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保护措施十篇

时间:2023-11-21 18:13:08

视力保护措施

视力保护措施篇1

保护学生视力的措施多年来,学校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不断发展壮大,办学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学校建有分校一所。现有教学班52个,在校学生3257名,教职工204人。学校致力于全面质量的提高,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是四平市最大的窗口学校,也是四平市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校。近五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四平市模范集体、省文明单位、省体育项目传统校、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校、全国少儿平安示范校、全国德育科研先进校等70多项荣誉。

学校一直重视防近工作,几年来在保护学生视力,促进学生健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1、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体卫艺副校长为副组长,主任、班主任、健康教师为主要成员的防近领导小组;制定《六马路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同时完善相关预防近视的制度;形成了“学校统一领导、年级全力支持,班主任积极配合、健康教师具体实施、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的五级管理格局;让全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充分意识到做好预防近视保护视力工作的重要性。树立了打造健康特色品牌学校的目标,保证了防近工作扎实开展,顺利实施。

2、成立了六马路小学学生卫生值日小组,每个小组由各个班级的体育委员以及眼保健操指挥员组成,专门负责班级的防治近视工作。具体的工作内容为体育委员督促该班同学在课间时走出教室看看远处的绿色植被或者远眺。眼保健操指挥员则协同体育委员工作并认真带头做好每天的眼保健操。

二、制定制度,加强宣传

为了强化师生以及家长们对预防近视的重视,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爱护眼睛,提高视力,以珍惜视力为荣”的舆论氛围。

1、结合学校工作特点,实施了七个一工程

(1)将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定为防近宣传周。按照学生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将保护视力的有关内容及培养学生用眼卫生习惯,作为学校卫生保健教育的重要任务,设立咨询台积极宣传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落实。

(2)每个月进行一次防近讲座。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眼球发育的特点、发生近视眼的原因、近视眼的危害、近视眼的预防和矫治等方面的卫生知识,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各有侧重地进行教育,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3)每个学期开展有关《爱眼、护眼》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使学生在搜集制作过程中掌握了解正确用眼,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4)每一期板报有防近宣传角。讲述一些关于保护视力的小故事以及漫画。生动形象的让学生知道保护视力的重要性以及视力不好带来的各种坏处。

(5)每一次家长会有防近内容。家长会时,老师向家长反映学生的视力保护情况,指导家长做好学生的视力保护工作。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家长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督促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并且给家长印发学生用眼卫生及保健操说明书,方便家长能更好地配合学校近视眼的防治工作。

(6)每一个爱眼日有全校行动。爱眼日当天我校会以校园文化为载体,通过学校宣传橱窗和黑板报宣传“爱眼日”主题,营造“爱眼”的良好氛围。同时张贴宣传《中小学生预防近视眼守则》并发给学生做到人手一份。同时举行“守护心灵之窗”等相关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加深刻的明白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已经如何保护视力。

(7)上好一节课堂礼仪课。我校开设了礼仪课,课堂礼仪是其中的重点,就上课时阅读姿势(书立、腰立),书写姿势(三个一),用眼卫生(直视)及每节课间教师组织眼睛放松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讲解,提高防近技能。 每一个学期还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期末学校组织进行防近经验总结及交流工作。从真正意义上起到预防作用。

2.制定视力检查以及眼保健操的评比制

我校制度规定每个季度全校学生必须检查视力一次,全年共检查四次,以进行视力监测,抓好“临界视力”和“轻度近视”的矫治、降低发病率和患病率。同时学校广播站用广播乐曲统一指挥全校学生在课间眼保健操时间做眼保健操,并且各个班级进行做操的记录,把

其当做作学校进行“文明班”评定的一项评定内容。在做眼保健操时主任、校医进行巡视,随时矫正学生的动作,保证学生做眼保健操的质量。

3.制定全校学生座位的调整以及全校师生的体检制度。

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身高,每个月合理的调整学生的座位一次,降低固定座位会给学生们带来斜视与近视的可能性。同时根据相关的规定组织全校师生每人每年体检一次,对已患上假性近视的学生认真进行矫治(由卫生导师每天集中使用矫正仪进行矫治)。对已患上近视眼病的则通知家长带到医院检查配戴眼镜。

三.加大投入,后勤保证

为了更好的做好防近工作,我们六马路小学根据《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中对用眼卫生和相关环境的具体要求,竭尽所能的改善各年级教师的课桌椅配置,提高教室内的照明和采光,并且及时更换黑板等课堂设备。具体行动如下:

(1)学校每个学期都会更换、调整课桌椅,确保每班有两种型号的新桌椅。一年级采用可调桌椅。近三年来共计更换桌椅500余套。最大程度上保证课桌椅的安全卫生标准,确保了学生的需要。尽最大可能的使桌凳的高度和学生高度比例能够相称,并且安排每个年级每个班每月调换一次学生的座位。

(2)在去年暑假,我校投入20余万更换了楼内用电线路,学校每个教室内按国家标准配备了13盏灯具,改善了室内采光条件,提高了教室内照明度的分布均匀度。

(3)为了保证了黑板无破损,无眩光,三年来我校及时更换黑板,到今年共更换了24块高塑脂黑板,从而让教室内学生都能清晰的看到黑板的内容。

四、丰富活动,确保效果

1、 注重培训,引导学生用眼卫生 号召全体任课老师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写字一小时要休息片刻,不躺在床上看书,不在行进的车中看书,不在暗弱或强光下看书、写字。

2、活动促进,缓解学生视力疲劳

通过开展各种比赛,例如眼保健操比赛等,提高学生学习如何爱护眼睛的能动性。并将比赛中成绩优异的同学给予奖励,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为了更好的保护低年级学生视力,我们还在一二年级课堂中间穿插1分钟课堂律动环节,并开展了“魅力教师,激趣表演”大赛,老师们创作的《大家一起喜洋洋》《小木马》《小手拍拍》《数字歌》等深受孩子们喜爱。对缓解孩子长期用眼,解决视力疲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 降低压力,增强体质

各个年级的老师根据各个年级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减轻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各年级体育老师认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合理安排学生的作业量和课外活动,使学生用眼的负担适当,有劳有逸,得到合理的调节。具体内容如下:

1.保证学生的课间和课后休息时间。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专家讲座、光碟报告、外出学习等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培训。教师创新引路课、校本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竞赛课、教学设计展示、激活课堂小活动展示、精品教案展评、粉笔字比赛、魅力教师激趣表演风采展示等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不拖堂。布置合理的家庭作业,低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中年级的学生作业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高年级的学生不超过一个小时,从而保证学生每日睡眠时间。同时减少考试测验的科目和次数,不任意增加课时或在节假日补课 ,降低学生们的学习压力。

2.保证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质量。采取多种形式广泛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每年召开运动会,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强健的体魄不仅可以避免全身性疾病而且也有利于眼球的正常发育。

由于我们防控得力,今年主校2970名受检学生中视力不良检出率为9.96%,明显低于吉林省视力不良检出率(21.52%),所以就我校学生的视力不良发病率看,目前还处于省市较低水平。

我们的防近工作走到今天,可以说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仍会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我们将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不断的挖掘创新,使它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地发展,并把它作为我校特色教育的有益补充,以此来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深入开展。

保护学生视力的重要性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字:

我国现有近视患者已超过三亿人,占世界近视人数的33%,远远高于世界平均22%的比例。我国每年会出现新盲人大约45万,低视力135万,即约每分钟就会出现一个盲人,三个低视力患者。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xx年我国视力残疾人数将为目前的4倍,估计会达到5000余万。全国近视眼发病人数位居世界首位,发病率仅次于日本,占世界第二位,每年新增近视眼约为6%。视力损害已成为我国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学生近视发病率早在1998年就已经排名世界第四;20xx年时迅速上升到了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7至12岁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32.5%,初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4%,高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7.3%,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0.0%,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学生近视眼的形成原因相当复杂,概况起来不外先天遗传原因和后天环境因素。前者占20%,后者占80%,父母双方若有一方为高度近视,子女遗传率为56%,若双方都为高度近视,遗传率为100%。

1、用眼距离过近。据有关资料报道,学生近视眼以长期用眼距离过近引起者为多见。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很强,当书本与眼睛的距离达7-10厘米时仍能看清物体,但如果经常以此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可形成屈折性(调节性)近视,所谓的假性近视。如果长期调节过度,使睫状肌不能灵活伸缩,由于调节过度而引起辐辏作用加强,使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加上青少年眼球组织娇嫩,眼球壁受压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轴性近视眼,所谓真性近视。正常阅读距离应是30-35厘米。

2、用眼时间过长。有的学生看书写字做作业,看电视等连续3-4小时不休息,甚至到深夜才睡觉休息,这样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使眼睛负担过重,眼内外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当看远处时,眼睛的肌肉不能放松而呈痉挛状态,这样看远处就感到模糊而形成近视。有的学生过了一个暑假视力就明显下降就是这个原因。一般主张连续看书写字或看电视40-50分钟就应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3、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如果光线太强,如阳光照射书面等,会引起强烈反射,刺激眼睛,使眼睛不适,难以看清字体,相反,光线过弱,书面照明不足,眼睛不能清晰地看清字体,头部就会向前,凑近书本,以上两种情况均能使眼睛出现疲劳,眼睛的调节过度或痉挛而形成近视。

4、在行车上或走路时看书。有的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边走路边看书或在行走的车厢里看书,这样对眼睛很不利。因为车厢在震动,身体在摇动,眼睛和书本距离无法固定,加上照明条件不好,加重了眼睛的负担,经常如此就可能引起近视。

