心能力

(一)人力资源能力预测分析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从财务管理层面预测分析人力资源能力,主要是预测分析人力资源所组成的团队为企业能够创造的价值,从而挖掘团队的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投资能力。财务部门可以根据人事部门对企业全部员工在各部门的配置,将其团队归为企业管理团队、生产经营团队、投资研发团队三类。对企业管理团队,根据企业年销售收入和人员数量、素质结构、服务态度等,预测其人均年管理效能;对生产经营团队,根据企业年营业利润和人员数量、生产经营产品、专业技术等,预测其人均年生产经营贡献;对投资研发团队,根据企业年投资研发收益和投资研发资金、人员数量与素质,预测其单位投资人均创效。通过人均年管理效能、人均年生产经营贡献、单位投资人均创效预测,与同类企业进行分析对比,挖掘其人力资源能力。

(二)财力资源能力预测分析

企业的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构成企业的有形资产,是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物质基础。财力资源是指企业可用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挖掘企业的财力资源能力,可以通过编制现金预算的方法,预测分析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可产生的现金流量。对比本企业财力资源与上年的增减变动,并与企业发展目标的配比,还有与其他同类企业的差异,从而充分挖掘经营活动的现金能力、投资活动的现金能力和筹资活动的现金能力,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制订投资计划,为优化配置企业的现金资源提供帮助。

(三)物力资源能力预测分析

物力资源是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并拥有的土地、厂房、建筑物、机器设备、仪表、工具、运输车辆和器具、能源、动力、原材料和辅料等。从财务管理角度考虑挖掘企业的物力资源能力,可以将企业全部物力资源划分为土地房屋、生产经营设备、存货三大类。对土地房屋,财务部门可以根据企业利润和土地房屋占用资金,预测企业房地产贡献率;对生产经营设备,财务部门可以根据企业利润和生产经营设备占用资金,预测企业设备贡献率;对存货,财务部门可以根据企业利润和存货占用资金,预测企业存货贡献率。通过房地产贡献率、设备贡献率、存货贡献率计算,以及与企业历史对比分析和与同类企业分析对比,挖掘其物力资源能力。

(四)市场资源能力预测分析

市场资源是指那些不为企业拥有或控制,但是在市场中客观存在,而且因为是企业强大的竞争实力,独特的经营策略技巧和广泛的关系网络而可以为自己所用的资源。从财务管理角度考虑挖掘企业的市场资源能力,可以将企业市场资源划分为:政府资源、投资者资源、债权人资源、客户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对政府资源,财务部门可以根据政府的产业导向对投资的补贴、税收的优惠等,预测企业可获得的收益;对投资者资源,财务部门根据企业外部投资者的投资额和提供的项目等,预测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对债权人资源,财务部门根据提供的资金和利息支出,预测其资金成本率;对客户资源,财务部门根据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预测其销售毛利率;对历史文化资源,财务部门根据企业的利用情况,预测给企业带来的效益。通过上述预测,分析挖掘企业利用政府、投资者、债权人、客户和历史文化资源的能力。

加强重点财务管理,提升企业核心能力

企业财务管理运用价值管理手段,在企业管理中具有综合性管理功能。企业管理当局围绕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会

重点关注涉及财务管理的若干问题。

(一)加强财务计划与执行,提升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

财务计划是根据企业最高管理当局研究决策确立的企业奋斗目标,以货币形式编制的现金、利润、资产等收支计划。财务计划可使企业目标具体化,可作为企业控制的标准和依据,是考核各部门工作业绩的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财务部门加强财务计划与执行的主要任务:一是科学编制财务计划,严格按财务计划编制程序执行,加强与企业最高决策者和相关部门沟通,实现企业目标的财务化和财务计划的企业化,从而提升企业决策力;二是细化财务计划的编制,将企业批准的财务计划细化编制成部门财务计划和月度财务计划,并以正式文件下达,明确各部门和每月应完成的任务,从而提升企业的执行力。