5、躺着看书。许多学生喜欢躺在床上看书,这是一种坏习惯。因为人的眼睛应保持水平状态看书,使调节与集合(辐辏)取得一致,减少眼睛的疲劳。如果躺着看书,两眼不在水平状态,眼与书本距离远近不一致,两眼视线上下左右均不一致,书本上的照度不均匀,都会使眼的调节紧张而且容易把书本移近眼睛,这样可加重眼睛负担2-3倍,日久就形成近视。

6、睡眠不足。当睡眠不足时,第二天精神不振,头昏脑胀,大脑没有充分休息,疲劳未能消除,加重眼睛负担,促使近视发生。睡眠不足是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中很重要的一条。

7、课桌不符合要求,写字姿势不正确。若桌椅太低,使头前倾,脊柱弯曲,胸部受压,眼睛调节相对紧张。或桌椅过高,双脚悬空,下肢容易摆动,不能保持正确姿势,都能使眼睛发生疲劳,久而久之就容易发生近视。所以桌椅调节合适后定期换座位时桌椅随人动。

8、空间的射线的影响。长时间看电视,很易使眼肌疲劳;电脑操作时间过长引起眼的干燥和疲劳易引起近视,均需适当控制使用时间。

近视的危害1、造成营养不良:

近视学生眼部长期疲劳,会导致所耗血氧供应不足,所需要营养物质无法及时满足眼睛所消耗营养,引起营养不良。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的近视患者都有:“电线杆”或“小豆芽”的称号。

2、思维受到限制:科学家做过实验,发现人的思维只有在无束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出正常的水平,而当患近视的孩子架一副眼镜,同世界有了镜片这一层隔离,思维就会受到限制,直接表现就是反应迟钝,学习效率底下。

3、对自己不自信,适应环境能力差,不自信、缺乏主见、自理能力差、过分依赖父母、缺乏独立性,还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4、手持高分,却上不了理想的大学:在我国,程度不同的近视患者受到限制报考的专业达48个,视力低于1.5的,不能报告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技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查等专业;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能录取到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核工程与核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服装设计等专业;镜片度数大于800度,不能录取到地质矿产类、水利类、土建类、动物生产类、水产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化工与制药、军工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植物生产类、森林类资源类、环境生态类、心理学类、环境与安全类、环境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材料科学类、大气科学类,及地理科学、测绘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等专业。

近视的预防措施从小培养学生养成保护视力科学用眼的习惯。

1、培养他们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不要趴在桌子上或扭着身体。书本和眼睛应保持一尺。

2、看书写字时间不宜过久,持续1-1.5 小时后要有一个短时间的休息眼睛:向远眺,做眼保健操。(电脑的使用距离与读书写字差不多,所以也要注意使用时间。)

3、写字读书要有适当的光线,光线最好从左边照射过来。不要在太暗或者太亮的光线下看书、写字,保证课间10分钟休息,减轻视力疲劳。

4、积极开展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

5、教导学生写字,不要过小过密,更不要写斜、草字。

6、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做好一日两次的眼保健操,规范学生做操动作,真正起到保护视力、防治近视的作用。

7、看电视时要注意高度应与视线相平;眼与荧光屏的距离不应小于荧光屏对角线长度的5倍;看电视时室内应开一盏小的电灯,有利于保护视力;在持续看电视1-1.5 小时后要有一个短时间的休息眼睛向远眺,做眼保健操。

8、应多吃些含维生素较丰富的食物:各种蔬菜及动物的肝脏、蛋黄等。含维生素B,对眼睛有好处;多吃动物的肝脏可以治疗夜盲。

近视患者普遍缺乏铬和锌,近视患者应多吃一些含锌较多的食物。食物中如黄豆、杏仁、紫菜、海带、羊肉、黄鱼、奶粉、茶叶、肉类、牛肉、肝类等含锌和铬较多,可适量增加。补锌最好服用蛋白锌。