(二)加强资金筹措与投放,提升企业组织力和判断力

资金筹措与投放是指企业在实施财务计划所描绘的企业价值目标时,应多渠道筹措足额低廉资金,满足企业财务活动的需要,有计划按步骤投放,确保资金安全与效益。为了掌握各部门资金需要和明确经济责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财务部门应将资金筹措与投资归结为:经营部门经营活动的资金筹措与投放;投资部门投资活动的资金筹措与投放、管理部门管理活动的资金筹措与投放等三类。财务部门加强资金筹措与投放的主要任务:一是会同三类部门根据企业目标和财务计划共同编制资金筹措与投放计划,共同商议资金筹措的渠道与方式,共同决定资金投资的时间与额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组织力;二是抓好资金投放的控制,按照资金投放计划,经济目标责任,任务时间配套,财务环境分析等要求,把握好投放审批,确保资金安全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判断力。

(三)加强资金回笼与监管,提升企业营运力和监督力

资金回笼与监管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量的收回及责任追究。加强资金回笼与监管,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有利于减少坏账损失,有利于明确经济责任。财务部门加强资金回笼与监管的主要任务:一是抓好资金回笼时间控制,将销售收入和投资收益及时收回;二是抓好资金回笼方式控制,通过有效结算方式安全收回资金;三是抓好资金回笼账户控制,将回笼资金存入指定账户并随时监控和使用;四是控制应收账款比例与时间,根据回笼资金的性质和责任人制订不同的收账政策,并严格执行;五是落实坏账损失处罚,根据坏账损失,分析责任人的主客观原因,提出责任追究报告。通过上述前三项工作提升企业营运力;通过上述后两项工作提高企业的监督力。

(四)加强绩效考核与评价,提升企业责任力和分析力

绩效考核与评价在帮助企业实现目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确定企业每一个员工或团队经济责任的完成情况,满足企业员工或团队对工作行为结果的期望;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分析企业每一个员工或团队的工作结果,从而判断企业整体的绩效水平。财务部门加强绩效考核与评价的重点工作:一是抓好投资团队的绩效考核与评价,围绕投资中心的各项考核指标计算完成情况,重点分析评价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二是抓好生产团队的绩效考核与评价,围绕成本中心的各项考核指标计算完成情况,重点分析可控产品成本的节约与浪费;三是抓好经营团队的绩效考核与评价,围绕利润中心的各项考核指标计算完成情况,重点分析评价销售收入、边际贡献和息税前利润;四是抓好管理团队的绩效考核与评价,围绕费用中心的各项考核指标计算完成情况,重点分析评价费用的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通过上述重点工作的考核与评价,提升企业责任力和分析力。

(五)完善财务制度与奖惩,提升企业规范力和鞭策力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实现企业目标,离不开完善的财务制度和奖惩办法。一个完善的财务制度体系和奖惩办法,一般应当包括预算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收入管理制度、利润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及相配套的奖惩办法。财务部门完善财务制度与奖惩的主要任务:一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实际,不断修订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和奖惩办法,使之成为规范企业价值行为的指南;二是加强财务制度的宣传与执行情况的检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习和通报执行情况,让企业员工知晓、执行;三是加强分析总结和表彰,定期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执行制度,完成和超额完成业绩的团队及个人,进行通报嘉奖,对存在问题的团队和个人进行批评与处罚,从而提升企业规范力和鞭策力。

综上,通过对财务管理的科学认识,把握领导决策能力、人事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供应保障能力、资金的运作能力;通过发挥财务管理功能,挖掘企业人力资源能力、财力资源能力、物力资源能力、市场资源能力;通过加强财务重点环节管理,提升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组织力和判断力、营运力和监督力、责任力和分析力、规范力和鞭策力。总之,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功能,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并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对投资理财的认识篇6

【关键词】行为财务理论;非理性;投资决策;建议

一、引言

财务学作为一门研究财富变化的实用性科学,其发展史源远流长。但对于财务学科的本质、研究对象以及职能的认识,至今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特别是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先进科技成果的大量应用,社会组织和经济结构日益复杂,传统财务学不能够反映由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交互制约作用所产生的规律性和能动性的局限日益突出。受经济学将实验方法引入经济学研究的影响,当前西方财务学研究的一个趋势是财务由纯技术性的商业语言过渡到人文性、社会性的行为科学上来。研究领域从“物”到“人”的转变标志着对财务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行为财务理论的出现和运用正是这种转变的表现。