视力保护措施篇2

一旦环境问题跨越国界,就需要采取特殊的政策加以解决.为了有效地执行这些政策,控制跨国污染的影响,国际行动的协调是十分必要的。就保护全球环境而言,国际间在过去的20年里就生态保护、废弃物、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通过合作方式缔结条约,制定共同接受的环境保护规范与政策,以处理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但_些环境政策的实施,可能同其他与环境相关的国际规范产生冲突,例如与环境有关的贸易措施(trade-related environ-nental measures,简称TREMs)、激励性措施所可能导致的贸易歧视或不公平贸易竞争,使得倡导全球自由贸易并强调互惠和非歧视的世贸组织对此类环境政策措施的运用持较负面的态度,而引发贸易与环境平衡发展的争议。简言之,争议的中心是实施有关的环境政策措施会对自由贸易政策产生冲击。如何兼顾与整合WTO所追求的贸易自由化与公平性的总目标,与多边环境协议(multilatern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简称MEAs)相关措施所要达到的环境保护目的,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TREMs与激励性措施在几个具有代表性的MEAs中运用的原因与功能,并进﹁步探讨在MEAs中运用此类措施与WTO所可能产生的冲突与贸易公平性问题。 一、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自由贸易政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随着国际社会逐渐采用TREMs与激励性措施来保护环境这一趋势的发展,环境问题与GATT/WTO自由贸易规范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不容忽视。但由于环境问题的多元性,大部分的MEAs只能处理某一特定类型的环境问题,因而迄今为止仍未有一个相当于GATT/WTO那样的国际环境组织来统筹管辖所有的环境问题,或整合MEAs的差异,解决涉及贸易公平议题的环境争端。因此,当MEAs不足以处理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冲突问题时,为追求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并有能力处理有关争端的GATF/WTO自然就成为管辖并解决此类争议的最适机构。虽然不少环境保护主义者反对这种处理方式,但GATT/WTO仍是目前国际间解决贸易与环境争端最重要的场合。 就目前国际上的TREMs和激励性措施的性质而言,前者多采用限制性或惩罚性的贸易措施,如禁止或限制特定物品的进口、或贸易制裁等,以保护环境;后者则多采用具有激励性质的措施,如环境补贴、技术转让等,以达到同前者相同的目的。尽管这些措施对于保护环境具有特定的功效,但对于自由贸易而言,它所可能引发的贸易歧视或可能隐含的贸易保护主义却是GATT/WTO所不容许的。即便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保护措施在WTO体系下也未必能够享受到绝对优先于自由贸易规范的待遇。所以,环境保护问题即使在1947年能被GATT纳入,至多会被视为一种非关税壁垒,而不可能是一项凌驾于自由贸易之上的特殊制度。 如上所述,因TREMs与激励性措施可能经由数量限制等措施导致贸易限制或贸易歧视,从而引发贸易公平性的争议,所以在GATT中与环境措施关系最为直接的规范包括: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数量限制、反倾销与反补贴协议,以及针对自由贸易措施设定例外规定的第20条等规定。第20条对环境措施的运用尤为重要,首先,该条的二项例外措施,可能使环境保护措施的运用正当化,而被援引到涉及环境问题的贸易争端中;其次,该条前言部分规定:“这些措施的实施,必须符合不对具有相同条件的成员间构成武断或不正当的歧视,或对国际贸易构成变相限制。”由此可知,该规定缩小了一般例外规定的适用范围;此种限制规定,不但使得自由贸易原则凌驾于列举的十种特殊社会目的之上,更使得未出现于本条(a)至(j)项的其他社会目的,如环境保护措施,无法享有该条所允许的特别待遇。因此,从理论上而言,MEAs采用TREMs或激励性措施时,仍然必须严格遵守此一规定,否则将可能被视为与GATT/WTO的规定不符。 WTO所规定的条款突出强调了各成员的“环境保护权”,表明该项权利是成员的一项当然权利,各成员有权根据本国的环境状况制定同时适用于来自其他各成员的进口产品的环境贸易政策与措施,但条件仅限于是“必需的”,并“不得构成武断或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这样的规定过于笼统和含糊,对成员行使环境保护权缺乏明确而有效的约束规范,甚至极易导致贸易保护主义。 二、多边环境协议中与环境有关的贸易措施同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 的潜在冲突 根据某一多边环境协议而采取与环境有关的贸易措施或激励性措施来处理跨国性或全球性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这些措施不论其在性质上具有惩罚性还是激励性的、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具有歧视性、或者对成员国有无特定要求。其被多边环境协议所采用的原因主要是其特殊的经济功能足以减缓由贸易行为所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环境问题,或者是其具有吸引国际社会加入多边环境协议以促进国际合作的作用。然而,正是因为这些TREMs与激励性措施产生的经济效应可能对国际贸易的公平性造成威胁,导致多边环境协议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它与GATT/WTO的关系如何处理?尽管截止到现在,这一问题仍处于“潜在冲突”阶段。换言之,还没有任何一个多边环境协议因为采用TREMs或激励性措施而受到GATT/WTO的质疑或挑战,但只要这两种法律体系间的潜在冲突持续下去,根据MEAs运用TREMs或激励性措施处理特定的跨国环境问题的功能就会受到潜在威胁。 MEAs通过TREMs如限制或禁止有害于环境的贸易活动,或采取第三国待遇措施迫使有关国家加强合作等,以实现保护国际环境的目标。这些具有贸易歧视性措施或贸易限制措施极有可能引发贸易公平性的争议,而受到GATT/WTO的自由贸易原则的质疑和挑战。尽管在《华盛顿公约》起草与协商过程中,世界保护联盟曾向GATT秘书处谘询,秘书处给予《华盛顿公约》中的相关措施与《华盛顿公约》第20条相容的肯定答复;《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制定与协商中也曾经由GATT秘书处证实相关的贸易措施原则上符合GATT第20条(b)项的例外规定。然而,TREMs与GATT/WTO第11条相抵触却是不争的事实,即使它与第20条(b)或(g)项的构成要件相符,但仍可能因导致贸易歧视而被认定与该条前言的规定相冲突,最终被认定与WTO相违背。 与上述情况相比较,第三国待遇的浓厚歧视性色彩与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的不符,更使其难以与GATT/WTO的精神相一致。第三国待遇设立的目的是为防止第三国破坏MEAs的成员国共同努力追求的环境保护目标,但从GATT第20条(b)项的必要性规定中的穷尽法则看,这种贸易限制是否就是唯一可行的必要措拖可能会引发争议。在1991年“泰国香烟案”中,争端解决小组曾指出:“假设还有任何不与GATT相抵触的替代措施存在,且为该成员国在合理情况下可被期待使用时,则该项与GATT相抵触的限制措施即不是第20条(b)项认可的‘必要’措施。”更有甚者,第三国待遇的效果是看受贸易限制的第三国是否因此而改变其国内环境政策。一项贸易措施是用来迫使其他国家改变其国内政策,或必须改变政策才能具有保护动物生命或健康的效力,那么这种贸易措施并不符合必要性原则,因而不能适用第20条(b)项的规定;同样,这种措施亦不能被视为第20条(g)项所规定的“主要为保护可能枯竭的天然资源的目的而设立的措施,或使得一国的国内生产或消费受到有效限制的措施”。由此可见,要使第三国待遇不受GATT/WTO的质疑和挑战,似乎不太容易。 除了GATT/WTO的基本义务外,MEAs的TREMs还需要与乌拉圭回合谈判所达成的各个多边协定的规定不相违背。所以,即便一项贸易措施符合第20条的例外规定,当它与多边协定不相容时,仍有可能被GATT/WTO认定为不恰当的。TBT协定对于MEAs采取的贸易措施就极有这种可能性。根据TBT协定,WTO成员可以采用现存的国际标准作为技术标准。而《华盛顿公约》、《巴塞尔公约》等MEAs对产品的制造过程和制造方法规定了若干标准,假设这些标准能被TBT协定视为国际标准,则MEAs成员国对此种可能导致贸易障碍的标准的使用不会被TBT协定所质疑或挑战;然而,由于TBT协定采纳一项国际标准的条件包括对该标准遵守与否,须为自愿性质,所以当多数MEAs所制定的标准对成员国是一项义务时,MEAs的相关措施似乎仍难经由TBT协定而取得合法地位。 倘若GATT/WTO一旦认定对第三国的歧视待遇、较严格的国内措施及贸易制裁与GATT/WTO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及国民待遇有所抵触。或《华盛顿公约》对特定物种的捕杀、出口限额等;《蒙特利尔议定书》对于ODS(耗竭臭氧层物质)的进出口数量限制等,与GATT第11条的消除数量限制条款相违背时,MEAs所追求的国际环境保护目标及国际合作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三、多边环境协议中激励性措施与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潜在 冲突 MEAs中的激励性措施一般是指对参与国际合作处理环境问题的国家的一种补偿机制,它采取积极和正面的鼓励方式,以达到补偿或帮助成员国的效果。常见的激励性措施一般有提供特别待遇或优惠、技术转让、资金援助、无法遵守程序,联合执行计划、市场开放及天然资源开放等形式。 激励性措施在处理国际环境问题中的作用一般有三个方面:第一,它具有鼓励国际社会采取集体行动,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促进最广泛的国际合作以处理环境问题的正面作用。当参与MEAs所需承担的义务过重导致其成本过高,且预期利益又不十分确定时,许多国家可能会因此而失去合作的积极性。而根据共同但有差别性责任原则所制定的激励性措施,往往能将徘徊于MEAs之外的国家包括发达国和发展中国家吸引到MEAs,以使MEAs确立的目标能在最广泛的国际合作下实现。第二,帮助成员国履行其MEAs下的责任与义务。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加入MEAs后,却因其国内问题,如经济不景气、社会不稳定、技术落后等原因,而导致其无法履行条约义务时,激励性措施在此种情况下可确保成员国有足够能力贯彻MEAs所设立的目标。第三,通过激励与援助促使成员国强化其国内经济与环境走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因而所产生的全球性福利可能会超过MEAs的原有目标。 在上述多种激励性措施中,资金援助机制为了能最有效促进国际合作与鼓励成员国履行其义务,但也是最有可能引发贸易公平性争议的激励性措施。 就贸易自由化的观点而言,资金援助措施可被视为一种国际环境补贴。虽然WTO的现行规定将基于环境因素而给予补贴视为不可对抗的补贴,但这并不能保证MEAs的资金援助措施在WTO框架内能免于挑战与对抗的威胁。换言之,只要资金援助措施损害国际贸易的自由竞争,它就有可能与WTO的《反补贴协议》发生冲突。例如,当一WTO的发展中国家成员同时又是《蒙特尔利尔议定书》的成员国,并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多边基金的补贴援助,以使其工业生产形态符合议定书的要求。当这种受补贴的产品进入市场时,不论其为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都有可能被其他未受资金援助的成员国,特别是非《蒙特利尔议定书》成员国指控为对该类产品造成不公平的竞争。因此,这类具有激励性质的资金援助首先面临的争议是它能否被视为《反补贴协议》第8条第二项(C)款的不可对抗的补贴。虽然《反补贴协议》第27条中对国民生产总值低于1000美元的20个发展中国家给予特别待遇而暂时可不受制于禁止或可对抗的补贴规定,但这些可能连基本工业都匮乏的低国民生产总值国家很难想像他们如何能在不具有工业与污染能力的情况下接受MEAs所提供的资金援助来使其工业转型。而真正有可能对环境(如臭氧层)造成新的破环,且有能力接受国际环境补贴以改变生产型态的ODS高生产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等),却不能受惠于这一条款。因此这一规定对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十分不利。即使有一些补贴可以被视为不可对抗的补贴,其效力也可能因相关规定而受到减弱。例如,依据《反补贴协议》第8条规定的,补贴额度不得超过改善设施成本的20%的限制,及当它对他国国内产业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时,也可能受到平衡措施的对抗。这种结果,从贸易竞争的角度看或许是公平的,但从促进国际合作以保护环境的目标看,当一项资金援助措施在WTO框架下受到平衡措施的对抗时,其代表的却是一项全球性的环境福利仅仅因为一个国家的贸易竞争力所受到不利损失而被抵销。这样的规范是否符合比例原则,确有可争议之处。 四、解决潜在冲突的可能方式 当国际条约之间发生不相容时,习惯条约法或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中,用以处理条约优先适用的原则通常可能被援引以解决这种争议。因此,当MEAs的TREMs或激励性措施与GATT/WTO自由贸易原则发生冲突时,这些原则或许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合理的解决方式。 第一,特别法优于普通法。这一法则尽管未出现于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中,但它仍为国际间最常用于比较条约优先适用的法则之一。据此,对于处理同一事项的数个条约或法规,具有相对特定性的条约或法规优先于仅具有一般性的条约或法规的适用,即使一般性条约或法规制定的时间较晚。当采用这一原则时,可以界定究竟是MEAs还是GATT/WTO更为特定。例如,从针对ODS与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所设定的贸易措施方面看,《蒙特利尔议定书》与《华盛顿公约》中的有关规定远比GATT/WTO为特定而应优先适用。 第二,后法优于 前法。这一法则的运用仅为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后法优于前法”通常只适用于相同成员国所缔结的新、旧条约之间的关系。在成员国完全相同时,新条约才能优先于旧条约。故先后缔结于不同成员国间的条约并不因时间关系而有绝对的优先适用关系。因此,WTO与某一MEAs之间的成员国必须全部相同,才能援引这一法则。 第三个法则在条约本身就明确表示它与相关条约的关系时,解决优先适用问题。运用这一法则可能是解决MEAs与GATT/WTO相关争议较为理想的方式。在这方面已有成功的先例。例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中明示,当该协定中的义务与MEAs(《华盛顿公约》、《巴塞尔公约》与《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特别贸易条款不相容时,应以后者优先适用;《华盛顿公约》规定,在特定的情况下,其成员国在部分关于海洋物种保护公约或协定下的权利与义务优先于其在《华盛顿公约》下的权利与义务;生物多样性公约也规定,其条款不可侵犯其缔约国在其他既存协定中的权利与义务,除非这些权利与义务严重损害与威胁生物的多样性。尽管在WTO协定第5条中规定:“总理事会应进行适当安排,以其权责与WTO有关的其他国际性政府间组织有效合作。”但这一规定仍然不足以明确表明WTO与MEAs的关系。理想的办法是,WTO参照《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的模式对MEAs设立特别除外规定,则两者间的潜在冲突有可能得以缓解或消失。

视力保护措施篇3

关键词征收直接征收间接征收环境保护

一、国际投资中的直接征收

传统上国际法就承认国家有权征收外国人的财产,征收问题早于当代国际投资法。在当资条约中一般都有有关征收的规定。有关征收的习惯国际法寻求实现国家和投资者权利间的平衡,现在投资法明确规定了构成征收的条件和征收的法律后果。征收需要服务于公共目的。环境保护措施无疑满足了公共目的的本质特征。习惯国际法中的征收往往是为了协调国家权力与投资者财产权利间冲突。在国际法领域,征收的合法性没有争议,但是必须满足四要件才能符合合法征收。第一,征收必须为了公共目的。联合国大会将公共利益定义为为了公共事业、安全、国家利益,而不是为了国内外的个人或私人的利益。投资者不能挑战东道国的公共利益。就国家征收决定其本身而论,其可以认为是国家决策的表现,投资者很难对抗东道国为了公共目的的决策。第二,征收措施不得武断和歧视。国际法庭在ELSI案中首先对武断进行了定义,其认为仲裁者故意忽视法律的正当程序,其行为动摇了司法得体。国际法院的这一裁判中的定义在后来仲裁裁判中当作最有说服力的先例。仲裁庭在Azuris诉阿根廷案中将武断定义为为仅来源于主张,反复无常的、任性的,放纵的、不受约束的,专横的,其定义包括了布莱克大辞典中的定义和国际法院在ELS案裁判中所做的定义。仲裁庭在Occideental诉厄瓜多尔案中,认为征收是建立在偏见和偏好基础上,而不是在事实原因的基础上。武断的定义必须建立在该术语的一般含意的基础上,也应当在国际投资法具体情境中考察。国际法一般要求东道国对外国人或外国投者进行武断的待遇行为进行克制。国际习惯法并不要求东道国对所有的外国人公平对待,或者将外国人和本国国民同等对待,甚至无正当理由不公正的待遇可能也是不可诉的。为了在特定领域保护外国投资,大多数的投资协定规定了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仲裁实践表明,相对于主观意图,仲裁庭更倾向于以措施的实际后果为武断的认定标准。在西门子诉阿根廷案中,主观意图对于认定歧视待遇不是决定性因素。确定是否存在歧视的决定因素是相关措施对于投资的实际影响。第三,征收程序必须符合正当程序原则。对于这一要件至今存有争议。正当程序原则是国际习惯法给予外国人最低待遇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公平公正待遇的内容类似。另外,程序正当原则往往明确规定在双边投资协定中。因此正当程序原则是否构成征收措施合法性要件也就产生了争议。在国际最低待遇标注和公平公正待遇原则下,再规定程序正当显然是重复的。有人认为征收中的正当程序不同于违反投资保护待遇中的正当程序要求。但仲裁庭在与征收有关的争议中并不考虑正当程序。有关正当程序的考量是在投资待遇中解决的。第四,征收需要充分、及时、有效的赔偿。学者对于该要件争议也较大。及时、有效要求补偿不能不合理的延迟,并且赔偿的支付货币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补偿的充分性要求一直存在争议。当今的标准要求补偿应当在征收发生之前或者征收决定为公众所知悉时的公平市场价为准。一般将公平市场价格作为实际的补偿标准。

二、国际投资中的间接征收

间接征收的构成要件很早就有人论述,也一直存在争议。在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多边文件中,《保护外国财产公约草案》、1992年世界银行关于《外国直接投资行为指引》、还有《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NorthAmericanFreeTradeAgreement,以下简称NAFTA)等规定了间接投资或相当与征收的措施。间接征收是国家采取的管制措施,无论是立法、还是行政管理上的措施都可能引起投资条件单方面的改变。投资仲裁中有大量有关间接征收的案件。在RewerCopper诉海外私人投资公司(OPIC)案件中,牙买加政府在合同中明确做出了不上涨税收和专利税的保证。仲裁庭指出,虽然Copper的当地分支机构仍然拥有条件变化之前的投资财产权利,但是不能再对投资进行有效控制。在CME诉捷克共和国案中,仲裁庭发现捷克媒体委员会干预了CME的当地分支结构CNTS的合同权利,并且指出“如上述的捷克媒体委员会的作为或不作为导致了CME当地分支机构的经营权受到了严重破坏,CNTS变成了一个有资产但是不能经营的公司。”被破坏的正是申请人的投资,这种破坏正是申请人的高压政策造成的。在SabtaElena诉哥斯达黎加案中,仲裁庭认为,当东道国采取的措施对投资者的所有权、占有、使用和收益产生影响时,东道国行为构成了征收。在S.D.Meyers诉加拿大案中,仲裁庭明确指出,征收包括不仅包括公开的、故意的公认的财产掠夺,而且还包括对投资者的全部或大部分的财产的使用造成损害的国家干预。TechnicasMedio-ambientalesTecmedS.A.诉墨西哥案中,仲裁庭认为,为了区分国家的管理行为和征收行为,国家必须核实投资者的财产因为东道国的行为已经失去了经济价值。

三、环境保护与征收

在投资中引入环境保护要晚于在贸易领域。贸易领域的环境保护可以追溯到《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eneralAgreementonTarifsandTrade,以下简称GATT)第20条(b)、(g)项;1991年《能源》在第18条有关自然资源的规定、第24条有关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第19条允许成员国采取谨慎措施保护环境等条款;《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第1114条规定了环境措施。晚近的双投资协定完善了相关规定。例如美国2012年双边投资条约范本第12条规定了投资和环境保护,本条第5款规定“本条的任何一款不得解释为阻止一方采取、维持或实施与条约一致的、易于保证境内投资活动的、意识到保护环境重要性的措施”。在第8条第3款(c)项允许成员方采取或维持包括环境在内的措施,“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与保护生物或非生物可耗竭自然资源有关”。有关环境保护的征收案件构成仲裁案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当国家所采取的措施的真实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也不意味着赔偿不正当。Tecmed诉墨西哥案中,仲裁庭认为,依据投资条约环境措施构成间接征收。尽管投资对居民的健康和环境产生影响,但是在庭审中仲裁庭发现这些环境影响并不足以引起终止许可的后果,事实上这种终止许可起因于社会动荡。仲裁庭也明确指出,相关措施是否构成可补偿性的征收需要考虑环境保护的社会背景。更特殊的是,仲裁庭指出一般管制性征收并不阻碍本案措施的征收法律效果,仲裁庭认为环境措施是否是征收取决于环境措施的特性,即环境措施的客观效果。在本案中仲裁庭开始采纳效果和目的因素来认定环境措施是否构成间接征收。在CompaniadelDesarrollodeSantaElena,S.A.诉哥斯达黎加政府案中,仲裁庭在裁决中指出,环境征收措施无论多么值得赞赏、也无论对社会有多大好处,与国际采取的其他政策措施相似,即使是为了环境保护的目的,无论是对国内的还是对外国人的财产进行征收,国家的补偿义务仍然要承担。有学者指出仲裁庭考量有关环境问题的征收时应当限于调查决定征收的最低科学标准,作出征收决定的措施是否以合法和科学的手段和程序,并且调查是否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存在潜在的损害。如果仲裁庭确信证据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那么,应当认定征收是为了环境保护目的。这一分析重点在征收目的的合法性上。其要求仲裁庭在做出裁定时依据做出征收行为背后环境保护的原因。征收必须基于公共利益,环境保护无疑属于公共利益的范围。仲裁庭需要确认被征收的投资是否会造成环境风险。但也要考虑其他征收要件,将其他征收要件作为实施征收措施的前提。仲裁庭主要的考量应该是东道国采取的征收措施是否是为了环境保护目的。首先满足了东道国所采取的措施是为了环境保护目的后,还要满足于非武断、非歧视性。若东道国给予外国投资者补偿,国家的措施就不会认定为武断和歧视,东道国政府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合法。2012年美国新定的双边投资条约范本将投资争端中的环境措施排除在征收之外。2012年美国双边投资条约范本附件B第6条规定除了在极少情况下,缔约一方旨在保护合法的公共福利目标如公共健康、安全和环境等的非歧视性管理行为,不构成间接征收。这一规定与国际习惯法关于征收的规定略有不同。

四、新一资条约中的环境保护及其发展趋势

国际法中关于征收的有关规定是为了解决保护投资者的所有权和东道国管理本国公共事务间的冲突。合理的环境保护不仅要符合国家的公共管理权和立法权,而且要符合合法的公共目的。东道国环境保护规则影响投资者投的资决策。东道国环境立法具有不确定性,新环境规则可能改变投资者初始所赖以投资的财政和管理体制,很可能会影响投资者继续经营。东道国所采取的环境措施很容易构成征收,其中包括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征收。国际习惯法不排除东道国对征收对象的补偿义务,即使出于公共目的、非歧视并且符合正当程序。2012年美国双边投资条约范本附件B所规定环境保护构成征收的例外。那么投资者的财产权利受到此类措施影响时,东道国将免除补偿责任。美国2012年投资条约范本附件B的关键之处就在于缩小了征收条款的适用范围。不仅附件B4(b)第四项将国家因环境保护目的而采取的非歧视的措施排除在间接征收之外,而且附件B4(a)也为仲裁庭提供了认定间接征收的标准。这一规定将对有关环境措施是否属于征收的仲裁实践产生重要影响。在具体的案件中,一般情况下环境措施符合2012年投资条约范本附件B的规定,除非投资者有证据证明受到了歧视待遇。因此,如果双边投资协定采取美国2012年双边投资条约范本的模式立法,环境措施将被排除在间接征收之外,那么投资者将会为东道国的环境保护负责。美国依据2012年美国双边投资条约范本签订了一些双边或区域性的投资条约,