行为财务理论是在对有效市场假说的质疑和挑战中提出来的。有效市场假说提出后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支持,但同时也有学者对其提出质疑,特别是进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量与其相矛盾的市场异常现象。对有效市场假说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于对其理论基础的冲击。行为财务理论的产生一方面源于对传统理论的质疑,另一方面,其产生与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得以利用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学者们修正了传统财务理论的基本假设,指出由于人们认知过程中的偏差和情绪等心理方面的原因会使其无法以理性人方式做出无偏估计。通过在财务理论研究中引入对人们决策过程中认知、情感、态度等心理特征的研究,一门新的学科――行为财务学也就宣告产生了。行为财务理论将人们决策过程中认知、情感、态度等心理特征引入,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了依据。

二、企业投资决策现状分析

投资决策作为财务决策的起点,是企业成长的关键动因和收益增长的重要基础。目前企业投资决策存在着投资不足及投资过度等现象,由于传统财务理论对于管理者的投资决策中的非理性现象不能给出合理解释,因而将行为心理学引入到财务理论,对管理者投资决策过程中的偏差进行解释分析,产生了行为财务理论。行为财务理论的研究对象从投资者行为延伸到管理者的决策行为,该理论认为,企业投资决策所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管理者的非理性和外部投资者的非理性。其中管理者的非理性(如过度自信,后悔厌恶,自我控制等)将会导致企业的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而外部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也会影响管理者的投资决策,从而导致投资扭曲。

我国学者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也对非理对投资决策的影响进行了很多研究。陈炳华(2004)对2001-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持有的现金和短期投资占总资产比重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平均约把占总资产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的资金用于作为短期资金。管理者非理使现金及短期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很大,说明公司并没把资金投入于企业的正常长期资产中,企业存在投资不足的行为。

我国上市公司除了存在把资金用于存银行、买国债等投资不足行为外,也大量存在投资过度的行为。郝颖、刘星、林朝南(2005)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的驱动外因、行为特质和现实表现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在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中,四分之一左右的高管人员具有过度自信行为特征,同高管人员适度自信行为相比,高管人员的过度自信行为与公司的投资增长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米黎钟和李国平(2005)通过公司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理论和市场驱动理论解释了公司购并普遍失败的原因:过度自信理论认为市场是效率市场,但公司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导致他们进行并不能创造财富的购并,而市场驱动理论则认为市场是非效率市场,由于投资者的非理导致股票的价格背离价值,因此公司管理者利用投资者的过度乐观提供的机会窗口进行购并。

此外,外部市场的非理性对管理者的影响是明显的,投资者的情绪很可能扭曲管理者的投资行为,当外部投资者非理性时,公司股票价值被错误估计,投资者与管理者在是否进行投资方面产生分歧,从而管理者可能偏离最大化公司价值的目标,做出非理性的选择。郭雪飞(2010)指出投资者的非理性会使股票价格偏离其基本价值。当投资者过分悲观时,低估公司股价可能会使公司因股权融资成本太高而不得不放弃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从事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投资。而当外部投资者过分乐观时,公司股票价值又被过分高估,投资者认为公司有盈利前景很好的投资项目,但实际上管理者很清楚,这些项目的净现值并没有那么乐观,甚至是小于零的,此时如果公司管理者致力于公司价值最大化,拒绝投资于投资者认为可盈利的项目,投资者将抛售公司股票,导致公司股票价格下降。

综述以上文献可以发现,管理者的非理性以及外部投资者的非理性都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因此,行为财务理论对企业的投资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财务行为理论下投资决策实施建议

传统的财务理论把财务决策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均衡的过程,根据均衡原理,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条件下推导出各种财务决策的均衡模型。行为财务理论则是基于心理学原理,把财务决策过程看成一个心理过程,包括对企业外部市场和企业内部环境的认知过程等。对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一)建立完整的市场评价体系。为了保证资本市场的公正性和信息完全性,要加快对市场评价体系的建设,利用完全独立的市场综合分析与评价工具,对市场内关键性的组成部分进行定期评价和为财务理论框架下的公司投资决策研究分析,以便使参与市场的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公开的和公平的完整信息。