五、结语

视力保护措施篇4

消除电网风险的关键在于应对措施的落实,首先需要管理层高度重视,持续督导风险分析和应对工作。在区域电网面临重大风险时,网省公司业务部门应专题研究风险应对工作,安监、运检、营销、调控等部门联合下发《运行风险预警通知书》,对安全风险和防控措施作出预警和布置。在电网特殊运行方式下,网省公司有关领导调度、安排检修工作进度和风险分析及应对工作落实情况。地市公司加强组织领导和力量投入,全面加强特殊时期的设备巡视、应急保障、客户服务和舆情防控,确保区域电网在特殊运行方式下的安全稳定运行。首先要科学编制保电方案,召开专题方案审查会,分析面临风险和应对措施的科学性,明确保电重点、责任分工、时间节点和应急响应流程。其次要将电网重大风险向网省公司、电监办、地方政府进行及时汇报和备案。

2实施层面全力做好风险应对应急准备

组织地方电厂召开厂网联络会,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确保突发事故时面临全停风险的地方电网具备区域平衡或黑启动能力。积极争取网省公司和周边区域电网公司应急支援,调度足够的应急发电车和发电机,为重要变电站、重要电力客户做好应急供电准备。组织客户管理部门和面临全停风险的县区供电部门提前向医院、广电局等重要客户下达预警通知书,协助大客户开展设备消缺,指导配置保安电源。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电网风险,开展事故应急演练,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3全方位开展风险应对措施落实工作

组建输变电设备运检保电队伍,分组对列入特殊防护范围的输变电设备开展特殊防护(根据不同电网风险,开展特级、一级、二级防护),对重要无人值班变电站采取有人驻守措施,对输变电设备运行情况开展监测。做好特殊运行方式下极端情况的风险应对措施。当特殊运行方式下设备检修出现问题,造成极端恶劣情况出现,如面临大面积停电事件等风险时,迅速组织机动分队提高防护等级。加强监督,做好风险应对措施监督检查。安监部门对输电线路特殊防护工作采取挂牌等方式检查防护工作效果,对防护工作进行督导。及时分析风险应对措施执行情况,不断改进调整。专人深入检修工作现场,了解工程进度,每天召开风险应对分析会议,汇总输变电设备特殊防护措施执行情况,分析当天巡视、监测发现的缺陷和问题,部署次日特殊防护工作和改进措施。

4结语

视力保护措施篇5

关键词:国际环境措施世贸规则协调

一、环境保护:从gatt到wto

20世纪中叶,环境问题席卷全球,成为全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人们认识到:不保护环境,人类可能会毁掉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于是各国在将环境保护作为国内立法重点的同时,也通过缔结国际条约的途径保护环境,并将环境保护渗透于一切可能影响环境质量的领域。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绿化gatt(《关税贸易总协定》)或者说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就被提了出来。1971年,gatt专门设立了“环境措施与国际贸易”小组,反映了gatt开始将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联系起来,并作为一个专门问题来对待。“东京回合”达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表明,各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已经对贸易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并形成贸易壁垒,因而,消除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成了gatt法律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乌拉圭回合”的谈判以及wto的产生,使协调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乌拉圭回合”在“环境小组”和理事会工作的基础上,最后通过了《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定》。根据该决定,wto设立了一个对所有成员国开放的“环境与贸易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工作宗旨就是在不违背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的前提下,负责与贸易有关的环境保护工作,协调贸易与环境两个领域的各项政策措施,实现环境保护与贸易持续增长相互促进的目标。可见,在“乌拉圭回合”中达成的多个协定如《服务贸易总协定》、《农业协定》、《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定》、《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①都涉及到了环境保护问题。这表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国际贸易规则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

环境保护对贸易的影响并不限于环境保护理念渗入世界贸易规则,国际社会早就开始缔结专门的国际公约对各种危害环境的自由贸易进行限制。如针对象牙贸易造成对大象的大量捕杀而使其濒危,硬木贸易导致东南亚地区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甚至对一些国家的生物资源和林木资源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危险废物贸易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巨大危害问题等。国际社会为此已经缔结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等环境保护公约,这些公约的宗旨就是通过限制贸易达到环保的目的,限制或禁止成员国的贸易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二、环境保护同自由贸易的冲突与解决

环境保护渗入国际贸易规则,现在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但是,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状况和经济实力上存在巨大差异,导致这两大阵营在对待贸易相关国际环境保护措施和世贸规则这两种不同的规则体系的态度上完全不同。发达国家鉴于自身环境优势和经济技术优势,一方面有意规避或者不遵守有关的限制贸易的国际环境保护措施,企图进一步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向发展中国家倾倒废物;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地用世贸规则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设置“绿色贸易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求保护本国经济。而发展中国家则恰好相反,来自发达国家的生态侵略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怀有警惕的心理,他们特别重视这些发达国家是否能够遵守那些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境保护规则。

由于发展中国家是“绿色贸易壁垒”的最大受害者,这就迫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使用世贸自由贸易规则来抑制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发展中国家的长期一致努力,现有国际法和国际贸易规则体系中关于环境保护的约定,已经包含着大量考虑发展中国家弱势地位的条款。但是,发达国家在环境与贸易领域的双重优势地位却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为此,国际环境法把“发达国家承担比发展中国家更大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以求达到在环境保护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实质的平等。在世界贸易组织体系内,wto规则也十分注意防止环境保护措施成为世界自由贸易的障碍,特别是防止其成为发达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口实。然而,在国际交往特别是贸易活动中,发达国家往往凭借自身的优势地位,设置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也正是由于这些活动,常常引起国际讼争。所以,在当前国际贸易活动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讼争,往往表现为环境保护措施与自由贸易规则之间的冲突。这就使探索如何协调环境保护措施与贸易规则之间的关系显得非常重要。关于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简称tbt)取得了积极进展。

为了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规定,成员方制定、采用和实施技术性措施,除应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外,还应遵守以下几项原则:

1、必要性原则。成员方只能采取为实现合法目标所必需的技术性措施。这些合法目标包括保护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保护环境。

2、采用国际标准原则。成员方如需制定技术法规,而有关国际标准已经存在或即将拟就,则各成员方应使用这些国际标准或其中的相关部分作为其技术法规的基础,除非这些国际标准或其中的相关部分对达到其追求的合法目标无效或不适当。

3、协调与等效接受原则。各成员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充分参与有关国际标准化机构,就各自采用或准备采用的技术法规涵盖的产品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并鼓励各成员方积极考虑将其他成员的技术法规作为等效法规加以接受。

4、特殊和差别待遇原则。成员方不应期望发展中成员方采用不适合其发展、财政和贸易需要的国际标准作为发展中成员方制定技术性措施的依据。即使存在“国际标准”、“指南”或“建议”,发展中成员方仍可按照特定的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采用某些技术性措施,以保护与其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本国技术、生产方法和工艺。鼓励发达成员方对发展中成员方在制定和实施技术性措施方面提供技术援助。

除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之外,《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简称sps)在避免成员方利用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设置贸易壁垒方面做出了进一步规定。根据sps,制定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除了需要遵守tbt所规定的前述四项原则外,还需要遵守“以科学为依据”原则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

按照“以科学为依据”原则,成员方应确保任何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都以科学为依据,不能实施或停止实施没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如果在科学依据不充分的情况下采取某种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只能是临时性的,并应在合理的期限内做出科学评估。从美国与欧洲共同体之间有关牛肉激素问题的争端的解决来看,《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中的“以科学为依据”原则发挥了积极作用。欧洲共同体以在牛饲料中添加激素会危害人体健康为由,禁止从美国进口牛肉,而美国则认为欧洲共同体这样做没有科学依据,将欧洲共同体诉诸世界贸易组织,结果欧洲共同体败诉。②

按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成员方在制定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时应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为基础。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指进口方对进口产品可能带入的病虫害的定居、传播、危害和经济影响,或者对进口食品、饮料、饲料中可能存在的添加剂、污染物、毒素或致病有机体可能产生的潜在不利影响,做出的科学分析报告。③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与进口方确定“适当的卫生与植物卫生保护水平”④有直接关系。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结果认为风险比较高,进口方确定的“适当的卫生与植物卫生保护水平”就比较高,采取的保护措施就相对严格一些;如果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结果认为风险比较低,进口方确定的保护水平就比较低,采取的保护措施就相对宽松一些。但是,sps规定,无论进口方确定的措施是严还是松,都应考虑将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对贸易的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的目标。”⑤

从tbt和sps的规定可以看出,为了保护环境,成员方可以采取保护环境的措施,但是wto规则对于采取保护环境的措施规定了限制原则,即:一旦成员方采取的保护措施违背了不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等,就构成贸易歧视或贸易壁垒。在1990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金枪鱼案中,就可以看到这些原则的价值。美国以保护海豚为由禁止进口金枪鱼,世贸组织则认为,美国的做法违反国民待遇原则和自由贸易原则,结果美国败诉。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世界贸易组织并不是认为美国不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动物,而是美国保护动物的做法违反了wto的自由贸易原则。换言之,如果美国对本国渔民也采取相同的措施,那么美国的做法就是恰当的了。正因为美国采用了差别待遇的做法,可以看出美国的真实意图不在于保护动物,而是以保护动物之名行保护本国渔民利益之实。

三、国际环境保护措施与世贸规则的适用与协调

由上述可见,wto一系列规则实际上在努力协调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之间的关系,其具体表现在:它既明确规定为保护人类、动物、植物、自然资源,成员方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又规定这些措施不应成为歧视和变相限制自由贸易的手段。因此,wto既要扩大货物和服务的贸易,同时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寻求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超级秘书网

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境保护措施的初衷在于通过控制乃至禁止对环境有害的产品以及产品生产设备和工艺的贸易来减轻对进口国的环境压力,本质上也是为了协调环境与贸易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wto规则与环境保护国际规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这种一致性丝毫也不能掩盖两者的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环境保护国际公约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它所规范的贸易通常明显地影响环境与自然资源,而wto规则主要是以贸易自由为目的的,贸易所涉及的产品本身并不明显有害于环境。