(二)强化企业管理者投资决策意识。企业管理者应不断学习和积累有关行为财务理论的知识和经验,深刻认识人的认知和行为偏差,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决策能力。此外,建立信息搜集渠道和制度,尽可能获取必备的及时精准的信息,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信息进行提取与分析,以避免纯粹凭感觉和经验下结论。要尽量排除个人因素的影响,可以由多方位人才组成的团体进行决策。

(三)强化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上市公司产权配置,同时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管以防范市场主体非理对上市公司实体投资产生不良影响。尤其在中国证券市场,个体投资者占相当数量,他们更多地追求短期资本利得,而且心理预期容易发生大的波动,会影响公司管理者对市场的判断,推动公司偏离长期价值最大化目标,并且也容易被市场操纵者利用。

(四)建立一系列投资决策管理机制。从影响企业管理者投资决策的因素来看,制度缺失是产生非理性投资决策的重要根源。但在我国资本市场,外部环境的监管制度不健全,内部激励和监督机制的不合理,使得制度的制定常常只是迎合了少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因此,有必要从制度角度寻求解决我国企业管理者投资决策行为非理性的有效途径。为优化企业的投资决策,企业可建立投资项目终止决策机制、民主的投资决策制度、建立内外部专家咨询制度及加强突击审计和财务监控的功能等。

四、结语

行为财务理论对企业投资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与传统财务理论相比,由“应该怎样”转向了“实际是怎样”,更贴近了现实生活,更具有实践意义。首先,关注点由“物”转变到“人”,这更符合现代财务学的本质,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为现代财务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能更好地分析公司投资问题背后人们各种行为的真实动因,能更好地寻求促进国家、公司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和谐的有利条件。最后,更有助于认识复杂的资本市场运作过程,提高公司资本配置效益。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既有按照公司长期发展和真实价值最大化原则配置资本的管理者,也不乏迎合资本市场短期投机交易的管理者。

行为财务对传统财务理论构成了巨大冲击,但迄今为止还没能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体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带来了重构财务新理论的契机。当然,人类行为复杂多变,因此行为财务研究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进行行为财务学的研究,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传统财务理论。比如象期望效用这样的传统理论,如使用得当,在行为财务的研究中同样可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可以预计,随着资本市场上投资者行为的不断演化,行为学和财务学研究层面上的发展与深化大有可能融合为一门完善的学科――行为财务学,这将引发财务学的一场“革命”,尽管还有漫长一段历程要走。由于我国在行为财务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是空白,因此借鉴国外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围绕资本市场进行有中国特色的行为财务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光.西方行为财务理论的评价及运用[J].财会月刊,2005(11).

[2]卢向南,俞佳.行为财务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经济论坛,2005(20).

[3]吴伟,熊鹏.行为财务学述评及其发展趋向[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1).

[4]张多蕾,孟华婷.行为财务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J].铜陵学院学报,2007(3).

[5]卿文洁.企业行为财务理论的源流及其发展趋势[J].湖南社会科学,2007(3).

[6]姬海华,龚光明.基于行为财务理论的企业投资行为研究[J].会计之友,2009(7).

[7]郭雪飞.基于行为财务的有限理性给投资决策带来的困境分析[J].商业会计,2010(8).

作者简介:

对投资理财的认识篇7

许多领导并没有认识到绿色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甚至有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由其他人员兼任的,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管理效果没有体现出来。那么,具体来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期望实现的结果。目前,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目标制定中存在着财务管理缺乏科学发展观、财务管理规划无序、财务内控混乱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企业内控能力不足、资源过度浪费以及战略规划偏差,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发展理念薄弱

企业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通常只是盲目的追求经济增长,不顾资源、环境和个人健康代价,一般只考虑短期经济效益,不考虑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限制等条件,企业的规划与发展对于自然环境保护以及资源浪费并无客观正确认识,只对与自身收益相关的各项因素有所评估和计划,从而导致了绿色财务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

(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一致,并占绝对领导地位,企业的投资者就是企业的经营者,这样的管理模式必然会造成财务管理的混乱无序,扩大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负面影响,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企业缺乏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性强、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财务人员,无法形成现代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无法真正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与优势。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策略

(一)创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引入社会责任风险和环境风险的风险价值观念。树立现代绿色的财务管理观念,提高经营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和方法,才能保证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正确方向。传统的风险价值观念表明: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投资者冒风险进行投资,预期的投资收益率应包括无风险投资收益率与风险投资收益率两部分内容。成功的投资者应该在风险与收益的相互协调中进行权衡,以期获得满意的收益。传统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包含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其中的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如供应商方面的风险、产品销售方面的风险以及税率调整、通货膨胀、宏观政策变化等方面的风险。财务风险是指由于筹资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而绿色财务管理要求重视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绿色财务管理的风险价值观应进一步引入环境风险和社会责任风险。社会责任风险应该是由于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而带来的企业价值或无形资产价值贬值的可能性。企业的发展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增强企业的后劲与再生力。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必须以环境效益为前提,拒绝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提倡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社会声誉。

(二)科学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及保护自然环境

首先,合理确定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强化库存管理,保障资金结构的合理;建立应收账体系,规范产品购销操作流程,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资金紧缺的问题;其次,企业要有投资管理。在面向市场进行投资的时候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对内要加强人力资源投资,企业的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综合技术型的财务管理人才。再次,要规范企业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财务管理人员要对投资项目启动后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降低企业投资的风险。最后,合理地对经济成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进行核算与估计,保证企业的经营和投资行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可控、可恢复的。始终保持绿色理念贯彻到企业财务规划和实施的过程当中。

(三)完善企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责任意识

鉴于企业发展存在的资金紧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国家应该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技术、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例如,建立企业信用担保管理体系,降低企业融资难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环保意识方面的引导工作,改善企业的投资环境,引导企业财务管理、投资规划朝着规范化、法律化、科学化、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提供环境保护意识培训和技改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构建绿色企业文化

企业在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之后,要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一支专业的复合型高素质财务骨干队伍。企业文化是在长久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理念,绿色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和谐的生态价值观,是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念。全社会应进行广泛的环保宣传和风险意识宣传,尤其应加强对财务和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对树立企业社会形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绿色理念和绿色管理意识,树立全方位、全过程的绿色管理新思想,在企业产、供、销过程中,从资源筹措、投放、耗费到资金的收回及分配诸过程都要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风险、环保风险等理念贯穿始终,最终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以及环境风险评价体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财务管理工作要提高其效率及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必须学会使用先进的相关管理软件。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与风险评估体系,可以保证企业内信息的顺畅流通,内外部环境的综合评估,促进财务人员及时获取各方面信息,配合各部门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风险评估体系还可以有效减少财务管理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可持续性。例如,当出现环境污染风险事件、产品质量下降、存货积压或者应收账款成本上升等现象时,就可根据具体形成原因,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小危害。

三、总结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与社会环境活动当中的重要主体

对投资理财的认识篇8

【论文关键词】个人理财投资意识;理财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个人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在国内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个人理财观念,个人理财方式、居民理财产品等相关问题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基于地方经济视角,于2012年6月对兰州市居民个人理财观念和方式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3份,收回有效问卷123份。

一、兰州市居民个人理财的现状

1、首先从相关部门获悉,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824.54元,兰州市为6364.32元,低于36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水平3460.22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列第35位。其次本次调查年龄在26-35岁的居多,占到被访问者的41%,36-45岁年龄段的人群,有16.7%,46-55岁的占到5.1%,56岁以上的人群有14.1%,25岁以下年龄段的人群,有23%,这些年龄段中,对理财投资略知一二的人数占到其总人数的60%,完全不知道也不了解的只占到其中的20%,说明理财投资意识经开始深入我市的中、轻年群体。

2、被调查人群中月收入在2000-3500元人民币的人数居多,占到对理财投资相关知识略知一二部分总人数的37.5%,他们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投资理财新旧观念的交替时代,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开始选择接受新型的理财投资意识并开始积极的进行理财投资。但他们在生活中担当的角色需要更多的财力支持,加之近年来由于物价的增长远远大于每月收入的增长,理财投资的资金链确很薄弱,因此,虽然理财投资的意识正在迅速增强,但理财投资行为却滞后于意识。