其次,环境保护国际条约是环境保护运动的产物,而wto规则是自由贸易全球化的产物。

视力保护措施篇6

关键词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内容管理;技术防范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1-0017-02

广播电视的播出必须要求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如果在某个环节出现故障,则势必会对广播电视的受众人群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危及到整个广播电视行业,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促进其安全进行。

1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巨大意义

保障我国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也就是保障传输过程中的网络系统、整个设备以及播出的有关数据,避免由于意外而造成中断或者损坏,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不利于观众正常的收视节目。因此,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重大意义。由于广播电视具有特殊的地位及特点,因此其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就决定了其必须具备安全性。广播电视成为了当今社会上比较重要的大众媒体,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对舆论导向、政令通畅、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是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保障内容。所以,在广播电视的从业中,我们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进行播出工作,以保障广播电视播出的高质量。

2 安全播出的具体内容

2.1 保障我国广播电视播出的内容具有安全性

我国广播电视在节目的制作方面,对其内容要不断进行加工,成为了政策宣传的重要部分,也成为了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担起弘扬先进文化等多种工作。我们必须严格要求各个播出以及传输机构在节目的制作和播出环节保证整个过程的安全。第一,我们做到前期的宣传和策划工作,以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对我们各类宣传工作,都要做好资料的采访搜集,以保证采访选题具有全面性,在面对敏感问题时要异常谨慎小心,并确保素材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第二,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异常精心和细心,在细节问题上切不可以疏忽;第三,工作人员还要对节目严格审查,保证没有问题之后传输到播出平台做好播出准备。

2.2 我们要在技术上不断加强安全防范

在广播电视播出之前,我们需要做到以下2个方面的工作,以确保播出系统的正常工作:一是内部工作,即在播出和传输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保证节目的制作、播出和传输3个方面的安全;二是外部工作中需要注意防止播出以及传输机构被非法信号侵入,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的建设,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防止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3 保障节目安全播出的具体举措

3.1 技术方面

在保障节目安全播出的技术工作中,主要包括技术系统安全和安全防范安全2个方面的内容,在技术系统安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总局颁布的62号令《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则》及管理细则来严格规范自己的技术系统操作方式,其内容大致涵盖了供配电、信号源以及关键设备的安全防范等问题。同时,在安全防范方面,我们要采取良好的保护措施以及应急安全措施。

3.2 加强技术系统的安全建设

3.2.1 电源安全的加强

为了保证广播电视能够安全播出,稳定的供电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集中力量对供电以及用电进行管理,保证电台内部的供电系统可以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供电,以满足我国广播电视能够顺利播出。目前我们很多市县级广播电视台都还没有实现供电双回路,这样情况下,一旦出现电线路故障则势必会造成本台供电出现异常,不利于广播电视的正常播出。所以,保障我国广播电视能够正常供电是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首要环节,值得我们加大重视力度。

从经济层面的角度来考虑,我国普遍采用的都是高压跨区低压双供电、低压电源自动切换的供电模式,这一供电模式能够使供电的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即当供电区出现线路故障停电时,另外区域的线路不受干扰,通过这种供电模式的使用,大大地解决广播电视供电线路的保障问题。其次,我们还要对电源加强保护,最大限度地避免电源与电流、打火等可能造成火灾事故的因素的接触,从而从根源上解决火灾隐患,确保用电安全,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提供有力保障。

3.2.2 加强信号源安全

信号源的安全对节目的制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转播的节目,要对转播信号源的可靠性进行确认,并准备好备份信号源以备信号源的及时切换;通过加强播出内容安全能力的检查,实现系统、人员保障内容安全水平的提高。目前,直播和自动播出的节目正在逐渐增多,尤其需要对转播节目的时间引起注意,并将节目播出时不断地进行时间上的调整,从而使节目播出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

3.2.3 设备安全的加强

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需要多种形式的保障措施,其中加强设备的安全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要关心设备的运营状况,具体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我们要坚持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能够起到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也能够使其在运转中不会产生突然的故障。在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中,我们需要制定出一套健全的设备检修制度,并按照制度内容对设备加强维护及保养。由于广播电视中所使用的仪器与设备都具有相当的精密性,因此在维护过程中就需要格外小心。要对仪器的硬盘系统、发射机电源插件、功放插件等及时进行清理,还要定期做好机器的散热工作,从而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行。如果除尘工作没有做好,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散热不良、计算速度慢等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

第二,加强对关键部位的备份。对于设备的关键部位,我们应该做好定期维护工作。例如,对散热风扇进行定期的灰尘清除与维护,对轴承加强保养。同时,做好备份工作,以防资料的丢失,将电源小盒重点备份,并将散热风扇安装在关键部位。除此之外,在设备硬盘的播出、切换器等关键部位进行热机备份的工作。通过上述对设备进行的维护和备份工作,将设备的损坏几率与停用时间都大大地降低了。

3.2.4 直播设备的安全

目前,在广播电视播出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大量先进的设备,甚至在做一些直播类节目时还要加装直播延时器,同时还要把相关的备用节目准备好, 同时熟练地进行操作。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对各类热线、访谈、广告内容的管理,以保证其内容丰富、观点明确、积极向上、具有强大的正能量。广播电视工作人员的素质也将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播出,因此要定期对参与播出的主持人、导播等人员进行集体培训,提高他们现场的思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真正做到技术和内容同等重要,“两者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共同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保驾护航。

3.3 安全防范举措

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工作是一项相当庞大的工作内容,需要做到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开展安全保障工作。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3.3.1 加强安保措施的防范工作

要想真正加强安全保障措施,必须要在源头处加强控制,防止破坏因素进入机房。机房作为重要的心脏,我们必须要加强其保护力度。首先,要做好人员进出的保障性工作,保障出入人员的安全性,严厉禁止外来人员进入,此外还要通过各种设施来加强管理,比如,相关防盗设备以及监控设施一定要做到位,还要每日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值班,同时对其是否恪尽职守进行监督;其次,对工作人员进行高度政治觉悟及使命感的培养,严格杜绝外来节目源进入机房的现象,一旦发生事故时,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消防器材的配备上要格外注意,定期检查消火设施的工作性能,防止火灾等危险事故的发生,做好安保工作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保障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3.3.2 加强管理安全工作

管理上的安全一定程度上对广播电视的播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要做好管理工作。首先,我们应该不断完善机房管理制度,将需要注意的问题列在规章制度里;其次,我们还要加强监督以及巡查工作,监督值班人员是否按时到岗,到岗之后是否对设备进行详细的勘察。这些具体工作与安全工作息息相关,因此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然后,播放发射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监听监看的工作职责力度,对播出发射及其附属设备的运作状况进行严格巡查,以保障广播电视节目更加优质地播出。

3.3.3 应急措施安全

当出现未预料到的危险情况时,如果没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则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要制定详细的应急措施。同时,还要对这些应急措施进行定期演练,切实让每一位值班人员都能熟悉应急策略,不至于当发生问题时手忙脚乱,产生不可弥补的后果。对于一些特殊的机器,前期也一定要做好检查工作,以保证机器能够全面运转,保障节目的顺利播出。在高温等恶劣的天气环境下,也不能放松对机械的检查,并加强重要岗位的巡查力度。对供电及制冷设施的设备运行状态等情况进行重点检查,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相信我们认真做好以上各种安全保障工作之后,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一定会顺利进行。

4 结论

通过上文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保障措施的相关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在物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项机制以及体制相对来说是比较健全的。但是,我们若要想保障广播电视的安全,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既要依靠“人防”,同时还要靠“技防”,“人防”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技防”就是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二者充分结合,为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艳玲,刘晓梅.电视台机房安全播出技术保障措施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4(23):146.

[2]王利.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措施探讨[J].电视技术,2013(6)51-52.

视力保护措施篇7

关键词:设施农业; 植物保护; 常用措施;

1 设施农业植物保护概述

1.1 设施农业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人口占比很大, 所以对农民来讲农作物的种植意义重大, 因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作物。国家在农作物的保护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但依然在相关的建设设施上出现很多问题。因为环境的影响导致农作物不能正常的生长, 农作物不能得到良好发展。

1.2 设施农业植物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

1.2.1 传统观念的影响

目前在保护农作植物方面因为受到传统理念影响, 只是对农作物进行种植, 并没有重视其管理, 任其自生自灭, 这样的思想根深蒂固, 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影响农作物的生产。

1.2.2 农业植物保护措施不完善

目前时代变化非常快, 虽然我国的农业起步比较早, 但是目前的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 导致很多植物遭到破坏, 没有相关的制度及相应的参考保障。对此当植物减产后, 也没有有效的措施实施, 对人们的生产有极大的影响。

2 设施农业植物保护常用措施

2.1 重视农业植物保护手段的提升

2.1.1 防虫网覆盖技术

可以在蔬菜的作物区域, 建立防虫网, 将害虫进行隔离, 保护蔬菜。对大棚而言, 防雨膜也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措施, 可以使用银灰色防虫网, 22目左右。

2.1.2 植物防治昆虫

为了消灭蚜虫以及螨虫, 可以混合农药、大蒜以及洋葱提取物, 有效的轮作 (蔬菜以及大葱之间进行轮作) 也可以避免病原菌的大肆传播, 将其在土壤中的隐藏病原菌进行杀灭。

2.1.3 色胶板诱杀技术

因为使用了光谱反应以及光色生态规律的原理, 形成了色胶板诱杀技术, 主要使用在作物定植以及苗期等, 不断诱杀害虫, 将害虫进行合理的控制。目前此技术在使用中主要包括2种:蓝色粘胶板以及黄色粘胶板, 具体的步骤就是在植株高出30cm的地方放置已经涂了机油的矩形黄板, 之所以没有使用方形的, 主要是因为方形黄板诱杀效果不明显。

2.1.4 轮作

为了增加农作物抗逆能力, 可以通过轮作的方式, 主要是在轮作的过程中将其非寄主作物以及寄主作物作为重点, 在土壤中减少其出现病虫的频率, 防治虫害。因为线虫经常出现在作物的根部, 所以轮种就可以减少其虫卵的数量, 在此过程中加强对病原物存活时间的考虑, 注意其间隙时间的控制。

2.2 政府保护措施

农作植物在保护的过程中并不是由单独的部门完成, 而需要很多相关部门之间进行合作实施, 应该对制度进行完善, 形成保护体系;在保护的过程中结合先进的技术, 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先进的技术, 要加以应用。

2.3 重视管理制度的完善

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农业植物的保护, 重视相关制度的制定, 而且对法律法规的制定应该完善, 将责任落实到部门, 这样才能形成更加完善的设施农业植物保护规范。当进行操作时, 管理人员应该对自己的权利进行合理的使用, 一定要发挥带头羊的作用, 并且定期深入到基层的农业工作中, 做好植物保护的宣传工作, 根据具体的情况将制度制定得更具特点。在农业植物保护中应加强执行力度, 落实责任, 建立相关的惩罚制度, 顺利实施农业植物保护。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农业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可以稳定社会的发展。因此作为农业工作者更应该重视设施农业植物保护工作, 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 将优化结构作为目标, 使作物的正常生长, 农业得到更大的发展, 优化农业产业, 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提升生产力。

参考文献

视力保护措施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事故;发生原因;预防措施

前言

建设安全是生产、经营、居住、学习、娱乐活动安全的基本保证。如果对安全管理不善,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筑企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排除安全隐患消除安全事故已经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建筑企业是安全生产的真正责任主体,只有认真的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明确和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才能控制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把建筑安全政策法规与安全行为准则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规范,大幅度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此外,要加大安全技术方面的投入,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减少人员伤亡。

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研究

1、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具体表现为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操作错误、违反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等。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技术不熟练,对现场不熟悉,或因情况紧急、时间紧迫、慌乱而产生误判;二是由于标准不完备,制度不健全,操作上的经验主义,认识和确认的失误,因情况复杂而判断错误;三是由于领导掌握知识不足、对员工安全教育不够,或因其他事件干扰,分散了领导对安全生产的注意力,以致判断失误,导致违章指挥。

2、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机械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等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手套、护目镜及面罩、防护服等)缺乏或有缺陷。

3、环境的不利因素。施工现场照明光线不足,视线不畅;通风不良、粉尘飞扬;作业场所狭窄、杂乱,沟渠纵横;施工现场道路不通畅;材料工器具乱堆乱放,杂乱无序;噪声刺耳。

4、管理上的缺陷。对职工没有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就上岗作业;没有对各工种进行各项安全技术交底;没有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投入少;安全生产检查流于形式,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没有按“定人、定措施、定时间”进行整改,对发生事故没有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等。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预防问题及处理分析研究

1、以法治人。按照《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来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2、以制度管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制的设置,要结合建筑安全的特点,按建筑工程项目的大小配备必要的安全管理人员,以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

3、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建筑工地上农民工必须先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方可上岗作业。对变换工种的工人要进行新岗位的操作规程的安全操作方法、安全技术知识等的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如架子工、电工、电焊工、起重机械工等必须持相关部门颁发的有效证件上岗。要把“培训、考试、建档、持证”融为一体,实行“一条龙”管理,未经培训人员不得上岗,切实解决“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行为欠规范、安全措施乏力”等问题。

三、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分析研究

为了达到预防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的效果,应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规范脚手架搭设。纠正架体与建筑结构固定的作法,设置首步固定;纠正和补全横向扫地杆;对架体进行内封闭和立面全封闭;规范立杆基础的设置;禁止违规劣质管材和劣质脚手板的使用;杜绝卸料平台未独立设置;正确引导新门型脚手架按国家建筑安全规范搭设使用;严禁钢管,毛竹混搭;淘汰毛竹脚手架。

2、规范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和拆除。高度重视支撑系统搭设的稳定性,严控立柱对接、严控支撑选材和立柱垂直度、严控主柱违规垫砖、严控纵横向水平支撑的规范设置和材质,严惩钢木混支,严惩违规拆除模板支撑系统,高度重视和严管高支模的规范搭设和拆除。

3、高度重视基坑支护。规范基坑的开挖和临边洞口的防护,加强对基坑及基坑周边的监测,并按规定建档;重视机械、气瓶、潜水泵用电等的安全规范操作。

4、 规范临边洞口及出入口的防护。落实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产品。重点抓电梯井口按规定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门;重视戴安全帽和高处作业系安全带;督促按规定使用合格的安全密目立网、水平网、安全帽和安全带。

5、规范现场施工用电。重视采用TN-S系统,确保专用保护零线被用电设备使用;重视“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和落实“一机一闸一漏一箱”;重视总配电房的规范设置;重视漏电保护装置参数的匹配;规范使用合格的标准配电箱,正确出入配线;抓现场配电线路的规范布设;高度重视外电防护和懂行持证电工的配备。

6、规范现场施工机具的防护。如塔吊、井架、物料提升机、圆盘锯、电焊机、搅拌机、水磨机、潜水泵等的安全防护。要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提高它的使用期限和效率。

7、规范井字架的搭设。规范架体与建筑结构的刚性连结;重视限位保险装置的设置;重视吊篮的防护;重视架体的稳定;抓卸料平台的独立搭设和稳固严密;抓首层落实设一单向门,避免兼作通道;严管架体违规一次到位超高搭设。

8、规范塔吊和外用电梯的搭、拆和使用。确保塔吊和外用电梯由具备搭拆资格证的专业队伍进行搭拆;严管司机、指挥和司索的按规配备和持证上岗的落实,严防违规搭拆和操作,重视设备的防护,重视保险装置的有效动作,重视按规定要求资料建档。

9、设置安全警示装置。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牌等装置,重视现场防火和施工现场标牌的设置。

10、加强和规范现场文明施工。重视文明施工意识宣传,抓现场场容场貌、硬地化通道材料堆放、工完场清、排水系统、封闭治理,高度重视和规范生活设施。

11、合理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统一采购合格防护用品,妥善保管,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也是预防事故、减轻伤害程度的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

12、季节性安全技术措施。由于季节性施工造成事故的突发性较强,应从防护、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13、应急求援。应急求援措施是指事故发生后为抢救遇险施工人员、消除现场危险源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现场指挥、组织救援队、配备抢救物资等。这一阶段要达到应急救援的目的,对工程可能出现的危险做详细的分析,按照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随时做好处理各种事故的准备。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安全事故发生,还有利于施工项目减少财物损失,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视力保护措施篇9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备;保养;维护

1工程机械设备保养维护要求

(1)技术人员必须拥有足够的设备保养意识,能够让这些意识指导自己的保养维护措施落实的更加精细、完善,保证维护检查过的设备没有故障,也不存在效率无法保障的隐患。同时具备一定的保养意识可以让工作人员的措施与想法得到规范,进而保证自己时刻秉承严谨、客观、负责的原则开展工作,防止出现遗漏。(2)是在保养工作中落实保养制度,因为工程项目中的机械设备种类很多,因此工作复杂且系统,如果不对应出合适保养制度,就会导致工作落实的水平无法达到要求,保养措施的作用也无法全面发挥。(3)无论是什么调整措施都不如预防来的实际,因此工程机械设备的维护中必须要注重让设备的操作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配合正确的操作措施,同时尽量可以让设备的各个部件得到良好的使用维护,不过度使用,也不让其运作的时间过长,导致各个部件的因为得不到时间休息,而出现较大的磨损。