3、56岁以上的人群,了解或接触投资理财的意识非常弱,传统理财观念根深蒂固,他们更愿意接受单一化的投资方式,会选择简单的将闲散资金存入银行的可能性最大,年龄更大一些老人宁愿把一辈子为数不多的积蓄放进自家的保险柜也不愿意将其简单的存入银行而得到相应的利息回报。

4、25岁以下年龄段的人群由于他们大多数是刚刚进入社会或还在上学期间,他们的收入只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所需,因此,有50%的人对理财投资并没有实质了解,只有5.6%家庭收入富裕或对此方面问题相当感兴趣的人了解或知道相关的理财投资知识。剩下38.8%对此略知一二。另外在上学期间,同学们除了家人供给外并没有或只有少量额外收入,即使对投资理财方面做了相关的了解也未必有相应的经济能力负担理财投资行为。

从整体看此次调查,对理财投资了解较全面的市民只占很少比例,绝大部分市民集中在对其略知一二的了解程度,完全不了解的人数也占到总人数的28.2%也就是说,理财投资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度,但仍有部分市民因受到收入瓶颈制约对理财投资无暇顾及,也有些市民因为“防老”思想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传统或放在自己家里。对理财投资的了解渠道主要有亲友、银行等机构宣传,通过自己阅读书籍资料获取理财知识的人数比例最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读书时间在人们的生活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这也使得图书的更新速度变慢,相关书籍不全等。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是否会增加理财投资的资金量。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30.8%的人在众多的理财方式中选择银行存款,会投资房地产来进行资产保值增值的占16.7%,选择股票投资的有12.8%,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只占到9%,令人惊奇的是有21.8%的人对理财投资非常盲目,我们将这部分人群进一步分为有部分闲散资金、家庭月收入中上水平和收入较低、没有闲散资金两部分进行分析,其中大部分处在家庭收入在4000元以下,他们大多从市面广告或其他渠道或多或少的听到过一些理财知识,除了个人保险以外,有的会因跟随身边亲友尝试性的进行一些盲目的股票或基金的投资,但只要风险过高或者收益受损会立刻撤出;家庭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另一部分人群,大多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他们会关注理财投资的动向和方式,但为了教育和“防老”,其投资的偏向往往是低风险低收益的服务项目,总体来看,被调查的市民中34.6%对未来经济走势比较看好,认为下半年经济会出现回暖迹象,并且会根据经济发展的明朗性适时调整自己的理财投资计划,还有46.2%的市民反映物价太高,不敢贸然投资,并且不看好未来的经济走势,还有19.2%认为走势不明显,也不愿过高的加入理财投资的行列。选择其成本和收益回报也不同,起决定因素主要是个人的资本、机会、技巧、收益率等,人们在决定选择某种理财产品前应从各方面了解这项投资,在对比和根据个人自身情况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而非盲目投资较为科学。

二、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合理安排支出

我认为日常生活中开源节流,合理规划日常开支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应引导市民消费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投资人也应该及时调整合理的花销,优化家庭财政结构,提高资金利用率以便制定下一步的投资理财计划。

三、银行等投资机构推出相关理财产品

由于收入水平不同,人们承受风险能力的也大不相同,年龄段不同,接受投资理财观念的程度也不同,因此,根据年龄段推出投资理财产品既有利于银行增加收益,同时也引导了市民的理财观,培养青少年的理财意识。

对投资理财的认识篇9

关键词:银行理财产品 信息不对称 政策建议

一、宏观经济形势

2013年3月25日,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银行理财资金投向、风险拨备提出要求。此举是应对日益火爆的银证、银基业务的重要举措,虽意在控制风险,但实际对银证、银基业务(通道业务)起到降温作用。

2010年CPI涨幅5.1%,2011年涨幅6.4%,面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我国居民的生活压力明显增大。为减慢货币流通速度,央行在2011年共进行3次加息,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度达到了21.5%。加之央行扩大存款准备金缴纳范畴,将信用证、保函以及银行承兑汇票三类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后,银行揽储困难重重。