2如何做好工程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护

2.1工程机械设备的保养措施

日常保养工作的管理也同样,分为几个种类。首先,是常规性保养。常规性保养工作是指在实际施工步骤落实之前,对机械工程进行更为全面的管理与查看。原因是常规性保养措施本身就主要依靠检查、排查等感官检查措施对各类机械设备的运作状态进行查看。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很多大型机械设备的运作需要齿轮、轴承的协助,因此技术人员必须要及时对这些关键性部位进行润滑油处理,维护其在运作的高效。同时,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备的种类与功能进行维护措施的落实,防止出现技术操作不当,给设备的使用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运作稳定,常规保养措施中还需要根据设备的实际需求进行打蜡、润滑、规格调整等措施,让其运作的状态更加稳定,同时可以达到规定的使用寿命。其次,是针对性保养。与常规性保养操作不同,针对性保养的特殊性与针对性更强,需要技术人员根据设备的种类与实际需求进行科学且特殊的措施维护,保证机械设备的功能更全面、高效的发挥。这种专门性的保养措施可让设备因为获得更为专业、科学护理而在实际运作中展现出最佳的运作状况,为施工运作的效率进行保证。一般情况下,工程施工管理机械设备的运行时间在600~3000h之内,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必须根据设备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保养,这些针对性措施主要包括拆装、清洗、校正等,一些精密性仪器还需要进行润滑、除油、清洗等,执行这些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标准或是辅助适宜的仪器,防止损坏到设备的零部件。最后,落实针对性保养措施时,要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系统进行维护,保证运行系统有足够的动力支撑各个部件的稳定运作。其中的一些线路要得到技术人员的重视,尽量保证线路的长度、折弯、盘装、预留等操作符合安装技术标准,同时防止出现破损,要在技术措施落实的过程中积极检查。如果发现破损,技术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修整,严重的要及时修复,防止出现针对性措施不到位,最终导致故障不能及时解除,给机械的后续运作带来持续性的影响,甚至给机械运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最后,重要部件保养。机械设备在实际运作中有很多重要的部件需要得到保养技术人员的重视,这些重要的部件主要有轴承、塔吊轮滑、搅拌机电机等,这些较为重要的部件在工程实际的施工中的设备较为常见。在技术措施维护中,无论是保养还是故障处理,都必须在检查之前进行清洗,让技术人员可以对其基本构造与使用情况进行清洗查看,然后做好技术调整后,再根据重要部件的需求进行保养措施。如很多设备的发动机空气滤化器清洗,要先严格按照拆卸规范执行动作,然后仔细清洗,使用专业的清洗剂,防止给精密、重要的部件造成损坏。同时要注意不会对气缸内的排气系统与气缸内的气体流动运作产生影响。最后,全部的技术调整措施执行完毕后,要配合质量上乘的润滑油或是保养油,保证气缸的性能不受影响,甚至可以运作的更加高效、稳定。最后有需要的情况下,要对气缸周围的部件,如柴油机、滤动系统、水箱等进行科学清洗,防止这些部件的运作受到影响。

2.2工程机械设备的维护措施

机械设备的周期性维护。在对工程机械设备进行管理时,必须保证设置的周期足够精确,同时,维护工作中必须注重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同时,在周期性检查中要注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然后让相关专业的维修人员落实专业的维修工作,在机械设备的维护措施中,注意使用正确的维护方法与措施,并在对设备进行维修时,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与说明落实工作,防止设备出现不可逆的损坏。同时每个机械设备的规格与耐受性不同,因此技术人员应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注意总结经验,并精确定位每个设备的维修周期,让设备得到更为科学、适宜的护理。一个良好的设备维护周期可以让设备的使用寿命达到要求,同时设备的运作也将更为稳定。设备的维护周期应得到精确确定,无论是一个月还是一个星期,都需要得到管理人员的维护记录卡片的记录,如此,每个设备运作状态、护理周期、维护问题等都可以得到详细的信息显示,减轻工作人员的任务负担。精密性维护工作。精密性维护工作同样属于较为重要的部分。工程机械设备中有很多机械的部件尺寸较为精密,尤其是一些大型的设备,功能较为齐全,因此精密的部件很多。技术人员在对这些精密部件进行维护时要对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重视。首先,要严格按照技术说明开展维护措施,然后在参数的设定、调整中对设备进行维护,这样可以让各项参数更为合理,调整的过程中就可以发现问题出在哪里,并及时进行正确调整。再次,技术人员还需要对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进行重视,因为外界环境中各种因素,如气候中的温度、降水等都可能导致设备的精密部件出现锈蚀或是形变的情况,因此技术人员必须根据精密部件的实际材质进行维护措施的对应,如打蜡、刷防护漆等,让问题可以防患于未然。

视力保护措施篇10

关键词:广播电视维护;理论基础;改进措施

由于广播电视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我国自建国以来就在不断努力更新广播电视的传输、播控等运行技术,通过不断完善的技术极大丰富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且有效宣传了我国的新政策、新目标。然而随着我国广播电视运行技术的更新,我国广播电视维护的理论和相应措施却没能够及时改进,我国目前的广播电视维护的理论知识陈旧,相应的措施太过简单,本文针对这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以求寻找出有效的改进方法,从而实现有力保障广播、电视的安全传输和播放。

一、我国广播电视维护的现状

(一)我国广播电视维护的理论知识有限。维护,从字面上来讲就是对设备进行检查以避免发生大的故障。这个字面意义也一直是我国对广播电视维护的理念,在我国电视广播发展初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导播系统等涉及的机器设备大都是带金属齿轮、皮带的大型设备,我国电视广播维护工作就是定期检查这些易疲劳、易损坏的设备原件,通过及时更换这些元件就能够充分保证广播电视等各系统的正常运行。而现今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传输、导播系统的更新以及相应技术的发展,我国广播电视维护的理念却一直停留在定期更换部分机器原件,完全无法适应现代数字化媒体新技术设备的维护。我国现在的广播电视中涉及的技术设备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更新为含有新材料原件的机器设备,避免了之前由于原件疲劳、损坏导致仪器故障的问题。而且我国广播电视的系统设备也都在不断引进新技术,改进为现今更为可靠的电子技术和散电子技术,但我国由于维护理论知识的有限对该类新技术设备并没有实现系统的认识以及形成相应的维护系统。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电视在日常生活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播出的频道、频率也在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播出任务的增加也在加大各仪器设备的损耗,而我国仍然遵循着老一套的维修理念,无法实现机器设备的有限维护,造成广播电视行业成本增加和资源的严重浪费。而对于我国日益固体化的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因为目前发射技术的局限性,导致发射设备损耗严重、功率大,而我国对于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维护的理论知识以及维护经验都相对匮乏,使得我国广播电视信号发射设备易损耗,而维护工作也不及时到位。

(二)我国广播电视维护的具体措施太过单一。由于我国广播电视的维护理念还停留在基础的机器设备检查的层面上,这也就导致了我国的广播电视维护工作的具体措施太过单一。广播电视运行中产生的故障大多来自三方面,即电路问题,传输系统和信号发射系统。广播电视由于传输,导播等各工作密集本就是一个庞大的集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复杂且极易出现问题,而现在广播电视行业又快速发展,涉及的频道、节目播放的频率都大量增加,庞大的工作任务量又为电路问题的产生埋下极大隐患,而我国广播电视的电路维护工作虽然细分了紧急维修和日常检修,但日常检修的具体措施太过单一,紧急维修虽然短期内解决了麻烦,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负责电路维修的工作人员交流不到位,没有将易出现的电路问题及时分享,导致问题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再次出现时又耗费大量时间排查电路。同时由于广播电视的频道、节目播放的频率的不断增加,导致广播电视的传输系统工作量大,储存内容多,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传输方式也在不断更新,现今的传输方式大多为数字压缩、卫星传输、光缆传输,虽然有效扩大了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却也极大增加了传输的容量,这种高负荷的工作不但导致广播电视传输系统问题频出,加大了广播电视维护的工作量,而且由于不断引进新技术,而维护措施太过单一,并不能很好实现新技术设备的维护[1]。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竞争也是日益增加,信号发射设备作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基础设备也是在不断改进,而对于我国更加固体化的信号发射设备,由于相应技术的欠缺,导致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功率大,损耗严重,而我国对发射设备的维护措施太过简单,不能够有效解决信号发射设备产生的问题,导致信号发射设备故障频出。

二、我国广播电视维护的改进方向

(一)更新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的理念。虽然我国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理念和知识储备都太过局限,但并不代表我们要对我国现今的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理念全部否定,我们需要的是更新和扩展。我国自建国以来,设备维护的理念已经从修走到检,我们要努力的就是将维,检,修和谐统一,最有效地完成设备的维护。我们要丰富广播电视维护的理念,不仅仅是对大型机械设备原件的定期检查和更换,还要做到对隐蔽故障的排除。隐蔽故障简而言之就是仪器仍正常运行不被工作人员发现的故障,而且隐蔽故障一般是多个组合在一起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所以排除隐蔽故障既需要丰富的经验又需要多个检查团队的密切交流。我国的设备维护理念中就缺少对隐蔽故障的排除,而隐蔽故障导致的损坏却是庞大的,因此在我国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理念务必要把隐蔽故障排除扩展进去。我们的广播电视维护理念除了要扩展范围,也要跟随仪器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

(二)丰富我国广播电视维护的策略。因为广播电视涉及的技术、设备众多,所以广播电视维护的工作也要与之相对应有尽量多的维护措施。如对于广播电视故障中常出现的电路问题,由于广播电视的工作量大等特性,不能改变电路的系统,但是可以改善日常维护和紧急维护的工作措施,注重两个维护工作小组的交流,对于紧急维护中的问题及时交流,在日常维护中注意相关问题的解决,而日常维护出现的一些故障也能够为紧急维护工作减小范围,提高效率。而在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维护工作中,要注意对新技术设备的了解,对采用新技术的设备发展不同的设备维护措施,保证设备维护措施与技术的发展同步。对于广播电视信号发射设备的维护,发射设备产生的故障主要是因为技术的不到位和对发射设备的了解不充分,我们要在努力改进技术的同时扩大发射设备维护的范围,在设备性能、结构上加大了解力度,保存好设备出厂时的各参数记录的报告,熟记设备的正常状态和故障现象,做好维护记录工作并建立相关档案,通过高效的维护工作切实保证设备的可靠性,保证设备高水平正常运转[2]。

三、结语

结语广播电视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我们不断更新广播电视维护的理论知识,改进相应的实施措施,更是有力保证了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丰富,所以尽管我国目前广播电视维护还存在许多瑕疵,也要通过不懈努力,提高对广播电视维护重要性的认识,更新广播电视维护的理论知识,改进相应的维护技术,紧跟广播电视传输、播放技术的发展。以有效的实际行动保证我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为我国的腾飞提供充足的动力。

作者:李硕 单位:洮南市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