重压之下,银行发行资产负债表外核算的理财产品以吸收市场资金。利用银行理财产品进行“高息揽储”,无论是银行为缓解资金压力,还是投资者为跑赢CPI,收益稳定、风险可控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成为银根紧缩形势下银行与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一蹶不振,以上证指数为例,从2008年开始一路下滑,起伏不定,从5000多点跌到2300点。这时银行理财产品就如雪中送炭一般横空出世,以稳定的收益和低风险迅速占领市场,直接造成了近年来理财产品的规模壮大。

二、理财产品现状

(一)我国理财产品综述

截至2012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到7.1万亿。截至2013年一季度,内地理财产品规模已高达13万亿元。目前投资对象以货币市场工具及债券为主,因此货币市场资金利率的上涨促使新发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上升。

6月之内,101家银行共计发行理财产品3025款。前十大银行发行理财产品1645款,占总发行量54.38%。国有控股银行市场占比上升至33.26%,占据市场主要份额。102家银行共计3580款理财产品到期,到期的理财产品中,已公布收益率的产品1569款,有六款产品实际收益率超预期,一款产品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其他公布实际收益的产品均符合预期。

银行“钱荒”直接导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陡然升高。6月末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创新高:几乎没有收益率为5%以下的理财产品。从月初的4%,到月中的5%,再到月末的6%、7%甚至9%,整个6月,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呈节节攀升态势。短期信贷的快速扩张、外汇占款的大幅减少等因素导致银行流动性紧张是首要原因,银行迫切需要通过发行理财产品解决部分资金问题。

(二)银行理财业务暴露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但其风险管理和监管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众多理财产品中,以高收益著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几乎囊括了收益率最高理财产品的前列。2011年,实际收益率排名前十的理财产品中,实际年收益率在12%至16%之间的就大部分为结构性理财产品。然而,理财产品收益最低的,往往也是一些结构性理财产品,有些产品最终出现零收益率甚至是负收益率的状况。因此,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在为投资者提供丰富投资工具,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同时,也蕴藏着潜在风险,如部分银行避谈产品风险、隐瞒实际收益、夸大预期收益、误导销售、错误销售等情形。

三、银行理财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

银行理财中,商业银行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已不是新问题,在产品的设计、营销、操作的各环节,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利益不对称成为理财产品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传误导

理财产品销售时,不加以解释和注明的用词和术语容易误导消费者。投资者认为,预期收益率高则将来到期收益就高,但预期收益率无法预测将来。一些寿险公司将万能险包装成“理财产品”将结算利率说成“预期年化收益率”,只承诺最低保证利率,却在销售中宣传投资收益稳定。但根据保监会2009年颁布实施《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万能险以任何形式公开推广时,只能承诺最低保证利率(一般为2.5%),超过保证利率以上的部分,必须以醒目字体提示为“不确定”。另外,在产品名称上也存在误导,一些产品起名“稳富”“稳盈利”“心安利得”“保利”等字眼,但却并不保本,或是仅仅达到同期利率水平。

(二)风险披露不到位

理财产品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和较高于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的特点来吸引投资者。但理财产品不是储蓄,不能保证收益。很多产品在说明书中已指明,风险暴露由投资者自行承担,而银行仅仅是方。在有一些期权结构的理财产品中,银行也说明风险大的期权结构由投资者独自承担。但在购买时,销售人员很少详细告知风险,一般仅提醒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风险”而已。具体条款和风险揭示只能在柜台签合同时看到,投资者通常是草率签字,当财富遭受重大损失时,才知道承担的风险。

(三)收益分配模糊

投资被投向实业还是短期贷款多数投资者不得而知,,经理是否将实现的全部收益交给投资者,还是在实际收益高于预期收益时,只付给投资者预期收益。另外,银行在销售、管理理财产品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包括:网点营销的成本,银行投资人的管理成本,理财产品独立托管成本等。但由于监管部门没有具体规定银行理财收费标准,在不同银行对理财收费存在差异,一般在0.5%~3.3%之间,且弹性很大。由于收费不透明,投资者利益可能受到侵害。

四、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一)信息披露不足

2013年3月25日银监会“八号文”对银行理财资金投向、风险拨备、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对规范银行理财业务起到不可小觑的影响。然而信息披露问题依然缺少差异化和细致化。到期收益率,认购规模等数据非常难以观测,只在一些网上银行客户端内能找到,银行一般只在购买前公布预期收益,到期时并不公布实际收益率。预期与到期的偏差,只有银行内部、监管机构以及购买者知道。没有这些信息,投资者难以对理财产品的表现进行评估。

(二)银行的盈利动机

商业银行同样以盈利为目的。理财产品给银行带来巨大收益,信息披露少银行宣传成本低,可以通过销售不利于投资者的理财产品实现更高盈利。因此,银行期望为实现最高收益而希望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延续。

(三)投资者缺乏专业知识

银行理财涉及许多金融专业知识,投资者中大多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高效理智的做出投资选择,容易受到欺骗和蛊惑。大多仅仅通过宣传资料的字面意思的直观理解做出决策,对合同的细节和风险的承担很难有清晰的认识。

(四)投资者维权意识薄弱

信息的壁垒让银行理财经理可以在更大范围对资金进行操控,而不被发现。在满足投资者基本收益需求的前提下,财经理可能会大胆侵犯投资者利益而为自身谋取更多利益。投资者往往基于对银行的信任,不会计算准确的实际收益,当权利受到侵犯时也没有意识,这使得理财经理在幕后有更多操控的空间。

(五)投资者的“搭便车”心理

投资者在利益受到侵犯或是发现银行的不规范的操作时,由于监管举报的成本更能远高于相对于自己的获益,大家都希望他人能够站出来,规范行业操作,而自己享受“搭便车”带来的“渔翁之利”。当投资者都有这种心理时,就不会有人愿意做“领头羊”了。

(六)信息收集的成本高昂

理财产品投资者即使具备一定专业理财知识依然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而在搜寻过程中要付出大量包括人力、物理、财力以及时间在内的成本。很多理财产品的具体信息高度保密,想清楚了解各银行实际的运作能力、理财经理的业务能力更是难上加难。因此,理智的投资者会失去收集信息的动机,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加重。

(七)信息优势方对信息的保护

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理财市场,拥有更多信息的人利用其他投资者不能发现的投资机会,在恰当时机实现高额利益,而信息的外露将加剧优势投资项目的竞争,削弱信息优势方的利益。因此,信息优势方会尽可能的保护或隐藏拥有的信息,甚至向他人提供虚假信息,诱导欺骗其他投资者。

五、政策建议

银行理财虽然热度不减,但依然是处于发展和成长阶段,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暴露出很多问题。为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成长和投资者的权益,监管部门应提供立法保证、规范行业操作、加强信息披露、控制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构建高效透明、成熟规范的理财环境。

(一)加强信息披露

银行应公布全部流通停售后的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实际认购规模等必要数据,并及时更新于网站及柜台公告栏,自觉接受投资者的监督与考察。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确保时效性,方便投资者作为参考。

(二)加强立法建设

先关管理措施的出台必须伴随一定的奖惩措施。对表现优异的银行进行通报表扬和嘉奖,对表现较差的银行进行通报和惩罚,形成良好的行业氛围。明确当银行出现违规或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处理办法才能让投资者信赖。因此,银行理财业急需一套细致明确的立法规范其行为。

(三)加强监管力度

定期对银行信息披露情况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的检查,能够规范银行理财的行为。对信息披露的内容、时限、方法进行明确的规范,并保证投资者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渠道快速了解,实现对银行的激励机制是当前需要进一步改善的。

(四)规范银行理财操作

明确银行理财资金科投资的领域、客户购买前风险揭示的程度、银行理财中承担的业务。在保证银行理财业务不是生机的前提下,减少模棱两可、标准不一的宣传语言,统一术语,保证投资者清醒认识理财中风险。

(五)提高投资者的理财素养

应要求银行对将购买产品的客户进行规范合理的合理的风险揭示和必要知识教育。提高投资者对理财产品性质和风险额认识,理智投资。

参考文献:

[1]俞靓.银监会认为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揭示不足.中国证券报,2008 ;4 ;16

对投资理财的认识篇10

关键词:财务风险 规避 措施 方法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